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技术发展对农业的影响 最终版

生物技术发展对农业的影响 最终版

生物技术发展对农业的影响  最终版
生物技术发展对农业的影响  最终版

生物技术发展对农业的影响

08经济三

0825*******麦美霞0825*******老国本

在不断恶化的农业生产环境与消费人口不断膨胀的双重胁迫下,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农产品的安全供应是人类长期努力的方向。20世纪50、60年代以矮化育种为主的品种改良技术结合化肥及农药的使用技术、灌溉技术等为标志的“绿色革命”,曾使世界粮食产量在20多年内增加了1倍,但自此以后,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农作物产量增幅逐渐下降的趋势,各种报道显示多种农作物的产量上限长期未能实现新的突破。因此,许多人开始怀疑以常规育种为主要手段的品种改良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水平上的潜力,同时许多人更加关注高新技术的发展。由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巨大潜力,特别是近20年来农业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产业带动力,为21世纪初期的世界农业展示了新的希望和动力。“绿色革命”的核心是“种子革命”,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目前最具潜力和最成功的领域仍然是种子产业,由此可以相信,在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中,将带来一场新的种业技术革命。

1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状况与趋势

1.1世界农业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世纪末以来,生物技术出现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进展,成为了“对全社会最为重要并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全球生物技术发展呈现了4大趋势:①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程度越来越强;②技术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生物技术产品商品化速度越来越快;③产业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大,生物技术产业对其它产业的影响日益增强;④生物技术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农业领域,水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多种作物多种外源基因的转化成功等技术突破使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出现了3个明显的趋势:即研究方式的集约化和规模化趋势、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趋势和生物基因资源争夺白热化趋势。其中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兴起和高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农业最大的亮点,据世界银行一个研究机构估计,2000年世界范围内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主要为转基因作物)的交易额为20亿美元,2005年和2010年将分别达到60亿和200亿美元。

1.2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状况

继1983年世界首批转基因植物问世和1996年转基因作物大面积商业化生产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迅速增加。1996—2002年的6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总面积累计达到2.35亿公顷,连续7年增幅超过10%。即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至2002年的5870万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由1996年的6个逐渐增加到2002年的16个。200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中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分别占62%、21%、12%和5%。2002年上述4种农作物转基因品种的全球采用率分别达到了51%、9%、20%和12%。在转基因性状上,一直以耐除草剂、抗虫(Bt)用二者结合特性为主,同时也有抗病毒和品质改良等性状。2002年全球约600万农民从种植转基因作物中获益,其中大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

1.3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与产业化现状

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位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领先地位,并开始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级科技计划历来将农业生物技术作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目前已经有转基因耐储番茄、转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矮牵牛、

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茄、抗虫棉花等几种独立研制的转基因作物进入了商品化生产阶段。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批准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生产的国家,目前为世界上种植转基因作物面积最大的4个国家之一,2001年和2002年分别种植转基因作物150万公顷和210万公顷,分别占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的3%和4%左右。在主要农作物中,抗棉铃虫转基因棉花、抗螟虫转基因水稻和抗白粉病转基因小麦已经形成种植规模。其中,我国在抗虫棉研究和产业化方面进展最为迅速,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并举等办法,2002年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种植面积已经达到全国棉花总面积的51%以上,其中黄河流域棉区80%的面积为抗虫品种,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的抗虫棉面积也在迅速扩大。在自主研发方面,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国家,截至2001年底已经将杀虫基因成功地导入了41个优良的主栽棉花品种,获得了1000多份优良转基因抗虫棉种质资源材料,并选育出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优系44个、双价抗虫棉优系13个,杂交优势组合17个,多个品种(品系、株系)通过安全性评价,一些品种被迅速推广应用。已经培育了一批优良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其中2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2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国产抗虫棉已经占抗虫棉总面积的30%,近5年累计种植100万公顷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体系和安全评价体系也基本形成,建立了由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行业部门和地方科研机构共同组成的研究体系,其中包括以基因克隆等研究为主的上游部分、以植物遗传转化为主的中游部分和以生物技术育种为主的下游部分,3个部分的重点分工与有机结合使整个研究体系实现了顺利运作。同时,技术产业化的方向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力地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产学研紧密结合和共同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目前国内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的各类研究机构已经超过200家,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队伍约有1万人。但据农业部公布的资料,截至目前,仅有4家种子企业取得了合法的转基因种子的生产经营资格。

2.种子产业的发展

2.1世界种子产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继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农业种子消费总量增长了18%之后,从80年代起,种子年度消费总量平均稳定在1200万吨左右,尽管世界种子消费总量增长趋于停滞,但地区间种子用量和种子品种结构变化差异较大,国际间种子贸易日益活跃。

在转基因作物种子方面,1995~1999年间,世界转基因种子的贸易额增长了36倍,2002年达到38亿多美元,转基因种子贸易额约占全球种子交易额的13%,至2006年,全世界转基因种子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同期世界转基因作物面积仍将以7.2%递增,至2010年,全球转基因种子的销售额将达到250亿美元。

2.2我国种子工作现状与种子产业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生产国和消费国,全国每年需要约120亿千克的各类农作物种子,目前种子商业化率约35%左右,市场价值约200亿元。建国以后,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以国营机构组成和以政府公共投入为主的种子工作体系,为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在解决千百年来困扰我国的农产品安全供应特别是粮食的安全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种业技术方面,我国的杂交水稻、杂交油菜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当前我国种子产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实行产业化战略是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最终方向,目的是提高种子

工作效率和产业水平。我国的种子产业化面临两大基本任务:一方面是改造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自给性种子工作体系,社会化、商品化生产,为此需要对现有种子工作体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调整和改造,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富有竞争力、能够高速、健康、持续发展的种子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商业化为途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种子产业,并迅速赶上农业发达国家的种子产业水平,充分发挥我国种业资源优势,在国际种业竞争中占有一个农业大国的应有之地。

制度和技术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两个主要动力。在我国农业不断改革和日趋进步的同时,紧跟世界种子产业技术潮流,依靠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带动种业技术进步是实现我国种子产业现代化、提高种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益、深、广,不但对农业、医学和环境造成影响,且对其他行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现代生物技术给传统工业带来了全新的思路,生产环境不再需要高温高压,替而代之的是模拟生命过程的生物反应器。另外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改良传统工艺,吧农副原料加工成发酵或酿造制品;还可以进行食品添加剂和酶制剂的研制与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关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新趋势

关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新趋势 在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以基因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抢占21世纪国际生物技 术制高点的新形势下,参加北京“国际周”现代农业高层论坛的专家呼吁,要密切关注现代 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日益显现的研究成果商品化、研究方式规模化和基因资源争夺白热化的趋势,在即将到来的生物世纪里,真正占据自己的位置。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内 容包括:增强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的抗性、品质改良、提高产量和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物质等。其中以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运用最为重要,发展最快。根据统计资料,到2000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推广面积达4420万公顷,比1996年增长了25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1996年的6个增加到2000年的13个。这其中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广,达到了3030万公顷,占68%;其次为阿根廷,1000万公顷,占23%;加拿大300万公顷,占7%;我国为50万公顷,占1%。根据有关专家的看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表现为:——研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速。 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业已形成,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生物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将达到10%以上,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又将占相当的比重。世界银行下属机构预测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为2000年20亿美元,2005年60亿美元,2010年200亿美元;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ISAAA)的预测则分别为30亿美元、80亿美元和280亿美元。——研究方式集约化、规模化明显。在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对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进行投资研究的同时,众多私有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领域将是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之后的又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私人公司已逐步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体。以美国为例,民营机构1992年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为5.95亿美元,而1999年则达到15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物技术企业领域的兼并和收购狂潮,并购金额从1997年的12.37亿美元陡然升至1999年的138亿美元。一些资产过百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公司由此形成,过去分散的研究基地也随之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据业 内人士分析,促成公司并购的原因,一方面是为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人员组合,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产业,小公司在资金、技术、以及抗风险能力上均难以独立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研发和推广。只有强强联手的大型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才能有效占领市场,与其它企业抗衡。——基因资源争夺呈白热化。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发达国家各主要生物技术 公司对生物资源及其知识产权展开了激烈争夺,其核心就是对基因的争夺。谁掌握了基因,谁就掌握了生物技术的制高点,就掌握了未来竞争的主动权。有专家称,转基因植物技术知识产权很可能就是未来国际贸易中市场准入、贸易壁垒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报道 表明,为了获取我国丰富的生物基因组资源,国外公司已在我国境内悄悄地开展活动。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指出,基因资源是有限的、可视专利的战略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不建立自己的生物信息技术平台,指望在别人的公益性研究完成后捡便宜的想法,会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精品论文】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精品论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发展对策 ==================================================================== == 摘要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对策 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 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也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而如果没有科技创新和科技支持,农业现代化不可能实现[1-4]。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和持续动力。只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和农村科技水平,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实现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性转变,推动新农村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农业科技创新供给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深入分析制约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保障农业科技创新顺利推进的必然选择。 1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供给增长迅速,农业科技创新的供给主体不断扩大,政府的一元化供给状况被打破,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困境。农业科技创新的自主研发突破不断,许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学专业介绍之生物科学类1(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

大学专业介绍之生物科学类1(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 信息学) 1.生物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掌握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为我国生态建设及植物资源利用和中药资源产业化提供能从事教学、技术研究、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 1.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3.

4. 5.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 主干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中药材加工学、生物制药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药用植物和植物生态与资源利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2.生物技术 本专业是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应用于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为特色的理科类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知识、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及数据分析等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酶工程原理及技术、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等。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作业一 1、随着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的不断成长,人口持续增加和对农产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活习性环境问题一天一天地走向紧张,如何协调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经济成长与生活习性保护的抵牾,已经慢慢成为可持续成长的核心问题,作为直接以有生命的物质和富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成长的问题更加剧要。只有在扩大承载面积,减轻单元面积承载的压力,才有可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农产物不断增加的需求。总之,通过有效的手眼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水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2、现代农业新技术可分三大类: 一是探索研究型技术:主要是生物技术。 二是应用性实用性技术:是最近制订颁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 三是组装型技术:主要指适应农业发展方式需要所采用的技术集成,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所采用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发展节本高效农业采用的省工免耕技术等。 3、(一)取得新成就 1.粮食增产粮食播种面积在2004年达到1038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超过年初确定的4550亿千克的预期目标,达到了4695亿千克,比2003年增长了9%左右。 2.农民增收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超过了年初预定的5%的增长目标,实际增长幅度达到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3.深化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4.转移农民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5亿多,目前仍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5.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取得明显进展,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幅度的下降均为近5年之最。 6.公共事业农村公共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二)面临新矛盾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水土资源相当紧缺,土壤、河流等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生态破坏的现状都比较严峻。 2.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使我国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社会”的格局。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产业化程度低。 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少,灌溉设施的老化失修;土地被重金属污染;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农业专业化生产需要,农业良种繁育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一些基础性技术保障体系还比较滞后。 5.农业科技支撑不足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只有40%-45%,而发达国家在70%左右。我国农业科研、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充实、调整以实现新的发展。 6.金融体制亟待调整各大商业银行基本不面向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在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体系,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要。

现代农业技术

现代农业技术 目录 ·农业信息技术及信息化· 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陈闯郭新宇赵春江(5) 构建基于SDD算法的农业搜索引擎......... 樊景超周国民周义桃丘耘(6)根系功能—结构模型的研究进展.......... 张吴平郭焱李保国王锋(6)农业信息技术与新农村建设....................................... 周义桃(7)猪白粉病安全生产溯源数字化系统的研究………………………………………………………............................... 陆昌华谢菊芳王立方胡肄农白云峰(7)河北省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蒋晓茹段玲玲崔文顺张进文张忠义(7) 关于县域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几点建议..... 王振山王宝义李冲崔文顺(8)·种植业与育种· 野生啤酒花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张霞徐基平原俊凤王绍明(9)箭根薯快繁技术体系构建研究..................... 李枝林王玉英余朝秀(9)广东省甜玉米育种现状与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李余良胡建广刘建华方志伟(10)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及发展展望.................... 耿开友李绍萍赵明方(10)从空育131看寒地超级稻育种及栽培…………………………………………………………………....................... 冯永祥李金峰郑桂萍钱永德吕艳东孙长艳(10)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的研究................ 赵懿张春雷李光明李锋(11)盐胁迫下诱抗剂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方良俊王正超唐耀鹏(11)济宁18号小麦化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郭新平王霖吴复学孙雷明冯维营(11)高海拔地区采用绿肥聚垄法栽培甘蓝的主要技术措施…………………………………………...................................... 李锦康董恩省颜兴虎明洪(12)威宁大蒜与几种作物的高效接茬模式研究.. 李锦康董恩省颜兴虎明洪(12)威宁高海拔地区大蒜品比与播期试验结果初报李锦康董恩省虎明洪颜兴(13)威宁县夏秋反季节蚕豆生态试验结果初报.. 陈世雄董恩省余德明虎明洪(13)威宁县高海拔地区荷兰豆生态试验........ 颜兴余德明虎明洪董恩省(13)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业、社会科学等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改革传统农业结构,解决食品短缺问题的应用、深入基因研究,解决健康长寿问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内容出发,指明了生物技术现代科学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医学健康农业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on recent bio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medicine and industry, soci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structure, to solve food shortage problem, in-depth application of genetic research, solve the longevity and health problems, use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solve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ther content, pointed out t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of modern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现代生物技术也可称之为生物工程,是以重组DNA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个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以2O世纪7O年代初DNA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迄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重大问题方面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l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可以预测,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将导致生产体系与经济结构的飞跃变化,甚至可能引发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必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1 改革传统农业结构,解决食品短缺问题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最突出的应用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体内,对家畜、家禽及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达到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作物的培育和种植,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一轮的革命,并将在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危机、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1.1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农作物病虫害是造成农业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抗病、抗虫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之可避免或减少病虫害。近年来,抗黄杆菌的水稻、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与耐贮性高的番茄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效益;根据人类的需要,还可把特定基因导入植物体,可达到改良农产品品质的目的,如高含量必需氨基酸的马铃薯,高蛋白质含量的大豆等;此外还可利用生物技术破坏水果细胞壁纤维酶,保证猕猴桃、桃、西红柿等水果成熟但不变软而提高水果的保鲜度,便于水果的运输。从1996年到2o02年,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的种植面积从170万ha扩大到5810万ha,即增加35倍,显示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强大的生命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姓名:谢新发班级:大06数学1班学号:43号 摘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作用显得日益广泛、深刻。伴随着信息科技革命的浪潮,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未来也展现出其不可限量的前景。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即将开始,并将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会极大地应用于国家的农业、工业和安全。应当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一次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关键词: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现状前景对策 一、当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无论是科技界还是产业界,都基本认同这样一个重要判断: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日益成熟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以及正在加速发展的基因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认知与神经科学等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医疗卫生、农业、人口和食品及生物安全状况。尽管世界各国对高科技领域范围的界定不完全相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放在重要位置。 进入21世纪后,生物技术产业显示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02年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投入研究开发资金已高达157亿美元。日本政府2002年已明确提出生物技术立国战略,强调把“科研重点转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欧盟已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在软件领域成就斐然的印度,早在1995就提出“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研究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这些都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 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仍然集中在基因组科学、蛋白质科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等领域。继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水稻、疟原虫、蚊子和老鼠的全部DNA序列测定也在2002年完成,这些研究成果都直接与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关。老鼠和河豚鱼基因序列的测定,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关于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线索。特别是科学家们已经把目光投入到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这两个极富挑战性的领域,这将带来更多与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联的重大研究成果。 生物技术方面的进展则更为迅速,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等等,将大大加快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以及推进对重大疾病新疗法的研究进程。总体来看,生物技术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医药和农业,但在食品、环保、能源等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2000年为3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9000亿美元。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尽管人们对基因改造生物的讨论和疑虑仍然存在,但2007年全球23个国家种植了1.143亿公顷转基因农作物,比2006年增长12%。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破译,将有力地促进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到2020年,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将达到3000种左右。这将对提高人类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值得强调的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技术融合趋势。特别是生物技术与其他高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生物芯片、生物光电、生物传感器等高技术领域,产生了生物技术群。比如,生物芯片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在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研究、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中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革新医学诊断和治疗。科技发展的这一突出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深层次变革,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

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现代农业新技术》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学生姓名:孙化 学号: 1551204458852 指导教师:鲁泽冰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 年级:15秋 学校:黔江广播电视大学

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针对我国现代农业新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来探讨我国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农业技术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现状;趋势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此,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一直是我国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农业科技新技术在改革创新中快速推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农业对科技新技术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但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我们正面临着资源紧缺、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连年减少、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情况。因此,把农业科技作为推动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地,重视和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将是一项事关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任务。 农业新技术的实质要求就是“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业结合、生产生态协调”,这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农业新技术路线的体现[1]。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对农业领域的项目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反映了我国致力于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农业技术则是基础之基础,发展农业新技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只有造就坚实的技术基础,才能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对我国现阶段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一全面的探讨很有必要。 二、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我国在农业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主要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新技术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当务之急就是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明确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本源,科技推广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推广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产业开发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市场开发是科技创新的生命,辐射带动是科技创新的目的,科技政策是科技创新的持续这一理念,选准创新重点、做好创新规划、明确创新思路、夯实创新基础。力争在农业重大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上取得重要突破,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1、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尽快进入世界前列,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研发的立足点。在技术方面,研发人员进行控释肥制作和机理研究,保证技术的先进性,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肥料产品成为高技术载体。在成本方面,把解决控释肥价格高、推广难,作为着

力攻克的技术瓶颈,尽可能降低肥料生产制作成本,努力使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二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原始性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必须抓住那些对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要高度重视科研单位、专家和合作企业、示范基地以及省、市、县之间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优势和学校的人才及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转化,三是要以试验、示范为基础,不断反馈与改进,促进技术不断创新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四是要高标准、高起点,瞄准国际前沿,形成创新性成果,服务于生产。要始终把握系统深入、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综合应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有利条件,强强联合, 优势集成,努力提高研究创新水平和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大力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无疑是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路子,但这决不意味着不需要投入。现在,先进农业科技技术的发展已进入黄金时期,必须以相应的设施条件和先进的科研推广手段作保证,这就更需要足够的投入。农业科研公益性的特点,决定了国家是农业科研的投资主体。要大幅度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拨出专项经费建立

2018年生物技术制药习题及答案

2018年生物技术制药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填空题 1. 酶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微生物生产。 2. 第三代生物技术是什么? 基因组时代。 3. 基因治疗最常用的载体是什么? 质粒载体和λ噬菌体载体。 4. 促红细胞生长素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不能用大肠杆菌工程菌生产人的促红细胞生产素为什么? 因为大肠杆菌不能使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糖基化, 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有毒性作用。 5. 菌体生存所需能量已菌有氧代谢所需能量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代谢产物乙酸?

菌体生长所需能量 (大于) 菌体有氧代谢所能提供的能量时, 菌体往往会产生代谢副产物乙酸。 6.cDNA 第一链所合成所需的引物是什么? cDNA 第一条链合成所需引物为 PolyT 。 7. 基因工程制药在选择基因表达系统时首先考虑什么? 表达产物的功能。 8. 为了减轻工程菌代谢负荷,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可采取什么措施? 将宿主细胞生长和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成两个阶段。 9. 根据中国生物制品规定要求,疫苗出厂需要经过哪些检验? 理化检定、安全检定、效力检定。 10. 基因工程药物化学本质是什么? 蛋白质。

11.PEG 诱导细胞融合? PEG 可能与可能与临近膜的水分相结合, 使细胞之间只有微笑空间的水分被 PEG 取代, 从而降低了细胞表面的极性,导致双脂层的不稳定,使细胞膜发生融合。 12. 以大肠杆菌为目的基因表达系统的表达产物,产物位置是什么? 胞内、周质、胞外。 13. 人类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是什么? 重组胰岛素。 14. 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是什么? 温度 :哺乳类 37昆虫 25~28, ph7.2~7.4,通氧量:使 co2培养箱,不同动物比例不同。防止污染, 基本营养物质:三大营养物质维生素, 激素, 促细胞生长因子, 渗透压:大多数 260~320。 15. 不属于加工改造抗体的是什么? 单域抗体。 16. 第三代抗体是什么?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DOC 15页)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 摘要:针对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新农业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所面临的形势及条件是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人口爆长,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农业;科技;革命;现代生物技术;进展 一关于新农业科技革命 (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其特点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本源”。与此同时,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也将兴起。知识经济和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到来,对我国是一次发展的机遇,但也是挑战。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农业经济(主要依靠

土地)、工业经济(主要依靠资本)和知识经济(主要依靠知识)三个阶段。我国现在尚未完成工业经济的建设,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既要继续完成工业经济建设,又要开始知识经济建设,使两者协调发展,以便迎头赶上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准确地把握世界科技新动向 1996年9月,总书记就发出了“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伟大号召,明确指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革命”。并且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 199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针对当前国际竞争形势的发展又发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2001年7月1日,总书记的讲话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 这些是党中央对我国各项工作,也为我们农业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此,研究和掌握21世纪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发生背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生物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野外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生物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技术大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现代农业新技术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转基因育种? 作物转基因育种 就是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2、植物组织培养 定义:离体(in vitro)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条件在无菌情况下培养、生长、发育再生出完整植株的过程。 3、外植体(expl ant):由活体(in vivo)植物体上提取下来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无菌细胞、组织、器官等 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t):植物细胞具有该植物体全部遗传的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潜在能力 5、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将来自已分化组织的已停止分裂的细胞从植物体部分的抑制性影响下解脱出来,恢复细胞的分裂活性。 6、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有转变为各种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 7、双根嫁接苗简介: 双根嫁接又叫双砧双贴法,是利用双砧木嫁接黄瓜接穗的一种新型嫁接方法。8、蔬菜嫁接育苗又称“嫁接换根”,指将切去根系的蔬菜幼苗或带芽枝段接于另一植物的适当部位,两者接口愈合后形成一株完整的幼苗。无根的蔬菜幼苗或枝段称为接穗,提供根系的植株称为砧木。 9、转基因技术:又称重组DNA技术或基因工程,指将某些特定的基因或DNA片断,通过载体或其它手段送入受体细胞,使它们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并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 10、转基因生物: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将DNA进行人为改造的生物通常的做法是提取某生物具有特殊功能(如抗病虫害、增加营养成分)基因片断,通过基因技术加入目标生物中。 11、转基因食品: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愿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12.无土栽培定义:根据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规定,凡是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值后不用基质而用营养液灌溉的栽培方法,统称为无土栽培。 二、简答 (1)、无土栽培的优缺点 优点: 1、栽培地点不受土壤条件的限制,能避免土传病虫害及连作障碍; 2、肥料利用率高,节约用水; 3、作物长势强,产量高,产品清洁卫生; 4、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有利于自动化和现代化管理。 缺点: 1、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 2、技术要求较高。 3、管理不当,易造成某些病害的大范围传播。 (2)、优良砧木应具备的特点 嫁接亲和力强,共生亲和力强; 对接穗的主防病害表现为高抗或免疫;

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doc5)(1)

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 1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发展动态 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联合企业的发展正日益全球化,在生物技术企业发展中美国位居世界榜首。正在研究开发的生物技术药物品种63%在北美,25%在欧洲,7%在日本,5%在世界其它地方。生物技术药品市场45%在美国,28%在欧洲,37%在世界各地。 生物技术工业经过25年努力,创造了35种重要治疗药物,年销售额已超过70亿美元。全球已有生物技术制药公司2 000多家,其中美国有1 300家,欧洲有700家。1997年美国的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为76亿美元、欧洲为18亿美元。生物技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12万个就业机会,在欧洲提供了2.75万个就业机会,而且未包括其相关支撑产业与制药行业。已有20%的美国生物技术制药公司股票上市,也有相当比例的欧洲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股票上市,获利的生物技术公司正在逐年增加。 到下世纪初生物技术药物的种类数目尚不会超过一般药物的总数,但生物技术制药公司总数将超过前10年的6倍。目前主要生物技术公司多分布在美国,如Amgen,Genetics institute,Genzyme,Genentech和Chiron,还有Biogen也发展较快。1987年尚没有一种重组DNA药物进入世界药品销售额排名前列表,但到1996年已有多种生物工程药物榜上有名。经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含3大类,即重组治疗蛋白质、重组疫苗和诊断或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 2未来10年的生物技术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已广泛用于治疗癌症、艾滋病、冠心病、多发性硬化症、贫血、发育不良、糖尿病、心力衰竭、血友病、囊性纤维变性和一些罕见的遗传疾病。生物技术药物的原始材料是细胞及其组成分子。重点是应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蛋白、多肽、酶、激素、疫苗、细胞生长因子及单克隆抗体等,主要产品类型为疾病治疗剂、诊断试剂、预防药物与兽用治疗剂。 开发中的生物技术疫苗迅速增加,年增加品种达44%(达66种),用于癌症、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镰刀形贫血、骨质疏松症、百日咳、多发性硬化症、生殖器疱疹、乙型肝炎及其它感染性疾病。最近生物技术药物还试用于普通感冒、帕金森氏症、遗传性慢性舞蹈症。 今后10年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主要涉及下列医疗领域。 2.1 肿瘤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 患者为100万,死于肿瘤者达54.7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 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 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 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 (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 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 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2.2 神经退化性疾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 外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治疗,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已进入Ⅲ期临床。神 经生长因子(NGF)和BDN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用于治疗末稍神经炎,肌萎缩 硬化症,均已进入Ⅲ期临床。 美国每年有中风患者60万,死于中风的人数达15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Cerestal已证明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技术的投入,使得现代农业生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加了作物和家畜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通过对于现状研究,预示了生物技术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必将会得到更加深入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生产;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不断应用与革新,其已经成为21世纪具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其发展之迅速,趋势之良好,并且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农业技术,使得现代农业技术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农业中,优质、高产、绿色环保是其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将生物技术视为高新技术,这是由于其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食品短缺、环境污染和经济建设等问题,有助于国家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增强经济实力。 然而,由于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为了发展而进行的过度环境开发利用等行为,其给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众所周知,地球每小时都可能有一个物种灭绝,并且我们的地球已经面临着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等严重现象。这些现象给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但生物技术的出现却给人类的未来送来了一丝曙光。 一、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亦可称“生物工程”或“生物工程技术”,其是指利用现代生命科学作为基础,结合其它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并按照预先的设计,达到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的目的,从而生产出所需的特定生物产品或达到某些预定的目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其中,现代生物技术则又是在传统生物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又和传统生物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具有综合性的学科。 二、农业生产中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