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战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和二战的影响等知识点。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的能力和分析历史事物原因、本质的能力。通过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教学及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及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二战的反思,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和平对于世界发展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认识到反法西斯的胜利,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斗争、浴血奋战的结果,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树立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莫斯科保卫战,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雅尔塔会议及二战的影响等。

【教学难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37年,德、意、日三国结成了邪恶的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对于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英法等国的态度怎样呢?它们的态度造成什么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和扩大的?带着这些疑问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教师提问: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后,第一个被德国吞并的国家是哪一个?学生:奥地利。教师:对于德国的侵略野心,英法等国的态度怎样呢?多媒体呈现慕尼黑会议相关图片,讲解绥靖政策。在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法西斯国家更加猖狂,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在所难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事件?学生: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2.多媒体呈现二战战场示意图,教师讲解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课件呈现相关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不列颠之战”(英国人民在新任首相丘吉尔的领导下,坚决抵抗,英空军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在战斗中壮大起来)、莫斯科保卫战(苏联红军粉碎了希特勒的军队“天下无敌”的神话,使苏联人民和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受到了极大地鼓舞)、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 ,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 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与影响。 设问:图片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是谁?说说该事件的积极影响。 提示:雅尔塔会议;图片中前排左起的三位人物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组形式自主学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内容,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2.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德、日法西斯投降的史实,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设问:日本法西斯是何时投降的?为了加速日本投降,美、苏是如何对日本作战的?日本投降有何历史意义?

优质课抗日战争胜利讲稿

抗日战争的胜利 引言(约5分钟) 我第一次来到同学们中间,很高兴和同学在一起,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好不好?不过要请同学们说出歌名来? [播放《黄河大合唱》之七《保卫黄河》片断。] 大家知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最流行,最鼓舞人心的抗日歌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 [板书课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 我们把这次课的内容细化为三个主题,主题一艰难岁月(即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主题二黎明时光(即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三凯歌高奏(即抗日战争胜利)。 最后给大家带来一个?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的课后寄语,就是希望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而努力奋斗。 新课教授(35分钟) 经过前面几次课的学习,抗日战争的情况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了。芦沟桥的枪声还在我们的耳旁回响,南京大屠杀的惨景历历在目,台儿庄的血战的悲壮和百团大战的宏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抗日军民的斗志,也让我们的悲痛心情得到希许安慰。抗战经过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已经接近反攻阶段,更加残酷,更加艰难。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第一个主题。 主题一艰难岁月(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约8分钟)想一想,根据地严重困难是怎样形成的?

1941年,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抗战已接近战略大反攻阶段,日军必败已成定局。日寇象秋后的蚂蚱,作最后的挣扎,日军主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大扫荡,请看大屏幕,日寇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加上长期战乱,民不聊生,根据地处境十分困难。 根据地严重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让同学们举手说一说,对) 根据地面积不断缩小; 根据地人口下降;由1亿下降到5000千万。 八路军、新四军数量减少;由40万人减少到30多万人。 物资供应困难。野菜、树皮充饥。 现我们来一个角色转换。假如你就是一名当年根据地的军民,面对如此严重的困难,你会想些什么办法帮助根据地度过难关呢? (请同学举手说一说,对) 加强政权建设,调整土地政策,调动一切抗日人士的积极性(全民抗战)。 开展党内整风运动。 开展轰轰烈烈地大生产运动。 进行反?扫荡?斗争。我们的武器不如敌人先进,我们根据地的军民在战争创造了很多很好的战争方法,比方说最典型的地雷战、地道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从政治上加强政权建设,调整土地政策,精兵简政;思想上全党开展整风运动,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经济上减租减息,轰轰烈烈地大生产运动;军事上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等反扫荡斗争。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根据地范围迅速扩大,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全面爆发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 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 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 时间:1945年7月 会晤国:美、英、苏 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2.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3.学习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来源:学,科,网Z,X,X,K] 比较几位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e012965167.html,]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__贸易市场__。[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e012965167.html,] 2.意大利人__马可·波罗__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15世纪中期,__奥斯曼土耳其帝国__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__圆__的。 5.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知识点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6.1487年,__迪亚士__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好望角__。 7.1497年,__达·伽马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__印度洋__,1498年到达__印度西海岸__。 8.1492年8月,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出发,横渡__大西洋__。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__古巴__和__海地__。他把当地人称为“__印第安人__”,即印度人。 知识点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e012965167.html,] 9.1519年,__麦哲伦__奉西班牙国王之命,船队穿越大西洋、__太平洋__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10.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__资本主义__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和__亚洲__、非洲、__美洲__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阅读教材,说说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掀起前往东方实现黄金梦的“寻金热”;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之间商路受阻。 探究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及影响 1.阅读教材,找出新航路开辟中的几条主要航线,并尝试绘制航海路线图。 新航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或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①从欧洲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线:迪亚士: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1497年,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②自欧洲向西环球航行:哥伦布: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麦哲伦:1519年,受西班牙国王之命,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2020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产生的影响;了解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教学难点:雅尔塔会议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阅读教材和材料并结合上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爆发) 材料展示:到1939年时,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在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的联合攻击。我们在1939年之所以没有溃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23师德军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

【知识梳理】部编版九下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全面爆发标志: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 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 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5 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 年 6 月,德国向苏联进攻。10 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 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 年 9 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时间地点:1945 年 2 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 3 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 时间:1945 年 7 月 会晤国:美、英、苏 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德国投降: 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二战胜利的规模及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教案

备课活页纸 第三单元共8 课时 课题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课型新授第16 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能力 培养目标 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美国的领土扩张;美国南北经济发展的概况;南北矛盾 的激化;内战的经过;内战的影响。 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 1、通过对美国内战原因、经过和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内战对美国影响 巨大: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 2、通过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 目标 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他在美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的认识,了解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基本观点,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 重点美国领土的扩张。美国内战。授课日期班级节次 11、14 4、5、6、7课 难点美国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1、2、3、4班 11、15 3、4 手 段 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5、6班 教学内容(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今 天将要介绍的人物是在美国发展进程中占有突出地位 的一位总统,他的名字叫林肯。(通过课件展示林肯的 画像)林肯的名字是和美国南北战争联系在一起的。今 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美国内战 讲授新课 美国独立后建立的是资本家和种植园奴隶制的联 合政权。他们有分歧,但在对外扩张的问题上却取得了 高度一致。美国独立后不久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一、工厂主与种植园主的冲突 1、领土扩张 美国是怎样扩张领土的,它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呢?经过半个多世纪,美国通过购买、抢占和吞并等方式,先后从法国、墨西哥、俄国手中夺取了大片领土,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当然美国向西扩张的过程,也是驱赶、屠杀印第安人和侵占他们仕地的过程。这样,今天美国的版图形成了。 2、南北矛盾(板书) (1).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展示《美国的领土扩 张》一页。 学生有感性认识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练习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1.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地圆学说流行 B.中国的指南针导航技术传入欧洲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日趋扩大 D.欧洲人渴望到东方追逐财富 2.下面的知识结构图适合于说明() A.文艺复兴的原因B.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C.佛教对外传播的过程D.亚历山大东征路线 3.14世纪以来,欧洲人非常渴望到东方寻找黄金,从而掀起了寻金热。最先组织寻找黄金的国家是() A.意大利、英国B.葡萄牙、西班牙 C.荷兰、英国D.意大利、葡萄牙 4.1497年,葡萄牙王室派达·伽马率领船队沿西非海岸继续航行,寻找新的航线。最终达·伽马船队开通了() A.从欧洲通往美洲的航线B.从欧洲通往东非的航线 C.从欧洲通往印度的航线D.环球的航线 5. “1519年9月20日晨,在西班牙桑卢卡尔港,隆隆的炮声送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奇异的远航。”“最奇异的远航”是指() A.迪亚士船队的远航 B.达·伽马船队的远航 C.哥伦布船队的远航

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6.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倡导人文主义 B.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C.发现了美洲大陆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比较 (1)指出材料一图中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路线。根据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从远航的目的方面,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之处。 (3)郑和船队成功远航和新航路的成功开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知道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了解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知道在亚洲战场,中国牵制大部分日本陆军,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2.理解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从而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3.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通过分析其重大意义,提高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4.知道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公告,理解为取得二战根本胜利,不同性质的国家之间的合作。 5.二战以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而结束,通过分析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明白和平的重要性。

二战的进程和影响。[来源:学§科§网Z§X§X§K]二战胜利的原因。

图示法、情景创设法、材料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引导式教学。 1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 二战全面爆发初期,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法国人称之为“奇怪的战争”,德国人称它为“静坐战”,英国人称它为“假战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战争?它带来什么危害?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1.1939年__月____日,德国突袭____,__、____被

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__全面__爆发。 2.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的__丹麦__、挪威。不久,__荷兰__、比利时投降。5月,德军突入__法国__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意大利也对法宣战。接着,德军对__英国__实施了猛烈的轰炸。 3.1941年6月,__莫斯科保卫战__的胜利,粉碎了德军__不可战胜__的神话。 4.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__珍珠港__。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__最大规模__。 5.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__华盛顿__签署《__联合国家宣言__》,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__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__。 6.1943年2月,苏联人民取得__斯大林格勒__保卫战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转折点__。1943年9月,__墨索里尼__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__欧洲第二战场__。 7.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__雅尔塔__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战后德国实行__分区占领__;成立__联合国__;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__波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同步作业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15课探寻新航路同步作业 一、选择题 1.15世纪,蓝色海洋的奥秘诱惑着欧洲的水手扬帆出海,大航海时代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序幕。这一时期,“欧洲的水手扬帆出海”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欧洲地理学的发展 C.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D.《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描述 2.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开始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这一时期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哪项发明促进了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 A.印刷术B.“罗盘”导航技术 C.造纸术D.火药 3.迪亚士的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途中遇到风暴,一度远离海岸,当船队再次看到陆地时,船员发现,陆地的走向已经不是向南……这里是非洲的最南端,迪亚士把它命名为“风暴角”。“风暴角”即() A.印度B.美洲 C.好望角D.菲律宾群岛 4.哥伦布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这样,我就向国王陛下表示,我希望看到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可见,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 A.寻求大量黄金B.“发现”美洲新大陆 C.完成环球航行D.收复耶路撒冷 5.15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西班牙王室的大力支持B.他得到了航海地图 C.郑和航海也是向西D.地圆学说 6.1492年的一段航行日记:“星期日,10月28日,我就因此便去寻找在西南方向海岸的古巴岛,向着该岛的最近点出发。12月6日,人们来到美丽的海地岛。”据此推断,该航行日记记录的是() A.迪亚士航行B.哥伦布航行 C.达·伽马航行D.麦哲伦航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漩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虽然航行如此艰难,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一)鸦片走私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

提示:图中男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他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圣经》或祈祷用的书,总之是与宗教有关的书。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这幅图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3.问题思考:结合上述图片并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示: (一)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直接原因) (4)政治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二)条件——可能性 客观条件: (1)造船技术的进步 (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应用 (3)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流行 主观条件:驱使欧洲人远涉重洋、不畏艰险去探寻新航路的除了有黄金的魔力(物质利益的诱惑)外,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 (1)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3)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 目标导学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1.教师讲述: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 3.教师提问:葡萄牙、西班牙为何能走在开辟新航路的前列? ①地理位置处于大西洋沿岸; ②掌握了航海技术; ③是中央集权国家,侈奢享乐需要; ④人文主义思想提供了精神动力; ⑤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案】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 1.知道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了解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知道在亚洲战场,中国牵制大部分日本陆军,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2.理解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从而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3.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的转折点,通过分析其重大意义,提高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4.知道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公告,理解为取得二战根本胜利,不同性质的国家之间的合作。 5.二战以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而结束,通过分析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明白和平的重要性。学习重难点 重点:二战的进程和影响。 难点:分析二战胜利的原因。 学习过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1937年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开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1939年9月 1日凌晨,德国以“”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随着战争的进展,形成了、、等主要战场。 2.1940年4月,德国先攻占了北欧的、,随后迫使、投降;5月,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国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拥有300万大军的法国,6个星期就被打败。德军进攻法国后,趁火打劫,对法宣战。接着,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抗战,迫使希特勒放弃了进攻英国的计划。 3.1941年6月,德国集结军队,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仅几个月时间,德军便占领了大 片苏联领土。10月,德军逼近。但是,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 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知识点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4.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 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以后又有21个国家加入宣言。同时,它的发表,标志着 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5.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苏联人民英勇抗敌,于次年2月大败德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1943年9月,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1944年 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开辟了,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攻克柏林指日可待。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精品教案

《探寻新航路》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几个方面。在设计本课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视频、绘制地图等环节,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区分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进行一个知识的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客观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 3、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

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地图等进行动态情景演示,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不同影响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模拟、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会历史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 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漩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虽然航行如此艰难,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详案逐字稿 今天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我们知道,随着文艺复兴运动深入的开展,欧洲的资本主义获得巨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生产出来大量的产品,倾销到世界各地。欧洲毕竟人口和土地有限,于是就激发他们去寻找新的土地,获得原料,倾销商品。所以就有了今天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探寻新航路》。这是欧洲人到其它地方去寻求新的财富这样一段历史。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课标要求。第一部分我们要了解欧洲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及条件。欧洲人对海外财富的追求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发展,它需要寻求原料地和商品的倾销地。同时还有古代的东方对于他们巨大的诱惑力,都是他们寻求新航路的原因。虽然想要寻求新的航路,但和真正的做到之间还有差距,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水平。在这一时期,欧洲寻求新航路的条件是基本具备的,那么都有哪些条件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在这个探寻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有很多航海家和探险家一个一个艰难地完成的,所以这节这节课的第二部分,我们就列举一些具体的航海家,比如说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他们的不同航行的过程。我们要通过了解这些基本的事实来看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开拓出新的航路,从而让整个世界逐渐的连在一起的。第三个部分我们要知道在这些航海家中有两个人贡献卓著。第一个就是哥伦布,因为他发现

了美洲大陆;第二个就是麦哲伦,他所带领的船队首次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环球航行,我们结合这两个史实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来具体的分析。 (PPT2)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其实欧洲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对于开拓新的航路,寻找欧洲以外的世界,就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和信心,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看根本原因就从社会经济的因素去思考,我们知道在这一时期,欧洲的城市已经非常繁荣了,工商业相当发达,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要扩大生产,所以就必须寻求新的航路,这是根本的经济根源。那么,另外还有一些社会的因素,我们来看欧洲人对东方贸易的需要和马可波罗一些曾经去过东方的人,他们所写的书对东方的描述引起了欧洲人的寻金热。我们知道在古代世界中,东方是一个既神秘又繁华的存在。欧洲人处在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所以,他们对东方世界非常向往。第三个就是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要进行贸易,发现过去传统的商路,就是陆上贸易被中断了,因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商道,就逼迫着生活在大西洋沿岸的这些欧洲人,他们要寻求一些新的经商路线。既然陆地的路线不可行了,那么他们就自然而然的把自己的目光投向深邃的海洋。还有另外一个就是宗教的因素,由于宗教产生之后,它要传播教义,要发展信徒,所以说为了传播天主教,也在催促着欧洲人向外面的世界进行探索。 (PPT3)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教学难点:雅尔塔会议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阅读教材和材料并结合上一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爆发) 材料展示:到1939年时,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在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的联合攻击。我们在1939年之所以没有溃败,那只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23师德军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 设问:观察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德国突袭波兰的原因。 提示:德国突袭波兰之前,已占领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从地理位置上看,波兰处于德国的半包围之中;波兰与德国接壤,是英、法的盟国,而且实力较弱。希特勒决定先攻占波兰,消除东面的威胁,再解决英、法;波兰与苏联接壤,占领波兰就有了进攻苏联的跳板。 归纳总结:德国成功突袭波兰是因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之后,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阅读教材,了解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扩大) 提示: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15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面爆发:德国突袭,英,法被迫宣战 主要战场:战场、、战场、战场 二战扩大:年6 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全面爆发及保卫战, 主要战场: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战最大规模:年月 日,在亚洲,中国牵制日本 第东方主战场: 二 次时间:年月 世反法西斯联盟国家:美,英,苏,中等26 个国家 界地点: 大文件:《》的签署标志着 战二战的转折点:年,,扭转苏德战场的形势意大利投降:年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年,盟军登陆,使德国陷入东西两 个战场的夹击。 时间:年2 月 雅尔塔会议三国首脑:美国()英国()苏联() 内容: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 3 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7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波茨坦公告》 欧洲战场结束:年月日正式投降结束亚洲战场结束:年月日,日本宣布投降,月日正式签署 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课堂检测 1.1939 年8 月31 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 年9 月1 日。”签署该命令是为了( ) A.突袭波兰B.进攻苏联C.偷袭珍珠港D.包围斯大林格勒 2.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常“不宣而战”。在1941 年6 月22 日凌晨,德国对下列哪一国家“ 不宣而战”() A.法国B.英国C.苏联D.美国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时满足“闪电战”“海 战”“日本发动”这三个条件的是( ) A.莫斯科保卫 战 B.珍珠港事件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战4.下图所示内容 为某次战争前的情报。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 ) 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1.了解德军突袭波兰、德军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等知识;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掌握雅尔塔会议,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影响。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能力;利用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参与讲述战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深入分析问题及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各国共同协作、相互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才了取得重大胜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和平发展的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2.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形式的复杂性。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新闻视频 教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周边很多国家的不满和愤怒。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引起很多国家的愤怒和不满呢?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新闻导入,对于这个新闻一直是很多人注意的事情,作为学生情绪可能更好调动,从而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一)战争的爆发与逐步扩大 1.二战的全面爆发 播放:视频《二战的爆发》 教师:二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学生:在亚洲,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欧洲,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于9月3日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教师: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德军进攻波兰,华沙陷落。此时的西线,英法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却按兵不动,坐视波兰亡国。 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在欧洲的扩张形势图》 教师: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27天内征服了波兰,4小时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就连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也在39天内被征服。30多万的英法联军被迫在敦刻尔克进行大撤退。看看下面这个法国人悔恨与无奈的表情,猜猜看,他可能悔恨什么呢? 展示: 学生:悔恨不该实行绥靖政策,不该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教师:西方大国推行纵容政策自食其果,导致了法国的灭亡。法国投降后,德国于1940年秋准备大举进攻英国,为取得制空权,德军对英国实施猛烈空袭。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不列颠之战”。英国与法国的结果相同吗? 展示: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教师:面对气势汹汹的纳粹,从伦敦的重重迷雾中传来了新首相丘吉尔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们决不投降!”英国军民在新任首相丘吉尔的带领下,顽强抗拒,粉碎了德国的侵略计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