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决策支持系统教学教材

决策支持系统教学教材

决策支持系统教学教材
决策支持系统教学教材

决策支持系统

第1章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数据:

记载下来的事实,客观属性的值

▲信息:

构成一定含义的一组数据

▲系统:

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组成:

1、系统由各元素或子系统组成

2、至少包含两个以上的元素

3、各元素之间相互联系或相互制约

4、具有目的性

5、适应环境的变化

▲数据处理系统:

是对大量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加工与传播的总和

▲数据处理系统的特征:

1、数据量大;

2、没有特别复杂的运算;

3、时效性强

▲管理信息系统MIS:

运用系统管理的理论方法,以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存储、加工、传播和使用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

管理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1、以数据库系统为基础;

2、数据录入;

3、数据传输;

4、数据存储;

5、数据查询;

6、数据统计;

7、指标计算

▲决策支持系统:

以管理科学、运筹学、行为科学、控制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向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特征:

1、关注上层管理人员经常遇到的结构化程度不高、规范化不明确的问题

2、把模拟或分析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存取和检索技术结合起来

3、易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以交互会话的方式使用

4、强调对环境及用户决策方法改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5、提供决策的良好效果

▲DSS的功能:

1、管理并提供外部信息

2、收集、管理并提供内部信息

3、收集、管理并提供反馈信息

4、存储和管理数学模型

5、修改和添加数据、模型、方法

6、加工、汇总、分析、预测数据、

7、具有人机会话和图像输出功能以满足数据查询需求

8、提供良好的数据通信功能

9、合理的加工速度和响应时间

▲决策支持系统的形成过程

1、科学计算为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算法基础

2、运筹学的发展为模型辅助决策奠定了模型基础

3、管理信息系统

4、模型辅助决策系统

5、决策支持系统

▲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DDSS:

研究由多个物理位置上分离的决策体如何并发计算、协调一致地求解问题

▲DDSS分为:

同步系统:有时间压力下参与者之间同时同地和同时异地的信息交换。

异步系统:无时间压力下参与者异时异地对信息的调查、核实,并通过对在线研讨产生的不连贯信息进行提取整合,形成系统完整的结论。

▲与DSS集成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有:

1、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处理技术;

2、专家系统ES;

3、人工神经网络ANN

▲智能决策的新技术

1、计算智能(通过对“数值知识”进行数值计算,来实现某些智能行为,与传统的以符号推演为特征的符号智能互相补充)

2、Agent技术

3、商业智能技术(从商业数据中提取信息和知识,并根据这些做出商业决策)

▲决策支持的主要方式

1、数据辅助决策

2、模型辅助决策

3、知识辅助决策

4、方案辅助决策

▲决策支持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区别

【联系】:DSS是从MI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以数据库为基础,都需要进行数据处理,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为用户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区别】1、DSS支持半结构化,MIS支持结构化决策

2、DSS可处理不确定性问题,MIS处理确定性问题

3、DSS具有模型管理与服务功能,MIS只涉及处理单模型问题

4、DSS具有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MIS交互功能较弱

5、DSS一般只使用数据,MIS经常维护数据

6、DSS支持方案生成与评估,MIS不具备此功能

7、DSS为模型驱动,MIS是数据驱动

8、DSS面向高层管理人员,MIS面向中低层管理人员

第2章决策、决策过程和决策支持

▲决策:

为了确定未来某个行动目标,根据决策者的经验,在具有一定信息的基础之上,借助科学的方法,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内涵:

1、决策目标;

2、多个可行方案;

3、决策实施;

4、目标优化

▲决策的特征:

1、目的性

2、超前性

3、创造性

4、管理性

▲决策的分类:

按性质分(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

按影响范围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决策环境分(确定型、风险型、非确定型)

▲决策过程:

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行动方案,并准备实施的过程,此过程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决策分三个阶段:

1、情报收集;

2、方案设计;

3、方案评估与选择

▲决策过程示意图:(看书上图)

▲科学决策包括:

1、科学的决策程序;

2、科学的决策技术;

3、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出决断

▲科学决策的特点:

1、有科学的决策体系和运作机制;

2、有科学的决策程序;

3、重视参谋作用;

4、运用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

▲科学决策原则:

1、信息化;

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3、对比优化;

4、反馈;

5、复杂问题群体决策

▲科学决策流程:

1、提出问题;

2、确定目标;

3、价值准则;

4、拟定方案;

5、分析评估;

6、选择方案;

7、实验验证;

8、普遍实施

▲1、结构化决策(指问题的本质和结构非常明确,且经常重复发生的决策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步骤是已知的,可以采用格式化的书面指示留给用户或计算机处理)

2、非结构化(问题的本质和结构复杂难以理解,无法用固定决策程序来解决)

3、半结构化(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

▲决策支持系统的三部件结构:

对话部件,模型部件,数据部件

▲三部件结构图(看书上图)

▲决策支持系统的三系统结构

语言系统LS,知识系统KS,问题处理系统PPS

▲三系统结构图(看书上图)

▲三部件和三系统结构的比较

【三部件】(优点:①明确了三部件之间的关系②便于和其他系统的区别。缺点:①没有突出DSS的问题处理特性②没有突出语言系统)

【三系统】(优点:①突出了问题处理系统的重要性②明确了语言系统的重要性。缺点:①忽略了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的关系②不适合与其他系统的区别)

▲模型库和方法库的关系

1、一个模型可以有多个方法;

2、多个方法组成一个模型;

3、模型是由方法实现的

4、模型和方法的表现形式不同

5、模型和方法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增强型三部件结构(看书上图)

▲四库系统(看书上图)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

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决策支持系统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人工智能行为的信息系统。▲IDSS的分层

1、应用层(面向IDSS的使用者)

2、控制协调层(面向IDSS的总设计师)

3、基本结构层(面向专业程序设计人员)

▲IDSS是专家系统ES与决策支持系统DSS的结合

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功能框架,也称综合决策支持系统。

▲综合决策支持系统I3DSS的结构图(看书上图)

▲I3DSS的体系结构

1、第一个主体是数据库系统、方法库系统和模型库系统的结合,为决策问题提供定量分析的辅助决策信息,是定量分析基础。

2、第二个主体是数据仓库、OLAP,它从数据仓库中提取数据和信息,这些东西反映了大量数据的内在本质,是定量分析的关键。

3、第三个主体是专家系统和数据挖掘的结合,数据挖掘从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挖掘知识,放入专家系统中,并由知识推理达到定性分析的辅助决策。

▲I3DSS的特点

1、集成化

2、交互性

3、智能化

▲基于服务的决策支持系统S-DSS的分层:

资源层、服务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

▲基于服务的决策支持系统S-DSS的特点:

1、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2、兼容性好;

3、应用领域宽

▲说明模型库、知识库、数据库三者的两两之间的接口问题(找答案)

▲如何集成模型库系统、知识库系统、数据库系统为统一整体(找答案)

第三章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技术

▲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决策制定过程。

▲数据仓库特点:

面向主题

集成

稳定

随时间变化

▲数据集市:

是指具有特定应用的数据仓库,主要针对某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应用或者具体部门级的应用。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的区别:

▲多维数据模型:

以分析和描述数据的多维特征为目标,将客观世界划分为维度和度量,最终形成多维逻辑视图

▲多维数据模型相关概念:维、维级别、维成员、度量、多维数组、数据单元

维:人们观察数据的特定角度

维级别:人们观察数据的特定角度还存在不同的细节

维成员:维的一个取值

度量:数据的实际意义,即描述数据“是什么”

多维数组:可以表示为(维1····维n,度量1···度量m)

数据单元:多维数组的取值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分为四个级别:

早期细节数据、当前细节数据、轻度综合数据、高度综合数据

▲粒度:

粒度是对数据仓库中数据的综合程度高低的度量。粒度越小,细节程度越高。▲元数据:

关于数据的数据

▲元数据的分类:

技术元数据(关于数据仓库系统技术细节的数据)

业务元数据(从业务角度描述数据仓库的数据)

▲元数据的系统管理功能:

1、描述哪些数据在数据仓库中;

2、定义要进入数据仓库的数据和数据仓库中产生的数据;

3、记录数据抽取工作时间安排;

4、记录并检测系统数据一致性的要求和执行情况;

5、衡量数据质量。

▲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方式:

1、虚拟存储方式

2、基于关系表的存储方式(

3、多维数据库存储方式

▲数据仓库中主要有几类表?

事实表、维表

▲星型模式

事实表和维表联系在一起形成“星型模式”的数据结构

▲雪花模式

“星型模式”的维表按其层次结构用多个维表分开表示。

▲数据仓库的基本体系结构:

数据源,数据ETL,存储与管理,数据的表现

▲ETL处理过程描述:

抽取:是数据进入仓库的入口。

转换:根据数据仓库的要求,进行数据转换等处理,确保来自不同系统、不同格式的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并按要求装入数据仓库。

加载:将转换后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

▲数据清洗:

指发现并纠正数据文件中可识别的错误,包括检查数据的一致性,处理无效值和缺失值等。

▲数据质量问题可分为:

单数据源模式层问题,单数据源实例层问题,多数据源模式层问题,多数据源实例层问题。

▲数据清洗分类:

1、手工实现方式;

2、通过专门编写的应用程序;

3、某类特定领域的问题;

4、与特定应用领域无关。

▲数据清洗分成哪几个阶段?

1、数据分析

2、定义清洗

3、执行清洗

▲异构数据集成

主要处理多数据源的异构问题。

▲异构性分为哪几个层次?

系统级异构:指不同的主机

语法级异构:指数据类型

结构级异构:指数据结构

语义级异构:指词汇的语义区别

▲数据仓库设计的方法分为:

自顶向下、自底向上、二者混合

▲数据仓库的设计过程:

1、选取待建模的分析主题

2、选取数据粒度

3、选取用于每个事实表记录的维

4、选取将记录在事实表中的度量。

▲联机分析处理OLAP

是使分析、管理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角度对企业数据进行快速、一致、交互地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更加深入了解的一类软件技术。

▲OLAP特点

快速性、可分析性、多维性、信息性

▲OLAP分析:

指对以多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数据进行切片、切块、上钻、下钻和旋转等分析,使用户能从多角度观察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从而深入了解数据的信息和内涵。

▲OLAP基本分析操作

1、切片:在多维数组的某一维上选定一维成员

2、切块:在多维数组的某一维上选定某一区间的维成员

3、旋转:改变报告或页面的显示的维方向

4、上钻:通过归约,将概念向上聚集。

5、下钻:由不太详细的数据分解到更详细的数据。

▲OLAP体系结构:

C/S模式,B/S模式

▲OLAP存储格式可分为:

关系OLAP(ROLAP,基于关系数据库的OLAP实现),多维OLAP(MOLAP,基于多维数据组织的OLAP实现),混合型OLAP(HOLAP,基于混合数据组织的OLAP实现)

▲MOLAP与ROLAP的比较

1、存储结构比较:MOLAP查询速度快,结构清晰明了

2、数据更新比较:ROLAP灵活性好,对数据变化适应性强

3、性能比较:MOLAP在存取速度上占优势,但在预计算、响应时间上的优势是通过牺牲存储空间换来的。

▲数据挖掘的定义:

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藏在其中的,但又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挖掘的分类:

1、关联规则挖掘(发现数据库中一组对象之间的关联)

2、分类和预测(分类是对数据集的分析,找出并区分数据类,以便使用模型预测未知类型的数据)

分类预测模型的建立采用的技术:

人工神经元网络、决策树方法、规则推理方法

3、聚类挖掘(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自动分类)

聚类技术主要分为:

划分聚类、层次聚类、密度性聚类和网格型聚类

4、偏差检测(对历史数据的异常记录进行检测)

5、演变分析(描述行为随时间变化的对象的规律和趋势)

▲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的异同:

OLAP:1、验证型分析工具,由用户驱动

2、事先要对用户需求有深入的了解

3、不同的视图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容易产生误导

DM:1、挖掘型分析工具,由数据驱动

2、计算机将处于长时间工作,结果中可能产生很多无用信息

3、挖掘出的信息可能用户不知道能做什么用

▲联机分析挖掘OLAM的产生背景及典型模式:

OLAP和DM技术在决策分析中存在极为吻合的互补性,因此促成了联机分析挖掘。

【典型模式】

1、先进行立方体计算,再进行数据挖掘

2、先进行数据挖掘,再利用立方体计算进行深入分析

3、立方体计算与数据挖掘同时进行

4、回溯操作

▲经理信息系统EIS定义:

是一种以支持高层管理和决策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决策工作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能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管理与决策能力。

▲EIS的要求:

数据的外部化与智能化、结构的柔性化和灵活化、系统的协作化和分布化

▲EIS的功能:

1、办公支持是基本部分

2、信息支持是根本功能

3、决策支持注重决策的可行性评价

4、思维支持强调决策过程中的思维过程

▲EIS的建设中集成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优势:

1、数据仓库技术改进了数据组织问题

2、联机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提高了分析能力

第四章基于知识的决策支持技术

▲知识:

是以各种不同方式把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结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区别:

▲知识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分:常识性知识和领域性知识

按作用及表示分:事实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控制性知识

按作用层次分:对象级知识、元级知识

按确定性分:确定性、不确定性

▲知识表示:

是知识的符号化过程,即用某种约定的形式结构描述知识,并转化成计算机能够存储、处理和利用的形式。

▲知识表示法分为:

符号表示法:(用各种符号,以不同方式和次序组合起来表示知识的方法)

连接机制表示法:(运用神经网络技术,把各物理对象以不同方式和次序连接起来,并在其间传递和加工信息的方法)

▲知识表示形式:

谓词逻辑、产生式规则、语义网络、框架、剧本、过程性知识(属于符号表示法)神经网络(属于连接机制表示法)

▲形式逻辑:

研究人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形式逻辑主要研究:

形成概念、做出判断、进行推理

▲概念:

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和它的取值

▲判断:

对概念的肯定或否定

▲推理:

从已知事实出发,通过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找出其中蕴含的事实,或归纳出新的事实。

▲推理有哪几种:

1、演绎推理(从一般现象到特殊现象)

2、归纳推理(从特殊现象到一般现象)

3、类比推理(从特殊现象到特殊现象)

▲三种推理的关系:

1、演绎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已知的知识范围,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结论超出了已知的知识范围。

2、演绎推理只要前提为真,结论一定为真;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不一定有必然联系,结论未必可靠。

▲基本神经元模型的基本要素:

《医学信息学》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等专业使用) (依据普通高校本科计算机专业特色教材精选) 计算机教研室修订 二00 六年七月一日 、儿、? 一、前言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医学信息学是一门以医学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医学信息的运动规律及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现代化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解决医药工作人员在处理医学信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的新兴学科。医学信息学的供体学科是计算机科学,受体学科是医学科学。 医学信息学是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专业方向必修专业课之一。 学习本课程要求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先修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医学信息学》课程的要求编写。章节顺序与《医学信息学》王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教材相同。

第一章医学信息学基础 [ 教学内容] 医学信息的基本概念;医学信息的相关概念;医学信息学研究;医学信 息学教育。 [ 教学要求] 1.掌握信息的含义、信息类型的划分、信息的特征与功能、信息与知识、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内容。 2.熟悉信息的特征与功能、医学信息学的产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目的。 3.了解医学信息学学科体系、医学信息学研究进展、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内容、医学信息学教育机构、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二章医学信息标准化 [ 教学内容] 标准化概述;标准的分级、分类和编号;国外医学信息标准化进展;我

国医学信息标准化进展。 [ 教学要求] 1.掌握标准的分类、标准的代号和编号、国际着名医学信息标准、我国医学信息标准化管理。 2. 熟悉标准的分级、国外发达国家医学信息标准化的现状。 3. 了解国际医学信息标准化组织、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我国医学信息标准的现状。 第三章医学信息有序化 [ 教学内容] 医学信息度量;医学信息有序化的理论基础;信息有序化的基本方法; 自动化整序技术。 [ 教学要求] 1.掌握信息整序的信息科学基础、信息整序的信息检索、网络信息资源。 2.熟悉文献信息计量。

智慧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及校园移动门户平台解决方案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主要面向学校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提供综合查询、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 1.1.1.主题查询 高校各个部门查询的主题五花八门,需求极为广泛、复杂,因此必须有一个通用的全局性管理工具,对需要的主题进行查询。 主题查询系统主要面向各级管理人员,它基于公共数据平台,实现各种业务信息的查询,按照业务划分成若干个查询主题,实现灵活、方便的即时主题查询。 主要的查询主题包括: ?学生信息主题查询 ?人事信息主题查询 ?教学信息主题查询 ?科研信息主题查询 ?财务信息主题查询 ?设备信息主题查询 ?一卡通信息主题查询 ?后勤信息主题查询

?党群信息主题查询 ?….. 需要设计一个主题查询管理工具,来完成查询主题的定义、发布和维护,实现新主题的快速实现。 1.1. 2.综合分析 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是“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之一。综合分析系统主要面向各管理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提供丰富的统计分析报表,对学校的综合情况进行查询和分析。它除了满足上级主管部门所需要的正式报表(如高基报表)之外,可以根据各管理部门的要求来定制报表。主要分析内容可以包括: ?学生信息分析 ?教职工信息分析 ?学科建设分析 ?教学管理分析 ?科研信息分析 ?设备信息分析 ?财务信息分析 ?招生就业分析,等。 综合分析系统除了要采用自定义报表工具来完成各种分析报表的快速开发外,还可以采用多维分析工具,选择几

个典型的分析主题,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充分挖掘,支持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决策,为未来数据仓库建设奠定基础。 1.1.3.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领导决策支持系统是专门为学校领导提供的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其主要目标是将学校领导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和信息提炼出来集中展示,使校领导就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学校目前教学、科研、管理、财务等信息以及学校重大事项的进展情况,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领导决策支持系统的首页以领导驾驶舱的形式展现。表现清晰,一目了然,使用方便。引入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KPI)的概念,建立学校的KPI体系,使学校领导能通过查询各KPI指标的信息就能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服务、教学和科研等各方面的关键信息。 系统所包含的功能,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本系统主要建立在公共数据平台之上,领导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 ?重大事项。使校领导及时了解学校的重大事项、新 闻、活动等内容; ?发展规划。学校及各院系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的相 关信息, ?教学管理KPI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作为一门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从技术的角度讲,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运用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网络等先导课程的知识,是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与其它业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基础。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课程不侧重于讲解技术本身,重点在于讲清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管理的革新与信息技术改造的关系、管理的需求与信息系统实现的关系。 三.教学要求的层次 各章教学的具体要求在后面列出的课程教学内容中给出,教学要求的层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2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 3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 4 .初步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能够编写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文档; 5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Signal and Systems” Course Outline Courses Name: Signals and Systems Categories of Courses: Basic Course Course Number: 071210T107 Course Ownership: School of Electronic Science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ised: August 2006 一、The Responsibility and Character of the Course 1、The Responsibility、Character and Goal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basal and professional class for the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It focu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gn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near time-invariant system, the basic analysis for the signal through linear systems. From time domain to transform domain, from continuous-time to discrete-time,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to state description.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methods of signal analysis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linear systems, cultivate the students’thinking , reasoning and analyzing abilities. This is the foundation to study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theory,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ignal detection and etc. 2、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can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signal and linear system's basic theory, basic analysis, This is the foundation to study the following courses and th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actual work. 3、Suitable Professions、Teaching Hours and Credit Suitable professions: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Network Engineering and etc. Teaching hours:54 hours(42 for the theory and 12 for the experiments).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类别: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48/2.5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40/8 授课时间:二(3,4)、双周四(3,4)/1-16周授课地点:6D402 任课教师姓名:董敬然职称:工程师 所属院(系):机械学院 联系电话:Email: dash2012@https://www.doczj.com/doc/e018232120.html,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1.课间,一对一,或与同学协商时间地点集中答疑; 2.针对作业中的问题,集中讲解。 二、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测试、系统实施等的理论,同时也针对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操练习,培养学生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特点,此课程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和特点;掌握系统分析的调查方法、资料分类与整理方法、业务流程的总结方法和系统流程图的分析方法、数据字典的编制方法、业务逻辑表达方法;掌握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包括功能结构图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信息流程图设计和处理流程图设计;掌握至少一种开发平台的特点和基本使用方法,并对其设计特点有一定了解,了解规范化的测试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了解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及其特点,了解微软项目开发框架MSF的应用;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了解至少一个主流技术的开发案例的所有细节和其运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全过程。能将客户的需求与当前的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规划;能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和系统需求进行详细的业务调查,也能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改进,并根据需求设计出新的数据流程图;能根据当前技术平台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架构设计、界面设计、业务组件设计、数据库设计;能在现有技术平台上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中的技术综合应用案例,其根本要义就是将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抽象化、理性化、过程化并转换为一系列的信息流动、处理与存储。所以设计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最终是对设计者理性程度的考验,其中包括:系统规划的技术能力考量、系统调查的切入点与重点的设置、系统分析中信息的变迁与流程的改造、系统设计中架构的扩展与优化等。而在更深层次上也应意识到设计者本身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接受程度对系统的设计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也看到这是一个完整的进化过程。因此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开放知识与信息接纳并以理性予以归化才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终极手段。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数据库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李一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4版。 2.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5版。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竞争情报学教学大纲 《竞争情报学》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课程代码:B3043022 学分:3 总学时数:48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竞争情报是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和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产物;“竞争情报学”是一门融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信息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交叉学科,主要涉及企业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相关信息研究和利用。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课程,“竞争情报学”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在了解企业竞争环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竞争情报的内涵、实质及其作用,能运用相关理论对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并初步掌握竞争情报收集分析和处理若干基本方法和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一)理解、掌握企业竞争情报的内涵、实质以及作用; (二)理解、掌握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和评价方法; (三)熟悉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构成; (四)大体掌握企业竞争情报的一些主要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方法; (五)具有团队开展或个人进行企业竞争情报实践工作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当代企业竞争力形成和提升的必要工具——竞争情报

1( 信息、知识、情报的含义及区别; 2( 竞争情报的概念、竞争情报系统构成; 3( 竞争情报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4( 当代竞争情报和竞争情报系统的发展趋势; 5( 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竞争情报系统建设与需求现状。 重点:竞争情报、竞争情报系统的含义、实质和主要功能。 难点:区分信息、知识、情报三者之间的同与异。 教学建议:运用案例,从企业提升竞争力,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清企业竞争情报及竞争情报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1 (二)企业竞争情报的核心——企业竞争力 1. 企业竞争力的含义、组成因素; 2. 企业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 重点: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难点:企业竞争优势和企业竞争情报的关系。 教学建议:通过分析案例,讲明竞争情报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劣处境的作用。 (三)竞争环境及其情报分析 1、竞争环境的构成; 2、竞争环境的情报内容; 3、竞争环境情报分析。 重点:竞争环境的情报内容。 难点:竞争环境情报分析步骤和过程。

《决策支持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决策支持系统 英文名称:Decision Support System 课程编号:2414226 开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周学时:3/3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培养具有决策支持系统理论、方法、分析及使用的专业知识,从事信息组织和检索、dss系统软件设计、开发与应用的专门人才。理论联系实际,以课堂教学为主、专题讨论为辅,教学相长、学以致用。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内容精选、体系合理。从决策理论、决策支持系统和决策支持技术发展三方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加深学生对决策支持系统的认识。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决策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各类决策支持技术,能够针对不同的决策问题,掌握设计和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数据库原理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决策、决策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等基本概念,讲授当前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原理,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开发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持技术、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高洪深. 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与方法(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2.高洪深. 决策支持系统(DSS)案例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 谭跃进. 决策支持系统.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6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较强、具体方法较为实用的综合课程,因此面授课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之外,还要在教学中认真负责,尽可能使用生产实践中的决策支持系统案例进行实例的讲解,并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四成绩考核办法 本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共计54学时。考试分为平时作业(含课程设计)、

《决策支持系统》课程考核大纲 一、课程编号: 171428S 二、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三、编写说明: 本大纲根据《决策支持系统》教学大纲编写,它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决策支持系统》(36学时)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 四、课程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第一章概论 1、识记: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与发展、DSS发展的理论基础、决策支持系统。 2、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参考框架(1)了解决策支持系统是什么,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2)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3)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质及学习和研究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性;(4)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理论的演进。 3、运用:(1)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决策支持系统的必要性;(2)结合实际论述决策支持系统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第二章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1、识记:决策支持与DSS的定义。 2、理解:DSS的概念模式:系统分析、专用DSS、DSS工具、DSS生成器、ROMC分析方法。 3、运用:分析现有DSS的的逻辑模块组成情况。 第三章DSS的构造与系统结构 1、识记:DSS的基本部件、目标、功能。 2、理解:(1)四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模型库子系统、知识库子系统、方法库子系统、用户界面子系统及各子系统间的联系;(2)明确DSS的系统结构。 3、运用(1)研究分析现有的DSS产品的体系结构;(2)举例说明目标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第四章数据开采技术 1、识记:(1)数据开采技术基本概念、过程及分类; 2、理解:常用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开采方法; 3、运用:举例说明各种数据开采技术在我国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能撰写相关小论文。 第五章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 1、识记:模型与模型库的基本概念。 3、理解:(1)模型生成技术;(2)模型管理技术;(3)模型管理子系统的设计;(4)模 型管理子系统的实现。 3、运用:掌握各种模型库技术在我国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第六章知识管理与问题处理

《决策支持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171428S 二、编写说明 《决策支持系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领域中的一门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课程,主要包括对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特点,功能,基本原理及系统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决策支持系统这门课程,学生应该对决策支持系统的由来以及发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掌握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并结合本发展方向,了解当前的发展前沿。本课程要求学生有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除要掌握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外,还要查阅当前DSS方面的发展动态文献,对计算机应用发展中的决策支持系统方向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三、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四、教学目标 全面地介绍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组成部分、开发方法与环境,主要应用领域及其研究和发展方向。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学习决策支持系统这门课程,学生应该对决策支持系统的由来以及发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掌握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并结合本发展方向,了解当前的发展前沿。本课程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有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除要掌握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外,还要查阅当前DSS方面的发展动态文献,对计算机应用发展中的决策支持系统方向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五、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概论(2学时) 第一节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DSS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DSS与相关技术的关系 第四节新一代DSS的发展 第五节数据仓库与决策支持系统 第二章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1学时) 第一节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 第二节决策支持与DSS的定义 第三节DSS的概念模式 一、系统分析 二、专用DSS 三、DSS工具 四、DSS生成器

《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942702 课程英文名称: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Data Mining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当前,新型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使得信息量不断增长、信息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在电子商务产业链中的各个参与者都提出了大量的商务智能要求,商务智能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商务智能的关键技术来挖掘企业重要的信息价值已成为电子商务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是为培养适应新型网络经济和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服务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熟悉商务智能领域的主流产品及工具;掌握数据挖掘常用的算法及应用场景;能够应用数据挖掘原理和算法,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解决商务智能中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 2.掌握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理解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及原理。 4.培养学生解决构造智能商务应用系统、解决商务智能中关键难点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本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按学时情况可适当调节授课内容并进行充实和完善。 2.本课程内容采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经典算法,而且通过案例应用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挖掘在商务智能数据分析中的实际应用。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电子商务概论、数据库、数据结构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习题部分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同时也是实践环节的理论指导,因此应注意将二者紧密联系,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数据分类及预测、数据聚类等)应布置课后实践作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能力提升方面的内容。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数据挖掘实际操作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编码:1021071 学分: 总学时:68 理论学时:34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34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 先修课程:管理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含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执笔人:徐健 审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运筹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边缘性、实用性课程。本课从组织管理的需要出发,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管理决策。本课程使学生具备根据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组织开发或协助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具备有效发挥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工作支持作用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信息、管理信息以及管理信息系统三者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熟悉和理解相关概念及原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的方法;了解几种主要类型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特点、类型、结构及相关技术;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支持管理工作以及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3 学时 第一节信息及其度量 一、信息化概览 (一)信息化简介 (二)国际国内信息化发展状况 二、信息的概念 (一)数据、知识和信息 (二)信息的分类 (三)信息的性质及管理信息的等级 三、信息的度量 四、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 第二节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系统和信息系统 (一)系统的概念 (二)信息系统的概念 二、信息系统的类型 (一)作业信息系统 (二)管理信息系统 三、信息系统的发展 (一)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二)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之探索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本门课程的特点,通过对我国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组织、管理、决策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是越来越多企业管理人员所面临的问题。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需要开发各种各样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来提高管理效率。面对这种管理信息化的大趋势,我国企业急需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开始强化MIS的教学,其中管理类、工程类专业把MIS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而各专业由于专业性质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差异较大,因此本文就高校MIS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MIS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MIS课程特点 1.理论性。MIS课程涉及管理学、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其中理论知识的阐述较多,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2.实践性。MIS课程的学习不仅在于理论的学习,实践性的应用也非常重要。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开

发中小型实用的MIS。 3.综合性。从广义上说,MIS是一个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一个组织在建设MIS时,可根据需要逐步应用个别领域的子系统,然后进行综合,最终达到应用MIS进行综合管理的目标。MIS 综合的意义在于产生更高层次的管理信息,为管理决策服务。 4.交叉性。MIS作为一门新学科,其理论体系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管理理论、决策理论、运筹学等相关学科构成MIS的理论基础,使其成为一个有着鲜明特点的边缘学科。 二、我国高校MIS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需引入MIS学科前沿知识 MIS学科是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政府办公中的广泛应用,给MIS学科体系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具体表现为,MIS学科基础理论中涉及的技术方法落后,那些已经随着科技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篇幅,而那些MIS学科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却没有被纳入教学之中。例如,目前,MIS系统开发方法的研究主要以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为主,而我们的大多数教材则以传统的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作为核心,而对原型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只作简单介绍。高校的MIS教学内容中,在安排讲授MIS 开发过程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与管理时,多数是以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来贯穿整个过程,对原型法、面向对象开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31010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4 实验:6 上机:0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充分认识到信息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正确地分析、设计和评价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管理与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将来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改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团队意识和市场意识,并注意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在应用数学、管理科学、决策科学、运筹学、控制理论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依据的理论基础和实现的技术手段还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该课程注重于开发出满足用户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依据的理论、方法、原则、技术和工具,并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对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学、数据结构及计算机软件编程知识。 (三)实施说明 1.课程应结合实际案例与上机实验同时进行。 2.授课中要注重讲述课程设计部分。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内容相关性不大的部分可以自行安排讲授顺序。 4.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对学时分配进行适当调整。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概论、管理学原理、运筹学、项目管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由于本课程比较抽象、应用性和技术性又比较强,教学章节后均安排了一定量的习题与思考题,并设置了相关的实验来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联性,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2.考核目标:掌握系统分析、设计与实施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3.成绩构成:期末成绩75%、平时成绩25%(包括学生出勤情况、作业成绩、课堂提问及实验成绩等)的总和。 (七)参考书目 《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黄梯云、李一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9 《管理信息系统》,宋远方、成栋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

《决策支持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决策支持系统》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 14132018 (二)课程英文名称: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System (三)开课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四)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前导课为运筹学、管理学、数据结构 (五)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扎实地掌握现代管理决策及决策支持系统研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尤其是结合现代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全过程,将竞争条件下的产品市场需求分析、销售优化决策、生产优化决策、物料采购优化和决策方案全面预算等主要决策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辅之以《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的应用,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决策支持系统研发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加快培养现代管理决策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教学内容: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决策、决策分析等与决策支持系统有关的基本概念,全面介绍并讨论了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和开发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和最新发展前景。课程的重点在于掌握DSS的结构体系与开发的关键技术,包括系统总体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数据库与模型库的开发以及系统的集成等。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34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八)教学方式 以黑板课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教学要点:与决策支持系统有关的基本概念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决策与决策支持 一、决策 二、决策分类 三、决策过程 四、决策模型 五、决策支持 第二节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发展 一、决策支持系统产生的背景 二、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阶段 三、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决策支持系统的定义 二、决策支持系统的任务 三、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四、决策支持系统的分类 第四节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一、信息论 二、计算机科学 三、管理科学与运筹学 四、信息经济学 五、人工智能 六、决策支持系统与相关技术的关系 第五节决策支持系统应用概况 一、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研究 二、国外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三、国内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的实例 考核要求: 1.决策支持系统有关的基本概念(识记) 2.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发展、基本涵义以及与其它相关技术的关系(领会) 3.决策支持系统的地位和作用(领会) 第二章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 教学要点:决策支持系统基本结构与组成、三个应用层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数:4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就业做好准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物流信息的基本理论、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方法、物流信息系统应用中的辅助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上机实践和课堂的教学讨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 第一章物流与信息系统 一、教学要求 了解物流与现代经济的基本关系,理解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常见物流信息技术及其基本原理,熟知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流与现代经济 第二节物流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 第三节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 第四节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实例 三、重点 常见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四、难点 常见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物流系统的信息分析

一、教学要求 了解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基本关系,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评价指标;熟不同物流业务的信息需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据、信息与决策 第二节物流系统功能与评价指标 第三节物流系统的信息分析 第四节物流信息与信息模型 三、重点 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及评价指标、不同物流业务的信息需求。 四、难点 不同物流业务的信息需求。 第三章物流信息系统的体系 一、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掌握构成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熟知物流企业信息共享的意义、Internet与Intranet的联系与区别,了解物流决策支持系统、物流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流数据处理与物流决策 第二节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物流专家系统 第四节物流决策支持系统 第五节企业信息共享 三、重点 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

(智慧政务)电子政务教案 人民大学

电子政务概论教案 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要 本章计划课时:4 1-2课时教学安排:第一章1-3节 章节名称:第一节电子政务的内涵 重点及难点:深刻理解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的目标不是单纯的将政府部门信息化,而是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对政府部门的结构进行重组,对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备课要点: 一.从不同视角认识电子政务。 1.技术角度:电子政务是基于互联网络、符合互联网经济特征并且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 2.改革政务活动工作方式: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以实现高效率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3.管理和服务集成的角度: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 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二.电子政务概念的内涵: 1.电子政务的基础是信息技术 (1)我国处于信息革命的“数字穷国”,处于“数字鸿沟”的另一端。(数字鸿沟: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在世界各国或者一国之内

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均衡发展。)与世界先进的信息化国 家存在明显差距;同时,我国城乡之间信息化普及也存在较大差距。 (2)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是电子政务存在并发展的基础和首要标志。电子政务是全球网络化的产物,是由于外部技术环境的发展才得以出现的。信息技 术的运用提升了信息的价值,对政府管理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电子政务的顺利实施有赖于高素质的公共人力资源。 2.电子政务是处理与政权有关的公共事务 (1)我国的电子政务中的“政务”涵盖的内容比其他国家复杂得多,不仅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5大领域的业务内容,还包括一些代行社 会管理职能的非政府结构所执行的业务内容。 (2)政府包括三个基本职能:服务职能、管理职能和保障职能。 3.电子政务是一场革命 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政府管理移植到互联网上,而是人类为了适应新技术变革所采取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调整,这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也是判断一个电子政务工程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几个相关概念的区别 1.“电子政府”、“数字政府”与电子政务的联系和区别。 我国体制的不同;中文中的“政府”只能做名词;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对应2.“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办公信息系统”与电子政务的联系和区别。 前面更注重政府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后者包括内部与政府外部。 章节名称:第二节电子政务的实质 重点及难点:深刻理解电子政务的实质,从根本上认识电子政务。

《医学信息学》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等专业使用) (依据普通高校本科计算机专业特色教材精选) 计算机教研室修订 二00六年七月一日 一、前言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医学信息学是一门以医学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医学信息的运动规律及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现代化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解决医药工作人员在处理医学信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的新兴学科。医学信息学的供体学科是计算机科学,受体学科是医学科学。 医学信息学是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卫生信息方向)专业方向必修专业课之一。 学习本课程要求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先修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医学信息学》课程的要求编写。章节顺序与《医学信息学》(王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教材相同。 二、理论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医学信息学基础 [教学内容] 医学信息的基本概念;医学信息的相关概念;医学信息学研究;医学信息学教育。 [教学要求] 1.掌握信息的含义、信息类型的划分、信息的特征与功能、信息与知识、医学信息学的 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内容。 2.熟悉信息的特征与功能、医学信息学的产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目的。 3.了解医学信息学学科体系、医学信息学研究进展、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内容、医学信息 学教育机构、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二章医学信息标准化 [教学内容] 标准化概述;标准的分级、分类和编号;国外医学信息标准化进展;我国医学信息标准化进展。 [教学要求] 1.掌握标准的分类、标准的代号和编号、国际著名医学信息标准、我国医学信息标准化 管理。 2.熟悉标准的分级、国外发达国家医学信息标准化的现状。 3.了解国际医学信息标准化组织、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我国医学信息标准的 现状。 第三章医学信息有序化 [教学内容] 医学信息度量;医学信息有序化的理论基础;信息有序化的基本方法;自动化整序技术。

《数据库应用技术(SQLSERVER)》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数据库应用技术(SQLSERVER)》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数据库应用技术(SQLSERVER)是现代软件技术的重要支撑,是诸多研究方向如分布数据库、并行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的基础、也是支持人工智能、CAD、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等的有力工具。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从事软件开发的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从教学内容上,应使学生掌握SQLSERVER数据库各种相应操作,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 (二)从能力方面,学生会使用SQL Server2000 数据库并能进行实际应用。能熟练掌握Transact-SQL 语言,并能进行简单编程。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的安全。 (三)从教学方法上,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环节中,注重解决SQLSERVER数据库操作的实际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力求以统一的观点阐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 对先修课程的要求: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理论学时:20学时实验学时:12学时 (一)数据库基础1学时 1、数据库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 2、数据库系统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3、数据模型掌握E-R 方法和3 种数据模型的特点 4、本门课的学习方法与考核 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数据模型、E-R 方法、关系模型等知识。 (二)SQL SERVER 2000 概述1学时 1、SQL SERVER 的演进,特性 2、SQL SERVER 2000 的体系结构 3、SQL SERVER服务管理器,企业管理器,查询分析器

卫生信息管理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卫生系统、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二、熟悉: 1.数据、信息的概念。 2.熟悉不同层次领导者对信息的要求。 三、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简史。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信息,信息资源,信息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知识产权,卫生知识管理。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信息的内涵、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类型、信息的载体与形态。 2.卫生信息的内涵、来源、范围。 3.卫生信息的特点。 4.卫生信息科学。 5.信息管理的起源与发展、信息管理的思想派别。(自主学习) 6.信息管理的含义、范围、类型。 7.卫生信息管理。 8.卫生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 9.卫生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 10.信息管理学的相近学科--图书馆学。(自主学习) 第二章卫生信息资源管理 目的要求: 一、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有关概念和信息资源管理的有关内容。 二、熟悉:了解信息源的有关概念及其信息源分析与评价的主要方法指标。 三、了解:信息采集和信息组织的主要内容、方法和常用工具。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6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信息资源,卫生信息资源,卫生信息组织,卫生信息传递。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 2. 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和意义。(自主学习) 3. 卫生信息资源的采集。 4. 卫生信息的组织。 5. 卫生信息的传递。 第三章卫生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目的及要求: 一、掌握:数据通信的概念,数据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因特网的常用概念。 二、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三、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分类和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交换方式,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中的卫生信息资源。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6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数据通信,数据困的数据结构,分布式数据库。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数据通信。 2. 计算机网络。 3. 网络中的卫生信息资源。 4. 卫生信息系统中的网络与通信。 5.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 6. 国际互联网。 7. 卫生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第四章卫生信息标准与规范 目的要求: 一、掌握:卫生信息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二、熟悉:信息标准和标准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