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教学设计案例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教学设计案例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教学设计案例

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地理《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案例学科:初中地理

案例正文:

来自湖南的熊老师,是湖南的以为地理名师。前不久,她在讲授初中地理《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时,使用了翻转课堂的新形式,效果非常好,这主要得益于优秀的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下面是熊老师开展翻转课堂的步骤。

第一步,制作微课,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熊老师是如何进行微课设计的?

熊老师上传了多幅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对比的图片,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学习的内容。首先,展示几幅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风光图,比如,在冬季,A 图树木茂盛,B 图白雪皑皑。学生们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同样是在冬季,这两个地方的自然带景观却截然不同。其次,展示几幅生活图片,比如A 图中人们更喜欢吃大米,而 B 图中人们却更加偏爱面食。再次,引用古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提问学生,还能够再举出多少关于南北差异的例子。这些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来思考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们由于地域差异给人们生活方面带来的影响。

第二步,熊老师根据课前学生们提交的答案,有针对性的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例如:创设一个角色扮演的情境:1 月份,小明在广州,小丽在哈尔滨。有一天,他们两人通电话,如果你是他们其中的一个,你如何向对方描述你所在地区的天气状况?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两两分为一组,并就对方表现进行互评。在这样

的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学生首先很感兴趣,其次,也能够在实际的运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此外,在整个翻转课堂过程中,熊老师都持续地向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希望学生能够感到被承认,拥有信心。

通过开展这样一个翻转课堂,熊老师的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们不但能认真听讲,还能够积极地参与讨论。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案

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南、北方的自然差异有哪些?(回答:略)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了解两区域在人文方面的差异。 [讲授新课] 放录像片段:分别介绍北方、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熟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民居的特点等。 根据片中讲述,完成活动!(大屏幕显示)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熟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 传统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在完成“其他不同”这一项内容时,分成几个小组,最后由组长发表组里的集体观点,学生们 会从:饮食、服饰、音乐等方面说出两区域的差异,教师要总结、点评。 大家想一想,造成这些人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提问。提问时第一个同学回答完后,其他的同学则主要让其说出与前面同学的不同之处,最后教师总结,大屏幕显示: 南方、北方差异类型差异特征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土地利用类型北方:旱地为主 南方:水田为主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北方:小麦、大豆等 南方:水稻、油菜等气候 作物熟制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方: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北方:陆路运输为主 南方:水运地形、气候 传统民居北方: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气候 其他不同 在“其他不同”这一栏中,主要针对前面提出的几项,分析其形成原因,关于这些原因,首先由同学回答,之后教师要做好点评,“去伪存真”。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2题) 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不足,所以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了变化。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3题)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寒假较长。 南方地区夏季更热,所以暑假较长。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 (2)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为主。 (3)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 (4)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等。 2.判断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作物熟制的差异主要是由两地的热量差异引起的。 (2)北方传统民居的墙体较厚,主要是因为此地冬季寒冷。

《第二节 南方地区》教案

《第二节南方地区》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 2、了解自然条件优良的红土地; 3、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教学重点: 1、了解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 2、了解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 分析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因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理区之一——南方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 2、了解自然条件优良的红土地; 3、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三、出示自学提纲: 1、了解南方地区的主要省区划分 (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读图6.8南方地区图,找出各省区的位置。 (3)读图6.8完成P16活动题。 2、自然条件优良的红土地 (1)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地形特点。 (2)了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 (3)了解红土地的特点及对林业的影响。 (4)完成P19活动题。 四、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自学。4、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划分。 (南方地区主要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东南丘陵的土壤是红壤) (2)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是我国严重的水稻、茶叶、甘蔗、油菜、柑橘、鲜花等产区,也是我国严重的淡水鱼产区。同时,也是我国严重的经济林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4)南方地区红土地的特点及对林业的影响。(见“知识之窗”) (5)了解南方地区水运交通。 (南方地区是我国人口最多,水陆交通便当,经济活动最活跃,制造业最发达,对外联系最广博的地区,南方地区的面积占25%、人口占55%、GDP占75%,珠江水系号称“华南大动脉”。)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江都市砖桥中学沈峰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 谈话法、比较法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两个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讲授新课] 图5. 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提问]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范围?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南方地区大体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临东海和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在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 [提问]说出以上四个城市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 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书第7页图5. 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 北方地区较少最冷月均温低于0℃ 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最冷月均温高于0℃ [活动]课文第8页活动第1题 归纳比较秦岭一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南方地区教案

南方地区 儋州市第五中学彭雪娟 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一个重要地理分区,同时学生们也居住在该区,对南方地区的地理特点,更应做一个充分的了解。了解我们家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行政区划以及地形、气候、河流等,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这些内容都是分散的,学生还不熟练。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知道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人口和主要民族;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河、湖等水域盛产淡水鱼,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主要的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利用方法及改良措施;长江的冶理措施;南方地区丰富的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2、记住本区的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秦岭、南岭;全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以及海南岛和南海诸岛;重要城市:上海、杭州、福州、广州、海口、南京、南昌、合肥、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南宁、昆明、攀枝花、马鞍山、宜昌、宁波、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3、理解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特点;平原和谷地以水田为主;“山青水碧、鱼米之乡”以及经济作物、林果业同自然条件,尤其是同气候和地形的关系;南方平原地区的水稻土与四川盆地的紫色土为什么肥沃,东南丘陵的红壤为什么需要改造?进一步认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河湖淤积的原因及灾害;南方地区水能丰富的原因;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关系;南方人民生活方式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上海市发展成全国最大城市的有利自然条件。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南方地区与其他区域的分界线,确定所包含的主要省级行政区,继续培养阅读普通地图的能力。 2、通过学习农业方面的知识,学会分析南方地区主要农林果产与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关系。 3、通过对比黄土与红壤在成因及治理方面的异同,初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对比的能力。 4、学会分析沿海和内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继续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5、通过列表对比南方与北方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培养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6、把本区的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以及主要城市填在填充图上,培养学生正确填绘地图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南方地区教案

教案 教学内容: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班级:八年级(1)班 教者:孙奎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 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及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 2.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景图片。 2.提问: (1)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的美景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南方地区) (2)你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南方地区吗? 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

我国南方地区,树木常绿,山清水秀,河湖密布,物产富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二、讲授新课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教师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2.引导学生读我国南方地形图,描述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 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 3.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的四大地形区。 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4.读图分析,回答: (1)南方地区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28-300C、00C以上) (2)南方地区的干湿情况及年平均降水量。(湿润地区、800mm以上) (3)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4)南方地区的土壤及成因。(红土地、湿热) 阅读材料了解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5.阅读课本P 46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阅读课本内容,回答: (1).南方地区的耕地以什么为主? 水田 (2).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怎样?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3).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种植业:以水稻为主,也种小麦、油菜、棉花、甘蔗。 经济作物:柑橘、香蕉、荔枝、菠萝、椰子等。 渔业:河湖盛产水产品和水生植物。 2.分析 (1).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水稻喜湿热环境,适合大面积种植。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地理教案-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考纲解读] 1.识记:我国不同尺度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 2.理解:掌握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应用:结合区域图,学会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区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划分依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不同。 2.界线及主导因素 (1)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a秦岭—b淮河为界,其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接近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其主导因素是降水。 (3)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其主导因素是地势高低。

二、北方地区 1.位置:北方地区位于A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B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区:C三江平原、D松嫩平原、E黄土高原、F华北平原。 3.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温度带有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从干湿状况上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属于湿润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半湿润区为主。 4.植被: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5.河流:黄河、松花江、辽河、汾河、渭河。 6.资源:以煤、铁、石油为主。 7.农业 ①东北地区一年一熟,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等,产品的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②华北地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以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产地;③主要水果有苹果、梨、桃、葡萄等8.工业 ①主要有东北重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基地和山西能源基地;②其他重要的工业中心如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9.城市:北京、天津、哈尔滨、济南、太原、西安。 [拓展提升] 1.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很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是以下地理事象的分界线: (1)400mm年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3)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的分界线。 (4)畜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 (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6)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7)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 (8)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主要地理差异

南方地区教案.doc

南方地区 【学习目标】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矿产资源、交通、主要工业区;2、南方低山丘陵的开发;海南岛的开发;西南交通建设和三峡工程建设 【自主学习】 1、(1)请在下图填注经纬度,方格中填写政区名称,并试着描述该区的位置和范围。(2)在上图填写该区的陆上邻国,标注主要的岛屿和群岛。 3、(1)填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①山脉: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H________,I__________。 ②平原:J_____________平原,K___________平原,L_____三角洲,M______________。 ③盆地:N__________。④高原:O__________。⑤丘陵:P__________。 (2)填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河流和湖泊的名称。 河流:①,②③。 ④⑤⑥⑦ 湖泊:⑧⑨⑩

3、读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长江干流航线相交的铁路线自西向东是: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 ; (2)A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F_______ G________

【重点探究】 一、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自然要素南方地区 地形 气候 河流 植被 土壤 自然资源 思考:1、南方地区河湖众多、水量丰富,我们应如何利用? 2、请分析长江流域洪涝多发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3、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改造和利用红壤?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六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课标 课程内容标准 ●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运用资料比较南方地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用事实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程具体目标: 1.通过地图对南方地区进行定位,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特点。 3.运用资料比较分析南方地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3.运用实例分析说明农业生产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1.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 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特点。难点:运用实例分析说明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95%学生能够掌握。 2、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特点:85%学生能够掌握。 3、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分析说明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描图指出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特征,比较南方地区内部的气候差异,说明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运用北方地区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分析说明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 4.运用南方农产品分布图,说出水田的分布地区,通过联系地形、气候条件来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五、教学过程设计 【构建动场】展示南方地图的景观图片,直观感受区域特色。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位置与自然特征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两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差异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图片及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咱们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已经很了解了,那么南方地区在这些方面跟咱们雷同吗?有谁去过南方地区,跟大家谈一谈你的所见所闻。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播放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录像资料。 教师:从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那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以及中国地形图,找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板书:1、从地形上 教师:从地形图上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上。具体来说,两个区域在地形上有何差异呢?各有一些什么地形区?

学生: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平原等,主要地形区: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比较复杂,主要地形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板书:2、从气候上 教师:从气候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什么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强调:哈尔滨和北京代表北方地区,武汉和广州代表南方地区。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教师: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季节变化比较明显;而南方地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较多,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学生完成教材活动“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 板书:3、从河流流量上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中的长江和黄河流量过程线图 教师:长江和黄河的河流流量有何差异?为什么? 学生讨论 学生:可以看出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因为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 教师补充: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因此,可以看出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看来河流流量的大小与气候有关系。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经常会出现洪涝灾害,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既然知道了灾害形成的原因,那么在我们心中一定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学生完成教材活动“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 板书:4、从植被类型上 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幅景观图 教师: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植被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不一样。北方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南方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为气候条件不一样造成的。 教师:形成北方和南方在河流流量、植被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都是因为什么? 学生讨论形成答案:气候。

《南方地区》教案

《南方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掌握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了解区域地理学习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诗歌导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南方地区看看吧! 明确: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二、新课学习 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展示南方地区图,指导找出南方地区主要的岛屿、半岛、海峡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明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地形特征:找出南方地区的地形区;找出南方地区地跨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说出界线的东西两侧主要地形区。 明确:横断山脉是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东侧为云贵高原;巫山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西侧是四川盆地,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此可见,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3.土壤特征:

4.气候特征:提问: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如何? 展示: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气候分布图 提问:南方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学生读图回答)明确: 5.河流水文特征: 提问:南方地区有哪些河流和湖泊?水文特征如何?(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长江及其支流汉江、珠江、鄱阳湖、洞庭湖,可见南方地区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有“水乡”之称。 南方地区(二)农业 讲解:种植类型、;粮食作物、作物熟制、主要经济作物及其分布、特色水果 重点: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原因 活动探究环节(三): 活动1:各类水果对应产地区分 活动2:展示南方资源分布图,明确南方矿产资源以有色金属为主。 活动3:展示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分布图 提问:南方地区哪些地区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学生讨论回答)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地区的区域特征,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是区域差异表现最明显、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教材通过对北方和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区域的差异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且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明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南、北两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三、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的重点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差异。难点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比较法、归纳法:本节课始终以南、北方地区的比较为主线,包括自然环境的比较、人文环境的比较,从图像的比较、归纳,上升为抽象的语言文字描述比较,落实教学内容,列表格归纳知识点。 2、读图分析法:通过阅读各种图,提取信息,加以整合,初步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 3、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共同发展,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南方、北方的视频,直观展示南、北方的景观、人类活动等。问题情境:以上播放的是中国哪两个区域两个区域的差异大吗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

第6单元第2课《南方地区》教学设计3

第二课南方地区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一、【课标解读】: 课标: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课标解读:“不同地区”:在第五单元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尺度辩证思想,整体论思想) 如何达到课标要求:既要展示各区域丰富多彩的人文特色,又要分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特色之间的联系。(人地关系论思想)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色差异显著。在第五单元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格局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在第六单元中选择了北方地区的山地、高原、南方地区的平原,盆地。来展现我国不同区域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人地和谐的观念。 2.教材结构体系: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重点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珠三角。珠三角发挥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开放性农业和工业,建立了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紧密联系,特别是与港澳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利用相关地图,描述珠江三角洲在中国的位置。 2.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综合分析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同时让学生能够通过有关图文资料,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描述珠江三角洲的人文特色。 3.分析本区域的自然景观、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理解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4.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分析现象,探究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 3.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区域的发展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资源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学会尊重文明多样性,欣赏不同区域的人文特色。从各种生活场景中体会我国不同区域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和及其区域特色(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民俗等)。 难点:理解珠江三角洲自然条件和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五、【教学方法】: 学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图导图练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归纳法、情境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印象珠江三角洲。出示珠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图片。导

7.1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课标 课程内容标准 ●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在地形图上识别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运用资料比较南方地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用事实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程具体目标: 1.通过地图对南方地区进行定位,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特点。 3.运用资料比较分析南方地区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3.运用实例分析说明农业生产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1.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 难点: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南方地区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特点。难点:运用实例分析说明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95%学生能够掌握。 2、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特点:85%学生能够掌握。 3、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分析说明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描图指出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特征,比较南方地区内部的气候差异,说明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运用北方地区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分析说明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 4.运用南方农产品分布图,说出水田的分布地区,通过联系地形、气候条件来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五、教学过程设计 【构建动场】展示南方地图的景观图片,直观感受区域特色。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位置与自然特征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 活动程序: 1.【自主学习】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第6单元第2课《南方地区》教学设计1

第二课南方地区 水乡孕育的城镇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学会共处、共进,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2.通过水乡美景的再现和感知,深化对家乡的了解,对家乡、祖国美丽山水的热爱之情。 3.针对这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知识与技能 1.感知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态。 2.进一步锻炼收集、分类、检索资料的能力。 3.加深对不同区域具有区域特色生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教师充分领会课堂的“内涵”和“外延”,为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搭建平台,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教师按自愿的原则,综合学生的学习意向,以两个探索取向组合成“探索小分队”,创造机会,让学全在质疑中求证,在求证中解决,在解决中寻找发现新问题的契机。 二、教学重点 1.学生应深刻认识到“水”对太湖流域的生产、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尝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建设家乡的设想。 2.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不同区域具有区域特色生活的区域差异性的认识。 三、教学思路 1.以学生定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浅显易懂,他们对水乡的了解在某些方面远多于书本的阐述,脑海中美丽的水乡画面要远比书本上的几幅图片生动。因此,不妨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一些有共同研究取向的学生,可按自愿的原则组合成“探索小分队”。

2.以内容定学法。 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他们希望教师能营造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学习自己想学习的内容,甚至走出课堂,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不学”中“学”。 3.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 教无定法,但教法的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即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中,教师将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体验性学习,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甚至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准备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及已有的社会知识,并着力开发网络资源,选取和课堂教学契合的资料,如乌镇的影音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 1.老歌创新境,导入新视角。 新课伊始,通过播放《太湖美》VCD,展现太湖流域地形平坦、沃野千里、河湖沟渠密 布、良田万顷、城镇密集的区域特色景观。动听的乐曲,秀美的家乡风光,激发起学生浓浓的乡情。正当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教师用实物投影在屏幕上展示出一张长江流域出土的三四千年前炭化稻谷的照片,在做相应的介绍后,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新奇的问题:“你能讲述这粒炭化稻谷的历史故事吗?”学生一脸惊奇:一粒小小的炭化稻谷,竟然也牵动着历史?一位教育家说过,抓住学生的心,就抓住了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可能会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过讨论完成信息的交换成为一种自发的需要。设置这么一个匠心独运的思维障碍,有效地启示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认识自然条件在太湖流域家农业发展史及后来城镇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凸显新理念,力促学生发展。 课改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创设的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场景,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温床和沃土。 傍水而居的区域自然条件,影响了太湖周边地区人们的生活。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水乡古镇周庄的自然人文风景,按常规处理,以学生观看来获得体验、感悟为主。这样做亦可达成教学目标,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因为水乡少年们对这些镜头太熟悉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他们之所以观看,完全是为了敷衍老师。处于这种心理态势下的思维活动会

【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两课时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差异,分析形成的原因。 (3)掌握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工业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析图、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料、图片、音频等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地形、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什么?秦岭---淮河线是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学生回答) 明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线;秦岭---淮河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 二、新课学习 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 1.指导学生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半岛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特点。 明确: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主要的半

岛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东临渤海和黄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北方地区的范围及其主要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 2.提问: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本区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黄土高原。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在图中找出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和太行山。由此判断出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第三级阶梯。 播放音频:东北平原的黑土地 提问:北方地区的主要林区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 明确: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气候: 从温度带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从干湿地区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从气候类型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方地区(二)农业 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提问: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几熟?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北方地区位于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以古长城为界,古长城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古长城以北是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提问:北方地区的特产有哪些?(学生回答) 明确: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桃、柿、梨、杏、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丰富,著名的有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等。 拓展延伸: 梅花鹿全身都是宝,所以古时候人们把鹿称作神兽。鹿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要算鹿茸了。鹿茸能温肾壮阳,生精益血,强筋补髓,主治虚劳赢疲,血虚眩晕,腰膝酸痛,虚寒血崩等病症。 鹿茸主要有产于大兴安岭的马鹿茸和长白山的梅花鹿茸两种,质地上,梅花鹿茸要优于马鹿茸。 活动1:

(完整版)《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利用思维导图复习《南方地区》教学设计 清城区松岗中学黄翠媚 一、课标要求 1.位置与分布: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查阅中国四大区域地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简单评价南方地区的位置。 2.分析地图及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利用思维导图展示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查找南方地区的边界线,描述并评价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资料,确定南方地区的地形组成,分析内部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景观图欣赏,感受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3.运用思维导图展示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2.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的地理差异。 四、教学策略 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利用思维导图梳理 五、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南方地区,因此对并不陌生。不过,这些只是他们的感性认识,由于学

生的认知水平,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于南方的自然环境特征还不能上升到理论水平,也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经过一年半地理的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读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还是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南方地区》。今天就让我们伴着歌声,走进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山清水秀、五彩缤纷。从视频可以看出南方的山青水蓝土红树绿花黄果橙地紫,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的南方。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南方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通过阅读邀请函,参与比赛激发兴趣。 新课: 【第一关找位置】 必答题: 女神组:南方地区的纬度位置 男神组:南方地区的海陆位置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评价,课件总结。 设计意图:分组激发竞争意识,读图找位置,检验学生的读图能力。 【第二关探地形】 抢答题: 1.以巫山、雪峰山为界,东西部的地形有何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然后出示课件总结。 2.说出山脉和地形单元名称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然后出示课件总结。 3.区域内部地形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然后出示课件总结。

《南方地区》教案

第二节南方地区 复习目标: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复习方法:地图分析法,专题问题综合分析法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位置和范围 1、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2、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 思考:①有西藏属于西南地区一说。 ②图中观察: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南部属南方地区。 3、面积占全国255,人口占全国55%。 4、30多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湘、琼。 思考:重要的经纬线: 105°E:大巴山,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110°E:巫山(长江三峡),雪峰山,雷州半岛,海南岛。 23°26′N: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30°N多: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地区 二、自然地理特点: 1、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2、地质地貌: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 花岗岩地貌——黄山,庐山 断块山(地垒)——庐山 3、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平原地区湖河众多。 三、丰富的资源 1、水资源丰富:①降水丰富; ②“南水北调” ③珠江流域水污染与水质性缺水。 2、水能资源:水量充沛,地势落差大。(三峡,葛洲坝) 3、有色金属:铜,钨,锑(锡矿山),铝土,铅锌(水口山),钛(攀枝花)

4、旅游资源:气候,地貌。(庐山,黄山,九寨沟,武当山,云南,贵州,广西) 四、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1、温暖湿润的气候。 2、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3、农作物一年二熟——三熟,水稻、油菜为主。 五、经济作物和水果。 1、亚热带,热带品种为主。 2、经济作物:油菜,甘蔗。 3、经济林木:油茶(木本油料),茶,油桐,橡胶,樟,漆,竹,杉等。 4、亚热带,热带水果:柑桔,荔枝,香蕉,椰子,菠萝。 六、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1、“紫色盆地”名由:气候温暖,多雨→泥沙中含Fe,Al的矿物被氧化。紫色砂岩,页岩 紫色土(肥沃,富含P、K等) 2、四川盆地物产丰富(“天府之国”)的原因 ①土地肥沃。 ②气候温暖湿润,水源丰富,灌溉便利。 ③地形较平坦,低矮丘陵易筑梯田。 ④山区多经济林木。 ⑤悠久的农耕历史(都江堰灌区,桑蚕最早)。 3、红壤的性质及其改良。 ①红壤有机质少,酸性,粘重,含Fe,Al较多。 高温多雨环境中发育而成,贫,低产。 ②改良:搞好水土保持,施有机肥。 补充熟石灰;改良土壤结构。 ③平原地区肥沃的水稻土。 青灰色富含有有机质,肥沃; 人工长期培育而成。 七、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 1、长江流域水灾加剧的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陡坡开荒→水土流失→河湖淤积严重; 流域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