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省信贷考试财务分析题

省信贷考试财务分析题

第X章财务分析

目录

第一节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及其局限

一、财务分析的资料

二、财务分析的步骤及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步骤

(二)财务分析方法

三、可行的财务分析框架

四、财务分析的局限

五、财务分析的范围

六、审计

第二节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

二、损益表

三、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

(二)损益表项目

四、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

(一)结构百分比分析法

(二)指数分析法

(三)案例

第三节财务比率

一、财务比率分析的应用意义

二、财务比率的分析方法

三、比率的类型

四、流动性比率

(一)流动比率

(二)速动比率

(三)流动资本

(四)现金比率

(五)其他未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的流动性指标

五、杠杆比率

(一)资产负债率

(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

(三)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

(四)利息保障倍数

(五)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特别项目

六、业务活动量比率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二)存货周转率

(三)应付账款占用天数比率

(四)其他业务量活动比率

七、获利能力比率

(一)与销售额有关的获利能力比率

(二)与投资额有关的获利能力比率

第四节现金流量及其分析

一、现金流量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一)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意义

(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局限

(三)现金流与利润的应用分析

二、现金、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

(二)现金流量

(三)现金流量表

三、现金流量的计算

四、现金流量分析

(一)现金流量分析步骤

(二)现金流量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三种活动现金流量的比较分析

(四)现金净增加额分析

(五)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六)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比较分析

(七)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比较分析

五、现金流量趋势分析

(一)趋势分析

(二)现金流量预测和敏感性分析

第五节会计操纵

一、降低账面利润

二、提高账面利润

第六节新会计准则

一、新会计准则出台的历史背景

二、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

三、新会计准则存在的两点不足

信贷业务中,财务分析是为了评估一个企业的既往业绩、目前状况以及未来前景而对其财务资料所做的系统审查和阐释。一般而言,财务分析既包括对客户财务状况所做的初步考察,也包括对客户经营绩效所做的深入调查,这种深入调查往往涉及到对客户的历史性财务报表的考察。在知道应当关心哪些问题、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发掘这些问题的答案以及如何解释这些答案的情况下,信贷人员应能够指出一个企业的优势和弱点,并由此预测出一个客户的未来还债能力。所有关于银行信贷的教科书都会重点讲授财务分析这一课题,本部分将把侧重点集中在最基本的财务分析工具上——其中包括损益表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会计的基本原理、现金流量表编制等会计基本知识不在这里详细阐述,可参考《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版)、《企业财务通则》(2006年版)、《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操作手册》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部分以及其他的一些会计学参考书目。

第一节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及其局限

对借款人偿债能力的分析是信贷业务中财务分析的核心。银行向企业借出资金的主要目的,就是期望借款人能够按照规定的期限归还贷款,并支付利息。如果借款人到期不能还本付息,那么银行不仅不能从这种资金借贷业务中获得收益,反而会遭受一定的损失;如果借款人资不抵债甚至破产,那么银行遭受的损失就会更大,甚至全部贷款都不能收回。所以,银行对借款人最关心的就是期现在和未来的偿债能力,而要判断借款人偿债能力就要分析借款人的财务报表。因此,对借款人偿债能力的分析是信贷业务中财务

分析的核心。但是,借款人偿债能力并不是孤立的,它和借款人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金结构以及现金净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财务分析过程中,会计报表主要采用横向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同时还借助比率分析综合反映借款人的财务状况。

一、财务分析的资料

财务分析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借款人连续三年以上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有关附表;会计报表附注;注册会计师查账验证报告以及其他资料,如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投资咨询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等均可成为会计报表分析的补充资料。归纳起来包括三大类:主表、附表和附注。其中主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成本报表;附表主要有利润分配表、成本费用开支明细表、各类资产明细表,现时大部分企业损益表一般有两张附表:利润分配表和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资产负债表有一张附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二、财务分析的步骤及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步骤

在分析企业的会计报表时,二个阶段的步骤非常重要:

1、分析准备。在坐下来分析企业会计报表之前,我们应清楚公司的类型、营业条件、公司所采用的经营战略和它所确立的经营目标,把借款人的会计报表放在适当的背景中去考虑。财务报表的分析不只是数字的加减、比率和百分比的计算以及根据过去的趋势而对数字的推算。就分析的目的而言,除非信贷人员理解影响公司经营绩效的内部或外在因素,否则,这些数字就没有多少意义。

(1)经济与规则因素的分析:除了考察一家企业及其财务及小以外,信贷人员还应当仔细了解一般的商业状况:比如通货膨胀、利率预测、拟议中的规则一级税收政策。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一家公司偿还贷款的能力。

(2)行业:信贷业务人员应当确定客户所处行业及其产品是处于成长、衰落还是停滞的状态。该行业是处于竞争激烈的状态还是在少数几个公司的控制之下?客户在该行业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某些行业处于商业循环的强烈影响之下,这些行业包括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和服装业。另外一些行业则是非循环性的,也就是说,它们几乎不受商业循环的影响,这类行业包括食品业、医疗保健业和教育业。还有一些行业则是反循环的,也就是说,它们会逆商业循环的方向而动,汽车服务业、房屋维修业和就业服务机构都带有这样的特性。

(3)市场:人口和消费者偏好的趋势会对客户产生影响。信贷人员应当考察客户企业的市场是多元化的还是局限于某一领域并且陷入停滞的。

(4)公司:信贷人员在分析时应当把一家公司的法律结构、管理目标和宗旨以及经营特征纳入考虑之中。

(5)其他事件:其他事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例如,主要管理人员的健康恶化或者去世会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很大的影响。训练有素的员工的业务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提高服务公司的经营业绩来说。

2、重点分析。虽然财务报表每一个项目都值得我们仔细分析,但实际工作中,需要我们把握对财务报表数据的敏感度,即不能简单相信企业会计报表的表面含义,特别是报表上的数字可能已经经过处理,利润和资产价值往往由企业管理层决定。然而企业的会计报表是信贷人员的重要信息来源,但是从中提炼所需要的信息往往需要进一步了解细节。因此,一般而言,我们对会计报表的分析遵循三个阶段:首先,我们应对会计报表粗略地扫视一遍,迅速寻找出比较特别的项目;然后,我们应当分析企业所使用的资产计价和利润调节方法,并注意企业调节利润时所应用的会计政策;最后,使用财务比率来分析报表。

(二)财务分析方法

在具体分析时,信贷人员要注意掌握以下方法:

1、注重历史分析与行业分析

财务分析的核心不是指标的计算,而是对指标值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这种判断的依据就是企业的历史状况和企业所处行业的状况。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有在历史比较和行业比较的过程中,才能对其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历史分析。历史分析就是要把企业的财务指标与本企业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特别是有关盈利能力的指标。由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受收入确认政策、成本费用确认政策、折旧政策等相关会计政策的影响,所以,就某一期的会计报表,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不具有说服力,因为企业很容易通过改变相关会计政策而操纵盈利能力指标。但是,由于上述能够操纵盈利能力的方法一般只造成利润的时间性差异,而不是永久性差异,如通过延长折旧年限、降低年折旧率虽然可以提高当年的盈利水平,但如果进行适当的历史分析,就会发现企业利润的异常变化;并且,随着固定资产的报废,通过改变折旧年限而透支的利润,也会通过固定资产清理损失而暴露出来。简单而言,对企业历史数据的分析目的就在于判断企业现时经营状况和预测未来的经营状况是向好的趋势发展还是向差的方面转变。

行业分析。行业分析就是要把企业的财务指标与同行业的财务指标进行比较,且比较对象的选择要与报表分析的目的相协调。比如,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将企业的有关盈利能力指标与同行业最好水平和平均水平作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不同行业之间的指标一般不具有可比性。如流动比率指标,在一些存货量很小、销售以直接收现为主的行业,如快餐业,就比较小;相反,在大型机械制造行业则可能较大。简单而言,行业分析的目的就是判断企业在该行业中的竞争位置,以此作为参考来分析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

2、注重报表分析与附注分析相结合

根据会计报表分析计算财务指标,是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手段,但是,简单的财务指标有时候可能造成误解,必须结合会计报表附注进行解释。如流动比率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但要正确判断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衡量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必须结合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具体分析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等主要项目的变现能力。如应收账款:一要分析账龄,关注形成坏账的可能性;二要分析前五位债务人的债务比例,关注集中程度。对于应收账款过于集中的公司,不但要考虑其债权的回收能力,而且要关注其过分依赖单一客户的经营风险。存货则一要分析存货的种类结构,特别是原材料和库存商品所占比重,关注是否存在原材料和产成品积压问题;二要结合其他资料,分析存货跌价准备是否充分等。

3、注重财务分析与非财务分析相结合

必须重视非财务分析,特别是在有些行业,决定企业成败的因素,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反映在会计报表中。必须进行非财务分析,尤其是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中,更是如此。如偿债能力分析,除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以外,还必须关注可能存在的担保事项、可能存在的质量保证事项、有关的诉讼事项、银行对企业的授信额度、企业可能存在的资产重组事项以及企业偿债声誉的一贯表现等等。又如盈利能力分析,除了分析有关盈利能力的一般指标以外,还须特别关注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阶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的位置、企业主流产品的寿命周期、企业人才的储备状况等等。

4、如果有必要,需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重组,提出非正常因素,从而更清晰、客观的分析、了解企业的状况,更准确地进行信贷决策。特别是对于一些明显违反会计制度或者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不符的财务报表,更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项目进行调整,这样的财务报表分析才有意义。

5、对集团公司财务报表,不仅要分析合并报表,更要本部及核心企业财务报表分别进行分析,从而全面、透彻地了解企业的全貌。

三、可行的财务分析框架

分析公司的情况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法。许多分析者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去概括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现在,我们尝试提供一种概念性的分析框架用来分析公司需要向银行融资时的财务状况。其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图1。

财务分析的框架

图1

按顺序考虑,我们首先关心公司资金需求的趋势和季节因素。公司未来需要多少资金,这些资金需求有什么样的性质?需求中有无季节性因素?回答这些问题使用的分析工具包括资金来源和运用表、现金流量表及现金预算。其次,常用于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工具是财务比率。第三是对经营风险因素的分析。经营风险涉及公司运行中的内部风险。有些公司业务经常变动或者经营接近盈亏平衡点。而另一些公司经营比较稳定或者运行远远好于盈亏平衡点,这需要我们评价分析公司的经营风险水平,尤其是公司愿意承担财务风险的程度。

上述三个因素综合起来可用于决定公司的融资需求。而且,这些方面应结合起来考虑。资金需求量越大,融资总额也就越大。所需资金的性质影响融资的方式。如果经营中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将会引起短期融资,尤其以银行借款形式居多。公司的经营风险水平也对将采用的融资方式有很强影响。经营风险水平越高,以借贷方式融资就越少,更倾向于采用权益性融资,因为它没有合同规定的支付利息和本金的义务。一个具有较高经营风险的公司通常由于被误导而承担较高的财务风险,例如长用短贷,银行鼓励性企业投资新项目等。

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影响着融资方式。公司的资产流动性越强,综合财务状况越好,盈利能力越强,就越有条件采用较高风险的融资方式。也就是说,随着资产流动性的提高,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的改善,债务融资方式将更具吸引力。图1的划圈内容表明,仅仅从公司角度出发与其能够实现的融资方式并不一定是最佳的,这个计划尚需要与外部资金供给者协商。例如,公司制定了需要融资5000万元的短期融资计划,但贷款人不一定满足监管当局所要求的融资金额或方式。最终,公司不得不改变其计划以适应市场的实际情况。公司与资金供给者的相互作用决定着融资的金额、期限及成本,而公司必须和外部资金供给者协商的事实被当作对于图1的其他因素的反馈机制。因此,银行在进行分析时不能只想着最终一定和其他外部资金供给者成交,而要了解决定融资条件的其他外部因素,从总体上公司资金总需求金额、自有资金、需外部提供的资金及途径等进行分析。

四、财务分析的局限

1、信息的质量

财务分析的质量取决于它所依据的信息的质量。如果资产负债表上所提供的应收帐款数据是错误的,那么信贷员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必然是错误的。信贷员应以怀疑的眼光来审视那些临时制作出来的或者以缺乏专业水准的方式制作的财务报表。

2、会计方法

在准备财务报表的时候,有许多不同的会计方法可供选择。如常用的存货估算方法就有两种,一种是先进先出法,另一种后进先出法,当生产成本上升的时候,相对于当前的成本,先进先出法将估算出较高的毛利。如果我们把一家采用先进先出法的公司同一家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公司作比较,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3、条件的变化

经济、竞争和监管条件影响着一家企业的经营环境。在有些时候,财务报表上所体现出来的弱势(比如利润的轻微下降)实际上却是一种较好的迹象,假如说同期的经济滑坡非常严重的话。外部的环境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这对比较各个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构成一种限制。

4、没有列出的信息

诚实守信、偿还负债的主动性以及其他一些体现品德的行为标准都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得到界定。这些信心主要是通过信贷员贷款面谈和客户调查来获得。某些相关的财务信息在财务报表中也不一定得到体现,比如订单情况、投资计划、经

营策略的转变或即将开始的法律诉讼等。

5、人为的扭曲

在经营一家公司的过程中,管理层可能会对其财务报表中反映不真实的公司形象。比如,公司所有者可能会把本公司在某一会计期间内的累计呆帐(未偿付的应收帐款)一笔勾销。这一做法使得信贷员很难准确判断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应收账款周转率。

6、合计账目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往往是和记得。比如说,一家公司有好几条不同的生产线,每一条生产线所产生的销售额最后都被加到一起,最后变成损益表上的一个单纯的数字,这一合计数字可能会限制信贷人员评估该公司财务状况和前景的洞察力。

7、阐释

在与数字打交道的时候,只瞄准一个最后的结构而排出其他的必要因素往往会导致无效的结论。财务分析涉及到大量的阐释工作,因此,很少会得出绝对的结论。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把财务分析视为一种找出企业的弱点和优势并且对其未来的偿债能力进行合理推测的方法。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要避免把财务数据套到特定的模式中去得出结论,少用“只要……就……”的思维定势,采用“如果……,可能……”的考虑方式。

五、财务分析的范围

1、优势-劣势>不确定性

由财务分析局限性可知,财务分析不是一个水晶球,它无法帮助信贷人员直接预测一家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的确实的经营绩效。不确定性是无所不在的:比如,一家资金雄厚的竞争企业跨行业的投资或者客户拖欠帐款等难以预测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一家企业经济状况的急转直下。正如贷款面谈和贷前调查一样,财务分析的目的也是尽可能减少信贷风险。这就需要一个持续性的调查过程来确定和评估一位贷款申请者的财务优势和劣势。如果所有的优势的综合大于所有的劣势之和,而且两者的差距足以覆盖可预知的不确定性,那么,这项贷款申请就体现着一种可以接受的风险。用一个公式表达,就是:优势-劣势>不确定性。

2、根据实际采用不同的财务分析工具

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大多数银行都会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来获得财务报表、组织和罗列这些报表上的信息、然后利用各种分析技术来评估和解释这些数据。我们会留意到,各银行信贷人员在采集、分析财务数据的方法和技术手段都不尽相同,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在于课题千差万别,不同的企业分析的侧重点不一样,服务业、工业、事业单位等一方面财务报表分析内容侧重点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企业会计报表不尽规范,带有较强的行业特点,但我们现时的绝大多数信贷教材主要针对的是工业会计,而我们的客户则分布各行各业;二是主体分析动机不一致,从大方面看,债权人、投资人以及公司经营者财务分析的类型也不一样,商业债权人主要关心公司资产的流动性,银行主要关心偿付能力,投资人主要关心公司获利能力,公司财务经理主要关心对外投资回报以及资金管理效率,即使是银行,由于融资期限的不同,关注点也不同,短期融资主要关注流动性指标,长期融资则关注长期偿还能力指标;三是即使同一企业,相同融资期限,由于分析的人理解不同,分析的重点也不同。因此,我们必须知道:一是没有一个比率、指标本身足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二是利用一组比率、指标,我们可得到有关情况的合理判断;三是必须根据不同企业在不同的指标组合范围内挑选合适的分析工具,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四是财务分析工具的实用性取决于使用他们进行分析的财务分析者的智慧和经验。

六、审计

在会计角度而言,审计远比编制和复核会计报表更为全面,一般而言,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会计师要对借款者的整个会计系统进行全面而又深入地调查,以评估其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并证实财务报表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审计结后,会计师会提交其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它们分别描述审计人员发现了什么,他们是如何发现的以及审计人员对他们的发现作何评价。根据其调查结果,会计师可能提出几种不同的审计意见:

1、不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表明企业管理层获得了审计人员的最高赞赏,由于它“准确地报告了企业在相关期内的财务状况以及财务状况的运转和变化结果”。

2、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意味着公司的财务报表有保留地准确呈现了公司的财务状况。这些保留包括对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公司的活动范围的限定或者是由于无法预测的未来或无法估计的结果而导致的不确定性。这些保留意见通常被表达为“除……以外”,“受……限制”。

3、反对性的审计意见:表明企业所准备的财务报表不符合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或者不符合公认会计原则。

4、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由于审计工作的范围所限,由于不确定的未来,或者是由于一些难以估计的约束条件,会计师无法表达其对财务报表的意见。一份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中包含有会计师的复合意见和编制意见。

在分析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时,信贷人员应参考会计师的意见,这一意见为信贷人员了解其所面对的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意见。就分析目的而言,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与不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具有同等的价值,而且,根据提出保留意见的原因,往往可以认为其所针对的财务报表是值得信赖的。一份附有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财务报表可以被视为没有经过审计,而且它也可能符合公认会计原则。如果一份财务报表附有表示反对意见的审计报告,那么它的价值就很值得怀疑了。

第二节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的财务状况的报表,是静态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通常资产负债表分成两列三个项目,左边是资产项目,右边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其遵循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按照流动性排列。对于资产和负债,流动性分别有不同意思,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也就是资产变成现金的能力,资产变现能力越强,流动性就越强,例如货币资金本身就是先进,不存在变现问题,所以它在资产负债中排第一,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成现金,存货变成现金的时间更长一些,所以,要靠后排。各类资产也按流动性排列成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负债的流动性,是指负债的偿还期限,偿还期限越短的负债,流动性越强,所以,流动负债比长期负债要排在前面。

资产负债表所揭示的财务信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所拥有并可利用的经济资源,包括资产总额、资产的结构和分布情况。对此可以进一步揭示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和资产的流动性。

2、资产的资金来源。在企业中,形成资产的资金有两个来源:一是债权人提供的贷款;二是企业所有者的投资。在任何时日,资产必须等于债权人的贷款和所有者投资之和,它可以揭示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劣,并可对企业的财务杠杆作出评估。

3、资产和负债的对照关系。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按照流动性进行分类,即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按照还款期限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这就形成了进一步揭示信息的对照关系,从而可以分析资产的流动性及其偿债能力。

要想准确地了解一家公司在一个收益周期中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状况,就必须审阅好几份资产负债表,例如,一个企业可能持有非常多的存货,为了给这些存货筹集资金,他在某些特定季节之前的一段时间可定会欠下许多短期负债。因此,在某一特定销售季节到来之前制作的资产负债表肯定完全不同于在同一年度的其他时间制作的资产负债表,在这些事件,存货较少而现金持有量则更高。因此,我们有时需要审查几分不同时期的其中资产负债表,以便全面了解一家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损益表

损益表又称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损益表把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其会计恒等式为:“收入-费用=利润”。通过损益表反映的收入、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收益和成本耗费情况,表明企业生长经营成果。同时,通过损益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企业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及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我国的企业多采用多步式损益表,即分类计算利润,包括毛利、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这种分步式损益表提供了财务报表分析所需要的中间数字,有利于揭示利润的形成和原因,以及对企业的获利能力作出预测。

损益表通常分为如下几步:

第一步: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毛利;

第二步:主营业务毛利-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

第三步: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

第四步: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

第五步:利润总额-所得税=净利润。

三、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

1、流动资产主要构成及其分析要点

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项目。

(1)货币资金流入流出的分析。

一般而言,货币资金是银行比较容易掌握的项目,货币资金的多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家企业的管理理念,一家奉行保守经营理念的企业通常会持有大量的货币资金,以防御难以预见的不测,作为银行,企业是否持有大量货币资金并不是我们发放贷款的依据,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货币资金也会“消失无踪”。由于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经常变化,所以,要想获得更为准确的情况,就需要考察企业账户中的平均余额以及其资金流动情况,特别是结算资金的流量,往往成为银行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判断的重要标志,在审阅资产负债表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了这个问题,以为货币资金就是现金和银行存款,只注重余额,但问题并不在于余额,而在于其中的变动过程,特别是企业现金的流动过程,这对于我们分析企业经营,加强贷后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常情况下,企业销售款的回笼是与实际发货票据、对方单位实际收货数量是一致的。但当企业经营环境不好,资金回笼慢,他们为了给银行一个不断周转不断回笼的假象,会通过它的关联企业,不断的、有计划地把资金从一个企业转到另一个企业,表面看来,企业资金往来频繁,但实质上是人为操控。企业会虚开一些发票来加大收入、加大利润,这就要比较它的购进存货,最好对存货进行盘点,对企业的进货原始资料进行校对,发现其虚假的数据。对资金往来频繁的企业要求其提供该企业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代码证、法人代表身份证等,如果从这些证件中发现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本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是本企业主要的管理人员兼任,则需特别注意,另外,与那些只有营业执照而无税务登记证,或已注销了税务登记证而一直未注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的资金往来也要引起关注。如果企业流入的货币资金正常,则可初步判断其货币的流动正常。

货币资金的流出,除了对日常费用、生产或经营支出的合理性给予必要的关注外,一定要注意其无必要的支付款项,例如大批款项的划出,要其提供足够的依据,如果是正常的指出,则企业的审批、经手等呈批手续都会比较健全;如果是一些人为的虚假支出则手续一般不齐,而且流向及账务处理是否支付多,收入少,对方单位是否关联方,是否通过这个户口划到一些银行监控不到的账号上运作,从而转走从银行借入的资金或企业自有资金在账外经营。

(2)应收账款

如果企业出售产品所换回来的不是现金而是赊账,这样就会产生应收账款。由于某些应收账款有可能无法收取,而且收取应收账款需要花费时间(通常就是一个月或更长),所以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弱于现金。从会计工作的角度来看,只有赊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债权才可以被视为应收账款。而提供给管理人员、雇员、关联人员的信用或者是赊销其他资产所获得的债权就不能被视为应收账款,而且在资产负债表上应当被记录为非流动资产。反映应收账款的项目有应收账款、坏帐准备和应收账款净额。作为一种带有一定风险的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只有在转变为现金之后才能用于偿还负债,对银行来说,这一资产负债表账目的规模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应收账款的规模受销售额增长以及企业所提供的信用偿还条件的影响。如果应收账款迅速增加,那么我们首先应审查损益表,以确定该企业的销售额也有相应的增加,如果没有,那么造成应收账款的增加原因就可能是赊销条件的放宽或者是收款工作进行不利。如果借款者需要依靠收取应收账款来偿还银行负债,那么,没有相应的销售额增加相伴随的应收账款的增加可能会给银行造成很大的偿还风险。

另外我们分析应收账款项目时,不但要检查坏帐准备的提取是否符合规定,而且应该特别注意审查借款人提供的应收账款清单,其中重点是应收账款的账户分布、账龄结构等问题,以确定应收账款的有效性。一般而言,应收账款的客户基础越是多元化,账龄越短,其收回的可能性越大。信贷人员必须了解应收账款的数额并不总是代表借款人可以收取的现金数额。但,这些问题也不是绝对的,假设一家公司拥有价值300万元的应收账款,这些账款有1000项3000元的账目组成,而另一家公司只有一位信誉卓著的客户,这位客户独家欠该公司300万元,如果拿这两家企业作对比的话,仍然是前一家公司给银行带来的风险要大一些。此外,专门去收取一笔3000元的应付账目可能很不划算,而一笔较大数额的欠款得到支付的可能性则要大得多。另一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应收账款的账龄——也就是应收账款出现在账簿上的时间长度。应收账款地账龄越长,其得到偿还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设法获得一份该公司向其出售商品的客户的名单,包括每位客户所欠的账款数额和到期时间,这样帮助信贷人员确定应收账款地集中程度和账龄,并识别出哪些应收账款的账龄已经很长、而哪些应收账款已经过期。因此,在分析一家企业的应收账款时,我们不应当把自己的目光局限在单纯的数字上面,而应该去考察企业的一些主要特征。

企业如果人为地加大销售收入,则直接反映在这个科目上,因企业加大了收入,其对应的科目一是货币资金,另一

个只有应收账款(通常情况下不列入其他应收款)。货币资金最终审核时要与实际存款核对,故很容易发现其真伪,那么只能选择在这个科目反映。应收款的明细要根据历年的数据对比,如果新增的应收户金额大且年限长,购销合同及发货依据不充分,那么单凭销售发票不能断定其真实性。有些企业为了虚增销售,先开出大量普通发票,到一定时候再将其作废红字冲回,这样既可以人为操纵利润,也可使其一系列的比率符合其要求,财务数据却严重失实。另有些应收款,虽在账面上反映,实际已从另外的账户收回,资金已在账外运转。如果单用一般的审核程序则很难查证其真实性,这时,就要将原始发货依据、购货方签收货物的单据、仓库原始记录相互核对,从中发现虚假成分;对大额的应收款,一定要对方回函确认或实施替代程序对对方单位进行审计,从而查实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收回的可能性,坏账损失的比例有多大。

(3)其他应收款

许多企业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来实现控制资产负债比率的目的。一般而言,如果企业账面反映的其他应收款数据大,则要特别关注其每个应收户的账龄,如果是长年挂帐,则有可能是虚挂的数据;如果往来频繁,也要特别注意往来款的真实性,例如要对方提供银行收入的进账单或出票单,要与对方单位核对,看对方的收支业务内容是否一致,防止企业制造虚假数据,防止企业把历年亏损的利润通过转账的方式挂在这里,表面上是流动资金,实质是坏帐,如果对其进行调整,直接影响企业的净资产及各项比率,从而使一个从报表上看似状况甚佳的企业一下变成亏损严重的企业。

(4)存货

存货是指借款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耗用而储存的物资,包括一家公司准备出售的成品、打算用来制造成品的原材料、正在加工过程中的在产品以及在提供某一种服务的过程中消耗掉的制成品。对存货必须关注三点:一是存货的适销性,正如应收账款承担着变成呆账的风险一样,存货也承担着卖不出去的风险。我们必须了解一家公司的存货的性质及其价值,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存货的价值和适销性也各不相同。有些类型的存货(比如服装)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而另一些存货(如处方药品)则只面向非常狭小的市场。而在产品存货和原材料的估价则不仅取决于它的适销性,而且还取决于将其转化为成品的投资。一件半成品的价值往往还不及公司用于生产它的成本。二是存货的计价方式,企业是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还是个别计价法计算存货成本,不同计价方法将对产品成本产生极大的差异。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存货的使用寿命,有些存货(如新鲜的蔬果等)只有很短的使用寿命。三是必须关注存货的构成,即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在存货中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动趋势,以具体分析借款人真实经营状况。

如果企业要虚增收入、虚增报表利润,则直接影响存货的金额。存货审核一定要据实盘查。如果报表反映的存货金额较大,全部盘查确实有困难,这时可以采用抽查的方法结合仓租支出等侧面数据推断存货真实性。具体可在盘点时预先不通知对方具体时间,突击直接到仓库盘点,查看仓库原始记录的资料,这样就比较容易发现真实情况,找出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一系列虚假数据:购销虚假、成本虚假,与之对应,费用也会不同程度地按相应比例加大或减少。

(5)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其他投资。在分析时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企业年复一年在短期投资科目反映的投资应纳入长期投资考虑;二是企业是否按短期投资期末成本与市场价格孰低原则计价。

2、非流动资产主要构成及其分析要点

借款人在一年内不能变现的那部分资产称作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

(1)长期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不可能或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对外投资,分为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债权投资按实际付出价款计价,折、溢价分期摊销。股权投资可根据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计价。没有实际控制权的采用成本法,通常是以借款人投资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其账面价值只有在被投资企业发放清算性股利或股票长时间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才做调整;有实际控制权的采用权益法,权益法反映借款人在被投资企业产权中所占的份额,其账面价值要随着被投资企业获利、损失、发放股利及时调整。分析时,信贷人员除了要关注企业采用的长期投资计价方式外,还要关注企业长期投资的收益取得情况,如果企业缺乏对因该项投资增加的固定成本的补偿能力,就可能长期为投资所困。在具体分析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要比较近期几年的数据变化及投资协议与账面数据的一致性,收益情况如何,是否人为操控收益或损失。有的企业通过这个科目转走大批资金或实物,因长期无人监管,最后落入私人账户或多年以后被投资企业无法查考,造成企业损失惨重,银行的贷款无法收回。因此,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如果企业在这个科目反映的数据大则要特别关注或对其被投资单位立项审查。

(2)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反映固定资产的项目主要有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分析固定资产项目时,首先是要考察这一账目的计算方法,他所涉及的会计因素包括:在册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这一成本将按照什么样的比例分配到未来的各个时期中;固定资产的

最后处置纪录。这里要特别留意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在获得一项固定资产之后的每一年中,企业都要折旧,也就是说,他的一部分价值将作为费用记录到损益表中去,而它本身的价值将以递减的数额记录到资产负债表上。各企业折旧的方法各不相同,折旧的主要计算方法包括直线折旧法和余额递减折旧法,对于某些特定的资产,还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我国对具体的资产类型都有设定的具体折旧期限长度和折旧方法。我们要清楚,与损益表上的其他支出不同,折旧是一种非现金支出。企业并没有为这项支出支付现金,他只在购买这项固定资产的时候支付了现金。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评估固定资产的效率、能力和专门用途。无效率或技术上已经过时的设备闲置着一家企业的竞争能力,除非在不久的将来再投入大量的资本。而且过时的或专门化的设备作为抵押品也缺乏适销性。例如,一个专用的切割机再转手的时候就不如一台许多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使用的车床那么容易出手,或者不得不以更低的价格售出。而存在闲置的设备则表明一家企业即使不添置新的设备仍有扩充其销售额创造能力的可能性。

另外,我们在核实企业固定资产的时候,要检查固定资产的购进单据是否真实,要企业提供资产的证件。企业如果很大,他们可能会有很多账外资产,也可能虚列资产。这就要企业如实填列,然后我们如实地进行盘查。固定资产也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流失:有的企业钱已划出,或把贷款用于购买不是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产权不符),从而误导银行。到银行查封其资产时才发现账实严重不符。另外,还有就是关联企业资产问题,特别是一些母子公司,对同一固定资产重复记账,分别借款,从单个企业表面看,企业资产充足,实际上到银行处置时才发现原来两家公司的资产实际上就一个东西。这样的例子在实际中都有发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3)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借款人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等;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费用,如固定资产的改良及大修理支出以及其他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待摊费用。在会计核算中,无形资产应按取得的实际成本计价,并在有效期内分期摊销,摊销方法通常采用直线法。企业最大无形资产就是商誉,所谓商誉,只在企业购并的时候体现,是一家公司所支付的超过其有形资产的价值,其价值就在于公司良好的信誉、优越的地理位置或广泛的客户基础,商誉通常情况下不直接入账,商标只是商誉实例的体现之一。无形资产的其他市里还包括专利、版权、经营权等。

3、流动负债构成及分析要点

流动负债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付给他人的资金,是企业承担的应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和预提费用等。清偿流动负债的资源通常是可转化为现金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资产相匹配,从流动负债上也可以看出一个公司维持其经营的短期能力。在分析任何负债的时候,信贷人员都应该尽力去了解这笔负债的债权人是谁、为什么会欠下这笔债务、其偿还条件和期限如何、是否提供了某项资产作为抵押以及是否存在正在生效的约束该公司的贷款协议。

在分析借款时,我们要注意有的企业为了博取银行的信任,把巨额借款隐瞒,不在账面上反映,隐瞒其负债累累的事实。但我们可从他的财务费用中或利息的支付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付利息时不从财务费用中反映,特别是一些私人借款,这就很难寻其根底,只能通过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反映。现时银行借款可以通过信贷登记系统查询掌握,但如果企业向私人借款而又不在账上反映的话,银行很难判别企业真实的负债情况。

应付账款是应收账款的对立面,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体现着一种仅在进行中的债务负担的应付账款时一种重要的无利息资金来源。在分析应付账款时,应将应付账款和存货结合起来分析。应付账款的占用期往往比存货短,但这两项账目的百分比变化基本上遵循着同样的轨迹。当存货的数量下降或上升的时候,应付账款的数额也会相应地下降或上升。否则信贷人员就应当具体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是否借款人的信用条件出现问题等。另外,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一些企业会把预付、应收、应付、预收混在一起,双方一抵就发现不出它的实质数据。故一定要对其各发生额较大的明细科目进行详细核查,不能单凭余额去判断。

从正常来看,企业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这些科目调节空间不大,特别是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如果出现异常,特别容易引起报表审阅者的怀疑。而应交税金因要与上报的税表一致,虚假可能性也不大,但我们可从税金的核对上,从侧面查出企业损益表与纳税申报表是否一致,如果无端差额大则要查清原因,可由此查出虚增的收入、虚增的购货、成本、虚增的应收应付款等。

4、长期负债主要构成及分析要点

长期负债是指通过举债或发行债券而筹集的资金,包括长期借款、应付长期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分析长期负债时,要注意长期借款的应付未付利息也应记入长期借款的账下。由于长期负债作为企业非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在给企业带来更大获利能力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如果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途,那么在充分考虑长期负债的还款期限的基础上,

利用长期负债进行非流动资产投资是可行的,反之就会产生极大的风险。

5、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信贷人员应着重了解所有者权益中是否存在着虚假成分、企业是否按照规定足额提取公积金。从报表的对应关系来看,资产负债表上的未分配利润、利润和利润分配表的未分配利润相互勾稽关系是否正确,有时,企业要提高净资产的比率,则可能会加大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故这两个科目也是重点审查对象,它的真假直接影响部分报表的真实程度及相关比率的可靠性,故对其增减变动的依据要彻查。

(二)损益表项目

1、收入的确认

营业收入分为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部分,其中基本业务收入又称主营业务收入,是利润形成的主要来源,是损益表分析的重点。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的实现应符合三个条件:产生营业收入的交易已经完成;伴随营业收入而来的新增资产已经取得或原有债务已经消失;营业收入可以计量。要求针对不同交易的特点,分析交易的实质,正确判断每项交易中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实质上是否已转移,是否仍保留与所有权相关的继续管理权,是否仍对售出商品实施控制,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收入和相关成本能否可靠计量等重要条件。只有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否则即使已经发出商品,或即使已经收到价款,也不能确认收入。

分析收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应计收入的方法:当确认收入时,我们要注意每一类财务报表和每一个行业计算收入的方法都各不相同。在分析损益表时,要区分权责发生制和现金会计是非常重要的,权责发生制通过销售额来匹配收入和支出,在确认交易产生时同时确认收入和支出,而不论该收入或支出在现时或将来实现,而现金会计则在实际收到多支付现金的情况下才承认收入或支出。

(2)必须考虑到在权责发生制下,损益表销售额所反映的不一定是已经收到的现金,对于制造商、批发商和服务商来说,销售额往往体现为赊账,而零售商的销售额通常体现为现金。

(3)销售额和价格趋势

了解一家企业的经营绩效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观察该企业的几份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上所显示出来的销售额的变化。但我们要注意把企业的增长情况和其竞争对手或行业平均值作比较。在一家竞争企业的销售额连续增长10%的情况下,客户企业销售额连续增长3-6%的业绩可能便是不值一提的了。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销售额增减的百分比,而不是绝对数值,并把销售额和销售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真实销售情况,50元/个×49个与49元/个×50个,在结果上虽然一样,但在过程中所代表的含义就有不同,前者与后者比较,前者反映收入主要靠销售单价的提升,而后者主要靠销售数量的扩大。对于那些销售大量产品的公司,比如家具装饰用品公司,最好的分析方法是看它的单位商品售价和每一个商品的客户数量。例如,如果购买涂料和相关产品的顾客远远多于购买成品家具的顾客,该公司就应当调整其存货结构,购进更多的涂料产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损益表中的其他项目也会影响到销售数量和售价。例如,有些企业按单位产品售价的一定比例向其销售人员支付提成,这将使企业的销售数量上升,但单位产品的销售利润却会下降。

(4)我们在分析企业销售收入时,还应当分析其是否有一些大宗的、不会重复出现的销售额,并在判断销售额发展趋势的时候,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2、成本与费用的确认

(1)销货成本

对于制造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来说,销货成本的计算是不同的。制造企业所处理的存货主要有三种,原材料、在产品以及成品。要计算制造企业的销货成本,首先就要确定整个一年中的直接制造成本:原材料成本、劳动成本、工厂间接费用和税款。随后,应当把所有的在产品加入进去,以得到已制成商品成本总额。由于到一个会计年度结束的时候还有一些产品处于未完工状态,而且还有一些存货没有售出,这些成本必须被减去,以得出销货成本总额。其过程如下:期初存货+原材料+劳动力成本+间接制造费用=本期待销商品成本-在产品-期末存货=销货成本

批发商或零售商从一方那里购买产品,再把这些产品卖给另一方。因此,对于他们来说,销货成本就等于直接与制造和购买商品相关的成本总额,加上所有在产品存货,再减去成品存货,其过程如下:

期初存货+购买成本-期末存货=销货成本

由于服务商并不制造或出售任何一件有形产品,因此它们没有销货成本可计算。

信贷人员在分析销货成本的时候应当考察的领域包括存货估价、产品成本、定价策略以及客户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2)毛利

从销售收入净额中减去销货成本,我们就得出了毛利。它是可以用来覆盖所有其他营业费用的现金数额。为了便于分析,我们需要计算销货成本和毛利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率,前者称为销货成本百分比,而后者称为毛利率。假设一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净额为120,000元,销货成本为90,000元,毛利为30,000元,那么,它的销货成本百分比为75%,毛利率为25%。也就是,在其通过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获得的每一元中,有75%代表着生产或购买这种商品或者提供这种服务的成本,而另外25%则代表着利润,该企业可以用这25%来支付所有其他费用。

(3)营业费用

营业费用是指借款人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费用,体现着并不与商品的生产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例如,对于一个制造企业而言,付给工人的工资就不是营业费用,而是一种销货成本;但是付给企业各部门经理的工资就是一种营业费用。营业费用体现着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因为企业经营者对营业费用的控制能力要比起对销货成本的控制能力强。营业费用主要有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不同行业,其费用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费用确认方法有三种:①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费用,即凡与本期收入有直接关系的耗费应确认为本期费用。这种方法经常用于销售成本的确定。②直接作为当期费用确认。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经营费用,如工资费用等等。有些费用尽管将来也会为借款人带来利益,但由于会计期间无法确定,因而往往全部将其确认为本期费用,如广告费用等。③按分摊方式确认费用。如果某种费用带来的经济效益会在若干会计期间发生,那么此费用就应该采取合理分摊的方式,分别确认为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折旧提取和商誉、版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等的摊销即属这种情况。

(4)其他收入和费用

除了上述的收入和费用外,企业还有其他不属于常规商业经营范围的收入和支出在损益表上被列入其他收入和费用项目,对这项项目,如果他在一家公司的占总收入或总支出中占了较大比例,则我们也需要确定这些收入或费用的来源,并区分其属于经常性还是临时性,以判别其对企业今后损益的影响。

3、由于不同的确认方法最终都会影响到利润的增减,因此,企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很有可能会利用改变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方法来达到增加利润或减少利润的目的。我们在分析损益表时,应认真判断借款人是否采用适合该企业使用的收入和费用确认方法,该企业是否有充足的理由变更了以前年度所使用的确认方法,如发现问题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这里还要特别提醒的是,分析调整损益表必须和资产负债表同时进行,我们必须注意相关项目的联系性。

四、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

(一)结构百分比分析法

结构百分比分析法是一种财务报表的百分比分析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将所有资产负债表项目都除以资产总额,而所有的损益表项目都除以销售净额或营业收入。这种将财务报表单个项目作为总额百分比的表示方法有助于我们考虑到一段时期来各项目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发现其变化趋势。例如表1中R公司2000年—2002年的结构百分比形式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与常规报表列示流动资产所站的在一起,在表1中,我们能发现,这三年内,R公司的流动资产所站的百分比提高了,其中尤以现金提高最明显。此外,我们还发现应收账款从2001—2002年呈相对上升。从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部分来看,可发现从2000—2001年公司负债无论是相对数,还是绝对数都有所下降。但,由于公司资产负债从2001—2002年大幅度增长导致了其负债比率从2001—2002年出现上升。债务融资的大幅反弹主要表现在应付账款上,该公司的应付账款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大幅度上升。

(二)指数分析法

指数分析法也是一种财务报表的百分比分析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将基期年份的所有资产负债比表或损益表数目等于100%,而以后年度财务报表项目表示为其相当于基数额的百分比,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作为结构百分比表示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补充。以R公司为例,选定基期伟2000年,该年度所有财务报表项目指数定为100%,以后年度的财务报表项目表示为相对2000年的有关数字的指数。例如 R公司2001年应收账款(85147元)比上基期2000年应收账款(70360元),指数等于121%也即(85147÷70360)×100%。从表1可见现金项目较基期显著增长,这和上面的估计相一致。同样,也会注意到从2001—2002年应收账款和存货大幅上升,但这种变化在结构百分比分析中没被发现(我们应该顺着这个线索检查公司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存货周转期,看看公司对这些占用增加的资产类账户的管理如何)。该公司固定资产的规模增加也很大,但小于流动资产增长幅度。从该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部分,我们发现应付账款和其他流动负债项目从2001—2002年大幅度上升。这两个项目的融资,再加上保留盈余的增加,为2001—2002年资产大幅度增长提供了资金来源。

表1 R公司资产负债表(12月31日)

(三)案例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案例,主要说明我们看企业损益表时应循何种途径进行分析。

行业标准指标

(1)销售水平分析。从损益表数据看,企业01-02年的销售增长率为11.7%,02-03年的销售增长率为9.2。对此,我们应该考虑企业销售增长是由于价格上涨引起的还是由于销售量增加引起的?同时,我们看到,行业销售增长01-02年为10.4%,02-03年为9.0%。我们也要考虑是什么因素引起整个行业的销售增长,是因为价格上涨还是因为需求增加。两者对比,我们看到该企业的销售增长高于行业水平,我们同样也要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该企业的销售增长高于行业水平。

(2)成本控制能力分析。01-03年,该企业销售增长22%,即销售收入从678万元增加到827万元,与此同时,销售成本率则从78%下降到77%,但管理费用则从18.4%上升到19.5%。我们要分析企业销售成本的主要项目是什么?什么原因造成管理费用上升?是因为整个行业普遍上升还是管理部门对费用控制乏力?或是管理部门决策失误?管理费用哪个项目上升最快?成本和费用的发展趋势将带来怎样的风险?等。

(3)利润获取能力分析。一方面,企业01年销售利润率为22%,02、03年的销售利润率均为23%。企业01年营业利润率为3.6%,02年上升到4.1%,而03年下降到3.5%。对此,我们要思考管理部门将如何保障销售利润和营业利润水平?成本能否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经营效率能否提高?利润是否够支付利息?另一方面,该企业与同行业标准水平相比,其01、03年的税后净利润与行业水平相同,但02年则高于行业水平。我们则要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该公司02年的盈利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是企业的管理决策还是其他特别因素?这种情况能否保持?等。

第三节财务比率

一、财务比率分析的应用意义

财务比率分析是用具有关联关系的指标、比率,来计量和评价财务状况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信贷人员全面、深刻地分析会计报表上相关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和行业地位。比率为分析过程增添了另外一个角度,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财务报表上两个或多个项目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善于从比率中发掘重要的信息。同时,比率为我们比较规模不同、但经营特征相似的公司的财务业绩提供了方便。通过比率的计算和阐释,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获利能力、存货周转速度、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资产使用效率以及其他相关情况。比率和百分比简化了分析过程,同时突出了主要问题。

例如,有一家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从第一年的4235万元增长到第二年的4819万元,如果用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3.8%来表述,就会更为简单、更有意义。如果企业上年盈利100万元,那么除非拿利润和企业所处行业、经营规模、上年盈利作比较,否则就不可能分析这100万元利润的含义。同样,如果企业持有300万元流动资产,那么除非那流动资产和企业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流动负债作比较,否则这个数字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比率也有它的局限性。一个单独的比率数字只能提供关于一家企业的一点点信息。各种比率必须被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补充其他类型的财务分析。他们还应该被放到时间纬度来分析,最好是分成几个固定的时段,以便确定趋势和连续性。数年的比率比单独一年的比率所提供的分析基础要强得多。

二、财务比率的分析方法

比率是我们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本身,财务分析的内容并不是仅仅围绕比率进行的。不能简单地将财务分析等同于计算财务比率,对企业财务分析,贯穿于我们对财务报表审阅、调整、计算、分析的全过程。一般来说,计算财务比率的目的是通过比率进行比较,获得有关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比较的内容主要有二点:

(一)内部比较

通过内部比较,掌握企业财务数据变化的真实情况。财务分析不只是数字、比率和百分比的简单计算,更多的是需要分析这些财务数据形成的原因和未来变化趋势。我们可将同一企业目前的财务数据和过去的、预期未来的相比较,研究其中的变化构成,以决定一段时期内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否有所改善或者恶化。我们不必过分关注某一时点的财务数字或比率,而应关心其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

(二)外部比较

比较的第二种方法是将一个公司的比率和相似情况的公司的比率比较或是与同期的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这样的比较能使我们清楚看到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情况,并帮助我们发现公司财务比率与适用的行业平均水平比率的明显偏离。信贷人员应避免对所有行业不加区别地单凭经验来使用这些比率。那种认为所有公司的流动比率至少在1—1.5的判断标准是不恰当的。分析工作必须联系公司所从事的业务类型及公司本身的情况。流动性真实性测试是看公司是否有及时还债的能力。许多运作良好的公司,如电力企业都具有及时还款的能力,虽然它的流动比率远远低于1.5。分析工作还要考虑公司性质。对公司业务(及公司)本身性质的错误考虑将导致对比率的错误解释。就好像普通职校平均分95分的学生比清华平均分80分的学生优秀一样。只有将那些性质相似的公司的财务比率相比较才会得出符合实际的判断。

三、比率的类型

作为财务分析主要工具的比率呈几何增长,数量繁多,作为信贷人员所要考察的最重要的类型包括:流动性、杠杆作用、偿债能力、业务活动量以及获利能力。需要明确的是,没有哪一个比率足以使我们判断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只有分析一组比率才能做出合理判断。我们必须考虑公司的季节性特点,不能简单将一季度数据乘四得到一年的数据。只有通过不同年度同一日期原始数据及比率一个讲的比较,才能估计出公司的潜在趋势。所以我们不能将一个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与一个5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比较,而应将两个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比较。此外,对于不同的银行和不同的信贷人员,使用什么样的比率以及把这些比率放到哪一种类型中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应收账款占用天数可能会被作为流动性比率而不是业务活动量比率来考察。

四、流动性比率(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性比率是以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为基础的,往往不涉及企业获利能力对企业的影响,这点是和长期偿债

能力的分析不同的。原因在于流动资产在短期内可以产生现金与存款用于偿还流动负债,而且,其产生的现金和存款数额通常与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无直接联系。因此,流动性比率的分析不太注重企业获利能力分析,而是强调一定时期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分析。此外,短期偿债压力是企业日常理财中所经常面临的财务风险,又称为经常性风险,消除或避免这种风险必须依靠企业的流动性比率和组织现款筹措,这与企业一定时期获利能力大小关系不大,却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以及企业的再融资能力密不可分。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由于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企业债务风险的偿还能力,而债务是长期的,那么它的本息的偿还就不仅仅取决于那时的现金流入量,而最终与企业的获利能力相关。但,我们在对企业流动性进行分析时应该明确,没有一条固定不变的规则来判断一家企业的可以接受的流动性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是衡量流动性比率好坏的重要指标,所以有的借款人为了筹措资金,有意在会计期末采用推迟购货、允许存货跌价、抓紧收回应收账款以及偿还债务等办法,粉饰其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状况,提高相关比率。因此,在进行分析时,除了观察相关比率和现金流量的变化外,还应对不同会计期间流动资产、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状况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防止借款人弄虚作假。例如,假设现在是3月30日,A企业希望在下一月取得一项短期贷款,而银行十分关心企业的流动状况,并把它作为短期偿债能力的标志。则A企业能推迟一些购买业务并用可得到的现金(或出售有价证券)支付一些流动负债。这样,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就暂时性得以提高。让我们看看A企业将可能如何使用这一策略。假设3月30日,企业发现其资产负债状况:流动资产2918000元,流动负债1500000元,则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率)为1.95,如果用现金和有价证券偿还67.7万元的应付账款或其他流动负债(如短暂性的他行偿贷),得到流动资产2241000元,流动负债823000元,则流动比率为2.72。我们可以看到,修改后A企业流动比率显著提高。然而,如果A企业继续像往常一样经营,通过一次的提前付款,其流动状况并不会得到真实的改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即使在没有使用深思熟虑的方法来人为地改善财务状况的情况下,年末会计报表也往往会描绘出比年度中其他时间更好的情况,此时现金由于存货购买预期处于全年最高点,而应收账款却处于全年最低点,结果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高于平时。因此,有些时候,月或季度清偿能力比率的平均数更能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平均流动情况。

(一)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每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程度。比率越高,说明借款人拥有较高营运资金可用于抵偿短期债务,其可变现资产金额大,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险小,债权人权益保障程度大。但该比率不能过高,否则会显示借款人流动资产占用过多,影响资产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还可能表明借款人存货积压、应收账款占用过多且收账期延长,以及待摊费用盒带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增加所致,而真正可用来偿债的现金和存货却严重短缺。因此,在分析时应注意流动资产结构、流动资产周转情况、流动负债的数量和结构以及季节性生产与融资和现金流量的不匹配等问题,此外不同行业的流动比率差异性较大。曾经有一段时间,按照西方的财务经验,2:1的流动比率被认为是一家公司经营良好的标志。但在我国实际应用这个比率我们注意到,由于三角债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的应收账款的收款期一般都会大大高于西方,而西方企业多采用现金折扣政策,用来吸引客户为享受优惠而提前还款,这就意味着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较低。因此,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包括资产结构和资产质量在内的其他因素也应当被纳入考虑之中。如果一家公司的流动资产主要由流动缓慢或者已经过时的昂贵存货构成,即使其流动比例高达3.5:1也是不能接受的。反之,如果一家公司的流动资金主要有现金、有价证券和不会被拖欠的应收账款组成,即使是流动比率不足2:1也是可以接受的。例如,A公司2006年终流动资产201万元,流动负债109万元,则其流动比率为201/109=1.84,这意味着该公司的每1.84元流动资产要负担1元的流动负债。流动比率并不能告诉我们企业资产的质量如何或者负债的偿还期限如何。像上例,我们从流动比率就看不出这1.84倍于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主要是由现金还是由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组成的。流动比率也无法让我们知道负债将在1天之内到期还是将在10个月内到期。

(二)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也叫做酸性试验比率,它是衡量流动性的更准确的标准,因为它只把那些能够迅速转化为现金的流动资产计算在内。与流动比率不同,存货与其他流动性较弱的资产被排除在速动比率之外。为什么要剔除存货呢,这是因为,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速度最慢,而且由于某种原因,部分存货可能已经损失报废还没做处理,同时,在仓单质押的情况下,部分存货可能以抵押给某债权人,此外,存货估价还存在着成本与合理市价可能相差悬殊的问题。综合这些因素,在不希望企业用变卖存货的办法还债,以及排除使人产生种种误解因素的情况下,把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减去而计算速动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为可信。因此,该比率一般作为流动比率的辅助指标,反映流动资产中易于变现的资产对短期债务的保障程度,但其未考虑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和期限。速动比率过高,则说明借款人拥有过多速动资产,可能失去一些有利的投资或获利机会;速动比率偏低,则说明借款人的短期偿债能力存在问题。一般而言,1: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可以表明一家企业具有较好的流动状况。但是,与所有比率一样,这里也存在例外。高于这一标准的速动比率有可能具有误导性,如果相当一部

分应收账款都已经过期,更高的速动比率都是毫无意义的。相反,对于一家只收取现金的企业来说,如果其存货可以迅速转化为现金,不到1:1的速动比率也许也是可以接受的。在这里,企业的业务类型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还应当看到的是,为什么西方认为该比率维持在1最佳,其中有一个理由就是速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变现能力一般比我国的要强些。在西方国家,其应收账款甚至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出售或转让,而这在我国目前是行不通的,所以,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高于1的速动比率并没有充足的理由去盲目乐观。

(三)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本又称净营运资本,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一种比率,但他是衡量企业流动性的一个指标。流动资本是指一家企业可资利用的资金,企业偿还流动负债或利用商业机会的能力取决于它是否拥有足够的流动资本供给,流动资本供给也可以被界定为投资于流动资产的股东权益数额。对银行而言,流动资本代表着一家企业在偿还短期贷款时可以依靠的缓冲带。一般来说,流动资本越多,对借款人短期和长期资产的支持越大。营运资金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可能持有超额流动资本,特别是在存货或应收账款方面。这就造成了资金的无效率和浪费。如果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为其流动资产筹资,那么我们就要研究企业是否真正需要过多的流动资产。

二是企业持有的流动资本可能不足。这样的企业为了给流动资产筹资,会过分依赖短期负债,尤其是依赖于应付账款和短期借款。我们应该考虑继续向企业提供信贷是否合理,也许向企业提供长期融资会更为合适。如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实际上是固定资产的铺底流动资金,则企业是难以在短期内偿还的,如果硬性因为这是流动资金贷款,确定其期限为半年或一年,那么到期后我们就会发现不得不为企业办理转贷手续。

三是企业的流动资本和现金流量、流动性之间存在联系,这是我们必须首先关注的问题。现金来自于存货出售、债权偿还,而偿还债务又会使用现金。必须有足够的现金流入,以满足偿还债务的需要。

应注意的是该指标的多少须与销售额、总资产或其他变量结合起来综合评价才更具实际意义,计算可以利用的流动资本数额并不能解决偿还债务的实现与销售存货和收取应收账款的时间安排之间的冲突问题。

(四)现金比率现金比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价证券)÷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是最保守的流动性比率,直接考察的是企业拥有的现金对到期负债的保障程度。当企业已将应收账款和存货作为抵押品的情况下,或者信贷人员怀疑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存在流动性问题时,以该指标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是最为适当的选择。通常情况下,信贷人员很少重视这一指标,因为如果企业的流动性不得不依赖现金和有价证券,而不是依赖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变现,那么就意味着企业已处于财务困境,所以该比率只有在企业业已处于财务困境时,才是一个适当的比率。

(五)其他未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的流动性指标

1、存在下列几种情况之一时,企业实际的流动性要比报表所显示的更好:

(1)未动用的银行信贷额度;

(2)一些长期资产可以迅速变现;

(3)企业长期债务状况良好,有能力发行债券或股票筹集长期资金。

2、存在下列几种情况之一时,企业实际的流动性要比报表所显示的更差:

(1)附注中揭示了已贴现但另一方有追索权的票据;

(2)大额或有负债,如未决税款争议、未决诉讼等;

(3)企业为别的企业的银行借款提供了担保。

五、杠杆比率(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杠杆作用是一种衡量企业的股东及其债权人各自承担的风险水平的尺度。获得资产需要一定的资金,这些资金或者来自于股东权益(资产净值),或者来自于负债。借来的资金与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之比值越大,债权人所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例如,依靠大量举债来经营的企业往往缺乏应付商业循环低潮的能力,并且因此很容易在商业竞争中失败。在缺乏作为资金来源的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下,企业很可能无法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维持其经营,除非它能够获得更多的负债资金。对银行来说,这种状况体现着极大的风险。而且,如果企业发生破产清算的情况,债权人的损失可能会远远大于股东的损失。因此,评价企业杠杆比率是非常重要的。

(一)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该指标反映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对银行而言,借款人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说明负债在借款人总资产中的比

重越小,这样债权的保障程度就越高,风险也就越小。但是,哪种水平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最为理想,尚无定论。在这个评价长期偿债能力的公式中,我们发现,分子是负债总额,它不仅包括长期负债,还包括短期负债,这是因为短期负债作为一个整体,企业总是长期性占用着,可以视同长期性资本来源的一部分。例如,某一个应付账款明细科目可能是短期性的,但企业总是长期性地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应付账款总额。这部分应付账款可以成为企业长期性资本来源的一部分,本着稳健的原则,将短期债务包括在用于计算资产负债率的负债总额中是合适的。如果资产负债率较大,从企业所有者来说,利用较少量的自由资金投资,通过适度举债形成较多的生产经营用资产,不仅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而且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时候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得到较多的投资利润。但如果这一比率过大,则表明企业的债务负担沉重,企业资金实力不强,财务状况恶化,不仅对债权人不利,而且企业有濒临破产倒闭的危险。因此,对于资产负债率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具体企业具体分析。从企业债权人和所有者或者经营者的角度来看是有不同的。对企业债权人来说,他们总是关心其贷给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就像银行关心的是企业每一元贷款背后有多少资产作为坚实后盾,债权人到期能否收回本息。如果企业总资产中仅有一小部分由所有者提供,那么这将意味着风险主要由债权人承担,这对债权人来说是不利的。因此,债权人总是希望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安全,对其偿债有足够保证。

但是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他们关心的是投资收益率的高低,企业界入的资金与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在生产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如果企业负债所支付的利息率低于总资产收益率,这将意味着投资者获得了借入资本的参与运作为企业带来的利润与所付利息的差额。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大,所有者获得的这部分差额也越大,所有者投资收益也越丰厚,也证明负债经营是成功的。因此,所有者关心的是总资产收益率是否超过了借款的利率及其程度。这样,所有者可以通过负债经营以有限的资本、付出有限的代价而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从中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利益。

(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也叫产权比率。该指标反映所有者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是衡量属于债权人的资产份额预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资产份额的一种尺度。由于企业清算时是有一定顺序的,首先是清算费用、未付的职工工资、国家的税金,然后才是其他债务,因此,作为债权人,从长期偿债能力的角度来说,债权人一般都希望这个比率越低越好,比率越低,表明借款人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少,当出现资产减值或巨额亏损时,债权人利益受到的保证程度也就越高,否则,清算财产可能不足以偿债。但这一比率不宜过低,否则借款人不能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影响盈利。如果这一比率超过1:1,那么债权人所拥有的权益就多于股东所拥有的权益。有些企业(如银行)的负债总额远远超过其资产净值的数额。不过,一般来说,小于3:1的比率是比较理想的。随着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值的增长,债权人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最后,这一比率可能会达到这样一个临界点,此时,债权人所承担的风险大与企业所有者所承担的风险——这是一种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随着公司经营性质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而变化。现金流量稳定的公司通常具有比现金流量极不稳定的公司高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将某家公司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与类型相似的公司相比较,一般能反映出公司的信用价值和财务风险。

(三)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这比率实质上是产权比率的延伸,是更为谨慎、保守地反映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负债资本受到所与者的权益资本的保障程度。从长期偿债能力来讲,这个比率也是越低越好。所谓谨慎和保守,是因为,本指标不考虑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经营特许权、专有技术等的价值,因为他们不一定能用来还债,为谨慎起见一律视为不能偿债,将其从分母中剔除。至于分析则和产权比率的分析基本相同。

(四)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该指标一般是评级机构和银行所采用的偿债能力指标,他所显示的是一家公司需要用来为其负债支付利息的收益所占的比例。评级机构和银行之所以关注企业利息支出,主要原因在于周转性信贷额度在传统上不要求任何形式的摊销,只要借款者还在经营,周转性信贷额度通常就会延续到下一年,事实上,如果企业在偿付利息费用方面有良好的信用表现,企业很可能永不需要偿还债务本金(如一些公用事业公司)。因此,这里所涉及的唯一分析性问题就是要让分析者相信利息将得到及时的偿付。该指标倍数越高,说明借款人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根据稳健原则,应以借款人倍数较低的年度评价依据。虽然这一比率有它的缺陷,但他仍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幅图景,使我们得以了解利率的调整对于公司的现金流量有什么潜在的影响以及公司的多少收益将被用来支付他的融资成本。大于1的比率几乎可以说是必要的,因为在低一些的比率显示出一家公司的收益不足已覆盖其负债所产生的利息。大于1的倍数起码表明,只有在利息支出增长数倍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无力以盈利来偿还利息。一般认为略高于3倍的利息保障系数是可以接受的水平。大多数人追求的是5甚至更高的利息保障倍数。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因为,无论是好年景,还是坏年景,利息都必须支付。保守起见,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这个公式中,分子其实是息税前利润,是指损益表中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因此,我们的公式是用利润总额加利息费用。但是,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损益表其利息费用没有单独列示,而是混在财务费用中,因此,在实际计算中,我们只好用利润总额加财务费用来估算。

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的利息费用,还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因为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损益表中扣除而计入“在建工程”转列入固定资产原始价值中,但他仍然是要偿还的。

(五)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特别项目

1、长期经营性租赁的租赁费中的“本金”部分。长期经营性租赁实际上也是一种长期筹资行为,故应该考虑其对企业债务结构的影响,即将与经营租赁相关的资产和负债分别加计到债务总额和资产总额之中

2、资产负债表外揭示的金融风险和信贷风险。如:如果某一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中规定的条款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预期损失;企业所持有的担保品的状况的描述;债务人所在组织所处的行业和/或地区可能遭受风险的程度的揭示;等等。

六、业务活动量比率

业务活动量比率是指通过借款人资产周转速度所反映出来的借款人资产运用效率,它不仅能反映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配置组合能力,而且也影响着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一方面,资产利用效率高,则各项资产周转速度和变现速度就快,借款人就会有足够的现金偿付流动负债,其短期偿债能力就强;另一方面,资产利用效率越高,各项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就能取得更多的收入和利润,盈利能力就强,借款人就会有足够的资金还本付息,其长期偿债能力就强。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应收帐款占用天数=365÷应收帐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借款人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周转率越高,说明三点:一是企业收账迅速,账龄较短;二是企业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三是可以较少收账费用和坏帐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在分析时应结合借款人提供给客户的信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购买单位的信用程度以及企业原定的信用条件是否恰当。在分析中,还应特别注意应收账款是否集中于某个客户,或应收账款的回收期已超过120天或更长,这都说明风险很大。我们在分析时,还必须把一家公司收取应收账款的绩效拿来同本行业的其他公司进行比较。例如,大多数零售商只有极少数应收账款,而一家制造商的应收账款品均下来可能相当于一个月到两个月的销售收入。换句话来说,一家制造商的应收账款品均需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才能转化为现金。一个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下降或者比行业平均只低出许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可能表明有一些应收账款已经被拖欠了或者是无法收回了。

在计算时,赊销收入净额可以用销售收入净额(或者叫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来代替,因为区分这两者是比较困难的,而且,除了零售商之外,现金销售额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不太重要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把现金销售看作收账时间为零的赊销也是可以的。只要保持历史的一贯性,使用销售净额来计算这个指标一般不会影响这指标的分析和利用价值。

(二)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占用天数=365÷存货周转率

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因此,我们必须特别重视对存货的分析。存货周转率反映了借款人的经营效率,企业要扩大产品销售数量,增强销售能力,就必须在原材料购进、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品的销售、现金的收回等方面做到协调和衔接。因此,存货周转率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销售能力,而且能用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有关方面运作和管理存货的工作水平。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存货从资金投入到销售收回的时间越短。在营业利润率相同的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获取的利润就越多。过快的存货周转率,也可能说明借款人没有足够的存货可供耗用或销售,从而失去获利机会。在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中,我们看到,分子采用的是销售成本而不是销售收入净额,这主要是为了剔除毛利对周转速度的虚假影响,因为存货是按成本计价的,分子、分母应当保持口径一致。同时,我们也应当记住,每一家公司用来计算存货的方法可能都各不相同(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尤其是在作比较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各公司所采用的是哪一种存货计算方法。另外,存货周转率还可以衡量存货的储存是否得当,是否能保证生产不间断地进行和产品有秩序的销售。从比较的意义上讲,较高的存货周转率可能意味着一家公司能够有效利用其资源并且拥有极为良好的流动性。但是,较高的存货周转率中也潜伏着一种危险,那就是:企业的存货很可能会赶不上他的销售进度,而且,如果客户的需求的不到满足的话,企业的销售额也会相应下降。这时,高的存货周转率反而暗示着“勉强糊口”的情况,他实际上可能存货占用水平过低和频繁发生的存货缺货的信号。相反,较低的存货周转率可能意味着存货的积压,这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并且不会产生任何效益。同时,周转速度慢也可能意味着部分存货报废的信号。报废的存货可能需要大幅度降低起账面价值,这将使至少一部分存货不再被视为流动资产。但具体如何,需要我们具体去分析。

(三)应付账款占用天数比率应付账款占用天数比率=365÷(销货成本或进货成本÷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占用天数比率所测度的是一家公司支付赊购账款的速度。由于每一个行业的赊购/赊销条件都各不相同,所以需要将某一具体企业的应付账款占用天数比率同该企业以前的这一比率以及行业内的平均比率进行比较。这一比率在时间维度上的显著增长可,能表明该企业存在现金流量上的问题,或者仅仅表明赊销期限的放宽。应付账款占用天数的减少可能意味着该企业较早地支付了应付账款并且得到了折扣,也可能意味着供应商撤销了赊账购货方式。最理想的方式是通过进货成本来计算这一比率。但是,如果无法获得进货成本的数值,也可以用销货成本来取代它。

(四)其他业务量活动比率

另外两种衡量一家公司能否有效率地利用其资产的业务活动量比率是销售额对固定资产净值比率(销售总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和销售额对资产总额比率(销售总额÷资产平均余额)。所得数值可以显示出企业利用其资产来产生销售收入的能力。例如,如果一家企业的销售额对固定资产净值比率是5:1,那就表示该企业每一元的固定资产可以产生5元的销售收入净额。这一比率的数值越大,就表示该企业的效率越高。不过,如果与行业内其它企业的情况相比较,一家企业的销售额对固定资产净值比率过高,比如说行业平均值为8:1,而该企业的这一比率却达到10:1或20:1,那么,这家公司很可能是贸易过度了。这表明该公司的固定资产正在变得老化、过时,或者已经完全折旧,而且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无法使用了。另一方面,如果这一比率过低,比如是2:1或3:1,这也有可能表示该公司刚刚购置了新的固定资产,而且,虽然它现在显示出贸易不足的极限,但是,它很可能是在积极筹备未来的发展和扩张。

七、获利能力比率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获利能力比率所评估的是一家公司实现其目标的能力。不论这一目标是维持某一稳定的市场份额还是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对所有企业进行评估的最重要尺度都是它的最终财务成果,也就是财务报表上所显示的盈利记录。企业通过正常经营并产生利润是偿还债务的前提,一般来说,盈利能力越强,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就越有保障,贷款风险也就越小。信贷人员在分析时,应结合损益表的结构分析,综合评价借款人盈利能力的高低、变动情况,引起变动的原因及其对借款人来偿债能力可能造成的影响。一般来说,企业的获利能力只涉及正常的营业状况。非正常的营业状况,也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但这只是特殊状况下的个别结果,不能说明企业的能力。因此,在分析企业获利能力时,有四个方面的内容要予以排除:1是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2是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3是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4是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累计影响等因素

获利能力比率包括两种类型:一种与销售额有关,一种与投资额有关。两种比率共同反映了公司的综合经营效果。如果把这些比率汇总到一起,信贷人员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一家公司取得增长、维持偿债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

(一)与销售额有关的获利能力比率

1、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额-销售成本)÷销售净额。

简单的说销售毛利率就是毛利除以销售净额。毛利率更多的时候是告诉我们每一年销售收入扣除生产产品后剩余的利润有多少,可以用于衡量公司的经营效率,同时也表示了公司的定价策略,一般来说,销售毛利率越高,反映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越强,主营业务的市场竞争力优势越强,可采用薄利多销等营销手段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取超额利润。销售毛利率是企业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销售毛利率,企业就不能盈利。

2、销售净利率(净利润率):销售净利率=税后净利÷销售净额。

销售净利率,主要衡量公司的销售收入在扣除所有费用及所得税后的盈利能力,也就是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

3、通过将上述两个比率结合起来考虑,能够对公司的经营情况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如果连续几年内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基本上没有变化,而同时销售净利率却不断下降,我们就会知道原因要么在于销售及管理费用相对于销售收入上扬,要么在于所得税税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如果销售毛利率下降,我们就知道相对于销售收入来说,销售成本提高了,而这可能是由于降低了价格,也可能是由于相对于产量,经营效率下降了。我们可以比较同一企业不同年份的利润率,也可以比较不同企业的利润率。如果某企业的销售毛利率是20%,而其竞争对手的毛利率达到了30%,那么,信贷人员就要寻找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这家企业的成本可能太高,而且这家企业可能会在竞争中败给对手。利润率的下降也是值得关注的事项。如果某企业第一年的销售净利率是3%,第二年的销售净利率却只有1%,那么销售净利率的下降也许就是一个警告信号。

(二)与投资额有关的获利能力比率

1、资产回报率:资产回报率=税后净利÷资产平均余额

资产回报率是根据一家企业利用其资产的能力来衡量其效率的一种尺度。它反映出企业管理层在赊购/赊销政策、存货控制、固定资产效率和利润等方面的决策。比率越高,说明借款人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利用资产创造的利润越多,盈利能力也就越强,营运能力也就越高。实际操作中,该比率更多是采用杜邦分析法来进行分析,即资产回报率=销售净利×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本身都不能充分说明公司综合效率。销售净利率忽视了资产的利用情况,而总资产周

转率忽视了销售盈利能力。资产回报率,又称盈利能力解决了两者的缺点。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要么是由于总资产周转率的提高,要么是由于销售净利率的提高,或者是由于两者同时提高。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都不同的两个公司也许具有相同的盈利能力。

2、权益报酬率:权益报酬率=利润总额÷有形净资产

该指标反映所有者权益的回报情况。权益报酬率越高,表明所有者投资收益水平越高,盈利能力越高,营运能力越好。他所搞律的是企业利用股东权益来创造利润的效率。至于怎样才能算是对投资者的充分回报,这取决于一家公司的资本结构中所蕴含的风险。在此,我们必须在一次强调,有意义的结论只有通过比较分析才能够得出。我们应当把权益报酬率和其他绩效指标结合起来使用。较高的权益报酬率不一定意味着较好的平均净利润绩效,而较少的资产净值也有可能产生较高的权益报酬率。这样一幅图景所代表的可能是一家投资不足的公司,而不是一家很有效率的公司。不过,权益报酬率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角,使我们得以洞察管理层对于资本留存和杠杆效应的理解。

第四节现金流量及其分析

一、现金流量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一)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意义

用现金流量表替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在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及可解释性上,更能体现财务报告的目的。

1、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如企业当期从银行借入1000万元,偿还银行利息6万元,在现金流量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分别反映借款1000万元,支付利息6万元。这些信息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所不能提供的。

2、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报表阅读者比较关注企业的获利情况,并且往往以获利润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企业获利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具有一定的现金支付能力。但是,企业一定期间内获得的利润并不代表企业真正具有偿债或支付能力。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企业损益表上反映的经营业绩很可观,但财务困难,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还有些企业虽然损益表上反映的经营成果并不可观,但却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产生这种情况有诸多原因,其中会计核算采用的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等所含的估计因素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现金流量表完全以现金的收支为基础,消除了由于会计核算采用的估计等所产生的获利能力和支付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了解企业现金流入的构成,分析企业偿债和支付股利的能力,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债权人收回债权的信心。

3、现金流量表能够分析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运用其经济资源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便于分析一定期间内产生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差异;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运用资金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筹资获得现金的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及其他财务信息,可以分析企业未来获取或支付现金的能力。如,企业通过银行借款筹得资金,从本期现金流量表中反映为现金流入,但却意味着未来偿还借款时要流出现金。又如,本期应收未收的款项,在本期现金流量表中虽然没有反映为现金的流入,但意味着未来将会有现金流入。

4、现金流量表能够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资产负债表能够提供企业一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情况,它所提供的是静态的财务信息,并不能反映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也不能表明这些资产、负债给企业带来多少现金,又用去多少现金;损益表虽然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提供动态的财务信息,但损益表只能反映利润的构成,也不能反映经营活动、投资和筹资活动给企业带来多少现金,又支付多少现金,而且损益表不能反映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全部事项。现金流量表提供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财务信息,表明企业在报告期内由经营活动、投资和筹资活动获得现金,企业获得的这些现金是如何运用的,对能够说明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变动的原因,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起到初充说明的作用,现金流量表是连续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桥梁。

5、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现金流量表除了反映企业与现金有关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外,还通过附注方式提供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方面的信息,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全面了解和分析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局限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能够给信贷人员提供大量有关企业财务方面尤其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动方面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就能够替代其他会计报表的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只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个方面。而且,同任何分析一样,现金流量表分析也有其局限性,这主要表现为:

1、报表信息的有效性。报表中所反映的数据,是企业过去会计事项影响的结果,根据这些历史数据计算得到的各种分析结果,对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只有参考价值,并非完全有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