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军事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中国国防
1、国防的含义: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2、国防的目的:(1)捍卫国家的主权;(2)保卫国家的统一;(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4)维护国家的安全。
3、国防的基本类型:按社会形态,可分为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防。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目标,可分为防御自卫型国防和侵略扩张型国防。按国防力量的构成方式,可分为互助联盟型国防、独立自主型国防和中立型国防。
【论述题】4、国防历史的启示:(1)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2)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3)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4)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5)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6)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
(5)我国的国防法规在纵向结构上可分为五个层次:(1)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定制的国防法律;(2)是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的国防行政法规;(3)是国务院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制定的行政规章;(4)是各军兵种、大军区的军事立法;(5)是省、市地方性的国防立法。
6、公民的国防义务:(1)履行兵役的义务;(2)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家军事机密的义务;(5)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6)支持和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7、公民的国防权力:(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力;(2)对危害国防的行为进行制止的权力;(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力。
8、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成就:(1)铸造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合成军队;(2)形成了综合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3)国防后备力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9、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职责:(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4)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10、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职能是:(1)经常性执勤;(2)应对公共突发事件;(3)国际防恐合作;(4)维护边境沿海地区社会治安与口岸出入境秩序。
11、国防动员: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

和财力的紧急措施。
【论述题】12、国防动员的战略意义:(1)国防动员是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因素;(2)国防动员是进行战争的前提与基础;(3)国防动员时遏制战争的战略威慑力量;(4)国防动员是实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的基本途径。
第二章 军事思想
1、军事思想含义: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军事思想的特点: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继承性。
3、军事思想的作用:(1)军事思想认为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2)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3)军事思想为从事各项军事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4、现代军事思想代表:(1)意大利的杜黑在其著作《制空权》中的制空理论观点有:由于飞机的广泛应用,将出现空中战争,空中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结局,为此要建立与海军、陆军并列的独立空军。空军的首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要对敌国纵深政治、经济、军事目标实施战略轰炸,迫其屈服。(2)德国的古德里安是“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倡导者,主要内容是:装甲坦克是战争的决定性力量,是陆军的主体;大量集中使用坦克和航空兵,实施突然有力的突击,可以迅速突破对方主要集团的防线,深入敌纵深,摧毁一个战备不足的国家;主张军队改革,建立少而精的机械化部队。(3)德国的鲁登道夫在其著作《总体战》中提出:现代战争是总体战,它既针对军队,也针对平民,战争具有全民性,强调民族的团结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主张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要建设好一支平时就准备好的军队;重视统帅在总体战中的作用;战争的突然性意义重大,力求闪击对方。
5、毛泽东军事思想含义: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革命军队和国防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及国家防卫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6、毛泽东的人民军队思想内容包括:(1)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军的根本原则;(2)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4)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a.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b.创立了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制度;c.创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7、人民战争的含义: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判断标准就是能否促进历史的进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首要条件和政治基础。二是战争的广泛性是指战争要有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加,这是人民战争的重要标志。
8、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主要内容:(1)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组织最广泛的革命战争的统一战线。(2)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3)实行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4)以武装斗争为主,各条战线、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形成全面的人民战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5)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发挥党政军民的整体力量。
9、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3)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4)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0、邓小平军事思想的含义: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11、邓小平的军队建设理论内容:(1)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2)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3)中心是解决现代化的问题。(4)提高军队建设的正规化水平。(5)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6)坚持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12、江泽民的国防建设思想内容:(1)遵循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2)实现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3)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13、胡锦涛新世纪新阶段关于军队建设的论述内容:(1)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2)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3)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4)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14、胡锦涛新世纪新阶段关于国防建设的论述内容:(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2)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式发展。
15、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地位和指导意义:(1)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重大创新。(2)是我军职能任务的新拓展。(3)为我军战斗力建设确立了新标准。(4)开辟了我军建设和改革的新视野。
第三章 国际战略环境
1、战略及其基本要素:战略是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其基本要素:战略的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力量、战略

措施。
2、国际战略环境:指影响国家安全、关系战争全局的国际社会客观环境情况和条件,它是由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技术、决策机构、领导与指挥、地理条件等方面构成的战略态势。国际战略环境主要研究:时代主题、战略格局、世界经济形势。
3、国内战略环境:指对策划、指导、实施带有影响全局性的军事斗争的国内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对国内战略环境的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国内政治环境、综合国力、地理环境。
4、战略与战略环境的关系:(1)战略环境是制定战略的客观基础。(2)战略环境是正确制定战略的先决条件。(3)战略对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具有重大的能动作用。
5、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其基本态势。它又分为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军事格局。
6、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1)国际战略格局保持“一超多强”的基本结构。(2)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大国关系。(3)国际战略形势呈总体和平,局部动荡的局面。(4)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适应。(5)国际反恐斗争成为国际战略格局演变中的焦点。(6)地区大国不断壮大。(7)区域一体化组织蓬勃发展。
7、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1)“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2)国际战略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改变。(3)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愈显突出---a.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上起制约作用。b.在经济发展上起示范作用。c.在维护第三世界权益的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4)热点问题将会持续升温---a.核不扩散问题。b.领土和宗教纠纷问题。c.能源和环境问题。
8、我国地缘环境概述:(1)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2)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3)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4)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论述题】9、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概述:(1)祖国统一面临复杂形势。(2)美国实行遏制政策,对我国安全构成最大威胁。(3)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4)中印边境问题悬而未决。(5)与东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6)反恐斗争面临机遇与挑战。
10、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发展趋势:(1)与我国利益一致的周边国家希望亚太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和冲突的格局将长期存在下去。
11、目前,针对我国的

境外破坏活动包括:(1)通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内部进行渗透、策反、情报窃密活动。(2)利用人员往来的渠道,以公开、合法的方式为掩护,进行经济、科技情报窃密活动。(3)运用国际互联网等新传播手段对我国实施渗透、颠覆和情报窃密活动。(4)加强对我国意识形态渗透,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12、我国新的安全观内容:(1)破除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2)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3)新安全观是一种协作、共同、综合的安全观。
13、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措施:强化国家安全意识、重视和加强安全保密工作、防策反。
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1、军事高技术:是指在军事领域发展和运用的高技术,具体地说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总称。它包括两个层次,既军事基础高技术和军事应用高技术。
2、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1)高技术对武器装备的影响---a.提高了武器的杀伤效能。b.提高了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和自动化水平。c.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d.提高了武器装备全天时、全天候的作战能力。e.提高了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f.促使新型武器系统的诞生。(2)高技术对作战理论的影响---a.改变了空间观。b.改变了集中观。c.改变了对时空观的传统认识。(3)高技术对作战方式的影响。(4)高技术对作战指挥的影响。
3、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又称精确制导技术。
4、常用制导技术包括:(1)自主式制导是指控制导弹飞行的导引信号不依赖于目标或制导站,而仅由导弹本身安装的测量仪器来测量地球或宇宙空间的物理特性,从而决定导弹的飞行轨迹。自主式制导包括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制导和GPS制导。(2)遥控式制导是以制导站来测定目标和导弹的相对位置,提供导引信号的制导方式。根据导引信号形成情况,遥控式制导分为指令制导和波束制导两大类。其中指令制导可分为有线指令制导、无线电指令制导。(3)自动寻的制导是由弹上的引导头(或称目标跟踪器)感受来自目标的辐射或反射能量,自动跟踪目标并形成制导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的技术。根据能量来源不同,自动寻的制导可分为主动式、半主动式和被动式三类。(4)复合制导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导方式,或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制导方式。常

用的复合制导系统有下面几种:惯性——星光制导系统。惯性——地形匹配制导系统。惯性——寻的制导系统。惯性——遥控——寻的制导系统。
5、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可分为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两大类。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或武器系统。它分为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1)导弹的本体一般由战斗部及引信、动力装置、制导系统和弹体四部分组成。导弹的种类很多,名称各异,其分类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按射程分类,可分为近程导弹(小于1000千米)、中程导弹(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3000~8000千米)、洲际导弹(8000千米以上)。按作战使命分类,可分为战略导弹与战术导弹。(2)确制导弹药也称为灵巧弹药,根据不同的作用原理可分为末制导弹药和末敏导弹药两类。
6、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1)已成为现代战场的主要打击乐器。(2)使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3)是改变军事力量对比的重要杠杆。
7、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低可探测技术或目标特征控制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目前,隐身技术通常分为雷达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电子隐身技术、可见光隐身技术、声波隐身技术等。
8、伪装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减小目标与背景在可见光、红外、微波波段等电磁波的散射或辐射特性的差别,以隐蔽真实目标或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特征;模拟或扩大目标与背景的这些差别,以构成假目标欺骗敌方。
9、伪装技术的措施:(1)天然伪装。(2)迷彩伪装。(3)植物伪装。(4)人工遮障伪装。(5)烟雾伪装。(6)假目标伪装。(7)灯火与音响伪装。
10、现代伪装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1)防光学侦察伪装。(2)防雷达侦察伪装。(3)防红外侦察伪装。
11、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在全时空内用于发现、区分、识别、定位、监视和跟踪所采用的技术。整个探测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发现、区分、识别、定位、监视和跟踪。
12、电子对抗技术:主要是指以专用电子设备、仪器和电子打击武器系统降低或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工作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效能的正常发挥。电子对抗的基本手段是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反辐射摧毁与反摧毁。当前,按工作机理不同,电子对抗技术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般电子对抗技术和网络对抗技术。其中,一般电子对抗技术按作战内容及电子设备的类型

,可分为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光电对抗、水声对抗等。网络对抗技术按作用性质区分,通常分为网络进进攻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防护技术。
13、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1)侦收和汇集敌方的军事情报。(2)干扰和破坏敌方防空系统。(3)干扰和破坏敌方的武器系统。(4)干扰破坏C^3I系统。(5)夺取战场主动权。
14、电子对抗技术现状:(1)通信对抗技术——通信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一是研究对付扩频通信的技术手段。二是发展相参干扰、分布式干扰等技术。三是研究空天一体的通信干扰新技术。(2)雷达对抗技术——a.雷达干扰:雷达干扰可以按照干扰的作用性质分为压制式干扰和欺骗式干扰两大类。根据干扰产生的来源,又将雷达干扰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两类。b.雷达电子防御:雷达电子防御技术主要有一是雷达反侦察技术,二是雷达反干扰技术。(3)光电对抗技术——光电对抗技术,可区分为光电侦察告警技术、光电干扰技术和光电防御技术。(4)网络进攻技术:安全防护技术:“防火墙”技术;实施信息安全机制;网络防御技术的发展趋势。
14、航天技术亦称空间技术: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技术。它主要包括航天器和航天运输系统的研制、试验、发射、运行、返回、控制、生命保障及应用技术等。航天技术由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器测控技术三大部分组成。
15、航天器的军事应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已经大量使用的支援地面军事行动的卫星系统,如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等;二是处于研究发展中的天基或部分天基武器,主要是指攻击敌方航天器用的反卫星系统,包括反卫星卫星,反卫星导弹和各种天基定向能武器(激光、粒子束武器)等;三是在理论上可行,但仅进行个别探索和试验的,主要用于执行军事任务的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
16、指挥控制技术概念:是指在军队指挥系统应用的,便于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对所属部队的作战和其他行动的指挥,实现快速和优化处理的一系列信息技术的统称;它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是集成侦察、监视、情报、指挥、控制、通信等于一体的综合技术体系。
17、指挥控制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是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是军队一体化作战体系的“粘合剂”;是军队指挥控制的重要手段;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根本保证。
18、新世纪的核化生威胁:核化生武器仍在发展和扩散;生活中的核化事故危害。
19、新概念

武器含义:它是相对于传统武器而言的,是指尚处于研制或探索中,还没有被大规模用于实战的一类高技术武器。它包括有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非致命武器、气象武器、纳米武器等类。最受重视的几种武器是强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动能拦截弹、电磁发射武器等。
20、新概念武器与其他武器本质的区别: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它的基本原理不同,二是它的杀伤机理不同,三它的作战方式不同,四是使用时间不同。
21、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深刻性、广泛性、不平衡性、快速性。
22、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创新军事理论、改变作战方式、改革军队编制体制、培养新型军事人才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1、信息化战争:是建立在社会信息化基础上的新的战争形态,具体而言是指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等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2、信息化战争与其他战争的区别:(1)电子战成为战场信息领域对抗的主要形式。(2)精确制导成为战场火力摧毁的主要手段。(3)军队C3I系统和多维空间力量一体化联合作战开创先例。
3、信息化战争产生于形成的主要标志:(1)数字化军队的出现。(2)天军的出现。(3)信息化战场的出现。(4)新的作战理论的出现。(5)智能兵器的出现。
4、信息化战争的特征:(1)战场空间多维化。(2)作战力量一体化。(3)战争过程短暂化。(4)作战行动实时化。(5)作战样式多样化。(6)作战效果精确化。
5、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1)战争形态将进一步完善。(2)战争力量的基本单元将发生深刻变化——a.以精干、机动、快速反应为建设的总方向和总目标。b.着力提高一体化、网络化、精确化综合力量。c.技术兵种的比例将不断扩大。(3)信息技术与武器装备将广泛融合。
【论述题】6、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1)把遏制战争作为最高目标。(2)增强综合国力,奠定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坚实基础。(3)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4)重视信息化武器装备建设。(5)创新军事理论,谋求高敌一筹的战略战术。(6)加强后勤现代化建设,完善后勤保障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