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理工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会计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华东理工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会计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华东理工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会计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华东理工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会计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华东理工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会计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会计学 546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题,合计20分)

1.盈亏临界点安全边际

2.资本成本内含报酬率

3.零基预算滚动预算

4.收益支出资本支出

5.股票股利股票分割

二、论述题(每题12分,共3题,合计36分)

1.不同的折旧模式对投资效益,包括税前利润计算和税后利润计算会产生什么影响?

2.你认为会计准则根据其运用范围,可分为哪几个层次?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谁制定?

我国迄今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有哪些?

3.何谓本期营业观和损益满计观,简述两者之区别和争议。我国现行会计制度采用了

哪种观点?

三、会计分录题(本题16分)

说明:a.如会计分录中涉及到“低值易耗品”应付债券“科目的,均需列出二级科目;

b.在题中凡购销业务未涉及增值税的,均不考虑增值税。

1.1995年12月31日企业帐上有“坏帐准备”贷方余额7,500元,1996年年末应收款

余额为2,000,000元,该企业按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5%提取坏帐准备。

2.该企业年初购入消防设备5套,每套500元,共计2,500元,3月2日领用12套,

采用五五摊销法。

3.该企业在1996年5月1日以每百元102元的价格购入了M公司在1995年3月1日

发行的一年期,每半年付息一次,年利率10%的公司债券,面额30,000元,购买时并支付

经纪人费用等180元,债券及费用均以银行存款付讫,1996年9月1日收到债券的半年利

息。

4.该企业以帐面原价200,000元,已摊销80,000元的专利权一项,按协议约定的价值

150,000元投入乙单位作为长期投资,用成本法计帐,年末分得利润13,300元。

5.该企业1996年1月1日发行了三年期,每年付息一次的企业债券100,000元,发行

价格为104,800元,债券利率15%,用直线法摊销溢价,编1996年会计分录。

四、计算题(本题14分)

假定某公司在计划年度准备生产并销售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

24,000元,四种产品的销售单价、销售量和单位变动成本的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丁产品

销售单价(元) 1,000 2,000 1,500 3,000

销售量(台)40 80 20 60 单位变动成本(元) 800 1,800 900 2,100 要求:

1.预测该公司在计划期间内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及四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

2.根据该公司计划期间内四种产品的计划销售收入计算,将实现多少税前净利。

五、会计政策的变更(本题14分,第1小题8分,第2小题6分)

1.(1)甲公司1997年1月1日向乙公司投资2,000,000元,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

25%,乙公司1997年实现利润800,000元,分配现金股利600,000元,甲公司公得利润150,000

元,甲公司和乙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

(2)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5%分别提取盈余公积和决定公益金,甲公司1997年按

成本法进行投资的核算。

(3)1998年发布后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投资占被投资企业20%及20%以上时,采用权益法核算,采用追溯调整法核算会计政策的变更。

要求:对投资的核算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1)计算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后的累积影响数。

(2)进行帐务处理。

2.M 公司原对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企业从1998年1月1日起改用后进先出法。1998年1月1 日存货的价值为2,000,000元,公司购入存货实际成本为16,000,000元,1998年12月31日按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的存货价值为3,200,000元。当年销售额为20,000,000元,并且,由于采用后进先出法对以前年度的存货成本不能进行合理的调整。

要求: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数。

参考答案

华东理工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会计学 546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题,合计20分)

1.盈亏临界点与安全边际

答:盈亏临界点又称为损益平衡点或保本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即贡献毛收益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的状态。将贡献毛收益方程式中的利润假设为零,则得到: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即:V P F Q ?=0=CM

F F ? 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量或现有销售量超过了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这一差额表明企业的销售量在超越了保本点的销售量之后,到底走了多远,或者说,现有的销售量降低多少,就会发生亏损。安全边际可以用现有销售量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底差额表示外,还可以又想对数来表示,即安全边际率。

2.资本成本与内含报酬率

答:资本成本亦称“资金成本”。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或费用。资本成本包括资本筹集费用和资本使用费用两部分。资本筹集费用是指企业在资本筹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发行股票、债券的注册费、代理费、资信评估费,银行借款手续费、担保费等。资本使用费用是指因使用资本而向资本所有者所支付的报酬,如支付给股东的股息或红利,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等。资本成本既可用绝对数表示,也可用相对数表示。通常用相对数计算使用单位资本的成本.其一般计算公式是:资本成本=筹资费用

筹资金额资本使用费用? 内含报酬率,亦称”内部收益率”或:“内在收益率”。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在其寿命周期内按现值计算的实际可能达到的投资报酬率。通常它是根据这个报酬率对投资方案的各年现金净流量进行折现,使未来报酬的总现值正好等于折现在某一时点的原投资金额,即它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正好等于零的投酬率,它足评价投资方案优劣的—项重要的动态指标。根

据投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是否高于资金成本来确定该投资方案是否可行的决策分析力法,称为“内含报酬率法”。

3.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

答:零基预算以零为基础底编制计划和预算底方法。其基本的原理是:对与任何一个预算期,任何一种费用项目开支水平,不是从原有的基础出发,即根本不考虑基期的费用水平,而是一切以零为起点,从根本上来考虑各个费用项目的必要性及其开支规模。零基预算的具体做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步:第一,企业根据预算期间的战略目标和各个部门的具体任务,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确定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费用开支项目及其数额;第二,对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每一费用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将其所费与所得进行对比,用来对各个费用开支方案进行评价;然后把各个费用开支方案在权衡轻重缓急的基础上,分成若干层次,排好开支的先后顺序;第三,按照上一步骤所确定的费用开支的层次和顺序,结合计划期内可动用的资金来源,分配资金,落实预算。

滚动预算,亦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具基本原理是:使预算永远保持十二个月。每过—个月,立即在期末增列一个月的预算,逐期向后滚动,而在任何—个时期都能使预算保持有十二个月的时间跨度。这种预算的优点在于能使企业各级经理人员对未来永远保持整整十二个月时间的考虑和规划,这样,不仅不会使预算有效期因时间的流逝而缩短,而且还可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能够持续稳定而有秩序地进行。

4.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

答:收益支出是指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仅与本期收益取得有关的支出。收益性支出应记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列示,包括本期的销售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资本支出不仅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有关,而且与其他会计期间的收入有关的支出。即与几个会计期间的收入相关的支出。资本支出应作为长期资产在支出负债表中列示。

5.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

答:股票股利是公司增发股票或减少流通股数量的方式代替货币资金,主要是以资本利得形式实现股东收益。具体情况有送股、股票回购等。(1)送股。指公司将红利或公积金转为股本,按增加的股票比例派送给股东,公司虽未收到现金,但公司资本仍然增加,相应地减少公司的公积金或公司盈利减少。送股具体又有两种:——种是以红利送股,即红股,是将红利以面值折算成红股派送给股东。(2)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一定数额的发行在外股票。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也可以将回购的股份作为“库藏股”保留,但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收益分配。库藏股日后可移作包括职工持股计划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

股票分割亦称“股票拆细”。经股东会和董事会认可,公司将一股价值较高的股票换成若干面额较低的股票的行为。这样会使发行在外的股数增加,从而使得每股面额降低,但股东权益总额、股东权益内部构成不会改变。进行股票分割,公司无须编制任何分录,因为公司的账户记录没有改变。但是,应当做备忘记录,说明该股票分割事项。股票分割须以比例为基础调减每股面值,以期降低每股市价,刺激投资者购买。

二、论述题(每题12分,共3题,合计36分)

1.不同的折旧模式对投资效益,包括税前利润计算和税后利润计算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作为一种非付现性质的固定成本,不同的折旧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收益、风险及现金流量,进而对企业筹资、投资、分配、市场价值以至整体市场竞争能力都将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供选择的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主要分为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两种模式。这是财务会计制度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而对固定资产价值磨损的程度以及无形损耗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折旧政策。

直线法折旧模式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平均摊配于其使用的各个会计期间或晚场的工作量,优点是使用便捷,易于理解,但是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相关支出摊配于各个会计期间或完成的工作量的均衡性。投资收益、税前会计利润和税后利润的计算中,若企业的业务比较稳定,各年波动不大,则各年的投资收益、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比较稳定。而加速折旧法前期的折旧费用较多,后期的折旧费用较少,考虑到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从而保持了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由于前期的记入费用多,在税法允许的情况下,将会降低前期的投资收益、税前会计利润和税后利润。若税法不支持加速折旧则,影响会计利润不影响实际的税法利润。

2.你认为会计准则根据其运用范围,可分为哪几个层次?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谁制定?我国迄今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有哪些?

答: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即权威机构就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程序做出的规定,为各核算甲位的会计核算行为提供的规范。

我国会计改革后,正逐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的会计准则体系。基本会计准则,针付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做出的原则性规定。我国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即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其内容包括四部分:(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2)会汁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重要性原则共12条(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新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

(3)会计要素及其相关内容,即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要素的确认、汁量和报告做出的规定;(4)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基本准则处是会计准则的最高层次,是制定具体准则的依据,也是制定会计核算制度的依据。具体会计准则根据基本会计准则制定的、对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所做出的具体要求。按规范对象的不同,具体会计准则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有关共同业务的具体准则,如收入、存货、投资等方面的准则;(2)有关特殊行业或特殊业务的具体准则,如银行、农业、保险等行业基本业务的会计准则等;(3)有关披露的具体准则,如现金流量表、关联方关系及其艾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方面的准则。

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是由财政部制定并颁布的。到目前为止,财政部已经发市的具体会计准则有16个,分别是:《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建造合同》、《债务重组》、《投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中期财务报告》、《固定资产》和《存货》。

3.何谓本期营业观和损益满计观,简述两者之区别和争议。我国现行会计制度采用了哪种观点?

答:本期营业观”(Current Operating Concept)指本期利润表中所计列的损益仅包括本期营业活动所产生的各项成果,以前年度损益调整项目及不属于本期经营活动的收支项目不列入利润表。也就是说,“本期营业观”认为只有当期决策可控的变化和事项才应该被包括在收益中。

而“损益满计观”(All Inclusive Concept)则认为净收益应该反映企业当期内除了股权交易事项以外的所有引起股东权益增减变动的事项。即本期利润表应包括所有在本期确认的业务活动所引起的损益项目。依据这一观点,所有当期营业活动引起的收入、费用等项目,如营业外收支、非常净损失、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均应纳入利润表。

采用“损益满计观”的观点确认收益,将全面收益引入到财务报告的体系中,适应了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提出的新的要求,能够充分披露新业务、新事项的出现对企业的影响,

全面地反映企业各项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成果,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信息。但是,另一方面,将所有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均纳入企业的收益之中,也会引起一些混乱。从会计信息的预测功能来讲,全面收益观因为包含了一些不常见的或偶发性的利得或损失从而会降低报表的有用性。而“本期营业观”反映的盈利信息则更为核心和更具持久性。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损益满计观下,由于将特定期间内除股权交易外的所有带来股东权益变化的项目均纳入了净收益,一些公司便利用非经常性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夸大企业盈利额。相对于经常性项目盈余操纵空间较小,非经常性项目通常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损益满计观”信息披露充分,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对于新的经济环境下出现的各类新型的业务和事项也能予以适当的反映;“本期营业观”则强调公司当期主营业务的经营情况,突出反映公司的核心盈利能力。两者各有其长处,同时就如上文分析,也各自存在着缺陷。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要求采用“损益满计观”。

三、会计分录题(本题16分)

说明:a.如会计分录中涉及到“低值易耗品”应付债券“科目的,均需列出二级科目;

b.在题中凡购销业务未涉及增值税的,均不考虑增值税。

1.1995年12月31日企业帐上有“坏帐准备”贷方余额7,500元,1996年年末应收款余额为2,000,000元,该企业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提取坏帐准备。

2.该企业年初购入消防设备5套,每套500元,共计2,500元,3月2日领用12套,采用五五摊销法。

3.该企业在1996年5月1日以每百元102元的价格购入了M公司在1995年3月1日发行的一年期,每半年付息一次,年利率10%的公司债券,面额30,000元,购买时并支付经纪人费用等180元,债券及费用均以银行存款付讫,1996年9月1日收到债券的半年利息。

4.该企业以账面原价200,000元,已摊销80,000元的专利权一项,按协议约定的价值150,000元投入乙单位作为长期投资,用成本法计帐,年末分得利润13,300元。

5.该企业1996年1月1日发行了三年期,每年付息一次的企业债券100,000元,发行价格为104,800元,债券利率15%,用直线法摊销溢价,编1996年会计分录。

答:(1)当年应补提坏账准备=2,000,000×5%-7500=92 500元。

借:管理费用 92 500

贷:坏账准备92 500

(2)借:领用包装物2500元,摊销2500×50%=1250元。

借: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2500

贷:低值易耗品——在库低值易耗品2500

借:管理费用1250

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摊销1250

(3)购买时共支付价款=300×102+180=30780元,应收利息=30000×10%×2/12=500元。

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30 000

应收利息500

财务费用280

贷:银行存款30 780

(4)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200 000-80 000=120 000元。年末分会的13 300元作为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120 000

贷:无形资产120 000

借:应收股利13 300

贷:投资收益 13 300

(5)该公司发行债券104 800元,当年支付债券利息=100 000×15%=15 000元,当年

摊销溢价4800÷3=1600元。

1996年1月1日。

借:银行存款 104 800

贷:应付债券——面值100 000

——溢价 4 800

1996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 13 400

应付债券——溢价 1 600

贷:应付利息15 000

四、计算题(本题14分)

假定某公司在计划年度准备生产并销售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

24,000元,四种产品的销售单价、销售量和单位变动成本的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丁产品

销售单价(元) 1,000 2,000 1,500 3,000

销售量(台)40 80 20 60 单位变动成本(元) 800 1,800 900 2,100 要求:

1.预测该公司在计划期间内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及四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

2.根据该公司计划期间内四种产品的计划销售收入计算,将实现多少税前净利。

答:(1)计算四种产品的综合保本销售额。

项目销售量销售单价变动成本销售额及比重贡献边际率

20%

甲产品 40 1,000 800 40000

(9.756%)

10%

乙产品 80 2,000 1,800 160000

(39.024%)

40%

丙产品 20 1,500 900 30000

(7.317%)

30%

丁产品 60 3,000 2,100 180000

(43.903%)

合计 410000

综合贡献边际率=9.756%×20%+39.024%×10%+7.317%×40%+43.903%×

30%=21.9513%

该公司的保本销售额=24000÷21.9513%=109333元。

则甲产品的保本销售额=109333×9.756%=10666.52元

乙产品的保本销售额=109333×39.024%=42666.11元

丙产品的保本销售额=109333×7.317%=7999.90元

丁产品的保本销售额=109333×43.903%=48000.47元。

(2)按照计划销售,实现的税前利润=40000×20%+160000×10%+30000×40%+180000×30%-24000=66000元

五、会计政策的变更(本题14分,第1小题8分,第2小题6分)

1.(1)甲公司1997年1月1日向乙公司投资2,000,000元,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25%,乙公司1997年实现利润800,000元,分配现金股利600,000元,甲公司分得利润150,000元,甲公司和乙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

(2)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5%分别提取盈余公积和决定公益金,甲公司1997年按成本法进行投资的核算。

(3)1998年发布后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投资占被投资企业20%及20%以上时,采用权益法核算,采用追溯调整法核算会计政策的变更。

要求:对投资的核算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1)计算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后的累积影响数。

(2)进行帐务处理。

答:(1)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

项目原来确认投

资收益按变更后政

策确认收益

税前差异所得税差异税后差异

1997年度 150000 200000 50000 0 50000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为50000元。

(2)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2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2000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 5000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50000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7500

贷: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5000

——法定公益金2500 2.M公司原对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由于物价持续上涨,企业从1998年1月1日起改用后进先出法。1998年1月1 日存货的价值为2,000,000元,公司购入存货实际成本为16,000,000元,1998年12月31日按后进先出法计算确定的存货价值为1,800,000元,1998年12月31日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确定存货价值为3,200,000元。当年销售额为20,000,000元,假定该年度其他费用为800,0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3%,并且由于采用后进先出法对以前年度的存货成本不能进行合理的调整。

要求: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数。

答:1998年可供销售的存货总成本=2 000000+16 000000=18 00000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当期实现净利润=[20,000,000-(18 000000-3,200,000)-800,000]×(1-33%)=2,948,000元

会计政策变更,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当期的净利润=[20,000,000-(18 000000-1,800,000)-800,000]×(1-33%)=2,010,000元

所以,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减少当期利润938000(2,948,000-2,010,000)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