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上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线上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线上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线上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线上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为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校课程资源,推动和规范优质线上课程进学校、进课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课程说明

1.线上课程是指经教务处组织认定,供学生选修的在线课程,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课程选修前,教务处面向学生公布线上课程所在的网络教学平台(或课程链接)及课程简介、线上线下课程学习要求、学习时间考核方式、答疑时间安排等信息。

3.线上课程原则上参照16学时/学分的标准,确定学分数。

4.线上课程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由教务处(求索学院)负责。

二、修读要求

三、1.教务处下达线上课程的选修通知,学生根据选修通知,在指定时间进入教务网络管理系统选课。

四、2.学生在网上洗定课程后,必须按照规定要求修读,完成全部教学活动,并参加课程考核。没有办理网上选课手续的,所修学分无效。

五、3.每位学生在标准学制期间内,选修线上课程学分暂定

原则上不超过4学分,每学期选修线上课程原则上不超过2门。超选所修学分,不计入毕业学分。

六、4.线上课程学习方式实行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线上学习由选课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含假期)自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包括视频学习、练习与讨论等;线下教学由指导教师主导,主要以师生见面课形式开展互动讨论、小组竞赛、辅导答疑或针对课程某个重要章节开展线下专题教学的方式进行。

七、三、教学要求

八、1.线上课程设主讲教师和指导教师。主讲教师为该课程网上授课教师,指导教师由校内教师担任。

九、2指导教师的确定,经个人申报、学院审核后,由教务处确认,或由教务处指定.

十、3.指导教师须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资格;原则上指教师应从事与该课程所属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教学工作。

十一、4.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包括

十二、(1)熟悉课程内容,做好备课工作。

十三、(2)开展教学设计,并根据教学设计组织教学。

十四、(3)发布话题和活动,协调学习者的讨论,及时答疑和回复,监控学习状态。

十五、(4)通过见面课组织集中教学;见面课规模一般不

超过50人/班;人数偏多时,指导教师可根据课程选修人数,分班组织教学。每门线上课程见面课学时数应不少于4学时/学分。

(5)确定课程考核方式,并负责学生综合成绩评定及录入工作。

(6)(6)课程结东后向教务处提交1份课程总结报告。(7)四、教学管理

(8)1.线上课程在开课前,由教务处发布正式开课通知,明确课程指早教师、首次师生见面课时间、地点等信息。(9)2.线上课程在正式开课后1周内,须安排不少于1学时的首次师生见面课。通过首次师生见面课,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课程介绍,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告知学生课程考核方式,并建立与学生线上线下常规联系机制。

(10)3.线上课程原则上不设置固定教室。若使用教室,由指导教师提前向所在学院申请,由学院报教务处统一安排。(11)4.课程正式开课前,指导教师应向所在学院提交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应根据课程教学需要,不受统一格式规范限制。

(12)学校将师生见面课以及线下指导和答疑纳入教学督导范畴,并适时推进学生评教。

(13)6.学生课程成绩提交、录入、审核等采取常规化课程

管理

五、课程考核

线上课程由指教师确定考核方式。线上课程综合成绩原则上由平时成绩和课程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和课程考核成绩的判断标准、依据及其占综合成绩的比例,由指导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自行确定,并在首次见面课时告知学生。

六、教学工作量

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参照学校素质拓展课程工作量进行核定。

七、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课程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金塔汽车维修中等专业学校 课程标准制定(修订)管理办法课程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具有指导性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的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要防止脱离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公共课、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一是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二是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3、示范专业应选取3-5门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其余课程可根据专业整体改革思路,做到课程内容模块化、项目化,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或其他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的实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办法与措施方案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办法及措施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现在全乡提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校应以此为契机,查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找出解决的办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几年我校教学质量一直列全乡倒数位置,其原因诸多,重点是我们校领导重视不够,教师在教学上引领、传授知识没有新颖,与家长沟通不足,教师获取新知和运用新知的能力不够,应用老方法讲授新教材,逐年累积使得学校教学质量下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参考中心小学下发的“一评三考”实施办法和学校教职员工的意见,结合学校的实际,根据各级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特制定本措施。 一、切实加强课程管理。 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把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有无违规现象,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并与奖惩挂钩。 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教导主任、值班教师每天从早读、晨会开始到放学结束,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私自调课、不按教学常规上课,课堂环节脱节、不完整,随意上自习进行或未按规定时间放学等现象,都作为教学事故记录在案,并根据“一评三考”奖惩条例进行处理。 二、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 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虽然我们备课是直接下载,但也要仔细研究备课,写好批注与反思。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 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对于不带教案,作业未批改上课的要按照“一评三考”的实施办法严肃处理。(3)组织教师评选优质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常纺院教字〔2015〕19号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为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丰富人文素养课程体系,探索新型网络教学模式,共享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我校拟于2015-2016-1学期开始,根据校《2015年教学工作计划》和《关于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意见》相关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实际,分步开设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为了提高网络课程的使用效益,规范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的使用与管理,明确管理部门、教师与学生的职责与任务,特制订本办法。 一、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性质与要求 1.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分为通识类教育必修课和通识类教育任意选修课,简称网络必修课和网络选修课,分别对应我校的职

业基础课和素质拓展课中的任意选修课。 2.遴选或者引进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满足学生所需;体现开放性、动态性;着眼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鼓励我校教师自主开发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供学生选修或必修。 3.网络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可根据教学实际分批实施。 4.网络课程所修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分系统。学时学分计算办法参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具体课程学分以教务处建议学分为准。 5.网络必修课程学时学分不足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由课程教师采用线下集中教学等方式补足课时,帮助学生修满该课程规定学分。具体方案由课程所属部门制定并报教务处审批。 二、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的管理 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由教务处和课程所属部门共同管理。学校成立由教务处、课程所属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实施工作组”,其职责是负责课程遴选、师资遴选、选课管理、过程监控与协调等工作,保障通识教育网络课程顺利实施。 (一)教务处职责 教务处宏观指导通识课程开设及实施管理;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遴选通识课程;负责课程购买、系统安装、信息导入等相关事宜;负责学生选课信息发布、系统管理(包括课程、教师、公告、工作量、访问量统计等);定期发布学生学习进程信息等。

关于课程标准制定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关于课程标准制定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具有指导性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服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要防止脱离培养目标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公共课、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一是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二是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3.重点专业应选取3-5门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其余课程可根据专业整体改革思路,做到课程内容模块化、项目化,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或其他教学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的要求。 4.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可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制订相适应的课程标准。课程要充分考虑本院及合作企业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课程要重视实践性教学,创造条件加大校内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泗阳县城厢中学陈军 教育质量是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学校与教师生存与发展的生命。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必须让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全体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提高教育质量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是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我们的根本职责,是学校与教师发展的根本上来。其次是按加强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建立教育质量的目标与责任体系,形成学校—年级组—班级—班主任。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双向目标责任体系,根据实际确定质量目标。与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其三要建立教育质量的评价机制。其四要建立教育质量的奖罚机制。教育质量高的教师在评职、评先、评优按优先考虑。 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我校将推行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并把这“十字”方针作为我校强化教学中心意识,开发教师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形成规范化教学管理的重大举措,同时,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1)、备课要“深”。即:深入学习课标,深入挖掘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深入探讨教法。 (2)、上课要“实”。即:上有充分准备课,不搞花架子,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3)、作业要“精”。即:作业要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有目的性。 (4)、教学要“活”。即:不局限于教材,不局限于现成的模式,不死用教案,做到教有特色,教有风格。 (5)、手段要“新”。即:在创设情境方面,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选择方面,在训练设计方面要突出“新”字。 (6)、反馈考试要“勤”。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7)、考核要“严”。即: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严把考核、考勤关。 (8)、批改辅导要“细”。即:所有学科作业或笔记类,都要详批、详改,班主任要建立后进生辅导记录,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9)、检查评价要“公”。即:公平公正地检验评价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

线上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线上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线上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为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学校课程资源,推动和规范优质线上课程进学校、进课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课程说明 1.线上课程是指经教务处组织认定,供学生选修的在线课程,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课程选修前,教务处面向学生公布线上课程所在的网络教学平台(或课程链接)及课程简介、线上线下课程学习要求、学习时间考核方式、答疑时间安排等信息。 3.线上课程原则上参照16学时/学分的标准,确定学分数。 4.线上课程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由教务处(求索学院)负责。 二、修读要求 三、1.教务处下达线上课程的选修通知,学生根据选修通知,在指定时间进入教务网络管理系统选课。 四、2.学生在网上洗定课程后,必须按照规定要求修读,完成全部教学活动,并参加课程考核。没有办理网上选课手续的,所修学分无效。 五、3.每位学生在标准学制期间内,选修线上课程学分暂定原则上不超过4学分,每学期选修线上课程原则上不超过2门。超选所修学分,不计入毕业学分。 六、4.线上课程学习方式实行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相结合。

线上学习由选课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含假期)自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包括视频学习、练习与讨论等;线下教学由指导教师主导,主要以师生见面课形式开展互动讨论、小组竞赛、辅导答疑或针对课程某个重要章节开展线下专题教学的方式进行。 七、三、教学要求 八、1.线上课程设主讲教师和指导教师。主讲教师为该课程网上授课教师,指导教师由校内教师担任。 九、2指导教师的确定,经个人申报、学院审核后,由教务处确认,或由教务处指定. 十、3.指导教师须具备讲师及以上职称资格;原则上指教师应从事与该课程所属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教学工作。 十一、4.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包括 十二、(1)熟悉课程内容,做好备课工作。 十三、(2)开展教学设计,并根据教学设计组织教学。 十四、(3)发布话题和活动,协调学习者的讨论,及时答疑和回复,监控学习状态。 十五、(4)通过见面课组织集中教学;见面课规模一般不超过50人/班;人数偏多时,指导教师可根据课程选修人数,分班组织教学。每门线上课程见面课学时数应不少于4学时/学分。 (5)确定课程考核方式,并负责学生综合成绩评定及录入工作。 (6)(6)课程结東后向教务处提交1份课程总结报告。

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办法(修订)

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办法(修订) 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办法(修订) 为使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准确地评价教学效果~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院教学工作实际~科学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现状。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复杂过程~影响教学质量的指标因素诸多~有些是定性指标~有些是定量指标。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3.全面综合评价 不同评价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处位置不同~接触教学活动的层次和角度不同~对问题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也不相同。在评价中~必须考虑到不同评价者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评价~注意教师的师德和师能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程序 1.院级评价。教务处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教学督导员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议。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教学督导员在听课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平时工作表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对每位教师的随机听课每学期应不少于两次~并填写《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表,学院用,》。

2.系,部,评价。系,部,必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应定期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认真填写《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表,系部用,》~并提交教务处备案。 3.学生评价。各系,部,定期组织本系学生开展评教活动。每学期~系,部,随机抽取学生,公共基础课程不低于上课学生人数的30%、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不低于上课学生人数的50%,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表,学生用,》。在学生实习期间~系,部,组织所有毕业班级学生填写《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表,学生校外实习用表,》。 4.实习单位评价。各系,部,组织毕业班级学生所在实习单位~对参加实习的每位学生~分别填写《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表,实习单位用表,。 5.学生家长评价。各系,部,组织所有学生家长填写《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表,学生家长用表,》。 教务处对教师教学质量院级评价进行汇总、分析~做好评价资料存档工作~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各系,部,。各系,部,对教师教学质量系,部,、学生、实习单位、学生家长评价进行汇总和分析~做好评价资料存档工作~并撰写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分析报告~提交教务处备案。 三、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运用 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是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以及系,部,评聘教师职务和报评优秀教师的基本依据。 对评价为“较差,总分,60,”的教师~系,部,要加强帮扶指导。本学年度内评价为“较差”的教师~下一学年课酬相应下降10%,连续两年评价为“较差”的教师~根据有关规定暂停或取消其授课资格。经考察确实不适合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由人事部门安排转岗。 四、附则 1.此办法自下发之日开始执行。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临溪中心小学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课程管 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地方课程 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 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发,认真编写教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班队活动课、科技手工课等。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

体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实施条件 (五)制定课程表时,各年级要严格执行《普通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表(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门类、课时不得随意增减。按照《中小学学年度校历》, 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六)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标,使用经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征订的教科书,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非经审核的教科 书不得随意使用。 (七)结合教师所学专业、学校《课程表》规定的课程门类、课时,科学、规范的配置任课教师,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八)按有关要求,配置并更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教具、设施、设备,仪器室要录制、购买学生关心、感兴趣的教育资料,满足教学需求。 (九)标准班学额均为40人,最多不超过50人。各年级不得分重点班、快 慢班;无特殊情况尽量不中途重新分班。 三、课程实施 (十)学校要在开学第一周制定出全校总课程表、活动课安排表;教师任课表、班级分课程表、活动课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在开学前下发,各教学班严格按课表上课,保证课程开齐、开全、开足、开好,教师能按县统一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 保证按规定时间开学、放假。 (十一)抓好课程实施的常规管理工作,教师应承担研究教材(课标)、备课、编写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习辅导、批改作业、教学检测、评价等教学任务。。 (十二)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标、德育大纲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课前要精心备课,认真编写教学设计,做好充分准备。课堂教学要紧扣“三维目标”,改进教

小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小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为了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认真分析了我校教学工作的现状:根据上学期期末学校的统考情况和我校自己组织的其他年级的期末考试,我校教学成绩还不够理想,与其他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没有突出的优势科目,在科目各率方面与全区平行班级之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全校整体教学质量中心学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尽快改变现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我校将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一、强抓教学常规管理,向平时工作要效益。 建立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抓好落实。在做好各项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侧重对教师作业批阅,上课,教具使用,坐班办公,学生辅导几个方面的检查,对这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校长、教导处通过听课、抽查、突查、到班级调查等手段进行动态检查,对检查情况要详细记录,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质量监督小组,许湘闽教导主任负责语文学科的督导,许幼珍副教导主任负责数学学科的教学督导,黄美兰副校长负责综合学科的教学督导。确定每周一下午是我校的语文教研时间,每周二下午是我校的数学教研时间,周五上午是综合学科的学校教研时间。各教研组组长能认真组织好教研工作。效果良好。学校教学常规按照期初,期中,期末3次进行教学

常规检查。每次检查在教师的教案上贴一张反馈表予以建议与表扬。个别经验不足的教师,教导处会私下交流。并在教师会议上予以反馈检查结果。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进行表扬,树立标兵,对工作不认真的教师大会上也予以不客气的批评。开学以来,我校开展了五次的教研组会议,研讨了师带徒的方案,培优补差的工作方案,如何提高课堂实效,如何备课,如何评价等的教研活动。 二、目前我校提升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确定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认真备课,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 第二,立足课堂,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 (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 (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在线网络课程管理办法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线网络课程管理办法 为让广大师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素质拓展课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开通20门网络课程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一、可选课程及学分 学校每学期精选20门网络课程作为学校素质拓展课(公选课)的补充。学生完成每门课程的学习,考格记2学分。学生在校期间须完成至少3门网络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建设完成时间 2014年12月20日前。 三、选课方式及时间 1选课时间 每年7月1-10日、1月1-10日学生登录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完成下学期选课工作。 2.选课人数 每门课程选满80人为止,对选课人数不足35人的班级不开课。 四、教学形式及考核办法 1.学习形式 网络课程采用自主学习和集中管理结合的方式。信息中心为选课学生统一办理学习卡,利用公共机房的空余时间,每门网络

课提供20学时的免费上网学习时间,20学时内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自费上网学习。 2.管理办法 学校对每门课程安排指导教师,两周安排一次辅导课,每门课安排8次集中辅导。辅导教师组织选课学生在开学第一周对如何修读网络课程进行全面指导,对学生观看课程视频、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通报;引导学生在线通过网络手段(如BBS、EMAIL、BLOG、直播课堂)进行交互学习或讨论。教务处对辅导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3.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合成 期末考试由教务处按所选课程组织相应学生进行统一考试。对没有100%完成所选课程所有章节视频及作业的学生不能参加期末考试。网络通识课采取形成性课程考核方式,课程最终考核成绩由观看视频(30%)、完成作业和讨论(30%)和期末考试(40%)三部分组成。 4.网络课成绩不及格处理办法 学生网络课考试不及格的,按《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修管理办法》(?)缴纳重修费后重新学习该课程或另选其他的网络课程。 五、注意事项 1.学生课程学习过中应关注自己的进度自查、视频观看、参考资料下载、作业提交、课程讨论、考核。

提高教学质量管理办法

2018年提高教学质量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根据五教发(2005)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扎实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领导机构 1、成立教学质量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教学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并全面负责全片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副组长(副校长)负责全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以及三至六年级英语教学质量的管理,副组长(教导主任)负责一至六年级语文、英语及村小的教学质量管理,副组长(教科室主任)负责一至六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管理,成员(村小校长)负责本村小的教学质量管理,成员(副教导主任、后勤主任、大队辅导员)协助完成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三、奋斗目标 1、力争18年毕业班语文进入前区前三名、数学进入全区前五名,英语进入全区前十名。 2、所辖村小XXX毕业班语文、数学力争得到全镇第一名,并进入全区前三名,英语力争得到全镇第三名;所辖村小XXX毕业班语文、数学、英语力争得到区平。 3、力争18年市调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进入市教科所联系学校(37所)前25名。 4、在年度办学水平评估中,保持“规范一级学校”称号。 5、一至五年级语文、数学、三至五年级英语力争年级平均分60%以上的年级超过镇内同类学校。

四、主要措施及具体做法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重视备课工作,认真钻研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编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辅助手段,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教案设计层次清楚,重视学法,教师做到超周备课,各学科备课组坚持间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讲究备课实效。 备课的基本要求: 1、认真钻研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大纲(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认真学习领会大纲(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了解所教学生的“双基”掌握情况、缺漏所在、心理特点,以便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认真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其内容应包教学内容 ( 或课题 ) 、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课时分配、授课时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后记等。 4、认真写好教学后记。教学后记重点写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把改进措施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体会写于教案后,以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35岁以下的教师每周不少于1 篇教学后记。 5、坚持间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五备”:备大纲(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认真上课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

课程标准制订与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制订与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是依据高职课程的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对教育教学应达到的指标所做的具体描述,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为教学双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标准的制订原则 1.课程设计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更新。 2.制订课程标准要依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防止脱离培养目标而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 3.课程标准的制定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参照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设置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和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4.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中,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相适应的课程标准。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网络教学管理制度

参考一: XX学校网络教学管理制度 一、网络教学是学校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学校网络教学的研究、管理和培训者以及技术支持部门,应当努力探索和推广网络教学应用。 二、学校教师要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或开发网络课程和网络课件,须先报教务处申批通过。因为网络教学必须采用实名制,教师还必须持相关证件(教师证、院系证明)到教育技术中心办理授权、教学内容上传等手续,并接受必要的应用培训,才能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取得网络教学资源上传的资格。 三、网络教学资源应当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教育技术中心应定期与不定期地对教学资源的合法性进行检查。 四、要及时对网上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维护,保证教学资源信息的完善和教学资源在网上浏览的畅通。 五、依据学校开设的专业和课程,做好教学资源数据库分类和编组的管理,使数据库建设条理有序、查询快捷便利。 六、着力探索网络教学的新模式和相关的教学研究。积极配合教务处进行网络教学的质量评估和教学监控;积极推广网络教学应用,对教师进行网络教学培训,包括对网络教学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七、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时,应遵守有关网络安全法规,切实加强网络交互环节的管理,保证网络运行安全。

参考二: XX学校网络教学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充分利用和丰富学校网络教学资源,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和网络化,进一步规范和促进网络教学建设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术语 1、网络教学是利用电脑和宽带网络等硬件环境,依托专业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同时、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实地现场教学”模式的强有力的补充,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和目标。网络教学主要实现手段有:视频广播、WEB教材、视频会议、多媒体课件、BBS论坛、e-mail等。 2、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技术表现的某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网络课程由两个部分组成: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分为网络辅助课程与网络实体课程两类。 3、网络辅助课程是指依托于某一门课程,为课程的课堂教学提供学习指导、

教学质量管理规定

教学质量管理规定 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班的增多,教学调度工作的重要性更加 突出。为严格学院教学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我院教学运行更加规范、 科学,现将有关事宜规定如下: 一、总课表编制要求 1、各系部应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分配表编制课程总表。班级课程表、 班级教室安排表于新学期开课前 3 天发至班级,教师教学任务书和课表应在寒 (暑)假前发到教师手中,以便假期备课。 2、编排总课表应遵循教学规律,考虑学生负担均衡;不同性质的课程要适 当搭配;要有利于学院教学设施的利用、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进修培养;周学 时数在 2 学时以上的课程,尽可能间隔 1—2 日排课;一名教师担任 2 门以上课 程时,尽量不在同日内排两门课。 3、总课表经主管教学的院领导审定后于新学期第一周试行,试行后可视具 体情况作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总课表原则上不允许变动。 二、调课与代课 1、教师因公、因事、因病需要调课,必须事前填写调课单,经系部主任批 准后,报教务处备案。凡末按规定办理手续而擅自调课或代课的,均按教学事故 处理。 2、教师如遇事先难以预料的原因不能按时到校上课,按特殊情况处理。教 师本人(或委托他人)须在上课前半小时口头或电话向系部请假,系部应通报教 务处,待上班第一天按规定补办调课手续。 3、教师因公外出或病、事假,单班缺课达 8 学时以上(含 8 学时)应由本 人提出申请,经所在系部主任、主管院领导批准,并由所在教研室安排其他教师 代课,报教务处备案。如确实无法安排代课,应由请假人事前(病假应于上班后 第一天)编写补课计划,经教学班所在系部主任同意,教师所在系部主任批准, 报教务处备案。补课计划应注意科学合理,不得突击补课,补课计划一经批准, 不得随意变动。 4、实验课教学原则上按学期授课计划进行。如因实验场地所限,不能按计 划进行的,应由授课教师和教研室共同研究提出调整计划,经实验室所在系部领 导批准并通知到实验班级和实验班级所在系部。未经批准实验课不得调动。否则 按擅自调课处理(包括实验员)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防止片面强调本课程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国际人”的要求。 2.公共课、基础课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等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基础课可进行模块化或融合式课程改革,有些内容模块可归到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教学;课程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3.专业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对接职业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要进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突破知识技能取向,通过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过程,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4.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要创造条件加大校内外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例;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保证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合作共事能力,增强自信。基础课程要适应学生需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凡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制订课程标准。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编制相适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1、附件2、附件3。 三、课程标准的编制程序 1.课程标准由各系部组织相关教研室制订,在专业带头人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研讨课程开发及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

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1 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 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的意识,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现就今后 一段时期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完善职教体系,增强职教吸引力,满足人才多元发展、终身学习的必然需求;是挖掘办学内涵,深化课程改革,打造办学品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服务地方经济,推进富民强市,构建和谐盐城,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举措。学校要着眼长远发展,引领教职工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牢固确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强化“责任意识到位、举措落实到位、管理保障到位、质量彰显到位”这“四到位”要求,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我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来抓。 二、有效把握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德育为先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抓手的职教办学方针。要着力推进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的衔接吻合,加强专业建设,创建品牌(特色)专业;要进一步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开发项目课程,

优化课程建设;要充分发挥校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试点推行“现代学徒制”,对接我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加 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全面推行学校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加快形成具有我校本土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测体系,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条件。 三、切实推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举措 (一)切实增强学生管理工作实效 1.要确立“德育为首”的理念,认清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增强责任感。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把行为规范教育与礼仪诚信教育相结合,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把防差转差教育与优化学生素养相结合,把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相结合,把社会核心价值教育与敬业精神、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要创新德育工作举措,首先是要继续坚持实施“三全管理原则”,即:全员参与管理,全程监控管理,全方位实施管理,形成人人育德、事事育德、处处育德的新机制;其次是要发挥德育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齐上足教好德育课程,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其三是要在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社会实践教学等环节中,注重渗透德育内容;其四是要继续组织开展自我管理实践、辩论赛、演讲比赛、广播操比赛、创业策划方案比赛、“四帮一”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申报程序第六条.

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办法(修订)

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办法(修订)为使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准确地评价教学效果,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院教学工作实际,科学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现状。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复杂过程,影响教学质量的指标因素诸多,有些是定性指标,有些是定量指标。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3.全面综合评价 不同评价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处位置不同,接触教学活动的层次和角度不同,对问题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也不相同。在评价中,必须考虑到不同评价者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评价,注意教师的师德和师能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二、教学质量评价的程序 1.院级评价。教务处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教学督导员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议。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教学督导员在听课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平时工作表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对每位教师的随机听课每学期应不少于两次,并填写《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表(学院用)》。 2.系(部)评价。系(部)必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应定期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认真填写《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表(系部用)》,并提交教务处备案。 3.学生评价。各系(部)定期组织本系学生开展评教活动。每学期,系(部)随机抽取学生(公共基础课程不低于上课学生人数的30%、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不低于上课学生人数的50%)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教师教学效果评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核心课建设标准

辽宁某某职业学院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 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成果。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