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苏财规〔〕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江苏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省政府第号令)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工程实施期(年)内,专项资金每年由省财政安排,由省财政厅、教育厅共同管理。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坚持“分期规划、按年实施,多元投入、集成联动,绩效考评、全程监管”的原则。

第二章工作机构及职能

第四条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管理协调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协调小组)负责审议专项资金安排方案,协调解决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省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承担日常工作。

第五条省教育厅是专项资金的日常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与省财政厅共同拟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研究提出项目评审论证标准;

(二)统一受理高校申报的项目申报书;

(三)牵头组织项目评审、论证工作;

(四)会同省财政厅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提出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及经费安排建议;(五)与省财政厅共同批复并下达专项资金预算;

(六)负责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包括批复下达项目任务书,实施项目中期检查、绩效评价和项目验收等具体工作;

(七)办理管理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省财政厅是专项资金的监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与省教育厅共同拟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研究提出项目评审论证标准;

(二)根据专项资金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专项资金;

(三)与省教育厅共同批复下达项目任务书及专项资金预算;

(四)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核拨专项资金;

(五)与省教育厅共同组织项目绩效评价;

(六)负责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资金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管。

第七条项目高校是专项资金的组织实施者,设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高校法定代表人任组长,负责高校内部的制度建设、组织协调、项目申报和监督执行等工作。

第八条项目高校内部项目承担单位是专项资金的具体实施者。项目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的编制和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负责。项目经费的支出由项目负责人审批,并接受项目高校职能部门监管。

第三章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范围

第九条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江苏高校优势学科的优质资源建设、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等方面。其中:优质资源建设指优势学科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条件建设与制度环境建设;创新团队建设指高水平学科领军人才、方向带头人队伍建设与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指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科研创新指学术研究、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等方面。

第十条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一)部省属高校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及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位于前列的学科;

(二)与我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环境保护、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以及沿海开发、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等密切相关,学科实力、水平和影响与支持范围(一)相当的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

第十一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学科,优先立项:

(一)符合申报条件且同时为我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及培育建设点的学科,或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在国际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特色的学科,或具有部省以上人才培养、科研基地的学科;

(二)与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密切相关的学科;

(三)与相关行业、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紧密型契约合作共建、获得实质性支持的学科;

(四)建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机制创新、特色鲜明、具有较好成长性的学科。

第四章项目申报评审

第十二条专项资金实行竞争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政府批准的项目申报评审制度。

第十三条专项资金分两期实施,第一期为年至年,第二期为年至年。按照“分期立项、分类资助、强力推进、持续支持”的原则推进工程建设。高校根据分期项目实施办法,按要求编制项目申报书,统一向省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申报。第十四条省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根据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及其分期项目实施办法的规定,组织高层专家进行评审、论证。高层专家对项目的建设基础、建设目标与预期标志性成果、建设措施等进行评审、论证,并提出明确的意见。第十五条根据高层专家评审结果,省管理协调小组组织综合评审,在此基础上决定拟立项项目,并采取适当形式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省教育厅、财政厅行文立项,批复下达项目任务书。

第五章项目预算管理

第十六条项目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十七条项目收入预算包括省财政专项资金、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学校自筹资金以及其他渠道资金。

第十八条鼓励和引导项目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一)将优势学科建设与部省共建部属高校、落实共建项目紧密结合,参照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联动投入支持地方高校的机制,支持部属高校立项建设优势学科。

“”高校的立项优势学科建设经费,由省财政优势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工程建设省配套经费和主管部门“”工程建设经费各按的比例予以支持。

部省共建部属高校的立项优势学科即作为共建项目,建设经费由省财政优势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和主管部门共建经费分别按和的比例予以支持。

未实行部省共建部属高校的立项优势学科建设经费,由省财政优势学科建设专项经费支持,其余由学校自筹配套并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相应经费支持。

(二)省属高校立项优势学科建设经费主要由省财政优势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安排,并由学校自筹和争取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

(三)立项项目要积极争取相关行业、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建经费或其他方式的支持经费。

第十九条项目支出预算包括优势学科建设的优质资源建设、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等所必需的各项支出。

(一)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使用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二)维修、维护及运行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专用仪器设备维修、维护发生的费用,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

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三)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消耗各种必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而发生的采购、运输、装卸和整理等费用;

(四)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承担单位自身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必须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高校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设计、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五)差旅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会议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组织开展相关的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任务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开支标准和会期;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而发生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八)出版、文献、信息传播及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图书购置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九)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人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研发人员(包括客座人员、在校研究生等)和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项目学校聘用的参与重大专项研究任务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在聘用期内所需的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可以在劳务费中列支;

(十)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临时外聘专家的咨询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实施或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专家咨询费的开支标准见下表:

(十一)人才培养引进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的支出,包括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一次性安家费等。

第二十条项目高校按照批复的项目任务书及项目预算,围绕项目绩效目标,编制项目分年预算(表式见附件),于每年月底前将当年项目预算报省教育厅、财政厅。省教育厅、财政厅对项目高校报送的分年项目预算进行评审,于月底前下达分年项目预算。

第二十一条项目预算是项目高校综合预算的组成部分,须纳入项目高校年度财政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第二十二条项目预算一经核定,必须严格依预算执行,一般不作调整。确有必要调整的,各子项可以在不超过(含)的幅度内调整;超过的,应按审批程序重新报批。

第六章支出管理

第二十三条省财政厅根据审核后的分年项目预算下达当年省财政专项资金指标。以后各年省财政专项资金指标根据当年项目预算情况,以及以前年度专项资金检查、绩效考核等情况下达。

第二十四条专项资金的支付按照省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执行。省教育厅、财政厅加强对专项资金支付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核监管。

(一)项目高校须于每月日前将下月专项资金支付申请明细表(表式见附件)报送省教育厅,经省教育厅、财政厅审核后,于每月日前将审核意见反馈项目高校。项目高校根据反馈的审核意见在预算执行系统中提交用款支付申请,由省财政厅审核下达、办理支付。

(二)项目高校须于每月日前向省教育厅报送上月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表(表式见附件),省教育厅、财政厅根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汇总表及省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统计表对项目高校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情况进行必要抽查。

(三)省财政厅、教育厅及项目高校财务部门有权拒绝以下项目资金支付:

.不符合国库集中支付规定的支出;

.审批手续不全的支出;

.与项目无关的支出;

.不符合项目支出预算的支出;

.原始凭证不合法或不真实的支出;

.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或提高开支标准的支出。

中央部委属高校专项资金支付参照省属高校执行。

第二十五条专项资金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符合《江苏省省级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联合评议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苏财教[]号)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项目高校应按本办法和有关财政资金管理规定,制定具体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下达的专项资金预算及本办法规定的经费开支范围办理支出,并建立健全各种费用开支的原始资料登记和材料消耗、统计盘点制度,做好预算与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第二十七条项目资金实行专账核算。项目高校要分项目对资金收支情况进行明细核算。项目高校须于每年月日和月日前分别将专项资金(包括其他渠道资金)中期决算表及年度决算表(表式见附件)报省财政厅、教育厅备案。

第二十八条专项资金年度结存资金,结转下一年度按规定继续使用。项目结束或项目因故终止的结余资金,按原渠道收回。

第二十九条专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专项资金形成的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放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第七章绩效考核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建立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对专项资金开展全过程绩效管理。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可测量的项目立项评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加强项目过程管理,提高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导向性、实效性。省财政厅、教育厅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考评。

第三十一条检查和考评结果作为拨付专项资金、安排当期奖励经费和下一期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对绩效显著、贡献突出的予以奖励;对意义重大、发展前景好、按规律需要长期支持的,予以持续重点支持;对建设措施不力、成效较差的,减小支持力度,或不再作为重点支持项目;对立项条件基础丧失的项目及时调整或终止。

第三十二条项目实施,坚持科学公正、规范管理、严格程序。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管,省审计厅对项目经费进行重点审计。

第三十三条省教育厅、财政厅建立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库,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将项目预算安排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高校承诺的配套措施等内容纳入信息库进行管理,对非保密信息及时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四条项目高校应严格遵守国家财经纪律,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对违反财经纪律,弄虚作假、挪用或挤占专项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项目高校自筹资金以及地方政府、关联行业、企事业单位安排的其

他渠道资金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教育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措施

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措施 1、加强我院原有中医药人员的再教育。定期选送人员到吉林省中医医院,进修学习医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诸方面的知识与管理能力。借助其先进的医疗技术,加快医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2、加强乡村中医药人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培训完善全县中医药服务网络机制建设,加强县、乡、村三级中医药网络人员沟通,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在全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知识,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的使用,为创建国家中医先进县而奋力拼搏。创建“网络医院”是医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用多科形势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常识,让病人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在全院医务人员中开展“学中医”活动,提高他们中医药水平,更好地打造中医特色品牌。推进中医药进基层,借助中医网络这个平台,开展汤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理疗、非药物治疗等。充分体现传统中医简、便、验、廉的学科优势,推动中医药的快速普及。 3、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问题是医院竞争的核心问题,医院既要培养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善于合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又要培养一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目标责任制化。 4、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

5、护理人员系统接收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不低于70%。原则上每个临床科室执业医师中至少有6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麻醉科除外)。 6、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收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应达到60%以上。二级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应具备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任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7、努力培养有素质的中医人才创造条件和机遇,选择科内学习与院内学习相结合,基本功训练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调动全体医务人员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促进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医务人员知识更新,鼓励中专学历升级,开展西学中,逐步改变学历结构偏低的状况。 8、注重中医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对有潜力、有悟性、有年龄优势的技术人才,选送到上级医院深造。定期邀请医学院校专家进院讲课,进行传帮带,采取“师传徒”的形势,培养学科继承人。医院规模、人才结构、综合实力及战备目标,支持高技术、高效益的原则,制定较为完善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激励机制,努力培育具有中医特色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 9、科技发展指标2010年至2015年,选拔培养1—2名具有市级水平的专家,2名县级学科带头人,5名重点骨干人才,5年内建成省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1—2个,县级重点专科1个;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

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 A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

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2020年整合1.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名单名师精品资料

附件1 2016年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培养对象名单 (共500人) 常熟理工学院(4人) 赵杰宏、戴军、耿飞、季春燕 常州大学(7人) 彭伟、刘玉兰、刘德龙、汪称意、庞明军、李栋、王峰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3人) 张安凤、唐爱平、刘艳云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3人) 罗元、刘文斌、陈绘如 常州工学院(3人) 于洁、乐传俊、施维成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人) 何雅琴、黄敏高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人)

沈治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人) 刘霞、杨会、杨丹、牛杰 东南大学(7人) 单平基、张静宁、刘倩、张一卫、杨明、罗桑、武秋立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1人) 刘媛媛 河海大学(7人) 华民刚、傅卓佳、赵大勇、赵兰浩、陶爱峰、庄妍、白雪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人) 殷红梅、杨帅、刘万辉 淮海工学院(6人) 张瑞、马娟娟、杨瑞、吕小光、李明东、史大华 淮阴工学院(5人) 孔凡柱、朱雨富、熊清平、陈亚东、毕艳红 淮阴师范学院(5人) 王爱军、殷竟洲、郭立强、臧庆佩、纪剑辉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1人) 毛峰 江南大学(7人) 王建华、邓嵘、蔡以兵、钱鹏江、李想、缪铭、赵鹏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1人) 陈子银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1人) 滕罕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3人) 解瑞卿、周永刚、窦勇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3人) 张清波、徐莉、朱平 江苏大学(7人) 李炳烁、刘素霞、唐华、刘俊萍、张忠强、刘继展、杨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5人) 万东升、陈华、朱平、刘学军、王丽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4人) 范晔、蔡彬彬、刘桂阳、陈伟伟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3人) 沈雁、陈永、于家凤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1人) 李立胜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3人) 张冬冬、聂超、宋鸣子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4人) 蒲新征、史志鹏、陶祥令、田国华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4人) 黄莉娟、丁天明、程欣、孙玉娣 江苏警官学院(4人) 蔡栋、焦海博、周晔、徐尚青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4人)朱长春、唐荣、汪洋、沈宏 江苏科技大学(7人)

学校青蓝工程实施方案

学校青蓝工程实施 方案

南宽坪镇中心学校青蓝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才能不断的提升我校办学的品牌地位。 为了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早日成才,以促进我校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建设,教科室将时刻关注她们的成长和融入状况,及时指导、尽快到位。发挥“青蓝工程”的育人功能,逐渐锻造她们向骨干、名师型教师方向发展。 二、工作重点 1.以“历练师品、提高师艺、提升师德”为主导,引导青年教师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关注学校的发展。 2.引导青年教师了解我校的办学理念、光荣历史、老教师的光荣传统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树立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思想,确立为教育事业终身奋斗的思想。 3.引导青年教师加强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在年级组内研讨课、学校汇报课、出师课、家长开放课或校内赛教课等多层次的教学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三、前期准备 1、每年9月10日教师节举行拜师活动。

2、大力营造帮扶学艺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提供“师傅施展才能、传授绝招,徒弟专心致学、自我磨练”的机会,利用听课、评课、观摩课、实验课题、教学论文、教案设计、教学故事等一系列活动,为双方帮教活动的开展搭建平台。 3、排忧解难,热情关怀。学校尽力帮助师徒双方解除工作、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为青蓝工程的实施铺平道路。 4、学校定于每月的10日定期召开由学校领导主持的青蓝工程师徒会议。 5、依据“青蓝工程”评估标准,“青蓝工程”采取相应的奖惩激励措施,优秀的老师学校继续聘用,不合格的老师将给予待岗或解聘;对学校指定的帮扶老教师,在完成对所帮扶的徒弟听课、点评、指导,且能按时参加每月10日的师徒会议,期末及时上缴帮扶资料,所帮扶的徒弟经民主评议合格的,每月奖40元。(听课缺一节扣10元,点评资料缺一次扣10元,会议迟到一次5元、缺席一次20元,期末所带徒弟不合格的不奖,若徒弟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教学、教科研能手的加奖100元。) 四、工作措施 (一)对新教师的要求: 1、对刚进入我校工作的老师进行观察,按照同轨学科教师工作起来方便的原则为青年教师指定师傅。新教师必须虚心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纳入“青蓝工程”管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

附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 的指导意见 中医药重点学科是整个中医药学科群的龙头。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是一项关乎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统领中医药各项业务建设的基础和平台,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名医的重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促进中医药学科结构调整优化,整体提升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保健和中药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知识创新和文化繁荣,提高中医药学科建设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遵循中医药学科建设与发展自身规律,增强中医药行业竞争力,提高中医药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能力,择优建设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在生命科学领域和临床医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中医药重点学科,推进中医药学术与事业的发展。 二、战略目标 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以发展中医药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

心,以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和继承创新为根本,丰富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完善中医药学科结构和体系,提高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产生一批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提高中医药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阶段目标 (一)要通过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突出特色与优势。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在中医药重点学科的设置与布局上发挥导向作用。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带动特色学科、弱势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与提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发展。逐步形成适合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兼具科学规范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促进中医药学科的整体优化。 (二)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着力提高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水平。要围绕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凝炼学科发展方向,在本学科的核心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方面有所贡献,取得标志性成果,形成若干个能立足中医药学术发展前沿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基地,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贡献力。 (三)要通过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不断增强中医药学科竞争力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一批在生命科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充分彰显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形成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医疗服务、产业发展、学术交流为一体的综合集成平台。增强中医药学科的综合竞争力,并在中医药学科领域增强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能力。

大学交叉学科培育建设管理办法

XXX大学交叉学科培育建设管理办法 (2014年__月___日第__次校长办公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鼓励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交叉学科,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交叉学科是指在解决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国计民生中的重大社会问题过程中,不同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新兴和边缘学科。 第三条交叉学科培育建设以适应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鼓励跨学科门类、跨领域、跨院系的交叉研究与合作。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对学校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交叉学科提供培育平台。 第二章申报与评审 第四条学校对交叉学科的建立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新建和续建交叉学科按照项目管理方式进行申报。申报交叉学科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申报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的,其研究领域需涉及两个以上一级学科; 2.学科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拥有__个以上研究方向,在新的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上具有一定特色,有可能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或产生重大的交叉性研究成果; 3.拥有一支跨学科、跨院所,研究人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较为合理的项目团队。

第五条交叉学科建设项目每三年申报评审一次,申报人需填写《XXX大学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申请书》,报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初审。 第六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对材料进行初审后,组织专家对申报学科进行评审答辩,并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批准后正式立项建设。 第三章经费使用 第七条交叉学科建设项目资助经费为20-___万元/项,资助周期为3年,分期核拨。项目金额和建设期限视项目内容和执行情况而定。 第八条资助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成果、出版学术专著、进行学术调研、编写教材、开设交叉研究课程、人才培养、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等方面。 第九条资助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统一管理,与各项目成员协商使用。项目负责人应当于每年年底前向项目成员公布资助经费的使用明细情况。 资助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截留或挪用。 第十条资助经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学校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并接受学校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四章管理与考核 第十一条交叉学科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一般应当具备教授职称,在相应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且具有团队精神和团队领导能力。每个交叉学科建设项目的负

2012年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名单

附件2 2012年度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培养对象名单 (共299人) 常熟理工学院(3人) 王健、刘忠、徐本连 常州大学(4人) 张宏如、王标兵、许娟、成江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1人) 孔文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人) 管志杰、赵昊昱 常州工学院(1人) 李雄威 东南大学(10人) 刘晓星、张萍、沈亚丹、陈继新、曹玖新、任刚、王继刚、吴京杨文星、沈传来

毛春梅、陈继红、吴峰、刘小峰、李一平、沈振中、雍斌、刘军 杨涛、严勤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人) 汪海波 淮海工学院(2人) 李洁、蒋廷臣 淮阴工学院(1人) 史修松 淮阴师范学院(4人) 陈树萍、伍红林、毛广雄、张莉莉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1人) 樊奇 江南大学(8人) 辛向阳、沈艳霞、许长海、杨成、李臻峰、刘元法、王周平、孙秀兰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1人) 孙卫东

杜建国、王良民、朱孝勇、吴大建、崔恒林、钱晖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1人) 缪克银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3人) 董仁忠、施茜、周金宇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人) 付红、刘海波 江苏教育学院(2人) 耿珺、徐国华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人) 杨财根、余芳 江苏警官学院(3人) 刘彬、张洪波、王军 江苏科技大学(4人) 任南、田剑、田雨波、陈立庄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1人)

许曙青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1人) 田友清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1人) 邢军 江苏师范大学(8人) 石海兵、周武、张玉勤、黄德志、吕中学、盖宏伟、欧向军、陆军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1人) 楚德江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1人) 丁玉勇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2人) 左伟勇、王健 金陵科技学院(1人) 倪杰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人) 郭鹏飞

学校青蓝工程实施方案

学校青蓝工程实施方案 一、工作宗旨 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特选聘骨干指导教师,落实师徒结对,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实施“青蓝工程”,以加快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质量师资队伍的步伐,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师德高尚、境界高远、能力高强、学识高深、言行高雅”的教师,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重点 1、引导青年教师了解我校骨干教师的光荣传统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树立热爱教育、热爱三中、热爱学生的思想,确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 2、引导青年教师学习校纪校规,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3、引导青年教师继续加强教育理论和业务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指导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公开课,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 5、引导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三、师徒结对的内容: 1、骨干教师要在思想上、业务上帮助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青年教师要虚心向骨干教师学习,力争在短期内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2、骨干教师每周定期与青年教师一起备课,帮助青年教师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的,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安排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提高青年教师分析教材和备好课的能力。 3、青年教师要按骨干教师的要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要经常听骨干教师的课,认真学习骨干教师宝贵的教学经验;骨干教师也要经常听青年教师的课,帮助青年教师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解决。 4、青年教师要定期向骨干教师汇报自己的教学体会;骨干教师要肯定青年教师教学中的成绩,并指出努力方向。 5、结对师徒双方每学期要对“青蓝工程”执行情况向教研室交一份工作总结。 四、具体要求 (一)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1、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三中的思想,确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 2、经常主动请教指导教师。 3、认真钻研业务,研究课程标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书籍,每学期做10000 字业务笔记,手写两篇读后感;勤于动笔写教学反思、提倡写教学日记和教育叙事,记录身边的教育故事,积累自己的教学感受。 4、熟知本学科课程标准,要钻研教材,跟随业务导师的指导初步确定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第一学期可以在业务导师的指导下,对此有初步的了解(和业务导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第二学期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开展校级课题研究)。 5、努力上好每堂课,并请指导教师听课、评课,一学期至少上好一堂公开课,认真听业务指导教师的示范课。对比差距,寻找适合

浙江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浙江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重点学科代表高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和科研水平。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开展基础性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是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和实际问题的主要力量。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为了加强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 巩固与发展已有重点学科的优势,进一步发挥临床学科的优势,加强生命科学中前沿学科的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争取更多的学科跻身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行列或达到国家级重点学科的水平。 二、重点学科的主要任务 学科自身建设要办出特色,强调学科交叉协作,带动相邻学科的发展,逐步形成学科群体优势,提高我校总体学术水平。 (一)科学研究:力争多渠道承担国家和省级的重大科研项目,解决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人才培养:抓好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尤其要培养我省和国家中医药事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社会服务: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科优势,为医药保健事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实验室的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科技部、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或全国性行业主管重点实验室等。三、重点学科申请的基本条件 (一)申请国家重点学科按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

有关条件执行。 (二)申请省部级、厅局级重点学科按照《浙江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管理试行办法》等有关条件执行。 (三)申请校级重点学科,按照下列条件进行。 1.原则上在具有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学科内择优选择。 2.具有一定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 3.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学术带头人,以及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合理的学术梯队。 4.已承担省部级项目,有较好的实验设备和教学科研设施。 四、重点学科的申请与确定 (一)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重点学科按上级通知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申报,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评议推荐。 (二)校级重点学科申报 根据学校申报重点学科的通知要求,填写《重点学科申请表》,经所在部门审核后,上报科研处,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评议,择优推荐,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批准。 五、重点学科的日常工作管理 (一)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各重点学科必须制定明确的学科建设规划,提出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科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发展目标,以及年度实施计划。 (二)各级重点学科申请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应编制经费预算。申请下年度经费时,必须通过重点学科上年度检查。 (三)学科年报表的填报。各级重点学科必须认真填报学科年度报表。(四)各学科因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需对经费使用方向进行相应调整时,必须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 (五)重点学科设立二级管理。 1.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委员会: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以及各学

双一流大学42所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名单及其双一流建设学科

双一流大学42所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名单及其双一流建设学科 在很长一段时间,高考生和家长、老师心目中好大学的标准是就“985”和“211”。也有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问:现在是否还保留985、211工程高校的称呼?985、211工程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到底是什么关系? 最近,教育部对此问题作出了官方正式回复: 截图来自教育部网站问题:请问2006年12月6日公布的985工程学校名单和2005年12月23日公布的211工程学校名单是最新的吗?985和211学校名单是否还会有变化?我注意到在211学校名单中有三所学校不在2019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请问是什么意思? 教育部答复:“985工程”1998年启动,支持39所高校结合国家创新体系进行重点建设。“211工程”1993年启动,先后共有112所高校纳入建设范围,全部高校均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现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 从教育部的回复中,我们可以读出三点信息: 1.985和211高校名单不会再有变化,作为曾经的建设项目,它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2.985工程和211工程今后不会再被提及和实施,因为它们已被“双一流”建设所统筹(取代)。 3.今后国家认可的好大学、好专业的标准很明确,就是“双一流”建设高校。高考招生录取,将只强调“双一流”,不再提及985/211。

比如,在河南省官方介绍的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一批录取情况通稿中,河南省招办指出,参加本批录取的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和经批准参加本科一批录取的高校。这说明河南作为考生第一大省,已明确用“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概念代替了之前的211、985!

2014年度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名单

附件2 2014年度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培养对象名单 (共300人) 常熟理工学院(3人) 刘洪久、季小兵、凡震彬 常州大学(5人) 钱玉文、姜国刚、吴大雨、王治明、邹凌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人) 李树白 常州工学院(2人) 陈杰、李晓芳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人) 刘贤锋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人) 吴志强 东南大学(9人)

徐盈之、崔天剑、李铁香、吕准、杨洪、徐青山、耿新、周臻、何杰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2人) 殷国栋、高赐威 河海大学(9人) 陈军飞、江静华、韩光洁、薛联青、周建旭、陈达、陈永辉、刘瑾、李轶 淮海工学院(3人) 孙军、张俊杰、高焕 淮阴工学院(2人) 崔杰、周广宏 淮阴师范学院(3人) 陈贵宾、杨立明、许芳红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1人) 徐金河 江南大学(9人) 杨启光、张同标、荆兴梅、刘雪锋、黄敏、缪旭红、蔡宇杰、彭池方、聂尧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3人)

季海菊、刘伟彦、符嫦娥 江苏大学(7人) 马国建、张正娣、王坤、李昌烽、段玉清、王匀、焦志军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1人) 王曦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阜宁分院(1人) 秦春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无锡分院(1人) 伍大福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1人) 张娟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1人) 解恒参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人) 操阳、丁勤 江苏警官学院(2人) 梁慧稳、刘蔚文

江苏科技大学(4人) 徐宣国、王俊、杨习贝、唐柏鉴 江苏理工学院(5人) 高军、司马周、陆海曙、古春生、陆玉梅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司法警官分院(1人) 宋立军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2人) 曹仁勇、颜志明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1人) 周春宝 江苏师范大学(7人) 刘琳、潘震、王艳芳、赵鹏、李延龄、吕爱军、石枫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2人) 焦宇知、贾韶千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人) 何宇漾

2020明德中心学校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师徒牵手 共话成长》

2020明德中心学校青蓝工程实施方案 师徒牵手共话成长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教师,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打造一流的学校。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为了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使更多的青年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 同时,通过同伴互助,实现骨干教师、老教

师自身的不断提高,整体优化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层次化、专业化发展可持续化的教师队伍,特制定“青蓝工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1.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如何,将决定学校的发展前途和命运。为了顺利实现学校未来发展规划,我们要切实抓好“青蓝工程”的落实,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力度。 2.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寄托着学校对青年教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股切期待。

3.“青蓝工程”的目标以三年为一个阶段,力争达到一年入轨,两年入门,三年称职的目标,逐段考核,以引导青年教师逐级而上,不断进取,尽快成材。最终建设一支政治可靠、素质精良、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纪律严明、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质量教师队伍,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学校“青蓝工程”领导组,负责对“青蓝工程”实施的督导与考核。 组长:XX

成员:XXX XXX XXX 三、实施方法 1.结对对象: 新入职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结对。骨干教师、中老年教师要积极承担指导教师的职责。 2.指导内容: 指导教师通过听课、评课、指导等途径,关心结对教师的师德、学习、工作等情况,了解、分析、研究结对教师的教学特长和不足,推荐、指导他们阅读有关教育理论书籍及教学参考书,有针对性地指导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研究,上好研究课、常态课和公开课,帮助他们尽快成为师德优良、

2020年新编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名单名师精品资料

附件1 2012年度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培养对象名单 (共498人) 常熟理工学院(6人) 施杨、朱晓敏、耿发展、唐晓艳、刘玉申、陈梦玲 常州大学(6人) 张普、朱伟、任强、李正义、梁玉婷、任杰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3人) 佟金萍、殷娟、孙霓刚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3人) 张珊、苏军强、邵东锋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1人) 董海华 常州工学院(5人) 钱炳、赵可恒、肖贤建、吴峰、潘雪涛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3人)

张波、张江华、顾卫杰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3人) 付春梅、王乾、蒋正炎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人) 梅国英、张成伟、聂章龙 东南大学(8人) 李敏、单伟伟、刘磊、李新德、宋敏、孙剑飞、梁戈玉、李慧玲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1人) 俞琰 河海大学(8人) 徐金霞、王锦国、吴志勇、陶建峰、陈育民、林涛、唐春梅、徐俊增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人) 章艳华、胡田田 淮海工学院(8人) 赵巍、贺毅强、戴红伟、杨慧珍、卢霞、王明艳、蒋德稳、徐军田 淮阴工学院(6人) 王勇、孙建光、孙丽、高尚兵、王朝宇、潘长江

淮阴师范学院(6人) 奚刘琴、范新阳、陈长松、蔡加祥、褚效中、卢妍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3人) 张荣海、贾红圣、周晓刚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3人) 李红春、姚东伟、任云晖 江南大学(8人) 顾琦一、吴尧、殷俊、曹毅、付少海、卞宝安、丁重阳、李兆丰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人) 李坤、王行靳 江苏大学(9人) 陈浩、谈明高、尹必峰、鲁金忠、陈希章、张祯、胡永光、魏渊苏兆亮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1人) 干方群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1人) 孙长飞

学校青蓝工程实施方案

学校“青蓝工程”实施方案 为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以人才促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我校“青蓝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青蓝工程”方案的实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给学校的教师搭建互帮互学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勇挑重担,独当一面,逐渐使他们向骨干型教师发展,促进我校全体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考评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

1.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会议,研究分析青年教师发展状况,加强对“青蓝工程”实施的组织、管理、指导。 2.选配好指导老师,督促落实师徒结对。 3.组织落实方案,加强对活动的全程、全面、全员管理。 4.负责对青蓝工程工作进行考核评定和先进表彰。 三、参与对象及组合形式 聘请一批师德高尚、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成就突出的优秀骨干教师担当我校3年教龄以下青年教师的“导师", 并釆取师徒“一对一"的结对子方式。学校举行隆重的“拜师会"。师徒双方当场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职责。 1.“青方”:原则上是师德良好、工作踏实、好学上进的教龄为3年以下的青年教师。 2.“蓝方”:原则上必须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效果突出,教龄在5年以上的教研组长、教研员或骨干教师。 3.指导教师由各学部教务处推荐,学校“青蓝工程" 领导小组研究确定。“青蓝工程”中的师徒结对原则上釆取同学科组合,实行学校安排、双向选择和自愿组合的办法。 四、指导教师职责 1.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在师德、工作态度、教学业务、班级管理等方面做出榜样。

基于交叉学科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基于交叉学科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发表时间:2018-01-24T16:54:33.790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下作者:李帅方华[导读] 根据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现状,笔者提出建立全方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建校企联动的教育机制,建设出大学科技园区以及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基金平台等相关建议。 李帅方华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求建立也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提倡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新机制。根据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现状,笔者提出建立全方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建校企联动的教育机制,建设出大学科技园区以及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基金平台等相关建议。关键词:交叉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引言:交叉学科是指有两门或多门学科知识进行交叉渗透,或者在其母体学科边缘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学科群。国务院曾于2015年就提出了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具体说明了高校要想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就不能局限于某个学科、某个专业,要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这对促进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严重脱节 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相互紧密联系起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非常孤立,并没有与其他课程很好地相互结合起来,虽然有的也积极结合但是却不够深入。很多高校由专业任课教师对所设立的创新创业课程进行知识讲解,但是这些专任教师却没有很多的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因此所教授的内容与实践教育环节严重脱节。基于此,使得基于交叉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就在解决该问题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二)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比较困难 大学生的创新成果因为资金短缺而导致难以转化。例如,某些大学生为了获取创业资金而陷入了非法的校园借贷而导致自身债务缠身,给自己和家庭都带来了许多麻烦;有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着无人提供相应的设备等实际问题。只有政府、企业与高校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支持,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几率。此外政府也应号召有实力的风险投资家,给予高校创新大赛中具有潜力的创业项目以达到资金上的支持。 二、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策略 (一)建立全方位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放眼全世界,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一般就会有创业基础理论课程、分专业创业课程以及创业实践课程几大部分组成。这个模式对我国交叉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创业基础、创业融资以及产品发布等创业基础类课程的开设,可以很好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教育打下非常扎实的基础。设立创业工作室并开设灵活多样的创业实践课程,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还可以安排学生到新创的企业中进行实习,从而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创业体验。设立创业中心,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家、投资人以及有创业经历的专家为学生们提出更好的建议,也可以让学生们向这些比较成功的人士介绍自己的想法,从而让他们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将创新想法转换成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可以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公选课进行开.设同时要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形成由校外专家以及校内教师进行搭建的创业训练导师团,创业专业课以及创业基础理论课的讲授可以由校内专业老师完成;而由校外创业指导专家和创业培训讲师以及优秀的企业家,进行对创业实践课程的讲授,这样做就可以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双导师制。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要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以及就业形势等为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创业水平,此外还要鼓励专业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积极参与指导。 (二)建立校企联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可以说,校企合作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最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应努力构建出一个以学校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机制,以此发挥行业协会的助推作用。行业协会可以从产业发展需要出发,与企业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力求将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运营过程互相结合,从而构建出与未来职业标准相符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比如,在开设电子商务实务课程时,任课教师就可以鼓励同学们开设各类淘宝店铺,利用行业协会或企业为同学们提供一定的货源。 (三)大力建设高校创新创业科技园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就是高校科技园区的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创新创业实践的主要机构,高校科技园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向创业实践转化。可以将科技园大力打造成一个集现代医学、现代生物科技、现代电子商务以及现代农业种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科技孵化器基地。在这个基地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通过科研项目将医学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农业种植等成果转化形式,从而形成特有的科研人员联合创新、大学生联合创业等的创业模式,积极鼓励具有较高科学技术含量的创新创意转化为生产力。 (四)搭建高校创新创业基金立体平台 现阶段,我国政府已加大力度保障高校创意创业的资金需求。此外,还可以整合政府财政预算与社会资金进行募集,从而支持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校内自主创新创业项目,对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创业指导,同时为毕业生的创业提供小额贷款。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明白了现阶段鼓励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我国如今正处于互联网环境的飞速发展中,只有用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才能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可以说,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不仅给传统商务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为掌握丰富知识与先进技术的创新创业者带来了更多机会。因此,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有必要实时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从而发掘出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的技能,为广大电商能够顺利融入到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xxx学校青蓝工程实施方案

xx小学校 关于开展20xx—20xx学年“青蓝工程”的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促进广大青年教师早日成才,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各类优秀教师的作用,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我校教育教学的品牌地位,根据《xx“青蓝工程”的通知》()文件精神,决定实施各类优秀教师结对帮扶其他教师提高师德、教育教学技能的“青蓝工程”。 一、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 xx 二、工程目标 1.总体目标。充分发挥“青蓝工程”的育人功能,给各教师搭建互帮互学的空间,时刻关注、跟踪青年教师的成长,促使广大青年教师成为肩挑重担、独挡一面的合格教师,并逐渐使他们向骨干型、名师型教师方向发展,促进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2.具体目标:提升师德。引导青年教师以历练师品为先导,使他们树立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思想,立志为教育事业终身奋斗终身,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进取奉献。 提升师能。引导青年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领悟教育新理念,了解教学、课改新现状,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遵行教育政策与法规,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引导青年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关注学校及全区教育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通过各种方式与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提升综合育人素养。 三、工程对象 1.青方(帮扶教师)。教龄0—5年的教师,未取得中级职称的教师,新调入的教师及其他教师。 2.蓝方(指导教师)。具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观念超前、科研先导、现代教育技术强等素养的优秀教师。 3.学授时间。xx年9月至xx年7月。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规划

2018年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规划 一、重点学科建设的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医院必须提高以技术含量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增强医院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医院必须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医疗水平。 二、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 临床学科是医院的基本组成单位,学科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基础。重点学科是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就是要把其特色和优势加以充分发掘,并不断强化和延伸,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当前每所医院的各学科之间发展普遍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由于学科的基础、发展背景的不同,其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也不同,在国内外的影响存在差异。这样,各学科的发展不可能是平衡的,同时由于医院的财力问题,致使医院在考虑学科建设时不能要求所有学科齐头并进,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依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部分学科作为重点来发展,而这些学科必须有较好的基础和活跃的学术氛围,在适当支持后能产生最大效应。因而,重点学科建设是培育和扶植医疗“精品”,创建“名牌”效应。重点学科建设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兴院”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在以往的重点学科建设中,遵照上述原则,通过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快了学

科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效应,促进了医院的整体发展。所以,重点学科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三、重点学科建设的现状 医院现有临床科室近30个,国务院津贴享受者3名,正高18名,副高57名,博士后2名,博士6名,硕士23名,博士学位副高职称以上5人。医院开放床位590张,年门急诊量50万多人次,年出院病人1.2万人次。年手术5000余。医院配备CT、DR、C臂X光机、超声刀、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腹腔镜、心脏彩超、腹部彩超、血液透析仪、血滤机、心脏监护仪、高压氧舱等先进医疗设备,设有ICU、CCU病房。 医院专科齐全,特色明显,临床各科均有独特优势和技术特长。传染科是上海市医学领先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XXX主任医师,运用白蛋白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肝炎”成绩卓著,具有较高学术地位。 妇产科、心内科是徐汇区重点学科,妇产科年分娩婴儿2000多人次,运用微创技术进行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承担市科委、市卫生局多项课题;心内科专科主攻方向为各种类型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擅长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心衰的诊治,同时开展各种心脏病的介入性诊治(如冠脉造影、PTCA、血管内支架术、起搏器植入术及各种类型心率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等)。 结直肠中心由原XXX医院全国知名的XXX教授领衔,该中心以诊治结直肠肿瘤为特色,在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肿瘤病人个体化治疗、肠造口护理和特殊伤口处理等方面已达到国际、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带动学科建设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014228055.html,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带动学科建设发展 作者:周屹博闫涛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04期 摘要:学科建设的发展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交叉学科时代”,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及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已成为高校新的增长点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交叉学科的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诉求,我们必须找出交叉学科在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寻求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方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带动学科建设发展。 关键词:学科;交叉融合;学科建设;发展 一、交叉学科发展的必要性 学科交叉融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流方向。重大科研创新项目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整合、联合攻关才能解决。交叉学科的发展对于高校学科建设培养新的增长点,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规划整合,形成科学发展的必然需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中也强调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的生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交叉学科的教育和建设存在很大差距,交叉学科建设远不能满足科技创新需求,交叉学科的建设发展如今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诉求。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发展的热点和必然趋势,多学科交叉融合比单一学科建设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科在进一步分化的同时,已走上了高度融合的道路,只有交叉融合多种学科资源,打破原有的学科瓶颈,还原科学技术以整体化,才能使学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二、交叉学科在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学科交叉意识淡薄,可持续性差 近年来,各高校一味追求扩大规模,不断合并和增设新兴学科,只追求自己优势特色学科的发展,不注重内涵式学科建设,忽视学科间的交叉整合,交叉学科内涵、范围、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交叉学科被边缘化,学科建设缺乏主动性和原创性。而跨学科研究多以课题为依托,是教授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进行的少投人、低成本、低风险的个人行为,课题组随着课题的结题而解散,使交叉学科建设缺乏可持续性。由于日常的运作管理复杂即使学校有少数研究交叉学科的机构也是没有实体,挂靠到各个学院,没有其独立性。教育部发布的学科专业招收目录,更是很少有交叉学科方向出现,使得交叉学科人才后续培养缺少最基本的平台。 2.交叉学科发展缺少制度保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