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海市高三语文冲刺高考“最后一卷”试卷

珠海市高三语文冲刺高考“最后一卷”试卷

珠海市高三语文冲刺高考“最后一卷”试卷
珠海市高三语文冲刺高考“最后一卷”试卷

珠海市高三语文冲刺高考“最后一卷”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下·南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庸武侠小说的受众广泛、影响力深远,其文学价值与文学史地位也不断得到学术界的认可。但是对于这位早已被写入文学史的当代作家,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不曾消失。在批评者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乃典型的通俗文学,是市场经济大潮兴起的产物。这种观念看似________,实则经不起推敲。通俗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一支,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四大经典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几部小说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于这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无异于________。

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莫名惊诧。作为独立的审美个体,作家基于自身审美趣味、思想立场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本是应有的创作自由。倘若依据作家审美趣味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以此判断作家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对于现代文明隔膜,显然是________的揣测。且不说作家有选择自己独特创作题材与审美偏好的自由,(),也丝毫不影响其质地的优秀。若简单地以作品是否具有农耕文明趣味作为臧否标准,则沈从文、汪曾祺、陈忠实等作家都将被剔除出优秀作家之列。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对于同时代人往往评价谨慎。________的思维习惯,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界在评价在世的、同时代的作家时不免较为保守,甚至极为苛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冠冕堂皇缘木求鱼一厢情愿盖棺定论

B . 冠冕堂皇南辕北辙自作多情盖棺事已

C . 义正辞严缘木求鱼自作多情盖棺定论

D . 义正辞严南辕北辙一厢情愿盖棺事已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令人更是莫名惊诧。

B . 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一种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莫名惊诧。

C . 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一种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

D . 至于批评金庸的小说具有一种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

(3)下列在文中话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无论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

B . 即使这作品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

C . 即便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

D . 即便是拿传统农耕文明的趣味来表现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一下·宁夏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文学的新贡献

桫椤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始终在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中摇摆前进。但是,基于人类情感的稳定性,文学所要表达的人的内心世界已是“常量”状态,唯有文学的形式才是“变量”。从甲骨文到当代长篇小说,

从希腊神话到后现代主义诗歌,我们看到的多是形式上的变化,文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并无太大的差别。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其“新”也在形式上。

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文学要以“书”的形式存在的历史,网络成为文学的载体,文学的传播方式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文字的黑白意境被光怪陆离的光电幻境所取代。如同从原始岩画、陶器到青铜,从竹木简到帛和纸,文学又一次迎来了载体形式的变化,这是文学最典型的“当代性”。

除了载体和传播形式的变化,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注入的另一股新力量,是它所引起的文本形式的变化。从早期的《悟空传》到改编为电视剧走红的《甄嬛传》,它们都在以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文本样式发挥着吸引读者的优势。

叙述以对话为主,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模仿网络聊天的样式;段落容量短小,甚至以句号分段,每一句话都成为一段,令读者从冗长、复杂的文本段落中解脱出来,以轻松、快捷的愉悦体验完成阅读。受此影响,当代文学作品在文本形式上正在悄然变革,一些传统文学期刊上的作品,大段的描写或抒情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短小精悍的对话和叙述。

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另一个贡献,是对新的语言形式的吸收和运用,这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用语和对网络语言的大量运用上。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学所使用的话言已经完全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特别是在大量的对话描写中,基本上是日常口语的翻版,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当然,任何艺术形式都不会是纯粹的形式艺术,即便是那些“无厘头”的篇章,也一定在表达某种意义。望文生义地理解“网络文学”,仿佛网络是形式,而文学是内容,但事情远非这样简单,网络文学也不是文学在网络上流传这样简单。在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中,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进行着新的探索。

以网络小说为例。网络文学的某些类型正走在一条文学的“返祖”道路上,诸如那些神魔、仙侠、玄幻等类型化作品,它们的创作甚至直逼文学源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所不同的是它们的作者并非像文学的祖先们那样,以懵懂的目光认知世界,而是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人的存在。

不过在所谓“快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语言的澄明性上升而遮蔽性下降,作者代替读者进行文学性思考,将作品所反映的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信息时代来临,网络充当着这个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网络文学也是当代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面对争论和质疑,网络文学也亟待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努力呈现出新的面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网络文学”,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它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新”在形式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没有变化。

B . 它的载体形式发生变化,由以“书”为载体转为以网络为载体,传播方式由静态转为动态。

C . 它影响当代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使传统文学期刊的作品用对话和叙述代替描写或抒情。

D . 网络文学所使用的语言已经基本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都是日常口语的翻版。

(2)关于网络文学的贡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文本样式上,网络文学的叙述以对话为主,段落容量短小,阅读体验轻松、快捷。

B . 在语言形式上,网络文学大量运用日常生活用语和网络语言,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C . 在寻求意义表达上,网络文学某些类型的作者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人的存在。

D . 它将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读者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学上,人的精神世界的表达是“常量”,文学的形式是“变量”,文学的变化多是形式上的变化。

B . 在文学的“返祖”方面,网络文学追求的是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

C . “快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作者代替读者进行思考,因为语言的澄明性上升而遮蔽性下降。

D . 网络文学是信息时代的文学主流表达方式,面对争论和质疑,要讲行自我调整与变革。

3. (9分) (2019高三上·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还我头来”及其他

梁遇春

关云长兵败麦城,虽然首级给人拿去招安,可是英灵不散,吾舌尚存,还到玉泉山,向和尚诉冤,大喊什么“还我头来!”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事,万想不到我现在也来发出同样阴惨的呼声。

但是我并非爱作古人的鹦鹉,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在所谓最高学府里头,上堂,吃饭,睡觉,匆匆地过了五年,到底学到了什么,自己实在很怀疑。然而一同同学们和别的大学中学的学生接近,常感觉到他们是全知的——人们(差不多要写做上帝了)。他们多数对于一切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问题,都有一定的意见,说起来滔滔不绝,这是何等可羡慕的事。他们知道宗教是应当“非”的,孔丘是要打倒的,东方文化根本要不得,文学是苏俄最高明,小中大学都非专教白话文不可,文学是进化的(因为胡适先生有一篇文学进化论),行为派心理学是唯一的心理学,哲学是要立在科学上面的,新的一定是好,一切旧的总该打倒,以至恋爱问题女子解放问题……他们头头是道,十八般武艺无一不知。鲁拙的我看着不免有无限的羡慕同妒忌。

更使我赞美的是他们的态度,观察点总是大同小异——简直是全同无异。有时我精神疲倦,不注意些,就分不出是谁在那儿说话。我从前老想大学生是有思想的人,各个性格不同,意见难免分歧,现在一看这种融融泄泄的空气,才明白我是杞人忧天。不过凡庸的我有时试把他们所说的话,拿来仔细想一下,总觉头绪纷纷,不是我一个人的力几秒钟的时间所能了解。有时尝尽艰难,打破我这愚拙的网,将一个问题,从头到尾,好好想一下,结果却常是找不出自己十分满意解决的方法,只好归咎到自己能力的薄弱了。有时学他们所说的,照样向旁人说一下,因此倒得到些恭维的话,说我思想进步。荣誉虽然得到,心中却觉惭愧,怕的是这样下去,满口只会说别人懂自己不懂的话。随和是做人最好的态度,为了他人,失了自己,也是有牺牲精神的人做的事;不过这么一来,自己的头一部

一部消灭了,那岂不是个伤心的事情吗?

由赞美到妒忌,由妒忌到诽谤是很短的路。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我有时也免不了随意乱骂了。一回我同朋友谈天,我引美国Cabell说的话来泄心中的积愤,我朋友或者猜出我老羞成怒的动机,看我一眼,我也只好住口了。现在他不在这儿,何妨将Cabell话译出,泄当时未泄的气。Cabell在他那本怪书,名字叫作《不朽》BeyondLife 中间说:

“印刷发明后,思想传布是这么方便,人们不要麻烦费心思,就可得到很有用的意见。从那时候起很少人高兴去用脑力,伤害自己的脑。”

Cabell在现在美国,还高谈Romance,提倡吃酒,本来是个狂生,他的话自然是无足重轻的,只好借来发点牢骚不平罢!

以上所说的是自己有愿意把头弄掉,去换几个时髦的字眼的危险。此外在我们青年旁边想用快刀阔斧来取我们的头者又大有人在。思想界的权威者无往而不用其权威来做他的文力统一。从前晨报副刊登载青年必读书十种时候,我曾经摇过头所以摇头者,一方面表示不满意,一方面也可使自己相信我的头还没有被斩。这十种既是青年所必读,那么不去读的就不好算做青年了。年纪轻轻就失掉了做青年的资格,这岂不是等于不得保首级。回想二三十年前英国也有这种开书单的风气。但是LordAvebury在他《人生乐趣》(The pleasure of Life)里所开的书单的题目不过是“百本书目表”(ListoflooBooks)。

此外Lord Acton,Shorter等所开者,标题皆用此、彼等以爵士之尊,说话尚且这么谦虚,不用什么“必读”等命令式字眼,真使我不得不佩服西人客气的精神了。想不到后来每下愈况,梁启超先生开个书单,就说没有念过他所开的书的人不是中国人,那种办法完全是青天白日当街杀人刽子手的行为了。胡适先生在《现代评论》曾说他治哲学史的方法是唯一无二的路,凡同他不同的都会失败。我从前曾想抱尝试的精神,怀疑的态度,去读哲学,因为胡先生说过真理不是绝对的,中间很有商量余地,所以打算含胡先生的大道而不由,另找个羊肠小道来。现在给胡先生这么当头棒喝,只好摆开梦想,摇一下头——看还在没有。总之在旁边窥伺我们的头者,大有人在,所以我暑假间赶紧离开学府,万里奔波,回家来好好保养这六斤四的头。

所以“还我头来”是我的口号,我以后也只愿说几句自己确实明白了解的话,不去高攀,谈什么问题主义,免得跌重。说的话自然平淡凡庸或者反因为它的平淡凡庸而深深地表现出我的性格,因为平淡凡庸的话只有我这鲁拙的人,才能够说出的。无论如何总不至于失掉了头。

末了,让我抄几句Arnauld在Port-Royal Logic里面的话,来做结束罢。

“我们太容易将理智只当做求科学智识的工具,实在我们应该用科学来做完成我们理智的工具;思想的正确是比我们由最有根据的科学所得来一切的智识都要紧得多。”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要写的是当时的人们面临的失去“头”的危险,开篇却写了关云长的故事,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话题,二是为了增强文本的吸引力。

B . 本文主体部分的“头”指的是自己深入的独特的自主的思想和观点,“还我头来”的口号不仅在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意义,即使在今天也有其价值。

C . 如果“文如其人”的观点正确的话,我们从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具有质疑和反思精神、思想独特、学识渊博的人。

D . 作者举梁启超和胡适的例子对思想名家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反思,表现了作者对思想名家的讽刺与不满。

(2)作者认为我们的“头”所面临的危险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本文运用多种手法以获得语言的风趣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4. (12分) (2015高二上·贵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暗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国画专业毕业的,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点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中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不大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师傅。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

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到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辙。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暗记”有两层意思,表面看就是石丁画上的记号,实际上是指因不信任胡笛而产生误会,由此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B .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化表明了他对世间小人之多的愤怒。

C . “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以及“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等文句都是为下文胡笛并没有换走石丁的原作埋下的伏笔。

D . 石丁“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他这样做是为了警醒自己,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与信任的呼唤。

E .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此描写表现了胡笛的傲慢以及不满。

(2)小说塑造石丁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胡笛具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4)你认为小说中胡笛改掉石丁画作中的暗记这个情节的安排合理吗?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20高二下·江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也。举孝廉,袁绍以昭领魏郡太守。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来,交易市买。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表荐太祖。太祖朝天子于洛阳,引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太祖曰:“此孤本志也。”以昭为冀州牧。太祖表封千秋亭侯,转拜司空军祭酒。后昭建议:“宜修古建封五等。”太祖曰:“建设五等者,圣人也,又非人臣所制,吾何以堪之?”昭曰:“今民难化,甚于殷、周,处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也。明公虽迈威德,明法术,而不定其基,为万世计犹未至也。定基之本,在地与人,宣稍建立,以自藩卫。”后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号,皆昭所创。文帝即王位,拜昭将作大匠。及践阼,迁大鸿胪,进封右乡侯。明帝即位,进爵乐平侯,邑千户,转卫尉。昭上疏陈末流之弊曰:“凡有天下者,莫不贵尚敦朴忠信之士,深疾虚伪不真之人者,以其毁教乱治,败俗伤化也。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

坏风俗侵欲滋甚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帝于是发切诏,斥免诸葛诞、邓飏等。昭年八十一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董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B . 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C . 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D . 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河内,中国古代区域名称,以黄河以南为河内,而黄河以东则称河东。

B . 五伯,即五霸,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多指中国春秋时期的五个霸主。

C . 祭酒,原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

D . 孝悌,是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孝悌”是孔子“仁爱”思想的根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董昭料敌制胜,取得突出政绩。他在担任魏郡太守期间,郡内非常混乱,盗贼纷起,他巧用计谋,一举扫除了盗贼,保证了社会的安定。

B . 董昭多谋善断,具有远见卓识。他在归顺太祖曹操后,帮助曹操分析形势,梳理远志,说服曹操接受爵位,加强自我保护,深得曹操欣赏。

C . 董昭认识清醒,深得治国之要。在辅佐明帝的时候,对当时社会的颓风弊俗的认识深刻,明帝因此采取多种措施,斥免多人,革除奸弊。

D . 董昭忠心耿耿,成为曹魏元勋。从为曹操助画方略开始,他始终心系曹魏,多方谋划,累有功勋,既是曹魏的谋士、重臣,也是开国元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朝廷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②明公虽迈威德,明法术,而不定其基,为万世计犹未至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6. (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贺新郎

[宋]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1: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被罢,59岁,此词仿陶氏《停云》“思亲怀友”之意,闲居铅山县自造“停云堂”感怀而作。

(1)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句“知我者,二三子”的作用。

(2)此词中寄托了作者哪些深沉的感情。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层层的叶子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8. (1分) (2016高三上·桐乡期中) 请用简洁、平实的语言指出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下面这段话的意思。

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

9. (1分) (2019高三上·金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精品茶叶较一般茶叶紧结,叶身沉重,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可闻“当当”之声,其声清脆为上,声哑者为次。汤色金黄,浓艳清澈,茶叶冲泡展开后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此为上,汤色暗红者次之。铁观音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其高扬的类似兰花的香味,常见的兰花香有两种风格,如其中一种风格比较尖锐,香气霸,具有很强的冲力,刚性十足,令人印象极深,普遍被茶友作为衡量产品是否高档的基准。

(1)怎样品鉴铁观音,概括其要点,不超过12个字。

(2)请你写一段品茶的文字,表达对人生的感悟。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80字左右。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高二下·广西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微信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有2100万微信用户宅在家里,每天微信步数少于100步。有的宅着点外卖,有的宅着读书,有的宅着工作……

②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出游人次达到7.26亿,超过90%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超过40%的游客参加了两项文化体验活动,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等。

③国庆假期,共享民宿、网络购物、网上订餐、定制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移动支付等新消费模式持续火热。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你会选择怎样的度假方式?为什么?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加以阐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4-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8-1、

9-1、

9-2、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