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资质收购方将面临哪些风险

工程资质收购方将面临哪些风险

工程资质收购方将面临哪些风险
工程资质收购方将面临哪些风险

工程资质转让收购方面临哪些风险

一、政策方面

1.1资质的转让,尤其是跨区域转让,对于了解公司所在地政策尤为重要。因为很多地区都会限制因税收、经济等原因转让资质,如果企业不了解这些情况,一味签署资质转让协议,就算获取资质也是浪费成本和时间。

1.2税务方面问题,由于政策变化可能要求原建筑资质公司补缴税款.

二、债务风险

2.1原公司的隐性债务。虽说可以通过转让合同约定由原股东承担,但如果原股东失去偿付能力,债权人仍然是可以向现股东主张权利的,因为这属于建筑资质公司存续的基本原则,有债必偿。

2.2目标企业或股东刻意隐瞒不利于目标企业有关事实的情况。

2.3目标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约支付供应商材料款的情况下,就存在供应商通过合法乃至非法途径追讨材料款的风险.

三、经营风险

3.1了解公司业绩及在建项目情况,及是否出现过事故等;

3.2公司经营状态。需要检查转让企业是否合法经营,是否受到过处罚,在工商局的档案中是否有不良记录。

3.3、是否有年检。年检是国家检查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手段,每年都会有例行检查,而且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参与年检。如果

企业没有参与年检的话,会被记录在工商局的档案中,对企业信用有影响,还可能会面临处罚。如果资质证书没有按时年检、不在有效期内,拿过来也不能用,得不偿失!

3.4、查看公司审计报告受让企业需要检查转让企业注册资金是否为垫资注册,注册资金是否全部到位?有没有抽逃资金的现象?

3.5是否有工资拖欠、未能按时纳税等行为,被工商机关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

3.6了解公司业绩及在建项目情况,及是否出现过事故等,如拖欠工程款、工期延误、项目负责人卷款跑人等,一旦爆发转化为现实风险,轻则使项目亏损致收购方收益减少,重则拖垮建筑施工企业致收购目的完全落空.

3.7建筑施工企业因承建项目对外产生多条法律关系,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条线、建筑施工企业与上游建设单位之间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关系(以下简称“总承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关系”);第二条线、建筑施工企业与下游专业分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供应商、租赁商等之间的专业分包合同关系、买卖合同关系、租赁合同关系等;第三条线、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与其下属分支机构或在册职工之间的内部承包法律关系;第四条线、施工单位与住建局、税务局等行政机关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每条线上又串联起不同的风险点且风险点呈现的方式、体现的重要度都不尽相同。

3.8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平台型企业,承建项目众多,以收款比例为划分点,可归为五类,即在建工程、已竣工未结算工程、已结

算未付至节点工程款的工程、已结算仅剩质保金的工程与质保金已结清的工程。

3.9挂靠、转包与违法分包

对挂靠、转包与违法分包的认定,挂靠行为影响的是前后两手合同的效力,既影响建设单位与总承包施工单位之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又影响总承包施工单位与挂靠人之间的挂靠协议的效力。

3.10应收工程款

对应收工程款的审查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确定欠款数额。主要审查建设单位有无欠付目标企业进度款、欠款金额及时间等要素。审查签约要点包括:合同价、进度款支付比例、支付方式、应付时间;审查履约要点包括:上报申请进度款报表时间、申报金额、审批金额。第二层次:确定债权顺位。主要审查要点包括:项目有无走账、项目能否适用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项目是否适宜折价或拍卖、目标企业有无放弃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承建项目有无被查封、有无被抵押等情况。

3.11其他情况

主要审查在建工程项目有无涉诉或涉仲的情况、有无被政府有关部门处罚的情况。

四.转让合同条款

4.1费用支付方式

转让涉及金额很大,办理程序相对复杂,因此,要明确资质转让协议中的各种事项,如转让费的支付方式,以及转让手续等,一旦转让协议的内容出现问题双方容易出现分歧,最终导致各种纠纷和矛盾。

4.2企业注册人员

原注册人员的续聘及个人费用支付等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