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新时期的文学复习资料

(1978年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始于1976.10.6.19:30 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

一、拨乱反正与思想解放运动(背景)

其间,被评为“三只报春的燕子“:

⒈小说:刘心武《班主任》(1977.11最早否定“文革”)

⒉报告文学:徐迟《哥德巴赫猜想》(为知识分子“正名”)

⒊戏剧:白桦《曙光》(批“左”)

(三者都走在政治之前)

小说:伤痕小说潮

新时期最早出现是新时期最早出现的文学创作潮流,以表现十年动乱期间广大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所遭受的身心的伤害为主要内容,以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为潮头之作,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以对极左路线的政治批判性,以对时代心里的宣泄性为其特征。

作品概况:

1、现实手法

中英杰《罗浮山血泪祭》;冯骥才《啊!》;张贤亮《刑老汉和狗的故事》

2、荒诞意识

宗璞《我是谁》

3、古华《芙蓉镇》,寓政治风云于风俗人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

伤痕小说从总体上说,是人们长期郁积的情感宣泄,它对“文化大革命”的批判主要还停留于感性的层次上,作家们对十年动乱之所以产生的社会的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尚缺乏深入的思考,在艺术上也显得较为粗俗、直露,被称为“暴露文学”。

反思小说

紧承“伤痕”大潮后出现的又一股创作大潮,对建国30多年来社会发展中的迂回曲折、明暗进退的远因前原进行冷静的思索,重新审视的创作潮流。以吸收反思历史经验教训为主旨的,将伤痕小说的情感宣泄转变为冷静的思考,将单一的政治批判转变为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的全面思想反省。

其内容主要有:

1、反思建国以来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各种运动和“左”的思想对人们生活和命运的影响,如,茹

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等;

2、揭示封建残杀势力和封建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在人们精神上的烙印,如,张弦的《被

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3、对党和人民的关系的反思和对官僚主义的批判;如,李国文《月食》;王蒙《悠悠寸草心》

等;

4、对扭曲的人格或不健全的文化心理及“国民性”的剖析和针砭;如,高晓生的《李顺大造屋》、

《陈焕生上城》;陆文夫的《美食家》等。

“伤痕”与“反思”的比较:

1、都是写悲剧,但主调不同;内容上都是写过去的灾难,伤痕文学是控诉与写悲哀,是直面的,

是一种宣泄情绪的,反思文学是理性与思考,带有对事件的思考。

2、时间跨度不一样,“伤痕”写十年文革,“反思”不仅写文革十年,而且还追溯到建国30多年。

《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娟)的文学意义:

1、“反思文学”中最早一部著作,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坐标;

2、较早的采用西方现实意识流手法

改革文学

与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同步,表现我国政治,经济机制,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改革为主的又一股改革大潮。

以1979年张学梦《现代化和我们自己》和蒋子龙《齐厂长上任记》(开山之作),作为“改革文学”的第一乐章。

审美特征:遵循快乐的原则,对未来充满激情的想象,对乌托邦的美好想象。

主要特点:

1、热忱呼唤改革,努力跟上时代步伐,对改革的进程作了及时迅捷的和持续的反映与描写,如“都

市三部曲”:《新星》、《夜与昼》(柯云路)、《浮躁》(贾平凹);

2、力图整体地反映变革中的时代、社会和人,真切地描绘出改革是一个闪烁着的新希望,纠缠着旧

的梦魇,夹杂着无数挫折、失败、困惑、苦恼、惶惑、忐忑不安而又不可逆转的复杂过程;

3、创造了一批以改革家、开拓者形象为中心的“当代英雄”

蒋子龙开改革文学之先河:《机电局长的一天》,“开拓者家族”的原始胚胎、《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工业题材的小说;《锅碗瓢盆交响曲》;何士光《乡场上》,写主人公在精神上的进步(冯幺爸)

改革者形象的共同特点:①思想意识:有改革的思想意识②有改革者的能力

蒋子龙

只要是以工厂为主进行描写的,是改革的看门人,以理想化的原则塑造笔下的人物。他塑造了一系列工厂中的人物形象,人们称之为“开拓者形象”。

开拓者形象的共同思想特征:

思想意识:勇于承担,敢于创新,体现了中国急需改革的迫切。

能力才干:使中国改革出现了新的气息。

何士光

成名作《乡场上》塑造了冯幺爸这一可怕形象

塑造了一个从无自尊,为了生存仰人鼻息的可怕形象转向了敢于反抗,以农民生活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变化。

“伤痕、反思”作家类型:

1、“归来的一代”:⑴“五四作家”⑵中年作家

2、“知青一代”:青年作家

五四作家,这一时期,自我灵魂拷问的意识、忏悔意识、对文革受到的苦难的淡化,以超然的、隐逸的态度对待历史,带有道家的意味,把苦难看成人生的一部分,一道风景线,甘于寂寞,文学不是功利,信仰一直坚守与,与后来中年作家和知青一代不同。

王蒙

总评:

1、当代三股重要的文学潮流的开拓者、代表人

①五十年代中期“干预生活”的文学潮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②七八十年代的“意识流”小说:《春之声》、《夜的眼》、《海的梦》、《心的光》、《深的湖》等短

篇;《布礼》、《蝴蝶》、《相见时难》、《高原的风》、《如歌的行板》等中篇;《活动变人形》、“季

节系列”等长篇;

③八十年代中期的纪实小说:八二年的《在伊犁》短篇集

2、文艺理论及文学批评上的贡献:典型多样化、李商隐研究、红楼梦研究

(“季节系列”: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踟躇的季节)

王蒙小说创作的主旨:

“生活是美好的”的思想主旋律——在历史和现实的文化交汇点上立体地勾画出当代国人的精神心里世界

“故国三千里,风云三十年,我的小说创作的起点和支点就在这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追着、忆着、哭着这‘八千里’和‘三十年’。”——王蒙

王蒙小说的叙述特点:

适应意识流小说人物的特色,其叙述节奏紧凑,有诗意般的情感,用密集型的词或词组来表达人物恍惚的迷离及跳跃的心理。

艺术贡献:

1、意识流的东方化与小说的“向内转”,以人物的心里为经、经历为纬、经纬交错展示当代国人的生

活与精神心理

2、叙述上的特点:适应其人物意识流行动,节奏紧凑,常用密集性的词组来表现人物的戏剧心理、情

绪上的特点

意识流小说:

思想内涵:有明确的理性创作,表现了国人的现实和精神心理。

85纪实潮:(小说)

1、刘心武:《公共汽车上的咏叹调》、《五·一九长镜头》、《王府井万花筒》、《私人照相馆》

2、冯骥才:《一百人的十年》

3、张辛欣、桑晔:《北京人》

85纪实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受西方创作潮流的影响(即意大利新新闻的潮流),其将生活中原汁原味地向观众呈现出来,新写实小说受其影响而产生的。

刘心武的小说

一、以问题小说走上艺术文坛,《班主任》、《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爱情的位置》等

二、踏上更广阔的“写人生”的道路,《如意》、《立体交叉桥》等

三、对北京市人民文化生态群落的展示与分析:《钟鼓楼》、《风过耳》、《栖凤楼》等长篇

张贤亮“苦难的历程”的系列的小说的主题取向与艺术特点:

一、主题:通过“灵”与“肉”的冲突,探讨知识分子的精神救赎:⑴、“苦难的历程”;⑵、革命理论

的启迪;⑶劳动者的感召;⑷自我内省;

二、艺术特征:

①“公子落难佳人相救”的结构俗套;

②“伤痕上的美,痛苦中的欢乐”的美学格调;

③浓郁的西部情调

(自然、人物、风情习俗、与语言声口)

探求者文学社

1956年,由方之、陆文夫、高晓声等人组成的社团,它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唯一的文学社团,其刊物《探求者》,中篇小说《内奸》于1979年发表,标志当代文学的一个转向,小人物登堂入室。

陆文夫“小巷文学”

以姑苏小巷中的凡人俗事为描写对象,市井文化意蕴十分丰富,同时也透露出历史沧桑的变迁。

方之的《内奸》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一个转折(转向):“小人物登堂入室”

1957年方之、陆文夫、高晓声、叶玉成在《〈探求者〉文学月刊社启事》始

50年代:《小巷深处》;

80年代:《小贩世家》、《美食家》

“小巷文学”特征题材:

1、姑苏小巷,世俗人生:

2、题旨、风俗文化与世俗观念变迁

高晓声的小说

1、成名作《李顺大造屋》——通过李顺大“三起两落”的造屋史,反思极左路线对农民的伤害;

2、代表作:“陈焕生系列小说”——在纵向表现农民的历史命运方面继承赵树理,在展示民族劣根性方面

继承鲁迅

3、陈焕生形象:这是一个经历了长期贫困的老实农民的特有形象,一方面,他善良,正直,憨厚,另一

方面,又有阿Q精神的遗传因素,自欺、自我安慰,有根深蒂固的奴性

对人物形象的态度:爱其善良,悯其坎坷,痛其昏恶,促其更新。

创作追求:以“摆渡人”自居,把人渡到理想的彼岸,促使人的灵魂完美起来。“民族灵魂的重铸”

伤、反、改——社会政治型的小说→文化审美型

市井风俗文化小说(80年代):

陆文夫、汪曾祺、林斤澜、邓友梅、冯骥才、刘绍棠、陈建功等

汪氏小说创作的历史价值

1、思想内容上:美好的人情、自由自觉自在的生存状态,给现实中疲惫的人心带来期待、慰藉与

向往;

2、艺术方式上:将小说的环境(风俗)要素提升到与人物、情节并列的高度,作为单独的审美对

象,开创了新时期小说散文化、文化风俗的先河;

代表作:《大棹记事》、《沙家浜》、《受戒》、《陈小手》等

刘绍棠

1、新时期最早倡导“乡土文学”的作家

2、文学主题:“感恩文学”→“一生一世讴歌我的乡亲乡土”→美好人性人情(代表:《蒲柳人家》)

冯骥才:《神鞭》写的是晚清时期的天津卫的市井风俗,大至万人空巷的皇会,小到样式新奇的怀表,

绘声绘色地反映当时生活的真实风貌;《三寸金莲》“既写实荒诞浪漫寓言通俗黑色幽默,又非写实非荒诞非通俗非黑色幽默”。

陈建功:《丹凤眼》、《飘逝的花头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京味儿”:《京西有个骚达子》、《丹凤眼》、《辘轳把胡同九号》

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审美流变

1、从战火硝烟的主色调→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2、从二元对立的传统图式→纷繁驳杂的生活图案;

3、从英雄主义的基调→凡俗人生的七情六欲。

(从英雄壮剧→凡人悲剧)

《西铁轶事》(徐怀中)以1979自卫反击战为背景,《高山下的花环》(李村葆)是继《西铁轶事》之后又一篇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军事题材小说,旨在对今天军营内部的种种矛盾冲突作横的剖析。

寻根小说潮

一、源起

1、一种现代化观念的表述——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下民族文化的自救;

2、世界文化热的背景;

3、“文化断裂”的补救;

4、“诺贝尔情结”的影响;

5、电影、绘画、音乐界获得成功的启示;

6、反思文学的发展,乡土文化的继续

代表作:郑义《跨越文化的断裂带》;韩少功《文学的根》(文学寻根大潮中的宣言);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郑万隆《我的根》

寻根态势:

东北:郑万隆“异乡异闻”系列

北京:阿城“三王”系列及《遍地风流》

齐鲁:莫言“红高粱”系列

吴越:李杭育“葛川江”系列

王安忆《小鲍庄》(标志其创作的突破)、《大刘庄》

湘楚:韩少功“湘西系列”

海南:孔捷生《大林莽》

西藏:扎西达娃“西藏系列”

西北:郑义《选材》、《走开》

贾平凹“商周系列”

李锐“厚土系列”

《棋王》:完整的生命文化的改革,对道家崇倡实际超脱旷达的人生哲学的皈依,与对儒家积极进取精神的体悟,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再造。

寻根的内容(主题)——重返民族文化的空间

1、儒道文化的追寻。如,阿城“三王”,王安忆的《小鲍庄》,贾平凹“商周系列”等;

2、生命激情的张扬。如,莫言“红高粱”系列

3、精神家园回溯。如,张承志《黑骏马》,扎西达娃“西藏系列”

4、民族劣根的展示。如韩少功《爸爸爸》等

扎西达娃《系在皮绳伤口上的魂》,对生命的“坐守”。

《小鲍庄》标志着王安忆创作的突破,反讽刺性地重新审视了积淀在民族文化心理底层的儒家仁义精神,探讨了作为伦理道德核心的仁义道德在现实社会中的悲惨命运,是传统伦理道德观的象征体,作者采取虚实结合、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形式。

艺术上,王安忆小说呈现出独特而多样的风格:1、不要特殊环境特殊人物;2、一样表述自己的小说观念;3、不要语言的风格化;4、不要独特性。

铁凝:小说家应该“由生命的气息中创造出”“思想的表情不是思想本身”;“更应该耐心而不是浮躁地、真切而不是花哨地关注人类的生存、情感、心灵”“应该有将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的心胸”。

先锋小说潮(新潮、探索、现代主义)

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小说创新潮,残雪、余华等,对人的生存世界的勘探(对生活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探索),马原、格非等在小说叙事上的革新,莫言、孙甘露等在小说语言上的实验,,是先锋小说作家“集体突围”的表演。是现代主义小说在新时期的流变。

从形式的借鉴到内容观念的渗透:

70、80年代之交→ 84年→ 85年→ 90年代(衰落)

↓↓↓

意识流荒诞等手法中国式现代派先锋小说(高潮)

(萌芽)小说(过渡)

↓↓

宗璞、王蒙为代表徐星《无主题变奏曲》

(朦胧诗、探索据)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刘毅然《摇滚青年》等为代表

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

1、内容上:写“生活”“生活流”——反“本质”的写作;

2、人物上:写凡夫俗子类型人物——反“典型”的写作;

3、叙述方式上:用客观、冷漠、超然的姿态去写——反“倾向性”的写作。

概念:

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的一股小说潮,主要代表作家:刘恒、方方、池莉、刘震云、叶兆言等

缘起:社会转型期普通民众失望颓败、迷茫困惑心理的文学显现。

新时期女性小说写作的发展历程:

一、新时期之初,臣服于男性的叙述文化传统(有关国家的社会历史、民族、寓言、象征等宏大叙事)

——宗璞、谌容等伤痕反思与社会问题小说为代表;

二、双声性质和双重身份:“她”在诉说“她”的命运际遇,却仍用“他”的思想文化观念、叙事规范(以

张洁前期小说为代表);

三、女性意识的萌生:张洁后期的小说、铁凝、王安忆的开拓;

四、女性意识的张扬:突现性别话语(陈染、林白、海男为例)。

张洁

前期小说的代表: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

《拣麦穗》(散文)

→表现出“恋父情结”

《祖母绿》——痛苦的理想主义者

后期:《红蘑菇》、《无字》

→由“恋父”到“审父”

谌容

特点:

1、取材上多写家庭婚恋问题;

2、格调上多为温婉的悲剧。

代表作:《人到中年》《太子村的秘密》《懒的离婚》《献上一束夜来香》《散淡的人》《错错错》《真真假假》《杨月月与萨特之研究》等

《人到中年》小说的题材:(社会问题小说)为中年知识分子唱赞歌,陆文婷:角色分裂(“残缺”的女性形象)

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文学潮:

一、94年后期以刘醒龙、何申、关仁山、周梅森、张平等创作为表征

特点:a、直白生活的艰难;b、成功塑造为拜托“艰难”而多方奔走的中下层官员形象;c、粗朴的现实主义艺术表现形式

二、“分享艰难”的文学策略——官方的推崇与特批判立场的知识分子的驳辩。

新生代小说

九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一批年轻作家:韩东、朱文、述平、刁斗、何顿、毕飞宇、东西、李冯、鬼子等创作冷暖的“欲望叙事”是他们最突出的创作的表征。

大胆而直面地描写人们的欲望,为物欲、性欲大称赞之。在市场经济下大单的述说描写这个社会的各种各样的欲望,韩东、朱文无形中是一个无形的领袖。

新时期的诗歌

1、现实主义:天安门诗歌运动(源头)→①新现实主义诗歌:以雷抒雁、叶文福、张学梦等为代表,“干

预”现实;②“归来一代”的“右派诗人”“七月诗人”的复出为代表;

2、食指、黄翔的“地下写作”——朦胧诗——第三代诗以及“白洋淀诗群”(源头)

雷抒雁的《小草在唱歌》和公刘的《哎,大森林——刻在烈士饮恨的洼地上》都取材于张志新烈士

“前朦胧诗”指的是:白洋淀诗派

“后朦胧诗”指的是:80年代中期“新生代”人的诗

现代派诗人:

我国当前还没有真正意味上的现代派诗歌,但艺术要素和思想上受它影响的却还是有的。

源头:食指,黄翔等,白洋淀诗群

食指《相信未来》写得单纯,自我安慰

《这是4:08的北京》运用了通感、暗喻,情感突然切换,外部情与景交融,茫然,无助,恍惚。

黄翔:疯狗、野兽式的写作。

朦胧诗

出现时间:80年代前后创作主体:知青

中心:实现诗人的主体意识,表现诗人对现实的独特感受

艺术上:借用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

意义:拓宽了新诗的领域,打破了现实主义诗歌一统天下的局面

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

代表作:《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在对时代精神的正题和反题的揭示上,对社会紧迫问题的反应上,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浪尖上》提出了反封建要科学、要民主的问题:《光的赞歌》的基调就是光明,是希望和理想的赞歌、是科学和民主、革命和进步、真理和光明的赞歌,也是艾青成就最高的诗作!

“归来的歌”在创作上的共同特征:

1、思想内容上:

a.去的青春和被伤害的真诚,其诗作大都具有“自由式”、“自述式”的特点;

b.的呼唤人道与人的的尊严;

c.磨难、饱经沧桑,仍对主义理想忠贞不渝,一往情深,有强烈的殉道色彩

2、艺术上:以现实主义为主,但也融入了一些现代主义诗艺。

3、归来的诗人涵盖面:

a.右派诗人:艾青等

b.七月诗人:曾卓、绿原、牛汉等。此类诗人是受胡风事件而遭受牵连,81年《白色花》标志着该

诗派的重新集结,他们带有哀叹命运,青春理想被毁灭的悲痛,以诗来抒发

c.九叶诗人:穆旦、陈敬容、郑敏等。81年由九位诗人共同出版《九叶集》而得名的。其前身是40

年代的“中国新诗派”,致力于现实主义诗歌,为社会主义道路而歌颂。

散文诗是指融合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进行创作的诗歌,有诗的意向,散文的形式。

“朦胧诗”是新时期诗坛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舒婷和顾城就是这个新诗潮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人。舒婷是在朦胧诗人中昨早产生影响的诗人;而北岛的成就最大;最能起人们看懂的是顾城。

《致橡树》以单纯明朗的诗歌意象及热烈温柔的诗行,不直接倾诉爱情理想,密集的意象凝练奔流激荡的情感。

朦胧诗的论争

1、得名原名: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

2、“三个崛起”:80年代初,在朦胧诗论争期的三篇持肯定朦胧诗创作倾向态度的作品:

a.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b.孙绍振《新的审美原则在崛起》;

c.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主义倾向》

舒婷:

1、高音区作品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神女峰》、《惠安女子》、《致橡树》等,为一代“人”写“心”的诗人,人道主义、爱情理想、赤子之心。

2、低音区

《往事二三》、《路遇》等,把瞬间的感受和印象展示朦胧复杂的心情。

舒婷与北岛诗歌的对比:

北舒的诗歌都是内向型的,但表达不同:

1、舒婷属于情感型的,致力于挖掘自我的精神状态、自我的世界;北岛是思辨型的,致力于探索

人类的精神世界;

2、舒婷是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引桥”,北岛更加内向的趋势,关注生命本体的意义,是当代主

义、现代主义的先锋,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先驱者的觉醒意识,有哲理的思

想,深受和充满艺术魅力的人格力量,凝重奇巧的风格特征;

3、舒婷是个感情智商主义者,重视自己的自觉和感悟,总是相信世界是美好,或终将是美好的,

而北岛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自觉地把民族的苦难和精神实质背在自己身上。

顾城创作的三大阶段:

1、第一阶段:(从少年时开始写诗到1978年):作品不多,内容浅显,语言平易,但在敏锐的感觉中已经

表现出善于思索的才能;

2、第二阶段:(1979—1986)时他创作的成熟期,,她许多广为人知的诗作都写于这一时期,是个语言凝

练,活泼空灵而又含义悠远;

3、第三阶段:(1987—1993)诗歌数量相对减少,语言向童稚回归,虽不乏优秀之作,但已显示出精神无

所适从的迷茫和才情不足的困惑。

“新生代”诗人的诗

80年代中期以来,朦胧诗以后的一代诗人,被称为“后朦胧诗”“后崛起”或“第三代诗人”,通常被称为“新生代诗人”。

艺术特征:

1、特有的女性特征;

2、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信念

新生代诗人的创作,大体可以区分出三个影响较大且较有代表性的诗歌流向和诗人群体:(要点:课本第405、406页)

1、坚守知识分子精神立场,执着探讨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后朦胧诗人”;

2、自称是站在民间立场、倡导平民意识的“第三代诗人”;

3、抒写女性经验,表达女性意识的新一代女性诗人。

散文

80年代散文创作的轨迹可以看出,从“亿悼散文”到“文化散文”,正是散文创作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复归和深化的过程,也是审美内蕴日渐丰厚的过程。

巴金

《随想录》:5集,每集30篇,共150篇,42万字。真——内容的真实和态度的真诚,说真话的大书!

成就:1、真——内容的真实与态度的真诚

2、忏悔与批判

3、无技巧境界的艺术

报告文学

徐迟、黄宗英的比较

题材上,二人皆写知识分子,科技领域,但徐迟写名人,黄宗英写普通人(具体论述二人作品)写法上,徐——诗化的报告;黄——以我入文,以情动人,二者皆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诗化的报告1、以诗人的气质观察现实,充满激情

2、奇特巧妙的构思,善于将抽象的树立概念幻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画面

3、语言骈散结合,构筑诗的氛围,意境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5题) 1.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在北平召开,会期共17天,出席代表824人。 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 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标志着现代文学的终结和当代文学开始,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 (1)《百合花》(茹志鹃) 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百合花》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示出清新俊遗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遍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血有泪,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小通讯员年仅19岁,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接触便会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3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好咬着嘴笑,好象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淳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自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嫁妆奉献出来。作者擅长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书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2)《燕山夜话》(马南邨) 《燕山夜话》是一本杂文集。作者马南邨(本名邓拓,马南邨乃其笔名),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后汇为五集出版。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刺各种不正之风,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其中像《说大话的故事》、《三种诸葛亮》、《一个鸡蛋的家当》、《爱护劳动力的学说》、《从三到万》等篇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起到帮助读者开扩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识别事物能力的作用。 2.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合称,是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来的,它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促进团结、符合文艺发展内在规律的方针。 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3. 重放的鲜花 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后,出现了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产生了一些张扬个性的诗歌和一批揭露社会弊端的特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2及答案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2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三家巷》中,陈家是资本家,何家是官僚地主,周家则是工人世家。 2.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蝴蝶》中的张思远、《相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 3.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曹禺的《胆剑篇》等。 4.蔡其矫的《生活的歌》、李季的《玉门诗抄》、邵燕祥的《到远方去》、梁上泉的《高原牧笛》、雁翼的《在云彩上面》、傅仇的《伐木声声》等,都是50年代工农业建设的写照。 5.闻捷的《天山牧歌》、公刘的《在北方》、梁上泉的《云南的云》等,描绘了以新的劳动生活为主体的富于浓郁地方民族色彩的时代风景画。 6.新时期初期乡土文学的优秀作品主要有何士光的《乡场上》、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等。 7.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贾平凹的《秦腔》、周大新的《湖光山色》、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作品。 8.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颂歌主要有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胡风的《时间开始了》、臧克家的《有的人》等。 9.郭小川的组诗《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当代政治抒情诗开了一代诗风。 10.《天安门诗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16人集体化名“童怀周”编辑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中的诗歌。 11.朦胧诗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12.在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间,从莫言的《红高粱》、贾平凹的《浮躁》、张炜《古船》和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乡土文学作品,标志着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13.陈应松以描写湖北神农架山区的山民生活见长,他的《马嘶岭血案》、《松鸦为什么鸣叫》、《豹子最后的舞蹈》等,为他赢得了“底层写作”的代表性作家的声誉。 14.莫言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而真正奠定他在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的则是《红高粱》。15.五六十年代,女作家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鹃的《百合花》、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璞的《红豆》等。16.铁凝的成名作是1982年的《哦,香雪》。 17.陈染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以女性视角,大胆表现了对自恋和同性恋的赞美。 18.王安忆的《锦绣谷之恋》写一个女人婚外精神恋的白日梦,即女编辑在一次笔会上暗恋一个男作家的故事。 19.王安忆的《启蒙时代》描述了南昌、陈卓然、海鸥等几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年轻人的故事,是一部成长小说。 20.《与往事干杯》是陈染的成名作,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17岁的少女“我”(肖濛)的成长经历及与老巴父子两代人的恋情故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C )等。 A.《望星空》B.《养花人的梦》C.《草木篇》D.《迟开的玫瑰》 2.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中,韩少功的是(A )。 A.《爸爸爸》B.《老井》C.《小鲍庄》D.《厚土》 3.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不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这部作品是( C )。 A.《秦腔》B.《湖光山色》C.《暗算》D.《额尔古纳河右岸》

当代文学期末考试B卷答案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级(1—5)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传奇 2. 北岛《回答》 3. 池莉 4.《长恨歌》 5.李希凡、蓝翎 6.余华 7.《现实一种》 8. “锻炼锻炼” 9.江青 10. 1979 11.顾城 12. 开拓者 13.冒险记幸 14.沙叶新 15. 《白鹿原》 16. 谢冕17. 王朔18..汪曾祺 二、名词解释(20分,每个4分) 1.新写实小说: 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股新的文学创作倾向。其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采取民间的叙事立场,中立化的叙述方式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体现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境况,。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单位》等。 2.女性小说 到了90年代,女性作家已经开始以自觉的写作来彰显女性写作的独立意义。她们正以其极端性、尖锐性和革命性来强调那种“角色差异”和“性别意识”,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女性作家在90年代正在走向一种集体性的成熟。开创着中国女性写作的一个自由、多元境界。 3.知青小说 指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是知青”出身的作家们对知青生活的缅怀、对农民问题的独到探讨、对人生真谛的求索,使知青小说成为新时期小说中最凝重、最奇特的组成部分。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北方的河》等。 4.双百方针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其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其核心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人民内部提倡和鼓励各种不同意见的发表和争论,发扬学术民主与艺术民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以迎接和顺应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 5. 粱三老汉: 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具有自私、落后、狭隘、保守地小生产者意识,同时,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地品质。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粱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 三、简答题(25分) 1.《红旗谱》的民族风格(6分) 《红旗谱》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首先,其故事内容、人物风貌、生活风习乃至于风光景物,都洋溢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其次,它成功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手法,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第一,小说的故事性很强。第二,作品以人物行动和对话刻画人物性格,把他们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以大幅度外部动作来揭示其内心波澜;第三,在章法结构上,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章回体表现形式。第四、在语言运用上,以冀中农村生动的口语为基础,又继承了古典文学语言的优秀传统,使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叙述语言简短,明快而传神。 2.简述朦胧诗特色(6分) 作为新思潮的朦胧诗,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征。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等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他们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 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对现实的理性思索和自我心灵的反思寻觅中,塑造了一代人整体自我形象: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复习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预先,一版) 填空题大多为作品(人物、情节等)和作家,一些文学史内容 一、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 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作品中充满了往昔的苦难,其基调是愤懑不平的宣泄,情感过于强烈,说教意味浓烈。在新时期文学中起到了引领潮流、冲破束缚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代表作有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等。 2、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产生后出现的文学现象,超越暴露、控诉的情感式宣泄,引入思 考、理性分析的成分。其具有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思想容量,揭露社会历史悲剧并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同时以启蒙式话语突出了极左政治与传统封建思想造成人的深刻异化,赞美不屈不挠的人性力量和知识分子的执着信仰。但也削减了伤痕文学的忏悔和绝望,一定程度上回避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性质。代表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开端标志),王蒙《布礼》、《蝴蝶》,古华《芙蓉镇》等。 3、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以追求国家现代化为灾难重建的途径。代表作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路遥《人生》等。 4、“三个崛起”:新时期有关朦胧诗讨论中出现的三篇文章,分别是谢冕《在新的崛起面 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这些文章倡导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为“朦胧诗”提供了理论支持。 5、《芙蓉镇》:古华所作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 书记黎满庚支持下,摆米豆腐摊子致富盖楼。“四清”运动时,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自杀。“文革”期间,胡玉音更饱受屈辱,但得到“右派”秦书田的同情并相爱,两人均收到惩罚。三中全会后,其冤案平反,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表现了1963-1979年中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从民间的视角和立场反思中国民主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中存在的悖谬和悲剧现象,在反思文学中占有重要作用。 6、《沉重的翅膀》:张洁所作长篇小说,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小说叙述重工业部副部长 郑子云支持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进行改革,却遭部长田守诚反对。田守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暗中也与郑子云展开较量,展现了改革进程和纠葛纷纭的矛盾,表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化建设的正确轨道上所经历的复杂而艰巨的斗争。该小说对改革的紧迫性与艰巨性以及所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入描绘,对改革大潮之下的种种人情世态有着全方位透视,笔墨饱满,议论精辟,独具风格。7、《古船》:张炜所作长篇小说,叙述了胶东半岛洼狸镇隋、赵、李家族在四十年间社会 历史事变中的浮沉纠葛,展开了作家对当代历史、政治、文化、人性的反思,塑造了赵炳、隋抱朴、隋见素等有深度的人物形象。 8、寻根文学:80年代中期形成的一股创作潮流,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 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小说长期以来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观照现实的艺术视角,使追求小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扩大了当代小说艺术表现的空间,对小说艺术革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代表作有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等。 9、先锋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记知识点及作品作家人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填空题 现代文学部分 1.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更名《新青年》)。 2.《青年杂志》1915年第一卷第3、4号上连载陈独秀的《现代欧洲文艺史谭》,揭示了文艺进化论是文艺发展的基本规律。 3.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 4.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5.1918年4月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革命文学的宗旨,强调“国语的文学”也就是文学工具的革命,是新文学建设的第一步。 6.林纾连续发表了两篇文言文小说《妖梦》和《荆生》,以影射的形式痛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 7.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是新文化激进派的大本营,五四退潮后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杂志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 8.胡适在1920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 9.周作人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是新诗摆脱旧诗集窠臼的标志性作品。 10.1918年4月《新青年》第四卷第4号上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中国文学体裁的一个新品种—杂文。 11.1919年3月,胡适的独幕话剧《终身大事》在《新青年》上发表,宣告了中国自己创造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 12.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北京诞生。 13.王鲁彦是“乡土写实派”的代表,废名是“乡土抒情派”的代表。 14.在中国的话剧史上,第一个值得纪念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由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 倩等组成。 15.1922年,田汉创办了《南国》半月刊,从此进入了他的长达8年之久的“南国”艺术时

201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4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获得广泛赞誉,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备受推崇,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 A )。 A.《邪不压正》 B.《小二黑结婚》C.《田寡妇看瓜》D.《李有才板话》 2.李云龙的形象出自长篇小说( B )。 A.《英雄无语》 B.《亮剑》C.《历史的天空》D.《激情燃烧的岁月》 3. 描写了文革刚刚过去,黑子、蜜蜂、小号三个各具经历的年轻人、老车长与车匪在一节夜间行驶的列车守车上发生的一段遭遇的实验话剧是(C)等。 A.《正红旗下》B.《车站》C.《绝对信号》D.《野人》 4. 1978年12月由芒克、北岛等在北京创办的“民间刊物”是(A)。 A.《今天》B.《星星》C.《诗刊》D.《萌芽》 5.延续了孙犁优美清新的荷花淀派风情的作家是沉浸于“运河文学”的创作的(D)。 A.浩然 B.汪曾祺 C.李凖 D.刘绍棠 6.女性文学中也有诗歌作品,比较优秀的有( A )等。 A.舒婷的《致橡树》B.铁凝的《哦,香雪》C.张洁的《祖母绿》D.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7.残雪先锋创作的起点是( B )。 A.《突围表演》B.《山上的小屋》C.《思想汇报》D.《黄泥街》 8.刘震云“生活流”小说的代表作是( D )。 A.《太阳出世》 B.《烦恼人生》C.《不谈爱情》D.《一地鸡毛》 9.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 D )。 A.《倚天屠龙记》B.《天龙八部》C.《书剑恩仇录》D.《射雕英雄传》 10.潦倒的钱夫人去台北参加窦夫人的盛宴华筵。宴终席散,昔日的风云人物只能站在窦夫人的院子中可怜兮兮地等着窦夫人的小轿车折返回来送自己。这个内容出自小说( A ) A.《游园惊梦》B.《永远的尹雪艳》C.《思旧赋》D.《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孙犁以描绘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其中,主要有( ABD )等。 A.小满儿 B.双眉C.范灵芝 D.妞儿 2.《三家巷》围绕着周炳的成长,作家再现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有(ABD )等。A.沙基惨案B.省港大罢工C.南昌起义D.广州起义 3.《茶馆》所描写的“三个时代”是(ABD)。 A.从戊戌政变失败后清政府的腐朽黑暗B.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大题复习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可能为简答题的知识点) 1、复习提要资料一的第一点 2、简述建国初文艺界三大思想批判运动的经验教训 (1)把思想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处理,混淆了政治问题和思想学术问题的界限,使左倾思潮在文艺界蔓延发展。 (2)在批判过程中存在简单粗暴的批评态度和教条主义的批评方法,使正常的文学批评和自由讨论无法开展。 (3)从精神上严重损害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走向单一化。 3、《红旗谱》的民族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1)在艺术描写中透露出来的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民族特点。 (2)对冀中平原的人民生活和民俗风情的描写刻画,如关于生活场景、家庭伦理、婚姻爱情、文化心理等的描写,实际上它们成了小说艺术的血肉。 (3)采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如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心理,结构上采用了传统小说的大故事里面套小故事的方式。 (4)语言上以冀中平原农民口语为基础,加以提炼和加工,创造出了一种富有地方乡土气息又有高度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4、 分析朱老忠的思想性格特点及典型意义 (1)首先是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疾恶如仇、坚忍不拔、有胆有识、深谋远虑的特点。 (2)其次是急公好义、慷慨豪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性格,具有我国北方传统农民英雄的斩头沥血、扶危济困、豪侠仗义的精神道德特点。 (3)经过阶级斗争的考验和对共产党人的认识,使他从一般农民中超拔出来,成为一个具有先进时代意识的新型农民英雄。 朱老忠的性格是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的统一,在革命历程中经历了从个人复仇到为无产阶级革命献身的升华,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不断成长的革命农民典型,在他身上也浓缩了两千余年中国农民的斗争历史。 5、简述林道静成长的三个阶段并分析该形象的典型意义 大体上是这样的三个阶段:反抗封建家庭干涉她的婚姻自由(即逃避她的家庭要她嫁给权贵的压迫),找寻个人出路,这是第一阶段;在种种事实的教训下(同时也受到他偶然接触到的共产党员的影响),她渐渐意识到个人奋斗还是没有出路,个人的利益要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这是第二阶段;最后,在党的思想教育的启迪下,她认识到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工农大众的利益,坚决献身于革命小说通过林道静这一形象成长和转变的描写,揭示了进步知识分子只有接受党的领导,把自己个人的命运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结合起来,这样他们的青春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6、 以《百合花》为例,简析文革前茹志娟小说的创作风格 (1)从题材取向看,擅长书写受到时代鄙视的“家务事、儿女情”,通过描写生活激流中的一朵小浪花来折射整个时代的巨大波澜。 (2)从人物塑造看,很少刻画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是注重描写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一些从各自的起点走向成熟的普通平凡的小人物。 (3)从艺术表现看,作品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注重细致深入的心理刻画,往往借助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盾简洁地将其艺术风格概括为“清新、俊逸”,作品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柔婉、细腻、含蓄、优美的艺术格调,在十七年文学中属于阴柔美的风格类型。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 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 三、作品主题分析(简答题):《爸爸爸》的文化主题;四、人物形象分析(简答题)《绿化树》中的章永麟形象 五、艺术特色分析(简答题):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点; 六、综合问答(问答题):结合作品,分析《曾国藩》中的曾国藩形象;方方《风景》赏析 ~~~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

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4、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5、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6、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3

作业3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阎连科关于耙耧山脉的乡村神话《年月日》、《日光流年》、《坚硬似水》、《受活》等,机敏地接受了以拉美文学为代表的现代世界文学影响。 2.迟子建出生在东北边陲的漠河北极村,她的小说具有一种童话的气息,第一部小说集就名为《北极村童话》。 3.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檀香刑》以人间的酷刑作结,《生死疲劳》则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4.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5.宗璞的《我是谁》、戴厚英的《人啊,人》、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有关存在主题的书写。 6.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原罪》和《宿命》等,流露出一种深重的人文精神与宗教情怀。 7.90年代后,余华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主题也历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大嬗变。 8.“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腊月?正月》等。 9.受“寻根文学”影响的作品主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 10.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等。 11.苏童的小说《米》后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 12.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后被改编为电视剧《来来往往》。 13.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的相继发表,是当代散文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14.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是散文集《北极星》中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窑洞风景》等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 15.新时期初期老作家人生反思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巴金的《怀念萧珊》、孙犁的《亡人逸事》、杨绛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黄秋云的《雾失楼台》等。 16.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五卷本《随想录》。17.最能代表贾平凹散文成就的是《无味巷》、《黄土高原》、《入川小记》等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秦腔》。 18.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和卡夫卡,也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19.张洁是新时期“女性散文”的发轫者之一。1980年前后发表的《挖荠菜》、《拣麦穗》等“大雁”系列的散文,大多是对作家童年的回忆,情感细腻。20.余秋雨出版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文明的碎片》等散文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奔丧》、《瀚海》和《极地之侧》等先锋小说的作者是深受马原影响的( B )。 A.格非 B.洪峰 C.苏童 D.余华 2.最能体现“马原体”特征的作品是( C )。 A.《拉萨河的女神》B.《上下都很平坦》C.《冈底斯的诱惑》D.《西海无帆船》 3.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标志是1987年发表的( A )。 A.《十八岁出门远行》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C.《四月三日事件》D.《一九八六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2、“创造社” 3、鸳鸯蝴蝶派 4、京派作家 5、七月派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百花时期”的文学创作 2.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

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 5.“延安文学”的得失 三、论述题(25分) “五七”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比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新青年》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 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思想: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创造社” 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勃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鸳鸯蝴蝶派 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4.京派作家 以北京等北方城市为中心的京派是一批学者型的文人,也即非职业化的作家。他们一面陶醉于传统文化的精美自由博大,又置身于自由、散漫、稳定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天然地追求文学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而左翼作家则自觉以现代大工业产业工人代言人的身份,对封建的传统农业文明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同时展开批判,要求文学更自觉地成为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工具。 5.七月派

《中国当代文学》试卷及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2)“两结合”创作方法(3)政治抒情诗(4)新民歌运动 (5)山药蛋派(6)社会主义教育剧 (7)主题先行论(8)根本任务论 (9)“三突出”创作原则(10)样板戏 (11)天安门诗歌运动(12)重放的鲜花 (13)归来的诗人(14)朦胧诗 (15)新生代诗歌(16)伤痕文学 (17)反思文学(18)改革文学 (19)寻根文学(20)中国式现代派小说(21)先锋小说(22)新写实小说 (23)学者散文(文化散文)(24)探索剧 (25)京味剧 二、论述思考题 1评述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2谈建国初期文艺界对电影《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3文艺思想的批判过程及经验教训问题? 4结合创作实例,试论十七年现实主义创作与新时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不同? 5评述《保卫延安》在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创作上的开创性意义?6分析《保卫延安》中周大勇的性格特征 7分析小说《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特征? 8分析《红旗谱》反映历史生活与探索民族文化的成就? 9分析《红旗谱》中朱老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0评述小说《青春之歌》思想艺术方面的得与失? 11分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性格特点及发展过程? 12比较分析峻青、王愿坚的军事题材短篇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13结合《百合花》论析茹志娟小说创作细腻动人的艺术风格?14论述《创业史》的史诗特点及艺术成就? 15分析《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典型意义?16以《三里湾》为例,谈赵树理小说在民族化大众化上的贡献?17试论宗璞小说《红豆》的文学史意义及其中的江玫与齐虹这两个人物形象。 18评述述十七年诗歌发展的基本状况。 19如何评价“新民歌运动”? 20分析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1试分析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 22比较分析贺敬之和郭小川诗歌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23评述闻捷诗歌集《天山牧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24评述十七年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25试分析杨朔散文的结构艺术特点? 26试分析杨朔散文的诗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27分析秦牧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28论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29比较分析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的思想蕴涵、艺术特色及缺失? 30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例,评述魏巍散文创作的思想艺术特点? 31简述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情况? 32分析1958年到1962年间历史剧热潮出现的的原因,它的代表作有哪些? 33分析《龙须沟》中程疯子形象及意义? 34评述话剧《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 35分析《茶馆》中王利发、泰仲义、常四爷这三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6试分析老舍的话剧《茶馆》是如何处理时间与结构的? 37简述《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的内容及反动实质? 38论述四五诗歌产生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9简述新时期小说发展各阶段的基本情况? 40评析刘心武小说《班主任》的思想价值? 41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42简述王蒙小说《春之声》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43以《绿化树》为例,评述张贤亮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44分析《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45分析《黑骏马》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46如何理解《芙蓉镇》的乡土气息? 47分析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48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性格特征? 49简论陆文夫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50分析陆文婷这一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51简述王安忆小说创作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各阶段的创作特征? 52试析莫言《红高粱》的意义及艺术特色 53评述“寻根文学”出现的意义及创作上的得失。 54《高山下花环》对军旅文学的超越是什么? 55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池莉小说的艺术特点? 56以作品为例,谈“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57试述新时期艾青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58如何评价“新的美学原则”? 59论述舒婷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60简述韩东诗歌创作的艺术特点? 61简述“后新潮诗”的探索意义及其局限性? 62分析贾平凹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63简述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64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又是什么? 65徐迟的报告文学有哪些特点? 66试分析沙叶新戏剧思想特色?

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1

当代文学下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重写文学史:“重写文学史”是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一股学术思潮,1988年,《上海文论》开辟了“重写文学史”的专栏。以有别于传统教科书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已有定评的一些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提出了某些质疑性的探询和多元化的阐释。就其本身而言,它是对现代文学史写作的一次自觉反思,也是新时期以来文学“方法论”、“观念论”和“主体论”讨论在文学史领域的延续和深化。 2、伤痕文学:是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得名于卢新华的小说《伤痕》真正的发轫之作是刘心武1977 年发表的《班主任》;同属“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的《最宝贵的》、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这些作品揭露了“文革”灾难,描述了人们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及其在人们灵魂深处留下的难以弥合的内在创伤,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3、反思文学:在"伤痕文学"兴盛之时,一批敢于思考、富有人生阅历的作家,尤其是一批因着我们党和国家在革命进程中的失误而历尽坎坷的作家,提出了现实主义深化的主张的一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4、改革文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 5、寻根文学:进入 80 年代中期,文坛出现“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张承志的《黑骏马》等。他们希望从“民族文化心理”的层面,解答为何中国会出现“文革”十年动乱乃至自盛唐以来国力衰落的疑问;这是新时期首次出现的以明确的理论主张倡导的、理论与作品同时出现的完整意义上的文艺思潮。 6、先锋小说:80年代中期,在“寻根小说”和“现代派”小说并行推进的同时,出现了一种激进的叙事实践,便是以马原的《拉萨和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为肇始的“先锋小说”潮流。这些小说有的具有现代派小说特点,有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点,有的人将其归入现代派小说之中,但更多的人称其为"实验小说"或"先锋小说"。 7、新写实小说:又称“新写实主义”, 80 年代末出现的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一地鸡毛》等;他们热衷于对现实生活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崇尚对现实的“原生态”表现,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其创作呈现出新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 8、开拓者家族:作家蒋子龙工业改革题材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系列,以《乔厂长上任记》中的乔光朴为代表。还有车篷宽、高盛五、牛宏等一系列未脱离乔光朴模式的人物。这些人物总体上都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不挠的工作精神。在工作上敢于开拓,有着正直高尚、坚韧不拔的人格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上册》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复习重点 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十二人。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热心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表现人生,批判人生的社会职能,提倡血和泪的文学和反映人生的真文学,运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一些颇具影响的文学作品。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得名于《语丝》周刊,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创作风格生动、泼辣、幽默,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造社:1921年6月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发起组织了创造社,这是一支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劲旅。早期创造社成员在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踏实地表现?内心的要求?,形成了浪漫主义的主导倾向。1982年后期的创造社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曾先后出版过《创造》《造创周刊》《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并出版《创造丛书》。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32年由徐志摩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新月》等刊物。1926年4月闻一多徐志摩在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诗镌》,明确提出现代新格律诗的理论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新青年》: 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第一期名为《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当时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1918年初,因陈独秀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该刊由上海迁京。1920年9月又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小组的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在?五四?前夕倡导文化启蒙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主义。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陈独秀关于文学改良的文章,开始了新文学运动。十月革命后,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18年《新青年》编辑部扩大,形成了新文化、新文学的统一战线的团体,对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起了重大作用。1922年统一战线分解后,《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主要发起人是陈独秀和胡适。他们在李大钊蔡元培周作人鲁迅钱玄同等人的支持和策应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想中国的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总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出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内容。新文化运动本质上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人的文学?:这是?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周作人在发表于《新青年》上的一篇《人的文学》中首先提出的。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人生社会诸问题,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去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