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闭症视障儿童的个别化教育的案例研究

自闭症视障儿童的个别化教育的案例研究

自闭症视障儿童的个别化教育的案例研究
自闭症视障儿童的个别化教育的案例研究

自闭症视障儿童的个别化教育的案例研究

袁东(宁波盲童学校,宁波,315012)

摘要针对自闭症视障儿童个案测评结果,宁波盲校多重障碍儿童教育/训练/康复小组集体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确定了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教学要点等,分析了IEP执行、总结和评定情况。个案经过教育康复,改善了自闭症状,身心有了发展,初步适应了学校生活。

关键词自闭症视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案例研究

分类号G84

The Case Study of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on Autistic Children with Visual Handicapped

YUAN Dong(School for the Blind of Ningbo,Ningbo,315012)

Abstract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IEP) was designed by the team of Multi-handicapped Chil-

dren Education/Training/Rehabilitation of the School forthe Blind ofNingbo in the base of assessmentto a autistic

-child with visually handicapped. Long term aims, short term aims and teaching key points was ascertained.

The execution of the program is analysized. After one academic year of rehabilitation, the autistic symptom, mind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adoption to school life of the case are improved.

Key words autistic-chidrenwith visual handicapped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IEP) case study.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社会更多关注多重

障碍儿童的生存、学习和生活。在中国盲校,我们

已经发现多重障碍儿童有一定比例。由于盲多重

障碍儿童病因复杂,教育难度大、效果不明显,目前

还没有成熟的教育模式。伴有自闭症的视障儿童,

是一种身心障碍较为严重的盲多重障碍儿童,需要

整合多学科、多领域专业人员的力量,运用团队合

作,对他们进行长期、科学的教育、训练和康复。本

文介绍以视障教育专业教师为召集人,协调各类特

殊教育相关专业人员,对一名被确诊为典型自闭症

的视障儿童,在观察、访谈、测试、评估和分析的基

础上,集体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并进行为期

一学年的教育实践。

1个案简介

小刚(化名)是一个9岁的自闭症全盲男孩,从

小由外婆抚养、照顾直至现在。1999年,小刚在上

海精神卫生中心被确诊患有自闭症,2002年9月,

进入宁波盲童学校小一班就读。2003年5月,宁波

盲校多重障碍学生个案评估与诊断小组集体讨论,

为小刚提出了较为科学的教育方案。

2教育测评

2002.9至2003.5,宁波盲校多重障碍学生个案

评估与诊断小组采用了自然观察、访谈和量表测试

三种方法,对小刚的身心发展状况(视觉、听觉、触

觉、记忆力、智力、语言、人际、情绪/行为和身体发育

等)进行了质与量结合的系统测评与分析。

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个案评估小组对小

刚进行了长达四至五个月的观察,与小刚的父亲、

母亲、外婆和4位教师进行了详细的访谈,查看了已

有的各种医学病历和检验报告,书写了观察/访谈报

告(袁东,2003)。

2003年4月至2003年5月,个案评估小组的教

师对小刚进行了量表测试,先后使用了孤独症儿童

身心发展评估表、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调查表、自

《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第11期(总第53期) Chine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Monthly)

No.11,2004(Serial No.53)闭症儿童基本沟通行为评量表、克氏行为量表和孤

独症儿童行为检核表,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内容分

析,经过个案评估小组的二次集体讨论,形成了诊

断的资料,再经过个案评估小组和教师工作团队的

修改、审核,并咨询了相关专家的意见,提出了较为

合理、便于操作的特殊教育策略,完成了正式的测

评报告。

3教育需求

按照小刚教育需求的优先次序来排列,结果如

下:

3.1小刚需要功能性听力训练;

3.2小刚需要触觉功能训练(主要是针对触觉过

敏);

3.3小刚需要言语训练(特别是针对怪叫和尖叫);

3.4小刚需要稳定情绪(可以运用药物治疗和心理

治疗);

3.5小刚需要长期的行为分析和行为矫正(阻止自

我伤害)。

4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

4.1基本情况

姓名:小刚性别:男班级:小二班

教育团队:学校自闭症视障儿童教育、训练和

康复小组

IEP起至时间:2003年9月3日———2004年6

月25日

4.2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4.2.1长期目标

(1)帮助小刚对熟悉的人声以及身体周围发出

的声音有一定反应,能听懂老师的教学指令,并按

照老师要求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2)帮助小刚养成主动触摸他人和物品的习

惯,能主动拉住同学和老师的手,能接受他人触摸

小刚的手、头和上体,培养触摸兴趣,逐步提高触觉感受性;

(3)带领小刚感知周围世界,逐步让孩子用言

语来表达内心需求(字、词、短语),能理解日常生活语言所表达的意思,逐步减少怪叫和尖叫(mao ……)的次数,降低音量;

(4)帮助小刚稳定情绪,控制休息与活动的时

间,让他在班级集体/活动中体验温暖与快乐,密切观察刺激物,减少强烈的情绪反应(怪叫、尖叫、不断旋转身体等),培养孩子舒畅、愉悦的情感; (5)塑造正确的行为,减少拒绝性、退缩性和习

惯性行为(盲态),消除怪异行为以及自残/自伤行为;

4.2.2短期目标

(1)人际交往

能指认亲人、老师、同学,熟悉他们的声音;

能够主动与老师、同学、家长交流(有一定的动

作反应);

能用恰当的方式(声音、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

愿;

能听懂他人的指令,按照指令/要求做一些简单

的动作(如坐下、站立、离开等);

(2)认识自己和环境

能正确触摸/指认亲人、老师、同学,能主动牵拉

她他的手;

能主动了解、指认自己身体各部分名称;

能主动触摸/指认常用物品;

基本能触摸/指认常见花草树木;

能触摸/了解教室、寝室等熟悉环境,行走自如。(3)动作与运动

手/手腕/手指灵敏,能够触摸物体;

肢体灵活、弹性,提高灵敏性;

能跑步,锻炼脚力,锻炼腿部肌肉;

双手能协调运动;

能玩翘翘板/脚踏板运动;

能玩滑板运动;

能做小云梯运动;

促进肢体和谐发展,各部分关节灵活、有韧性;

能主动/被动参与呼啦圈运动;

能主动/被动参与垫上运动;

能参与体育运动游戏,心情舒畅;

能参与小组运动练习,与同学友好相处;

能接受推拿与按摩肌肉、关节。

(4)生活技能个人清洁卫生、吃饭、穿衣、脱

鞋等基本生活技能。

(5)音乐与情感

对不同风格的音乐(激昂的、舒缓的、轻松的

等)有一定的情感反应(动作);

对不同风格的音乐有一定的肢体反应;

对音乐节奏能打节拍;

能使用常用的打击乐器打出乐句节拍;

做音乐游戏,心情愉悦;

能咏唱简单儿歌;

能哼唱简单的乐句。

·20·《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第11期(总第53期)4.2.3帮助小刚初步建立正向行为支持系统,采用

正强化的方式塑造正向行为,丰富生活内容,转移

注意力,减少拒绝性、退缩性行为,矫正习惯性行为

(盲态)、怪异行为,阻止和消除自残/自伤行为。

4.2.4增设心理辅导项目,针对小刚的行为来源、

特点、强度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和调查,制定个别

化行为辅导计划。对小刚进行心理(行为)辅导,每

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15分钟。

4.2.5丰富校园生活,增加外出活动总量。教师或

家长要带领小刚(或者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集体

活动)到公园、草地、健身场、电影院、少年宫、游乐

场、游泳池、商场、超市、菜场等地方参加活动,扩大

知识面,增加经验,提高感知觉能力,逐步减少/改善

自闭症状。

具体时间:从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每二

周外出1次,一个月安排2次,一学期外出8次以

上,一学年里要求外出活动15次(包含学校和班级

安排的活动/外出)。

4.2.6根据评估结果以及医学专家的建议,小刚还

需要定期服用镇定安神类药物,以稳定情绪。家长

(外婆)根据精神科和神经科医师的处方,自行配

药,给小刚定期服用,服用时间初步定为一个学期

(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

4.2.7教学方法:集体、小组和个别教学相结合,以

小组和个别教学为主,教师的单独训练一般是一对

一,教师助理(学生)或家长(外婆)在旁边给予协

助。

4.3IEP教学资源

学具/玩具、言语训练实物、自制教具、录音机、

磁带、打击乐器、体育用具、美工用具、心理(行为)

测试量表和非正式评估表、社区、公园、学校等。

4.4IEP评定方法

IEP里列出的任课教师在备课中要写出小刚的

个别辅导要点,每次辅导完毕要有辅导反思,每二

周要写出一次教学小结。

2003.9—2004.6两个学期每月的第四周周三下

午,组长召集教师、医师和家长一共召开9次IEP阶段性会议(月会),每次会后,组长负责联络、咨询康

复专家,听取各方意见,写出IEP教学小结报告。

其中,2004年1月召开IEP上学期总结会议,形

成IEP学期总结报告。2004年6月召开IEP下学年总结兼学年评估会议,形成IEP学期总结报告和形

成IEP学年评定报告。

5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执行、总结和评定

5.1IEP的执行

IEP的执行是整个IEP方案的重要环节。限于

国情,宁波盲校安排小刚个别教育/训练,融入到班

级教学、小组活动之中,适当增加一定时间的一对一辅导,还有家长的陪读、协助,因此,小刚IEP的执行情况较好。所列出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基本

实现,各个任课教师也较为配合,能基本按照IEP要求去教学、训练和矫治,小刚基本能配合,师生关系和谐,家长、学生也能帮助教师做好协助工作,孩子进步很快,这一切也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工作信心。但是,详细的IEP的执行情况分析需要IEP的总结

来配合。另外,对小刚的心理辅导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总结;药物治疗方面,因服用中药,小刚有强烈的

药物反应,服用一个月后暂停,根据医学专家的意见,注重了食物调养,效果较好。

5.2IEP总结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力不足。尽管宁波盲校建立了个案教

育、训练和康复小组,但是真正参与教学/训练活动却是教师团队,医师和专业人员(康复专家)仅仅起

到咨询作用,限于体制和经费,还无法让他们直接

参与教育活动。教师团队人员全部是专任教师,他们课务繁忙(每人每周至少有15节,而且要教3门

以上不同的课,有的还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学校有时还指派临时任务,加上开会、学校活动等原因,所以,教师团队人员要认真书写、思考和总结个案情况,显得力不从心。

(2)物力不足。宁波盲校属于小型盲校,仅有3

个班级(中学1个班、小学2个班),与宁波聋校共用一个校园,统一管理,盲教育设备、器材、师资和校舍等资源明显不足。个案情况复杂、研究周期长、教学难度大,人力、物力、财力配备不足。教师团队

只是凭着教育责任感来教学、训练,主要依靠组长

来领导、示范、协调和研究。

(3)能力不足。视障教育涉及多学科、多领域,

需要正规培养的专业教师和相关人员,需要各种特

教资源体系。

5.3IEP的评定

目前,宁波盲校自闭症视障儿童教育、训练和

康复小组所评定的小刚IEP学年情况,仅仅是针对

他生理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变化,从横向和纵向进行

观察和比较,个案学年评估以及IEP方案、个案安

置、教师、教学、场地和器具进行的详细评鉴。

·21·自闭症视障儿童的个别化教育的案例研究/袁东6教育效果及问题根据宁波盲校自闭症视障儿童教育、训练和康

复小组的集体观察、比较、讨论和分析,2003学年小

刚各个方面现状如下:

6.1听觉

小刚的功能性听力有较大改善,对他人的询问

和交谈、老师的讲课等有一定反应,他也能听懂一

些基本生活知识(如有面目表情、侧耳倾听、点头

等),对熟悉的人的指令,能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

坐下、站起来等)。小刚喜欢听歌曲、听收音机和录

音机发出的声音,也逐渐喜欢学习,能够安静地坐

上15分钟,他特别喜欢音乐课。

6.2触觉

小刚已经养成了触摸习惯,能主动触摸他人/物

品,他所熟悉的同学、老师和外婆站在他面前跟他

说话,他能主动来拉手,他也喜欢熟悉的人来拉住

他的手。小刚能正确指认自己头部各器官的名称。

他的脸上皮肤已经没有新疤痕了,也没有发现用手

去抓破皮肤。

6.3记忆力

小刚基本能认识3个班级的全部学生和老师,

可以拉着手,跟他讲话、说笑,甚至可以一起做游

戏。他能清楚地哼唱几首歌曲的片段,曲调清楚。

6.4智力

小刚能听从(听懂)老师的指令,能用动作来表

示内心需求和真实感受,已经能够说出几个词语。

他已经清楚地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并基本能按照

作息时间做事。

6.5语言

小刚已经清楚地说出(老师、同学、外婆听到)10

个字/词,其中有4个是人物称呼,说出这些字/词的

时候都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小刚所发出的怪叫

(“mao……”的声音),次数已经明显减少,音量也降

低了。小刚喜欢熟悉的人跟他说话,他会有开心的

表情。他能在教室里静坐少量时间来听课。但是,

在学校、在家里,小刚还没有说过一个短语、一个句子。

6.6人际

他的人际关系有了明显改善,与初二班的一位

女同学相处得特别融洽。孩子的社会性沟通也有

发展,可以和他人一起到学校的各个场所去玩,与

外婆形影不离的现象也改善了许多,在一段时间

内,外婆可以离开小刚去做其他事情。

6.7情绪/行为

小刚晚上睡眠也逐渐好转,可以睡足10个小

时,晚上吵闹也减少了。他的情感逐步稳定,强烈

的情绪反应(怪叫、尖叫、不断旋转身体等)也减少了,没有出现用头撞墙/叩地、用手抓破脸皮等自我

伤害行为。小刚能在艺术活动中找到快乐,他特别

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治疗,能主动配合。

6.8问题

小刚的习惯性行为(盲态)仍然每天都出现,情

况很严重,经常低头、用手揉/抠/挖/按/压眼球,或者用手盖住眼睛等动作。小刚的自闭症状仍然很严重。在天气变化、意外刺激、环境嘈杂、睡眠不足或者其他不明原因的情况下,小刚又发出的怪叫(“mao……”的声音),常常出现不良的情绪/行为,心理状态又极端封闭。因此,对待小刚这样的自闭症

视障儿童,教育、教学、训练、矫治和康复才刚刚开始,工作小组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合作。

参考文献

1林素贞.如何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台湾:心理

出版社,2001

2李翠玲.特殊教育教学设计.台湾:心理出版社, 2002

3李翠玲.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理念与撰写.台湾:

新竹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中心,1999

4钮文英.如何发展个别化教育计划.台湾:高雄

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中心,2000

5张蓓莉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理念与落实.台

湾: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中心,2001

6刘全礼.个别教育计划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

妇女出版社,1999

7庄艾琳.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学及随班就读南

京:爱德基金会,2003

8张正芬.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辅导.北京:北京

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2002

9曹纯琼.自闭症儿童与教育治疗.台湾:心理出

版社,1994

10袁东.自闭症视障儿童的个案观察.营口:特殊

教育,2003,2

11袁东.自闭症视障儿童的个案评估.青岛:国际

视障教育学会(ICEVI)东亚区中国分区执行委员

会2003年度论文选评一等奖,待发表

(责任编校:许家成)

·22·《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第11期(总第53期)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方法 及使用量表 自闭症定义为:一种显著影响语文和非语文沟通及社会性互动的发展性障碍,通常在三岁前明显,这种障碍使得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表现受到不利的影响。与之相关特征包括重复性的活动、刻板运动、抗拒环境或日常规律的改变以及感觉经验的不寻常反应。 一、自闭症儿童评估流程 1.转介 由家长或教师转介个案到医院门诊。根据教师、家长或其他有关人员陶观察和学业考核的结果,将怀疑有问题的儿童送往专门的诊断机构(通常是专科医院门诊),请求进一步的鉴定和诊断 2.筛选 由专科医师或专门的诊断人员进行。筛选是在各领域对自闭症儿童个案的状况作出初步判断的一种快速、经济的方法。在筛选阶段不能正式确认自闭症,筛选的结论只能是这个个案不是自闭症或者可能是自闭症,在正式判断前还需作进一步的评 筛选工作有三个方面: (1)检查被转介儿童的出生史、成长发育史、病史、各科

成绩和有关文字记录。 (2)和有关教师、家长、保姆等进行谈话,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实际表现。 (3)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察看他的适应性行为水平 3.临床评估专科医师将疑似个案进一步转俞到自闭症门诊(或联合门诊),由专业人员对儿童进行诊断性测验。这种评估应包括神经检查、言语语言评估、听力检查、智力测验等,以排除具有某些自闭症特征的非自闭症现象,这是临床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综合评定,以确定该个案是否是自闭症,若是,应确定自闭症的性质和程度如何。 4.专业团队评估 专业团队由心理专家、语言治疗师、社工师、职能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人员组成。诊断出自闭症儿童后,特殊教育工作者或治疗师还要进一步使用一些儿童身心发展量表来评估自闭症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实际状况,以便提供一个合适而有效的个别化教学方案。 5.决策 由教师、学校领导、家长、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的决策会议,确认评估的准确性、公正性,解释和分析评估的结果,评估儿童的特殊需要,作出教育安置决定,并制定出具体的教育和训练方案。

自闭症儿童的学校教育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保障 摘要: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160万的自闭症人士,从年我国第一例自闭症的确诊到现在,自闭症患者的人数在与年俱增。自闭症儿童作为社会群体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他们同正常人一样拥有享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社会的歧视使得这些孩子连入学的机会都没有,有的即使入学了,也没有办法在学校顺利学习下去,本文正是基于自闭症儿童在享受教育保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以期找出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文章首先界定了自闭症儿童教育保障的相关概念,使读者对文章内容大致了解;然后介绍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其次梳理出现状发生背后的原因。最后结合国内的现状提出能够改变自闭症儿童教育保障现状的对策。 关键字:自闭症儿童、教育保障 一、概念的界定 (一)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美国国会在1990年通过的《残疾人保护法》中将自闭症定义为一种发展性的残疾,这种残疾常常会在年龄不超过 3岁的儿童身上出现。这种残疾对儿童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以及社会挥动能力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儿童的行为。 中国孤独症网的官方定义为,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一种先天的脑补手酸所引起的发展障碍,属于感觉统合障碍。主要常见症状有:

(1)语言能力障碍。大多数的自闭症儿童都存在语言能力发展迟缓的现象,他们掌握的词汇有限,常常会口齿不清或长时间重复同一句话,他们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但是很难用语言同别人交流。(2)社会交往能力存在障碍。自闭症儿童往往孤僻不合群,在与他人接触的时候缺乏目光接触,对周围的事情不关心,常常旁若无人的做着自己的事情,看人的时候经常斜视或是用余光看人,想象力弱,目光游移不定,很少微笑。(3)刻板行为,兴趣狭窄。自闭症患者会长时间关注一种或者几种活动,不愿意改变原来形成的习惯或是生活安排,出门会走同样的路线,物品按固定的顺序摆放,一旦这些习惯有变动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甚至自伤自残行为。 (二)儿童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第一条就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儿童权利公约》中还指出,每个儿童即是一个独立的人,又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组成,儿童享有一个人的全部权利。① 因此,我认为自闭症儿童是指处于0—18岁年龄段,具有语言能力障碍、社交能力障碍以及刻板动作等自闭症典型临床症状,并被诊断为自闭症的人。 ①宋春.《〈儿童权利公约〉与世界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 (三)特殊教育 所谓特殊教育就是针对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而提供的教育,特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论文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终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是言语发展障碍、人际关系障碍、行为刻板异常、感知觉反应异常的行为综合症。自闭症患儿存在着社会交往障碍,语言表达、理解和沟通障碍以及一些问题行为等。在实际生活中对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应采取一些教育和训练相结合的措施,如:克服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障碍,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及控制他们的不良行为等。 一、的技能教师的教学技能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接受的教学的影响,因为教学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运用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当问及“您所熟知并运用的教学理论”时,所有的教师都表明熟知目前知名的自闭症教学理论,如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学(TEACCH)、图片信息交换系统(PECS)和社交故事等,所有的教师都表明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了两种甚至以上的教学理论。教师X说:“我习惯将不同的教学理论穿插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比如我喜欢采用结构化教学理论开启每一天,利用图片和时段的搭配让每一个孩子知道自己当日的任务和安排,从而能心情平稳地参与到当日的活动中;而在早茶时间和午餐时间时,我一定会利用图片信息交换系统,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沟通的要求,我感觉在一天的不同时段运用不同的教学理论让我的课堂非常有序,儿童在这之中也能够得到积极的发展。”除了熟知当前知名的自闭症教学理论,不同的专业人员对自己所属领域的相关技能也掌握得很好。作业治疗师R说:“在新西兰,我们需要花四年的时间成为专业的作业治疗师,四年的大学学习教会我如何将游戏与训练有机地结合到日常的教学中,让每一个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锻炼。我想,这是属于我这个职业最重要的

如何为孤独症儿童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其案例

如何为孤独症儿童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及其案例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徐小亲 摘要:孤独症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广泛发育障碍所导致的异常行为综合症,患儿语言发育迟缓、情绪行为异常、社交困难、注意力不易集中、个体差异明显等特点是人所共知的,学校教育通用的班级授课制对于他们来说效果差强人意。因材施教,扬长补短,为学生制订符合其能力、特点的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势在必行,也越来越多的被有关人士所接受、采用,必将成为特殊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孤独症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育设计步骤基线特征 个别化教育是针对某学生的某种特殊需要或某项缺陷补偿,制订出一份完整的书面教育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的过程。把教学目的、要求、方法、落实到某一个人身上,而不是每一个人身上,落实在某一个范围、区域内而不代替整个教学计划。国家教委已经明智地提出,特殊教育要实施分类教学,迈出个别化教育的第一步,特殊教育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我国特教界权威人士陈云英博士曾说过:“整个教育学、心理学都在研究‘人的差异’,目的是开发每个人的潜能,必须实现个别化教育计划”、“特殊教育学校不搞个别化教育,就不是特殊教育学校,好像灵魂都没有了”。 《特殊教育辞典》中提出个别化教育计划:“主要内容包括(1)该生受教育的现状。(2)该生应达到的短期阶段性目标和年终目标。(3)为该生提供的专门服务设施,该生可参与普通教育计划的程度说明。(4)实施本计划预定日期和期限。(5)衡量本计划目标实现与否的标准和评估手段。”具体做法为:第一步写出“个案分析”,对帮助或矫治的需求做出分析;第二步制订个别化教学计划;第三步按计划认真实施;第四步评估改进。 1、个别化教育步骤 1.1 搜集资料 1.1.1 基本情况:包括个体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口、父母学历、工作、教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知识讲解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 【摘要】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闭症儿童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融合教育是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提出了以下策略:诚心接纳;爱心帮助;耐心引导;悉心教育;细心交流;留心追踪。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说话有障碍、语速缓慢、语音低沉、行动迟缓、不愿与人交流、不开心的时候会发出尖叫,有时候对他人或对自己有一定的攻击性,他们被人亲切地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传说中的外星人一样,不认识这个世界,也不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就是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方面的全面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的症状,而对于病因,尚未明确,可追溯认知神经理论、大脑机制、环境和遗传等因素。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1年相关数据显示,当时我国0~6岁精神残疾的儿童已有10.4万人,其中大部分为自闭症儿童,平均每万名儿童中就有10多个,而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我们发现,通常他们是孤立的,很难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之中。其实,融合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融合是为了给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而不是让几十个普通孩子陪着一两个自闭症孩子学习,造成顾此失彼,更不是让自闭症孩子随班“混”读或只随不读,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儿童真正融入集体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首先我们要掌握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质 (一)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互动特质 自闭症者的人际关系障碍,包括不注意人、眼睛回避与他人互动、欠缺基本社交应对能力,无法适当表达自己对他人情绪的了解和反应、缺乏参与合作性团体游戏的能力、和父母的依恋关系薄弱。 (二)自闭症儿童言语沟通的特质 约有 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在了解他人的口语、肢体语言或以言语、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时,都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在语言使用的质与量都远落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沟通障碍包括不熟练的文法结构、回复言

自闭症教研工作计划总结新

特殊教育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及《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2016年)》为指导,根据市教育局基教处和市教科院的工作部署,立足我校的自闭症教学实际,我校组成了由校长、教务处直接领导的自闭症个别化教育工作网络,全面负责自闭症个别化教育的管理和实施。根据课标要求,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营造“稳定、和谐、发展”的工作环境,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全面提升自闭症个别化教育水平。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校领导及各方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学校配备了专业充足的师资力量,现有 14名自闭症学生,8名教师,2名生活老师。并设有感觉统合室、个别训练室、物理康复室、心理咨询室,音乐治疗室等针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功能室。按照儿童现阶段发展需要的九大围[模仿、知觉、大肌肉、小肌肉、手眼协调、认知(理解)、认知(表达)、自理、社交]能力的高低,初步将孩子分为两个组分别是: 重中度自闭症:本校现有6名重中度自闭症学生,平均年龄9岁,男孩,这组学生在语言发展、情绪控制方面等相对较弱。几乎无语言。 轻度自闭症及阿斯伯格综合征:本校现有8名学生,7男1女,平均年龄12岁,在认知、语言、社交、情绪等综合发展能力上较重中度自闭症稍强。 二、主要工作 (一)对本校自闭症学生进行各项评估。 (二)校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教研会,互商互讨每个学生的特点,扎实开展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四)创建学生的个别化教育档案。 (三)制定每个学生的个别化教育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五)各学科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详细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四)积极开展“课比教学”活动,举办自闭症教师技能大赛。 (七)进一步加强课题《学龄期自闭症儿童言语潜能开发的研究》的研究,完善资料,完美结题。 依托课题《学龄期自闭症儿童言语潜能开发的研究》研究,扎实深入地开展自闭症教研活动。发挥自闭症教学的专业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合作,拓展自闭症方面的教学途径。

自闭症与结构化教学

孤独症儿童与结构化教学(一) 1.1 历史结构化教育是1970年由EricSchople创建的,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训练项目。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那州议会通过立法建立了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教育部门该部门 设在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医学院精神科,该教育称结构化教育。 目前,“TEACCH”已成为孤独症和社交障碍儿童治疗和教育的代名词。TEACCH项目是 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的一个公共卫生项目,是一个以社区为基础,旨在改进孤独症和社交障 碍儿童与家庭、亲人、社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项目。经过三十年的研 究,TEACCH已成为一项对孤独症儿童治疗和教育非常有效的综合性教育措施。据统计,经过TEACCH训练的孤独症儿童中有47%可回归社会。 该教育项目曾获得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成就金奖,被认为是一种杰出的服务、训练和研究模式。 美国有45个州,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已开始进行结构化教育,包括美国、英国、丹麦、瑞典、法国、比利时、冰岛、巴西、新加坡、沙特、科威特、俄罗斯、波兰和我国的、等。 通过三十年的应用和研究,TEACCH已得到世界的认可,被认为建立和推动了儿童发育疾 病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1.2结构化教育的容结构(structure) 这个名词,最初是用于建筑学的,指将东西按一定的形式排列起来。 例如,一个园艺师在设计一个成功的花园时,必须采用结构化的概念,种子、植物必须以一定的组合形式来安排,既要考虑到各种植物对树荫、和水的偏爱不同,又要系统地考虑彼 此间的紧密关系。使用这种结构化的概念,既可使每种植物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又能弥补 和避开各自的弱点。这样,植物就可长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结构化的概念也可适用于教育,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而弥补和避开其弱处。 结构化教育不同于感觉统合治疗或听觉统合治疗,它不是使用单一的技术或方法。TEACCH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孤独症患儿在长大成人时,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包括帮助他们理 解周围世界,获得与人群交流的交往技巧,并教会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如何做出选择和决定。 TEACCH项目包括:诊断、评价、结构化教育、个体发育计划、社会技巧训练、职业训练、家庭和社区计划,以及父母训练和咨询。 个体发育计划必须根据孩子的成熟度、进步情况而不断修改。定期对个体的能力和潜 力进行评价(注意不是评价缺陷)。 对孤独症患儿的评价称PEP(psycho-educationalprofile),其实是心理教育剖面图,可 以发现孤独症患儿的技能在哪个区域还没有达到,哪个区域已经达到。将这些评价结果融入到个体发育计划中去。

自闭症孩子的融合教育

自闭症孩子的融合教育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方面的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的症状,而病因尚未明确,可追溯认知神经理论、大脑机制、环境和遗传等因素。 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通常他们是孤独的,很难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之中。其实,融合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融合教育是为了给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而不是让几十个普通孩子陪着一两个自闭症孩子学习,更不是让自闭症孩子随班“混”读或只随不读,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儿童真正融入集体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首先我们要掌握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质 (一)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互动特质 自闭症者的人际关系障碍,包括不注意人、眼睛回避与他人互动、欠缺基本社交应对能力、无法适当表达自己对他人情绪的了解和反应、缺乏参与合作性团体游戏的能力以及和父母的依恋关系薄弱。

(二)自闭症儿童言语沟通的特质 约有 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在了解他人的口语、肢体语言或以言语、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时,都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在语言使用的质与量都远落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沟通障碍包括不熟练的文法结构、回复言语(鹦鹉式语言)、代名词倒置、无法使用抽象名词、暗喻性言语、音调简单、语调和节奏缺乏变化、缺乏情绪表达、少有动作配合、无法了解和记忆和他对话的人以及对他们的谈话细节不感兴趣等。因此,自闭症儿童很难用言语的表达和同伴互动沟通,或是同伴无法了解自闭症儿童想要表达的意思,使得自闭症儿童在团体生活中不受欢迎。 (三)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质 模式化、固定的行为是自闭症者的普遍特征。自闭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育乐方面常有仪式行为。另外,功能性、象征性游戏的缺乏也是自闭症的特点之一。自闭症儿童常不按玩具的功能性质操作,而是出现对某些玩具的偏好和不恰当的玩法,如放入嘴里咬,用手触摸特殊的材质或只注意某些角度或动作,而让人觉得它有斜视的现象。自闭症儿童因其固定玩法与知觉缺陷而缺少一般儿童想象的、功能的、变化的及和别人互动的游戏形式。 除上述自闭症的行为特征外,自闭症儿童也常有活动量太高、活动量太低、注意力不集中、缺少主动、对某些事物特别的恐惧或特别的喜爱、乱发脾气,甚至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时有攻击或伤害自己的行为。这些行为只在少部分的自闭症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转载) 使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使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和?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通常参和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其他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使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ABA把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支持 融合教育就是让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班级接受教育。 融合教育的支持包括教师支持、同伴支持、环境支持等。 困难和挑战 ?学生能力问题 (社会适应、情绪行为问题、学业问题) ?环境融合的支持度 PRT(关键行为训练) ?是以ABA为基础,关注“关键性”技能的训练,这些关键性技能是发展其他技能所必需的。 ?是一种自然干预方法。 ?通过提高孩子学习的动机与反应来达到。 ?这一技术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将治疗环境中所学到的行为方式泛化到日常生活中去。融合教育流程 个训人员(老师,同伴) 地点(个训室,其他活动场所) 培智课堂( 体育课、感知课,语文、数学等课堂) 随班就读(社交沟通,课程支持) 干预领域: 1、语言与沟通 2、社会交往 3、游戏与象征能力 4、认知能力 自闭症儿童的分类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长期观察,赢和固德(Wing &Guold)认为,缺乏社会互动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缺乏社会的自闭症程度将自闭症儿童分为三大类: 1、隔离型:这样的儿童好像生活在一个与环境隔离的自我封闭的世界。 特征: (1)不喜欢与人接触,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差,有的自闭症儿童一生都没有口语能力 (3)非口语表达能力,如不能用眼神与人接触,也不能理解别人的传情 (4)没有共享性注意力,不能与别人分享快乐,感觉特别冷漠和麻木 (5)除了对物理刺激有明显的反应,如(热,电,光,冷),但对人的出现感到漠然(6)通常只有刻板行为,缺乏模仿能力,没有进行象征性游戏的能力 (7)明显的情绪障碍,喜怒哀乐变化无常,有时会大声尖叫或失去情绪控制2、被动型:与隔离的自闭症儿童相比,被动型的自闭症程度要轻一些。特征:(1)能与人接触,有时会表达自己的要求,但不主动,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但表达的意思多是重复的、简单的 (3)有体态语言等非口语的表达能力,但是在理解力方面不行,无法理解别人的传情(4)共享性注意力可以,也能与别人分享快乐,显得特别被动和退缩

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

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 一、关于个别化教学 (一)定义:个别化教学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与设计。更具体的说,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 和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工作,从而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 能得到适合的教育,取得尽可能大的进步。 (二)个别化教学的实施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的教学结果有明显而详尽的陈述。 2、对每个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身心发展的现实状况、学业方面的饿所长所短等有详尽而全面的评价和描述。 3、教学内容和要求不统一。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或有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达 成不同的教学要求。 4、根据每个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运用成功的教学经验。 5、教学对象根据实际需要可多可少。 这一点和“个别教学”是有明显区别的。“个别教学”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形态,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它可能是个别化教学,也可能不是。而个别化教学可以采用“一对一”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小组教学, 个别学习,集体教学等等形式。 6、运用适应学生个人能力的最佳教学方法,安排适应学生个人能力的学习时间。 7、教学过程有及时而经常的反馈。 (三)个别化教学的意义1、个别化教学可以保障智力落后儿童接受合适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 2、个别化可以充分发挥特殊教育的作用,有效地保障每一个智力落后儿童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应有的进步。 3、 个别化教学还能够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关于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定义: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是为了满足心智障碍儿童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要而提供的最为适合其发展、给予最恰当教育服务的书面文件。它既是心智障碍儿童教育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总体构想或规划,又是 教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一般情况下0-3岁儿童3个月要调整一次计划、3-6岁的儿童半年要调整一次计划、年龄大一点的一年要调 整一次计划。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1、智障儿童都有各自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因此他们的教育需要与普通 教育显然不同,个别化教育计划非常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2、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从事智障儿童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 具备此技能帮助你更专业的去了解分析学生。(如果一个特殊特殊无个别教育计划,你从事的就不是特殊教育,个别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必须会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3、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个别化教育能够实施的总设计,是使智障儿童获得适合教育服务的重要保证。 4、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教师,家长,学校对某儿童实施教育的承诺,这一承诺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监督和

结构化教学

结构化教学(简称TEACCH) 结构化教学是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史考布勒教授等人(Eric Schopler Robert Jay)自一九六六年起累积了二十年来的临床经验与研究,以儿童的生活自立为目标综合了诊断、评量、早期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教师家长的研修,以及职业教育等,发展出的一套“自闭症及有相关沟通障碍儿童的治疗与教育计划”(Treatment and Education for Autistic an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简称TEACCH )。该计划是通过家长的参与和社区的配合,把结构化学习由课题扩展到家庭及社会。自闭症儿童除了在接受TEACCH 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之前,必须接受PEP测验,根据PEP评量结果和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发展迟缓以及普遍呈现不平衡的成长现象,为每个自闭症儿童设计的是一套适合个别需要的教育计划(IEP)。这种结构化教学的设计是活用儿童的视知觉优势,以弥补其本身欠缺处理环境情报的理解能力和抽象能力的基本问题。采用视知觉优势以辅助教学的方法颇多,TEACCH计划的特点主要是采用视觉清晰、视觉重整、有规律的工作惯性及视觉指令等方法,使自闭症儿能够进行有效率的学习。 1.指导者在选取TEACCH的计划内容设计个别化教学计划时要以PEP测验结果,作为观察日常问题行为和设计教学计划的参考以及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基准,对各个自闭症儿童的整体发展与症状问题有个全面性的认识与了解;要从日常生活出发以促进儿童自身的适应能力为主,正确认识儿童的缺陷以促进儿童的技能;采用认知理论和行为分析理论,进行结构化教学。 2.教学环境结构化。教学环境结构化就是用清晰的界限为儿童划定不同的活动和学习空间,以便儿童了解活动,学习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环境对他们的要 求。在教室,利用隔间和家具设计以避开不必要的刺激以及视觉或声音之干扰效果,使自闭症儿容易集中注意力作一对一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儿童集中注意力学习。如将教师分为若干区域,比如集体教学区、分组学习区、茶点区、个人工作区、静心区(即儿童情绪混乱或激动时,在此处调整情绪)、教师教学标准区等等。除了有用来学习的空间,还可以划分出儿童自由玩耍的范围、个别辅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自我刺激是真刺激(下).doc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自我刺激是真刺 激(下) 上篇跟大家聊了聊自我刺激,主要介绍了自我刺激的危害和分类。订阅号发了后很多家长给我留言,表示很焦虑。因为确实自我刺激具有普遍性,自闭症的绝大数孩子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自我刺激行为。而这些自我刺激的行为让家长十分头痛和心烦,有的家长甚至已经将其视为眼中刺肉中钉。 虽然自我刺激相对其他的行为动机更难干预和减少,但是不太表我们无能为力。今天我会帮大家总结归纳一些常见的对于自我刺激的干预方法。 在说之前我先科普一个知识点:自我刺激是属于"问题行为"的四个行为动机其中一个。问题行为一共有四个行为动机,分别是引起关注、获得实物、逃避任务、自我刺激。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问题行为,有三个原则: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对自己和他人生活是否造成影响。 如果大家不理解自我刺激和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白判定问题行为的标准,那么很多家长会自己吓死自己,看自己孩子做什么都像是自我刺激。我们要重视,但没必要过度紧张。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自我刺激行为的时候,虽然很看不惯,但是却采取忽视的方法。因为当家长干涉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表现出很不高兴,也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甚至产生一些问

题行为,比如打滚扔东西等。 首先我要说的是,忽视对于自我刺激是一种无效的方法。因为自我刺激行为一般都可以提供即时的快感。因此假如你忽视孩子的话,孩子会很乐于不受打扰的继续做自我刺激的行为。很多家长认为忽视就意味着消除,但这并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孩子自我刺激的行为功能根本不是想引起你的关注,所以忽视的方法不仅不会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反而会增多。 除此之外一个错误的方法,也是家长经常犯的,就是隔离或罚时出局。孩子出现自我刺激的时候,有的家长会把孩子拉到一边进行隔离,或者罚站等作为惩罚。但是隔离后孩子更加脱离了有意义的活动和环境,这样正好使他们有更多机会进行自我刺激。所以这种方法和上面的忽视一样,不仅不能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甚至会增加,请目前在这样做的家长停止。 下面介绍几种正确的干预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即时的处理方法 积极的处理方法 首先来说即时的处理方法。 1、强化 强化这个词大家应该都懂,有一定基础的家长也用的不错。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利用强化这个方法于自我刺激这个行为上,甚至于很多老师面对自我刺激的时候也不会想起用强化。因为在大家的眼中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增加行为

自闭症融合教育的三种形式

自闭症融合教育的三种形式 面对自闭症、脑瘫、残障等特殊孩子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是隔离教育,即建立特殊教育学校,把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分开,在特殊学校中又有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自闭症的儿童回归社会的一种手段,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可将自闭儿的融合教育划分为三种形式,已达到循序渐进,逐步回归社会的目的。 第一种形式是自闭儿之间的融合教育形式,也就是目前最常用的小组训练教育模式,这种形式主要是在对自闭儿进行诸如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及行为训练之后设计一项或多项集体合作性游戏,让两个或多个自闭儿在每人一个训练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随着孩子注意力.语言能力.模仿能力的逐步增强可以逐步增加游戏的难度和时间。这种形式有利于自闭儿将所学的游戏和感知觉经验及语言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第二种形式是自闭儿融入到智障儿童当中的融合教育形式,也就是自闭儿在培智班级就读的形式。这种教育形式首先不能间断了对自闭儿的针对性个别训练。在保证一定的个别训练强度和时间之外,其余的时间不论学习和生活.游戏都和智障儿童在一起,其次,要求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及时的矫正其不良行为和不但语言,指导孩子与其他学生进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沟通与交往,最大限度的干预孩子。这种教育形式应当建立在自闭儿有一定语言能力,能够服从简单指令,并且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和模仿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否则会因孩子与同班智障儿之间能力差距过大而导致自闭儿更加孤立。这种形式的好处是能在一定范围内给自闭儿以最大限度的干预。 第三种形式是自闭儿融入到普通儿童当中的融合教育形式,也就是自闭儿到普通班就读。这种教育形式也是融合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这种形式同第二种形式一样,只是比第二种提高了一个环境层次,对自闭儿自身的能力要求也更高,更适合一些智力接近正常水平的自闭儿。在实施过程中要求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有更大的耐心做好个别指导工作,还有一点,也是与第二种不同的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老师做好普通孩子的思想工作,要求普通孩子接纳认可和帮助自闭症孩子,使他们包容在所有人的关心和重视当中,从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行为,逐步走出孤独的世界。

儿童康复中心孤独症儿童训练方案

孤独症儿童个别化教育和感觉统合训练方案一、孤独症发病机制: 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的脑发育性障碍。起病于三岁前,三岁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需长期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流行病学研究已筛查出很多可能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没一种是致孤独症发生的直接因素。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研究显示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二、不能在孩子出生时诊断出孤独症的主要原因: (1)在儿童1岁以前,可以展现的行为范围有限,对其行为类型和发育状况进行决定性的诊断依据不足,也没有有效的仪器测查。(2)孤独症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智力也有问题,许多家长因为对智力障碍的担心而将孤独症忽略了。(3)孤独症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语言发展的问题,而语言发展问题不到3岁是不能完全判明的。(4)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开始时的发育呈现与正常孩子相同的状况,直到2—3岁时孤独症症状才显现出来。(5)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知识,一开始是忽视,后来是不相信,想观望一段时间,结果使诊断时机推迟。(6)目前许多医院医生对孤独症诊断知识欠缺,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轻微的小年龄的孤独症症状确认困难,因而把孤独症看成是暂时性疾患的情况很多。 三、综合国内外专家的建议,总结了七个重要的早期征兆:(1)六个月时:没有灿烂的笑容或者是高兴的表情; (2)九个月时:没有和周围人互动的声音、笑容或者是面部表情;(3)十二个月时:对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应; (4)十二个月时:没有婴儿语; (5)十二个月时:没有和周围人姿势上的互动,如:指东西、让别人看一个东西、伸手去拿东西或者是招手; (6)十六个月时:没有语言; (7)一周岁时:无有意义的两字短语(模仿别人或重复别人说话的不算);

儿童孤独症治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研究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又称儿童自闭症, 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大脑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清楚, 多认为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和围产期异常因素有关。目前认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流障碍、重复和刻板行为三大临床症状, 可伴有其它感知觉异常和智力障碍(占70%)等。儿童孤独症多起病于30个月以前, 偶见4~5岁的儿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国外报道男女比约为4:1。世界各国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大致为2~13万, 国内部分地区的调查为2.8~12.25 万, 国内报道与国外相近[1] 。据估计我国有严重孤独症患者约65万, 症状较轻者有500多万[2] 。20世纪80年代后该病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1943年Leo Kanner 教授首次报道孤独症案例至今, 各国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但至今为止仍没有治愈孤独症的特效药, 国内外研究表明, 对孤独症应以早期教育矫治为主, 并辅以药物进行发展性治疗[3] 。本文从早期教育矫治、药物治疗和其它治疗等3个方面加以比较与分析。 1 早期教育矫治 在行为主义时代, 对孤独症的教育矫治主要以行为训练为主, 强调外在环境而忽视个体。随着人本主义的兴起, 对孤独症的教育矫治逐渐改变了其单一的训练模式, 继而采用多元化的结构, 博取众长, 更加重视个体内在需要, 强调资源整合, 运用自然情境, 加强结构性和计划性, 并广泛利用各种心理学的先进技术和教育学的先进理念, 这已经成为现今乃至以后孤独症教育矫治的主流方向。 1. 1 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lysis, ABA) 该疗法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Ivan Lovaas 博士于上世纪70年代创立。它强调把语言训练放在首位, 运用功能分析法, 从个体的需要出发, 采用“ABC”模式, 即“起因(需要)— 行为—结果(积极或消极强化物)”塑造正性行为[4] 。如消退头撞墙等自伤行为, 如果给予关心或妥协, 则为消极强化物, 增强负性行为, 而如果经分析得出自伤行为起因于自我刺激, 则可用戴帽子或将墙软包装等减少自我刺激度, 并辅以分级 强化物和替代强化物如按摩等, 代以正性行为[5] 。作为目前广泛应用的孤独症儿童训练课程的疗法, 是行为主义时代典 型的行为训练疗法[5] 。它是以分解目标、强化和辅助为原则, 以回合式操作教学法作为具体操作方法( 包括指令、个体反 儿童孤独症治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研究 高用艳 (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 300222 ) 【摘要】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大脑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 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和刻板行为等三大临床症状。从早期教育矫正、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等3方面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治疗方法;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763(2013)11-0042-03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3.11.019 应、结果与停顿), 以由医生指导下特教教师(个别包括患儿的家长)所组成的干预小组与孤独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训练作为干预的主要形式。应用行为分析法是目前国内学者广泛 认同的有效治疗孤独症的方法之一[6] 。优点:简易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局限:该方法强调行为分析, 过于将目标分解, 对孤独症儿童整体的发展不利, 并且其密集训练方式也增加了治疗的费用。 1. 2 结构化教育(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TECCH) 也称系统教学法, 是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 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学习程序, 让儿童按照设计好的结构从中学 习的一种教学方法[7] 。其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它根据孤独症患儿的学习目标, 对学习环境, 包括时间、空间、教材、教具及教学活动, 作一种具有系统性及组织性的安排, 而这些有系统的组织与安排即为“结构化”。通过这些结构化的安排使孤独症儿童逐渐达到对环境的适应。国内外一些研究也都表明该方法对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症状, 促进理解能力和社会功能的提高有 效[8-11] 。优点:充分强调个别化教育, 始终以孤独症儿童自身特征为主体, 注重发挥优势技能和整合家庭资源, 因此能综合评估其心理和行为发展水平, 实现训练的准确性、全面性和连续性。该方法还具有灵活性, 兼容性。局限:忽视了社交技能的训练, 同时其高度的结构化可能又会增加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 减弱儿童的社会兴趣。 1. 3 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家Ayres 在1967年将脑神经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 提出“感觉统合”概念。他认为随着大脑的不断成熟, 感觉经由身体的各个器官, 由大脑的不同部位加工、处理后, 统一输出, 保障整体机能协调统一运作[12, 13] 。据Ayres 的感觉统合理论发展而来的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就是基于儿童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提供一种感觉输入的控制, 特别是内耳前庭系统、肌肉关节和皮肤等处输入的感觉。使儿童能够统合这些感觉, 达到手、眼、脑 的协调运行, 从而改善了儿童的统合能力[14, 15] 。优点:训练氛围活泼有趣, 儿童乐于接受, 且有较好的训练效果, 值得作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加以推广。局限:训练难以兼顾各个程度的儿童;训练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动作准确度不够及练习次数不稳定;训练中缺乏小组互动和游戏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 迟雅 一、自闭症儿童的发病率 我国自闭症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中国公益研究院2014年4月1日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自闭症患儿数约为164万人,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疾患首位。 2016年3月9日,《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自闭症患者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0~14岁儿童患病者达到200万。 二、自闭症儿童的受教育情况 目前,我国的统计数字显示:65%以上的社会群体不能正确认识自闭症,75%以上自闭症儿童在6岁以前未能被及时确诊,9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常教育。 为什么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正规教育呢?因为他们在患上自闭症以后,精神发育就跟不上了,出现了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再加上他们有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和人际交流障碍,所以,无法适应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 现在,全社会对自闭症的了解还很少,这方面知识的普及程度还很低。最先发现孩子问题的多数是家长,家长发现孩子不正常以后,他们心理上不愿意承认,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周围的人也不了解自闭症及其危害之大,也有些人虽然知道孩子不正常,但是为了不让孩子家长伤心,便挑好听的说,经常会说:孩子有早长也有晚长的,你们的孩子就属于晚长的那种,属于大器晚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念正确,还会举出一些例子来,比如爱因斯坦当年是四五岁才会说话之类。反正这样说也不需要负什么责任,而且家长听得也顺耳。于是家长也认为似乎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甚至很可能像爱因斯坦,自然也就无意于孩子的诊断与治疗。等到孩子该上学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力接受正规的教育了。于是,城市的自闭症患儿只能去特殊教育学校了,而农村的自闭者患儿一般都在家里散养。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的自闭症孩子,一般只招收8周岁以上的。自闭症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是3~6岁,8周岁自闭症儿童已经错过了治疗与训练的最佳时期。这部分人将成为家庭和社会永久性的严重负担。 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通过行为训练、干预及个性教育,约有10%的自闭症儿童能够完全康复,约20%虽然达不到完全康复水平,但是可以完全自理,还有近25%的儿童可以达到生活自理的水平。这三个数字加起来就是55%。如果能够实施“医教结合”,早发现,早实施心理干预,实行医教结合,将“开窍疗法+四环节行为训练”全面应用到自闭症的治疗当中去,前景会更好。尤其是那些属于“五软”、“五迟”的儿童,干预越早,效果越好。我们曾经干预过一名小男孩,在28个月的时候被诊断为自闭倾向,30个月的时候再次复查,仍诊断为自闭症。我们在30个月的时候开始实施开窍疗法,从解决身体的一些不良症状入手,包括治疗肾积水、尿频尿急等症状,很快孩子的亲社会能力大大提高,社会功能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逐渐得到改善乃至最终消失。 因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比如全国妇联及其所属家庭教育学会,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通过各级组织,大力实施自闭症患儿普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实施开窍疗法和四环节心理训练,必将为自闭症问题的解决开创美好的前景。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实施情况 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现状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阐述,分别是学习环境、课程、教学策略、技术。 1、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