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术语解释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术语解释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术语解释
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术语解释

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术语解释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2016年1月

前言

本文档提供物联网标识相关名词、术语的定义和解释。本文档为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系列技术文档之一。

1物联网标识

1.1物联网对象

所有接入物联网的实体或虚拟资源。

解释:物联网对象包括实体对象和虚拟对象。实体对象为物理世界中存在的资源,如可通过物联网获取信息的物品、个人、企业等,以及可通过物联网连接的设备。虚拟对象为信息世界中存在的资源,如物品、个人、企业等相关的网页页面。

1.2物联网标识

用于识别不同物联网对象的名称标记。

解释:对于不同的物联网对象,物联网标识内容不同,多是以数字、字母、符号等以一定的规则组成的字符串。如物联网相关的商品编码、设备序列号、设备网络地址、页面URI等均为物联网标识。物联网标识表现形式有数字串、有符号分隔的数字串、URI等。

物联网标识与物联网对象之间的映射关系视具体情况而不同:

1)在同一标识体系下,一个物联网对象只能拥有一个物联网标识,但是一个物联网标识可标记一个(一一对应)或多个物联网对象。如物联网设备与设备序列号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一个商品条码则对应该品类所有商品实体。

2)在不同标识体系下,一个物联网对象可以拥有多个物联网标识。如同一件商品可对应生产编码、检验检疫编码等。

1.3物联网标识体系

一套完整、自洽的物联网标识生成和使用规则。

解释:物联网标识体系由相关机构运行,按照既定规则生成、分配、管理其物联网标识。在同一标识体系内部,物联网标识遵循一套统一的生成和使用规则,具有唯一性。现有标识体系有Handle、Ecode、CID、EPC、OID、UID等。

1.4物联网标识载体

用于存储物联网标识的介质。

解释:物联网标识载体包括一维条码、二维码、RFID芯片、设备存储区等能够存储物联网标识的存储介质。

2物联网标识服务

2.1物联网标识服务

物联网标识间映射关系的管理、维护、查询等活动。

解释:物联网标识仅仅是区别物联网对象的名称,物联网标识的核心在于通过其获取对象信息,物联网标识服务主要解决如何建立标识间的映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映射关系查找相应信息的问题。物联网标识服务包括标识注册服务、标识查询服务和标识搜索服务。

2.2标识注册服务

对象标识与其对应的信息地址间映射关系的建立过程。

解释:标识分配至特定对象后,在记录对象信息之前,需要确定信息记录位置,即信息地址,形成标识与信息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该映射关系提交注册,由标识服务的提供者记录并维护该映射关系。

2.3标识查询服务

根据标识获取其对应的信息地址的过程。

解释:物联网应用中,需要根据标识访问其对象相关信息,标识服务的提供者根据已注册的标识与信息地址的映射关系,获取并返回信息地址。

2.4标识搜索服务

根据标识获取其对应的所有环节信息地址的过程。

解释:物联网应用中,特别是溯源类应用,基于同一标识的对象将在不同环节记录信息,因此,同一对象具有多个信息记录地址。标识服务提供者根据每个环节记录信息时所注册的标识与信息地址的映射关系,获取并返回所有信息地址。

2.5物联网信息服务(iotIS)

基于物联网标识存储相应对象信息的服务。

解释:iotIS提供物联网内容信息的存储和访问,其由物联网应用服务提供者搭建和运维。iotIS信息记录以物联网标识作为索引,可提供基于标识的信息访问。

2.6物联网目录服务(iotDS)

存储物联网标识与信息服务映射关系,用于提供标识搜索服务的服务。

解释:基于物联网标识在不同环节的iotIS进行信息记录时,建立相应的映射关系,并提交至iotDS,iotDS提供该映射关系的存储和访问。

3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3.1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是为物联网应用提供物联网标识服务的公共平台,是物联网标识领域国家级平台。

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于国家发改委2012年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项目。2013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牵头,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建设国家级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专项要求,国家平台以提高物联网标识管理和规划能力,促进物联网应用跨行业、跨平台、规模化发展为目的,研究提出物联网标识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物联网标识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建立起物联网统一标识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

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能够为各领域、各行业、各地区物联网应用提供标识服务,兼容不同标识体系。

3.2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根平台

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根平台是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建立的,基于物联网标识技术,提供物联网标识服务的国内物联网标识服务根节点。

根平台兼容多个主流标识体系,对接多个各个子平台,提供子平台的标识注册、查询、搜索服务,管理物联网根域cniotroot,采用基于“对象标识+子平台标识+cniotroot”的标识服务模式。

3.3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子平台

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子平台是直接根平台对接的二级平台,提供子平台范围内的标识服务,可对接物联网应用和次级平台。

子平台分为四类

1)标识体系子平台,每一子平台服务一个标识体系。如Handle子平台,CID子平台,Ecode子平台等。

2)行业子平台,每一子平台服务一个行业领域。如建筑行业子平台,印刷品行业子平台等。

3)区域子平台,每一子平台服务一个区域。如四川省子平台,湖南省子平台等。

4)代理服务机构子平台,子平台服务于代理机构服务范围,如上海捷玛公司子平台等。

3.4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代理服务机构

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代理服务机构作为国家平台的代理服务提供者,为一个或多个领域、地区、企业提供物联网标识代理服务。代理服务包括标识的赋码、注册、查询和搜索等。

3.5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用户

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用户是指物联网标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物联网应用的开发者,包括行业物联网应用平台、物联网应用企业等,通过调用物联网标识服务,建立面向终端用户的物联网应用。

平台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根平台获取标识服务,也可以通过子平台获取标识服务,即通过标识体系、行业、地区、代理服务机构等获取所需物联网标识服务。

智慧教室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概述

智慧教室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概述 本项目对多媒体教室进行统一规划,项目通过在教室安装多媒体教室网关、拾音扩音系统、IP对讲及公共广播系统、环境采集设备、电子班牌等智能设备,采集各个教室的环境状态、音视频信号及设备状态,通过专用网络上传到控制中心形成融合多媒体教室管控平台、IP对讲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常态录播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相应的功能教室;通过信息发布系统与考勤系统、排课系统、环境采集系统对接,云录播系统与排课系统对接,实现教室管理及教学管理的高度整合。 同时,将智慧教室互动黑板产品应用于教育系统日常教学课堂中,淘汰了传统教学中显得越来越单调枯燥,没有吸引力的普通黑板,替代了亮度低,易损耗,维护费用高投影式电子白板。 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原有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设备,一体化黑板、投影机、幕布、授课电脑、扩声音箱等。保证原有的资源利用最大化。 4.1智慧教室概述 智慧教室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集设备智能化管控、教学管理、环境智能感知于一体,提供智能、高效、有力的环境采集及

信息交互功能,从而实现教学智慧化管理及服务的新型现代化教室。 智慧教室整体解决方案是以智慧教室综合管控平台为基础,结合教学管理(互动教学、教学督导)、信息系统发布等系统,通过可视化管理(大屏调度系统、智慧电子班牌)展示,形成与门禁考勤、视频监控、录播、标准化考场、IP语音对讲、公共广播等系统之间的场景、情景联动,从而实现对多媒体教学设备控制管理智能化、教学管理可视化、平台管理统一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方便教学管理、提高设优化教师授课环境的目的。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备使用效 率、.

图1 智慧教室拓扑图 4.2方案特点 4.2.1教室各独立系统的完美融合,统一管理.

物联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物联网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行业背景 “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被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的服务中,打破物品之间的壁垒,使之日益为客户提供融合的服务体验。以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和一系列高科技术为标志的数字经济积极地打破顾客、企业、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之间的界限,提供数字化快速传输和大量数据存储,提高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实现商业流程的自动化。 随着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芯片、传感器、网络设备成本不断降低,自动化设备的网络通讯和信息处理能力日渐强大,加之宽带网络日益普及,奠定了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方案概述 XXXX物联网解决方案涵盖物联网的各个层次,研发范围包括物联网应用平台、多种物联终端以及应用系统。 物联网应用平台 XXXX研发的物联网应用平台是一个支撑物联网应用的核心支撑平台,是一个高效、稳定的物联网应用基础运行平台,向下提供连接各种物联终端等硬件设备的通信接口(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通信方式),方便和终端进行数据的交换;向上为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城市管理、智能家居等应用提供一些业务基础服务(例如位置服务、工作流服务、电子地图显示服务等等)以及业务基础框架。 通过平台,上层物联网应用系统不用关心底层终端的工作方式,只要专注于功能的实现,促进应用系统的开发部署更加快捷高效。

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以下功能组件: ●统一服务接口:平台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对于各种构件的调用采用 SOA服务模式。 ●统一安全认证:以用户信息、系统权限为核心,集成各业务系统的认证信息,提 供一个高度集成且统一的认证平台。其结构具有系统健壮、结构灵活、移动办公、 安全可靠等特点。 ●业务基础服务:提供物联网常用的GIS、定位、工作流、调度等基础服务,提供 图形报表、终端控制、数据加密、数据传输等统一的实现方法,实现系统的松散耦 合,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保障快速开发、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业务基础框架:支撑基础服务运行,提供统一的开发模式、数据持久化、系统权 限管理及其它一些公共模块(多语言、日志、缓存、配置管理等)。 ●通信层:物联应用平台和终端设备之间沟通桥梁,支持无线和有线的联系方式。 主要功能是提供平台和终端层之间安全高效的数据传输服务。 ?终端产品 终端层涵盖各行业涉及的相关终端设备,如个人使用的手机、PAD、PC、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相关的IP可视门禁、IP可视电话、机顶盒;工控行业的RTU、DTU、温控传感器;

物联网管理系统

1、简介 昆仑海岸物联网云服务平台是由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面向物联网设备的数据服务平台。目前昆仑海岸物联网云服务平台需要和本公司自主研发的KL-H系列物联网网关产品配套使用,通过物联网网关可以实现对温度、湿度、照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照度、二氧化碳、氧气等环境值的监控,同时可以下发控制命令,完成对一些设备的控制。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一些项目。如图1: 图1

云服务平台功能分三个模块:应用模块、数据服务模块、单机版模块,如图2: 图2 应用模块:会员通过该模块,可直接享受数据服务、地图定位、历史记录、历史曲线等功能。 数据服务模块:会员通过该模块,可以将我公司服务器上的数据信息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便于二次开发。单机版模块:会员通过该模块,可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实现数据收发功能,便于二次开发。

2、申请账号与登录 用户通过浏览器(推荐使用非IE 内核的浏览器,如火狐浏览器)访问昆仑海岸物联网云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为“平台”),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域名https://www.doczj.com/doc/e02384439.html, 进入平台主界面。 点击【注册】进入用户注册界面,填写相关信息并点击【确认提交用户信息】按键,如图3所示。 当用户申请账号操作完成后,需要等待账号被平台管理员授权后方可使用,若账 号未被授权,则登录时会出现如图4所示的提示。 会员通过浏览器(推荐使用非IE 内核的浏览器,如火狐浏览器)访问平台,在浏 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管理平台的域名https://www.doczj.com/doc/e02384439.html, 进入登陆界面。使用已被授权的账号 登陆管理平台,如图5 所示。 图 4 图 3 图5

登陆成功后,会员可【查看账户信息】,来查看账户信息、设备信息、以及联系 方式等。本平台一个账户最多可以提供5只物联网网关的服务,如果多于5只将不能 添加设备,会员可以拨打电话,来实现扩容服务。如图6: 图6

智慧污水处理基于物联网的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法

智慧污水处理-----基于物联网的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一、案例背景 污水处理行业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城镇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明确要求县级镇、尤其是重点镇必须建立污水处理厂。截止2012年9月,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272座,处理能力达到1.40亿立方米/日,城镇污水处理厂不论是数量和处理能力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国内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通常存在配套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污水来量不足,污水中污染物浓度低达不到设计进水浓度,污水处理运行管理人才短缺,污水系统不稳定,运行费用偏高等棘手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加强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也需要污水处理企业通过加强或改进自身的工艺运行管理方式、方法和转变运营管理模式,提升污水厂运行和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尽可能的将上述问题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信息化运营管理模式逐步已成为大型水务集团公司提升企业整体运营管理水平、应对逐渐激烈的市场化竞争、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向。 易净水网跟踪目前智慧污水处理的技术前沿,掌握了基于物联网的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二、组成与方案 2.1、整体目标基于物联网的污水处理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实现集团公司下属厂、分公司和总部各层级的信息化管理,实现集团公司管理全数字化、虚拟化、集约化、智能化等目标,关键生产指标(进出水水量、进出水污染物浓度、集水井水位等)、生产运行数据(设备开关、电流、电压等)的自动采集、远程实时监控、智能预警,能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对各厂运行情况的实时监管力度:通过对生产现场的各类运行数据的分析和数据挖掘,为各污水厂运营管理提供实时运行监测、全厂过程控制、工艺运行模拟、运行异常预警、优化运行决策等功能;为公司提供整体综合运营决策的工艺分析、设备分析、成本分析、风险分析等功能。借助物联网技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调度监控、事务处理、决策等业务过程进行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信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 一、主要内容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建设由物联网应用交互支撑平台和物联网应用基础运营支撑平台组成,如下图1所示。 1)物联网应用基础运营支撑平台通过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广泛、跨域的感知互联,把感知到的各类信息全方位、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到平台,并实现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同时面向业务应用提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安全监控等运维支撑,构建面向应用的公共支撑平台。 2)物联网应用交互支撑平台通过应用的共性服务和支撑技术,以及标准规范、业务模式;基于电子认证、授权管理、商业智能、移动支付、信息检索、可定制的即时通信服务、征信信用服务等功能的可以安全、可信、灵活、快捷、可定制的支撑城市公共安全监管与应急指挥平台、智能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医疗卫生、智能交通、智能社区、智能物流等跨域、异构网络、多行业应用集成的智能物联网应用。

图1 物联网公共支撑平台体系示意图 通过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的建立,降低应用研发和运营成本,打破局部应用壁垒,快速孵化各种创新物联网应用。 二、国内外技术状况分析、产业链状况分析(带动相关产业等) 针对目前物联网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的建设目标是:1)物联网是典型的应用驱动型网络,不同的物联网应用对传感器网络节点和功能机制有不同需求,“垂直”应用是物联网的“点”难以构成“网”和“面”;2)现有物联网应用感知功能单一、局部应用、数据孤立、缺乏互联互通和联动机制,亟需产业链的贯通和水平分层架构的体系支撑。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旨在将物联网中局部应用、单一感知的资源由封闭转变为开放的、标准化的、可跨领域应用的共享资源,并通过共性服务集成技术将分散、小范围的物联网数据、网络、应用资源汇聚集成为共性服务资源群,形成了统一的物联网共性服务公共支撑体系,面向城市公共安全、城市运行管理、交通、医疗卫生等应用共性需求实现有效支撑;从而形成物联网应用中枢系统,打通了物联网产业链,推动北京市以及我国物联网各领域持续、快速、和谐发展。 三、市场前景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是应对我国经济转型历史契机、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发展和电信成熟服务运营体系集成创新的凝聚,体现了知识密集型的集成创新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专业化、知识化、网络化、资源化服务的巨大支撑。 利用信息技术和共性服务公共支撑体系,以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运转方式提供专业化、第三方可信的资质服务;项目的新技术、高技术推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类比电信服务的成熟运营,物联网产业链中快速涌现规模化的服务运营商引领经济发展。 共性服务能力开放、集成交付提供、安全可信运营支撑这一体系的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实现,使得快速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监管与应急指挥平台、智能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医疗卫生、智能交通、智能社区、智能物流这些物联网应用的愿

物联网平台-介绍

ATOS物联网教学实验开发系统 一、引言:“物联网”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2009 年8 月7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 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 ?2009 年11月3日《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 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2010年两会期间,物联网再次成为热议话题。随着感知中国战略的启动及逐步展开,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 ?《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至2012年,完成物联网特色化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全省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 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000家以上,形成年销售额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 孵化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上市企业10家以上。至2015 年,销售收入超过4000亿元。 ?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欧美等发达国家将物联网作为未来 发展的重要领域。美国将物联网技术列为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 的技术,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 和支持;欧盟2009年6月制定并公布了涵盖标准化、研究项目、试点工程、管 理机制和国际对话在内的物联网领域十四点行动计划。 无线传感网络正是适应于这样背景下的全新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当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涉及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它综合了传感器、嵌入式计算、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和分布式信息处理等技术,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同完成对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的实时监控、感知和采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方式被发送,并以自组织多跳的网络方式传送到用户终端,从而实现物理世界、计算世界以及人类社会这三元世界的连通。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无线传感网络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物联网的中国之路

物联网的中国之路 【文章摘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从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保障能力等多角度,全面提升物联网安全保障水平。在规划中,传感制造业和通信产业都被列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叫停盲目投资和建设。 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这也是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首个五年规划。 国家物联网产品及应用系统质监中心主任黄申告诉《通信产业报》(网)记者,规划内容比较全面,涉及物联网技术、标准、应用示范、产业集群、区域协调等各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也为通信物联网发展指出了突破路径,即应用服务业。 确立目标强调安全 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制定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

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 规划同时确立了重点九大类应用示范工程,以期形成成熟、可持续发展的物联网运营模式。记者了解到,这九大类工程分别来自三大领域。一是,经济运行中的重点行业,如工业、农业、流通业等;二是,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领域,如交通、电力、环保等;三是,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如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 “示范范围非常广,几乎涉及了国计民生最为关键的各个领域,也基本涵盖了现有物联网应用领域”,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对记者表示,规划将物联网安全提到了新高度,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物联网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规划指出,要从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保障能力等多角度,全面提升物联网安全保障水平。建立以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导,第三方测试机构参与的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明确通信业突破路径 一直以来,业内都在争议,到底谁是物联网发展的主导产业?在物联网方面,通信业究竟应当肩负起怎样的发展责任?规划明确了要推进物联网通信业的发展,加快培育应用服务业。

维可视化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设计

三维可视化智能物联网管理平台 技术方案 二〇一二年八月

目录 一、概述.................................................. 项目背景.............................................. 建设系统的意义........................................ 设计依据和参考资料.................................... 二、系统特点.............................................. 三、设计原则............................................. 可靠性............................................... 先进性与合理性....................................... 开发性............................................... 可扩展性.............................................. 四、系统总体构架.......................................... 系统整体框图.......................................... 系统研究内容.......................................... 五、系统组成.............................................. 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软件功能................................................................. 开发环境................................................................. 系统报价.................................................................

智慧物联网平台(完整版)

一、背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并不仅仅是一种网络,而是一个新的生态环境,它描述的本质是物品和网络连接在一起,并可使用单个或者多个的终端设备对它们进行各种控制和使用。 传统物联网项目开发存在的设备管理成本高昂、架构僵化、系统风险大、投入产出低、开发周期长、落地慢等痛点问题。 北京西岐网络认为,只有在物联网应用平台上,有深度的数据足够多时,才能提前预知物联设备实施运行况,以及潜在的风险,统计分析,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和深层次的应用。 二、系统优势

西岐智慧物联网平台发挥自身在物联网技术、设备、数据层面的强大连接能力,打通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能力,聚焦于一站式开发服务,提供设备接入开发能力,统一标准、统一协议,通过数据积累,打通各系统信息桎梏,最终在物联网应用和物联网设备之间搭建了高效、稳定、安全的应用平台。 统一设备管理 统一设备模型,设备数据管理。统一的设备操作API,屏蔽各个厂家不同协议不同设备的差异,支持跨服务,同步(RRpc),异步的设备消息收发。 多协议适配,打造标准化 集成了各种常见的网络协议(MQTT,HTTP,TCP,UDP,CoAP)等,不同设备使用不同协议接入,并对其进行封装,实现统一管理,监控,在线调试,在线启动,停止,更新等功能,降低网络编程的复杂度。 可视化配置仪表盘 动态配置图表,折线图,饼状图,地图等,生成大屏界面。 可视化规则引擎

可视化拖拽规则引擎设计器,灵活可拓展的多种规则节点支持。可通过规则引擎在线动态配置数据,业务处理逻辑。 三、功能模块介绍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以图表的形式,统计了当前在线设备总数、今日设备消息量、CPU 使用率、JVM内存,实现了对设备数据的精准掌控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 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包含用户管理、权限管理、OpenApi客户端、机构管理、角色管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综合 管理系统 设计方案 蓝色慧通(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7月6日

目录 一、项目背景 (3) 1.1项目背景 (3) 1.2设计目标 (3) 1.3设计依据 (4) 1.4设计原则 (5) 二、项目介绍 (6) 2.1、项目概述 (6) 2.2、对于安防报警数据的管理管控 (6) 2.3、对于环境数据的管理管控 (8) 2.4、针对消防报警的管理管控 (9) 2.5、对于结构体的数据监测 (9) 三、系统介绍 (10) 3.1、系统概述 (10) 3.2系统功能介绍 (11) 3.3系统拓扑图 (13) 3.4主要设备介绍 (13) 3.41、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 (13) 3.42、视频管理功能 (19) 3.43、LRRS无线专网基站 (21) 3.44、LRRS无线智能监测终端 (22) 3.45、LRRS无线手持终端 (23) 3.46、LRRS无线应急按钮 (25) 3.47、LRRS门禁开启关闭状态监测终端 (26) 3.48、LRRS无线智能控制终端 (27) 3.49、防爆型激光对射周界报警设备 (28) 3.410、温湿度传感器 (29) 3.411、烟雾报警设备 (30) 3.412、漏电传感器 (31)

3.413、高精度倾角传感器 (32) 3.414、三合一消防栓管道压力监测终端 (33)

一、项目背景 1.1项目背景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及窄带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对于传统的智能化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及下游生态产品的不断出现,不仅改善人们的生活,还能给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与创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终端数量将达到260亿,销售收入将达到3000亿美元,带动经济总量将超过1.9万亿美元。在国内,物联网也成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于智能化行业而言引入最新的物联网技术,提高生产及生活安全和效率尤为重要,目前传统的智能化系统一般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建设时间较长,技术较为老旧,后续维保费用持续增加,第二,系统未采用最新的架构设计,每种系统均配有大量的控制主机及辅助软件,造成集成性差,通讯回路重复建设和运维费用高等问题,而且日趋严重,急需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实现一体化集中管控,从而降低投入建设成本,缓解运维人员工作强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于窄带物联网技术智能化系统逐步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解决了老旧系统对信号线及电源线的过度依赖性,实现了远距离低功耗的探测目的,此次物联网智能化综合管理系统,紧密融合窄带物联网技术,结合智能化行业现状,从根本上解决老旧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了传统系统的一体化整合,不仅一次性投资金额减少,后期的维护维保费用也得到了降低,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可靠,故障排查更加简便易懂。 1.2设计目标 该系统设计要求充分利用的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及无线窄带数据组网技术,采用一个平台,一套通信回路,多种前端数据监测设备的模式,将智能化领域中的安防报警、智慧消防、环境监测、智能巡检、建筑安全等(传感器)融合到一个平台进行集中管理管控,针对上述系统传统的厂家均是开通系统软件平台接

商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商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篇一:物联网的商业模式 物联网及其商业模式探讨 摘要:物联网是实现物体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随着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普及,物联网产业正在形成。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商业模式的支撑,本文着重探讨了几种可能的物联网商业模式。 关键词:物联网商业模式 一、引言 物联网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物联网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其自身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产业链,能带来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物联网产业发展存在不少障碍,商业模式是障碍之一。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科学合理的商业模式能够实现多方共赢,让所有的参与方都能从中受益,获取相应的商业回报。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 第一,通过考察物联网发展的历史源流,分析物联网

客户群分布以及物联网的主要应用类型,揭示物联网作为一个产业,它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规模,展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发展趋势。 第二,分析商业模式,梳理商业模式和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研究的优点和不足,根据物联网产业的自身特点,提出了几种可能的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 二、物联网的内涵及物联网产业的形成 (一)物联网的内涵及其应用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其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XX:物联网》中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10T)是指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对话”。这种将物体联接起来的网络被称为物联网。物联网通过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等先进信息手段的应用,能使客户群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物联网不仅要实现人物间的信息智能化,还要实现物物问的信息智能化。从服务对象看,物联网的客户群有二类,一是面向人的客户群,主要指公众、政企和家庭;二是面向物的客户群,主要指动物和器物。物联网客户群的具体分类如下:(1)公共服务,包括政府海关、消防防灾、水电煤气、公共

智慧教室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教室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 解决方案

智慧教室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V2019 目录 一、方案背景...................................................................................................................... - 6 - 二、客户现状...................................................................................................................... - 9 - 2.1 基本现状.................................................................................................................. - 9 - 2.2 管理现状................................................................................................................ - 10 - 三、建设目标.................................................................................................................... - 11 - 3.1 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 11 - 3.2 项目建设价值........................................................................................................ - 12 - 四、方案概述.................................................................................................................... - 13 - 4.1 智慧教室概述........................................................................................................ - 14 - 4.2 方案特点................................................................................................................ - 16 - 4.2.1 教室各独立系统的完美融合,统一管理................................................ - 16 - 4.2.2 教室智能化和场景联动控制.................................................................... - 16 - 4.2.3 教室可视化管理........................................................................................ - 17 - 五、智慧教室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介绍........................................................................ - 19 - 5.1 平台概述................................................................................................................ - 20 - 5.2 设计原则................................................................................................................ - 22 - 5.3 功能特点................................................................................................................ - 23 - 5.4 智慧教室平台功能模块介绍................................................................................ - 25 - 5.4.1 大屏调度综合管控系统............................................................................ - 25 - 5.4.2 物联网智能多媒体管控系统.................................................................... - 27 -

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议书

目录 1.项目概述 (6) 1.1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 (6) 1.1.1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6) 1.1.2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7) 1.1.3有利于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9) 1.1.4有利于推进我国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程 (10) 1.2 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目标 (11) 1.2.1提供物联网可靠性检测与评估服务 (11) 1.2.2提供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库及推广应用服务 (12) 1.2.3提供支撑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13) 2.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与市场情况 (14) 2.1物联网产业相关公共服务平台现状 (15) 2.1.1主导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体多样 (16) 2.1.2现有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数量众多 (16) 2.1.3部分重点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发展迅速 (17) 2.1.4部分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形成全国性服务体系 (18) 2.2专业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规划情况 (19) 2.3 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 2.3.1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系统设计 (20) 2.3.2现有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 (21) 2.3.3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条块分割,资源分散无法实现共享 (22) 2.3.4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22) 3.投标单位概况和已有工作基础 (24) 3.1牵头单位概况 (24) 3.1.1单位介绍 (24)

3.1.2已有基础 (31) 3.2合作单位介绍 (41) 3.2.1国家电子标签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尊冠科技有限公司) (41) 3.2.2东方赛普物联网产业研究有限公司 (48) 3.2.3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1) 3.3 项目负责人及实施团队 (54) 3.3.1 项目总负责人 (54) 3.3.2 项目分管负责人 (54) 3.3.3 合作单位负责人 (56) 3.3.4 项目团队主要成员 (59) 4.技术总体方案 (62) 4.1技术总体方案概述 (62) 4.2物联网可靠性检测与评估服务技术方案 (64) 4.2.1物联网系统指标体系及检测规范研究 (68) 4.2.2物联网系统测试工具集研究 (72) 4.2.3物联网系统测试平台环境研究 (75) 4.2.4物联网系统测试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77) 4.2.5物联网系统评测服务 (79) 4.3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库及推广应用技术方案 (80) 4.3.1建立物联网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库 (81) 4.3.2建设优秀解决方案展示体验中心 (86) 4.3.3建立物联网应用示范和成果推广服务体系 (87) 4.4支撑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技术方案 (90) 4.4.1建立物联网产业关键技术和关键应用专题专利数据库。 (91) 4.4.2进行物联网产业关键技术和应用专利分析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 供专利信息服务 (92) 4.4.3提供物联网知识产权信息动态监控和预警服务 (92) 4.4.4开展我国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与分析 (92)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 、主要内容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建设由物联网应用交互支撑平台和物联 网应用基础运营支撑平台组成,如下图 1所示。 1) 物联网应用基础运营支撑平台通过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广泛、跨域 的感知互联,把感知到的各类信息全方位、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 行传送到平台,并实现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 同时面向业务应用提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安全监控等运维支撑,构建面向 应用的公共支撑平台。 2) 物联网应用交互支撑平台通过应用的共性服务和支撑技术,以及标准规 范、业务模式;基于电子认证、授权管理、商业智能、移动支付、信息检索、 可定制的即时通信服务、征信信用服务等功能的可以安全、可信、灵活、快捷、 可定制的支撑城市公共安全监管与应急指挥平台、智能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医 疗卫生、智能交通、智能社区、智能物流等跨域、异构网络、多行业应用集成 的智能物联网应用。 图 1 物联网公共支撑平台体系示意图 通过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的建立,降低应用研发和运营成本, 打破局部应用壁垒,快速孵化各种创新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行业应用服务平台 ■ —it 白― 物联网应用交互支撑平台 物联网应用基础运营支撑平台 . 曲 U ? JQ Raialing Vefiide FFA gtfnart AVL 口由"Monikw Madhne& OiagnDstics * a Control —— —A —1 RFJD | 物联网网络基咄设施 Phone C^llylbr Network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设施

二、国内外技术状况分析、产业链状况分析(带动相关产业等) 针对目前物联网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的建设目标是:1)物联网是典型的应用驱动型网络,不同的物联网应用对传感器网络节点和功能机制有不同需求,“垂直”应用是物联网的“点”难以构成“网” 和“面”;2)现有物联网应用感知功能单一、局部应用、数据孤立、缺乏互联互通和联动机制,亟需产业链的贯通和水平分层架构的体系支撑。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旨在将物联网中局部应用、单一感知的资源由封闭转变为开放的、标准化的、可跨领域应用的共享资源,并通过共性服务集成技术将分散、小范围的物联网数据、网络、应用资源汇聚集成为共性服务资源群,形成了统一的物联网共性服务公共支撑体系,面向城市公共安全、城市运行管理、交通、医疗卫生等应用共性需求实现有效支撑;从而形成物联网应用中枢系统,打通了物联网产业链,推动北京市以及我国物联网各领域持续、快速、和谐发展。 三、市场前景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是应对我国经济转型历史契机、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发展和电信成熟服务运营体系集成创新的凝聚,体现了知识密集型的集成创新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专业化、知识化、网络化、资源化服务的巨大支撑。 利用信息技术和共性服务公共支撑体系,以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运转方式提供专业化、第三方可信的资质服务;项目的新技术、高技术推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类比电信服务的成熟运营,物联网产业链中快速涌现规模化的服务运营商引领经济发展。 共性服务能力开放、集成交付提供、安全可信运营支撑这一体系的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实现,使得快速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监管与应急指挥平台、智能城市运行管理、智能医疗卫生、智能交通、智能社区、智能物流这些物联网应用的愿 景变为可行 物联网应用共性服务公共支撑平台的科技知识的高含量和业务模式的广辐射,目前已经从市场化转向产业化推进,在各行业实现点、线到面的辐射;同时优先开始对公益性的服务业的支撑,发挥已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取得的工程成果,向数字教育、数字医疗、养老保障等领域推广,实现共性服务公共支撑的社会化目标。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园区管控平台建设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园区管控平台建设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摘要: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给整个信息技术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重点介绍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园区的应用,建设出一套新颖、先进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当前的信息平台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响应速率低等问题。? 关键字:物联网智慧园区信息平台管控平台? 一般而言,园区的管理涵盖消防、治安、市政、道路、交通、绿化、城管、环境等众多对象,职责部门繁多,管理条线复杂,专业化程度高,设施运营难度大。传统的园区管理以“人”为载体,通过人工巡检与重点设施的半自动管控结合的方式保障园区的运营,存在信息沟通不畅、反馈机制欠缺、管理比较被动等问题。传统的园区管控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服务性园区精细、实时、主动的管理要求。? 物联网主要分成3层: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通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一定的通讯协议,把相关联的物体或人进行智能化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对于物联网产业来说,发展的关键主要在于把现有的智能物体和子系统的有效链接,实现应用的大集成。? 能效管控平台架构概述? 能源管控平台是一个能源管理、控制、优化的系统,通过企业内部的专用网络,将分布在现场的能源数据采集站、检测站、现场控制站、操作管理控制中心的操作站以及管理控制站等联系起来,共同完成能源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的综合管理与控制系统。? 能源管控平台一般包含以下功能:1、能耗采集:基于真实抄表数据,按照用户自定义的方式,计算出建筑物的能耗效率;2、能源分析:采用综合的图形化能源数据分

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智能物流物联网公共信息平台项目 技术方案

术语 RFID:RFID技术是一种无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的或移动中的 待识别物品的自动机器识别。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两个部分 组成,即电子标签和阅读器。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 别的物品上,当附着电子标签的待识别物品通过读出范围时, 阅读器自动以无接触的方式远距离将电子标签中的约定识别 信息取出(阅读器可同时读取50个或者以上的标签的数据), 从而实现自动识别物品或自动收集物品标识信息的功能。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 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存在四种标 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通常简称GPS),又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导航系 统。它可以为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98%)提供准确的定位、 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GIS:地理信息系统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 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GIS 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 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 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这种能力使 GIS与其他信息系统相 区别,从而使其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释事件、 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中具有实用价值。 J2EE:Java的企业级框架。 SaaS: 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SaaS的中文名称为软营或软件运营。SaaS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 模式。作为一种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 SaaS是软件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