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冬天皮肤瘙痒试用三种药方

冬天皮肤瘙痒试用三种药方

冬天皮肤瘙痒试用三种药方
冬天皮肤瘙痒试用三种药方

冬天皮肤瘙痒试用三种药方

冬季皮肤易干燥、敏感、瘙痒,一些人会涂抹药膏止痒或滋润,结果弄得皮肤瘙痒红肿。杭州郎氏中医皮肤病研究所副所长郎闯医师说,这类皮肤病患者主要是长时间用激素类药膏,最后成了依赖性皮炎。

现在气候干燥多风,空气中的粉尘易引起皮肤过敏,出现脱屑、瘙痒等症状。如果用激素软膏涂抹不对症,往往加重病情,如时间久了会导致皮肤变薄,出现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等。

出现皮肤瘙痒,郎医师建议用中药治疗,并推荐了3个临床使用比较有效的药方。

药方一:主要针对面部皮肤发红、触摸时有灼热感,且发痒的患者。丹皮30克、地榆30克、白藓皮30克、茜草30克,水煎适量待凉,纱布蘸药液拧至不滴水,敷在皮损处,5-10分钟更换1次。或有热痒感即敷,不拘次数。也可用炉甘石粉、滑石粉、白藓皮粉各等份混匀,用蒸馏水调成糊状,每晚1次涂在皮肤损伤处。

药方二:主要针对面部皮肤无灼热、但很痒的患者。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蛇床子10克、薄荷10克,水煎适量待凉,用毛刷蘸药液搽患处,每天数次。也可用上述药物研细粉入面霜中调搽,每天两至三次。

药方三:主要针对面部皮肤干燥有少许细薄屑且发痒的患者。当归10克、白芷10克、白藓皮10克,一起研成细粉,加到100克甘油或凡士林中调匀外搽,每天1次。

以上药方需在医生确诊后,在医生及有经验的中药师指导下安全用药。

治换季皮肤瘙痒偏方

健康百事

外洗方:何首乌30克,艾叶38克,地肤子10克,浮萍10克,白芷10克,石楠叶10克,黄芩10克,松节10克,独活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甘草10克,芒硝10克,薄荷5克。将上药放入搪瓷盆内,加入半盆水,煮沸约30分钟即可。待药液温度适宜时,以毛巾蘸药液擦痒处,每副药可用3—4次。

敷脐方:红花、桃仁、杏仁、生栀子、荆芥、地肤子各1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次用药末10克,以蜂蜜调膏敷脐部、胶布固定。每天更换一次,5天为一疗程。

拔罐方:选吸力大的火罐,在神阙穴每次拔罐5分钟左右,每天拔1—2次。

汤药方:生地黄、当归、赤芍、金银花、大青叶、白鲜皮、地肤子各12克,白术、野菊花、防风、甘草各10克、黄芪、白蒺藜、丹参各20克。水煎分两次服,每日一剂,连服3—6剂。

食疗方:猪血200克,猪板油100克,带衣花生仁100克,饴糖少许。上品加水煮熟,早晚两次分服。每两天一剂,3剂为一疗程。

治皮肤瘙痒症秘方

治皮肤瘙痒症秘方 13.1皮癣汤 【来源】朱仁康,《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30克,当归、赤芍、黄芩、苦参、苍耳子、白鲜皮、地肤子各9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凉血润燥,祛风止痒。 【方解】血热风燥,故方用生地、当归、赤芍凉血润燥;黄芩、甘草清热解毒;苍耳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祛风除湿,清热止痒。诸药相伍、共奏凉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证、丘疹性湿疹。证见瘙痒极甚,丘疹色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等。 【疗效】验之临床,每获佳效。 13.2二地汤 【来源】胡建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生地、赤芍各10克,当归10~12克,川芎6~9克,女贞子、枸杞子、玉竹、麦冬、菟丝子、浮萍、防风、防己、枳壳各10克,生黄芪、首乌、刺蒺藜、白鲜皮各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血,滋阴,润肤,祛风,止痒。 【方解】本病系阴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故方用当归、熟地、首乌养血;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生地、麦冬、玉竹滋阴润肤;以防风、蒺藜、浮萍祛风止痒;入赤芍、川芎凉血活血,推动养血作用以达到血行风自灭作用;防己祛风湿;白鲜皮止痒;枳壳理气宽中;黄芪补气固表。攻补兼施,以补为主,共奏养血滋阴润肤、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全身性瘙痒症。 【疗效】治疗167例,总有效率为98%。其中痊愈45例(占27%),显效60例(占36%),有效59例(占35%),无效3例(占18%)。 【附记】验之临床,本方对病后、产后及老年人皮肤瘙痒症,效果尤佳。 13.3当黄汤 【来源】梁存让,《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12~15克,熟地、黄芪、白蒺藜、川芎、荆芥、白芍各10~12克,

局部皮肤瘙痒的原因是什么

局部皮肤瘙痒的原因是什么 局部性的皮肤瘙痒症状,往往是因为受到了细菌的感染,才导致了瘙痒、红肿以及疼痛的感觉,但是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下是什么样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及时的去治疗疾病,下面就了解一下局部皮肤瘙痒的原因是什么? 皮肤干燥,也是产生全身搔痒主因之一。随着年纪增长,皮脂腺会慢慢退化,常使中老年(老年食品)人的皮肤保湿能力大不如前,轻微者皮肤干燥脱屑,严重者甚至皲裂出血,尤下面肢最为厉害。干燥,本身就会造成搔痒不适,因为冬天气候严寒,更常见所谓干燥造成的冬天痒。这种因干裂造成的搔痒,应避免使用太热的水洗澡,并酌以使用保湿乳液,才能改善症状。 皮肤骚痒的原因,因为天气变凉、多风、气候干燥等因素产生的皮肤瘙痒患者显然增加,而瘙痒一般是由皮肤疾患造成的,多见于秋天,秋天气候干燥,若水喝得不够、蔬菜(蔬菜食品) 水果(水果食品)吃得少、洗澡次数过勤、喜欢用碱性肥皂以及老人们的气血不足,血不能滋养皮肤,易发生皮肤瘙痒症。但若出现显然的持续性或反复性瘙痒,则往往是全身或内脏疾病的一种外在表现。

神经性皮炎:多发生在颈后部或其两侧、前臂、大腿、小腿等。常成片出现,呈淡红或淡褐色。剧烈瘙痒是其主要的症状。有可能与精神过度紧张、兴奋、急躁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有关。局部刺激、过敏体质、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也有可能造成神经性皮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病人,尤其是进入后期(尿毒症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和尿素等代谢物没有办法排出体外,而在体内大量潴留,并随汗液排出体表,故造成全身性顽固瘙痒,其痒难忍。 肝胆疾病:肝病所致瘙痒多出现于肝硬变、胆石症、胆管肿瘤疾病。因为胆汁淤滞,使血液中胆酸盐浓度升高,组织胺潴留从而沉着于皮肤,造成瘙痒。如在胆汁性肝硬变时,瘙痒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甲状腺疾病:不仅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也可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人。甲亢的瘙痒出现较早,以皮肤潮湿、夏天加

冬季干燥皮肤痒_腿上有四个止痒穴含按法

冬季干燥皮肤痒腿上有四个“止痒穴”(含按法) “不少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一到冬天,皮肤就痒,其实,每天按揉腿上的四个‘止痒穴’就能缓解瘙痒症状。”这是北京朝阳医院针灸科医师谢衡辉向大家推荐的方法。 中医认为,冬季瘙痒多因血虚生风导致,与肝、脾、肾功能不足有关。 脾经——血海穴

血海穴是足少阴脾经上的穴位,有“血之海”的意思,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两寸。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祛风的作用。 脾经——三阴交 三阴交是足少阴脾经上的穴位,它就像一个聚会点,肾、肝、脾都必须经过这里才能行走。位于内踝尖上约四指宽的位置,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 肾经——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具有补水的作用,水多了,自然克风木。 如果觉得太溪穴位置不好找,可以用涌泉穴来替代,它也属于肾经上穴位,位于足底脚心。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涌泉穴的时候,必须在出现了发热、酸胀感后,再按揉3~5分钟,才会有效果。

肝经——行间穴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穴位,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具有平肝祛风、止痒的作用。 四个“止痒穴”,这个冬天,不妨每次按揉3~5分钟,每天3~5次。 此外,冬季还可以多吃有养血作用的黑芝麻,有润燥作用的梨、荸荠、胡萝卜、藕,这些食物对缓解冬季瘙痒都有一定的作用。 冬季皮肤瘙痒怎么办?中医防治皮肤瘙痒的方法介绍 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一到冬季皮肤就会瘙痒不止,特别是大腿外侧、小腿和胳膊外侧等处皮肤刺痒,夜间尤甚,俗称“冬痒症”。中医药对防治“冬痒症”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不妨一试。 ●皮肤瘙痒内服方(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1、何首乌26克,当归、槐花各10克,生地黄16克,丹参12克,胡麻仁5克,全蝎、蝉蜕各3克。

9种皮肤瘙痒症治方

9 种皮肤瘙痒症治方 在临床中,经常看到皮肤瘙痒的病人,多数病人全身或 者局部皮肤潮红,或有丘疹,有时高出皮肤,较重时可有皮 肤渗液,可有剧烈瘙痒,彻夜难眠,非常痛苦。瘙痒不止是 皮肤表现异常,瘙痒还与多种皮肤病以外的疾病有关,一旦 出现皮肤瘙痒,不能不理不睬,应该有所警惕。 肝病瘙痒长期患肝胆疾病,由于血中脂质盐含量增高, 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可致皮肤瘙痒。采用疏肝利胆,解 毒止痒的方法,予疏肝止痒汤:柴胡12 克,黄芩12 克, 郁金12 克,香附12 克,木香12 克,佛手15 克,杭芍20 克,莱菔子20 克,黄柏12 克,丹皮12 克,生地20 克,蒲公英 20 克,白鲜皮20 克,地肤子20 克,甘草6 克,水煎 服。 疏肝丸、止痒丸口服。 肾病瘙痒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病人出现慢性肾功 能不全,均可因血中尿素氮增高,致使皮肤瘙痒。采用滋补 肝肾,解毒止痒的方法,予益肾解毒汤:熟地30 克,山萸 肉15 克,山药20 克,丹皮12 克,泽泻15 克,茯苓15 克,补骨脂12 克,坤草20 克,葛根15 克,黄芪20 克,公英 20 克,蛇床子20 克,白鲜皮20 克,地肤子20 克,黄柏12 克,甘草6 克,水煎服。黄葵丸、清浊丸口服。 糖尿病瘙痒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增高,皮肤易被

细菌感染,也常出现皮肤瘙痒难忍。采用益气降糖,养血止 痒的方法,予降糖止痒汤:黄芪 30 克,葛根 20 克,坤草 20 克,天花粉 15 克,党参 20 克,白术 15 克,茯苓 15 克, 杭芍 20 克,黄精 12 克,玉竹 12 克,蛇床子 20 克,白鲜皮 20 克,地肤子 20 克,泽泻 12 克,地丁 15 克,甘草 6 克, 水煎服。降糖丸、养血止痒丸口服。 甲亢病瘙痒 部分甲状腺疾病的病人和贫血的病人也 会发生频繁皮肤瘙痒,且干燥粗糙。采用解郁散结,解毒止 痒的方法,予散结止痒汤:海藻 30 克,昆布 30 克,浙贝母 20 克,夏枯草 30 克,桔梗 12 克,郁金 15 克,香附 15 克, 黄药子 12 克,瓦楞子 20 克,珍珠母 30 克,蒲公英 紫花地丁 20 克,苦参 15 克,黄柏 12 克, 蛇床子 12 肛肠病瘙痒 患直肠炎、痔疮、直肠肿瘤和蛲虫病, 门周围常剧烈瘙痒难忍。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方法, 予凉血止痒汤:地榆 30 克,生地 30 克,丹皮 12 克,黄柏 12 克,蒲公英 30 克,地丁 30 克,败酱 30 克,苦参 15 克, 蛇床子 20 克,黄药子 12 克,槐角 15 克, 虎杖 20 克,川椒 10 克,甘草 6 克,水煎服。槐角丸、黄柏丸口服。 20 克, 克,水 煎服。甲亢丸、润燥止痒丸口服。 八、、

有效治疗皮肤瘙痒的中医偏方2011

[导语]皮肤瘙痒是指无原发皮疹,但有瘙痒的一种皮肤病。皮肤瘙痒症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疾患。临床上将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称之为瘙痒症。 1、老生姜治皮肤瘙痒 新鲜老生姜1块捣烂如泥,以纱布包裹,涂擦患处。每次10—20分钟,每日l—2次,疗效显著。此方既能止痒,又能滋润皮肤。 2、大枣雪梨膏治皮肤瘙痒 大枣(或金丝枣)10枚,雪梨膏20毫升。将枣先泡半小时,入砂锅内加水煮至枣烂后加入雪梨膏后服用。此方可润肺护肤,健脾益气。适用于冬季皮肤干燥脱屑,老年皮肤瘙痒。 3、中药煎剂治冬令皮肤瘙痒 苍耳子、艾叶各30克,苦参、地肤子、白藓皮、露蜂房、土槿皮、苏叶、川椒各20克,每天1剂,加适量水煎煮后,滤取药液,趁热洗浴,早晚各一次,每次搓擦15—20分钟,连用7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皮肤瘙痒症。 4、盐水或醋治瘙痒 每晚睡前,用面盆盛半盆清水,放适量食盐或米醋,加热至盐溶解,用毛巾蘸水搽洗患处,一般3—5次可见效。如有反复,可继续搽洗。适用于中老年人皮肤瘙痒症,效果较好。 5 .凉血祛风汤治疗皮肤瘙痒症

【方剂】生地30克,白鲜皮、玄参、苦参、银花、连翘各15克,地肤子、丹皮、赤芍各12克,紫草、荆芥、防风各10克,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蝉蜕3克。 【制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内服;药渣再煎反复擦洗患处。一般用药2剂即可。 【功效】治皮肤瘙痒症。 【验证】叶xx ,女,17岁。全身性皮肤瘙痒1月余。瘙痒以夜晚尤剧,奇痒难忍,经用西药内服及外用,稍有缓解,但停药后复剧痒。患者全身 6.醋蒜治神经性皮炎 【方剂】蒜瓣、米醋各适量。 【制用法】将较鲜蒜瓣洗净捣烂,用纱布包扎浸于米醋内,2-3小时取出。以包擦洗患处,每日次,每次10-20分钟。

老年皮肤瘙痒食疗方法

主要有饮食疗法、药物疗法等。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肝胆疾患、习惯性便秘、糖尿病等。同时应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老年人皮肤瘙痒https://www.doczj.com/doc/e02000067.html,/bdszl/pifusaoyang/93774.html 1.首先应去除病因,如因风寒或暑热而致者,应调适寒温,避免暑热及寒冷刺激;如对食物诱发者,当忌油腻酒酪、鱼虾海味等。 2.瘙痒处应避免过度搔抓、摩擦、热水洗烫等方式止痒,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内衣应柔软松宽,以棉织品为好。避免羽绒、尼龙及毛织品衣服贴身穿戴。 3.阴痒患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切忌搔抓不洁。不滥用强刺激的外涂药物。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患于未然。平时情绪逸怡,忌忧思恼怒,精神力求欣快。 4.治疗皮肤瘙痒常用西药抗组胺药(敏迪、开瑞坦)钙剂(普通钙片,必要给予针剂)及激素(含地塞米松类的)等。由于这些药物禁忌多,常引起嗜睡、乏力及其他副反应,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慢性病人很难坚持治疗。 5.中医认为,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致病的主要原因,采用草本霜治疗应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之功效。皮肤瘙痒治疗比较困难,不易根治。 外用药方面就情况就比较复杂了,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酌情选用保肤灵药物。 面部的皮肤瘙痒 一般来说,如果是面部的皮肤瘙痒,可用4~6层浸满3%浓度硼酸溶液的纱布,在面部进行湿敷,持续时间约为1小时,然后薄薄的涂上一层西药艾洛松软膏。此类外用药有收敛、保护皮肤作用,还有抗过敏、消退红疹作用,对面部皮肤无不良刺激,不会发生面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皮质激素类副作用。另外,在治疗期间必须停用所有护肤品。 颈部、背部、四肢 皮肤瘙痒如果发生在颈部后侧、背部、四肢伸侧、手背和足背等部位,皮炎平软霜等药物。此类药物有神经麻痹性止痒和抗过敏作用,不过对皮肤刺激性也比较强,由于上述部位的表皮角质层比较厚,所以比较可以耐受此类药物对皮肤轻微的不良刺激。 胸部、腹部、臀部 皮肤瘙痒发生在颈部前侧、胸部、腹部、臀部、四肢屈侧,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洗剂,此类药物对皮肤有安抚、保护、凉爽止痒作用,无刺激性。因为这些部位表皮的角质层比较薄,不能选用以酒精为溶剂的药水,例如抗过敏止痒水、皮炎宁酊等。 腋下、脐周、腹股沟 皮肤瘙痒发生在腋下、脐周、腹股沟、外阴部、肛门,可选用西药物:复方咪康唑软霜、派瑞松霜(又称复方达克宁霜)、肤康王霜、方康钠乐霜。中药物:牛黄软膏、冰黄软膏此类药物有抗敏止痒和抗真菌感染作用。因为上述部位皮肤分泌物较多,皮肤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当这些部位皮肤发生瘙痒时,往往同时会伴有各种类型的真菌感染,所以上述药物很适合使用于这些部位的皮肤瘙痒。

皮肤病药配方大全

皮肤病药配方大全 一、癣症药剂 1、手足癣药剂 (1)复方苯甲酸酊 配方 制备将苯甲酸和水杨酸溶于适量乙醇中,再加乙醇至全量,搅匀。含量测定合格后,加入0.1%xxⅢ乙醇液,着色,搅匀即得。 说明用于治疗干燥未破裂的手足癣及叠瓦癣等症。 (2)复方甲醛洗液 配方 制备取水杨酸和薄荷脑溶于乙醇中,再加入液化苯酚、甲醛溶液,同时搅拌,加蒸馏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作用本品具有杀菌、xx、止痒等作用。用于治疗水泡型及角化型足癣。 (3)松针治癣液 配方 制备把xx松针剪断后置于水中,加热,煮沸15min左右,再把食用醋加入其中,搅拌混匀即得治癣药液。 说明本品用于手癣治疗。使用时,将患手浸泡于药液中,半小时左右,2次/日,2~3d见效。 (4)复方锌硼散 配方

制备取樟脑加少量乙醇研细,再加少量的xx研匀后,依次加入预先研细的枯矾,水杨酸、硼酸、氧化锌粉末混匀,再加剩余的xx使成,过筛,混匀,即得。 说明本品可吸湿收敛,止痒,抑制霉菌生长。用于治疗手癣、足癣等。 (5)足粉 配方 说明本品用于治疗xx。 2、牛皮癣药剂 (1)抗银屑涂膜剂 配方 制备取羧丙纤维素溶于适量乙醇,搅匀。另取水杨酸加乙醇溶液,滤入上液内,加入煤焦油溶液、甘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搅匀,加乙醇使成 1000ml,搅匀,即得。 说明本品具有止痒及角促、角剥作用。用于银屑病、神经性皮炎及皮肤淀粉样变症等。 (2)8-甲氧补骨脂素擦剂 配方 制备将8-甲氧补骨脂素溶于约800ml乙醇中,加氮酮、甘油、混匀,再加乙醇至1000ml,混匀即得。 说明本品为xx性药物制剂。用于治疗静止期银屑病。 (3)牛皮癣擦剂 配方

皮肤瘙痒治疗秘方偏方18则

皮肤瘙痒治疗秘方偏方18则 皮肤瘙痒症是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损害的皮肤病,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限性两种。其临床表现为初起并无皮肤损害,由于搔痒难当经常搔抓,患处可出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化或湿疹样变,有时可继发感染。 1 .苍艾洗剂治皮肤瘙痒症 【方剂】苍耳草、艾叶各50克,蜂房、白鲜皮、苦参、地肤子、川槿皮各30克,川椒、白矾各20 克。 【制用法】水煎滤渣,集药液,趁热洗浴,每天1剂,每天洗1-2次,每次搓擦15-20分钟,7天l疗程。 【功效】祛风、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验证】莫xx ,女,47岁,工人,1987年11月4日来诊。自述患全身皮肤瘙痒症多年,每逢冬季更甚,不分昼夜。曾注射苯海拉明注射液和静注葡萄糖注射液、内服强的松、外搽硫磺软膏等,均不显效。笔者用该方煎水,嘱每次外洗30分钟,3 剂后瘙痒消失,追访2年未复发。 2 .凉血祛风汤治疗皮肤瘙痒症 【方剂】生地30克,白鲜皮、玄参、苦参、银花、连翘各15克,地肤子、丹皮、赤芍各12克,紫草、荆芥、防风各10克,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蝉蜕3克。 【制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内服;药渣再煎反复擦洗患处。一般用药2剂即可。 【功效】治皮肤瘙痒症。 【验证】叶xx ,女,17岁。全身性皮肤瘙痒1月余。瘙痒以夜晚尤剧,奇痒难忍,经用西药内服及外用,稍有缓解,但停药后复剧痒。患者全身皮肤致密丘疹,并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舌质淡红,脉弦细。即予上方,每天l剂,内服并外洗。2剂后告愈继服2剂以资巩固,后未再复发。 3 .盐泔煎洗治皮肤痛痒症 【方剂】食盐、米泔水。 【制用法】取米浴水1000毫升放食盐100克,置锅内煮沸5-10分钟,然后将药液倒于面盆中,温热以适应为度,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患部,早晚各l

冬季皮肤瘙痒症

冬季皮肤瘙痒症 冬季瘙痒病多见于四十岁以上的成年人,下肢臀部尤为严重。这些人皮脂腺功能减弱,皮肤干燥。到了冬季,洗澡所花时间长,使用的肥皂多,皮肤更加干燥。随着气温降低,瘙痒就开始了。冷是瘙痒的前导,热却是瘙痒发生的诱因。由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用热水烫洗,躺入被窝,就开始痒了。不免搔抓一下,却往往是愈痒愈搔,愈搔愈痒。这是因为搔抓会损伤皮肤,加强皮肤的反应性,导致出血,留下色素沉着和皮肤苔藓样硬化,使疾病久久不能治愈。因此,对于已发生冬天瘙痒病的患者,应注意不饮酒类,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品,不要用搔抓、摩擦和热水烫洗等方法来止痒。感觉有些瘙痒时,在局部涂抹一些有止痒作用的乳剂或霜剂,不要去搔抓、烫洗,缓解症状,使皮肤逐渐恢复正常。 皮肤瘙痒的原因 皮肤干燥,是造成全身搔痒主因之一。随着年纪增长,皮脂腺会慢慢退化,常使中老年人的皮肤保湿能力大不如前,轻微者皮肤干燥脱屑,严重者甚至皲裂出血,尤以下肢最为厉害。干燥,本身就会引起搔痒不适,因为冬天气候严寒,更常见所谓干燥引起的冬季痒。这种因干裂引起的搔痒,应避免使用太热的水洗澡,并酌以使用保湿乳液,才能改善症状。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气候的影响:特别是寒风的侵袭、被褥太暖、汗液的刺激,应及时调节好衣着,减少气候环境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内衣内裤以纯

棉织品为佳,并宜宽松、透气。不穿橡胶、塑料及尼龙袜。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接触或吸入环境中的特殊物质如漆酚、花粉、尘螨等。注意皮肤卫生,避免使用碱性清洁皂(液),宜选用中性清洁剂; 3.避免过勤洗澡,尤其冬季应减少洗澡次数,并不宜用过热的水洗烫。肛门瘙痒及外阴瘙痒病,便后温清水外洗,不宜用肥皂清洗。建议患者用油性的淋浴露洗澡,比如油性的玉兰油淋浴露,效果还不错!洗完澡待皮肤干后后,可以使用甘油白醋溶液(开塞露与白醋1:1比例混合),每晚一次,止痒保湿效果很好,就是开始感觉有点粘。也可以局部擦维生素E乳膏。 4.饮食宜清淡,不宜烟、酒、浓茶、咖啡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饮食,鱼、虾、蟹、牛肉等动物性蛋白质食物亦应少吃或不吃。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清润之品,如沙参、玉竹、雪耳、雪蛤之类。特别强调一点就是,秋冬喜欢进补的人,切忌不切实际地进食过多人参、北芪、龙眼肉、阿胶、当归、红枣、熟地等,以免犯“气有余便是火”之戒;其次如火锅、炖品、老火汤等都是是非之物。 5.注意保持情绪安定,睡眠适时,生活有规律,遇事豁达开朗。尽量克制自己,忍住搔抓的诱惑,避免搔抓造成对皮肤的损害。

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中医认为因正气不足,风湿热毒浸淫,或脾失健运,营血不足,湿毒滞留,瘀血内阻,血虚风燥,肌肤失养而发。 除湿止痒症见皮肤瘙痒或脱屑,伴身倦乏力,纳呆腹胀,口淡无味,苔腻脉滑。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白术、茯苓皮、太子参各15克,扁豆、山药、薏苡仁、白鲜皮各30克,陈皮、地肤子、苦参各10克,赤芍20克。 祛风止痒皮肤瘙痒时轻时重,呈游走性,或头痛,恶寒发热,大便溏,睡眠欠佳,舌苔薄白脉弦。用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芦根各15克,牛蒡子、蝉蜕、白鲜皮各10克,竹叶、薄荷、赤芍、丹参、黄精、生地、防风、钩藤。 搜风止痒皮肤瘙痒日久,多见皮肤局限性干燥,肥厚皲裂,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眩晕耳鸣,或健忘心痛,记忆力下降,舌红苔薄或少苔,脉弦细。用酸枣仁汤加味,炒枣仁、合欢皮、白鲜皮、天花粉各30克,川芎、柏子仁、夜交藤各10克,云苓、知母、丹皮、白蒺藜、制首乌各9克,甘草6克。 养阴止痒皮肤奇痒难忍,遇热加重,干燥脱屑,见色素沉着、血痂或皲裂。伴口干咽燥,午后潮热,失眠盗汗,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用玉女煎加减,生石膏、天花粉、白鲜皮、制首乌各30克,怀牛膝、黄精、生地、天门冬各15克,知母、丹皮、丹参、赤芍、玄参、蝉蜕各10克,薄荷、甘草各6克。 验方二则 乔蔚然医师是石家庄一位民间老中医,从医数十年,经验丰富。笔者在随其抄方过程中,见其好用经验方二则介绍如下。 补气养血汤:黄芪30克,山药15克,玄参30克,苍术15克,鸡血藤30克,丹参3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熟地15克,枸杞15克,党参15克,桂枝6克,麦冬15克。水煎服,日1剂。功效:补气,养血,活血,滋阴。主治:气血不足,血脉运行不畅。可用于下肢不宁综合征、脉管炎、皮肤病、痿证、糖尿病并发的皮肤瘙痒、妇女月经量少或痛经等。 何首乌汤:何首乌30克,怀牛膝12克,杜仲12克,菟丝子15克,桑叶12克,女贞子6克,旱莲草6克,豨莶草12克,黑芝麻10克,桑葚10克。水煎服,日1剂。功效:滋阴补肾,滋水涵木。用于失眠、眩晕、高血压、脱发、虚劳等病机属肾水不足、肝肾不足,甚或虚火、肝火亢旺者,症见不寐、头晕、耳鸣、落发脱发、腰酸无力、烦躁等。肝火盛者,加夏枯草15克;兼痰热扰动虚烦者,加竹茹10~15克;烦躁不安者,加甘松8克。2012 09 03 “玉泉汤”治糖尿病并发全身瘙痒验案 患者,高某,男,66岁,饮食失时,暴饮暴食以为常。患糖尿病12年余。曾服消渴丸、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空腹血糖波动在8.0mmo1/L左右。 2012年3月7日,出现头晕,口干渴而乏力,空腹血糖12.0mmo1/L。住院西医药治疗20天,症状有所控制,但继发全身瘙痒,皮肤颜色正常,无丘疹,上自头皮下至足尖等无处不痒,心烦不安,昼夜如此,难易入眠。曾输液抗过敏,口服西药均无良效。患者要求中医药治疗。 2012年3月28日来诊:患者精神尚好,神志清晰,语言自如,食欲尚可,因全身皮肤瘙痒而心烦不安,坐卧不宁。脉沉缓无力,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淡红,舌苔白薄微干。此乃久病阴伤,气阴不足,血虚化燥而致全身瘙痒。治宜益气生津,活血除风润燥。玉泉汤加味。 处方:甘葛根20克,麦冬15克,石斛15克,生地15克,太子参15克,百合20克,当归12克,红花10克,全虫10克,蜈蚣2条,僵蚕12克,蝉蜕15克,百部12克,升麻10克,苦参15克。水煎服,一日三煎三服,上方连服5剂症状明显好转,同上方继服5剂。 4月8日复诊:症状基本消失,余有会阴部瘙痒但能忍受,其他皮肤均趋于正常,效不更方,再以原方继服5剂。

皮肤局部痒的原因和治疗办法

皮肤局部痒的原因和治疗办法 皮肤瘙痒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遇见,有的时候皮肤局部痒就会泛起许多的小红疙瘩,痒的让人恨不得动手抓,有的时候抓的恨了自己的皮肤都会破皮甚至出血。我的皮肤比较敏感,经常会出现皮肤局部痒的状况,有的时候痒的晚上都不能好好的睡觉,时间长了有的时候去打针效果都不怎样,皮肤痒跟许多情况有很多的关系,那么皮肤局部痒的原因是什么,又该怎么处理呢? 1、外界环境。这是造成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冬季的气温降低、气候干燥,皮肤局部瘙痒都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引发瘙痒。另外,温度过高或者风吹、日晒,都可能引发皮肤瘙痒。 2、精神因素。精神方面的因素,对皮肤的影响不能忽略。皮肤瘙痒本身就是神经精神皮肤病,精神上过度紧张兴奋、心情长期压抑不安,或者受到较大的刺激,都可能引发皮肤瘙痒。

3、疾病因素。皮肤可能因各种疾病出现不同的症状,有些疾病就会造成皮肤瘙痒。皮肤局部瘙痒像胆结石造成胆酸过多,堆积在皮表,就会引发皮肤瘙痒。很多癌症晚期,都有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的情况。 专家认为,皮肤缺少水分会使表面失去光泽,表皮薄而脆,而且产生很多皱纹,很容易就会产生干燥的皮屑,堵塞毛孔,造成毛孔排泄不通畅而引起的,严重者可在皮肤上生出许多细小疙瘩。皮肤保湿能力不够,太过于干燥所致,而皮肤干燥脱屑会刺激痒觉神经,产生搔痒的感觉。关于皮肤瘙痒症专家给出了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1、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治疗,找到发病原,作过敏原检查,以发现可能的致敏原。 2、千万不要盲目用药,要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发生感染,局部治疗,应温和、无刺激性,具体用药视病期及皮损情况而定。

3、不要用热水洗烫发病部位,也不要用手去抓瘙痒,尽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尽量不穿化纤贴身内衣、皮毛制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鲜、辣椒、酒、咖啡等。 以上就是皮肤局部痒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注意引起皮肤痒的病原体,也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希望我们介绍的方法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各位能够好好的生活,不要出现这样的症状。

每当皮肤瘙痒的时候

皮肤瘙痒 每当皮肤瘙痒的时候,我们都会以为那是简单的皮肤过敏,其实那很有可能就是胰腺癌,而我们根本不会往恶性肿瘤的方向去想。但就是这样,导致疾病一经发现就是癌症的晚期了。那么胰腺癌的预防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以为自己是皮肤过敏,没想到却是胰头癌晚期,杭州一位大叔就遭遇了这样的反转剧。医生表示,胰头癌占胰腺癌的70%到80%,而85%左右的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处于中晚期,并且这个“沉默的杀手”还偏爱应酬多的人。平时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才是关键,高危人群若是出现一些身体症状,更应及时就医。 剧烈瘙痒竟是胰头癌晚期 55岁的卢平昌(化名),是杭州某企业的负责人,平时身体还挺不错,很少头疼脑热,也没有“三高”。但半个月前,卢平昌突然出现皮肤瘙痒,痒得难忍,有时候给属下开会的时候,都忍不住要去抓几下,这令他十分尴尬。 而用了抗过敏的洗剂涂擦,却也收效甚微。卢平昌心里就犯了嘀咕,这都说换季皮肤容易过敏,但怎么就这么厉害呢,以前也没见着这样啊? 终于忍不住的卢平昌,去了杭州市一医院皮肤科看病,医生一看,卢平昌除了浑身瘙痒之外,还出现了全身皮肤发黄,就连眼睛的巩膜都变黄了。 在医生的建议下,卢平昌做了B超检查,最后的检查结果对卢平昌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这半个月来的不适以及全身发黄,竟然是胰头癌晚期导致重度梗阻性黄疸。经CT、磁共振确诊为胰头占位,已是癌症晚期,不适合做传统的外科手术。 拿到检验结果的卢平昌懊悔不已,平时怎么就没有注意自己身体呢?但为时已晚,他的身体状况只能接受放疗和化疗。 70%的胰腺癌发在胰头部 据市一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杨建锋介绍,研究发现,胰腺癌多发于胰头部,胰头癌占胰腺癌的70%到80%。随着肿瘤的增大,胰腺癌病程中50%至80%,可出现梗阻性黄疸,除了

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理 秘方 验方 特效方

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理秘方验方特效方10个方 【组成】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生地24克,当归24克,益母草24克,夜交藤24克,丹皮15克,防风12克,荆芥9克,蝉衣7克,甘草9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牡蛎,珍珠母另煎1小时,再合余药,共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中、晚各温服1次。 【功效】平肝熄风,凉血止痒。 【方解】瘙痒是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症状。究其病因不外乎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等几个方面,临床最常见的是肝肾阴虚、血虚生风,也有血热或夹湿者。该证皮肤剧痒,但多无原发皮损,经反复搔抓后,则可引起抓痕、血痂、湿疹化、苔癣样变等继发皮损。本方系自拟方,经数十年临床验证,疗效良好。方中牡蛎、珍珠母平肝熄风;生地、当归滋补肝肾,畅通血脉;丹皮、益母草凉血化瘀;夜交藤宁心安神;防风、荆芥、蝉衣祛风止痒;甘草缓和,解毒矫味。全方合成,适用于肝肾阴虚、血瘀、血虚生风之“风瘙痒”。其审证要点为:多为老年,病程较久,瘙痒与情绪有关,苔薄舌红,脉细数或弦数。 【主治】风瘙痒。 【加减】若热重者,加黄柏;夹湿者,加泽泻。 【附记】尚需注意,服药期间勿饮酒,忌食辛辣食物,避免

各种刺激,以免影响疗效。 2、益气凉血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益气凉血用黄芪,归地桑叶黑豆皮,山栀蝉蜕苍耳子,橘叶杭菊白藓皮。 【组成】生黄芪10克,当归6克,生地10克,桑叶10克,苍耳子10克,黑豆皮10克,栀子皮10克,蝉蜕10克,白藓皮10克,杭菊花10克,橘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可连服数剂。 【功效】益气凉血,清热祛风。 【方解】方中用黄芪补气,生用重在走表而外达肌肤;橘叶行气,消肿散毒;生地、当归凉血散血以去血分之热;桑叶、苍耳子、黑豆皮、栀子、蝉蜕、白藓皮、菊花等有疏风清热之功。药用皮而不用实,取其轻能上升,偏于宣散,用于皮肤之疾,效果更佳。 【主治】瘙痒症,甚至数年不愈者。 3、六味止痒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 【歌诀】六味止痒用苦参,黄柏花椒地肤投,再加甘草蛇床子,一方两用效堪奇。 【组成】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苦参30克,黄柏15克,花椒5克,甘草10克。

皮肤瘙痒的治疗方法

皮肤瘙痒难以忍耐?来试试几个偏方吧! 经常在一些公共场所看到有的人在抓痒,而且还都是一些比较隐秘的部位,尽管看起来这种行为非常不雅观,但是小编也理解这些人,毕竟皮肤瘙痒的情况大家都遇到过,疼痛可以忍耐,而皮肤瘙痒则万万不能忍受。皮肤瘙痒也是分为很多种的,一般的皮肤瘙痒不用治疗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是一些疾病导致的皮肤瘙痒,那就必须要治疗了。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可以治疗皮肤瘙痒的偏方` 1、老生姜治皮肤瘙痒 新鲜老生姜1块捣烂如泥,以纱布包裹,涂擦患处。每次10—20分钟,每日l—2次,疗效显著。此方既能止痒,又能滋润皮肤。 2、猪蹄骨汤治瘙痒

取2—3个猪蹄的骨头,加水煮沸后再熬5分钟。每天临睡前用卫生棉或洁净的白布条蘸猪蹄骨汤在皮肤瘙痒处搽洗一遍,可治老年人顽固性皮肤瘙痒。一般连续搽洗4次,症状会基本消失。重者可多搽几次。 3、中药煎剂治冬令皮肤瘙痒 苍耳子、艾叶各30克,苦参、地肤子、白藓皮、露蜂房、土槿皮、苏叶、川椒各20克,每天1剂,加适量水煎煮后,滤取药液,趁热洗浴,早晚各一次,每次搓擦15—20分钟,连用7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皮肤瘙痒症。 4、朴安堂过敏修复霜 蕴含蓝甘菊、薰衣草等多种高效舒敏镇静精华,舒缓紧张肌肤,肌肤镇静宛如睡眠般怡然自得,远离瘙痒、灼热、潮红等躁动现象。 5、将鲜毛算盘叶子煨烤热后,擦患处,可达止痒目的。 6、紫草15克,板蓝根30克,日l剂,水煎服,治血热性皮肤瘙痒。 7、用鸡毛适量煎水(煮沸5分钟),趁热(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抹洗患处。主治因皮炎或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皮肤瘙痒。 8、用淘米水(米泔水)5000克,食盐100克,放入铁锅内煮沸5分钟,倒入盆内,待温度降至适宜后,即用毛巾擦洗数分钟,1日1次,3天即愈。愈后炖服泥鳅数条(每次l条),能根治皮肤瘙痒,永不复发。 9、取些香烟灰放在碗里,加入数滴水,使其呈糊状,涂于患处。

老年人皮肤瘙痒的原因及治疗

老年人皮肤瘙痒的原因及治疗 老年人皮肤瘙痒的原因及治疗 2010-12-0200:01:24|分类:疾病防治| 标签:瘙痒皮肤老年人神经止痒|字号订阅老年人皮肤瘙痒的原因及治疗 梦中人网摘整理 老年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由于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皮肤干燥和退行性萎缩等因素诱发,躯干多见。好发于双下肢伸侧,也可发于大腿、胸、背部等处,对称分布。是人进入老年后的一种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瘙痒,尤以夜间为重,难以忍受,强烈地搔抓,直至皮破流血有疼痛感觉时为止。往往皮肤上并没有起疹、长疱,可就是瘙痒难忍,痒得心烦意乱寝食不安,用了止痒药,效果也不好,只好靠搔抓、热水洗烫来求得暂时止痒,结果皮肤被抓得满是血痕,由于剧烈搔抓,往往引起条状表皮剥脱和血痂。 老年人皮肤瘙痒的原因 可分为限局性和全身性瘙痒两种。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年病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老年皮肤病学是老年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到冬季,不少

老年人夜晚脱衣上床时,身上的皮肤就会痒起来,且越搔越痒,越痒越挠,直至被抓破或掐痛,才能稍稍止痒而入睡。这就是老年皮肤瘙痒病,是一种与季节、天气、冷热变化和机体代谢的变化有密切关系的皮肤病。 老年皮肤瘙痒症在我国老年人口中,患病率达10%以上,这种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老年人一般都皮肤萎缩、变薄、汗少、干燥,又缺乏皮脂润滑,而且易受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诱发瘙痒。典型的症状是小腿发痒,逐渐蔓延到大腿,甚至周身。每当就寝前,脱掉衣裤时,温暖的身体受到室内较凉的空气刺激,便立即诱发皮肤发痒。现代医学认为,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人体皮肤也变得干涩粗糙,甚至表皮脱落,使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到刺激而发痒。由于老年人皮肤腺体分泌机能减退,所以一到冬季就容易发病。 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原因,还与一些生活习惯有关,如爱用很烫的热水洗澡,次数过于频繁,使用碱性大的肥皂或药皂,使本来就枯燥的皮肤失去了皮脂的滋润。因此,老人洗澡次数不要过多,一般平均每周一次为宜;水温应保持在50℃左右;不要使用碱性大的肥皂或药皂,应选择中性护肤浴皂。许多老人在饮食方面,坚持素食为主,惧怕吃高脂肪食物。其实,这样对健康是不利的。脂肪能产生热量帮助人们抵御寒冷,并能使皮肤得到滋润。适量摄入高脂肪食物可以预防

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理 秘方 验方 特效方 中药方

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理秘方验方特效方中药方 (2012-05-20 11:52:58) 转载▼ 标签:健康分类:润发园典藏精品*修持仪轨 https://www.doczj.com/doc/e02000067.html,/item.htm?id=14 759575962&

【歌诀】祛风止痒用牡蛎,珠母益母归生地,防风荆芥夜交藤,甘草蝉衣粉丹皮。 【组成】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生地24克,当归24克,益母草24克,夜交藤24克,丹皮15克,防风12克,荆芥9克,蝉衣7克,甘草9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牡蛎,珍珠母另煎1小时,再合余药,共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中、晚各温服1次。 【功效】平肝熄风,凉血止痒。 【方解】瘙痒是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症状。究其病因不外乎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等几个方面,临床最常见的是肝肾阴虚、血虚生风,也有血热或夹湿者。该证皮肤剧痒,但多无原发皮损,经反复搔抓后,则可引起抓痕、血痂、湿疹化、苔癣样变等继发皮损。本方系自拟方,经数十年临床验证,疗效良好。方中牡蛎、珍珠母平肝熄风;生地、当归滋补肝肾,畅通血脉;丹皮、益母草凉血化瘀;夜交藤宁心安神;防风、荆芥、蝉衣祛风止痒;甘草缓和,解毒矫味。全方合成,适用于肝肾阴虚、血瘀、血虚生风之“风瘙痒”。其审证要点为:多为老年,病程较久,瘙痒与情绪有关,苔薄舌红,脉细数或弦数。 【主治】风瘙痒。

【加减】若热重者,加黄柏;夹湿者,加泽泻。 【附记】尚需注意,服药期间勿饮酒,忌食辛辣食物,避免各种刺激,以免影响疗效。 2、益气凉血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益气凉血用黄芪,归地桑叶黑豆皮,山栀蝉蜕苍耳子,橘叶杭菊白藓皮。 【组成】生黄芪10克,当归6克,生地10克,桑叶10克,苍耳子10克,黑豆皮10克,栀子皮10克,蝉蜕10克,白藓皮10克,杭菊花10克,橘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可连服数剂。 【功效】益气凉血,清热祛风。 【方解】方中用黄芪补气,生用重在走表而外达肌肤;橘叶行气,消肿散毒;生地、当归凉血散血以去血分之热;桑叶、苍耳子、黑豆皮、栀子、蝉蜕、白藓皮、菊花等有疏风清热之功。药用皮而不用实,取其轻能上升,偏于宣散,用于皮肤之疾,效果更佳。 【主治】瘙痒症,甚至数年不愈者。 3、六味止痒汤 【来源】《治验百病良方》

皮肤瘙痒中医治疗(一)

皮肤瘙痒中医治疗(一) 【关键词】皮肤瘙痒中医治疗 (一)血热 1.临床表现:见于青壮年人,好发于夏季。皮肤瘙痒,触之灼热,遇热尤甚,遇寒则轻,搔破呈条状血痕。口干心烦,情绪急躁则痒甚。舌红苔薄黄,脉数。 2.病因病机:青壮年血热禀赋,过食辛热或情绪烦躁,引动风生而致身痒。 3.治法: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4.方剂:止痒息风汤(朱仁康经验方)加减。 药物:生地10~15g,当归10g,丹皮6~10g,赤芍10~15g,玄参15g,白蒺藜10g,蝉衣6g,防风10g。 方义:生地、当归、丹皮、赤芍、玄参凉血清热,白蒺藜、蝉衣、防风消风止痒。 加减:心烦口渴加知母、黄芩清热,身痒灼热加苦参、地肤子清利。 5.变通法:可用四物汤(《局方》)合消风散(《医宗金鉴》)加减,药如荆芥、蝉衣、防风、知母、石膏、生地、当归、赤芍、苦参、胡麻仁等,以祛风泄热为主。 (二)血虚 1.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人或体虚者,秋冬为多。皮肤干燥,遍布抓痕,夜间痒甚,经常搔抓处出现苔癣样变化,皮肤脱屑如糠秕状。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无华。舌淡,脉虚细。 2.病因病机:气血不足,血不养肤,血虚风燥。 3.治法:养血润燥,消风止痒。 4.方剂: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全书》)加减。 药物:当归10g,生熟地各10g,天麦冬各10g,天花粉10g,生黄芪10~15g,胡麻仁10g,刺蒺藜10g,蝉衣6g。 方义:当归、熟地补血,黄芪益气,生地、天冬、麦冬养阴,花粉、胡麻仁润燥养肤,刺蒺藜、蝉衣祛风止痒。 加减:若病久入络加桃仁、红花祛瘀,皮肤肥厚加丹参、姜黄活血,血虚加旱莲草、何首乌养血,痒甚加皂角刺、苍耳子祛风止痒。 5.变通法:阴血亏虚者可用当归饮子(《济生方》)加减,药如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芪、荆芥、防风、蒺藜、首乌,养血祛风。 (三)风盛 1.临床表现:多发于春季,周身皮肤瘙痒,痒无定处,搔破出血,日久不愈,皮肤呈苔癣样变,状如牛领之皮。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2.病因病机:肌腠不密,风邪外侵,郁久生热。 3.治法:祛风清热止痒。 4.方剂:乌蛇驱风汤(朱仁康经验方)加减。 药物:羌活6~10g,蝉衣6~10g,防风10g,荆芥10g,银花10g,连翘10g,黄芩10g,乌梢蛇6~10g。 方义:羌活、蝉衣、防风、荆芥祛风,银花、连翘、黄芩清热,乌梢蛇搜络止痒。 加减:痒甚加钩藤、蒺藜祛风止痒,见血热加丹皮、赤芍凉血清热。 5.变通法:风热者可用银翘散(《温病条辨》)加蝉衣、防风等,清热祛风。

身上痒痒预示10种大病

身上痒痒预示10种大病 有研究指出,痒是比疼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感觉。有时痒能持续几个小时,让人浑身不自在,甚至辗转难眠。当“恼人的痒”频繁造访时,就是在给健康敲警钟了。 “痒痒病”困扰很多人 据记者调查,有超过七成人在生活中出现过不明原因的皮肤痒,其中老年人皮肤痒更高达九成;有六成人表示“痒的不厉害就不会去管”,有三成人会“自己想办法止痒”(如使用药物),仅一成人会在“皮肤痒后到医院找出原因”;年轻白领因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皮肤问题的出现明显呈上升趋势;儿童因为大多无法正确表达,皮肤痒后很难找到原因。 28岁的莫莉最近就老觉得身上莫名其妙的痒,皮肤发干,大腿、小腿等部位甚至出现干裂、疼痛的症状,常会被挠出抓痕。莫莉说,这种不明原因的“痒痒病”时而发作,时而消失,让她很是苦恼。刘大妈更是深有感触,“好多老年人都有身上痒的毛病,就像洗澡没洗干净似的,到了冬天尤其难受。”刘大妈说,大多数人都会忍着,也会一起交流止痒偏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淑霞表示,入冬以来,因皮肤瘙痒而来院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一些患者忍不住痒而不断搔抓,皮肤上已经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继发损害。还有部分患者由于在面部、腋窝和大腿根等皮肤很薄的地方使用了激素类药物,造成了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和继发性感染等损坏。”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黄种人中,皮肤处于健康状态的不到10%,处于病态的超过20%,处于亚健康状态者高达70%。瘙痒感是80%的皮肤病患者在陈述自我感觉时,最先描述的感受。“来医院寻求医生帮助的毕竟是一少部分,很多人还是选择忍,或者根本没把痒当回事。”杨淑霞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神经科学教授格伦·吉斯勒说:“在专门研究了几十年关于‘痒’的课题后,我们发现让人们感觉到痒的原因至少有五十多种,最主要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单纯皮肤问题。“因为皮肤自身问题而感觉到痒有两种情况。”格伦·吉斯勒说。一种是没有原发性的皮肤损伤,多半是由于皮肤缺少水分而引起的。就像现在处在干燥的冬季,很多人会觉得皮肤干痒、脱皮。另一种是皮肤本身就“病”了,皮炎、湿疹、牛皮癣等皮肤疾病大多都伴随着瘙痒。 中老年人皮肤退化。中老年人因为皮肤萎缩变薄,含水量降低,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减少,使皮肤失去润滑保护作用而显得干燥。在寒冷的季节,干燥的气候

皮肤瘙痒是什么原因

皮肤瘙痒症的病因尚不明了,多认为与某些疾病有关,如糖尿病、肝病、肾病等;同时还与一些外界因素刺激有关,如寒冷、温热、化纤织物等。 1、内因: 精神紧张:过度紧张、兴奋、忧郁、疲劳、焦虑、急躁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皆可能是神经性皮炎的诱因。 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温度的升高或皮脂腺分泌减少,以及细胞内成分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病:可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局限性常见的是外阴、肛周部位的皮肤瘙痒,还有头皮的瘙痒。全身性可分为老年性,季节性等,比如到了冬天,冬季瘙痒症较为常见。 2、外因: 气候变化:除潮湿天气外,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人体皮肤也变得干涩粗糙,甚至表皮脱落,也容易使皮内神经末梢受刺激而发痒。蚊虫叮咬:蚊虫叮咬可导致虫咬性皮炎,产生瘙痒的症状。食物过敏:一些食物如海鲜、牛羊肉等容易成为致敏源,从而导致皮肤瘙痒。 中药治疗: (1)内服:防风和蝉蜕具有疏风、清热、止痒的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再配伍天葵子、土茯苓、白鲜皮等药物,以增强清热、除湿、解毒的作用。含有这些成分的如同治疗药物。 (2)外敷:将捣开、外敷,主要可以起到凉血、清热、解毒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性无渗出的湿疹。还有就是直接涂抹含有金银花、荷叶、芦荟等消肿止痒、活血化瘀成分的外用中药。 (3)湿敷:取马齿苋煎煮20分钟,用时取药水湿敷患部,每日2-3次,主要用于急性渗出性湿疹。 皮肤瘙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胆酸浓度过高胆酸在血中的浓度增高时,会沉积于皮肤,导致严重的皮肤瘙痒。因此,当皮肤发痒又发黄时,应到医院检查一下肝和胆,看是否患有胆结石。血中钙、磷过高血中的钙、磷浓度过高也会出现皮肤发痒。如果此时皮肤较干燥,并同时伴尿频、尿急、腰痛,甚至小便如水样,或尿少等情况,就要想到肾脏病的可能。慢性肾炎患者进入尿毒症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及蛋白衍生物增高,常引起全身性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是指无原发皮疹,但有瘙痒的一种皮肤病。皮肤瘙痒症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疾患。临床上将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称之为瘙痒症。属中医“痒风”的范畴。 皮肤瘙痒分普通型和过敏型。可全身发生,尤以面、背和四肢为多。普通型皮肤瘙痒一般是皮肤太干燥造成的,可以口服鱼肝油丸、多种维生素片等,使用西药要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指导,不可盲目自行用药,尤其是含激素类的药物。瘙痒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在治疗上首先应去除可能的病因(如内脏疾病),另外,去除可能加重的因素如搔抓、烫洗、大量的皮肤清洁剂、限制饮用酒类、浓茶、咖啡及辛辣食物,保持外阴局部清洁干燥,再配合适当的治疗,外用产品,

专治皮肤病的民间小秘方

专治皮肤病的民间小蜜方-管用哟 1、皮肤瘙痒:鲜韭菜与淘米水,按一比10重量配好,先泡两小时再一起烧开,去韭菜用水洗痒处或洗澡,一次见效,洗后勿用清水过身,一日一次,连洗3天可愈。 2、牛皮癣、头癣、顽癣:猪胆一个,刺破,将胆汁放在小碗内,加入明矾(如黄豆大),待溶化后用胆汁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7天。此方治疗多年皮癣、顽癣效果神奇。 3、各种皮炎:生鸡蛋一只,将整蛋放陈醋内泡7天。再取出蛋打破用蛋清涂患处,每日2--3次,7天可愈。忌酒、辣物。 4、疥疮、恶疮、无名疮:白鸡毛一把烧成灰,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每日涂患外2--3次,连用5--7天,效果极佳。 5、湿疹:樟脑丸一个,放半斤陈醋内浸3天后,用醋搽患处,一日3次,至治愈。特效。 6、蛇胆疮:用旱烟油一小团(或抽过的香烟过滤嘴3个),用适量水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连用3~5天痊愈。 7、汗斑癣:独头蒜(或小蒜头)捣烂,用纱布包好,蘸陈醋擦患处(擦至局部发热伴轻微刺痛),一日三次,用5~7天。 8、扁平疣:每次用马齿苋*20克(鲜品40克),板蓝根*15克,煎汤一碗内服,并留少量外涂,一日二次,连用10天。可除疣。 9、白癜风:取露水(最好用韭菜叶上露水)一斤,加入蛇壳*5克,装入瓶内,埋地下过半月后取出,用水涂患处,一日三次,连用1--2月。同时可用马齿苋*30--60克,煎汤一碗内服,一日二次。 10、风疹块、痱子:鲜韭菜汁加适量明矾,每天涂患处,并擦至皮肤发红、发热,一日三次,2--3天即愈。 11、脚气、手气:陈醋一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两,明矾1钱,泡3天后用醋浸手、脚,一次5分钟,浸后可以洗去,一日一次,连用10天,不会再发。 12、手、足多汗:明矾*5钱,热水2斤,一起溶化浸手脚,一次10分钟,浸后站其自然晾干,一日一次,5天后手脚汗正常。 13、手足开裂(皲裂、粗糙):生羊油或猪油一两,加蜂蜜或白糖3钱,捣匀搽手脚,一日2--3次,一般7天可愈。再搽几天以后不复发。 14、冻疮未破:尖头辣椒10个,生姜半两,白酒半斤,一起放入瓶内浸3天后,在冻疮初起,皮肤红肿发痒时搽患处,一日5次,有特效。连用十天至半月痊愈除根,不再复发。 15、冻疮已破:陈旧棉花(越陈旧越好),烧成灰,用麻油调匀搽患处,一日三次,搽好为止,不发。 16、鹅掌风、灰指甲:陈醋1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两,香烟丝(十支),泡二日后用醋浸手,一次10分钟,一日二次,浸后可用清水洗净,连用10日有特效。(此方最好在大伏天使用) 17、疔、疖、痈(无名肿痛、搭背):生土豆捣烂,涂患处,用布包好,日换一次,一般5天内可愈。 18、鸡眼、瘊子:先用快刀将患处外部老皮削去。再涂上清凉油,用香烟火熏烤,至疼时稍坚持后拿掉烟火,一日二次,连用10天,半月后可脱落不发。 19、烫伤:活蚯蚓适量,加白糖少许化成水,涂伤处,一日三次,连用数日有清凉止痛,生肌功能,并不会留下疤痕,特效。 20、流火、丹毒(多患于下肢、皮肤红、肿、热、痛并伴有寒战、高热、头痛):鲜冬瓜皮一次一两,烧一碗汤内服并外搽,一日两次,连用5天可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