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山岩肉眼辨别方法

火山岩肉眼辨别方法

火山岩肉眼辨别方法
火山岩肉眼辨别方法

火山岩肉眼辨别方法

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脉岩:煌斑岩、细晶岩

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全晶质

显晶质

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

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

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

隐晶质

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半晶质

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

玻璃质

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

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 观颜色、初定类:岩石的颜色反映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石分类命名的直观依据。但需指出,在估计暗色矿物含量时,易产生肉眼视觉上的误差。浅色矿物覆于暗色矿物之上时,由于它的透明性,易把它看成暗色矿物,故对暗色矿物含量的估计,往往偏高。另尚要注意次生变化的颜色的影响。

(2) 辩矿物定大类:在据颜色分成三大部分基础上,再根据矿物种类、含量和共生组合特征把岩石分成(1)超基性岩,(2)基性岩,(3)中性(钙碱性)岩,(4)酸性岩,(5)碱性岩等五类,即可确定岩石属哪一大类。

方法:指示矿物分两头,暗色矿物分中间,共生矿物来检验。石英>20%为酸性岩;橄榄石(+辉石,或角闪石)>90%为超基性岩;中、基性岩皆为斜长石+色暗矿物;中、基性岩的划分除色率外,主要有以下两点规律:①暗色矿物种类:中性岩石以角

闪石为主,基性岩以辉石为主;②共生矿物种类:基性岩与超基性岩可找到少量橄榄石;中性岩与酸性岩相邻,可找到少量石英和肉红色钾长石。酸性岩和碱性岩颜色都是近肉红色,两者的区分主要根据:碱性岩的石英和斜长石(灰白色)含量都很少。

对具斑状结构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是隐晶质,肉眼则难以鉴定其成分,主要依靠斑晶来定名。因为斑晶一般是由岩石中的主要矿物组成的,故据斑晶矿物也可定类名。

对于无斑晶的隐晶质结构岩石,则只有根据岩石颜色和致密坚硬程度大致判断。含SiO2较高的酸性隐晶质岩石往往硬度较大。

(3)看结构(构造),推环境(产状):同类岩石成分相同,但每类根据不同的产状分成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三种,分别给以不同的岩石种名。岩石产状即岩石生成环境,主要反映在结构、构造上。

自然界中的岩石类繁多,并且在各类之间存在许多过渡类型。如某岩石中以角闪石、斜长石为主,次要矿物为石英(达5—20%)、钾长石(达20%)、黑云母等,岩石应介于中酸性之问,定为花岗闪长岩;有的介于喷出岩和浅成岩之间,称之超浅成岩。

(4)根据岩石的颜色、主要,次要矿物成分含量及结构构造详细定名。

对于侵入岩:颜色+结构+基本名称如:黑灰色中粒辉长岩

对于喷出岩:颜色+构造+基本名称如:黑色气孔状玄武岩

2、岩浆岩肉跟鉴定描述举例:n号标本

黑灰色,风化面略显黑绿色,等粒中粒结构,颗粒一般在l 一1.5毫米,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和辉石,各占55%和40%左右。斜长石为灰白色,柱状或粒状,时见解理面闪闪有光,玻璃光泽,辉石为黑色,短柱状,玻璃光泽,有的解理面清晰。岩石较新鲜,末遭次生变化。根据上面描述的n号标本岩石的各种特征可定为基性、深成岩,定名为:黑灰色中粒辉长岩。

瞬变电磁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山西吉奥兴盛地学仪器有限公司 瞬变电磁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1、装置类型: (1)同一回线装置:单线框装置是瞬变电磁测量系统中最简单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发射器和接收器为同一线框,既做为发射框,同时又作为接收框。线框形状可以是正方形,亦可为矩形,线框边长一般在200m之内,视具体情况而定(图a). 优点:设备轻便。缺点:勘探深度小。 (2)重叠回线装置:重叠回线装置是指发射框和接收框具有完全相同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但两线框相互独立布置在同一位置上(图b).优点:发射线圈逐测点移动,不会激发盲区。缺点:分辨率相对较低,人文导体较多处很难避开,设备较重,铺线较麻烦。 (3)中心回线装置:接收线框位于发射线框内中心位置的形式称环状线框装置,其尺寸比发射框小的多,通常接收线框由多芯导线组成多扎线框,由每个单扎线圈可看作是一个磁偶极子,因此这种接收器又称偶极接收器(图c) .优点:1)是重叠回线的变型,具有重叠回线的优点。2) 可观测水平分量,分辨率较高。3) 接收回线可以避开管道等人为导体,在人为导体较多的测区,其数据质量优于重叠回线。缺点:地质体的不均匀性影响较重叠回线大。 (4)分离回线装置:发射线框与接收线框保持一定距离分别布置的测量系统称分离式线框装置。该装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射和接收线框尺寸大小完全相同,另一种是接收线框为偶极接收器(图d)。该装置是将发射回线和接收回线分开,相隔一段距离,由于该装置在实际中应用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常用的装置中一般不用该装置。

(5)双线框装置:双线框装置是由两个大小相同,平行而相邻的线框并联构成。该装置如图e 所示,双线框即做发射线框,又做接收线框,工作方式类似于单线框装置;发射和接收线框分别由两个大小相同而又独立的双线框组成,工作方式类似于共线框装置。双线框装置抗干扰能力强,但施工不方便,使用时受到限制。 (6)固定发射移动接收装置(大回线外组合、大回线内组合):该装置由一个固定的大线框和一个可移动的多绕层小线框组成,大线框为发射框、小线框为接收框。发射线框通常为矩形,长边约600m以上,有时可达1~2km;接收框,通常为正方形,边长在lm以内;观测点可布置在发射框内或外。该装置可通过调节接收线框方位进行三分量观测,是目前较普遍的观测方法之一(图f). 优点:1)划分异常比较详细。2)勘探深度大。 缺点:1)有激发盲区,有漏矿的可能。2)方形回线太大,铺设不便。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 地质, 野外, 要点 地质工作包括: 1、基础性地质调查(测量),诸如:1:20万、1:5万区调-矿调,区域物、化探测量,区域水文测量等。 目的:具战略意义,提高研究程度。为开展进一步普查找矿工作和其它有关的地质工作提供依据。即总结规律、优选(缩小)靶区。 2、矿产勘查:包括特定矿产勘查、固体矿产勘查、地下水资源勘查等。 3、矿山生产勘探。等等。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方法 1、系统收集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根据目的任务制定“方案”编写“设计”。 2、地质测量(填图)—剖面测制,最直接的找矿方法。通过地质填图,工作区内自燃地理条件、景观,成矿地质背

景、有利地段、可能的成矿类型、地表蚀变带(构造带)、矿化带、矿体地表直接露头(铁锰冒、碎石或转石等),主成(控)矿构造及产状、规模等基本摸清,为下一步部署工作提供充分依据。如:重点工作区、采用何种方法及范围、网度、方向等。 3、化探测量: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方法为主,还有水化学、汞气、植物等。包括地表面积(自由网和规则网)和剖面及钻孔原生晕等形式。关键是采样介质和层位,“代表性”和“有效性”,该加密的必须加密、该放稀的一定放稀、无意义的样不取,不做无用功。尤其大比例尺化探测量若地质人员亲自做,那更应该得心应手。最间接的找矿方法。缩小靶区,为下一步部署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如:槽探(异常带、高值点等),物探范围、网度、方法、测向等。大比例尺规则网及剖面一定要注意测线方向。 4、物探测量:常规高精磁、激电中梯方法为主,还有重力、放射性及瞬变电磁、SIP、V8等。注重“适用性”和“有效性”及“多解性”(每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最有力的辅助找矿方法。只有在与化探异常、矿化蚀变带、成矿有利地区(段)密切相关的物探异常才有找矿意义。注意测线方向-垂直目的体,一般要求上测量,若物化探工作只给一次工作量,一定要用到此处,化探可用GPS。

岩石测量野外工作方法

岩石测量野外工作方法 表1 工作比例尺与测网密度 1区域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引自DZ/T0167-2006) 1.1岩石样品采集的目的 主要是为系统地了解不同地层和岩浆岩中元素的含量(或近似分度),为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的区域化探异常解释与评价提供资料。同时,也为基础地质研究提供地球化学资料。 1.2岩石样品采样的布置原则 a布置岩石采样要在全区范围内统筹规划,不要求在每一个图幅中都进行岩石采样。 b岩石采样工作可按不同地质构造单元来布置。对不同时代的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进行系统采样。 1.3岩石采样的方法与要求 a地层以系为采样统计单位,每个采样单元应有30件以上的样品;岩浆岩以侵入期或主要岩类为采样单元,每个主要岩类至少有10件以上的样品;变质岩区以变质建造或分布面积大的主要岩类为采样单元,每个主要岩类样品数一般不少于10件。 b沉积岩(含火山岩)样品采集。主要选取各地质时代研究程度高、代表性好、岩性出露齐全的区域地质调查标准剖面进行,在标准剖面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布置部分辅助剖面或点采少量样品;岩浆岩样品的采集主要选取各岩类(不同时代)面积较大的和有代表性的岩体取样,采样剖面应穿过岩体的不同岩性单元;变质岩样品的采集,应依变质岩的不同类型区别对待,正变质岩的采样可参照岩浆岩类的取样方法。采样要着重考虑变质建造、岩类及其面形分布特征。负变质岩的采样,可参照沉积岩的采样方法进行。 c采集岩石样品时,每个样品在采样点位周围10~20m范围内多处采集(3处以上),同一岩性的新鲜岩石碎块(直径小于30mm)组合成一个样品,重量300g以上。按岩石测量记录卡的格式记录有关内容,并应附有采样点的地形地质示意图。岩石采样点位置应标在1:5万的地形图上。 d对部分地区已按图幅在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同时采集的岩石样品也可以利用,但应注意检查采样的布局和样品质量,并根据本区的地层构造单元分布特征,适当补采一些准备剖面,以保持全区岩石采样布局的完整性。 e采集岩石样品时,要避免在接触带、蚀变带和有矿化迹象的部位取样。在野外定名有困难的岩石样品,应单独薄片鉴定样。 f岩石采样工作要保证质量。岩石采样应由熟悉本省地质情况的人员主持。 1.4岩石样品加工 一般不在野外进行,需将样品晒干装箱,送实验室加工处理。岩石样品在加工前应由专题负责人对采样的质量和岩石样品的定名进行复查。凡不符合设计书要求的样品应予剔除。 1.5区域化探中岩石采样分析数据的整理

第八章 构造地质学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第三节褶皱的野外观察与研究 在野外地质调查或填图过程中,对褶皱这一最基本的构造形迹进行观察与研究,是揭示某一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故通常被野外地质工作者所注重。 一、常用分类方案 可从不同角度对褶皱构造进行分类,现择其常见者概述如下。 1.褶皱位态分类 褶皱空间位态主要取决于轴面和枢纽的产状,根据轴面倾角和枢纽倾伏角将褶皱分成七种类型。 褶皱位态分类简表 主要根据各褶皱形态的相互关系和厚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分类:①平行褶皱主要特征是:褶皱面作平行弯曲;同一褶皱层的真厚度在褶皱各部位一致;弯曲各层具同一曲率中心;向下消失于滑脱面上。②相似褶皱主要特征为:褶皱面作相似弯曲;各面曲率相同,但无共同的曲率中心;两翼变薄而转折端加厚;平行轴面量出的视厚度在褶皱各部位相同;褶皱形态随深度的变化保持一致。(2)兰姆赛的褶皱形态分类。兰姆赛(Ramsay,1967)根据褶皱横截面上褶皱层厚度变化和等斜线的形式将褶皱分为 3 类 5 型,目前已被广泛采用。 Ⅰ型褶皱——等斜线均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大于外弧曲率。再根据厚度变化细分为三 个亚型。 ⅠA型褶皱——褶皱层的厚度在转折端部分比翼部小,可称顶薄褶皱。 ⅠB型褶皱——褶皱层的厚度在各部分相等,是理想的平行褶皱。 ⅠC型褶皱——转折端的厚度比翼部的略大,是平行褶皱和相似褶皱的过渡类型。 Ⅱ型褶皱——等斜线相互平行,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同,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Ⅲ型褶皱——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外弧曲率大于内弧曲率,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3.其他分类方案 为便于对褶皱描述,可根据褶皱两翼之间的夹角(翼间角)大小,将褶皱描述为平缓(180 °~120°)、开阔(120°~70°)、中常(70°~30°)、紧闭(30°~5°)、等斜(5°~0°) 几种类型;还可以根据褶皱转折端的形态将褶皱描述为圆弧(滑)、尖棱、箱状褶皱和扰曲等。 70

物性分析仪及TPA在果蔬质构测试中的应用综述

物性分析仪及TPA在果蔬质构测试中的应用综述 刘亚平李红波 摘要:质地特性是果蔬极其重要的品质因素,物性分析仪所反映的主要是与力学特性有关的果蔬质地特性,其结果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客观性,目前已经开始运用于果蔬及其加工制品的物性研究及监测。简述了物性分析仪的原理及质地多面分析法(TPA)测试模式概况,就其在果蔬质构检测中的应用现状、注意事项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物性分析仪;果蔬;TPA 新鲜果蔬是人们日常所必须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是促进食欲、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的保健食品。果蔬组织柔嫩,含水量高,易腐烂变质,不耐贮藏,采后极易失鲜,从而导致品质降低,甚至失去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但通过贮藏保鲜及加工手段就能消除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别,满足各地消费者对果蔬的消费要求,加强果蔬贮藏 期间的质地特性监测非常重要。 质地在食品物性学中被广泛用来表示食品的组织状态、口感及美味感觉等。评价果实质地特性的参数包括果实的弹性、坚实度、粘性、汁液丰富度等。目前质地测试有两种方法,分别为仪器分析法和感官评定法。大部分情况下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感官评定法相比,仪器分析法更容易操作,且重复性好,花费时间更少,也更加方便。目前质构测定在果蔬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物性分析仪及TPA 在果蔬质构检测中的应用现状、注意事项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l 物性分析仪 物性分析仪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测定实验对象的质地结构,详细客观的得出相应的参数数据,这些质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果实的质地特性和组织结构变化,也间接反映了果蔬保鲜效果,而且此方法迅速准确,特别适用于不易贮藏的果蔬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检测。1.1 物性分析仪简介 物性分析仪(Texture Analyzer),也称物性测试仪或质构仪,它能够根据样品的物性特点做出数据化的准确表述,是精确的感官量化测量仪器。美、英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应用较早,近些年在我国大陆地区才逐渐被推广和被各厂家接纳。现在已经开发出专门用于食品类质构分析的物性分析仪,前期物性仪主要应用于面制品领域,利用不同探头设计的几种程序涵盖了面包、馒头、饺子、面条、蛋糕、饼干等多种面食领域。物性分析仪在国内外被很多研究机构作为重要研究仪器和研究手段,是业内公认的物性(质构)标准检测仪器,尤其近年来随着食品加工行业的不断发展,物性分析仪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物性分析仪主要包括主机、专用软件、备用探头以及附件。其基本结构一般是由一个能对样品产生变形作用的机械装置,一个用于盛装样品的容器和一个对力、时间和变形率进行记录的记录系统组成。主机与微机相连,主机上的机械臂可以随着凹槽上下移动,探头与机械臂远端相接,与探头相对应的是主机的底座,探头和底座有十几种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分别适用于各种标本。仪器主要围绕着距离、时间和作用力对试验对象的物性和质构进行测定,并通过对它们相互关系的处理、研究,获得对象的物性测试结果。也就是说,物性分析仪所反映的主要是与力学特性有关的食品质地特性。测试前,首先按试验对象的测试要求,选用合适探头,并根据待测物的形状大小,调整横梁与操作台的间距,然后选择电极转速及操作台的运动方向,当操作台及待测物运动以后,启动计算机程序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处理。 目前常见的食品物性分析仪有由英国Stable Micro System(SMS)公司设计生产的TA—XT 食品物性测试仪;美国Food Technology Corporation(FTC)公司设计的TMZ型、TMDX 型等系列食品物性分析系统;瑞典泰沃公司设计生产的TXT型质构仪;美国Brookfield公司生产

物探电法野外工作方法

第一章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 3.1频率域激电工作程序 3.1.1 踏勘 根据地质任务在选择测区时,应组织力量进行踏勘,踏勘的目的在于了解测区的地质特点和地球物理前提以及接地条件、干扰水平、生活驻地、交通运输等情况。 3.1.2试验工作 对新的工作测区,在编写设计时应在典型的地质剖面上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做一定数量的试验工作,具体实验工作量以能对测区的地球物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为宜。 3.1.3草查与普查 对于1:5万~1:2.5万的大面积草查与普查时,其工作方法的选择以偶极法或近场源法(AMBN)为宜。就某一具体测区而言,应根据地质任务,通过分析所掌握的地质及以往的物化探资料或通过试验,确定一个适当的极距进行面积性的工作,以迅速得到面积性的资料,达到发现异常的目的。 3.1.4 详查 在普查所发现异常的基础上,开展1:1万~1:2千的详查工作,这时可用中梯装置扫面。建议采用一线供电多线测量的工作方式,以便在短时间内圈出异常的形态、做出成果的解释推断以及对异常进行轻型山地工程揭露。 对精测剖面,可采用偶极装置,根据不同极距(一般4-6个)

的观测结果勾绘出断面图,以判断矿体的埋深、倾向和形态,然后根据综合解释结果建议施钻验证,进而达到对异常的再解释。 在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岩矿石物性测定和幅频特性的研究。 一、联合剖面法 图2-10 联合和剖面装置 如图2-10所示,装置系数计算方法和三极装置相同 联合剖面法是两个三极排列AMN∞和MNB∞的联合。所谓三极排列是指供电电极之一位于无穷远的排列。采用联合剖面装置时,可以用A电极,也可以用B电极供电,而A和B有一个共同的无穷远电极C。也就是当A或B供电时,供电迴路中另一电极C位于无穷远。如果以O表示测量电极M和N的中点,则在联合剖面装置时,四个电极A、M、N和B极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测线),且AO=BO。无穷远极C一般铺设在测线的中垂线上,与测线之间的距离大于AO的五倍(CO>5AO) 工作中将AMNB四个电极沿测线一起转动,并保持各电极间距离不变,中点O就作为测点的位置。在每个测点上分别测出AMN∞排列和MNB∞排列Fs、ρs。对于同一极化体,AMN、BMN的测量结果将在极化体上方形成交点。利用这种交点性质和曲线的不对称性可判断极化体的产状、形态。

PP物性分析

附件二:DMTO&PP引进设备技术说明-2标段 引进设备请购目录

自动缺口制样机 1编号:A201 2数量:1台 3用途 用于制备聚丙烯试样,该试样用于悬臂梁、简支梁冲击试验。 4符合标准 符合ISO 180-2000、ISO 179-2010、GBT 1043-2008、GBT 1843-2008、ASTM D256-2010。 5仪器参数 5.1缺口刀: 5.1.1V形单齿切刀。符合ISO 179、ISO 180、ASTM D256、GBT 1843、GBT 1043; 5.1.2三种V型缺口的刀具可选: A型,V型角度45°±1°缺口底部半径0.100±0.05mm。 B型,V型缺口角度45°±1°缺口底部半径0.250±0.05mm。 C型,V型缺口角度45°±1°缺口底部半径1.000±0.05mm。

5.2切割线速度:20-150m/min,速度连续变化,可调节。 5.3给料速度:80-160mm/min 5.4样品切口截面厚度:约3-13 mm 5.5仪器的检测精度:精度0.001mm,可由液晶屏读出数据 * 5.6分析自动化程度:多样品加工,电动驱动缺口刀,进行线性切割,制作标准缺口,手动将标准样条放到固定位置,精确切割。 6附件 7电源:220VAC,50Hz。 8推荐品牌: CEAST、Zwick、英国瑞冉(Ray-Ran)公司。 研磨机 1编号:A202 2数量:1台 3用途

用于研磨聚丙烯样品(粉料或颗粒),该样品用于测定聚丙烯的等规指数。 4符合标准 GB/T2412-2008 《塑料聚丙烯(PP)和丙烯共聚物热塑性塑料等规指数的测定》。 5技术规格 5.1用干冰或者液氮作为冷却剂,研磨机可将聚丙烯颗粒粉碎成Φ0.5mm(或更小)的粉末。 5.2研磨腔内装有旋转刀片(4个)、固定刀片(6个),刀片的材质为硬质钢。 5.3研磨腔尺寸:20cm(内径)37.6cm(深度) 5.4研磨腔底端装有多孔板,多孔板有三种类型且可更换。 (1)多孔板孔洞直径2.0mm 1个 (2)多孔板孔洞直径1.0mm 1个 (3)多孔板孔洞直径0.5mm 1个 5.4研磨腔应容易清洁 5.5研磨能力:最大20kg/hr 5.6转轴转速:800rpm 5.7附件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 一、罗盘的使用方法 罗盘在野外工作中主要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测方位 测量某物体的方位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岩层倾向是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倾角是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见图1,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 图1 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测量岩层的倾向时,罗盘如图1放置,将罗盘南端(标有S)的一条棱紧靠岩层面,这时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当罗盘水平、磁针不摆动时,就可读数。如图1放置罗盘,应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当测量完倾向后,不要让罗盘离开岩层面,马上把罗盘转90°,(罗盘直立),如图1放置,使罗盘的长边紧靠岩层面,并与倾斜线重合,然后转动罗盘底面的手把,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在测量地层产状时,一般只需测量地层的倾向和倾角,而走向可通过倾向的数字加或减90°得到测量倾向和倾角时,必须先测倾向,后测倾角。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本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二、野外地质记录 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1 、野外地质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即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反映,不能凭主观随意夸大或缩小或歪曲。但是,允许在记录上表示出作者对地质现象的分

如何利用Aspen进行物性分析-纯组分,二元相图

物性分析方法(Property Analysis) 在进行一个流程模拟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你所选物系,以及物系中物质的物性和相平衡关系,对所选体系偏离理想体系的程度有个初步的了解,对所选体系热力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选择合适的物性计算方法,在得出模拟结果之后,才能保证模拟结果的可信度。下面做一个CO2/Ar体系物性分析的例子,旨在抛砖引玉,有错误的地方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1.开始设置 选择模拟类型(Simulations)为:General with Metric Units,单位制可以根据自身选择的单位体系来定。 选择运行类型(Run Type)为:Property Analysis,当然在其它运行类型中也能够进行物性,不过这个运行类型没有流程图及其它一些要素,是专门为物性分析而设立的运行类型。 图1

2. Setup参数设置 设置Setup中的一些参数,如Title,(这里可以不填写,但是最好还是设置一下,可以方便其它用户对你的模拟进行了解,增加其互通性)Unit,Run Type,其中Unit,Run Type中的设置相当于第一步中的Simulation,Run Type设置,对于前面已经选择的类型在这里可以看到设置的结果如图2。当然也可以重新设置。它好处就是,可以很方便的使用户可以在不建立新模拟的情况下,改变单位制及运行类型。在Description中可以填写对模拟的一些简单描述,可以在报告(.rep)中输出,可以增加其可读性。其它的一些选项这里就不做介绍了。 图2

3. 在Component中定义组分 在Component ID中输入CO2,AR即可,对于其它一些常用的物质直接输入其名字或分子式就行。而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物质可以运用Find来查找。输入后结果如图3。 图3 注: Elec Wizard:电解质向导,可以帮助用户输入电解质。 User Defined:输入用户自定义的组分。 Reorder:重新调整输入物质的顺序。 Review:查看输入组分的纯组分标量参数。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化探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根据测区地质、地理条件等选用最合适的化探方法。常用的化探方法有:岩石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等。 一、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岩石测量的采样工作和样品加工等方面的工作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因而很少在大范围内开展面积性岩石测量。一般在露岩较好地区进行详查,查证异常,钻孔原生晕等。 1、采样布局: 面积性测量布设:应根据探查对象特点选择方网或矩形网。可以采用剖面法或以目标追踪法进行采样。也可以采用按一定面积划分采样单元,即采用单元网格采样。等轴状或透镜状矿体与异常,通常采用方格网;带状或长条形矿体或异常一般使用矩形网格。地形切割剧烈的山区,可以沿山脊及山脚以及易通行道路布置取样,尽量使样品在区内分布均匀。每一矿化体或异常上不少于2条测线,每条测线上不少于2~3个样点。 剖面布设:剖面方向通常垂直地层、构造线或异常体,视范围大小布置不同密度的剖面。 2、采样定点:通常使用仪器布设测网或采用GPS定点,定点误差在相应比例尺图上不大于2mm。 3、采样方法: ⑴、面积性测量:要求采组合样,可按测线组合或按网格组合。通常采样格子或分域采样,每个采样网格内均匀地布采5~8个子样组合为一个样品;沿线采样则由3~5点,岩石碎片5~8块组成组合样。通常每一种岩石应分别取样,不可几种岩性混采。组合范围在5~10m或1/10点距的范围内。当矿化极不均匀,或遇构造带、矿化带、蚀变带等有利地段时,应适当加密采样。 ⑵、剖面测量:按以确定的剖面位置,据不同目的和地质特点,沿剖面线采集组合样。 ⑶、钻孔原生晕采样:钻孔岩心取样是沿着钻孔岩心,自上而下在一定点距内作连续拣块或间断拣块。必要时取地质副样。取样密度按矿化类型确定,而分样间距是以岩心提升回次结合孔深和地质特征划分岩性段来确定的。通常

野外地质调查计划

野外地质调查计划 篇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 一、为搞好野外验收工作,提高地质调查工作项目的质量,特制订本要求。 二、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专业的地质调查项目执行本要求。 三、有野外实物工作量的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工作应在野外工作现场进行,其依据是项目设计书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四、野外验收工作原则上由实施单位组织,部分工作项目可委托承担单位组织;大地区地调中心派人参加,重要项目的野外验收地调局派人参加。 五、承担单位在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前一个月,向实施单位提出项目野外验收申请(格式见附件7-1)。 六、申请野外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完成设计规定的野外工作; (二)原始资料齐全、准确;

(三)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已经进行整理,并进行了质量检查和编目造册; (四)进行了必要的综合整理,编写了项目工作总结。 七、实施单位在收到野外验收申请10日内,确定野外验收组织单位和专家组成员,并与承担单位协商确定验收时间、地点。野外验收组一般由3—7人组成,组成人员应覆盖野外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 八、野外验收组成员实行回避制度。该项目的参加人员和顾问,以及其他有可能影响验收工作公正的人员应当回避。 九、项目提供野外验收的资料包括: (一)全部野外实际资料 1.野外原始图件; 2.野外记录本、原始野外记录卡片、原始数据记录、相册、表格等; 3.野外各类原始编录资料,及相应的图件; 4.样品鉴定、分析、测试送样单和分析测试结果; 5.各类典型实物标本;

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第四章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第一节技术路线 在充分收集、综合研究已有地质矿产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3S”和现场分析技术为支撑,以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地质构造、矿化蚀变特征为重点来开展此次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具体技术路线如图4—1。 1.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广泛应用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技术,配备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数码录音笔、数码摄像机、全球定位系统,采用数字化填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以现代地质矿产理论为指导,以活动论为基础,从历史分析入手,运用多学科、多层次的剖析,依据保留下来的历史记录,综合分析投标区各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地质背景,揭示本区构造形成、演化及成矿规律。 3.以现代沉积学理论、现代火山地质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投标区内古生代地层的火山—沉积体系的岩性、岩相组合,层状序列的分布及其纵横向的变化,为查明谢米斯台—库兰卡兹干岛弧的构造环境控制因素、火山作用、大地构造等提供基础资料。重点研究火山作用与金、银、铜、汞等多金属矿成矿关系。 4.运用“造山带侵入岩岩石构造组合序列分析方法”,即利用侵入岩与地球动力学相关联的途径,以造山带阶段及造山作用过程为主线,综合研究区内侵入岩的岩浆来源、发生、上升、侵位及岩体剥露过程的动力学制约因素,制定造山带演化各阶段侵入岩岩石构造等级体系,探讨造山带演化过程中岩浆作用的演化规律,恢复造山带的组成、结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重点加强区内中酸性侵入体的含矿性研究。 5.运用构造解析法查明投标区内的各类构造及其要素、构造序次、组合及构造演化特征,确定区域构造格架。重点查明区内北西向、东西向断裂、北东向及分支断裂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以及与成矿的关系。

EH-4野外工作方法

4 EH-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技术 4.1 EH-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原理 EH-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系统由美国EMI 公司和Geo-metrics 公司联合研制出的电导率张量测量仪。EH-4利用大地电磁的测量原理,通过配置的人工电磁波发射源,可以弥补大地电磁场的寂静区和几百赫兹附近的人文电磁干扰谐波;EH-4依靠先进的电磁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技术,将大地电磁法(MT )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结合起来,实现了天然信号源与人工信号源的采集和处理,成为国际先进的双源大地电磁测深系统。该系统能观测从地表数米至一千多米的地质断面的电性变化信息,基于对断面电性信息的分析研究,可以应用于地下水研究、环境监测、矿产与地热勘察,以及工程地质调查等。该系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比较恶劣的野外环境。其方法原理与传统的MT 法一样,它是利用宇宙中的太阳风、雷电等入射到地球上的天然电磁场信号作为激发场源,又称一次场,该一次场是平面电磁波,垂直入射到大地介质中,由电磁场理论可知,大地介质中将会产生感应电磁场,此感应电磁场与一次场是同频率的,引入波阻抗Z 。在均匀大地和水平层状大地情况下,波阻抗是电场E 和磁场H 的水平分量的比值。 ()H E i e H E ??-=Z (1) 2 25151y x xy xy H E f Z f ==ρ (2) 225151 x y yx yx H E f Z f ==ρ (3) 式中f 是频率,单位是Hz ,ρ是电阻率(M ?Ω),E 是电场强度(mv/km ),H 是磁场强度(nT ),E ?是电场相位,H ?是磁场相位,单位是mrad 。必须提出的 是,此时的E 与H ,应理解为一次场和感应场的空间张量叠加后的综合场,简

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

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 野外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不伤害”:一做到不伤害自己;二做到不伤害他人;三不要让他人伤害自己。 槽探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一、槽探布设、 1、槽探的布设在满足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尽量远离当地原建筑(民居、水渠、坟地、果园等),避免与老乡发生纠纷,制造不和谐因素.如槽探位置不能变更,应提前与所属地拥有者联系沟通,消除纠纷隐患,确保槽探施工顺利。 2、探槽布设后,尽量由所属地拥有者担任施工方,由探槽施工引起的青苗补偿、林木赔偿等费用可一并商谈解决; 3、因探槽施工发生的费用标准应在施工前商定,并确定相关探槽参数及施工日期,避免扯皮,拖沓。 4、当确定下施工人员后,应对其讲明相关探槽施工的安全注意事项,必要情况下,应签署安全合同。 二、槽探施工 1、探槽施工时应有我方人员现场指导、监督.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解决,确保验收合格。 2、探槽施工过程中,爆破器材的准备、装药、引爆等均由我方专业人员实施。 3、清理探槽碎石、泥土时确保下方不会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 4、使用爆破器材时,严格依据相关规程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第一。 三、探槽验收

1、及时验收、编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挖或返工。 2、验收时,测量的土石方结果要造册,要有施工方的签字,作为最终结款时的凭据。 野外跑地质线、化探、物探安全注意事项 一、物资准备 1、生产物资:相关生产物资要齐全,最好在人员分配好后、第二天上山前应全部准备好。 2、生活物资:主要包括相关安全防护器具(手套、安全帽等)、防护药品(风油精、创可贴、蛇药等)、足够的饮水、食物等。 二、上山时注意事项 1、严禁单人野外作业。 2、严禁食用野外不能识别的野果、野菜等。 3、野外作业时注意保持联系。 4、必须穿越密林、茂密灌木丛等植被覆盖较厚地区时,要“一看二慢三通过”.一看指:注意多观察,看有无毒蛇、毒虫(葫芦蜂、地窝蜂、蚂蝗、蜘蛛、洋揦子等),猛兽、毒草(蝎子草)等,如无法驱赶,尽量绕道而行。二慢指:密林中行进忌急冲猛赶,遇突发情况不易躲闪、处理。在前面的基础上才能通过。 5、尽量不要踩踏老乡农田,不要随意采食老乡蔬菜、果子。 6、在老乡家歇脚时尽量不要吃、喝老乡家的饭、水。尤其在有传染病疫区中. 7、有老乡参与的野外作业时,在尽量挖掘其劳动力的同时,要确保其安全。 8、遇陡崖必须通过时,注意保持协作,确保安全。

区调填图工作的一般方法及野外操作范文

区调填图工作的一般方法及野外操作 区域地质调查指在选定地区的范围内,在充分研究和运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必要的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先行步骤,又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找矿和综合研究,阐明区域内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地质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范围,一般按经纬度进行分幅,或按工作任务要求划分。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可分为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比例尺(1∶25万,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大比例尺(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同一地区一般先进行小比例尺地质调查,然后进行较大比例尺或大比例尺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包括了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重、航磁)、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化探)、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区域海洋地质调查等,其特点是一般以国际标准图幅为单位进开展工作。就区域地质地质矿产调查,我国主要开展了1:20万、1:5万和1:25万填图,国际上有些国家还开展了1:2万、1:2.5万、1:10万等不同比例尺的填图。 通过学习,基本了解我省区调工作的基本情况、区调填图工作的一般方法、野外操作的基本本领,基本了解地质图如何填制而成的。

一、我省区调工作基本情况 1.1956~1973年,1:20万填图高峰期 1956年开始,至1973年基本完成全省1:20万区域地质填图,共完成31幅图。1979年12月1∶20万地质图幅全部出版完毕。 (1)调查队伍单一、强大,最多时一个分队有上百人,分为地质测量组、矿产普查组、物探组、化探组、后勤组等; (2)区域地质调查与区域矿产调查同步进行,是广东最早、最完整的一套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 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系统地划分了广东地层层序,建立了地层系统,划分和建立了130多个地方性地层单位。比较突出的是1958年将前泥盆纪龙山系划分出震旦、寒武、奥陶、志留系,为华南地区前泥盆系的划分打开了新局面;对上古生界地层大部分划分到阶(组);中生代地层层序中建立了下侏罗统金鸡组,作为与上三叠统的界线;确定南雄组、罗佛寨群为上白垩统和古新统陆相地层的代表性剖面;对雷琼盆地划分出海相第三系等等,对普查找矿、研究地质都有重要作用。划分出500多个岩体,通过区调和研究,划分为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5个侵入期,并把燕山期分为5期。发现矿床(矿点)669处,圈出重砂及土壤化学异常2251处、放射性异常及铀矿点上千处,有许多已被证实为工业矿床,如博罗、广宁、龙门等地铌铁矿、广宁伍和磷钇矿、广西博白高钽矿、粤北的铀矿等。提交的全省1∶20万地质图件和说明书,是广东一套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可供工农业、国防、科研和教学使用。

储层物性参数解释方法研究

储层物性参数解释方法研究 宋岩竹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十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6405) 摘要:首先以测井曲线的分辨率、探测原理为基础,优选出与孔隙度、渗透率相关性较高的声波时差曲线和自然伽玛曲线来建立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解释方程,并且用非建立关系的密闭取心井和评价井进行验证,解释结果比较合理,为多学科油藏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题词:孔隙度渗透率多元回归 Study on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interpretation method Song Yanzhu (No.10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Daqing Oilfield Co.,Ltd.,Heilongjiang Daqing 166405) 「Abstract」It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Oilfield.First,we choose the well log of AC and GR to establish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interpretation equation,in the base of the differentiated rate and exploration principle of well log.Then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result is reasonable based on datas of sealing core drill well and assessment well,and it lays a favorabl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n multidisciplinary reservoir. 「Keywords」porosity;permeability;multiple regression 1 前言 统计某油田扶余油层探明区内86口探井、几千个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油层砂岩平均孔隙度15.3%,平均渗透率10.8×10-3μm2。 作者简介:宋岩竹,工程师,1994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精细地质描述工作。E-mail:songyanz@https://www.doczj.com/doc/df5046651.html,

地质填图方法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地质填图方法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地质填图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1、地质填图的定义和作用 地质填图即地质测量,在预查、普查阶段是一种大面积的综合性金矿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在详查、勘探阶段则是一种详细研究矿床地质,进行矿床评价勘探和资源/储量计算的基础工作。 定义: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各种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在普查阶段所进行的地质填图是普查找矿的一种手段。它侧重于对金矿及共生、伴生矿产的寻找,与区域地质填图的要求有所不同。 2、地质填图的基本任务 主要是收集、整理和研究地表地质现象,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提供资料。它是各项地质工作包括勘查工程布署及物探、化探、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地质填图工作搞的不好将影响整个地质工作的质量,但它又是与其他地质工作互为补充的。 3、不同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 (1)火山岩分布地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 a查明火山岩的分布、查明火山活动的地质时代。 b全面研究火山岩的矿物、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形态、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海底火山喷发要划分喷发沉积类型(火山熔岩一碎屑岩类型或硅质岩类型)。 c详细研究火山角砾岩分布特征、熔岩厚度及其分布情况、火山碎屑沉积岩形成地段的分布情况。 d研究变质作用、构造或断裂与蚀变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e综合上述,结合物探、化探、重砂资料,总结成矿规律,预测成矿有利地段。 (2)对变质岩分布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 a查明变质岩的分布,区分不同变质岩系和岩体,同时推定或确定其时代。 b研究岩系(岩体)内部构造,应特别注意从现在观察到的不同时期的复合构造现象中,去探索恢复早期的和原始的构造。当恢复有困难时,应利用全面综合的办法,包括区域地质构造一建造条件、变质岩的产状、接触关系、共生组合、变余结构和构造以及矿物一岩石化学分析资料的各种比较研究与图解分析的办法进行综合研究。 c当能恢复原岩时,根据对原岩的地质填图要求作必要的工作。 d了解或搞清变质岩地区的含矿层位和含矿建造,指出找矿前景或标志,查明矿产分布规律,为进行矿产预测指出方向。 4、地质填图人员的工作方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地质填图任务,要求地质填图人员努力做好下列工作: (1)要加强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 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贯彻于整个地质工作的始终,而在地质填图工作中尤为重要。由于地质填图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一个面,因此为收集资料和综合研究提供更好的场所。资料收集力求丰富、真实。综合研究要随着地质填图的进展逐日进行,随时总结,不得事后算总账。 综合研究应贯彻“双百”方针。学术上可以保留不同意见,可以提出各种设想。但在工作安排上要统一,不能各行其是。(2)地质填图要善于抓住整个地区或矿床中的主要地质特征,主要成矿规律及综合找矿标志,并深入研究,在图上突出表达。每个地区或矿床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研究方法及表达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3)在地质填图工作中,要根据需要配合一定的物探、化探、重砂工作及必要的轻型揭露工程。尤其是在大面积掩盖区及成矿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征适合的条件下,更需要有其他手段配合,以提高地质填图的精度。 (4)在地质填图中,对地质现象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不仅要在地质填图过程中,随时总结,逐步提高认识。还要根据各项勘查工程及物探、化探工作的进展情况,随时进行研究、补充、修正。精度较高的地质图一般都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完成。 (5)地质填图人员不仅要研究宏观现象,还要研究微观现象,对于重要的和系统的标本,应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岩矿人员也要创造条件了解宏观现象,参与“实测剖面”。 (6)地质人员要钻研业务,熟悉一定的基础地质知识及本地区、本矿种的地质知识。

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管理(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管理(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023-47 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 管理(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安全篇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树立“安全为工作服务”的思想。 1、合理安排工作,不得抢进度,违章冒险或单人作业。协调好上、下相邻的工作,并按约定时间和路线返回约定的营地。 2、地质勘探野外工作车辆,应具有良好越野性能,并在野外作业出队前进行车辆性能检测。野外工作车辆驾驶员,应具有10万公里以上安全行车经历。 3、每日出发前,应了解气候、进行路线、路况、作业区地形地貌。 4、采样人员必须严格听从地质技术人员指挥。任何时候,绝不允许没有地质技术人员带路单独行动。

项目负责人每天在收队后晚饭前必须清点人数,确保若有人没按时回营地时,能及时组织救援。 5、夜晚时间,严禁任何人离开营地。确需上厕所等原因需出野外时,确保有两人同行,并带手电筒。离开营地的距离不能超过10米。 6、若万一出现人员走撒情况时,走撒人员严禁私自盲目乱找路。任何人一旦发现走撒,立刻在原地停止活动,等待搜寻人员救援。 7、在野外作业时,两人间距离应不超出视线,在大于30°的陡坡或者垂直的悬崖峭壁上作业,应清楚上部浮石。 8、禁止采、食不识别的野菜、野果,禁止未经检验饮用新发现水源水和未经消毒处理水。 9、要严格生活卫生管理,防止食物中毒,不得食用霉变食物。戈壁滩上的水严禁饮用。 10、若天气寒冷,人又疲劳,应边休息边活动身体,雷雨时不要到高地、树木下和水边,不要将金属用具扛在肩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