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原因及目的

课提的题出:不知道从何时起?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失去应有的魅力,元宵节全家人围在一起大吃特吃的饺子,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失去往常的鲜美滋味;元宵节国人共享的传统文化习俗——猜灯谜,随着人们娱乐水平的提高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正视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去了解、关心我们的传统节日。

目的与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外国人的节日,而且一些外国人都很少过的节日,中国人也过,说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大。如果我们自身的文化现在不好好保护,以后肯定会埋没掉。因此,我们小组决定研究中国传统节日。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本小组成员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锻炼并提出一些合理且可行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

二、基本情况的调查

元宵节,亦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祭月、赏月的日子,也象征著春天的到来,这是传统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供佛的习俗。而道教中,上元节视为天官大帝(尧)诞辰,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

十月十五为下元,分别属天、地、水这三官大帝主管。上元节乃天官华诞,故燃灯以庆。终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以下是各地元宵节的一些习俗:

1.上元祈福

民间将自然界分成三界,即天界、地界和水界,并予人格化。因此称为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称三官大帝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大帝生日。天官的主责是赐福,所以,民间在清晨备牲醴祭拜天官大帝,祈求赐福,信徒中以漳籍移民最为虔诚。

2.元宵祭祖

上元节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过当时称做浮圆子,到明朝才改称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古时为年头佳兆,吃汤圆以象徵家福。元宵煮好后先敬祖先,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已是团圆幸福。

3. 迎花灯

元宵节又称灯节,所以花灯是元宵节的中心活动。民间称花灯为鼓子灯,因为过去小朋友所提的灯 型似鼓锣。

元宵花灯种类很多,如寺庙的彩灯、店铺的走马灯及儿童的鼓仔灯等。式样种类很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

一是形象灯如关刀灯、兔灯、水果灯、半灯等;另一是活动灯,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现在多为电动花灯,如状元游街、八仙贺寿、桃园结义等表现.

4.赏灯诗

元宵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5.跑旱船

跑旱船,也称荡湖船、划水船,是中国许多地区都盛行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有的单独表演,有的与“地秧歌”混同表演,有的与“小车会”混同表演。在农村,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中,农民们便会自动组织起跑旱船。

关于《跑旱船》,一定要边舞边唱。其所唱的歌曲,各地都不相同。其中能影响全国、最为被音乐界推崇的,当属陕北地区的这首《跑旱船》了。这首民歌结合了山歌的某些特征,曲调高亢,旋律线起伏大,情绪热烈,词句形象具体,鲜明,把跑旱船的演员角色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在曲调的构成上,它不囿于一般歌舞曲中常用的方整性结构和单一的舞蹈节奏,而是灵活、自由地随意发展。灵活、自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音可以随意延长,可以随意滑抹;二是可以随意加入插入句,可以随意地反复某一小节。它的节奏看似凌乱,但由于有很强的讲述性,故也很贴切。"奴得吊……"一句完全由虚词衬字组成,一方面显示了边歌边舞的活力,另一方面也是在摹拟着锣鼓点,更体现了民间歌舞的特征。由于它欢快、诙谐,故这首民歌现在仍常被当作歌舞曲伴唱曲在节日晚会上使用。

6.放爆竹

放爆竹是燃放烟花鞭炮的一种活动,是华人社会流传至今的一种传统民俗。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汉族和少数民族节庆娱乐都以放爆竹来庆祝,流行于全国各地。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等。

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7.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吃汤圆,忆亲人,这个习惯就一直传到现在。

8.舞龙舞狮

人们在元宵节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舞狮助庆祈求吉利。一件花团锦舞狮子,是我国优秀

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9. 猜灯谜

灯谜,在中国习俗的活动上会称做猜灯谜,每年逢正月十五元宵节,会将灯谜结合赏花灯,变成许多人可共同参与的猜谜游戏。与谜语一般的谜语相比,具有更严格的规则。方法是将谜语贴在灯上,多数谜语都是诗词,猜中谜语的人,有时可获得奖品。随着时代改变,现今的灯谜活动未必都将灯谜写在灯笼上。猜灯谜有时又说为<射灯谜>,因此多会在谜语之后看到:“射一个字,某某格”之类的提示。

灯谜的结构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谜面”、“谜目”和“谜底”。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谜面”是告诉猜谜者的条件,也是猜谜者思考的依据;它好比几何学中的“假设”。而“谜目”是限定所猜的是哪类“事务”,是答案所属的围,它就好比几何学中的“求证”。“谜底”就是答案了。它就象几何学中证明的结果。举个例子说吧“书山有路勤为径”(猜学科的名称)答案是“应用力学”。其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就是谜面;“学科名”就是谜目;“应用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