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王力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王力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王力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王力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王力

【篇一: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每空1分,共15分)

1、从____顾炎武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段玉裁--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29_____部。

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王先谦__的《庄子集解》和__郭庆藩

_____的《庄子集释》。

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流水对___和__借对

________。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 精清从心邪___,舌上音是指

_____知彻澄娘____。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 仄仄平平平仄

仄____。

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颔联___、__颈联____两联必须对仗。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韵目

答:每一个韵部选用一个字作为代表,(1分)这个代表韵部部类

的字叫韵目。(1分

2、之为言

答:古书释义术语之一。(1分)是通过声音关系解释词义的方法。(1分)

3、粘、对

答:所谓“粘”,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

大类。(1分)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1分)

4、疏

答:又称“正义”,古书注解的体例之一。(1分)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叫“疏”。(1分)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25分)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2、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给?饭吃

3、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4、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送饭

5、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用如名词,硬度

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仰视的样子

7、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禀告

8、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开始

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屋檐下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遗憾

11、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急忙

12、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拾取

1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水中高地

14、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栽种;种植

15、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

务必

16、英俊鸟集,秦失其鹿。

像鸟一样;帝位

17、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曾经;不同

18、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聚合

19、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两杯

20、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通“罹”,遭遇

2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2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悬赏征购

三、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

1、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豫州遁逃至此。

代称

2、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之阳陵。

委婉

3、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义。

用典

4、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脯。

稽古

5、侣鱼虾而友麋鹿。

互文

四、为下列古文加上标点(每题3分,共6分)

1、东坡母成国太夫人程氏,眉山著姓。其侄之才,字

正辅,第二;之元字德孺,第六,即楚州;子邵字懿叔,第七。正辅初娶东坡女兄。

2、(佗)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

如成者,谓成曰:“ 卿今强健,我欲死,何

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成与之。后十八岁,成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于死。

五、简答(每题3分,共15分)

1、简述《诗经》韵例的特色。

答:(1)从韵在句中的位置看,句尾韵是最常见的形式。(1分)(2)从一章中韵数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两类。(1分)(3)从韵脚相互距离看,有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和交韵。(1分)

2、介词“于” 有哪几种用法,各举一例说明。

答(1)介绍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1分)

(2)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1分)

(3)介绍比较的对象。(1分)

(4)介绍主动者。(1分):

3、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是什麽?

答:(1)解释词义(2)阐述语法

(3)说明修辞(4)注明字音

(5)校勘文字(6)串讲文意

4、近体诗有哪些特点?

答:(1)讲究平仄,一般只押平声韵。(1分)

(2)用韵要求严格,一韵到底,不许临韵通压。(2分)

5、说出《十三经注疏》中为《周易》、《尚书》、《礼记》、

《春秋左传》和《尔雅》作注疏的作者。

答:《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1分)

《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汉郑玄注,唐

孔颖达等正义;(1分)

《春秋左转》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尔雅》:晋郭璞注,

宋邢昺疏;(1分)

六、为下列一首诗划出平仄,说明该诗是否是律诗,为什麽?如果

是律诗,有拗救要指出。(共10分)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答: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4分)

是律诗。(1分)原因:讲究平仄,押平声韵;共八句, 56字,

每两句一联,讲究粘对,中间两联对仗。(2分)

说明:分号前后各给1分,或所答意思能指出律诗特点的酌情给分。有拗救,颈联出句第五字“竹”应平而仄,拗;对句第三字“自” 应平

而仄,拗,第五字“沙” 应仄而平,既救本句第三字,又救出句第五字。

七、阅读下面古书的注解,并回答问题。(共16分)

(1)哪几句话是毛传?(2分)哪些话是郑笺?(2分)

(2)哪些话是孔疏?(2分)孔疏是解释谁的话?(2分)哪些话

是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2分)

(3)“如字”是什麽意思?(2分)

(4)文中“夭夭”释为:(2分)

(5)翻译“之子于归宜其家人”:(2分)

答:(1)“蓁蓁??形体至盛也”、“一家之人尽以为宜”为毛亨的传。(2分)说明:指出1句给一分。

“家人犹室家”为郑玄的笺。(2分)

(2)“正义曰”至篇尾,为孔颖达等人的疏。(2分)孔疏是解释郑笺的。(2分)

“蓁侧巾反”为陆德明《经典释文》中语。(2分)

(3)“如字”通常是告诉读者,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

本来的读音读。(2分)

【篇二: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之善否。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

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

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辊辑讹之也。”然明曰:“蔑也今

而后知吾子之信辊讹可事辊讹也。小人辊讹实不才,若果行此,其

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

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

郑国人在乡校里走动,议论着当前执政的人管理好坏。郑大夫然明

告诉子产说:“干吗不把乡校取消呢?”子产说:“为什么要这样?乡人们

白天(上午)工作,傍晚(下午)工作完毕到乡校走走,谈论谈论执政者

的好坏。他们提到我办得对的地方,我就继续执行;他们提到我办得

不对的地方,我就加以改进。这些人都是我的老师呀!如果情况正是

这样,为什么要毁掉乡校呢?我听说过忠善可以减少民怨,却没有听

说过压制可以堵住民怨,(采取忠善)岂不是很快就能消除怨恨吗?这

如同预防水患,大的堤坝溃决,伤人必多,我也一时抢救不过来。

不如小的堤坝坍塌可以开渠疏通池涝。正如犯了小的毛病,我听到

了还可以用药物治疗(意即不要等到病入膏肓)。”然明说:“从今以后

我知道你确是能办成大事的,我实在是往薄能鲜。你能这样干下去,郑国便有了强有力的依靠,岂止我们这些官吏呀!” 孔子听到了这番

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的子产不仁,我不相信。”

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

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

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是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

思古人!

卫侯贞卜,

正卜梦之吉凶。

其繇曰:“如鱼尾,

,赤也,鱼劳则尾赤。

○繇,直又反。,敕呈反。

衡流而方羊裔焉。

横流方羊,不能自安。裔,水边。言卫侯将若此鱼。○衡,华肓反,又如字。方,蒲郎反,注同。裔,以制反。

大国灭之,将亡。阖门塞窦,乃自后逾。”

此皆繇辞。○阖,户腊反。窦音豆。

[疏] “其繇”至“后逾”。○正义曰:杜以鱼劳则尾赤。方羊,不能自安。裔焉谓鱼至水边。以喻卫侯将如此。是贾逵之说,杜用之也。郑众

以为鱼劳则尾赤。方羊,游戏。喻卫侯淫纵。杜不然者,以此鱼喻

卫侯。《诗》云“鲂鱼尾,王室如”。鱼劳则尾赤,以劳苦之鱼比喻

卫侯,则方羊为劳苦之状。若其方羊是纵恣之状,何得比劳苦之鱼也。刘炫以为

卜繇之辞文句相韵,以“裔焉”二字宜向下读之。知不然者,诗之为体,文皆韵句,其语助之辞,皆在韵句之下,即齐《诗》云:“俟我

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其王《诗》云:“君子阳阳,左执簧。

其乐只且。”之类是也。此之“方羊”与下句“将亡”自相为韵。“裔焉”

二字为助句之辞。且繇辞之例,未必皆韵。此云“阖门塞窦,乃自后逾”,不与“将亡”为韵。又“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不与“攘公

之为韵。是或韵或不韵,理无定准。刘以为“裔焉大国”谓土地远焉

之大国,近不辞矣。又以方羊为纵恣之状而规杜过,非也。

一、给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1.相:a.视,观察 b.辅助 c.貌相,状貌 d.扶着瞎子走路的人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

(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季氏将伐颛臾》)

2.过:a.过错 b.超过 c.太甚 d.责备

(1)求!无乃尔是过与?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3.国:a.国家 b.诸侯的封地 c.都城 d.一个地域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郑伯克段于鄢》)

二、解释下列括号内词的意思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

1.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5.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给下列括号内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

1.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

a.多少

b.小桌子

c.接近、接近

d.数量少

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a.房屋的统称

b.宗庙

c.古代刑罚之一

d.古代五声音阶之一

3.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a.知道

b.知识,见识

c.记住

d.标志,记号

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a.劝告

b.劝诫

c.勉励

d.提倡

六、选出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

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

b.当其取于心儿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c.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d.志乎古,必遗乎近,吾诚乐而悲之。

七、选出下列各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

a.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b.李深源、元克己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c.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d.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答案:一 1. 1.d 2.b 2. 1.c 2.a 3. 1.a 2.c

二加:变得更或:有的人直:只,仅仅第四题你没标出来

三距,通据,盘踞倍,通背,违反蚤,通早,指时间上早

四山东,旧指崤山之东,后指太行之东,今指山东省

谢,旧指道歉,今指道谢

非常,旧指非常规时期,多为混乱时期,现做形容词,强调程度之

严重细,旧指小人、奸细,细说谓谗言,今与“粗”相对

去,旧指距离,今为动词,或表方向

五 1,c 2,b 3.a 4.c 六 b 七 c

【篇三: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s=txt>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

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

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

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

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

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

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

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

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

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

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

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

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

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

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

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

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

20、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

a、释词。

b、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c、通释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

21、常见古书术语:

a、曰、为、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不仅用来释义,且用于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差别。

b、谓。被释词放于其前。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谓之,被释词放于其后。

c、貌。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被释词往往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等于―…的样子‖。

d、犹。释者与被释词往往是同义或近义关系。等于―等于说‖。上面单纯用于释义。

e、之言、之为言。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

f、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g、读如、读若。一般用来注音。有时说明假借字。

22、唐人为汉下其他古书注释。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唐代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文选》。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23、郭象注和成玄英注《庄子》。

24、如字,通常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有时一个字下注―如字‖,又注别的反切或直音,表明这个字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传统有不同的读法。

25、古书常常有一字异读的情况。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或词性的不同。异读有时只是音调的差异,有时不仅是声调、词义上的差异,还有词性上的转变。

26、利用四声区别词义和词性,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27、朱熹:《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

28、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

29、阮元为《十三经注疏》作《校勘记》。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30、姚鼐《古文辞类篹》把文章分为十三类。

31、古代断句用―、‖作为标志。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点于两字之间。句终在字的旁边。错误因为三种情况:意义不明、语法

不明、音韵不明。

32、《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主要特点铺陈事物。

33、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分赋为古赋、俳赋、律赋、文赋四种。

a、汉代为古赋,又称辞赋。一般较长,多用问答体的形式,韵文中

夹杂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

b、六朝赋是俳赋,又叫骈赋。篇幅短小,用韵。骈偶、用典,实际为押韵的骈体文。

c、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试体赋。押韵严格限制,由考官命题,出八个韵字,规定八类韵脚,所以说八韵律赋。甚至

押韵词序、平仄也有规定。字数有限制,不超过四百字。

d、文赋,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中唐后,古文家的赋逐渐以散

代骈,句式参差,押韵随意。不重铺排和藻饰,用散文方法写赋,

贯穿散文的气势,重视清新流畅,十分接近散文。

34、赋的结构:前面有序,中间为赋,后有―乱‖或―讯‖等。

35、古汉语的修辞方法:

a、稽古:援引古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叙述一些历史事实,

有正反两面。

b、引经:正面援引古代圣贤的言辞。

e、代称。

a、以事物的特征或标志代指。如―二毛‖。

b、以部分代全体。如―风雅‖。

c、以原料代成品。如―鱼网‖。

d、以具体代抽象。如―丝竹‖。

e、以地代人。如―彭泽‖。

f、以官代人,表尊重。如―王右军‖。

g、专名用作通名。如―扁鹊‖。

h、割裂式的代称。如―吞舟‖。

d、倒置,词序颠倒为了修辞押韵。

e、隐喻,没有比喻词。

f、迂回,一种隐晦难懂的修辞手法。作者不直言,而转弯抹脚地说出。

g、委婉,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外交辞令和谦词属于委婉语。

h、夸饰,一种极度形容语,使语言增加生动性。

36、唐后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古体诗

又叫古风。超过八句的叫做排律。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古绝一般

只限于五绝。

37、四言诗句式一般为二二,五言诗为二三,七言诗为四三。

38、句句入韵的诗歌,因相传汉武帝作柏梁台,与群臣共赋七言联句,句句入韵,故名柏梁体。如曹丕的《燕歌行》。

39、《文心雕龙#8226;声律》提到―声律‖的问题,南朝沈约发明

四声,写作《四声谱》。

40、三平调是古风的专用的形式,是古风的特点之一。律绝一般截

取律诗的首尾两联。

41、清代戈载《词林正韵》分为十九词韵部,用《集韵》的韵目。

42、曲有南曲北曲之分。北曲有杂剧和散曲。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

种形式。

43、元代周德清根据北曲写成《中原音韵》分平水韵为十九韵部。

二、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

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

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

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

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

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

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

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

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

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

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

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

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

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

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禮、

气氣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

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

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

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

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

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

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

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1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

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

15、韵母:指一个音节中除声母以外其他因素的总和,包括韵头、

主要元音和韵尾。

16、韵:只指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的话)。

17、诗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18、韵脚: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汉语诗韵一般放

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

19、韵例:就是关于用韵的格律: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韵

和怎样用韵。

20,换韵:不一韵到底,中途变换成不同的韵押韵的押韵方式,交

韵的情况不是。

21、天籁:民歌随口而唱,随口用韵,随时换韵的情况。

22、叶韵:古人为了说明《诗经》的押韵和谐,认为某字是改读某音,就是―叶韵‖,或称―叶句‖(叶,同―协‖,和谐之意)。

23、叶音法:一种应该否定的注音法。古人认为押韵可以临时改变

读音,以求和谐,没有根据。

24、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现代汉语中―珍珠‖,―微妙‖在

先秦是双声。

25、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韵头不同也可以,如现代汉语中―

光芒‖。

26、古音通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借用同音近音字表示,两个字本来形体

不同,意义不同。如―蚤起‖,蚤通早。

27、三十六字母:传统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

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

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现在研究

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

28、连绵字: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叠韵

的关系,如玲珑、徘徊、参差,或没有,如蜈蚣、妯娌,或同音相

重复,如匆匆、津津。

30、《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

《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

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朝或魏晋人的注。

3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

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汉水以为池‘,?水‘字衍‖。

32、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用来指明古籍

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如―?孔世家云:颀然而长‘‖―?孔‘下脱?子

‘字‖。

33、韵文:指有韵的文章,有完全的韵文,也有不完全的韵文。

34、平水韵: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

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平水刘渊,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后人渐为106韵,被成为平水韵,一般叫―诗韵‖。

35、平仄;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

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36、黏: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

失黏:诗歌中不合乎黏的规则的现象。

37、对: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类型的。也就是对句的平仄

对立。失对:诗歌中不合乎对的规则的现象。

38、孤平:诗歌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是律诗的大忌。

39、拗句:不依照一般的平仄的句子,即该用平声的未用平声,该

用仄声的未用仄声。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

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

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

40、对仗: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为对仗,

这是正格。另外又一种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即词类相同,不要求

句法结构相同。对仗一般平仄相对。同类的词相对是工对。

41、合掌:一联对仗出句合对句完全或者基本同义,是诗家的大忌,叫做―合掌‖。

42、流水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也就是说出句与对句不是两句话,而

是一句话。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3、借对:对仗中的特殊类型。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

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令一词相对。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取―寻常‖本为―平常‖之意,但又为古代测量单位,借对数目。

44、填词:词初称为―曲子词‖,了解音乐的词人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称为填词或倚声。

45、词调:本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

品的句法合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的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

46、杂剧:一种带科(动作)白(道白)的歌剧,唱词往往是剧中

人唱。只有套数,没有小令,一个套数称为一折,全剧通常四折,

有时加上一个楔子。散曲:不是戏剧,没有科白,与词的性质相近。

47、小令:散曲的一种,等于一首单调的词。套数:由两个以上的

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

48、赘韵:曲中不必用韵的地方用韵。

49、衬字:曲律中在规定的字数之外所添加的字,或者加在句首,

或者加在句中,但不能加在句尾。

古代汉语复习重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

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篇目与习题

一、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 (四)引申义分析例(下) 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

),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 》,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 )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 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七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六 判断句,也字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在秦汉以前,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来帮助判断。例如: 制,岩邑也.。(左传隐公元年) 虢,虞之表也.。(左传僖公五年)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有时候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字表示提顿,然后再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例如: 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战国策?赵策三)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 在先秦时代,有些“是”容易被人误解为系词,实际上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或谓语。例如: 是.吾师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 在这两个例子中,“是”字用作主语,“吾师”“社稷之臣”是谓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未测四) (今天就是这样。)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孟子?梁惠王下) 在这两个例子里,“是”字用作谓语,“今日”“武王”是主语。 在判断句中,人们所判断的不限于人或物,有时候是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在前面叙述过了,然后用指示代词“是”字或“此”字复指,使意义更为明确。例如: 无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僖公三十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在第一个例句里,“是字复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这件事情,其余由此类推。 但是,字古代汉语里,这种用来复指的指示代词往往不用。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是)君之所知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是)寡君是愿也。(左传僖公四年) 在第一个例子里,“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是主语,“寡君是愿也”是谓语,其余由此类推。 有些判断句由于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已经在上文出现,所以省略主语,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对话里。例如: 对曰:?翳桑之饿人也。?(左传宣公二年) 子曰:?隐者也。?(论语?微子) 子曰:?非吾徒也。?(论语?先进)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谓语前面重用副词“乃”字来加强肯定,用副词“非”字来表示否定。先看用“乃”字的判断句: 吾乃梁人也。(战国策?赵策三) 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四) “乃”字表示的肯定的意味强,而且往往带有辩白或申明的口气。这种用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边(是)”“就(是)”,因此在现代汉语里的书面语言里,“乃”字哈可以加在“是”的前面,说成“乃是”。 再看用“非”字的判断句: 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上)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四) 管仲非仁者与?(论语?宪问) 这种用法的“非”字虽然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不是”,但是,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复习提纲PDF.pdf

书山有路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选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茔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 (三)《礼记》:大同 复习要求: 1、所有文章要能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识别其中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齐桓公伐楚祁奚荐贤大同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 二、通论 (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6、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举例说明合成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9、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在王力的语法系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 12、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 (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什么叫动词的使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什么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16、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特别是词义的发展和演变 1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 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 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 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3一、填空: 1、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⑴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 多按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⑵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再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⑶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全书共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收字四万八千多个,比《康熙字典》 多收了一些近代的方言字和翻译用的新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3、《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等主持。 4、《汉语大字典》由徐中舒、李格非、赵振铎等主编,全书共八卷,收单字56000字,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汉语大词典》由罗竹风主编,1986年出版第一卷,全书共十二卷,5000万余字,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 5、《新华字典》目前最常见的字典。现代汉语释义《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收古汉语常用字3700多个,收难字2600多个。在释义中重视词义的概括性和各个意义之间的内部联系,注释简单易懂。 6、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7、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8、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全书106卷,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 9、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 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 20、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 A、释词。 B、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C、通释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 21、常见古书术语:

王力 古代汉语 文选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笔记(免费下载)

中山大学汉语史与古文字专业03及04年博士生入学古汉语试题(部分) 古汉语试题(汉语史、古文字专业通用) 03年 翻译《汉书-师丹传》 04年 一、据《左传》一段文字,分析“于”、“以”用法。 二、标点并翻译《左传》中一段文字。 三、简述下列出土材料的大意及语言学价值。(碑刻) 四、失记。 前两个题是《国语》中的材料,一段是曹刿问何以战,第二段是标点并翻译”庄公观社“。第三题是段墓志材料。问题一:隶定并标点。问题二:概述大意,并指出汉语史研究的价值。 清华大学2001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古代汉语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简牍2、汗青3、帙4、付梓5、句读6、衍文7、文、字8、《马氏文通》9、押韵10、破读二、请简答并举例(每题4分,共20分。)1、连绵字2、三十六字母3、反切4、今体诗及其特点5、十三经注疏三、填空。每空0.5分,共30分1`中国古代研究语言的学问称作(),包括()、()、()三个部门。2、汉字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其形体演变大致经历了()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3、迄今发现最早的系统汉字是()年前的(),是()世纪末在()出土的。4、说文解字是()时期的()撰写的中国第一部字典。书中把所受的万余字分成()部首,以()为正体,兼收()、()。5、“六书”始见于(),一般指()()()()()()。6、汉字记录汉语的基本特点是()。汉字基本上属于()文字,严格讲现代汉字是()文字。7、清正确读出下面的地名、人名:龟兹月氏吐番镐京涪陵米芾女娲皋陶单于?食其8、请分析下面汉字的音节结构 |声|韵|调|9、填补空缺书名作者成书年代价值———————————————————————————————————广雅疏证说文解字注中原音韵——————————————————————————————————— 四、请回答。每字0.5分,共10分,第二题酬情加5—10分 1、指出下面词语的本义写、书、题、临、陵、天、鄙、即、既、因 2、请为下列几组汉字正确标音,并试解释形声字声符变读的原因。 帝谪虹豇贡扛坻邸馥愎 五、分析句子结构。共10个单句,每句1分。共10分 1、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3、大哉尧之为君! 4、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5、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8、老臣窃以为媼之爱燕后贤于长君。 六、请指出句中词类活用现象。每题1分。共5分 1、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人不能以死免其君我谬之不详赦之以劝事君者 5、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七、标点并翻译。15分 1、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匿且擢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2、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者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媼尊长安君之位而日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媼为长安君计短也固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君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三)

第五单元古书的注解、标点和翻译 一、十三经的书名及其注疏者。 二、解释:传、笺、疏、章句、衍文。 三、古书注释术语“曰”、“谓”、“犹”、“貌”、“之言”、分别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1、《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籍()也。” 2、《魏风马牛不相及?伐檀》:“实之河之侧兮。”毛传:“侧,()时也。” 3、《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王逸章句:“崔嵬,商()。 4、《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何晏集解:“同门()朋。” 四、问答题: 1、古书注解中的“谓”和“谓之”有何不同? 2、古书注解中的“读为”、“读曰”同“读若、读如”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 五、下面的四段古文各有三种不同的标点,其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请在正确的标点后打√。 1、《世说新语?雅量》: ○1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2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3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2、《荀子?修身》 ○1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2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3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3、《吕氏春秋?别类》: ○1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2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3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4、王充《论衡?问孔》: ○1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2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3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六、改正下面句子中的译文。 1、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即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译文]远方的人不服,就搞好德政教化而把他们招来;他们既来到这里,就会安心地住在这里。 2、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孟子?许行》) [译文]在这个时候,禹在外治水八年,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却没有进去,他虽然想亲自耕种,能得到吗? 3、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孙子?谋政》) [译文]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屈服于人家的兵力,就不能战斗了。 4、事智者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韩非子?五蠹》) [译文]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多,法制就要败坏;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少,国家就要贫弱。 七、标点翻译下列古文。 1、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战之曰胡兄之国也子方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遂不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乐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什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皆当也厚者为战薄者见疑则非知也难也处之则难也(《韩非?说难》) 2、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书荣乐之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离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西伯幽而演易周旦类而制礼不以隐约

2020年整理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复习提纲.pdf

学海无涯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选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茔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 (三)《礼记》:大同 复习要求: 1、所有文章要能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识别其中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齐桓公伐楚祁奚荐贤大同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 二、通论 (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6、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举例说明合成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9、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在王力的语法系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 12、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 (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什么叫动词的使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什么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16、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特别是词义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汉语译文(王力版)

齐桓公伐楚 翻译:鲁国国王僖公既位四年的春季,齐国国王(齐桓公)率领个诸侯国侵略蔡国,蔡国被击溃,便讨伐楚国。楚国国王派人对(来犯的)军队说道:“你们居住北方,我们居住在南方,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啊,没想到你们来到我们的地方,为什么啊?” 管仲回答说:“以前姜太公命令我的先君太工说:‘所有的诸侯国,你都可以讨伐它,用(这办法)来监督它们辅佐周朝王室。’(并)赐给我先君鞋,东可以到海,西可以到黄河,南可以到穆陵,北可以到无棣。你们楚国进贡的包茅没有进贡,(周朝)国王祭祀缺乏供应,没有东西用来滤酒,我就是来征收的。周昭王南巡却没有回去,我问你这是怎么会事。”回答说:“贡品没有进贡,是我国君的错误,哪敢不进贡呢?周昭王不回去的事,你请到汉水边去问吧!”联合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夏季,楚国国王派(大夫)屈完到联军那。联军后撤,驻扎在召陵。齐侯(齐桓公)布阵好联军军队,和屈完一起乘车检阅。 齐侯(齐桓公)说:“岂是我要这么做,是发扬先君好传统(合作精神),和我们联盟吧,如何?” 回答说:“您若以德安抚诸侯,谁敢不服?您若用武力,楚国将把方城作为城墙,汉水作为城隍,你们虽然人马众多,没有地方施展的!”屈完和各诸侯国签定盟约。 晋灵公不君 不知道是否有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历史上的暴君的心理,这种研究肯定很有意思。在平常人看来,暴君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些异乎寻常,按正常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比如,夏桀的宠姬妹喜爱听裂帛声,建造过“酒池肉林”;商纣王的酷刑“金瓜击顶”、“炮烙”、“虿盆”、做人的肉羹。活剖孕妇等等。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仅仅用一般的残暴、狠是难以说明的,恐怕总有些变态心理,或者歇斯底里症一类的精神病,才能解释他的怪癖行径。如果真是这样,除了治病、关进疯人院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让他改邪归正,或者像赵穿那样,将其杀掉,以免危害更多的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致命的痼疾就在于,无论所滑的“天子”多么愚笨、痴呆,无论多么残暴、缺德,无论多么变态。病入膏育,都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不可弹劾讨伐的,否则,便会犯下各种“罪行”:欺君,亵读,犯上作乱,直至弑君。而且,这些罪行都是弥天大罪,不可赦免,甚至可以诛灭九族。至今想起这些,依然让人不寒而粟、切齿痛恨!天子也不过是吃人饭拉人屎的家伙,说不定智商还很低,凭什么就可以骑在千万人的头顶上拉屎撒尿,作威作福?他们凭什么就能比百姓聪明能干。具备当“领袖”的才能,如果说这世上真有什么天才的话,多半也没有那些享尽人间荣华富贵。骄横得不可一世的“天子”们的份儿。虽然有此痼疾,但让人感叹不已的是,无论在那个时代,只要有昏情残暴的暴政。苛政存在,就有敢于诤言直谏的义士出现,并有敢于弑君的勇士出现,前者如赵盾,后者如赵穿。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将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甚至还包括以自己亲人的生命为代价,依然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视死如归。这些词语,只有用在这些义士、勇士身上才是沉甸甸的、掷地有声的、名实相符的。其实,敢于直谏、敢于弑暴君,已远不止是一种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更不是宗教信徒的迷狂。它是一种非常清醒的、理智的选择,是不得不如此的抉择。有时,明知暴君不可理喻,有时明知自己的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如荆柯刺秦临行前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正义,即决不向残暴专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的决心。正如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西西弗斯明知自己推上山的巨石要滚下来一样,依然坚持不懈地推下去。人类的精神和行动的意义,就在过程之中显示了出来,结果则是次要的了,甚至并不重要了。面对残暴和死亡而敢于挺身而出,这种行为表示了一种严正的抗议,表示了一种不屈的精神。翻看历史,这种抗议和精神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就好比光明和黑暗从来都是相随相伴,哪一方都没有消失过一样。也许,光明和黑暗永远都会这么抗衡下去,直到人类不再存在。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 九月甲午日,晋侯和秦伯合兵围困郑国,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并且怀有二心亲近楚国。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汜水南面。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势危急了!倘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兵一定退去。”郑伯听从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道:“我的壮年,还不及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伯说:“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现在碰到急难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练习题 壹、古代汉语被动句 一、问答: 1.什么是被动句? 2.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有哪几种类型? 二、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 1.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中山狼传)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心为鲧、禹笑矣。(韩非子·五蠹) 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8.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禀禀也,窃为陛下惜之。(论积贮疏) 三、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2.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答李翊书) 3.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 4.今不取,后世心为子孙忧。(季氏将伐颛臾) 5.士卒多为用者。(陈涉起义) 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8.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汉书·贾谊传) 9.其母上书言于王曰。(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0.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羽传) 12.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13.随亡于荆,吴并于越。韩非子·说疑) 1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15.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更法) 16.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冯谖客孟尝君) 贰、习惯句式·成分省略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习惯句式并说明其意义: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4.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5.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后) 6.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 8.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韩信拜将) 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10.与不谷同好,如何?(齐桓公伐楚)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2.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 13.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1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15.王以为何如其父?(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6.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7.是岂不足为政邪?(柳子厚墓志铭) 18.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张巡守雍丘) 二、说明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哪些常见的句子成分: 1.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韩信拜将)2.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韩信拜将) 3.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韩信拜将)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下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下)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讲过的篇目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十八)古书的注解: 1.了解古注的重要性和发展概况。了解《诗经》、《史记》三家注、《汉书》、《三国志》、《老子》、《庄子》、《楚辞》等名著在唐代以前的名家注解。 宋代著名的注解家是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 2、名词解释:疏、正义、传、笺。(P676)传注体、义疏体、章句体、集解体。 3.阅读677页上半《十三经注疏》的书影,了解其中的内容和体例。 4.古注的方式:注音,释词,通句、解事,评说。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5.名词解释:衍文、脱文。(P680) 6.古书注解的术语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1)曰,为,谓之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语总是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这三个词语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做”。 (2)谓用“谓”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谓”的作用是用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影射的事物。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指”、“是说”的意思。 (3)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说明被释的词是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 (4)犹,犹言“犹”的作用是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用“犹”的时候,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略等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 (5)之言,之为言,之犹言这三个术语的作用是表示“声训”,注释时必然是用声音相同或近似的词来作训解。声训也是古人寻求同源词的一种方法。 (6)读为,读曰,读若,读如这几个术语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读为”和“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读若、读如”主要作用是注音。 7.如字,一种注音法。当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法的时候,要按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读,按照最常用的意义解释,叫如字。例如“好”有上声和去声二音,当注为“好,如字”时,表示“好”在此处读常用的上声,意为“美好”)。常用来为一些多音多义或有异读异解的字注音,强调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被释的字要按它的本音来读。 8.本节通论部分所举的例子都要看懂。 9、要了解《十三经注疏》的大体内容。 (十九)古书的标点问题: 1、古文不标点断句的原因 A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的特点有关①简略②和口语一致 B与早期古籍的成书与流传方式有关①口头流传成书②口耳相授流传 C与文言语言的特点有关 ①对称性②多虚词③节奏鲜明④押韵 D与故事的学术风气有关。训诂之风,崇古之风。 2、句读是古人读书时候断句用的符号。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读(dòu)。”合起来就叫“句读”。 3.刻书有句读是从宋朝开始的。

《古代汉语》(王力)期末考试笔记整理

《古代汉语》(王力)期末考试笔记整理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35629学习资料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35629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 )排列。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理完整版学习资料

王力古代汉语笔记整 理完整版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