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影像表意

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影像表意

基金项目:本文为本人主持的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项目 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研究 (项目号:2009B060700077)及广州

市社科规划办 十一五 社科规划立项不资助项目 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模式和受众研究 (项目号:08B31)的研究成果之一。能够还原的镜头原色调。

收稿日期:2011-06-02

作者简介:王慧敏(1969~),女,山东菏泽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理论与

实践、影视评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等。

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影像表意

王慧敏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 510630)

摘 要:历史题材纪录片具有和现实题材纪录片不同的影像表意方式。画面色调除常态的彩色外,常用暖黄色、黑白色调,特殊色调的背后有特殊的情绪和意念表达;内容偏于静态,但利用各种方式追求画面的动态;表现蒙太奇的运用重于再现蒙太奇,总体节奏较为舒缓。

关键词:历史题材纪录片;画面色调;静态画面;动态画面;表现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508(2011)07-0012-03

相对于现实题材纪录片,出于历史表达的特殊需要,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具有独特的影像表意方式,本文将从画面的色调、画面的运动方式、蒙太奇风格三个方面探讨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表意特色。

一、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色调

色彩是看得见的能量 , 色彩的层次与声音的层次一样,具有精致的特征,能在心灵里唤起言词不能表达的微妙感情。

色彩是电视视觉语言的重要元素,具有独特的信息、情感、思想、心理表达功能。电视编导者往往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确定画面色彩基调,历史纪录片的画面色调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彩色,第二种是偏黄色调,第三种是黑白色调,和现实题材纪录片相比,后两种色调占较大比例,用于表现历史资料、历史过程和历史气氛。

第一种彩色调主要见于片中的现实画面和彩色影像资料,包括现实人物访谈、历史事件发生地空镜、风景空镜等为创作节目专门拍摄的画面以及彩色影视资料。如 故宫 中的宫殿空镜、采访相关专家的镜头等,画面的彩色是摄像机。

第二种偏黄的暖色调多用于资料展示和再现性历史场景,象征陈旧,以突出历史感。在展示旧照片、旧书籍、图画时,如 清宫秘档 中出现的古画 游春图 、 挥扇仕女图 、 光绪大婚图 等就用这种色调;有些再现性画面也采用暖黄色调,如 大唐西游记 中动画制作的某些画面, 记忆 系列片中再现上个世纪30年代沈从文笔下

的湘西景色、鲁迅在上海的生活等,通过这种色彩唤起的怀旧的心理感受暗示历史感。

第三种是黑白色调。使用黑白色调的画面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保存较久的、使用黑白胶片和黑白胶卷拍摄的影像资料,如 故宫 第11集 国宝大流迁 中解放前拍摄的故宫的黑白电影资料、民国时期故宫工作人员的黑白照片等。

另一种是用特技将彩色画面变成黑白色,表达特殊的情绪;或模拟历史资料效果,以此区分不同时空的叙事段落。 故宫 第一集 肇建紫禁城 中讲述明代紫禁城刚建好不久,太和殿等三大殿突然被大火焚毁,这时出现了一幅某大殿内景的黑白画面,配有字幕:三大殿被焚毁后,朱棣只好在奉天门办公;随即叠印出一个身穿金色皇袍的背影,但背景画面一直为黑白色,渲染了在气势恢弘、金碧辉煌的殿堂瞬间灰飞烟灭后,朱棣无比颓丧失落的心情。

故宫 第11集 国宝大流迁 中,讲述到圆明园珍藏的文物被侵略者劫掠一空,一个宫殿内景镜头从下部摇上去后彩色的画面变成黑白色,随后衔接了一大段黑白影像资料,这个镜头运用黑白色既表达了家国破败、河山变色的意念,也区分了两段不同时空的叙事段落。

二、影像的运动方式:由静到动的表意追求1、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表现内容偏于静态

历史纪录片表现过去的生活,取材于年代久远甚至距

12 科研项目研究

J ournal of Jili n Radi o and T V University No.7,2011(T otal No.115)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7期(总第115期)

今千年的历史阶段,而在照相术和电影、电视发明之前,近代之前的历史几乎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只有文字资料、图画资料、历史文物、古建筑、历史事件发生地遗址等可以作为展示历史过程的材料。

其中,记录历史的典籍,对历史过程有非常详尽的描绘。像 清宫秘档 ,展示了大量长期秘而不宣的清朝内廷历史档案,那些珍贵的原始记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过程细节,还原历史真相。而图画、文物也可以使人更深切地感受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人们。所以在历史纪录片中,历史书籍、图画和文物成为重要的影像内容。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进行拍摄和展示也是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常用手法,从历史场地中可以捕捉历史人物生活的气氛和状态,让观众由此想象历史过程和历史情景。纪录片大师伊文思就十分重视历史事件现场的拍摄,曾提倡 重现现场 。

也因此,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画面偏于静态。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内容,即书籍、图画、历史文物、古建筑、历史事件发生地遗址等多为静物,没有某个事件的推进和过程的延续。另一方面是单镜头较长带来节奏的缓慢。以 清宫秘档 第四集为例,展现历史资料的镜头有30个,有字幕的历史建筑和历史事件发生地场景镜头有25个,单个镜头的平均长度约为5秒,而一般片子的单镜头长度平均为3秒。为了让观众看清文献记载的每一个字、文物的全貌及细节,感受其中的历史信息和历史氛围,画面必须留有足够的长度。

2、由静态到动态的影像表意

表现这些静物时,历史纪录片创作者竭尽所能使画面具备动感,营造动作过程、模拟历史事件过程,以契合电视擅长记录动态过程的本性。这种追求呈现为几种不同的方式。

第一,对历史档案、文物、历史建筑等静态的物品,利用推、拉、摇、移、跟等运动方式拍摄,或用后期特技制作出运动效果,能够使画面呈现动态并造成模拟的行动过程感。

很多历史纪录片对历史建筑、历史事件发生地、文物、书籍档案等都采用推、拉、摇、移等运动方式拍摄,除带来画面的动态外,这种运动方式的摄像还带来了一个以观众为出发点的画外视角,画面的变化推进似乎是一个 旁观者 观察、阅读和思考的过程,画面的运动造就了场景的动态和模拟的行动过程感,更趋向于纪录片的纪实本性。

如 故宫 中展示清朝时期的天文仪器、实验仪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瓷器等都采用移动摄像,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这些器物,画外观察感非常强烈。

有时,这些运动画面融入某一历史事件的叙事过程中,就具有了再现历史过程的功能。

运用于人物经历和事件的叙事过程中,运动镜头仿佛具备了片中人物的视角,镜头有了主观意味。历史纪录片 邓小平 中讲述 文革 时期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他每天从住处步行穿过田野去工厂劳动,久而久之,一条田间小路被踩了出来,后来人们称之为 邓小平小路 。该片对小路采用移动拍摄,随着镜头中道路的延伸,观众感觉仿佛邓小平正在小路上边走边思考,镜头具有了模拟再现历史过程的作用。

第二,以画面动态细节造成逼真、自然的动感,使过程动态富于层次。

对档案、文物、历史建筑等静态的物品除以大幅度运动方式表现之外,还要注意捕捉、营造动感的细节。

如 故宫 中的空镜就十分注重静态场景中富于动感的细节,比如宫殿上空慢移的云彩、天空中飘摇的风筝、风中摇曳的树木、太和殿移动的光影、微风扇动书页等,这种静态中的变化,使观众感受到一种庄严神秘的自然律动和历史气氛,带来十分逼真、自然的真实感。

这种动感细节也可以利用现代数码技术创造出来,如以古代绘画为蓝本构筑二维动画,像 故宫 中清人绘画 燕京八景图 中的瀑布、飞鸟, 万国来朝图 中小太监放鞭炮、招展的旗帜等细节,都经过动画创作后由静变动,整幅画面骤然生动洋溢。

第三,以包装的动态化形成叙事节奏和象征意义。

历史纪录片往往会采用动态的包装方式增强影像整体的动感,包括动态字幕的运用、以特技变换画面速度等,从而形成匀称而张弛有致的叙事节奏,有时还具备象征意义。

如 清宫秘档 ,它把曾在紫禁城生活过的清朝十个皇帝的画像按时间顺序排列,不断闪回出现在叙述过程中,既形成了叙事节奏,也给人一种历史的延续感和时间的流逝感。

清宫秘档 每集的片题字幕都以动态出现,或推出,或闪回,或翻动,且在片子中反复出现。除解说字幕外, 故宫 中的字幕多采用移动的方式从画面一侧进入、另一侧走出,且一个字一个字顺序出现,而非整屏齐出,造成很明显的动态效果。这都使得历史纪录片舒缓的叙事节奏趋于变化。

有些历史纪录片以特技改变画面的正常运动速度,如 故宫 中变速编辑特技运用较多,在展现宫殿内、外景致时,常常会加快画面速度又迅速变慢,速度的大幅变化对观众产生了强的视觉刺激和心理撞击,不易产生视觉倦怠,同时又增强了探索的悬疑感,节奏张弛有致。

三、以表现蒙太奇构造写意性影像

表现蒙太奇 不是以事件发展顺序为依据的镜头组合,而是通过不同内容镜头的对列,来暗示,来比喻,来表达一个原来不曾有过的新含义。 它能产生象征、联想的艺术效果,从而带来单个镜头本身所不具有的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它能从实际事件中作出理性的隐喻,引出抽象的概念。表现蒙太奇依据人们认识和思考的逻辑展开,而再现蒙太奇依据动作的发展顺序展开,在历史纪录片中,记录事件过程的叙事段落较少,表现蒙太奇较再现蒙太奇更常

13

王慧敏 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影像表意

科研项目研究

运用。

历史纪录片偏重以表现蒙太奇方式重构影像。它的影像获取受时空的限制,很多时候是资料整合后文字的电视化,对历史的叙述常常出现影像的断点,这些文字性资料要用电视画面表现出来,要做到声画合一,往往需要一些写意性的画面来填充影像空白点,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 清宫秘档 就有许多写意性镜头的运用,如第八集 康熙统一台湾 中有一个画面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路线图,然后一个海浪的画面和它重叠在一起,延续了较长时间,配以解说,使观众联想到郑成功率兵从海上出发,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英勇作战,经历大大小小的战役,最后光荣地收复了台湾,这样的写意性画面渲染了气氛,促使人们去想象历史的真实情景。

还有一类写意性镜头,以某些情境的典型事物起到象征的作用,代替具体场景。例如 清宫秘档 中有一幅画面为黑色的背景,上面升起白烟,在白烟中有类似火光的红色,这些画面象征战争; 故宫 中有一个明末崇祯皇帝的画像被大火烧掉的镜头,用来表示明朝政权被农民起义战争推翻。因为战争发生时,常常是烽烟四起、火光漫天、战马奔腾、生民流离等,这些战争中的典型场景就被用来象征战争,起到暗示、烘托作用,让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感。

而在 清宫秘档 慈禧西逃 一集中,因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而西逃的慈禧返回北京路上要在开封祝寿。画面中出现一个个场景:送礼、宫灯、演戏,同时反复叠印出憔悴、痛苦的灾民群像和干旱的土地、汹涌的河水,两组互不相干的画面形成了对比效果,表现蒙太奇的运用刻划了慈禧不顾民间疾苦、奢华浪费的个性,表达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深刻批判意念。

综上所述,受特定题材的制约,历史题材纪录片形成了独特的影像表意风格。一切 艺术都是有意味的形式 ,画面变幻的色调和不同的意蕴、影像动态的刻意营造、表现蒙太奇的大量运用,通过这些手法,历史题材纪录片努力创造出能为观众感知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氛围、表现特定的历史精神,呈现出形式和内容的和谐交融。

注 释:

约翰 鲁塞耳.现代艺术的意义[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39.

瓦西里 康定斯基.论艺术里的精神[M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86-87.

钟大年.纪录片创作论纲[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21.

克莱夫 贝尔.艺术[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

参考文献:

[1]朱景和.纪录片创作[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135.

[2]李立.对历史的多重话语表达[J],现代传播.2004(3):52.

(上接第6页)

王立非.外语教育:新世纪展望新世纪外语教学研究的方法论展望[J].外语研究,2000,(3):8.

参考文献:

[1]陈坚林.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 第五代教材研发构想[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374-378.

[2]李炯英.中国学生二语学习策略的观念与运用[J].外语教学.2002,(2).

[3]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 anguag e Acquisi tion.O xford:OU P,2004.

[4]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5-13,156-170.

[5]O M alley.J.& https://www.doczj.com/doc/d018453085.html,ng uage L earn 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 idge:Cambridge U niversity P ress.1990.

[6]Ox for d.R.L.L anguag e Learning Strateg 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N ew Y ork:Newbury House.1990.

[7]Huang.X.H.&M .V.N aerssen.L earning Strate g ies fo r Oral Co mmunication.Applied L ing uist ics.1985,(6):287-307

[8]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

[9]王立非.外语教育:新世纪展望新世纪外语教学研究的方法论展望[J].外语研究.2000,(3):8.

14 科研项目研究

王慧敏 中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影像表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