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申论三农问题精华版

申论三农问题精华版

申论三农问题精华版
申论三农问题精华版

三农问题

一、农民工问题

(一)进城务工人员存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

1.一些地方在农民工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等方面,设置了许多不合理限制。

2.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

3.劳动岗位极不稳定,报酬难以有效保证。

4.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5.社会基本保险普遍缺失。

(二)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1.许多人观念上有错误,以农民来定位“进城务工人员”。

2.社会保障不完善。

(三)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

1.解决好雇佣者对进城务工人员随意克扣工钱和拖欠工资等问题

2.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保障。

3.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

4.确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

5.确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分配办法。

6.帮助建立一个具体的进城务工人员组织。

二、拖欠民工工资问题

(一)民工工资问题的原因

1.一些地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一些房地产项目资金来源不落实,是造成拖欠的重要原因。

2.部分开发商资金不足,盲目立项、开工。

3.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导致总包单位无力垫资又要求分包单位垫资施工的恶性循环,进而造成民工工资的拖欠。

4.包工头为了自身利益多赚利润,故意拖欠。

5.包工头不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导致民工投诉时缺乏法律依据;另外,不按时发工资也是造成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民工工资拖欠的对策

1.充分认识解决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要求。

2.要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相关制度。

第一,应该建立一个认定拖欠民工工资的制度。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民工拖欠工资管理条例》,而不是各地自搞一套。

第二,要建立民工任职的资质人定,以此遏制我国由于民工进城没有管理造成的巨大浪费。

第三,要建立劳动合约的认定制度,通过第三者公证,在法院打官司的时候就具有法律效力。

3.要加强民工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教育,增强其维权意识。

三、农民增收问题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状况,总的来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一)影响农民增收的相关因素

1. 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限制了农民增收

2.农业经营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民增收。

3.农民负担居高不下掣肘了农民增收。

4.非农岗位就业不足抑制了农民增收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分析

1.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关键。

2.农业结构调整是必要条件。

3.发展劳务经济,改革户籍管理是必要途径。

4.减轻农民负担是保正。第五,政府加大投入是基础。

四、农民就业问题

(一)大力推动农民就业创业工程,切实帮助农民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引导,培养良好的就业风气。

(二)建立完善的技能培训体系,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的技能素质。积极推荐就业。

(三)落实就业补贴政策,鼓励企业使用本地群众。

(四)建成标准统一、制度完善、功能齐全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

(五)适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废除城乡二元化结构,让农民能与城市人进行公平的就业竞争

五、发展现代农业对策

(一)整合农业资源,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发展都市农业、建设农业园区,打造建设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生态园;发展循环农业,特色农业。

(二)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协作化、用高科技武装农业的发展

(三)实现农村经济市场化,把农业、农村、农民融入整个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使农民变成从事企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劳动的现代农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

(四)发展农业工业化,走低成本低污染低消耗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工业化道路。

五、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加大扶贫投入、发放扶贫贷款、减免办学经费、用地收费返还等措施、增加欠发达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帮助欠发达区发展集体经济,同时适当增加工业和商业用地指标,为落后镇村脱贫奔康提供一个发展平台

六、农村改革问题

(一)创新农村基层政权体制,认真解决机构和人员臃肿问题,切实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二)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有效利用。

(三)建立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障、贫困生入学补贴、养老保险等

(四)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

(五)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合理提高补偿标准,通过增加非农就业等间接补偿和工业发展,等财力增加后建立反哺农业的长期补偿,以达到长远的保护农民利益。

(六)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七)引导农民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宣扬科学,倡导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八)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九)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群众享有相关法律法规机制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十)加强依法治村工作,严厉打击黄赌毒,妥善处理好社会各种矛盾。

(十一)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十二)将农村的教育、交通、能源、医疗、卫生、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和发展水平纳入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干部考核指标中,使政府决策和政府行为真做到统筹农村发展当中。

(十三)转移农村劳动力,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收益率,发挥以城带乡、建设新农村的战略道路。

(十四)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自身生产力、文化等方面的素质

关于三农问题的认识

关 于 三 农 问 题 的 认 识 08日语2班 董杰 2009年8月25

日 关于三农问题的认识 2000年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一句话可以说是说出了当时中国广大农村的真是面貌。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我国如今13亿人口中就有9亿农民,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代表着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保证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和谐与稳定,才能使我国走向繁荣昌盛。 我是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对农村,农民,以及农业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这一暑假的走访询问,以及自己的亲身体会可以说是对三农问题有了更加深刻了解。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经过了30几年的发展,农村的面貌确实有很大的改观,然而与中国的城市相比中国的农村确实很破,中国9亿农民的收入与城市的人相比很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地扩大。我通过查资料得知“2008年中国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700元,二者比例为3.33:1(2006年为3.28:1);而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69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7元,二者差距为1.74:1,20年时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了85%”。在这种情况之下农民们根本就不愿呆在农村,更不愿去种地,于是纷纷涌向城市,这就导致了农业的投入不断减少,以及城市的混

乱,所以说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的长久发展。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2008年东南亚许多国家爆发了粮食危机,许多的人们根本买不到大米,他们只能以土豆、红薯等勉强填饱肚子。试想如果我国的农业出现严重问题,这势必会引起人民群众的恐慌,影响到我国的发展,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很重要的。 在暑假期间我和我的父母到自家的农田里施化肥、拔草,冒着炎炎的烈日,看着那一片片的庄稼地,我从内心里就产生了一种恐惧,“面朝黄土背朝天”可以说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汗水不断地从额头流下滴在那干涸的土地上,玉米叶不断地从自己的脸上划过,留下一道道红色的痕迹,汗水从此流下有一种说不出的疼痛。坐在地头休息的时候我曾注意过那也在田里劳作的大叔大婶们,他们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而他们仍旧低着头在那里一声不吭的干着,似乎是一个永远不停劳作的机器。夏天的天孩子的脸,雨水顷刻间从天而降,雨点打在了我的身上,也打在了那也农民的身上,此时我不知道从我脸上流下的是汗水还是雨水或泪水,而我却深深体会到了“农民真苦”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还记得我小时候我们村的样子,到处都是很矮的小屋,村里的道路非常的难走,尤其是下了雨之后,原本就很难走的小路就变得更加的泥泞了,车辆根本就没法通行。在夏天下了大雨之后,很多人家的院子里就被水淹了,只能用盆子把水弄到大街上,有时大雨之后,就有人家的房子倒塌了,那时候的农村确实非常的穷。 在几年以前农民根本就不愿意去种地,因为每当庄稼收获,农民

优秀申论范文:三农问题

优秀申论范文:三农问题 【背景链接】 有一组以“缺席者”为主题的照片,发人深省:田间水渠边,老人独坐,旁边是两张空椅子,留给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农家小院中,老两口带着孙子,全家十余口人出外打工或上学,留下一地空板凳…… 【参考范文】 这组照片反映的劳动力流失后农村空心化现象,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面对的课题。 这不是20年前“谁来养活中国”问题的升级版,而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2011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而据统计,第一产业从业人员 占比也下降到38.1%。“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 应该说,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是大部分国家都会经历的过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不例外,这对于社会结构的调整、产业的 发展不无裨益。从另一方面看,农民“洗脚进城”也是用脚投票, 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过程可能倒逼出农业的转型升级。以日本为例,1955年到1975年间,农业人口减少近一半,然而农业组织化 程度、生产率等,也都在这一阶段取得长足进步。中国发展仍处于 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农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然而,空心化农村的照片隐藏着很大的挑战。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2.5%。而据媒体报道,中西部一些地区80%的农民都是50—70岁的老人。更有院士指出, 我国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竟高达95%。

农村劳动力的短缺,是一种结构性失衡。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对农业发展来说,都可能是致命问题。而这,不仅关乎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更关乎国家的经济稳定、长治久安。 在一些地方,农民与农业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虽然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多,然而在调查中,20岁以下的农民工中高达61%的人愿意留在城市。而同时,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撂荒的耕地近3000万亩。没有人,农业发展不起来,进而造成劳动力和人才进一步流失,几成怪圈。 打破怪圈,同样需要双向着力。一方面,需要遏制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的趋势,提高农民收入、加强相关培训,同时更多引入社会化力量,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走出农村人才荒;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水平,用政策杠杆、税收杠杆等,推动农村建设、农业发展。 “三农”问题,我们一向视之为根本。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九年锁定“三农”问题。“三农”领域既需面对积累下的老问题,也需解决时代化的新矛盾,任重道远。或许,农村劳动力问题正可成为一个支点,撬动“三农”问题解决,让田野更加充满生机。

关于三农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得: 调查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三农问题落实情况,并在调查过程中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使这次实践活动成为投身社会得良好途径;培养锻炼才干得好渠道;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得思想。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得思想与知识。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很多得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农村得感情,拉近了我与中国国情得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得成材之路与肩负得历史使命。社会才就是学习与受教育得大课堂,在那片广阔得天地里,我们得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得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得基础,更加明确学习得动力与使命! 二、调查内容: 了解三农问题及农民收入情况,了解实践地基本情况。对基层经济建设情况深入了解,关注三农基本问题。通过走访等形式,发现现存问题与优点,从农民收入来源,农民子弟得受教育程度,农民得业余活动,农村得面貌变化等不同方面来展现农村这些年来得巨大变化。同时也要调查农村发展过程中得不足与缺点。 三、调查结果: (1)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调查过程中村民热情大方说起这些年来得变化,老乡们可就是有说不完得话,远了不说,就说五六年前,农民收人还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得兑换。小麦、玉米、等就是农民得生活资料,在卖出得同时—定要留下至少—年得口粮。花

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就是农民经济得主要来源。粮食收入以后,该卖得卖,该留得留,农民收人微薄。当时副业养殖也就是农民得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增加了农民收人,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技术不断更新,在养殖上,品种培育,疾病预防等方面不断创新。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得不断完善,农民得收入也发生了巨大得变化,蔬菜大棚成为“时尚”,商品运输业都逐步解决,易于管理,操作简单,收成好,具有丰厚利润。部分村民(男性居多)选择外出打工,近年来村里得留守妇女不仅务农,还找到了新得收入来源,编制汽车垫、织假发等手工制作。更有村民经商致富。 但就是,在经济发展得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与弊端。留守儿童成为不可回避得焦点,没有父母在身边教育,爷爷奶奶得过分溺爱使很多得孩子辍学在家,难以管教,没有得到应有得教育。子女在外打工,留下年迈得父母无人照瞧,只能守着诺大得房子,自我照顾,生病无人管。农村文化娱乐较少,不少农民缺乏娱乐活动,不利于家庭与睦。不可否认农村与城镇还存在着不小得贫富差距,但村民与村民之间也有不小得差距,有得村民认识落后,行为懒散思想意识没有更高得追求,或者家中劳动力缺乏等原因。有得村民经商,跑车拉货,带来可观收益,贫富差距明显不平衡。由于不合理得治理,村里部分地段没有及时规划建设,村庄里,旧屋闲置很多,大都就是八、九十年代修得。有得在村边新修楼房,老屋抛荒空闲,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生活垃圾没有合理处理,以至于垃圾遍布地,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2)关于三农问题 我们了解到三农问题得基本内容:农民、农村、农业,其中 农民问题:就是“三农”问题中得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得经济收入低,

大学生对中国三农问题的认识

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靠着耕作,养活了我们一代代的人。或许是因为华夏文明历史上长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缘故,封建统治者对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掩耳不闻、闭目不视,致使中国与西方后发国家的差距逐渐加大。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号称“金锁铜关”的清朝国门被轻易攻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农村经济与农业生产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中国的农业受到了十分大的冲击,生产日益萎缩,农业发展停滞不前。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相对稳定,农业生产有明显增长。1936年前后,农业收成达近代史上最好水平。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直至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农村经济才能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农业生产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到了今天,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话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当今中国社会中,有关农业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指农村、农业、农民这三个问题,即“三农”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农村问题 农村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农村面貌比较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上。其中首要体现的就是农民的收入,在中国农村,农民的收入普遍偏低,而且增长缓慢,农用材料价格却不断上升,很多的农民种不起地,负担很重。在我国9亿多农民为3亿多城镇人口生产农产品, 仅靠国内市场, 则产品的过剩很难扭转, 由此导致的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也是必然。在中国加入WTO后,农副产品的价格普遍偏低,这使得农民的收入十分堪忧。 农业问题 总体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我国人多地少, 农业生产规模小, 使得劳动生产率很低。采用机械化生产代替劳力, 在没有稳定就业出路的情况下, 仍要分享农业收入, 会使成本大大提高;在手工劳动为主的情况下, 农民劳动强度很大, 经常出现粗放管理, 造成粮食减产。1999~2003年5年时间里, 全国农产品产量一直没有提高迹象, 总体农业生产效率出现了持续低下的局面。 众多农产品过剩和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中央政府自1998年以来连续几年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 积极支持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但是众多的农产品质量仍不过关, 缺乏国际竞争力, 只能面向国内消费者。我国9亿多农民为3亿多城镇人口生产农产品, 仅靠国内市场, 则产品的过剩很难扭转, 由此导致

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看法

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看法 作者:袁之咏 在我们国家,三农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突显出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对于三农问题也日渐关注,尤其是像我们陶行知研究会的队员,虽然没有太多的理论积累,但随着走过的农村数目的增多,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理解也逐渐丰富。下面我就结合我的一些经验谈一谈我对中国三农问题的一些看法。 三农问题也就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我们之所以关注三农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影响到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也就是说三农问题的关注者大多数不是农民,而是我们的执政者,我们的许多学者专家等。这就为我国的三农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个困难,咱们三农问题的直接承受者--农民,并没有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靠政府,还要发动我们广大的农民们献力献策来解决。 三农问题,可以总结到三个问题的集中治理上面去,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文化,还有一个就是政治管理。无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三农问题的解决,主要靠的还是经济,可是我们却不能忽视文化和政治管理对三农问题解决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费孝通老先生通过几十年的乡间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农村要通过城镇化来实现发展,而现时中国的许多农村的确在走着城镇化的路线,而且这条路线就目前看来似乎是不可动摇的。通过小城镇的建立,形成一个水库似的缓冲地带,避免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通过小城镇的发展来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而且的确有许多城镇成

功地带动了农村致富的案例。而这个我没有太多可说。 经济的发展需要靠的是科技,而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种植经济作物、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当地的一些小手工业、养殖业和畜牧业、外来投资、农民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等。而上述的一切都需要科技的支持,而科技又从哪里来呢?有两个方面:一、外来信息;二、教育。 外来信息的引入需要一定的机制,现在电视基本上已经走进了大多数的农民家庭,可是适合农民吸收有效信息的节目还是太少,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尝试着开创一个农业信息频道,专门播放有关农村的政策及农业的知识等。同时,考虑到农民们农活比较忙,有那么几个月没有时间看电视。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广播设施,建立广播台,通过广播的方式宣传有关的信息。同时,外来信息要获得有效的利用,还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而这些人才是需要靠优良的教育才可能培养出来的。所以可以得出科技最终还是要靠教育来补充。 而中国的教育现在实行的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是大学的精英教育及职业教育。而由于受中国传统科举文化的影响,大学教育便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圣殿,一朝榜上提名,全家乃至全村荣耀,于是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应试教育的泛滥,这一股洪流流过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农村也未能幸免。应试教育一方面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比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可另一方面却也制造着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农民的子弟们由于期待着一朝走出大山就不再回来,于是想尽一切办法的向山外奔,于是考试成为了一个比较体面的方法,这一

三农问题的申论范文申论时事名词解释 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申论范文申论时事名词解释什么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 ___总理就三农问题走访农民 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

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不知道你讲的是大文章写作还是其他题目的作答,在此,就当你是讲大文章写作了(讲这个也可以讲的更为全面些)。涉及到三农问题,应阐述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农业的作用)、重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中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的意义,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这样答题较为全面。我在中政shenlun做题时,就做了三农问题的专题,所以对三农问题较为熟悉,有时间一起交流啊。 应该不算土地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只要在文中能提到与材料有关的就行了 因为是热点 不过是去年的热点了,今年一般不会考 09年材料可能涉及方面*(预测): 1、农村社会事业(义务教育、医疗惠民、低保、农村社会保障、社会救助)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浅谈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三农”问题的实质在于农民处于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三农”政策在性质上属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由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分为决策行为和执行行为,前者具有可诉性,后者则无,因此对“三农”政策的事后规制和救济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 关键词:“三农”政策;农业宏观调控;行为农业宏观调控决策行为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孔祥智[1] 认为,“三农”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农业、农村、农民的范畴,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安全性问题。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2]。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3],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

关于三农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调查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三农问题落实情况,并在调查过程中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使这次实践活动成为投身社会的良好途径;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农村的感情,拉近了我与中国国情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更加明确学习的动力与使命! 二、调查内容: 了解三农问题及农民收入情况,了解实践地基本情况。对基层经济建设情况深入了解,关注三农基本问题。通过走访等形式,发现现存问题与优点,从农民收入来源,农民子弟的受教育程度,农民的业余活动,农村的面貌变化等不同方面来展现农村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要调查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与缺点。 三、调查结果: (1)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调查过程中村民热情大方说起这些年来的变化,老乡们可是有说不完的话,远了不说,就说五六年前,农民收人还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至少—年的口粮。

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收人微薄。当时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增加了农民收人,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技术不断更新,在养殖上,品种培育,疾病预防等方面不断创新。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完善,农民的收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蔬菜大棚成为“时尚”,商品运输业都逐步解决,易于管理,操作简单,收成好,具有丰厚利润。部分村民(男性居多)选择外出打工,近年来村里的留守妇女不仅务农,还找到了新的收入来源,编制汽车垫、织假发等手工制作。更有村民经商致富。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与弊端。留守儿童成为不可回避的焦点,没有父母在身边教育,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使很多的孩子辍学在家,难以管教,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子女在外打工,留下年迈的父母无人照看,只能守着诺大的房子,自我照顾,生病无人管。农村文化娱乐较少,不少农民缺乏娱乐活动,不利于家庭和睦。不可否认农村和城镇还存在着不小的贫富差距,但村民与村民之间也有不小的差距,有的村民认识落后,行为懒散思想意识没有更高的追求,或者家中劳动力缺乏等原因。有的村民经商,跑车拉货,带来可观收益,贫富差距明显不平衡。由于不合理的治理,村里部分地段没有及时规划建设,村庄里,旧屋闲置很多,大都是八、九十年代修的。有的在村边新修楼房,老屋抛荒空闲,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生活垃圾没有合理处理,以至于垃圾遍布地,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2)关于三农问题 我们了解到三农问题的基本内容:农民、农村、农业,其中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

2014年省考申论热点预测:我国三农将面临的三大问题-赵士进

2014年国考申论热点预测: 我国三农将面临的三大问题 华图教育赵士进 申论考试命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跟社会热点紧密相联,解决实际的发展、民生问题。基于这一点,华图赵老师精选了未来十年,我国三农将面临的三大问题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希望给考生带来帮助。 我国目前正处在转型时期,作为重中之重的三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三农所有问题中,食物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安全、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土地是最需要迫切解决好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一、应实行“口粮安全战略”,而不是“泛粮食安全战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更多的人口变成中产阶层,我国食物供给不仅面临数量安全,而且还面临质量安全,如何满足这种数量与质量的双安全,对我国这种人均资源极为稀缺的国度的确是一大难题与挑战。 我国粮食已实现十连增,但一个尴尬的事实却是,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一直在屡创新高,以去年为例,谷物和谷物粉进口1398万吨,大豆进口5838万吨,棉花进口580多万吨,糖进口370多万吨,肉进口220万吨,奶制品进口110万吨。 更重要的,从质量上来看,目前我国食物供应面临更大的问题。城市一大半已满足温饱水平的消费者不再是仅关心吃饱,他们还迫切希望吃得安全健康。而目前不断出现的各种食品安全丑闻,让大部分消费者成了惊弓之鸟。 当前人民的突出愿望便是食品安全,这是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重点强调的,他说:“柴米油盐的安全就是人民的突出愿望。”如何实现在保证“吃饱”的基础上,让百姓能够“吃好”,是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农民工市民化,建设用地指标是个好工具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能够高质量完成的关键。如何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进城农民享受平等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也是一大难

三农问题论文

关于三农的几点浅析 摘要:“三农”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的总称。其实质是我国城乡产业、城乡收入、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过大。通过对我国“三农”政策分析,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并给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字:“三农”问题;统筹发展;农村经济 “三农”问题是我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的简称。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中国正由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向先进的工业大国转变。“三农”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农村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发展农村,是我们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农村的发展如何及“三农”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由于农民人口占大多数“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也连续几年成为中央的头号文件,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党和政府先后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减免农业税”、“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减免义务教育学费”、“三下乡”等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我国农村的发展。最近,党和政府又提出“买家电进行补贴”的措施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更让我们难以忘记的是,党和政府自2003年以来特别重视“农民工工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亲自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利益。一时间,“农民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自身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党和政府永远不变的承诺。

在我的家乡,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已不再是传统的种植业,而是外出打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开始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他们既为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又给农村的发展带来资金和技术。农村和城市的交流加强,用城市的发展带动边缘乡镇的发展是我国城乡发展的思路。城市企业转向农村,既增加了就业机会,给农村带来了发展机遇,可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着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农民可解放自己,一边种地,一边外出打工。农民从中得到了许多实惠,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科技兴农”战略推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科技下乡”活动丰富着农民的生活,开阔着农民的视野。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民的生活不再那么贫瘠,精神得到陶冶,生活得到充实。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也得到继承与发扬。地方传统文化活跃在农村舞台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与此同时,农民的思想也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思想不再那么保守,不再封建。他们开始走出自己的狭小天地,融入城市,开始探寻一种新的生活。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 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只 有切实执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就其内涵和实质来讲,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中去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

申论高分范文精选【四大篇章】(含点评解析)

申论高分范文精选【四大篇章】(含点评解析) 引论透过国家政策看申论命题趋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 为“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我们知道申论命题是紧紧围绕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与国家政策如影随形。最近十来年国家政策有了许多转变。回顾申论命题历史,某种程度上,考试话题是国家政策走向的风向标。近年国家的政策变化可以用几个转向来概括。 ——转向文化与道德 当前谈到文化建设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开放国门,努力汲取海外他国文化了,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已成为当今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在文化却大大落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重 大任务,一项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 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因为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 神家园,其灵魂是思想,即民族价值观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需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会通点。2013年国考省部级、地市级话题都考察了“文化”这一 主题,重点在于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宏观政策对申论考试话题选定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但是不管是国家宏观政策,还是申论命题,都反映出我国在社会转型期过程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1年国家申论考试,无论是副省 级还是地市级的考题,都涉及了文化和精神的问题。地方考试也从农村文化建设、“三俗”文化、文化产业等多个角度考察过文化问题。2006年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就是针对目前价值观的混乱提出的。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专 门将文化作为主题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文件可以作为学习的重要参考。

2014公务员申论热点:我国三农将面临的三大问题

中公教育2014年公务员考试 2014公务员申论热点:我国三农将面临的三大问题 我国目前正处在转型时期,作为重中之重的三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三农所有问题中,食物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安全、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土地是最需要迫切解决好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一、应实行“口粮安全战略”,而不是“泛粮食安全战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更多的人口变成中产阶层,我国食物供给不仅面临数量安全,而且还面临质量安全,如何满足这种数量与质量的双安全,对我国这种人均资源极为稀缺的国度的确是一大难题与挑战。 我国粮食已实现十连增,但一个尴尬的事实却是,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一直在屡创新高,以去年为例,谷物和谷物粉进口1398万吨,大豆进口5838万吨,棉花进口580多万吨,糖进口370多万吨,肉进口220万吨,奶制品进口110万吨。 更重要的,从质量上来看,目前我国食物供应面临更大的问题。城市一大半已满足温饱水平的消费者不再是仅关心吃饱,他们还迫切希望吃得安全健康。而目前不断出现的各种食品安全丑闻,让大部分消费者成了惊弓之鸟。 当前人民的突出愿望便是食品安全,这是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重点强调的,他说:“柴米油盐的安全就是人民的突出愿望。”如何实现在保证“吃饱”的基础上,让百姓能够“吃好”,是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农民工市民化,建设用地指标是个好工具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能够高质量完成的关键。如何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进城农民享受平等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也是一大难题。 农民工市民化最大的障碍在哪儿?成本是关键。有专家测算,我国农村和城市福利待遇人均相差33万元,一般大城市福利50万元以上,中小城市为十几万元。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近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人均市民化成本为10万元,为此至少需要40万亿~ 5 0万亿元的成本。谁来承担这些成本?什么样的政策激励最为有效?

谈谈你对三农问题的看法

我对“三农问题”的一点看法 “三农问题”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的总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竞争,使的三农的矛盾更加突出。“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然,国家也花大力气致力于此问题的解决。如加快结构调整,改革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等。但都无法回避由于农业人口过多而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商品化需求不足、人均占有资源过少限制收入增长,以及转移支付由于人口基数太大形成的财政压力等。因此,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以此带动农产品的商品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从增加非农就业和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两个方面,提高农民收入,降低中国加入世贸后对农业带来的风险。 当然,减少农民数目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国家经济实力的支持,而在当今我国的情况下,做到此是还是相当困难的。至少存在于农村与城镇之间的两级分化,贫富差距以及农业落后等问题也是相当难解决的,而农民素质的提高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本来完成和支持的。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中国有九亿多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减少农民,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确是任重而道远。但是任重道远并不代表没有成功之日,毕竟国家社会等各方面都在努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发展最终要靠科技的进步,要形成工业与农业互相支持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工业反哺农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致力于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使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同时,花大力气解决农民的素质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与文化素质,转变农民落后的乡土意识,这才是根本出路。当然这些都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最后,为了国家经济的平衡健康发展,为了入世后中国经济及农业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三农问题” 必须尽快解决 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点思考 “三农”问题可以说是我国社会的一个顽症,政府和各界纷纷对这个困挠了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和社会难题把脉开方,以期能够有所突破,从而推动 新时期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得到质的飞跃和发展。我作为一个在农业大学就读的学生,也对这个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 了一些探索性的思考,在这里提出来,希望不要见笑于大方之家。第一、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问题。 上个世纪九十年有文件说我们找到了一条“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转化,与西方城市化进程完全不同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之路”。就是用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办法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有些简单,因为它违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首先,那种让支撑小城 镇经济基础的乡镇企业和地方小工业遍地开花的设想与现代产业资源的聚集效应是背道而驰的。可以看到的,曾经“盛极一时”的乡镇企业在内地 正日益萎缩或消失,而沿海一带制造业的规模却日趋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其次,小城镇的规模 小不利于综合利用城市的公共资源,也不利于发挥城市的综合效应,从而使得中国城市化的成本变得极其昂贵。如果小城镇在全国遍地开发,互相 弧立,功能雷同则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是目前我们的国力所能承受的。 据新闻报道南京郊县一些地方,因政府集中征地搞开发,20多万农民陷入了无地、无业又无保障的“三无”境地,导致民怨沸腾,严重伤害了 农民的利益。当前有一些地方领导人为了什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在任内捞点“政绩”,竟不顾现实,硬是让农民搬出祖祖辈辈居住的乡村,集中 住到沿公路建筑的一排排千篇一律毫无生气的钢筋水泥房子里,结果是既掏空了地方财政,榨干了农民仅剩的一点油水,还欠下了一屁股让其后任 和百姓苦不堪言的债务,而最后农民因在“城里”无生活来源,种地也不方便,又通通搬回了原来的住所,真是劳民又伤财。由此看来,我们的城 市化进程是要另谋良策了。什么良策呢?其实还是应该遵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办事,顺其自然,做好服务和引导的工作,半点也取巧不 得,任何人若想在这一进程中充当“高明”的设计师和指挥家,必将遭到可耻的失败和现实无情的报复。从目前实际的情况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 主要是往大城市及其周边卫星城市以及制造业中心地带转移,而我们的政府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做好以下几件事就够了: 一、做好送工入城的工作。这主要是征对农村基层政府而言的,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首先是要政府加强引导,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尽 量做好总量控制,避免盲目流动;其次就是要做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在这方面,自从中央在农村工作会 议上做出指示后,各地正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探索,其中浙江省衢洲市的“培训券”制度我认为很有新意,做法是由需要进城务工的农民提出申请, 政府免费发给“培训券”,然后由社会办学力量凭券对农民进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最后由政府买单。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由财政反哺农民”。 二、做好接受农民工的工作。城市管理者应该在政策、法律、工作条件、就业指导、创业环境以及城管、维权、人文关怀等方面为进城务工者 提供方便和服务,务必使他们当中尽量多的精英份子能够站住脚,融入城市,即便那些最终返乡的人,也要让他们多一些兴喜少一些失落,多一些 快乐少一些痛苦。当然,要做到这些,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城市各阶层要作为一个整体多一点同情心,多一点包容,胸怀更宽阔一 点,微笑再多一点。时下,正在各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的为农民工讨工钱的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三、农业发展要产业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不要一门心思地尽想着往城里送,还应该立足农业和农村,尽量将农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民不 需要进城,在农村就可以发家致富,所谓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该是一个相对的、变化的概念。相对现在农业还很落后萧条的情况,九亿农民当然是 太多了,但假如我们把农业的本职工作做好了,这个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富余”是不是会少余一些呢?

申论万能模板通用绝对有用!!!

申论万能模板! 申论,是中国大陆国家公务员进行资格考试的其中一个科目。在公务员考试中,通过对设定资料的阅读,回答有关问题,考察应试者七种能力。 文章的写作套路 要求:1、简明概要,抓住材料的主旨 2、体会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3、长短合适,最好不要加副标题 题目要求: 1、简明扼要,抓住材料的主旨 2、从小切入,切忌假、大、空 3、长短合适,最好不要加副标题 比较好的题目[例]“处处留意皆民生”、“圆城市低收入家庭安居梦”、治理网吧既要治“吧”也要治“网”、“献礼工程”当休矣、网上扫黄要建立长效机制。 比较差的题目[例]“加快县域经济创新步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开展小康社会。。。。” [正文] 文章第一部分 ★开头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阐明危害和解决好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金融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说问题时最好用分号间隔) 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如果该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和妥善地解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

光辉形象,进而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套话要因情况而定) 文章第二部分 ★第二段主要叙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从材料给出的现象从中分析就能得出结论,下面就近期热点问题为例加以说明,不外乎根据材料从以下角度进行展开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政策体制不完善,。。(结合材料) 其次,国家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结合材料) 再次,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结合材料) 最后,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结合材料) 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服务特殊性和群众必需性,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以药养医,药厂和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医疗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医疗服务市场化,利益驱动;医风医德有待提高;群众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欠发达,投入不够,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缺少专业人才,缺少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城乡二元化的历史原因;农民与城镇居民待遇不同;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覆盖到农民;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三难为题在农村体现尤为突出;农民工流动频繁,职业不稳定,收入相对较低,文化素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普遍不高;农村公共服务缺乏,农业受气候影响极大,收益难以实现保障,入不敷出; 贫富差距:区域性差异、行业性差异、城乡间差异、个体间差异;宏观政策、市场机制、法律体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导致;不公平现象

实习报告(有关三农问题)

实习报告(有关三农问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实习报告(有关三农问题)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网,范文,三农问题,有关,实习报告,,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实习报告中查看更多范文。 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时间:20XX年7月22日--7月27日地点: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组织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团总支参与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99级、00级部分同学一调查数据概况:周家村共有230户约8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1550亩。本村固定资产120万,去年总产值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3800元。(一)经济收入状况经济收入以经济作物为主,辅以副业如养鸡,养老鼠。经济作物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经济作物包括苹果、蔬菜、黄烟、花生、柿子和制种。自199年以来有果园200亩、蔬菜100亩、黄烟500亩,现在黄烟已发展到800亩。1990年进行村庄规划后,1992年在房前屋后种上了5000棵柿子树,现在每棵树能收入两百元以上,近年又种上了

1000棵柿子树,估计明年能大量挂果。制种业是新兴产业,包括西瓜、西葫芦、西红柿、辣椒四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00亩左右每亩毛收入一万元左右。(二)受教育状况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三)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二下乡感悟(一)我看农村教育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