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门急诊工作管理制度(27)

门急诊工作管理制度(27)

门急诊工作管理制度(27)
门急诊工作管理制度(27)

门急诊工作管理制度

目录

一、门诊部工作制度 (2)

二、门诊工作制度 (2)

三、门诊护理工作制度 (3)

四、门诊首诊负责制 (3)

五、挂号室工作制度 (4)

六、门诊注射室工作制度 (5)

七、门诊换药室工作制度 (5)

八、输液观察室工作制度 (5)

九、门诊手术室工作制度 (6)

十、门诊手术室抢救药品管理制度 (7)

十一、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7)

十二、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8)

十三、疼痛门诊工作制度 (8)

十四、内窥镜检查室工作制度 (9)

十五、心电图室工作制度 (10)

十六、脑电图室工作制度 (10)

十七、高压氧室工作制度 (11)

十八、出具病休证明的规定 (12)

十九、出具诊断证明制度 (13)

二十、专家门诊管理制度 (13)

二十一、预防保健部工作制度 (14)

二十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4)

二十三、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15)

二十四、预防接种登记制度 (16)

二十五、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规定 (16)

二十六、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7)

二十七、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17)

二十八、急诊科工作制度 (18)

二十九、急诊工作制度 (19)

三十、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 (19)

三十一、急诊科首诊负责制度 (20)

三十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20)

三十三、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21)

三十四、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 (22)

三十五、急诊输液室工作制度 (22)

三十六、急诊科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23)

三十七、急诊分诊制度 (23)

三十八、急诊患者接待管理制度 (23)

三十九、院前急救工作制度 (24)

四十、救护车管理制度 (25)

一、门诊部工作制度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做好门诊全面管理工作。

2.经常检查督促各科室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执行情况,加强信息反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做好门诊环境管理和秩序管理,达到环境整洁、舒适、安全,工作有序。

4.经常深入科室调查了解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向院长汇报工作,提出改进工作措施及方案。

5.建立健全和落实好本部门各项规章制度。

6.建立本部门大事记。

7.严守工作岗位。每日检查开诊情况。

8.加强医德风建设,搞好门诊患者及社区合同单位满意度调查,进行分析改进工作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及门诊管理水平。

9.认真接待对门诊服务质量进行投诉的患者,用科学妥善的方式处理投诉。

10.做好社区医疗卫生工作。

二、门诊工作制度

1.医院业务副院长分工负责领导门诊工作。日常行政工作由门诊部管理。各科主任应当加强本科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各科室确定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业务人员协助科主任负责本科的门诊工作。

2.门诊实行医务人员轮转制,每个6月至1年轮换1次,人员轮换时,应与门诊部协商,并报医教部。参加门诊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当由有经验的医师和护士担任。

3.主任、副主任医师应定期上普通门诊解决疑难病例,每周至少1天,专科门诊、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每周至少1次。

4.门诊诊室的设置由门诊部统一规划。儿科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相对独立。

5.门诊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上班时必须穿好工作服,配戴上岗证,热情接特来站咨询群众和关心体贴就诊者,做到举止庄重,衣帽整齐、态度和蔼、文明礼貌、耐心解答问题,对就诊者进行健康宣教。

6.严格遵守医院的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并准时开诊,门诊部个别工作人员有特殊情况不能出诊,必须提前向门诊部报告,并作出妥善安排;门诊部每天必须保证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并对医师出诊情况进行考核。

7.各级医师对患者要详细询问病情,认真细致检查,诊断处理恰当,用药科学合理,尽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简明、扼要、准确记载门诊病历,科主任、主任医师、门诊部应定期检查门诊病历及门诊医疗质量。

8.各科必须执行首诊负责制,对疑难重症患者或患者复诊两次仍不能确诊的,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治或会诊,对尚未确诊的危重患者应按照急诊处理。

9.对需住院手术和治疗的患者,由门诊医生开具住院手续。

10.门诊各科应与住院部和病区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情及病床使用情况,有计划的收容患者住院治疗。

11.门诊各科建立健全门诊登记簿,凡来就诊者均心按门诊登记簿项目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并签全名。

12.导医人员应热情主动的接待患者及随行人员,主动带领他们找医生、做检查、取药等。门诊各科室内外的环境应坚持每天清扫,定期消毒,保持清洁整齐,防止医院感染,不断改善候诊环境,卫生设施齐全,时刻保持门诊部清洁整齐。

三、门诊护理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仪表端庄、衣帽整洁、佩带胸卡、准时上岗、不脱岗。

2、关心、体贴患者,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患者就诊。

3、各诊室环境整洁、舒适、安全、有序,有良好的就诊环境。

4、协助医师做好开诊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内感染。

5、加强候诊教育。

6、门诊各科室根据本专业特点,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各种治疗常规、操作规程以及岗位责任制,并认真做好登记、统计工作。

7、对危重病员、残疾人、持寿星证老人要优先安排就诊。

8、下班前必须管理好各诊室电源、设备、门窗等,确保安全。

四、门诊首诊负责制

1.首诊负责制是指凡到我院门诊挂号的患者,首次接诊的科室和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诊治患者,应热情接待,详细检查,认真书写病历和各种检查申请单,提出诊断和处理意见,并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和抢救均负有直接责任的制度。

2.门诊患者经分诊台分诊、挂号后到相关科室就诊,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

真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并及时规范书写病历。

3.首诊医师检诊患者后,判断患者病情属于本专业的疾病的,首诊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处理。

4.如首诊医师经检诊患者后,判断患者病情属于他科疾患的,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病历,给予认真处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情及应去就诊的科室。

5.如遇到边缘性疾病患者或遇到诊疗有困难、涉及多学科的患者,首诊医师应先完成病历记录和体格检查,及时请上级医师进行指导,必要时邀请其他科室会诊或上报医务部和门诊部办公室进行疑难病会诊。

6.当首诊医师邀请其他科室会诊时,被邀请科室应当派出高年资医师及时参加会诊,将会诊意见当面向首诊科室医师交代清楚,必要时协助首诊科室进行诊治。

7.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给接班医师,并当面交接清楚病情,做好交班记录后方可离去。

8.对来院的急、危、重症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如不属本专业疾病,应先行抢救并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专科医师,在接诊医师赶到现场后,向其介绍患者病情及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并做好记录后,方可移交至接诊医师。

9.经检诊或抢救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向病区联系,病区不得拒收。病情涉及两科以上的患者,住院治疗时应按照“专病专治”原则,依据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院。

五、挂号室工作制度

1、门诊病员应先挂号后就诊(危重抢救病人例外)。

2、挂号室工作人员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开诊前半小时准时开窗挂号。

3、初诊病人要认真填写病历首页各栏目,同时就诊两个科或转科病人,须重新挂号,会诊例外。

4、挂号诊病当日一次有效,隔日如复诊应重新挂号。

5、管好挂号票据,严格按规定的挂号标准收费。现款要及时上交,每日一校,半月一对,月终同财务科决算。

6、挂号室工作人员坚守工作岗位,态度和蔼,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危重病人和持有老年人证者要优先挂号。

六、门诊注射室工作制度

1.各种药物注射须按注射单和医嘱执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注射前必须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并按规定做药物过敏试验。

2.注射时要认真负责,注射后要密切观察病员情况,记录注射时间,一旦发生过敏或其它注射反应或意外,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必须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制。

4.必须备齐抢救药品、器械,并置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和更换。

5.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室内每天要进行消毒,并进行登记。

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各种数据及时统计上报。

7.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输液患者随喊随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讲究医德,文明服务,室内整齐,清洁卫生,做好防火、防盗安全工作。

七、门诊换药室工作制度

1.换药室工作人员必须服装整齐、清洁,非换药人员不得入内。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接触伤口的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各种灭菌物品必须注明失效日期,超过期限,应重新灭菌。各种消毒液要保持一定浓度,器械浸泡液,必须每周更换两次。换药室每天工作结束消毒一次。

3.换药时应遵照医嘱,根据伤口的性质进行换药,敷用腐蚀性药物时,应注意保护伤口周围健康组织,头、指、趾等处,应慎用烈性腐蚀性药物包扎。

4.换药时必须遵守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性伤口的原则。换药器械要做到每个病人使用一套,不得共用,一用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存放药品和消毒的容器要有醒目的标签,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6.特殊感染不得在换药室处理。

7.做好本科室的安全、防火、防盗工作。

八、输液观察室工作制度

1.对暂不需要住院,但根据病情仍须留观及需输液治疗的病员,可以收留在观察室进行观察治疗。

2.观察病人由接诊医生和注射室护士负责治疗和观察病情并作出记录,下班时要向急

诊值班人员床边交班,交班后即由值班医务人员负责观察、治疗、记录。

3.急诊值班护士,应经常主动巡视病员,按时进行诊疗护理并及时记录,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变化。

4.值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员的病情变化,做到随喊随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贻误病情。

5.急诊值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员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做好病情记录,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

6.观察室的被服用品,由护士长负责检查并督促更换。

7.自费观察病人,按规定收取药费、治疗费及床位费。

九、门诊手术室工作制度

1、手术室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隔离衣及口罩。严格执行手术室各级人员职责,消毒常规及无菌操作、急诊抢救制度、查对制度等,保持室内整洁,患呼吸道感染、面部、颈部和手部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

2、室内必须保持严肃、安静、禁止喧哗。严禁无关物品存放。严禁吸烟、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语。

4、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受术者进入手术室,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少恐惧情绪。受术者进入手术室时护士应查对姓名、手术名称,嘱排空膀胱、测体温,核对澳抗。

5、手术室的器械、敷料、专用负压吸引器和一次性用品,均由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并登记,定期检查、核对更换和补充,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定期清点常用药品、器具保证药品和器具的质量,禁止使用过期、变质的药品。发现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涂改者,以及生锈、破损的器械不得使用。

6、手术室内抢救药品及消毒药品须有明显标志,根据药品的种类、性质(针剂、内服、外用)分别定位放置,麻醉药、剧毒药品设专用抽屉存放,由专人登记管理并加锁,每日检查、领取,及时更换、补充。氧气设备及其他抢救物品定期检修和较正应处在待用状态,根据医嘱仔细检查后使用。

7、手术室每日术前开窗通风30分钟,消毒液进行地面清洁,术前常规紫外线空气消毒1~1.5小时,每周大清扫一次,每季应由区卫生监督部门提供手术室空气、手术包、术者刷手后抽样合格报告。

8、手术包及器械应定期消毒,手术包外贴有专用消毒指示剂,并标明消毒日期,定点在无菌柜内存放并标有无菌标识,严禁使用消毒过期、未消毒、生锈、破损的手术包及器械。

9、拿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持物钳浸泡在消毒液内应在关节上2~3厘米或镊子长度的1/2。浸泡消毒物品是应全部浸泡,容器及管腔内应充满消毒液,消毒液每周更换。

10、经常打开的容器每天更换、灭菌。打开无菌器的盖子是,无菌面朝上,用完盖上。

11、手术后应及时整理、消毒手术室,按规范的无害化程序处理(500~1000mg/l有效氯)被血液污染的器械、污染的手套与敷料等弃入相应的,一次性用品弃前须毁形;移入标有污染的存放医疗废弃物的场所。

12、凡与手术无关的人员不能随意进入手术室,如遇紧急抢救情况,应经手术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入内,听从手术室人员指挥,不得影响手术人员的工作。

13、受术者手术后应在术后观察室留观半小时至1小时,无异常后方可允许离去。

十、门诊手术室抢救药品管理制度

1、手术室的各种抢救药品应根据药品的种类、性质、针剂、内服、外用、分别放置,定位存放、专人登记管理,每日检查、领取及保管。

2、毒、麻药品设专人管理,在专用抽屉存放,并加锁,每日检查。用后补充,以保证随时使用。

3、要定期清点、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过期、变质。如有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涂改者,不得使用。

十一、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1、肠道门诊是发现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第一线,对于早期发现疫情,控制疫情蔓延、扩散起着关键作用,是做好防治肠道传染病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特制定本制度。

2、医院设立专用肠道门诊诊断室、留查室、专用诊断桌以及肠道门诊兼职医生,负责对门诊腹泻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对腹泻病人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就地处理、隔离治疗”。

3、肠道门诊应配备有防蝇设备、盛放呕吐物的容器及专用的诊断、检查、采样、抢救、消毒、杀菌药品和医疗设备。当值医生应当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周围环境卫生。

4、肠道门诊业务范围包括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等,以急性腹泻为主的各种传染病。

5、肠道门诊医生应当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掌握各种腹泻疾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

诊断标准、抢救治疗、疫情报告等有关专业知识,严格遵守隔离、防护等相关规定。

6、处理完患者,先用消毒液浸泡手,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患者的病历、化验单及收回的药瓶等,必须经过消毒后再行保存和应用。对病人的呕吐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应及时消毒处理,病人离开后要进行终末消毒。

7、医院每年5—10月开设肠道门诊,凡就诊的腹泻病人一律要填写《肠道门诊病人登记簿》,填写时要求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便于查找和统计。

8、发现霍乱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必须立即上报,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疑似病例在确诊或否定诊断后,应做更正报告。要严防迟报或漏报。发现法定报告的传染病,要按规定上报疫情。

十二、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1.发热门诊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经过培训,掌握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防护知识,负责门诊发热患者诊疗的全过程。

2.首诊医生对在发热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病情观察,交接时要把病情及治疗情况向下一班交接,并写好交接班记录。

3.每日必须向院感染办和医务部报告发热患者诊治人数,如有疑似患者必须由医院专家组确诊后由院感染办报告有关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在发热门诊工作的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应的消毒隔离知识,督促医生做好个人防护和检查工勤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清洁、消毒工作。

5.发热门诊人口处有专人发放一次性口罩和就诊须知,负责发热患者和陪同人员的导诊和宣传基本防护知识。

6.发热门诊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负责接诊发热患者,为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发现可能为临床观察、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后,立即将患者安排进入隔离观察室,立即申请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流行病学调查。

7.若诊断为临床观察病例、疑似病例,应立即按规定上报并按照程序转人集中临床观察医院;若诊断为其他疾病则转入正常就诊程序。

8.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发热门诊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主要病情,以便追踪观察,按规定发放《发热患者通知书》。

十三、疼痛门诊工作制度

1.门诊登记本要求详细记录患者一般社会情况、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等,以备

随访。

2.病历书写、病历记录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真实、准确、完整、清晰,力求详细,必要时查阅患者医疗档案,防止误诊、漏诊。

3.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4.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根据情况修订治疗方案。

5.应向患者或其家属阐述清楚病情、治疗方案、效果预测、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并发症等,征得其同意并签字。

6.接受各种治疗的患者,应根据治疗方法和病情留观到无全身反应和无神经运动系统障碍时方可离院。

7.操作意外时,应立即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及时处理。

8.对疑难病例必要时邀请有关专业科室医师会诊,共同制定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9.诊断室、治疗室等每日空气消毒,器械按消毒常规处理。

十四、内窥镜检查室工作制度

1.严格掌握内窥镜检查的适应证,需做检查的患者,由医师按照规定填写申请单,需做特殊内窥镜检查的患者,应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审签。

2.患者检查前,应先行做肝功能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查,结果正常时,方可预约检查,需其他科室协助配合的检查,应当与有关科室确定检查时间。

3.预约检查时间,应向临床科室或患者交代清楚检查日期和检查注意事项,按照要求做好准备。

4.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解释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5.检查前,内窥镜室医师应详细阅读病历及有关资料,了解患者病情;检查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轻巧、准确、安全。危重、年老患者检查时,经治医师应到场。

6.门诊患者检查结束后应留观1~2小时,无异常情况后方可离开。

7.认真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书写报告时务必认真、准确、详细,进修医师必须有上级医师签名负责。

8.送检标本时,必须在标本瓶上注明取材部位及数量,按规定填写申请单,并与标本一同送至病理科。

9.报告单要求书写完整、诊断正确。遇有疑难问题应与申请医师联系,共同研究解决,或向患者提出复诊。病理报告应一同附在内镜报告单中提供于临床,并将检查资料包括申请单、镜检记录、病理结果等整理归档。

10.爱护仪器设备,精心保管,专人负责,建立仪器档案,非本室人员不得动用各种仪器设备。未经领导批准,仪器设备不得搬出室外。

11.每次使用完内窥镜后,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做好使用、保养记录。急救药品、器材由专人管理,定位存放。

12.认真做好登记,资料积累工作,原始资料不得外借。定期进行室内、内窥镜清洁、消毒保养工作,小故障随时修理,每年至少大修、保养一次。

十五、心电图室工作制度

1.需做检查的患者,由医师填写检查单,须做床旁检查的患者应当在检查单上注明;申请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须经内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审签,提前预约检查时间,并由心电图室医师向经治医师和患者详细交代注意事项。

2.对申请做运动试验的患者,应当严格掌握适应症,检查时须有医师在场,密切观察病情,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3.心电图室操作医生要熟悉各种操作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查。每一项检查必须严肃认真准确无误。要求图像基线稳定、图形完整,遇有特殊病例须增加导联检查。

4.常规心电图报告于检查第2天发出,检查报告单记录要字迹清楚、书写整齐、项目齐全、数据科学、诊断准确、主次有序,对图形分析认真,剪贴规范。遇有疑难病例时,应组织集体讨论或与临床医师共同研究后书写报告,必要时随诊复查。

5.动态心电图,应由主治医师负责检查,对自动打印的报告,应经过医师审修签字后生效。

6.各种检查资料应归档统一管理。室内仪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调试,并做好使用、维修、保养记录。

7.认真执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按时保养、维护仪器,及时排除故障、保证使用,发生问题时及时报告,并送器械部维修。

8.心电图室应保持整洁,定期清扫、消毒,室内禁止吸烟,传染病患者应有专机、专人负责检查。

9.认真安排培训、进修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有计划的进行业务技术指导。

十六、脑电图室工作制度

1.需做脑电图检查的患者,由临床医师按照规定填写申请单,按要求做好准备。危重患者检查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

2.脑电图室医师要熟悉脑电图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为保证检查质量,必须嘱被检患者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检查前3天停服镇静剂、安眠药及抗癫痫药物。检查当天应进食,不宜空腹。

3.脑电图室医师检查前应详细阅读申请单,做好患者头皮、电极的消毒工作,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及时准备报告检查结果。对疑难问题提出会诊,遇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同各临床科室取得联系。

4.做好各种仪器的维护保养工作,使用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发现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作必要的检修。

5.禁止非本室工作人员随便进入,保持室内安静、整洁,禁止吸烟,不随地吐痰,定期清扫、消毒。

6.开机前应核对稳压器,指示电源是否与仪器要求电压相符。

7.工作人员对仪器应轻推慢移,避免震动,各种开关旋钮应轻开、轻放,用完恢复成原位。

8.建立脑电图机的仪器档案,出现故障应找专职维修人员维修,并将维修情况详细予以记录,纳入档案,以备下次故障维修时作参考。

9.检查报告第二天发出,遇有疑难问题时应与申请医师联系,共同研究解决,或通知患者进行复诊。

10.脑电图登记项目齐全,建立索引册,检查完毕后按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脑电图诊断进行登记,脑电图记录单一式两份。原始图纸应与报告单一起存档,以便复查时查找。

十七、高压氧室工作制度

1.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时,应由经治医师填写申请单,经高压氧室医师检诊同意后实施。

2.申请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应先进行常规体检、胸透及咽鼓管通气功能检查,必要时做心电图、电测听、肺功能测定等特殊检查,并在治疗前,由医师详细交代注意事项和要求。

3.每次进舱治疗前、出舱后,均需详细询问患者记录患者情况,并作必要的体检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4.对病情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或病情需要观察的患者,应在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舱,观察病情。

5.安排好陪舱人员及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尽量减轻患者的畏惧心理。对初次人舱者,应详细介绍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反应和注意事项,争取配合治疗。

6.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高压舱主要设备装置的使用、维修、保养和操作方法,绝对保证治疗安全。

7.上机操作前,检查电源、气源、仪表、仪器,清点进舱人数,进行安全检查,更换医院统一制作的纯棉布服装,严禁将易燃、易爆物品带人舱内。操作时,严格执行加、减压和各项操作规程;操作结束时做好记录并切断电源、气源。疗程结束后,做出小结,存档保存。

8.认真准确及时填写各项治疗、护理操作记录单,并严格遵守医嘱进行治疗,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9.治疗前应对舱体各部进行检查,治疗后舱内进行消毒、清洁,进行保养,使各种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应定期对舱内设备及备用药品进行检查更换。严禁无关人员接触备用药品。

10.工作时间谢绝会客,治疗室内严禁烟火。

十八、出具病休证明的规定

1.凡经医院诊治的患者,才可出具相关的病休证明。

2.门诊医师要严格按照病情认真开具病休证明,每项诊断都应具备科学的、客观的诊断依据,并将其记录于病历。急诊患者的病休证明一般不得超过三天。

3.病休证明书上的诊断只是疑似诊断,此类证明文书只证明患者需要病休和休息时间,不应提及对患者的行政处理意见(如“调离现工作岗位”、“照顾轻工作”等)。病休证明书必须由门诊的经治医师出具并签名。

4.出具病休证明必须经过详细的体检和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检查结果应如实记录于病历中,重要的阳性辅助检查应记录其检索号以便备查。

5.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出具人情假条,一经检查核实,将严肃处理;造成重大后果得,可停止处方权并给予行政处理。

6.证明盖章时须持挂号证(或小病历)在假期时间内有效,过期不予盖章,一般不补开病休证明。门诊部加盖公章时应严格审核,审核内容包括:门诊病史是否符合要求;医师是否签全名;是否有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

十九、出具诊断证明制度

1.凡经医院诊治或有关部门委托坚定的患者,可出具有关诊断证明。

2.每个医师在开写诊断证明时,应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根据病情,实事求是,严格掌握医疗原则,认真开具诊断证明,每项诊断都应具备科学的、客观的诊断依据。

3.医师开具诊断证明前必须进行详细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诊断证明书应按照格式将症状、阳性体征、主要化验检查结果、诊断等书写清楚,并记录在病历上,医师签全名后方可有效。

4.对于诊断难度较大或诊断有分歧的疾病,不能出具诊断证明,必须经过进一步检查或详细会诊后得出准确结论后才可出具诊断证明。

5,诊断证明书必须由医院指定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师检查签字,由门诊部审核盖章后生效,

6。当遇到以下情况时必须在接到有关部门开具的介绍信后方可出具诊断证明书;

(1)司法机关办案需要,必须由公检法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等行政执法机关的介绍信,并由医院指定的专业医师出具;

(2)病退离休、调换工作、伤残鉴定、保险索赔等,需由有关部门开具介绍信,并由医院指定的专业医师出具;

(3)计划生育证明(证明男方或女方无生育能力或儿童病残),须持县以上医疗单位转诊单或乡以上计划生育办公室的介绍信,由本院指定的专业组医师两人以上签名出具。

(4)复工、复学证明,须持本单位建议复工、复学介绍信,经本院临床医师检查认可后,出具证明。

7.医师开出的诊断证明书必须复印,交门诊部及医务部,并在门诊部登记、存档备查。

8.对于在学术上有争议的诊断,由于病情复杂、涉及多学科等特殊鉴定,应由医务部组织进行会诊,经过病例讨论后,慎重开出诊断证明书并加盖医务部公章。

9.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出具人情诊断证明、产假证明,一经检查核实,将严肃处理;造成重大后果得,可停止处方权并给予行政处理。

二十、专家门诊管理制度

1.专家门诊由已取得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称或科室主任的临床医师担任。

2.凡参加专家门诊的医师,应着装整齐,佩戴胸牌。

3.专家门诊由门诊部排班,并将排班表送医教部审批备案,由门诊部统一挂牌,并提

供诊室,挂号室负责分诊挂号。专家看门诊时间一般不得随意变动,如因故不能按时应诊,必须提前一日通知门诊部调班或停止挂号。

4.门诊部制作宣传栏公布专家照片及简介,以便患者选择专家。

5.专家、专科医师接诊要做到优质服务,对患者认真负责,检查耐心细致,用药合理,不得敷衍马虎,病历记录应合乎要求。

6.普通门诊的危重和急性疑难病症需要专家会诊时,不需另行挂号。慢性病经普通门诊医师检查后需看专家门诊者,可嘱患者下次门诊时挂专家、专科号看病。

7.已在专家门诊确定诊断的患者,可挂普通门诊号观察治疗,医护人员不得推诿患者。

8.各科做好专家门诊的管理工作,认真考勤、考核,医务人员要切实维持秩序,指导患者就医,专家席处要设立姓名标牌,以便患者监督。

9.为保证专家门诊医疗质量,对专家门诊应诊人数实行定辐控制,除完成定量门诊外,要对低年资医师工作进行指导,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二十一、预防保健部工作制度

1、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医务人员防病意识。

2、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程序,做好辖区婴幼儿计划免疫接种工作。

3、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计划生育咨询工作。

4、做好本院和社区的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好疫情报告、统计和分析工作,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5、指导并担任本院和社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和儿童保健工作。

6、负责本院职工的体检、保健工作。本院职工的诊治、病休、住院、会诊和转院等,由预防保健科医师根据病情和有关规定处理。预防保健部医师由主治医师或高年住院医师担任。夜间、假日急诊,由有关科医师处理,但所开诊断证明不得超过三天。

7、建立并管理好职工病案及健康档案。

二十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各科医师在医疗诊治中如发现法定传染病时,应立即报告医院预防保健部。

2.疫情报告实行首诊医生和首次发现者负责制,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向医院预防保健部报告。检验、放射等其他科室工作人员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必须及时向医院预防保健部报告,同时向诊病医师反馈,由医院预防保健部督促诊治医师填写报告卡。

3.诊治医师对报告卡填写必须认真、规范、全面,字迹清楚易认。各科应按要求完善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和传染病登记本。门诊、住院病历均应用红笔注明“疫情已报”。

4.医院预防保健部负责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发和核对,并按要求设立传染病报告薄,统一填报有关报表,防止漏登、漏报。

5.医院预防保健部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等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6.医院预防保健部人员应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疫情报告要及时网络直报。

7.坚持节假日传染病疫情报告。

8.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的学习培训。

二十三、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每周定若干天数为预防接种日,为辖区内适龄儿童与流动人口儿童开展常年免疫接种和业务咨询。预防接种门诊要设立登记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

二、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和《陕西省预防接种免疫程序》要求,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三、本地户籍儿童出生后1个月,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册。预防接种册由医院保管,预防接种证必须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保管,入托、入园儿童可由托幼机构暂时代管。儿童居住地变动时要及时办理入册或注消手续。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接种的儿童必须到所属接种门诊补种后方可入学。

四、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取得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护师)资格,并经过县级以上计划免疫知识技术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上岗工作应佩带胸卡。接种时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准参加接种工作。接种人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计划免疫知识,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五、保持预防接种门诊清洁卫生,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每次消毒应做好记录备查。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六、强调做到“三查七对”,即接种前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免疫卡册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七、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制度,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规定浓度及合格配制时间的皮肤消毒液;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安瓿应盖上消毒的干棉球并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废弃,整个接种过程应确保无菌操作,安全有效。卡介苗接种应设专室,暂无条件的应设专苗操作台,严防误做其他疫苗接种。凡符合接种条件的对象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所接种的疫苗效用、禁忌症、接种副反应及其注意事项。

八、接种结束后须及时将接种情况转入预防接种册。实行计算机管理的接种门诊,应及时将儿童接种信息上传服务器并作好数据备份。预防接种门诊每月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二十四、预防接种登记制度

一、核对受种者免疫卡证、姓名、出生年月日,以及既往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某种疫苗的接种对象。若发现预约接种的日期有误,应及时更改,并做好解释工作。

二、询问受种者近期健康状况,以及既往疾病史、过敏反应史、接种反应史等。经询问健康无疾患,再检查体温和其他有关体征,确定可否接种。凡患有接种禁忌症的不得注射或暂缓注射相应疫苗,并在卡证上做好记录。

三、执行“接种告知与家长签字”制度,务必告知家长接种何种疫苗,预防何种疾病,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和必要的注意事项等。体检与告知后,医生与儿童家长均需签字负责。

四、用钢笔做好免疫卡证接种日期等项目的工整书写登记,接种证上还应记录所使用疫苗的批号、接种者的签名。疫苗使用登记簿上应记录所使用疫苗的生产厂家、批号和有效期等。

五、接种后受种者应留在现场观察20分钟,便于一旦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时能即时处理。离开接种门诊前应预约好下次接种疫苗日期。

二十五、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规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为加强我院辖区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提高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质量,

保护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所称的流动人口儿童是直常住户口不在本地,但在当地居住三个月以上,年龄在7周岁以下的儿童。

3、要求辖区流动儿童的监护人按时到我院预防保健部办理预防接种证。预防保健部对流动人口儿童实施预防保健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做好记录。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保健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

4、工作人员每次接种疫苗后,必须认真填写预防接种证,并交代清楚下次免疫接种时间,单独建立流动儿童的接种卡册。要求登记清楚迁入、迁出时间,随时掌握其变动情况。

5、实行流动人口儿童转卡、转证制度。对新迁入儿童,原免疫接种卡、证有效,但要在我院预防保健部建立流动儿童接种卡,按计免程序要求完成免疫接种;对无接种凭证的儿童视为未接种,应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卡,按免疫要求程序进行免疫,从迁入本地时间算起,1年内完成基础免疫。

6、加强对漏种儿童的建卡、建证和查漏补种工作,并将情况报告上级疾控预防控制机构。

二十六、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由医院健康教育小组制定本院健康教育的对策、内容、项目、计划。

2、医院健康教育办公室依据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决策,具体负责全院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

3、各科健康教育小组负责本科健康教育内容的实施,每季度出版宣传专栏一期。

4、每年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形势要求,配套进行相应宣传活动。

5、财务科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和内容,负责资金规则和使用安排。

6、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包括:科普、病人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传染病防治知识。

7、每季度的第二周由健康教育教育办公室主持检查全院健康教育工作,评分作为科室考核内容之一。

二十七、计划生育工作制度

1.对已婚育龄妇女要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服务。坚持半年透环,半年一孕检制度。

2.凡因工作需要调入医院的育龄妇女,必须携带由调出单位计生部门办理的计划生育证明书和计生档案,方可办理调入手续。职工从调出单位办好手续起一个半月内不办理调入

手续或拒不交计划生育证明书及计生档案者,应拒绝接受。

3.严格掌握生育指标的发放制度。

4.每月按时向所属街道办事处如实上报计划生育各种报表。

5.对育龄人群因人施教,进行人口理论教育和基本国策、国情及计划生育政策、生理卫生、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等知识教育。

6.每季度召开一次计划生育宣传员会议,沟通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为了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更好地完成各项计划生育指标,向各科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年底根据管理总分数,划分等级,进行奖罚兑现。

二十八、急诊科工作制度

1.医护人员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2.建立各种危重病抢救技术操作程序。

3.选派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医师、护士担任急诊中心工作,进修实习生不得单独值班。

4.医护人员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程序及技术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快速有效地实施救治。

5.对急诊患者要负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时、正确、有效地进行救治。

6.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同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登记患者一般社会情况、来院准确时间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诊查患者。

7.危重不宜搬动的患者就地组织抢救,如遇困难,立即请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协助抢救,做好抢救记录,待病情稳定后再转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联系相关科室送手术室施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8.对收入急诊观察室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由医师书写病历,开出医嘱,护士负责治疗。

9.各类抢救药品、器材完备,专人管理,放置在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做好消毒和维护工作,及时补充更新,保证抢救需要。

10.遇批量患者救治时,需立即报请科主任、医务部和院领导亲临指挥,涉及民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1.遇有传染病患者应及时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上报。

12.确保医院固定急救电话通畅,接到出诊电话后10分钟内出诊,急救车装备齐全、

完好、适用,及时做好出诊记录。

13.认真填写值班日志、交班报告,做好交接班。

二十九、急诊工作制度

1.急诊患者由急诊科负责接诊、处置和分诊。

2.值班医师接诊患者时要认真负责,危重患者随到随诊,抢救及时迅速,不得推诿延误,二线及相关科室医师接到通知,10分钟内赶到急诊科,参加抢救。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详细记录。

4.身份不明的危重患者,先行抢救。

5.需要立即住院或手术的患者,除实施必要的救护外,应迅速和有关科室取得联系,由急诊医师和护士护送至病房,并做好交接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6.暂时不能确诊的留观患者,根据病情需要组织急诊会诊。急诊医师在会诊前写好病历并完成必要的化验检查。

7.医技、药房等科室见有急救标志者,要优先处理。

8.在急诊医师不在的情况下,为争取抢救时间,急诊护士有权召请各级医师参与抢救,进行必要的抢救处置。

9.遇有重大抢救或涉及法律、纠纷问题的患者,在积极抢救的同时,要及时向科主任和医院相关部门报告。

10.急诊药品、器械、敷料应定位放置,以方便抢救。

11.急诊科要建立健全各种危重患者抢救技术常规,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

三十、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

1、急诊科护士应选派有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的护士担任。

2、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诊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工作规则、程序、制度、技术操作常规;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3、值班护士不得离开工作岗位。急诊患者就诊时,接诊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的值班医师必须5—10分钟到急诊科,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生命体征测试等和登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联系人情况、来院准确时间、医师接待准确时间,待患者处置后还应登记患者转归。

4、交接班做到书面、口头、床头交接。

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急诊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急诊科是医院文明服务的重要窗口,工作纷繁复杂,护士每天要和不同年龄、性别及患不同疾病的患者接触,要求护士不仅有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有定的法律意识,热爱本职工作,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形成有序的工作作风。把好护理质量安全,是医护工作的集中表现,是对护理工作效果的评价,是衡量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和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影响护理安全主要有四大因素:人、技术、设备、药品。在四大因素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因创造一切的是人,影响一切的也是人,人的思想素质、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安全的成败得失。工作中应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严格要求自己,避免失误。 由于医疗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医疗纠纷可能随时存在和发生。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举证倒置”后,加重了医护的责任,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具有法律意识及预防意识:工作中必须学会主动规避医疗纠纷,减少和控制因医疗纠纷引发的不良后果,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患

于未然。一要有法律意识,学法、懂法、遵法。让一切护理行为符合法律规范。二要有预防意识,应以预防为主,争取主动,不要等纠纷形成后再来解决。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堵漏洞,要全程防范,抓好每一环节,才能形成终末效果。 2、审慎负责:护理操作进程和各项护理指导都是长期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每一环节必须遵循科学原则,稍有疏忽都可铸成大错,甚至危害患者的性命。因此,需要医护人员不断充实和新知识,才能增加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能力,严格把关,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才能做到稳、快、细。查问做到不凭印象、不凭感觉、审慎无误,这是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 3、团结协作,唤起有意注意:安全问题是医院工作的中心,医疗差错、事故不仅造成病人及家属的重大损失,而且招致社会信誉下降,病人群体的安全感丧失。在医疗进程中,护理人员与病人交流,接触的机会最,时间最长,加之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因而发生差错的机会增多。在工作中必须做到:(1)鼓励护士间的团结协作,唤起有意注意;(2)倡导人之关怀,调控负性情绪;(3)提倡不断提高,不断改正的精神;(4)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业务水平。 4 、严谨语言行为,保持和谐关系:护士在病人及其家属的交流中,要谨言慎行,若有语言行为的疏忽,极易

急诊科工作制度

、急诊科工作制度 1、医护人员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2、建立各种危重病抢救技术操作程序。 3、选派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医师、护士担任急诊中心工作,进修、实习生不得单独值班。 4、医护人员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流程及技术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快速有效地实施救治。 5、对急诊患者要负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时、正确、有效地进行救治。 6、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同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登记患者一般社会情况、来院准确时间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立即前往诊查患者。 7、危重不宜搬动的患者就地抢救,如遇困难,立即请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协助抢救,做好抢救记录,待病情稳定后再转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联系相关科室送手术室施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8、对收入急诊观察室的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由医师书写病历,开出医嘱,护士负责治疗。 9、各类抢救药品、器材完备,专人管理,放置在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做好消毒和维护工作,及时补充更新,保证抢救需要。 10、遇批量患者救治时,须立即报请科主任、医务科和院领导亲自指挥,涉及民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需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1、遇有传染病患者应及时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上报。 12、确保医院固定急救电话通畅,接到出诊电话后10分钟内出诊,急救车装备齐全、完好、适用,及时做好出诊记录。 13、认真填写值班日志、交班报告,做好交接班。 十四、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1、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尤其抢救室)。抢救的人一旦允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再来抢救患者的使用。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时重新灭菌。 6、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7、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8、每次抢救患者完毕后,要作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 十五、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 1、因病情需要,可在急诊科观察室短期观察患者(包括病情复杂难以确诊,需入院诊治而暂时无床又不能转出者)。 2、值班医师和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开好医嘱,及时填写急诊观察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和处理经过,认真做好交接班。

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准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门诊和急诊科(部、室)(以下简称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宣教和培训、监测与报告、预检分诊、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本措施、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医疗废物处置等。 本标准适用于提供门急诊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511—2016 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WS/T 524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原卫生部2003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3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原卫生部2009年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5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染。 3.2呼吸道卫生respiratory hygiene 呼吸道感染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的一组措施。[WS/T 511-2016,定义3.4] 3.3安全注射safe injection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3.4安全注射装置safety-engineered devices 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过内在的设计使其在使用后能屏蔽锐器,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1.1 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门

急诊科工作管理制度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工作管理制度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科2007 年12 月 修订目 1.急诊岗位责任(值班)制度 2.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3.急诊接诊、转(院)运与入 院护送制度 4.急诊抢救制度 5.急诊程序与注意事项 6.急诊首诊负责制度 7.急诊病历书写制度 8.危重病交接班制度 9.急诊会诊制度 10.急诊收住制度 11.急诊科三级查房制度 12.急诊病例讨论制度13.抢救室和观察病区医师职责 14.急诊诊区规章制度 录 15.急诊清创(手术)室规章 制度 16.创伤外科规章制度 17.急诊医务人员教育与培训 制度 18.紧急外派抢救制度 19.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急救汇 报制度 20.仪器设备使用维护制度 21.急诊科院内急救预案 22.急救中心紧急特发事件处 理预案 23.传染病报告及处理预案 24.急诊轮转工作须知 一、岗位责任(值班)制度

1.急诊科工作人员(包括轮转急诊工作人员及急诊药房、检验、挂 号收费等人员)应熟悉各自岗位制度有关条文,充分理解急诊工作中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度的重要性。急诊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并不得以不符合医院规定的理由推诿病人。 2.工作人员上岗时做到衣帽整洁、佩带胸卡。实行首问负责制,全 心全意为病患服务,做到态度和蔼,有问必答,工作热情、主动、认真负责。 3.据医院规定,急诊科实行医疗服务承诺制。急诊工作人员应严 格遵守卫生部和我院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医院工作人员守则,自觉学习遵守“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等有关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4.急诊科值班人员必须坚守本工作岗位,严守工作纪律,不得做 与急诊医疗工作无关的事情,随时准备应诊、抢救病人。 5.各科急诊值班医师在急诊科护士呼叫后必须在5 分钟内到达急 诊科应诊急诊病人。 6.值班人员不得提前下班或迟到上班,准时交接班,一般情况不 得私自调班或代班。如确实需调班,应经科主任的同意后,由排班医师改动排班表,然后上报医务科、人事科,责任到人,严防医疗事故发生。 7.值班人员负责本班次急诊应诊和抢救等医疗工作,值班人员严 格执行急诊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种常用的抢救常规、技 术和抢救设备的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各种危重病抢救操作程 序。

门急诊工作制度

门诊、急诊管理制度 门诊工作制度 1.门诊主任在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门诊的医疗、行政管理、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各科室的门诊工作,各科主任、副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指导和考核,各科应确定一位主治医师或副主任担任门诊组长,协调科主任做好本科门诊管理工作。 2.门诊各科室应按时应诊,节假日期间由医务科安排相关科室在规定时间应诊。各科排班表报门诊部。 3.各科室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门诊部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人员调换时应与门诊部共同商量。 4.门诊医护人员应派有一定经验的医师、护士担任。 5.科主任、主任医师每周至少出门诊一次,解决疑难病例,副主任医师每周不少于两次门诊。 6.对病人要进行认真检查,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认真书写病历,处方及门诊日志。科主任或门诊负责医师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 7.各科医师严格执行诊断证明书书写管理规定。 8.门诊检验、放射等各种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门诊手术应根据条件规定手术范围。一是要加强对换药室、治疗室的检查指导,必要时要亲自操作。对病情不适合门诊处置的病人,要收入院或转院治疗。 9.充分利用现代检查手段,近早明确诊断。对不能确诊的阴暗重病人或二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珍视。 10.各科门诊固定人员与病房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出院情况,有计划的接收病人住院治疗。 11.专科、专病门诊必须按时出诊,以保证病人顺利就医。 12.加强检诊,做好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各传染病诊室应做好疫情报告。 13.门诊禁止吸烟,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防病、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 14.门诊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病院,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的安排病人就诊。 15.门诊医师应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尽可能的减轻病员的负担。 16.对基层或外地转诊病人要认真诊治,在转回基层或原地时要提出诊治意见,需转外诊治的病人应由临床正、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签字。

急诊科工作制度

急诊科工作制度 1、急诊科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急诊科的日常工作。各科参加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服从医务科和急诊科领导和指导。 2、医务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脱岗、审岗、迟到、早退。遇特殊情况医院传呼时,休假的医务人员也应及时到位,参加抢救工作。 3、认真填写急诊日志和门诊病历。对抢救及留观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处置要正确。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 4、严格执行急诊首诊负责制、值班及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疑难危重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留观病历书写制度、急诊科病人入院护送制度和各种危重病人抢救流程等相关制度,确保绿色通道畅通。 5、抢救器械、药品齐全完备,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做到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贮存。值班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一切抢救物品不得外借。 6、保持急诊手术室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急诊手术室所有敷料、针筒及器械均应灭菌消毒。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7、加强观察病人的管理、观察病人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留观中发现可疑传染病,须做好床边隔离,并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对疑难病员,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多科会诊。 8、急诊检验、影像等检查要做到迅速、及时、准确。 9、工作中做到礼貌待人、态度和蔼、耐心解答、简化流程、尽心尽责地为群众服务。 10、保持环境清洁、室内安静、秩序良好。做好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 11、加强安全管理。遇重大问题:如重大伤亡事件、集体中毒、甲类传染病、重大事故纠纷等即时向有关领导、部门报告。 急危重病人救治绿色通道制度 一、开设绿色通道的目的 为认真贯彻执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保障急危重病人得到有效救治,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最终达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二、医院绿色通道的范围 1、心肺骤停 2、直接危急生命的各科急危重疾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昏迷、严 重中毒、严重复合伤、大出血、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等)。 3、110、120、122所送病情较严重病员,无家属陪护者。 三、医院绿色通道的措施 符合医院绿色通道范围病员来院接诊后,应采取下述措施: 1、接诊后即开通静脉通道及监测生命体征。 2、及时传呼相关临床、医技科室医生。 3、对危重病员由医生或护理人员陪同边抢救、边检查。并在处方、检验、 用血及辅助检查申请单上加盖绿色通道章,优先付款,优先检查和治疗。 4、及时请上级医生及多科会诊,必要时通知总值班及医院急诊抢救小组。 需住院或手术病员,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并由医生或护理人员送达。 医院绿色通道流程图

急诊科病房管理制度

急诊科病房管理制度 篇一: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一、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二、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态,都应一 视同仁。 三、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四、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五、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六、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七、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医师行为规范 一、对急诊病人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不推诿病人,危重抢救病人要及时抢救,不得延误治疗。 1 二、对病人诊断和治疗,要认真、及时、准确。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给假的原则。 三、廉洁行医,自觉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以医谋私,不开人情方、人情假、假证明,不“搭车”开药,不收受“红包”。

四、认真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上级医师既要指导业务,传授技术,又要抓医德、带作风、带思想,同级医师要紧密配合,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下级医师要尊重上级医师,虚心学习。 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扬学术民主,教学、科研不能损害病人健康、利益,不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不嫉贤妒能。 六、严守医密,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泄露病人隐私,更不允许利用隐私要挟病人。 七、认真、及时、准确书写病案,不准涂改、伪造、隐匿和销毁病案及各种原始资料。 八、在诊治过程中,严格执行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九、积极预防差错事故,一旦发生要及时挽救,严格执行报告制度,不准隐瞒和私自了结。 护理人员行为规范 一、遵守院规、着装整洁、态度和蔼、仪表端庄、行为文 2 明。 二、工作态度端正,做到清廉正直,接待病人热心,接受意见虚心,解释工作耐心,护理工作细心,一视同仁,出以公心。 三、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三查七对”等工作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四、树立“敬业、爱业”精神,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五、医护密切配合,认真执行医嘱,按时巡视病人,观察病情,抢救及时,认真交接班,准确记录,切实做好病员护理。

门急诊管理制度

门、急诊首诊负责制 一、首诊医师对其所接诊的诊断已明确的患者应及时治疗。若病情需要留观察室观察治疗的病人,首诊医师应将病例记录清楚后收入观察室,由观察室医师继续治疗。若需要住院治疗者,首诊医师在完成门诊病历记录后开具住院证,收住院治疗。病房不得拒绝收治,特别是危、急、重病人。如收治有困难时,应向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报告,协调处理。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二、遇到复杂病例或诊断未明的病员,首诊医师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并负责邀请有关科室会诊。诊断明确后及时转有关科室治疗。诊断不明确者收住主要临床表现相关科室。 三、对复合伤或涉及多学科的危急重病人,在尚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首先由首诊医师负责救治。首诊医师在实行必要抢救同时,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协同抢救。必要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参与抢救。诊断明确后及时转主要疾病相关科室继续治疗。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拖延抢救。 四、对危重、体弱、残疾的病人,若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转诊或转科或入院治疗,首诊医师负责与有关科室联系并安排医务人员做好护送及病人交接手续。如患者确需转院,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向医务科汇报,落实好接受医院后方可转院。 五、患者在门、急诊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变化,首诊医师要到场处理。若涉及他科疾病,应在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后,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诊。严禁相互推诿。 门、急诊抢救制度 一、急诊值班人员不得对危重急症以诊断不明,经济问题或其他任何理由延缓抢救。 二、急诊值班人员在联系有关科室协同抢救或联系住院入院时,应不放松对病员的抢救。 三、对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经紧急处理后,相关值班医师应安排病员直接送手术室抢救,而不应该强调常规的术前手续或入院手续,一面延误抢救时机。 四、抢救的全过程情况,必须认真、准确、及时记录。 五、抢救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病情向家属或陪护人员说明病情危重的原因、程度、及预后,以取得必要的理解和配合。 六、如因检查、入院等原因需要搬移病人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病情及生命体征的稳定与否,以及病员家属或陪护人对病情了解、理解程度。必要时应对此作出书面记录。危重病人

急诊科工作制度汇编

一、急诊科工作制度 一、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应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和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急诊患者就诊时,值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生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各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科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室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是。 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需通知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急诊范围:

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与流程

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与流程 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 1、不符合住院条件和不同意住院的患者。但根据病情尚需急诊观察的患者~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不超过72小时。 2、急诊值班医师和护士应当根据病情严密观察、治疗。凡收入观察室的患者~必须开好医嘱~按格式规定及时书写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包括、检验、影像,及时处理经过~必要时及时请相关专业会诊。 3、首诊医师全面负责急诊留观病人的所有事宜~若病情有变化~应随叫随到。对病人的病情诊断疑似诊断检查注意事项等内容~应在下班时向接班急诊医师进行床头交接~且病历书写要规范。 4、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与负责~主治医师每日查房一次~及时修订诊疗计划~指出重点工作。急诊值班医师早晚各查房一次~重病随时查房。 5、急诊室值班护士随时主动巡视患者~按时进行诊疗护理并及时记录、反映情况。 6、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对观察床患者~要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工作~必要情况书写记录。 7、严格执行急诊病历记录书写规范的有关规定~但因抢救危急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急诊室留观流程 门(急)诊医师接诊 按病情需要留观者:医师开具留观通知书

病人到收费处办理留观手续病人持门(急)诊病历、检查报告单和留观通知书到门(急)诊护士站 护士接待并安排床位 护士按医嘱配制药品为患者治 疗 护士遵医嘱让患者服药和告知注意事项护士要注意每个留观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告知医师处理 继续密切观察、记录 门(急)诊医师接诊 按病情需要留观者:医师开具留观通知书 病人到收费处办理留观手续病人持门(急)诊病历、检查报告单和留观通知书到门(急)诊护士站 护士接待并安排床位 护士按医嘱配制药品为患者治 疗 护士遵医嘱让患者服药和告知注意事项护士要注意每个留观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告知医师处理 继续密切观察、记录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急诊科护理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急诊科护理管理 标签:不良事件;急诊科;护理管理 本文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急诊科护理缺陷管理。在传统管理模式中,被管理者处于被动的地位,成为被监督、被检查、被惩罚的对象,失去人最宝贵的人本精神和主创精神,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于现代护理管理精神,现代护理管理需要人文关怀。通过主动报告不良护理事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归类找出其共性和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采取相应措施及补救方法,营造和谐护患安全,建立完善机制。建立不良事件档案,为护士提供借鉴,为护理人员建立警示平台及提供如何避免护患纠纷及护患矛盾的应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安全,主动报告事件增加,共享经验教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护理不良事件一词最近几年被频繁地使用,并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但护理不良事件没有统一的定义。通常认为,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1]。报告不良护理文件对完善专科护理质量,加强医疗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有着重要意义。而目前由于医疗卫生事业与广大就医患者期望有一定的距离,如何确保患者安全,从中吸取教训,建立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处置、干预,保证护理安全。 1建立不良事件档案 通过对不良事件分析、归类,找出不良事件的共性,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采取相应的措施及补救方法。 2开展质量分析会 定期开展质量分析会,如果出现重大的事件,应立即开展全科护理人员分析事件的原因,同时对事件进行模拟处理,变换角色,通过角色的转变,理解患者的要求,吸取教训,找出导致不良事件的原因、特点,逐渐累计处理不良事件的经验。 3为护理人员提供警示平台 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不良事件的分析、处理,在全科树立患者安全医护安全的意识,对具有共性的不良事件,有完善的具体措施及经验教训,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及时改进流程,对于当事人给予教育,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保证患者安全,对不良事件发生及时处理,避免医患纠纷。 转变服务态度,学会变化角色,营造护理安全,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患者,服务于患者”的思想和“患者安全我安全”的理念,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门 急诊管理工作制度

门.急诊管理工作制度 一、门诊部实行主任负责制。门诊部主任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副主任和护士长配合,负责门 诊流程管理和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二、门诊部兼管急诊科、预防保健科、妇产科门诊、中医门诊、儿科门诊、外科门诊行政管理 工作。 三、急诊科相对独立,由门诊部副主任兼急诊科主任分管。急诊科医师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 内科医师担任。急诊科护理工作由门诊部护理组承担急诊科护理工作。参加门(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员,上岗前进行急诊科医护专业培训及内科门诊工作流程的培训。 四、急诊科医师兼管接诊普通内科门诊患者。除外科门诊医师外,其他专业的门诊医师服从急 诊科主任统一调配。以保证急诊科24小时值班制度的落实和内科急诊室普通门诊工作需要。 五、护士长除负责护理单元的管理外,负责抢救药品、器械等财、物管理。并参与门诊部及急 诊科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六、门诊部成立由主任任组长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抗菌药物与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医 院感染管理小组,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小组、继续学习小组、三基三严学习培训小组、消防安全 管理小组,健康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其他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各自有职责,有活动,有记录,有检查,有分析评价和持续改进措施。 七、急诊科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急诊科医师要按照急诊科专业相关诊疗 指南和操作规范及内科专业相关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对病人进行规范诊疗。按照轻重缓急判 断评估,仔细问诊,耐心查体,合理检查,合理治疗,果断处置。对急危重症采取优先处置方案,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八、对疑难重病人不能确诊,病人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查看。解决疑难 病例。上级医师仍不能确诊者,要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再向医务科报告,请求全院会诊。仍 不能确诊者应及时收住院进一步诊疗或转院 九、对伤残军人、复员军人、现役军人、高烧病人、重病人、60岁以上老人及来自远地的病人,应优先安排就诊。 十、各科医师要及时书写门急诊病历、规范填写检查申请单、合理开具处方。做好门诊日志等 各种登记记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十一、对外科急症要及时请外科病房医师会诊,被邀医师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由外科会诊医师出具诊疗方案。 十二、门诊部、急诊科应与住院处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人情况,有计划 地收容病人住院治疗。

急诊室管理制度

急诊室管理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急诊室管理制度 一、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

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急诊科管理规章制度

急诊科管理规章制度

急诊科管理规章制度 目录 一、急诊科室管理制度 二、急诊科室工作制度 三、急诊首诊负责制 四、急诊留观病例书写制度 五、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 六、急诊三级医师负责制 七、急诊会诊制度 八、急诊抢救制度 九、急诊危重病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急诊交接班制度 十一、急诊死亡报告制度 十二、急诊绿色通道制度 十三、急诊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十四、急诊收住院制度 十五、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十六、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十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十八、医患沟通制度 十九、法定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的群发症状的疫情上报制度

提供服务。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建立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会诊。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急诊病人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机制,保证急诊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能够及时收入相应的病房。 第十五条医院应重视对急诊科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对急诊科的安全巡视,保证急诊科正常工作秩序。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根据急诊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对急诊科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和分配政策方面给予倾斜。

二急诊科室工作制度 1 . 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制度、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和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2.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理(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3.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4.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有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5.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准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6.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 天,最多不超过1周。 7.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门诊工作管理制度(最新)

门诊是中医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和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场所。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求医者首先到门诊进行诊治。绝大多数的病人在门诊进行检查和治疗,只有少数发病急、病情重或检查治疗比较复杂的病人才需要住院继续治疗。门诊也是中医教学的重要场所。医学院校的学生和青年医生从门诊病人的诊治中学习运用中医四诊及现代医疗设备对病人进行检查和辨证施治,学习对危重病人进行紧急处理,积累临床经验。 门诊管理工作制度 一、门诊部实行主任负责制。门诊部主任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副主任和护士长配合,负责门诊流程管理和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二、门诊部兼管急诊科、预防保健科、妇产科门诊、中医门诊、儿科门诊、外科门诊行政管理工作。 三、急诊科相对独立,由门诊部副主任兼急诊科主任分管。急诊科医师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内科医师担任。急诊科护理工作由门诊部护理组承担急诊科护理工作。参加门(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员,上岗前进行急诊科医护专业培训及内科门诊工作流程的培训。 四、急诊科医师兼管接诊普通内科门诊患者。除外科门诊医师外,其他专业的门诊医师服从急诊科主任统一调配。以保证急诊科24小时值班制度的落实和内科急诊室普通门诊工作需要。 五、护士长除负责护理单元的管理外,负责抢救药品、器械等财、物管理。并参与门诊部及急诊科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六、门诊部成立由主任任组长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抗菌药物与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小组、继续学习小组、三基三严学习培训小组、消防安全管理小组,健康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其他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各自有职责,有活动,有记录,有检查,有分析评价和持续改进措施。 七、急诊科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急诊科医师要按照急诊科专业相关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及内科专业相关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对病人进行规范诊疗。按照轻重缓急判断评估,仔细问诊,耐心查体,合理检查,合理治疗,果断处置。对急危重症采取优先处置方案,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八、对疑难重病人不能确诊,病人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查看。解决疑难病例。上级医师仍不能确诊者,要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再向医务科报告,请求全院会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收住院进一步诊疗或转院

急诊科管理制度汇总

急诊科管理制度汇总 急诊科主任医师肖彪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

门急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门、急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门诊医务人员工作制度 (一)门诊工作应由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和护士担任,人员相对固定。人员调换时,由业务办公室、分管院领导共同商量,并对上岗人员进行培训。 (三)门诊医师应仔细查看病人,严格按照医院规定开立处方,书写门诊病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尽可能减轻病人的负担。因病情需要留观或住院的患者,必须门诊留观或收住院治疗,不得延误。 (四)对疑难重病员不能确诊,病员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 (五)门诊与出入院处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情况,有计划地收容病员住院治疗。 (六)门诊标识清晰明白,服务工作人员要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耐心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病员就诊。危重病员要及时抢救,急诊病员优先就诊,一般病员按顺序就诊。 (七)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对传染病患者分室诊治,做好疫情报告。 (八)门诊检验、放射、心电图、超声等各种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

(九)门诊诊断区应保持清洁,改善候诊环境,加强 候诊教育,做好卫生宣教,提供便民服务措施,不断提高 患者就医幸福指数。 (十)业务办公室加强监管和督察,对随意停诊、迟到、早退和中途离岗的医师按缺陷管理进行处理。 二、急救医务人员工作制度 (一)急救医务人员必须24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急诊病人不受区域性限制。 (二)急救医护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医师应是3年 以上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护士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护 理工作经验。从事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 任感和事业心,主动、热情、及时、准确无误地处理每一 个急诊病人。 (三)急救工作要做到及时、迅速、准确。要求医护 人员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严格执行急诊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 差错事故。 (四)急救部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专人 管理,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维修和消毒,保 证抢救需要。 (五)急诊工作必须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为急诊病人建立绿色通道。凡需紧急施救的急危病人不受地域、地段、

急诊工作制度

急诊科工作制度 一、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撰写人: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一、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与急诊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等职能部门对急诊科有实时监管职责。 二、急诊质量管理 (一)建立健全急诊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三)科室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 (四)按照急诊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每月召开一次急诊质量与安全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整改;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急诊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对急诊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持续改进。 (五)提高急诊病历及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急诊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六)对住院医师按照医院要求,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医风、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等。 第 2 页共 2 页

三、医疗安全管理 (一)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二)按照急诊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安排患者的急诊就诊工作。 (三)充分做好抢救前准备,严格检查各种急诊器械设备,确保抢救设备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 (四)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急诊期间所用药物及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名称、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须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易混淆的药物。用过的安瓿等物品应保留到患者出手术室后丢弃,以备复查。 (六)新技术的开展和新方法的使用,应按照医院新技术准入及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经医院批准后实施。 (七)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坚持岗位交班、病情不稳定时一律不准交班。交班内容应包括患者情况、急诊经过,特殊用药、输液等。(八)各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及时按照医院要求上报,必要时应进行全科讨论,认真整改落实。 第 2 页共 2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