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语境和翻译的现代性——清末闽都翻译家群体研究

文化语境和翻译的现代性——清末闽都翻译家群体研究

文化语境和翻译的现代性* ——清末闽都翻译家群体研究檀东榕

【摘要】考察中国翻译史有名的地域文化现象——近代福州以林纾和严复为代表的翻译家群体,以翻译的文化转向为理论支撑,力图在此研究框架内重新解读林纾和严复的翻译成就,解析翻译的现代化进程中福州翻译家群体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期刊名称】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26)004

【总页数】4

【关键词】闽都福州翻译家;文化语境;翻译现代化

闽都福州自鸦片战争肇始,在民族危亡的多事之秋,从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组织翻译班子译介西洋夷情,到近代翻译家的摇篮福州船政局培养一拨翻译精英,再到活跃在福州的外国传教士译者及其中国合作者群体,翻译在文化进步和社会演变中总是在扮演着自己适当的角色。当严复、林纾分别以《天演论》和《巴黎茶花女遗事》宣告西学东渐的翻译高峰,自古偏安一隅的东南古城福州便树立了自己近现代翻译和文化重镇的地位。

翻译是文化传播,参与译入语文化的建构。在中国翻译史上,盛唐的佛经翻译掀起翻译的第一次高潮;明末清初直至近代的西学东渐翻译是第二次高潮。开始阶段主要是宗教和科学著作的汉译,也有部分语言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中外语言互译,翻译的主导人物是传教士,他们参与翻译是为了把中国基督化,当然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到了晚清中国人自己主导了翻译活动,洋务运动设立的官方翻译机构北有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南有江南机器制造局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