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禺戏剧赏析

曹禺戏剧赏析

曹禺戏剧赏析
曹禺戏剧赏析

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曹禺简介曹禺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上的地位曹禺戏剧艺术成熟的外部环境原因曹禺戏剧艺术大融合的艺术境界创作理念经典杰作曹禺(1910~1996)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本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曹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曹禺的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后的《日出》、《北京人》、《家》也都是杰出作品。曹禺的作品,对导演、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为话剧争取了更多的观众,从而发展提高了剧场艺术.曹禺的作品除《雷雨》《日出》外,还有《原野》《蜕变》、《北京人》、《家》(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艳阳天》(电影剧本)、《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此外,曹禺还翻译了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笔名“曹禺”的来历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创作:因继母是个戏迷,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使得曹禺从小就有机会出入戏园和天主教堂,几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戏剧有“中西合璧”的特点。曹禺剧作在中国现代话剧上的地位

????????第一,《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 ?第二,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 ?第三,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曹禺戏剧艺术成熟的

外部环境原因 ???

????首先,中国话剧文学到了30年代,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艺术经验。

????其次,30年代,中国的话剧观众阶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一批新青年和知识分子阶层为曹禺剧作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观众基础。

????第三,和曹禺处在同一时期的中国话剧艺术的整体水平已经很高。比如说田汉、夏衍、李健吾等人。 ????总之,曹禺是中国话剧运动发展30多年经验总结的集大成者,为中国现代话剧奉献了一些堪称经典的杰作,而每一部新作,都在现实人生和人性的开掘、或者戏剧形式上有新的突破。曹禺戏剧艺术大融合的艺术境界 ????曹禺执著追求的,是一种"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1、是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和西方戏剧艺术、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象征主义的大融合,也这是人类戏剧宝库中的精华的大融合,从希腊悲剧和喜剧,莎士比亚、到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的大融合。????2、这种融合是脚蹋在中国现实的土地上,有着相当浓厚的民族色彩,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样式和中国风格。

????曹禺对外来戏剧经验的吸收,在意识上跨过了一个新的高度,显示了一种新的气度和胆识,他从自己的切实生活感受出发进行创作的,并且融合了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手法,有着相当浓厚的民族色彩。?? 创作理念 1 人性“善”“恶”两级的对立冲突,是构成曹禺作品情节的基本因素: 2 “惩恶扬善”的道德

主题,使他的作品烙有基督教人文注意的鲜明印迹。 3 对认得生命意思表现处强烈的关注,对人性的弱点表现处深切的忧虑。 ?使他的作品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与局限,始终保持着一种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经典杰作《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雷雨》的创作背景

????

????四幕剧《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其一鸣惊人的成名作、代表作。作者当年才23岁,大学还没有毕业,这毫无疑问地显示出了他非凡出众的艺术才华。实际上,《雷雨》的创作从曹禺高中毕业起就开始构思了,前后经过了五年的反复酝酿和修改,终于在1933年大学毕业前夕完稿。剧本首先深深打动了它的第一个读者巴金,令他感动地一口气读完了它,而且为它掉了泪。于是经巴金推荐,《雷雨》在1934年的《文学季刊》第3期全文刊载。

????后来的香港学者司马长风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中面对《雷雨》的问世作出了高度的评价:称《雷雨》一经面世,话剧界前辈和诸位大家如欧阳予倩、洪深、熊佛西、田汉等的著作,便立刻黯然无光了。这些老大家都不禁瞠目而视这个年方二十六岁的后进小子。

????但是当时,《雷雨》的出演并不顺利:由于对封建专制思想的批判,尤其是直接表现了上流封建家庭的乱伦题材,因此剧本发表之后在国内一度受到守旧势力的围攻,遭到禁演,直到1935年中国留日学生在东京成功地演出了《雷雨》并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国内各剧团

才陆续将它搬上舞台,1936年,《雷雨》由上海文生活出版社正式出版单行本。???? 《雷雨》剧情介绍

????《雷雨》共四幕,再加上序幕和尾声,在一天的时间内从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场景中周朴园家的客厅和鲁贵家的住房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的复杂矛盾纠葛。

????周公馆的主人周朴园30年前和家中女仆梅妈的女儿年轻、美貌的侍萍相爱,并生下了两个儿子周萍和鲁大海。后来,家里逼他娶一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他不得不向封建传统意识和封建家庭观念屈服,放弃了侍萍和刚生下三天的儿子,逼侍萍出走,侍萍走投无路之下投河自尽,被人救起,后来嫁给了鲁贵。30年后,侍萍在外地帮佣,把女儿侍萍托付给了鲁贵,不让女儿给人家作女佣,害怕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但是贪心的鲁贵还是瞒着侍萍把女儿送到了周家。周朴园和侍萍生的大儿子周萍,在父亲离家去矿上的两年间,与继母蘩漪发生了不正当的乱伦关系,后来时刻受到内心的谴责,活在痛苦和忏悔之中,为了挽救自己,他故意疏远蘩漪,爱上了同母异父的妹妹、家中的女仆四凤,并使四凤怀上了身孕。面临被抛弃的蘩漪,为了夺回周萍,约来了回家探亲的侍萍,让她把四凤领走,侍萍意外地在女儿做事的地方遇到了30年前的情人周朴园,悲愤交加,毅然将女儿带走,要离开这个城市。在一个大雷雨的夜晚,人物之间的血缘关系被彻底揭开,所有被牵扯到这一纠葛中的人们,都经受了最严峻的灵魂拷打:周萍为了逃避蘩漪的纠缠,获得心灵的解脱,第二天就要离开家里到矿上去,临走前,???去鲁贵的家中看望四凤,被跟踪而来

的蘩漪反锁在屋子里,后被发现,趁乱逃走,四凤也失踪。愤怒的鲁大海冲到周家,找周萍算帐,后被周萍感动,意在成全他们,让他们赶快逃走。周萍找到了四凤,两人正要逃走,遇到了前来寻找女儿的侍萍,得知了真相后,大受刺激,进行了剧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决定自己独自承担痛苦,因为孩子们是没有罪过的,让他们两人远远地逃走,再也不要回来。正在这时,疯狂的蘩漪叫来了深爱四凤的自己的儿子周冲,希望靠他的力量挽回周萍,失败之后,吐露了事情的全部真相,并叫来了周朴园,自此,家庭矛盾全面爆发:绝望之下的周萍开枪自杀,四凤、周冲触电身亡、鲁大海出走、侍萍、蘩漪精神失常、周朴园独自生活在痛苦和寂寞之中。这一幕人间悲剧就算降下了帷幕一鸣惊人的《雷雨》 ?

??? 周朴园,虽曾留学德国,又是一个现代厂矿的董事长,但他的性格冷酷、自私,虚伪,在家庭里,却像一个黑暗王国的统治者。故事就围绕他而发生。30年前,他的家庭为了给他娶一个名门闺秀,硬是把他所爱的,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女佣侍萍逼走了。他以为她投河自尽。但是,她却为人所救,嫁给一个下层的佣人鲁贵。岂料,30年后,鲁贵不但在周家当差,而且,他们的女儿四凤又像她的母亲当初一样,来到周家作佣人。她同周家的大少爷周萍(周朴园和侍萍所生)相爱,并已有孕在身。但他们的爱情却带着内心的隐痛,因为周家年轻的太太繁漪,不肯放弃曾与她私通的周萍,而四凤却又要面对周家二少爷周冲(周朴园和繁漪所生)的爱情。侍萍由于寻找女儿来到周家,在这里,她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她与周朴园再度重逢,

而昔日之情却已覆水难收;女儿重蹈了她的覆辙,与其同母异父的哥哥相爱并已有了身孕;她的两个儿子周萍与鲁大海本是同根生,而今却因身份不同而水火难容;所有的人都蒙在鼓里,只有她知道,她感到老天太不公平了。当一切血缘的谜底被揭穿时,一场大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自杀了;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尽;繁漪疯了;侍萍呆痴了。好象周朴园就是一切罪孽之渊薮。

??? 周朴园是《雷雨》中的成功艺术形象,他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这一切的承担者。一切罪孽都来自他的专制统治。《雷雨》的深刻之处在于,在周朴园这个人物身上,曹禺揭示了中国的资产阶级同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有着政治的、思想的紧密联系,揭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在他那纠集着复杂矛盾的心理和似乎具有人性的外观中,让人看到一个可怖的封建暴君的黑色灵魂。《雷雨》剧照??? 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这是因为,她素来有些阴鸷怪异,时而敛声息气,时而疯狂爆发,还有她那畸形的爱情、欲望的冲动,都裹挟着一种闪电雷鸣般的突发性和猛烈性。作为周朴园的继室,她不甘心为人摆布,厌倦了冷寂阴沉的家庭,在形如枯井的心底却跳跃着一丝如火的热情,她爱上了周家的长子周萍,落到了“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地步,在追求憧憬中的幸福的时候,恰恰将自己带入了一个既毁灭着自己又毁灭着别人的处境。这个人物的深刻之处,在于她从又一个侧面,揭示了这个家庭和社会,犹如一个封闭禁锢的黑匣子,是连一点人的自由都不可能的。人性被扭曲异化,美的心灵被扼杀窒息。“雷雨”的世界,是一个令人灵魂战栗的世界。???

在《雷雨》中,侍萍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她本是一个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但也是一个最受损害最受屈辱的妇女。她所遭受的命运之不公,使她承受着最沉重的心灵之压力。而女儿四凤,这么一个纯洁、美丽而无辜的少女,她应当有她的爱情,但却又鬼使神差地重蹈母亲的悲惨命运。她在灵魂的惊恐和无奈中悲惨地死去。

??? 《雷雨》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也许得力于希腊悲剧的启示,或由于易卜生戏剧的影响,以及对佳构剧的熟谙;但它决不是模仿,而是来自作者对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愤懑,以及他那雷雨般的诗情。因此,我们在那扣人心弦的悬念中,也许可以领略中国传奇的魅力;而在火爆的场面中,却可以透视一个中国戏剧诗人特有的热情和个性;特别是它的戏剧语言,洗炼、纯净、具有丰富的潜台词,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 《雷雨》发表不久,留日学生立即将其搬上日本东京舞台。在国内,中国旅行剧团将其视为保留剧目,在京、津、沪多次演出。郭沫若称它是“一篇难得的力作”。茅盾曾有“当年海上惊《雷雨》”之誉。80年代以来,《雷雨》再度兴起,久演不衰。对《雷雨》的评价 ?曹禺一再声明,他在创作开始时"并没有明显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但是同时又承认"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以后,人们基本上就按照这一作家的"追认"来阐释《雷雨》。

????总的来说,全剧交织着过去的戏剧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始乱终

弃的故事,和作为后母的蘩漪和周家长子周萍恋爱的故事和现在的戏剧蘩漪和周朴园之间的冲撞;蘩漪、周萍、四凤、周冲之间的情感纠葛;周朴园和侍萍的重逢;周朴园和大海的冲突,同时展现了下层妇女侍萍被离弃的悲剧、上层妇女蘩漪个性被压抑的悲剧;青年男女周萍、四凤得不到正常的爱情的悲剧:周冲的青春幻梦破灭的悲剧:以及劳动者鲁大海反抗失败的悲剧,血缘关系和阶级的矛盾相互纠缠,所有的悲剧都最后归结于"罪恶的渊薮"--作为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家长的象征的周朴园。戏剧的结尾,无辜的年轻的一代死的死,走的走,只留下了对悲剧性的历史有着牵连的年老的一代:进一步强化了对"不公平"的社会和命运的控诉力量。????剧本在特定的家庭关系之中,写出了人物各自的社会因素,进而很自然地由暴露大家庭的罪恶引出社会的罪恶,由大家庭的毁灭揭示出了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及其崩溃的历史趋向。更为重要的是,剧本在展示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的同时,还写出了一种更为深刻、更为复杂的悲剧--命运悲剧,即人对命运的抗争和命运对人的主宰--这一对难以调和的巨大矛盾。用曹禺自己在《雷雨》序中的话说就是:始终怀有一种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的不可言喻的憧憬"。

《雷雨》剧名的象征意义 1、雷雨是家庭和社会郁闷烦燥的环境气氛的象征。

????2、是促使家庭矛盾一触即发,预示着封建家庭即将崩溃的力量的象征。

????3、是对宇宙和人物命运隐秘的恐惧的象征,反映了剧中人物的宿命观,也反映了作者对命运问题的探寻。曹禺解读《雷雨》 ?曹禺一再申明,说自己所写的是一首诗,而不是社会问题剧。于是就出现了对《雷雨》的还原性的解释:人们发现和抓住了剧作家在《雷雨》中所揭示的"生命编码",即戏剧意象中所内涵的人的生存困境。这种生存困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郁热"。这不仅是戏剧发生的自然背景夏天,比如剧本中一再出现的蝉鸣、蛙噪、雷声等,无不是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人们的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致生命的存在方式:????在《雷雨》中,几乎每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情热"之中,即欲望和追求之中:天真无邪、充满理想主义的周冲沉溺在永远无法实现的生命自由、健全发展的精神幻梦之中;蘩漪、周萍、四凤则充分表现了人的非理性的对"情欲"的渴望,尤其是蘩漪,更具有原始的野性和人的魔性;鲁大海的身上充满了反抗的、破坏的、野性的力;侍萍、周朴园对充满着痛苦的初恋的极其矛盾复杂的情感反映,侍萍是一种屈辱之苦,而周朴园则是一种忏悔之苦,表明了对于曾经有过的情爱的难以摆脱。但是,所有人所表现出来的欲望和追求,全都被一种人所不能把握的强大的力量所压抑着,因此,剧中几乎每一个人出场时都喊着"真闷啊",四凤、蘩漪、周萍、周冲等都喊过,最后把窗子打开了。"闷"象征着什么呢?象,征着生命热力的"郁结"一一即拥有一种超常态的欲望,却又对这种欲望进行了超常态的压抑,从而造成了人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并由此引发出了"极端的、充满破坏力的性格一

一雷雨式的性格",和近乎疯狂的"白热化、短促的"雷雨式的情感力量。这种雷雨式的性格和情感力量,剧本中表现的最突出的就是蘩漪,在她的身上,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这种情感在剧本的高潮处得到了总爆发,其性格特征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她一手把自己所爱的周萍和周冲推向了绝境,自己的心也破碎了。当我们听到她那失去了母性的一声大叫: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要你说一一我是你的。时,我想大家都能体会到这是人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时的病态的挣扎,从而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其次是对"挣扎"和"残酷"的发现。曹禺把他笔下的这些人物比作"蠕动着的生物",说他们在"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在拯救自己",他们一个抓住一个,揪成一团,但是无论怎样挣扎,最终也不免失败,于是他把这归结为"残酷"。

侍萍人物形象解读在《雷雨》中,侍萍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她本是一个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但也是一个最受损害最受屈辱的妇女。她所遭受的命运之不公,使她承受着最沉重的心灵之压力同是作为封建就家庭里的女性,两人都承认爱来自个体内部的精神苦闷,具体表现为爱的抑郁,那么,作为下层市民的侍萍更面临着现实各方面的戳伤:大年三十被主人家逼得投河自尽,为了生存而辛苦奔波,廉价出卖劳动力,忍受无赖丈夫的欺侮等。作品在她的深深浓缩了没有社会地位、没有经济依附的穷人妇女上网苦难和厄运。但与繁漪以不可

遏制的激情和急迸的怒火去反叛现实不同。她把这一切都归结于“命”、“好不公平的天”,在“怨命”中融涵了坚韧、宽容、慈爱和傲骨,处处表现出“人穷志不穷”的高洁品性。曹禺解读“繁漪”作者赞赏繁漪不安于平庸世俗的对生命的烈焰似的激情,“她有火炽的感情,一刻强悍的心,她敢于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并着力将她的性格感情行为推向“极端”以显示其“最残忍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繁漪倾其所心、尽其所力反扑现实,抗争既定命运,比莫些人“为爱河平庸的色很难干活怯弱的度过一天一天的日子更值得人佩服”。尽管这种反抗的结果不免伤人伤己,她也始终未能跳出火坑,但她的人生形式却如雷电所击一般,闪现出辉煌绚烂的一刹那。繁漪人物形象解读繁漪是《雷雨》中最令人难以把握但又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但内心深处有着更原始的一点野性,有狂热的思想,果敢阴鸷,心中燃烧着积郁的火。她的最高人生目标是爱情,“是一个要一个男人真爱她,真正活着的女人”,她爱起你来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你来也会像一团火,把你燃烧,她为了爱情可以放弃一切,包括儿子,。矛盾:性格》她是一个外柔内刚、表静里燥、强烈执着地追求爱情的女性。现实》周朴园极端专横,周萍自私冷酷她把周萍当做实现自己生活意愿的唯一可能的“救命草”,对他一再的退让哀求,而周萍的冷酷自私使繁漪绝望。被欺骗的愤懑、受遗弃上网痛苦、嫉妒的怒火、报复的渴望,使繁漪的性格感情朝着变态的方向翻滚:

热烈的爱转成了残忍的恨,任性倔强变成了乖张疯狂。她看透了周家的虚伪怯懦,不能容忍两代人莫可名状的精神虐杀,她感到自己的生命已无所希望,便孤注一掷,铤而走险,不能得到她所爱的,便将遮掩周家隐秘的重重帷幕撕裂开来。这种郁闷、沉至久至极之后的总爆发、大破坏的情绪行为,充分显示了繁漪“雷雨”般性格。终于使周朴园想要建立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因她的“爆炸”而崩溃。《雷雨》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也许得力于希腊悲剧的启示,或由于易卜生戏剧的影响,以及对佳构剧的熟谙;但它决不是模仿,而是来自作者对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愤懑,以及他那雷雨般的诗情。因此,我们在那扣人心弦的悬念中,也许可以领略中国传奇的魅力;而在火爆的场面中,却可以透视一个中国戏剧诗人特有的热情和个性;特别是它的戏剧语言,洗炼、纯净、具有丰富的潜台词,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剧中人物的一种相连的关系:周萍抓住了四凤不放手,想由一个新的灵感来洗涤自己,侍萍也抓住四风不放手,希望她不要重走自己当年走过的路,以永远地摆脱发生在昨天,今日又被唤起的梦;周朴园又抓住了侍萍,希望借助她的明智,既结束旧梦,又维护周公馆的既成秩序;甚至天真的周冲,也在抓住四凤,想仗她的帮助,走人理想的境界。

????在这些人里面,四凤是最没有依傍的一个,她只能侍萍和周萍那里获取力量,可是这两个人又都需要靠她来解救自己,由于血缘的关

系;这是一个纠缠在一起,无法解开的结。于是就产生了曹禺式的命题,他说:

????在《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

????在这里,既包含了对人特别是中国人无论怎样挣扎终不免失败的生存状态的发现,同时又表明了作者对宇宙间压抑着人的本性,人又不可能把握的某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无名的恐惧自己解读《雷雨》大家都认为繁漪是雷雨中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一个人。因为繁漪倾其所心、尽其所力反扑现实,抗争既定命运,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爱得强烈,恨得也强烈,具有火一般的性格特征。但我认为《雷雨》这部剧中,鲁大海也一样的具有雷雨般的特征,他敢于做斗争,与残酷、黑暗的资本主义抗争,虽然是以失败告终,但其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却完整的表现了出来。《雷雨》的序幕和尾声 ?曹禺戏剧创作的重要特色:从对《雷雨》的多重解释中,耐人寻味的是,剧作家的戏剧本事之外,又精心设置了"序幕"和"尾声":十年后,周公馆变成了教会医院,楼上楼下分别住着两位疯了的老妇一一蘩漪和侍萍。这一天,一位孤寂的老人周朴园来到医院,看望她们,彼此却没有一句话。偶尔撞进医院的年幼的姐弟俩目击了这一切,又象听古老的故事一般听人们谈起了十年前的往事。那么,这个序幕和尾声在剧本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最重要的作用只有一点:

????造成欣赏的距离。将戏剧本事中的所有的郁热、愤懑和恐惧都进行了消解,而达到了类似宗教的"悲悯"的效果。在这种悲悯的眼光的

俯视下,剧中人之间的一切矛盾、冲突、争斗也都消解,所有的人都不过是同在尘世中煎熬而找不到出路口的可怜虫。这样,就使剧中的激情得到了净化、升华和超越,而这种站在更高的角度、远距离的理性审视,也是更高意义上的清醒。

???? ?可以说,序幕和尾声,在全剧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真正体现曹禺创作寓意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时代的关系,所有的人都截取了最符合时代、阶级要求的戏剧本事部分进行排练、上演,而截去了看来和时代要求不合的序幕和尾声,无论曹禺本人如何抗议也没有用,因此就造成了曹禺接受史上的矛盾现象:他既是拥有最多的读者、导演、演员和观众的现代剧作家,又是最不被理解的现代剧作家,人们空前热情地读着、演着、欣赏着、赞叹着他的戏剧,又肆无忌惮地肢解着、曲解着、误解着他的戏剧,以致他的戏剧虽然被上演千百次,却没有一次是完整的、按照原貌演出的。这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曹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大大超过了时代的接受水平,太超前了。长期以来,读者、演员、导演、观众、研究者们只是愿意接受曹禺戏剧中为时代主流思潮所能容忍的部分,例如他的剧作,中的社会的、现实的、政治的内容,写实的、戏剧化的、悲剧性的艺术形式因素,而对和上述方面交融一体的另一方面,如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形而上的探索、非写实的、非戏剧的因素,特别是打破常规的、突破传统的、个人的天才创造,不理解、不接受,甚至轻率地把它们看作是局限性而大加讨伐,所以,后来,曹禺的天才就被落后于他的时代所骂杀和棒杀了,从哪方面讲,这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戏剧史上最为沉重、也最为发

人深省的显示出了曹禺戏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即:它既是关注现实的,同时又超越了现实,追索着隐藏在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过于注重对人生现实问题的描写,会使剧作缺乏哲学深度,而过于偏向对人生命运的表现又会使剧作陷入空泛和神秘。曹禺的剧作,首先是《雷雨》的巨大成功,就在于它准确地把握了两者的适度结合。《日出》情节概况 ??作品的第一、二、四幕,写的是豪华旅馆里挥金如土的生活,第三幕写的却是一个下等妓院里的情形,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第三幕通过方达生去下等妓院寻找小东西,来展示社会最底层人们的苦难遭遇。翠喜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操着皮肉生涯,小东西受尽凌辱,最终没有逃出金八的魔爪,最后悬梁自尽。即使是翠喜一样的人,也有着"金子似的心",处处对小东西加以照顾。剧本的第三幕看似和全剧的关系不大,所以很多人排演《日出》都把这一幕删掉了,事实上第三幕也是全剧的有机统一体的一部分,是深化戏剧主题的必须,浸透着剧作家的心酸血泪和愤怒的抗议,展示出了喧嚣嘈杂的地狱充满着的骚动不安,揭示出这个社会从上层到下层已经全部腐烂、解体了。

????剧本还安排了一个不出场的人物金八,作为这个社会恶势力统治的代表,探索种种罪恶的社会根源。

?? 《日出》剧照《日出》的线索人物剧本以陈白露为串线人物联结两种社会生活,两者构成强烈的对照,传达出作者对现实的“时日何丧,予及汝皆亡”的愤怒的诅咒和呼喊。她既享受着这生活,又被这生活所腐蚀。她厌憎自己的堕落有眷恋这份奢华,她怀念自己的

“竹均”时期的品性又抛弃不开“白露”的享受,沉旋在矛盾痛苦中。《日出》创作的思想主题 ??《日出》的现实批判意义更强,没有《雷雨》那么多的偶然和巧合,通过现代都市社会中上层社会的丑行,着力揭露金钱化社会对人的腐蚀,揭示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现象,同时表现出了对光明未来的某种理解和向往。

????(1)作者跳出了"家庭"的小圈子,将目光转向社会,表现了力图描绘社会全貌的努力。

????(2)在挖掘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的深度上,也比《雷雨》有所超越。《雷雨》主要是从家庭内部关系揭露封建统治,着力反映封建专制主义对人的压迫和虐杀,而《日出》写的是现代都市社会中上层社会的丑行,着力揭露金钱化社会对人的腐蚀,表现对不合理社会的控诉《日出》幕后的金八在金钱欲望的无孔不入的腐蚀下,社会和人的本质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异,任何人的命运乃至整个社会的命运都被金钱疯狂地操纵着,"人道"和"天道"完全背离。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曹禺在《日出》中精心设置了一个始终没有登台,却谁都知道都惧怕的人物"金八"形象。"金八"使舞台上的每个人都疯狂地角逐,痛苦地挣扎。"金八"毁灭了正常的人性,毁灭了整个世界。应该说,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是一个很流行的文学主题,但《日出》却并没有步入人云亦云的一般描写之中。作者对这一题材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并以高超的艺术功力把情感和倾向形象地表现在舞台之上。《日出》中各色人物的命运遭遇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惊心动魄。

《日出》的寓意《日出》在展现社会腐败和黑暗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对理想的关注。他明确表示过:《日出》的创作,求的是一点希望、一线光明。人毕竟是要活着的,而且应该幸福地活着。……我们要的是太阳,是春日,是充满了欢笑的好生活。而曹禺在第二幕的开头和全剧结束时,都精心设置的打夯小工和他们的歌声,就是日出或拥有与具有无限创造力的的力量的象征。他显然从劳动者身上"浩浩荡荡的大生命"中看到了希望,而全剧也为"日出"从意象所笼罩,显示出了整体的象征性。整个黑暗世界的毁灭包括陈白露的死,都预示着作家对日出的渴求。而在《日出》总的气氛里,还有-股光明的力量在潜滋暗长,最集中就体现在方达生身上。可以把他理解为光明的探求者,同时也是《雷雨》中周冲形象的发展。尽管他有些书呆气,有些天真、幼稚不谙世事,但是却表现了作者的心灵追求,作者让他走进《日出》的环境中,代表着人们对"日出"--光明、自由的寻找和向往,方达生最后决心做点事,同金八们拼一拼,并且朦胧地看到希望在劳动者身上,迎着"日出"走去。但他却不是光明的所在,真正的光明代表者是--打夯的工人。全剧四幕剧情展开的时间是:黎明前、黄昏、午夜、凌晨日出,这些在作者的构思中是有寓意的。

《日出》与《雷雨》的人物比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日出》的人物比《雷雨》中的人物数量更多,人生经历更复杂,无论是人物的群

体性格特征,还是个性特征,都更加鲜明突出,人物的悲剧命运也更具社会批判力。但《日出》众多的人物中并没有主要人物,人物类型只有两类--"有余者"、"不足者",在两组人物的对照中进一步探寻出"人的被捉弄的命运"。结构的联系是"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一基本观念。

????在强调剧本的社会意义时,曹禺曾说:《日出》里没有绝对的主要动作,也没有绝对的主要人物。……这些人物没有什么宾主的关系,只是萍水相逢、凑在一处。他们互为宾主,交相陪衬,而共同烘托出一个重要的角色,这'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日出》中人物生活环境的强烈对照 ?人们经常把《日出》中的人物分为两个阵营,"不足者"和"有余者",把鬼似的人们生活的天堂和可怜的动物生活的地狱加以强烈对照,以揭露这个现代都市社会的畸形和不公。前者如潘月亭、顾八奶奶、胡四、乔治张,后者如黄省三、翠喜、小东西、再加上第三种人如李石清、陈白露等人,他们全部被金钱利欲这架大机器推上了人生之途,但每个人所品尝的个中滋味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剧,但悲剧的蕴含却千差万别。

陈白露形象分析

????陈白露是剧作家曹禺继蘩漪之后,为中国现代戏剧创造的又一杰出艺术形象,体现了曹禺对中国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陈白露是现代大都市的产物和象征,本出身书香门第,漂亮、聪慧、任性,过惯了小姐生活,"喜欢太阳、喜欢春天、喜欢年轻",因为家道中落而离开

家乡,独自来到现代大都市,追求个性解放,几经挫折之后堕落为高级交际花,靠色相维持腐朽的寄生生活,成为金钱的奴隶,无力自拔,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年轻时的朋友方达生的来访,更加剧了她的醒悟和苦恼,她不愿再过这种出卖肉体和灵魂的生活,但又无法摆脱自己已经习惯的种种生活方式的桎梏,最后只好性情地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陈白露是一个性格复杂的艺术形象。剧本中她的身份是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交际花。一方面,她习惯于奢侈的物质生活享受,住在高级旅馆里,爱慕虚荣,追求刺激,"要人养活我","要舒服","出门要坐汽车,应酬要穿好衣服","要玩","要跳舞","要热闹",等等。这需要金钱财富,她没有。为此,她和带流氓气的银行经理潘月亭、洋奴气十足的高等华人张乔治、庸俗不堪的富孀顾八奶奶等都市群丑厮混,强颜欢笑,博取他们的欢心,维持她习惯的享乐生活。她很骄傲,自尊心很强,理直气壮地说:"我弄来的钱是牺牲过我最宝贵的东西换来的……我对男人尽过女人最可怜的义务,我享着女人应该享的权利。"这说得有点自欺欺人,因为这实际上是出卖色相、自甘堕落的生活。陈白露形象 ????另一方面,她精神上又厌恶这种生活,内心里厌恶、鄙视张乔治、顾八奶奶这类人,"一种嘲讽的笑总挂在嘴角,神态不时地露出倦怠和厌恶",夜阑人散,会有一种没有归宿的空虚感。陈白露出身于书香门第,女校的高材生,曾经有过青春、活泼、清纯的少女"竹均"时代。家庭败落,她一个人出来闯,很容易地走上漂亮聪明女孩子常有的电影明星、红舞女、交际花的道路,习

惯于这种挥霍奢侈的生活方式。为爱情她曾经飞出过这生活的狭的笼,但她像那习惯于金丝笼的鸟,失掉了在自由的树林里盘旋的能力和兴趣,又厌烦于婚后两人生活的平淡无聊,就又回到丑恶的生活圈子里,但又不甘心这种漂泊无依的非独立的生活。她玩世不恭,游戏人间,而实际上是社会群丑玩弄她。她清醒地知道自己生活在黑暗中,但她沉溺太深无法自拔。她"人心未尽",因此和天真的方达生能有一定的感情交流,有正义感不能自救却想救人,为"小东西"打金八高兴叫好,为拯救小东西甘冒风险,这里表现出她敢作敢为的倔强性格。她念着"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而自杀。她成为那个黑暗社会的寄生物、殉葬品。陈白露悲剧的意义在于揭露了金钱物欲世界对人性的异化、扭曲,使一个漂亮聪明的年轻女人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激起人们对金钱社会的憎恶。造成陈白露悲剧的两个方面原因

????1、社会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失去了某种生活依托;找不到正当的生活出路,迫使她走这条道路。

????2、自身因素,她倔强、自信、不甘寂寞、又有一定的虚荣心,抵不住灯红酒绿生活的诱惑和习惯的桎梏,已经倦怠了飞翔。这也是人的自由生命被自我剥夺的悲剧,被曹禺称为生活的"自来的残忍",和蘩漪们的挣扎,潘月亭们的被捉弄,同样,惊心动魄。

????陈白露怀着"日出"之心而死,也反映了她内心对人的自身价值的追求,她的悲剧是黑暗社会对人的精神要求的毁灭,对金钱社会的揭露和控诉是深刻有力的。"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

建国前曹禺的戏剧研究述评

建国前曹禺的戏剧研究述评 卢兆旭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曹禺的戏剧作品主要集中在建国前,最初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为此有必要理顺研究线索,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从《雷雨》到《家》,研究者的观点各不相同,毁誉不一。做一下研究梳理工作,有利于理清曹禺戏剧的创作历程,为后来者创造基础。 [关键词]曹禺建国前戏剧研究【黑龙江史志2008.14】 文史艺苑 曹禺作为中国现代最为杰出的戏剧大家,自他的第一部戏剧《雷雨》问世以降,研究者是络绎不绝,成就斐然。而且曹禺的戏剧自始至终就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把他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剧作在世界许多国家演出。但是,也应该看 到曹禺的戏剧从诞生起就引起不少争论,褒贬不一,这也是伟大作家的共同命运。 曹禺作为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大家,现代戏剧在曹禺的手中走向成熟,成为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奇迹。他创作的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等,感动和净化了人们的心灵,世人从他的艺术世界中获得丰富的人生养料。文学史家也有大致的认识:第一,从《雷雨》开始,中国现代话剧成为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第二,他成功的借鉴西方的戏剧形式,并很好地结合中国古典戏剧的精华,将二者糅合为中国现代戏剧的模式,达到了可与世界戏剧大家比肩的水平。 曹禺在一九九三年夏秋之间创作了四幕剧《雷雨》,一九九四年七月发表在《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上,1935年5月由留日学生戏剧团体中华话剧同好会在日本东京首次演出。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研究《雷雨》,研究曹禺,论文数量惊人,很少有作家出现这种情况。 曹禺的处女作《雷雨》自从诞生以来,众说纷纭,观点颇多。有三篇最早的评论文章值得注意。第一篇文章是刘西渭的《<雷雨>———曹禺先生作》,刘西渭认为:“《雷雨》是一个内行人的制作,虽然是处女作,勿怪立即抓住一般人的注意。”“在《雷雨》里最成功的性格,最深刻而完整的心理分析,不属于男子,而属于妇女。”“她(繁漪)是一只沉了的舟,然而在将沉之际,如若不能重新撑起来,她宁可人舟两覆,这是一个火山口,或者犹如作者所谓,她是那被象征着的天时,而热情是他的雷雨。所谓热情也者,到了表现的时候,反而冷静到像叫你走进了坟窟的程度。于是你更感到他的阴鸷,她的力量,她的痛苦;你知道这有所顾忌的主妇,会无顾忌地揭露一切,揭露她自己的罪恶”。 第二篇文章是郭沫若的《关于曹禺的<雷雨>》,在该篇文章中郭沫若称赞:“《雷雨》的确是一篇难得德的优秀的力作。”“作者于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术等,似乎也有相当的造诣。以我们学过医学的人看来,即使用心地要去吹毛求疵,也找不出什么破绽。在这些地方,作者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位。”而且郭沫若又从希腊悲剧的观点来考察曹禺的戏剧创作,认为“作者所强调的悲剧,是希腊式的命运悲剧,但正因为这样,和它的形式之新鲜相对照,它的悲剧情调却不免有些古风。”郭沫若的评价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之特殊,但是有其合理性,现在看来,从中可以获取另外的信息,那就是希腊的悲剧性命运。 第三篇文章是张庚的《悲剧的发展———评《雷雨》》,作者认为《雷雨》最成功的是人物的塑造,剧作的失败在于把性格悲剧、命运悲剧和社会悲剧混在一起,粗看似乎是对的,但是仔细一看,却恰恰相反,在现代的悲剧构成上,需要的正是混合,不,有机的统一,而这剧的失败,正是因为这不是统一而是混合,时时现出了裂痕和矛盾。该文的作者最后探讨了世界观和命运观的关系问题,认为:“现代人也仍旧受着命运所 支配,但这命运不是不可知,而是社会的。”张庚从另一角度作了评价。 最初的这三篇文章具有代表性,即使论述未必精当,但是有启发性,从戏剧理论到舞台艺术,从人物塑造到思想蕴涵,进行了梳理,对《雷雨》的把握是比较准确的。 紧接者曹禺又创作了第二部戏剧《日出》,这时是1936年6月在《文学月刊》上连载,并于同年11月出版单行本。因为《雷雨》的在全国的上演和在国外的影响,还未等《日出》上演,各种报刊就出现了不少评论文章。当时茅盾有一篇文章《渴望早早排演》,他说:将这样的社会题材搬上舞台,以我所见,《日出》是第一回。巴金也撰文指出:“它和《阿Q正传》、《子夜》一样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最好的收获。”李蕤在《从<雷雨>到<日出>》中指出:“如果我们嫌《雷雨》给我们展开的是封建家庭的废圮,那么我们该承认《日出》给我们指出的却是脓疮社会的大半面;在社会上,《雷雨》里把生活在两个极端的周朴园和鲁大海的世界用血缘密密相连的把他们绳缚成一树枝叶,而《日出》却是自自然然的以陈白露为中心牵出可能是附在她身边的人物。”所以陈白露的世界更切近我们的生活,就像活在我们的周围,是那么的熟悉。 但是,在曹禺的话剧发表后不久,有位作者黄芝冈写了 一篇《从<雷雨>到<日出>》,对二者大加鞭笞,作者説:“《雷雨》的结构是相当巧妙的,像一篇写得很花巧的文章使比较清楚的读者也给它的论据迷惑了,暂时承认它糊涂的结论;而且,屋子里的勾当像《群鬼》,不断地嚷着闷又像《文舅舅》, 将西欧名剧搬来做门面,盖一栋中国的老房子,既好像对社会上的高等人来一点讽刺,又好像是充满着虚无主义的情调。然而都不是的,主要的却是“正式结婚至上主义”和青年人都死完了留老年人撑持世界的可笑的收束!”该文作者的评论失之偏颇,他对曹禺的戏剧也作了中肯的评价,对其结构作了肯定。 周扬在《论<雷雨>和<日出>———并对黄芝冈先生的批评的批评》中,对黄芝冈的论点作了批评,他说:“《雷雨》和《日出》无论是在形式技巧上,在主题内容上,都是优秀的作品,它们具有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的意义。用一脚踢开的态度对待这样的作品,无疑地是一个错误。黄芝冈先生站在前进的立场,把这两个剧本説的一钱不值,这使我们不得不抗议。 52

《雷雨》话剧赏析

《雷雨》话剧赏析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本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其中《雷雨》在上海曾轰动三年,茅盾赋诗曰:“当年海上惊《雷雨》”。 在《雷雨》诞生不久,谈到《雷雨》的创作主旨时,曹禺先生明确的指出:“我认为不应该用欺骗去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在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在《雷雨》序中他也曾提醒大家,《雷雨》绝非一个社会题话剧,而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 《雷雨》可以说是中国话剧史上不落的太阳,整部剧情节跌宕起伏,其中的那些不期而遇和处处伏笔都倾泻在了最后的那倾盆雷雨之中,封建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强烈对抗最终在轰隆隆的雷声中铸造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亦是一个国家的悲剧。骨肉分离却以仇人的身份相见,兄妹手足却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对伦理纲常的悖逆,对人情冷暖的无视,《雷雨》可以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悲到让人无从流泪无从释然 一、《雷雨》剧情介绍 三十年前,周朴园,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即鲁大海)带走,他为了金钱就这样遗弃了他们母子俩,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但却被救起,求死不成的她,为了孩子,又嫁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风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也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母异父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又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也相互仇视。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结果,周萍自杀,四凤和周冲触电身亡,蘩漪发疯,侍萍离开,这个罪恶的家庭,最终归于毁灭。 二、《雷雨》故事结构 《雷雨》在写作上符合“三一律”,即一天之内,同一地方,一件事情。这使得本话剧更加具有西方的艺术性。正是通过了这个“三一律”,才使得本话剧在

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内容提要 《雷雨》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本文从戏剧艺术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结构和语言特色四个角度讨论了剧作感人的艺术魅力。《雷雨》的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使得剧中千丝万缕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动人心魄。《雷雨》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复杂,虽然全剧只有八个人物,但每一个都极具个性。《雷雨》的结构严谨精巧:采取特殊的“回顾方法”,将过去的情节与现在的情节交织起来,以“过去的戏剧”推动“现在的戏剧”;出色地应用“发现”的手法,促进戏剧情节的激变和高潮的到来;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使观众的情绪与剧情的发展一起跳跃。《雷雨》的语言极具特色:人物语言本质而又本能,高度个性化;人物语言随处可见简练而有味的潜台词;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人物语言具有诗性的抒情。《雷雨》的这些特点相互融为有机整体,不可分割,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曹禺《雷雨》戏剧艺术冲突人物结构语言 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优秀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杰出的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它在一九三四年问世,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深刻的内容,赢得

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喜欢。《雷雨》是一部很感人的戏剧,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雷雨》一剧人物形象的刻画、戏剧性强的结构方式和精彩的戏剧语言被人们广为称道,它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雷雨》写了周、鲁两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和阶级对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雷雨》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本文试图从戏剧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戏剧结构和语言特色四个角度谈谈自己对曹禺《雷雨》戏剧艺术的理解。 一、《雷雨》的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情节安排巧妙,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强。同时,作者在剧中将矛盾激化、缓和、再激化、再缓和,节奏紧凑,不给人喘息之机,这正好与“雷雨”这个剧名相吻合。例如四凤,周萍把她当作救赎,周冲把她当作希望,侍萍却不想让她走自己走过的路。再例如周萍,对于周朴园是欺骗与罪孽感,对于侍萍是难逃宿命,对于蘩漪是悔恨与惧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鲁大海的出现在周公馆掀起了轩然大波,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父子相认不相亲反相仇、母子相认不相亲反相怨、兄弟相认不相亲反相残、夫妻相见不相亲反相恨。这杂而不乱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动人心魄。 《雷雨》的矛盾冲突非常复杂,但都以周朴园为中心,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周朴园与蘩漪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反映了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对妻子冷酷专制的统治,和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蘩漪的不满和反抗。第二条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这是地主少爷、资本家老爷和孤苦无告的下层劳动妇女之间的阶级压迫和对立。第三条是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这是资本家与工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在该剧的第二幕中,这些矛盾冲突有充分的体现。第二幕的前半部分,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相认”。一上场,侍萍就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于是,这种一明一暗的关系,一下子就扣住了读者的心,从周朴园那些发号施令、居高临下的语言以及当他怀念起侍萍时的“沉吟”、“苦痛”的表情中,不难看出他是个地位高、权势大的“尊者”,而且似乎是个多情的人物,在侍萍的话里,也可以发现,她虽然看透了周朴园,却因为本性的正直善良,仍希望周朴园能认出她。看来,好像两方面冲突不起来了。然而,周朴园的情感毕竟是虚伪的。当他发现侍萍还活着,很可能会影响他的名誉、地位时,他始则厉声斥问侍萍“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继则用巨额支票收买侍萍,企图以他认为是万能的金钱打动侍萍,周朴园虚伪、冷酷的面貌至此暴露无遗。可是,侍萍是有骨气的。她看也没看,就将支票撕得粉碎,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明告周朴园:金钱弥补不了罪过!表现出对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蔑视。侍萍和周朴园的冲突,反映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同剥削阶级势力的斗争。后半部分,鲁大海的出场,展开了工人阶级与封建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鲁大海站在周朴园面前,父子不相认。因为,鲁大海直接威胁到周朴园的切身利益,威胁到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根本利益。周朴园对鲁大海没有而且不能有父子之情了,有的只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欺诈,于是撕下伪善的面目,恶狠狠地训斥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鲁大海则是满怀阶级仇恨,单刀直入地揭露周朴园:“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人!”、“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两百个小工!”、“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在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中,人物短短的对话,就使我们看到了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手段的毒辣,发家史的罪恶,看到了他狡诈、残忍的嘴脸,也使我们看到了鲁大海坚定的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在这一幕戏中,充满了人物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在特定的环境中,过去和现在的矛盾交汇、连贯在一起。这样,使得人物的形象“立”了起来,并紧凑地写出了三十多年来的变迁,展现了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总之,《雷雨》通过描写周鲁两家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当时社会的阶级

曹禺《雷雨》赏析

曹禺《雷雨》赏析 《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出生于天津。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蜕变》、《家》、《明朗的天》、《黑字二八》、《王昭君》等。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雷雨》中的戏剧冲突 曹禺在《雷雨》中,描写五四以后一个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黑暗生活,以封建家长和资本家的周朴园为中心,展开了他所直接和间接造成的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旧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的罪恶。30年前,周朴园还是一个“大少爷”的时候,曾经勾引使女梅侍萍,后来为了要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将她和新生的第二个儿子赶出门去。18年前,他又娶了繁漪。繁漪不堪忍受他像“阎王”似的压迫和“监狱”似的家庭生活,3年前就和他的长子周萍发生恋爱。但是周萍像他父亲一样,不久就厌弃了她,又去勾引使女鲁四凤。同时,繁漪的儿子周冲也在爱着四凤。周朴园继续压迫繁漪,她就只好抓住周萍不放,而周萍却竭力逃避。繁漪就叫四凤的母亲来带走四凤,以此向周萍报复。梅侍萍后来嫁给鲁贵,生了四凤。因此,周萍和四凤原是异父同母兄妹,这种乱伦关系一经发现,家庭悲剧就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雷雨》以周朴园和妇女尤其是劳动妇女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同时还表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周朴园一贯剥削工人,“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他曾经命令矿警打死了30多个矿工,罢工工人鲁大海前来和他交涉,他后来虽然知道鲁大海就是他的第二个儿子,但他终究毫不留情地镇压工潮,并将鲁大海开除。 曹禺所要表现的这种生活过程,历时30年,而且关系如此复杂,斗争如此尖锐,那么他怎样将这些内容组织在一篇四幕剧中去,正如狄德罗所说,他怎样“由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140010043 01班王娅羽 摘要:曹禺在他的戏剧作品中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四部剧作中的女性形象。他在《雷雨》中塑造了蘩漪、侍萍、四凤三位女性,在《日出》、《北京人》、《原野》中又着重塑造了陈白露、愫芳、花金子三位女性。本文将把这些女性分为传统女性和另类女性进行简要对比分析。 关键词:曹禺戏剧女性形象 在曹禺的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女性,有评论者称之为“女性天以使”形象,以侍萍、四凤、愫芳等为代表。这类女性是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把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佳人”与“母亲”两类女性整合为一体,去除了“佳人”身上的风月之感与“母亲”身上的无性化特征,成为爱与美相结合的受难天使,是男人心中最理想的爱人形象。另一类女性是以蘩漪、陈白露、花金子为代表的另类女性。她们大多处于“五四”时期,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和洗礼。她们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一、传统女性形象分析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一直被定位为男人的附属品,她们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她们在做女儿时就被灌输一些三纲五常的思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在家里的各种教育都是为了让她们可以在将来嫁个好人,然后为她们的丈夫提供更好的服务。 她们任劳任怨的料理家务,提供性服务,甚至在男人看来她们只是传宗接代的生娃工具。 她们从一生下来就被规划好了将来的人生,在社会伦理道德的熏陶下她们只能按照别人安排的人生规划走,不敢越轨半步。在男性眼中,她们贞洁、美丽、温柔、善良,为他人着想,默默承受来自生活的酸甜苦辣,她们具有坚韧的忍耐力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1.善良、软弱、苦难深重的母亲——侍萍。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 人生已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属于丈夫,一部分属于儿女。她的存在总是将自己低到尘埃里,她总是蛰伏在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一边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一边希望得到对方的关爱和理解,从而确证自己的存在价值。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生命充满希望,有着无穷韧性的女性,却在命运的捉弄下走向崩溃,失去理智。 在那样的年代,女人前半生的幸福往往押在婚姻的赌注上。少女时代的侍萍与周家少爷周朴园定情,并且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然而周朴园却因为利益狠心的遗弃了侍萍,毁灭了她少女的爱情之梦。并且失贞的事实,彻底葬送了侍萍在后来追求婚姻幸福的可能性。因为在那个年代,一个失贞的女人被视为耻辱,不会有一个好男人去珍惜疼爱你。 因此她绝望于爱情,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利。这段感情令她受尽情感和道德的折磨,在世人面前,她背负着失德的十字架艰难前行。可以肯定的说,周朴园的背叛彻底的毁灭了少女侍萍的纯真年华。 被周朴园遗弃后,她默默地自己舔着伤口,忍受着生活带给她的各种苦痛,希望女儿不要重蹈她的覆辙。她像中国许多劳动农民一样淳朴,安分守己,且有命运观念,宁可自我牺牲也不伤害别人。命运就是这样喜欢和老实人开玩笑,再见周朴园,她既没有幻想,也不求补偿,而是为了周家的面子,为了儿子,不和亲生骨肉相认。面对长大成人的长子周萍,她的隐忍和欣慰矛盾交织,只一句“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①她虽亲眼看见鲁大海被殴打,但后来还是警告他不准伤害周家的人。她竭力反对周萍 和四凤恋爱,但是在她得知四凤已经怀孕后,却非常痛苦而果断的放他们去,宁愿自己承担命运的惩罚。她是一位非常慈悲伟大的母亲,为了子女的幸福而甘愿牺牲自我。她

《雷雨》赏析

《雷雨》赏析 《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出生于天津。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蜕变》、《家》、《明朗的天》、《黑字二八》、《王昭君》等。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 在这八个人物中,最具性格特色的是周朴园和周蘩漪。 周繁漪:是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 资产阶级教育使她具有个性解放要扎她不甘心于无爱的婚姻的约束,敢于与周萍相爱,在夜深人静之时与恋人在封建家庭的“客厅”中演出“闹鬼”的把戏;她不屈服于周朴园的“命令”,拒绝丈夫虚伪的体贴,拒绝喝药,拒绝成为“服从的榜样”。她虽处封建家庭的深处;却能洞察其伪善、虚弱的本质,她以自己的怪戾控诉了这个“家庭”的罪恶。但与封建思想的联系使她的反封建要求具有先天的不彻底性。她虽能明察周朴园的罪恶与伪善,但却不能与之决裂,不能敢于走出家庭;到新的天地里寻找新生活。她虽能明白周萍也在玩弄她,却仍然死守着这个“枯萎灵魂”。希望有朝一日这个花花公子能把她带出家庭。她受到周家父子两代人的蹂躏是她人生悲剧中最为惨重的部分,人伦的重压,反抗的乏力,环境的黑暗,使她承受着沉重的压力。

繁漪是个情感浓烈的女人,她的身上具有“原始的蛮性”——“爱起来是一把火,恨起来是一把刀”。但偏偏一个情感/情欲浓烈的人遭受了超常的压抑,这就更加是能量蓄积起来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她的性格被扭曲,使她成为一个暴戾的女人。当最后她身上或性格中蓄积的能量以非正常的状态爆发后,那么就会产生毁灭的力量,导致自己和他人死的死,亡的亡。因此,她的性格具有爆发性,也具有毁灭性。因此,作者曹禺说,她是一个具有“雷雨式性格的女人”。 繁漪的悲剧充分揭示了中国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及其生活的罪恶,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女性被摧残的历史命运。 周朴园,是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家长的形象。 从身份上来说,他是个是个残酷的资本家。他曾留学德国,深谙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方式。回国后靠克扣小工的卖命钱发家,为了私吞工人的工钱曾放水淹死修江桥的三千小工。双手沾满了劳动者的鲜血。在矿上,他盘剥镇压工人的吸血鬼。对工厂实行封建把头式的管理,欺压鱼肉工人。 他是个控制欲极强的家长。在家庭中他是封建“老爷”,独断专权。他控制自己的妻子,也控制自己的儿子,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的自由。他表面上很是关心繁漪,实质上他是要他做“服从的榜样”。用封建家长式的手段来控制她,驯服她。 自私、伪善是他的本质特征。他表面怀念旧情人,把家具都按侍萍“生前”的样子排列,但她真的出观,他又恐惧,害怕有损于他“模范家庭”的好名声;他似乎很疼爱自己的妻子繁漪,为他请医生看病,

赏析曹禺四大经典话剧之

赏析曹禺四大经典话剧之《日出》 故事——交际花陈白露受银行家潘月亭供养,整日与一群游手好闲的寄生虫相周旋,虽厌恶和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只能抱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昔日的恋人方达生希图拯救她,她亦无力自拔。潘月亭投机股票失败,陈白露债台高筑,深感前途渺茫,最终服毒自杀《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是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有工于心计的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洋奴张乔治等。这些都市群丑聚在陈白露的寓所里寻欢作乐,而又尔虞我诈,充分暴露了被金钱扭曲了的畸形人性。二、描绘“不足”者的被受欺凌。“小东西”被卖进妓院;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品性。 剧本通过对都市群丑和下层被侮辱被剥夺者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人物——潘月亭: 潘月亭是大丰银行的经理,他老奸巨滑、深谙世故、心狠手辣、藏而不露。当潘月亭得知李石清用偷看文件的方式掌握他的底细之后,只表现出原始的愤怒:“你怎么敢——”随即又转变话锋:“石清,不不——这不算什么。不算多事。互相监督也是好的。”他一改嫌李石清多事的骄横态度,与李石清成了“一条战线”的朋友,显得异常亲密。他并非宽怒了李石清的多事之举,而是将怒不可遏深深地埋藏地心底,用缓兵之计让李石清有充分的“表演”的机会和时间,况且,“燃眉之急”的时刻,李石清还会派上用场,此等小人此时还得罪不得……潘月亭接受李石清想做襄理的暗示:(沉吟)“昌,襄理,——是啊,只要你不嫌地位小,那件件事总可以帮忙。”他对李石清又采用了欲擒故纵之法,更显示了潘月亭的狡猾和老谋深算。潘月亭渡过了临时的难关之后,他一改对李石清的态度。在李石清得意地描绘银行的美好前景时,他毫不隐讳地说:“有人说不定要宣传我银行的准备金不够?”“说我的银行这一年简直没有赚钱,眼看着就要关门。”“同人背后骂我是个老浑蛋,瞎了眼,昏了头,叫一个不学无术的三等华来做我的襄理。”潘月亭对李石清的憎恨和不满已溢于言表,话语中暗含嘲讽和杀机。他终于炒了李石清的鱿鱼,解除了心头之隐患:“不过你今天坐的汽车账行里是不能再替你付的。”对潘月亭再也没有利用价值的李石清转眼之

浅论曹禺戏剧对人性问题的开掘

伟大戏剧家的人文关怀 ——浅论曹禺戏剧对人性问题的开掘 孙永安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探讨曹禺先生对人性方面的不断开掘的问题,发现出在他的话剧中开掘出了两方面的人性,即残缺、变态的人性和完美理想的人性;而且剧作家对前一方面的人性既是批判的又是同情的,对后一方面的理想的人性美却是在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并试图总结出曹禺先生通过他的剧作对人性等问题开掘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曹禺戏剧人性蘩漪愫方 曹禺的一生都在强调,他的戏剧作品是以“人”为中心的,并且强调对人的思考,强调认识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强调探索人的灵魂的秘密,去努力解决一个人应该如何活着得的问题。曹禺的剧作大胆揭示和批判了黑暗社会中人性的恶,并且执著的追求人性善的理想。他曾说过:“我看戏,读文艺作品,我所注目的是人,人是最重要的。”[1] 一、曹禺戏剧对人性的格外关注 对人性的探索一直是曹禺剧作永恒的主题。有评论家认为按文学的标准曹禺的戏剧和鲁迅的小说都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文学的标准只能有两种,第一,是对人性刻画的深度和人性所展示的丰富性。世界一流的文学,人性的展示,一定是丰富的,而不是单调得……我认为,曹禺先生当时23岁时候写的《雷雨》,完全能够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2]而且曹禺的据作不仅揭示了人性的丰富性、深度性,也揭示了人性的悲剧性。 《雷雨》通过周朴园30年前对侍萍的始乱终弃,以及周鲁两家五对爱恨交织的爱情的悲剧结局,展现出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束缚和人性自我的放纵。而《日出》通过竹筠和陈白露的前后对比,以及陈白露最后的自甘堕落以至最终的死亡,展现的是人性的善良和人性的惰性。《原野》通过写仇虎报仇,残忍的杀死仇人的儿子焦大星和焦大星的儿子小黑子的故事情节,以及仇虎最后在森林逃亡中陷入精神恍惚等情节,展现了人性的蛮性。《北京人》通过写任劳任怨、心地善良的愫方与没落的北京士大夫文化熏染下已堕落成生命空壳的曾文清的一个虚幻的爱情故事,以及愫方最终的出走,展现了人性的韧性和极端的惰性,以及人应当像人一样地活着的问题。《王昭君》通过改写有关王昭君的历史传说故事,塑造了一个自愿远嫁匈奴最终实现胡汉民族的长期的民族团结和融合的完美的理想人性的女性形象,展现的则是人性的至善至美。 曹禺的剧作对人性的深刻开掘,体现了他对生活真实认识的深刻性和复杂性,这源于他对生活执著的追求、观察与思考。他的很多剧作和人物都在生活中有真实的根据和原型。(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详加论述)。 二、对残缺、变态人性的揭露、批判和赞美、同情的统一

浅论曹禺《雷雨》戏剧艺术

浅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姓名:张意 班级:2013秋汉语言文学 二○一五年八月十六日

题目:浅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内容摘要]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作者曹禺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本文以文中塑造的八个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为基点,从四个方面对《雷雨》的戏剧艺术进行了初浅的分析:一是激烈尖锐的戏剧冲突;二是曲折巧妙的戏剧情节;三是鲜明复杂的戏剧人物;四是富有特色的戏剧语言。《雷雨》所展示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悲剧的承担者。曹禺先生用其犀利的笔锋将其以悲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确是经典之作。 [关键词] 曹禺《雷雨》戏剧艺术语言艺术

引言:曹禺的《雷雨》写于1933年,1934年发表于《文学季刊》,1935年在天津和日本东京公演,引起轰动,郭沫若称之为“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①《雷雨》的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它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这是一部四幕戏,全剧共八个人物。周家的人物有周朴园、周蘩漪、周萍和周冲;鲁家则有鲁贵、鲁侍萍、鲁大海和四凤。8个人物,前后30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与旧社会的悲剧与罪恶。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各具特色的人物、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和简练含蓄的语言,以及话剧中的诗意特征,如刀刃一般在读者的心弦上缓缓滑过,那抖颤而出的余音,至今未息。在戏剧艺术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雷雨》臻于完美之境。 正文 《雷雨》是曹禺的话剧代表作,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成熟的标志。《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下面,笔者试图从以下四个角度谈谈自己对曹禹《雷雨》戏剧艺术的理解。 一、设置激烈尖锐的戏剧冲突。 《雷雨》通过一个带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反映了正在酝酿一场大变革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情节安排巧妙,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同时,剧中的矛盾激化、缓和、再激化、再缓和,节奏紧凑,不给人丝毫喘息之机,这与剧名“雷雨”那突如其来、迅猛异常之势相吻合。例如四凤,周萍把她当作救赎,周冲把她当作希望,侍萍却不想让她步自己的后尘。再例如周萍,对于周朴园是欺骗与罪孽感,对于侍萍是难逃宿命,对于蘩漪是悔恨与惧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这千丝万缕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动人心魄。 与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共有四处。第一次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药。“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最后她还是妥协了,尽管是“愤怒的把药喝了”。第二次是周朴园催蘩漪去看病。这次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这次冲突中的蘩漪态度有所改变,但优势还是在周朴园一边。第三次是蘩漪雨夜从鲁家归来碰到周朴园。第四次在剧尾。蘩漪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道德的假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此时,周朴园已完全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从刚开始的抵触情绪但还顺从,到后来的“战士”品格:敢于直面数落、嘲笑、蔑视他,到再后来面对周朴园的训斥,敢于当面顶撞,再到最后的总爆发——发疯。在每一幕中都有一个冲突的顶点,每一幕的顶点再逐步上升。全剧在冲突的高潮悲剧性的结局中落下帷幕,极具感染力,不仅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而且也更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话剧雷雨赏析

《雷雨》观后感 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爱恨纠葛,三十年的泪与血铸就了一场悲天恸地的雷雨。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看过以后,的确正如旁人所说的那样他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轰热烈的颠峰时期。这部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给予了我心灵上的冲击,令我久久不能平静。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曹禺那时年仅23岁。 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很小,周家几十年,两代人间的恩怨,是非,矛盾,冲突,集中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爆发。这样多而复杂的情节全部都发生在几个小时之中,虽多却丝毫不乱,可见作者驾驭情节的能力之非凡。 《雷雨》一剧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人物。这部话剧与别的话剧不太一样,一般话剧会有一两个主角,内容大部分是关于他们的,但是《雷雨》中,好像所有的人都是主角,不仅是周萍与四凤,而且它突出的是一个故事,一个悲剧性的故事,所有人的命运都是悲惨,这种悲惨很难让人想到。封建,专制,伪善的家长——周朴园;纯洁,善良的青年——周冲;本性热情,渴望自由而又饱受压抑和摧残,但最终被畸形的爱毁掉理智的女性——繁漪;被罪孽感缠绕无法自拔而又在不觉中陷入新的罪孽的公子哥——周萍。每个人物都呢各位读者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我想重点谈谈我对周朴园和周繁漪这两个人物的一些看法。 作者笔下的人物性格并不单一。短短四幕剧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被展现得淋漓尽至。先说周朴园,这是一个封建顽固的家长,一个专制蛮横的丈夫,也是一个虚伪矫情的资本家,更是一个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的人。他封建顽固,令他和儿子周冲之间没什么亲情可言,直到周冲死后他才痛心不已。。。。。。他专制蛮横,见到久别两年的妻子繁漪,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接着命令繁漪:“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两句话就表明他对妻子的生硬,冷漠态度。在他眼中,繁漪不过是她的附属品,一切应唯他之命是从。繁漪病时他逼迫繁漪吃药,也毫无丈夫的温情可言。他虚伪矫情,曾向侍萍表白,他三十年来一直没忘记她。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记为她做生日,一切都是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待。他还保留了侍萍的习惯,家具这些,似乎都证明他三十年来一直记着她,而且还是朝夕怀念着她的。然而很奇怪,当他知道他所怀念的这个人没有死,而且现在就站在他面前时,他却忽然严厉地喝问对方:“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然后冷冷地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来了。”这样极端矛盾的态度,这样前后判若两人的声气,实在令人吃惊。他阴险狡诈,为了名利不择手段。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他为了赶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小姐,就逼着和他刚生了孩子才三天的女人冒着大风雪去跳河;为了自己发财,就故意让承包的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多名工人;为了镇压工人运动,他就叫警察开枪打死了几十名工人而他个人的”事业”,”地位”,就因干了这许多伤天害理的事而蒸蒸日上。总体来说,作者集中地塑造了一个具有浓厚色彩的反动资本家形象,充分揭露了他阴险,凶横,虚伪的本质。 再来谈谈周繁漪。周繁漪是其中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悲剧人物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悲剧人物 在现代文坛上, 有许多各具艺术特色的悲剧作家。其中, 曹禺的悲剧艺术是最令人惊叹的。曹禺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 反映了旧社会压迫人、剥削人的残酷现实。他笔下的女性悲剧人物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妇女, 如鲁妈、四凤等人; 另一类是封建阶级、资产阶级营垒中受摧残压抑、受毒化控制的人物, 如繁漪、陈白露等。 一、第一类女性人物悲剧分析当她发现女儿再次走上自己三十年前的道路时, 面对这重演的苦难, 她痛苦地呼天抢地, 认为这是自己过去“犯的罪、遭的孽”。她看不清这是以周朴园、周萍为代表的剥削阶级强加在劳苦大众身上的严重创伤, 这是她的思想局限性。但是,她还有性格的另一方面, 即她从自身的苦难遭遇中, 对周朴园的伪善和狠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彻底断绝和周家的任何联系, 她当场撕碎了五千元的支票, 并且对周家人发出“这真是一群强盗”的痛骂,她不仅看到周朴园过去的深重罪孽, 而且看到他今天仍然在作恶, 因此怀着对压迫者的新仇旧恨,断然走出罪恶的家庭。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 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被侮辱、被残害的劳动妇女形象。通过这类悲剧人物, 作者揭露了半封建本殖民地统治势力的罪恶, 为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妇女发出了强烈的控诉, 意义极为深刻。

二、第二类女性人物悲剧分析 《雷雨》中的繁漪, 是曹禺着力刻画的女性人物。曹禺曾这样解释繁漪: “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她拥有行为上许多的矛盾, 但没有一个矛盾不是极端的。”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教育的旧式女人, 外表沉静、文弱, 但是在她的思想里, 却蕴藏着一种可以冲决一切的“野性”。十八年前, 她被周朴园骗到周家来, 十八年残酷的精神折磨, 把她渐渐磨成了“石头一样的死人”。周朴园是个专横自私的伪君子, 他把繁漪视作玩物和傀儡, 甚至把她至于自己的压制奴役之下, 使她不仅得不到真正的爱情,而且还失去了人的尊严和个性的自由。她过着没有自由,没有幸福, 没有爱情, 没有希望,死一般的生活。十八年来, 她也挣扎过, 搏斗过,但都失败了, 她的热情逐渐消失, 精神逐渐麻木, 她已经安安静静地在等死了。可是,一个人偏偏又把她的感情救活了, 这个人就是周萍。但是, 这种畸形的爱情本身就包含了屈辱和痛苦, 他们只能偷偷地以“闹鬼”的方式幽会, 即使这样, 繁漪也是觉得幸福的。可是后来, 周萍逐渐厌烦她了, 爱上了四凤。暂时得救的繁漪又重新陷入了痛苦和深渊。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 繁漪在家庭生活中遭受了周朴园的精神折磨与压抑, 又陷入被周萍所抛弃的悲剧中。这双重的悲剧都是周朴园的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她不顾一切地追求周萍的爱情, 不顾一起切地反抗与报

戏剧经典赏析教学大纲

《戏剧经典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50414323课程名称:戏剧经典赏析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文学院影视戏剧文学专业 学分数:3 学时数:54 开课学期:第学期制定/修订日期:2011 年 8 月13 日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讲授在介绍有关戏剧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取古今中外戏剧名家名作,分析、阐释其艺术特色。在对戏剧经典作品的赏析之中,帮助大学生步入戏剧艺术殿堂,基本掌握戏剧艺术的一般规律,了解名家名作,培养学生接触与欣赏戏剧艺术的兴趣,并陶冶人的性情,丰富人的心灵,由此充实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戏剧的艺术感悟能力与初步的理论分析能力,学会赏析戏剧作品,并尝试写作剧评。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编外国戏剧部分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古希腊悲剧与喜剧的起源,基本演出形态及剧场艺术发展;古罗马戏剧概况 【2】教学重点 三大悲剧诗人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 【3】教学内容 古希腊戏剧概况 一、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三、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古罗马戏剧概况 普劳图斯《一坛金子》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掌握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总体特点及对戏剧的深远影响,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的特点【2】教学重点 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的艺术特色;《威尼斯商人》的悲喜性 【3】教学内容 一、《威尼斯商人》

二、《哈姆雷特》 三、《麦克白》 四、《李尔王》 第三章古典主义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古典主义戏剧缘起及基本特征;理解三一律,掌握《熙德》的艺术特色;莫里哀喜剧的特点。 【2】教学重点 高乃依《熙德》、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 【3】教学内容 古典主义戏剧缘起及基本特征 一、高乃依《熙德》 二、莫里哀《伪君子》 三、莫里哀《吝啬鬼》 第四章 18世纪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启蒙主义时期戏剧特点;理解哥尔多尼对即兴喜剧的改造,掌握《一仆二主》对即兴喜剧的承继与改造和《费加罗的婚姻》的主题与喜剧情境构造 【2】教学重点 《一仆二主》《费加罗的婚姻》 【3】教学内容 启蒙主义时期戏剧简介 一、哥尔多尼《一仆二主》 哥尔多尼的创作及对即兴喜剧的改造;《一仆二主》赏析 二、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博马舍的“严肃戏剧”主张;《费加罗的婚姻》赏析 第五章19世纪戏剧作品 【1】教学要求 了解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社会问题剧;自然主义戏剧;唯美主义戏剧、社会 喜剧,掌握《欧也尼》的优点与缺失;《钦差大臣》的戏剧冲突与讽刺性场景;《大雷雨》的 主题及人物形象、布景意义;《玩偶之家》的主题、情节结构及深刻的人物心理刻划;《朱丽 小姐》的细节描写与人性揭露;理解“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戏剧,社会喜剧与王尔德 的语言。 【2】教学重点 《欧也尼》、《钦差大臣》、《玩偶之家》 【3】教学内容

浅析在舞台上如何呈现曹禺话剧《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f882291.html, 浅析在舞台上如何呈现曹禺话剧《家》 作者:杨韵琪 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20期 【摘要】大家平时耳熟能详的经典剧作有《原野》《雷雨》《日出》等,这些都是曹禺 先生的作品。除此之外,他还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话剧,这次改编还被誉为从文学作品到戏剧剧本改编的典范。本文主要通过对剧本《家》的浅谈,来说说如何在舞台上呈现《家》,导演是怎么二度创作的。 【关键词】改编;导演构思;二度创作;舞台呈现 中图分类号:J8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027-01 《家》的故事应该是发生在五四运动前后,那时候的中国局势不稳定,到处动荡不安,也是中国历史重要的转折期。从《家》中的场景可以看出,整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很封闭很封建主义的大官僚家族来进行,也就是高公馆。公馆中除了老太爷,还有五房分系。故事主要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事件为主,用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辅,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1] 这里的一度创作应该算曹禺的改编,然后就是剧本分析,构思是否合理并巧妙主要就是看这个,所以我们要先剧本初读,然后再读,最后精读,以此来详细分析整个故事,包含它的立意、事件段落、人物形象、人物关系、矛盾、主线与辅线、行动与反行动,还有剧本结构、风格、体裁、剧本及作者背景资料等。所以要完全了解《家》这部剧,就要将它烂熟于心,摸透它。 之后就是导演构思,它是二度创作的中心环节。通俗来说,就是把导演所理解和认识到的剧本的主题思想作为基础,进一步深度分析整个剧的思想和艺术构思,再根据导演想要深入挖掘剧作最本质的内容和思想,从而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应该是以下几点,即现实意义与最高任务、形象种子、美学原则和观演关系。 剧中除了揭露那个时期的封建家庭所带来的罪恶,还表现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年轻一代的摧残和迫害。所以突出封建制度对年青一代的摧残就是本剧的现实意义和最高任务。 首先,觉新是整个作品的主心骨,所有的故事围绕他展开。他从小就接受封建教育和封建家庭观念的影响,他自愿为家庭做出牺牲,不敢反抗家里人,因为要“孝”。所以在觉新和瑞珏结婚的时候突出觉新的悲愤、无奈、无力反抗也不敢反抗的复杂心理。而瑞珏是懵懂、不安的,她没有见过世面,一切都是听从家里人安排,她都没有见过丈夫就要嫁给他,但是家里人

论曹禺的悲剧艺术

论曹禺的悲剧艺术 摘要:曹禺戏剧发展了我国悲剧艺术,进一步开拓了悲剧文学的表现领域与精神刻画的深度,为悲剧艺术提供了典范。曹禺从现实生活提炼出悲剧冲突,描写平凡生活中受压迫与摧残、遭压抑与扭曲的悲剧人物,反映出悲剧的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曹禺;悲剧;情节;人物 一、悲剧的概念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亚里士多德把悲剧定义为:是对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净化、宣泄。后世很多美学家、戏剧理论家都曾从不同的角度确立悲剧的本质。在悲剧中,人的欲望、情感、意志、能力都是历史的产物,体现着人类的本质力量,但都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磨难,甚至是厄运,而且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这就构成了“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在这种悲剧冲突中,主人公不仅要同为其造成挫折、磨难的强大外在力量搏斗,往往还要同主体的内在本质力量进行搏斗。尽管突然降临的悲剧性情境似乎是偶然的,但是,这种情境只是为主体行动安排的必要契机,而行动都是源于主体的自我意识,是主体为了极限发挥自身的潜能而做出的。因而,由行动构成的命运的曲线,连同最终的结局无论是失败或是丧失生命,便是他(或她)完整生活的凝聚,亦即完整的人格在行动中自满自足。悲剧的力量正在于主人公有限的生命运动所体现的人类精神的永恒价值。 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最后一种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串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悲剧的实质,无论“英雄悲剧”、“家庭悲剧”,还是“小人物悲剧”,都要探索到人类本质力量这一人生最深的底蕴。人们意识到的与意识不到的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