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验和计算

校验和计算

校验和计算
校验和计算

PLC模拟量编程实例

对输入、输出模拟量的PLC编程实例解析 对于初学PLC编程的人来说,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的编程要比用位变量进行一般的程序控制难的多,因为它不仅仅是程序编程,而且还涉及到模拟量的转换公式推导与使用的问题。不同的传感变送器,通过不同的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进行转换,其转换公式是不一样的,如果选用的转换公式不对,编出的程序肯定是错误的。比如有3个温度传感变送器: (1)、测温范围为0~200 ,变送器输出信号为4~20ma (2)、测温范围为0~200 ,变送器输出信号为0~5V (3)、测温范围为-100 ~500 ,变送器输出信号为4~20ma (1)和(2)二个温度传感变送器,测温范围一样,但输出信号不同,(1)和(3)传感变送器输出信号一样,但测温范围不同,这3个传感变送器既使选用相同的模拟量输入模块,其转换公式也是各不相同。 一、转换公式的推导 下面选用S7-200的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EM235的参数为依据对上述的3个温度传感器进行转换公式的推导: 对于(1)和(3)传感变送器所用的模块,其模拟量输入设置为0~20ma电流信号,20ma 对应数子量=32000,4 ma对应数字量=6400; 对于(2)传感变送器用的模块,其模拟量输入设置为0~5V电压信号,5V 对应数字量=32000,0V对应数字量=0; 这3种传感変送器的转换公式该如何推导的呢?这要借助与数学知识帮助,请见下图:

上面推导出的(2-1)、(2-2)、(2-3)三式就是对应(1)、(2)、(3)三种温

度传感变送器经过模块转换成数字量后再换算为被测量的转换公式。编程者依据正确的转换公式进行编程,就会获得满意的效果。 二、变送器与模块的连接 通常输出4~20ma电流信号的传感变送器,对外输出只有+、- 二根连线,它需要外接24V电源电压才能工作,如将它的+、- 二根连线分别与24V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在被测量正常变化范围内,此回路将产生4~20ma电流,见下左图。下右图粉色虚线框内为EM235 模块第一路模拟输入的框图,它有3个输入端,其A+与A-为A/D转换器的+ - 输入端,RA与A-之间并接250Ω标准电阻。A/D转换器是正逻辑电路,它的输入是0~5V电压信号,A-为公共端,与PLC 的24V电源的负极相连。 那么24V电源、传感变送器、模块的输入口三者应如何连接才是正确的?正确的连线是这样的:将左图电源负极与传感器输出的负极连线断开,将电源的负极接模块的A-端,将传感器输出负极接RA端,RA端与A+端并接一起,这样由传感器负极输出的4~20ma电流由RA流入250Ω标准电阻产生0~5V 电压并加在A+与A-输入端。 切记:不可从左图的24V正极处断开,去接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如这样连接,模块是不会正常工作的。 对第(2)种电压输出的传感変送器,模块的输入应设置为0~5V电压模式,连线时,变送器输出负极只连A+,RA端空悬即可。 三、按转换公式编程: 根据转换后变量的精度要求,对转换公式编程有二种形式:1、整数运算,2、实数运算。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校验码的计算

重庆师范大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课程名:计算校验和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姓名:罗鹏 学号:20090512145 指导教师:余磊 完成时间:2011年12月18日

课程设计名称:计算校验和 一.程设计目的: (2) 二.设计要求 (3) 三.设计分析(流程图、模块功能) (3) 1.数据的输入方式 (3) 2.校验和的计算及代码 (3) 四.结果(截图): (8) 五.设计总结 (8) 一.程设计目的: 网络上的信号最终都是通过物理传输线路进行传输的,如果高层没有采用差错控制,那么物理层传输的数据信号是可能有差错的。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在物理层的基础上设计了数据链路层。设计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传输线路的基础上,采用差错检测、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等方法,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以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本课程设计主要通过一个简单例子使学生了解网络协议中校验和的计算过程,以及设置校验和的作用。 目前,进行差错检测和差错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在需要传输ude数据分组后面加上一定的冗余信息,这样的冗余信息通常都是通过对所发送的数据应用某种算法进行计算而得到的。数据的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进行同样的计算再与收到的冗余信息进行比较,如果结果不同就说明出现了差错,此时可以要求发送方重传该组数据,以此达到保证数据准确性的目的。 在普遍使用的网络协议中都设置了校验和项以保存这些冗余信息,例如Ipv4、ICMPv4、IGMPV4、UDP和TCP等等

二.设计要求 根据前面介绍的算法,编制程序为给定数据计算校验和。 (1)建立合法的ip数据文件。 (2)输出:数据文件的校验和。 三.设计分析(流程图、模块功能) 校验和的计算主要分三个步骤:数据文件的输入,校验和的计算和校验结果的输出,主要的是数据的输入和校验和的计算过程。 1.数据的输入方式:数据源是以文档的的形式提供,文档中是一些十进制的数字。使用C++编程时直接打开输入文件。 ifstream in("aaa.txt");//打开外部的aaa.txt文档(ip数据报文) 文档如: 2.校验和的计算及代码 校验和的算法是本程序的核心算法,这里我采用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算法,算法的主要思想如下:(1).将所得的十进制文件转换为二进制编码 (2).将所得的二进制编码重新按照所求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一、为什么要设置给原代码设置校验码? 代码是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性将直接影响系统的质量。当人们抄写、录入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很大,如抄写错(把1234写成1235)、易位错(1234记为1243)、隔位易位错(1234记为1432)等等。因此,为了验证输入代码的正确性,要在代码本体的基础上,再外加校验码(通常算出后置于补在原代码的最后面),使它成为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补上校验码后系统怎么确认其正确与否?(工作原理) 校验码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数学方法及代码本体计算出来的。当计算后的自检码输入系统,系统将按照同样的数学方法,也对代码本体进行计算,将它得出的结果与原来计算出来的校验位比较,检验输入的代码是否正确(只要双方一致就说明是正确的)。 三、校验码的生成过程如下:(计算方法) (1)对代码本体的每一位加权求和 设代码本体为C1、C2^Cn,权因子为P1、P2^Pn,加权求和:S=ΣCi Pi。其中权因子可取自然数1,2,3,…,几何级数2,4,8,16,32,…,质数2,3,5,7,11,…,等等。 (2)以模除和得余数 R=Smod(M)

其中:R表示余数;M表示模数,可取M=10,11,等等。 (3)模减去余数得校验位 四、实例:代码本体为123456,权因子为1,7,3,1,7,3,模为10,则: S=ΣCi Pi=1×1+2×7+3×3+4×1+5×7+6×3=81 R=S MOD M=81 mod (10)=1 校验位为:J=M–R=10—1=9 所以自检码为1234569,其中9为校验位。 (这个实例惟一缺的就是公式的规范性,请用课本p154-155的公式然后才算)关键点:P自然数请反过来从7 ――― 1,得出余数后直接用余数作校验位,不要用模10去减它了。 2、原编码: 5 8 9 6 4 3 7 权因子: 7 6 5 4 3 2 1 乘积之和:S=35 + 48 +45 +24 +12 +6 +7 = 177 R= S MOD M = 177 MOD 10 =7 J = M – R=10-7=3 原代码加校验码:58964377

PL对模拟量数据的计算方法(114)

PLC对模拟量数据的计算方法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 是专为在工业环境中应用而设计的一种工业控制用计算机, 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体积小等优点, 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装置, 在各种工业设备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机床的电气控制中应用也比较普遍, 这些应用中常见的是将PLC 用于开关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 随着PLC技术的发展, 它在位置控制、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将谈论利用PLC处理模拟量的方法, 以对机床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的检测处理为例, 详细介绍PLC处理模拟量的各重要环节, 特别是相关软件的设计。为利用PLC全面地实现对机床系统工作参数的检测打下技术基础; 为机床故障的判断、故障的预防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 1 PLC采集、处理模拟量的一般过程 在PLC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中, 对物理量(如温度、压力、速度、振动等) 的采集是利用传感器(或变送器) 将过程控制中的物理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后, 通过PLC提供的专用模块, 将模拟信号再转换成PLC可以接受的数字信号, 然后输入到PLC中。由于PLC保存数据时多采用BCD码的形式, 所以经过A /D专用模块的转换后, 输入到PLC的数据存储单元的数据应该是一个BCD 码。整个数据传送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PLC采集数据的过程图 PLC对模拟量数据的采集, 基本上都采用专用的A /D模块和专用的功能指令相配合, 可以让设计者很方便地实现外部模拟量数据的实时采集, 并把采集的数据自动存放到指定的数据单元中。经过采集转换后存入到数据单元中的BCD码数字, 与物理量的大小之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 但这个数字并不与物理量的大小相等, 所以, 采集到PLC中的数据首先就需 要进行整定处理, 确定二者的函数关系, 获得物理量的实际大小。通过整定后的数据, 才是实时采集的物理量的实际大小, 然后才可以进行后序的相关处理, 并可根据需要显示输出数据, 整个程序设计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计算机网络课设 计算校验和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摘要 1 课程设计目的 (1) 2 课程设计要求 (1) 3 相关知识 (5) 4 课程设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1 5 程序代码........................................... 错误!未定义书签。2 6 运行结果与分析 (123) 7 实验体会 (13) 8 参考文献 (133)

网络上的数据最终都是通过物理传输线路进行传输的,如果高层没有采用差错控制,那么物理层传输的数据的正确性,在物理层的基础上设计了数据链路,以向网络层提高质量的服务。 目前,进行差错检测和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发送方在需要发送的数据后面增加一定的冗余信息,这些冗余信息通常是通过对发送的数据进行某种算法计算而得到的。接收方对接收数据进行同样的计算,然后与数据后面附加的冗余信息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结果不同就说明在传输中出现了差错,并要求发送方重新传送该数据,以此达到确保数据准确性的目的。 在普通使用的网络协议(例如IP,ICMP,IGMP,UDP与TCP等)中,通常都设置了校验和字段以保存这些冗余信息。计算这些校验和的算法称为网络校验和算法,就是将被校验的数据按16位进行累加,然后取反码,如果数据字节长度为奇数,则数据尾部补一个字节的0以凑成偶数。关于计算校验和算法的详细信息请参考RFC1071。 2.计算校验和 (1)交换性与结合性 因为校验和主要考虑被校验数据中所包含字节数量的是奇数还是偶数,所以校验和的计算可以以任意顺序进行,甚至可以把数据进行分组后再计算。 例如,用A、B、C、D,……,Y,Z分别表示一系列八位组,用[a,b]这样形式的字节来表示a*256+b 的整数,那么16位校验和就可以通过以下形式给出: [A,B]+’[C,D]+’……+’[Y,Z] [1] [A,B]+’[C,D]+’……+’[Z,0] [2] 在这里,+’代表1补数加法,即将前面的16位校验和按位取反。 [1]可以以 ([A,B]+’[C,D]+’……+’[J,0]+’([0,K]+’……+’[Y,Z]) [3] 的形式进行计算。 (2)字节顺序的自主性 打破被校验数据中的字节顺序仍可以计算出正确的16位校验和。 例如,我们交换字节组中两字节的顺序,得到 [B,A]+’[D,C]+’……+’[Z,Y] [4] 所得到的得结构与[1]式是相同的(当然结果也是要进行一次反转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们发现两种顺序获得的进位是相同的,都是从第15位到第0位进位以及从第7位到第8位进位。这也就是说,交换字节位置只

各种校验码校验算法分析

各种校验码校验算法分析二进制数据经过传送、存取等环节会发生误码1变成0或0变成1这就有如何发现及纠正误码的问题。所有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原始数据数码位基础上增加几位校验冗余位。 一、码距一个编码系统中任意两个合法编码码字之间不同的二进数位bit数叫这两个码字的码距而整个编码系统中任意两个码字的的最小距离就是该编码系统的码距。如图1 所示的一个编码系统用三个bit来表示八个不同信息中。在这个系统中两个码字之间不同的bit数从1到3不等但最小值为1故这个系统的码距为1。如果任何码字中一位或多位被颠倒了结果这个码字就不能与其它有效信息区分开。例如如果传送信息001而被误收为011因011仍是表中的合法码字接收机仍将认为011是正确的信息。然而如果用四个二进数字来编8个码字那么在码字间的最小距离可以增加到2如图2的表中所示。信息序号二进码字 a2 a1 a0 0 0 0 0 1 0 0 1 2 0 1 0 3 0 1 1 4 1 0 0 5 1 0 1 6 1 1 0 7 1 1 1 图 1 信息序号二进码字 a3 a2 a1 a0 0 0 0 0 0 1 1 0 0 1 2 1 0 1 0 3 0 0 1 1 4 1 1 0 0 5 0 1 0 1 6 0 1 1 0 7 1 1 1 1 图 2 注意图8-2的8个码字相互间最少有两bit 的差异。因此如果任何信息的一个数位被颠倒就成为一个不用的码字接收机能检查出来。例如信息是1001误收为1011接收机知道发生了一个差错因为1011不是一个码字表中没

有。然而差错不能被纠正。假定只有一个数位是错的正确码字可以是100111110011或1010。接收者不能确定原来到底是这4个码字中的那一个。也可看到在这个系统中偶数个2或4差错也无法发现。为了使一个系统能检查和纠正一个差错码间最小距离必须至少是“3”。最小距离为3时或能纠正一个错或能检二个错但不能同时纠一个错和检二个错。编码信息纠错和检错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需要进一步增加码 字间的最小距离。图8-3的表概括了最小距离为1至7的码的纠错和检错能力。码距码能力检错纠错 1 2 3 4 5 6 7 0 0 1 0 2 或 1 2 加 1 2 加 2 3 加 2 3 加 3 图3 码距越大纠错能力越强但数据冗余也越大即编码效率低了。所以选择码距要取决于特定系统的参数。数字系统的设计者必须考虑信息发生差错的概率和该系统能容许的最小差错 率等因素。要有专门的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奇偶校验奇偶校验码是一种增加二进制传输系统最小距离的简单和广泛采用的方法。例如单个的奇偶校验将使码的最小距离由一增加到二。一个二进制码字如果它的码元有奇数个1就称为具有奇性。例如码字“10110101”有五个1因此这个码字具有奇性。同样偶性码字具有偶数个1。注意奇性检测等效于所有码元的模二加并能够由所有码元的 异或运算来确定。对于一个n位字奇性由下式给出奇性a0⊕a1⊕a2⊕…⊕an 奇偶校验可描述为给每一个码字加一个

(完整版)S7-200模拟量计算公式

因为A/D(模/数)、(D/A)数/模转换之间的对应关系,S7-200 CPU 内部用数值表示外部的模拟量信号,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数学关系。这个关系就是模拟量/数值量的换算关系。 例如,使用一个0 - 20mA的模拟量信号输入,在S7-200 CPU内部,0 - 20mA对应于数值范围0 - 32000;对于4 - 20mA的信号,对应的内部数值为6400 - 32000。 如果有两个传感器,量程都是0 - 16MPa,但是一个是0 - 20mA输出,另一个是4 - 20mA输出。它们在相同的压力下,变送的模拟量电流大小不同,在S7-200内部的数值表示也不同。显然两者之间存在比例换算关系。模拟量输出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上面谈到的是0 - 20mA与4 - 20mA之间换算关系,但模拟量转换的目的显然不是在S7-200 CPU中得到一个0 - 32000之类的数值;对于编程和操作人员来说,得到具体的物理量数值(如压力值、流量值),或者对应物理量占量程的百分比数值要更方便,这是换算的最终目标。 如果使用编程软件Micro/WIN32中的PID Wizard(PID向导)生成PID功能子程序,就不必进行0 - 20mA与4 - 20mA信号之间的换算,只需进行简单的设置。 通用比例换算公式 模拟量的输入/输出都可以用下列的通用换算公式换算:

Ov = [(Osh - Osl)*(Iv - Isl)/(Ish - Isl)] + Osl 其中: Ov:换算结果 Iv:换算对象 Osh:换算结果的高限 Osl:换算结果的低限 Ish:换算对象的高限 Isl:换算对象的低限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图示如下: 图1. 模拟量比例换算关系 实用指令库 在Step7 - Micro/WIN Programming Tips(Micro/WIN编程技巧中)的Tip38就是关于如何实现上述转换的例程。 为便于使用,现已将其导出成为”自定义指令库“,可以添加到自己的Micro/WIN编程软件中应用。

t检验计算公式

当总体呈正态分布,如果总体标准差未知,而且样本容量n <30,那么这时一切可能的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离差统计量呈t 分布。 t 检验是用t 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比较两个平均数的差异 是否显著。t 检验分为单总体t 检验和双总体t 检验。 1.单总体t 检验 单总体t 检验是检验一个样本平均数与一已知的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 著。当总体分布是正态分布,如总体标准差σ未知且样本容量n <30,那么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离差统计量呈t 分布。检验统计量为: X t μ σ-= 。 如果样本是属于大样本(n >30)也可写成: X t μ σ-= 。 在这里,t 为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离差统计量; X 为样本平均数; μ为总体平均数; X σ为样本标准差; n 为样本容量。 例:某校二年级学生期中英语考试成绩,其平均分数为73分,标准差为17分,期末考试后,随机抽取20人的英语成绩,其平均分数为分。问二年级学生的英语成绩是否有显著性进步? 检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 建立原假设0H ∶μ=73 第二步 计算t 值

79.273 1.6317X t μ σ--= = = 第三步 判断 因为,以为显著性水平,119df n =-=,查t 值表,临界值0.05(19) 2.093t =,而样本离差的t =小与临界值。所以,接受原假设,即进步不显著。 2.双总体t 检验 双总体t 检验是检验两个样本平均数与其各自所代表的总体的差异是否显著。双总体t 检验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于检验匹配而成的两组被试获得的数据或同组被试在不同条件下所获得的数据的差异性,这两种情况组成的样本即为相关样本。二是独立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各实验处理组之间毫无相关存在,即为独立样本。该检验用于检验两组非相关样本被试所获得的数据的差异性。 现以相关检验为例,说明检验方法。因为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完全类似,只不过0r =。 相关样本的t 检验公式为: t = 在这里,1X ,2X 分别为两样本平均数; 12X σ,2 2 X σ分别为两样本方差; γ为相关样本的相关系数。 例: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进行了两次推理能力测验,成绩分别为和72分,标准差分别为,。问两次测验成绩是否有显著地差异? 检验步骤为: 第一步 建立原假设0H ∶1μ=2μ

crc校验码计算例题

crc校验码计算例题 1、若信息码字为11100011,生成多项式G(X)=X5+X4+X+1,则计算出的CRC 校验码为?x的最高次幂5则信息码(被除数)补五个0为:1110001100000 除数为110011 ------------10110110 --------------------- 110011/1110001100000 -------110011 ------------------ ---------101111 ---------110011 ------------------ ----------111000 ----------110011 ------------------ ------------101100 ------------110011 ------------------------ -------------111110 -------------110011 ------------------------- ---------------11010 2、信息码为101110101,生成多项式X4+X2+1,求冗余位??? 算法同上被除数补四个0 为:1011101010000 除数为:10101 答案:1100 7E 00 05 60 31 32 33 计算CRC16结果应该是:5B3E 方法如下: CRC-16码由两个字节构成,在开始时CRC寄存器的每一位都预置为1,然后把CRC寄存器与8-bit的数据进行异或(异或:二进制运算相同为0,不同为1;0^0=0;0^1=1;1^0=1;1^1=0),之后对CRC寄存器从

PLC模拟量(工程量)转化的方法

PLC模拟量(工程量)转化的方法 1、基本概念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中。世间所有的物质都包含了化学和物理特性,我们是通过对物质的表观性质来了解和表述物质的自有特性和运动特性。这些表观性质就是我们常说的质量、温度、速度、压力、电压、电流等用数学语言表述的物理量,在自控领域称为工程量。这种表述的优点是直观、容易理解。在电动传感技术出现之前,传统的检测仪器可以直接显示被测量的物理量,其中也包括机械式的电动仪表。 2、标准信号 在电动传感器时代,中央控制成为可能,这就需要检测信号的远距离传送。但是纷繁复杂的物理量信号直接传送会大大降低仪表的适用性。而且大多传感器属于弱信号型,远距离传送很容易出现衰减、干扰的问题。因此才出现了二次变送器和标准的电传送信号。二次变送器的作用就是将传感器的信号放大成为符合工业传输标准的电信号,如0-5V、0-10V或4-20mA(其中用得最多的是4-20mA)。而变送器通过对放大器电路的零点迁移以及增益调整,可以将标准信号准确的对应于物理量的被检测范围,如0-100℃或-10-100℃等等。这是用硬件电路对物理量进行数学变换。中央控制室的仪表将这

些电信号驱动机械式的电压表、电流表就能显示被测的物理量。对于不同的量程范围,只要更换指针后面的刻度盘就可以了。更换刻度盘不会影响仪表的根本性质,这就给仪表的标准化、通用性和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无可限量的好处。 3、数字化仪表 到了数字化时代,指针式显示表变成了更直观、更精确的数字显示方式。在数字化仪表中,这种显示方式实际上是用纯数学的方式对标准信号进行逆变换,成为大家习惯的物理量表达方式。这种变换就是依靠软件做数学运算。这些运算可能是线性方程,也可能是非线性方程,现在的电脑对这些运算是易如反掌。 4、信号变换中的数学问题 信号的变换需要经过以下过程:物理量-传感器信号-标准电信号-A/D转换-数值显示。 声明:为简单起见,我们在此讨论的是线性的信号变换。同时略过传感器的信号变换过程。 假定物理量为A,范围即为A0-Am,实时物理量为X;标准电信号

t检验计算公式

t 检验计算公式: 当总体呈正态分布,如果总体标准差未知,而且样本容量n <30,那么这时一切可能的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离差统计量呈t 分布。 t 检验是用t 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比较两个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t 检验分为单总体t 检验和双总体t 检验。 1.单总体t 检验 单总体t 检验是检验一个样本平均数与一已知的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 著。当总体分布是正态分布,如总体标准差σ未知且样本容量n <30,那么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离差统计量呈t 分布。检验统计量为: X t μ -= 。 如果样本是属于大样本(n >30)也可写成: X t μ -= 。 在这里,t 为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离差统计量; X 为样本平均数; μ为总体平均数; X σ为样本标准差; n 为样本容量。 例:某校二年级学生期中英语考试成绩,其平均分数为73分,标准差为17分,期末考试后,随机抽取20人的英语成绩,其平均分数为79.2分。问二年级学生的英语成绩是否有显著性进步? 检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 建立原假设0H ∶μ=73 第二步 计算t 值 79.273 1.63X t μ --= = = 第三步 判断 因为,以0.05为显著性水平,119df n =-=,查t 值表,临界值 0.05(19)2.093t = ,而样本离差的t = 1.63小与临界值 2.093。所以,接受原假设, 即进步不显著。

2.双总体t 检验 双总体t 检验是检验两个样本平均数与其各自所代表的总体的差异是否显著。双总体t 检验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用于检验匹配而成的两组被试获得的数据或同组被试在不同条件下所获得的数据的差异性,这两种情况组成的样本即为相关样本。二是独立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各实验处理组之间毫无相关存在,即为独立样本。该检验用于检验两组非相关样本被试所获得的数据的差异性。 现以相关检验为例,说明检验方法。因为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完全类似,只不过0r =。 相关样本的t 检验公式为: t = 在这里,1X ,2X 分别为两样本平均数; 1 2 X σ,2 2X σ分别为两样本方差; γ为相关样本的相关系数。 例: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进行了两次推理能力测验,成绩分别为79.5和72分,标准差分别为9.124,9.940。问两次测验成绩是否有显著地差异? 检验步骤为: 第一步 建立原假设0H ∶1μ=2μ 第二步 计算t 值 X X t -= =3.459。 第三步 判断 根据自由度19df n =-=,查t 值表0.05(9) 2.262t =,0.01(9) 3.250t =。由于实际计算出来的t =3.495>3.250=0.01(9)t ,则0.01P <,故拒绝原假设。 结论为:两次测验成绩有及其显著地差异。 由以上可以看出,对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比较复杂,究竟使用Z 检验还是使用t 检验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为了便于掌握各种情况下的Z 检验或t 检验,

MODBUS校验码计算方法

? ゴ?? ?_ASDA-AB ? Revision May, 2010 8-11 RTU ? ? ? ? ? ADR 01H ADR 01H CMD 06H CMD 06H ? 02H ?催 ??? 02H ?催 ??00H ?? ??00H ?? ?? 00H ?催 ?? 00H ?催 ??64H ?? ??64H ?? ?? CRC Check Low 89H ?? ??CRC Check Low 89H ?? ??CRC Check High 99H ?催 ?? CRC Check High 99H ?催 ?? LRC ?ASCII ? ??CRC ?RTU ? ??? ???ASCII ? ? ASCII ? ??LRC ?Longitudinal Redundancy Check ??? ?LRC ?? З ?ADR ? ?ヨ ? ?? ?256? ??? ?? ?? ??? ?? ? ???128H 28H ??? ????? ?П ?? ?LRC ?? ? ? ??キ ?01H ? 偅 ?0201H ? 1? ?word ?? S TX ‘:’ ADR ‘0’‘1’CMD ‘0’‘3’? ‘0’ ‘2’‘0’‘1’ ‘0’ ‘0’‘0’‘1’ LRC Check ‘F’‘8’End 1 (0DH)(CR) End 0 (0AH)(LF) 01H+03H+02H+01H+00H+01H = 08H 08H ??? ?F8H ? ?LRC ?’F’,’8’?

? ゴ?? ?_ASDA-AB ? 8-12 Revision May, 2010 RTU ? ? RTU ? ??CRC ?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 ??? ?CRC ?? ???? ?偸? ? ?偸??? ?? ?FFFFH ?16-bit ??П?ǎCRC ǎ ? ?偸?? ? ???? ??16-bit CRC ?? ???Exclusive OR ? ?? ? CRC ??偸??? CRC ? ???LSB ??????0? ????????1? CRC ??? ? ?A001H ??Exclusive OR ??? ?偸 ? ?偸??? ?偸? ? ??8?? ? ?偸?? ?偸?? ? ???? ?? ?偸? ?偸 ?? ?? ??? ? CRC ? CRC ?? ?? ??? CRC ?? П ? ? Ё?乏 ?CRC ???? ?CRC ?催??? ???? ? ? ??キ ?01H ? 偅 ?0101H ? 2? ?word ???ADR ? ? ? ? ? ?CRC ? ?3794H ? ? ? ??乏? ? 94H ?37H П ??? ? ? ARD 01H CMD 03H ? ??01H ?催 ??01H ?? ?? ??word ??00H ?催 ??02H ?? ??CRC Check Low 94H ?? ??CRC Check High 37H ?催 ?? End1?End0???? ?ASCII ? ? ?(0DH) ??’\r’ǎcarriage return ǎ (0AH) ??’\n’ǎnew line ǎ?????? ?RTU ? ? ??10ms ??? ?????? ?

模拟量计算

假设模拟量的标准电信号是 A0—Am(如:4—20mA),A/D转换后数值为D0—Dm(如:6400—32000) ,设模拟量的标准电信号是A,A/D转换后的相应数值为D,由于是线性关系,函数关系 A=f(D)可以表示为数学方程: A=(D-D0)×(Am-A0)/(Dm-D0)+A0。 根据该方程式,可以方便地根据D值计算出A值。将该方程式逆换,得出函数关系D=f(A)可以表示为数学方程: D=(A-A0)×(Dm-D0)/(Am-A0)+D0。 具体举一个实例,以 S7-200和4—20mA为例,经A/D转换后,我们得到的数值是6400—32000,即A0=4,Am=20,D0=6400,Dm=32000 ,代入公式,得出: A=(D-6400)×(20-4)/(32000-6400)+4 假设该模拟量与AIW0对应,则当AIW0的值为12800时,相应的模拟电信号是6400×16/25600+4=8mA。 又如,某温度传感器,-10—60℃与4—20mA相对应,以T表示温度值,AIW0为PLC模拟量采样值,则根据上式直接代入得出: T=70×(AIW0-6400)/25600-10 可以用T 直接显示温度值。 模拟量值和A/D转换值的转换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该段多读几遍, 结合所举

例子,就会理解。为了让您方便地理解,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某压力变送器,当压力达到满量程5MPa时,压力变送器的输出电流是20mA,AIW0的数值是32000。可见,每毫安对应的A/D值为32000/20,测得当压力为0.1MPa时,压力变送器的电流应为4mA,A/D值为(32000/20)×4=6400。由此得出,AIW0的数值转换为实际压力值(单位为KPa)的计算公式为: VW0的值=(AIW0的值-6400)(5000-100)/(32000-6400)+100(单位:KPa) 编程实例 您可以组建一个小的实例系统演示模拟量编程。本实例的的CPU 是CPU222,仅带一个模拟量扩展模块EM235,该模块的第一个通道连接一块带4—20mA变送输出的温度显示仪表,该仪表的量程设置为0—100度,即0度时输出4mA,100度时输出20mA。温度显示仪表的铂电阻输入端接入一个220欧姆可调电位器,

计算机网络课设,计算校验和

目录 摘要 1 课程设计目的 (1) 2 课程设计要求 (1)

1 课程设计目的 校验和是用于验证数据传输正确性的一种方法。在网络体系结构的各层协议中, 很多网络协议都利用校验和来实现差错控制功能。本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通过完 成一个简单例子,了解网络协议中的校验和计算过程。 2 课程设计要求 1 1 2 1)交换性和结合性 因为校验和主要考虑被校验数据中所包含字节的数量是奇数还是偶数,所以校验和的计算可 以以任意顺序进行,甚至可以把数据进行分组后再计算。 例如,用A,B,C,D,……,Y,Z分别表示一系列八位组,用[a,b]这样的字节来表示a*256+b的整数,那么16位校验和就可以通过以下形式给出: [A,B]+’[C,D]+’……+’[Y,Z] [1] [A,B]+’[C,D]+’……+’[Z,0] [2] 在这里+’代表1补数加法,即将前面的16位校验和和按位取反。 [1]可以以 [A,B]+’[C,D]+’……+’[J,0]+’([0,K]+’……+’[Y,Z]) [3] 的形式进行计算。

2)字节顺序的自主性 打破被校验数据中的字节顺序仍可以计算正确的16位校验和。 例如,我们交换字节组中两字节的顺序,得到 [B,A]+’[D,C]+’……+’[Z,Y] 所得到的结构与[1]式是相同的(当然结果也是要进行一次反转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们发现两种顺序获得的进位是相同的,都是从第15位到第0位进位以及从第7位到第8位进位。这也就是说,交换字节位置只是改变高低位字节的排列顺序但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内在联系。因此无论底层的硬件设置中对字节的接收顺序如何,校验和都可以被准确地校验出来。例如,假设校验和是以主机序(高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计算的数据帧,但以网络序(低位字节在前高位字节在后)存放在内存中。每一个16位的字中的字节在传送过程中都交换了顺序,在计算校验和之后仍会先交换位置再存入 3 成 这些改 3 1 2 3 和,这样就可以省去一次数据移动的过程,从而提高校验和的计算速度。 4课程设计分析 校验和的计算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数据文件的输入、校验和的计算和校验结果的输出。其中,

模拟量计算终审稿)

模拟量计算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假设模拟量的标准电信号是 A0—Am(如:4—20mA),A/D转换后数值为D0—Dm(如:6400—32000) ,设模拟量的标准电信号是A,A/D转换后的相应数值为D,由于是线性关系,函数关系 A=f(D)可以表示为数学方程: A=(D-D0)×(Am-A0)/(Dm-D0)+A0。 根据该方程式,可以方便地根据D值计算出A值。将该方程式逆换,得出函数关系D=f(A)可以表示为数学方程: D=(A-A0)×(Dm-D0)/(Am-A0)+D0。 具体举一个实例,以 S7-200和4—20mA为例,经A/D转换后,我们得到的数值是6400—32000,即A0=4,Am=20,D0=6400,Dm=32000 ,代入公式,得出: A=(D-6400)×(20-4)/(32000-6400)+4? 假设该模拟量与AIW0对应,则当AIW0的值为12800时,相应的模拟电信号是6400×16/25600+4=8mA。 又如,某温度传感器,-10—60℃与4—20mA相对应,以T表示温度值,AIW0为PLC模拟量采样值,则根据上式直接代入得出: T=70×(AIW0-6400)/25600-10可以用T直接显示温度值。 模拟量值和A/D转换值的转换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该段多读几遍, 结合所举 例子,就会理解。为了让您方便地理解,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某压力变送器,当压力达到满量程5MPa时,压力变送器的输出电流是20mA,AIW0的数值是32000。可见,每毫安对应的A/D值为32000/20,测得当压力为0.1MPa时,压力变送器的电流应为4mA,A/D值为(32000/20)×4=6400。由此得出,AIW0的数值转换为实际压力值(单位为KPa)的计算公式为: VW0的值=(AIW0的值-6400)(5000-100)/(32000-6400)+100 (单位:KPa) 编程实例 您可以组建一个小的实例系统演示模拟量编程。本实例的的CPU 是CPU222,仅带一个模拟量扩展模块EM235,该模块的第一个通道连接一块带4—20mA变送输出的温度显示仪表,该仪表的量程设置为0—100度,即0度时输出4mA,100度时输出20mA。温度显示仪表的铂电阻输入端接入一个220欧姆可调电位器,

CRC_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CRC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CRC从原理到实现=============== 作者:Spark Huang(hcpp@https://www.doczj.com/doc/e014178570.html,) 日期:2004/12/8 摘要: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被广泛用于数据通信过程中的差错检测,具有很强的检错能力。本文详细介绍了CRC的基本原理,并且按照解释通行的查表算法的由来的思路介绍了各种具体的实现方法。 1.差错检测 数据通信中,接收端需要检测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差错,常用的技术有奇偶校验(Parity Check),校验和(Checksum)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它们都是发送端对消息按照某种算法计算出校验码,然后将校验码和消息一起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消息按照相同算法得出校验码,再与接收到的校验码比较,以判断接收到消息是否正确。 奇偶校验只需要1位校验码,其计算方法也很简单。以奇检验为例,发送端只需要对所有消息位进行异或运算,得出的值如果是0,则校验码为1,否则为0。接收端可以对消息进行相同计算,然后比较校验码。也可以对消息连同校验码一起计算,若值是0则有差错,否则校验通过。 通常说奇偶校验可以检测出1位差错,实际上它可以检测出任何奇数位差错。 校验和的思想也很简单,将传输的消息当成8位(或16/32位)整数的序列,将这些整数加起来而得出校验码,该校验码也叫校验和。校验和被用在IP协议中,按照16位整数运算,而且其MSB(Most Significant Bit)的进位被加到结果中。 显然,奇偶校验和校验和都有明显的不足。奇偶校验不能检测出偶数位差错。对于校验和,如果整数序列中有两个整数出错,一个增加了一定的值,另一个减小了相同的值,这种差错就检测不出来。 2.CRC算法的基本原理------------------- CRC算法的是以GF(2)(2元素伽罗瓦域)多项式算术为数学基础的,听起来很恐怖,但实际上它 的主要特点和运算规则是很好理解的。 GF(2)多项式中只有一个变量x,其系数也只有0和1,如: 1*x^7 + 0*x^6 + 1*x^5 + 0*x^4 + 0*x^3 + 1*x^2 +1*x^1 + 1*x^0

S7-200模拟量详细教程

模拟量比例换算 因为A/D(模/数)、(D/A)数/模转换之间的对应关系,S7-200 CPU内部用数值表示外部的模拟量信号,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数学关系。这个关系就是模拟量/数值量的换算关系。 例如,使用一个0 - 20mA的模拟量信号输入,在S7-200 CPU内部,0 - 20mA对应于数值范围0 - 32000; 对于4 - 20mA的信号,对应的内部数值为6400 - 32000。 如果有两个传感器,量程都是0 - 16MPa,但是一个是0 - 20mA输出,另一个是4 - 20mA输出。它们在相同的压力下,变送的模拟量电流大小不同,在S7-200内部的数值表示也不同。显然两者之间 存在比例换算关系。模拟量输出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上面谈到的是0 - 20mA与4 - 20mA之间换算关系,但模拟量转换的目的显然不是在S7-200 CPU中得到一个0 - 32000之类的数值;对于编程和操作人员来说,得到具体的物理量数值(如压力值、流量值),或者对应物理量占量程的百分比数值要更方便,这是换算的最终目标。 如果使用编程软件Micro/WIN32中的PID Wizard(PID向导)生成PID功能子程序,就不必进行0 - 20mA 与4 - 20mA信号之间的换算,只需进行简单的设置。 通用比例换算公式 模拟量的输入/输出都可以用下列的通用换算公式换算: Ov = [(Osh - Osl)*(Iv - Isl)/(Ish - Isl)] + Osl 其中: Ov: 换算结果 Iv: 换算对象 Osh: 换算结果的高限 Osl: 换算结果的低限 Ish: 换算对象的高限 Isl: 换算对象的低限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图示如下: 图1. 模拟量比例换算关系 实用指令库 在Step7 - Micro/WIN Programming Tips(Micro/WIN编程技巧中)的Tip38就是关于如何实现上述 转换的例程。

计算校验和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 班级 学号 姓名 选题计算校验和 (完成日期) 2015 年 5 月 16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2)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2) 三.相关知识 (2) 3.1 计算校验和 (2) 3.2 一些编码技术可以提高校验和的计算速度 (4) 四.课程设计分析 (4) 4.1 数据的输入方式 (4) 4.2 校验和的计算 (5) 4.3 程序流程图 (6) 五.程序清单及注释 (7) 5.1 主要的实现过程 (7) 5.2 程序流程图 (8) 5.3 程序源代码 (9) 六.运行结果及分析 (11) 七.心得体会 (12) 参考文献 (14)

计算校验和 摘要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校验和来了解计算机是怎么样判断接收数据的正确与错误。同时也更进一步的了解计算机的一般思想,从而了解计算校验和的目的与作用。最后我们要学会计算校验和,了解和扩展计算机网络的知识面。校验和的作用就是保证数据传送的正确性。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计目的,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了解我们为什么要计算校验和,它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从而学会计算校验和。课程设计的要求,根据下面课程设计中的计算方法编制程序为给定数据计算检验和。计算校验和的相关知识,如交换性与结合性,字节顺序的自主性,并行计算以及实例,以及给出一些编码技术可以提高校验和的速度。课程设计分析,主要是从数据的输入方式,校验和的计算流程图。对知识进行了一些扩展。给出了自己做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和一些参考资料。 关键字:计算校验和并行计算字节顺序延时进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