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二讲义+测试: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二讲义+测试: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二讲义+测试: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地理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必修二讲义+测试: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生产活动概念

人们利用土地的□01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过程。

2.农业区位

(1)内涵

①农业生产所选定的□02地理位置。

②农业与□03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04合理利用。

3.主要区位因素及变化

[自我探究]目前,财政部安排的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逐年增加。这反映了哪个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提示]政策。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01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02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形成:□0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混合农业

(1)概念:是以□04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

(2)分布:主要分布于□05澳大利亚、欧洲、北美洲等地。

(3)区位因素:□06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是主导因素。

[自我探究]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属于混合农业吗?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混合农业吗?

[提示]混合农业中耕作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相当,因此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不属于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混合农业。

『自我反馈』

1.下列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是()

A.地形B.土壤C.市场D.水源

答案 C

解析地形、土壤、水源属自然因素;市场属社会经济因素。

2.下列有关农业地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地域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形成的农业生产类型

B.在同一类型的农业地域内,各方面特征完全相同

C.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D.澳大利亚的农业地域类型只有混合农业

答案 C

解析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活动点拨』

[教材P42读图思考]

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自然灾害、机械化程度、传统习惯、食物偏好、化肥、良种、冷藏保鲜技术、环境等。

[教材P43活动]

1.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对水热条件特别是水分条件要求高。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降水丰沛,雨热同期,能够满足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热量条件。而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不能满足水稻生长期水分的需要,除有丰富而便利的灌溉水源的地区外,一般不能发展水稻生产。

2.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这里气候资源优越,光热充足,生物资源种类多,生长快,水资源丰富,但是存在着地形、地貌复杂,平原面积狭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加上人多地少,土地负载较重,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相应品种,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山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减轻对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劳动力转移到丘陵山地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还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很快,居民

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副食品及花卉的需求量大增,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了农业景观的变迁。

[教材P44活动]

1.(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在早期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可以改造某些不利的自然条件,使之适宜发展农业生产,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相对减弱,而市场、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市场、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因素。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生产的现状看,完善保险等社会生产保障体系,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和区际分工,减轻灾害损失,避免恶性市场竞争,是进一步发展该地区农业的有效措施。

2.本活动题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解答本活动题,先要了解家乡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作物品种、经营方式、农产品的主要用途等方面的问题,然后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分析市场和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教材P46活动]

1.点拨:本活动题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为案例,使同学们加深对农业地域特点的认识,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运用相关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词句如气候暖湿、土地肥沃,悠久的历史,“牧者有其地”的鼓励政策,商业化,机械化,家庭农场,出口值,靠近主要公路,便于将农场生产的小麦、羊毛运往沿海一带市场等。

2.

3.农业地域是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过程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政府政策支持是混合农业形成的基础,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商品化生产的条件,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使大规模的经营成为可能,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措施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

探究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玫瑰原产于我国华北,性喜阳光,对土壤与气候的适应性强,在气候温和、土壤湿润、雨量充沛的条件下生长繁茂,一般为3月初老枝萌芽,4月初展叶,4月中旬孕蕾,5、6月开花,花期约20天。

材料三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在这一天,情侣之间互送玫瑰、巧克力以表达爱意,近几年我国的情侣之间也在仿效学习,在天寒地冻的隆冬季节,花费“高价钱”购置“不合时宜”的玫瑰花,过起了情人节。

(1)材料一中,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说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2)材料二中,影响华北地区作为玫瑰花原产地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3)使得玫瑰花出现在隆冬季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答案](1)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地价、农业技术等。相对自然因素来说,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经常注意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

(2)气候。

(3)技术和市场。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下:

(1)自然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导因素。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的需求变化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

(2)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图中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改造较为明显的是()

A.化肥、农药B.饲料加工、城市

C.机械、科技D.灌溉水源、大棚

[解析]第(1)题,农业地域类型的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关系密切,市场的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人类活动对农

业生产自然条件改造较为明显的是灌溉水源和大棚生产。

[答案](1)A(2)D

[方法指导]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需抓住的“关键词”

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中,常常有以下关键词: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优势因素、限制性因素、主导因素等。关键词不同,回答角度也不同:

(1)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

(2)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

(3)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劳动力等。

(4)限制性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的因素。

(5)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

(6)优势因素: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因素。

探究点农业地域的形成

读“澳大利亚降水、自然带、人口和小麦—牧羊带分布图”,探究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澳大利亚大陆降水分布的特点。

(2)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有何分布规律?其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答案](1)年降水量由北、东、南沿海向内陆减少,呈半环状分布。

(2)东南沿海地区开发历史悠久,是殖民者最早登陆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

(3)分布于国土的东南部、西南部。

主要区位因素:①气候温暖湿润;②土壤肥沃;③地形平坦;④距海洋较近,交通便利;⑤机械化水平高;⑥科技先进,实现良性循环;⑦商品率高。

1.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1)区位优势

(2)特点

18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2)题。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盐碱化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解析]第(1)题,在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中,饲养绵羊的重要性大于种植作物,因此流向市场的以牲畜为主。作物大部分作为饲料供畜牧业发展,流向家庭和市场相对较少。第(2)题,由于过度引水灌溉,易引发土壤盐碱化问题。过度引水使河流流量减小,导致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答案](1)D(2)A

[方法指导]我国农耕区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也饲养猪、羊、兔、鸡、鸭、鱼,但不属于混合农业。混合农业主要是指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二者在当地的农业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二者在同一片土地上轮流或交叉经营。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以圈养为主,不占用农业用地,大多规模小,只能作为副业。

探究点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气候

B.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

C.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市场

D.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水源

答案 D

解析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上,属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适合水稻生产。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地处丘陵,受地形影响,发展立体农业。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则主要受市场需求的影响。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主要受交通运输的变化和农产品保鲜技术发展的影响。

2.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当地的()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D.土壤条件

答案 B

解析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热量不足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探究点2农业地域的形成

3.下列气候区不属于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区的是()

A.温带季风区B.热带季风区

C.亚热带季风区D.地中海气候区

答案 D

解析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不适宜水稻生长。

4.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其国土的()

A.中部B.东南部

C.西北部D.东北部

答案 B

解析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其国土的西南部和东南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基础巩固]

新疆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哈密瓜、香梨等特色瓜果驰名中外。而地处黄河三角洲的山东省寿光市充分利用区域条件,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据此完成1~2题。

1.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B.交通便利

C.科技发达D.水源充足

答案 A

解析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光照充足,但降水较少,水源不足,光照充足为发展瓜果的优势条件。

2.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市场B.政策C.气候D.水源

答案 D

解析新疆气候干旱,水源既是主导区位因素又是限制性因素。

玉米是喜温作物,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湖北北部某山区欲种植玉米以缓解粮食紧张状况,但是玉米在成熟前(秋天)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春季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使得玉米种植在该地成功进行。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该地玉米“枯萎”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降水D.风向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喜温”“较高的温度”可以判断山地的热量条件差,导致玉米尚未成熟即枯萎。

4.当地农业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水分蒸发B.提前播种时间

C.减少大气逆辐射D.增加太阳辐射

答案 B

解析结合上题解析,该地玉米种植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通过春季地膜覆盖可以提前玉米的播种时间,从而使得玉米能够在现有热量条件下成熟。

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和农业产值构成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种植业B.畜牧业

C.混合农业D.旱地耕作业

答案 C

解析据图可知,该农场种植业和畜牧业产值并重,为混合农业。

6.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答案 B

解析一般情况下,混合农业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劳动投入少,机械化水平高,科技含量高,生产灵活性强,市场适应性强。

[能力提升]

韩国高科技农业公司将首尔南部的一条老旧隧道改造为室内垂直农场,其温度天然保持在10 ℃~22 ℃,占地面积2 300 m2。公司应用自己开发的水培技术、LED人工光照明技术等,种植了60种蔬菜和水果,已于2018年8月向一家食品零售商和一家连锁面包店供应了蔬菜。公司的目标是实现大规模生产,抢占市场实现盈利。据此完成7~8题。

7.垂直农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A.粮食需求B.气候变化

C.技术水平D.劳动力数量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信息“公司应用自己开发的水培技术、LED人工光照明技术等”可知,垂直农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技术水平,故C项正确。

8.为保证蔬菜生长,隧道垂直农场首先要改造的气候因素是()

A.光照B.热量

C.降水D.气象灾害

答案 A

解析隧道内光照条件差,不利于蔬菜生长,首先要改造的气候因素是光照,A项正确。

读我国两个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景观图,完成9~11题。

9.造成图①、图②农业景观地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差异B.气候差异

C.政策差异D.农业技术水平差异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图①在新疆,图②在海南,两地气候类型差异是导致两地农业地域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10.图①中类似的农业景观在下面哪个地区常见()

A.珠江三角洲B.澳大利亚东南部

C.法国北部沿海D.亚平宁半岛

答案 D

解析地中海沿岸地区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园艺业发达,盛产葡萄。亚平宁半岛在地中海沿岸,这里是盛产葡萄的地区;法国盛产葡萄的地区位于南部沿海;澳大利亚东南部为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方,基塘农业为其特色。

11.近年来,图①所在地区可以购买到来自图②的新鲜香蕉、芒果,这主要

得益于()

A.政策支持B.运输条件改善

C.农业科技发展D.市场需求扩大

答案 B

解析图①、图②两地相距较远,②地新鲜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大到①地,得益于运输条件的改善。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河西走廊(如图所示)特色农业绽放“三朵金花”,即种子繁育、高原夏菜和葡萄美酒。河西走廊号称“种子天然晾晒场”,所产种子质量上乘。高原夏菜是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河西走廊的高原夏菜有80多个品种销往东部沿海地区。河西走廊是我国有机葡萄酒的最佳产区,嘉峪关紫轩葡萄酒以100%自产原料、100%原汁酿造、100%不打农药、100%自含糖分、100%深井灌溉和100%放心产品的优势,远销国内外。

(1)分析河西走廊被誉为“种子天然晾晒场”的优越自然条件。(8分)

(2)分析河西走廊高原夏菜的主要消费市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10分)

(3)说明嘉峪关紫轩葡萄酒原料100%不打农药、100%自含糖分、100%深井灌溉的自然条件。(10分)

答案(1)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空气干燥,光照强;风力

大,利于种子晾晒。

(2)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蔬菜消费量大;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用地紧缺,劳动力价格较高,蔬菜生产成本高;高原夏菜品质优良;与东部沿海当地蔬菜相比,高原夏菜可错后上市;交通运输趋于高速化,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利于蔬菜快速、远距离运输。

(3)河西走廊冬季长而寒冷,病虫害少,无需打农药;夏季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糖分积累多;地表水短缺,地下水是主要灌溉水源,水质优良。

解析第(1)题,从河西走廊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第(2)题,从东部地区与当地市场需求、品种差异、交通、保鲜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从热量、光照、降水、气温日较差、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形成和分布的相关资料。

材料二早在18世纪,英国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开发牧场,引进良种美利奴羊。19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实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励政策。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农民曾与牧民争夺土地。19世纪中叶,人们发现金矿,牧民纷纷去淘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