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实验设计概论

第四章 实验设计概论

第四章 实验设计概论
第四章 实验设计概论

第四章实验设计概论

广义的实验设计:

是指对整个研究的各个环节的周密计划,包括问题的提出、把问题转化为变量间的关系、研究假设的形成、变量的操纵、观察和控制、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从数据到结论的推理过程。

狭义的实验设计:

是指实验所包含的各种条件的合乎逻辑的配置或安排,这种安排使得研究者能够将因变量上的变化归于自变量的变化。

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基本目标

一、科学地回答研究者所提出的问题

二、提高实验的敏感性

三、增加实验所获信息量

总而言之,就是通过系统操纵或改变自变量,同时严格控制额外变量,以确保研究者能够用自变量的变化来解释因变量上所观察到的全部变化。

第二节实验设计的基本术语

一、因素与水平

因素:factor,用来区别被试组或实验条件的维度。刺激变量/被试变量

水平:level,因素的特定的值。

二、水平结合

Level combination,在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的研究中,一个因素的某一个水平与其他因素的某一个水平的结合,称为一个水平结合或一个处理结合。

作用:精确描述了特定的条件或情况。

三、主效应与交互作用

主效应:main effect,是指一个因素的独立的效应,即它的不同水平所引起的变异。主效应只是把因素的同一水平同该因素的其它水平相比较,而不考虑其它因素。

交互作用:interaction,是指两个或多个因素的联合效应。当一个因素如何起作用受另一个因素影响时,我们称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即二重交互作用;当一个因素如何起作用受另外两个因素的影响时,称为三重交互作用。

四、简单效应和简单简单效应

当二重交互作用显著时,研究者需要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即把其中一个因素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水平上,考察另一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

当三重交互作用显著时,需要进行简单简单效应检验,即把其中两个因素均固定在各自的某一个特定的水平上,考察第三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

目的在于得出关于一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具体如何受其他因素影响或制约的确切结论。

五、处理效应

Treatment effect,是指总变异中由自变量所引起的哪部分的差异。

六、因素设计

Factorial desigh,是指实验设计中,每个因素的所有水平都与其它因素的所有水平相结合。该设计允许研究者研究两个或更多个因素各自的主效应以及交互作用。

第三节实验设计的分类

一、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

(一)单因素设计

是指实验设计只包含一个因素,该因素至少有两个水平。

1.实验设计的雏形:一组后测设计和一组前后测设计

只包含一种处理,是向一组被试施加某种处理之后,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T——O

T代表处理,O 代表观察或测量。

由于没有设置控制组,所以不能得出处理是否有效的任何令人信服的结论。

(2)一组前后测设计

增加前侧,即在施加处理之前,就同样的变量对被试进行观察或测量。

O1—T—O2

同前测相比,后测上分数发生变化,说明处理有效果。

2.单因素实验设计的一些常见形式

(1)典型的完全随机设计

独立组设计:被试被随机地分派到操纵变量(2个或2个以上水平)的任何一个水平当中。

最简单的分法:实验组与控制组

(2)匹配组设计

首先将被试在某一变量上匹配,然后把某一变量上匹配的几名被试随机分派到不同的条件中去。

(3)不等组设计

当对年龄差异、性别差异(被试变量)等感兴趣时,研究者采用不等组设计。当然,研究者仍然在某个或某些变量上对被试进行匹配。

由于可行性方面,一些对操纵变量感兴趣的研究通常只能使用自然组。如对不同教法的教学效果研究。

G1 T O

G2 O

(4)前后测完全随机设计

与完全随机设计的区别在于增加了前侧。

R O1 T O2

R O1 O2

(5)所罗门四组设计

特点:包含两个实验则(一组有前测,另一组没有前测)和两个控制组(一组有前测,另一组没有前测)。

可以将变量分析更加清晰,如P99

(6)被试内设计

每名被试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

(二)多因素设计

包含两个或更多因素,每个因素有两个或以上的水平,因而产生多种水平结合。每个被试可以只接受其中一种水平结合,也可以接受全部水平结合。

该设计不仅考察主因素效应,还考察不同因素之间的可能交互作用。

二、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一)被试间设计

比较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又称为组间设计。

使用情况:

1.当所研究的因素为被试变量时,如年龄、性别;

2.当所研究的因素为刺激变量或任务变量时,每名被试只能接受一种水平。

每名被试都接受全部水平或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三)混合设计

三、项目间设计和项目内设计

根据比较究竟是在不同项目(指实验材料)之间还是在相同项目上进行,或者按照不同条件是在不同项目上实施还是在相同项目上实施,分为项目间设计和项目内设计。

sqlserver数据库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综合性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实验学期 2009 至 2010 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所在系部管理系 年级三年级专业班级商务B071班 学生姓名李荣妹学号 4121 任课教师郭红 实验成绩 计算机系制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综合性实验报告

(3)建表如下图: 图书表的结构 读者表的结构罚款表的结构 借阅表的结构密码表的结构 输入数据:图书 读者 S只学生,t指老师,1指没有超期,0表示超期 借阅 罚款

密码: (4)、创建视图。以sa的身份登录数据库,创建视图V1,V2,V3 create VIEW V1 create VIEW V2 create VIEW V3 AS AS AS select * from 图书 select * from 借阅 select * from 罚款 建立视图V5,查看在库的图书:create view V5 as select *from 图书 where 借阅状态=‘在库’ 建立已被借出去的图书视图 create view V6 as

select * from 图书 where 借阅状态='出库' 建立逾期未还的图书的学生视图: create view V7 as select * from 借阅 where datediff(day,convert(smalldatetime,借出日期),getdate())>’30’ and 借书证号 in(select 借书证号 from 读者,借阅 Where 借阅.借书证号=读者.借书证号 and 读者类别=‘s’ 四、物理设计和自定义完整性 建立索引:为了提高在表中搜索元组的速度,在实际实现的时候应该基于键码建立索引是表中建立索引的表项: 图书表(图书编号,条形码号)读者(借书证号)借阅(借书证号,条形码号)罚款表(借书证号,条形码号)密码(借书证号) (2)建立触发器 a.对已有借书证的读者进行查询借书是否超期(这里归定30天): create trigger T1 on 读者 for insert as select 借阅.借书证号,读者.读者姓名,图书.图书编号,图书.书名,借阅.借出日期 from 读者,借阅,图书 where 读者.借书证号=借阅.借书证号 and 图书.条形码号=借阅.条形码号 and 读者类别='s' and Datediff(day,convert(smalldatetime,借出日期),getdate())>=30 b.建立触发器T2(还书时): create trigger T2 on 借阅 for insert as begin update 图书 set 借阅状态='在库' where 条形码号=(select 条形码号 from inserted) update 借阅 set 归还日期=getdate(); update 读者 set 书数=书数-1 where 借书证号=(select 借书证号 from inserted) end c.建立触发器T3(借书书时): create trigger T3 on 借阅 for insert as begin update 图书 set 借阅状态='入库' where 条形码号=(select 条形码号 from inserted) update 借阅 set 借出日期=getdate(); update 读者 set 书数=书数+1 where 借书证号=(select 借书证号 from inserted) end d.建立触发器T4,实现超出借书数目时禁借(针对老师的): create trigger T4 on 读者 for insert

设计实验__混合酸的测定(盐酸和磷酸)

设计实验混合酸的测定(盐酸、磷酸) 班级:姓名:同组人: 题目:混合酸的测定(盐酸、磷酸) 实验目的:1、学习混酸的分析方法。 2、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HCl 和H3PO4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HCl 与H PO4混合溶液,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取一份溶液加入甲基 3 橙指示剂,当甲基橙变色时,HCl 全部被NaOH 中和,而H3PO4 只被滴定到NaH2PO4,这时共用去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是V1,此时反应为:HCl+NaOH=NaCl+H2O 再加入酚酞指示剂,滴定至酚酞变色时,共用去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是V2,此时的反应为:,H3PO4+2NaOH=Na2HPO4,HCl 消耗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1;H3PO4消耗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百里酚酞变色时) 为v1-V2。 实验仪器: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量筒,250ml容量瓶,100ml容量瓶 实验试剂:甲基橙,酚酞,NaoH药品,混合酸 实验内容: 1,0.1mol/L NaoH的配制 用台秤称取约2.0g固体NaOH于500mL的烧杯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稀释至500ml,边加边搅拌使其完全溶解,转入塑料试剂瓶中,摇匀备用。 2,0.1mol/L NaOH的标定 在称量瓶中以差减法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约为2.0g1份于100ml小烧杯中,加入40-50ml 蒸馏水溶解。溶解完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 用25.00ml移液管移取邻苯二甲酸氢钾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充分摇匀,用已配好的NaOH溶液滴定,待锥形瓶中颜色有无色变为微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为终点,记下读数,平行实验2-3次,计算NaOH的浓度。 3,混合酸的测定 移液管取25.00ml混酸加入1滴甲基橙指示剂)用NaoH标液滴定当溶液颜色由红变黄时记下此时体积为V1再向里加入1滴酚酞用NaoH标液滴定当溶液由黄变为橙时记下此时体积为V2。 数据记录和结果处理:(这个自己根据实验数据写就行了) 实验讨论: 1、实验中能否用甲基红作为指示剂? 答:酚酞指示剂变色范围是8.0—9.6,甲基红指示剂变色范围是4.4—6.2,甲基橙是3.1—4.4,不能用甲基红做指示剂。 2.本实验选择指示剂的根据是什么?

设计概论思考题

思考题 1.设计学怎样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分离出来的?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设计学的产生是20世纪以来的事件;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它毫无疑问有着它自己的研究对象。由于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这使得设计学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特征;而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关系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设计学的产生是20世纪以来的事件;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它毫无疑问有着它自己的研究对象。由于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这使得设计学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特征;而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关系,又使得设计学在另一方面有着特殊的意识形态色彩。,又使得设计学在另一方面有着特殊的意识形态色彩。 2.设计史,设计理论与涉及批评对于设计实践分别具有怎样的意义?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3如何看待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意义? 4从历史与社会角度论述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5设计与科学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改) 由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及其他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人类在自然界面前获得空前的主动地位,人类的生产、经济、军事等实践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着越来越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生命科学、遗传学的发展,在不断地揭示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创造着新的生产力,给人类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代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紧密地结合在—起,社会的科学化技术化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也不断扩大。 工业和科学技术以渐进的甚至惊人的突变速度发展,传统的手工艺设计和艺术美学理念被工业社会和技术变革所打破,设计不得不接受工业和技术的洗礼。 进行现代运动的设计师想通过大规模的生产最终得出反对装饰风格的纯几何形式。最鲜明的代表就是包豪斯设计学校。他们致力于从事最新观念和最先进的设计,他们强调一种单一的现代运动的设计方法,即利用现代材料和工业生产技术,以原色红、蓝、黄和圆形以及方形为基础形成纯几何形式。在后来的发展中,现代设计也被称为国际风格。这是因为这一新方向产生的巨大影响而予以的美称。在现代设计运动中有一部分人是服从现代设计的规则的。而在同时期还有部分人并不愿意完全的服从这一当前比较流行的规则。服从规则的突出的代表有荷兰的风格派,俄罗斯构成派,斯堪的那维亚的阿尔多和阿斯普朗德的设计,还有美国的流线型设计。尽管这些设计和制作展示出了复杂和多变性,但是他们其中始终有着共同的联系。例如,荷兰艺术和设计运动中的风格派,提倡严格的审美观,在创作中使用原色,平面和立体的造型都严格按照几何的式样。此次运动中法国和意大利也有杰出的代表。意大利未来派把自己和左翼法西斯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要利用工业文化建立一个全新的现代国家。法国勒.柯布西埃的建筑设计艺术也是把纯粹的现代主义精神具体化的杰出代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综合实验模版

数据库综合实验 题目: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专业:计算机类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杨柯成绩: 完成日期:2016 年6月18 日

1.系统需求分析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具体要求如下所述: (1)图书信息的录入:要求能够将图书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 (2)图书信息的修改:根据需要修改、删除图书信息。 (3)用户登录:根据用户权限登录此系统。 (4)系统用户管理:要求可以管理系统的用户,包括添加、修改和删除用户。 (5)借阅证件信息录入:可以输入不同类型的借阅者信息,并根据需要修改、删除借阅证信息。 (6)借阅证管理:包括借阅证丢失、过期等管理。 (7)借阅管理:包括借书、还书、过期还书与书籍丢失处罚等管理。 2.系统功能设计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功能基本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 (1)用户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录入用户的信息,显示用户名及类型,包括添加用户、删除用户、修改用户等功能。用户类型的设置使得只有超级用户才有权限访问此界面。 (2)重新登录模块:用于其他用户重新登录。 (3)图书分类管理模块:将图书分为二级分类进行管理,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图书分

类等功能。 (4)图书基本信息管理模块:根据图书分类录入图书信息,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其基本功能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图书信息。 (5)借阅证件类型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借阅证件类型,根据借阅证件类型确定借阅图书的时间、续借时间、借阅图书的数目等,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借阅证件类型信息等基本功能。 (6)借阅证件管理模块:根据借阅证件状态(有效、过期、挂失等)与证件类型对借阅证件信息进行管理,确定借阅者的单位、身份、借书天数、借书数目等信息,包括添加、删除、修改借阅证件信息等基本功能。 (7)图书借阅管理:为系统核心部分,他根据图书借阅状态(借阅、续借、过期)来管理图书的借阅操作,包括借阅、续借、归还、丢失图书等操作功能。 3.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可以将数据规划为以下实体:图书实体、读者实体、借阅实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E-R图 4.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功能设计和E-R图,设计6个数据表如下: 表1 BookType 图书分类信息表

数模混合设计实验报告

数模混合设计 实验报告 作者:竹叶听筝 时间:2012年12月05日课程题目:声光报警系统

摘要:声光报警器在实际的生活中可以见到许多,运用于生活的许多方面。声光报警电路可作为防盗装置,在有情况时它通过指示灯闪光和蜂鸣器鸣叫,同时报警。声光报警器可用在危险场所,通过声音和光信号向人们发出示警信息。 Abstract: sound and light alarm can be seen in real life many, used in many aspects of life. Sound and light alarm circuit can be used as anti-theft device, when it lights flash and buzzer tweet, alarm at the same time. Sound and light alarms can be used in hazardous locations, issued a warning to people through sound and light signals. 关键词:报警器声音光信号示警 1、设计原理 根据设定的基准报警电压。当输入电压超出报警值时发出声和光报警信号。当输入电压信号减小恢复到报警值以下时,要求有一定的回程余量才能撤销报警信号。也就是要实现电压信号的迟滞比较功能。LED灯闪烁,蜂鸣器报警。 2、方案比较 方案一:通过单片机控制进行AD采样计算,当采样电压超过,设定输入电压时,通过单片机控制LED闪烁,蜂鸣器报警,当输入电压小于设定Vh电压时,单片机撤销报警信号。此方案性能稳定,思路清晰,但性价比不高,涉及微处理器,以及软件编程,开发难度较大。 方案二:采用LM311滞回比较器,比较输入电压值,当大于设定电压时,比较器输出端为高电平,通过光电耦合器,进行传递信号,通过555定时器输出1HZ频率脉冲,是LED灯闪烁,同时蜂鸣器报警,当输入电压小于阈值电压时,LM311输入低电平,撤销报警信号。此方案采用纯硬件方法实现神声光报警,具有成本低,调试容易且通过光耦合器进行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隔离,同样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三、系统总体方案描述

六西格玛DOE试验设计概述及思路解读

六西格玛DOE试验设计概述及思路 一、六西格玛试验设计概述 在六西格玛改进阶段经常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正交DOE方法合理经济地寻求设 计优化方案,以确定显著影响产品性能的关键设计参数,在过程开发方面可以实现提 高产量,减少波动,缩短开发时间以及降低总成本。 一家专门作西装裤的服装公司,想要比较四种不同布料:麻纱、棉质、丝质和毛 料做出来的西装裤,哪一种布料的西装裤最耐穿?于是,每种布料做10条西装裤,提供给40位志愿试穿的人各穿6个月,试穿期间每周4天,然后再拿回来比较裤子破损的 情形。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即使同一种布料作的裤子,给不同人试穿,其破损的程度 都不尽相同,何况不同种布料作的呢?换句话说,我们如何分辨哪些破损是由于人为的 因素?哪些是因为布料本身的耐磨?还是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类比较试验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如几种不同的感冒药,哪个疗效最佳?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哪种教学效果最好?通常每作完一次试验,都会有一些数据,这些数 据经过分析后会得到一些结论,如在六西格玛管理中,通过界定、测量和分析阶段我 们已经收集了一定量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作了一定的考察,发现了一些对响应变量(指标有重要影响的少量因子。那么这些结论究竟有多少可信度?我们是否可以放心 的引用它?这类试验,若事前没有经过周详的考虑与设计,即使作完试验,所得的结果 可能与事实有极大的偏差。分析试验设计的目的需要包含下列几点: ①确定潜在的少数变量x是否对响应变量y有影响; ②确定这些有影响的变量x值在什么范围内使响应变量y几乎围绕目标值波动; ③确定x的值以改变响应变量分布的均值,并减少其波动;

④确定具有影响的x值使其不可控变量的影响最小,即使响应变量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稳健的。 试验设计的方法于20年代由英国学者R. A. Fisher所创,他开发出并首次应用方差分析的方法作为试验设计中主要的统计分析工具,其整个过程可以用一张方差分析表表示。试验设计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正交试验设计,数据分析的方法用方差分析法。在试验设计中,所用到因子、水平、指标等概念与方差分析中概念相同,不再重复。 二、6 Sigma试验设计的思路 试验设计是一个试验策划的过程,通过试验,能收集到合适的数据。希望通过最少的试验次数获得必要的技术信息,而且用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如果我们希望从数据中得到有用的结论,则试验设计的统计方法是必要的。因此,任何试验设计方法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试验设计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它们是紧密相连的,因为统计分析方法依赖于所采用的设计方案。 ①试验问题的提出 明确的提出问题有助于理解所要解决隐含问题的现象。 ②对目前状况的理解 为试验问题收集尽可能多的相关历史数据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理解现在的状况,可以从文献或者涉及的各个方面收集信息,如工程、质量保证、制造、市场、操作人员等等。 ③响应变量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响应变量,还要考虑响应变量是如何度量的,这种度量的精度应得到保证。 ④因子及其水平的选择

机能学实验设计

机能学实验设计 ——探究纳豆激酶是否有降血压作用 专业:医学检验与技术 年级及班级:14级本科一班 学号:1415030104 姓名:李天佑 组数:1班2组 日期:2015年12月12日

【立题依据】 1、研究背景: 纳豆源于中国。纳豆类似中国的发酵豆、怪味豆。古书(和汉三才图会)记载有:“纳豆自中国秦汉以来开始制作。”纳豆初始于中国的豆豉。据《食品文化·新鲜市场》(石毛直道著,第101页)一书介绍,两种纳豆都与中国有缘。特别是咸纳豆,大约在奈良、平安时代由禅僧传入日本。日本也曾称纳豆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豉”宇。与现代中国人食用的豆豉相同。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或桶中贮藏,所以日本人称其为“唐纳豆”或“咸纳豆”。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是一种枯草杆菌蛋白激酶,是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lnatto)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近年来,关于纳豆降血压的相关广告在国内十分盛行,但真正的有科学依据关于报道还未出现,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与韩国首尔延世大学研究院心脑血管疾病中心共同研究关于纳豆激酶对高血压的效果。该研究报告的结论是:“总之,纳豆激酶会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这个结果表明增加纳豆激酶的摄入,可能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高血压病人的增多,有相关报道中国高血压患者达2亿人,每年新增加1000万人!市面上的降血压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食物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控制血压及有益于健康是广大人民普遍的需求。 2、研究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纳豆激酶是否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如果有,那对于病情不同程度的病人效果又是否有不同。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方法:本实验将先从小鼠入手,观察是否有降血压作用,如有作用再推广及人类,探究其对对于病情不同患者的作用效果。即实验二是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的。 研究内容: 实验一: 1、实验对象与分组: 大鼠9只、体重100克左右、雄性、健康状况良好。 按血压、体重随机分成3组,设正常组(A组),高血压组(B组),高血压纳豆激酶组(C组)。 2、实验器材和药品: 大鼠、台秤、音频震荡器、扬声器、血压换能器、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 3、高血压大鼠造模: 采用大鼠,4月龄,放入隔音室内笼养,噪音刺激可由电铃或扬声器发出,发音器是一个音频振荡器,连接一个20W高音扬声器。噪音刺激应经常在700~1000周/秒中变换,噪音刺激每30秒一次,亦可每隔1分钟刺激30秒。可随时变换毋须恒定,但噪音干扰须日夜不止,连续数月。噪音刺激连续3个月后血压普遍升高,大灰鼠正常平均收缩压为113±8mmHg,此时可升高到130~140mmHg,有40%动物收缩压可高达160mmHg。 4、实验步骤: 大鼠进入实验室先喂养1-2天,然后选血压在130—140的小鼠进行实验,AB组

医学机能学实验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题目汇编

医学机能学实验-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题目汇编 饮食控制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Nm23-H1基因对宫颈癌转移的影响雄性素对大鼠心肌却血型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不同血管生成抑制剂对抗肿瘤效果一氧化氮对肿瘤的作用芹菜提取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盐是天然的抗抑郁剂(探究实验)绿茶对家兔急性心力衰竭模型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咖啡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氨基比林咖啡因片(脑清片)致死性研究及对其有效成分进行配比优化芦荟与治疗高血压的相关性探究银杏叶对高血压左心肥厚逆转作用氨茶碱对小鼠心肺复苏的作用注射用碟脉酮对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血红素加氧酶 1 对哮喘的抗炎作用新型利尿药托拉塞米的利尿作用探究阿司匹林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大蒜素对小鼠结肠癌抗肿瘤作用茶多酚对心律失常的作用口服异丙酚与部分常用麻醉药效果比较的研究高盐饮食对家兔血压和心肝肾组织中自由基的影响实验

u型高血压时交感神经活性及其相应受体敏感性的变化 艾叶油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的影响白术对在体小鼠胃肠运动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不同比例的高渗盐溶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的抢救效果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和大蒜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的对比实验毒蕈碱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急性右心衰竭与ANP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决明子对家兔的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咖啡因对大鼠工作记忆促进作用的定性研究 硫化氢和胃肠道疾病硫化氢对胃肠道的扩张及其机制的简单探讨 迷迭香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纳洛酮对家兔失血性休克血压的影响生姜汁的降血糖作用生姜油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研究生姜油对豚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研究酸樱桃提取物软膏剂镇痛抗炎作用的初步研究探究腺苷在大鼠心肌缺血后适应中的保护作用桃仁对未孕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小鼠中毒性休克模型及其救治药物 血管紧张素n对不同年龄大鼠心脏al肾上腺素受体介导正性变力效应的影响 乙醇联合安定对血压、心率和微循环的影响 丹参、川芎、穿山甲的活血性气作用比较应激性因素致大鼠胃溃疡作用及药物预防不同的送服溶液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天麻素对血压影响途径的研究抗生素联合用药的优势褪黑素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花椒毒酚不同给药途径镇痛作用的比较研究白萝卜提取物(MIGB对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绿豆球蛋白对血浆胆固醇的影响苦瓜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阿嗪米特对血铅浓度的影响1, 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DHPO对铅中毒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多巴胺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疗效评价甘油溶血实验鸡蛋对大鼠胃溃疡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探讨失血性休克腹腔复苏最佳给药浓度的研究甜菊苷的降压作用 实验性铅中毒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山莨菪碱及IL-13 预处理对肾脏缺血/ 再灌注的影响硝酸异山梨酯对急性右心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缩宫素对离体子宫平滑肌的兴奋作用主、被动吸烟的危害有机磷及解毒剂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肌标本的作用失血性休克的生理指标观察利尿药对家兔尿量的影响布鲁卡因、利多卡因对BaCI2 致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的比较理化因素对红细胞脆性的影响精神性灼口综合征的临床心理治疗海水浸泡对创伤性脑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缺铁对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新斯的明对箭毒和琥珀胆碱肌松作用的影响清开灵注射液防治酒精中毒性肝损伤碘化钾预防孢子丝菌病的实验研究冷热环境中蟾蜍肠系膜微循环血流速度改变兔肾内是否存在乙酰胆碱能舒血管纤维灭滴灵、乙醇对甲醇中毒的解救对比一种联合药膏治疗烧伤的疗效判断巧克力的镇咳作用烟碱对家兔血

数据库综合实验报告(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数据库综合实验报告 班级:计科*** 班 学号: **** 姓名: *** 2011年12月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开发 一、实验类别:综合型实验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技术,熟悉数据库设计的每个步骤中的任务和实施方案,并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系统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初步掌握基于C/S 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方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三、实验内容 在SQL 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利用 Microsoft Visual C++ 6.0开发工具开发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四、实验过程 (一.)系统需求说明 1 系统功能要求设计:此系统实现如下系统功能: (1)使得学生的成绩管理工作更加清晰、条理化、自动化。 (2)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查询课程基本资料,学生所选课程成绩,修改用户密码等功能。 容易地完成学生信息的查询操作。 (3) 设计人机友好界面,功能安排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并且进一步考虑系统在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功能要求。 2 系统模块设计 成绩管理系统大体可以分成二大模块如, 一是学生的基本信息模块,里面应该包含学生的各方面的基本信息;再者便是课程管理模块, 在该模块中应该包含有对学生成绩信息的查询和处理,如平均成绩、最好成绩、最差成绩以及不及格学生的统计等功能模块;再其次还有教师、课程等相关信息的模块;可以得到系统流程图: 登陆失败 退出系统 用户 验证 登陆成功

3 数据字典 数据项是数据库的关系中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下表分别列出了数据的名称、数据类型、长度、取值能否为空。利用SQL Server 2000建立“学生选课”数据库,其基本表清单及表结构描述如下: 数据库中用到的表: 数据库表名关系模式名称备注 Student 学生学生学籍信息表 Course 课程课程基本信息表 Score 成绩选课成绩信息表 Student基本情况数据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字段类型Not Null 说明 Student _sno Char Primary key 学号 Student _sn char Not Null 学生姓名 Student _sex char ‘男’或‘女’性别 Student _dept char 系别 Student_age char 年龄 Student_address char 地址 course数据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字段类型约束控制说明 course_cno char 主键(primary key)课程号 char not null 课程名称course_cnam e course_hour int not null 课时 course_score numeric(2,1) not null 学分 score情况数据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字段类型约束控制说明 score_id int not null 成绩记录号 course_cno char 外部键课程号 student_sno char 外部键学号 score int 成绩 (二)数据库结构设计 1.概念结构设计 由需求分析的结果可知,本系统设计的实体包括: (1)学生基本信息:学号,姓名,性别,地址,年龄,专业。 (2)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课程号,分数,学时,学分。

两因素混合设计

重复测量一个因素的两因素实验设计:两因素混合设计 一、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的基本特点 当一个实验设计既包含非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间因素),又包含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内因素)时,叫做混合因素设计,混合因素设计是现代心理与教育实验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设计,虽然我们说对被试变量控制最好的实验设计是重复测量设计,但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很多情况下研究者不能使用完全被试内设计,而需要使用混合设计。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适用于这样的研究条件: 1.研究中有两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2.研究中的一个自奕量是被试内的,即每个被试要接受它的所有水平的处理。研究中的另一个自变量是被试间的,即每个被试只接受它的一个水平的处理,或者它本身是一个被试变量,是每个被试独特具有、而不可能同时兼备的,如年龄、性别、智力等。 3.研究者更感兴趣于研究中的被试因素的处理效应,以及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希望对它们的估价更加精确。相比之下,被试间因互不的处理效应不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两因素混合设计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定研究中的被试内变量和被试间变量,将被试随机分配给被间变量的各个水平,然后使每个被试间变量,将被试验机分配给被试间变量的某一水平相结合的被试内变量的所有水平。混合实验设计既具有完全随机设计的特点,又有重复测量实验设计的特点。 图解中可以看出,在一个两因素混合设计中,对于A因素来说,实验设计很完全随机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对于B因素来说,是一个重复测量设计,每个被试接受所有水平的处理。同时,它又是一个因素设计,每个被试接受的是A因素的某一个水平与B因素所有水平的结合。一个两因素混合设计所需的被试量是N=np,少于一个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N=npq),多于一个两因素被试内设计(N=n)。 混合设计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是特别有用的,下面我们介绍在几种情况下,需要使用混合设计: 1.当研究中的两个变量中有一个是被试变量,如被试的性别、年龄、能力,研究者感兴趣于这个被试变量的不同水平对另一个因素的影响。这时,每个被试不可能同时具有这个变量的几个水平,因此,它是一个被试间变量。如果实验中选择了这样一个被试变量作两个自变量之一,就必须使用混合设计。 2.当研究中的一个自变量的处理会对被试产生长期效应,如学习效应时,不宜做被试内设计。因为如果将对被试有长期影响的变量反复施测给同一被试,学习效应会导致结果失去真实性。 3.有时选用混合设计是出自对实验的可行性的考虑。例如,当实验中两个因素的水平数都较多,使用完全随机设计,所需要的被试量很大,而选用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重复测量的次数很多,会带来疲劳、练习等效应。这时,混合设计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把哪一个变量作被试内变量,哪一个作被试间变量更好呢? 在混合实验设计中,被试间因素的处理效应与被度的个体差异相混淆,因此结果的精度不够好。但是,实验中被试内因素的处理效应及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的结果的精度都是好的,所以,如果研究中的一个自变量的处理效应不是研究者最关心的,可以把它作为被试间因素,牺牲它的结果精度,以获得对另一个变量的主效应及两上变量的交互作用的估价的精度。 二、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与计算举例 (一)研究的问题与实验设计 在第三章关于文章生字密度和主题熟悉性对阅读理解影响的研究中,我们已经看到,当采用随机区设计分离出一个被试变量——学生听读理解能力量,提高了检验的敏感性。要想更好地控制被试变量,有b1、b1、b3三个水平,将主题熟悉性作为一个被试间变量,有a1、a2两个水平。这是一个2×3两因素混合设计。8名五年级学生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学生每人阅读三篇生字密度不同的、主题熟悉的文章,另一组学生每人阅读三篇生字密度不同的、主题不熟悉的文章。实验实施时,阅读三篇文章分三次进行,用拉丁方平衡学生阅读文的先后顺序。 (二)实验数据及其计算 1.计算表 表4—1—1 两因素混合实验的计算表

高中数学 第二讲 试验设计初步 二 正交试验的应用学案

二正交试验的应用 [学习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熟悉正交试验的过程、及直观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最优水平搭配方法. [预习导引] 1.正交试验的知识结构图 2.选择合适的正交表应遵循的原则 (1)正交表的水平数与试验问题中的水平数相同; (2)正交表列数不少于参与试验因素个数; (3)试验的次数最少. 3.直观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最优水平搭配方法 直观分析法根据对因素同一水平计算的各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大小确定因素水平优劣.如果结果的值越大说明效果越好,即平均值越大时水平越优.反之则平均值越小时,水平越优. 要点一正交试验的应用 例1 某工厂生产弹簧,为了提高弹簧的弹性,需要通过试验寻找合适的生产条件.与弹性相关的有3个因素,每个因素有4个水平,各因素的取值如下表: 因素 水平 A 回火温度(℃) B 保温时间(min) C 工作质量(kg) 144037 246049

找出影响弹簧弹性的主要因素,选出合适的正交表,并安排试验. 解找出适合试验要求的正交表L16(45). 安排试验方案,把试验安排及分析结果列于下表中.

比较R1,R2,R3的大小,有R2<R3<R1.说明,回火温度(A)是主要因素,其次是工作质量(C),最后是保温时间(B). 通过计算画出因素与水平的关系图(如图).

验证试验显示,(A1,B2,C2)是最优的水平搭配. 规律方法正交表的正交性有如下两个性质: (1)任一列中各水平的重复次数相同; (2)任两列的所有同行数对的重复次数相同. 这两个性质可使试验数据具有综合可比性,删去部分列的正交表仍具有正交性,但增加任一列都会破坏正交性. 需要指出: ①部分实施,会因为数据少导致精度降低,如果受随机误差影响,试验费用不太昂贵且总的试验次数不太大时,没必要使用部分实施. ②如果参与试验的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在做部分实施时,有些交互效应将无法估计. 跟踪演练1 某工艺需考察4个因素A,B,C,D.每个因素有3个水平.选用L9(34)将因素A,B,C,D顺序地安排在第1,2,3,4列上,所得9个试验结果依次为y1=45.5,y2=33.0,y3=32.5,y4=36.5,y5=32.0,y6=14.5,y7=40.5,y8=33.0,y9=28.0,则k11=________,k32=________,k13=________. 解列表,填表,得

课3、《机能实验学》教案--设计性实验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实验学》 集体备课教案(3)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一) 教学内容:1、实验设计概论 2、实验设计讲座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安排: 集中讲授,实验设计概论(约100分钟)→实验设计讲座(约100分钟)→学生讨论、提问、教师答疑(约25分钟)。 实验设计概论 §1 概述 ﹡机能实验学是一门什么课程?基础医学范畴? 机能实验学是融合传统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实验内容为一体的新型课程,是实验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 ﹡实验教学的主要手段? 人体实验:有一定局限性 动物实验:主要是应用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正常机体机能代谢规律、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以及药物作用和机制的主要手段。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基础性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培养动手能力。 综合性实验:促进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设计性实验:掌握基本的科研工作方法。 §2 设计性实验 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以学生为主,导师带教,学生自己选择题目、开题设计、实施实验、观察记录、论文答辩等,即创设“发现情景”,培养学生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未知世界。 ﹡实验设计目的 1、充分认识实验在科学理论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2、培养创新能力 3、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 ﹡实验设计三个基本要素 1、处理因素: 2、受试对象: 3、实验效应: 如:观察巯甲丙脯酸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疗效(动脉血压变化是实验效应)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对照原则:可使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有一个科学对比。 空白对照标准对照处理对照自身对照

数据库实验六-综合实验

实验六数据库原理综合实验 1实验目的 (1)运用所学的数据库设计技术,针对一个具体的应用系统,完成系统数据库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设计。以巩固理论课程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掌握数据库设计技术方法。(2)对前面章节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 2实验内容 给定一个应用环境,如学生选课系统、超市管理系统、某企业库存管理系统、学校图书管理系统、学校综合积分管理系统等等。(同学们课从上述选定一个题目,也可以选取一个自己较熟悉的应用环境)。完成下面的工作 2.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1)进行需求分析。-对系统的语义进行描述(包括功能、所需的数据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处理方法) (2)识别系统中的实体及实体的属性,分析实体之间的联系。 (3)设计数据库概念模型,画出E-R图。 2.2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1)根据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数据库的逻辑模型。-将E-R模型转化到逻辑模型 (2)根据应用需要和规范化理论对逻辑模型进行优化。 2.3 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 (1)针对某种DBMS,设计数据库物理模型,包括表空间、表和索引等于物理存储有关的设计。(2)优化物理模型 (3)生成某种DBMS的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及其表。 2.4 装载数据 (1)收集真实数据或者生成模拟数据。 (2)批量加载数据到数据库中。 (3)设计一系列SQL语句,尤其是连接查询、嵌套查询等SQL语句,已测试数据库性能。 3实验要求 (1)可以借助POWERDESIGNER等系统分析与设计辅助工具进行数据库设计,也可以使用WORD文件直接生成各种设计文档。

(2)选择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应该规模适中,不宜太大太复杂,可能做不完;也不宜太小太简单,甚至仅有三两个表组成。 (3)要设计良好的数据库完整性约束。 (4)思考题:数据库设计通常由哪些辅助工具?各有哪些优缺点? 4实验步骤 4.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1)进行需求分析。 (2)设计数据库概念模型,画出E-R图。 4.2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3)根据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4)对逻辑模型进行优化。 4.3 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 (5)针对某种DBMS,设计数据库物理模型,包括表空间、表和索引等于物理存储有关的设计。(6)优化物理模型 (7)生成某种DBMS的SQL语句,创建数据库及其表。 4.4 装载数据 (8)收集真实数据或者生成模拟数据。 (9)批量加载数据到数据库中。

实验三 酸碱混合物测定的方案设计(双指示剂法)教案

实验三酸碱混合物测定的方案设计(双指示剂法)教案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B 教学内容:酸碱混合物测定的方案设计(双指示剂法) 实验类型:设计 教学对象:化工、环境工程、药学、生物科学、应用化学、医学检验、制药、复合材料、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授课地点:中南大学南校区化学实验楼301 授课学时:4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巩固移液管、酸式滴定管的正确使用; 2、掌握电子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 3、了解酸碱混合物的测定意义和常用碱度的表示方法; 4、学习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碱混合物的原理、方法和计算; 6、熟悉甲基红、酚酞、甲基橙指示剂终点颜色判断和近终点时滴定操作控制 二、知识点: 酸碱反应、化学计量点、酸碱指示剂、滴定终点、碱度的表示方法、标准溶液、移液管、酸式滴定管、电子分析天平、实验报告的撰写(数据处理三线表表格化)、有效数字 三、技能点: 玻璃器皿的洗涤、移液管的使用、酸式滴定管的使用、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碱混合物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甲基红、酚酞、甲基橙指示剂的变色特征和近终点时滴定操作控制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指导法、现场讲解指导等 六、复习引入:

1、复习酸碱滴定法有关知识,提问学生: (1) HCl酸碱滴定法测定对象是什么?(溶液中的氢氧根(OH-)离子的浓度,并且溶液中的碱性物质的碱的强度要满足cKb>10-8) (2) 强酸直接滴定弱碱时一般以什么做指示剂?(甲基橙或甲基红) (3) 滴定终点颜色如何判断?(由黄色变橙红色30s不褪色为终点) [引入]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组分及其含量 [引言] 酸碱滴定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和结果准确,因而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酸碱混合组分的分析问题,如氢氧化钠物质中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钠、纯碱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氯化铵中会有一定量的游离盐酸(HCl)、硫酸铵中会有一定量的游离硫酸(H2SO4),为了检验碱和铵盐的质量等级,需要对混合酸碱物中的各组分进行测定;在氟化氢、四氟化硅的生产过程中,会有硫酸和氢氟酸混合酸体系,分析其各组分的含量,为生产工艺控制提供有效的保障。在同一个试样中测定各组分的含量,用标准酸或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分析,根据滴定过程中的pH值的变化情况,选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分别指示终点,这种方法称为双指示剂法。该法快速、简捷,已广泛应用于酸碱混合物的分析与测定。 [新授]课题:碱混合物测定的方案设计 [提出任务]教师提出本课题的学习任务: 1、工业混合碱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碱度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3、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混合碱的测定操作方法。 [任务探索] 1、工业混合碱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根据有关学习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1) 工业混合碱主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用什么滴定法测定混合碱的组分及其含量? (2)用什么试剂作指示剂?各指示剂的变色点和变色范围是多少? (3)测定Na2CO3与NaOH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碱时,第一和第二化学计量点的pH值各是多少?

数据库实验八综合性实验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据库设计 项目性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所属课程:数据库系统概念 开设时间:2015-2016学年第1学期学生班级: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12日

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成绩单 开设时间:2015-2016学第一学期

一、设计部分 1.需求分析 1.1 用户需求概述 本系统为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该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图书馆的图书信息进行记录统计管理。具体完成录入图书信息,录入借还书记录,录入读者信息等功能。需要完成的主要功能有: 1)学生信息录入 该功能供图书馆管理员使用,学生首次借阅图书前,必须登记并录入个人身份信息,内容包括:学号、姓名、联系电话。 2)图书信息录入 该功能供图书馆管理员使用,对于首次入库的新书,必须录入图书目录资料,内容包括:图书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简介。 3)借书记录录入 该功能供图书馆管理员使用,读者凭校园卡到柜台办理借书手续,由图书馆管理人员录入借书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学号、图书编号。 对读者借阅图书的限制条件包括: ①读者一次可借阅1-3本图书, ②借出未还的图书,累计不得超出5本; ③没有逾期未归还的图书,从借出之日开始计算,超过90天尚未归还则视为逾期。 4)还书记录录入 该功能供图书馆管理员使用,读者凭校园卡到柜台办理归还借书手续,由图书馆管理人员录入还书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学号、图书编号。学生可以一次归还1至多册所借阅的图书。 5)图书信息查询 该功能供学生使用,学生自行输入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作为查询条件,

系统列出满足查询条件的图书目录。 6)学生信息查询 该功能供图书馆管理人员使用,操作人员输入学生学号,系统列出该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及历次的借阅/归还图书记录。 1.2 数据需求

设计实验混合酸的测定盐酸和磷酸

设计实验混合酸的测定 盐酸和磷酸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设计实验混合酸的测定(盐酸、磷酸) 班级:姓名:同组人:题目:混合酸的测定(盐酸、磷酸) 实验目的:1、学习混酸的分析方法。 2、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 HCl 和 H 3PO 4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HCl 与 H3PO4混合溶液,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取一份溶液加入甲基橙指示剂, 当甲基橙变色时,HCl 全部被 NaOH 中和,而 H 3PO 4 只被滴定到 NaH 2 PO 4 ,这时共用去 NaOH 标准 溶液的体积是 V 1,此时反应为: HCl+NaOH=NaCl+H 2 O 再加入酚酞指示剂,滴定至酚酞变色时,共 用去 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是 V 2,此时的反应为:,H 3 PO 4 +2NaOH=Na 2 HPO 4 , HCl 消耗 NaOH 标准 溶液的体积为 V 1; H 3 PO 4 消耗 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百里酚酞变色时) 为v1-V2。 实验仪器: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量筒,250ml容量瓶,100ml容量瓶 实验试剂:甲基橙,酚酞,NaoH药品,混合酸 实验内容: 1,L NaoH的配制 用台秤称取约固体NaOH于500mL的烧杯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稀释至500ml,边加边搅拌使其完全溶解,转入塑料试剂瓶中,摇匀备用。 2,L NaOH的标定 在称量瓶中以差减法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约为份于100ml小烧杯中,加入40-50ml 蒸馏水溶解。溶解完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邻苯二甲酸氢钾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充分摇匀,用已配好的NaOH溶液滴定,待锥形瓶中颜色有无色变为微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为终点,记下读数,平行实验2-3次,计算NaOH的浓度。 3,混合酸的测定 移液管取混酸加入1滴甲基橙指示剂)用NaoH标液滴定当溶液颜色由红变黄时记下此时体积为V1再向里加入1滴酚酞用NaoH标液滴定当溶液由黄变为橙时记下此时体积为V2。 数据记录和结果处理:(这个自己根据实验数据写就行了) 实验讨论: 1、实验中能否用甲基红作为指示剂 答:酚酞指示剂变色范围是—,甲基红指示剂变色范围是—,甲基橙是—,不能用甲基红做指示剂。 2.本实验选择指示剂的根据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