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

王涛

第1章概述

1.1 什么是传感器?

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

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1.3 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另外还需要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辅助电源。

1.4 传感器是如何分类的?

答:传感器可按输入量、输出量、工作原理、基本效应、能量变换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技术特征等分类,其中按输入量和工作原理的分类方式应用较为普遍。

①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即被测参数)进行分类

按输入量分类的传感器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

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

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1.6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

答:①差动技术;②平均技术;③补偿与修正技术;④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2.1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2.3 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设压

解:①求非线性误差,首先要求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误差,拟合直线在输入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用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拟合等来近似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多数情况下是用最小二乘法来求出拟合直线)。 (1)端点线性度: 设拟合直线为:y=kx+b,

根据两个端点(0,0)和(0.12,16.50),则拟合直线斜率:

212116.500

137.50.120

y y k x x --=

==--

∴137.5*0.12+b=16.50 ∴b=0

∴端点拟合直线为y=137.5x

在0.02MPa 处非线性误差最大 (2)最小二乘线性度:

设拟合直线方程为01y a a x =+, 误差方程01()i i i i i y y y a a x v ∧

-=-+= 令10x a =,21x a =

由已知输入输出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有:

直接测量值矩阵0.644.047.4710.9314.45L ????????=????????,系数矩阵10.0210.041

0.0610.081

0.10A ??

???

???=????????

,被测量估计值矩阵01a X a ∧??=????

由最小二乘法:''A A X A L ∧

=,有

10.021

0.041

111150.30'10.060.020.040.060.080.100.300.02210.081

0.10A A ??

????????

??==??

??

?

???????????

0.644.041

111137.53'7.470.020.040.060.080.10 2.94210.9314.45A L ????

????????==????

??????

??????

'0.020A A =≠Q ()1

111221220.0220.30 1.1151

1'0.30515250'0.02A A A A A A A A

---??????

∴=

==??????--????

?? []

1

1.11537.53

2.847''15250 2.942172.55X A A A L ∧

---??????

∴===??????-??????

01 2.847a x ∴==- 12172.55a x ∴==

∴拟合直线为y=-2.847+172.55x

答:非线性误差公式:max 0.106

100%100%0.64%16.50

L FS L Y γ?=±

?=?= ② 迟滞误差公式:max

100%H FS

H Y γ?=

?, 又∵最大行程最大偏差max H ?=0.1mV ,∴max 0.1

100%100%0.6%16.50

H FS H Y γ?=

?=?=

③ 重复性误差公式:max

100%L FS

R Y γ?=±

?, 又∵重复性最大偏差为max R ?=0.08,∴max 0.08

100%100%0.48%16.50

L FS R Y γ?=±

?=±?=± 2.7 用一阶传感器测量100Hz 的正弦信号,如果要求幅值误差限制在±5%以内,时间常数

应取多少?如果用该传感器测量50Hz 的正弦信号,其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各为多少? 解:一阶传感器频率响应特性:1

()()1

H j j ωτω=

+

幅频特性:()A ω=

由题意有()15%A ω-≤

15%≤

又22200f T

π

ωππ=

== 所以:0<τ<0.523ms

取τ=0.523ms ,ω=2πf=2π×50=100π

幅值误差:()100% 1.32%A ω?=

=-

所以有-1.32%≤△A(ω)<0

相位误差:△φ(ω)=-arctan(ωτ)=-9.3o 所以有-9.3o≤△φ(ω)<0

2.8 某温度传感器为时间常数τ=3s 的一阶系统,当传感器受突变温度作用后,试求传感器指示出温差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解:一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为

()1t

y t e τ

-

=-

∴ln[1()]t

y t τ

-

=-

∴*ln[1()]t y t τ=--

∴13

12*ln[1]*ln[]3*(0.405465) 1.216433

t s ττ=--=-=--=,

12

11

*ln[1]*ln[]3*(0.693) 2.0822t s ττ=--=-=--=

2.9 玻璃水银温度计通过玻璃温包将热量传给水银,可用一阶微分方程来表示。现已知某玻

璃水银温度计特性的微分方程是

2

dy

y x dt

+= y 代表水银柱高(mm ), x 代表输入温度(℃)。求该温度计的时间常数及灵敏度。 解:一阶传感器的微分方程为

()

()()n dy t y t S x t dt

τ

+= 式中τ——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n S ——传感器的灵敏度。

∴对照玻璃水银温度计特性的微分方程和一阶传感器特性的通用微分方程,有该温度计的时间常数为2s ,灵敏度为1。

2.10 某传感器为一阶系统,当受阶跃函数作用时,在t=0时,输出为10mv ;在t=5s 时输出为50mv ;在t →∞时,输出为100mv 。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解:00()()[()()](1)t

y t y t y t y t e τ-∞-=--, ∴00()()5010

ln[1]ln[1]0.587787()()10010

y t y t t

y t y t τ

∞---

=-

=-=---,

∴τ=5/0.587787=8.5s

2.11 某一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在受到阶跃输入激励下,出现的超调量大约是最终稳态值的40%。如果从阶跃输入开始至超调量出现所需的时间为0.8s ,试估算阻尼比和固有角频率的大小。

解:1

0.283.5714568

ζ=

=

==,

22 3.4270.82

d T ππω=

==?,

4.26/n rad s ω=

=

=

2.12 在某二阶传感器的频率特性测试中发现,谐振发生在频率216Hz 处,并得到最大的幅值比为1.4,试估算该传感器的阻尼比和固有角频率的大小。 解:当n ωω=时共振,则max 1 1.4(),0.3621

A ωζζ=

== 所以:222161357/n f rad s ωππ==?=

2.13 设一力传感器可简化为典型的质量-弹簧-阻尼二阶系统,已知该传感器的固有频率

0f =1000Hz ,若其阻尼比为0.7,试问用它测量频率为600Hz 、400Hz 的正弦交变力时,其

输出与输入幅值比A(ω)和相位差φ(ω)各为多少?

解:二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21

()[1(/)]2(/)

n n H j ωωωζωω=

-+

幅频特性:1222

22

(){[1(/)]4(/)}n n A j ωωωζωω-=-+ 相频特性:2

2(/)

()arctan 1(/)

n n ζωω?ωωω=-- ∴当f=600Hz 时,

12222

2

(){[1(600/1000)]40.7(600/1000)}

0.947A j ω-

=-+??=,

220.7(600/1000)0.84

()arctan

arctan 52.6961(600/1000)0.64

?ω??=-=-=?-;

当f=400Hz 时,

1

2222

2

(){[1(400/1000)]40.7(400/1000)}

0.99A j ω-

=-+??=

220.7(400/1000)0.56

()arctan

arctan 33.691(400/1000)0.84

?ω??=-=-=?-。

第3章 电阻式传感器

3.2 电阻应变片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常用的电阻应变片有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电阻应变片。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主要基于应变效应导致其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半导体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主要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

3.4 试分析差动测量电路在应变电阻式传感器测量中的好处。

答:① 单臂电桥测量电路存在非线性误差,而半桥差动和全桥差动电路均无非线性误差。 ② 半桥差动电路的电压输出灵敏度比单臂电桥提高了一倍。全桥差动电路的电压输出灵敏度是单臂电桥的4倍。

3.5 将100Ω电阻应变片贴在弹性试件上,如果试件截面积4

2

0.510S m -=?,弹性模量

112210/E N m =?,若由4510N ?的拉力引起应变计电阻变化为1Ω,求电阻应变片的灵

敏度系数。 解:/R R

K ε

?=

已知1

1,100

R R R ??=Ω∴

= 3292

4

5010/110/0.510F N m N m A σ-?===?? 由E σε=得9

311

110510210

E σ

ε-?===??

所以3

/1/100

2510R R

K ε

-?=

=

=?

3.6 一个量程为10kN 的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其弹性元件为薄壁圆筒轴向受力,外径20mm ,内径18mm,在其表面粘贴八各应变片,四个沿周向粘贴,应变片的电阻值均为120Ω,灵敏度为2.0,波松比为0.3,材料弹性模量E=2.1×1011Pa 。要求: (1) 绘出弹性元件贴片位置及全桥电路;

(2) 计算传感器在满量程时,各应变片电阻变化;

(3) 当桥路的供电电压为10V 时,计算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解:(1)

(2) 圆桶截面积:

2222662()(109)1059.6910A R r m ππ--=-=-?=?

应变片1、2、3、4感受纵向应变;

1234x εεεεε====

应变片5、6、7、8感受周向应变;

5678y εεεεε====

满量程时:

由电阻应变片灵敏度公式/R R

K ε

?=

得R K R ε?=,

由应力与应变的关系E σε=,及 应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F

A

σ=

,得 F

AE

ε=

, 3

1234611

10102.01200.1914359.710 2.110F R R R R K R AE -??=?=?=?==??=Ω???

567810.30.191430.05743R R R R R μ?=?=?=?=-?=-?=-Ω

(3) 3

611

101010(1)

2.0(10.3)0.010372259.710 2.110U F U K V AE μ-??=+=??+?=???

3.7 图3-5中,设负载电阻为无穷大(开路),图中4E V =,1234100R R R R ====Ω, 试求:

(1) 1R 为金属电阻应变片,其余为外接电阻,当1R 的增量为1 1.0R ?=Ω时,电桥的输出电压?o U =

(2) 1R , 2R 都是电阻应变片,且批号相同,感应应变的极性和大小都相同,其余为外接电阻,电桥的输出电压?o U =

(3) 1R , 2R 都是电阻应变片,且批号相同,感应应变的大小为12 1.0R R ?=?=Ω,但极性相反,其余为外接电阻,电桥的输出电压?o U =

解:(1) 单臂311112341011

[

]4()0.00995()1011002o R R R U E V R R R R R +?=-=?-≈+?+++

(2) 极性相同3111122341011

[

]4()0()()1011012

o R R R U E V R R R R R R +?=-=?-=+?++?++

(3)半桥3111122341011

[]4()0.02()()101992

o R R R U E V R R R R R R +?=-=?-=+?+-?++

3.8 在图3-11中,设电阻应变片1R 的灵敏度系数K=2.05,未受应变时,1R =120Ω。当试件受力F 时,电阻应变片承受平均应变值800/m m εμ=。试求: (1) 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量1R ?和电阻相对变化量11/R R ?;

(2) 将电阻应变片1R 置于单臂测量电桥,电桥电源电压为直流3V ,求电桥输出电压及其非线性误差;

(3) 如果要减小非线性误差,应采取何种措施?分析其电桥输出电压及非线性误差的大小。

解:图3-11是一种等强度梁式力传感器, (1) 由K= (ΔR/R)/ε得ΔR/R=K ε,

6311/ 2.0580010 1.6410R R K ε--?==??=?, 31111(/)120 1.64100.1968R R R R -?=??=??=Ω

(2) 31111234120.19681[

]3()0.00123()120.19681202

o R R R U E V R R R R R +?=-=?-≈+?+++

1111/0.00164

100%100%0.082%2/20.00164

L R R R R γ?=

?=?≈+?+

3.9 电阻应变片阻值为120Ω,灵敏系数K=2,沿纵向粘贴于直径为0.05m 的圆形钢柱表面,钢材的弹性模量11

2

210/E N m =?,泊松比μ=0.3。求:

(1) 钢柱受4

9.810N ?拉力作用时应变片电阻的变化量R ?和相对变化量

R

R

?; (2) 若应变片沿钢柱圆周方向粘贴,受同样拉力作用时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量。 解:(1) 由应力与应变的关系E σε=,及 应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F A σ=

,得F AE

ε=,

4

3211

9.8100.25100.05()2102

F AE επ-?==≈????,

3320.25100.510R

K R

ε--?==??=?, 31200.5100.06R

R R R

-??=?=??=Ω;

(2) 由y x

εμε=-

,得330.30.5100.1510y x y x R R R R μ--??=-?=-??=-?。

第4章 电感式传感器

4.3 已知变气隙厚度电感式传感器的铁芯截面积2

1.5S cm =,磁路长度L =20cm , 相对磁导率5000r μ=,气隙初始厚度00.5cm δ=, δ?=±0.1mm ,真空磁导率

70410/H m μπ-=?,线圈匝数N =3000,求单线圈式传感器的灵敏度/L δ??。若将其

做成差动结构,灵敏度将如何变化? 解:0

L L δ

δ??=, 0

L L K δδ?=

=? 2274

30002

03000410 1.5105410,220.510

N A L H H μππδ----????===??? 所以,3

2

541010.8340.510K ππ--?=

==?。 做成差动结构形式,灵敏度将提高一倍。

4.5 有一只差动电感位移传感器,已知电源电压4U V =g

,400f Hz =,传感器线圈电阻与电感分别为R=40Ω,L=30mH ,用两只匹配电阻设计成四臂等阻抗电桥,如图所示,试求: (1)匹配电阻3R 和4R 的值为多少时才能使电压灵敏度达到最大。 (2)当△Z=10Ω时,分别接成单臂和差动电桥后的输出电压值。

解:(1) R3=R4=R=40Ω

(2) 221

12122()o Z Z Z R U U U

Z Z R R Z Z ??-=-=??+++??

g

g

g 单臂电桥

221212121210

40.252()2()2(4040)o Z Z Z Z R U U U U V Z Z R R Z Z Z Z ??-?=-==-=-?=-??

++++?+??g

g

g g 差动电桥几何

22112

1212122040.52()2()2(4040)o Z Z Z Z Z R U U U U V Z Z R R Z Z Z Z ??-?+?=-==-=-?=-??

++++?+??g

g

g g 4.9 引起零点残余电压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零点残余电压?

答: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原因:①(线圈)传感器的两个二次绕组的电气参数和几何尺寸不对称,导致它们产生的感生电动势幅值不等、相位不同,构成了零点残余电压的基波;②(铁心)由于磁性材料磁化曲线的非线性(磁饱和、磁滞),产生了零点残余电压的高次谐波(主要是三次谐波);③(电源)励磁电压本身含高次谐波。

零点残余电压的消除方法:①尽可能保证传感器的几何尺寸、线圈电气参数和磁路的对称;②采用适当的测量电路,如差动整流电路。

4.10 在使用螺线管电感式传感器时,如何根据输出电压来判断衔铁的位置?

答:常见的差动整流电路如图4-15所示。以图4-15b 为例分析差动整流的工作原理。由图可知:无论两个二次绕组的输出瞬时电压极性如何,流经电容1C 的电流方向总是从2端到4端,流经电容2C 的电流方向总是从6端到8端,所以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2468o U U U =-

当衔铁位于中间位置时,2468U U =,故输出电压o U =0;当衔铁位于零位以上时,

2468U U >,则0o U >;当衔铁位于零位以下时,则有2468U U <,0o U <。只能根据o U 的符号判断衔铁的位置在零位处、零位以上或以下,但不能判断运动的方向。

4.11 如何通过相敏检波电路实现对位移大小和方向的判定?

答:相敏检测电路原理是通过鉴别相位来辨别位移的方向,即差分变压器输出的调幅波经相敏检波后,便能输出既反映位移大小,又反映位移极性的测量信号。经过相敏检波电路,正位移输出正电压,负位移输出负电压,电压值的大小表明位移的大小,电压的正负表明位移的方向。

第5章 电容式传感器

5.2 有一个以空气为介质的变面积型平板电容传感器如下图所示,其中a=10mm ,b=16mm ,两极板间距为01d mm =。测量时,一块极板在原始位置上向左平移了2mm ,求该传感器的电容变化量、电容相对变化量和位移灵敏度K (已知空气相对介电常数1ε=,真空的介

电常数12

08.85410/F m ε-=?)。

解:电容变化量为

0000-12-3-3

-13-3

..()......8.8541012101610 2.8310110

r r r a x b a b

xb

C C C d d d

F εεεεεε-???=-=

-

=-

??????=-=-?? 即电容减小了-13

2.8310

F -?。

电容相对变化量

00...0.2...r r

x b

C x d a b C a d

εεεε???===,

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灵敏度(单位距离改变引起的电容量相对变化)为

13

/11

100()1010

C C x a K m x x a --??=

====???, 或

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灵敏度(单位距离改变引起的电容量变化)为

-101.4110(/)C C

K F m x a

?=

==?? 5.4 有一个直径为2m 、高5m 的铁桶,往桶内连续注水,当注水量达到桶容量的80%时就应当停止,试分析用应变电阻式传感器或电容式传感器来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解:①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参见P48图3-18所示的电阻式液体重量传感器,

o U Sh g ρ=,

当注水达到桶容量的80%时,也就是位于感压膜上的液体高度达到桶高4m 的对应位置时,输出一个对应的电压,通过一个电压比较器就可以在液位达到4m 时输出一个触发信号,关闭阀门,停止注水。

② 电容式传感器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参见P80图5-6所示的圆筒结构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总的电容值为

001001011202()222(1)2(1)

ln(/)ln(/)ln(/)ln(/)ln(/)

H h h H h h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πεπεεπεπεεπεε---=+=

+=+=+

在圆筒结构变介质式电容传感器中的液位达到桶高4m 的对应位置时,电容值达到一个特定

值,接入测量电路,就可以在液位达到4m 时输出一个触发信号,关闭阀门,停止注水。 5.6 试推导图5-20所示变介质型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特性方程C=f(x)。设真空的介电常数为0ε,图中21εε>,极板宽度为W 。其它参数如图所示。

解:以x 为界,可以看作两个电容器并联,右边的电容器又可以看作两个电容器串联。参见P79图5-5。故

011lx C εεδ=

,0121()()l l x C d εεδ-=-,0222()

l l x C d

εε-=,2122122212212()()C C l l x C C C d d εεεεδ-==++-,

总的电容量为

01121212()

()

lx l l x C C C d d εεεεδεεδ-=+=

++-。 5.7 在题5.6中,设δ=d=1mm ,极板为正方形(边长50mm )。1ε=1,2ε=4。试针对x=0~50mm

范围内,绘出此位移传感器的特性曲线,并给以适当说明。

解:2010202012120()()lx l l x l lx

C C C C C εεεεεεεεεδδδδ

--=+=+=+=+? 特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

5.8某一电容测微仪,其传感器的圆形极板半径 r=4mm ,工作初始间隙d=0.3mm ,问: (1) 工作时,如果传感器与工件的间隙变化量Δd=2μm 时,电容变化量为多少? (2) 如果测量电路的灵敏度S 1=100mV/pF ,读数仪表的灵敏度S 2=5格/mV ,在Δd=2μm 时,读数仪表的示值变化多少格? 解: (1)-12-32-1200-3

8.85410 3.1415926(410) 1.4835100.310

r A

C F d εε????=

==??, 间隙增大-12-32-121-3

8.85410 3.1415926(410) 1.473510(0.30.002)10

A

C F d d ε????===?+?+?, -12-12110-(1.4735-1.4835)10-0.0110C C C F ?==?=?,

间隙缩小-12-32-122-3

8.85410 3.1415926(410) 1.493310-(0.3-0.002)10

A

C F d d ε????===???,-12-12220-(1.4933-1.4735)100.0097910C C C F ?==?=?,

0.01C pF ?≈

(2)121,U S 5U C S mV ?=??==??=格数变化格

第6章 压电式传感器

6.1 什么是压电效应?什么是逆压电效应?

答:① 正压电效应就是对某些电介质沿一定方向施以外力使其变形时,其内部将产生极化现象而使其出现电荷集聚的现象。

② 当在片状压电材料的两个电极面上加上交流电压,那么压电片将产生机械振动,即压电片在电极方向上产生伸缩变形,压电材料的这种现象称为电致伸缩效应,也称为逆压电效应。 6.3 试分析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原理。

答:石英晶体的化学成分是2SiO ,是单晶结构,理想形状六角锥体,如图6-1a 所示。石英晶体是各向异性材料,不同晶向具有各异的物理特性,用x 、y 、z 轴来描述。

z 轴:是通过锥顶端的轴线,是纵向轴,称为光轴,沿该方向受力不会产生压电效应。 x 轴:经过六面体的棱线并垂直于z 轴的轴为x 轴,称为电轴(压电效应只在该轴的两个表面产生电荷集聚),沿该方向受力产生的压电效应称为“纵向压电效应”。

y 轴:与x 、z 轴同时垂直的轴为y 轴,称为机械轴(该方向只产生机械变形,不会出现电荷集聚)。沿该方向受力产生的压电效应称为“横向压电效应”。 石英晶体在沿一定的方向受到外力的作用变形时,由于内部电极化现象同时在两个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而当作用力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随着改变。晶体受力所产生的电荷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反之,如对石英晶体施加一定变电场,晶体本身将产生机械变形,外电场撤离,变形也随之消失,称为逆压电效应。

6.12 将一压电式力传感器与一只灵敏度V S 可调的电荷放大器连接,然后接到灵敏度为

X S =20mm/V 的光线示波器上记录,已知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为P S =5pc/Pa ,该测试

系统的总灵敏度为S=0.5mm/Pa ,试问: (1) 电荷放大器的灵敏度V S 应调为何值(V/pc)?

(2) 用该测试系统测40Pa 的压力变化时,光线示波器上光点的移动距离是多少? 解:(1) P V X S S S S =

0.5/0.005/5/20/V P X S mm Pa

S V pc S S pc Pa mm V

=

==? (2) 400.5/4020x S Pa mm Pa Pa mm =?=?=

第7章 磁敏式传感器

7.5 什么是霍尔效应?霍尔电动势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① 一块长为l 、宽为d 的半导体薄片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薄片)中,当有电流I 流过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Uh 。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霍尔组件多用N 型半导体材料,且比较薄。 ② 霍尔电势 H H H H IB IB

U E b vBb R K IB ned d

===-

== 霍尔电势与霍尔电场E H 、载流导体或半导体的宽度b 、载流导体或半导体的厚度d 、电子平

均运动速度v 、磁场感应强度B 、电流I 有关。 ③ 霍尔传感器的灵敏度1

H H R K d ned

=

=-

。 为了提高霍尔传感器的灵敏度,霍尔元件常制成薄片形状。又霍尔元件的灵敏度与载流子浓

度成反比,所以可采用自由电子浓度较低的材料作霍尔元件。

7.6 某霍尔元件尺寸(l 、b 、d )为1.0cm ×0.35cm ×0.1cm ,沿l 方向通以电流I=1.0mA ,在垂直l b 面加有均匀磁场B=0.3T ,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为22V/A.T ,求其输出的霍尔电动势和载流子浓度。

解:① 3

22 1.0100.30.0066H H U K IB V -==???=

② 由1

H K ned

=

,得 203

192

11 2.8410/22 1.6100.110

H n m K ed ---=

==?????

第8章 热电式传感器

8.2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热电偶测温基本原理:热电偶测温是基于热电效应的基本原理。根据热电效应,任何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如果将它们的两个接点分别置于温度不同的热源中,则在该回路中会产生热电动势,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热电动势与被测温度成单值函数关系。因此,我们只需测得热电动势值,就可间接获得被测温度。

8.3 什么是中间导体定律、中间温度定律、标准导体定律、均质导体定律? 答:① 中间导体定律

热电偶测温时,若在回路中插入中间导体,只要中间导体两端的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回路总的热电势不产生影响。在用热电偶测温时,连接导线及显示仪表等均可看成中间导体。 ② 中间温度定律

任何两种均匀材料组成的热电偶,热端为t ,冷端为0t 时的热电势等于该热电偶热端为t 冷端为c t 时的热电势与同一热电偶热端为c t ,冷端为0t 时热电势的代数和。

应用:对热电偶冷端不为0℃时,可用中间温度定律加以修正。 热电偶的长度不够时,可根据中间温度定律选用适当的补偿线路。 ③ 标准电极定律

如果A 、B 两种导体(热电极)分别与第三种导体C (参考电极)组成的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动势已知,则由这两个导体A 、B 组成的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为

()()()000,,,AB AC BC E t t E t t E t t =-

实用价值:可大大简化热电偶的选配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只要获得有关热电极与标准铂电极配对的热电势,那么由这两种热电极配对组成热电偶的热电势便可由上式求得,而不需逐个进行测定。 ④ 均质导体定律

如果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材料相同,无论两接点的温度是否相同,热电偶回路中的总热电动势均为0。

均质导体定律有助于检验两个热电极材料成分是否相同及热电极材料的均匀性。 8.7 用两只K 型热电偶测量两点温度,其连接线路如下图所示,已知1t =420℃,0t =30℃,测得两点的温差电动势为15.24mv ,问两点的温度差是多少?如果测量1t 温度的那只热电偶错用的是E 型热电偶,其他都正确,试求两点实际温度差是多少?

(可能用到的热电偶分度表数据见表一和表二,最后结果可只保留到整数位)

表一 K 型热电偶分度表(部分)

解:①

121020222(,)(,)(,)(420,30)(,30)[(420,0)(30,0)][(,0)(30,0)](420,0)(,0),

e t t e t t e t t e e t e e e t e e e t =-=-=---=-

所以212(,0)(420,0)(,)17.2415.24 2.0e t e e t t mv =-=-=,

查表得2t 点的温度为49.5℃,两点间的温度差为12t t -=420-49.5=370.5℃。 ② 如果测量2t 错用了E 型热电偶,则

121020222(,)(,)(,)(420,30)(,30)[(420,0)(30,0)][(,0)(30,0)][30.546 1.801][(,0) 1.203],

E K E K E E K K K e t t e t t e t t e e t e e e t e e t =-=-=---=---

所以2(,0)30.546 1.801 1.20315.2414.708K e t mv =-+-=

查表得2t 点的温度为360℃,两点间的温度差实际为12t t -=420-360=60℃。

8.8 将一支镍铬-镍硅热电偶与电压表相连,电压表接线端是50℃,若电位计上读数是6.0mV ,问热电偶热端温度是多少?

解:① 查表,知K 型热电偶50℃对应的电动势为2.022mV , ② 依据中间温度定律

00(,)(,)(,)AB AB c c E t t E t t E t t =+

()6 2.0228.022e t mV =+=

③ 按内插值计算

()M L

M L H L H L

E E t t t t E E -=+

--

得热端温度为t =8.0227.737

190(200190)8.1377.737

-+

--=197.125℃

8.9 铂电阻温度计在100℃时的电阻值为139Ω,当它与热的气体接触时,电阻值增至281Ω,试确定该气体的温度(设0℃时电阻值为100Ω)。 解:由0℃时电阻值为100Ω,可知该铂电阻温度计为分度号为100Pt 的铂热电阻,根据100℃时的电阻值为139Ω,进一步确定为分度号为100Pt 的铂热电阻。对应于281Ω的阻值,查100Pt 分度表,对应的温度约为500℃。

8.10 镍铬-镍硅热电偶的灵敏度为0.04mV/℃,把它放在温度为1200℃处,若以指示表作为冷端,此处温度为50℃,试求热电动势的大小。

解:3

120050(,)(120050)0.041011500.046e t t K V -=?-=??=

8.11 将一灵敏度为0.08mV/℃的热电偶与电压表相连接,电压表接线端是50℃,若电位计上读数是60mV ,求热电偶的热端温度。 解:50(,)60

50500.08

e t t t K =

+=+=800℃ 8.12 使用K 型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为0℃,测量热端温度为30℃和900℃时,温差电动势

分别为1.203mV 和37.326mV 。当参考端温度为30℃、测量点温度为900℃时的温差电动势为多少?

解:根据中间温度定律

00(,)(,)(,)AB AB c c E t t E t t E t t =+,

9003090000309000300(,)(,)(,)(,)(,)AB AB AB AB AB E t t E t t E t t E t t E t t =+=-=37.326-1.203=36.123

mV

8.14 热电阻有什么特点?

答:热电阻测温基本原理:热电阻测温是基于热效应的基本原理。所谓热效应,就是金属导体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或减小的现象。因此,我们只需测得金属导体电阻的变化就可间接获得被测温度。

8.15 试分析三线制和四线制接法在热电阻测量中的原理及其不同特点。 答:热电阻常用引线方式主要有:两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

两线制的特点是结构简单、费用低,但是引线电阻及其变化会带来附加误差。主要适用于引线不长、测温精度要求较低的场合。

三线制的特点是可较好地减小引线电阻的影响。主要适用于大多数工业测量场合。 四线制的特点是精度高,能完全消除引线电阻对测量的影响。主要适用于实验室等高精度测量场合。

8.17 某热敏电阻,其B 值为2900K ,若冰点电阻为500k Ω,求该热敏电阻在100℃时的阻抗。

解: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其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00

exp(

)RT B B

R R t t =--2.8452,7.7717,10.6169 31000029002900exp(

)50010exp()373.15273.15

B B R R t t =-=??- =3

3

50010exp( 2.8452)500100.05812??-=??=29k Ω

第9章 光电式传感器

9.4 什么是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这些光电效应的典型光电器件各自有哪些?

答:光照射到物体上使物体发射电子,或电导率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生电动势等,这些因光照引起物体电学特性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当光照射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光电材料上时,光子的能量传给光电材料表面的电子,如果入射到表面的光能使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电子会克服正离子对它的吸引力,脱离材料表面

进入外界空间,这种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根据外光电效应制作的光电器件有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

内光电效应是指物体受到光照后所产生的光电子只在物体内部运动,而不会逸出物体的现象。内光电效应多发生在半导体内,可分为因光照引起半导体电阻率变化的光电导效应和因光照产生电动势的光生伏特效应两种。

光电导效应是指物体在入射光能量的激发下,其内部产生光生载流子(电子-空穴对),使物体中载流子数量显著增加而电阻减小的现象。基于光电导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敏电阻。 光生伏特效应是指光照在半导体中激发出的光电子和空穴在空间分开而产生电位差的现象,是将光能变为电能的一种效应。基于光生伏特效应的光电器件典型的有光电池;此外,光敏二极管、光敏晶体管也是基于光生伏特效应的光电器件。

9.22 一个8位光电码盘的最小分辨率是多少?如果要求每个最小分辨率对应的码盘圆弧长度至少为0.01mm ,则码盘半径应有多大?

解:一个n 位二进制码盘的最小分辨率是360/2n

?。∴8位光电码盘的最小分辨率是

8360/2?≈1.4°。

码盘周长为8

0.012mm ?=0.01mm*256=2.56mm ,码盘半径为2.56mm/2π≈0.4074mm 9.23 设某循环码盘的初始位置为“0000”,利用该循环码盘测得结果为“0110”,其实际转过的角度是多少?

解:基于二进制码得到循环码的转换关系为

1(1,,1)n n

i i i C B C B B i n +=??=⊕=-?

L ,

相应地,循环码转换为二进制码的方法为

1(1,,1)n n

i i i B C B C B i n +=??=⊕=-?

L 。

∴循环码“0110”对应的二进制码为“0100”,对应的十进制数为4,又∵初始位置为“0000”,对应的二进制码为“0000”,对应的十进制数为0, ∴实际转过的角度10

4

40

36036090216

θθθ--=

??=

??=? 9.27 已知某计量光栅的栅线密度为100线/mm ,栅线夹角θ=0.1o。求: (1) 该光栅形成的莫尔条纹间距是多少?

(2) 若采用该光栅测量线位移,已知指示光栅上的莫尔条纹移动了15条,则被测位移为多少?

(3) 若采用四只光敏二极管接收莫尔条纹信号,并且光敏二极管响应时间为10-6 s ,问此时光栅允许最快的运动速度v 是多少?

解:(1) 由光栅密度为100线/mm ,可知其光栅栅距1

0.01100

W mm mm =

=

根据公式可求莫尔条纹间距H W

B θ

=

式中θ为主光栅与指示光栅夹角。 θ=0.1o=0.001745rad

0.01

5.730.001745

H W

B mm mm θ

=

=

=

(2) 计量光栅对位移起放大作用,光栅每移动一个栅距,莫尔条纹移动一个间距B H 。 指示光栅上莫尔条纹移动了15条,对应的光栅也就移动了15个栅距, 即被测线位移为△x=15×0.01mm=0.15mm

(3) 光栅运动速度与光敏二极管的响应时间成反比,即

60.01

/10/10

W v mm s m s t -=

== 所以最大允许速度为10m/s

第10章 辐射与波式传感器

10.8 试分析微波传感器的主要组成及其各自的功能。

答:微波传感器的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微波发生器(或称微波振荡器)、微波天线及微波检测器。

(1)微波发生器

微波发生器是产生微波的装置。由于微波波长很短、频率很高(300MHz~300GHz ),要求振荡回路有非常小的电感与电容,故不能采用普通的晶体管构成微波振荡器,而是采用速调管、磁控管或某些固态元件构成。小型微波振荡器也可采用体效应管。

微波发生器产生的振荡信号需要用波导管(管长为10cm 以上,可用同轴电缆)传输。 (2)微波天线

微波天线是用于将经振荡器产生的微波信号发射出去的装置。为了保证发射出去的微波信号具有最大的能量输出和一致的方向性,要求微波天线有特殊的结构和形状,常用的天线如图10-17所示,包括喇叭形、抛物面形等。前者在波导管与敞开的空间之间起匹配作用,有利于获得最大能量输出;后者类似凹面镜产生平行光,有利于改善微波发射的方向性。 (3)微波检测器

微波检测器是用于探测微波信号的装置。微波在传播过程中表现为空间电场的微小变化,因此使用电流-电压呈非线性特性的电子元件,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有多种电子元件可供选择(如较低频率下的半导体PN 结元件、较高频率下的隧道结元件等),但都要求它们在工作频率范围内有足够快的响应速度。

10.13 在用脉冲回波法测量厚度时,利用何种方法测量时间间隔t ?有利于自动测量?若已知超声波在被测试件中的传播速度为5480m/s ,测得时间间隔为25s μ,试求被测试件的厚度。

解:用稳频晶振产生的时间标准信号来测量时间间隔t ?的计数脉冲个数,有利于自动测量。用插值法对两个脉冲之间的时间进行扩展再计数,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

被测试件的厚度6

5480251022

v t d -???===0.0685m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西安小升初考试中的热点题型,纵观近几年试题,基本行程问题、相遇追及、多次相遇、火车、流水、钟表、平均速度、发车间隔、环形跑道、猎狗追兔等题型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上述类型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的汇总整理,有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我。 例1: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用了4个小时,回来时速度提高了1/7,问:回来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答: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设汽车去时的速度为v千米/时,全程为s千米,则:去时,有s÷v=s/v=4,则 回来时的时间为:,即回来时用了3.5小时。评注: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题,其中任一项固定,另外两项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正比或反比)。 例2: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 分析:对于求速度的题,首先一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相除得到。 解答:后半段路程长:240÷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6÷2-0.5=2.5(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120÷2.5=48(千米/时),原计划速度为:240÷6=40(千米/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48-40=8(千米/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加快8千米/时。 例3: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 分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路程和速度。 解答:轮船顺水速度为231÷11=21(千米/时),轮船逆水速度为21-10=11(千米/时),逆水比顺水多需要的时间为:21-11=10(小时) 答: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10小时。

(完整版)大学土力学试题及答案

第1章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一.填空题 1. 颗粒级配曲线越平缓,不均匀系数越大,颗粒级配越好。为获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配良好的土料作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2. 粘粒含量越多,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亲水性越强,可吸附弱结合水的含量越多,粘土的塑性指标越大 3. 塑性指标p L p w w I -=,它表明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它综合反映了粘性、可塑性等因素。因此《规范》规定:1710≤

p I 为粘土。 4. 对无粘性土,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的密实度,工程上用指标e 、r D 来衡量。 5. 在粘性土的物理指标中,对粘性土的性质影响较大的指标是塑性指数p I 。 6. 决定无粘性土工程性质的好坏是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它是用指标r D 来衡量。 7. 粘性土的液性指标p L p L w w w w I --= ,它的正负、大小表征了粘性土的软硬状态,《规范》 按L I 将粘性土的状态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8. 岩石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 9. 岩石按坚固程度划分为硬质岩石,包括花岗岩、石灰岩等;软质岩石,包括页岩、泥岩等。 10.某砂层天然饱和重度20=sat γkN/m 3,土粒比重68.2=s G ,并测得该砂土的最大干重度1.17max =d γkN/m 3,最小干重度4.15min =d γkN/m 3,则天然孔隙比e 为0.68,最大孔隙比=max e 0.74,最小孔隙比=min e 0.57。 11.砂粒粒径范围是0.075~2mm ,砂土是指大于2mm 粒径累计含量不超过全重50%,而大于0.075mm 粒径累计含量超过全重50%。 12.亲水性最强的粘土矿物是蒙脱石,这是因为它的晶体单元由两个硅片中间夹一个铝片组成,晶胞间露出的是多余的负电荷,因而晶胞单元间联接很弱,水分子容易进入晶胞之间,而发生膨胀。 二 问答题 1. 概述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与土的工程性质的关系? 答:三相组成的性质,特别是固体颗粒的性质,直接影响土的工程特性。但是,同样一种土,密实时强度高,松散时强度低。对于细粒土,水含量少则硬,水含量多时则软。这说明土的性质不仅决定于三相组成的性质,而且三相之间量的比例关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并用先进先出调度算法(FIFO)处理缺页中断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原理实验名称虚拟页式管理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网络 实验日期成绩指导教师赵安科 (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③主要仪器设备④实验内容与步骤⑤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⑥实验结果与分析⑦问题建议) 实验二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并用先进先出调度算法(FIFO)处理缺页中断 1.内容: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处理 2.思想: 装入新页置换旧页时,若旧页在执行中没有被修改过,则不必将该页重写磁盘。因此,页表中增加是否修改过的标志,执行“存”指令和“写”指令时将对应的修改标志置成“1” 3.要求及方法: ①设计一个地址转换程序来模拟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当访问的页在主存时则形成绝对地址,但不去模拟指令的执行,可以输出转换后的绝对地址来表示一条指令已执行完成。当访问的页不在主存中时,则输出“*页号”来表示硬件产生了一次缺页中断。模拟地址转换流程见图1。 ②编制一个FIFO页面调度程序;FIFO页面调度算法总是先调出作业中最先进入主存中的哪一页。因此可以用一个数组来表示(或构成)页号队列。数组中每个元素是该作业已在主存中的页面号,假定分配给作业的页架数为m,且该作业开始的m页已装入主存,则数组可由m个元素构成。 P[0],P[1],P[2],…,P[m-1] 它们的初值为P[0]:=0,P[1]:=1,P[2]:=2,…,P[m-1]:=m-1 用一指针K指示当要调入新页时应调出的页在数组中的位置,K的初值为“0”,当产生缺页

中断后,操作系统总是选择P[K]所指出的页面调出,然后执行: P[K]:=要装入的新页页号 K :=(k+1)mod m 在实验中不必实际地启动磁盘执行调出一页和装入一页的工作,而用输出“OUT 调出的页号”和“IN 要装入的新页页号”来模拟一次调出和装入过程,模拟程序的流程图见附图1。 按流程控制过程如下: 提示:输入指令的页号和页内偏移和是否存指令?? ? 0 1非存指令存指令,若d 为-1则结束,否则进 入流程控制过程,得P 1和d ,查表在主存时,绝对地址=P 1×1024+d ③ 假定主存中页架大小为1024个字节,现有一个共7页的作业,其副本已在磁盘上。系统为该作业分配了4个页架,且该作业的第0页至第3页已装入内存,其余3页未装入主 依次执行上述指令调试你所设计的程序(仅模拟指令的执行,不考虑序列中具体操作的执行)。

计量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 A.统计学 B.数学 C.经济学 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B.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 D.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mics)一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 A.控制变量 B.解释变量 C.被解释变量 D.前定变量4.横截面数据是指(A)。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 A.时期数据 B.混合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横截面数据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内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A )。 A.内生变量 B.外生变量 C.滞后变量 D.前定变量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 A )。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 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 D.应用计量经济模型 8.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 C )。 A.控制变量 B.政策变量 C.内生变量 D.外生变量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 D )。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 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 A.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

五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行程问题(一) 专题简析: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2=64(千米)。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就能得出。 32×2÷(56-48)=8(小时) (56+48)×8=832(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 练习一 》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3=21(千米)。 [ (40×3-25×2-7)÷3=21(千米) 答: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 练习二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 例3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二人相遇时,甲比乙多行15×2=30(千米),说明二人已行30÷6=5(小时),上午8时至中午12时是4小时,所以甲的速度是15÷(5-4)=15(千米/小时)。 因此,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5×(5-1)=60(千米)

最新土力学试题与答案

1.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曲线? 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粒度成分)。根据颗分试验成果绘制的曲线(采用对数坐标表示,横坐标为粒径,纵坐标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重(累计百分)含量)称为颗粒级配曲线,它的坡度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均匀程度或级配是否良好。 2.土中水按性质可以分为哪几类? 3. 土是怎样生成的?有何工程特点? 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成的沉积物。与一般建筑材料相比,土具有三个重要特点:散粒性、多相性、自然变异性。 4. 什么是土的结构?其基本类型是什么?简述每种结构土体的特点。 土的结构是指由土粒单元大小、矿物成分、形状、相互排列及其关联关系,土中水的性质及孔隙特征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基本类型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粒径0.075~0. 005mm)、絮状结构(粒径<0.005mm)。 单粒结构:土的粒径较大,彼此之间无连结力或只有微弱的连结力,土粒呈棱角状、表面粗糙。 蜂窝结构:土的粒径较小、颗粒间的连接力强,吸引力大于其重力,土粒停留在最初的接触位置上不再下沉。 絮状结构:土粒较长时间在水中悬浮,单靠自身中重力不能下沉,而是由胶体颗粒结成棉絮状,以粒团的形式集体下沉。 5. 什么是土的构造?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土的宏观结构,常称之为土的构造。是同一土层中的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都相近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其主要特征是层理性、裂隙性及大孔隙等宏观特征。 6. 试述强、弱结合水对土性的影响 强结合水影响土的粘滞度、弹性和抗剪强度,弱结合水影响土的可塑性。 7. 试述毛细水的性质和对工程的影响。在那些土中毛细现象最显著? 毛细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土中自由水从地下水位通过土的细小通道逐渐上升。它不仅受重力作用而且还受到表面张力的支配。毛细水的上升对建筑物地下部分的防潮措施和地基特的浸湿及冻胀等有重要影响;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中的可溶盐随毛细水上升后不断蒸发,盐分积聚于靠近地表处而形成盐渍土。在粉土和砂土中毛细现象最显著。

计量经济学习题与解答

第五章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专门问题 一、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讨论了经典单方程回归模型的几个专门题。 第一个专题是虚拟解释变量问题。虚拟变量将经济现象中的一些定性因素引入到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回归模型,拓展了回归模型的功能。本专题的重点是如何引入不同类型的虚拟变量来解决相关的定性因素影响的分析问题,主要介绍了引入虚拟变量的加法方式、乘法方式以及二者的组合方式。在引入虚拟变量时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明确虚拟变量的对比基准,二是避免出现“虚拟变量陷阱”。 第二个专题是滞后变量问题。滞后变量包括滞后解释变量与滞后被解释变量,根据模型中所包含滞后变量的类别又可将模型划分为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与分布滞后模型、自回归模型等三类。本专题重点阐述了产生滞后效应的原因、分布滞后模型估计时遇到的主要困难、分布滞后模型的修正估计方法以及自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如对分布滞后模型可采用经验加权法、Almon多项式法、Koyck方法来减少滞项的数目以使估计变得更为可行。而对自回归模型,则根据作为解释变量的滞后被解释变量与模型随机扰动项的相关性的不同,采用工具变量法或OLS法进行估计。由于滞后变量的引入,回归模型可将静态分析动态化,因此,可通过模型参数来分析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的短期乘数和长期乘数。 第三个专题是模型设定偏误问题。主要讨论当放宽“模型的设定是正确的”这一基本假定后所产生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模型设定偏误的类型包括解释变量选取偏误与模型函数形式选取取偏误两种类型,前者又可分为漏选相关变量与多选无关变量两种情况。在漏选相关变量的情况下,OLS估计量在小样本下有偏,在大样本下非一致;当多选了无关变量时,OLS估计量是无偏且一致的,但却是无效的;而当函数形式选取有问题时,OLS估计量的偏误是全方位的,不仅有偏、非一致、无效率,而且参数的经济含义也发生了改变。在模型设定的检验方面,检验是否含有无关变量,可用传统的t检验与F检验进行;检验是否遗漏了相关变量或函数模型选取有错误,则通常用一般性设定偏误检验(RESET检验)进行。本专题最后介绍了一个关于选取线性模型还是双对数线性模型的一个实用方法。 第四个专题是关于建模一般方法论的问题。重点讨论了传统建模理论的缺陷以及为避免这种缺陷而由Hendry提出的“从一般到简单”的建模理论。传统建模方法对变量选取的

七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第十讲: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主讲:何老师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 回时则为逆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分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行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 甲车共 行使了 xh ,则乙车行使了h x )(60 25-.(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60 25-x =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 ,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 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 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425 57525575.=-++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 就应返回. 解法二: 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大学土力学试题及答案

第1章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一.填空题 1.颗粒级配曲线越平缓,不均匀系数越大,颗粒级配越好。为获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配良好的土料作 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2.粘粒含量越多,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亲水性越强,可吸附弱结合水的含量越多,粘土的塑性 指标越大 3.塑性指标I P r W L -W P ,它表明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它综合反 映了粘性、可塑性等因素。因此《规范》规定:10 ::: I P _17为粉质粘土,I P 17为粘土。 4.对无粘性土,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的密实度,工程上用指标e、D r来衡量。 5.在粘性土的物理指标中,对粘性土的性质影响较大的指标是塑性指数I P 6.决定无粘性土工程性质的好坏是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它是用指标D r来衡量。 W-W P 7.粘性土的液性指标I L ,它的正负、大小表征了粘性土的软硬状态,《规范》 W L-W p 按I L将粘性土的状态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岩石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 9.岩石按坚固程度划分为硬质岩石,包括花岗岩、石灰岩等;软质岩石,包括页岩、泥岩 10.某砂层天然饱和重度sat =20kN∕m3,土粒比重G^ 2.68 ,并测得该砂土的最大干重 度dmax =17.1kN∕m3,最小干重度dmin =15.4 kN/m3,则天然孔隙比e为0.68,最大孔隙比e f maχ =0.74,最小孔隙比e min =0.57。 11.砂粒粒径范围是0.075~2mm,砂土是指大于2mm粒径累计含量不超过全重50%,而大 于0.075mm粒径累计含量超过全重50%。 12.亲水性最强的粘土矿物是蒙脱石,这是因为它的晶体单元由两个硅片中间夹一个铝片组成,晶胞间露出的是多余的负电荷,因而晶胞单元间联接很弱,水分子容易进入晶胞之间,而发生膨胀。 二问答题 1.概述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与土的工程性质的关系? 答:三相组成的性质,特别是固体颗粒的性质,直接影响土的工程特性。但是,同样一种土, 密实时强度高,松散时强度低。对于细粒土,水含量少则硬,水含量多时则软。这说明土的性质不仅决定于

五年级行程问题典型练习题

行程问题(一) 【知识分析】 相遇是行程问题的基本类型,在相遇问题中可以这样求全程:速度和×时间=路程,今天,我们学校这类问题。 【例题解读】 例1客车和货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8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相遇时距全程中点8千米,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两车相遇时货车行了全程的一半-8千米,客车行了全程的一半+8千米,也就是说客车比货车多行了8×2=16千米,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90-85=5千米。那么我们先求客车和货车两车经过多少小时在途中相遇,然后再求出总路程。 (1)两车经过几小时相遇?8×2÷(90-85)=3.2小时 (2)两地相距多少千米?(90+85)×3.2=560(千米) 例2小明和小丽两个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8小时可以相遇,如果两人每小时多少行1.5千米,那么10小时相遇,两地 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两人每小时多少行1.5千米,那么10小时相遇,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行8小时,这时两个人要比原来少行1.5×2×8=24(千米)这24千米两人还需行10-8=2(小时),那么减速后的速度和是24÷2=12(千米)容易求出两地的距离 1.5×2×8÷(10-8)×=120千米 【经典题型练习】

1、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2.5小时相遇,如果两车 每小时都比原来多行10千米,则2小时就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2、在一圆形的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反方向而行,8 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6分钟甲到b点,又过10分钟两人再次相遇,则甲环形一周需多少分钟?

【知识分析】 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合起来走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走了几个全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类问题 【例题解读】 例 a、b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甲地9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行驶,分别到达对方站点后立即返回,在离乙地55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分析】a、b两车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合走了一个全程,当两年合走了一个全程时,a车行了95千米 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两车一共行了三个全程,a车应该行了95×3=285(千米)通过观察,可以知道a车行了一个全程还多55千米,用285千米减去55千米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距离 95×3—55=230千米 【经典题型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75千米相 遇,相遇后两辆车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45千米处,求a、b两地的距离 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在距乙站 80千米的地方,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前进,在到达对方站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两车又在距乙站8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土力学习题与答案三

土力学习题与答案三 一、判断题。(60题) 1、黄土在干燥状态下,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但在遇水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沉降,产生严重湿陷,此性质称为黄土的湿陷性。(√) 2、经试验得知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圆锥仪入土深度为17mm,则土样的含水率等于其液限。(√) 3、土的饱和度只与含水率有关。(×) 4、土的密实度越大,土的渗透性越小。(√) 5、一土样颗粒分析的结果d10=0.16mm,d60=0.58mm,它的不均匀系数Cu=3.63。(√) 6、根据颗粒分析试验结果,在单对数坐标上绘制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图中纵坐标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占总质量的百分数,横坐标表示土的粒径。(√) 7、黄土都具有湿陷性。(×) 8、经试验得知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圆锥仪入土深度为2mm,则土样的含水率等于其液限。( × ) 9、土的含水率直接影响其饱和度的大小。(√) 10、土的孔隙比越大,土的渗透性越大。(×) 11、常用颗粒分析试验方法确定各粒组的相对含量,常用的试验方法有筛分法和密度计法、比重瓶法。(×) 12、湖积土主要由卵石和碎石组成。(×) 13、土层在各个方向上的渗透系数都一样。( × ) 14、土的物理指标中只要知道了三个指标,其它的指标都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15、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可通过试验测定。(√) 16、一土样颗粒分析的结果d10=0.19mm,它的不均匀系数Cu=3.52,d60=0.76mm。(×) 17、土的饱和度为0,说明该土中的孔隙完全被气体充满。(√) 18、岩石经风化作用而残留在原地未经搬运的碎屑堆积物为坡积土。(×) 19、一般情况下土层在竖直方向的渗透系数比水平方向小。(√) 20、粘性土的塑性指数可通过试验测定。( × ) 21、一土样颗粒分析的结果d10=0.17mm,d60=0.65mm,它的不均匀系数Cu=3.82。(√) 22、残积土一般不具层理,其成分与母岩有关。(√) 23、两个土样的含水率相同,说明它们的饱和度也相同。(×) 24、同一种土中,土中水的温度越高,相应的渗透系数越小。( × ) 25、粘性土的塑性指数与天然含水率无关。(√) 26、土的含水率的定义是水的体积与土体总体积之比。(×) 27、土中水的温度变化对土的渗透系数无影响。( × ) 28、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29、岩石在风化以及风化产物搬运.沉积过程中,常有动植物残骸及其分解物质参与沉积,成为土中的次生矿物。(×) 30、粘性土的液性指数可通过试验测定。( × ) 31、曲率系数在1~3之间,颗粒级配良好。(×) 32、渗透力是指渗流作用在土颗粒上单位体积的作用力。(√)

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实验参考2

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 一.实验目的 (1)深入了解存储管理如何实现地址转换。 (2)进一步认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如何处理缺页中断。 二.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完成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过程和模拟缺页中断的处理。 三.实验原理 页式存储管理把内存分割成大小相等位置固定的若干区域,叫内存页面,内存的分配以“页”为单位,一个程序可以占用不连续的页面,逻辑页面的大小和内存页面的大小相同,内外存的交换也以页为单位进行,页面交换时,先查询快表,若快表中找不到所需页面再去查询页表,若页表中仍未找到说明发生了缺页中断,需先将所需页面调入内存再进行存取。 四.实验部分源程序 #define size 1024//定义块的大小,本次模拟设为1024个字节。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ruct plist { int number; //页号 int flag; //标志,如为1表示该页已调入主存,如为0则还没调入。 int block; //主存块号,表示该页在主存中的位置。 int modify; //修改标志,如在主存中修改过该页的内容则设为1,反之设为0 int location; //在磁盘上的位置 }; //模拟之前初始化一个页表。 struct plist p1[7]={{0,1,5,0,010},{1,1,8,0,012},{2,1,9,0,013},{3,1,1,0,021},{4,0,-1,0,022},{5,0,-1,0,023},{6, 0,-1,0,125}}; //命令结构,包括操作符,页号,页内偏移地址。 struct ilist { char operation[10]; int pagenumber; int address; }; //在模拟之前初始化一个命令表,通过程序可以让其顺序执行。 struct ilist p2[12]={{"+",0,72},{"5+",1,50},{"*",2,15},{"save",3,26},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详细版

计量经济学(第四版)习题参考答案 潘省初

第一章 绪论 试列出计量经济分析的主要步骤。 一般说来,计量经济分析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陈述理论(或假说) (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3)收集数据 (4)估计参数 (5)假设检验 (6)预测和政策分析 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扰动项? 为了使模型更现实,我们有必要在模型中引进扰动项u 来代表所有影响因变量的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相对而言不重要因而未被引入模型的变量,以及纯粹的随机因素。 什么是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 试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时间序列数据是按时间周期(即按固定的时间间隔)收集的数据,如年度或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货币供给、财政赤字或某人一生中每年的收入都是时间序列的例子。 横截面数据是在同一时点收集的不同个体(如个人、公司、国家等)的数据。如人口普查数据、世界各国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全班学生计量经济学成绩等都是横截面数据的例子。 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 估计量是指一个公式或方法,它告诉人们怎样用手中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去估计总体参数。在一项应用中,依据估计量算出的一个具体的数值,称为估计值。如Y 就是一个估计量,1 n i i Y Y n == ∑。现有一样本,共4个数,100,104,96,130,则 根据这个样本的数据运用均值估计量得出的均值估计值为 5.1074 130 96104100=+++。 第二章 计量经济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略,参考教材。

请用例中的数据求北京男生平均身高的99%置信区间 N S S x = = 4 5= 用 =,N-1=15个自由度查表得005.0t =,故99%置信限为 x S t X 005.0± =174±×=174± 也就是说,根据样本,我们有99%的把握说,北京男高中生的平均身高在至厘米之间。 25个雇员的随机样本的平均周薪为130元,试问此样本是否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原假设 120:0=μH 备择假设 120:1≠μH 检验统计量 () 10/2510/25 X X μσ-Z == == 查表96.1025.0=Z 因为Z= 5 >96.1025.0=Z ,故拒绝原假设, 即 此样本不是取自一个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10元的正态总体。 某月对零售商店的调查结果表明,市郊食品店的月平均销售额为2500元,在下一个月份中,取出16个这种食品店的一个样本,其月平均销售额为2600元,销售额的标准差为480元。试问能否得出结论,从上次调查以来,平均月销售额已经发生了变化? 原假设 : 2500:0=μH 备择假设 : 2500:1≠μH ()100/1200.83?480/16 X X t μσ-= === 查表得 131.2)116(025.0=-t 因为t = < 131.2=c t , 故接受原假 设,即从上次调查以来,平均月销售额没有发生变化。

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8.如图3-1,甲和乙两人分别从一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 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 相遇.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 【分析与解】 注意观察图形,当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 12圈的路程,当甲、乙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1+12=32 圈的路程. 所以从开始到第一、二次相遇所需的时间比为1:3,因而第二次相遇时乙行走的总路 程为第一次相遇时行走的总路程的3倍,即100×3=300米. 有甲、乙第二次相遇时,共行走(1圈-60)+300,为 32 圈,所以此圆形场地的周长为480米. 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欧阳庆红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 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 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 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回时则为逆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 分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 行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甲车共行使了xh,则乙车行使了h x) ( 60 25 -.(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 ( 60 25 - x=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 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 4 25 575 25 575 . = - + + 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就应返回. 解法二: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575+25)t=600×2.2=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就应返回. 说明:飞机顺风与逆风的平均速度是575km/h,则有6 4 575 2 . = x ,解得x=1322.5.错误原因在于飞机平均速度不是575km/h,而是) / (h km v v v v v x v x x 574 550 600 550 600 2 2 2 ≈ + ? ? = + ? = +逆 顺 逆 顺 逆 顺 例3:甲、乙两人在一环城公路上骑自行车,环形公路长为42km,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21 km/h、14 km/h. (1)如果两人从公路的同一地点同时反向出发,那么经几小时后,两人首次相遇? (2)如果两人从公路的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那么出发后经几小时两人第二次相遇? 分析:这是环形跑道的行程问题. 解答:(1)设经过xh两人首次相遇. 依题意,得(21+14)x=42, 解得:x=1.2. 因此,经过1.2小时两人首次相遇. (3)设经过xh两人第二次相遇. 依题意,得21x-14x=42×2, 图1

土力学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土力学》第二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第2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一填空题 1.粘性土中含水量不同,可分别处于、、、、四种不同的状态。其界限含水量依次是、、。 2.对砂土密实度的判别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3.土的天然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含水量由室内试验直接测定,其测定方法分别是、、。 4. 粘性土的不同状态的分界含水量液限、塑限、缩限分别用、、测定。 5. 土的触变性是指。 6.土的灵敏度越高,其结构性越强,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越。 7. 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8.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mm的颗粒超过总重量50%的土。 9.土的饱和度为土中被水充满的孔隙与孔隙之比。 10. 液性指数是用来衡量粘性土的状态。 二、选择题 1.作为填土工程的土料,压实效果与不均匀系数C u的关系:( ) (A)C u大比C u小好(B) C u小比C u大好(C) C u与压实效果无关 2.有三个同一种类土样,它们的含水率都相同,但是饱和度S r不同,饱和度S r越大的土,其压缩性有何变化?( ) (A)压缩性越大(B) 压缩性越小(C) 压缩性不变 3.有一非饱和土样,在荷载作用下,饱和度由80%增加至95%。试问土样的重度γ和含水率怎样改变?( ) (A)γ增加,减小(B) γ不变,不变(C)γ增加,增加 4.土的液限是指土进入流动状态时的含水率,下述说法哪种是对的?( ) (A)天然土的含水率最大不超过液限 (B) 液限一定是天然土的饱和含水率 (C)天然土的含水率可以超过液限,所以液限不一定是天然土的饱和含水率 5. 已知砂土的天然孔隙比为e=0.303,最大孔隙比e max=0.762,最小孔隙比e min=0.114,则该砂土处于( )状态。 (A)密实(B)中密 (C)松散(D)稍密 6.已知某种土的密度ρ=1.8g/cm3,土粒相对密度ds=2.70,土的含水量w=18.0%,则每立方土体中气相体积为( ) (A)0.486m3 (B)0.77m3(C)0.16m3(D)0.284m3 7.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直接通过室内试验测定的是()。 (A)d s,w,e; (B) d s,w, ρ; (C) d s,e, ρ; (D) ρ,w, e。

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并用先进先出调度算法(FIFO)处理缺页中断

实验二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并用先进先出调度算法(FIFO)处理缺页中断 1.内容:模拟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处理 2.思想: 装入新页置换旧页时,若旧页在执行中没有被修改过,则不必将该页重写磁盘。因此,页表中增加是否修改过的标志,执行“存”指令和“写”指令时将对应的修改标志置成“1” 3.要求及方法: ①设计一个地址转换程序来模拟硬件的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当访问的页在主存时则形成绝对地址,但不去模拟指令的执行,可以输出转换后的绝对地址来表示一条指令已执行完成。当访问的页不在主存中时,则输出“*页号”来表示硬件产生了一次缺页中断。模拟地址转换流程见图1。 ②编制一个FIFO页面调度程序;FIFO页面调度算法总是先调出作业中最先进入主存中的哪一页。因此可以用一个数组来表示(或构成)页号队列。数组中每个元素是该作业已在主存中的页面号,假定分配给作业的页架数为m,且该作业开始的m页已装入主存,则数组可由m个元素构成。 P[0],P[1],P[2],…,P[m-1] 它们的初值为P[0]:=0,P[1]:=1,P[2]:=2,…,P[m-1]:=m-1 用一指针K指示当要调入新页时应调出的页在数组中的位置,K的初值为“0”,当产生缺页中断后,操作系统总是选择P[K]所指出的页面调出,然后执行: P[K]:=要装入的新页页号 K:=(k+1)mod m 在实验中不必实际地启动磁盘执行调出一页和装入一页的工作,而用输出“OUT调出的页号”和“IN要装入的新页页号”来模拟一次调出和装入过程,模拟程序的流程图见附图1。 按流程控制过程如下: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答案完整

1、已知一模型的最小二乘的回归结果如下: i i ?Y =101.4-4.78X (45.2)(1.53) n=30 R 2=0.31 其中,Y :政府债券价格(百美元),X :利率(%)。 回答以下问题: (1)系数的符号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为什么左边是i ?Y 而不是i Y ; (3)在此模型中是否漏了误差项i u ;(4)该模型参数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答:(1)系数的符号是正确的,政府债券的价格与利率是负相关关系,利率的上升会引起政府债券价格的下降。 (2)i Y 代表的是样本值,而i ?Y 代表的是给定i X 的条件下i Y 的期望值,即?(/)i i i Y E Y X 。此模型是根据样本数据得出的回归结果,左边应当是i Y 的期望值,因此是i ?Y 而不是i Y 。 (3)没有遗漏,因为这是根据样本做出的回归结果,并不是理论模型。 (4)截距项101.4表示在X 取0时Y 的水平,本例中它没有实际意义;斜率项-4.78表明利率X 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引起政府债券价格Y 降低478美元。 2、有10户家庭的收入(X ,元)和消费(Y ,百元)数据如下表: 10户家庭的收入(X )与消费(Y )的资料 X 20 30 33 40 15 13 26 38 35 43 Y 7 9 8 11 5 4 8 10 9 10 若建立的消费Y 对收入X 的回归直线的Eviews 输出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Y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X 0.202298 0.023273 C 2.172664 0.720217 R-squared 0.904259 S.D. dependent var 2.233582 Adjusted R-squared 0.892292 F-statistic 75.55898 Durbin-Watson stat 2.077648 Prob(F-statistic) 0.000024 (1)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及解释能力。 (2)在95%的置信度下检验参数的显著性。(0.025(10) 2.2281t =,0.05(10) 1.8125t =,0.025(8) 2.3060t =,0.05(8) 1.8595t =) (3)在95%的置信度下,预测当X =45(百元)时,消费(Y )的置信区间。(其中29.3x =,2()992.1x x -=∑) 答:(1)回归模型的R 2=0.9042,表明在消费Y 的总变差中,由回归直线解释的部分占到90%以上,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及解释能力较好。 (2)对于斜率项,11 ? 0.20238.6824?0.0233 ()b t s b ===>0.05(8) 1.8595t =,即表明斜率项 显著不为0,家庭收入对消费有显著影响。对于截距项, 00? 2.1727 3.0167?0.7202 ()b t s b ===>0.05(8) 1.8595t =, 即表明截距项也显著不为0,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3)Y f =2.17+0.2023×45=11.2735 0.025(8) 1.8595 2.2336 4.823t ?=?= 95%置信区间为(11.2735-4.823,11.2735+4.823),即(6.4505,16.0965)。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答案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 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路程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 相遇问题(直线)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相遇问题(环形) 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环形周长 追及问题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 追及问题(直线) 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时间 追及问题(环形) 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 流水问题 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解题关键 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 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 根据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由公式(l)可以得到: 水速=顺水速度-船速, 船速=顺水速度-水速。 由公式(2)可以得到: 水速=船速-逆水速度, 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另外,已知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根据公式(1)和公式(2),相加和相减就可以得到: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例:设后面一人速度为x,前面得为y,开始距离为s,经时间t后相差a米。那么 (x-y)t=s-a 解得t=s-a/x-y. 追及路程除以速度差(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v1t+s=v2t (v1+v2)t=s t=s/(v1+v2) (一)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二)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 根据速度差、距离差和追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罕用下面的公式: 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 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