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五 集成运算放大的基本运算电路

实验五 集成运算放大的基本运算电路

实验五  集成运算放大的基本运算电路
实验五  集成运算放大的基本运算电路

实验五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报告 计数器

实验五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同步计数器设计方法与测试方法。 2.掌握常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1.直流稳压电源、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面包板 2.74LS190、74LS393、74LS04 3.1kΩ电阻、发光二极管 三、实验原理 1.计数器 计数器不仅可用来计数,也可用于分频、定时和数字运算。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一般很少使用小规模的触发器组成计数器,而是直接选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 2.(1) 四位二进制(十六进制)计数器74LS161(74LS163) 74LSl61是同步置数、异步清零的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其功能表见表5.1。 74LSl63是同步置数、同步清零的4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除清零为同步外,其他功能与74LSl61相同。二者的外部引脚图也相同,如图5.1所示。 表5.1 74LSl61(74LS163)的功能表 3.集成计数器的应用——实现任意M进制计数器 一般情况任意M进制计数器的结构分为3类,第一类是由触发器构成的简单计数器。第二类是由集成二进制计数器构成计数器。第三类是由移位寄存器构成的移位寄存型计数器。第一类,可利用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步骤进行设计。第二类,当计数器的模M较小时用一片集成计数器即可以实现,当M较大时,可通过多片计数器级联实现。两种实现方法:反馈置数法和反馈清零法。第三类,是由移位寄存器构成的移位寄存型计数器。 4.实验电路: 十进制计数器

六进制扭环计数器 具有方波输出的六分频电路 图5.1 74LS161(74LS163)外部引脚图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集成计数器实验 (1)按电路原理图使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74LS163和与非门74LS00,连接成一个同步置数或同步清零十进制计数器,并将输出连接至数码管或发光二极管。然后使用单次脉冲作为触发输入,观察数码管或发光二极管的变化,记录得到电路计数过程和状态的转换规律。 (2)根据电路图,首先用D触发器74LS7474构成一个不能自启的六进制扭环形计数器,同样将输出连接至数码管或发光二极管。然后使用单次脉冲作为触发输入,观察数码管或发光二极管的变化,记录得到电路计数过程和状态的转换规律。注意观察电路是否能自启,若不能自启,则将电路置位有效状态。接下来再用D触发器74LS7474构成一个能自启的六进制扭环形计数器,重复上述操作。 2.分频实验 同步置数法 同步清零法

基本运算电路实验报告

实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老师:成绩: 实验名称:基本运算电路设计实验类型: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实验目的: 1、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设计。 2、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实验要求: 1、实现两个信号的反向加法运算 2、用减法器实现两信号的减法运算 3、用积分电路将方波转化为三角波 4、实现同相比例运算(选做) 5、实现积分运算(选做) 二、实验设备: 双运算放大器LM358 三、实验须知: 1.在理想条件下,集成运放参数有哪些特征? 答:开环电压增益很高,开环电压很高,共模抑制比很高,输入电阻很大,输入电流接近于零,输出电阻接近于零。2.通用型集成运放的输入级电路,为啥均以差分放大电路为基础? 答:(1)能对差模输入信号放大 (2)对共模输入信号抑制 (3)在电路对称的条件下,差分放大具有很强的抑制零点漂移及抑制噪声与干扰的能力。 3.何谓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线?根据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 息? 答: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是指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比。4.何谓集成运放的输出失调电压?怎么解决输出失调? 答:失调电压是直流(缓变)电压,会叠 加到交流电压上,使得交流电的零线偏移 (正负电压不对称),但是由于交流电可 以通过“隔直流”电容(又叫耦合电容) 输出,因此任何漂移的直流缓变分量都不 能通过,所以可以使输出的交流信号不受 失调电压的任何影响。 专业: 姓名: 日期: 地点:紫金港东

5.在本实验中,根据输入电路的不同,主要有哪三种输入方式?在实际运用中这三种输入方式都接成何种反馈形式,以实现各种模拟运算? 答:反相加法运算电路,反相减法运算电路,积分运算电路。都为负反馈形式。 四、实验步骤: 1.实现两个信号的反相加法运算 实验电路: R′= Rl//R2//RF 电阻R'的作用:作为平衡电阻,以消除平均偏置电流及其漂移造成的运算误差 输入信号v s1v s1输出电压v o ,1kHz 0 2.减法器(差分放大电路) 实验电路: R1=R2、R F=R3 输入信号v s1v s1输出电压v o ,1kHz 0 共模抑制比850 3.用积分电路转换方波为三角波 实验电路: 电路中电阻R2的接入是为了抑制由I IO、V IO所造成的积分漂移,从而稳定运放的输出零点。 在t<<τ2(τ2=R2C)的条件下,若v S为常数,则v O与t 将近似成线性关系。 因此,当v S为方波信号并满足T p<<τ2时(T p为方波半个周期时间),则v O将转变

集成电路实验报告报告—2008301200188王晓东

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集成电路实验指导教师孙涛姓名王晓东年级08 学号2008301200188 成绩 一、预习部分 1.实验目的 2.实验基本原理 3.主要仪器设备(含必要的元器件、工具)

实验一:Shell命令与Solaris9桌面管理 一.实验目的 了解Sorlaris 平台发展历史,Unix 操作系统的主要三个部分。掌握Unix 的Shell 基本命令,公共桌面管理(Common Desk Environment)基本操作,Unix 的文件管理。 二.预备知识与实验原理 计算机基本知识,Unix 操作系统发展的历史、特点,基本UNIX Shell 文件管理命令(见本章第一节)。 三.实验设备与软件平台 Unix 服务器,工作站。 四.实验内容与要求 熟悉三种UnixShell,及基本文件管理命令行命令: 掌握UnixShell 的基本命令、使用、参数意义;并学会使用帮助; 熟悉Unix 文件管理系统; 基本掌握Sorlaris 公共桌面管理平台(CDE)。 五.实验步骤 1. 分别完成并熟练掌握如下实验内容(参阅第一节内容) Bourneshell($) Kornshell($) Cshell(%) ls 显示文件名 cd 目录转换 mkdir 创建目录 rmdir 删除目录 cp 文档复制 find 文件查找 vi 编辑器 geidt 编辑器 man 帮助 exit 系统退出 reboot 系统重启 pwd 显示当前路径 二、实验操作部分 1.实验操作过程(可用图表示) 2.结论

2. Sorlaris 操作系统的三个基本组成,熟悉命令行下的文件管理,子目录等。 3. CDE(公共桌面环境) (1)geidt 编辑文本文件 (2)在CDE 下运行可执行程序 (3)文件管理 思考题 1.简述UNIX 操作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 答:UNIX 操作系统是基于文件的,其三个主要部分是Kernel(内核)、Shell、文件系统。Kernel是操作系统的核心,Shell是用户与kernel之间的接口。它就像是命令的解释器或翻译器。Solaris环境的文件结构是分层的目录树结构,类似于DOS的文件结构。2.简述UNIX 演化过程和特点。 答:最早的计算机都采用的是批处理的方式,耗费的时间和财力都比较大,为克服这一缺点,贝尔实验室研制了一种较为简单的操作系统即UNIX。随着许多商业机构和学术机构的加入,使UNIX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直至今天拥有强大功能、性能良好的的UNIX 系统。 UNIX系统具有可移植性好、可靠性高、伸缩性强、开放性好、网络功能强、数据库支持强大、用户界面良好、文本处理工具强大而完美、开发环境良好、系统审计完善、系统安全机制强、系统备份功能完善、系统结构清晰、系统的专业性和可制定性强的特点。 3.何为UNIX shell?有那些常用shell 命令? 答:UNIX Shell 是Unix 内核与用户之间的接口,是Unix 的命令解释器。常用的shell 命令有Bourne Shell(sh)、Korn Shell(ksh)、C Shell(csh)、Bourne-again Shell (bash)。 实验二:Tcl脚本命令与编程——从1到100的累加 一. 实验目的 掌握Tcl 基本命令,脚本编程的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命令,以及基本Tcl 脚本 编程。 二. 预备知识与实验原理 见本章第二节,Tcl/Tk 脚本基础。 三. 实验设备与软件平台 UNIX 服务器一台,工作站数台,Tcl 8.3.2。 四. 实验要求 (1)掌握Tcl 的基本语法、命令结构。 (2)编写脚本程序实现1 到100 的累加。 五. 实验步骤 阅读第二节内容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5 三种基本组态晶体管放大电路

课程编号 实验项目序号 本科学生实验卡和实验报告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2015级1班 课程名称:电子线路 实验项目:三种基本组态晶体管放大电路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学号: 201508030107 姓名:毛耀升专业年级班级:通信工程1501班

四合院102 实验室组别:无实验日期: 2017年12 月26日

图5.1 工作点稳定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单击示波器上 Expand按钮放大屏幕,测量输出波形幅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根据输入端 电流表的读数计算输入电阻; 3、利用L键拨动负载电阻处并关,将负载电阻开路,适当调整示波器A通道参数, 再测量输出波形幅值,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输出电阻Ro;其中Vo是负载电阻 开路时的输出电压; 4、连接上负载电阻,再利用空格键拨动开关,使发射极旁路电容断开,适当调 整示波器A通道参数,再测量、计算电压放大倍数。并说明旁路电容的作用。 (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1、建立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如图5.2所示。NPN型晶体管取理想模式,电流放大系 数设置为50,用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为lkHz、幅值为10mV的正弦信号,输入 端电流表设置为交流模式;

图5.2 工作点稳定的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2、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单击示波器上Expand按钮放大 屏幕,测量输出波形幅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根据输入端电流表的读数计算输入电阻; 3、仿照5.3.1中的步骤3求电路输出电阻。 (三)共基极放大电路 1、建立共基极放大电路,如图5.3所示。NPN型晶体管取理想模式,电流放大系数设置为50。 用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为lkHz、幅值为10mV的正弦信号,输入端电流表; 图5.3 工作点稳定的共基极放大电路 2、打开仿真开关,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入波形和输出波形。单击示波器上Expand按钮放大 屏幕,测量输出波形幅值,计算电压放大倍数。根据输入端电流表的读数计算输入电阻; 3、仿照5.3.1步骤3求电路输出电阻。

集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综合实验 题目:集成电路设计综合实验 班级:微电子学1201 姓名: 学号:

集成电路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培养从版图提取电路的能力 2、学习版图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复习和巩固基本的数字单元电路设计 4、学习并掌握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二、实验内容 1. 反向提取给定电路模块(如下图1所示),要求画出电路原理图,分析出其所完成的逻辑功能,并进行仿真验证;再画出该电路的版图,完成DRC验证。 图1 1.1 查阅相关资料,反向提取给定电路模块,并且将其整理、合理布局。 1.2 建立自己的library和Schematic View(电路图如下图2所示)。 图2 1.3 进行仿真验证,并分析其所完成的逻辑功能(仿真波形如下图3所示)。

图3 由仿真波形分析其功能为D锁存器。 锁存器:对脉冲电平敏感,在时钟脉冲的电平作用下改变状态。锁存器是电平触发的存储单元,数据存储的动作取决于输入时钟(或者使能)信号的电平值,当锁存器处于使能状态时,输出才会随着数据输入发生变化。简单地说,它有两个输入,分别是一个有效信号EN,一个输入数据信号DATA_IN,它有一个输出Q,它的功能就是在EN有效的时候把DATA_IN的值传给Q,也就是锁存的过程。 只有在有锁存信号时输入的状态被保存到输出,直到下一个锁存信号。其中使能端A 加入CP信号,C为数据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为0时,锁存器的数据通过三态门进行输出。所谓锁存器,就是输出端的状态不会随输入端的状态变化而变化,仅在有锁存信号时输入的状态被保存到输出,直到下一个锁存信号到来时才改变。锁存,就是把信号暂存以维持某种电平状态。 1.4 生成Symbol测试电路如下(图4所示) 图4

电工电子实验报告实验4.6 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实验4.6 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电路的结构和特点。 2.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的步骤,学会先用电子设计软件进行电路性能仿真和优化设计,再进行实际器件构成电路的连接与测试方法。 3.掌握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电路的设计及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器件 1.双路稳压电源1台 2.示波器1台 3. 数字万用表1台 4. 集成运算放大器μA741 2块 5. 定值电阻若干 6.电容若干 7.DC信号源3块 8.电位器2只 三、实验原理及要求 运算放大器是高放大倍数的直流放大器。当其成闭环状态时,其输入输出在一定范围内为线性关系,称之为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运放线性应用时选择合理的电路结构和外接器件,可构成各种信号运算电路和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应用电路。选择适当个数的运算放大器和阻容元件构成电路实现以下功能: 1. U o=Ui 2.U O= 5U i1+U i2(R f=100k); 3.U O= 5U i2-U i1(R f=100k); 4.U O= - (0.1ui+1000∫u idt)(C f=0.1μF); 5.用运放构成一个输出电压连续可调的恒压源(要求用一个运放实现); 6.用运放构成一个恒流源(要求用一个运放实现); 7. 用运放构成一个RC正弦波振荡器(振荡频率为500Hz)。 四、实验电路图及实验数据 1. U o=Ui Ui(V)0.3 0 -0.3 计算Uo(V) 0.3 0 -0.3 测量Uo(V) 0.302 0.001 -0.301

2.U O= 5U i1+U i2(R f=100k)

3.U O = 5U i2-U i1 (R f=100k ); Ui1(V) 0.3 0.3 -0.3 Ui2(V) -0.1 0.1 0.1 计算Uo(V) 1.4 1.6 -1.4 测量Uo(V) 1.407 1.608 -1.396 Ui1(V) 0.3 0.3 -0.3 Ui2(V) -0.1 0.1 0.1 计算Uo(V) 1.6 1.4 -1.6 测量Uo(V) 1.735 1.533 -1.703

集成电路实验报告 (2)

实验 3 使用T-Spice 进行单元电路的瞬时分析3.1 实验目的及要求 1.进一步熟悉Tanner Pro 软件中T-Spice 软件的使用; 2.掌握使用T-Spice 分析简单电路的方法与操作流程,从而学会分析较为复杂的逻辑电路。 3.2 实验内容 3.2.1 反相器瞬时分析 (1)打开S-Edit,由于本实例中所使用的电路需要在反相器电路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为不影响后面的版图设计,同学们可以建立新文件EX3,将EX2 中反相器模块复制到EX3 文件中,再打开加入电源进行适当修改即可。反相器电路设计较为简单,在此只是教大家掌握复制模块的方法,希望大家掌握。 (2)复制inv 模块方法如下:先打开实验 2 中设计的“EX2.sdb”。进行复制前必须回到EX3 文件环境,方法为选择Module->Open 命令,打开Open Module 对话框,在Files下拉列表中选择EX3,单击OK 回到EX3 环境,才能进行复制模块操作。选择Module->Copy命令,打开Copy Module 对话框,在下拉列表中选择EX2 选项,在Select Module To Copy列表中选择inv 选项,单击OK 按钮即可。 (3)加入工作电源:inv 模块在电路设计模式下,选择Moudle->Symbol Browser 命令,在Library 列表框中选择spice 组件库,其中有很多电压源符号,选取直流电压源Source_v_dc 作为此电路的工作电压源。直流电压源Source_v_dc 符号有正(+)端与负(-)端。在inv 模块编辑窗口中直流电压源有两种接法可以直接连线接到原电路图的Vdd 与Gnd,也可另外复制两个Vdd 与Gnd(Ctrl+C 复制Ctrl+V 粘贴)接到电压源正负极,虽然两个全域符号Vdd 与Gnd 符号分开放置,但两个分离的Vdd 符号实际上是接到同一个节点,而两个Gnd 符号也是共同接地的。 (4)加入输入信号:选择Moudle->Symbol Browser 命令,在Library 列表框中选择spice 组件库,选取脉冲电压源Source_v_pulse 作为反相器输入信号,将脉冲电压源Source_v_pulse 符号的正端接输入端口in,负端接Gnd,编辑完成。为避免文件混杂且便于分辨可将原模块名称改为“inv_tran”,方便日后应用于其他的分析中。 (5)输出成SPICE 文件:此操作有两种方法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可以直接单击S-Edit右上方的按钮,则会自动输出成SPICE 格式并打开T-Spice 程序。 (6)加载包含文件:由于不同的流程有不同的特性,在模拟之前必须要引入MOS 组件的模型文件,此模型文件内有包括电容电阻系数等数据,以供T-Spice 模拟之用。本实验是引用 1.25um 的CMOS 流程组件模型文件“m12_125.md”。鼠标移至主要电路前,选择Edit->Insert Command 命令或点击,打开T-Spice Command Tool 对话框,在左边列表框中选择Files选项。此时窗口将出现3个选项,单击Include Files按钮,点击下方的CreateCommand 按钮,在\tanner EDA\T-Spice Pro\models 下找到m12_125.md 文件,点击InsertCommand 添加即可。添加完成出现如下指令:.include “C:\ProgramFiles\Tanner EDA\T-Spice Pro\models\ml2_125.md”

实验5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五差动放大电路 201408080127 潘松 201408080131 张崇琪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基本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工作点的调试和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 2. 熟悉恒流源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双踪示波器 1台 2.数字万用表 1台 3.函数信号发生器 1台 4.模拟电路实验箱 1台 三、实验原理 图5-1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它是一个直接耦合放大器,理想的差动放大器只对差模信号进行放大,对共模信号进行抑制,因而它具有抑制零点漂移、抗干扰和抑制共模信号的良好作用。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RW1为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因而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故可以有效地抑制零漂,稳定静态工作点。

图5-1 差动放大实验电路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典型电路 恒流源电路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当差动放大器的射极电阻RE足够大,或采用恒流源电路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ud由输出端方式决定,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双端输出: RE=∞,RP在中心位置时,

单端输出 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 若为双端输出,在理想情况下 实际上由于元件不可能完全对称,因此Auc也不会绝对等于零。 3.共模抑制比KCMR 为了表征差动放大器对有用信号(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和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通常用一个综合指标来衡量,即共模抑制比 差动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可采用直流信号也可采用交流信号。 四、实验内容 按图5-1连接实验电路,跳线J1接上J2断开构成基本差动放大器。 1.测量静态工作点 (1)调节放大器零点 接通±12V直流电源,在Ui为零的情况下,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Uo,调节调零电位器RW1,使Uo=0,即Uo1= Uo2。调节要仔细,力求准确。 (2)测量静态工作点 零点调好以后,用直流电压表测量T1、T2、T3管各极电位,并计算记入下表中。 Vc1Vb1Ve1Vc2Vb2Ve2 6.4732-0.0359-0.6407 6.755-0.0348-0.6393 Ic1Ib1Ic2Ib2 0.5783-0.00330.5386-0.0031

模电-模拟运算电路实验

实验五 模拟运算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原理与功能。 2、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原理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具有高电压放大倍数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当外部接入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元器件组成输入和负反馈电路时,可以灵活地实现各种特定的函数关系。在线性应用方面,可组成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对数等模拟运算电路。 理想运算放大器特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运放视为理想运放,就是将运放的各项技术指标理想化,满足下列条件的运算放大器称为理想运放。 开环电压增益 A ud =∞ 输入阻抗 r i =∞ 输出阻抗 r o =0 带宽 f BW =∞ 失调与漂移均为零等。 理想运放在线性应用时的两个重要特性: (1)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之间满足关系式 U O =A ud (U +-U -) 由于A ud =∞,而U O 为有限值,因此,U +-U -≈0。即U +≈U -,称为“虚短”。 (2)由于r i =∞,故流进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流可视为零,即I IB =0,称为“虚断”。这说明运放对其前级吸取电流极小。 上述两个特性是分析理想运放应用电路的基本原则,可简化运放电路的计算。 基本运算电路 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电路如图5-1所示。对于理想运放, 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 i F O U R U -=

关系为 为了减小输入级偏置电流引起的运算误差,在同相输入端应接入平衡电阻R 2=R 1 // R F 。 图5-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图5-2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2) 反相加法电路 电路如图5-2所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U R R U R R ( U i22 F i11F O +-= R 3=R 1 / R 2 / R F 3)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图5-3(a)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它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i 1 F O )U R R (1U + = R 2=R 1 / R F 当R 1→∞时,U O =U i ,即得到如图5-3(b)所示的电压跟随器。图中R 2=R F ,用以减小漂移和起保护作用。一般R F 取10KΩ, R F 太小起不到保护作用,太大则影响跟随性。 (a)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b) 电压跟随器 图5-3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4) 差动放大电路(减法器)

运算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 实验名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运用 班级:计算机18-4班 姓名:祁金文 学号:5011214406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电路的特点。 2.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线性应用电路的设计方法。 3.了解限幅放大器的转移特性以及转移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 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概述 集成电路是一种将“管”和“路”紧密结合的器件,它以半导 体单晶硅为芯片,采用专门的制造工艺,把晶体管、场效应管、 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及它们之间的连线所组成的完整电路 制作在一起,使之具有特定的功能。集成放大电路最初多用于各 种模拟信号的运算(如比例、求和、求差、积分、微分……)上, 故被称为运算放大电路,简称集成运放。集成运放广泛用于模拟 信号的处理和产生电路之中,因其高性价能地价位,在大多数情 况下,已经取代了分立元件放大电路。 反相比例放大电路 输入输出关系: i o V R R V 12-=i R o V R R V R R V 1 212)1(-+=

输入电阻:Ri=R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反相比例放大电路仿真电路图

压输入输出波形图 同相比例放大电路 输入输出关系: i o V R R V )1(12+=R o V R R V R R V 1 2i 12)1(-+=

输入电阻:Ri=∞ 输出电阻:Ro=0 同相比例放大电路仿真电路图 电压输入输出波形图

差动放大电路电路图 差动放大电路仿真电路图 五:实验步骤: 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1)设计一个反相放大器,Au=-5V,Rf=10KΩ,供电电压为±12V。

模拟集成电路实验报告

CMOS放大器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熟悉计算机进行集成电路辅助设计的流程; 3.学会适应cadence设计工具; 4.掌握模拟电路仿真方法 6.掌握电子电路、电子芯片底层版图设计原则和方法; 7.掌握使用计算机对电路、电子器件进行参数提取及功能模拟的过程; 8.熟悉设计验证流程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单级差分放大器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电路结构中,M2和M3组成了NMOS差分输入对,差分输入与

单端输入相比可以有效抑制共模信号干扰;M0和M1电流镜为有源负载,可将差分输入转化为单端输出;M5管提供恒定的偏置电流。三、实验要求 设计电路使得其达到以下指标: 1.供电电压: 2.输入信号:正弦差分信号 3.共模电压范围为 4.差分模值范围 5.输出信号:正弦信号 6.摆率大于 7.带宽大于 8.幅值增益: 9.相位裕度: 10.功耗: 11.工作温度: 四、差分放大器分析

1、直流分析 为了使电路正常工作,电路中的MOS管都应处于饱和状态。 1.1 M2管的饱和条件: 1.2 M4管的饱和条件: 2.小信号分析 小信号模型如下:

由图可得: 2.1 增益分析 其中 2.2 频率响应分析由小信号模型易知: 其中 3.电路参数计算3.1确定电流 根据摆率指标:

根据功耗指标易知: 根据带宽指标: 综上,取: 3.2宽长比的确定 M4与M5:电流源提供的电流为,参数设为,根据电流镜原理,可以算出 M2与M3: 带入数据可得 取值为20,则取 M0与M1:这两个PMOS管对交流性能影响不大,只要使其下方的

实验五直流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五 直流差动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l.熟悉差动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数字万用表 3.信号源 三、预习要求 1.计算图5.1的静态工作点(设r bc =3K ,β=100)及电压放大倍数。 2.在图5.1基础上画出单端输入和共模输入的电路。 差分放大电路是构成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由典型的工作点稳定电路演变而来。为进一步减小零点漂移问题而使用了对称晶体管电路,以牺牲一个晶体管放大倍数为代价获取了低温飘的效果。它还具有良好的低频特性,可以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由于不存在电容,可以不失真的放大各类非正弦信号如方波、三角波等等。差分放大电路有四种接法: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由于差分电路分析一般基于理想化(不考虑元件参数不对称),因而很难作出完全分析。为了进一步抑制温飘,提高共模抑制比,实验所用电路使用V3组成的恒流源电路来代替一般电路中的R e ,它的等效电阻极大,从而在低电压下实现了很高的温漂抑制和共模抑制比。为了达到参数对称,因而提供了R P1来进行调节,称之为调零电位器。实际分析时,如认为恒流源内阻无穷大,那么共模放大倍数A C =0。分析其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模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时认为参数完全对称: 设2 ,,1 // / 2121P be be be R R R r r r = =====βββ,因此有公式如下: ),2 (2),)1((21/1L c B od be B id R R i u R r i u ??-=?++?=?ββ 差模放大倍数c O d d be L c id od d R R A A R r R R u u A 2,22)1(2 21/ ===++-=??= ββ

基本运算电路实验报告

基本运算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基本运算电路设计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目的: 1、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设计。 2、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实验要求: 1、实现两个信号的反向加法运算 2、用减法器实现两信号的减法运算 3、用积分电路将方波转化为三角波 4、实现同相比例运算(选做) 5、实现积分运算(选做) 双运算放大器LM358 三、 实验须知: 1.在理想条件下,集成运放参数有哪些特征? 答:开环电压增益很高,开环电压很高,共模抑制比很高,输入电阻很大,输入电流接近于零,输出电阻接近于零。 2.通用型集成运放的输入级电路,为啥 均以差分放大电路为基础? 答:(1)能对差模输入信号放大 (2)对共模输入信号抑制 (3)在电路对称的条件下,差分放大具有很强的抑制零点漂移及抑制噪声与干扰的能力。 3.何谓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线?根据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答: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是指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比。 4.何谓集成运放的输出失调电压?怎么解决输出失调? 答:失调电压是直流(缓变)电压,会叠加到交流电压上,使得交流电的零线偏移(正负电压不对称),但是由于交 流电可以通过“隔直流”电容(又叫耦合电容)输出,因此任何漂移的直流缓变分量都不能通过,所以可以使输出的交流信号不受失调电压的任何影响。 5.在本实验中,根据输入电路的不同,主要有哪三种输入方式?在实际运用中这三种输入方式都接成何种反馈形式,以实现各种模拟运算? 答:反相加法运算电路,反相减法运算电路,积分运算电路。都为负反馈形式。 专业: 姓名: 日期: 地点:紫金港 东三--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哈尔滨理工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应用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电科12 - 1班 学号:32 姓名:周龙 指导教师:刘倩 2015年5月20日

实验一、反相器版图设计 1.实验目的 1)、熟悉mos晶体管版图结构及绘制步骤; 2)、熟悉反相器版图结构及版图仿真; 2. 实验内容 1)绘制PMOS布局图; 2)绘制NMOS布局图; 3)绘制反相器布局图并仿真; 3. 实验步骤 1、绘制PMOS布局图: (1) 绘制N Well图层;(2) 绘制Active图层; (3) 绘制P Select图层; (4) 绘制Poly图层; (5) 绘制Active Contact图层;(6) 绘制Metal1图层; (7) 设计规则检查;(8) 检查错误; (9) 修改错误; (10)截面观察; 2、绘制NMOS布局图: (1) 新增NMOS组件;(2) 编辑NMOS组件;(3) 设计导览; 3、绘制反相器布局图: (1) 取代设定;(2) 编辑组件;(3) 坐标设定;(4) 复制组件;(5) 引用nmos组件;(6) 引用pmos组件;(7) 设计规则检查;(8) 新增PMOS基板节点组件;(9) 编辑PMOS基板节点组件;(10) 新增NMOS基板接触点; (11) 编辑NMOS基板节点组件;(12) 引用Basecontactp组件;(13) 引用Basecontactn 组件;(14) 连接闸极Poly;(15) 连接汲极;(16) 绘制电源线;(17) 标出Vdd 与GND节点;(18) 连接电源与接触点;(19) 加入输入端口;(20) 加入输出端口;(21) 更改组件名称;(22) 将布局图转化成T-Spice文件;(23) T-Spice 模拟; 4. 实验结果 nmos版图

电子实验报告五两级放大电路解读

实验五晶体管两级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两级阻容放大器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 2、加深理解放大电路各项性能指标。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万用表 3、交流毫伏表 4、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图如下所示: 图 3-1 晶体管两级阻容放大电路 1、

阻容耦合因有隔直作用,故各级静态工作点互相独立,只要按实验二分析方法, 一级一级地计算就可以了。 2、两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1 中频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 21μμμA A A ?= (3-1 单管基本共射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公式如下: 单管共射 ' (1Re L be R A r μββ=-++ (3-2 要特别注意的是, 公式中的 , ' L R 不仅是本级电路输出端的等效电阻, 还应包含下级 电路等效至输入端的电阻,即前一级输出端往后看总的等效电阻。 2 输入电阻的估算 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一般来说就是输入级电路的输入电阻,即: R i ≈ R i1 (3-3 3 输出电阻的估算 两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一般来说就是输出级电路的输出电阻,即: R o ≈ R o2 (3-4 3、两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 幅频特性 已知两级放大电路总的电压放大倍数是各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乘积, 则其对数幅频特性便是各级对数幅频特性之和,即: ||lg 20||lg 20||lg 202

1μμμA A A += (3-5 2 相频特性 两级放大电路总的相位为各级放大电路相位移之和,即 21???+= (3-6 四、实验内容 a. 测量静态工作点 1、图 3-1中,跳线 J3、 J5、 J8连接, J4、 J6、 J7、 J10断开。 2、输入信号 V i 为 0。 3、打开直流开关,第一级静态工作点已固定,可以直接测量。调节 RW2电位器使第二级的 I C2=1.0mA(即 U E2=0.43V ,用万用表分别测量第一级、第二级的静态工作点,记入表 3-1。 b. 测试两级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1、关闭系统电源,连接信号源与 Vi 。 2、打开系统电源。调节信号源使“ OUT ”点输出频率为 1KHz 、峰峰值为 50mV 的正弦波作为输入信号 V i 。 3、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 V o 的波形,在不失真的情况下用毫伏表测量出 V i 、 V o ,算出两级放大器的倍数,输出电阻和输入电阻的测量按实验二方法测得, V O1与 V O2分别为第一级电压输出与第二级电压输出。 A V1为第一级电压

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实验实验类型:同组学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研究集成运放组成的比例、加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 2.掌握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三种输入方式。 3.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4.理解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5.学会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实现波形变换 二、实验容和原理 1.实现两个信号的反相加法运算 2.输入正弦波,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毫伏表测量有效值 3.实现单一信号同相比例运算(选做) 4.输入正弦波,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毫伏表测量有效值,测量闭环传输特性:Vo = f (Vs) 5.实现两个信号的减法(差分)运算 6.输入正弦波,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毫伏表测量有效值 7.实现积分运算(选做) 8.设置输出初态电压等于零;输入接固定直流电压,断开K2,进入积分;用示波器观察输出变化(如何设轴,Y轴和触发方式) 9.波形转换—方波转换成三角波 10.设:Tp为方波半个周期时间;τ=R2C 11.在T p<<τ、T p ≈τ、T p>>τ三种情况下加入方波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和输入波形,记录线性 三、主要仪器设备 1.集成运算电路实验板;通用运算放大器μA741、电阻电容等元器件; 2.MS8200G型数字多用表;XJ4318型双踪示波器;XJ1631数字函数信号发生器;DF2172B型交流电压表; 型可调式直流稳压稳流电源。

实验报告芯片解剖实验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微电子技术系)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称:芯片解剖实验 学号: 姓名: 教师: 年6月28日

实验一去塑胶芯片的封装 实验时间:同组人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电路封装知识,集成电路封装类型。 2.了解集成电路工艺流程。 3.掌握化学去封装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 1:烧杯,镊子,电炉。 2:发烟硝酸,弄硫酸,芯片。 3:超纯水等其他设备。 三、实验原理和内容 实验原理: 1..传统封装:塑料封装、陶瓷封装 (1)塑料封装(环氧树脂聚合物) 双列直插DIP、单列直插SIP、双列表面安装式封装SOP、四边形扁平封装QFP 具有J型管脚的塑料电极芯片载体PLCC、小外形J引线塑料封装SOJ (2)陶瓷封装 具有气密性好,高可靠性或者大功率 A.耐熔陶瓷(三氧化二铝和适当玻璃浆料):针栅阵列PGA、陶瓷扁平封装FPG B.薄层陶瓷:无引线陶瓷封装LCCC 2..集成电路工艺 (1)标准双极性工艺 (2)CMOS工艺 (3)BiCMOS工艺 3.去封装 1.陶瓷封装 一般用刀片划开。 2. 塑料封装 化学方法腐蚀,沸煮。 (1)发烟硝酸煮(小火)20~30分钟 (2)浓硫酸沸煮30~50分钟 实验内容: 去塑胶芯片的封装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抽风柜电源,打开抽风柜。 2.将要去封装的芯片(去掉引脚)放入有柄石英烧杯中。 3.带上塑胶手套,在药品台上去浓硝酸。向石英烧杯中注入适量浓硝酸。(操作

时一定注意安全) 4.将石英烧杯放到电炉上加热,记录加热时间。(注意:火不要太大) 5.观察烧杯中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6.取出去封装的芯片并清洗芯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腐蚀效果。 7.等完成腐蚀后,对废液进行处理。 五、实验数据 1:开始放入芯片,煮大约2分钟,发烟硝酸即与塑胶封转起反应, 此时溶液颜色开始变黑。 2:继续煮芯片,发现塑胶封装开始大量溶解,溶液颜色变浑浊。 3:大约二十五分钟,芯片塑胶部分已经基本去除。 4:取下烧杯,看到闪亮的芯片伴有反光,此时芯片塑胶已经基本去除。 六、结果及分析 1:加热芯片前要事先用钳子把芯片的金属引脚去除,因为此时如果不去除,它会与酸反应,消耗酸液。 2:在芯片去塑胶封装的时候,加热一定要小火加热,因为发烟盐酸是易挥发物质,如果采用大火加热,其中的酸累物质变会分解挥发,引起容易浓度变低,进而可能照成芯片去封装不完全,或者去封装速度较慢的情况。 3:通过实验,了解了去塑胶封装的基本方法,和去封装的一般步骤。

基本运算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基本运算电路设计 实验类型:______ 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集成运放组成的比例、加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设计。 2. 掌握基本运算电路的调试方法。 3. 学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仿真和实验结果放在一起) 1、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1212 12121 2 =( ) f o I I f f f o I I I I I u u u R R R R R u u u R R ++=-=-+ 当R1=R2时, 121 () f o I I R u u u R =- +,输出电压与Ui1,Ui2之和成正 比,其比例系数为1f R R ,电阻R ’=R1//R2//Rf 。 2、减法器(差分放大电路)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姓名:许世飞 学号: 日期: 桌号:

11o I f u u u u R R ----= 由于虚短特性有:2 3 23 321231 1233211 11,() I f f o I I f f o I I f u u u R R R R R R u u u R R R R R R R R R u u u R R R -+== ?+?? =+ - ?+??===-=因此解得:时,有可见,当时,输出电压等于出入电压值差。 3、由积分电路将方波转化为三角波: 电路中电阻R2的接入是为了抑制由IIO 、VIO 所造成的积分漂移,从而稳定运放的输出零点。在t<<τ2(τ2=R2C )的条件下,若vS 为常数,则vO 与t 将近似成线性关系。因此,当vS 为方波信号并满足Tp<<τ2时(Tp 为方波半个周期时间),则vO 将转变为三角波,且方波的周期越小,三角波的线性越好,但三角波的幅度将随之减小。 4 、同相比例计算电压运算特性:

专用集成电路实验报告

《专用集成电路》 实验报告 姓名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一开发平台软件安装与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Xilinx ISE 9.2/Quartus II软件的功能。 2、掌握Xilinx ISE 9.2/Quartus II的VHDL输入方法。 3、掌握Xilinx ISE 9.2/Quartus II的原理图文件输入和元件库的调用方法。 4、掌握Xilinx ISE 9.2/Quartus II软件元件的生成方法和调用方法。 5、掌握Xilinx ISE 9.2/Quartus II编译、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 6、掌握Xilinx ISE 9.2/Quartus II原理图设计、管脚分配、综合与实现、数据流下载方法。 7、了解所编电路器件资源的消耗情况。 二、实验用到的软件和器件 计算机、Quartus II软件或xilinx ISE 三、实验内容: 1、本实验以三线八线译码器(LS74138)为例,在Xilinx ISE 9.2软件平台上完成设计电路的 VHDL文本输入、语法检查、编译、仿真、管脚分配和编程下载等操作。下载芯片选择Xilinx 公司的CoolRunner II系列XC2C256-7PQ208作为目标仿真芯片。 2、用1中所设计的的三线八线译码器(LS74138)生成一个LS74138元件,在Xilinx ISE 9.2 软件原理图设计平台上完成LS74138元件的调用,用原理图的方法设计三线八线译码器(LS74138),实现编译,仿真,管脚分配和编程下载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1、三线八线译码器(LS74138)VHDL电路设计 (1)三线八线译码器(LS74138)的VHDL源程序的输入 (2)设计文件存盘与语法检查 (3)仿真文件设计 (4)芯片管脚定义 (5)编译与综合 (6)编程下载 2、元件的生成、调用和仿真 五、实验原理 VHDL源程序 process(g1,g2,inp) begin if((g1 and g2)='1') then case inp is when "000"=>y<="00000001"; when "001"=>y<="00000010"; when "010"=>y<="00000100"; when "011"=>y<="00001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