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笔记

国学笔记

国学笔记
国学笔记

国学

参考书目:

1、《国学讲演录》章太炎

《国学略说》章太炎

《国学概论》章太炎

2、《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

3、《国学概论》钱穆

4、《中国学术史讲话》杨东莼

5、《国学常识》曹伯韩

6、《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曹聚仁

7、《十三经概论》蒋伯潜

注:

1、柳诒微,与陈寅恪齐名,南陈北柳。《中国文化史》

2、何兆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西南联大毕业,与杨振宁、

李振道是同学。曾翻译过《社会契约论》、《西方思想史》。有《上学记》。

第一章国学的名称、范围和方法

一、国学的名称

(一)词源:

1、最早见于清末。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章太炎、刘师培(章太炎的弟子)、邓实创办一个名为《国粹学报》的杂志。第二十七期,邓实发表名为《国学精论》的文章。

2、章太炎旅居日本时,成立“国学讲习会”(第一次讲国学)。

3、刘师培成立“国学保存会”。

(二)定义

中国的传统学术。也就是中国的一切传统学问的总称。

国学是相对“西学”而言。浙江人马一浮说国学是“以他(西学)而起”。

(三)别名

1、“中学”(中国传统学术)——易混淆,多此一举

清末,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国粹”(五四时期)——国学里也有糟粕

许地山《国粹与国学》章太炎《国粹学报》

3、“国故”

涵义:一、中国的旧学;二、中国的掌故(最早见于《史记》,中国的古代文献叫掌故)

如:章太炎《国故论衡》

缺点:只代表研究对象,而不能代表研究对象的学问。

所以,后来又加一个“学”字。

如:曹聚仁《国故学大纲》

4、“古学”、“旧学”

本因“新学”(清末翻译进来的哲学、政治、伦理等科)而生。

5、西方称之为“汉学”、“华学”,日本称之为“支那学”,韩国称之为“中国学”,还有“中国研究”、“东方研究”、“远东研究”等。

二、国学的范围

凡是中国的传统学术都属于国学的范围。

(一)清代乾隆年间的姚鼐,把中国学术分为三大类:义理、考据、辞章之学。

(二)清代同治年间的曾国藩又增加一类“经世之学”,又叫“经济之学”,即经帮济国,国家管理之学。

曾国藩认为:“义理之学是国家管理之学,在孔门,义理之学属于德行一类。词章之学在孔门属于言语之科。经世之学在孔门属于政事之科。考据之学是汉学,在孔门属于文学之科。”

注: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孔门的“文学”是文献典籍之学。)

曾国藩认为“汉学”专指儒家之学,也即“考据之学”。从汉朝以来,汉儒研究经学的方法、特点,就是考证古书原委、名物制度、古代文字意义、探讨书中的微言大义。这就是考据学的源头,清代称之为“朴学”。

曾国藩还认为和“汉学”相对的是“宋学”。“宋学”是义理之学,起源于宋朝,侧重发掘思想和意义方面,有主观的东西,主观臆断性很强。

1、义理之学

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

2、考据之学

言语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校勘学、考古学、金石学、敦煌学

3、经世之学

天文学、地理学、历算学、博物学、医学、兵学、政治学、自然科学

4、词章之学(扩展为文学艺术)

文章学、文法学、修辞学、诗学、词学、散曲学、戏剧学、小说学、俗文学、文学批评

可见,分类随时代而不同。社会需要不断扩大,分类日益精细、新科目不断增加、视野日益增广。

外国人眼中的国学是中国的历史学、语言学、佛学、禅学、道学、经学、敦煌学、吐鲁番学。

三、国学的研究方法

首先要读书。读书要得其法,读书的主要方法有:

(一)通文献

1、由史志目录,以知书的撰作流传情况。

看书要从目录学入手。

目录学的作用:

1)窥知所研究范围的大略情况

2)明了学术的源流(学问从哪开始、师承情况)

3)知道书籍的存佚情况(古书一分类,即去其一半)

4)知道书籍的典藏情况(目录书一般注明此书藏于何处)

《中国善本书籍目录》(上海图书馆)

5)明了典籍的真伪

6)考知版本的优劣

注:国学的分类、图书目录的著录是由刘向、刘歆父子开始的。

《汉书*艺文志》就是根据其著成,后世学者都根据其体例而定。

《隋书*经籍志》(唐*魏征)还记载了书籍的存亡情况。“经籍志”和“艺文志”名不同而实同。

公藏书可以在《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中查到。

私藏书可以在唐*杜佑(杜牧的祖父)《通典》、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合称为“三通”)、明*焦宏《国史经籍志》中查到。

此外,还有增补历代艺文志的文献,如王宗习的《二十五史补编》。

有关问题还可以看杨家骆的《中国学术名著*目录学》、张之洞的《书目问答》(指示应该读什么,某类书哪个最好)。

2、由提要以知书的内容大要。(决定是否该读,如何读)

提要书最早的是刘向的《叙录》。

注:刘向整理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每整理一部书,就写一个叙录,后来将这些叙录汇集编成一部书,名为《别录》。对每种书进行“条其篇目,撮其旨意”,成为历代提要书之祖。

提要书的体例:

1)著录书目和篇目

2)叙述校雠的原委、版本的不同、篇数的多少、文字的讹谬、简册的脱漏、书名的异称、校书者的姓名和年月。

注:①校雠:仇,古人校对的时候两个人“如冤家相对”,一人读、一人校对。

②简册:刘向看的竹简,有脱简的情况

3)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以“知人论世”)

4)说明书名的含义

由说明著书的原委以及书的性质来明了书的大要及成熟背景。

《书名的含义》(山东出版社)

5)辨别书的真伪

古人认为“一分真伪,而古书去其半”。

如,《尚书》到清朝才发现时假的

6)评论思想或史实的是非

7)叙述学术原委

原委:学术有本源、有师承、有思想的因袭,有来龙去脉。

8)判定书的价值

《别录》为后来的提要书定下了体例。

如:①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每一部下又分为若干小类,记载了书名、卷数、附录等。

②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录书籍20289种,是提要书的集大成

④近代人余嘉锡从提要入手取得成果,著成《四库提要辨证》,指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错误。

⑤清*江潘

“为后学开先路”,使人知道某种书该读,某种书不该读。

“目录之学,读书入门之学。”

张之洞“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即略知治学门径。”

3、明版本之优劣

如:

①《颜氏家训*勉学篇》记载,江南权贵收到别人送的羊肉,写信表示感谢,其中有句“损惠蹲鸱”。后来才知道他是读了误本的《蜀都赋》,其中有句“交让所植,蹲鸱所伏。”刘渊林对“蹲鸱”的解释是“蹲鸱,芋也。”误本写作“鸱,羊也。”

注:交让:一种两棵对生的树,两树每年交替枯荣。

损:破费;蹲鸱:权贵用来指羊肉,实际上“鸱”即是猫头鹰。

②宋*朱彧《萍洲可谈》记载,北宋哲宗元祐年间杭州学府有位学者姚祐考学生一题“乾为金,坤又为金,何也?”学生不会做,《易经》中的原话是“乾为金,坤为釜。”有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用了错误的版本,学生拿着“监本”来问老师,认为老师用的是“麻沙本”。

注:宋代印刷业发达,福建建阳麻沙镇多出盗版。

③明*陆深《金台纪闻》记载,明初南京医生开了一副药,嘱咐要放一块锡做药引,后来发现其所依据的药书字刻错了,应为“糖”的古体。

善本书的标准:

1)旧本书(时代越早越好,真实可靠)

2)足本书(没有缺轶的书)

3)经本书(经过名家校对评议的)

注:过去最看重的是宋版书,唐写体、简牍帛书出来以后,宋版书不再像以前那样那么重要,但唐写体、简牍帛书并不是很多,所以宋版书仍然珍贵。

著名藏书家

1)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

注:“南渡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2)明*晁瑮《宝文堂书目》

3)晚明*钱谦益《绛云楼书目》

注:江苏常熟人,柳如是的丈夫。

4)明末*毛晋《汲古阁书目》

5)清*季振宜《季沧苇书目》

6)钱曾《述古堂书目》

7)徐乾学《传是楼书目》

8)江南瞿氏《铁青铜剑楼书目》

9)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书目》

10)丁丙《八千卷楼书目》

11)陆心源《皕宋楼书目》

(二)明训诂

训诂,就是对古书的解释。

训诂的原因: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训诂的目的就是使名实相副。

古人“读书必先识字”,古人入学就学小学,小学就是关于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曾国藩“读书以训诂为本。”

明训诂就是知道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原理和法则。

(三)精读与泛读

确定精读与泛读的标准,依个人研究的角度而定。

(四)摘读与抄读

摘:摘要;抄:抄录

“人不过数篇,篇不过数读。”

如:《昭明文选》“略去芙秽,集其清英。”——国学必读书

精读与摘读同时实施。

如:(1)唐*韩愈的“提要钩玄”

(2)南朝*萧钧有“手抄五经”的习惯

(3)梁*袁峻有“日抄五十纸”的习惯

(4)梁*王筠“抄书成趣老而不倦”

(5)宋*苏轼手抄《汉书》

(6)宋*袁枢抄成《通鉴纪事本末》一书

(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编年体,袁枢抄写时按时间的来龙去脉抄写,遂成新体“纪事本末体”。)

(7)张溥有抄书之后,朗诵一遍,烧掉再抄的习惯。

(8)叶奕绳抄书-贴墙-背诵-收起来

(9)佛教史学家汤用彤(汤一介之父)认为“痛下功夫”是治学之道。

(10)近代孙德谦“凡事涉猎子书,我无不抄读。”

抄书的益处:“诸子的学术源流及其异同得失,往来于胸,…于是成书。”

(注:孙研究诸子学,有《诸子通考》。

习惯分门别类的抄写。

分为:A.总论的如庄子的《天下篇》、荀子的《非十二子》

B.通论一家的

C.专论一书的)

抄书是陈旧、笨拙、麻烦而又必要的方法。可也是促性注意以及继续保持注意的方法。

胡适:“凡是有大成功的人其实都是有绝顶聪明而又肯做笨功夫的人。“

(五)校读与点读

1、校读(校:校勘)

古书流传中必有错误。

如:(1)古人“书经三写,鲁鱼亥豕。”

(2)葛洪的《抱朴子》中说:“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3)《吕氏春秋*察传》中记载有个“晋师三豕涉河”,孔子学生

子夏认为“三豕”为“己亥”之误。

(4)清*孙诒让、王念孙等对经书、子书多做校勘,但集却很少被校勘。

校读的内容分为四项:

1)搜补——搜集补充遗失的材料

2)校订——纠正字的讹误

3)考证——涉及书的内容

4)补录

3、点读(即标点、断句)

一开始,点读是老师教学生的。韩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而已。”

有了标点之后,段落、句读、读气、文意都很明显,避免某字“上下误读”。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研治国学的方法有十条:

1、凡是建立一个学说,必须依靠证据。没有证据而凭主观想象的,必须摒弃。

2、选择证据,要以时代早的为可靠。要以经证经,可以驳难一切传记。

用汉唐的证据,可以驳难宋明;用汉魏的证据,可以驳难唐朝;…以此类推。

3、孤证不可建立确定的结论。如果孤证没有反证,姑且存疑;如果遇到有利的反证,必须放弃原来的结论。

4、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5、做学问应该集中许多同类的事项,做比较的研究,而探寻其中普遍的规律。

6、凡是采用旧说,必须公开引用。暗中偷用,认为不道德。

7、彼此见解不同,可以相互辩驳争论,即使弟子诘难老师也不能认为是悖逆无理。

8、相互争论只以本问题为范围,语言要诚实温厚,即使不肯委屈自己的意见,也要尊重别人的意见。

9、做学问应该向专门领域做窄而深的研究。

10、文风贵朴实简洁,反对旁牵他涉,繁琐芜杂。

第二章国学典籍的分类

学习国学典籍的分类有助于了解国学的分类,以复查找资料。

一、西汉刘歆《七略》的七分法

我国的目录源流是从刘向父子点校开始的。

汉成帝和平元年,汉成帝感于书籍散失过多,派陈农到各地搜集遗书,命刘向负责经书、诗赋、诸子类书,命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命太史令尹咸校术数、方术类书,命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医药)类书,然后由刘向总其成。

刘向每校成一部书,就写成一篇叙录,汇集成《别录》一书。

汉哀帝命刘歆接父亲遗留的工作,综合图书写成《七略》——我国最早的一部目录学书。此书已经亡佚。

后来,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即是参考《七略》的体例分类。

现根据《汉书*艺文志》(可以考证的最早的图书分类)将《七略》的具体分类介绍如下:

1、集略——综述学术源流,总纲性质

2、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3、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

杂家、农家、小说家

4、诗赋略——屈原赋、宋玉赋、汉赋(如陆贾)、杂赋歌诗

5、兵书略——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势、兵技巧

6、术数略——历谱、五行、蓍龟(占卜)、杂占、刑法(如《山

海经》等博物、神话类书)

7、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注:西方采用的是1545年德吉士纳的《万象图书分类法》

二、西晋荀勖《中经新簿》的四分法

魏晋时期,图书分类有了很大变化。

魏(曹丕)时期秘书郎郑默根据国家图书馆的目录编成《中经》一书,现不存。

《中经新簿》把所有典籍分为甲乙丙丁四部:

1、甲部一:六艺、小学(相当于六艺略)

2、乙部二:古代诸子、近世(魏晋时期)诸子、兵家、术数家

3、丙部三:史记(史学书)、旧事、皇览簿(后世类书的始祖,

将成书分门别类的抄录供皇帝看)

4、丁部四:诗赋、图赞、汲冢书(河南汲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

二年,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魏襄王坟墓,在其中找到几车竹简,

用蝌蚪文——汲县古文写成。)

到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李充做《晋元帝书目》也依照荀勖的四分法。所不同的是将荀勖的第二、第三部的顺序颠倒过来,奠定了后来的四部分类的顺序。

三、南朝宋王俭《七志》的七分法

沿袭《七略》,而又有所增减,将六艺、小学、史记、杂传合并一起,定名为“经典志”。有增加了图谱志。

1、经典志——六艺、小学、杂传

2、诸子志——古今诸子的书

3、文翰志——诗赋(相当于诗赋略)

4、军书志——兵书

5、阴阳志——阴阳、图纬

6、术艺志——方迹、神仙

7、图谱志——地域、佛、道、图谱

四、唐魏征《隋书*经籍志》的四分法

依照荀勖的四分法而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下又分为四十类。成为后来历代史书对书籍分类的模范。

1、经部(10类)——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

语、图纬、小学

2、史部(13类)——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

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

3、子部(14类)——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

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天文、历数、五行、医方

4、集部(3类)——楚辞、别集(个人专著专书)、总集

并附录了佛经和道经

五、清代《四库全书》的四分法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设馆编修,历时十年成书。全书共收录3503种书,79330卷。

全书抄成正本7部,分藏于文渊阁(北京故宫)、文源阁(圆明园)、文津阁(避暑山庄)、文溯阁(沈阳故宫)、文宗阁(镇江金山寺)、文汇阁(扬州大观堂)、文澜阁(杭州圣音寺)。

抄成副本一部,藏于翰林院。

文渊阁藏书——八国联军所毁

文宗阁、文汇阁藏书——太平天国起义中被毁

文津阁藏书——现在北京图书馆

文溯阁藏书——现在辽宁省图书馆

文澜阁藏书——现在浙江省图书馆

文渊阁藏书——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1、经部——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

类、小学类

2、史部——正史、编年史、纪事本末体、别史、杂史、诏令奏议、

传记、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

3、子部——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天文、算法、术数、

艺术、谱录、杂家、类书、释家、道家、小说(内容无关宏旨,

不被人看中的卑微琐碎的言论。)

4、集部: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

六、清代曾国藩的新四分法

姚鼐将国学分三类,曾国藩分四类。

学者朱次琦(隐居于南海九江乡,世称“九江先生”)沿用曾国藩的分类法,加以推广。

第三章经学

一、概说

中国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记录儒家思想的典籍就是“经”。

有文字以来,最早的几部儒家典籍是:《易》、《书》、《诗》、《礼》、《春秋》。

这些记录儒家思想的典籍,到战国的时候才被称为“经”。

六经的说法首见于《庄子*天运》篇:“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对“经”有解释。“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一)经字的涵义

对于这个问题,古人说法不一。

1、汉代班固《白虎通义》:“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有五经,言不变之常经也。”

注:汉代有了三纲五常。五常:仁义礼智信

2、汉刘熙《释名*典艺》:“经,径也,常典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

3、其实“经”的本义并不是这些,它的本义是“织布的纵丝”。所以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经,织纵丝也。”

4、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织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常经。”

注:这里“六艺”指的是六经。

5、章太炎:“今天的书册是用纸、用线订起来的。古代用竹简、用青丝绳将其贯穿,因而将青丝绳成为经。经者,今之线装书是也。”

章太炎是古文学家,他反对金文学家将“经”神化,所以才这么说的。

总结:可见,“绳”才是“经”的本义,班固、刘熙的说法是后人(金文学家)附加发挥的。

(二)经书的范围

经书的范围因历代统治者的意识形态不同,范围不断扩大:先后有“六

经”、“五经”、“七经”、“九经”、“十经”、“十二经”、“十三经”、“十四经”、“二十一经”不同说法。

1、“六经”

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名称最早见于《庄子*天运》篇

《庄子*天下》篇,对这六经的主旨有概括: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份。”

注:

另外,《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一部丛书。《内篇》是庄子本人所作,《外篇》、《杂篇》不一定是庄子所作。《天下》篇不是庄子所作,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总结,很重要。

2、“六艺”——“六经”的别名

1)“艺”是什么意思?

有“种植”的意思。

战国时的“六经”对于士大夫,就如同种地与农民的关系。

如:宋代称赵匡胤为“艺祖”,就是缔造者的意思。

2)为什么用“六艺”这一词语?

《史记*滑稽列传》中两句话:

“六艺于治一也”——六艺对于治理国家,作用是相同的。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

注:节——节制、约束发——引发、诱发达——表达意——情意神化——天地的神奇变化义——处世的道义此外,《博弈列传》、《李斯列传》、《儒林列传》、《太史公自序》中均以“六艺”来指“六经”。

3)有时也指儒家教学学习的六种科目——礼、乐、射、御、书、术。

3、关于“六经”的排列次序

1)先秦诸子、汉代今文学家的排列——《诗》、《书》、《礼》、《乐》、

《易》、《春秋》

注:今文——用汉代流行的隶书写的经书

古文——用战国时期籀文(大篆)写的经书。

2)汉代古文学家的排列次序——《易》、《书》、《诗》、《礼》、《乐》、《春秋》

除了为押韵等以外,“六经”的顺序是很有意义的。

今文学家——按照“六经”内容程度的深浅排列

古文学家——按照“六经”产生的时代早晚排列

今文学家认为,孔子不仅是文化的保存者,也是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因此对“六经”的排列,有教育家排列课程的意义:《诗》、《书》、《礼》、《乐》——普遍教育、初级教育课程

《易》、《春秋》——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思想的所在,是高级的专题课

古文学家认为: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5篇 导语:国学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来的一种传统文化。我喜欢国学。因为他能告诉我们许多受益匪浅的知识,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5篇文章,仅供参考!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5篇《国学经典》是一本传扬中国经典文化的书籍。书虽然小,其中的知识和道理可真不少。 比如在经典要义这一章里有许多名言警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如实回答。所以我们不知道的就是要说不知道,好请教别人,“万物之生意,最可观。”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的生长意境是最值得观赏的。我们应当多去观赏一下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是灵动的,代表了变通,比喻聪明的人;山是沉稳的,代表了沉静,比喻仁德的人。 比如,在故事这一章里,许多故事都带着大大小小的道理。《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是说人要诚实守信,不要去欺骗别人。我们也千万不要从小养成了欺骗别人的坏习惯。《网开三面》这个故事主要说了我们要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我们宽容了别人,以后别人就会帮助我们。《子罕睦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因为,谦让了别人,别人就会敬重你。

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国学经典》吧!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5篇“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国

国学专题讲座主持词3篇【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父老乡亲们、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阳春三月万物醒,百花争艳齐绽放,荷塘美景引彩蝶,绿叶轻摇迎宾朋。在这花红柳绿的时节,我们相约荷园广场,一起来聆听“国学大观”国学讲堂。今天我们一起学国学,做仁者、知礼仪、行孝悌、守诚信、修身心!莅临本次讲堂的领导有大观镇党委书记杨震、大观镇副镇长陈华、奎光书院院长王国平,执行院长王丽霞,副院长李元瑾。让我们用热烈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丰富精神世界,净化心灵;让我们一起感悟弟子规,经营幸福人生;让我们一起践行弟子规,构建和谐社会。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我们崇拜的陈岳叔叔,他是知名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国学启蒙教育倡导者,成都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成都市青年联合会。今天陈岳叔叔将为传授《勤读【弟子规】做人得智慧》的真谛,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陈老师。 下谢谢陈老师精彩的讲坛。通过陈老师的讲解我们领悟到了国学的智慧和魅力,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能将国学的智慧和陈老师传授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带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陈老师感谢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感谢在坐的各位父老乡亲们、各位老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本次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国学专题讲座主持词【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滕学辉老师、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前来参加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国学经典书籍捐赠仪式暨题为“深扎德行根基,开创美好人生”的国学讲座。众所周知,国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载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种不朽的教育力量。今天我们这次活动的核心就是弘扬国学精髓,启迪心灵,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教育的智慧。 本次活动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面首先有请呼校长为我们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谢谢呼校长语重心长的讲话! 同学们,为了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构建“书香校园”,学校决定免费向在座的师生捐赠国学经典图书4500册,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学校领导为大家捐赠图书! 谢谢学校、谢谢各位领导,我感觉老师和同学们接受的不仅仅是一本本国学经典书籍,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精神力量,从这种精神力量中我们感受到了学校对我们成长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我们希望大家能认真诵读国学经典书籍,把学校对你们的期望化成学习国学的动力,领悟国学智慧,塑造快乐人生!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700字范文 中华名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用文字记录来,就成了一本本的国学经典。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国学经典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读后感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

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读后感2 《增广贤文》是一本好书,它不但读起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生动有趣,以格言的形式讲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也是教我“做人的准则”。 《增广贤文》中的许多精辟的格言警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这些格言警句都蕴藏着前人丰富的智慧。 读了《增广贤文》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百读不厌。特别是:“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则《贤文》让我听后肃然起敬。它的意思是小羊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时,小羊跪下来用乳汁喂养父母。小乌鸦为了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当父母年老不能外出捕食时,就将食物口对口地喂养年老的父母。

国学专题讲座主持词开场白 篇一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由xx银行xx分行私人银行部举办的人文大讲堂之“国学与子女教育”讲座。我是今天的主持人xxx。 众所周知,国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载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一种不朽的教育力量。今天我们的讲座的核心就是传扬国学精神,启迪心灵,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家庭教育的智慧。下面我为大家隆重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主讲老师——xxx先生。 揭老师是xx市家庭教育资深专家,被主流媒体誉为“xx市国学启蒙教育先行者”从事国学教育40年,曾长期担任重点中学语文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自xx年起,揭老发起创立了xx 国学学校。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揭老师为我们做专题讲座。 ... 谢谢揭老师,下面我们安排10分钟的休息时间,大家可以放松一下,会场内设有茶点区。 请大家落座,我们的讲座继续,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再次有请揭老师。

感谢揭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下面我们进入互动时间,大家可以就今天讲座的内容与揭老师进行交流。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压力,有时会因为这些压力和烦恼使的身心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人生的本质、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呢?我们怎样做才能领悟国学智慧,塑造快乐人生呢?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xxx为我们全校师生作国学讲座。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和感谢! 此次活动得到了区领导、局领导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面我介绍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和来宾: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领导和来宾在百忙中来参加我们的国学讲座!谢谢你们! 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为我们作国学讲座!

国学经典读后感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大吧,其实火力旺盛得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

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一阵清脆的朗读声,在王家冲小学里传来,他们朗诵的是什 么呢?仔细一听,原来是老子的《国学》呀。 国学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来的一种传统文化。我喜欢国学。因为他能告诉我们许多受益匪 浅的知识。我更爱国学,因为他能使我们从蛮力小子变成一个儒雅少年。在国学中,每一个 单元都告诉我们一种为人处事的道理。道,使我们懂得不破坏自然规律才是真正的道,不乱 使用兵器才是真正的道。 国学这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在华夏各地传播这,不被中华儿女们朗诵着。我喜欢国学, 喜欢它那令人反思的语句。我爱国学,爱它那蕴含着深刻含义的句子。学国学,使我懂得礼 让,学国学使我明白道是什么。老师们说的好,我们是踩这巨人的肩膀向上爬的。我们是踩 着国学这个宽阔而高大的肩膀向上爬的。因此,我发自内心的感叹:学国学,我快乐! 2 国学是一条经典文化的长河,我徜徉在经典文化的圣殿里,结识了慈祥的孔子,雄辩的 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庄子。我目睹了一个个帝国的兴衰,一幅幅历史的画卷。 我认为国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在整个历史中是非常重要的载体,而历史 又是我们认同这个国家的最核心的东西。 什么是国学?虽说百年来不断在讨论,但是并没有大家都认同的说法,因为这是个新名 词。近百年来,西方文化东渐,产生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最初用新 学和旧学、中学和西学这样不同的名字来区别。后来又提出国学的名词,其实也就是中学, 也可以说是一种旧学,因为它是国产的。在一段时间内,把中国的文化都加上“国”字,比 如说中国的绘画称国画,中国的武术称国术,中国的戏剧称国剧,中医称国医。日记300字主要内容的。对于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国人一直不断的在研究,我们自己如果 弃之不顾,严加拒绝,那就等于无自知之明。 3 历史,宛如一场绚烂多彩、扣人心弦的舞台剧。但最终戏终人散,留下的是浩如烟海的 卷帙,让我们在那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读出无数的悲欢离合与惆怅。 从小,国学就陪伴在我左右。 一年级,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学会了背诵《三字经》,读懂了里面很多的故事,从中也学 会了很多。其中不能忘怀的,是黄香龄的孝顺。也是她,教会了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 二年级,我总会捧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和同学们一起摇头晃脑地读了又读,背了又背。 于是——李白成了我的偶像,他的诗句总让我爱不释手。 四年级,教室里弥漫起了国学的幽香。到了下午就成了我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每天都 会有一个同学来讲述自己喜爱的三国里的故事。情节总是那么扣人心弦。有时候上课,老师 还会给我们讲一些水浒、西游里的经典故事,让我们好不乐乎! 《千字文》的故事让我们称奇。它的编写者周兴嗣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将它完成,五年级, 且精思巧构,知识丰赡,音韵谐美。可一夜之间,他的头发也全白了。这让我伤心了好久。 六年级,我们开始学习了《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一部分。历史,好像在我们面前徐 徐展开了画卷,让我不断的去探索,去发现那帝王庞大的功业;贤者绝顶的智慧;将帅领兵 战功的传奇;英才特有的豪杰。让我在其中获得无数的人生哲理。 到现在,国学陪伴了我整整六年,也见证着我的成长。我相信,那国学中的经典与传奇, 将会继续伴我成长。我也会将它们永恒珍藏。 4 我们中国是个泱泱大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国学经典则传承着我国几千年的灿烂 文明,记载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精髓,它为炎黄子孙书写出最为骄傲的一笔。从 我刚学会说话起,外婆就常常陪在我身边,吟诵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从此,我就和国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到我懂事时,外婆和妈妈开始教我背诵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第1篇: 以前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的欢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但也不住告诫:“不能骄傲哟!”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兴奋的同时,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的“光辉”史……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终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作文写的好吗?还不想和你们在一齐呢!从此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错了,上午两节课,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不仅仅受到了教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也进取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异常是冯异的谦逊把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

矩,为人谦逊。异常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仅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一样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学会了戒骄戒躁,并且还让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仅使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仅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此刻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终又让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第2篇: 爸爸在政府上班,妈妈是教师,家庭条件比较好,以前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自从经历以后,深深的懂得了。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的作文被语文教师高度评价,刊登在学校和教室宣传栏上,高兴地告诉了爸妈,让他们分享的欢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但也不住告诫:“不能骄傲哟!”哪里能听进

经典国学专题知识讲座活动(试题) 1、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A、50元 B、100元 C、200元 D、400元 2、“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的意思是?() A、品德上有缺欠,会让自己感到羞愧 B、父母的品德上又缺欠,会感到羞愧 C、品德上有缺欠,会让父母感到羞愧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5、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与谁有关?() A、黄帝 B、张仲景 C、秦始皇 D、 6、“唇亡齿寒”的典故出自?() A、《左传》 B、《论语》 C、《孟子》 D、《礼记》 7、“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B、二十岁 C、三十岁 D、四十岁 8、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A、文章书画稿费 B、替人研磨墨汁 C、为人作序 D、清洗毛笔 9、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A、十个 B、十二个 C、二十个 D、三十个 10、“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11、国子监是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这种中央官学始设于哪一朝?()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五代 12、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A、谢灵运 B、陶渊明 C、王维 D、李白 13、《农政全书》作者是?() A、贾思勰 B、徐光启 C、王祯 D、刘徽 14、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 A、人口数量 B、政治地位

国学读书笔记四百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注册发布 这几天,村团支部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叫我写一点关于学习国学方面的内容,遂想起年前买有《国学经典》一书,时常也随手翻看,这不正好切合“国学”主题吗?故草草写就几句读后感吧。此书中有比较好的名言,多背多思,能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 通过多读、多背,也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其实《国学经典》里面每一页名言上都有详细的注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读、多思。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现在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进入这诗歌的世界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文章,让我在这很美好的春天里感受别一样的情怀。古代的诗人们也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呢!我知道不少呢!比如说《咏柳》、《早春》等等。《咏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借柳树来抒发春天的美。其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是把二月的春风比作了剪刀,多恰当的比喻啊! 我不仅了解了春天的诗歌,而且也学到了不少夏天的诗歌呢!就说《小荷》吧,诗人把初夏到来的时候写的惟妙惟肖。荷花刚开始的时候在诗人笔下变得更美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荷花刚刚开的时候样子。

国学经典读后感1500字左右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师德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

经典国学专题知识讲座活动(试题)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D、歧黄 2、“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句诗描写的是()的景色。 A、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B、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C、山东济南大明湖 D、江苏苏州沧浪亭 3、下列诗人中,哪位是女性?() A、李商隐 B、李清照 C、刘禹锡 4、宣纸得名于它的:() A、用途 B、材质 C、产地 D、使用人群 5、“世外桃源”出自于下列哪部作品?() A、《饮酒》 B、《归园田居》 C、《归去来兮辞》 D、《桃花源》 6、“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出自《诗经》的() A、《斯干》 B、《柏舟》 C、《丞民》 7、“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是描写《红楼梦》

中的哪一个人物() A、林黛玉 B、薜宝钗 C、王熙凤 D、贾探春 8、民间故事、古典小说往往歌颂浪漫的爱情故事。下列有关人物、情节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薛丁山征西》叙述大唐公主樊梨花才貌双全,以抛绣球的方式招薛丁山将军为驸马。 B、“梁祝故事”叙述梁山伯、祝英台由同窗结为夫妻,却因家长反对而被迫离异,双双殉情化蝶。 C、《白蛇传》叙述蛇精白素贞化为美女,下嫁许仙,后与法海和尚斗法,水漫金山寺,遂遭囚禁于雷峰塔下。 D、《红楼梦》叙述贾宝玉与表妹林黛玉真心相爱,却因王熙凤、薛宝钗两人连手施计,挑拨离间,致使宝、黛情海生变,黛玉终忧愤成疾,香消玉殒,宝玉则看破红尘,修道成仙。 9、被闻一多称为“诗中的诗,诗中的顶峰”的诗歌作品是:() A、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B、杨广《春江花月夜》 C、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李白《蜀道难》 10、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11、下列哪个不属于西湖十景() A、三潭印月 B、苏堤春晓 C、平湖秋月 D、风花雪月 12、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在《史记》中被记在了哪种体例里?() A、表 B、本纪 C、世家 D、列传 13、“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A、朱淑真 B、秦良玉 C、李清照

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 导读: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范文1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大学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

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范文2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做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是吃苦长大的。但是我却很感激少年时的贫穷,它就是一笔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

第一讲 国学、学习及为师 人生阅历多 高层知识分子 政府分子 1、一份沉浸、一分收获! 为人处事、安身立命 一个字 “仁” 一个词“修身以德” 一句话“谦卦六义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一杯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德谋天地,道贯古今! “任”:是儒家思想得核心,提倡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学而知之,生而知之,困而知之。 以儒释道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 2、国学 以儒家为主体的一个国家的学术与文化的统称 3、国学学习的作用 4、现在的大学生:有知识无文化,抗压能力差,自尊心强造成负担

文化可以化心理、化本体,可以穷理尽性! 自尊心强可以用于学习的提升。 可以调整的是自己的心态而不是别人的评价! 5、如何做好老师?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A学为人师,行为师范。 天地君亲师:天地君亲师是中国民间祭祀的对象, 祭师即祭圣人,源于祭圣贤的传统,具体指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也泛指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传统。 B老师的心态:当好老师,要处处做学生,时时往地处走。 C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要有自我磨砺的心态。 D与人打交道:要有领导的能力,“其身正不令而从”,人格素养,人格魅力。 教:“上所施,下所效” 育:“养子使做善” 苏格拉底:教育不是贯疏,而是点燃内在的火把! 陶行知:教育不外乎是习惯的培养! 6、如何学习《弟子规》? 弟:学生子:子女 学习任何东西,要有弟子的心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果子越成熟,就越地下来,要放低自己的身段来学习! 第二讲伟人及管理成功的案例 1、学习经典文化的伟人 A温总理:“苟利国家,生死置之度外,岂因祸福,多难兴邦。” 体现了大国智慧的底蕴。 没有目标,哪来的风都不是顺风。 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世代流传下来的古人的智慧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何为人处事。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 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 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 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 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 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 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 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 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 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 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 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 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 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经典国学专题知识讲座活动(试题) 1、“五四 ”运动初期的白话文中,男人女人物品都称 A 、 鲁迅 B 、 钱玄同 C 刘半农 D 、郁达夫 2、下列哪个事件与张飞有关? A 、 水淹七军 B 、 刮骨疗伤 C 、 三气周瑜 D 、 智取瓦口关 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选自 A 、 警世通言 B 、 喻世明言 C 醒世恒言 D 、醒世姻缘传 4、 “仁者无敌于天下。 ”出自 A 、 《孔子》 B 、 《孟子》 C 、 《大学》 D 、 《庄子》 5、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是哪位诗人写的?() A 、 王维 B 、 李白 C 白居易 D 、杜甫 6、以下哪个字不含 “黑色 ”的意思?() A 、 玄 B 、 皂 C 青 D 、苍 7、我国很早就有了穿木屐的相关史书记载,下面的鞋就是东晋时谢灵运发明的 它当时的用途 是: () 他 ”,后来谁创造了 “她”和“它”?() 谢公屐 ”,

A 、 舞鞋 B 、 上朝穿的朝鞋 C 登山鞋 D 居家鞋 8、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 “不知郎中桑落酒 ,教人无奈别离何 ”一句 ,句中所提到的 “桑落 酒”原产地在() A 、 永济 B 、 桑落 C 汾阳 D 、绵竹 9、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A 、 朱淑真 B 、 秦良玉 C 李清照 D 、蔡琰 10、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唐代管理这类工作的中央管理机构是 ()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吏部 A 、 B 、 C 、 D 、 11、柳永是宋代著名词人。他有一首词是专门描写宋代杭州的 十里荷花 ”,这首词是() A 、 《望海潮》 B 、 《八声甘州》 C 、 《雨霖铃》 D 、 《满江红》 ,其中描写杭州 “有三秋桂子, 12、 “拱手而立 ”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 左手在外 B 、 右手在外 C 右手在上 D 、左手在上 13、龙门石窟位于下列哪个省() A 、 河南 B 、 甘肃 C 陕西 D 、山东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3000字-读书笔记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于是我找出《四书》认真阅读,了解到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早期儒学的轨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的主旨是教人如何做人,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它是一部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国学经典。可以说读《四书》,对我们回顾历史、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无疑大有裨益。 其中,《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之一。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阐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等修身养性的八项途径。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主要阐述"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君子,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孔子》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关于"仁";、"礼";的核心内容。内容涉及如何做人、君子人格的塑造、学习、教育、务政、治国与安邦等多方面的内容。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它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及推行仁政的事迹,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四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有一段文字,原文为: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意思为: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没有。";孔

国学经典讲座心得 一年一度暑期师德培训学习。昨天本人聆听我校校长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国学经典的讲座,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 在外国人都学习我们的国学经典,创办了不少孔子学校。我们国人 有什么理由不学国学经典。学习国学经典:一:提高自身素养,为 教育教学工作打好良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 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 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 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经典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养性齐家等等。”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 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 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 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 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 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说到底就是"业务+人格"。尽管 教师不是官,是教育人家,是学者,但是教师要想管理好学生,就 要真正地为学校。家长学生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 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班级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学校老师应该经常组织了对学生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

国学经典与教育读后感

在国学经典里且思且行 ——读《国学经典与教育》有感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国学中更应该身先士卒,借中华传统魅力的精华,提升自己,滋养学生。 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人生幸福的根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弟子规》三字一平仄,教导我们一些如何做人的基础规范。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你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都可以得到这些良好优秀的贤子孝孙。这样的道理,于己于人都有着很好的实用价值。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孟子》一文,盖乎仁政,然而什么是“仁”?于他人,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便是“仁”,于自己,谦逊不自大,便是孟子提倡的人和。公孙丑说:“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向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孟子非常谦虚,从不把自己看作圣人,孔子尚不敢自沉圣人,何况我孟子呢?这正是孟子伟大人格魅力之所在。我们缺少的正是孟子的这种人格魅力,在学习生活当中,有一点成绩就夸夸其谈,自高自大。而在这里,我要说:孟子尚不敢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平庸之辈呢!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经典书籍的读后感 导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国学经典书籍的读后感文章,仅供参考! 国学经典书籍的读后感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讨厌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