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化区域化党建合作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在城市基层党建中的实效研究

深化区域化党建合作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在城市基层党建中的实效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015766626.html, 深化区域化党建合作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在城市基层党建中的实效研究

作者:刘涛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30期

关键词高校城市基层党建志愿服务

作者简介:刘涛,上海商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图分类号:D26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 ; ; ; ; ; ;DOI:10.19387/https://www.doczj.com/doc/e015766626.html,ki.1009-0592.2019.10.325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指出,要持续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方式方法,为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增强城市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服务。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属于基层党建工作范畴,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着高校党建工作在基层党建中的重要意义。如何充分挥高校学生党建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作用,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在城市基层党建中的实效性问题亟待解决。

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宝贵财富。在新时代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创新高校学生党建方式方法以适应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还存在诸多困境亟待解决。如何切实增强高校大学生党建的实效性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高校要不断思考如何以推进学生党建为抓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目前高校学生党建模式主要效仿行政党建模式

依托于行政建制纵向设立各级党组织,有利于强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实现集中管理。然而面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却很难摆脱组织形式呆板、流于形式的通病。新媒体、网络的发达愈发拉远了学生党员之间面对面交流的距离。在大量新媒体的现实冲击下,传统的党建模式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功能正在逐步下降,单一封闭的党建模式已无法有效地发动、整合学生党员一起来开展活动。

(二)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制约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强化政治吸纳功能

当前,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文化的持续多元发展。当前纷纭激荡的社会思潮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吸纳功能作业的发挥也不断的受其影响,持续削弱大学生政治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