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隐圆及几何最值训练题

隐圆及几何最值训练题

隐圆及几何最值训练题
隐圆及几何最值训练题

隐圆及几何最值训练题

一、利用“直径是最长的弦”求最值

1.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C=90°,AC=BC=4,D 是AB 的中点,点E 在AB 边上运动(点E 不与点A 重合),过A 、D 、E 三点作⊙O ,⊙O 交AC 于另一点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线段EF 长度的最小值为( ) .

2.如图,在△ABC 中,∠ABC=90°,AB=6,BC=8,D 为AC 的中点,过点D 作DE ⊥DF ,DE 、DF 分别交射线AB 、AC 于点E 、F ,则EF 的最小值为 .

二、利用“定点定长存隐圆”求最值

3.(2012年武汉市中考)在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3,0),点B 为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点C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且AC=2.设tan ∠BOC=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4.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4,BC=3,点D 是平面内的一个动点,且AD=2,M 为BD 的中点,在D 点运动过程中,线段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5.正方形ABCD 中,BC=4,E ,F 分别为射线BC ,CD 上两个动点,且满足BE=CF ,设AE ,BF 交于G ,则DG 的最小值为(

)。

E

6.(2013年武汉市中考)如图,E 、F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上两个动点,满足AE =DF ,连接CF 交BD 于点G ,连接BE 交AG 于点H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 长度的最小值是

7.(2015年武汉中考)如图,△ABC 、△EFG 均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D 是边BC 、EF 的中点,

直线AG 、FC 相交于点M .当△EFG 绕点D 旋转时,线段BM

8.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 =60°,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沿MN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 'MN ,连接A 'C ,则A 'C 长度的最小值是

. 9.(2013年武汉中考)如图,圆A 与圆B 外切于点D ,PC 、PD 、PE 分别是圆的切线,C 、D 、E 是切

点,若∠CDE =x °,∠ECD =y °,⊙B 的半径为R ,则弧DE 的长度是( ) A.90

)90(R

x -π B.

90

)90(R

y -π C.

180

)180(R

x -π D.

180

)180(R

y -π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A (-2,0),点B (0,2),点E ,点F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若正方形OEDF 绕点O 转,得正方形OE ’D ’F ’,若直线AE ’与直线BF ’相交于点P. (1)求∠PAO 的最大值 (2)点P 运动的路径长

B 第16题图

N

M

A'

D C

B A

三、利用“对角互补存隐圆”求最值

11.如图,定长弦CD 在以AB 为直径的⊙O 上滑动(点C 、D 与点A 、B 不重合),M 是CD 的中点,过点C 作CP ⊥AB 于点P ,若CD=3,AB=8,求PM 长度的最大值

四、利用“定弦定角存隐圆”求最值

12.(2014年武汉市元调).如图,扇形AOD 中,∠AOD =90°,OA =6,点P 为弧AD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 和D 重合),PQ ⊥OD 于Q ,点I 为△OPQ 的内心,过O ,I 和D 三点的圆的半径为r . 则当点P 在弧AD 上运动时,r 的值满足( )

A .0<r <3

B .r=3

C .3<r <3 2

D .r=3 2

13.如图, 边长为3的等边△ABC , D 、E 分别为边BC 、AC 上的点, 且BD =CE , AD 、BE 交于

P 点, 则CP 的最小值为

14.如图,点A 与点B 的坐标分别是(1,0),(5,0),点P 是该直角坐 标系内的一个动点. (1)使∠APB=30°的点P 有 个;

(2)若点P 在y 轴上,且∠APB=30°,求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

(3)当点P 在y 轴上移动时,∠APB 是否有最大值?若有,求点P 的坐标,并说明此时 ∠APB 最大的理由;若没有,也请说明理由.

x

五、利用“两边和差”求最值

15.如图, 已知边长为2的正△ABC, 两顶点A 、B 分别在直角∠MON 的两边上滑动, 点C 在∠MON 内部, 则OC 的长的最大值为 .

16.(2013年武汉市四调)如图,∠BAC=60°,半径长为1的圆O 与∠BAC 的两边相切,P 为圆O 上一动点,以P 为圆心,PA 长为半径的圆P 交射线AB 、AC 于D 、E 两点,连接DE ,则线段DE 长度的最大值为( ).

A .3

B .6 C

D

17.△ABC 中,∠ACB=900,AC=4,BC=2,当点A 在x 轴上运动时,C 点也在y 轴上随之运动,求OB 的最大值

18.△ABC 中,∠ACB=900,AC=BC= 5 ,BP= 2 ,将CP 绕C

P 点绕B 点旋转一周时,D 点也随之运动,求BD

19.△ABC 中,∠ACB=900, BC=6,AC=12,D 在AC 上,AD=8

设F 为BD ’的中点,,求CF 的最大值

A A

B

20.如图,PA=2,PB=4,将线段PA 绕P 点旋转一周,以AB 为边作正方形ABCD ,求PD 的最大值

21.△ABC 中,AB=2,BC=4,以AC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CD ,当∠ABC 大小变化时,求BD 的最大值。

六、利用“同侧差最大,异侧和最小”求最值

22.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R ,C 、D 在直径AB 的同侧半圆上,∠AOC =96°,∠BOD =36°,动点P 在直径AB 上,则CP +PD 的最小值是( ) A .2R B .3R C .2R D .R

23.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E 在BC 上,且CE=1,长为 2 的线段MN 在AC 上滑动,求四边形BMNE 的周长最小值

C

A A

24.如图,∠AOB=600,点P为∠AOB内一点,P到∠AOB两边距离PM=1,PN=5,C为∠AOB的边OA上一点,D为∠AOB的边OB上一点,则PC+CD最小值=________

25. 如图,∠BOA=30°,M、N分别为OA、OB上的两个点,OM=1,ON=3,P、Q分别在边OB、OA上,求MP+PQ+QN的最小值

七、利用“两点之间线段短”求最值

26.等腰直角△ABC中,∠CAB=900,AC=AB=2,P为三角形内一点,求PA+PB+PC的最小值

八、利用“二次函数模型”求最值

27.如图,已知半径为2的⊙O与直线l相切于点A,点P是直径AB左侧半圆上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C,PC与⊙O交于点D,连接PA、PB,设PC的长为x(2<x<4),则当x=时,PD?CD的值最大,且最大值是为.

A

O

28.如图,线段AB=4,C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以AC 、BC 为边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 ,⊙O 外接于△CDE ,则⊙O 半径的最小值为( ). A.4 B. C. D. 2

九、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值

29.(2014年武汉市四调)如图,P 为的⊙O 内的一个定点,A 为⊙O 上的一个动点,射线AP 、AO 分别与⊙O 交于B 、C 两点.若⊙O 的半径长为3,OP =3,则弦BC 的最大值为( ) A .23. B .3. C .6. D .32.

30.△ABC 中,∠BAC=45°,∠ABC=600,AC=3 2 ,以C 为圆心1为半径作⊙C ,P 为⊙C 上一个动点,求S △ABP 最大值或最小值。

31.A 到直线l 的距离为5,以A 为圆心3为半径作圆,Q 为圆上一个动点,过Q 作PQ ⊥AQ 交直线于P ,求PQ 的最小值

32.如图,∠XOY=45°,一把直角三角尺ABC 的两个顶点A 、B 分别在OX 、OY 上移动,其中AB=10,求点O 到顶点A 的距离的最大值

十、其他方法求最值

33.(2013年武汉市元调)如图,在边长为1的等边△OAB 中,以边AB 为直径作⊙D ,以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作⊙O ,C 为半圆弧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 、B 两点重合),射线AC 交⊙O 于点E ,BC=a ,AC=b ,求a+b 的最大值.

3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2为半径画⊙O ,P 是⊙O 上一动点,且P 在第一象限内,过点P 作⊙O 的切线与x 轴相交于点A ,与y 轴相交于点B ,线段AB 长度的最小值是.

35.如图所示,已知直线l :y =2kx +2-4k (k 为实数),直线l 与x 轴正半轴、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则△AOB 面积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x

Y

解析几何经典例题 圆锥曲线的定义是“圆锥曲线方程”这一章的基础,对这些定义我们有必要深刻地理解与把握。这里就探讨一下圆锥曲线定义的深层及其综合运用。 一、椭圆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1. 如图1,P为椭圆上一动点,为其两焦点,从 的外角的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M,将F2P的延长线于N,求M的轨迹方程。 图1 解析:易知故 在中, 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二、双曲线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2. 如图2,为双曲线的两焦点,P为其上一动点,从的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M,求M的轨迹方程。 图2 解析:不妨设P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延长F1M交PF2的延长线于N, 则, 即 在 故点M的轨迹方程为 三、抛物线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3. 如图3,AB为抛物线的一条弦,|AB|=4,F为其焦点,求AB的中点M到直线y=-1的最短距离。

图3 解析:易知抛物线的准线l:, 作AA”⊥l,BB”⊥l,MM”⊥l,垂足分别为A”、B”、M” 则 即M到直线的最短距离为2 故M到直线y=-1的最短距离为。 评注:上述解法中,当且仅当A、B、F共线,即AB为抛物线的一条焦点弦时,距离才取到最小值。一般地, 求抛物线的弦AB的中点到准线的最短距离,只有当(即通径长)时,才能用上述解法。 四、圆与椭圆、圆与双曲线定义的综合运用 例4. ①已知圆,M为圆上任一点,MP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Q,则Q的轨迹为() 图4 ②已知圆,M为圆上任一点,MP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Q,则Q的轨迹为()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解析:①如图4,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QM|=|QP|, 而|QM|=|OM|-|OQ|=2-|OQ| 即|OQ|+|QP|=2>|OP|= 故Q的轨迹是以O(0,0)、P为焦点 长轴长为2的椭圆。应选B。 ②同理,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双曲线的定义,可知点Q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应选C。 五、椭圆与双曲线定义的综合运用 例5. 如图5,已知三点A(-7,0),B(7,0),C(2,-12)。①若椭圆过A、B两点,且C为其一焦点,求另一焦点P的轨迹方程;②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过A、B两点,且C为其一焦点,求另一焦点Q的轨迹方程。

平面解析几何 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的范围 0 180 (2)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 (3)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 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1)两条直线平行 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 ,其斜率分别为k1, k2 ,则有 l1 / /l2 k1 k2 。特别地, 当直线 l1,l2 的斜率都不存在时,l1与l2 的关系为平行。 (2)两条直线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l1,l2 斜率存在,设为k1, k2 ,则l1 l2 k1 k2 1 注:两条直线l1 ,l2 垂直的充要条件是斜率之积为-1,这句话不正确;由两直线的斜率 之积为 -1,可以得出两直线垂直,反过来,两直线垂直,斜率之积不一定为-1。如果 l1,l2 中 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 时, l1与l2 互相垂直。 二、直线的方程 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名称方程的形式已知条件局限性 点斜式 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 线为直线上一定点,k 为斜率 斜截式k 为斜率, b 是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两点式 不包括垂直于x 轴和 y 轴的是直线上两定点 直线 截距式 a 是直线在x 轴上的非零截距, b 是直不包括垂直于x 轴和 y 轴或

线在 y 轴上的非零截距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 A ,B,C 为系数无限制,可表示任何位置的 直线 三、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三、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两条直线的交点 设两条直线的方程是,两条 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这两条 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 行;反之,亦成立。 2.几种距离 (1 )两点间的距离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注:(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方程要化为一般式; (2)求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时,必须将两直线方程化为系数相同的一般形式后,才能套用 公式计算 (二)直线的斜率及应用 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 已知A(x , y ), B(x , y ), C (x , y ), 若 x 1 x 2 x3或k AB k AC ,则有 A 、B、 C 三点共 1 1 2 2 3 3 线。

专题05 平面解析几何 1.【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理数】已知椭圆C 的焦点为121,01,0F F -(),(),过F 2的直线与C 交于A ,B 两点.若22||2||AF F B =,1||||AB BF =,则C 的方程为 A .2 212 x y += B .22 132x y += C .22 143 x y += D .22 154 x y += 【答案】B 【解析】法一:如图,由已知可设2F B n =,则212,3AF n BF AB n ===, 由椭圆的定义有121224,22a BF BF n AF a AF n =+=∴=-=. 在1AF B △中,由余弦定理推论得22214991cos 2233 n n n F AB n n +-∠==??. 在12A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 2 14422243n n n n +-??? = ,解得n = 2 2 2 24312,a n a b a c ∴==∴=∴=-=-=∴所求椭圆方程为22 132 x y +=,故选B . 法二:由已知可设2F B n =,则212,3AF n BF AB n ===, 由椭圆的定义有121224,22a BF BF n AF a AF n =+=∴=-=. 在12AF F △和12BF F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122 2144222cos 4422cos 9n n AF F n n n BF F n ?+-???∠=?+-???∠=?, 又2121,AF F BF F ∠∠互补,2121cos cos 0AF F BF F ∴∠+∠=,两式消去2121cos cos AF F BF F ∠∠, ,得

隐圆最值问题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B M C D A E F D C B A B D C F A “隐圆”最值问题 分析题目条件发现题目中的隐藏圆,并利用一般的几何最值求解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 - x + 6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两点,点C 在y 轴的左边,且∠ACB = 90°,则点C 的横坐标x C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 【练】(2013-2014·六中周练·16)如图,已知Rt△ABC 中,∠ACB = 90°,AC = 3,BC = 4,点D 是AB 的中点,E 、F 分别是直线AC 、BC 上的动点,∠EDF = 90°,则EF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例2】如图,在Rt△ABC 中,∠ACB = 90°,D 是AC 的中点, M 是BD 的中点,将线段AD 绕A 点任意旋转(旋转过程中始 终保持点M 是BD 的中点),若AC = 4,BC = 3,那么在旋转 过程中,线段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练】已知△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ADE = 90°,AC 2AD = 1,F 是BE 的中点,若将△ADE 绕点A 旋转一周,则线段AF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 【例3】如图,已知边长为2的等边△ABC ,两顶点A 、B 分别在平面直角 坐标系的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点C 在第一象限,连接OC ,则OC 长的最大值是( ) A .2 B .1 C .3 D .3 【练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 2,BC 3A 、B 分别在平面

解析几何经典例题 圆锥曲线的定义就是“圆锥曲线方程”这一章的基础,对这些定义我们有必要深刻地理解与把握。这里就探讨一下圆锥曲线定义的深层及其综合运用。 一、椭圆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1、如图1,P为椭圆上一动点,为其两焦点,从的外角的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M,将F2P的延长线于N,求M的轨迹方程。 图1 解析:易知故 在中, 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二、双曲线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2、如图2,为双曲线的两焦点,P为其上一动点,从 的平分线作垂线,垂足为M,求M的轨迹方程。 图2 解析:不妨设P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延长F1M交PF2的延长线于N, 则, 即 在 故点M的轨迹方程为 三、抛物线定义的深层运用 例3、如图3,AB为抛物线的一条弦,|AB|=4,F为其焦点,求AB的中点M到直线y=-1的最短距离。

图3 解析:易知抛物线的准线l:, 作AA”⊥l,BB”⊥l,MM”⊥l,垂足分别为A”、B”、M” 则 即M到直线的最短距离为2 故M到直线y=-1的最短距离为。 评注:上述解法中,当且仅当A、B、F共线,即AB为抛物线的一条焦点弦时,距离才取到最小值。一般地,求 抛物线的弦AB的中点到准线的最短距离,只有当(即通径长)时,才能用上述解法。 四、圆与椭圆、圆与双曲线定义的综合运用 例4、①已知圆,M为圆上任一点,MP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Q,则Q的轨迹为( ) 图4 ②已知圆,M为圆上任一点,MP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Q,则Q的轨迹为(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解析:①如图4,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知|QM|=|QP|, 而|QM|=|OM|-|OQ|=2-|OQ| 即|OQ|+|QP|=2>|OP|= 故Q的轨迹就是以O(0,0)、P为焦点 长轴长为2的椭圆。应选B。 ②同理,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双曲线的定义,可知点Q的轨迹为双曲线的一支,应选C。 五、椭圆与双曲线定义的综合运用 例5、如图5,已知三点A(-7,0),B(7,0),C(2,-12)。①若椭圆过A、B两点,且C为其一焦点,求另一焦点P的轨迹方程;②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过A、B两点,且C为其一焦点,求另一焦点Q的轨迹方程。

“隐圆”最值问题

B M C D A E F D C B A B D C F A “隐圆”最值问题 分析题目条件发现题目中的隐藏圆,并利用一般的几何最值求解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 - x + 6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两点,点C 在y 轴的左边,且∠ACB = 90°,则点C 的横坐标x 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练】(2013-2014·六中周练·16)如图,已知Rt △ABC 中,∠ACB = 90°,AC = 3,BC = 4,点D 是AB 的中点,E 、F 分别是直线AC 、BC 上的动点,∠EDF = 90°,则EF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例2】如图,在Rt △ABC 中,∠ACB = 90°,D 是AC 的中点, M 是BD 的中点,将线段AD 绕A 点任意旋转(旋转过程中始 终保持点M 是BD 的中点),若AC = 4,BC = 3,那么在旋转 过程中,线段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练】已知△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ADE = 90°,AC = 22,AD = 1,F 是BE 的中点,若将△ADE 绕点A 旋转一周,则线段AF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 【例3】如图,已知边长为2的等边△ABC ,两顶点A 、B 分别在平面直角 坐标系的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点C 在第一象限,连接OC ,则OC 长的最大值是( ) A .2 B .1 C .3 D .3 【练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 2,BC 3,两顶点A 、B 分别在平面 直角坐标系的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点C 在第一象限,连接OC ,则OC

解析几何解答题 2 2 x y 1、椭圆G:1(a b 0) 2 2 a b 的两个焦点为F1、F2,短轴两端点B1、B2,已知 F1、F2、B1、B2 四点共圆,且点N(0,3)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为 5 2. (1)求此时椭圆G 的方程; (2)设斜率为k(k≠0)的直线m 与椭圆G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F,Q 为EF的中点,问E、F 两点能否关于 过点P(0, 3 3 )、Q 的直线对称?若能,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已知双曲线 2 2 1 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 ,动直线l : y kx m 与圆 2 2 1 x y 相切,且与双曲 线左、右两支的交点分别为P1 (x1, y1 ), P2 ( x2 , y2) . (Ⅰ)求 k 的取值范围,并求x2 x1 的最小值; (Ⅱ)记直线P1A1 的斜率为k1 ,直线P2A2 的斜率为k2 ,那么,k1 k2 是定值吗?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抛物线 2 C : y ax 的焦点为F,点K ( 1,0) 为直线l 与抛物线 C 准线的交点,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B两点,点 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 D .(1)求抛物线C 的方程。 (2)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u u u r uu u r 8 (3)设 FA ?FB ,求BDK 的面积。.9 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中点 T 在直线OP 上,且A、O、B 三点不共线. (I) 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AB的斜率; ( Ⅱ) 求PAB面积的最大值.1 2 ,点 P(2,3)、A、B在该椭圆上,线段AB 的

B M C D A E F D C B A B E D C F A “隐圆”最值问题 重难点:分析题目条件发现题目中的隐藏圆,并利用一般的几何最值求解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 - x + 6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两点,点C 在y 轴的左边,且∠ACB = 90°,则点C 的横坐标x 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分析:在构造圆的前提下 考虑90°如何使用。直角对直径所以以AB 为直径画圆。使用垂径定理即可得到3-20c x ≤<3 【练】(2013-2014·六中周练·16)如图,已知Rt △ABC 中,∠ACB = 90°,AC = 3,BC = 4,点D 是AB 的中点,E 、F 分别是直线AC 、BC 上的动点,∠EDF = 90°,则EF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分析:过D 点作DE 垂直AB 交AC 于点M 可证△FBD ∽△ECD 即可 求出最小值 【例2】如图,在Rt △ABC 中,∠ACB = 90°,D 是AC 的中点, M 是BD 的中点,将线段AD 绕A 点任意旋转(旋转过程中始 终保持点M 是BD 的中点),若AC = 4,BC = 3,那么在旋转 过程中,线段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分析:将线段AD 绕A 点任意旋转隐藏着以A 为圆心AD 为半径的圆构造 出来。接下来考虑重点M 的用途即可。中点的用法可尝试下倍长和中位线。 此题使用中位线。答案是 3722 c x ≤≤ 【练】已知△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ADE = 90°,AC = 22,AD = 1,F 是BE 的中点,若将△ADE 绕点A 旋转一周,则线段AF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4242 22 AC -+≤≤. 分析:同例题 【例3】如图,已知边长为2的等边△ABC ,两顶点A 、B 分别在平面直角

数学解析几何经典例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双曲线x 22-y 21 =1的焦点坐标是( ) A .(1,0),(-1,0) B .(0,1),(0,-1) C .(3,0),(-3,0) D .(0,3),(0,-3) 解析: c 2=a 2+b 2=2+1,∴c = 3. ∴焦点为(3,0),(-3,0),选C. 答案: C 2.“a =1”是“直线x +y =0和直线 x -ay =0互相垂直”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当a =1时,直线x +y =0与直线x -y =0垂直成立; 当直线x +y =0与直线x -ay =0垂直时,a =1. 所以“a =1”是“直线x +y =0与直线x -ay =0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 答案: C 3.(2010·福建卷)以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为圆心,且过坐标原点的圆的方程为( ) A .x 2+y 2+2x =0 B .x 2+y 2+x =0 C .x 2+y 2-x =0 D .x 2+y 2-2x =0 解析: 抛物线y 2=4x 的焦点坐标为(1,0),故以(1,0)为圆心,且过坐标原点的圆的半径为r =12+02=1,所以圆的方程为(x -1)2+y 2=1,即x 2+y 2-2x =0,故选D. 答案: D 4.方程mx 2+y 2=1所表示的所有可能的曲线是( ) A .椭圆、双曲线、圆 B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C .两条直线、椭圆、圆、双曲线 D .两条直线、椭圆、圆、双曲线、抛物线 解析: 当m =1时,方程为x 2+y 2=1,表示圆;当m <0时,方程为y 2-(-m )x 2=1,表示双曲线;当m >0且m ≠1时,方程表示椭圆;当m =0时,方程表示两条直线. 答案: C 5.直线2x -y -2=0绕它与y 轴的交点逆时针旋转π2 所得的直线方程是( ) A .-x +2y -4=0 B .x +2y -4=0 C .-x +2y +4=0 D .x +2y +4=0 解析: 由题意知所求直线与直线2x -y -2=0垂直. 又2x -y -2=0与y 轴交点为(0,-2).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 +2=-12 (x -0), 即x +2y +4=0. 答案: D 6.直线x -2y -3=0与圆C :(x -2)2+(y +3)2=9交于E 、F 两点,则△ECF 的面积为 ( ) A.32 B.34 C .2 5 D.355

B M C D A E F D C B A B E D C F A “隐圆”最值问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各类隐藏圆的最值求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题目条件发现题目中的隐藏圆,并利用一般的几何最值求解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 - x + 6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两点,点C 在y 轴的左边,且∠ACB = 90°,则点C 的横坐标x 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分析:在构造圆的前提下 考虑90°如何使用。直角对直径所以以AB 为直径画圆。使用垂径定理即可得到3-20c x ≤<3 【练】(2013-2014·六中周练·16)如图,已知Rt △ABC 中,∠ACB = 90°,AC = 3,BC = 4,点D 是AB 的中点,E 、F 分别是直线AC 、BC 上的动点,∠EDF = 90°,则EF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 25 6 ____. 分析:过D 点作DE 垂直AB 交AC 于点M 可证△FBD ∽△ECD 即可 求出最小值 【例2】如图,在Rt △ABC 中,∠ACB = 90°,D 是AC 的中点, M 是BD 的中点,将线段AD 绕A 点任意旋转(旋转过程中始 终保持点M 是BD 的中点),若AC = 4,BC = 3,那么在旋转 过程中,线段CM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分析:将线段AD 绕A 点任意旋转隐藏着以A 为圆心AD 为半径的圆构造 出来。接下来考虑重点M 的用途即可。中点的用法可尝试下倍长和中位线。 此题使用中位线。答案是 3722 c x ≤≤ 【练】已知△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ADE = 90°,AC = 22,AD = 1,F 是BE 的中点,若将△ADE 绕点A 旋转一周,则线段AF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4242 22 AC -+≤≤. 分析:同例题

“圆”形毕露(二) 考纲要求: 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中圆的方程是C 级考点,近几年在各地模考和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在题设中没有明确给出圆的相关信息,而是隐含在题目中的,要通过分析、转化,发现圆(或圆的方程),从而最终利用圆的知识来求解,我们称这类问题为“隐形圆”问题. 考点解读: 在平面上给定相异两点B A ,,设点P 在同一平面上且满足λ=?(或22PB PA +是定值),则点P 的轨迹是个圆. 小题热身 (1)平面内到原点距离为1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 (2)从圆1:22=+y x O 外一点P 向圆引两条切线,切点分别是A 、B ,使得∠APB =60°,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3)已知两点)0,2(),0,2(B A ,若存在点P ,使得∠APB =90°,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4)已知两点),0,2(),0,2(B A -若存在点P ,使得 20AP BP λ+=,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5)已知两点),0,2(),0,2(B A -若存在点P ,使得1022=+PB PA ,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 . 题型一 利用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确定隐形圆

例 1(1)如果圆(x -2a )2+(y -a -3)2=4上总存在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为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05 6<-m m B m A ,若圆上存在点P , 使得∠APB =90°,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题型三 两定点B A ,,动点P 满足λ=?PB PA 确定隐形圆 例 3 (2017南通密卷3)已知点)3,2(A ,点)3,6(B 点P 在直线 3430x y -+=上, 若满足等式 20AP BP λ+=的点P 有两个,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 . 题型四 两定点B A ,,动点P 满足22PB PA +是定值确定隐形圆

解析几何解答题 1、椭圆G :)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为F 1、F 2,短轴两端点B 1、B 2,已知 F 1、F 2、B 1、B 2四点共圆,且点N (0,3)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为.25 (1)求此时椭圆G 的方程; (2)设斜率为k (k ≠0)的直线m 与椭圆G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 、F ,Q 为EF 的中点,问E 、F 两点能否关于 过点P (0, 3 3)、Q 的直线对称若能,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2、已知双曲线221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2A A 、,动直线:l y kx m =+与圆22 1x y +=相切,且与双曲线左、右两支的交点分别为111222(,),(,)P x y P x y . (Ⅰ)求k 的取值范围,并求21x x -的最小值; (Ⅱ)记直线11P A 的斜率为1k ,直线22P A 的斜率为2k ,那么,12k k ?是定值吗证明你的结论. @ [

3、已知抛物线2 :C y ax =的焦点为F ,点(1,0)K -为直线l 与抛物线C 准线的交点,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1)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 (2)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3)设8 9 FA FB ?=,求BDK ?的面积。. { — 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为1 2 ,点P (2,3)、A B 、在该椭圆上,线段AB 的中点T 在直线OP 上,且A O B 、、三点不共线. (I)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AB 的斜率; (Ⅱ)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 - 、

1.【2012高考真题重庆理3】任意的实数k ,直线1+=kx y 与圆22 2=+y x 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1) 相离 B.相切 C.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D.相交且直线过圆心 2.【2012高考真题浙江理3】设a ∈R ,则“a =1”是“直线l 1:ax+2y=0与直线l 2 :x+(a+1)y+4=0平行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2012高考真题陕西理4】已知圆22 :40C x y x +-=,l 过点(3,0)P 的直线,则( ) A.l 与C 相交 B. l 与C 相切 C.l 与C 相离 D. 以上三个选项均有可能 【答案】A. 【解析】圆的方程可化为4)2(2 2 =+-y x ,易知圆心为)0,2(半径为2,圆心到点P 的距离为1,所以点P 在圆内.所以直线与圆相交.故选A. 5.【2012高考真题天津理8】设R n m ∈,,若直线02)1()1(=-+++y n x m 与圆 1)1()1(22=-+-y x 相切,则m+n 的取值范围是 (A )]31,31[+- (B )),31[]31,(+∞+?--∞ (C )]222,222[+- (D )),222[]222,(+∞+?--∞ 【答案】D 【解析】圆心为)1,1(,半径为 1.直线与圆相切,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满足 1)1()1(|2)1()1|2 2=+++-+++n m n m (, 即2)2(1n m mn n m +≤=++, 设z n m =+,即014 1 2≥--z z ,

解得,222-≤z 或,222+≥z 5.【2012高考江苏12】(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方程为228150x y x +-+=, 若直线2y kx =-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 有公共点,则 k 的最大值是 ▲ . 6.(2011年高考江西卷理科9)若曲线1C :2 2 20x y x +-=与曲线2C :()0y y mx m --=有四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33- ,33) B .(33-,0)∪(0,3 3) c .[33- ,33] D .(-∞,33-∪(33 ,+∞)

隐形圆问题 一、确定动点轨迹是圆 【例题 1】如图,已知圆 C 的半径为 3,圆外一定点 O 满足OC=5,点 P 为圆C 上一动点, 经过点 O 的直线 l 上有两点 A ,且 OA=OB ,∠APB=90°,l 不过点 C ,则 AB 的最小值为 【举一反三】 1、如图,在边长为 2的菱形 ABCD 中,∠ A=60°, M 是 AD 边的中点, N 是 AB 边上的一动 点,将△ AMN 沿 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 A'MN,连接 A'C ,则 A'C 长度的最小值是 3、如图,已知等边 △ABC 的边长为 8,点 P 是 AB 边上的一个动点 (与点 A 、B 不重合 ).直线 l 是经过点 P 的一条直线, 把△ABC 沿直线 l 折叠,点 B 的对应点是点 B'.当PB=6时,在直 线 l 变化过程中,则 △ ACB '面积的最大值是 . 4、如图,矩形 ABCD 中,AB =4,BC=8,P 、Q 分別是直线 BC 、AB 上的两个动点, AE =2, △AEQ 沿 EQ 翻折形成△ FEQ ,连接 PF 、PD ,则 PF+PD 的最小值是 2、如图,在 Rt △ABC 中, ∠C=90°,AC =6, 为边 BC 上的动点,将 △ CEF 沿直线 EF 翻折, 小值是 BC=8,点 F 在边 AC 上,并且 CF = 2,点 E 点 C 落在点 P 处,则点 P 到 边 AB 距离的最 第 2

二、定边对直角 知识回顾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构造思路 :一条定边所对的角始终为直角,则直角顶点轨迹是以定边为直径的圆或圆弧 图形释义 : 【例题 1】已知正方形 ABCD 边长为 2,E 、F 分别是 BC 、CD 上的动点,且满足 BE = CF , 连接 AE 、 BF ,交点为 P 点,则 PC 的最小值为 【举一反三】 1、如图, E 、F 是正方形 ABCD 的边 AD 上的两个动点,满足 AE =DF ,连接 CF 交 BD 于 点 G ,连接 BE 交 AG 于点 H ,若正方形边长为 2,则线段 DH 长度的最小值是 2、如图,Rt △ABC 中,AB ⊥BC ,AB=6,BC =4,P 是△ABC 内部的一个动点, 且满足 ∠PAB =∠ PBC ,则线段 CP 长的最小值是 若 AB 是一条定线段,且 ∠APB-90 °, 则 P 点轨迹是以 AB 为直径的圆

三、解答题 26.(江苏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M 、N 分别是椭圆1 242 2=+y x 的顶点, 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P 、A 两点,其中P 在第一象限,过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C ,连接AC ,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 ,设直线PA 的斜率为k (1)当直线PA 平分线段MN ,求k 的值; (2)当k=2时,求点P 到直线AB 的距离d ; (3)对任意k>0,求证:PA ⊥PB 本小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直线方程、直线的垂直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满分16分. 解:(1)由题设知,),2,0(),0,2(,2,2--= =N M b a 故所以线段MN 中点的坐标为 ) 22 ,1(- -,由于直线PA 平分线段MN ,故直线PA 过线段MN 的中点,又直线PA 过 坐标 原点,所以 .22122 =-- = k (2)直线PA 的方程2221, 42x y y x =+=代入椭圆方程得 解得 ). 34 ,32(),34,32(,32--±=A P x 因此 于是), 0,32(C 直线AC 的斜率为.032,1323234 0=--=++ y x AB 的方程为故直线

. 32 21 1| 323432|,21=+--=d 因此 (3)解法一: 将直线PA 的方程kx y = 代入 221,42x y x μ+==解得记 则)0,(),,(),,(μμμμμC k A k P 于是-- 故直线AB 的斜率为 ,20k k =++μμμ 其方程为 ,0)23(2)2(),(222222=+--+-= k x k x k x k y μμμ代入椭圆方程得 解得 223 2 2 2 (32) (32)( , ) 222k k k x x B k k k μμμμ++= =-+++或因此. 于是直线PB 的斜率 .1 ) 2(23) 2(2)23(22 2232 22 3 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 μμμ 因此.,11PB PA k k ⊥-=所以 解法二: 设)0,(),,(,,0,0),,(),,(11121212211x C y x A x x x x y x B y x P --≠>>则. 设直线PB ,AB 的斜率分别为21,k k 因为C 在直线AB 上,所以 . 2 2)()(0111112k x y x x y k ==---= 从而 1 ) () (212112*********+----?--? =+=+x x y y x x y y k k k k .044)2(1222 1 222122222221222122=--=-+=+--=x x x x y x x x y y

近五年上海高考真题——解析几何 (2018春1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0米,圆O 的半径为1米,圆心是正方形的中心,点P 、Q 分别在线段AD 、CB 上,若线段PQ 与圆O 有公共点,则称点Q 在点P 的“盲区”中.已知点P 以1.5米/秒的速度从A 出发向D 移动,同时,点Q 以1米/秒的速度从C 出发向B 移动,则在点P 从A 移动到D 的过程中,点Q 在点P 的盲区中的时长约为__________秒(精确到0.1) 答案:4.4 关键点:引入时刻t ,表示点,P Q ,直线PQ ,列出(不等式)圆心到直线PQ 的距离小于等于半径,解不等式可得 提示:以A 为原点建立坐标系,设时刻为t ,则40(0,1.5),(20,20),03 P t Q t t -≤≤ 则0 1.5: 20020 1.5PQ x y t l t t --= ---,化简得(8)8120t x y t --+= 点(10,10)O 到直线PQ 1≤,化简得23161280t t +-≤ t ≤≤0 4.4t t ≤≤??=≈ P 到两个定点(1,0)和(1,0)-的距离之和等于4,则动点P 的轨迹为__________. 答案:22143 x y +=

知识点: (2018秋20)设常数2t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2,0F ,直线l :x t =,曲线Γ:28y x =()0,0x t y ≤≤≥,l 与x 轴交于点A 、与Γ交于点B ,P 、Q 分别是曲线Γ与线段AB 上的动点. (1)用t 表示点B 到点F 的距离; (2)设3t =,2FQ =,线段OQ 的中点在直线FP 上,求△AQP 的面积; (3)设8t =,是否存在以FP 、FQ 为邻边的矩形FPEQ ,使得点E 在Γ上?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1)2BF t =+;(2)AQP S = △;(3)25P ? ?? . 关键点:FQ FP PM =+ 知识点:中点弦 (2018春18)已知a R ∈,双曲线2 2 :1x y Γ-=.直线1y kx =+与Γ相交于A 、B 两点,且线段AB 中点的横坐标为1,求实数k 的值. 答案. . 关键点: 12 12 x x +=,因此用设而不求,韦达定理 知识点:和立体几何相关 19.(7分+7分)利用“平行于圆锥曲线的母线截圆锥面,所得截线是抛物线”的几何原理,某快餐店用两个射灯(射出的光锥视为圆锥)在广告牌上投影出其标识,如图1所示,图2是投影出的抛物线的平面图,图3是一个射灯的直观图,在图2与图3中,点O 、A 、 B 在抛物线上,O C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OC AB ⊥于C ,3AB =米, 4.5OC =米. (1)求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2)在图3中,已知OC 平行于圆锥的母线SD ,AB 、DE 是圆锥底面的直径,求 圆锥的母线与轴的夹角的大小(精确到0.01°).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公式 1、 两点间距离:若)y ,x (B ),y ,x (A 2211,则212212)()(y y x x AB -+-= 平行线间距离:若0C By Ax :l ,0C By Ax :l 2211=++=++ 则:2 2 21B A C C d +-= 2、 点到直线的距离:0C By Ax :l ),y ,x (P =++ 则P 到l 的距离为:2 2 B A C By Ax d +++= 3、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0)y ,x (F b kx y 消y :02 =++c bx ax ,务必注意.0>? 若l 与曲线交于A ),(),,(2211y x B y x 则:2122))(1(x x k AB -+= 4、 若A ),(),,(2211y x B y x ,P (x ,y )。P 在直线AB 上,且P 分有向线段AB 所成的比为λ, 则??? ????λ+λ+=λ+λ+=112121y y y x x x ,特别地:λ=1时,P 为AB 中点且??????? +=+=2221 21y y y x x x 变形后:y y y y x x x x --=λ--= λ21 21或 5、 (1)倾斜角α,),0(π∈α; (2)]0[,π∈θθ→ →,,夹角b a ; (3)直线l 与平面]2 0[π ∈ββα,,的夹角; (4)l 1与l 2的夹角为θ,∈θ]2 0[π,,其中l 1//l 2时夹角θ=0; (5)二面角,θ],0(π∈α; (6)l 1到l 2的角)0(π∈θθ,, 6、 直线的倾斜角α与斜率k 的关系

解析几何解答题 1、椭圆G :)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为F 1、F 2,短轴两端点B 1、B 2,已知 F 1、F 2、B 1、B 2四点共圆,且点N (0,3)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为.25 (1)求此时椭圆G 的方程; (2)设斜率为k (k ≠0)的直线m 与椭圆G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 、F ,Q 为EF 的中点,问E 、F 两点能否关于 过点P (0, 3 3)、Q 的直线对称?若能,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已知双曲线221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2A A 、,动直线:l y kx m =+与圆221x y +=相切,且与双曲线左、右两支的交点分别为111222(,),(,)P x y P x y . (Ⅰ)求k 的取值范围,并求21x x -的最小值; (Ⅱ)记直线11PA 的斜率为1k ,直线22P A 的斜率为2k ,那么,12k k ?是定值吗?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抛物线2:C y ax =的焦点为F ,点(1,0)K -为直线l 与抛物线C 准线的交点,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1)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2)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3)设8 9 FA FB ?= ,求BDK ?的面积。. 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为1 2 ,点P (2,3)、A B 、在该椭圆上,线段AB 的中点T 在直线OP 上,且A O B 、、三点不共线. (I)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AB 的斜率; (Ⅱ)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教学案例 余浩平 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与圆有关的一节复习课,由于在初中学习中接触过圆的一些基本知识,因而课前安排了两道有关圆的最值问题让学生练,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随后的教学中,采取变式教学、一题多解、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重点与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类比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练习: 已知圆0122822=+--+y x y x 内一点)0,3(A ,求经过点A 的最长弦和最短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二、 新课 例: 已知圆的方程222=+y x 及一点P(2,4),求圆上的动点与点P 连线斜率 的最值? 题变: 将上面例题中的点P(2,4)改为)4,0(P ,则圆上的动点与点P 连线斜率的 最值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最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讨论问题1: 已知圆的方程222=+y x 及一点P(2,4) 试试看: 根据以上条件,你还能设计出哪些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讨论问题2: 已知圆的方程422=+y x 及一条直线05=--y x 试试看: 根据以上条件,你能设计出哪些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 三、 练习 1、 从直线y=3上找一点,向圆1)2()2(22=+++y x 作切线,切线长度的最 小的值是多少?

2、 实数满足01422=+-+y y x ,求(1)x y 的取值范围。 (2)x y 2-的取值范围 四、 小结 最值问题常见的解法有两种:几何法和代数法. 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 则考虑利用图形来解决,这就是几何法——数形结合的方法; 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 则可首先建立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 五、 思考题 过点M (3,0)作直线l 与圆1622=+y x ,交于A,B 两点, 求: 直线l 的倾斜角θ,使△AOB 面积最大,并求此最大值(O 为坐标原点)。

直线和圆的方程 一、知识导学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不论A(x 1,y 1),B(x 2,y 2)在坐标平面上什么位置,都有d=|AB|=221221)()(y y x x -+-,特别地,与坐标轴平行的线段的长|AB|=|x 2-x 1|或|AB|=|y 2-y 1|. 2.定比分点公式:定比分点公式是解决共线三点A(x 1,y 1),B(x 2,y 2),P(x ,y )之间数量关系的一个公式,其中λ的值是起点到分点与分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的数量之比.这里起点、分点、终点的位置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一旦选定后λ的值也就随之确定了.若以 A 为起点, B 为终点,P 为分点,则定比分点公式是???? ?? ?++=++=λ λλλ11212 1y y y x x x .当P 点为AB 的中点时,λ=1,此时中点坐标公式是??? ???? +=+=222121y y y x x x . 3.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 (1)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 (2)斜率存在的直线,其斜率k 与倾斜角α之间的关系是k =tan α. 4.确定直线方程需要有两个互相独立的条件。直线方程的形式很多,但必须注意各种 5.两条直线的夹角。当两直线的斜率1k ,2k 都存在且1k ·2k ≠ -1时,tan θ= 2 11 21k k k k +-, 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可结合图形判断.另外还应注意到:“到角”公式与“夹角”公式的

区别. 6.怎么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时,若两直线的斜率都存在,可以用斜率的关系来判断;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则必须用一般式的平行垂直条件来判断. (1)斜率存在且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 1∶11b x k y +=, l 2∶22b x k y +=,有以下结论: ①l 1∥l 2?1k =2k ,且b1=b2 ②l 1⊥l 2?1k ·2k = -1 (2)对于直线l 1∶0111=++C y B x A ,l 2 ∶0222=++C y B x A ,当A 1,A 2,B 1, B 2都不为零时,有以下结论: ①l 1∥l 2? 21A A =21B B ≠2 1C C ②l 1⊥l 2?A 1A 2+B 1B 2 = 0 ③l 1与l 2相交? 21A A ≠21B B ④l 1与l 2重合? 21A A =21B B =2 1 C C 7.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已知一点P (00,y x )及一条直线l :0=++C By Ax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d = 2 2 00| |B A C By Ax +++; (2)两平行直线l 1: 01=++C By Ax , l 2: 02=++C By Ax 之间的距离 d= 2 2 21||B A C C +-. 8.确定圆方程需要有三个互相独立的条件。圆的方程有两种形式,要知道两种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及相互联系 (1)圆的标准方程:222)()(r b y a x =-+-,其中(a ,b )是圆心坐标,r 是圆的半径; (2)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F E D 42 2-+>0),圆心坐标 为(-2D ,-2 E ),半径为r =2422 F E 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