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般公文常识

一般公文常识

一般公文常识
一般公文常识

1.公文的性质是什么?

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这个定义明确指出了公文的性质是具有法定效力。法定效力,按字面理解就是法律规定的效力。既然是法律规定的效力,也就是法律承认和保护的效力。

公文具有法定效力,这就要求:

第一,公文的制发机关必须具有法律地位,是依法批准成立的机关。我国《宪法》规定了从国务院直到乡政府的我国各级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

第二,公文的制发必须符合法律要求。

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具有法定效力,企事业单位的公文是否也具有法定效力呢?应该说凡是依法批准成立的企事业单位的公文也具有法定效力,不过与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效力不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具有执法效力,企事业单位的公文不具有.但仍有受法律承认和保护的效力。

2.公文的作用是什么々

公文的作用定义为“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这是第一次把公文的作用提高到“依法行政”的高度来认识。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要依法行使管理职能,进行各种公务活动,而公文则是其重要的工具,是具有法定效力的凭证。把公文的作用提高到依法行政的高度,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公文处理工作中的体现。

3.为什么要划分文种?

第一,文种是公文行文方向和内容取向的标志。例如文种是“请示”,便能知道行文方向是上行文,内容取向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第二,不同的文种其适用范围、写作要求、发送范围和处理要求是不一样的,标明文种,有利于公文的办理。第三,便于公文立卷、归档和查询。因此,凡编有文号的正是公文均应在标题中准确标明文种。

4.如何确定文种?

一是根据行文方向,二是根据行文内容。

公文按行文方向可以分为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的上行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行文的下行文;向不相隶属机关行文的平行文。不同的行文方向有规定使用的不同文种。如上行文的文种有“请示”、“报告”;平行文的文种有“函”;下行文的文种有“命令、决定、批复”;行文方向确定后还要根据行文内容,如行文方向是上行文,公文内容是请求指示或批准,用“请示”:是汇报情况或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用“报告”;是列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用“意见”。

5.什么情况下用“决定”?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从“决定”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必须用“决定”,而其他事项要掌握“重要”和“重大”原则。“重要”是指程度而言,“重大”是指范围而言,也就是说,一般的事项、行动或奖惩不要用“决定”,可以用“通知”、“通报”等,同时注意,由于“命令(令)”运用范围只有“嘉奖’,“决定”就是“惩”的最高文件形式。从发文形式来看,“决定”一般要用文件形式,而不采用信函式公文形式。

6.“公告”和“通告”有什么区别?

一是范围不同。“公告”是对国内外,“通告”是对社会各有关方面,显然只指国内。二是内容不同。“公告”是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通告”是具体操作事项。三是发布机关层次不同。“公告”的发布机关一般是国家机关或者国内外广泛了解的大的社会组织;“通告”的发布机关则因事而异,没什么限制。四是发布的形式不同。“公告”一般要通过新闻媒体;“通告”则可以通过新闻媒体,也可以采取张贴、揭示方式。

7.“通知”有什么特点'?

“通知”是适用范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文种。“通知”按行文方向和内容可以划分为告知性通知、批转性通知和指示性通知。告知性通知按通知对象可以是平行文,也可以是下行文。通知事项一般是具体活动事项,如会议通知、活动通知等。告知性通知内容单一,形式简便,可以拟标题,也可以只冠“通知”二字;可以标明发送范围,也可以不标发送范围;可以盖章,也可以只落款不盖章,视具体情况而定。

批转性通知是下行文,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这类通知一般要有一段按语式的文字,说明批转或转发的理由和目的,有时还可以提出具体要求。被批转或转发的公文要放在印章之后另起一面排布;可以原文复制也可以重新打印;可以作为附件也可以不标附件,转发的文件大都不作为附件。

指示性通知是下行文,用于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的事项。

此外,“通知”的适用范围还有“任免人员”一项。这类“通知”各单位大都设有专固定的“任免通知”格式。

写“通知”要注意不要漏掉重要内容,包括不要漏掉该通知的单位,即对公文的主送、抄送范围要根据通知内容仔细斟酌.诙通知的单位没有通知到,常常会误事。

8.“通报”的特点是什么'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表彰先进、批评错误的通报还是奖惩的一种形式。“通报”的事实一定要准确,并要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出要求。因此写“通报”要处理好“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要用材料说明观点,观点统率材料,以此来决定取舍、详略。

9.“报告”的特点是什么?

“报告”是上行文,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接起因可以分为主动型报告和被动型报告。大多数情况下“报告”是因上级机关要求或询问而写的,即被动型报告。被动型报告要注意,开头一定把写报告的起因交待清楚,如应上级机关文件要求(标题、文号引清楚)或某领导何批示(时间、情况交待清楚)等,以便上级机关销号。然后接上级机关要求报告情况即可,可不做分析或过多分析。主动型报告既是主动,必有意图,因此要对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往往还要提意见、建议。

无论是哪种报告,都要注意与“请示”和“意见”相区别。即“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所提意见、建议不是要求上级机关必须处理或答复的。同时.“报告”要注意篇幅精炼,结构严谨,切忌乱而长。

10.“请示”要注意什么?

“请示”是上行文,一般来说.没有大事、要事是不会向上级机关请示的。因此,“请示”要特别注意:

l.请示开头最好有准确概括全文要旨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有时还可在文尾再强调一次,以加深印象。

2.既要把理由说充分,叉要简明扼要,切忌冗长而冲淡浓度。

3.涉及人、财、物时,要数据准确,关系明晰。

4.如果有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最好提出。

5.要注意行文规则.如不能一文数事、多头主送、非领导交办事项送领导个人、抄送下级机关。

6.注意与“报告”、“意见”相区别,不要把“请示”写成“报告”或“意见”。

11.“批复”要注意什么,

“批复”是对下级机关请示的答复。批复开头一定要把下级机关“请示”的标题、文号引全、引准确,然后用“悉”或“收悉”加句号结束。这样要求是便于收到批复的下级机

关准确分办。

12.“意见”的特点是什么7

“意见”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文种,即“意见”是个全能文种,上、乎、下行文均可用。“意见”用于下行文侧重于指导性,指令性、规定性的事项不要用“意见”。“意见”如果对贯彻执行提出明确要求,下级机关要遵照执行;没有提出明确要求,下级机关可参照执行。“意见”用于上行文,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这既是对下级机关也是对上级机关提出的。对下级机关而言,“意见”要遵守“请示”的行文规则,如不能一文数事、多头主送、直送和抄送下级机关等,在格式上要比照上行文.如标注签发人、联系人等。对上级机关而言,对“意见”要处理或予以答复。“意见”用于平行文,所提意见供对方参考。

由于“意见’可用于上行文,就产生了上行文如何区分“请示”、“报告”和“意见”的问题。可按下列尺度掌握:须由上级机关明确指示或批准,用“请示”;就问题发表见解或提出意见、建议,希望上级机关表态,不表态亦可,用“意见”;不含请示事项,也不含“意见”内容,只是报告情况,用“报告”。

13.“函”的特点是什么?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函”是平行文.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联系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用“函”比较好掌握,但“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也要用“函”就需要分析。这种情况是指有关主管部门与被主管部门之间的相互行文。

“函”的行文对象各异,内容涉及广泛,因此要根据场合和对象的变化灵括办理。“函”按内容大致可分为“请批函”和“商请函”两类。“请批函”指主管被主管之间的行文,写法可比照“请示”和“批复”。“商请函”发函方往往是“麻烦”对方,由于是平级关系,对方没有必办的责任,因此“商请函”要注意语言措辞得体,但也不必过于谦卑,因为毕竟是“公函”,办公务,双方都要从大局出发,采取平等协商、相互配合支持的态度把事情办得圆满。

14.什么是“便函”?

“便函”是一种简便的公文形式。其简便主要体现在不编发文字号,可以没有标题,版记只保留抄送一项。“便函”适用于机关内部和对外处理一般公务。可使用机关公用信纸以至自纸,可以盖章也可以签字。对外发便函,一般要使用印有发文机关标识的红头纸.可使用信函式公文头纸,也可再设计其他式样,但发文机关标识不能冠“文件”二字。对外发便函一般盖章.

15.“会议纪要”的特点是什么?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会议纪要的格式独特,主要是不盖章;成文日期转变为会议的通过日期,一般以结束的日期为准,标注在会议纪要标题之下,用圆括号括起;主送单位不放在公文的抬头而放在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机关之上。

“会议纪要”不盖章,如何体现其效力,是掌握“会议纪要”的要点,逮要分析会议纪要出现的几种情况。

一种是办公会议纪要。如“总理办公会议纪要”。这类办公会议通常是该机关决策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会议纪要的效力是由会议的性质决定的,因此虽然不盖章,但有决策的约束力。这类办公会议纪要通常有固定的格式。

另一种是办事的会议纪要,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上级机关召集下级机关开会,所形成的会议纪要,由上级机关来发,这种情况晟好以“印发……会议纪要的通知”形式发。这时文种变成“通知”,已不是“会议纪要”了,“会议纪要”亦成为“通知”的主件。由于“通知”要盖章,自然体现了公文的效力。二是不相隶属的单位为办事而开会,会议纪要通常委托参加会议的某个单位来发,这是最标准的“会议纪要”。由于参加会议的单位相互不

隶属,盖章便显得没有必要;特别是如果参加会议的单位很多,如果都盖章则更加不现实。这种会议纪要虽然不盖章,但仍有约束力,其约束力是由参加会议的单位在会议纪要中所做的承诺决定的,而且这种承诺大家都要兑现,如果不兑现,事情办不成,对各方都不利。这种会议纪要的主送单位是发文时确定的,而不是会议纪要的一部分,因此放在版记中是有其道理的。

还有一种是报道会议情况的会议纪要.如学术研讨会、座谈会等.会议纪要除了介绍会议情况外,主要是记载会议的观点。自于没有约束力的事项,不盖章则是顺理成章。

会议纪要特别是具有约束力的会议纪要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台约形式,如果会议议定事项需要有严格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则最好采用协议或其他合同形式。

会议纪要不同于会议记录和会议简报,虽然都是会议的产物,都其有纪实性,都不能脱离会议内容而任意发挥,但只有会议纪要有约束力。

会议纪要也不同于会议决议和会议协议,虽然都具有约束力。会议纪要只要参加会议的单位认可(有时也采取签字方式)然后委托某个单位印发即可.而会议决议要经过表决通过,会议协议则必须经协议各方签字或盖章,必要时还可作公证。

16.什么是公文格式7

公文格式简言之就是公文的表现形式。它相对于公文的内容而言,既由公文的内容所决定,又服务于公文内容的需要。

公文格式包括:

l.公文的物质载体,即纸张和油墨。

.2公文的成品缮印要求。

3.公文各组成部分的定义和作用。

4.公文各组成部分的标识方法。

17.什么情况标注份数序号?

新《办法》要求“绝密”、“机密”级公文要标注份数序号。

公文印多少份编多少号,一般应至少编2位,如果采用号码机其位数一般是6位。编份数序号的公文应登记,这样便可以掌握每一份公文的去向,一旦需要收回、查询或销毁可以避免遗桶。不是“绝密”、“机密”级的公文有的发文机关也编份数序号,如国务院和中共中央的文件即是,这同样是出于对公文严格管理的需要。

18.公文的保密期限如何掌握?

带密级的公文都应规定保密期限,以年、月为单位.如果不标明,视为长期,根据国家保密局第2号令发布的《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绝密级事项按不超过30年、机密级事项按不超过20年,秘密级事项按不超过10年认定。

19.如何拟好公文标题?

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或称主题)和文种组成。印有发文机关红头的公文标题发文机关名称可以省略。标题的作用除了显示发文机关和公文种类外,主要是提示公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标题还是公文登记和查询的主要项目。

对标题的要求是“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拟好标题关键是既准确叉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即写好事由部分。应该说“简要”与“准确”是一对矛盾。在这列矛盾中,“准确”是主要矛盾,即应在准确概括公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再追求“简要”,不能一味求短,以短害义。

如何提炼公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好标题的基本功.要使公文标题的内涵或外延与公文内容的内涵或外延相符,既不要扩大也不要缩小。当然,在准确概括的前提下标题越短越好,多一个字都不要。如转发文件的标题,就没必要出现一系列的“的通知”。不管多少级转发,

被转发的文件始终不变,好比接力赛中的“接力棒”,这样,在标题中可以只显示这个“接力棒”,只用一个“的通知”.在正文中再把原文转发的关系说清楚。

标题中的“关于”值得分析。“关于”是一个介词,与事由组成介词结构,作文种的定语。“关于”的语法功能是取消了标题成为一个句子的可能性,使标题成为个名词性的结构.语义重点放在公文文种上,强调的是发了一个什么样的文.而不是发文这个动作行为本身。这与新闻报导类的标题大不样新闻报导类强调的是动作行为的发生,因此标题中般不出现“关于”.所以,虽然标题中要用“关于”没有明文规定,但公文标题中的

20.版记的位置如何掌握?

新《格式》规定,版记应置于公文的最后一面,版记的最后一个部分置于最后一行。实际操作,会出现下列情况:

1.公文主体只有一面,即公文只有一个单页,且主体下面的空白还能容下版记.这时版记也要放在第二面,而不能放在第一面,使第二面形成空白。

2.主体之后的空白容不下版记.需另起一面排布版记.这时版记也要放在最后一面。

3.公文如有附件,版记要放在附件之后,附件最后的空白如能容下版记,且该面页码又符合折页装订的要求.版记要放在该面;附件最后的空白容不下版记,按上述第2点的办法处理

4.转发文件,被转发文件的版记不能代替转发文件的版记,仍要标注转发文件的版记。如果技术条件允许,被转发文件的版记可以不保留,腾出空间标注转发文件的版记.以减少公文篇幅,节约纸张。

坚持把版记放在公文的最后,是为了保证公文的完整性:正式公文前有红头,后有版记,公文首尾均有显著的标记,首尾之间均是公文不可缺少的部分。坚持把版记放在最后,操作上可能会麻烦些,但为了保证公文质量,还是要严格遵守格式的这一规定。

21.公文中如有表格要注意什么?

1.表格如在正文中,要排在一面,不能两面断开,并注意与文字的衔接,之间不要出现空白。

2.表格的字体、字号可自行设计。

3.横排A4型表格的表头,单页码放在订口一边,双页码放在切口一边,这样排布便于翻阅。

4. A3型表格要折叠为A4型,页边要对齐。由于要折叠,A3型表格一般为单面印刷。A3型表格要粘贴,因此公文不能采用骑马订,要平订。A3型表格可不放页码。A3型表格如在公文托尾,仍要坚持把版记放在A3型表格之后。

22.什么是行文关系?

行文关系是机关之间的组织关系在行文中的体现。机关之间的组织关系无非有两种,一种是领导隶属关系,反映在行文上就是上、下行文关系。一种是非领导隶属关系,也可称为平级关系,平级关系又分两种,一是同一组织系统中的同级机关,二是非同一组织系统的机关,不论其是否同级,均属于平级关系。非领导隶属关系反映在行文上就是平行文关系。

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每个机关都要确定自己的行文关系,首先要确定本机关是一级行文还是两级行文。一级行文就是只有机关能够行文,两级行文就是除了机关以外机关内设机构或称机关内设部门也能行文。两者各有其利弊。一级行文大权独揽,但易造成大小事务均须机关负责人过问审定;两级行文可以更多地发挥机关内设部门的积极性,分担机关负责人的负担,使大的事务集中在机关,具体事务分散给部门,但易造成部门行文失控,出现部门越权、擅权,代替机关做部门应做的事。确定几级行文一般根据机关组织系统的规模范围的大小来确定。组织规模大、职权范围广的可以两级行文,反之可以一级行文。

其次要确定机关哪些部门有行文权,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代机关拟文权,因为机关行文都是由机关部门主办、代拟的。确定的方法就是确定机关部门的发文字号,有机关发文字号的部门就有代机关拟文权。二是部门自行行文权,两级行文的机关一般说来,有代机关拟文权的部门就有自行行文权,但部门行文与机关行文的发文字号应相互区别,不能混同。

不同的行文关系有不同的行文规划,不同的行文关系必须要遵守行文规则,这是公文处理规章制度的核心部分。因此,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都要懂得行文规则,好比司机要懂得交通规则一样

23.什么是行文方式?

行文方式是指由行文关系决定的行文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单独行文.二是联合行文。不同的行文方式有不同的行文规则。

24.上、下行文有什么行文规则?

上、下行文的基本规则是逐级行文,即上行文只报到上一级机关,下行文只发到下一级机关。这是根据逐级管理的管理原则来确定的

与逐级行文相对的就是越级公文。越级行文破坏了逐级管理的管理关系,使管理混乱甚至无法进行,因此是行文规则所禁止的。但在特殊情况下,发文机关认为需要越级行文,特别是越级报告这时如何处理。“上行文如确需越级,应抄送越过的上级机关。”也就是上行文即使越级,也要上一级机关知晓,这也仍是逐级管理关系的体现。对下行文越级,新《办法》未做规定,这也是从管理的实际出发。在特殊情抛下应该说上级机关有越级指挥权,甚至可以不让越过的机关知晓.但在一般情况下,下行文越级也应抄送越过的机关。

25.上行文有什么行文规则?

l.“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但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

2.“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3.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

4.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26.“请示”为什么要一文一事?

“一文一事”应当说是所有行文的基本原则。因为一文数事必然要产生:发文涉及到不同的机关负责人和不同的部门拟定;收文涉及到不同的机关负责人和不同的部门处理。这将使文件的拟稿、签发、批办、承办、批复、查询、立卷、归档等一系列处理环节产生混乱。由于对‘请示’上级机关必须要处理答复,如果一文数事将使上级机关无法办理,所以对“请示”做了明确规定。

27.“请示”为什么不准多头主送

“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即不准多头主送。一般说来.下级机关对谁是自己的上级机关是清楚的,发生多头主送的情况往往是下级机关认为“请示”事项涉及到上级机关不同的主管部门或其他机关.因此将所有涉及到的单位并列为主送,这就混淆了行文关系.将使公文无法办理。

28.“请示”为什么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

“请示”同时抄送下级机关往往是因为“请示”事项涉及到下级机关,是代下级机关“请示”,抄送下级机关是为了让下级机关知道,此事本机关给你办了,向上级机关请示了。但这样做会产生如下弊病:一是请示的意图或方式往往不是完全按照下级机关的意思办,要有本机关的处理意见,这其中的变化不宜让下级机关知晓。二是如果“请示”事项得到圆满解决,当然皆大欢喜,如果没有解决或没有全部解决,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或解释等麻烦。因此“请示”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是根据实践总结的一条办文经验,形成了一条行文规则。

这条规则一般也适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主管部门请求审批,道理同“请示”。

29.什么情况下可以将来文退回

对下级机关的来文经审核发现问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动辄予以退回,以免影响办文时效。退文应掌握一个总原则,即来文违反了公文处理规定致使公文无法办理。如出现下列情况应予退回。

1.越级请示。

2.一文数事,多头主送。

3.直送。

4.该协商会鉴的未协商会签。

5..未标注签发人。

6.未加盖印章,丢页,字迹无法辩认等。

对其他不符合公文处理规定的情况一般应提请对方注意,对屡次提醒仍不注意改正的才采取退文处理。

30.承办公文有什么要求?

l.要及时办理,不得延误推诿。

2.来文有时限要求,应按时限要求办理,如有特殊原因延时,应及时与来文单位联系,说明情况。

3.一般公文(即无时限要求的公文)应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最长不应超过7个工作日,凡超过办理时限.主办部门应及时予以说明,一般是向本机关催办或督查部门蜕明。

4.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或不宜由本部门主办的公文,承办单位应及时退回交办的文秘部门,既不要拖延,也不要自行送给目己认为适合承办或主办的部门,以便文秘部门重新提出拟办意见

31.为什么公文禁止横传?

所谓横传.即公文不经过文秘部门或文秘人员登记直接送给阅办领导或部门。例如,送公文不是送给文秘部门或人员登记而是直接送给承办者;开会带回来的公文不送文秘部门或人员登记而直接办理;公文不送办公厅(室)审核而直接送领导签发;承办部门将不适合自己承办或主办的公文不退交文秘部门而直接送给其他承办者;阅办的文件阅毕或提出处理意见后不经由文秘部门或人员登记而直接送给另一位阅办者,等等。文秘部门或人员对公文进行登记,不仅要记录公文的来文机关和办理部门、标题、文号等.还要记录公文的办理过程,如公文由谁经办,送给谁处理,主批人或主办人提出什么处理意见,文件现在何处等等。横传的弊病就在于绕过了文秘部门或人员,使文件传递的线索只掌握在承办者手中,一旦承办者遗忘、积压、延误甚至丢失则无从查找或催办.由此造成延办、捐办、错办甚至公文不知去向的事时有发生.因此.尽管公文传阅要经过多次登记,看似繁琐,实则是保证公文办理质量的必要措施。

32.为什么对公文办理要催办?

送负责人批示或交有关部门办理的公文,文秘部门要负责催办。催办是提高办文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措施,也是办公室参政、议政的重要手段。催办要建立制度,包括催办范围、催办的分工、催办的方法、程序和要求等等。催办要指定人员负责,建立催办登记,做到催办件件有着落。对催办要求做到紧急公文跟踪催办,重要公文重点催办,一般公文定期催办。

33.签暑文件要注意什么?

对有具体请示事项的,主批人应当明确签署意见,并签署姓名和日期;其他审批人圈阅视为同意,圈阅也要签署日期。对没有请示事项的,圈阅表示已阅知。

公文思路研究之一:思路与结构

公文思路研究之一:思路与结构 公文写作构思中确立了主旨和观点、选取了材料,是解决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问题。要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则必须考虑结构的安排。 有人说学习公文写作,主要是解决格式问题,掌握了不同文种的格式,就可以依样画葫芦了。诚然,公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甚至统一规定的文面格式和结构方法,掌握结构的这些低层次方法是比较容易的。但这些决不是公文结构的全部内容,公文的结构还有其高层次的规律有待我们去研究、学习。公文结构的实质,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和作者思维轨迹的高度统一。复杂的客观事物千差万别,不同作者的思维也会大相径庭,因此,公文的结构决不可能只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我们探究公文的结构,就不能只停留在格式这个浅层面上,而要深入到思路这个深层次领域中去,在思维上下功夫。本文正是要从思路与结构的关系出发,研究公文结构的内容、形式、方法和艺术。 一、结构的涵义和作用 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这种内部构造所反映出的外部形态。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说:“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

而不越者也。”他说的“附会”,指的就是谋篇布局、安排结构,具体说就是要使主旨清晰地、有条有理地贯穿全文,连缀成篇,做到首尾呼应,取舍得当,考虑好各部分的分合接榫,使全篇文章完整严密,使文章内容充实丰满而不零乱。在构思的过程中,安排结构和确立主旨、选择材料同等重要,结构和主旨、材料必须密切配合、相互依存,才能实现文章的构思。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离开了结构,主旨、材料就失去组成文章的依托了。在构思、写作的过程中,精心安排好结构,就能使文章准确、充分、清晰地表现主旨、表达内容,就能激发起阅读者的接受兴趣,使他们阅后能迅速地按作者的思路,准确、完整地领会到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要内容。针对同样的工作,写出同样文种的文章,有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有的杂乱无章,前言不搭后语,原因之一就在于安排结构本领的高下不同。有经验的人写应用文时不贸然动笔。不是临文觅意,想一句写一句,想一段写一段,而是先把结构考虑成熟才动手,一气呵成。这就像修建房屋之前,必须先搞好总体设计,画出蓝图一样,按图施工,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思路的涵义 思路是思维活动的运行轨迹。文章的思路,就是构思文章时,作者有规律、有条理、有方向、连贯的思维过程的“路线”。思路是作者整体思维、系统思考的结果。正如张志公

公文常识答案

【公文常识答案】 一、选择题 1.根据公文作用的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 A.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B.通用公文、专用公文 C.规范性公文、领导指导性公文、公布性公文、陈述呈请性公文、商洽性公文、证明性公文 D.收文、发文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 A.内部使用文件 B.秘密文件 C.机密文件 D.绝密文件 3.公文的语言应该是()。 A.庄重严谨 B.华丽流畅 C.威严有力 D.古朴典雅 4.在下行文中提出执行要求时,要使受文者不折不扣执行文件,应写作()。 A.参照执行 B.遵照执行 C.参酌执行 D.按照执行 5.批复是答复下级请示的文件,是()。 A.被动发文 B.主动发文 C.是对报告的批件 D.下级没有请示,用来指导工作的 6.联合行文标注发文机关时,标在前面的机关是()。 A.上级的B.组织序列表中靠前的 C.主办的D.其他系统的 7.为了维护正常的领导关系,具有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应基本采取()。A.逐级行文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D.直接行文 8.行政公文作者是指() A.制发该公文的机关或机关的法定领导人 B.草拟该公文的秘书人员 C.参与该公文形成过程的有关处(科)室 D.审核该公文的办公室负责人 9.以下标题哪一个符合通报的撰写要求?() A.《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报》 B.《国务院关于进行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报》 C.《国务院关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通报》 D.《国务院关于部分地区违反国家购销政策的通报》 10.发文处理程序具有很强的确定性与不可逆性,以下各阶段的先后排序应为()。A.会商→核稿→注发→发出 B.核稿→用印→缮印→发出 C.核稿→会商→用印→缮印 D.拟稿→注发→签发→发出 11.某市公交指挥中心向社会公布,要把某条道路改为单向行驶,最恰当使用的文种是() A.通报 B.通知 C.公告 D.通告

公文处理与写作基本知识

公文处理与写作基本知识 一、公文的定义、特点、作用和分类 (一)公文的定义 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 (二)公文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 2、法定的权威性。 3、严密的科学性。 4、体式的规范性。 5、法定的程序性。 (三)公文的作用 1、法规行政约束作用。 2、领导指导作用。 3、联系公务作用。 4、宣传教育作用。 5、沟通信息作用。 6、依据凭证作用。 (四)公文的分类 公文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适应国家机关各项活动的不同需要,逐步形成了不同的种类。 1、公文分类的意义 (1)正确区分公文类别,有助于公文撰写的规范化; (2)正确区分公文类别,有助于公文传输的制度化; (3)正确区分公文类别,有助于公文立卷归档的科学化; 2、公文分类的标准

(1)按法定文件规定,公文可分为法定党政公文和机关常用事务文书。 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13种公文。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3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的14种公文: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机关事务文书,是指国家机关为处理日常事务而制发的文书。常用的有:计划、总结、简报、章程、办法、调研报告、讲话稿等。 (2)按公文的行文方向划分,有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 上行文,即被领导、指导的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指导机关报送的公文。如:报告、请示。 下行文,即上级领导、指导机关向下级被领导、指导的机关发送的公文。如:命令、决定、公告、通知、批复。 平行文,即同一组织系统中的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互相递送的公文。如:函、议案。 (3)按公文办理的紧急程度划分,有特急公文(特急)、紧急公文(急件)、常规公文(平件)

党政机关公文行文规则研究

………………………………………………………………………………………………………………………………………………………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与企业档案业务需求之间形成了真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档案的规范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将原先的职能外包转移出去,但同时不能放松对这项工作的控制,因此,需要利用档案中介机构加强管理企业档案工作,也因此,档案中介机构的出现和发展成为必然。同时,企业以盈利和发展为首要目标,为了发展,减少成本,企业需要也愿意把诸如档案整理等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推向社会,集中精力发展生产,这样就为档案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需方市场。由此,档案中介机构的发展有广阔的市场。 3.发展档案中介机构有利于档案事业健康发展。档案中介机构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使企业、机关、个人的档案需求得到有效及时满足,也将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效地管理纷繁复杂的档案工作提供可靠保证。对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借助档案中介机构,可以摆脱原先的档案事务性工作的包袱,集中精力于宏观管理、政策导向、标准规范的制定上;改变档案部门自身的消极形象,顺应档案事业发展要求,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切实把档案工作做好;对于企业来说,借助档案中介机构可以使企业摆脱繁琐的档案事务性工作,减少成本支出,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对于个人来说,借助档案中介机构可以便捷地办理有关档案事务,而不必看档案部门脸色或一次次奔走于档案部门之间。因此,发展档案中介机构,不论是档案部门,还是企业或者个人,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档案中介机构发展前景光明,但由于经济体制、经济基础、思想意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档案中介机构在我国发展还很不充分。档案行政管理必须采取措施予以规范,促进发展,建立档案中介机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档案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同时,档案中介结构应广泛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完善档案中介机构的服务手段;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档案中介服务队伍,满足档案中介机构整体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宗培岭.档案中介的社会定位[G].浙江档案,2005(5). [2]李国庆.档案中介机构理论与实践研究[G].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6.研究探索YANJIUTANSUO 30 兰台世界2012·2月中旬

【公基常识】公文基础知识

【公基常识】公文基础知识 1.公文的概念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指在公务活动中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形成和使用的、表述社会集团意志的文字材料。公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范围包括法定公文、专用公文和事务文书;狭义的公文,仅指法定公文和专用公文。 法定公文又称通用公文,是指在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普遍通行适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 专用公文,是指局限在一定的工作部门和特定的业务范围内根据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公文。 事务文书又称业务文书或日用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事务所使用的非正式文件的统称,如计划、总结、简报、报表、记录、调查报告等。 2.公文的特点 公文作为一种特定的文书材料,具有特定的功能,因而也就具有自己的特点。公文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法定作者、法定效力和特定体式。 (1)法定作者 法定作者,就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凡是依法建立并合法存在的,均可依据自己的职能和权限范围制发文件,它们都是公文的法定作者。 公文大多是以机关的名义制发的,但有时也以领导人名义制发,如命令、议案等文种,都在文件上签署个人的姓名。领导人是由法定组织通过选举、委任等法定程序产生的,以领导人名义发布公文,是代表其所在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所以他们也是公文的法定作者。

公文的撰拟,一般由秘书或业务部门人员起草,有时组织写作班子分头执笔。这些草拟公文的人员,都不能视为公文的法定作者。他们是机关的代言人,是受命写作的。法定作者这一特点,体现了公文高度的严肃性。任何未经法定程序核准的组织不得制发公文,也不允许任何人假冒法定组织发布公文。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的,将按扰乱公共秩序罪依法惩处。 (2)法定效力 公文法定效力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制发机关地位的高低和职权范围的大小;二是公文内容的重要程度。此外,公文的法定效力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被称为公文的时效。 公文是处理公务的工具,是机关的喉舌。制发公文,是各级机关根据其合法地位行使职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公文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来自它的制发机关的权威和合法地位,如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具有最高的权威性;省委、省政府的文件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法定效力。又如法规性、指挥性公文,其法定效力高于一般的知照性、事务性公文。另外,没有一份公文是永远有效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情况的变化,旧的文件就会被新的文件所代替;某项工作一旦结束,那么相关的公文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不再具有现实效用。失去现实价值的公文,经立卷归档,可以发挥历史效用,以备查阅和参考。 (3)特定体式 特定体式,就是指特定的体例格式,包括统一的种类、名称、格式以及办理程序。为了维护公文的权威性、严肃性、准确性,提高办事效率,党和国家作了许多具体规定,撰制公文时必须严格遵守。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了行政公文的种类及其名称。每一种公

政府公文字体要求及格式[1][1]重点讲义资料

公文排版、字体及印制要求 标题:小标宋体,二号字 正文:仿宋,三号字 行间距:一般设置“固定值”28磅 字间距:一般不作要求 政府公文格式及公文字体字号标准 公文纸一般采用国内通用的16开型,推荐采用国际标准A4型,供张贴的公文用纸幅度面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惯例,政府文件用A4纸,党委文件用16K。 保密等级字体:一般用3号或4号黑体 紧急程度字体:字体和字号与保密等级相同(3号或4号黑体) 文头的字体:大号黑体字、黑变体字或标准体、宋体字套色(一般为红) 发文字号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签发人的字体:字体字号与发文字号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 标题的字体:字体一般宋体、黑体,字号要大于正文的字号。 主送机关的字体:一般采用3号或4号仿宋体 正文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附件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 作者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日期的字体:字体字号与正文相同(3号或4号仿宋体)注释的字体:小于正文的的4号或小4号仿宋体 主题词的字体:常用3号或4号黑体[公文写作]公文格式排版中的字体要求[公文写作] 抄送机关的字体:与正文的字体字号相同(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或小一号的文字 印发说明的字体:与抄送机关的字体字号相同(常用3号或4号仿宋体)或小一号的文 主标题(又称一级标题)为二号宋体(加粗) 二级标题为三号黑体 三级标题为三号仿宋加粗。 正文均为三号仿宋。 以上为政府公文规定。且主标题以外的部份的标题和正文可采用小三号字体,但以三号为最正规。 1、密级用三号黑体字 2、紧急程度,“特急”、“加急”用三号黑体字 3、文号用四号仿宋体字加黑 4、签发人用三号楷体字 5、标题用二号宋体字加黑 6、大小标题号“一、二、三……”用三号黑体;“(一)(二)(三)……”用三号仿宋体字

公文思路研究之二:公文常用思路一归纳和演绎思路

公文思路研究之二:公文常用思路一归 纳和演绎思路 写作是思维的艺术。在公文写作过程中,观察生活、采集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和起点,构思阶段则是写作的核心和关键。从采集材料到写成文章,必须靠构思来实现从客观——主观——客观及从物化——意化——物化这一认识论、反映论过程的转化和联系。而构思的每个环节,如确立主旨、选择材料及安排结构,都离不开思维,思维主宰着构思的整个过程。 公文写作构思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来进行的。不同的文种,不同的写作意图和出发点,会运用不同的逻辑思维方法来构思,以形成文章不同的思路。而这种思路又常常体现在公文的结构形式上。 一、归纳和演绎思路 这是运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形成的两种思路。 (一)归纳 这是从两个以上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或道理的共同属性中,推出同一类事物或道理的普遍性结论的推理方法。它是从个别到全体,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公文写作中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形成了归纳思路。如对某类客观事物共同规律的探讨、对先进经验或错误教训的提炼总结等等,都可运用

这种思路。 归纳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完全归纳法,即穷究同类事物中所有个别事物,推出普遍性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允许漏掉任何一个性质相同的个别事物。例如《国务院关于表彰国家科委等单位长年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的通报》,它概括而重点不同地历数了国家科委等10单位组成扶贫团(组)定点联系帮助贫困地区,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国家民委等27个单位也相继确定了扶贫联系点,不定期派干部为贫困户做好事,办实事;国家计委等其他中直机关都做了大量工作,为贫困地区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然后强调指出:“这些部门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扶贫工作,受到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赞扬。国务院特予通报表彰。”如不采用这种完全归纳法,文章的效果就不同了。 一般说来,运用归纳法来认识客观事物时,完全归纳法最可靠。但实际上,只在少数情况下才能做到完全归纳。一则因为人们很难在一定时间内完全无遗地穷究同类事物中的所有个别事物,特别是较大范围的同类事物。二则完全归纳法赖以凭借的个别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这个别事物的显著变化,极有可能动摇甚至推翻原来归纳出的结论。因此,在工作、生活中,在公文写作中,较少用到完全归纳。

公文常识

1.公文一律左侧装订。一般采用线装、钉装或胶粘的办法。装订时,文件页码要折叠整齐,认真编排,注意不 可错页漏页,以保持公文的完整。凡有附件的公文,主件和附件装订在一起,并在正文末尾注明各附件的标题;如不能装订在一起的,应在附件的首页上注明文件的文号,与主件同时报送。 2.说明是对事物、事理进行解说的表达方式。在应用文章中使用较多。当公文中叙述一件事,介绍环境和背景 材料时往往用说明方式。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诠释说明(也叫“下定义”)、分类说明、数字说明、对比说明、类比说明、举例说明、比喻说明、图表说明等。 说明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准确、科学。注意通俗易懂,语言平实 3.从公文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划分: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从 公文内容处理要求分类,一是参阅性公文,二是承办性公文。 4. 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姓名电话的文种是请示 5. 公文在制发的程序上,必须履行法定的审批手续。通用公文的制发又叫发文办理。主要有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程序。 6. 公文有三种关系,既上行,平行,下行, 一般的公文都是要逐级传递的,也就是说省-市-县(下行)或者县-市-省(上行),要加快公文传输可以越过中间的层级直接发给相应机关,但这必须是很特殊的才可以.另外,就算很特殊需要越级行文,也需要同时抄报中间被简略的机关. 比如,省绕过市直接发文给县,可以不经过市但要抄送给市.但是越级行文有很强的约束性,要求很严格,不是可以随意的.所以单纯为了提高速度是不可以采取越级行文的. 所谓的直接行文就是直接上下级的行文根本不存在加快公文传输的,跨级行文没有这种表述,其实是越级行文的误解. 多级行文是向直接上级并呈非直接上级或者向直接下级并转非直接下级的一次性行文可以达到提高公文传输速度的目的. 综上,答案是多级行文. 7. 公文落款处所标明的日期是指领导人签发的日期 8. 所有的公文中,(命令)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 9. 公文主题词标引顺序为(类别词、类属词、文种)。 10. 整理完备的案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个人不得保存应归档公文、文稿等材料 11. 档案工作包括档案收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三个组成部分 12. 基层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不宜制发公告 13. 批办是指对收文应如何办理所作的批示 14 公文分类相关资料 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主要文种包括: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共十三种。 二、公文的作用: 1、法规作用 2、宣传作用 3、书面领导和指导作用 4、公务联系作用 5、凭据和记载作用 三、公文的分类: 1、从文件来源分:(1)收文(2)发文(3)内部公文 2、从行文关系上分:(1)上行文(2)平行文(3)下行文 3、从文件使用范围分:(1)通用文件(2)专用文件 4、从文件的制发机关分:(1)法规文件(2)行政文件(3)党的文件 5、从文件机密性和阅读范围分:(1)保密文件(2)内部文件(3)公布的文件 四、公文具体划分: 1、下行文包括:(1)命令(2)指示(3)批示(4)批复(5)通报 2、上行文包括:(1)请示(2)报告 3、决策性文件:(1)决议(2)决定 4、公布性文件:(1)布告、通告(2)公告、公报 5、规定性文件:(1)章程(2)条例(3)规定(4)办法(5)制度 15. 指示是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要点及要求、步骤和方法时所使用的一种具有指导 原则的下行公文。 扩展阅读: 1指示是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要点及要求、步骤和方法时所使用的一种具有指导原则的下行公文。 2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是机关应用写作活动中的一种常用公务文书。 3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或安排,并要求机关各部门和下级机关或有关单位贯彻执行的指令性公文,适用于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4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

一般公文写作常识

一般应用文写作常识 一、日常工作常用应用文 工作计划 工作方案 工作总结 先进事迹材料 请示、报告 二、公文的一般格式: 1、标题——字体:华文中宋;字号:小二(居中) 2、小标题——字体:楷体-GB2312;字号:小三(居左,空两格起头) 3、正文——字体:仿宋-GB2312 字号:小三 4、标题与正文一般空一行 5、落款一般空三行 6、下载文档一般需要在窗口左上方格式栏中先进行“格式清除”,再进行文字、格式编辑。 如: 近日,大连限购令的出台使我国采取限购措施的城市数量升至14个。在此之前,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13个大城市出台了限购令。 根据各城市颁布限购令的宽严程度,深圳、南京直接对第三套房“限购”,被称为“严厉版”的限购令,而上海、杭州等其他城市对原有住房既往不咎,每个居民家庭仍可再购一套新房,由此被称为“温柔版”限购令。这两种版本目前产生的调控效果已开始出现分化,

深圳、南京成交量锐减,退房潮涌动,投资客几乎销声匿迹;而上海、杭州等地仍波澜不惊,房价甚至继续走高。 “严厉版”: 深圳成交量急跌六成 被称为最严厉版的限购令,在深圳楼市的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限购政策出台之后,深圳银行部门和担保公司都开始要求购房者在办理房产按揭、转贷时要出具房屋产权查询证明。 7、整篇文档分层编号,文档如有几个部分,可分层编号,使文档条理更清晰。第一部分用“一、”区别;第一部分如再分层,首层用“(一)”区别;第三层首层用“1、”区别;第四层首层用“(1)”区别;如还有分层,首层可用英文字母表示,如“a、”。 三、一般公文的写作要领 (一)工作计划(方案)写作 1、标题要简明 标题包括四种成分:计划单位的名称、计划时限、计划内容摘要、计划名称。 一般有以下三种写法: (1)四种成分完整的标题,如《龙泉医院2010年培训工作要点》。其中“龙泉医院”是计划单位;“2010年”是计划时限;“培训工作”是计划内容摘要;“要点”是计划名称。 (2)省略计划名称的标题,如《龙泉医院2010年公共卫生科工作计划》

公文思路研究之二 公文常用思路一归纳和演绎思路

公文思路研究之二:公文常用思路一归纳和演绎思路 写作是思维的艺术。在公文写作过程中,观察生活、采集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和起点,构思阶段则是写作的核心和关键。从采集材料到写成文章,必须靠构思来实现从客观——主观——客观及从物化——意化——物化这一认识论、反映论过程的转化和联系。而构思的每个环节,如确立主旨、选择材料及安排结构,都离不开思维,思维主宰着构思的整个过程。 公文写作构思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来进行的。不同的文种,不同的写作意图和出发点,会运用不同的逻辑思维方法来构思,以形成文章不同的思路。而这种思路又常常体现在公文的结构形式上。 一、归纳和演绎思路 这是运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形成的两种思路。 (一)归纳 这是从两个以上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或道理的共同属性中,推出同一类事物或道理的普遍性结论的推理方法。它是从个别到全体,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公文写作中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形成了归纳思路。如对某类客观事物共同规律的探讨、对先进经验或错误教训的提炼总结等等,都可运用这种思路。

归纳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完全归纳法,即穷究同类事物中所有个别事物,推出普遍性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允许漏掉任何一个性质相同的个别事物。例如《国务院关于表彰国家科委等单位长年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的通报》,它概括而重点不同地历数了国家科委等10单位组成扶贫团(组)定点联系帮助贫困地区,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国家民委等27个单位也相继确定了扶贫联系点,不定期派干部为贫困户做好事,办实事;国家计委等其他中直机关都做了大量工作,为贫困地区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然后强调指出:“这些部门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扶贫工作,受到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赞扬。国务院特予通报表彰。”如不采用这种完全归纳法,文章的效果就不同了。 一般说来,运用归纳法来认识客观事物时,完全归纳法最可靠。但实际上,只在少数情况下才能做到完全归纳。一则因为人们很难在一定时间内完全无遗地穷究同类事物中的所有个别事物,特别是较大范围的同类事物。二则完全归纳法赖以凭借的个别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这个别事物的显著变化,极有可能动摇甚至推翻原来归纳出的结论。因此,在工作、生活中,在公文写作中,较少用到完全归纳。

公文复习总结资料(完整版)

---------------------------------------------------------------最新资料推荐------------------------------------------------------ 公文复习总结资料(完整版)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 。 它是一个国家统治阶级在管理国家、、处理各种公文时制作和使用的文字工具。 公文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按照一定程序和格式处理公务的行文都称之为公文,其中包括明确规定的十五种公文,以及党政、团体、事业和企业等方面的事务文书。 狭义的公文,专指党和国家公文法规中正式规定的主要文种。 主要文种有十五种,分别是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一般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文书简称公文。 一般党机关使用的文书称为文件。 由此可知,文书>公文>文件。 公文写作特点: 受命性、实用性)(工具性)、时限性、权威性、简明性、程序性、规范性、定向性。 公文的作用: 第一,指挥管理作用。 第二,交流信息作用。 第三,商洽协调作用。 1 / 27

第四,宣传教育作用。 第五,凭证依据作用。 公文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工作。 公文写作的法定作者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和承担义务的国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统称为机关)。 公文写作的具体任务是: 掌握情况、研究问题、论证决策、草拟公文。 公文的主旨是指通过公文的全部内容所表达或体现出来的行文用意、目的或意义。 主旨是一篇公文的灵魂。 P37 公文主旨的作用: : 第一,对公文写作过程具有统摄和支配作用。 主旨是选择材料( ( 包括政策、理论) ) 的依据,是组织和派生具体观点、主张的基础,一篇公文写什么与不写什么,是详写还是略写,都要根据主旨来确定,主旨起着统摄材料的作用。 第二,主旨是衡量公文价值的主要标准。 第三,主旨体现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公文主旨的特点: 第一,公文主旨反映的对象及内容是公务活动,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第二,公文主旨明白、显露。 第三,公文主旨的形成具有时限性。

公文思路研究之三公文常用思路二总分思路

公文思路研究之三:公文常用思路二——总分思路 一、什么是总分思路 总分思路是运用综合和分析两种思维方法所形成的文章思路。分析和综合是两种最重要的辩证思维方法,因此,总分思路在公文写作中也是最为常见的思路。 分析就是把事物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加以研究,也就是由总到分,化整为零。对实体事物就是分解,对抽象事物分类地剥离就是剖析。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考察,也就是由分到总,集零为整。对实体事物就是组装,对抽象事物就是概括。 分析和综合也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认识不可能具体深入,也就无从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前导,没有综合,不能统观全局,就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分析就缺乏方向和目标。分析重在发现事物的本质,分析不是目的。而是认识事物的手段。分析之后,又要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放到事物的整体中,放到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作用和矛盾中,放到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去考察它们的地位、作用,从而去把握其本质。面综合也不是现象的罗列,不是事物各个部分机械地相加,而是要按照事物各个部分间的有机联系,对事物各个方面作全面的、本质的反映,从而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特征。这也才是分析的目的。 比如我们要就某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的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刚去调查时,我们对这个企业的认识是一般的、笼统的,甚至可能是模糊的。当我们逐一了解,考察了这个企业的产、供、销各个生产、流通环节、各级管理机构和生产部门、各类职工的状况甚至企业内外的各种联系,并且有秩序有步骤地对企业各个方面分析研究,然后对各方面的分析加以综合之后,我们对这个企业就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科学的认识和了解了。这个朦胧的综合——分析——科学的综合的过程,就是运用这种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 二、公文写作中怎样运用总分思路 在公文写作中,文章要铺陈得开,首先取决于思路要拓展开。关键在于构思时要懂得分析,学会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怎样对客观对象进行分析呢?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最全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一、公文的定义和分类 (一)定义 公文,是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文字材料,是方针、政策、法规、政令和信息、情况的表现者、运载者,是机关实施管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工具,发挥着上令下达、下情上报和信息沟通的重要作用。公文贯穿机关管理工作的始终。我们要向上级报告情况,需要写成文件;我们要向基层单位安排什么工作,提工作要求,需要写成公文印发下去,备查、备用,便于基层照章执行;我们要告知社会公众一个什么决定,也要印制成公文。因此,公文写作与我们每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息息相关,可以说,具备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是每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当前,各级各部门都十分缺乏优秀的文秘工作人员,重视公文写作、加强公文写作,对于年轻人来说,具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分类 1、按照制文机关的种类划分:党务机关公文、行政机关公文、司法机关公文、军事机关公文、企事业单位公文、社会团体公文。

2、按照行文方向划分:上行公文(向上级单位行文)、平行公文(向平级单位行文)、下行公文(向下级单位行文)。草拟公文前,必须弄清楚行文方向,才能确定文种、内容、措辞等。 3、按照保密程度划分: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内部材料、普通公文5种。我们在起草或者管理公文时,必须要按照该公文的秘密等级来处理,涉及秘密问题的,不能泄密。 4、按照紧急程度划分:特提公文、特急公文、加急公文、平急公文、普通公文5种。 5、按照使用范围划分: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全是通用公文;司法类的公文、经济类的公文、任免类公文、议案、提案、建议等等,属专用公文。 6、按照规范性和颁发程序的规范程度、行政约束力的强弱划分:规范性公文和非规范性公文。 规范性公文有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非规范性公文:除规范性公文以外的公文。常用的非规范性通用公文有调查报告、工作计划类、工作总结类、提案、

常用公文消防安全小常识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e06170940.html,)/其他范文/常用公文 消防安全小常识 第一条: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毛巾、衣物等堵塞门缝,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第二条:发现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可拨打119电话,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举报。 第三条:不埋压、圈占、损坏、挪用、遮挡消防设施和器材。 第四条:不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第五条:不在严禁烟火的场所动用明火和吸烟。 第六条: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不乱扔烟头。 第七条:正确使用、经常检查燃气设施和用具,发现燃气泄漏,迅速关阀门、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 第八条:每个家庭都应制定消防安全计划,绘制逃生疏散路线图,及时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第九条:室内装修装饰不应采用易燃材料。 第十条: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不乱接电源线,不超负荷用电,及时更换老化电器设备和线路,外出时要关闭电源开关。 第十一条: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尽量用浸湿的衣物保护头部和身体,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 第十二条:教育儿童不玩火,将打火机和火柴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 第十三条:不占用、堵塞或封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不设置妨碍消防车通行和火灾扑救的障碍物。 第十四条:自觉维护公共消防安全,发现火灾迅速拨打119电话报警,消防队救火不收费。 第十五条:学校和单位定期组织逃生疏散演练。 第十六条:进入公共场所注意观察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记住疏散方向。 第十七条:遇到火灾时沉着、冷静,迅速正确逃生,不贪恋财物、不乘坐电梯、不盲目跳楼。 第十八条:购买合格的烟花爆竹,燃放时遵守安全燃放规定,注意消防安全。

网络环境下公文写作利弊研究开题报告

昌吉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题目网络环境下公文写作的利弊研究 系(院)中文系专业班级 汉语言文 学(文 秘) B1102 学 科 文学 学生姓名狄玥 指导教 师 姓 名学号1125801081 职 称 (一)选题的根据 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生产工具的变革必然引发人的意识观念的改变,人的意识观念的改变又会促使人的实践行为发生变化。随着电脑应用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电脑和互联网已成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主要生产工具。给从事公文写作活动的文秘人员带来了网络化的写作意识。网络环境给公文的写作带来很大的好处,网络写作意识使得他们不再局限于借助传统的笔和纸去进行公文写作,而是越来越借助电脑和互联网这些开放的无限量的广阔平台,从网络中获取写作资料,寻求写作支援,从而进行并完成公文写作,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资源为公文写作实践性资料的占有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人们已经明显地看到利用电脑和互联网进行公文写作逐渐成为当前较为普遍的公文写作方式。公文写作已经跨入了电脑网络环境下写作的新时代。但是,网络的发展也给公文写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大篇幅抄袭,原创文章少等一些学术不正之风,因此,对于进行网络环境下给公文写作带来的利弊影响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90年代初,美国休斯顿大学(Houston University)英语系,利用Hyper Card编写了一种辅助写作程序,用来帮助大学生写出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文学评论。在大学生用短语及关键词回答该程序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之后,计算机将自动生成最初的文学评论草稿。然后,计算机将进一步提出更为笼统的问题,作者需要在它的提示下,自己完成修改工作。如果说这些研究还未专门针对公文写作的话,那么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辅助公文写作的研究则日益蓬勃。公文写作的根本目的是有效传递公务信息,不同于其他文学写作,公文写作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时效性。由于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升级,很多公文写作者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相关技能,从而不能完全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公文写作当中,互联网的发展对公文的写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以外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可以说互联网对公文写作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网络环境下公文写作的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在美国,已先后出现了能提供在线写作辅助的OWL网上写作实验室、能够自动生成法律相关文书的ALE工R系统(法律报告自动生成系统)以及能自动起草、修改、打印“电子信函”的办公系统。当前,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统计数学方法,构建大容量的数据资源库;依托数据资源库,建设写作网站、研发自动生成型计算机软件系统是国外对此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该领域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李智浩(2012)《网络写作的原创性困境问题研究》文中就阐述了网络互联网的发展对公文的写作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即带来很多的有利影响,也带来了诸多的不正之风,如大篇幅的抄袭现象。当前,网络写作的原创性问题己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进入到海量信息的时代,信息的获取相对便捷、容易,写作的惰性极易养成,加上久而久之的思维固化和急于成名的功利心理的作祟,作者的写作盲目、急切、无原则、获利等心理垢病一并显现出来。网络文学创作的原创性困境主要集

常识判断--公文考点汇总

常识判断公文考点汇总 (一)行文规则 1. 遵守行文规则的客观必要性 行文规则是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公文迅速而准确地传递,避免行文紊乱,防止公文“旅行”,而制定的控制行文数量、行文方向和行文方式的规定。 遵守行文规则的客观必要性在于: (1)加强对文件传递过程的控制,使文件的行文方向正确、传递速度合理,保证文件能够准确、可靠、快捷、有效地到达目的地; (2)使机关之间相互行文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从而维护正常的行文秩序,防止行文紊乱; (3)精简公文,简化手续,提高机关行政管理的效率。 2. 行文规则的基本内容 (1)根据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准确行文。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根据机关各自的组织系统归属和职权范围决定的,主要有四种类型,即同一组织系统中的上、下级机关之间属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同一专业系统中的上级主管业务部门与下级主管业务部门之间属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同一组织系统中的同级机关之间属平行关系;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之间均属不相隶属关系。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决定了公文传递的方向,即处于领导、指导地位的上级机关可以向被领导或被指导的下级机关主送下行文;而被领导、指导的下级机关应向上级领导、指导机关主送上行文;具有平行关系或其他不相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相互主送平行文。 (2)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级行文。行文方式是指机关之间公文传递路线的结构形式,有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直接行文等多种。机关对外发文,应依据需要和可能的条件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行文。为加快公文传递,在必要时可采用多级行文的方式,即同时向若干层级的上级机关或下级机关制发公文,包括直达基层组织和向人民群众公布。只有在下列特殊情况下才能采用越级行文的方式:一是由于情况特殊紧急,如逐级上报下达会延误时机造成重大损失;二是经多次请示直接上级机关而问题长期未予解决;三是由上级机关交办并指定直接越级上报的具体事项;四是出现需要直接询问、答复或联系的具体事项;五是需要检举、控告直接上级机关等。因特殊情况越级行文时,一般应抄送越过的机关。同级或其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相互行文时应采取直接行文的方式,即不受系统

公文写作资料(完整版)

公文写作知识培训纲要 第一讲什么是公文 一、公文的基本内涵 公文: 就是公务文书, 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 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公文的基本含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一)公文形成的主体是 国家机关 及其他 社会组织 (二)公文形成的条件是 行使职权 和 实施管理 (三)公文具有 法定效力 和 规范体式 (四)公文是进行 公务活动 的 重要工具 3、有特定的效用(现实性、史料性) 4、有规范的体式(严肃性、规定性) 5、有规定的处理程序(编印、收发、避免疏漏、提高效率) (二)公文的作用 1、领导与指导作用 2、行为规范作用 3 、传递信息作用 4、公务联系作用 5、凭据记载作用 三、公文的分类与文种 分 类: 一)以公文来源划分 1、对外文件(发文) 、公文的特点和作用 一)公文的特点 1、有法定的作者 2、有法定的权威 法定效力 国家机关 社会组织 功能 形式 主体 范围 公文 归属 条件 ,通常为单位开组织 行使职权 开展工作的可靠依据,具有强制 ,有时为具有法 实施管理 力,机 关喉舌) 公务活 个人) 发文 规 范 重 要

2、收来文件(收文或来文) 3、内部文件(规章制度、会议记录、工作计划、总结,内部的通知、通报等) (二)以行文关系划分 1、上行文(通常有请求、申请、报告等) 2、平行文(主要以函的形式) 3、下行文(决定、指示、意见、批复、通知等) (三)以秘密程度划分 1、秘密文件(绝密、机密、秘密) 2、普通文件(但有一定的发放范围和保密程度) 3、公布文件(公开发布) (四)以制发机关的性质划分 1、法律、法规文件 2、行政文件 3、党的文件 (五)以内容的性质与作用划分 1、指挥性公文(如命令、指示、决定、意见、批复及政策性通知等) 2、规范性公文(如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章程、规则等) 3、报请性公文(如报告、请示、申请等) 4、知照性公文(如公报、公告等,有时也以通知、通报、函的形式出现) 5、记录性公文(如会议记录、电话记录、会议纪要、大事记、工作日志、值班日志等) (六)以急缓程度划分:急件(特急)、平件 (七)以使用范围划分:通用、专用、技术 (八)以处理要求划分:办件(需办文件)、阅件(参阅文件) 文种: (党的机关):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国家机关):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

公文小常识

公文小常识 一、常用的公文种类(有14种) (一)决议: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用“决议”。(二)决定: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用“决定”。(三)公告:向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用“公告”。(四)通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用“通告”。(五)通知:发布规章和行政措施,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用“通知”。 (六)通报:表扬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用“通报”。 (七)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用“报告”。 (八)请示: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 (九)批复: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用“批复”。 (十)条例:用于制定规范工作、活动和行为的规章制度,用“条例”。 (十一)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用“规定”。 (十二)意见:对某一重要问题提出设想、建议和安排,用“意见”。(十三)函: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用“函”。 (十四)会议纪要:记载、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用“会议纪要”。

我行最常见(用)的有8种,分别是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意见、会议纪要。在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中用得最多。 上行文:上行文就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报(发)送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故称上行文。比如,支行所报送省行的报告和请示就是上行文。 平行文:平行文就是指同级机关(部门)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比如,省行各部门之间,我行与各二级分(支)行之间,及我行与南昌市各区(县)政府都是平级平行单位。上述这些部门或行之间,在相互联系或协商工作问题时,一般都适宜于使用“函”来行文。 下行文:下行文就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比如,省行所发到我行的文件就是下行文,洪都行下发至所辖各网点的行文也是下行文,一般常用的通知、通报、批复等。 二、公文格式 (一)公文一般由眉首、正文、文尾(版记)三部分组成 1.眉首部分:包括发文机关、发文字号、签发人、紧急程度、机密等级等内容,一般用横线(红线)与正文部分隔开(1)发文机关(公文版头)用醒目、整齐、庄重字体套红印刷,置于眉首上部,居中。 (2)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顺序号组成,置于发文机关之下、横线之上,居中。 (3)向上级报送的重要文件,要标注签发人,置于发文字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