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

1.构成室内气候的要素为(B )。

I.空气温度;1I.空气湿度;Ⅲ.人体产热量;IV.气流速度;V.壁面热辐射

A.I、Ⅱ、Ⅲ、ⅣB.I、Ⅱ、Ⅳ、V C.I、Ⅱ、ⅣD.I、Ⅱ、V

2.一般气象学上所指的气温是距地面( C )m高处的空气温度。

A.1.0 B.1.2 C.1.5D.1.8

3.在中等穿着并且安静的状态下,下列组合中( C )最使人感到舒适。

A.温度12℃、湿度50%、风速1.0m/s B.温度15℃、湿度60%、风速0.5m/s

C.温度20℃、湿度65%、风速0.5m/s D.温度25℃、湿度70%、风速0.1m/s

4.在室内热环境的评价中,根据丹麦学者房格尔的观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量有( 6 )个,人体的热感觉分为( 7 )个等级。

A.4、7 B.4、3 C.6、7 D.6、5

5.一定的室外热湿作用对室内气候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 B )。

A.房屋的朝向、间距B.围护结构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和构造方法

C.环境绿化及单体建筑平、剖面形式D.通风口的位置与面积大小

6.下列( A )不是我国目前规定寒冷地区居住房问冬季的室内气候标准气温。

A.15℃B.16℃C.17℃D.18℃

7.在冬、夏季室内气温都是25℃的房间里,对同一个人夏季只需穿一短袖衫,冬季则要穿一毛衣才感到舒服。除去人体生物钟的影响外,这是因为( C )。

A.冬、夏季室外温度不同B.冬、夏季室内湿度不同

C.墙壁的热辐射不同D.冬、夏季室内外风速不同

8.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主要指标中,各个不同分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D )。

A.严寒地区:≤一10℃B.寒冷地区:0—10℃

C.夏热冬冷地区:0~10℃.温和地区:>10℃

9.下述有关不同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设计要求中错误的是( B )。

A.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B.寒冷地区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

C.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D.夏热冬暖地区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

10.我国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将我国分成( C )个热工设计分区。

A.3 B.4 C.5 D.6

11.我国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将我国分成了5个气候区,分区的主要依据是( C )。

A.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

B.累年最冷月的平均温度

C.累年最冷月的平均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D.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最低温度

12.下面列出的城市中,( D )不属于同一个热工设计分区。

A.长春、哈尔滨、乌鲁木齐、B.杭州、南京、长沙

C.北京、拉萨、西安D.北京、大连、呼和浩特

13.下面列出的城市中,( D )不属于夏热冬暖地区。

A.广州B.海口C.南宁D.长沙

14.关于热量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存在着温度差的地方,就会发生热量的传递

B.两个相互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不可能发生热量传递

C.对流传热发生在流体中

D.密实的固体中的热量传递只有传导一种方式

15.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它们是( C )。

A.吸热、放热、蓄热B.导热、吸热、放热

C.导热、对流、辐射D.吸热、蓄热、导热

16.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 C )。

A.辐射B.对流C.导热D.传热

1 7.下列传热( C )是以导热为主。

A.有空气间层的墙体B.有加气混凝土的墙体

C.钢筋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墙体D.有空心砌块的墙体

18.在下列单位中,( C )是错误的。

A.导热系数[w/(m2K)] B.比热容[KJ/(kg2K)]

C.传热阻[m2K/W] D.传热系数[W/(m22K)]

19.对于长波热辐射,下列关于表面反射能力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白色表面反射能力很强,黑色表面反射能力很弱

B.黑色表面反射能力很强,白色表面反射能力很弱

C.磨光的白色表面反射能力很强,磨光的黑色表面反射能力很弱

D.磨光的表面不论颜色,其反射能力都很强

20.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童礅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A )。

A.相差极小B.相差极大

C.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D.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21.当物体对辐射热的反射系数等于l的时候,则该物体被称为( A )。

A.绝对白体B.绝对黑体c.绝对透热体D.非透热体

22.下列有关热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B.玻璃是透明体

C.浅颜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的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23.下列关于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材料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B.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不随材料使用地域的改变而改变

C.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湿度的增大而增大

D.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干密度的减小而减小

24.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与下列( A )无关。

A.材料的面积B.材料的容重C.材料的种类D.材料的含湿量

25.下列墙体在其两侧温差作用下,( B )内部导热传热占主导,对流、辐射可忽略。

A.有空气间层的墙体B.预制岩棉夹芯钢筋混凝土复合外墙板

C.空心砌块砌体D.框架大孔空心砖填充墙体

26.某一层材料的热阻尺的大小取决于( C )。

A .材料层的厚度

B .材料层的面积

C .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材料层的厚度

D .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材料层的面积

27.下列关于建筑材料热工性能的叙述,(D )是不正确的。

A .松散、多孔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蒸汽渗透系数较大

B .重质材料蓄热系数较大,蒸汽渗透系数较小

C .材料密度增加,其蒸汽渗透系数减小

D .材料湿度增大,其导热系数减小

28.有关材料层的导热热阻,。-Fy r]叙述中( A )是正确的。

A .厚度不变,材料层的热阻随导热系数的减小而增大

B .温度升高,材料层的热阻随之增大

C .只有增加材料层的厚度,才能增大其热阻

D .材料层的热阻只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有关

29.下列有关保温性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 .墙体的热阻,随着吹向墙体的风速增大而增大

B .在同样的室内外气温条件下,总 热阻0R 越大,通过同护结构的热量越少,而内表面温度则越高

C .空气问层的隔热效果与它的密闭性无关

D .砖比混凝土容易传热

30.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B )。

A .钢筋混凝土、重砂浆烧结普通砖砌体、水泥砂浆

B .岩棉(密度<80kg/m 3)、加气混凝土(密度500kg/m 3)、水泥砂浆

C .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重砂浆烧结普通砖砌体

D .加气混凝土(密度700kg/m 3)、保温砂浆、玻璃棉板(密度80~200kg/m 3)

31.某一别墅的墙体采用新型建材设计,这种材料的热阻为1.5mLK /W ,导热系数为0.15W /(m 2K),则选用材料的厚度为( D )mm 。

A .150

B .180

C .200

D .230

32.下述同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最小的是( A )。

A .250mm 厚加气混凝土(干密度为500kg /m 3)

B .200mm 厚钢筋混凝土

C .240mm 厚重砂浆烧结普通砖砌体

D .40mm 厚岩棉板(干密度小于80kg/m 3)

33.地面对人体热舒适及健康影响最大的部分是( D )。

A .地板的总厚度

B .地板的总热阻

C .地板的基层材料

D .地板的面层材料

34.多层平壁的稳定传热,12t t f ,下列温度分布线正确的是( C )。

35.在建筑设计中常利用封闭空气间层作为围护结构的保温层,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D )。

A .间层中空气导热系数的大小

B .间层中空气的相对湿度

C.间层材料两侧的导热系数

D.间层中空气对流传热的强弱以及间层两侧内表面辐射换热的强弱

36.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 为(B )w/(m2K)。

A.小于0.4 B.小于0.3 C.小于0.2 D.小于0.1

37.作为建筑工程上用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应小于( B )W/(m2K)。

A.0.8 B.0.25 C.0.05 D.0.5

38.对于一般的封闭空气间层,若使其热阻取得最大值,它的厚度应确定为( C )mm。

A.10 B.20 C.50 D.100

39.下列墙体中热阻最大的是( C )。

A.370mm厚的黏土实心砖墙B.370mm厚的黏土空心砖墙

C.60mm厚的岩棉板D.250-nm厚的钢筋混凝土墙

40.把木材、实心黏土砖和混凝土三种常用的建材按导热系数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 )。

A.木材、实心黏土砖、混凝土B.实心黏土砖、木材、混凝土

C.木材、混凝土、实心黏土砖D.混凝土、实心黏土砖、木材

41.以下几种建筑材料中,导热系数最小的是( C )。

A.钢筋混凝土B.粉煤灰陶粒混凝土C.加气混凝土D.硅酸盐砖砌体

42.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i岛顺序排列,( B )是正确的。

I.钢筋混凝土;U.水泥膨胀珍珠岩;111.平板玻璃;IV.重砂浆砌筑黏土砖砌体;V.胶合板

A.Ⅱ、V、I、Ⅳ、ⅢB.V、Ⅱ、Ⅲ、Ⅳ、I

C.I、Ⅳ、Ⅲ、Ⅱ、V D.V、Ⅱ、Ⅳ、Ⅲ、I

43.关于建筑材料热物性的下列陈述,( C )是正确的。

A.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与热流方向无关B.干砖导热系数比湿砖大

C.重型结构的蓄热系数大于轻型的D.白颜色物体的反射率比黑颜色物体大

44.下列同护结构中热惰性指标最小的是( D )。

A.外墙B.屋顶C.地面D.外窗

45.在建筑工程中常遇到一些构造形成的空气层空腔,这些封闭空气层如能贴铝箔的话,将有效增大热阻值,下述做法中正确的是( B )。

A.如为单面贴铝箔,宜贴在温度较低的一侧

B.如为单面贴铝箔,宜贴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C.如为单面贴铝箔,则贴在温度较低的一侧与较高的一侧效果差不多

D.如要贴铝箔则必须双面一起贴,否则效果不大

46.为增加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以下措施(A )是可取的。

A.在封闭空气间层壁面贴铝箔B.将封闭空气间层置于围护结构的高温侧

C.大幅度增加空气间层的厚度D.在封闭空气间层壁面涂贴反射系数小、辐射系数大的材料47.在稳态传热条件下,若室内气温高于室外气温,下列有关围护结构传热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围护结构内部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B.通过嗣护结构各材料层的热流强度从内至外逐渐减小

C.通过各材料层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

D.围护结构各材料层内的温度分布为一条直线

48.以下传热的各部分,( B )更符合单层平壁稳态传热的条件。

A.窗拐角处B.窗玻璃C.玻璃与窗框交界处D.窗框

49.如图所示多层平壁稳态传热,温度t 1>t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 .1112t T T t --f

B .1112t T T t --p

C .1112t T T t -=-

D .1112t T T t -=-和1112t T T t --p 都有可能

50.某一采暖房间的外墙,传热系数为2W/(m 22K),其内表面换热系数为10W/(m 22K),室内、外空气温度差为25℃,如室内空气温度为18℃,则外墙内表面温度为( B )℃。

A .<10

B .<13

C .<15

D .<23

51.某建筑一表面平整的外墙,要求热阻为1.0m 22K/W ,拟用导热系数为0.22W/(m 2K)的加气混凝土砌成,没有内外抹灰,确定其最小厚度为( C )mm 。

A .280

B .250

C .220

D .200

52.已知一砖墙(240ram)的传热系数为2W/(m 22K),为使该墙体单位面积的传热热阻提高到(1.0m 3

2K/W),欲增设导热系数0.04W/(m 2K)的保温层,这种保温层的厚度至少应为( A )mm 。

A .20

B .40

C .60

D .80

53.当气候条件相同时,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为( D )。

A .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温差反映了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

B .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温差反映了围护结构的热阻大小

C .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温差反映了围护结构的热流强度

D .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温差反映了围护结构的材料厚度

54.温度波在围护结构内部衰减得越快,则说明该围护结构的( B )。

A .导热系数越大

B .蓄热系数越大

C .热惰性指标越小

D .导热系数越小

55.以下几种地面材料中, ( D )的吸热指数最大。

A .木地面

B .塑料地面

C .水泥砂浆地面

D .水磨石地面

56.冬季当赤脚走在木地板上时感觉比混凝土暖和些,这是因为木地板的( B )。

A .导热系数小

B .蓄热系数小 c .传热系数大 D .热惰性指标大

57.欲使房间内温度升高(或降低)得快,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或内侧)应采用( B )的材料。

A .导热系数小

B .蓄热系数小 c .热惰性指标大 D .蓄热系数大

58.钢筋混凝土的干密度为2500kg/m ,,导热系数入为1.74W/(m 2K),比热容C 为0.26W 2h/(kg 2K),波动周期为24h ,则此种材料的蓄热系数S 为( C )。

A .15W/(m 22K)

B .16W/(m 22K)

C .17W /(m 22K)

D .18W/(m 22K)

59.有关同护结构在室外气温周期性变化热作用下的传热特征,不正确的是( A )。

A .同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波动的周期相同,但与室外气温波动的周期不同

B .同护结构外表面温度波动的振幅比室外气温波动的振幅小

C .同护结构内部温度波动的振幅从外至内逐渐减小

D .外表面温度最高值出现时间比内表面早

60.关于简谐热作用下材料和同护结构的热特性指标,下述( C )是正确的。

A .材料的蓄热系数是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与外界热作用性质无关

B .封闭空气问层的热阻较大,它的热惰性指标也较大

C .当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较大时,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与材料的蓄热系数近似相等

D .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影响同护结构的总衰减度,而与总延迟时间无关

61.在相同的简谐热作用下,下述材料表面的温度波动最大的是( B )。

A .砖砌体

B .加气混凝土

C .钢筋混凝土

D .水泥砂浆

62.围护结构的总衰减度是指(B )。

A .室外温度波的振幅与室内温度波的振幅比

B .室外温度波的振幅与由室外温度波引起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的振幅比

C .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波的振幅与同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的振幅比

D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的振幅与室内温度波的振幅比

63.室外温度谐波的振幅为16.5℃时,若要求围护结构内表面受该室外温度谐波的作用而产生的温度波的振幅小于5.5℃,围护结构的衰减倍数至少应为( B )。

A .6.5

B .3.0

C .11.0

D .4.8

64.若围护结构的总衰减度为7.5,当室外综合温度谐波的振幅为26.25℃时,围护结构内表面受温度谐波的作用而产生的温度波的振幅为(A )。

A .3.5℃

B .2.5℃

C .7.5℃

D .4.5℃

65.“导热系数”是指在稳态传热条件下,在以下( D )情况时,通过1m 2截面积在lh 内由导热方式传递的热量。

A .材料层厚度为lm ,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

B .同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差为1℃

C .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

D .材料层厚度为1m ,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

66.下列陈述(C )是不正确的。

A .外墙面的对流换热系数,通常大于内墙面的对流换热系数

B .水平封闭空气间层,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高的壁面在上方时的热阻比在下方时的热阻大

C .材料的畜热系数S 是由材料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D .良好的保温材料常为多孔轻质材料

67.有关材料导热系数的法定计量单位,下列正确的是( D )。

A .(m 2K),W

B .kcal /(m 22h 2K)

C .W /(m 22h 2K)

D .W /(m 2K)

68.关于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下列(A )说法是正确的。

A .五个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

B .三个分区:寒冷地区、过度地区、空调地区

C .四个分区:寒冷地区、过渡地区、炎热地区、温和地区

D .五个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过渡地区、炎热地区、温和地区

69.下述同护结构的热工特性中,不正确的是( B )。

A .厚度相同,钢筋混凝土的热阻比砖砌体小

B .100mm 厚加气混凝土(干密度为500kg/m 3)的热阻比30mm 厚岩棉(干密度为70kg/m 3)的热阻大

C .20mm 厚水泥砂浆的热阻比20mm 厚石灰砂浆的热阻小

D .50mm 厚岩棉的热阻比30mm 厚岩棉的热阻大

70.已知2。m 厚垂直式一般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为2(/)g R m k w g ),下列封闭空气间层热阻尺的表示式,( C )不正确。

A .热流向上的2cm 厚水平式一般封闭空气间层,R>Rg

B .热流向下的2cm 厚水平式一般封闭空气间层,R>Rg

C .4cm 厚垂直式一般封闭空气间层,R=2Rg

D .热流向下2cm 厚水平式一般封闭空气间层,R<2Rg

71.在相同的简谐波作用下,下面( A )材料表面的温度波动最小。

A .钢筋混凝土

B .浮石混凝土

C .加气混凝土

D .砖砌体

72.闹护结构的衰减倍数是指(B )。

A .室外温度波的波幅与室内温度波动的波幅比

B .室外温度波的波幅与由室外温度波引起的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的波幅的比值

C .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波的波幅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的波幅的比值

D .内表面温度波的波幅与室内温度波动的波幅比

73.在确定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公式中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 e的值时,按热隋陛指标将同护结构分成(C )类。

A.二B.三C.四D.五

第二节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防潮设计

1.围护结构的经济传热阻为( B )。

A.围护结构单位面积的建造费用最低时的传热阻

B.围护结构单位面积的建造费用和供暖设备使用费用之和最小时的传热阻

C.围护结构单位面积供暖设备使用费用最低时的传热阻

D.围护结构建造费用和供暖设备的使用费用最低时的传热阻

2.在围护结构保温设计时,按( D )值将围护结构划分成四类。

A.传热阻尺B.蓄热系数S C.导热系数A D.热惰性指标D

3.最小传热阻计算式

0,min ()/[] i e i

R t t n R t

=-?

g g中,

i

t为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对一般和高级居住建筑,分别取( A )℃。

A.18,20 B.18,25 C.15,20 D.15。18

4.下列关于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以取值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t e的大小与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无关B.同一地区,D值越大,t e越低

C.同一地区,D值越小,t e越低D.t e等于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5.对于实心砖墙,当其热惰性指标D为5.0时,其冬季室外计算温度按( B )取值。

A.t e=t w B.t e=0.6t w+0.4t e,min C.t e=0.3t w+0.7t e,min D.t e= t e,min

6.同一类型的采暖居住建筑,在下列城市中,外墙传热系数要求最小的城市是( C )。

A.北京B.石家庄C.太原D.西安

7.围护结构保温构造中所设的封闭空气间层,一般以( C )cm为宜。

A.1~2 B.3~4 C.4~6 D.5~8

8.对于间歇使用的房间如影剧院、体育馆等,其保温结构中保温层的设置较合理的是( B )。

A.保温层应放在承重层外侧B.保温层应放在承重层内侧

C.保温层与承重层相结合D.保温层放在承重层的外侧与内侧均可

9.对于间歇使用与连续使用的空调建筑,有关其外围护结构内侧和内围护结构宜采用的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间歇使用的宜采用轻质材料,连续使用的宜采用重质材料

B.间歇使用的宜采用重质材料,连续使用的宜采用轻质材料

C.间歇使用建筑外围护结构内侧宜采用轻质材料,内围护结构宜采用重质材料

D.连续使用建筑外围护结构内侧宜采用重质材料,内围护结构宜采用轻质材料

10.下列4种不同构造的外墙中,( C )适用于间歇性采暖的房间,且热稳定性较好。

A.内、外侧均采用实体材料

B.内侧采用实体材料,外侧采用保温及防水层

C.内侧采用保温材料,外侧采用实体材料

D.内侧采用保温材料,外侧采用轻质材料

11.关于建筑保温综合处理的原则,下列( D )不正确。

A.适当增加向阳面窗户面积

B.建筑物平、立面凹凸不宜过多

C.大面积外表面不应朝向冬季主导风向

D.间歇使用的采暖建筑,房间应有较大的热稳定性

12.在建筑保温设计中,下列做法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C )。

A.围护结构材料层的热阻不小于最小传热阻

B.围护结构的传热阻不小于最小传热阻

C.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可以不进行保温验算

D.围护结构内的热桥部位必须进行保温验算

13.在建筑保温验算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保温验算要求围护结构的传热阻不小于最,J啭热阻

B.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需要进行室内外温差修正

C.围护结构屋顶和墙体的允许温差相同

D.不同类型建筑物墙体的允许温差不同

14.在北方地区冬季,下面给出的4个外墙节点构造,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A )。

15.根据建筑热工设计的规定,在( D )以下地区,楼梯间应采暖,人口处应设置门斗等避风设施。

A.0℃B.-0.1℃C.-1.0℃D.-6.0℃

16.以下措施中对增强中空玻璃的保温I生能基本上不起作用的是( D )。

A.将中空玻璃的间隔从6mm增加到12mm B.在中空玻璃的间隔中充惰性气体

C.用新型的low—E玻璃代替普通玻璃D.用5mm厚的玻璃代替原来的3mrf-厚的玻璃17.下列窗子传热系数最小的是(A )。

A.单层塑框双玻璃B.单层钢框双玻璃C、单层塑玻璃D、单层钢玻璃

18.为了改善玻璃部分的保温能力,可以在单层窗扇上安装双层玻璃的方法,这种双玻璃窗的两层玻璃的间距以( C )cm为最好。

A、1

B、1.5~2

C、2~3

D、4

19.以下对实体金属窗框采取的改进保温性能的措施不可取的是( A )。

A.增加金属窗框的厚度B.采用空心断面的金属窗框

C.改为木窗框D、改为塑料窗框

20.为增强窗户的保温能力,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D )。

A.提高气密性B.采用双层窗C.提高窗框保温性能D.增加玻璃厚度

21.为了提高窗户的保温性能而在玻璃上涂贴的薄膜特性应为( A )。

A、容易透过短波辐射,难透过长波辐射

B、容易透过长波辐射,难透过短波辐射

C、对长波和短波都容易透过C、对长波和短波都难透过

22.以下四种建筑围护结构中,相对来说( C )耐热性最差。

A屋面B、墙体C、窗户D、钢筋混凝土柱

23.在窗户保温设计中,居住建筑北向窗墙面积比要求(B )。

A.≤15%B.≤20%C.25%D、≤30%

24、在冬季室外平均风速≥3m/s的地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窗户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的Ⅲ级水平,此规定适用(C )建筑。

A 、所有

B 、1~6层

C 、7~30层

D 、30层以上

25.按照热工规范要求,居住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应符合一定数值。如果采用单层东西向的窗户,其窗墙面积比应不大于( B )。

A .0.2

B .0.25

C .0.30

D .0.35

26.空调建筑当外部窗户采用单层窗时,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 C )。

A .0.2

B .0.25

C .0.30

D .0.4

2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规定用吸热指数B 作为评价地面热工质量的指标,并依据B 值大小将地面分为( B )。

A .二类

B .三类

C .四类

D .五类

28.从保温要求看,下列对热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

A .贯通式热桥最不合适

B .非贯通式热桥在冷侧较合理

C .非贯通式热桥在热侧较合理

D .非贯通式热桥在热侧时其内表面易产生冷凝现象

29.冬季墙交角处表面温度比主体表面温度低,其原因为( C )。

A .交角处材料的导热系数较大

B .交角处的总热阻较小

C .交角处外表面的散热面积大于内表面的吸热面积

D .交角处外表面的散热面积小于内表面的吸热面积

30.外墙的贯通式热桥如下图所示,外表面温度吼和巩的大小关系为( C)。

A .12θθ=

B .12θθf

C .12θθp

D .12θθf 和12θθp 都有可能

31.下述有关严寒地区采暖建筑的底层地面,当建筑物周边无采暖管沟时,地面铺设保温层的规定中正确的是( B )。

A .在外墙内侧0.5m 范围内铺设

B .在外墙内侧0.5~1.0m 范围内铺设

C .在外墙内侧2.0m 范围内铺设

D .全部地面均应铺设

32.在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阳台门下部门肚板部分的传热系数应为( C )W/(m 22K)方符合要求。

A .严寒地区:≤1.35,寒冷地区:≤1.53

B .严寒地区:≤1.27,寒冷地区:≤1.72

C .严寒地区:≤1.35,寒冷地区:≤1.72

D .严寒地区:≤1.35,寒冷地区:≤1.55

33.按照规范要求,办公建筑中室内空气与外墙的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为( B )。

A .7.0℃

B .6.0℃

C .5.5℃

D .4.5℃

34.作为保温材料,采暖期间水泥纤维板重量湿度的允许增量为( B )%。

A .3

B .5

C .7

D .10

35.对采暖期间保温材料重量湿度允许增量,在热工设计时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下面表述中不正确的为( C )。

A .材料含湿量的增大使其导热系数增大而增加能耗

B .材料含湿量的增大可能凝结成水,腐蚀建筑内部

C .材料含湿量的增大使其重量加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D .材料含湿量的增大可能冻结成冰,影响建筑物的质量

36.关于太阳辐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太阳辐射的波长主要是短波辐射

B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为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

C .同一时刻,建筑物各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相同

D .太阳辐射在不同波长下的单色辐射本领各不相同

37.下面材料表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最大的是( C )。

A .青灰色水泥墙面

B .白色大理石墙面

C .红砖墙面

D .灰色水刷石墙面

38.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与( A )无关。

A.室外气温B.外墙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C.太阳辐射强度D.外墙外表面的换热系数

39.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的要求,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的确定方法为( B )。

A.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日平均温度的最高值确定

B.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C.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最高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D.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确定

40.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取各地历年( A )最大直射辐射日总量和相应日期总辐射日总量的累年平均值,通过计算确定。

A.七月份B.六、七二个月C.七、八二个月D.六、七、八三个月

41.在进行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时,室外热作用应该选择( B )。

A.室外空气温度B.室外综合温度

C.太阳辐射的当量温度D.最热月室外空气的最高温度

42.关于室外综合温度,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为( D )。

A.夏季室外综合温度以24h为周期波动

B.夏季室外综合温度随房屋的不同朝向而不同

C.夏季室外综合温度随建筑物的外饰面材料不同而不同

D.夏季室外综合温度随建筑物的高度不同而不同

43.在进行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时,要求( A )。

A.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最高温度不得高于夏季室外计算温度的最高值

B.室内空气的最高温度不高于室外空气的最高温度

C.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最高温度不高于室外太阳辐射的当量温度

D.室内空气的最高温度不高于室外空气的平均温度

44.在进行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时,隔热处理的侧重点依次是( C )。

A.西墙、东墙、屋顶B.南墙、西墙、屋顶

C.屋顶、西墙、东墙D.西墙、屋顶、南墙

45.蓄水屋顶的水深以( C )cm为宜。

A.5~10 B.10~15 C.15~20 D.20~30

46.室外综合温度最大的外围护结构是( A )。

A.平屋顶B.南墙c.西墙D.东墙

47.关于夏季防热设计要考虑的“室外综合温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一栋建筑只有一个室外综合温度

B.屋顶和四面外墙分别有各自的室外综合温度

C.屋顶—个,四面外墙—个,共有两个室外综合温度

D.屋顶—个,东面墙—个,南北墙—个,共有三个室外绦合温良

48.下述夏天比冬天热的原因中,不正确的为( B )。

A.夏天日照时间长,接受太阳热量多

B.夏天地球离太阳近,接受太阳热量多

C.夏天阳光与地平面夹角大,接受太阳热量多

D.夏天季风带来的热量多

49.为了加强建筑物的夏季防热,以下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C )。

A.加强夜间的自然通风B.窗户遮阳

C.减小屋顶的热阻,使室内的热容易散发D.墙面垂直绿化

50.在围护结构屋顶的隔热措施中,可采用通风间层的做法。对此要求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B ) A.通风间层高度以20cm左右为宜B.通风间层宽度不应小于50cm

C.基层上面应设有6cm左右的隔热层D.通风屋顶的风道长度不宜大于10m

51.下列措施中( A )虽有利于隔热,但不利于保温。

A.采用通风屋顶B.采用带有封闭空气间层的隔热屋顶

C.采用蓄水屋顶隔热D.采用屋顶植被隔热

52.为了增强夏季建筑物的防热,以下措施中( A )是不正确的。

A.减小外墙的热阻,使室内的热容易散发B.加强夜间的自然通风

C.屋顶绿化D.窗户遮阳

53.以下措施中( D )对建筑物的夏季防热是不利的。

A.外墙面浅色粉刷B.屋顶大面积绿化

C.窗户上设遮阳装置D.增大窗墙面积比

54.水蒸气含量不变的湿空气其温度越高,则其相对湿度( ),绝对湿度( B )。

A越小,越大B越小,不变C不变,越小D越大,越小

55.室内气温t为18℃,绝对湿度10g/m3,饱和蒸汽压Ps为2000Pa,实际蒸汽压ρ为1200Pa,则室内的相对湿度?为( C )%

A.40.B.50 C.60 D270

56.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C )。

A.水蒸气含量大的湿空气比水蒸气含量小的湿空气更容易结露

B.水蒸气含量小的湿空气比水蒸气含量大的湿空气更干燥

C.相对湿度小的湿空气具有较大的吸湿能力

D.水蒸气含量大的湿空气,其相对湿度也大

57.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结露的条件为( D )。

A.空气湿度大时,内表面温度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结露

B.空气湿度小时,内表面温度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结露

C.与空气湿度无关,内表面温度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结露

D.与空气湿度无关,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结露

58.外侧有卷材防水层的平屋顶,在(D )地区应进行屋顶内部冷凝受潮验算。

A.广州B.长沙C.杭州D.长春

59.在北方寒冷地区,某建筑的干挂石材外墙如下图所示,建筑师让一部分石材与石材间的缝隙敞开着,不用密封胶堵严,其原因是( A )。

A.冬季室内的水蒸气可以通过石材间的缝隙散到室外避免结露

B.有利于石材的热胀冷缩

C.加强空气层的保温作用

D.空气层和室外压力平衡,室外的水分不宜进入空气层

解答石材间的缝隙使得墙体内的空气层与室外大气相通,空气层中水蒸气能不断地与室外空气交换将水蒸气带出,对围护结构的保温

层起风干作用。

60.如图所示的情况下,为防止保温层受潮,隔汽层应设置在( C )。

A.焦渣和混凝土的界面B.混凝土与保温层的界面

C.保温层与吊顶层的界面D.防水层与焦渣的界面

61.冬季外墙内表面结露的原因是、( D )。

A.室内温度低B.室内相对湿度大

C.外墙的热阻小D.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62.判断空气潮湿程度的依据是空气的( A )。

A.相对湿度B.绝对湿度C.温度D.水蒸气分压力

63.冬天在采暖房间内,下列部位空气相对湿度最大的是( A )。

A.外窗玻璃内表面B.外墙内表面C.室内中部D.内墙表面

64.下列有关湿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空气容纳水蒸气的能力是无限的

B.空气的温度越高,容纳水蒸气的能力越强

C.空气的温度越低,容纳水蒸气的能力越强

D.空气容纳水蒸气的能力与空气的体积有关

65.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当空气温度升高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相对湿度随之降低B.相对湿度随之升高

C.相对湿度保持不变D.相对湿度随之升高或降低的可能都存在

66.关于围护结构中蒸汽渗透和传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 )。

A.蒸汽渗透和传热都属于能量的传递B.蒸汽渗透属于能量的传递,传热属于物质的迁移C.蒸汽渗透和传热都属于物质的迁移D.蒸汽渗透属于物质的迁移,传热属于能量的传递67、为防止采暖建筑外围护结构内部冬季产生冷凝,以下几项措施中错误的是( C )。

A.在围护结构内设排气通道通向室外B、将蒸汽渗透系数大的材料放在靠近室外一侧

C、将隔汽层设在造近室外一侧

D、将隔汽层放在保温材料层内侧

68、下列材料层中,蒸汽渗透阻最小的是( D )(d为材料层厚度,单位mm,μ为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单位g/(m2h2Pa))。

A.d=200,μ=0.0000158 B.d=250,μ=0.0000998

C.d=360,μ=0.0001050 D.d=50,μ=0.000488

69.下列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D )。

A.钢筋混凝土、重砂浆烧结普通砖砌体、水泥砂浆

B.重砂浆烧结普通砖砌体、钢筋混凝土、水泥砂浆

C.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重砂浆烧结普通砖砌体

D.重砂浆烧结普通砖砌体、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

70.为防止南方地区春夏之交地面结露出现泛潮现象,以下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 )。

A.采用导热系数大的地面材料B.采用热阻大一些的地面材料

C.采用蓄热系数小的地面材料D。采用有一定吸湿作用的地面材料

71.关于建筑物结露的问题,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沿外墙放置家具,容易促使结露发生

B.外墙的室内墙角部分,与其他地方相比不易结露

C.在外墙的室内墙面上只铺设防水材料并不能有效地防止表面结露

D.在外墙的室内墙面上铺贴透气性的隔热材料,往往发生内部结露

72.对于采暖房间,为了防潮,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B )。

A.设置通风间层或泄汽沟道B.墙体外侧设隔汽层

C.墙体外侧设保温层D.墙体内侧设隔汽层

73.南方地区控制和防止夏季地面泛潮时可采用( D )。

A.普通黏土砖地面B.水磨石地面C.水泥砂浆地面D.塑料地板地面

74.围护结构内部最易发生冷凝的界面是( B )。

A.蒸汽渗透系数出现由小变大的界面B.蒸汽渗透系数出现由大变小的界面

C.导热系数由小变大的界面D.导热系数由大变小的界面

75.下列构造中( C )的外墙用于采暖房间其内部易产生冷凝。

A.内、外侧均采用实体材料

B.内侧采用实体材料,外侧采用保温及防水层

C.内侧采用保温材料,外侧采用实体材料

D.内侧采用保温材料,外侧采用轻质材料

76.对于屋顶的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界面容易产生的部位为( C )。

A.保温层内部B.结构层内部

C.保温层与防水层的界面D.保温层与结构层的界面

77.如右图为围护结构各层的水蒸气压力分布线和饱和水蒸气压力分布线,据此判定围护结构的内部冷凝情况应为( B )。

A.无内部冷凝B.有内部冷凝

C.易发生内部冷凝但不一定会产生冷凝D.无法确定

78.下述几种隔汽材料中,对隔汽最有利的是( D )。

A.乳化沥青二道B.热沥青一道

C.热沥青二道D.石油沥青油毡1.5mm厚

79.下述有关隔汽层布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对于采暖房屋应布置在保温层的内侧

B.对于采暖房屋应布置在保温层的外侧

C.对于冷库建筑应布置在隔热层的内侧

D.对于重要的采暖建筑应在保温层的内侧和外侧设置双重隔汽层

80.在确定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的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均按( A )采用。

A.60%B.65%C.70%D。75%

81.当室内温度为18~20℃时,相对湿度大于( D )的房间属于高湿房间。

A.60%B.65%C.65%D.75%

82.在北方寒冷地区,某建筑的干挂石材外墙如下图所示,设计人员要求将石材和石材之问的所有缝隙都用密封胶堵严,对这种处理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合理,因为空气层密闭,有利于保温

B.合理,避免水分从室外侧进入空气层

C.不合理,因为不利于石材热胀冷缩

D.不合理,因为会造成空气层湿度增大,容易发生结露现象

83.自然界中的空气容纳水蒸气的能力随一些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以下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空气容纳水蒸气的能力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弱

B.空气容纳水蒸气的能力与大气压有关

C.空气容纳水蒸气的能力与风速无关

D.空气容纳水蒸气的能力与温度无关

84.冬季墙面上出现结露现象,下面能够准确地解释发生结露现象原因的是( D )。

A.室内的空气太潮湿了B.墙面不吸水

C.墙面附近的空气不流动D.墙面温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

85.室温要求±0.1~0.2℃的房间应布置在( C )。

A.顶层无窗B.顶层北侧开窗C.底层无窗D.底层北侧开窗

86.评价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下列( B )是主要指标。

A.围护结构的厚度B.围护结构的传热阻C.热惰性指标D.材料的导热系数

87.为增强窗户的保温能力,下列措施中( D )效果最差。

A.提高气密性B.增加玻璃层数C.增加窗框厚度D.增加玻璃厚度

88.下面各层材料的厚度为d(mm),蒸汽渗透系数为[/()]g m h Pa μg g 。( C )材料的蒸汽渗透阻最大。

A .d=200,μ=0.00000158

B .d=250,μ=0.00000188

C .d=240,μ=0.00000120

D .d=50,μ=0.00000420

89.对地面进行保温处理时,下面( B )措施比较合理。

A .整个地面的保温层应该厚度相同

B .沿地面的周边做局部保温

C .地面中心部分的保温层应该比其他部分厚

D .更换地面的面层材料

90.为了防止炎热地区的住宅夏季室内过热,以下措施不正确的是( B )。

A .增加墙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B .减小屋顶的热阻,以利于散热

C .窗口外设遮阳装置

D .屋顶绿化

91.夏热冬冷地区最适宜的屋顶隔热类型为( D )。

A .屋顶加设保温隔热层

B .通风隔热屋顶

C .蓄水隔热屋顶

D .无土种植草被屋顶

92.下列( C )材料的表面对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最大。

A .青灰色水泥墙面

B .白色大理石墙面

C .烧结普通砖墙面

D .灰色水刷石墙面

93.为使夏季室内少开空调,应该首先控制( C )。

A .屋顶的温差传热

B .墙体的温差传热

C .通过窗户的太阳辐射

D .窗户的温差传热

94.某建筑屋顶上有天窗,四面外墙上也有窗,夏季采取遮阳措施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D )。

A .西向窗,东向窗,天窗,南向和北向的窗

B .南向窗,天窗,东向窗,西向和北向的窗

C .西向窗,天窗,东向窗,南向和北向的窗

D .天窗,西向窗,东向窗,南向和北向的窗

95.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从通风的角度看,建筑群的布局一般不宜采用( D )。

A .行列式

B .错列式

C .斜列式

D .周边式

96.关于建筑防热设计中的太阳辐射“等效温度”,下列( B )结论是正确的。

A .与墙的朝向无关

B .与墙的朝向和墙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率有关

C .与太阳辐射吸收率无关

D .只和太阳辐射强度有关

第三节 建筑日照、遮阳、自然通风设计

1.在建筑日照设计中,下面各组因素全都与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有关的是( C )。

A .地理经度、地理纬度、时角

B .赤纬角、时角、墙体方位角

C .赤纬角、时角、地理纬度

D .地理经度、时角、赤纬角

2.下列关于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高度角与建筑的朝向有关

B .方位角与建筑的朝向有关

C .高度角和方位角都与建筑的朝向有关

D .高度角和方位角都与建筑的朝向无关

3.影响太阳高度角也和方位角A 。的因素有( C )。

A .赤纬角δ

B .地理纬度?和时角Ω

C .赤纬角δ、地理纬度?和时角Ω

D .赤纬角δ和时角Ω

4.我国的标准时间是以( A )为依据,作为北京时间的标准。

A .东经120°

B .东经180°

C .西经120°

D .西经180°

5.夏至日中午12时,太阳的赤纬角和时角分别为(D )。

A.0°和90°B.0°和180°C.+23°27′和90°D.+23°27′和0°

6.应用棒影图不能解决下述问题中的( C )。

A.绘制建筑物的阴影区B.确定建筑物窗口的日照时间

C.确定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照度D.确定遮阳构件的尺寸

7.在天球坐标系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地球沿天球黄道周而复始绕太阳运行B.地球沿天球赤道周而复始绕太阳运行

C.太阳沿天球黄道周而复始绕地球运行D.太阳沿天球赤道周而复始绕地球运行

8.垂直式遮阳主要适用于( B )窗口。

A.南向、北向B.北向、东北向、西北向

C.东南向、西南向D.东、西向

9.夏季挂在西向窗口内侧的合金软百叶可以减少传人室内太阳辐射热的百分比为( D )。

A.10%~20%B.20%,。40%C.40%一60%D.75%~95%

10.南方某建筑的窗口要设置一个卷帘式的遮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设置在窗的外侧遮阳效果好B.设置在窗的内侧遮阳效果好

C.设置在外侧和内侧遮阳效果是一样的

D.要根据窗口的朝向而定设在哪一侧遮阳效果好

11.广州某建筑西向的窗口上沿设置了水平遮阳板,关于能否有效地阻止阳光进人室内及其理由正确的是( B )。

A.能,因为西晒时太阳高度角较小B.不能,因为西晒时太阳高度角较小

C.不能,因为西晒时太阳高度角较大D.能,因为西晒时太阳高度角较大

12.为了防止炎热地区的住宅夏季室内过热,一般而言,以下措施中要优先考虑的是( D )。

A.加大墙体的热阻B.加大屋顶的热阻

C.屋顶上设架空层D.窗口外设置遮阳装置

13.南方建筑设置( C )的外遮阳,能够有效地阻止夏季的阳光通过东向的窗口进入室内。

A.水平式B.垂直式c.挡板式D.水平式+垂直式

14.考虑到反射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遮阳构件的颜色应为( B )。

A.外表面和内表面均宜用浅色B.外表面颜色宜浅,内表面颜色稍暗

C.外表面和内表面均宜用深色D.外表面颜色稍暗,内表面颜色宜浅

15.要挡住东南向或西南向窗口的阳光,应采用下面遮阳形式中的( C )。

A.水平式B.垂直式C.综合式D.挡板式

16.适用于东北、北和西北向窗口的遮阳形式为( B )。

A.水平式耳‘垂直式C.综合式D.挡板式

1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_曲3)中,对自然通风的房间,建筑防热设计的主要控制参数为( B )。

A.建筑物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最低温度B.建筑物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C.建筑物屋顶和东西外墙外表面最低温度D.建筑物屋顶和东西外墙外表面最高温度18.当风向投射角加大时,建筑物后面的旋涡区( B )。

A.加大B.变小C.不变D.可能加大也可能变小

19.从通风的角度看,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宜采用( A )。

A.错列式和斜列式B.行列式和周边式C.错列式和周边式D.斜列式和行列式

第四节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原则

1.为增加砖墙的保温性能,充分利用太阳能,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D )。

A.增加砖墙的厚度B.增设一保温材料层

C.设置封闭空气间层D.砖墙外表面做浅色饰面

2.在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用于估算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的室内计算温度应采用( A )。

A.16℃B.18℃C.20℃D.14℃

3.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窗户面积不宜过大,下列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违反规定的是( A )。

A.北朝向不应超过0.30 B.东朝向不应超过0.30

C.西朝向不应超过0.30 D.南朝向不应超过0.35

4.从建筑物的冬季保温考虑,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B )。

A.建筑物宜设在避风和向阳的地段B.外围护结构外表面饰以浅色

C.采用气密性良好的窗户D.增加外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5.在(馒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中,在10Pa压差下,居住建筑l~9层的外窗每小时每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应不大于( B )。

A.1.5m3B.2.5m3 C.3.5m3D.4.5m3

6.建筑节能应从总图、平面布置、朝向、间距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宜控制在( C )以下。

A.0.1 B.0.2 C.0.3 D.0.4

7.下述几种体形的房子中最节能的是( D )。

8.《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95)规定,在l~6层居住建筑中,窗户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q L≤( B )m3/(m2h)。

A 1.5 B.2.5 C.3.5 D.5

9.下列关于采暖期度日数的解释,( D )是正确的。

A.指的是历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

B.指的是历年室外平均温度低于0℃的天数

C.指的是历年实际采暖天数的平均数

D.指的是室内温度18℃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值乘以采暖期天数

10.多层住宅采用开敞式楼梯间的比有门窗的楼梯间,其耗热量指标约上升( B )。

A.5%B.10%C.15%D.20%

11.在我国第二阶段建筑节能的目标中,新建住宅建筑的采暖能耗应在第一阶段节能基础上再降低(B )。

A.20%B.30%C.40%D.50%

12.在《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 134—2001)中规定,新建居住建筑全年采暖和空调总能耗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应减少(D )。

A.20%D.30%C.40%D.50%

13.在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室外计算温度应该按( C )确定。

A.最冷月室外平均温度B.最冷月室外最低温度

C.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D.采暖期室外最低温度

14.在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中,下列参数中( B )应该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

A.围护结构总热阻B.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

C.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D.围护结构的结构热阻

15.在建筑节能设计中,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D )。

A.建筑物的体形系数宜控制在0.30及0.30以下

B.采暖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应设置门窗

C.围护结构的热桥部分应采取保温措施

D.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于-6.0℃的地区,楼梯间可不采暖,但需要对楼梯间的隔墙和户门采取保暖措施。

1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中,下列指标中需要符合设计标准的是( D )。

A.围护结构传热阻B.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

C.采暖和空调年耗电量之和D.采暖和空调度日数对应的标准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17.在《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中,有条文规定了建筑物体形系数的上限,其主要原因是( A )。

A.体形系数越大,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就越大

B.体形系数越大,越不利于自然通风

C.体形系数越大,外立面凹凸就越多,相互遮挡视线

D.体形系数越大,平面布局就越困难

18.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95)的规定,建筑物体形系数宜控制在0.30及0.30以下;若体形系数大于0.30,则( )应加强保温,当某住宅建筑的外表面积为18000m2,建筑体积为60000m3,建筑物体形系数为( C )。

A.外墙和窗,0.36 B.外墙和屋顶,0.36 C.外墙和窗,0.30 D.外墙和屋顶,0.30 19.根据建筑热工设计的规定,在( D )以下地区,楼梯问应采暖,人口处应设置门斗等避风设施。

A.0℃B.-0.1℃C.-1.0℃D.一6.0℃

20.根据建筑热工设计的规定,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 )的地区,楼梯间不采暖时,( B )应采取保温措施。

A.0℃,外墙B.-1.0℃~6.0℃,楼梯间隔墙和户门

C.-0.1℃以上,内墙D.一6.0℃以下,楼梯间隔墙和户门

21.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以保证其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 C )并减少附加传热热损失。

A.平均温度B.日温度的最大值C.露点温度D.日温度的最小值

22.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于( )的地区,建筑物外墙在室外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以及周边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在室外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其传热系数不应超过《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呻5)表4.2.1规定的周边地面传热系数限值。在外墙周边从外墙内侧算起( D )m 范围内,地面的传热系数不超过0.30W/(m22K)。

A.0℃,2.0 B.5℃,3.0 C.-10.0℃,3.0 D.-5.0℃,2.0

23.居住建筑的采暖供应应以( )为主要热源,在工厂区附近,应充分利用( C )。

I.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II.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余热

Ⅲ.工业余热和废热IV.日常生产所产生的余热

A.I、ⅡB.Ⅲ、ⅣC.I、ⅢD.Ⅱ、Ⅳ

24.城市新建的住宅区,在当地没有热电联产和工业余热、废热可资利用的情况下,应建以集中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系统。集中锅炉房的单台容量不宜( ),供热面积不宜小于10万m2。对于规模较小的住宅区,锅炉房的单台容量可适当降低,但不宜( C )。

I.小于7.0MW 11.小于6.0MW 111.小于5.0MW IV.小于4.2MW

A.I、ⅡB.Ⅲ、ⅣC.I、ⅣD.Ⅱ、Ⅲ

25.我国严寒和寒冷~t11xE,主要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累计13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一般都在( C )天以上,这一地区习惯上称为采暖地区,其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0%。

A.30 B.60 C.90 D.120

26.为了满足住宅建筑节能( B )的目标,当建筑物体形系数小于等于0.30时,无论是采用内保温还是外保温,基本都能实现;当建筑物体形系数大于0.30而达到0.35时,采用外保温墙体能够达到,而采用内保温墙体,节能投资占工程造价的百分比将接近10%。

A.35%B.50%C.65%D.70%

27.民用建筑( B )和( )是评价建筑物能耗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这两个指标既可按单位面积,也可按单位体积来规定,耗热量指标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有关,而与采暖期天数无关,而且也不必采用采暖期度日数进行计算。

I.建筑物耗热量指标Ⅱ.空气渗透耗热量指标

Ⅲ.建筑物采暖耗煤量指标Ⅳ.围护结构的外窗遮阳系数指示

A.I、ⅡB.I、ⅢC.Ⅱ、ⅢD.Ⅲ、Ⅳ

28.建筑物朝向对太阳辐射得热量和空气渗透耗热量都有影响。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东西向板式多层住宅建筑的传热耗热量要比南北向的高( A )左右。建筑物的主立面朝向冬季主导风向,会使空气渗透耗热量增加。

A.5%B.10%C.15%D.25%

29.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于一5.0℃的严寒地区,建筑物外墙在室内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以及周边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如果不采取保温措施,则外墙内侧墙面,以及室内墙角部位易出现( ),墙角附近地面有( C )现象,并使地面传热热损失增加。

1.结露2.返潮3.冻脚4.发霉

A.I、2 B.2、3 C.1、3 D.2、4

30.在内保温条件下,混凝土梁,柱等周边热桥,能使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比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增加51%-59%;在外保温条件下,这种影响仅为2%一5%。平屋顶一般都是( B )结构,而且保温层较厚,故不考虑这种影响,但对夹芯保温和内保温的墙体则要充分考虑。

A.内保温B.外保温C.内外结合保温D.夹芯保温

31.在民用建筑设计中应采用气密性良好的窗户(包括阳台门),其气密性等级,在1~6层建筑中,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健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 )水平;在7—30层建筑中,不应低于上述标准规定的( B )水平。

1.I级2.Ⅱ级3.Ⅲ级4.Ⅳ级

A、1、2

B、3、2

C、2 、3

D、4 、3

32.公共建筑总平面的布局和设计,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 D ),当不能满足规定时,必须按忪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 l 89—2005)第4.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A.0.10 B.0.20 C.0.30 D.0.40

33.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我国建筑气候分区分为5个区,分别为:严寒地区A区、严寒地区B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其中吐鲁番属于( B )。

A.严寒A区B.严寒B区c.寒冷地区D.夏热冬冷地区

34.公共建筑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 B ),当不能满足规定时,必须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第4-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A.10%B.20%C.30%D.50%

35.( C )建筑的外门宜设置门斗或应采用其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

A.严寒A区B.严寒B区C.寒冷地区D.夏热冬冷地区

36.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 )。当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小于0.4时,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 C )。

A.0.4,0.4 B.0.4,0.7 C.0.7,0.4 D.0.7,0.7

37.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 ),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 C )。

A.3级,3级B.3级,4级C.4级,3级D.4级,4级

3 8、在采用集中采暖的公共建筑,如办公楼、影剧院、银行等建筑中,办公室的室内计算温度是( C )。

A.16℃B.18℃C.20℃D.22℃

39.住宅节能设计的规定性指标主要包括( D )等。各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具体规定性指标应根据节能目标分别确定。

I.建筑物体形系数Ⅱ.窗墙面积比Ⅲ.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Ⅳ.外窗遮阳系数A.I、ⅡB.I、Ⅱ、ⅢC.Ⅲ、ⅣD.I、Ⅱ、Ⅲ、Ⅳ

40.严寒、寒冷地区的住宅应以( B )指标为控制目标。

A.建筑物耗煤量指标B.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C.外窗遮阳系数D.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41.住宅建筑耗热量指标的计算应包含围护结构的(B )部分。

I.传热耗热量Ⅱ.空气渗透耗热量Ⅲ.建筑物内部得热量IV.围护结构的外窗遮阳系数A.I、ⅡB.I、Ⅱ、ⅢC.1II、ⅣD.I、Ⅱ、Ⅲ、Ⅳ

42.居住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应该得到适当的限制,其主要原因为( A )。

A.窗墙面积比太大不利于降低采暖和空调能耗

B.窗墙面积比太大影响建筑立面设计

C.窗墙面积比太大会提高建筑造价

D.窗墙面积比太大不利于安全

4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对窗户的气密性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原因是( B )。

A.窗缝的空气渗透影响室内的温度B.窗缝的空气渗透会增加采暖空调的耗能

C.窗缝的空气渗透影响室内的湿度D.窗缝的空气渗透会将灰尘带人室内

44.下列建筑热工节能措施中,( C )是错误的。

A.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B.建筑物的朝向采用南北向

C.外窗采用推拉窗D.外窗设置活动外遮阳

45.广义节能包括以下( C )两方面的含义。

I.不用传统能源Ⅱ.开发利用可持续能源Ⅲ.控制建筑体形系数Ⅳ.有效用能

A.I、ⅡB.Ⅱ、ⅢC.Ⅱ、ⅣD.I、Ⅳ

46.一采暖民用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以下的( B )项数值。

A.北向:0.20,东、西向:0.25,南向:0.30

B.北向:0.25,东、西向:0.30,南向:0.35

C.北向:0.30,东、西向:0.35,南向:0.40

D.北向:0.35,东、西向:0.40,南向:0.45

47.《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7f勘中,点式建筑体形系数不应超过( D )。

A.0.30 B.0.32 C.0.35 D.0.40

48.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中,有关条文规定了建筑物体形系数的上限,其主要原因是( B )。

A.体形系数过大,外立面凹凸就多,遮挡窗口的阳光

B.减小体形系数可以降低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

C.体形系数过大,冷风渗透严重

D.体形系数过大,平面布局困难

49.某地区要求阳台门下部门肚板部分的传热次数应小于或等于1.35W/m22K),该地区为( A )。

A.严寒地区B.寒冷地区C.夏热冬冷地区D.夏热冬暖地区

5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窗墙比有所限制,非主要原因是(D )。

A.窗缝容易产生空气渗透B.通过窗的传热量远大于通过同面积墙的传热量

C.窗过大,不安全D.窗过大,立面不容易设计

5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7{酚对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有所限制,主要是因为,体形系数越大( B )。

A.外立面凹凸就越多,不利于通风B.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就越大

C.室内的自然通风越不容易设计D.采光设计越困难

52.以下( D )不是建筑设计的节能指标。

A.体形系数B.窗墙比C.玻璃窗的遮阳系数D.房间大小

第二章建筑光学

第一节建筑采光和照明的基本原理

1.关于照度的定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

A.光源在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辐射的光通量

B.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以人眼感觉为基准的能量

C.被照表面在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光通量

D.发光体在给定方向单位投影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2.可见光是能为人们眼睛所感觉到的一部分辐射能,其波长范围是( C )nm。

A.380~680 B.480~780 C.380~780 D.480~980

3.人眼对( B )最敏感。

A.红光B.黄绿光C.蓝绿光D.紫光

4.下面关于光的阐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光是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B.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60nm

C.红外线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D.紫外线不是人眼所能感觉到的

5.辐射功率相同、波长不同的单色光感觉明亮程度不同,下列光中( B )最明亮。

A.红色B.黄色C.蓝色D.紫色

6.照度的单位是( C )。

A.流明(1m) B.坎德拉(cd) c.勒克斯(1x) D.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

7、英制照度单位fc与公制照度单位lx相差( C )倍。

A1 B.3.14 C.10.76 D.0.5

8.以下亮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C)是不正确的。

A.1asb:1/πcd/m2B.1sb=10%d/m2

C.1asb=10cd/m2D、Int=1cd/m2

9.将一个灯由桌面竖直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量是( A )。

A.灯的光通量B.桌面上的发光强度C.桌面上的水平面照度D.桌子的表面亮度10.当点光源垂直照射在1m距离的被照面时,照度为E1,若至被照面的距离增加到3m时的照度为如,E2为原E1的( C )。

A.1/3 B.1/6 C.1/9 D.1/12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 建筑热工学 第1章 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 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 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m q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 e q ——人体蒸发散热量 r q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c q ——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 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 (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 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 1.温度; 2.湿度; 3.速度; 4.平均辐射温度; 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 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 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 w P ——湿空气的总压力(Pa ) d P ——干空气的分压力(Pa ) P ——水蒸气的分压力(Pa )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s P ——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注:标准大气压下,s P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 表示(g/m 3)。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max f (g/m 3)表示。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 ,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max f 的百分比: ⑶同一温度(T 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 P ——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 (Pa

建筑热工学

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辅导之建筑热工学(1)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 建筑热工学的主要任务是以热物理学、传热学和传质学作为理论基础,应用已揭示的传热、传质规律,通过规划和建筑设计上的手段有效地防护和利用室内、外气候因素,合理地解决建筑设计中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防潮等方面的间题,以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节约能源并提高围护结构的耐久性 第一节建筑热工学基本原理 一、传热方式 热量的传递称为传热。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传热的基本方式分为导热、对流和辐射。 (一)导热(热传导) 导热是指温度不同的物体各部分或温度不同的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发生的传热现象 1.傅立叶定律 导热基本定律,即傅立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q——热流密度(热流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 等温面上单位面积的热量,单位为W/m2 ——温度梯度,温度差△t与沿法线方向两个等温面 之间距离△n的比值的极限,单位为K/m λ——材料的导热系数,单位为W/(m·K) 均质材料物体内各点的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图1-1 等温面示意图 但指向温度降低的方向。式(1-1)中的负号表示热量的传递方向和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2.导热系数

表征材料导热能力大小的量是导热系数,单位是W/(m·K)。其数值是物体中单位温度降度(即1m厚的材料的两侧温度相差1oC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所传导的热量。 各种材料导热系数入的大致范围是: 气体: 0.006~0.6 W/(m·K) 液体: 0.07~0.7 W/(m·K) 金属: 2.2~420 W/(m·K) 建筑材料和绝热材料:0.025~3 W/(m·K) 空气在常温、常压下导热系数很小,所以围护结构空气层中静止的空气具有良好的保温能力。 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但因物质的种类而异,而且还和材料的温度、湿度、压力和密度等因素有关。而影响导热系数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密度和湿度。 (1)密度。一般情况下,密度小的材料导热系数就小,反之就大。但是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保温材料,特别是某些纤维状材料和发泡材料,当密度低于某个值以后,导热系数反而会增大。在最佳密度下,该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小。 (2)湿度。建筑材料含水后,水或冰填充了材料孔隙中空气的位置,导热系数将显著增大,在建筑保温、隔热、防潮设计时,都必须考虑到这种影响。 (3)温度。大多数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工程计算中,导热系数常取使用温度范围内的算术平均值,并把它作为常数看待。 (4)热流方向。各向异性材料(如木材、玻璃纤维),平行于热流方向时,导热系数较大,垂直于热流方向时,导热系数较小。 (二)对流 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液体、气体)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热能的。 由于引起流体流动的动力不同,对流的类型可分为自然对流和受迫对流: (1)自然对流:由于温度的不同引起的对流换热。 (2)受迫对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对流。受迫对流在传递热量的强度方面要大于自然对流。

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整理

室内热环境: 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 影响因素(重点掌握人体热舒适及其影响因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壁面温度、新陈代谢率、衣服热阻。 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单因素评价: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室内舒适性标准:夏季26—28度,冬季18—20度;可居住性标准:夏季不高于30度,冬季不低于12度 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有利于发挥各种热环境改善措施的作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经济成本。有效温度(ET*) 热应力指数(HSI) 预计热感觉指数(PMV-PPD) 生物气候图 采暖期度日数:室内基准温度(18度)与当地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的差值乘以采暖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 “制冷期度日数”(空调期度日数):当地空调期室外平均温度与室内基准温度(26度)的差值乘以空调期天数得出的数值,单位度*天。 室外热环境 室外热环境主要因素(重点):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 太阳辐射:地球基本热量来源,决定地球气候的主要因素,直接决定建筑的得热状况…… 辐射量表征:太阳辐射照度(强度)和日照时数 直接辐射照度、间接辐射照度、总辐射照度 太阳辐射照度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空气质量、云量云状,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朝向…… 太阳辐射特点:直接辐射: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 云量少的地方日总量和年总量都较大 海拔越高,直接辐射越强 低纬度地区照度高于高纬度地区 城市区域比郊区弱 间接辐射: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高层云的散射辐射照度高于低层云 有云天的散射辐射照度大于无云天 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实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可照时数*100% 我国日照特点:日照时数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减少 四川盆地日照时数最低 一般在太阳能资源区划中有丰富区、欠丰富区、贫乏区 空气温度:气温是常用的气候评价指标,单位摄氏度、华氏度(F=32+1.8C) 气象学中所指的空气温度是距离地面1.5m高,背阴处空气的温度。测量空气温度必须避免太阳辐射的影响。 空气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迟滞效应) 地表状况(下垫面)大气对流作用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习题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习题 自己收集整理的 错误在所难免 仅供参考交流 如有错误 请指正!谢谢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习题 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 在居室内 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 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 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 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 对室内热环境而言 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 冬季 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 气流速度不同时 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 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 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 即使人们富裕了 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 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 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 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 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 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

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 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 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 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严格地说 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 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 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 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

(整理)建筑热工学基础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础 一、传热的基本知识 二、平壁的稳定传热过程 三、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 四、周期性不稳定传热 五、湿空气的概念及蒸汽渗透阻的概念第二章建筑热工设计 一、建筑热工设计中常用名词的解释 二、建筑热工设计中常用参数的计算第三章、建筑节能设计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要求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一、传热的基本知识 1、为什么会传热? 传热现象的存在是因为有温度差。凡是有温度差存在的地方就会有热量转移现象的发生,热量总是由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2、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及其区别 导热—指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靠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转移现象。它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发生,但只有在密实的固体中才存在单纯的导热过程。 对流—指依靠流体的宏观相对位移,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这是流体所特有的一种传热方式。工程上大量遇到的流体留过一个固体壁面时发生的热流交换过程,叫做对流换热。单纯的对流换热过程是不存在的,在对流的同时总是伴随着导热。 辐射—指依靠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热射线(能显著产生热效应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现象。参与辐射热换的两物体不需要直接接触,这是有别于导热和对流换热的地方。如太阳和地球。 实际上,传热过程往往是这三种传热方式的两种或三种的组合。 3、温度场的概念 实际的温度往往都是变化的,各点的温度因位置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温度是空间和时间的函数。在某一瞬间,物体内部所有各点温度的总计叫温度场。若温度是空间三个坐标的函数,这样的温度场叫三向温度场;当物体只沿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变化时,相应地称做一向或二向温度场。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叫不稳定温度场,反之为稳定温度场。 二、平壁的稳定传热过程 室内、外热环境通过围护结构而进行的热量交换过程,包含导热、对流及辐

建筑物理2热工学大作业

班级建筑141 姓名钟诚 学号3140622027 指导老师Tony

建筑物理2热工学大作业 1.查资料得:宁波市冬季日平均气温在5℃~13℃之间,则取室外温度为t1=7℃,室内适宜温度取为t2=22℃,室内外温差15℃. 2.建筑维护结构材料的选取 ①墙体:墙体分外墙、保温层和内墙外墙(d1=240mm)和内墙(d2=140mm)材料 为灰砂石砌体,λ=1.10;保温层材料(d3=60mm)为矿棉板,λ=0.050 ②屋顶:钢筋混凝土(d1=30mm)λ=1.74;保温砂浆(d2=20mm)λ=0.29;油毡 防水层(d3=10mm)λ=0.17 ③楼地面:钢筋混凝土(d=150mm)λ=1.74 ④门:胶合板(d=50mm)λ=0.17 ⑤窗:单层玻璃材料取平板玻璃(d=5mm)λ=0.76 窗框窗洞面积比25%

3.传热阻计算 ①墙体:R1=0.24/1.10=0.218(㎡·K/W) R2=0.14/1.10=0.127(㎡·K/W) R3=0.06/0.05=1.2(㎡·K/W) R(wall)=Ri+R1+R2+R3+Re=0.11+0.218+0.127+1.2+0.04=1.695(㎡·K/W) ②屋顶:R1=0.03/1.74=0.017(㎡·K/W) R2=0.02/0.29=0.069(㎡·K/W) R3=0.01/0.17=0.059(㎡·K/W) R(roof)=Ri+R1+R2+R3+Re=0.11+0.017+0.069+0.059+0.04=0.295(㎡·K/ W) ③楼地面: R1=0.150/1.74=0.086(㎡·K/W) R(floor)=Ri+R1+Re=0.11+0.086+0.08=0.276(㎡·K/W) ④门: R1=0.05/0.17=0.294(㎡·K/W) R(door)=Ri+R1+Re=0.11+0.294+0.04=0.444(㎡·K/W) ⑤窗:R1=0.005/0 .76=0.0066(㎡·K/W) R(window)=Ri+R1+Re=0.11+0.0066+0.04=0.1566(㎡·K/W)

建筑热工学习题(含答案)

《建筑物理》补充习题 (建筑热 工学 ) 1.太阳辐射的 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微米。 A .0.28~3.0 (B) 0.38~ 0.76 (C) 0.5~1.0 (D) 0.5~2.0 2.下列的 叙述,( )不是属于太阳的 短波辐射。 (A)天空和云层的 散射 (B)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 反射 (D)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 辐射能 )。 (C)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 反射 3.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 措施,描述错误是( (A)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B)扩大绿化面积 (C)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 设计 4.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 主要因素的 叙述中, (A)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C)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D)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是不正确的 。 (B)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D)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5.在热量的 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 能 量传递称为( )。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6.把下列材料的 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 哪一组是正确的 ( B )?Ⅰ、钢筋混凝土; 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A)Ⅱ、Ⅴ、Ⅰ、Ⅳ、Ⅲ (C)Ⅰ、Ⅳ、Ⅲ、Ⅱ、Ⅴ (B)Ⅴ、Ⅱ、Ⅲ、Ⅳ、Ⅰ (D)Ⅴ、Ⅱ、Ⅳ、Ⅲ、Ⅰ 7.人感觉最适宜的 相对湿度应为( ) (A) 30~70 % (B) 50~60% (C) 40~70% (D) 40~50% 8.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 A.铝箔的 反射率大、黑度小 )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 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 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 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 反射率 9.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 吸收能力( )。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C.相差极大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D.相差极小 2 1m 截 10.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 1m 两表面的 温差为 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 面积的 导热量,称为( )。 A.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11.下面列出的 传热实例,( )不属于基本传热方式。 A.热量从砖墙的 内表面传递到外表面 B.热空气流过墙面将热量传递给墙面

关于建筑物理知识点

建筑热工学第一章:室内热环境 1.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壁面热辐射。 2.人体热舒适的充分必要条件,人体的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量占45%-50%, 蒸发散热量占25%-30% 3.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4.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1)室外气候因素 太阳辐射 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 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 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 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 降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 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 5.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6.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对流换热影响很大,至于人体是散热还是得热,则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7.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是作用于人体的气流速度和环境的水蒸气分压力。 8..热环境的综合评价: 1)有效温度:ET 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 2)热应力指数:HSI 根据在给定的热环境中作用于人体的外部热应力、 不同活动量下的新陈代谢产热率及环境蒸发率等的理论计算 而提出的。当已知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以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便可按相关线解图求得热应力指标。 3)预计热感指数:PMV 人体蓄热量是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4个环境参数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皮肤平均温度、肌体蒸发率、所着衣热阻的函数。 9、城市区域气候特点: 1)大气透明度较小,削弱了太阳辐射;

(完整版)建筑热工学习题(有答案)-15

《建筑物理》补充习题(建筑热工学) 6. 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 n 、水泥膨胀珍珠岩 哪一组是正确的(B ) ?1、钢筋混凝土; (A) n 、v 、i 、w 、川 (B) v 、n 、 川、W 、I (C) i 、w 、川、n 、v (D) v 、n 、 W 、川、I 7.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 (A) 30~70 % (B) 50~60% (C) 40~70% (D) 40~50% 8.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9.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C.相差极大 D.相差极小 10.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 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 1m 两表面的温差为 1 C 时,在一小时内通过 1m 2截 A. 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11. 下面列出的传热实例,( )不属于基本传热方式。 C. 人体表面接受外来的太阳辐射 D.热空气和冷空气通过 1. 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 A . 0.28~3.0 (B) 0.38~ 0.76 2. 下列的叙述,() )微米。 (C) 0.5~1.0 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C)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3. 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 (A)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C)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4. 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 (A)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C)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5. 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 量传递称为( )。 (A)辐射 (B)对流 (D) 0.5~2.0 (B)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 (B)扩大绿化面积 (D)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是不正确的。 (B)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D)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 (C)导热 (D)传热 ;川、平板玻璃;W 、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V 、胶合板 A. 热量从砖墙的内表面传递到外表面 B. 热空气流过墙面将热量传递给墙面

(完整版)建筑热工学复习题(答案)

2016年建筑物理热工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20分) 1、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B )微米。 A.0.28~3.0 B.0.40~ 0.70 C.0.5~1.0 D.0.5~2.0 2、对于热带地区常有的拱顶和穹顶建筑的优点叙述中,(B )是错误的? A 室内高度有所增加,可使热空气聚集在远离人体的位置 B 拱顶和穹顶建筑是为了建筑的美观需要 C 屋顶的表面积有所增加,室内的辐射强度有所减少 D 一部分屋顶处于阴影区,可以吸收室内部分热量 3、下列的叙述,(D )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 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 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4、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C )。 A 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B 扩大绿化面积 C 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D 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5、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D )是不正确的。 A 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 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 D 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6、冬季室内外墙内表面结露的原因(D )。 A 室内温度低 B 室内相对湿度大 C 外墙的热阻小 D 墙体内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 7、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C )。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8、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B )。 A.小于0.4W/(m*K) B.小于0.3W/(m*K) C.小于0.2W/(m*K) D.小于0.1W/(m*K) 9、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B )?

建筑热工学习题(有答案)-15

《建筑物理》补充习题(建筑热工学) 1.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微米。 A.0.28~3.0 (B) 0.38~ 0.76 (C) 0.5~1.0 (D) 0.5~2.0 2.下列的叙述,()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 天空和云层的散射(B) 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 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D) 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3.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 (A) 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B) 扩大绿化面积 (C) 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D) 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4.对于影响室外气温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中,()是不正确的。 (A) 空气温度取决于地球表面温度(B) 室外气温与太阳辐射照度有关 (C) 室外气温与空气气流状况有关(D) 室外气温与地面覆盖情况及地形无关 5.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 量传递称为()。 (A) 辐射(B) 对流(C) 导热(D) 传热 6.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 B )?Ⅰ、钢筋混凝土; 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 (A)Ⅱ、Ⅴ、Ⅰ、Ⅳ、Ⅲ(B)Ⅴ、Ⅱ、Ⅲ、Ⅳ、Ⅰ (C)Ⅰ、Ⅳ、Ⅲ、Ⅱ、Ⅴ(D)Ⅴ、Ⅱ、Ⅳ、Ⅲ、Ⅰ 7.人感觉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应为() (A) 30~70 % (B) 50~60% (C) 40~70% (D) 40~50% 8.下列陈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铝箔的反射率大、黑度小 B.玻璃是透明体 C.浅色物体的吸收率不一定小于深颜色物体的吸收率 D.光滑平整物体的反射率大于粗糙凹凸物体的反射率 9.白色物体表面与黑色物体表面对于长波热辐射的吸收能力()。 A.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弱 B.白色物体表面比黑色物体表面强 C.相差极大 D.相差极小 10.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截 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建筑热工学》考试复习提纲

上海理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第 1 章导热理论基础 1.1 导热的定义; 1.2 温度场、等温面、等温线、温度梯度、热流矢量; 1.3 傅里叶定律、导热系数; 1.4 直角坐标系的导热微分方程式、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 第 2 章稳态导热 2.1 通过平壁的导热、平壁热阻; 2.2 通过圆筒壁的导热、圆筒壁热阻; 2.3 通过肋壁的导热、肋片效率。 第 3 章非稳态导热 3.1 基本概念; 3.2 集总参数法。 第 4 章导热问题数值解法基础 4.1 有限差分法的基本术语、概念; 4.2 掌握用热平衡法写出内节点和边界节点的温度离散方程。 第 5 章对流换热分析 5.1 确定表面传热系数的几种方法;

5.2 求解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的基本途径; 5.3 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临界雷诺数; 5.4 数量级分析与边界层微分方程式; 5.5 各相似准则、相似准则间的关系及定性温度和定型尺寸。 第 6 章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系式 6.1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的概念; 6.2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的计算; 6.3 无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 第7 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7.1 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及增强换热的措施; 7.2 大空间沸腾曲线。 第8 章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8.1 热辐射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8.2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第9 章辐射换热计算 9.1 基本术语和概念; 9.2 热阻概念和计算; 9.3 代数法确定角系数; 9.4 封闭空腔中灰表面间辐射换热的网络法求解。 第10 章传热和换热器

10.1 传热过程、传热系数; 10.2 肋片效率、肋壁总效率、肋化系数; 10.3 换热器的型式和基本构造; 10.4 换热器计算的对数平均温差法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习题 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即使人们富裕了,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 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严格地说,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如:白色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最强,对于长波辐射,其反射能力则与黑色表面相差极小。而抛光的金属表面,不论对于短波辐射或是长波辐射,反射能力都很高,所以围护结构外表面刷白在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是非常有效的,而在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刷白是不起作用的。 1-5、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对开发有利于夏季防热的外表面装修材料,有什么启发? 答:选择性辐射体又称非灰体,其辐射光谱与黑体光谱截然不同,甚至有的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 由图可知,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具有间断性,可将此特性利用起来,将外表面装饰材料刷白,或进行浅色处理,对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也非常有效。 1-6、书中给出的自然对流时计算αc的三个公式中,系数分别为2.0,2.5, 1.3,试说明系数不同的原因。 答:因为热流一般都是由下向上流动的。

01 建筑热工学

2014年《建筑物理》复习题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一、填空、简答及相关 1.建筑物理是研究建筑与环境中的等物理现象以及这些物理现象与建筑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2.建筑热工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筑上的规划,有效的防护或利用室内外热作用,经济、合理地解决房屋的、、、等问题。 3.在自然界中,只要存在温差就会有传热现象,热量能由高温部位传至低温部位,传热的方式有、和三种形式,建筑物的传热大多是三种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 4.通过维护结构的传热有3个基本过程,即:、、表面散热。 5.处于室内人体的散热量取决于:、、 三个主要因素。 6.如室内气温在16~25℃时,相对湿度在范围内变化,对人体的热感觉影响不大。正常情况下,如相对湿度低于,则人会感到干燥、呼吸器官不适;湿度过高则影响正常排汗,尤其在夏季高温时,如湿度高于则汗液不易蒸发,最令人不舒适。人体感觉最适宜舒服的相对湿度为。 7.当室内温度为20℃时,饱和蒸汽压为2337.1Pa,若室内的水蒸气分压力为934.85Pa,相对湿度为。 8.理解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空气温度的关系。 9.水蒸气的实际分压力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同时也与有关。(P6) 10.影响湿空气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有:、水蒸气分压值、、露点温度等。 11.结合建筑设计的需要,影响室外热气候的的五大要素: 。 12.在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安徽省所属的分区为,该区热工设计的要求是:。(P11) 13.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中,把我国划分为7个主气候区,安徽省属于哪个主气候区?简述该气候分区的建筑基本要求。(P13)

14.理解导热系数的概念,及其对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列举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p17) 15.太阳辐射是房屋外部的主要热源。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有:、大气透明度、、云量和海拔高度等。 16.材料对热辐射的吸收和反射性能,主要取决于、材料性质和 。(P21) 17.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要素是什么?依据自身感受简述夏季(或冬季)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度的。 18.理解一维稳定传热的条件、特征。(P25) 19.热阻是的阻力,表示平壁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在同样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材料层的热量,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增加热阻的方法:或。(P26) 20.影响热阻的因素有:。 21.教材例题2-2 (并注意平壁总传热阻的计算,会计算最小传热阻。(P61))(P33) 22.理解蓄热系数S,材料热惰性指标D对构件或材料的传热性能的影响。(定性,不要求定量)(P42~43) 23.如果建筑维护结构的内外侧均受到温度周期性谐波动热的作用,则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过程的叠加。 24.温度波在平壁内具有衰减和延迟的特性,常用表示维护结构抵抗谐波热作用能力的大小;在建筑热工设计中,习惯用来评价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 25.熟悉室外综合温度的概念。(不要求计算) 26.窗户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薄弱的环节,其保温性能低的原因是:;。 27.建筑保温材料的选取除了要考虑材料的热物理指标外,还要结合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构造方案、施工工艺、材料的来源以及经济指标等综合因素来进行优化选择。 28.了解材料的导热系数范围,如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应小于0.3W/(m·K)。 29.建筑保温与节能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答】(1)建筑形态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外维护结构的总面积 (2)维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保温性能

建筑物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含光热

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 习题 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 1-2、为什么说,即使人们富裕了,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 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 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严格地说,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 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 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如:白色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最强,对于长波辐射,其反射能力则与黑色表面相差极小。而抛光的金属表面,不论对于短波辐射或是长波辐射,反射能力都很高,所以围护结构外表面刷白在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是非常有效的,而在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刷白是不起作用的。 1-5、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对开发有利于夏季防热的外表面装修材料,有什么启发? 答:选择性辐射体又称非灰体,其辐射光谱与黑体光谱截然不同,甚至有的只能发射某些波长的辐射线。但是建筑材料多属于灰体,根据非灰体的性质可开发非灰体的装修材料,辐射和吸收某种特定的辐射线。 由图可知,选择性辐射体的特性,具有间断性,可将此特性利用起来,将外表面装饰材料刷白,或进行浅色处理,对夏季反射太阳辐射热也非常有效。 1-6、书中给出的自然对流时计算αc的三个公式中,系数分别为2.0,2.5,1.3,试说明系数不同的原因。 答:是因为结构和热源位置不同,高温密度小的空气和低温密度大的空气之间进行对流换热。 水平表面(热流由下而上)有利于对流,所以取2.5 水平表面(热流由上而下)不利于对流,所以取1.3 垂直表面不影响对流,所以取2.0 1-7、试根据自己的经验,列举几个外墙内表面或地面产生表面结露现象的实例,并说明结露的原因。 答:例1、有些户主由于使用不当,经常使室内出现许多水蒸气,室内空气容纳不了的水蒸气就凝结成水珠析出。 由于山墙的建筑构造做法不到位,使山墙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的露点温度,而导致山墙表面出现结露,甚至霉变。 例2、有些室内由于温度降低,而使露点温度降低,产生结露现象。 若在建筑构造无总是的情况下,居民生活方式不同,也会使房间产生结露的现象,居民在居住空间内频繁进行类似于大蒸汽作业,就会使室内水蒸气含量过高,出现结露现象。 第二章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及计算 习题 2-1、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过程,几种传热方式?分别简述其要点。 答: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过程主要包括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表面吸热——内表面从室内吸热(冬季),或外表面从事外空间吸热(夏季) 结构本身传热——热量由高温表面传向低温表面

建筑物理复习(建筑热工学)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 第1章建筑热工学基础知识 1.室内热环境构成要素: 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辐射温度构成。 2.人体的热舒适 ①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向环境散发的热量。 q——人体新陈代谢产热量 m q——人体蒸发散热量 e q——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量 r q——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量 c ②充分条件: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约为45-50%,呼吸 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之为“正常热平衡”。(注意与“负热平衡区分”) ③影响人体热舒适感觉的因素: 1.温度; 2.湿度; 3.速度; 4.平均辐射温度; 5.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 6.人体衣着状况。 3.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①湿空气组成: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 ②水蒸气分压力:指一定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 ⑴未饱和湿空气的总压力: P——湿空气的总压力(Pa) w P——干空气的分压力(Pa) d P——水蒸气的分压力(Pa) P——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⑵饱和状态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 s P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见本篇附录2)。表明在一定的大气压下,湿空气温度越注:标准大气压下, s 高,其一定容积中所能容纳的水蒸气越少,因而水蒸气呈现出的压力越大。 ③空气湿度:表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⑴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用f表示(g/m3)。 f(g/m3)表示。 饱和状态下的绝对湿度则用饱和水蒸气量 max f的百分 ⑵相对湿度:一定温度,一定大气压力下,湿空气的绝对湿度f,与同温同压下饱和水蒸气量 max 比: ⑶同一温度(T)下,建筑热工设计中近似认为P与f成正比例关系,因此,相对湿度又可表示为空气中 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分压力的百分比,表示为: P——空气的实际水蒸气分压力(Pa); P——同温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Pa)。 s (注:研究表明,对室内热湿环境而言,正常湿度范围大概在30%~60%。) ④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是在大气压力一定,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状态的 t(℃)表示。 温度。用 d 4.室外热湿环境 是指作用在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量的总称。构成要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太阳辐射、风、降水等。 5.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的基本知识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①导热:指物体中温差时,由于直接接触的物质质点作热运动而引起的热能传递过程。 ⑴热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单位面积的热量。设单位时间内通过等温面上微元面积d F的热量 为d Q,则热流密度q表示为:

建筑热工学(1)

1、根据丹麦学者房格尔的观点,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量有几个,人体的热感觉分为几个等级?( ) A.四个物理量、七个等级 B.五个物理量、六个等级 C.六个物理量、七个等级 D.六个物理量、五个等级 2、下列参数中,与热感觉(PMV)指数无关的是() A.室内空气温度 B.露点温度 C.气流速度 D.空气湿度 3、关于太阳辐射,下述哪一项不正确?() A.太阳辐射的波长主要是短波辐射 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为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 C.同一时刻,建筑物各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相同 D.太阳辐射在不同的波长下的单色辐射本领各不相同 4、下列的叙述,()不是属于太阳的短波辐射。 A.天空和云层的散射 B.混凝土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C.水面、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D.建筑物之间通常传递的辐射能 5、避免或减弱热岛现象的措施,描述错误是()。 A.在城市中增加水面设置 B.扩大绿化面积 C.采用方形、圆形城市面积的设计 D.多采用带形城市设计 6、在夏热冬冷地区,对建筑热工设计的要求()。 A.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兼顾夏季防热 B.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C.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D.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7、我国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将我国分成了五个气候区,分区的主要依据是() A.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 B.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C.累年最冷月的平均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平均温度 D.累年最冷月的最低温度和累年最热月的最高温度 8、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下列哪一地区的热工设计必须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A. 严寒地区 B. 夏热冬冷地区 C. 寒冷地区 D.夏热冬暖地区 9、下面列出的城市中, 不属于夏热冬暖地区的是( ) A.广州 B.海口 C.南宁 D.长沙 10、多层平壁稳定传热时,下面哪条温度分布线是正确的( ) A.A B.B C.C D.D 11、在热量的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不同部分相邻分子发生碰撞和自由电子迁移所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 A.辐射 B.对流 C.导热 D.传热 12、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他们是导热、对流和辐射。关于热量传递下面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存在着温度差的地方,就发生热量传递 B.两个互相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不可能发生热量传递 C.对流传热发生在流体之中 D.密实的固体中的热量传递只有导热一种方式 13、导热系数是指在稳态条件下,在以下哪种情况时,通过1㎡截面积在lh内由导热方式传递的热量?() A.材料层厚度为1m,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 B.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差为1℃ C.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 D.材料层厚度为1m,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 14、在稳定传热状态下当材料厚度为1m 两表面的温差为1℃时,在一小时内通过1m2 截面积的导热量,称为()。 A.热流密度 B.热流强度 C.传热量 D.导热系数 15、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λ为()。 A.小于0.4W/(m*K) B.小于0.3W/(m*K) C.小于0.2W/(m*K) D.小于0.1W/(m*K) 16、一种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大小,与下列哪一条有关() A.材料的厚度 B.材料的颜色 C.材料的体积 D.材料的容重 17、把下列材料的导热系数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哪一组是正确的()? Ⅰ、钢筋混凝土;Ⅱ、水泥膨胀珍珠岩;Ⅲ、平板玻璃;Ⅳ、重沙浆砌筑粘土砖砌体;Ⅴ、胶合板(单选题,2分) A. Ⅱ、Ⅴ、Ⅰ、Ⅳ、Ⅲ B. Ⅴ、Ⅱ、Ⅲ、Ⅳ、Ⅰ C. Ⅰ、Ⅳ、Ⅲ、Ⅱ、Ⅴ D.Ⅴ、Ⅱ、Ⅳ、Ⅲ、Ⅰ 18、下列墙体在其两侧温差作用下,哪一种墙体内部导热传热占主导,对流、辐射可忽略?( ) A.有空气间层的墙体 B.预制岩棉夹芯钢筋混凝土复合外墙板 C.空心砌块砌体 D.框架大孔空心砖填充墙体 19、有关材料层的导热热阻,下列叙述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 A.厚度不变,材料层的热阻随导热系数的减小而增大 B.温度升高,材料层的热阻随之增大 C.只有增加材料层的厚度,才能增大其热阻 D.材料层的热阻只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