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艺理论笔记

文艺理论笔记

文艺理论笔记
文艺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含中国古代文论)

《文学概论》复习指导 6

《文学理论》学习大纲14

《文学理论教程》讲稿概要15

绪论25

第一章文艺的本质25

第二章文艺的审美特征27

第三章文艺的起源、发展和继承28

第四章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29

第五章文学的分类特征30

第六章艺术的分类特征31

第七章文学创作过程31

第八章文艺的创作原则32

第九章文艺风格和流派33

第十章文艺欣赏34

第十一章文艺批评35

《文学理论教程》应试指导36

[一]概念 41

[二]基本理论 42

[三]文论部分 43

[四]例题 54

《中国古代文论》精华笔记57

中国古代文论概说59

一、文学的本源——心与道60

二、文学创作的构思——虚静说61

三、文学的创作方法——言与意68

四、塑造形象的美学原则——形与神69

五、文学的风格美——刚与柔69

第一、先秦时期69

(一)先秦“诗言志”的提出69

(二)孔子70

(三)孟子71

(四)荀子71

(五)老子71

(六)庄子71

(七)墨子72

(八)韩非73

练习及答案73

第二、两汉时期75

(一)司马迁: 75

(二)《乐记》(被收入《礼记》)75 (三)《毛诗大序》76

(四)扬雄77

(五)董仲舒77

(六)王充《论衡》77

练习及答案77

第三、魏晋南北朝时期79

(一)曹丕《典论?论文》79

(二)陆机《文赋》79

(三)刘勰《文心雕龙》81

(四)钟嵘《诗品》82

练习及答案83

第四、隋唐五代时期85

(一)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85 (二)皎然《诗论》85

(三)韩愈诗文论86

(四)白居易诗论87

(五)司空图诗论87

练习及答案88

第五、宋金元时期89

(一)欧阳修诗文89

(二)苏轼诗文论90

(三)李清照《论词》90

(四)严羽诗论91

(五)元好问《论诗三十首》92

(六)张炎《词源》92

练习及答案93

第六、明清时期94

(一)谢榛诗论94

(二)李贽文学论著95

(三)袁宏道诗文论95

(四)金圣叹小说论著96

(五)李渔《闲情偶寄》96

(六)王夫之诗论选录97

(七)叶燮诗文论选录97

(八)王土禛诗论选录97

(九)沈德潜诗论选录97

(十)袁枚诗论选录98

练习及答案98

第七、近代时期100

(一)刘熙载《艺概》选录选录100

(二)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00 (三)王国维《人间词话》选录100

练习及答案100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简史100

概述100

先秦文学理论批评105

汉代文学理论批评109

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111

三国两晋文学理论批评113

隋唐五代文学理论批评114

金代文学理论批评117

宋代文学理论批评118

元代文学理论批评121

明代文学理论批评122

清代文学理论批评124

近代文学理论批评125

五四时期文学理论批评129

革命时期文学理论批评132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134 总结136

文学理论关键词138

以意逆志138

知人论世139

尽善尽美139

温柔敦厚139

兴观群怨140

大音希声141

言志与缘情141

诗言志说141

诗缘情说142

发愤说与境界说143

风教144

美刺144

赋比兴145

诗无达诂147

发愤说148

文气148

才性151

神思152

文笔154

文质154

风骨154

通变156

声律156

文以明道157

通感158

兴趣说159

涵泳160

诗话160

格调说161

性灵说162

神韵说164

义法166

评点167

意境167

文学理论经典观点170

《文学概论》复习指导

文艺学参考书目

下列书籍仅供参考。其中000表示精读书,00表示泛读,0表示略读。专业:

《文学原理》董学文000

《文艺学当代形态论》董学文000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张首映000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张少康00

《马克思与美学问题》董学文00

《马恩列斯论文艺》北大编0

《文艺美学方法论》王岳川00

《西方二十世纪文艺理论名著教程》胡经之、王岳川编00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00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0

韦勒克《文学原理》00

相关论文0

相关原著0

专业基础: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000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00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00

《外国文学史》朱维之00

《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曹00

相关作品00

综合:

《中国文化史概要》高教版0

《古书读校法》吴孟复00

《语言学纲要》叶、徐00

《古代汉语》王力00

《现代汉语》黄、廖0

还有,平时大量阅读、积累。备辞海则实在必不可少。

研究文学的叫做文艺学,它包括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即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文学史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和文学发展的具体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文学批评是指实际的批评,它以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评论对象。文学批语的基本方法是分析和评价。

文学理论通过高度的理论概括,着重阐明文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鲜明特点。文学活动的重要特征就是形象性、情感性。

学习文学理论注意的几点:一,要注意对原理的理解。二,抓住重点,融会贯通。三,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四,学习教材,攻读原著。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第一,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因为除社会生活这个源泉之外,再不可能有第二个源泉了。第二,之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的源泉,这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一切因素都来自生活。

艺术虚构是作家根据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和生活固有的逻辑,通过想象,以构成艺术形象。必须以生活为基础。离开生活,想象的翅膀就腾飞不起来,虚构也就寸步难行。

想象和虚构不论多么奇特,都是在综合、分析已有的知觉、表象基础创造新形象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新的形象不过是把生活中得到的表象大大地加强或大大的削弱。

再现是指注重客观地描写外部世界的一种艺术倾向。一切重表现的作品毫不例外地都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因为作家的感受、情绪、情感,是不会凭空产生的,或者说作家主观的一切都是客观的外界所引发的。因此,表现性的作品,虽然专注于作家内心感情的抒发,但作家所抒发的感情仍然是外在的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折射的结果。

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文学能动地反映生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变们与变形;二,以形传神,显现意蕴;三,渗透个性,表现心灵。

艺术真实性是指作家用所创造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表现人们感情的特性。有两个基本特征:一,艺术真实是假定的真实,是“假”中求真,它与自然主义的机械的摹仿是对立的;二,艺术真实既要符合客体的本质规律,又要切合主体的情感规律,它与主观随意性是对立的。综上所述,艺术真实性的基本特征是假定性、真理性和真诚性的统一。

因作家在创作中倾注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感情态度和审美情趣而表现出对生活的

明确的评判,流露出对特定生活的褒贬、爱憎等情感态度,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倾向性。

真实性和倾向性的关系:一,在文学作品中,真实性是进步的倾向性的基础;二,在文学作品中,进步的倾向性可以加强真实性。

二、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和独特内容是经过作家艺术加工过的、具有审美特性的和整体性的生活。

文学的独特形式是运用具体感性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艺术形象三个基本特点:一,具体可感性;二,艺术概括性;三,审美性。

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是一种寓含着认识和教育因素的审美享受,既给人们以精神的愉悦,又给人以思想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它的基本特点:一,寓教于乐;二,动人以情;三,潜移默化。

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亚里斯多德根据摹拟的媒介、对象、方式不同来进行艺术的分类;康德借用人的语言表现来分类:语言艺术,造型艺术,感觉游戏艺术;黑格尔根据理念内容与物质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把艺术分为不同的逻辑历史类型:象征性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根据作品形象在时间、空间所表现的形态,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联合艺术;根据作品形象与人的感知觉等心理联系的原则,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想象艺术。根据内容(是表现还是再现)和形式(以时间为主,还是以空间为主,其中也包括所使用的媒介)统一的原则来进行分类,分为五类:一,实用艺术(工艺和建筑);二,表情艺术(音乐和舞蹈);三,造型艺术(雕刻和绘画);四,语言艺术(文学);五,综合艺术(戏剧、电影和电视艺术)。

文学的特征:一,更加浓厚的文化性;二,艺术形象的间接性;三,描述生活的宽广性;四,蕴含思想的深刻性;五,语言媒质的韵律性。

四、文学作品的构成语言、题材、蕴含正是文学作品构成的三大要素。

“言语”是指人们在相互中使用的具体的语言,而“语言”则是支配着具体“言语”产生的整个系统。

“内指”即语言意义指向作品内部;“外指”语言意义指向外部的客观世界。

广义的文学语言是指在人们口语扔基础上规范化了的全民语言,狭义的文学语言则专指作家用以塑造艺术形象的文学作品的语言。

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音乐性、形象性、含蓄性与情感性。

在叙事作品中,文学语言可分为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人物语言即指作品中的人物的外部语言和内心语言,作用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表现人物的性格,同时有时对作品中其他相关的人或事也给予间接的表现;叙述人语言即指作品的叙述人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描写场景、抒发情感、评判议论的语言。叙述人语言不仅直接参与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且还起着把作品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物语言联结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作用。

抒情作品中,分为景语和情语。

题材是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之一,是作品的第二个层面。这旨作品中所描写的,由人物、景物、情节、情感等组成的一组特定的生活材料。是作家对素材进行了审美的改造、加工之后的艺术成果。

人物、环境、情节是叙事作品的题材的三个要素。

环境,是围绕着人物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是人物生存的空间是围绕着人物的、形成其性格、驱使其行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关系、人物行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基础是人物性格,也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展示的过程。

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蕴含是文学作品的题材所包蕴的思想、意义,其特征:一,审美性;二,客观性;三,丰富

性;四,主导性。

蕴含生成的三个条件:第一,人本源上讲,文学伤口的蕴含来自于客观的社会生活。第二,文学作品的蕴含是作家审美创造的产物。第三,文学作品的蕴含的生成还有赖于读者的“接受”、“解读”。

五、文学作品的体裁及其分类“二分法”:韵文和散文;“三分法”:叙事类、抒情类和戏剧类;“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文学。

文学作品的样式分三类:“独立”型文学体裁、“依附”型文学体裁和“交叉”型文学体裁。“独立”型:既不附属于某种艺术形式,又不与某种非文学发生交叉的文学体裁样式,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

诗歌的基本特征:一、情感性;二,想象性;三,跳跃性;四,音乐性。

诗歌的分类:一,抒情诗,是通过诗人对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深刻感受和激情的抒发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体,主要特点是展示诗人的内心世界,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情感;二,叙事诗,是一种写人用劲事的诗体,主要特点是借写人叙事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散文的涵义:以自由、优美的文笔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并借此抒发作者情感、表现作家个性的散体短文。

散文基本特征:一,情感浓烈,选村广泛;二,真实自然,富于美感;三,以小见大,纸短韵长。

小说是一咱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的叙事性文学样式,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基本特征:一,性格刻画丰富、细致;二,情节构造完整、复杂;三,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依附”型:指从属于某些综合艺术的文学样式。

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一,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塑造形象,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口语化、动作性和文学性的特征,并富于潜台词;二,人物、事件、时间、场景高度集中;三,具有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

戏剧文学的分类:一,悲剧,唤起人们的屿、哀怜、赞叹,促使人们严肃地正视生活,认识历史进程的曲折性,激发人们为正义而斗争的热情的戏剧作品;二,喜剧,通过夸张和类型化的艺术手法,格调轻松、乐观,人与人的冲突不表现为激烈、残酷的斗争,而是智慧与人格的对比,正面力量终占优势的戏剧样式;三,正剧,又称严肃剧,通常表现的是有关严肃的现实社会总是或伦理道德问题,其结局一般是正义获得胜利、得到伸张。

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视觉性、动作性和蒙太奇结构方式。

“交叉”型:其基本特征是文学与某种非文学的交叉、渗透。

报告文学:介于新闻报导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样式,基本特征是新闻性和文学性。

杂文的基本特征:政论性,文学性。

六、文学的创作过程文学创作过程的表述,有两种方式:

一是从创作过程的阶段性着眼:分为艺术观察阶段、艺术构思阶段和艺术表现阶段;另一种是从创作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着眼,把创作过程分解为若干主要环节:题材的选炼、主题的开掘、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提炼、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修饰。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对生活进行艺术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在自己头脑中对艺术形象的孕育。

当作家偶或为生活中的某些人物、事件或景物所强烈地吸引和深深地激动时,他就产生了一种要把他品味到的生活的美和领悟到的某种深刻的意义等表现出来的冲动,就就是创作冲动。创作冲动,是连结艺术观察阶段和艺术构思阶段的纽结,是构思活动的触发点。

艺术构思阶段,首先要对所描写的对象进一步深入的认识、把握,还要通过艺术想象,对生

活素材进行加工改造。

艺术表现,就是作家在艺术构思的基础上,用文学语言这种艺术符号把艺术构思的成果定型,物化为客观对象,把存在于主体的艺术信息传达出来。

艺术表现对艺术构思的深化、补充作用:首先,作家对生活的认识、把握是贯穿于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之中的;其次,存在于作家头脑中的艺术形象作为一种艺术信息,它在借助于文学语言这种艺术符号向外传达时,必须接受这种艺术符号的检查,必须受到这种艺术符号的影响,因而,原来的艺术构思就不可能不作一定的变动。

自觉的表象运动(形象思维)贯串创作的全过程,首先,从作家思维的成果来看,不能认为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思维与科学家、理论家进行科学研究、理论研究的思维是完全相同的;其次,中外古今的许多伟大的作家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一再指出,作家进行创作时的思维确是不同于抽象思维的另一种形式的思维-形象思维;最后,现代心理科学已经证明人是具有形象思维能力的,而作家由于定向的训练与发展,形象思维的能力更强一些。

自觉的表象深化。

自觉的表象分化是指对客观事物形成表象之后,主体在保持表象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的同时,构想种种类似的新表象。

自觉的表象变异是反映某个表象因受到其它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自觉的表象联想。

抽象思维对形象思维的指导、制约作用,一,抽象思维可以为形象思维作思想上、知识上的准备;二,抽象思维进形象思维过程之中,对形象思维起指引、规范等作用;三,抽象思维可以为形象思维作某些必要的补充。

情感是人们对与之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包括自身状况)的态度的体验。

作家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因偶然的机遇而引起的创造力高度发挥的心理机制,即灵感。

七、典型形象的创造文学的典型性是指作品的艺术形象所具有的通过鲜明独特的、能够唤起美感的个性形式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规律的生气特性。是个别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文学的典型性在叙事和戏剧类作品中,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典型性以及环境、情节、场面、细节的典型性上;在抒情类作品中,主要表现在意境的典型性上。

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在于:它作为一个个性形态,以独特新颖、丰富复杂、完整统一的性格系统深刻而充分地反映一定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因而具有较大的概括意义和普遍性。典型化即作家从客观实际生活出发,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理解,对日常的生活现象进行艺术的加工、改造,通过个别揭示一般,通过现象反映本质,通过偶然表现必然,创造出典型形象或具有典型性的形象的创造过程。

典型化是作家把生活变成艺术的必由之路,只有经过典型化,才能使艺术形象以其鲜明独特的个性和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反映,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教育、鼓舞。

典型化是概括化与个性化的对立统一,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对生活原料进行艺术加工的过程。

个性化,就是作家对大量的生活素材进行提炼、加工,由生活的“个别”、“现象”、“偶然”创造出艺术的“个别”、“现象”、“偶然”的过程。

概括化,就是指作家对大量的生活素材进行提炼、加工,使由生活的“个别”、“现象”、“偶然”而来的那艺术的“个别”、“现象”、“偶然”达到足以充分地表现某种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水平的过程。

八、文学的创作方法创作方法,也叫艺术方法,是指作家在一定的世界观的指导下,根据他对文学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在选择和概括生活材料、塑造艺术形象、再现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定的创作方法,总是要求并更多地使用最能够表现其精神和特点的艺术表现手法,艺术表

现手法,只对艺术形象的具体刻画起作用,对创作的影响是局部性的。

创作方法和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一些作家积极地宣传某种文学思想、文学理论,提倡某种创作方法,因而形成某种文学流派,甚至在社会上发生普遍性的影响,成为一种文学运动,被称为文学思潮。

现实主义,侧重客观,强调按照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本身逻辑去描写;浪漫主义,侧重主观,强调按照自己所希望、所理解的样子去创造。

现实主义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一,注重表现理想,力图按照人们所希望的样子进行艺术描写;二,以假想的逻辑,运用夸张、幻想、象征等艺术手法,描写奇人、奇事、奇物、奇境;三,作家常常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九、文学的风格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中所显现出来的基本特色。

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如果他无法拉开一定的审美心理距离,他对周围的一切总是保持一种实用的、功利的眼光,那么他的高尚人格就无法转变为创作个性。同样,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格卑下的人,如果他能超越现实的功利欲求,进入一种审美的境界,那么他的卑下的人格也可以不化为创作个性。

文学风格对文学创作和审美鉴赏的意义:

从创作的角度看,文学作品是作家个人的精神劳动的产品,它应该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即要求作家必须保持对现实的独特的把握和表现方式,因此,风格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欣赏者的艺术趣味是多种多样的,而又经常变化的,文学创作中多种多样的独创风格的出现,正是适应和满足了这种需要。

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时代因素、民族因素和阶级因素。

文学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生活道路、思想倾向、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文学风格的表现:一,独特的题材选择和处理;二,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方法;三,创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四,独特的文学语言。

十、文学的流派文学流派是特定历史的产物,各种文学流派的形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斗争,都有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斗争的背景,纯艺术性质的文学流派一般说是不存在的。

十一、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接受者通过审美感知把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对象,运用自己的日益增强了社会化程度的感官,结合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机能的有机统一活动,形成“着我之色”的审美体验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文学鉴赏的三个条件:一,要有具备艺术魅力的审美客体;二,要有堪称艺术知音的审美主体;三,要有沟通主体与客体的共同语境。

审美主体应具备的条件:一,要有健全的审美感觉;二,要真正成为艺术的知音;三,要有高格调的审美趣味。

文学鉴赏的过程包括审美感知、审美判断和体味玩赏三个阶段。

体味玩赏分为“化机”、“默识”和“回味”三个环节。

文学鉴赏的一般特征:一,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享受;二,文学鉴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文学鉴赏的个人差异性是由鉴赏者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思想性格和兴趣爱好等形成的。

文学鉴赏的阶级差异性是由欣赏者的不同阶级地们、生活条件、思想意识等形成的。

文学鉴赏的民族差异性是由于不同民族的鉴赏者过着不同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

以及长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的熏陶而形成。

文学鉴赏的时代差异性是由于不同时代的欣赏者过着不同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体验着不同时代的风尚而形成的。

共鸣是不同的审美主体在思想感情上的感应和交流,产生于三种情况:一,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欣赏主体,面临着性质相同的社会矛盾时,那么他们对某些作品就会产生共鸣;二,有近似的生活处境时,会产生共鸣;三,对反映人们的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的文学作品产生共鸣。

文学鉴赏的三点意义:一,是实现文学的社会作用的中间环节;二,是推动文学创作的一种力量;三,是文学批评的基础。

十二、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用文学理论和美学的基本观点来研究、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作出科学的评价。文学批评的三个作用:一,对作家创作的“诱掖奖劝”作用:二,对读者欣赏的“架桥引路”作用;三,对理论发展的“推波助澜”作用。

文学批评标准的确定:一,从文学自身的特殊矛盾出发;二,要以“艺术价值观念”为依据;三,要考虑到化在实践上的伸缩性和可变性。

文学批评的三个标准:真实标准、社会功利标准和艺术美感标准。

真实标准评价:文艺的真实性,一是指文艺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客观规律的准确性,二是指作家渗透于作品中的主观情感的真挚性。文艺的真实,重要的是指生活本质的真实。评价文学作品的真实性时,对于提供了细节真实,即现象形态真实的作品所具有的认识价值也要给予应有的肯定。

功利标准评价:一,推动社会斗争的价值;二,传播文化知识的价值;三,美化精神世界的价值。

艺术美感标准评价:一,直接性,二,情感性,三,独创性,四,享乐性。

文学批评的原则、方法: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于文学批评来说,就是要从分析作品的艺术形象入手;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要在坚持历史主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三,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批评家的修养: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二,要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三,要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审美感觉;四,要有严肃认真、与人为善的态度。十三、文学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唯心主义的文学发展观,总是脱离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去寻找文学发展的原因,看待文学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把文学的发生发展和客观世界的演变、生活环境的变革、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前进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或多或少地揭示了影响文学发展的某些社会原因。

文学这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哲学、宗教一样,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文学在随同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这个大前提下,由于受期它社会条件的影响,或者是受文学发展内部原因的作用,其中主要是文学遗产对新文学发展的作用,就会出现文学发展和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十四、文学的起源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只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只有从原始人类最初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中,才能找到文学的真正起源,所以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和情感表现说都不完全正确。

文学起源于劳动的根据:一,劳动为文学艺术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二,生产劳动的需要是文学艺术产生的最初动因;三,原始文学的内容和形式同劳动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十五、社会上层建筑对文学发展的直接影响作用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一,阶级和阶级斗争制约着文学作品的政治倾向性;二,阶级斗争推动着文学的发展;三,政党对文学发展有重要影响。

阶级斗争对文学发展的作用:一,能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和主题;二,使各种社会矛盾暴露无遗,作家易于深入地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各种人物的真实面目;三,激烈的阶级斗争能使作家产生深刻的感受、强烈的感情、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甚至能促使作家的立场世界观发生变化。

文学反映社会生活,不能不涉及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人物的道德风貌、人物之间的道德关系、社会的道德风尚就必然成为许多文学作品内容的重要组成因素。

哲学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一,哲学通过影响作家的世界观影响作品的思想倾向;二,文学史上某种文学思潮的兴起,某种创作方法的形成,某种风格流派的出现,都直接间接地受到一定哲学思想的影响。

十六、社会经济基础对文学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一,一定社会的经济善是文学活动的物质基础;二,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着文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生产关系的变更也制约着文学的变革;三,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对文学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文学发展有某些直接的重大作用。

科学技术进步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一,对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的巨大作用;二,可以促使文学作品同艺术生产行为发生分离,可以使文学作品经过改编加工以新的方式更广泛地发挥作用。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随着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分工,国家政权和道德、哲学、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独立部门的出现,使文学不再直接与社会物质生产相联系,文学的繁荣与衰落不再直接为物质生产所决定。另外,文学发展还有自身的规律。

认识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可以让人们在考察文学艺术发展的时候,注意避免经济直接决定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和经济总是同步前进,谐调发展的简单化错误认识,这对我们全面认识和掌握文学的发展规律有重要的意义。

十七、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继承文学遗产必须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因为,文学遗产是过去时代的产物,无不带有历史的、阶级的局限,常常是精华和糟粕混合在一起。我们继承文学遗产要适应现在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艺术欣赏的需要,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学的需要,所以,只能吸收对我们今天有益的东西。

区分标准:看作品反映的生活、表达的思想是否代表了人民的要求愿望、是否有利于人民,同时要注意把作品描写的生活和作家的态度统一起来考察。

《文学理论》学习大纲

一、大纲概述

《文学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以历史的和现实的文学现象为根据,通过对文学的一般性质、特征和文学文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以及文学发展等问题的讨论,从理论上阐释什么是文学,深化学生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学观念,掌握与之相关的概念范畴、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学习《文学理论》的目的在于较为系统地掌握文学理论的一般知识,为学好文学史和其他文学课程、进行文学评论和进一步从事文学理论研究,作必要的知识准备和理论准备。

《文学理论》全书八章,可分为五个单元;

作为中文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文学理论》的内容需要学习一学年,不少于120课时。根据教学特点,我们将《文学理论》分为《文学理论》(1)和《文学理论》(2)两个部分,分两个学期学习。《文学理论》(1)包括此课程第一、二单元,即第一、二、三、四章,《文学理论》(2)包括此课程第三、四、五单元,即第五、六、七、八章。

全课安排如下表所示:

单元章节主要内容备注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章文学的一般性质和特征文学理论(1)

第二单元第三章、第四章文学作品及其体裁

第三单元第五章、第六章文学创作及思潮流派文学理论(2)

第四单元第七章文学接受

第五单元第八章文学活动

这种安排仅仅是在教学时间上的一种处理,不能因此忽略《文学理论》作为一门课程在知识上的连贯性和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在学习中,需要注意(1)、(2)部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中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三个联系:第一、联系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来理解各种理论问题;第二,联系现实的文学论争来深化对各种理论观点的领机然;第三,联系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中的新成果来更新理论知识。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讨论文学的一般性质和特征。

本章通过三节内容的讨论,逐层揭示文学的性质与特征。

在教学中需注意不能孤立地根据各节所讲的内容来理解文学的性质,即注意第一章对文学性质的分析和讨论是通过三节内容,逐层分析才实现的。

第一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文学只能源于社会生活。但是文学又不是对社会生活的简单摹写,而是从审美关系上对人生的审美理解和感悟,以想象和虚构的方式对生活材料的加工改造。文学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均源于文学与生活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

【知识点】

①中国古代的“感物说”与西方古代的“摹仿说”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文学对生活的依赖关系。

②从价值关系上把握社会生活,在反映生活的同时表达主体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追寻人生的意义和理想,是文学基本的性质之一,也是文学的价值所在。

③文学的主体性。文学并不是客观对象如实投影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在主体的积极参与下才得以形成的、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情感和意志所支配的意识现象。

④艺术真实。要从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理解文学的真实性,艺术真实包括三个不同的测度,满足读者三种需求:通过反映测度以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通过表现测度以满足对真情实感的需要,通过心理测度以满足接受的需要。

【难点】

①文学的审美性与价值关系

②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

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文学是为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而存在和发展的,审美是文学把握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文学建立在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之上;所谓审美,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指对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的感受和把握。人性与人生是文学的对象,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说“文学是人学”。文学活动中的对象化是文学审美性的表现形态。

【知识点】

①文学审美性的人文内涵。不能把文学的审美性仅仅理解为表现美的对象或语言形式之美。

②文学是“人学”说明:第一,文学对生活的反映需超越生活现象,表现人的价值和追寻人生的意义;第二,文学对人生的把握,对人生意义的追寻,是建立在个体生命体验的基础之上的,以直观的、感性的方式表现着人生。

③文学活动中的对象化是指主体以体验的方式感受对象世界,将其作为人的对象性的存在来把握。从文学创作和接受中,都存在着对象化活动。

④对象化与自我表现的关系。

【难点】

①文学是“人学”的含义

②文学的对象化

第三节、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语言为材料实现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把握和艺术表现。文学的性质和特征不能不受语言的性质与特点的影响,形成了语言艺术的基本特点。

从媒介的特殊性上分析和认识各种艺术种类的特殊性,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艺术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

【知识点】

①研究方法。从媒介角度对艺术的分类: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②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语言不仅是文学的“工具”,同时也是前人经验和心理的积淀。所以,除了传达思想感情之外,语言还会影响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理解和认识。

③文学活动中言意矛盾的三种表现形态:“意”的丰富多样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的矛盾;个体审美感受体验的不可言传性和先于个人存在的语言对人的感觉、思维的制约。

④语言艺术的特点: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刻限制;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传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的心理世界;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使文学成为最自由、最带有普遍性的艺术种类。

【难点】

①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

②言意矛盾

第二章、文学形象

形象构成了文学最为显著的外在特征,也是文学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文学之所以要用形象来传情达意,则是由于文学所要言说的人生经验和思想感情,是概念语言难以承担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形象就不仅仅是文学的外在特征,它实际上成了文学审美意蕴的显现形态;形象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本章通过言、象、意三者关系的分析,通过对文学形象的特点及其类型的讨论,阐述形象在文学本体构成中的意义,进一步论述文学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文学形象的意义与特征

形象(image)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术语,最初的含义是指语言描绘的视觉形象,后来,人们不仅用形象来指文学语言所产生的审美效果,而且用它来描述任何不同寻常的语言、隐喻、象征和修辞手段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于是形象开始有了意象(imagery)的涵义。意象性的形象不一定含有视觉图象的意义。对文学来讲,形象还具有表意功能,是文学的特殊“语言”。【知识点】

①文学的言说与形象。文学之所以要用形象来传情达意,是因为文学所言说的感受、体验和领悟,往往不是抽象的概念所能捕捉、传达和穷尽的,于是有了“立象以尽意”的说法,形象是为了解决言意矛盾的产物。

②中国古代文论对言、象、意关系的讨论;形象符号的特点与功能。

③文学形象的性质。第一,文学形象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形象,它是主体思想感情物化、外化的产物,具有审美性。第二,文学形象不同于造型艺术的形象的视觉性或直观性。第三,文学形象的具象性或形象感,实际上来自语言唤起的想象和联想,文学形象可以通过“感觉挪移”,打通视、听、触、嗅觉之间的联系,形成“通感”(synaesthesia)。

④文学形象的特征:第一,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第二,文学形象具有心象性,其实质上是一种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形成的意象。心象性又是指文学将本身不具形体的情感、情绪转化为

使人能够感知的艺术形象。第三,文学形象具有概括性,其中蕴涵着某种理性因素。

⑤文学形象:凡是能够把主体从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活动中产生审美想象与联想到感性对象,都可以称为文学形象。

【难点】

①文学与形象的关系

②文学形象的含义

第二节、文学形象的类型

在不同的文学种类中,在各民族文学的审美创造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象。它们不仅在表现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构成上也有不尽相同的追求。为了深入了解文学形象,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不同类型的文学形象的特点。

文学形象之所以会有多种类型,首先在于文学的种类、样式和体裁的多样化。其次,从更深的层次上看,形象的多样化还和文学观念、思潮及形态的多样化有关。

【知识点】

①叙事文学与典型。典型(type),或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是指叙事文学、特别是现实主义叙事文学中的一种人物形象。典型形象具有“整体个性”、蕴涵了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和独特的审美价值的特点。

②抒情文学与意象。抒情文学的形象一般称为意象。思想感情和内在精神是意象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其特点在于化虚为实,以实显虚,即刘勰所说的“拟容取心”。中国古典文论认为意象的主要特点在于“情”、“景”结合。

③抒情文学与意境。意境又称境界,或简称为“境”,是意象中一种富于形而上意味的类型,也是中国古典文论中关于抒情写意类的文学形象的最高范畴。意境不仅有情景交融的特点,而且还展示了某种境界,形成“境生象外”并引发读者去追求“韵外之致”的审美效果。【难点】

①典型形象的“整体个性”含义

②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③意境的含义

第三章、文学文本

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态,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的形式将作家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语言实体。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的产物,也是读者进行再创造的对象。作为连接创作与接受的中间环节,文学文本是一个允许阐释也需要阐释的对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本章通过对文学文本的结构分析,讨论文本结构的各个层面的特点、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文本的涵义与结构

就所指对象而言,“文本”与“作品”是同一个东西,但作为现代文学理论的一个术语,文本与作品的涵义又有很大的区别,其源于文学观念的变化。

文学文本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结构体,其大体可分为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三个层次,体现了“言”、“象”、“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①文本(text)与作品(corpus)的区别。作品强调其归属于某个主体和主体所赋予的意义;文本则强调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认为文本自身构成了一个完满自足的、开放的艺术世界,其意蕴有待于接受者的再创造和再阐释。

②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次的语言结构系统,由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所构成。这三个层面与“言”、“象”、“意”形成了对应关系。

【难点】

文本与作品的区别

第一节、语言层

语言层是文本结构最外在的一个层面,它是现象层的媒介和载体,其本身又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语言层又可以细分为语音和语义两个层面。

【知识点】

①语音对文学语言形成听觉上的美感具有重要意义。音韵、旋律和节奏,体现了语言的形式美。诗歌集中地体现了语音的审美功能。

②文学语言忌讳浅白直露,讲究语义的蕴涵丰富多义,体现了文学语言的多义性或复义性。

③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形象化和独特的言语风格,体现了语言层的审美性。

【难点】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第三节、现象层

文学文本的现象层由语言创造的形象世界所构成。现象层具体分为叙事文本的现象层和抒情文本的现象层两种来讲。

【知识点】

①叙事文本的现象层包括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等要素。

故事,情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冲突性情节与非冲突性情节。

人物,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写实环境、假托环境和虚拟环境。

②抒情文本的现象层包括意象、意境等因素。抒情文本的人、事、景、物等等,是表现情感与感受到载体。

【难点】

①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②假托环境和虚拟环境

第四节、意蕴层

文学文本的意蕴层面是隐含在语言层和现象层之中的,文本的审美意蕴或主题是指形象世界所蕴涵的意义。

【知识点】

①文本意蕴可以分为本事意蕴和审美意蕴两种。本事意蕴是指文本现象层本事具有的意蕴,审美意蕴则是作家从具体形象中开掘的意蕴,具有超越了具体情境的一般性和普遍性。

②主题是文本的核心意蕴,其蕴涵在艺术形象之中,具有感性与理性、激情与哲理相交融的特点。主题由作者试图表达的意义、艺术形象呈现的意义和接受者感悟、发掘的意义三种因素构成。

③多主题和主题的多义性,二者的区别。

【难点】

①本事意蕴和审美意蕴的区别

②文学主题与形象的关系

③作主题和主题的多义性的不同

第四章、文学种类和体裁

文学种类与体裁的划分,是按照语言形式及文本构成的特点,对文学文本进行的分类。体裁既是文学作品存在的具体样式,又对读者感受和理解文本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

本章讨论了四种主要的文学体裁:诗歌、散文、小说和剧本,同时还涉及到一些介乎于文学和非文学之间的边缘性体裁。这些内容,部分已经在《文学文本解读》中涉及,可以省略或少讲。作为文学理论课程,这一章的讲授重点应放在阐述各种文学体裁的审美特征,以及这些审美特征对文学言说的规定性上,即文学形式对文本意义的规定性上。

第一节、文学种类和体裁的涵义及划分

分类是科学研究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文学体裁是依据作品在描写对象、结构布局、语言运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特点,同时参照作家情感体验方式的特点,对作品进行的一种分类。

【知识点】

①文学体裁的涵义。文学体裁划分的历史,把握体裁特点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

②文学体裁的“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各种分类方法的特点。

【难点】

把握体裁特点与文学活动的关系

第二节、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文学

分别讨论四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文学体裁。注意各种文学体裁独具的审美特点,以及这些审美特点对体裁基本属性的规定。

1、诗歌

【知识点】

①诗歌的涵义。诗歌是一种以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②诗歌的特征:1、具有浓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2、具有跳跃式的结构;3、语言凝练,具有节奏和韵律;4、诗歌有自己常用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③诗歌的分类:叙事诗与抒情诗;格律诗与自由诗。

【难点】

诗歌特征与诗歌细致之间的关系

2、小说

【知识点】

①小说的涵义:小说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虚构的叙事作品。

②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注意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代小说中,三要素所发展的变化。

③现代叙事学对小说的研究:第一,叙事观点或叙事角度与叙事的关系;全知叙事、限制叙事和纯客观叙事。第二,叙事语态:讲述与展示。

④小说的叙事结构及其分类:情节结构、人物(或性格)结构、心理结构和散文结构。【难点】

①传统小说理论和叙事理论的异同

②心理结构、散文结构和情节结构的区别

3、散文

【知识点】

①散文的涵义;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散文是以抒发人生感受为主的文体。

②散文的审美特征:第一,感发性,即抒发审美感受;第二,日常生活化的叙述语言;第三,题材和样式的多样性。第四,灵活自由的结构形式。

④散文的分类:叙述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难点】

散文的感受性特征

4、戏剧文学

【知识点】

①剧本是戏剧艺术的文学成分:剧本是为舞台演出而创作的脚本,不能不考虑舞台演出的特点和需要。剧本的一系列特质与之相关。

②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是表现在戏剧中的、因双方的意志对抗而造成的、能够推动剧情发展

的矛盾冲突。

③戏剧情境:指孕育了戏剧冲突的各种条件、因素之和,它们是孕育和推动戏剧冲突发生发展的契机。

④戏剧结构和“三一律”。

【难点】

①剧本的特点和舞台演出的关系

②戏剧冲突

③戏剧情境

④戏剧结构和“三一律”

第三节、边缘文学体裁

边缘文学体裁是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指那种既有文学特点,又有非文学特点的体裁,如杂文;其二是指某种文学体裁又包含了另一种体裁的特点,成了介于二者之间的体裁,如报告文学、纪实小说等。

这部分内容,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文学活动特点,有选择地讲述某些体裁。

【知识点】

①边缘文学体裁的含义,研究边缘文学体裁的意义。

②边缘文学体裁和文学的关系。

第五章、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是文学研究中最难以进行的一个部分。其困难在于创作活动的心理过程处于“黑箱”状态,理论很难准确地描述。因此,学习和讲授这部分应多结合创作实践。

第一节、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

讨论文学创作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创作不是主体与客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在一定情景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有机融合之后的产物。

【知识点】

①创作特点对主体的规定: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思想认识、创作动机等。

②生活对象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与其有无审美价值有很大的关系。

③文学创作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难点】

①创作主体和创作客体

②创作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构思与传达

构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艺术上的准备是艺术构思的基础。构思的中心任务是孕育艺术形象。

传达是将艺术构思的结果语言化,符号化;克服言意矛盾是语言传达过程中的基本问题。【知识点】

①文学创作的准备,包括生活素材、人生经验和艺术修养的积累。艺术积累对文学创作的意义。

②艺术构思及其特点。构思的主要包括主题意蕴的提炼,艺术形象的孕育,组织结构的安排,艺术形式的探寻等等。其中心任务的艺术形象的孕育。

③艺术思维。文学创作活动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艺术思维方式上。比较艺术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不同。

④文学传达。文学传达是将思维结果语言化的过程。其重点在于解决言意矛盾。

【难点】

①艺术构思及其特点

第三节、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

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独创性。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有无创作个性非常重要,关系到文学创作的生命和成就。文学风格是创作个性相对稳定的表现,其显示了一个作家在题材选择、形象创造和主题提炼上的个性特点。

【知识点】

①创作个性的含义。体现于创作实践和创作结果中的个性特征,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个性特点。

②创作个性及其形成。创作个性不同于心理个性,其形成于文学创作实践,具体表现为作家按照个人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形成了在题材选择、形象塑造和主题提炼等方面的特点。

③文学风格的含义。风格是体现在一系列创作活动及作品中的、具有独创性的、相对稳定的创作个性。风格的要义在于文学活动中的独创性。

④文学风格的形成与特点。风格形成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因素指创作个性,客观因素指对文学创作有影响的各种外在原因,如时代、社会、文化、民族等。因为语言是文学最外在的形式,所以人们又常常把语言文字的表达特点,视为风格的主要标志。

【难点】

①创作个性与个性的异同

②创作个性与风格的异同

第六章、文学思潮、流派与类型

这一章和第五章都是讨论文学创作问题的,第五章讨论重点在个性特点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但是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都不可能孤立进行,都会受其他作家作品的影响。即任何作家的创作活动都会从属于某个群体,或受制于某种文化思潮。其个性特点和艺术成就,脱离不了群体的影响和思潮的熏染。与群体相关的创作问题,主要有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文学类型。

第一节、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

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是由创作群体所造成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反过来,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又会对文学创作个体,形成巨大的影响。思潮和流派。文学思潮的形成与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文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文学流派是一种与文学思潮有着一定联系的文学现象,是创作群体发展到成熟时期并形成了群体性特点的产物。

【知识点】

①文学思潮的涵义与特点。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在文学领域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文学思潮往往会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学文化运动。

文学思潮受一定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具有文学运动或潮流的表现形态;往往形成了某种文学思想;会带来文学创作和理论的发展。

②文学思潮形成的原因。文学思潮的形成与社会变革和社会思想有关;也与文学本身的变革、发展有关。

③研究文学思潮的意义。研究文学思潮为认识作家个人创作提供了必要的广阔视野,同时有利于把握文学创作经验和发展规律。

④文学流派的含义与特点。文学流派,是指由思想倾向、文学见解、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作家群,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并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学成果作为标志的创作派别。

⑤文学流派形成的条件。

⑥流派对文学活动的意义。文学流派的存在有利于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文学流派是促成文学不断发展变化的一种积极因素。

①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形成

②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区别

第二节、文学类型

文学类型即文学的形态类型,指因艺术精神和形象创造的不同所形成的文学形态。文学表现形态的差异,取决于艺术精神的不同,作为文学观念和创作准则,艺术精神决定着形象的塑造和形象的表现形态。形态的类型划分主要是着眼于形象和表现形态的不同,但是对表现形态差异的深入理解,还需要深入到艺术精神这个层面。

【知识点】

①现实主义文学的含义和特点。现实主义是一种以写实性的形象和形态,通过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的文学类型。现实主义文学类型的基本特点。

②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区别。

③浪漫主义文学的含义。浪漫主义是一种以充满激情的夸张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的文学类型。

④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特点。对所谓“消极浪漫主义”的辨析。

⑤现代主义文学。作为文学思潮或文学运动,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时代、社会和文化原因;作为文学的表现形态,现代主义文学有着多样化的特点。要对这些复杂多样的文学现象做出统一的概括,寻找共同的特点极其困难,但是作为文学思潮的产物,它们还是有某些共性,如对文学传统的破坏,抽象性和表现性,与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经验的联系,对异化主题的关注,在文学形式与技巧上的革新等等。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与传统文学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形态的文学。

⑥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及其具体表现。

⑦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其艺术技巧。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内容上的“向内转”、形象的符号化、表现上的隐喻性和突出异化主题的特点。由此形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特有的一些艺术技巧。

⑧现代主义文学的几个重要流派:象征主义诗歌、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

【难点】

①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区别

②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③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

第三节、通俗文学

通俗文学主要是指以满足娱乐、消遣而创作的文学。将文学分为“雅”、“俗”两种类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分类,区分的关键在于突出审美还是娱乐、消遣的功能。由于娱乐、消遣和审美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水火不容的,所以这种区分有相对性,二者的界限并不那么分明。这种界限模糊的现象所以会发生,与文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即雅文学和俗文学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们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俗文学向雅文学的转化。

【知识点】

①通俗文学的历史发展。通俗文学的繁荣与都市文化、经济的关系。

②通俗文学的“白日梦”性质和它的心理补偿功能。通俗文学以消遣、娱乐作为自己的审美价值标准。消遣、娱乐,更深层的需要是满足梦想,补偿现实的缺憾。

③通俗文学在题材、主题和表现方式上的特点。通俗文学的主题与形象具有突出的梦幻性和娱乐性。通俗文学主要读者以寻求刺激为其接受心理。通俗文学在表现方式和形式具有自己的特点:母题、原型、套语、模式结构。

【难点】

①通俗文学与纯文学的区别

②通俗文学的“白日梦”特征

第七章、文学接受

作为文学活动,创作与接受有联系,而且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只有经过读者的接受,文学文本才能转化为文学作品,文学的社会功能才能得到实现。

接受活动有多种形态,最基本的是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讲授应注意,先从文学活动的全过程上讨论文学接受的意义,然后分别讨论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这两种最基本的接受形态。第一节、文学接受的意义

文学接受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意义。讲授中注意文学理论对接受认识的阶段性:被动接受、接受与创作的互动关系和接受美学的接受观。最后一种接受观已经不仅仅是讲接受了,而是一种新的文学本体论。

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是通过接受活动来实现的,学习从读者角度认识文学现象。

【知识点】

①对文学接受认识的历史发展。对接受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有三种不同的认识:1、接受活动是一种被动、消极的活动,读者的作用在于“知音”。2、接受对文学创作有积极的影响,创作与接受的关系具有互动性。3、文学性质和特点的形成,受接受活动的影响和规定。

②接受对文学生产的积极影响。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认识接受与创作的关系,应该注意这种互动关系与印刷、出版、发行的关系,即互动关系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③文学的社会作用是在接受实践中,因读者的参与形成的,其效应是现实的、实际的。潜在的功能要转化为现实的作用,必须进入接受过程,有读者的参与。

④文学社会作用的多样性和文学以审美为基本功能。因为文学世界的丰富多样,在接受实践中,文学能够发挥多种社会作用,如认识、教育、娱乐、心理补偿等等。但是文学要实现自身的功能,则需要以审美为基础。

【难点】

①文学理论对接受活动性质认识的深化

②接受活动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

第二节、文学鉴赏

文学鉴赏是文学接受活动最主要、最基本的类型。鉴赏与一般阅读不同的地方在于,鉴赏是能动的接受活动,而阅读则是被动的接受活动。能动与被动的区别,体现在接受是否建立在读者切身体验的基础上。

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不同在于鉴赏是感性的、以个人趣味的满足为目的的接受活动,文学批评则要求接受者在鉴赏的基础上以理性的方式来分析、评判作品,阐明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知识点】

①文学鉴赏的涵义和文学鉴赏的再创造性。文学鉴赏是读者为满足审美需求,以再创造的方式感知、想象、理解和评价作品,进而获得一种精神享受的接受活动。文学鉴赏的再创造表现为读者在作家创作的基础上,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感受、想象和理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生活与艺术形象。

②文学鉴赏的条件:“召唤结构”与“期待视野”。文学的形象化表现形成了文学文本的不确定性与空白,有待读者以想象去丰富、补充,文学文本在结构上的这个特点即召唤结构。期待视野则是指读者在接受活动要受其已有的各种经验、知识、趣味、能力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他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的空间。

③文学鉴赏的心理活动:感受、体验和共鸣。感受是指读者把文学的语言作为艺术符号而不是概念符号来把握的心理活动。体验是指读者通过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移情于物等方式,对作品的思想情感进行感同身受、细致入微的体会、品味和揣摩。共鸣指读者为艺术形象所

8小时学习PADS视频笔记

这是我这两天刚看完视频时记的笔记,用来辅助回忆视频操作的。2015年元宵节刚记的。 视频1是废话 视频2:安装PADS2005。 视频3-7是在PADS上画原理图 视频8开始PCB设计(双层板) PCB设计两大步骤:1、放置元件(元件布局)2、走线(布线) 1、如何自己画PCB元件封装? 新建一个文件File→new→,Tools→PCB Detal Edit, 设置长度单位Tools→options:Design units,测量好实际的封装的尺寸(一般都有规格书),画元件的外框(点击画图工具图标(第一个),出现图形编辑框,选择图形外框), 焊盘(重复放置时,选中要重复放置的东西,右键选择Step and repeat)等。 第三个图标为测量图标,点击出现测量工具框,注意测量距离时一定要先右键选择不捕获(Do not snap)。 设置焊盘的序号,焊盘的大小,形状(插件焊盘三层都有焊盘,贴片焊盘只有1层有焊盘)。保存,退出元件编辑File→Exit Detal Editor。 已有封装的元件可以在PADS Logic中设置(在原理图中选中元件,右键Edit Part,弹出一个窗口,选择保存右边的第2个图标,选择PCB Detals),保存。 2、用原理图生成PCB 确保原理图中所有元件都有封装以后,在PADS Layout中新建一个PCB文件(用来装载原理图导过来的PCB图),保持PCB Logic和PCB Layout窗口同时打开的状态,在PADS Logic 中选择Tools→PADS Layout,Design→Eco To PCB。有元件没指定封装时会产生错误报告。由于所有元件堆积在一起,在PADS Layout中选择Tools→Disperse Components,打散元件。 PADS的Layout和Logic的同步功能非常好,选择一个窗口的元件,在另一个窗口的相应元件就会被点亮。 当元件封装不是想要的封装时,在Logic中改变元件封装,然后在Design→Eco To PCB时,注意把Preferences中的Compare PCB Decal Assegnment(同步封装)勾选上。 3、画板子外框 (1)指定线路板线路外框(在顶层和低层之外画,因为目前做的是2层板)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外框尺寸(例子中在第4层画)。拐角弧线可以先画斜线然后拉弧完成。选中某一层的东西:右键Filter→Layer,选择想要的层。

大学 物理化学 笔记总结

第一章 物理化学的定义,相变化(物质在熔点沸点间的转化) 物理化学的基本组成:1化学热力学(方向限度)2化学动力学(速率与机理)3结构化学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热力学方法、动力学方法、量子力学方法 系统、环境的定义。系统的分类:开放系统,封闭系统,隔离系统 系统的性质:强度性(不可加),广延性(可加)。系统的状态 状态函数及其性质:1单值函数2仅取决于始末态3全微分性质。 热力学能、热和功的定义 热分:潜热,显热。功分:膨胀功、非膨胀功。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两类表述:1第一类永动机不可制成。2封闭体系:能量可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但转变过程中能量保持不变。、 恒容热、恒压热,焓的定义。PV U H def +≡ 恒容热:①封闭系统② W f =0 ③W e =0 恒压热:①封闭系统②W f =0 ③d p =0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是温度的函数。 C, C V , C V ,m , C P , C P,m 的定义。 △u =n C V ,m (T 2-T 1) △H=n C P,m (T 2-T 1) C V ,m =a+bT+cT 2+…/ a+bT -1+cT -2 +… 单原子分子C V ,m = 23R C P ,m =25R 双原子分子C V ,m =25R C P ,m =2 7R γ单= 35 γ双=5 7 C P,m - C V ,m =R R=8.3145J ·mol -1·k -1 可逆过程定义及特点:①阻力与动力相差很小量②完成一个循环无任何功和热交换③膨胀过程系统对环境做最大功,压缩过程环境对系统做最小功 可逆过程完成一个循环 △u=0 ∑=0W ∑=0Q W 、 Q 、△u 、△H 的计算 ①等容过程:W =0 Q =△u △u=n C V ,m (T 2-T 1) △H=n C P,m (T 2-T 1) ②等压过程:W =-Pe(V 2-V 1) Q=△H △u=n C V ,m (T 2-T 1) △H=n C P ,m (T 2-T 1) ③等温过程:W=-nRTln 1 2V V Q=-W △u=△H=0 ④绝热可逆过程:W=n C V ,m (T 2-T 1) /?? ? ???? ?-??? ? ??--1112111γγv v v p Q=0 △u=n C V ,m (T 2-T 1) △H=n C P ,m (T 2-T 1) 21p p =(12v v )γ 21T T =(12v v )1-γ 21T T =(2 1p p ) γ γ1 - 相变化过程中△H 及△u 的计算△u=△H-P △V=△H-nRT 见书1-10 化学计量系数ν 化学反应进度??= B νB n ?(必与指定的化学反应方程对应) 化学反应热效应定义, 盖斯定律: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或是经数步完成,反应的总标准摩尔焓变是相同的,即盖斯定律。 标准摩尔反应焓变:)(H m T r θ ?= ∑B B θν m H (B ,,β T ) 化学反应θ m H r ?的计算:1 )(H m T r θ ?= ∑?B B θν m f H (B ,,β T ) θ m f H ?:在温度为T ,

张伟豪AMOS培训视频4笔记

上表中体现了题目信度,构面的组合信度,以及构面的收敛效度。分别来解释 非标准化系数Unstd除以标准误SE等于Z值Z-value,Z值大于1.96为显著。 标准化系数Std大于0.6即达到标准,该题目可不删除。 SMC代表题目信度,大于0.36即达到标准,该题目可不删除。(SMC=Std的平方根,因此Std 达到标准SMC也就达到标准) CR代表构面的组成信度,大于0.7即达到标准。 AVE代表构面的收敛效度,大于0.36为可接受,大于0.5为理想。 那么如何求出区别效度?如下:

首先将所有潜变量拉相关,选择plugins下的draw covariance,会自动所有潜变量相关。然后选择output里面的all implied moment。运行后打开output,如下图 查看implied(for all variables)correlation,只选择复制潜变量这一块,

粘贴到excel表中,在第二列插入一个AVE,因为AVE是平方值,而皮尔森相关是开方值,两者没法相互比较,因此需要将AVE开平方(使用excel里的开方公式功能),填入表格中。最后就会形成区别效度的表格,如下图

如何解释区别效度?如下 将每个构面的AVE值和其他几个构面的皮尔森相关系数相比较,如果大于其他几个值,则该构面的区别效度较高,如服务质量的AVE为0.759,和0.431,0.487,0.737,0.510相比较,均大于这几个值,则服务质量的区别效度较高。另外,如果构面的AVE略小于其中一个构面的皮尔森相关值,只要差距不大,论文报告中也可以写上“差距不大,在可接受范围”。 进行验证式因子分析时出现的问题汇总: 1、小于0.45直接删掉该题目 2、高于1也直接删掉该题目 3、解释如下

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

物理化学心得体会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学习物理化学应该有自己的方法:一、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领悟其物理意义,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二、勤于应用,在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应用原理去解释客观事物,去做好每一道习题,与做物化实验一样,“应用”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有神奇的功效,有许多难点是通过解题才真正明白的。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典型的题做完后一定要总结和讨论,力求多一点“觉悟”。三、勤于对比与总结,这里有纵横二个方面,就纵向来说,一个概念原理总是经历提出、论证、应用、扩展等过程,并在课程中多次出现,进行总结定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横向来说,一定存在相关的原理,其间一定有内在的联系,如熵增原理、Gibbs自由能减少原理、平衡态稳定性等,通过对比对其相互关系、应用条件等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又如把许多相似的公式列出对比也能从相似与差别中感受其意义与功能。在课堂上做笔记,课下进行总结,并随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感悟,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物化都不属于自己,只有经历刻苦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觉悟”才是终身有用的。 第二、三章是热力学部分的核心与精华,在学习和领会本章内容中,有几个问题要作些说明以下几点: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的一种方法。热力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换句话说,功变为热是不可逆过程。第二定律抓住了所有宏观过程的本质,即不可逆性。热力学的整个体系,就是在几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和可逆过程的帮助,由演绎得出的大量推论所构成。有些推论与基本定律一样具有普遍性,有些则结合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带有特殊性。例如从第二定律出发,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证明了卡诺定理,并得出热力学温标,然后导出了克劳修斯不等式,最终得出了熵和普遍的可逆性判据。以后又导出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可逆性判据。这个漫长的演绎推理过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是热力学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 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生物化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 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就在这一时期,人们基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其中,中间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氨基酸: 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非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②极性中性氨基酸(7种);③酸性氨基酸(Glu和Asp);④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 二、肽键与肽链: 肽键(peptide bond)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键(-CO -NH-)。氨基酸分子在参与形成肽键之后,由于脱水而结构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每条多肽链都有两端:即自由氨基端(N端)与自由羧基端(C端),肽链的方向是N端→C端。 三、肽键平面(肽单位):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组成肽键的四个原子及其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为刚性平面结构,称为肽键平面。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教师师德培训笔记

教师师德培训笔记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次市里组织学习视频讲座,细细听来,收获不少,迷茫的心里点起里亮堂的明灯,曾经的困惑在次释然,找到了明确的答案。 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给我们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工作不应是为教书而教书,更要以人为本、教师育人,学生把几年、十几年的生命时间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学校、教师就有责任去珍惜别人的生命,浪费别人的生命时间就是罪过。 通过学习,我认为: 一、搞好教育工作要有恒心。所谓恒心,就是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一生一世为教育事业努力,有成效地工作。师德也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会有对事业的责任心,就不可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我在改学生作业时,对每份作业对认真批改,这样虽然辛苦些,但可以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了解整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再有针对性的改进。学生见老师如此认真,自然也会认真学习,而不会随意糊弄,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搞好教育要有爱心。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爱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由于我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所以,学生就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 (热力学第一定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基本概念 1.系统与环境 敞开系统:与环境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封闭系统: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经典热力学主要研究的系统) 孤立系统:不能以任何方式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 2.状态函数:用于宏观描述热力学系统的宏观参量,例如物质的量n、温度 T、压强p、体积V等。根据状态函数的特点,我们 把状态函数分成: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两大类。 广度性质:广度性质的值与系统中所含物质的量成 正比,如体积、质量、熵、热容等,这种性质的函数具 有加和性,是数学函数中的一次函数,即物质的量扩大 a倍,则相应的广度函数便扩大a倍。 强度性质:强度性质的值只与系统自身的特点有关,与物质的量无关,如温度,压力,密度,摩尔体积等。 注:状态函数仅取决于系统所处的平衡状态,而与此状态的历史过程无关,一旦系统的状态确定,其所有的状态函数便都有唯一确定的值。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一个微小的变化状态为: dU= 公式说明:dU表示微小过程的内能变化,而δQ和δW则分别为微小过程的热和功。它们之所以采用不同的符号,是为了区别dU是全微分,而δQ和δW不是微分。或者说dU与过程无关而δQ和δW却与过程有关。这里的W既包括体积功也包括非体积功。 以上两个式子便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们只能适用在非敞开系统,因为敞开系统与环境可以交换物质,物质的进出和外出必然会伴随着能量的增减,我们说热和功是能量的两种传递形式,显然这种说法对于敞开系统没有意义。 三、体积功的计算 1.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界面,系统的体积变化时,便克服外力做功。将一 定量的气体装入一个带有理想活塞的容器中,活塞上部施加外压。当气体膨胀微小体积为dV时,活塞便向上移动微小距离dl,此微小过程中气

物理化学笔记公式c超强

热力学第一定律 功:δW =δW e +δW f (1) 膨胀功 δW e =p 外dV 膨胀功为正,压缩功为负。 (2) 非膨胀功δW f =xdy 非膨胀功为广义力乘以广义位移。 如δW (机械功)=fdL ,δW (电功)=EdQ ,δW (表面功)=rdA 。 热 Q :体系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热力学第一定律: △U =Q +W =Q —W e =Q —p 外dV (δW f =0) 焓 H =U +pV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热容 C =δQ/dT (1) 等压热容:C p =δQ p /dT = (?H/?T )p (2) 等容热容:C v =δQ v /dT = (?U/?T )v 理想气体ΔU,ΔH 的计算: 对理想气体的简单状态变化过程:定温过程:Δ U =0; Δ H =0 变温过程: 对理想气体, 状态变化时 dH=dU+d(PV) 若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没有给出,常温下有: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 标准态: 气体的标准态:在任一温度T 、标准压力 P 下的纯理想气体状态; 液体(或固体)的标准态:在任一温度T 、标准压力下的纯液体或纯固体状态。 标准态不规定温度,每个温度都有一个标准态。 摩尔反应焓:单位反应进度(ξ=1mol)的反应焓变Δr H m 。 标准摩尔生成焓:一定温度下由热力学稳定单质生成化学计量数 νB=1的物质B 的标准摩尔反应焓,称为物质B 在该温度下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 表示 (没有规定温度,一般298.15 K 时的数据有表可查) 标准摩尔燃烧焓:一定温度下, 1mol 物质 B 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生成规定的燃烧产物时的标准摩尔反应焓,称为B 在该温度下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用 表示.单位:J mol-1 为可逆过程中体积功的基本计算公式,只能适用于可逆过程。计算可逆过程的体积功时,须先求出体系的 p~V 关系式,然后代入积分。 ? -=21d V V V p W 2 112ln ln p p nRT V V nRT W -=-=适用于理想气体定温可逆过程。 V V dU C dT nC dT V,m ==p p p dH C dT nC dT ,m ==体系的热力学能、焓的变化可由该二式求得 2,2 ,'p p C a bT cT C a bT c T -=++=++m m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 a,b,c.c ′是经验常数,可在物化手册上查到, 使用这些公式时要注意适用的温度范围。 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任何变温过程(无化学反应、无相变化、只是单纯的PVT 变化)。 ??==?1212d d m ,T T T T V V T nC T C U ?? ==?121 2 d d m ,T T T T p p T nC T C H T C U T T V d 2 1 ? =?? =?21d T T p T C H p,m V,m nC dT =nC dT +nRdT 0W '=,2112V m R C T V T V ????= ? ? ????m V m p C R C R V V p p T T ,,211212???? ??=???? ??=???? ??,m ,m p V C C R -=()f m ΔH B

(完整版)视频课笔记——辩论:说服的艺术

课程笔记一一“辩论:说服的艺术” 第一讲前提:为什么和是什么 一,前言:, 1,凡是不以说服为目的的辩论,几乎都是抬杠 2,学习辩论的两个误区:1太过于注重表现自己;2太过于注重压服对方。 二,为什么要学习辩论? 1、观点冲突无处不在(社会动物的高度自主性,为什么又有分歧,辩论能够澄清问题的根本冲突所在) 2、辩论是是争端的唯一正解(君子和而不同,但是通过学习辩论达到了解冲突的解决方式) 3、好的辩论极难得(社会上大多数是情感的宣泄和两种观点的对立) 4、说服力是综合素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三,辩论是什么? 1、什么东西很像辩论,却又不是辩论?(争吵) 2、争吵和争论有何区别?争吵只有论断没有论证,争论是有论证的(混沌情绪化) (敌意quarel —喧闹wrangle —琐碎squabble —尖刻bicker) 3、论断和论证有何区别?(前者对人,后者对事) (权威一强制一人身攻击一诉诸情感)四,辩论的核心:说服 五,辩论的定义: "人生来自由而又处在无处不在的枷锁之中”---卢梭 1、判一分别(批判思维) 2、论(议)一凡言语,寻其理得其宜谓之论 证一说明(有理有据reason givi ng) 西方:argument ; you need a argument;弄清楚 debate :明确的辩题、辩方、规则、裁判结论:辩论是运用批判性思维主张特定立场的说理活动。 1、持有明确的对立主张 2、随时以理依据支持观点(给出的论证可以从美学、心里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角度 3、以中立第三方为对象(辩论是表演我们的说理能力) 4、以说服和共识为目标 批判思维:看辩论一直要保持一个为什么的心态。 六,课程结构: 基础理论:定义、态度、能力、组织; 环节拆解:立论、质询、反驳、总结;类型分析:事实之辩、价值之辩、政策之辩、哲理之辩。 第二讲:态度:包容精神与协商理性 一,辩论的首要态度是非暴力沟通。 辩论以说服而非冲突为第一要义,说服=从对方观点立场出发而改变对方。归谬法。 归谬一一只有承认了对方的合理性才能顺其推理出不合理性。我们要学会承认对方

(整理)中科院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笔记——Jeveels.

1.Introduction ?表界面的分类: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固-固 ?表面浓度 ?分散度 ?表面形貌非均匀性 原因:由于固体表面原子的组成、排列、振动状态和体相原子的不同,由于悬挂键导致的化学性质活泼,以及周期性的势场中断导致的表面电子状态差异,固体表面形成很多导致表面形貌非均匀性的元素。 ?位错密度 ?表面粗糙度: ?原矢

?米勒指数(miller index) ?晶面间距d hkl ? ? ?表面自由能 ?减小表面能的方法 ?表面原子重排机理 1:表面弛豫作用

2:表面相转变 3:吸附对纯净底物表面结构的影响 层间距的变化;重组的表面结构的变化;吸附原子可以诱导表面重组 内外表面 内表面:多孔或多层材料,孔内或层间的表面 比表面积:单位质量材料的表面积;用BET方法测量 2.固体表面性质简介 固体表面的性质 结构特征: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性质 表面运动:气体分子表面撞击速度蟺; 表面扩散系数(爱因斯坦方程): 外延生长原子的运动流程:a沉积/吸附在平台上-deposition;b沉积在原子岛上;c平台上扩散-diffusion;d脱附-desorption;e成核-nucleation;f交互扩散-interdifusion;g 粘附在平台上-attachment;h从平台上脱离-detachment;i:粘附在台阶上 化学性质:表面浓度依赖于气体分子撞击速度R 相界面(Gibbs界面) 表面热力学函数 其他类推:S,G,G s 比表面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 ; ; Van der Waals and Guggenheim Equation:

中科院—中科大《物理化学》考研笔记

2004年中科院—中科大《物理化学》考研笔记 2004年中科院—中科大《物理化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二、热力学平衡 n 如果体系中各状态函数均不随时间而变化,我们称体系处于 热力学平衡状态。严格意义上的热力学平衡状态应当同时具备三个平衡: 2. 机械平衡: n 体系的各部分之间没有不平衡力的存在,即体系各处压力相同。 §2、热力学第一定律 n 对于宏观体系而言,能量守恒原理即热力学第一定律。 n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方法很多,但都是说明一个问题 ¾ 能量守恒。 例如:一种表述为: n “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存在的” n 不供给能量而可连续不断产生能量的机器叫第一类永动机。 一、热和功 热和功产生的条件: n 与体系所进行的状态变化过程相联系,没有状态的变化过程就没有热和功的产生。 符号表示: n 功W:体系对环境作功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n 热Q:体系吸热Q为正值,反之Q为负值。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DU = Q-W (封闭体系) ?如果体系状态只发生一无限小量的变化,则上式可写为: dU = dQ-dW (封闭体系) 例1:设有一电热丝浸于水中,通以电流,如果按下列几种情况作为体系,试问DU、Q、W的正、负 号或零。 (a)以电热丝为体系; (b)以电热丝和水为体系; (c)以电热丝、水、电源和绝热层为体系; (d)以电热丝、电源为体系。 解答: DU Q W (a) + -- (b) + -- (c) 0 0 0

(d)-- 0 三、膨胀功(体积功):We n 功的概念通常以环境作为参照系来理解,微量体积功dWe可用P外×dV表示: dWe = P外×dV 式中P外为环境加在体系上的外压,即环境压力P环。 n 不同过程膨胀功: u (1)向真空膨胀 We = P外×DV = 0 u (2)体系在恒定外压的情况下膨胀 We = P外× DV u (3)在整个膨胀过程中,始终保持外压P外比体系压 力P小一个无限小的量 dP 此时,P外= P-dP,体系的体积功: W e =∫V1V2 P外·dV =∫V1V2 (P-dP)dV = ∫V1V2 P dV 此处略去二级无限小量dP·dV,数学上是合理的;即可用体系压力P代替P外。 n 封闭、理气、恒温可逆膨胀功: We = ∫V1V2 P外·dV = ∫V1V2 P·dV = ∫V1V2 nRT/V dV = nRT∫V1V2 dV/V = nRT ln (V2 /V1) = n RT ln (P1/P2) n *上述三种膨胀过程,体积功不同。 四、可逆相变及其膨胀功 对于可逆蒸发过程: We = ò P外dV = ò PdV = P DV 若蒸气为理想气体,则: We = P× nRT/P = nRT (n:蒸发液体mol数) *此式也适用于固体的可逆升华。 五、恒容和恒压下的热量(交换) n Qv = ?U (封闭体系、 Wf =0 、恒容过程) n Q P = ?H (封闭体系、 Wf =0 、恒压过程) 六、理想气体的内能(U)和焓(H) (U/V)T > 0 (实际气体) (U/P)T < 0 (实际气体) ( U/V )T = 0 (理想气体) ( U/P )T = 0 (理想气体) U = U ( T ) (理想气体) H = H ( T ) (理想气体)

周思敏你的礼仪价值百万全部培训视频笔记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培训视频笔记 主讲人:周思敏 第一讲职场礼仪概述 1、古礼中的“礼”的意思:政治制度、礼貌礼节、礼物; 古礼中的“仪”的意思:容貌和外表、准则和法度、仪式和习俗。 2、职场礼仪三大场景:商务场景、社交场景、休闲场景。 3、职场礼仪三大特点:行为规范的模式、达成共识的契约、具备传承的条件。 4、职场礼仪的四大特性:行业性、具体性、操作性、理智型。 5、职场礼仪的五大原则:平等、互尊、诚信、宽容、自律。 6、职场礼仪的七项修炼 1)面试礼仪 2)形象仪表 3)职场仪态 4)办公室礼仪细节 5)沟通、表达的修炼 6)待人接物 7)升迁礼仪 第二讲求职面试礼仪 1、求职面试的六大秘籍 1)衣着要整洁要得体(服装要制作精良、外观要整洁、文明着装、穿着得当) 2)面试之前资料一定要备齐 3)请勿陪同或协伴 4)称呼仪态要规范(见到男士可称呼为主管、经理,不知道是什么职位时可称呼为老师) 5)沟通表达要求实 6)面试官也要讲礼仪

第三讲帮你成为职场俏佳人 1、在职场里的仪容仪表仪态的规范 1)外套:合身、熨烫整齐、裙子长及膝盖 2)指甲:指甲油的颜色以透明不易剥落为佳 3)配饰:避免过于花俏 4)贴身衣服:符合尺寸、保持清洁 5)上衣:活动方便、避免牛仔布料 6)连裤袜:适合套装的颜色 7)鞋子:三公分的高度 8)包:休闲包(大而宽的包)、商务用包(A4纸大小的包)、晚宴用包(信封大小) 9)配饰:色系要一致、风格要搭配 2、项链+耳环+衣衫搭配的方程式 1)吊耳环+细链+低胸衫(头发束起来比较好) 2)一粒的耳环+花式项链+低胸衫 3)小粒耳环+非低胸衫(不戴项链较好) 3、女士七大仪表自照 1)领口干净,衬衫领口别太复杂、花俏 2)服饰端庄,不要太薄、太透、太露、太短 3)可佩带精致的小饰品或公司标志 4)勤修指甲、甲油不要太浓艳 5)衣裤裙表面不要有明显内衣切割痕迹 6)丝袜刮破不能再穿,包里随身备一双丝袜 7)鞋洁净,款式大方中跟为好,不宜太高太尖 4、女士仪容七大自照 1)头发干净整洁,发型大方、高雅、得体 2)描清眉,修剪多余眉毛

物理化学知识点(全)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容摘要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 U Q W ?=+ d U Q W δδ=+ 适用条件:封闭系统的任何热力学过程 说明:1、amb W p dV W '=-+? 2、U 是状态函数,是广度量 W 、Q 是途径函数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常用公式及基础公式 2、基础公式 热容 C p .m =a+bT+cT 2 (附录八) ● 液固系统----Cp.m=Cv.m ● 理想气体----Cp.m-Cv.m=R ● 单原子: Cp.m=5R/2 ● 双原子: Cp.m=7R/2 ● Cp.m / Cv.m=γ 理想气体 ? 状态方程 pV=nRT

? 过程方程 恒温:1122p V p V = ? 恒压: 1122//V T V T = ? 恒容: 1122/ / p T p T = ? 绝热可逆: 1122 p V p V γγ= 111122 T p T p γγγγ--= 1111 22 TV T V γγ--=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可逆相变化与不可逆相变化过程 1、 可逆相变化 Q p =n Δ 相变 H m W = -p ΔV 无气体存在: W = 0 有气体相,只需考虑气体,且视为理想气体 ΔU = n Δ 相变 H m - p ΔV 2、相变焓基础数据及相互关系 Δ 冷凝H m (T) = -Δ蒸发H m (T) Δ凝固H m (T) = -Δ熔化H m (T) Δ 凝华 H m (T) = -Δ 升华 H m (T) (有关手册提供的通常为可逆相变焓) 3、不可逆相变化 Δ 相变 H m (T 2) = Δ 相变 H m (T 1) +∫Σ(νB C p.m )dT 解题要点: 1.判断过程是否可逆; 2.过程设计,必须包含能获得摩尔相变焓的可逆相变化步骤; 3.除可逆相变化,其余步骤均为简单变化计算. 4.逐步计算后加和。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1、基础数据 标准摩尔生成焓 Δf H θm,B (T) (附录九) 标准摩尔燃烧焓 Δc H θ m.B (T)(附录十) 2、基本公式 ?反应进度 ξ=△ξ= △n B /νB = (n B -n B.0) /νB ?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Δr H θm.B (T)= ΣνB Δf H θ m.B (T) ?由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Δr H θ m.B (T)=-Σ νB Δc H θ m.B (T) (摩尔焓---- ξ=1时的相应焓值) ?恒容反应热与恒压反应热的关系 Q p =Δr H Q v =Δr U Δr H =Δr U + RT ΣνB (g) ?Kirchhoff 公式 微分式 d Δr H θ m (T) / dT=Δr C p.m 积分式 Δr H θm (T 2) = Δr H θ m (T 1)+∫Σ(νB C p.m )dT 本章课后作业: 教材p.91-96(3、4、10、11、16、17、38、20、23、24、28、30、33、34)

林伟贤好员工全部培训视频笔记修订稿

林伟贤好员工全部培训 视频笔记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好员工》培训课程笔记 主讲人:林伟贤 第一讲好员工勇于把危机变成良机 1、态度决定一切。(举例:香港文华东方酒店的黎炳沛先生,从门卫干到 副总经理,一直怀着对老板感恩的态度) 2、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在哪里都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和十五不一 样。 3、生活中的困难,有时会像泥沙一样,不断往我们身上送,学会把身上的 泥沙,摇下来并踩在脚下,变成自己的垫脚石,那么困难就变成一个锻炼的机会,把危机变成良机。(举例:老毛驴的故事) 第二讲好员工被老板信任,并信任老板 1、人的一生,不是正在积累资产,就是正在增加负债。员工最大的资产就 是被老板信任与信任老板,而员工最大的负债就是不被老板信任与不信任老板。 2、当得了好员工,才有机会当得成好老板。 3、专心比专家厉害。 第三讲好员工努力提升自己以符合企业的需求 1、快乐四神汤:知足、感恩、善解与包容。 2、人有三种:快速改变的人、缓慢改变的人以及从不改变的人。 3、人生不是在得到,就是在学到。 4、如果事情要改变,自己要先改变。改变从态度开始。 5、认错需要勇力,不认错方为罪恶。 6、不要害怕有我在,不必担心让我来,爱与支持说出来,和谐包容让它 去。 7、最有价值员工的特质: 1)不计较过去; 2)不要杞人忧天; 3)养成稳定的情绪;

4)不要只为了利益而跨足企业; 5)学习享受当下的人生; 6)克服要他人喜欢你的欲望; 7)克服要他人对你印象深刻的欲望。 8、最有价值的员工十三个提醒: 1)让生命冒险刺激; 2)掌握自己的生命; 3)永远拥有选择权; 4)知道过程才是目的; 5)在成功之前享爱成功的滋味; 6)不要让他人拖累自己; 7)知道该改变的事情就得改变; 8)知道如何创造机会; 9)让钱为自己工作; 10)学会如何定义未来; 11)知道如何善用时间; 12)让恐惧转换为财富; 13)知道如何爱。 注:真正的成功来自于诚信。 第四讲好员工善于打造竞争优势1、自信的五个步骤: 1)了解自己 2)接纳自己 3)肯定自己 4)喜爱自己 5)发展自己 2、自己的SWOT分析:

关于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5篇

关于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5篇 物理课和化学课是当前高中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两门基础课程,包含在理工科之中,但是两门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具备文科的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篇1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学习物理化学应该有自己的方法: 一、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领悟其物理意义,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

二、勤于应用,在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应用原理去解释客观事物,去做好每一道习题,与做物化实验一样,应用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有神奇的功效,有许多难点是通过解题才真正明白的。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典型的题做完后一定要总结和讨论,力求多一点觉悟。 三、勤于对比与总结,这里有纵横二个方面,就纵向来说,一个概念原理总是经历提出、论证、应用、扩展等过程,并在课程中多次出现,进行总结定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横向来说,一定存在相关的原理,其间一定有内在的联系,如熵增原理、Gibbs自由能减少原理、平衡态稳定性等,通过对比对其相互关系、应用条件等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又如把许多相似的公式列出对比也能从相似与差别中感受其意义与功能。在课堂上做笔记,课下进行总结,并随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感悟,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物化都不属于自己,只有经历刻苦学习转化为自己的 觉悟才是终身有用的。 第二、三章是热力学部分的核心与精华,在学习和领会*内容中,有几个问题要作些说明以下几点: 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的一种方法。热力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物理化学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下面是几条我搜集的提高学习效率的经验: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4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听起课来就比

较有针对性。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 5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6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这就是我学习物理化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大学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气体的pvT关系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m/M)RT=nRT (1.1) 或pV m =p(V/n)=RT (1.2) 式中p、V、T及n的单位分别为 P a 、m3、K及mol。V m =V/n称为气 体的摩尔体积,其单位为m3·mol。R=8.314510J·mol-1·K-1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此式适用于理想,近似于地适用于低压下的真实气体。 二、理想气体混合物 1.理想气体混合物的状态方程(1.3) pV=nRT=(∑ B B n)RT pV=mRT/M mix (1.4) 式中M mix 为混合物的摩尔质量,其可表示为 M mix def ∑ B B y M B (1.5) M mix =m/n=∑ B B m/∑ B B n (1.6) 式中M B 为混合物中某一种组分B 的摩尔质量。以上两式既适用于各种 混合气体,也适用于液态或固态等均 匀相混合系统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2.道尔顿定律 p B =n B RT/V=y B p (1.7) P=∑ B B p (1.8) 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某一种组分B 的分压等于该组分单独存在于混合气 体的温度T及总体积V的条件下所具 有的压力。而混合气体的总压即等于 各组分单独存在于混合气体的温度、 体积条件下产生压力的总和。以上两 式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系统,也近似 适用于低压混合系统。

3.阿马加定律 V B *=n B RT/p=y B V (1.9) V=∑V B * (1.10) V B *表示理想气体混合物中物质B 的分体积,等于纯气体B在混合物的温度及总压条件下所占有的体积。理想气体混合物的体积具有加和性,在相同温度、压力下,混合后的总体积等于混合前各组分的体积之和。以上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混合系统,也近似适用于低压混合系统。 三、临界参数 每种液体都存在有一个特殊的温度,在该温度以上,无论加多大压力,都不可能使气体液化,我们把 这个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以T c 或t c 表 示。我们将临界温度T c 时的饱和蒸气 压称为临界压力,以p c 表示。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下,物质的摩尔体积 称为临界摩尔体积,以V m,c 表示。临 界温度、临界压力下的状态称为临界 状态。 四、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1.范德华方程 (p+a/V m 2)(V m -b)=RT (1.11) 或(p+an2/V2)(V-nb)=nRT (1.12) 上述两式中的a和b可视为仅与 气体种类有关而与温度无关的常数, 称为范德华常数。a的单位为Pa·m 6·mol,b的单位是m3mol.-1。该方 程适用于几个兆帕气压范围内实际气 体p、V、T的计算。 2.维里方程 Z(p,T)=1+Bp+Cp+Dp+… (1.13) 或Z(V m, ,T)=1+B/V m +C / V m 2 +D/ V m 3 +… (1.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