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旧矿区构造纲要图

个旧矿区构造纲要图

个旧矿区构造纲要图

贵州地质概况word版

贵州地质概况 贵州位于华南板块,跨上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和右江造山带3个次级大地构造单元。由于漫长地质历史岁月壳幔作用和板块运动,发生了多种地质事件,铸就了贵州复杂纷繁的地质图像,并以“沉积岩王国”、“古生物宝库”著称于世。具有地层发育齐全、碳酸盐岩广布、沉积类型多样、古生物化石丰富、岩浆活动微弱、变质作用单一、薄皮构造典型、地壳相对稳定等特点。 (1)地层 本省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厚约30000m。地层的生物地理区系多样,寒武系至中三叠统以古地中海区生物群为主,次为澳大利亚太平洋区生物群;上二叠统则为华夏植物群;三叠系(海相)属特提斯-扬子动物群。地层的组份较为复杂,中元古界为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中部发育有枕状玄武岩。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和南华系以陆源硅质碎屑岩为主兼有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火山岩;震旦系则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及陆源细屑岩。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次为硅质陆源碎屑岩;志留系下统主要为硅质陆源碎屑岩兼夹生物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和下中二叠统均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硅质陆源碎屑岩;上二叠统贵州西部为峨眉山玄武岩及陆源碎屑含煤岩系,东部和南部则为海相碳酸盐岩。中生界扬子区三叠系下统至上统下部为海相碳酸盐岩,右江区以陆源碎屑浊积岩为主;上统中上部则为陆相硅质碎屑岩;侏罗系至白垩系下统为紫红色碎屑岩;上白垩统则以紫红色粗屑沉积为主。新生界古近系为紫红色砂砾岩;新近系则为含砾泥岩及粘土岩;第四系为多种成因类型的砂、泥、砾及钙华等堆积物。 (2)岩浆岩 贵州的岩浆岩分布较零星且面积不大,但岩类复杂、期次较多。中元古代在梵净山区以海相枕状玄武岩为主,并有同源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岩床,以及末期花岗岩。新元古代早期九万大山区海相玄武岩、同源的镁铁质岩岩墙,以及过铝花岗岩。早古生代中晚期在黔东有偏碱性超镁铁质岩。晚二叠世贵州西部为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及同源辉绿岩床。中生代中晚期在黔西南为偏碱性超铁镁质岩。 (3)变质岩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前言 《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是地质学最基础的支柱性的学科,熟练掌握构造地质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地质学的必备工具。我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这门课程,任课教师是张宏远和温长顺两位老师。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沥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第一次水平岩层、第二次倾斜岩层、第三次极射赤平投影、第四次褶皱和第五次断层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综合作业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综合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次读图作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即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金山镇地区地质图。要求在选定的图幅内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按要求应该绘制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河北村正断层系剖面图和陵庄岩体剖面图,可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绘制了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为了配合剖面图,我们编制了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地层 由图例可以知道,该地区由早到晚依次沉积了D2、D3、C1、C2、P1、P2、P3、T2、K1、K2共十个时代的地层,他们分别为: D2: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为河流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贵州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简称构造):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份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等。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段。雪峰运动奠定了扬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扬子陆块熔为一体,以后又经历了裂陷作用、俯冲作用,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今构造的基本格局。多次造山作用的地应力场在变化多端的地应力条件下,形成了挤压型、直扭型和旋扭型三类构造型式,交织成一幅复杂多变的应变图象。其特点是:(1)贵州的地质构造属板内构造,构造的主体为薄皮构造。(2)变形不十分强烈,在贵州发育最完整、最广泛的构造样式是侏罗山式褶皱带。都匀运动:原地矿部第八普查大队(1980)命名,系指发生在贵州中部及南部,奥陶纪末到志留纪初之间的一次地壳运动。该运动的表现是:在毕节-遵义-湄潭-铜仁连线与贵阳-施秉联线之间的贵州中部地区,普遍缺失上奥陶统中上部,下志留统中上部与下伏奥陶系不同层位呈假整合,在不少地区如贵阳乌当附近可见到志留系底部的砾岩层或含砾粘土岩嵌覆于呈数米起伏的间断面上。在黔南地区下志留统中部超覆于奥陶系的不同层位之上,其间缺失地层达数百米,志留系底部常见底砾岩,部分地区见风化壳。这是一次大面积的抬升运动。独山抬升:王约1994年命名,系指独山地区中泥盆统独山组鸡窝寨段与下伏宋家桥段之间的抬升运动。在该区独山组鸡窝寨段之底有风化残积的褐铁矿层,其上为底砾岩。另外,根据遗迹化石组合在区域上的对比,可以确认独山组宋家桥段上部受到不同程度风化剥蚀。鸡窝寨段底部直覆在凸凹不平的基底上。所有这些都表明在独山组宋家桥段沉积之后,地壳有一次极为广泛而明显的上升运动。黔桂运动:赵金科等(1959)年命名,原指广西栖霞组与马坪组之间的假整合。在贵州除部分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马坪组与其上覆的梁山组、栖霞组为假整合,故沿用此名。根据我国最新公布的地质年表,这次运动发生在中、下二叠统之间。碧痕运动:林树基(1994)命名。命名地点在晴隆碧痕营。在那里早更新世早期地层(如坪地组)发生了明显的褶曲和断层,地层倾角局部达50°~70°,但上覆的早更新世中晚期沉积没有变形。林树基将使早更新世中晚期及其以前的晚新生代沉积发生变形的构造运动称为碧痕运动。从已有资料分析,它大致发生在距今约150~120万年前。是贵州地区晚新生代时期发生最激烈的构造运动,大致与云南的"元谋运动"对比。这场运动开始了贵州地壳大幅度整体性自西向东掀斜隆升的新时期。贵州侏罗山式褶皱带:侏罗山式褶皱带的特点是背斜和向斜的变形强度不同,较紧闭的褶皱和较开阔的褶皱相间并列,代表性的构造是隔挡式与隔槽式褶皱。侏罗山式褶皱带占据了贵州扬子陆块的大部份,卷入褶皱带的地层从中元古界至中生界。虽褶皱样式多样,但以隔槽式褶皱最为发育和典型。它是由一系列的紧密向斜和平缓背斜相间平行排列而成,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呈雁形排列。在广大范围内,普遍发育有与褶皱轴(主要是背斜轴)平行的冲断层,与上述褶皱一起构成褶皱-推覆构造。冲断面产状一般较为平缓,有时出现飞来峰或构造窗;有的则形成双重构造或叠瓦状冲断岩片。另外,区内另一类重要断层是与上述褶皱和冲断层斜交的走滑(平移)断层,它与前述的冲断层构成复杂的断裂网络。此外,在贵州侏罗山式褶皱带的一些大断裂傍侧,还发育了小型拉伸构造-箕状断裂,常表现为半地堑盆地,其中堆积的晚白垩世磨拉石已发生轻微变形,这显然是喜山运动的表现。四川盆地边缘平缓开阔褶皱带:属四川盆地南部边缘,涉及范围仅限于我省赤水和习水两市(县)。区内构造变形较微弱,地层产状一般平缓,有的甚至水平,褶皱作用极其缓慢,主要由晚三叠世晚期至晚白垩世陆相碎屑地层组成的褶皱一般开阔,其型式以横弯顶薄者为主,仅有一些规模不大的舒缓的背斜和向斜,主要呈近东西向分布。断裂构造亦不发育,仅有一些小型的正断层。据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资料,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4【新标准】

《规定》执行日期为2014年3月1日,原煤炭工业部1983年11月颁发的《露天煤矿地质规程》(试行)和1984年5月颁发的《矿井地质规程》(试行)同时废止。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第四条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二)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三)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四)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

供可靠依据。 (五)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第六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第七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 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八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 第九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第二章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第十条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种类型(表2-1)。

贵州省望谟县地质环境分析

贵州省望谟县地质环境分析 摘要:地质环境分析可以为治理和保护环境提供资料。针对贵州省望谟县地质环境,本文首先从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研究了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以期为相关领域专家、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环境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一、引言 地质环境分析主要是评价、甄别各种地质、水文地质因素在人类环境质量中占有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地质环境质量变化的规律,为治理和保护环境提供资料。近年来,贵州省地质地质环境研究成就显著,在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地质环境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Hoardman Brenda(2013)分析了英国利物浦地区的地质环境,发现该地区内老第三纪至新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表现形式大体上可分两期,即早期和挽近期。早期—老第三纪时期,在这一阶段,早期受板块碰撞造山波及,产生东西向挤压,形成南北向褶皱和逆冲断裂。之后,随着沉积盆地的褶皱造山而形成东西向褶皱[1]。 Geller Howar(2014)通过对巴西多圣保罗地区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随着造山期后的应力释放和在不均一的抬升作用下形成复杂的网状断裂[2]。 本文对贵州省望谟县地质环境进行了分析,试图为相关领域专家、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单位提供参考。 二、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望谟县境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乌蒙山脉东南侧边缘岩溶化山原区。境内沟壑纵横,河流深切,山峦起伏,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部岩溶地貌发育较为典型,以石灰岩峰从山地为主,西南为非岩溶地貌,呈离体状展布。全县地貌形态以山地、丘陵为主,盆地较少;地形坡度较陡,多在20°~30°之间,地面平均坡度为25°。下面从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两方面进行分析。 1.地层岩性 望谟县境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中统、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四系。另局部有岩浆岩出露。以三叠系地层分布较广泛,出露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5%以上,余者分布零星。 石炭系(C):出露于桑郎背斜、麻山背斜一带;泥盆系(D):含泥盆系上统(D3)地层响水洞组至代化组(D3x-dh);泥盆系中统(D2),纳标组至火烘

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学总结 煤矿地质学总结 1,什么是煤矿地质学?答: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包括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情况。2.为什么学煤矿地质学?答:研究煤矿地质条件,矿井地质工作,矿井储量管理,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预防预测,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3.陆地表面的形态包括;答.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等 4.海底表面的形态:答: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海岭,海沟,深海盆地(深海丘陵,深海平原). 5.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 6.古腾堡面: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 7.地壳:是指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从地表到莫霍面,由各种岩石构成的圈层。8.地幔:指莫霍面至深2900km的古登堡面的圈层。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9.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指位于2900km深处以下直至地心。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分为外核(E层),过渡层(F层),内核(G层)。 10.上地幔:地幔的一部分,即B层(莫霍面~400千米)和C层(400~670千米), 11.下地幔:地幔的一部分,即D层(670~2885千米 12.地球外圈的划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圈:地壳,地幔,地核。13.地球的物理性质:密度,压力重力地热磁性电性放射性。

14.重力异常: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值与相应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正常重力值之差。或地球自然表面上的重力观测值与相应点在近似地形面上的正常重力值之差。 15.地磁异常:而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称地磁异常 16.地热增温率:即地热梯度,是指常温层以下受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所产生的热能控制。温度随深度增加而有规律地升高。通常把每向下100m温度增高的数值,17.内地质作用及包括形式:作用于整个地壳或岩石圈,能源主要来自地球本身的内力地质作用,形式:构造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18.外地质作用及包括形式:作用于整个地壳,能源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形式: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19.构造运动:有地球内动力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变形变位的机械运移过程。20.克拉克值:克拉克值是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21.地壳中的主要矿物元素:OSiAlFeGaNaKMg 22.矿物: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23.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长程有序,并成周期性重复排列。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近程有序,但不具有长程有序。如玻璃。外形为无规则形状的固体24.矿物的主要性质:

煤矿地质构造带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AQ-JS-00456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煤矿地质构造带施工安全技术 措施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of coal mine geological structure belt construction

煤矿地质构造带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由于东翼运输巷煤层赋存不稳定,溶洞等地质构造发育频繁,为了保证井下巷道正常掘进,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施工方法 (一)、支护形式: 特殊地质构造,煤层顶板破碎严重(溶洞区)、顶板冒落较高,巷道围岩地质变化较大,煤质松软,含水量较大等地质情况较复杂时,采用钢管超前埋管支护形式进行支护,超前埋管支护好后,再进行砌碹支护,钢管超前埋管支护施工方法如下: 钻孔布置在巷道顶部,采用单排钻孔布置,孔深2.0m(根据钻眼条件可适当增减),孔距≤0.2m,水平布置。 一寸钢管超前埋管支护施工流程为: 敲帮问顶后→确定钻孔位置→钻孔→塞1寸钢管→砌碹支护

3、采用的材料:1寸无缝钢管(长约2m,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风钻、钻杆、钻头等。 4、支护技术措施严格按《岩巷砌碹作业规程》执行。 (二)、施工顺序: 准备→安全检查→敲帮问顶→刷帮→支护→安全检查→下一个循环 二、施工技术措施 1、巷道掘进、刷帮、支护时,必须掘进断面进行准确施工。 2、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标准对上一班进行检查和验收,发现不合格必须立即进行整改。 3、巷道质量标准 严格按质量标准化进行验收。 4、巷道断面标准 净断面: 5、砌碹断面图(后附图) 三、施工安全措施

景陵峪构造报告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 第一章前言 1.1实习目的 综合作业是使我们学生能够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己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一种强化手段,同时,培养自己读图、作图以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读图,分析图的过程中再次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系统化的整合,并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转换方法,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1.2实习要求 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一副构造纲要图、两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1.3所读图幅情况 名称:景陵峪地质图,其比例尺为:1:100000,总面积为(18.2*1000m)(14.1*1000m)=2566.2km2,地貌特征为:由图上标高可以观察到最高海拔为1180m(平望岗处),最低海拔为250m(平望岗北部边缘),由地质图亦可以观察到景陵峪地区河流、山地、沟谷、丘

陵等地貌均发育较好,河流依照地势基本为南北走向。根据地质图综合作业的要求,结合李忠老师的指导,最后完成的作业为:景陵峪构造纲要图一幅,景陵峪地质剖面图两幅,景陵峪地质构造的说明分析及构造 发展史等相关内容。

第二章地层与岩体特征 根据图例判断地层的连续性与否,在结合地质图上地层的出露特征及产状,可以看出景陵峪地区最新出露地层为第四系(Q4),最老地层为下志留统(S1),中间缺失上志留统(S3),下泥盆统(D1),三叠系(T),侏罗系(J),下第三系的始新统(E2)和渐新统(E3),以及第四系的上中下更新统(Q3、Q2、Q1)地层,其它时代的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划分标志明显,易于识别。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下志留统(S1)、中志留统(S2)、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下石炭统与中石炭统(C1+2)、上石炭统(C3)、二叠系(P)、下白垩统(K1)、上白垩统(K2)、古新统(E1)和全新统(Q4)。 2.1地层分布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第四条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二)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三)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四)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五)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第六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第七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 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八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 第九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第二章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第十条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种类型(表2-1)。 表2-1 井工煤矿地质类型

构造地质图、构造分区图、构造纲要图

构造地质图、构造分区图、构造纲要图 [导读]构造地质图:构造分区图是为了表达矿床的生成与沉积作用、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等的关系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相同或不同的构造特点的图件,是编制构造岩相图或岩相古地理图的底图,有时候可直接作为成矿规律图的底图,特别是中比例尺图纸。 构造地质图:构造地质图是为了表达矿床的生成与沉积作用、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等的关系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相同或不同的构造特点的图件,是编制构造岩相图或岩相古地理图的底图,有时候可直接作为成矿规律图的底图,特别是中比例尺图纸。 一、以同比例尺区域地质图为底图,综合利用区域褶皱、断裂、岩浆岩分布图及岩石成份分布等资料及物化探资料,采用地质历史发展与地质力学相配合的分析方法进行编制。 二、褶皱构造:在填绘有岩性分布及岩层产状要素的地图上,其褶皱形态已明显表示出来,无需再用特定的构造符号加以表示。在不够清晰醒目时,则以不同图例的梭形线条表示背斜或向斜的轴线。褶曲轴线的颜色要以同旋回期的颜色来表达。 在资料允许的条件下,地层产状要素可以用稀密度不同的彩色等高线来表示不同的倾斜度,同时表明产状要素符号。 三、断裂构造包括深断裂、大断裂、构造缝合线,一般断层及由广泛发育的小型错动和裂隙组成的强裂隙带等。这些构造也是经常控制岩浆岩、金属矿田或矿床分布的重要空间,因此在图上均应表示。 (一)深断裂和大断裂皆属发育时间长,可经几个地址时期,在空间上又延长极远且可穿过几个构造层的强烈错断地带。一般在地台上复有盖层的地区,对深、大断裂的确定,根据某些人的意见,深断裂属于切割基底,包括华力西以前各个时期形成的基底大断裂。而大断裂则属于并不切入基底而只切穿盖层的断层,不论其长度有多大,皆名之为大断裂。由于二者有时隐伏,有时出露,其生成时代亦不尽相同。因此在图上应以特定的色调和线条分别表示。由于隐伏断裂曾被厚度不等的沉积物所掩盖,因此需用间接手段进行推测。推测隐伏深断裂带的标志:地貌特征、中或新生代盆地线状排列或连串的重迭凹地、岩层的挠折、同时沉降的褶皱轴(褶皱系统的横向或斜交沉降带)、连串的岩浆岩体、强烈的蚀变带、现状排列的岩墙、单位裂隙度的显著增高,这些标志的一种或几种交替成单个线状排列,此外,物探异常以及隐伏断裂带两侧分布的沉积岩相、沉积物厚度、构造线、构造类型、岩浆活动类型的不同或显著不同。 (二)在地槽和准地槽构造单元内,不同时代构造带的接触线叫做构造缝合线,它一般也属深大断裂之范畴应用特定构造线条,符号和颜色表示出它的性质和生成时代。

贵州地质情况资料

贵州地质环境概况 贵州省简称贵或黔,地处祖国西南腹地,属云贵高原的一部分,或称贵州高原,从云贵高原向东南往湖南、广西的丘陵平原及向北往四川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面积17.6万km2。 一、贵州地势 基本轮廓由纬向三级阶梯与经向两面斜坡构成,处于我国青藏高原第一梯级到东部第三梯级丘陵平原过渡的第二梯级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纬向形成三个阶梯,同时又处于我国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区,中部高,东、南、北低。经向形成两面斜坡,因而又成为高耸于四川盆地与湖南、广西丘陵间的高原山地。 贵州地势可分三个梯级(台面),海拔高程分别是,第一梯级(台面)在2900-2200m,由西部威宁、赫章、水城一带的高原组成;第二梯级(台面)海拔降到1500-1000m由贵州中部山原(黔北、黔南)丘原(黔中)组成;第三梯级(台面)海拔继续降到800-500m、由江口-镇远以东的低山丘陵组成。

西部第一梯级(台面)地势最高,为云南高原的延续部分,是贵州最典型的高原地貌,高原面大部保存较好,高原的边缘切割强烈,形成高中山。中部第二梯级是典型的山原和丘原分布区,其范围在遵义市以南、惠水以北、黔西以东、镇远以西的广大地区,南、北两大斜坡区则是山区分布区。东部第三梯级(台面)指松桃、铜仁、锦屏等地,是典型的低山丘陵与湖南丘陵区连成一片。 贵州地势起伏较大。最高点威宁韭菜坪海拔2900m,最低点都柳江出省处海拔137m,高差距2763m。但全省地势起伏状况各地有所不同,一般是大梯级和高原的中心部位、地形起伏小,河流切割浅,相对高度小,如处于第一梯级(台面)面的安顺、平坝、贵阳、遵义、湄潭、瓮安、麻江等地,以及处于第三梯级(台面)面的铜仁、玉屏、锦屏等到地,相对高度多在200m以下;但在梯级面的转变地带,高原边缘以及各大河流中、下游地区则地形起伏大,河流切割深,相对高差大,如地处高原北部的习水、桐梓、道真、沿河和高原南部的边缘的安龙、册亨、望谟、罗甸、荔波等地相对高差常达500-700m以上。局部隆起的山地则地势起伏更大,如梵净山雷公山龙头山等强烈隆起的断块山地,其相对高度可达700-1000m以上。 二、贵州地貌

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班级:08资源05班 姓名:张小林 指导老师:陈希泉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国土资源工程系 二0 0九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4 ①、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②、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内容及各项工作的安排。 第二章:地层 6 ①、首先了解图幅内出露了那些地层及其层序和岩性组合特征。 ②、通过分析地层之间的有无缺失,确定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第三章:地质构造8 ①、区域构造特征的概述。 ②、对区内各个褶皱构造的概述。 ③、简述区内断层构造发育的总格局特征。 ④、对岩浆岩体及变质构造的描述。 第四章:构造发展史14 第五章:结束语 16

注:附松岭峪地质图上色一幅,及纲要图一幅, 松岭峪地区A-Aˊ、B-Bˊ剖面图两张。 第一章: 前言 一、综合实习的目的要求 1、通过阅读地质图,初步掌握综合分析具有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变质岩、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地质图的方法。 2、.通过实习,把握分析地质构造的地质辩证思维方法。亦即学会了分析图内各种繁杂的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3、初步学会了依据地质图资料,简述构造组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构造应力场)。 4、学会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等构造图件的编制方法。 5、学会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方法。 二、综合实习用图和用具及其区内地形概括 1、实习用图。松岭峪地质图.比例尺.1:100000,附两张地质剖面图。 2、实习用具。透明纸25×20㎝;厘米纸50×25㎝;H铅笔;12色彩色铅笔;30㎝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绘图墨水;图钉等用具。

3、图内地形地貌。 松岭峪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即西南部地势较高,北东方向地势较低。海拔最高处为南西方向的云岭山山顶,海拔为1320,。海拔最低处应为南东的河流下游,海拔为600m左右。该地区平均海拔大概为800-1000m。南东方向的松岭峪海拔约600m.该地区河流较为发育,由北西至南东呈网状遍布于各个地区,支流较多,故可知该地区交通便利,且以水上运输为主,沿河两边有许多村落分散。 三、各项实习工作的安排及工作量情况 1、实习时间安排。 第一天上午:教师带领学生综合读图、学生将地质图着色。 下午:教师讲解编制构造纲要图的方法和地质剖面图 的要求细节 第二天整天:学生个人熟悉地质资料,提出疑难问题,教师解 答,学生个人编制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面图。第三天上午:同上 下午:教师讲解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提纲 晚上:老师解答疑难问题 第四、五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并与第

地质构造对于煤矿开采的重要性

地质构造对于煤矿开采的重要性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煤炭资源逐渐萎缩。煤炭开采受地质构造影响极大,煤矿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主要指断层、褶曲构造、陷落柱、岩浆岩侵入体等。利用矿山多年探采结合取得的经验和理论成果,生产、开采、回收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对地质工作人员如何在越来越复杂的地质构造中优化开采、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地质构造对煤矿生产安全的主要威胁 (一)矿井水灾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地质构造是导致出水事故的关键,加强地质构造分析预测及防治措施落实,提高安全回采率,有利于延长矿井的生产年限,这对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剩余储量受水威胁严重的煤矿区来说尤其重要。研究分析矿井出水的条件,关键是弄清各种不同形态的地质构造在井下出水所起的作用,掌握其规律,做到防患于未然。总结近年来煤矿水害发生的基本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矿井水害发生位置方面,主要发生在矿井掘进巷道的迎头,由于掘进过程中遇到地质构造(掘进前未探知)造成不同水源的水突入矿井; 2、采煤工作面突水,主要是回采过程中遇到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陷落柱、封闭不良钻孔等)和顶底板采矿扰动诱发的导水破裂带导通不同水源水突人矿井。 二)瓦斯事故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煤与瓦斯突出常发生在地质构造破坏地带已为大量实践所证实,煤

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有密切关系。地质观察及研究表明,矿区构造特征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布,构造的分级、分区和分带造成煤与瓦斯突出分布的不均衡。 (三)采煤沉陷采煤沉陷是我国煤炭矿区现存的最大安全隐患之一,如果不能完全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就难以保证煤炭开采工作的安全、稳定、有序进行,甚至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对于社会的安定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煤矿区地质构造的不同是引起采煤沉陷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不同的地质构造其岩石组成成分、硬度、强度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引发采煤沉陷的几率也有所区别。针对这一主要原因,在煤矿区设立时就要可采取如下措施: 1、煤炭矿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对矿区实地情况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勘查; 2、逐步制定一套或多套详尽、合理、科学的煤炭开采计划和开采组织形式; 3、在煤炭开采中一定要尽量避开较易发生采煤沉陷的地区。 二、矿井地质构造预测 鉴于地质构造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严重的威胁,矿区必须做好对矿井地质构造预测、分析。准确地预报、预测未掘区或开采区的地质构造,不但要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必须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判断,达到准确的预测预报效果,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在矿井中收集大量原始资料,综合分析、对比和试验,利用一些小构造形迹变化来预测矿井地质构造,准确性较高,而且效果较好。 矿井地质构造预测方法概括起来有两类:1、以锤子、罗盘、放大

贵州水文地质

贵州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 贵州省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始于1958年,由贵州省地质局区调队在开展1:20万区城地质调查的同时进行,编有各调查图幅的“水文地质专报”。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限期,贵州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成都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实习生队,进行了1:20万贵阳幅、安顺幅、息烽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分别著有各图幅区域水文地质测量报告。这一时期的调查,在工作方法和内容方面都较简单和租略。 1973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加强全国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之后,中央军委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国家地质总局统一部署了全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贵州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732部队、贵州省地质局 第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共同承担。1975年开始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按国际分幅分工开展工作。至1980年,732部队先后完成湄潭、遵义、桐梓、息烽、威宁、瓮安、镇远、沿河、江口、毕节、威宁、威信、正安等12个图幅;734部队完成黎平幅;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贵阳、独山、罗甸、都匀、榕江、剑河、水城、盘县8个图幅。省地质局缩二水文地质工程大队完成安顺、安龙、兴仁3个图幅。贵州与邻省接壤的边角地区有3图幅,分别由相邻省地质局的水文地质大队或参加该省普查工作的解放军部队完成。这是首次全面、系统地完成全省 17."6万平方公里面积的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各图幅的普查报告,均经主管部门审查验收,精度符合要求。 至1983年已全部正式出版,供有关部门使用。 通过普查,基本查明了解贵州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进行了划分,时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水化学特征有了较系统的认

贵州省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及技术标准

贵州省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及技术标准 1、资料收集与整理要求 1.1地质资料 (1)矿井地质勘探精查或详查报告,矿井生产修编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 (2)矿井设计说明书。 (3)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构造纲要图,井上下对照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地质剖面图。 (4)采掘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和相关图件。 (5)煤巷地质编录的煤厚变化、断层、褶皱、顶底板岩性变化和构造煤厚度,测井曲线解释、地球物理方法探测的断层、构造煤厚度等。 (6)断层,褶皱,陷落柱,火成岩,顶、底板砂、泥岩分界线、水文地质资料等。按附录B中表B-9、B-13、B-15、B-18等和附录A中表A-1要求填绘。 (7)所有的钻孔柱状图和勘探线剖面图,按附录A中表A-1要求填绘。 (8)三维地震勘探资料。 1. 2瓦斯资料 (1)收集整理建矿以来掘进、回采工作面瓦斯日报表,风量报表,产量报表,采、掘月进尺等资料。按照附录B中表B-1、表B-2、表B-10进行统计,结合瓦斯抽采量计算回采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 (2)瓦斯含量资料:地质勘探钻孔取样测定的瓦斯含量和生产阶段取样测定的瓦斯含量,按照附录B中表B-3进行统计。 (3)瓦斯抽采资料:收集整理地面和井下瓦斯抽采资料,包括所有的瓦斯抽采设计方案和瓦斯抽采台帐,整理预抽瓦斯和采掘过程中边采边抽的瓦斯量,按附录B中表B-10统计,计算瓦斯抽采量。 (4)瓦斯压力测试数据:按附录B中表B-4进行统计。 (5)煤巷掘进测试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参数,如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钻孔最大瓦斯涌出初速度q max、钻孔最大钻屑量S max、瓦斯放散初速度ΔP、煤的坚固性系数f值、瓦斯突出危险综合指标K 值,按照附录B中表B-5、表B-6进行统计。 (6)煤与瓦斯突出点动力现象资料。 统计建矿以来的所有煤与瓦斯突出点动力现象资料,描述发生过程和突出位置地质资料,描述作业工序详细资料,按照附录B中表B-7、表B-8统计。 2、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与瓦斯预测 2.1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运用板块构造、区域地质演化和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研究矿区构造在历次构造运动中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每次构造运动引起的拗陷、隆起造成的风化、剥蚀、沉积作用和挤压、拉张作用对煤层瓦斯保存条件的影响;每次构造运动构造应力场演化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控制作用;同时,搞清挤压剪切、滑动剪切作用对构造煤形成分布的控制特征。结合大量瓦斯地质资料,分析矿井构造等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从而揭示出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2.2瓦斯含量、瓦斯压力预测 在厘清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邻近矿井实际的瓦斯地质资料,划分瓦斯地质单元,分析影响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建立瓦斯含量与主控因素的数学模型(主要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预测),预测瓦斯含量分布情况,有条件的矿井则可以建立瓦斯压力预测模型预测瓦斯压力分布情况。 2.3瓦斯涌出量预测

贵州地质构造.

贵州地质构造 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段。雪峰运动奠定了扬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扬子陆块熔为一体,以后又经历了裂陷作用、俯冲作用,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今构造的基本格局。多次造山作用的地应力场在变化多端的地应力条件下,形成了挤压型、直扭型和旋扭型三类构造型式,交织成一幅复杂多变的应变图象。其特点是:(1贵州的地质构造属板内构造,构造的主体为薄皮构造。(2变形不十分强烈,在贵州发育最完整、最广泛的构造样式是侏罗山式褶皱带。 都匀运动:原地矿部第八普查大队(1980命名,系指发生在贵州中部及南部,奥陶纪末到志留纪初之间的一次地壳运动。该运动的表现是:在毕节-遵义-湄潭-铜仁连线与贵阳-施秉联线之间的贵州中部地区,普遍缺失上奥陶统中上部,下志留统中上部与下伏奥陶系不同层位呈假整合,在不少地区如贵阳乌当附近可见到志留系底部的砾岩层或含砾粘土岩嵌覆于呈数米起伏的间断面上。在黔南地区下志留统中部超覆于奥陶系的不同层位之上,其间缺失地层达数百米,志留系底部常见底砾岩,部分地区见风化壳。这是一次大面积的抬升运动。 独山抬升:王约1994年命名,系指独山地区中泥盆统独山组鸡窝寨段与下伏宋家桥段之间的抬升运动。在该区独山组鸡窝寨段之底有风化残积的褐铁矿层,其上为底砾岩。另外,根据遗迹化石组合在区域上的对比,可以确认独山组宋家桥段上部受到不同程度风化剥蚀。鸡窝寨段底部直覆在凸凹不平的基底上。所有这些都表明在独山组宋家桥段沉积之后,地壳有一次极为广泛而明显的上升运动。 黔桂运动:赵金科等(1959年命名,原指广西栖霞组与马坪组之间的假整合。在贵州除部分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马坪组与其上覆的梁山组、栖霞组为假整合,故沿用此名。根据我国最新公布的地质年表,这次运动发生在中、下二叠统之间。 碧痕运动:林树基(1994命名。命名地点在晴隆碧痕营。在那里早更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 摘要: 都格井田位于杨梅树向斜北翼,北东为马龙向斜,南西为妥倮向斜。井田内地表发现断层2条,钻孔内发现落差小于30m的断点33点,主要以中—小型断层为主,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中等。由于该井田受杨梅树向斜等褶皱影响,裂隙及小断层发育,对煤矿生产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井田地质构造,特征分析,成因分析,结论 0 前言 都格井田位于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城西南部的鸡场乡、都格乡、发耳乡。井田范围为不规则多边形,面积52.17km2。设计生产能力300万t/a。从2011年开始动工建设以来,矿井建设进度低。影响矿井建设进度的因素很多,但其地质构造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分析研究矿井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展布规律,对于今后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构造特征 1.1本井田属六盘水煤田,六盘水煤田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扬子陆块(Ⅰ级)黔北隆起(Ⅱ级)六盘水断陷(Ⅲ级)。 1.2六盘水断陷:北东和南东分别以紫云—垭都断裂和黄泥河—

潘家庄断裂为界,与北东侧的遵义断拱分开。泥盆至石炭纪期间拉张沉陷,致使泥盆至石炭纪的沉积厚度较大。紫云—垭都断裂两侧地层的明显分化,表明其在海西期仍有较强的活动性。见下图。 井田内岩浆岩为峨嵋山玄武岩组,平均厚度达400m左右。其岩性下部为灰绿色玄武岩及拉斑玄武岩;中部为浅灰及绿灰色泥质粉砂

岩、粉砂岩、泥岩、凝灰岩及细砂岩组成,夹薄煤层;上部为深灰、紫红、暗绿色的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顶部20m左右为凝灰岩及少量玄武岩。峨嵋山玄武岩组厚度较大,层位稳定,全井田均有分布,对含煤地层沉积起到填平补齐作用,提供了良好的聚煤场所,为龙潭组含煤地层提供了良好的沉积基底;峨嵋山玄武岩组对含煤地层的分布、沉积岩性、岩相及含煤性等有一定影响,但对含煤地层无破坏作用,对煤的变质无影响。 井田内主要以中—小型正断层为主,岩石风化程度较高,裂隙十分发育,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中等。井田深部的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和其下伏的下二叠统茅口组呈不整合接触,茅口组灰岩为强含水层,其上覆峨嵋山玄武岩在煤系地层与茅口灰岩之间形成一道天然的隔水层,对煤矿采矿及防治水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井田地质构造特征 井田位于杨梅树向斜北翼,杨梅树向斜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复式向斜,北东为马龙向斜,南西为妥倮向斜。地层倾角,北盘江以东地层倾角15-35°,北盘江以西8-15°;全井田平均20°。井田内地表发现断层2条,钻孔内发现落差小于30m的断点33点,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2.1褶曲 马龙向斜:轴向近东西,长约8km,宽约4km,北翼地层倾角较陡30-45°,南翼地层倾角较缓10-25°。 妥倮向斜:位于井田中南部,轴向近南北,走向N端NE—SW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