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第五章 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第五章 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第五章 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第五章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学习要点: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概念和类别

?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做法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第一节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和自治

?一、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概念与分类

?(一)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是指社区居民对社区范围内公共生活的参加与社区发展成果的分享,是社区居民对社区政治事务的关注和参与过程。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主要特征:

?1.社区普通居民是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主体

?2.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范围是社区内的各种公共事务

?3.社区居民的公民权利意识直接影响政治参与的深度

?4.社区发展和公民权利保障是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目标取向

(二)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分类

?根据参与的主体意愿、参与形式、参与渠道和参与的内容,可以对社区民主政治参与活动的居民的类型概括为:?1.动员型参与和主动型参与

?2.组织参与和非组织参与

?3.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

?4.社区社会参与、社区经济参与、社区文化参与

(三)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1.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是社区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2.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是深化社区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3.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社区自治组织

?社区自治组织是指社区居民通过社区民主政治参与自主管理本社区公共事务的组织形式。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实质是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群众,让社区居民有效行使管理基层行政和社会事物的权力,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

现阶段我国城乡社区的自治组织有以下几种形式:

三、社区自治与政府的关系

?(一)社区自治组织的生成、发展依赖于政府的支持

?为了避免职能剥离和权能下放带来的社会秩序的混乱,政府既需要扶持各类社区自治组织的发育和发展,又需要制定政策法规来规范和约束社区自治组织的行为,促使自治组织的有序发展。如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调解中心、社区文化团队、志愿者协会等社区自治组织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这种扶持不仅包括政策支持,还包括财力、物力的支持。(二)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与实践推动政府管理的民主

?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其实质是基层社会民主建设的发展,是居民在社区中当家作主人的体现。这种基层民主、社区民主发展得越好,越能密切与加强党和政府同居民群众的联系。

四、社区民主政治参与与社区自治的关系

?参与是民主的前提,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就不可能有社区民主的发展,也不可能有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社区民主政

治参与的程度越高,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水平、民主程度也越高。

谢立中创立的社区自治模型

社区自治与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存在四种模式(即它们之

间的关系):

?1.低自治-低参与型。

?2.低自治-高参与型。

?3.高自治-低参与型。

?4.高自治-高参与型。

第二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

一、社区组织

二、社区居民民主选举的制度建设

?社区居民选举包括推选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推选居民代表和选举社区居委会成员。其主要程序是:

?(一)建立选举工作机构

?街道(镇)要成立居委会选举指导小组,负责组织社区的居民委员会选举。社区要推选成立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5-7人组成,全部成员由社区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具体组织本社区的选举工作。

?(二)选民登记

?1.召开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会议

?2.进行选民登记

?3.推选社区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

?(三)组织推选候选人

? 1.公布候选人提名规则

? 2.组织提名选举

? 3.公布初步候选人和正式候选人名单

?(四)投票选举

?1.投票准备

?2.召开选举大会投票

三、依法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的

组织建设

根据《居委会组织法》和《北京市实施〈居委会组织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

本市实际,居委会的主要任务是:

四、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保障

体系建设

?当前情况下,只有构建社区的民主政治参与保障体系,才能更广泛的实现城市基层社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社区居民民主政治参与社区共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以法规形式界定政府、社区、社会团体三方的职权,明确各个部门及社会团体在相关活动与事务中的职责和任务,使条块关系得以理顺,减少矛盾与冲突。

?二是建立、健全社区服务志愿者制度。

?三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

第三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基层民主的重要举措,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我国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包括农村和城市两大块,本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仅指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一、当前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自治制度行政化趋势亟待变革

?按照居委会组织法规定,居委会(社居委)是基层群众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较浓的行政色彩,社区居民委员会实际上是政府的准下属机构,它在职能上和街道是对应设置,在经济上和管理上依附于街道,种种因素使社区难以有效地依法履行其民主自治功能。

?(二)社区公民民主意识亟待提高

?在社区自治中,浓厚的社区意识至关重要。这种社区意识包括居民的自治观念、社区归属感与参与意识等。

?但这种强烈的社区关怀意识在我国城市居民当中并不明显。?我国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与社区归属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育。

案例:深圳“罢免事件”引起社会关注

案例:非候选人当选福田区人大代表

?(三)社区社团自治作用亟待加强

?社区社团民主意识与自治管理能力需在实践当中习得。对于公民来

讲,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型社团是一种很好的再社会化途径。通过社团活动,公民不仅能够培养平等主义的精神,而且能够形成相互合作的契约主义原则,增强公民自主治理的能力。志愿型社团还是公民参与社区政治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

?我国的城市社区民主建设存在着制度化水平低的问题,制约着社区民主建设的深入开展和持续推进。有必要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诸方面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社区民主建设的制度化水平。

?(一)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完善选举

制度

?社区居委会的选举是社区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而且“居民委员会的选举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十分有效的

切入点”,因为选举的过程也就是民主的操练过程。

?现代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为了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委会的选举,应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推出社区居委会成员候选人应以居民群众提名为主,选举委员会提名为辅。

?(二)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作用,开拓民意表达渠道

?社区居民有权决定社区内的重大事宜,是社区居民自治的重要标志。

?要充分发挥居民代表会议在民主决策方面的作用

?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委会都应有其它的吸纳民意、积聚民智的渠道,使更多的居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

(三)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规范管理工作程序

?社区的民主管理是居民自治、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表现,也是提高社区管理工作效率的必然选择。它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要实行疏导协调式管理,用疏导方式对居民进行教育,用协调方式解决纠纷,而不能以恶劣态度待人,用粗暴手段解决问题;其二是要实行透明式管理,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以便利民众。

(四)积极完善社区民主监督制约机制

? 1.必须坚持及细化社区的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事务公开等制度,使公开的具体内容、具体标准及公开周期等为大家所知

? 2.还应特别重视发挥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对执行机构社区居委会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其决定社区重大公共事务、审议各类规章制度等职能? 3.必须使某些专门的国家机关(如检察机关)或某些专业职能部门(如民政部门、审计部门)参与到社区的民主监督中来

三、完善社区民主政治参与体系

?社区的民主政治参与是社区自治的前提条件,也是我国基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程度的标志。只有大力发展社区的民主政治参与,才能真正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因此,完善社区的民主政治参与很有必要。

第四节社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管理创新

?一、城市居民委员会的角色矛盾

?(一)居民委员会的法律定位与实际履行工作之间的矛盾

?社会生活对社区内最大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居委会的工作提出了

新要求:将具体的社会事务在社区内部通过自身努力加以解决,政府从事统筹、规划、协调的职能,形成“大社会、小政府”的良性发展模式。然而目前居委会显然满足不了这种要求,难以体现社区居民的自治性质,不能真正深入到居民中去,工作思路僵化,工作形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管理职能仍局限于传统型,如卫生防火、计划生育、民事调解等,无力提供有效的社区服务。

(二)居民委员会自身建设所面临的矛盾

?这类矛盾主要体现在人、财、物三个方面。

?由于居委会不是一级行政组织,没有财政拨款,只能靠街道办事处拨给部分办公费和干部津贴,居委会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缺乏经费,居委会人员待遇偏低,办公条件差,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居委会难以吸引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形成居民委员会大多数干部人员年龄大、文化低、身体差的不良状况。(三)居民委员会与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没有理顺?在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机构和居民委员会的关系,有的比较融洽,但大多数没有理顺,存在着诸多矛盾。

二、居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设的管理创新

?城市居民委员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实践中存在着种种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居委会职能的错位,当务之急就在于推动城市居委会职能的转换,确立以民主自治和社区建设为根本职能的新型城市居委会,并以此为轴心完善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重构居委会和居民以及居委会与政府的关

系。

?(一)理顺政府与居委会关系

?各级城市政府应当对社区内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居委会,给予方针政策的宏观指导,尽量减少摊派行政性事务,取消创收经济指标,将社会职能的载体落实在社区,使居委会的工作更多地产生于本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增强社区居民对

居民委员会的归属感。

?基层政府和它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要认真尊重居民委员会的自治组织地位,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居民委员会的支持、帮助力度。?(二)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转换职能

?1.加强居委会的党组织建设,发挥其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居委会领导成员知识化、年轻化

?3.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民主参与意识

?(三)建立社区居民议事决策制度

?1.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会议的民主决策制度

?2.实行议事层与执行层分离的工作体制

?(四)理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

?已经实行了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机构都应该帮助当地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建立、健全居民委员会组织,并且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定为居民委员会提供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设施。

?在物业管理机构和居民委员会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明确、支持居民委员会在辖区管理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明确物业管理机构必须接受居民委员会的监督。同时还要特别明确各自的职责。?在尚未实行物业管理的普通居民小区,尤其是旧住宅小区,政府应该鼓励、支持居民委员会通过发展社区服务来管理好辖区内的物业。

三、村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设制度的管理创新

?党的十六大把村民自治作为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措施再次予以强调,提出要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正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面临的重大任务。

(一)现阶段我国村民委员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村民委员会组织未能发挥应有

?的功能

?

?2.村民法制观念淡薄,参与自治的

?热情不高

?

(二)村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设制度管理创新的原则? 1.民主选举是村民委员会民主政

?治建设制度创新的基础

? 2.民主决策是村民委员会民主政

?治建设制度创新的关键

?3.民主管理是村民委员会民主

?政治建设制度创新的根本

?4.民主监督是村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

?设制度创新的保证

(三)村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设管理创新的主要措施

阅读材料

?曾连续三届当选沈阳市人大代表,并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劳动模范称号的徐宝文出事了。

?徐宝文出事前是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前进乡望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望花集团公司总经理。

?几年来,有关部门曾根据群众的举报多次对徐宝文进行调查。调查组七进七出望花村,由于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未能发现大的问题,致使愤怒的村民到省级机关上访近百次,进京上访20多次。

?去年,沈阳市纪委排除各方阻力,会同信访、审计、公安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发现徐宝文在1998年,借所承包的村办集体企业望花啤酒厂转制之机,非法占有国有和集体资金1393万元。此外,他还有多起贪污受贿行为,违纪违法所得总计3124万元和8800美元。徐宝文现已被移送司法机关。

?湖南、辽宁两省纪检监察部门向记者提供的数字表明,2003年以来,湖南省共立案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996件;2004年以来,辽宁省共立案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975件。

?在调研中,记者发现,违纪违法的村干部大部分是在村里掌握实权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和村会计,违法违纪涉及的数额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一个显著的事实是,两省村干部违纪违法的主体,以党支书兼村主任的“一把手”居多,占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总数的90%以上,民怨极大。

?这些案件主要表现在利用职权,以贪占、截留、私分、挪用等形式

非法占有土地补偿款,救灾救济、扶贫优抚款物以及粮食直补、移民、退耕还林、宅基地等款项;以低价私自出租、转让、发包集体所有耕地、林地、矿山、滩涂、荒地等,贪污土地补偿款、工程款及厂房承包款等。

?

?村干部违法违纪作案手法五花八门。有的相互勾结、合伙作案;有的收入不入账,直接侵吞。有的手段相当隐蔽,如以发补助、奖金的名义将公款私分,或借待客、跑项目、购物资等事项,虚列开支、虚报冒领;还有的设账外账,公款私存等等。

?村干部违法违纪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情节甚为恶劣。督查组将其归纳为7种:

?一是借宗族势力,“拳头当权”,恃强欺弱,肆意侵犯村民人身权利;?二是滥用职权,在土地转让、承包、处理纠纷、审批宅基地、计划生育指标等工作中卡拿索要;

?三是独断专行、办事不公开、不公正、不公平,剥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是发包土地、工程,优亲厚友,以权谋私;

?五是参与赌博、挥霍公款;

?六是在任职期间外出打工,对村务疏于管理,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

?七是在换届选举中,制造假选票,进行不正当竞争,甚至贿选。

?辽宁省纪委纠风室副主任黄建华曾暗访过该省一个县的20户农民。村

民告诉他,现在农村“脑子好的上学去了,脑子活的经商去了,健康的小伙当兵了,会手艺的打工去了,女孩子漂亮一点的也进城了”。?面对记者,黄建华叹了口气:“有的村,你要想找一个像样的人谈话都很难。8个党员7个牙(当地民谚,形容留守在农村的都是老人)!要选出像样的村干部谈何容易。”

?湖南省醴陵市官庄乡的乡干部反映,他们那里是“386170”部队(指妇女、儿童、老人———编者注)。“在这种情况下,能留在村里被选上当村干部的,也只能是矬子里拔将军,同时,许多村支书仍是老党员,后备党员严重不足。”

?湖南省有关部门曾调查过150名村民对村干部的评价,结果是:认为村干部能胜任或基本胜任本职工作的仅有26人,占17%。

?抚顺市顺城区会元乡党委书记赵连生说,当前,在农民文化水平、法律水平都比较差的情况下,一些由宗族势力选出来的村干部,并不是村民真正想选的人。

?辽宁省民政厅纪检组组长杨军则直言不讳:“在东北,你一进村,看房子谁家最好,肯定是村干部家。”

?7月7日下午,中组部全国基层党建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常月英在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浪头镇滨江村,不断地向在座的村民发问:“对于村财乡管这一做法,大家有什么想法?”“村财乡管好是好,但乡里不能把村里的权给剥夺了,应主要放在监督上。”“你们中间有村民理财小组的成员吗?”“有,我是,我来说一说。农业税取消以后,农资上涨15%~20%左右,导致农民每亩种地成本上涨60元左右,农民没有得到什么实惠,这对农民增收显然不利。”

?

?辽宁省民政厅纪检组组长杨军说,当前农业税取消之后,农村普遍存在“五好五不好”:“农村土地承包30年不变好,但一点不能变不好。”

村干部容易在村里的机动土地上出问题。“农村税费都取消好,但村里没钱一点事办不成不好”。“一事一议”如今在村里很难办,村里还是有点提留好。“粮食直补农业好,但这头补,那头掏,农资水涨船高,政府不管不好。”“民主自治好,但没有监督不好”。有的村分几个派,村里要想定制度很难,连县里省里甚至中央下的文件都不认。

?在两省的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村民的土地补偿费被占用层出不穷。辽宁省丹东市国土局副局长程绍振建议,征地补偿费应用于被征地的村民组,不要村里统一使用,否则有失公平性。比如,某个村有5个村民组,此次征地只涉及到一组和二组。补偿费若由村里统一使用,对这两个组就不公平。

?针对村干部人数众多,居住分散,工作流动性越来越大的状况。湖南省临澧县等地的干部深有体会地说,要管好村干部,“民选是关键,公开最有效,监督不能少”。

?

?也有一些基层干部认为,目前村级组织“三合一”(党支部、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体制,导致村干部的权力膨胀,实行“一肩挑”更容易形成“一言堂”。这种架构,在农村经济不发育的情况下问题不突出,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凸显弊端。

?常德市石门县一位乡长则说,尽管中央现在对农民重视了,但除了种粮直补以外,还应该集中一些钱,在农村兴修水利,办大事。

城市可持续社区发展模式与评价指标研究

城市可持续社区发展模式与评价指标研究 ——以北京为例 Developing Model and Appraisal Indicators of Urban Sustainable Community ——Case Study of Beijing 环境学院2000级城市规划专业方琬丽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Urban planning, Fangwanli 摘要Abstract 摘要:本研究从社区和可持续发展的经典理论出发,寻找可持续发展与社区建设 的结合方式,对比了可持续社区可能存在的尺度,确定将微观社区作为开展可持 续实践的基本单位。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对社区进行了分类,结合国内外可持续社 区建设的实践拟订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地的调研,是对理论 研究成果的检验与反馈,同时也试图用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解读城市可持续社区 的发展模式。 Abstract: This research started from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sustainable community, seeking the combining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construction. By comparing the potential scales of sustainable community, it selected the micro-community as the basic unit of sustainable practice. Then it classified the communities and drew out appraisal indicator system concerning the practice of sustainable community both out and at home. Investigation was taken on spot based on the preceding work, in order to provide inspection and feedback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o unscramble the developing model of urban sustainable community through a bottom-up angle of view. 1 相关概念研究 1.1 社区的概念 社区概念最早产生于德国的系统社会学。滕尼斯(Ferdinard T?nnies,1855~1936)首次使用并解释了“社区”概念。滕尼斯认为,社区是指那 些有着相同价值取向、人口同质性较强的社会共同体。社区是由自然意愿(natural will)结合而成,建立在人们直接的关系、习惯、传统和宗教之上,人 们之间有着亲密的、面对面的接触,能够强烈的感受到群体的团结并受传统的约束,血缘、邻里和朋友的关系是社区的主要纽带。滕尼斯是从人的意愿、情感和 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社区,没提及地域特征。 齐美尔(Georg Simmel , 1858~1918)把社区的理论研究推进一步。它对社区 研究的贡献,最著名的是它的社会互动的理论以及他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于都 市社区的研究。齐美尔认为社区是社会和社会制度的最小单位。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 1864~1920)的社区理论则是在继承滕尼斯和齐美尔思想的基础上产生

浅析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浅析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我们党和政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标签:民主政治;问题;对策 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政治变化莫过于民主政治的出现,这次民主化的作用将更加重要。人们基本达成了以下共识:民主政治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智慧结晶。纵观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不断地发展民主政治并遏制独裁专制,是全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潮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也必须适应世界发展的大潮,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积极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最终形成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政府领导人多次谈到民主。2005年10月19日,我国官方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以白皮书的形式系统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验”。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专门阐述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这些言论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面对复杂的政治经济局势,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到现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伴随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人民代表地位的不断提高,人民代表选举范围的扩大,不再仅仅局限于举手表决等浅层次方面,而是更进一步地反映人民的心声。二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成立,村干部由村民直接提名,然后参加投票选举,选举过程采取全透明方式,选举结果当场宣布。三是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是党建工作的生命线。党内民主的不断扩大,符合民主政治建设的趋势[2]。四是我国的民主政治环境越来越开放自由,各种民主政治思想交锋交融,在不同层面促进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世情、国情、党情的复杂性,特别是我国处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转型期,我国

爱护社区环境倡议书

爱护社区环境倡议书 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创建整洁、有序、优美的社区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今天,本人为您带来的是爱护社区环境倡议书,欢迎阅读参考哦! 爱护社区环境倡议书一居民朋友们: 社区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居住卫生是健康生活的保障。小区卫生环境与每位居民息息相关,创建文明城市需要每位居民的共同参与。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文明、优美、舒心、安康的生活环境,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1、树立整洁、优美、文明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自身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 2、保持楼道环境清洁美观,不乱吐乱扔、乱刻乱画、乱泼乱倒、乱扯乱挂。 3、维护小区环境卫生,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垃圾,不从事有碍小区环境卫生的活动。 4、生活垃圾入箱入桶,建筑垃圾及时清运;不往路边倾倒垃圾,保证道路的整洁、通畅。 5、自觉清除小区内废水、废渣,不乱开乱种,保持绿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6、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小区内不养牲畜,不养禽类。 环境整治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每个家庭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为打造干净整

洁、健康宜居的生活小区而共同努力! 爱护社区环境倡议书二常言说得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的确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保护环境的意识却越来越淡薄.环境整洁,楼道干净,空气清新,不仅能促进广大居民朋友的身心健康,提高小区的良好形象,更能融洽邻里之间的关系,同时又能使我们每个居民朋友享受到美好环境,从中得到温馨喜悦的心情.在此为了保护好我们小区的环境,为了我们的小区更加美丽和卫生,也为了让我们都有一个舒适的家,重庆路第二社区向居民提出以下倡议: 一、共同关爱社区环境,共同关注楼道卫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逐渐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促进卫生面貌的大改观. 二、人人关心和爱护社区种植的花草和树木,促进社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社区居民应注意公共卫生,不得随意吐痰、大小便,不乱抛果壳、纸屑、烟头等垃圾; 四、自觉维护小区内各道路的平整,严禁脏物、杂物倾倒到道路上;生活垃圾入箱;严禁楼上向下乱扔杂物、泼污水等不文明行为 五、人人关心和爱护社区内现有的休闲娱乐设施,灯光照明设施和消防灭火设施等公共设施,对毁坏公共设施的不

社区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工作总结

社区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工作总结 四抓四提升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市红新社区以“三创”工作为平台,以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为载体,以“四抓”为工作方式,实现社区服务水平、环境条件、市民意识、基础设施四个提升,切实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环境。 抓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历年来,建立了一把手负责制,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分管领导配合抓的工作责任制。建立社区-路段包保机制,层层落实、层层管理、层层包保,班子成员包村居、村居干部包网格、网格管理员包路段,实现社区整体全覆盖,举全力做好整脏治乱工作,全面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水平。 抓整治,提升环境条件 实行多级联动,以集中整治与常态化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通过整治,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居住环境条件。 一是落实与市直部门联动,重点排查,重点整治。对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梳理,集中清理,与市城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形成联动,抓好市场秩序、农

贸市场管理、物业小区环境卫生等。 二是强化社区与村居上下联动联动,实现常态化整治机制。村(居)实行日巡查日报告机制,对村(居)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社区城市管理服务中队解决。社区实行日督查日提醒,对村(居)整治工作开展不到位及时提醒及时处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三是实现村居与村居的联动,确保辖区内整脏治乱工作全覆盖、无盲区。在每个村居设立一名整脏治乱负责人,专职负责村居整脏治乱工作。由社区不定期组织村(居)整治治乱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加强相互沟通,对村(居)交界处部分整治盲区多方配合及时处置,实现整治全覆盖。 抓宣传,提升市民意识 社区以宣传为手段,采取多种方式,呼吁社区居民参与“多彩贵州文明行动”整脏治乱专项行动。通过在住宅小区张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倡议书、招募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志愿者、入户开展宣传、督促门前三包工作推进等等,不断发现、发动热心居民加入整脏治乱行动,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让所有社区民居提升城市主人翁的意识,提升保护环境的意识。 抓投入,提升基础设施 多渠道加大对基础设施改善的投入,提升基础设施条

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开展杜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它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结合,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的网络。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建立起了以社区为依托,整体育人,提高全民素质的新格局,无疑对于建立终身教育的战略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趁势 (一)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人、财、物的保证,它的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与分配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划与速度,它与该地区的文盲率、入学率、义务教育的普及年限、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密切相关。理论与实践都显示:当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时,教育一般以单一的普通学校教育为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使教育出现了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另外,经济的发展也使人们在生活质量和生活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工作时间缩短,业余生活时间相对延长。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在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保障以后,也必然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增加,学习和接受教育成为人们的内存需要。 (二)构建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所谓学习化社会,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保障和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各种学习需求和获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它强调人是学习的主体,终身学习将成为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和教育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社会体系,学习形式多样,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学习和教育的内容也具有多样性,包括社会的、文化的、专业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学习化社会对学习的网络系统建设特别重视。在这一网络系统中,社区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它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拥有社区成员共有的学习场所与设施,能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课程与活动,多元化的学习形态、途径、手段和方法,它对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密切人际关系与邻里

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 [摘要] 党的十八大后,关于民主建设有了一些新的观点和举措。为了切实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努力构建美丽中国。需要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的对我国民主建设进行研究和思考。文章主要对民主政治的基本含义进行阐述,分析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十八大精神进行对策分析。 [关键词] 民主政治;实现途径;十八大 我国正处于一个从经济大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大力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1]报告从民主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民主政治的发展科学化、制度化、科学化,保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一、民主政治的内涵 按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个政治范畴,是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我们要理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首先需要理解政治和民主的本质。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伴随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展开的活动,以及运用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其核心是国家权力的问题。[2]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表现为阶级与阶级之间为夺取权力的斗争。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以后,政治主要表现为调整社会各劳动阶

级、阶层之间及内部的关系,表现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民主政治,是以全体社会成员为主体的自治管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政治生活最大限度地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和要求。 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民主制度不健全 60年来,我国的基本民主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和基层群众的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民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另一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民族区域和基础群众自治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的框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的民主自治制度主要由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社区自治和行业职工自治三大体系构成。[3]但有目前,我国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大代表结构不合理,官员比例过多,代表提议难以执行,监督难落实;拥有社会财富多的代表过多,“人大代表老板化”,“选票金钱化”,人大代表的身份成为一些人捞取个人资本和实惠的“红色保护伞”、“护身符”。人大运作机制不完善,议事无辩论。代表选举形式化,候选人提名主要是组织推荐,代表选举变成人事安排,只有“举”,没有“选”。政治协商上,事前协商不够;民主监督力度不够。[4] (二)民主形式和基层民主建设滞后 社会主义民主归根结底是让人民当家作主,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

社区居民环境卫生防护

第六章社区居民环境卫生防护 图片导入:(2分钟) 一个社区周围建立了发电厂、焦化厂、小型炼铁铸造厂等,你认为这些会不会影响该社区的空气质量,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有没有影响? 社区环境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生活、生产与社会交往的场所与空间,与居民的健康密切相关,一旦我们生存的环境受到了污染,就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WHO报告指出:人类80%以上的疾病都与环境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环境污染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影响。 展示学习目标: 授课过程: 一、环境污染与公害(3分钟) (一)环境污染概念 由于自然的或人为因素使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造成资源破坏和经济损失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二)公害与公害病 公害(public nuisance)——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生命财产等方面造成的危害称为公害。 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由公害而造成的地区性疾病。 举例: 伦敦煤烟型烟雾事件、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日本富士山的痛痛病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学烟雾事件 二、环境污染物(3分钟) 环境污染物(pollutant):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或破坏的物质。 按属性可分为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 1、化学污染:(1)燃料的污染;(2)烹调油烟的污染;(3)吸烟烟雾的污染;(4)建筑材料的污染(放射性污染、石棉的污染、涂料、填充料及溶剂所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5)装饰材料的污染;(6)家用化学品的污染;(7)VOC的污染;(8)室外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9)其它污染物的影响;(10)臭氧的污染。 2、物理污染:(1)噪声的污染;(2)电磁波的污染;(3)噪光的污染。 3、生物污染:(1)尘螨的污染;(2)宠物的污染。 按污染物来源可分为: 生产性污染 生活性污染 交通污染 其他污染 三、环境污染的特点(2分钟)

《关注社区居住环境》教学设计

第3课关注社区居住环境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社区居住环境的主要组成因素,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社区环境与居住之间的关系,并学以致用对社区环境进行合理的改造和设计规划。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自己生活的社区进行观察、调查,从而认识社区的基本的特征,了解居住环境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社区环境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能进行社区环境效果图的简单绘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环境中所包含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生态环境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有较强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善于表现,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但还需要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感性经验做支持,学习独立性逐渐加强,可塑性大,但其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局限,生活经验尚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直观材料的运用,选材、举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班级中不同学生个体掌握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不同,教师要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初步尝试从功能到审美方面改造和规划设计社区环境,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建议和创意用效果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对小区环境进行改造和设计中要注重考虑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用视频导入本课 通过播放新、旧小区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提问:这是咱们班两位同学居住的小区,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学生通过观看、讨论和回答,开始关注到自己居住的小区环境。 展示课题:关注社区居住环境(板书) 活动2【讲授】社区组成要素 请学生回想自己居住的小区中都有什么设施,引导学生总结出社区的组成要素 提问:谁来说说,你居住的小区中都有哪些场所?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展示旧小区图片 提问:这个小区都具备这些基本要素,你们喜欢吗? 展示新小区图片让学生进行对比还多了哪些要素 提问:看得出大家都喜欢这个,这个小区里还多了哪些要素? 板书基本要素并进行总结(幻灯同时出示基本要素) 活动3【讲授】社区环境设计原则 通过对不同社区环境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出社区环境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提问:这么多要素在一个小区中能随意安排吗? 我们来分析一下都应该遵循什么设计原则。 展示两张小区平面实景图 提问:分别用红线标出的是这两个小区停车场的位置,大家看看哪个设计的更好一些?为什么? 提问:光停车场这一个要素满足功能的需求可以吗? 总结:其他要素在进行规划时也要首先考虑人在使用时的方便性,所以在功能分区时要合理。展示第一条原则 展示两张小区的图片 提问:你想在哪个环境中居住? 总结:这个建筑背靠陡崖峭壁,生长在小瀑布之上的巨石之间,它的设计者赖特为它取名为“流水”。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每天清晨都是伴着林间的鸟鸣声醒来,脚下是潺潺的溪水,这样的环境你感觉舒适吗?第二条原则就是小区的环境要舒适宜人。 展示第二条原则 引导学生总结出设计的核心原则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3)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教学目标: 识记:刘少奇冤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人民代表制度的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依法建国基本方略的确立。 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破坏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保证;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应用: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课前自主学习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革”发动的历史背景: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上出现了错误,并越来越严重。 (2)毛泽东认为中央出现了,党和国家面临着复辟的危险。 (3) 、、康生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2.民主法制的破坏: (1)“文革’’初期,民主法制的破坏。 (2)新中国最大冤案——冤案。 (3)“全面夺权”和民主法制全面破坏:社会秩序破坏、无法正常行使权力, 不能实行。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背景:“文革”结束,党和人民意识到要保护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2.表现:(1)197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 (2)中共中央为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3)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④《》。

(4)立法方面形成以为核心的包括、、、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为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重新召开和。 2.完善政协制度: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方针。 3.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施行的《》,明确规定: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加强基层民主:1998年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 (2)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①冲击党政机关、学校、工厂和农村基层组织。②到处揪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残酷迫害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文化科学教育界知名人士。③将国家主席刘少奇迫害致死,造成新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冤案。 (2)1967年1月后,从中央到地方各党政部门遭到夺权风暴的袭击。 (3)党政机关陷于瘫痪,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4)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权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3.“文化大革命"性质分析 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革”十年,我国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经济上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国民素质下降,经济、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拉大。根本无任何积极作用可言,所以说它是一场内乱。

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可持续性在上个世纪80的年代的时候,出现在了战后发展的词汇中。包括经济、城市、乡村、工业、农业、科技其他方面的发展都提到了可持续性,当然也包括社区的发展。可持续性是什么至今仍是一个争议的概念。最近,由于地球出现一些危机,包括石油价过高、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使得对可持续性的关注势在必行,这些危机也提高了人们通过可持续发展大道可持续性的兴趣。 最常被引用的有关可持续性概念出现在布伦兰特的报告当中(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第43页)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一种发展它既能是满足目前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去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的能力。 这个定义强调满足需求,而反对满足欲望,把焦点放在如何满足下一代人的权利上。它暗含着从哪些尚未出生的人的利益出发制定发展决策的需要,这些人由于尚未出生,所以他们无法参与到这个决策过程中,但是他们肯定会受到这些决策过程结果的影响。有待解释的问题就是如何满足他们的需要,以及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这个定义提出平衡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措施,以及引入了两个基本参数,但被引用的情况很少,目前并不知名。 可持续发展包含了两个关键的概念: 需求的概念,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需要,是首先需要考虑的。 我们当前的技术和社会组织的状态使得环境满足我们目前和未来的需求是有限制的。 这个扩大的权利专注于后代的方面,通过优先满足穷人的目前的需要。限制被提起,他的程度有赖于人类组织的科学性和有组织性的特质以及大自然能够吸收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 所有类型的发展都需要从可持续性的角度重新考虑和变革。社区的发展也不例外,新的发方法和模式在全世界都在出现。一些证据表明,这个过程是一个仅次于物理学革命的运动,代表着一种范式的转变。 还原论者关注于一个更广泛系统的各个方面,给我们一种系统思考的方法,它将关注点扩大到包括这个复杂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理解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生态环境和人类组织之间的关系,是这种转变核心的方面。 注:还原论者(reductionism)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纸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还原论派生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最原始的状态,化复杂为简单。 社区追求可持续性,是用自然科学和系统为基础的方法作为他们参与式规划和决策过程的框架。这一章将可持续性和社区发展放在一个世界范围内,并且提供一个可持续性的框架和战略的概述来自于这些典型的社区。 Living Routes Service-Learning 生活路线服务学习 一个本科水平的项目,生活方式的认可。马萨诸塞州阿姆赫斯特大学认可的一个非营利性的教育组织,他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技能和兴趣去打造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这个方式可以是为他们自己,也可以是为他的社区,也可以是为了整个地球。 Ecovillage 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生态环境的影响,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福祉和幸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关注社区居住环境》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关注社区居住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社区的一些基本特点,认识社区里的各种设施及社区的规划等,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并学以致用,尝试改善或设计规划。 2.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自己生活的社区进行观察、调查,从而认识和了解社区的基本的特征。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方法原则,尝试规划改造我们的社区。 3.通过调查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使学生感受到社区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增强学生作为社区一员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生活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初步尝试从功能到审美方面设计规划社区环境,通过让学生设计与制作美化社区环境的效果图,体会社区环境的设计与制作是创新、环保、人文等综合因素的组合,在设计中要注重考虑充分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难点:在设计与表现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设计在实用与审美,整体与局部,环保与创新的完美统一。 课前准备: “调查和访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主要调查生活环境的布局是否合理、配套设备是否齐全,在这里生活是否舒适、方便,环境是否优美、有利于人的健康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发现问题,引起思考 小组同学展示图片,并讨论:我们居住的社区除了住房外,还有哪些机构和设施?生活环境的布局是否合理、配套设备是否齐全?在这里生活是否舒适、方便,环境是否优美、有利于人的健康等? 小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文化品位和居住要求越来越重视,因此充分利用小区自然条件,如地势、地形、地貌等,规划设计一个有利于人们生活的舒适、健康的环境,同时又要控制自然资

人教版必修一: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 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出现的原因 (1)思想上: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2)主观上: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3)客观上:林彪、江青等人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1)践踏人权: ①大批党政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 ②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2)法律名存实亡: ①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 ②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了保障。 (3)社会秩序遭破坏: ①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而陷于瘫痪。 ②许多地方发生武斗,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 (4)民主制度遭中断: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背景 吸取“文革”的教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2.措施 (1)法制建设方针: ①时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内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平反。 (3)加紧立法工作: ①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制定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 3.成就 (1)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3)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制度建设 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政党建设 1982年,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民族工作 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基层民主 (1)依据: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表现: ①改变干部任免制度,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②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 ③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如“海选”制度。 1.据不完全统计,从1966年6月至10月初,全国红卫兵收缴的现金、存款和公债券达428亿元,黄金118.8万余两、古董1 000多万件,挖出所谓“阶级敌人”1.66万余人,破获“反革命”案1 700余宗,从城区赶走“牛鬼蛇神”3 900多万人。红卫兵抄家时,还私自批斗、抓人,甚至私设公堂、滥施酷刑、打人致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野蛮践踏,国家民主政治严重倒退。 2.1980年8月下旬,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你认为该怎样回答? 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中国城市生活空间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国城市生活空间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 1 引言 城市生活空间实质上就是城市人居环境,它是城市中各种维护人类活动所需的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社区环境。它不仅包括住宅质量、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交通状况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空气质量、绿化美化、卫生条件等硬件设施构成的硬环境,而且包括家庭氛围、邻里质量、居住区和谐、安全归属感、社会制度和秩序、人际关系等心理感受构成的软环境。 关于城市生活空间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主要描述城市社区的生活方式和居住形式。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之前,城市生活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的空间经济分析[3,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早赋予城市生活空间科学内涵的是希腊学者道萨严迪斯(Doxiadis),他不仅研究了城市生活和居住环境,而且首次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美国由于城市生活空间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民众开始关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他们一方面指责政府无能,另一方面对城市规划和设计师们大加批评[6]。针对这种情况,美国“新城市史”学派的一些学者认为城市居民生活空间正在经历着爆炸性的变革,正是这种变革掀起了城市生活空间规划和设计的浪潮[7],从而使美国在城市生活空间研究上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近年来,尽管我国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致力于人类聚居环境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但真正提出“城市生活空间”并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者甚少。 2 中国城市生活空间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中国研究城市生活空间与社区可持续发展起步较晚,过去只是零散地涉猎此课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王兴中、柴彦威、顾朝林等几位学者开始了对此问题的探讨[12,15,16],目前该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7个方面。 2.1 城市生活空间要素研究 城市生活空间要素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环境要素、居住生活环境要素、基础设施环境要素、社会交际环境要素和可持续发展环境要素五个子环境要素系统,每个子环境要素系统又包括诸多要素[5]。目前关于城市生活空间要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

浅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浅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 人从国情出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把握本质和核心,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到“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历程,标志着我国已经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不断发 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笔者认为,主 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治 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要立足本国国情。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这一政治原则,凸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首先,我们党的领导地位,源于党在理论、纲领和组织上的先进性,源于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的历史选择。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党进行了长期的、多方面的探索。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首先就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利益的广泛性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复杂性、艰苦性,必然要求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

关于社区环境的调查报告

和谐社区建设 -社区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人们没有较强的环境意识,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为了实现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我在假期期间,对小区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社区环境的调查,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二、调查范围: 所在小区各街道,垃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问卷调查 四、调查情况 通过对小区各街道的调查,我发现造成小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街道两旁的垃圾箱,不仅影响小区形象,而且造成大气污染,很多垃圾溢出了垃圾箱,很多人把垃圾扔在垃圾箱附近,散落的垃圾是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小区的大气污染同样不可忽视,小区的附近有一家木材加工厂,每到冬季吹北风,空气中弥漫着木屑,充斥着加工木材的异味,使整个小区笼罩在阴影中。 社区的管理还不够严格,没有人定期对社区的环境进行清理。 在对随机抽取的20人进行的问卷调查中, 1.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9人,占45%,回答不会的有4人,占2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7人,占35%。 2.平时关注关于保护环境的新闻吗? 大多数回答不会,占55%,回答会的占5%,觉得与自己无关的占40%。 3.你将废弃的电池怎样处理? 选择随手扔掉的占30%,选择扔进专门的垃圾桶的占17%,无所谓的占53%。 4.你实行垃圾分类吗? 选择实行的占57%,不实行的占43%。 5.你赞成用塑料袋吗? 赞成的占37%,不赞成的占20%,无所谓的占43%。 6.你是否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性? 知道的占75%,不知道的占25%。 7.你有没有随地吐痰或扔烟头的习惯? 有的占17%,没有的占53%,有其中一项的占30%。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归纳“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通过访问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和成就,学习历史调查的一般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 (2)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能掌握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得到正面的思想教育。 (3)归纳总结我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过程。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感悟“文化大革命”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养成明辨是非的品格,能体会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决心和信心,能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文化大革命”使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民主法制制度破坏殆尽,“文革”后如何恢复发展民主法制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难点: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严重的灾难,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民主法制已被破坏殆尽。学生对于“文化大革命”发生原因难以理解,而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原则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更不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治”与“法治”,中国古代就已经提出“垂法而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等法制思想,但是,在专制主义的时代,君主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法只是他们手中统治人民的工具而已,而实质只能是君主的“人治”。西方近现代,所实行的“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也只不过是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专政的

可持续社区发展中的邻里同质性及凝聚力

可持续社区发展中的邻里同质性及凝聚力 邻里中的社会凝聚力,指的是居民间的和谐互动与相互支持,它是邻里社会可持续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影响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居民在教育、职业、财富及其他类似特征方面的同质性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并且也能提高社会凝聚力对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的积极影响。然而,现有的研究对于邻里同质性、凝聚力及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或保持缄默或各持己见。例如,有一种观点认为,邻里异质性而非同质性有利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研究系的研究者Chau-kiu Cheung与Kwan-kwok Leungd针对此问题开展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聚焦于邻里同质性影响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相对贫困地区的邻里中社会凝聚力、异质性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于2009年9、10月对香港一个新近开发但相对贫困的地区——天水围社区进行了一项家庭调查,样本的组成包括来自于人口普查和香港政府统计署的随机选择的家庭住址。8名经过培训的访谈者进行了家庭调查,访谈者随机选择样本家庭中的成年居民。被访谈居民数满足100位的定额数, 这个样本数量对社会凝聚力或社会资本的其他研究证明是合适的。在对100名居民进行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明确前述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人们感知到的邻里社会凝聚力往往有助于提高生活满意度,当感知到的邻里异质性较低时,这个效果更强。人们感知到的邻里异质性往往还会削弱感知到的邻里社会凝聚力。这些结果为邻里社会凝聚力和同质性对生活满意度的积极影响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意味着,当邻里同质性增强社会凝聚力、并促

民主政治建设

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重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特点及意义。 自学导练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背景 (1)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 2.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__________年9月,内容:通过了《_____________》;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首都、国旗、代国歌等。 (3)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职能 (1)1954年以前,代行_____________职权。(2)1954年以后,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4.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的方针。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2.召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3成果:制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 (1)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宪法体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原则(2)意义:第一届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为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目的: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概念: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民族自治区(县)和,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3.概况:1947年,____________成立。后来,新中国共成立__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 4作用: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愿望,实现了人民民主,也保证了民族平等和民族的团结。 问题探究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我国政府为什么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解疑精讲 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征 1、在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中,根本的是共产党领导。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共产党领导是基本前提,也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亲密合作,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 2、在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中,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这是因为我国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这与西方多党制中以谋取执政地位为目的的反对党、在野党具有本质的不同。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和参政党地位,决定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质是团结合作。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诤友关系,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系,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关系。这与以竞争为特征的西方多党制政治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是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显著特征。 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 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①它规定的第一个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而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它的第二个原则是社会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原则集中表现为公有制原则。就社会阶段而言,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