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文信息技术论文模版

图文信息技术论文模版

图文信息技术论文模版
图文信息技术论文模版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论文(设计)题目:PTN网络技术探讨

班级:308图文信息技术

姓名:何海

学号:2008031031

指导教师:杨一荔

时间:2011 年月日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班级308图文信息

技术

姓名何海学号2008031031

论文(或设计)

题目

PTN网络技术探讨

指导教师姓名杨一荔

指导教师

专业技术职称

副教授

设计根据、内容、技术要求,主要设计方法(或步骤):

一、设计(论文)内容与方法

1、对PTN网络的关键技术进行讨论

2、着重分析PTN新技术在3G移动通信中的功能和应用。

二、设计(论文)写作要求

1、收据的资料要真实

2、计算的数据要正确

3、论点明确,论据充实,中心思想集中鲜明

4、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5、图表要科学、规范、合理而整洁

6、内容要翔实,语言简洁流畅,逻辑性要强

7、不得由他人包办代替或抄袭他人作品8、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撰写论文

9、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技术相结合,运用图表等直观表现手法

10、设计(论文)字数在8000字左右

三、设计(论文)写作步骤

1、根据选题和下达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要求,写出写作提纲、构建设计(论文)结构

2、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形成论据

3、整理分析资料,通过剪裁提炼集中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数据资料,明确论点

4、按照文章结构,组织论点,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以论据说明论点

5、撰写设计(论文)初稿,送交指导老师批阅与检查

6、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反复修改和调整

7、最后送交指导老师审核定稿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 张成良, PTN技术与组网应用[J],电信科学,2008(8)。

[2] 李芳,面向多业务统一传送的PTN技术[J],电信网技术,2009(8)。

[3] 荆瑞泉, PTN技术发展及在IPRAN承载中应用的探讨[J],电信技术,2009(5)。

[4] 王晓义,PTN及其应用网络建设,人民邮电出版社。

[5] 唐剑峰,PTN-IP化分组传送。

要求完成时间2011年5月20日

PTN网络技术探讨

何海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PTN技术的概念、技术特征,具体论述其网络定位和两个关键技术;阐述了由现有SDH/MSTP网络向PTN平滑演进的策略和方式,给出了未来3G传输网的发展中PTN引入的必要性;最后论述了PTN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分组传送网(PTN) 3G 服务质量

目录

第一章 PTN技术概述

1.1 PTN理念与技术定义 (2)

1.2 PTN的技术特征和比较 (2)

第二章 PTN关键技术

2.1 PTN传送层技术参考模型 (4)

2.2 PWE3技术 (4)

2.2.1PWE3基本概念 (4)

2.2.2PWE3仿真基本思想 (4)

2.2.3PWE3支持的净荷类型 (5)

2.2.4多业务统一承载 (5)

2.3 T-MPLS技术 (5)

2.3.1T-MPLS/PBB-TE的产生 (5)

2.3.2T-MPLS定义 (6)

2.3.3T-MPLS与MPLS的区别 (6)

2.3.4T-MPLS承载的业务类型 (7)

第三章 PTN技术在3G移动通信中的功能和应用

3.1 引入PTN的必要性 (8)

3.2 3G业务传输需求 (9)

3.3 PTN在3G传送网中的应用 (9)

3.3.1PTN对3G传送网的适应性 (9)

3.3.2PTN在3G传送网中的应用策略 (10)

3.3.3PTN的优势 (11)

第四章 PTN演进策略和发展趋势

PTN的发展趋势 (12)

第一章 PTN技术概述

1.1 PTN理念与技术定义

业务驱动永远是技术和网络发展的原动力,PTN(PTN,Packet Transfer Network)技术的诞生也是如此。PTN主要面向3G/LTE以及后续综合的分组化业务承载需求,解决移动运营商面临的数据业务对宽带需求的增长和ARPU下降之间的矛盾。

分组传送网(PTN)是基于分组交换、面向连接的多业务统一传送技术,不仅能较好承载电信级以太网业务,满足业务标准化、高可靠性、灵活扩展性、严格服务质量(QoS) 和完善的运行管理维护(OAM)等5个基本属性,而且兼顾了支持传统时分复用(TDM) 和异步传输模式(ATM)业务,继承同步数字体系(SDH) 网管的图形化界面、端到端配置等管理功能。

目前,PTN应用在城域网范围,承载移动回传、企事业专线/专网等有QoS要求的业务,实现中国运营商城域传送网从TDM向分组化的逐步演进。

目前PTN有两大类技术选择: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应用(MPLS-TP)[2]及运营商骨干桥接-流量工程(PBB-TE)。前者是核心网技术的向下延伸,使用基于IP核心网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简化了复杂的控制协议,简化了传送平面;在MPLS基础上去除了倒数第二跳(PHP)、标签合并及等价多路径(ECMP)等无连接特性,增强了OAM及保护倒换功能,提供可靠的QoS、带宽统计复用功能。后者则是局域网技术的向上扩展,基于IEEE 802.1ah的MAC-in-MAC[3]技术,关闭了运营商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自学习功能,增加了网管管理和网络控制的配置,形成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目前MPLS-TP 已成为事实上的主流选择。

1.2 PTN的技术特征和比较

PTN技术具有面向连接的数据转发机制、多业务承载、较强的网络扩展性、丰富的OAM、严格的QoS机制以及50ms的网络保护等技术特征,但MPLS-TP和PBB-TE两种主流技术在具体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

1.数据转发机制:PTN的数据转发是基于标签进行,即由标签构成端到端的面

向连接的路径,但两者采用的标签和转发机制不同。MPLS-TP采用20bit的MPLSLSP标签,是局部标签,在中间节点进行LSP标签交换;PBB-TE采用运营商的目的MAC地址+VLAN(即B-DA+B-VID)的60bit标签,是全局标签,在中间节点不进行标签交换,标签处理相对简单一些。

2.多业务承载能力:MPLS-TP采用PWE3的电路仿真技术来适配所有类型的客户业务,包括以太网、TDM和ATM等,采用VPWS支持以太网专线业务(包括EP-Line和EVP-Line),采用VPLS支持以太网专网业务(包括EP-LAN和EVP-LAN);而PBB-TE目前主要支持以太网专线业务,采用PBB技术来支持以太网专网业务;对于TDM和ATM等业务,PBB-TE也可采用PW来承载,基于以太网的电路仿真技术还在开发中。目前,两种PTN技术对E-Tree业务的实现机制还有待完善。

3.网络扩展性:T-MPLS继承了传送网的分层和分域架构,支持TMC(PW)、TMP (LSP)和TMS(段层,可选)三层,不同域之间通过NNI接口互连,PW的20bit标签支持的业务数量多达104万(220-17),MPLS-TP的分层架构尚未确定,但至少有LSP 和PW两层;PBB-TE是基于PBB的分层网络架构,支持用户业务和运营商网络的安全隔离,用于标识业务的I-SID为24bit,多达1677万(224-1)。

4.OAM能力:PTN的OAM主要包括故障管理(故障检测、定位和通告)和性能管理功能。PPB-TE的OAM是基于IEEE802.1ag的连接故障管理(CFM)或Y.1731的以太网OAM机制。T-MPLS的OAM是基于G.8114,与Y.1731的OAM消息功能非常相似,不同之处是T-MPLS的OAM支持分层:TMP/TMC/TMS(可选)。2008年7月,IETF72会议讨论了MPLS-TP的OAM,修改了OAM报文格式,引入ACH来实现与PWVCCV兼容,PW的CC可能会利用VCCV-BFD实现,同时引入CVV、AIS、APS等OAM功能。

5.QoS机制:PTN的QoS主要包括流分类、流量管理、优先级标记、流量整形、队列调度和拥塞控制等。MPLS-TP主要采用E-LSP方式,即利用EXP字段的3bit(注:MPLS-TP草案已将EXP名称修改为COS)作为优先级标记,支持8个优先级;MPLS-TP 的QoS通常分为3层:客户层、PW层和LSP层,可基于每层进行流量管理和调度。PBB-TE 主要采用B-VLAN的VLANPRI(3bit)作为优先级标记,支持8个优先级;PBB-TE的QoS 可分为客户层、业务层(I-SID)和隧道层(Trunk)。

6.网络保护:在MPLS-TP保护方面,ITU-T的T-MPLS支持1+1和1:1线性保护(G.8131)以及Wrapping和Steering环网保护(G.8132),IETF倾向于采用MPLS 的FRR完成1:N线性和环网保护。目前IETF和ITU-T的JWT专家正在热烈讨论MPLS-TP 的环网保护需求;而目前PBB-TE支持1:1线性保护,由于其标签全局性带来的限制,

因此不支持子网保护和基于连接的环网保护,可采用G.8032的以太环网保护。

目前,两大主流PTN 技术(T-MPLS/MPLS-TP 和PBB-TE )都处于进一步标准化和产业化的阶段,虽然国内外一些设备商的PTN 产品在2008年前后纷纷发布,但仍需跟踪国际标准化进展来进一步完善产品功能和性能。随着2009~2010年间标准化工作的完成,以及我国运营商RANIP 化和IPTV 等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明确,PTN 产业链也将逐渐成熟,PTN 技术将在我国城域网中绽放出生命之花。

第二章 PTN 关键技术

2.1 PTN 传送层技术参考模型 CE 1 CE 2

PE 1PE 2CE Service

CE Service Emulated Service

Pseudowire

PSN Tunnel

Customer Edge

1Customer Edge 2

图2-1 PTN 传送层技术参考模型

2.2 PWE3技术

2.2.1 PWE3基本概念

PWE3:Pseudo Wire Edge to Edge Emulation (端到端的伪线仿真), 一种业务仿真机制,希望以尽量少的功能,按照给定业务的要求仿真线路

2.2.2 PWE3仿真基本思想

1.在分组交换网络上搭建一个“通道”,在其中实现各种业务的传送

2.本地数据报表现为伪线端业务(PWES),经封装为PW PDU 之后通过隧道Tunnel 传送;边缘设备PE 执行端业务的封装/解封装

3.使网络的任何一端都不必去担心其所连接的另外一端是否是同类网络

4.客户设备CE感觉不到核心网络的存在,认为处理的业务都是本地业务

5.此仿真电路行为称作“业务仿真”6、PTN内部网络不可见伪线

2.2.3 PWE3支持的净荷类型

净荷类型PW业务

Packet(分组) 所有类型的以太网、HDLC成帧、帧中继、ATM AAL5 PDU cell(信元) ATM

Bit-stream 非结构化的E1、T1、E3、T3

Structured Bit-stream SONET/SDH(例如,SPE、VT、NxDS0等)

图2-2 PWE3支持的净荷类型

2.2.4 多业务统一承载

1.支持TDM E1/ IMA E1/ POS STM-n/ chSTM-n/FE/GE/10GE等多种接口

2.PWE3实现TDM、ATM、Ethernet业务的统一承载

3.通过PWE3实现TDM/ATM/IMA 灵活的协议处理、业务感知和按需配置

4.TDM: 支持非结构化和结构化仿真,支持结构化的时隙压缩

5.ATM/IMA: 支持VPI/VCI 交换和空闲信元去除

6.统一的分组传送平台,节省CapEx和OpEx.

2.3 T-MPLS技术

2.3.1 T-MPLS/PBB-TE的产生

T-MPLS:核心网技术向下延伸。使用基于IP核心网MPLS技术,简化复杂的控制协

议,简化数据平面,增加强大的OAM 能力、保护倒换和恢复功能。提供可靠的QoS 、带宽统计复用功能

PBB-TE :局域网技术向上扩展,使用MAC-in-MAC 技术,关闭运营商MAC 地址自学习功能,增加了网管管理和网络控制的配置,形成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

2.3.2 T-MPLS 定义

T-MPLS 是一种PTN 技术,基于分组的多业务支持,面向连接,可扩展性,电信级QoS 保证,高效的带宽管理和流量工程,强大的OAM 和网管,提供50ms 的保护,动态控制平面支持,较低的CAPEX+OPEX 。

2.3.3 T-MPLS 与 MPLS 的区别 T-MPLS MPLS

采用集中的网络管理配置或ASON/GMPLS 控制面 采用IETF 定义的MPLS 控制信令,包括RSVP/LDP 和OSPF 等

使用双向的LSP , 提供双向的连接

使用单向LSP 不支持倒数第二跳弹出(PHP )

支持倒数第二跳弹出(PHP ) 不支持LSP 的聚合 支持LSP 的聚合

支持端到端的OAM 机制 OAM 机制为IETF 定义的VCCV 和Ping 等 支持端到端的保护倒换,支持线性保护倒换和环网保护

支持本地保护技术FRR 图2-3 T-MPLS 与 MPLS 的区别

2.3.4 T-MPLS承载的业务类型

2.3.4.1 T-MPLS承载的业务类型-以太网,如下图2-4

图2-4 T-MPLS承载的业务类型-以太网2.3.4.2 T-MPLS承载的业务类型-ATM,如下图2-5

图2-5 T-MPLS承载的业务类型-ATM

2.3.4.3 T-MPLS承载的业务类型-TDM(PDH/SDH),如下图2-6

图2-6 T-MPLS承载的业务类型-TDM(PDH/SDH)

第三章 PTN技术在3G移动通信中的功能和应用

3.1 引入PTN的必要性

自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获得移动牌照后,均具有了3G业务的运营能力,3G网络建设也在大规模开展,这也对本地传输网提出了新的要求。PTN技术以其自身的特点,是3G业务的有效承载手段。

目前国内运营商的3G传输网大都是由MSTP网络组建,MSTP在3G发展初期能够很好地解决包括语音与数据的基站业务的传送,但随着基站IP化的进程及基站数据业务量的增加,未来传输网中的业务类型将逐步由TDM为主向以IP分组转变,业务接口由E1向FE变化。IP化的业务呈现出带宽突发性、较高的峰均值比等特点,传统基于电路交换的MSTP传送网以刚性管道为特点,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分组业务的传送需求。MSTP 的分组处理或IP化程度不够彻底,其IP化主要体现在业务接口IP化,内核却仍然是电路交换,这就使得MSTP在承载大量IP分组业务时效率较低,无法适应未来3G和全业务运营的需要。

目前,分组传送网络(PTN)可以很好的解决移动网络由2G向3G演进背景下TDM 业务向IP业务的逐步过渡。PTN继承了SDH/MSTP良好的组网、保护和可运维能力,又利用IP化的内核提供了完善的弹性带宽分配、统计复用和差异化服务能力,能为以太

网、TDM和ATM等业务提供丰富的客户侧接口。PTN应用于3G接入和承载,可降低网络投资成本和综合运维成本,提高网络质量和业务收益,满足未来HSDPA的高带宽需求。

3.2 3G业务传输需求

3G网络目前包括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种网络制式,这三种技术的主要区别在空中接口部分,其余部分的网络逻辑架构基本一致。在网络的分层承载方面,3G 移动通信网络的逻辑网络结构可以统一为两个层次:接入网络层(UTRAN)和核心网络层(CN)。3G传输网主要承担从基站(Node B)到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业务汇聚以及CN中的业务传送。

在2G网络中,基站传输使用的是TDM方式,每个基站占用1到2个E1电路;在3G 网络中,NodeB与RNC之间承载的业务由原来单一的话音业务为主变为分组业务为主,系统中业务量的增加导致对带宽的需求逐渐加大。

3.3 PTN在3G传送网中的应用

3.3.1 PTN对3G传送网的适应性

根据前面对PTN技术特点的阐述,可以看出以分组为核心的PTN具有很多天然的技术优势,面对移动运营商即将部署的3G网络,PTN在移动传送网中完全可以找到合理、准确的定位。针对3G传送网对业务传送的各种需求,PTN对3G业务传送的适应性是由其系统特性和技术体制决定的。

1. 业务接口和容量的提供

PTN设备目前能提供3G系统基站和核心设备所需的各种业务接口,如E1、FE、GE等,在业务接口方面完全满足3G接入平台的需求。

在容量方面,目前PTN设备采用环网结构,一般环上带宽为GE/10GE,大大突破了传统SDH接入环155/622Mbit/s带宽的限制,完全可以满足3G系统现在以及将来HSDPA应用的带宽需求。

2.各种业务的传送

(1)E1业务的传送

对于3G基站目前广泛应用的E1接口,其时延、抖动等性能指标要求满足G.703的相应规定。PTN系统目前一般采用PWE3封装的方式来承载3G的E1业务,TDMPWE3支持非结构化和结构化两种模式,其封装支持MPLS格式。

(2)FE/GE业务的传送

随着3G系统的发展,3G将越来越广泛地采用IP方式来承载业务,在接口方面,则表现为采用FE/GE接口进行业务的传送。

在3G发展进程中,带宽的扩展主要集中在用户数据业务,数据业务的发展与经济、服务内容、用户的消费观念等息息相关,业务需求不确定性较大,PTN单环的带宽可达到GE/10GE,并可随时动态地对各种数据业务进行带宽调整,完全可以满足3G数据业务动态发展的需求。

3G时代的业务将更加丰富多彩,语音、视频、数据、组播业务等各种不同QoS需求的业务将在同一张网络中进行传送。相比传统的传送设备,PTN系统具备完善的业务类型识别手段和QoS灵活调度机制,可保证不同等级业务的服务质量。

(3)时钟同步的提供

PTN系统目前普遍采用的时钟同步技术方案有3种:基于物理层的同步以太网技术、基于分组包的TOP技术和IEEE1588v2技术。其中同步以太网技术和TOP技术都只能支持频率信号的传送,不支持时间信号的传送;IEEE1588v2技术采用主从时钟方案,对时间进行编码传送,时戳的产生由靠近物理层的协议层完成,利用网络链路的对称性和延时测量技术实现主从时钟的频率、相位和绝对时间的同步。利用这些技术,PTN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网络同步,也可以解决3G基站回传中非常重要的时钟同步问题。

3.OAM和保护倒换

基于T-MPLS的PTN具有强大的OAM功能和性能监控能力,基于PBB的PTN则借助EthernetOAM来实现OAM管理。因此,采用PTN组建3G传送网可以实现网络的电信级OAM能力。同时,PTN借鉴了SDH的环网和线性保护,可以保证50ms的业务保护倒换时间,使3G业务的传送更加高效、安全。

3.3.2 PTN在3G传送网中的应用策略

就业务接口而言,3G网络中数据业务的比例将越来越高,需要的链路资源越来越多、越来越灵活,PTN可以提供E1和FE/GE数据接口。

就业务带宽而言,PTN目前环网带宽一般为GE/10GE,为3G新业务的开展奠定了一个优质的带宽基础。对于将来3G系统中HSDPA的应用,可以方便地进行业务的升

级和网络的扩容。

就业务QoS保证而言,PTN的高带宽是由多用户共享,并提供资源预留、优先级、QoS保证,带宽可管理、可灵活分配,非常适合提供运营商级的服务。

PTN与3G传送平台的典型组网如图3-1所示,PTN应用于宽带接入网,在提供各种基站业务传输的同时,提供基站所在区域的各种宽带业务接入,一网多用,将有利于宽带接入网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并且有利于在接入平台上提供各种高带宽的新型业务,为电信运营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图3-1 PTN与3G传送平台的典型组网

当然,PTN的相关技术和标准尚不完善,目前暂不具备大规模商用的条件,但是PTN集合了分组和SDH的优点,能够真正实现综合业务的接入,能够实现电信级的保护和OAM管理。从中长期来看,PTN不仅具备在3G传送平台上广泛应用的先天条件,而且能在整个城域网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3.3.3 PTN的优势

1.主要承载技术的特性对比分析,如下图3-2

2.各种承载技术3G业务承载适应性小结

图3-3 各种承载技术3G业务承载适应性小结

第四章 PTN的演进策略和发展趋势

以移动运营商为例,基于3G应用的发展,未来城域传送网的目标是:实现分组业务电信级的传送,采用PTN进行IP RAN承载为主流,新建高等级业务(包括FMC)全面采用PTN综合传送平台承载。考虑到网络的兼容性需求,PTN在城域网的引入策略可以是自上而下的网络演进,PTN网络带MSTP接入网,实现网络平滑演进。利用PTN兼容现有网络的能力,对现有MSTP网络等进行利用,尽可能利用原有的SDH/MSTP接入环接入IP基站,充分保护原有投资;而汇聚以上层面逐步由PTN网络为主来承担,提高带宽利用率。一般而言,基本的策略是,已有的MSTP设备和网络继续使用,旧有业务仍然承载在MSTP网络中。如果涉及到需要购买MSTP设备或者板卡才能解决带宽问题,这时候就可以引入PTN设备。利用PTN的多业务承载特性,MSTP

设备与PTN设备可以无缝对接。为保证现有网络的稳定运行和业务不受影响,MSTP

设备与PTN设备可以是两种独立的设备,在网管上是两套独立系统,在业务承载上,互相提供透明管道。另外,也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PTN引入策略,根据基站类型,在新建基站中率先引入PTN,实现接入和汇聚。

下一代传送网络的主要特征是能够在单一物理设备中复用和汇聚多种业务。PTN技术带来的好处首先是大幅度的降低运营成本,其次是PW over T-MPLS/MPLS-TP体系架构的易用性,以及新增的电信级业务特性,例如流量工程、QoS和面向连接的业务提供等等。UT斯达康TN系列分组传送网解决方案所创建的基于PW over T-MPLS/MPLS-TP 隧道的城域电信级分组传送网络,允许运营商将其传输业务迁移到统一的IP/MPLS/T-MPLS/MPLS-TP核心网络中,基于PTN的传输网络可以助力运营商更加快速与灵活的开展业务,同时还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运营和建设成本。

根据IDC的预测,在未来5年内,分组化传送网设备市场将超越传统SONET/SDH 设备市场,受到下一代宽带应用包括视频、语音、高速数据的三重播放等业务的推动,大部分运营商最终将从传统的MSTP网络逐步迁移到PTN。

参考文献

[1] 张成良, PTN技术与组网应用[J],电信科学,2008(8)。

[2] 李芳,面向多业务统一传送的PTN技术[J],电信网技术,2009(8)。

[3] 荆瑞泉, PTN技术发展及在IPRAN承载中应用的探讨[J],电信技术,2009(5)。

[4] 王晓义,PTN及其应用网络建设,人民邮电出版社。

[5] 唐剑峰,PTN-IP化分组传送。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实施过程记录表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PTN网络技术探讨

指导教师杨一荔

班级308图文信息技术姓名何海学号2008031031

选题与布置任务书阶段进展情况记录:

先在校园网上查看本届毕业生论文选题要求;再根据个人专业选择适合本专业的论文题目;再向选到的论文指导老师发送本人已选中其指导下的论文题目,老师收到后,发送任务书。

指导教师意见:

该生能结合毕业实习工作实际,积极主动作好选题工作,并下载整理“相关的格式、标准和表格”,能初步熟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任务,做好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杨一荔

2011年3月8日

资料收集和初稿撰写阶段进展情况记录:

在网上和校图书馆收集有关论文题目相关的资料,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组织和撰写初稿,再将写好初稿提交给指导老师,请其审核并指导修改不足或错误之处。

指导教师意见:

该生能结合任务书及相关要求积极主动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初步形成协作思路,完成写作提纲,积极主动进行初稿撰写。

指导教师签名:杨一荔

2011年4月13日

修改完善和定稿进展情况记录:

指导老师将所写初稿中不符合要求或不相关的内容及格式不规范(如章节编号、图表编号)等问题指出来后进行多次修改,再发给老师。

阶段指导教师意见:

该生能结合指导老师意见进行论文结构的调整,补充完善相关资料,根据相关规范化要求提交定稿。但因条件限制和经验、水平关系,论文资料不够充实,论文缺少典型案例,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指导教师签名:杨一荔

2011年5月18日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

班级308图文信息技术姓名何海学号2008031031 设计(论文)题目PTN网络技术探讨

指导教师杨一荔

评价内容具体要求满分评分

调查论证、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能独立查阅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能正确引用资

料;有收集、分析各种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0分

设计能力论文(设计)的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有序。10分

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能正确处理数据;能合理的进行理论分析;得出

正确合理的结论。

20分

分析方法和应用的能力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合理;分析处理正确;

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

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准确;综述(或总

结结语)简练完整,有见解。

20分

创新意识、提炼分析的能力有创新的意识;对文献、资料有改进或突破,或

有独特见解等。

10分

规范质量论文格式、规范符合要求。20分论文(设计)总分

评阅人评语

该同学在整个毕业论文编写过程中,能结合相关要求和毕业论文任务书,积极主动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及获取新知识,信息资料比较合理。论文的整体思路比较清晰,结构较完整。从选题到提纲编写、初稿编写、稿件修改和定稿汇总等均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开展系列工作,整体工作进度合理、紧张有序,论文比较规范,能完成相关的任务书内容。但因时间关系、研究条件限制和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特别是论文未能针对典型方案、工程实际展开深入讨论与分析,所以该毕业论文在广度、深度和应用性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评阅人签名:

年月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