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跟踪练习卷:欧美代议制的扩展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跟踪练习卷:欧美代议制的扩展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2020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跟踪练习卷:欧美代议制的扩展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为漫画《德国皇帝的木偶戏》,以中国特有的木偶戏角度来反映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漫画自后往前依次为帝国皇帝、首相、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该漫画表明

A.帝国皇帝拥有巨大权力,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立法权控制行政权,皇帝与首相对议会负责

C.首相、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之间分权与制衡

D.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相互独立,受控于皇帝

2.美国学者帕尔默在其《现代世界史》中认为,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下列属于其“民主”成分的是A.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

B.德意志皇帝任命官吏主宰议会

C.德意志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D.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3.有学者称德意志帝国是“半宪法的”甚至是“假宪法的”国家。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德意志帝国

A.经由王朝战争而建立

B.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未赋予人民政治权利

D.宪法中专制主义浓厚

4.“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将被授予自由耕种者的一切权利”,此法令的颁布者是

A.林肯B.明治天皇

C.威廉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

5.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6.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英国相继颁布《权利法案》(1689年)《王位继承法》(1701年),《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人民代表制法》(1884年)《重新分配议席法》(1885年)。这反映了英国近代政治发展的特点是

A.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与完善

B.政治权力中心逐渐实现转移

C.运用立法手段推进民主进程

D.始终受工业革命进程的推动

7.1850年时巴斯夏这样描述祖国的种种乱象:“一贯性的反对、议会斗争、街头起义、革命、意想不到的变故、小集团、幻想、人人可以提出的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进行治理的要求……政策对一切事务的人为干预、资本和劳动人为的错误配置、引发无谓的摩擦、波动、危机和损失的根源等等。”这反映出法国

A.政治动荡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B.工业革命发展缓慢成果不能共享

C.人们受启蒙思想影响渴望民主政治

D.外敌入侵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8.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有一条极富争议的规定:“总统的每一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方能有效”。有学者据此判断,总统的职权徒有虚名;但也有学者反对,称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它只是一个纠错机制。反对者的合理依据应是

A.宪法规定内阁由总统任命

B.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

C.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

D.君主派的实力在当时的政坛占上风

9.1879年6月,法国参、众两院做出了几项具有象征意义的决定:政府和议会重新迁回巴黎;确定《马赛曲》为国歌;7月14日为法兰西国庆节。这些举措最深远的影响是

A.维护了1789年革命成果

B.巩固了1875年宪法地位

C.从根本上防止君主制复辟

D.大力弘扬了共和文化传统

10.《现代世界史》中讲道:“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体现在19世纪德国的统一

A.使德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B.保留了旧的王朝的专制传统

C.改变了当时欧洲各国的力量对比

D.遏制了欧洲民族主义的潮流

11.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各地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感到工人阶级的存在。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局更使工人阶级最终意识到他们要反对的不应该仅仅是机器。这主要说明

A.资本主义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

B.工人运动推动了工人阶级走向联合

C.英国工人阶级的自我觉醒

D.科学社会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12.巴黎公社委员会在开会的时候,实行临时推选“会议主席”的做法,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缺乏稳固有力的领导核心

D.推行充分的民主政治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尔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在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德意志境内存在许多邦国,各邦都制定了各自的宪法,这些宪法虽然或多或少具有近代宪法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封建贵族为维护其统治的产物,均为“王室的作品”……德意志是普鲁士通过“白色革命”的特殊

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一边是具有自主革新传统的容克地主开始执掌现代化进程的领导权,另一边是不断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妥协……俾斯麦表示:“重视对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做联系手段,并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

——摘编自《从皇帝到礼仪元首——从德国国家元首地位的嬗变看德国政治》材料二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开始仿照宋朝的制度,实行殿阁大学士制,从翰林院等机构中挑选文臣充任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协助皇帝批阅奏章,随侍左右,以咨顾问。后来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逐渐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出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清朝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表面上是最高行政机构,却并无多大实权。有关军国大事的决策权,由凌驾于内阁之上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操纵。内阁不过是执行议政王大臣决议的办事机构而已。

材料三下图为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具有浓厚君主制色彩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德内阁的异同。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德两国的政治对各自社会发展的影响。

1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

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结合漫画的内容,皇帝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控制一切,故A项正确;皇帝不对议会负责,皇帝拥有最高权力,故B项错误;首相、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之间没有形成分权与制衡的关系,其中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没有实权,故C项错误;帝国议会与联邦议会共同组成国家的议会,并不是独立的,故D项错误。

2.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反映出议会立法权是民意的体现,符合民主的含义,故A项正确;议会具有立法权,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表明行政大权与立法权归于皇帝一人,不是民主的表现,故B项错误;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反映出皇帝对官吏任免权,不能体现出官吏与皇权之间的制衡,不是民主的表现,故C项错误;联邦议会代表由君主任命,无法体现出议会对皇权监督制约的作用,故D项错误。

3.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半宪法的’甚至是‘假宪法的’国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局限性的评价,即该宪法虽然形式上确立了近代代议制,但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脱离材料主旨,排除;确立君主立宪制是该宪法的进步性而非局限性,排除选项B;《德意志帝国宪法》给予了人民一定政治权利,选项C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4.D

【解析】

试题分析:“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到“自由耕种者”,是一种身份转化的过程,从农奴到农民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要缴纳一定的赎金,才能获得土地,反应的是亚历山大二世主导的俄国农奴制改革,D正确,其他各项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废除农奴制。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80年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明治维新以学习西方发展自身为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中“宣传忠孝精神”可以排除B项;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废除了等级制度,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宣传忠孝精神”“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

考点:历代改革变法·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

6.C

【解析】

材料“《权利法案》(1689年)、《王位继承法》(1701年),《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人民代表制法》(1884年)、《重新分配议席法》”的法律信息说明英国运用立法手段推进民主进程,C正确;A是18世纪初期建立;B是权利法案颁布之后;D错在始终。

7.A

【解析】

材料“一贯性的反对、议会斗争、街头起义、革命、意想不到的变故、小集团、幻想、人人可以提出的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进行治理的要求”反映了当时政局动荡的社会现实,材料“政策对一切事务的人为干预、资本和劳动人为的错误配置、引发无谓的摩擦、波动、危机和损失的根源等等”体现了社会不稳定,由此可以得出,当时政治动荡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的信息,B不正确;CD均与材料无关。

8.A

【详解】

因为法国内阁是由总统任命和组阁,“部长副署权实际上不能阻止总统意志的执行”说明反对者反对理由是“宪法规定内阁由总统任命”,A正确。第三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封建残余并不是材料现象的原因,B错误。总统是国家元首,这并不是反对者的依据,C错误。当时君主派并不是在政坛占上风,D错误。

9.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几项规定维护了共和体制,弘扬了共和传统,故D项正确,A 项排除;B项包含在D项之中;C项说法错误,错在“根本”。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德国采取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了统一,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因此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对欧洲社会潮流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经济方面的成就,排除;C项改变了力量对比的是经济实力而非德国的统一,不选;D选项德国的统一顺应了民族主义的潮流,不选。

11.C

【详解】

本题考查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的自觉斗争意识。依据材料可知,工人阶级要求进行政治斗争,说明英国工人阶级的自我觉醒,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阶层分化;B选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对政治权利的要求,并未体现工人阶级走向联合;D选项错误,19世纪30年代还未出现科学社会主义,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2.C

【解析】

“每个委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职权发号施令”说明巴黎公社没有统一的领导,随意性较强,C 正确;A属于巴黎公社性质;B中群众基础从来没有体现;D中民主充分不符合材料内涵。13.(1)原因:德意志国家具有君主专制的传统;德意志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的特殊性(王朝统一战争或德意志完成统一保留封建残余);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俾斯麦的个人因素(或答俾斯麦认为君主专制是维护统一局面的有力工具等)。

(2)相同:对皇帝负责。

不同:从地位看:明清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德国内阁是法定机构;从职权看:明清内阁职权不明确,是咨询机构,德国内阁有行政权,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从实质看:明内阁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德国内阁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

(3)影响:中国:能够缓解皇帝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的矛盾,协调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德国:有利于推动德国经济发展,但君主权力较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带有浓厚的军事封建性。

【解析】

本题考查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具有浓厚君主制色彩的原因、中德内阁的差异以及两国不同的政治制度对各自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以及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德国具有浓厚君主制色彩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些宪法虽然或多或少具有近代宪法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封建贵族为维护其统治的产物”“德意志是普鲁士通过‘白色革命’的特殊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产阶级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妥协”“俾斯麦表示:‘重视对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做联系手段,并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中德内阁的异同,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相同点来看都是为皇帝服务;从不同点来看,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德国内阁是拥有行政权的法定机构,另外从性质上看一为封建君主专制产物,一为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物。(3)中德两国的政治对各自社会发展的影响,应当联系所学来回答。明朝内阁制的形成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对中国历史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德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但局限性非常明显,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14.(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

(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

(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置身于农民的立场“并结合所学农奴制改革内容中关于农奴经济和政治地位角度回答原因。

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沙皇贵族作为传统基础来保障”“的信息并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形式和主持者归纳作答。

第(3)问,依据材料中保守派措施并结合所学从“改革要与人民群众利益结合、对待守旧势力以及进取的精神”等角度分析回答。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资产阶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历史必修二教材整合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 为什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整合教材可以对本册教材的全部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在以后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在处理一册课本之前,一定要先从某个角度去整合全部内容,把点连成线,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然后在复习每节课时再把点放在线上,这样就可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为什么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教材内容? 1、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2、对研讨某个相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而言,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历史必修二内容可以使我们能够全面、科学地认识评价历史。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整合必修二内容: 一、 农业文明时代 (一)农耕文明 1、耕作方式的演进:(从生产力角度) (原始社会)(原始末期至商周)(从春秋战国起)2、土地制度的演进:

(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战国以后)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以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辅(产业结构);_________的农业生产模式;“__________”式的经营方式。 (二)农耕经济的补充:工商业(领先于世界) (三)政府的政策:________ (四)分化出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_________萌芽(发展缓慢) (原因:①根本原因: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②市场因素: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_________极其低下;③政策因素:清政府______________等政策; ④观念因素:商人、工场主__________、投资土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五)近代前夜的迟滞 (因素:内因:明清__________、闭关锁国、固守_____经济;外因:西方列强完成____________,对外侵略扩张) 二、工业文明时代 (一)________率先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主题线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单元质检十二19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安徽A10联盟联考,32)在智者学派的影响下,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对神和命运之类的观念提出了异议。他的作品所表现的神往往是荒谬的。在他看来,命运不是生前注定的,取决于人们自己的行为。据此可推知,欧里庇得斯() A.揭露雅典民主的弊端 B.反对人们对神灵的信仰 C.强调个人的利益至上 D.鼓励人们追求个性解放 2.(2019广东湛江调研,32)苏格拉底在狱中说道,“死是他生存的目标。别人不大可能意识到,真正从事哲学的人所研究的没有别的,就是死而已。”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主张() A.美德即知识 B.捍卫思想的自由 C.认识你自己 D.人是万物的尺度 3.在柏拉图眼里,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喜剧(即希腊文艺遗产)都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伤风败俗。这反映了古希腊() A.道德教化问题受到了一定关注 B.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 C.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 D.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 4.(2019百校联盟高三8月摸底考试,18)14、15世纪,意大利城市里有许多出色的教育家,他们不仅擅长教书授徒,而且善于著书立说,通过著作展示其修养和学问。意大利城市还拥有欧洲最好的学校,这些学校均得到贵族和富商们的慷慨资助。这有助于() A.人文主义的传播 B.宗教改革的深入 C.理性主义的产生 D.浪漫主义的萌芽 5.有人谈到欣赏《蒙娜丽莎》的观感时曾有这样的感受,认为蒙娜丽莎“薄情冷淡而又引人动情,美丽动人而又有点不可接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该画所表现的是对宗教题材的“人”的歌颂 B.该画是激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的反映 C.该画刻画了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的少妇的美丽 D.该画表现了人文主义学者对艺术欣赏的新情趣 6.(2019广西南宁第一次适应性测试,3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指那些精通希腊艺术和拉丁文法的学者,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学术的研究,主张“回到本源”,在虔诚的基督徒中引起了一种重新考据、诠释基督教的原始文献的热潮。可见文艺复兴() A.对教会持一种包容的态度 B.恢复了古希腊罗马经典文化 C.以重建基督教信仰为初衷 D.利于推动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阶段综合 模块 命题角度 (2017· 全国Ⅱ,27)明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 (2017· 全国Ⅰ,41)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2016· 全国Ⅰ,27)明代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影响 考频 考情说明 (2016· 全国Ⅱ,27)从宗法观念角度考查清代对台湾 5 年 6 政治 的管理 考 (2014· 全国Ⅱ,27)明代内阁制的特点 (2014· 全国Ⅱ,40)清朝东北地区的移民政策的特点 及成因 (2017· 全国Ⅰ,27)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7· 全国Ⅱ,41)清代重农抑商政策 (2016· 全国Ⅲ,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 1.从模块内容看,政治、 经济、思想都是考查的 重点。政治主要考查政 治制度的影响及演变 趋势;经济考查商品经 济发展的特点、影响及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 系;思想文化主要考查 明清思想文化的特点 芽 经济 (2016· 全国Ⅰ,40)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 响 (2015· 全国Ⅱ,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2014· 全国Ⅰ,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8· 全国Ⅱ,27)明代昆曲流行的原因 (2018· 全国Ⅲ,26)中国古代药学发展的特点 5 年 6 考 等。 2.从题型看,选择题与 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 题主要从古今贯通或 中外对比角度链接考 查为主。 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 考查重要政治制度或 经济、思想文化现象的 思想 文化 (2018· 全国Ⅲ,27)明清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 (2016· 全国Ⅲ,40)从儒家思想角度考查明清时期救 5 年 5 考 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 趋势的结论性认识。 济制度的目的、方式 (2014· 全国Ⅰ,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 果比较(宋应星)

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岳麓版) 第一课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 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一、课标概说和整合 (一)课标概说 历史(Ⅲ)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 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 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说课稿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学 霍玉侠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连二十三中学的霍玉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我说课的思路如大屏幕所示。 ●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历史课程要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即: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说课标: 对于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该能讲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掌握导致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说学情 经过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第12课,本单元的前5课是以经济近代化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则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如大屏幕所示):(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阅读、分析教材,了解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深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识,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

第2讲高考採究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真题体验】 1.(2018-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 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i[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汉武帝纪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三方面信息,针对设问进行对应性思考和概括。第(1)问,可依据汉武帝改革前由皇帝纪年和诸侯王之年纪事的混乱状况发展为由中央统一纪年、确立年号制度的状况,即由混乱无序到统一。第(2)问,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调用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维护国家统一''相关内容,并结合材料中的世界影响概括中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和对其他国家的积极影响。 答案(1)区别: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2)意义: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2.(2018-课标全国II,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3 选修6本 必修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第1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上 第1 课走向民主政治 第2 课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第2 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 第3 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第4 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第5 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第6 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7 课忽必烈改制 第8 课张居正改革 第3 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 课欧洲宗教改革 第10 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1 课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 第4 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2 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13 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14 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第15 课戊戌变法 第16 课综合探究:中日近代化改革比较 第5 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7 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选修2:《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广东考纲要求) 第 1 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1 课欧洲的君主专制 第2 课为君权辩护 第3 课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第2 单元民主专制的搏斗 第4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5 课美国独立战争 第6 课法国大革命 第7 课综合探究:读雨果的《九三年》 第3 单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 第8 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第9 课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第10 课美国民主宪政的扩展 第11 课综合探究:政体比较 第4 单元“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第12 课宪章运动 第13 课国际工人运动 第14 课综合探究:工人阶级是如何进行日常斗争的?——英国工会个案研究 第5 单元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5 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第16 课亚洲第一共和国 第17 课为了独立富强的新中国 第18 课综合探究:反思民本与民主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 1 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 课战云密布的欧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 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 1、内服外服 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 C.商王对付附属国的控制能力有限 2、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 三、西周分封制(前1046——前771) 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 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 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 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 2、宗法制 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 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保证了各级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 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前221年) 1、条件: 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阶段综合 模块命题角度考频考情说明 政治(2018·全国Ⅲ,25)两宋时期政治统治 特点及影响 5年3考 1.从模块内容看,本 专题为高考的高频 点之一。政治、经济、 思想等都是考查的 重点,其中经济、思 想考查比例较高,政 治考查逐渐加大。 2.从题型看,以选择 题为主,非选择题偶 有考查,且非选择题 多是从贯通古今角 度对比考查。 3.从命题特点看,主 要考查政治现象、经 济现象及思想文化 现象的特点、影响及 出现的重要原因等。(2017·全国Ⅲ,27)以太祖驾崩前夜宋 太宗活动的文献为背景,考查史料真 伪的辨别 (2016·全国Ⅰ,26)宋代重史传统对君 主专制的影响 经济(2018·全国Ⅰ,26)宋代民营手工业的 发展特点 5年6考(2016·全国Ⅱ,26)宋代租佃制下的生 产特点 (2015·全国Ⅱ,26)农业技术与唐宋经 济重心南移的因果关系 (2015·全国Ⅰ,27)经济重心南移的影 响(文化重心南移) (2015·全国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 的发展 (2014·全国Ⅱ,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交子) 思想文化(2015·全国Ⅰ,40)宋代理学对儒学的 发展 5年3考(2014·全国Ⅰ,2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 学的比较 (2013·全国Ⅰ,25)宋代理学的影响

主题一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主题综述】(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初步开发;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2)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针对训练1】(2017·河南天一全国卷大联考段测二)唐朝后期,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这反映出中国()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北方经济不断衰退 C.政治文化中心的北移 D.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解析南宋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材料中“江淮居多”到“仰给江南”反映了南方的发展,故选D项。 答案 D 主题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强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主题综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规律。宋明理学的创立,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注重加强主观意志,讲求自我约束,强调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有着积极影响。 【针对训练2】(2018·山东日照校际联测)无论是晋代谢氏的家训,还是明清时《朱子格言》处世治家的劝诫,亦或是曾国藩的“八本”“八字”的训导,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这表明“家训”的主旨是() A.强化血缘纽带,维护宗族特权 B.规范家族行为,追求政治平等 C.凝聚家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D.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义廉耻 解析据题干材料“都不外乎如修身、敬长、勤俭、戒奢、睦里、重教等行为规范,或忠君爱国、孝悌友爱、团结睦邻、奉公守法等约束”得出家训的核心思想

中国与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11.7(俄历10.2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22.12苏联成立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 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1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945.10联合国建立 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8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0-1953美国侵略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1954《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 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60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 20世纪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初-1973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 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 1973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上签字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 1991苏联解体 1992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018271055.html, 新课程下岳麓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作者:杜雪莲韩建斌陈雪敏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30期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历史教材出现了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和大象版等多种 版本。其中人教版和岳麓版是使用范围较广。就教材本身而言,两种教材风格不同,各有所长。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也是选取其中一种,难以同时吸收二者的精华。本文把人教版和岳麓版两种教材作对比,分析它们的长处和不足,以期对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岳麓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001-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国普及,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各出版社依据课程标准,积极编写教材。目前为止,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有岳麓版,人教版,人民版,大象版四种。针对现行历史教材,结合教学实际,我们选取使用最为广泛的岳麓版和人教版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特点、优势以及不足进行探讨,分析在“一标多本”环境下,教师如何在领会课标要求下,对两种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进而更加有效的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以促进课改中的历史教学。 1 岳麓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1.1 “整体史观” 岳麓版教材以“整体史观”为指导。“整体史观”又称“全球史观”,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它“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在全球史观中,世界的历史本是纵横联系而不是分裂开来的。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体现了“全球史观”理念,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很自觉的形成全球的概念,从而培养起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全球意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中写到:“本书是一部世界史,其主要的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这说明,全球史观的培养不仅仅是史学研究者的要求,也是对当前高中生适应史学研究,更好的把握历史纵横,更有效的学习历史的要求。 1.2 “五彩缤纷”,便于进入情景教学

世界近代史 必修1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过程:1640年(爆发)——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3、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1689) 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1、过程:1776年,美国独立;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2、1787年宪法——费城 三权分立原则:国会——立法权;总统——行政权;最高法院——司法权 评价: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三、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四、德意志的统一 1、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 2、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必修1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经济背景)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阶级背景)19世纪三四十年代,各国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内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规律;明确指出

课时3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 考纲考点明清时期的 思想与科技 文化 (1)王阳明的心学。(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3)传统科 技的发展。(4)明清文学艺术的发展。 素养解读时空观念 理清明清理学发展及进步思想的产生,综合春秋战国至 明清时期儒学地位的演变及特点。 历史解释 明代心学发展了理学,理学成为统治者及人们社会生活 的道德尊重;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反映了君主专制强化 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明清科技文化具有承古萌 新的特点。 史料实证 运用考古图文史料,解读实证明清思想科技文化发展的 表现及特征,从文学艺术理解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的时代 背景。 唯物史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客观辩证地认识 明清社会思想、科技文化所具有的时代特征。 家国情怀 明清进步思想及科技文化反映了明清经济的繁荣特点, 从古代传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培养爱国主义及民族精 神。

考点一明清时期的思想 1.阳明心学 (1)主张 ? ? ?①思想核心:致良知。 ②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2)影响: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2.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思想 ?? ? ?? ①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②认为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③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④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 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著作:《藏书》《焚书》等。 (3)影响: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李贽思想的特点 他(李贽)反对的是假道学不是真道学,对于真道学他是极力赞扬的,所以他反对道学不等于反封建。 ——束景南《道学文化心态论纲》3.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 ①思想 ? ? ?a.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b.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c.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②著作:《明夷待访录》。 ③评价 ? ? ?a.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b.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课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 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 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二课 生产的发展。

单元质检十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2019甘肃兰州二诊,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从青年时期起,把从上古时起直至他生活时代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部搜罗来进行研究,并且亲自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他还“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天文历法方面,他编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祖冲之把《大明历》送给宋孝武帝请求公布实行,宋孝武帝命令懂得历法的官员对这部历法的优劣进行讨论。祖冲之对权贵势力的攻击丝毫没有惧色。他写了一篇有名的驳议,他说:“旧的历法不精确,难道还应当永远用下去,永远不许改革?谁要说《大明历》不好,应当拿出确凿的证据来。如果有证据,我愿受过。”最终,宋孝武帝决定在大明九年(465年)改行新历。 在数学研究方面,他十分重视古人研究的成果,一方面他对于古代科学家刘歆、张衡、刘徽、刘洪等人的著述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充分吸取其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另一方面,他又敢于大胆怀疑前人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结论,并通过实际观察和研究,加以修正补充,从而取得许多极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祖冲之算出π的值在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直到15世纪 才由阿拉伯数学家打破。祖冲之还给出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 ——摘编自《祖冲之》(1)根据材料,概括祖冲之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祖冲之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沈葆桢,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被杀为由,派兵侵台。沈葆桢临危受命,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驰赴台湾布防设守。为了“驱倭”,他提出“一曰理谕、二曰设防”的原则,撰写文书,对日本侵略者“据理诘之”,并明确告之“中国版图尺寸不敢以与人”。又从各省调回船政轮船30余舰,布防于台湾海峡一线。在政治谈判与军事威慑下最终实现成功驱日。 经此危机,沈葆桢认为“(台地)久为他族所垂涎……台湾海外孤悬,七省以为门户”,利用办理善后事宜为契机在台采取了一系列“抚番”措施。改革行政制度,由原来的一府四县三厅,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并奏请移福建巡抚驻台;打破“番禁”政策,招募内地人到台湾垦荒;开设义学,亲自编成童谣《训番俚语》,以传统文化教化台湾原住民,并奏请为保卫台湾牺牲者建祠祭祀。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倡购铁甲船,奏准使用机器开采基隆煤矿。沈葆桢对台湾的治理开发,为台湾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据吕宁、白纯《开山抚番:沈葆桢台湾 防务建设中的重大举措》等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作物:水稻(南)、粟(北)(引进作物:玉米、番薯) (2)生产工具的变革: 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出现 ④唐代:曲辕犁 ⑤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 (3)水利设施的完善: ①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②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4)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自耕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春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形成:商周时期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确立: 形成:战国时期 原因: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1)金属冶炼术的演变: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纺织技术: ①丝织技术:?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②棉纺技术: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元明时期:江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3)陶瓷: ①陶器的发明:新石器时代:黑陶、彩陶、白陶 ②制瓷技术: 东汉末年: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时期:技术臻于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宋代:瓷都景德镇,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 元代:创造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代 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 ③影响:唐代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4)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①官营手工业:? 产生:西周时期

练案[1]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绵阳)下图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它表明夏朝(B)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 C.中央集权尚未有效确立 D.夏朝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 [解析]夏朝王位世袭,但未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夏朝王位传子是王位继承的主要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夏朝王位的传承,不能得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故D项错误。 2.(长春)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由此可见(B) A.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 B.封“诸妇”以保护商王朝的统治 C.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 D.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 [解析]“商代‘诸妇’之封”不能代表所有妇女地位的崇高,故A项错误;“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统治者的赏罚均为维护其统治,故B项正确;“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可见依然是个案,不能代表整体,故C项错误;对妇女的封赏不能代表社会以母系为主,故D项错误。 3.(湛江)西周实施分封时,周王会将原来周部落的部分贵族组成一套“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让他们跟随诸侯到封国担任官职。这一做法(B) A.消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B.推广了先进的政治制度 C.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D.打破了地方的血缘政治 [解析]根据所学,分封制下诸侯国独立性较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将原周部落

的部分贵族组成一套‘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有利于将原来周部落先进的管理制度带到各诸侯国,故B项正确;分封制会扩大周的统治范围,材料主旨是“职能班子”授予各诸侯,故C项错误;分封制以同姓亲族为分封主体,故D项错误。 4.(滨州)西周时期,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样做的实质目的是(B) A.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B.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C.构建家国一体的政局D.强化尊祖敬宗观念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各级宗族成员都以“宗子”为中心,体现了宗法制当中的等级秩序不可僭越,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神”,A项错误;材料中只说了“家”,没有“国”的信息,排除B项;虽然材料中有“尊祖”和“敬宗”,但这只是直接目的,不是实质目的,排除D项。 5.(佛山)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C) 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解析]材料中“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表明中央的法律通过地方官员传达到民众之中,此举表明西周分封制中孕育了中央集权,C 项正确;材料说明中央的法令可以传到地方民众,并不能说明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春秋时期私学的出现才使文化出现下移的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中央的法令的传达,并没有提及诸侯割据,故B项错误;西周分封制之下,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周王室不能直接控制地方,故D项错误。 6.(吉林统考)公元前489年,田恒自立为齐相,掌握齐国国政。八年后,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后田恒的后代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B) A.先秦诸侯斗争激烈B.宗法制遭到破坏 C.周王任命各国官吏D.礼制的不断发展 [解析]先秦时期诸侯斗争激烈是对材料现象的表述,与设问中本质不符,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维护的是分封制的等级秩序,材料反映的是诸侯争战,打破了分封制的等级制度,本质是宗法制分封制瓦解,故B项正确;材料不仅反映了周王任命官吏,还反映了诸侯争权斗争,故C项错误;西周的礼制是维护分封等级的,与材料中田恒篡权争夺诸侯之位不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成都五校联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