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最新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最新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最新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

最新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班级姓

课题《世说新语》两则

备课人

陈金台

时间

第二周教研组长签字

副备人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过程与方法目标:2.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等词在特定语

境中的词义。●情感与态度目标: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

文句,理解文意。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对咏雪

佳句的评价,人物形象的分析

课前预习学案一、走近作者作品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创作的一部主要

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

记体)小说。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

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一

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

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

千古。二、初读课文,完成三标一感1. 标出不认识的词语并注音

2. 标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加以理解

3. 标出文中

出现的人物,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4. 感悟文章的整体内容三、比

一比,看一看,谁英雄,谁好汉:1. 给黑体字注音俄()而雪骤()欣()然差()

可拟()柳絮()无奕()女

道韫()相委()而去期日中()尊君

在不()2. 解释黑体词语的意思(1)与儿女讲论文

义(2)俄而雪骤(

近义词

:忽而、未几、既而、少顷、俄顷、须臾)(3)公欣然曰(4)撒

盐空中差可拟(5)未若柳絮因风起(6)即公大兄无奕女(7)陈

太丘与友期行(8)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9)尊君在不(11)相委而去(12)则是无信(13)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4)君与家君期日中(15)而:a. 相委而去 b.学而不思则

罔(16)之:a.下车引之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四、理清

人物关系1.《咏雪》涉及到的人物有几个?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共有三个人物,通过他们言行,表现了各

自怎样的性格特点?五、课下收集至少五句关于有雪的句子

班级姓

名课题《世说

新语》两则

备课人

陈金台

时间

第二周教研组长签字

副备人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情感与态度目标:结合人物

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教学重

点难点●教学重点:“俄而、欣然、拟、未若、舍、顾”等词在特

定语境中的词义;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难点是对咏雪佳句的评价,人物形象的分析

学好语文,必须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课内探究学案

咏雪(一)导语设计◆回顾描写雪的诗句,导入:同学们,雪

花是冬天的宠物,是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深受诗人的青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雪的文章

《咏雪》(板书文题)附:诗中雪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

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

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同学们,我们古代流

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王戎

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

一篇文章《咏雪》。(板书文题)(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

预习小测由小组检查,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究解答。(四)研读《咏雪》【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疏通文意。2.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

句疑难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

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合作探究】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

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

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3.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

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精讲点拨】各小组提交前面

两个环节中遇到的问题,精讲点拨,教师归纳问题,升华提高。(五)小结:描写景物,要抓住其特征,绘其形,传其神。

课后反思

班级姓

课题《世说新语》两则

备课人

陈金台

时间

第二周教研组长签字

副备人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掌握“俄而、欣然、拟、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注释,

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情感与态度目标:结合人物

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俄而、欣然、拟、未若、舍、顾”等词

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难点是对咏雪佳句

的评价,人物形象的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一)导语设计有一个

成语

叫“一诺千金”,是说人要说到做到,要讲信用。孔子有言曰:人

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用,那怎么可以呢?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人要讲信用。今天我们学习

一篇与信用有关的文章。(板书文题)(二)出示学习目标(三)

研读《陈太丘与友期》【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

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2.小组成员

讨论解决字词句疑难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3.选三

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学生点评。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

样的人?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精讲点拨】各小组提交前面两个环

节中遇到的问题,精讲点拨,教师归纳问题,升华提高。(四)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

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世说新语两则》巩固检测】--- 群雄

亮剑,勇者无敌。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1)俄而雪骤(2)

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4)期日中(5)尊君在不2.翻译

下列句子。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③撒盐空中差可拟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

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4.填空(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兄子胡儿曰:------------------。兄女曰:------------

-------。(2)君与家君期日中,----------- ,-------------。对子骂父,-------- 。友人惭,---------,元方入门不顾。

【课外拾零】----《世说新语》小故事1、荀巨伯:荀巨伯远看友

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

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胡:古时西方、北方

各少数民族统称胡。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②班军:

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您

还是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你,你却让我离开,让我

舍弃正义来保全性命,这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事!”胡兵进城后,

对荀巨伯说:“我们的大军一到,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

么人,竟敢独自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

抛弃他,我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胡兵相互

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于

是撤回大军。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全。2、庾公乘的卢马:庾公乘马

有的卢,或语令卖去①,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

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②。效之,不亦达乎!”【注释】①庾公:庚亮,字元规,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的卢:马名。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按迷信说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②孙叔敖:春秋时代楚国的令尹。据贾谊《新书》载,孙叔敖小时候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回家哭

着对母亲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我今天竟看见了。母

亲问他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怕后面的人再见到它,就把它打死

埋掉了。他母亲说:你心肠好,一定会好心得好报,不用担心。

【译文】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叫他把马卖掉。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主,那就还要害那个买主,怎么可

以因为对自己不利就转嫁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打死两头蛇,以保

护后面来的人,这件事是古时候人们乐于称道的。我学习他,不也

是很旷达的吗!”3、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太丘长陈??和朋

友约好一同外出,约定中午出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来,陈

??不管他,自己走了,走了以后,那位朋友才到。当时陈??儿

子元方才六岁,正在门外玩耍。来客问元方:“令尊在家吗?”元

方回答说:“家父等了您很久,见您不来,已经走了。”那位朋友

便生起气来,说道:“真不是人呀!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扔下别

人不管,自己走了!”元方说:“您是跟家父约定中午走的。到了

中午还不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人家的父亲,这

是不讲礼貌。”那位朋友听了很惭愧,就下车来招呼他。元方掉头回家去,再也不回看一眼。4. 谢公与人围棋: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译文】谢安和客人下棋。过了一会儿,谢玄从淮上派来的使者到了。谢安看完了书信,沉默无语,慢慢地把脸转向棋局。客人问淮上战局的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已经大破敌人。”意色举止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5.《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那个女孩)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6.[原文]桓南郡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所指,不避陵壑。或行陈不整,??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颇敢直言。常自带绛绵着绳腰中,玄问:“用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玄自此小差。[译文]桓南郡喜欢打猎。每次外出打猎,车马随从很多,五六十里范围内族旗遍布田野,骏马驰骋,追击如飞,左右两翼人马所到之处,不避山陵沟壑。倘若队伍行列不整齐獐子野兔逃跑了,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桓道恭,与桓南郡桓玄是同一家族;当时任贼曹的参军,非常敢于直话直说。常常自己带着紫红色的棉绳,放在腰间。桓玄问他这是干什么用的,他回答说:“您打猎时喜欢捆绑人,我也免不了要被捆绑,但我的手受

不了粗绳上的芒刺。”桓玄从此略好了一些。7.床头捉刀人:魏武

将见匈奴使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

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译文】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来的使节,自己认为

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服远方的国家,于是便命令崔季扮成自己去接待,武帝则拿着刀站在座位的旁边。已经接见完毕,命令间谍问匈

奴来的使节:“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节回答说:“魏王风采高雅,非同一般;但是座位旁边拿刀侍立的人,这个人才是个英雄。”曹操听说这件事,连忙派人追赶,杀掉了那个使者。8.[原文]王子

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

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王徽之字子猷,弃官后住在山阴,

一天夜晚下大雪,他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就起身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

道(戴速字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

戴安道那里去。走了一夜才走到,到戴安道门前却不上前敲门就又

返回了。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回答说:“我本来是乘兴

而来,现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9.急不相弃: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zhé)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

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

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绰,为什么不呢?”不一会儿,强盗尾随而至,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担虑这一点。现在已经答允了他,又怎可

出尔反尔,抛下他置之不管呢?”启示:不要轻易许诺;既已许诺,就要善始善终。10.郗太傅招婿: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

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逸少,因嫁女

与之。【译文】郗太傅派遣门生给王丞相送去书信,打算在王家子

弟当中挑一个做女婿。王丞相对信使说:“你到东厢房随便挑选吧!”信使回去禀报郗太傅:“王家的小伙子都不错。只是一听说

您来招女婿,就都拘谨起来,惟独有一个袒露肚皮躺在床上,没听

到似的。”郗太傅捋着胡须说:“这个人才是我的贤婿啊!”于是

又派人去探访,得知是王羲之,遂将女儿许配给他。启示:“草木

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保持自己本色的人往往更受欢迎。

世说新语古今翻译全本

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④太 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主薄⑥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陈 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辔(p è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 ⑦廨(xiè):官署。

⑦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式,同" 轼"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 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 闾:里巷的门。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 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 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 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 应该呢?" 二鄙吝复生 周子居①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

「注释」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已复:竟然。 「译文」 周子居(周乘)经常说:" 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三汪汪如万顷之陂 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人问其故,林宗曰:" 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⑥,难测量也。" 「注释」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知识与能力:(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并能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学过一篇《杨氏之子》,我们已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世说新语》,感受两位少年儿童的聪颖机智。 二、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2、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师补充)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南朝刘义庆编著。该书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初读课文(读课文时注意正音、句读、节奏,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体会语感),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记录不理解的词句)。 1、把握重点字词: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儿女:子侄辈,现代专指儿子和女儿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 空中撒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比不上 2、把握重点语句: (1)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结果。 五、三读课文,探究问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1、本文给我们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氛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参考: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等,词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个最为贴切、生动、新

世说新语两则 优秀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背诵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教学《咏雪》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世语新说〉两则》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情感目标〗 1、学习要专心,观察事物要细心,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2、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作家作品分析: 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刘义庆(公元403年~444年),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020年《世说新语》两则优秀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优秀教案 ①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大家应该知道司马光的故事吧。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教师精讲点拨。 (1)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 ⑵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⑶“公大笑”一句中省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哪一个更好?(前者较有韵味)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⑷文末为什么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 (5)重点分析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中人物的智慧。 3、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的文言词语与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雪》 一、自学指导(一)(时间:3分钟) 1、读准字音。 2、读出情感,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读出性别、老少的区别。(分男女朗读) 二、当堂测试:(时间:5分钟) 1、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2、解释重点词语。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今义:子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 差:差不多拟:相比 三、自学指导(二)(6分钟)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3、归纳文章的主题。 1、明确: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2、明确: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明确: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四、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明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五、作业: 1、 背诵《咏雪》; 2、 《动态》课内作业部分。 板书设计: 外在之形 内在之神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咏雪

一、导入 我国乃礼仪之邦,在生活中,我们讲礼仪,那我们礼仪吗?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和这方面有关的一则古代的故事。 二、疏通课文 自学指导(一)(时间:8分钟)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2、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明确:显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1)与友期行:约定。 (2)期日中:约定的时间。 (3)太丘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4)相委而去:委,丢弃;去,离开。 (5)下车引之:拉。 (7)入门不顾:回头看。 (8)去后乃至:才。 (9)之:下车引之代词,代指元方。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当堂训练(时间:5分钟) 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补充课文省略部分。 明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

世说新语(上卷 原文+注解+翻译)

世说新语 第1章 德行第一 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③,至,便问徐孺子④所在,欲先看之。主簿⑤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⑥。”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⑦,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周子居⑧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⑨,则鄙吝之心⑩已复生矣!”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 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人,官至太傅。②登车揽辔(pai):表示初到职任。③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太守:郡长官。④徐孺子:徐稚,字孺子,终身隐居不仕。⑤主簿:中央机构或地方官府属官,掌管文书簿籍。⑥府君:对太守的尊称。廨(xia):官署。⑦武王:指周武王姬发。式:通“轼”,车厢前部扶手的横木。商容:商代贤人,因直谏被纣王废黜。⑧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汝南安城(今河南省汝南东南)人。⑨时月:指一段时间。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汝南慎阳(今河南省正阳)人,与周子居同举孝廉,以学、行著称。⑩鄙吝之心:鄙俗贪婪的情怀。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人。汝南: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人,官至太尉掾。“车不”二句:指车子不停下,这里形容下车的时间极短。鸾,通“銮”,车铃,装在轭首或车辕头的横木上,铃内有弹丸,车行则摇动作响。轭,架在拉车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弥曰:连日。信宿:留宿两夜。陂:池塘。

【译文】 陈蕃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模范,行为举止是世人的典范,他自从做官后,便有革新政治的志愿。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便打听徐稚的住所,想要先去访问他。主簿告诉他说:“大家都希望您先到官署。”陈蕃说:“周武王获得天下后,连垫席都还没坐暖,就赶快去商容居住过的里巷致敬。我以尊敬贤人为先,有什么不可以呢?” 周子居常说:“我一段时间不看到黄叔度,鄙陋贪吝的念头就又滋长起来了!” 郭林宗来到汝南,访问袁奉高,车轮的辙印还没有消失,就又离去了。他去访问黄叔度,却整日留连,连住两夜。有人问其中的缘故,郭林宗说:“黄叔度的修养如浩瀚无边的万顷之池,难以看清,难以混浊,他的器量深厚宽广,难以测量。” 李元礼①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②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③者,皆以为登龙门。 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④,曰:“荀君清识难尚⑤,钟君至德可师。” 陈太丘诣荀朗陵⑥,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⑦,季方持杖后从⑧,长文⑨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⑩,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注释】 ①李元礼:名膺,字元礼,东汉人,曾任司隶校尉。②名教:以儒家所主张的正名定分为准则的礼教。③升其堂:登上他的厅堂。④荀淑:字季和,东汉颍川郡人,曾任朗陵侯相。他和钟皓(字季明)两人都清高有德,名重当时。⑤尚:超出,超越。⑥陈太丘: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曾官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长,故称。荀朗陵:荀淑,曾任朗陵侯相,故称。⑦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寔长子。将车:驾车。⑧季方:陈谌,字季方,陈寔少子。后从:跟在后面。⑨长文:陈群,字长文,陈寔孙子。荀:指荀淑。叔慈:荀淑第三子,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教学内容 世说新语两则 年级学科 七年级语文 教学课时 共 4 课时 第 1 4 课时 课 型 普通课 教学目标 1. 借 助工具书认知生字词并理解其意。 2. 通过理解疏通背诵课文,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3.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外,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 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的评价。 3. 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 入门不顾” ,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疏通背诵课文,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准备 课本、教 辅资料、教案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之前让你们背了一首曹操的《龟虽寿》都会背了吧?(会),我们通过那首诗可以感受的到曹操的雄心壮志,那曹操晚年之后,将他的位子传给了曹丕,但是这个曹丕呢并非善类,他即位后一直对才华横溢的弟弟心怀忌恨,更想借机杀了他,所以就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一首诗,不然就砍了他,最终 同样,今天我们再来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少年,下面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大声诵读课文(板书) 二.走进作者及作品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 ,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世说新语》原为8 卷,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 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 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语言简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咏雪》选 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三.诵读课文,理解重要字词 1. 老师范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句子的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达到熟练程度。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点。 3.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并提出,教师引导点拨其意,并初步疏通所在句子的意思。 “内集”、“俄而 、“欣然”、“何所似”、“差”、“拟”、“未若”、“因”四 疏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在理解所有字词含义的基础上,学生默读课文,尝试自己疏通句意。老师点拨。 第二课时 一. 检查诵读、词义及翻译。 二.归纳总结 1. 古今异义

世说新语赏誉第八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赏誉第八原文及翻译 [8]赏誉第八 【题解】 赏誉指赏识并赞美人物,这是品评人物的风气所形成的。品评是士大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士大夫常在各种情况下评论人物的高下优劣,其中一些正面的、肯定的评语被纪录在本篇里,都是很简练而且被认为是恰当的话。从中可以看出士族阶层的追求和情致。 从所搜集的评语看,他们所赞赏的内容很广泛,可以说是有什么就赞什么,有一点可赞的就赞一点,举凡品德、节操、本性、心地、才情、识见、容貌、举止、神情、风度、意趣、清谈、为人处世,等等,都在赏誉之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佩服这些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其中有一些赞誉因为记载过于简略,没有记述说话的环境,至今时过境迁,令人难以了解是指哪些方面而言的。除外.如显示尊贵,喜好饮酒、会欣赏山光水色等,也受到赞誉。尊贵,是士族阶层所自诩的异于平民百姓的特点,如果言行神采显示出这种身分,自然会成为学习的榜样。例如第80 则记殷浩评王羲之为“清贵人”。鼓吹纵情饮酒,也许在开始时有愤世嫉俗而借酒浇愁之意,以后逐渐也被视为名士风流,借纵酒来表现超脱、放诞,或脐身名士。在世事纷争之中,与其机关算尽,何如酣饮一醉,于是饮酒也成了名士的一个特点。例如第130 则说: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使人欲倾家酿”,

这里同时也赞扬了他的酒德。至于寄情山水之间,更是名士借以表达意趣超脱或超然物外的心境的一仲追求,自然会得到很高的评价。例如第125 则说:“谢太傅称王脩龄曰:司州订与林泽游”。而对山水无心、缺乏欣赏眼光,就会受人讥笑。例如第107 则说:“孙兴公为咦公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在坐。孙日:“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 还有一些评语,或者直接称赞其某一方面的特点,例如第148 则记王子敬对谢安说:“公故萧酒”。或者拿某人做对比,例如第55 则记:“大将军语右军:汝是我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或者以器物甚至飞禽走兽做比喻,例如第69 则说:“世称庚文康为丰年玉,稚恭为荒年谷”;第4 则记:“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窒之网所能罗也”。或者通过衬托或比较来赞美,例如苇45 则记:“王平子迈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闻卫阶言,辄叹息绝倒”。卫玠的清谈竟然得到“少所推服”的人的赞叹倾倒.足见其何等迷人。又如第105 则记:“桓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桓公遥望,叹日: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一个常人无法比拟的谢安的神采、举止就跃然于纸上了。 本篇也有一些条日非赞非弹,收入此篇,并不恰当。 (1)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之器①。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②。” 【注释】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人,官至泰山太守。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咏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

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播放图片)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1.5《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为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讲述七岁少年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做人要守信用,否则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意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传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掌握文意,引导学生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学习方法: 反复朗读,读通读懂,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的情感;合作交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里面的主人公是谁?她有什么特点?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这是一部怎样的书?我们今天还要学习里面的一则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1)关注下列词语的读音 与友期行相委而去非人哉友人惭太丘舍去尊君在不 (2)读准节奏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结合注释,疏通课文 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1)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 《世说新语》教案 公开课 获奖教学设计二则》教案 公开课 获奖教学设计

8《世说新语》二则 第1课时《咏雪》 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里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义 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 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③讲论文义(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⑤欣然(高兴的样子) ⑥未若(不如,不及) (2)重点句子翻译: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明确: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明确: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丰富,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 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目标导学三:想象拓展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明确:“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2.尝试运用比喻、想象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示例: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颗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同点评。 第2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办?(1~2名学生作答)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

刘义庆《世说新语》课文解析

刘义庆《世说新语》课文解析 咏雪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讲论文义③。俄而④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⑤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兄女曰:“未若⑦柳絮因⑧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史无奕女⑨,左将军王凝之⑩妻也。 【字词全解】 ①[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昊 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②[内集]家庭聚会。 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④[俄而]不久,一会儿。 ⑤[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⑥[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⑦[未若]不如。 ⑧[因]趁,乘。 ⑨[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 奕。 ⑩[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吏 等。 【句解】 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一句话,涵盖着丰富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说到

了。 “骤”字传神,表现雪景的非凡气势。 【段解】 这是文中对“白雪”的第一个比喻,即“撒盐空中”,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撒盐空中”比较接近。 这是对“白雪”的第二个比喻,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含蓄深刻。 谢太傅对以上两个答案可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起什么作用?明确: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忽然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太傅很高兴。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①与②友期③行,期日中④,过中不至⑤,太丘舍去⑥,去后乃至⑦。元方⑧时年⑨七岁,门外戏⑩。客问元方:“尊君○11在不○12?”答曰:“待○13君○14久不至,已去○15。”友人便怒:“非人哉○16!与人期行,相委○17而○18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9;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0。”友人惭○21,下车引○22之,元方入门不顾○23。 【字词全解】 ①[陈太丘]即陈寔( shí),字仲弓,东汉额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2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咏雪?) 一、出示目标 1、疏通字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了解谢太傅对两种咏雪佳句的评价。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二、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今作3卷),按事情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述汉末到东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代笔记体作品影响颇大。 (二)朗读课文,翻译理解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给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fù差.可拟.chànǐ柳絮.xù撒.盐空中sǎ雪骤.zhòu无奕.女yì 2、听读课文,掌握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探究课文,把握形象 小组讨论: 1、“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三种理解:一种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二种认为是“笑”前者,“乐”后者;三种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没有具体的交代,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其他喻体:“鹅毛”“飞花”“梨花”“蒲公英的孩子”“翩翩起舞的蝴蝶”等 3、本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4、写出你所知道的咏雪的名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吴判官归京》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渭 5、背诵课文 三、当堂训练

5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5.《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初次接触文言文,他们对于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落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让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不搞文白对译,通过反复朗读把文言文学活显得尤为重要,从而树立起学生对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2、学会朗读文言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理解、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设计朗读层次,从掌握字音—把握节奏—理解内容—复述背诵四个层次,由浅入深逐层渐进。 2、通过诵读、讨论,自主、合作、探究,能赏析文中简练生动的语言,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2、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形成语感。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教师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二是要用心领悟;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 学生自学: 1、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三、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大学语文《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刘义庆。 【言语】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文: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他父亲当时已睡醒了,姑且装睡,来看他们怎么做。钟毓行过礼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过了一会,他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我不行礼。 【文学】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译文: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便揣在怀里,揣好以后,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

文学帝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刑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任诞】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译文: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斜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译文: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给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订的吗?”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译文:阮籍邻居的主妇,容貌漂亮,在酒庐旁卖酒。阮籍和安丰侯王戎常常到这家主妇那里买酒喝,阮籍喝醉了,就睡在那位主妇身旁。那家的丈夫起初特别怀疑阮籍,探察他的行为,发现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别的意图。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译文:阮籍在葬母亲的时候,蒸熟一个小肥猪,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向母亲遗体诀别,只是叫“完了!”总共才号哭了一声,就吐血,身体损伤。衰弱了很久。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喭毕,便去。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君何为哭?”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完美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语句,理解文意。结合文中人物“咏雪”的语句进行品味,透过联想,获得体验。 2.掌握通解文言文的方法,自主学习,发挥联想,注重体验,强调积累。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语句,对文中“咏雪”的语句进行品味。 【教学难点】 对文中人物“咏雪”的语句进行品味,通过联想,获得体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猜谜导入 教师吟诵纪晓岚的《咏雪》,让学生猜测诗中写的是什么事物?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是的,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三读”通“文” 1.一读:阅读课下注释和手中的相关资料,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二读: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停顿、节奏,并且描摹人物拟诗的语气。 3.三读: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七绝”通“意” 教师导学: 老师读完文章后,颇有心得,不禁诗上心头,为文章缀写一首“七绝”。 谢宅寒日齐聚会, 群子赏雪共拟句。 似是无奕女才气, 其然更有佳句在。 (教师引导以“七绝”为线索,理解文章的内容。) 1.谢宅寒日齐聚会。 教师提示问题: (1)谢太傅一家在“寒日”内聚集做什么? (2)你能够看出这是个怎样的家族?你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解决问题,教师点拨引导。 2.群子赏雪共拟句。 教师提示问题: (1)学生谈自己对“胡儿”和“无奕女”两句诗的理解。 (2)你能不能也以“雪”为喻,用一段文字描绘这“冬之灵”的美妙。(学生先自己写,然后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