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要学好古文,除了需要掌握一些古汉语知识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古代文化史知识。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而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该文涉及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史常识,对这些知识,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就谈不上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掌握了这些知识,对我们学习该文是大有裨益的。

在此,对《孔雀东南飞》一文涉及的古代文化史知识作归纳和简要说明。

一、涉及称谓。

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贱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母亲的自称。

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下官: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文中是郡丞的自称。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是兰芝对丈夫的称呼。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大人:对尊长的敬称。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老人家”,文中指兰芝婆婆。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一般是君对臣的敬称,文中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汝:用于上称下或不客气的平辈之间,文中是兰芝母对兰芝的称呼。

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

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文中是仲卿母亲对仲卿的称呼。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结发:对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古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表示成年,可以结婚了。文中指仲卿20岁。

二、涉及官职。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府吏: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文中指庐江府小吏焦仲卿。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县令:一个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丞:郡丞,辅助太守的官。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主簿:太守的属官。

三、涉及历法。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即七夕,又称女儿节、乞巧节,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用针作各种游戏)。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鸡鸣是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点至3点),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五更,指平旦,是寅时,相当于现在的3点至5点。

四、涉及器物。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床:古代的床与现代的床不同,较矮,较小,主要是供人坐的。《尔雅·释名》说“人所坐卧曰床”,可见中国古代的床,既是坐具,也是卧具。先秦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式,但直接跪坐在地上很不舒服,所以很早就有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到了南北朝,床作为坐具在南北方就极为普遍了。

《氓》《离骚》《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总结(教师版)讲解学习

《氓》《离骚》《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总结(教师版)

《氓》 一、通假字 1、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于”通“吁”,感叹词。 3、犹可说.也 /不可说.也“说”通“脱”,脱身。 4、隰则有泮.“泮”通“畔”,尽头。 二、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古义:你。今义:儿子。 2、至于 顿丘古义:一直到。今义:表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 期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秋以为 .. 4、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5、以我贿.迁古义:钱财。今义:贿赂。 6、三岁 食贫古义:多年。今义:年龄。 .. 7、士也罔极.古义:标准。今义:很,十分。 8、总角之宴.古义:欢乐。今义:宴会。 三、词类活用 1、其黄.而陨黄,形容词作动词,变黄。 2、士贰.其行贰,数词作动词,有二心。 3、二三 其德二三,数词作动词,有时二,有时三。 .. 4、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里。 四、一词多义 其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代桑树) ②士贰其行(他的)

③咥其笑矣(句中停顿) 以①秋以为期(把)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来) ③以尔车来(用) 之①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代这件事) 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取独) 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 言①载笑载言(说话) ②体无咎言(预兆) ③静言思之(句中停顿) 遂①言既遂矣(顺心) ②无往而不遂(通达) ③夫间有随,遂上有径(田间小路) ④遂不得径(最终) 靡①靡室劳矣(没有) ②望其旗靡(倒下) ③左右皆靡(退下) ④虫尽靡(败下) ⑤徒靡弹药(浪费) 五、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应是“以秋为期” 《离骚》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必修5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必修5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归去来兮辞》 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 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 武,有志报国。 《逍遥游》 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 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3.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4.郎中:尚书省的属官。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 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 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5.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6.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7.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8.犬马:臣子自谦。 9.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 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古代 文化常识》 (一)天文地理 1.二十八宿:古人划分的恒星集群。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 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具体如下: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2.分野:古人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 3.银河:又叫银汉、天汉、星汉、河汉、云汉、星河。 4.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孔雀东南飞》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作者:江苏省海安县西场中学印文权吉传琴 要学好古文,除了需要掌握一些古汉语知识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古代文化史知识。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而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该文涉及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史常识,对这些知识,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就谈不上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掌握了这些知识,对我们学习该文是大有裨益的。 在此,对《孔雀东南飞》一文涉及的古代文化史知识作归纳和简要说明。 一、涉及称谓。 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贱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贫贱: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母亲的自称。 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下官: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文中是郡丞的自称。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是兰芝对丈夫的称呼。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大人:对尊长的敬称。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老人家”,文中指兰芝婆婆。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一般是君对臣的敬称,文中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汝:用于上称下或不客气的平辈之间,文中是兰芝母对兰芝的称呼。 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 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文中是仲卿母亲对仲卿的称呼。

最新高中课本(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归纳

高中课本(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归纳 必修1 《沁园春·长沙》 1.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 ⑴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 ,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不同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⑵词的分类: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精)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捶打、敲打) 3.吾今且报.府(“报”同“赴”,赶赴) 4.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5.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6.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7.府吏见丁宁 ..(“丁宁”同“叮咛”,嘱咐) 8.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9.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10.奄奄 ..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11.合葬华山傍.(“傍”同“旁”,旁边) 二、古今异义 1.可怜 ..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古义:没有什么惧怕的事。今义:说不上,不在乎、没有什么关系) 4.再.拜还入户/府吏再.拜还(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5.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6.感君区区 ..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7.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8.处分 ..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9.生人 ..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10.念与世间辞,千万 ..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 1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12.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古义:劝告。今义:感谢。)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初中教材古诗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陈太丘与友期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论语》十二章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泛指多次。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银河。 虽有嘉肴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的民族的称呼。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过故人庄(孟浩然)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北方。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

《孔雀东南飞》文言知识点总结 1、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堪:承受得了。(不堪一击) ?徒:白白地,空地。(徒有虚名) ?可怜:可爱。(楚楚可怜) ?纷纭:凌乱。(头绪纷纭,众说纷纭) ?葳蕤wēiruí:繁盛的样子。(树木葳蕤) ?纤纤xiān:形容细长。(十指纤纤) ?念:记挂。(念念不忘) ?却:退出来。(望而却步) ?区区:愚拙(何乃太区区);真情挚意(感君区区怀)。现在多指数量少或人事的重要。(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依依: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⑴窈窕yǎotiǎo: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⑵令:美好;敬辞。(令名、令德;令尊、令兄) ⑶谢:A辞别;B告诉;C道歉;D感谢;E推辞,F衰亡,凋落(阿母谢媒人,多谢后世人,谢家事夫婿) ⑷相xiāng:A互相;B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及时相遣归,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⑸见:A看见,会见,拜见;B同“现”;C表示被动,被,受;D副词,放在动词前指动作对象。(相见常日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府吏见叮咛)。 ⑹怅chàng然:失意,不如意。(怅然若失,怅然而返) ⑺否pǐ泰:坏运气,好运气。(否极泰来) ⑻要yāo:邀。(要功,要买) ⑼络绎:接连不断。(络绎不绝) ⑽赍jī:赠送。(赍赏) (21)踯躅zhízhú:缓缓地走或徘徊。(踯躅歧路) (22)迎:A迎接; B迎娶;C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还必相迎取。明日来迎汝。不足迎后人) (23)零:落下,凋落。(零泪应声落,泣涕零如雨)(枯叶凋零)

2、古今异义 .为仲卿母所遣,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遣:遣送,休,指女子被赶回娘家。今常用义为派,派遣。) .守节情不移,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守节:遵守府里的规则。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 .便可白公姥,你可以去禀告婆婆(白:告诉,禀告。今常指一种颜色。) .可怜体无比,她的体态可爱无比(可怜:可爱。今义为值得怜悯。) .汝岂得自由,你哪能由自己作主!(自由:自作主张。今义指不受拘束和限制。) .槌床便大怒,捶打着坐床勃然大怒(床,在古代既可以指卧具,也可以指坐具,这里是指古代的一种坐具。今指供人睡觉用的家具。) .本自无教训,本来就没有好的教养(教训: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和经验。) .举手常劳劳,挥手告别两人怅惘若失(举手,告别时的动作。今常表示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今义中用“招手”“挥手”来代替举手。) .逆以煎我怀,想到将来我心如油煎(逆:逆料,想到将来。今义与“顺”相对。) .阿母大悲摧,母亲听了十分悲伤(摧:伤心。今义为破坏,折断。) .便言多令才,口才很好,又多才能(令:美好。今常有义为命令或使。) .府吏见丁宁,仲卿对我再三嘱咐(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今天的熟语还保留有古代的古义,如“见教”,“见谅”。今义,看见,见到。) .恐此事非奇,恐怕这件事不妥当(奇:宜,适宜。今常用义为特殊的,或惊异。) .寻遣丞请还,县令就派遣媒人来说亲(寻:过了一些时候。今常用义为寻找。) .否泰如天地,运气的好坏有如天地之别(否:坏运气。今常用义为否定,可否。泰,好运气,今常用义为,平安,安定。) .渠会永无缘,但是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了(渠:他。今常用义为奉承。) .便利此月内,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宜(便利:吉利。今义:方便。) .蹑履相逢迎,轻步快走去迎接仲卿。(逢迎:迎接。今常用义为奉承。) .逼迫兼弟兄,还有个哥哥一起逼迫我(弟兄:哥哥。今指同辈之间或旧军队中对士兵的称呼。) .叶叶相交通,片片树叶互相交错连接(交通:连接。今为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 .多谢后世人,多多劝告后世的人(谢:劝告。今常用来表示感激。) 3、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我一辈子也不再娶妻(“取”通“娶”妻。) .箱帘六七十,衣箱和梳妆用的匣子有六七十个(“帘”通“奁(lián)”,梳妆匣(xiá)子。)

高中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5、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3、竖子:对人的蔑称。 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5、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6、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黄河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优美的汉字》 1、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2、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3、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4、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解析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知识点整理 需背诵部分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 ..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 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 ..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 义:书信,信件。) 6.处分 ..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 ..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高中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汇总

高中课本古代文化常识最全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 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优美的汉字》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汇总 古代文体 1.词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的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2.说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该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初中阶段学过的有《马说》《爱莲说》。 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诫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4.序“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引言,一般是介绍作家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而赠序的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5.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表”中范例。 6.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这类文章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

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我们学过的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7.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且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8.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可以抒情,可以写景,也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学过的《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古代作品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简称《诗》,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全书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隔句用韵。《关雎》《蒹葭》均出自《诗经》。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3.《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着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邑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 4.《孟子》由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称“亚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均出自《孟子》。 5.《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整理-(1)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知识点整理 文学文化常识 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全诗(除小序外)共357句,1785字,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选自南朝陈代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2.乐府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一个官署,即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属于南北朝的叫“南北朝乐府”。汉乐府的代表性作品有《古诗十九首》、《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南北朝乐府的代表性作品有《敕勒歌》、《木兰诗》。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捶打、敲打) 3.吾今且报.府(“报”同“赴”,赶赴) 4.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5.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6.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7.府吏见丁宁 ..(“丁宁”同“叮咛”,嘱咐) 8.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9.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10.奄奄 ..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11.合葬华山傍.(“傍”同“旁”,旁边) 二、古今异义 1.可怜 ..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古义:没有什么惧怕的事。今义:说不上,不在乎、没有什么关系) 4.再.拜还入户/府吏再.拜还(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5.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6.感君区区 ..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7.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答案详解)

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答案详解) 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悲凉,羽声声调激愤。 B.在我国古代,“关中”多指函谷关以西,“山东”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河北、河南”多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江表”是指长江以北地区,“江左”是指江东,“淮左”是指宋时的淮南东路。 C.“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D.“玦”是环形、有缺口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是古代的坐具。 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宗庙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B.“总角之宴”中的“总角”是指少年时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是指老人和儿童,“纵豆蔻词工”中“豆蔻”亦指“豆蔻年华”,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表示男子20岁成年;“及笄”是指女孩子15岁成年;“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是指男孩子15岁左右。 C.《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体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D.“朕”本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先大母婢也”中的“先”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是指一直跟随他的弟弟;“籍独不愧于心乎”中的“籍”是项羽自称;“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中的“令”是对人的美称,如“令尊”“令堂”等;“尽西风,季鹰归未”中的“季鹰”是晋人张瀚的字,古人称字是尊称。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黄泉”是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中指阴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是指道家所说的天界。 B.“伏惟”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庭”是指快步走过庭院,表示对长辈的恭敬。 C.“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

高中课文中的文化常识

《寡人之于国也》 1、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劝学》 1、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过秦论》 1、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 2、六合:天地四方。 3、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4、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5、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 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7、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 8、七庙:天子的宗庙。 《师说》 1、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2、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3、传: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②人物传记。 《窦娥冤》 1、缥缃:代指书籍。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导语:《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教案可以怎样去写?以下为品才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相关教学方案,欢迎阅读 人教版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 2、理清文章结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挖掘悲剧根源。 3、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体味诗歌的悲剧意蕴。 一.导入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 《上邪》 (苍天啊) 一位女子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两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 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与陆游相遇,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和之。不久抑郁而亡。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永隔天河、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白娘子与许仙 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 今天我们就来说下发生在两汉时期的一段凄惨而又悲壮的爱情故事,它就是孔雀东南飞。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教材)

古代文化常识整理(教材) 必修一至必修五 1、万户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有高爵显位的人。 2、六艺:一指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一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3、桑梓之情: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桑梓之情就是“思乡之情”。 4、既望:望日的后一日。望,农历十五;晦朔:晦,即农历每月末一日。朔:农历初一。 5、台衔:对他人名衔的敬称。台,敬辞。 6、辇:古代以手推挽的车子,秦汉以后多指帝后乘坐的车子。 7、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 8、行宫:古代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可能由其它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9、离宫: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固定的时间都要去居住。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10、路:宋代行政区划名。 1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自上命下的用语,南北朝以前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12、宸翰:皇帝的笔迹。宸,北宸,即北极星。皇帝坐北朝南,所以以北宸代指皇帝。翰,墨迹、书法。 13、总角:儿童向上分开的两个发髻,代指儿童时代。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女子十五岁;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天命(艾),五十岁。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 14、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明清两代进国子监(由封建中央政权建立的最高学府)读书的人叫监生。清朝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等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15、中人:旧时介绍职业、联系买卖的中间人。 16、牺牲:古指祭祀或祭拜用品。牺,称做祭品用的纯色牲畜。牲,原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17、朕:古时不论贵贱都可自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皇帝的自称。 18、先考先妣:古代称死去的父母。 19、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20、枢密使:枢密院长官,掌管国家兵权。 21、资政殿学士:官名,,宋代的荣誉官衔,皇帝的顾问,宰相去职后多担任此职。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及答案.doc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 )疏通情节,理顺结构; (2)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3)积累本课重点文言知识。 【导读材料】 1、背景: 在东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相 当苛刻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 母”,这正是本文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在焦母的威逼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 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 2、解题 (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 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 (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2)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 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它是 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导学过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自缢()箜篌()()公姥()伶俜()腰襦()哽.......咽()() . 遗施()葳蕤()()聘礼()磐石()拊掌()否.......极泰来() 赍钱()踯躅()()冥冥()摧藏()晻晻()蹑.........履()() . 仕宦()玳瑁()()明月珰()纤纤()窈窕()()鲑.........() 骢马()婀娜()()便言()便宜从事()鹄舫()幡........() 二、理清文章结构,按照示例给情节加个小标题: 开端:( 1~5)兰芝被遣 发展:( 6~12) 再发展:( 13~21) 高潮:( 22~31) 尾声:( 32) 三、文言知识: 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 谓言无誓违府吏见丁宁摧藏马悲哀蒲苇纫如丝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

《初中文学文化常识》总结 一、作家作品 1.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 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史书:《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称《太史公书》),作者司马迁(西汉),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有: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130篇。 《战国策》国别体,作者刘向(西汉末),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年) 《左转》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编年体,作者左丘明(春秋,鲁国人)。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资治通鉴》编年体,作者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公1362年间的史事。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 14.书法四大家: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 16.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7.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8.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9.“四大古典名著”: 《红楼梦》(曹雪芹-清代) 《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2019高考必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一、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