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呼吸道病原体IgM九联检

呼吸道病原体IgM九联检

呼吸道病原体IgM九联检
呼吸道病原体IgM九联检

呼吸道病原体IgM九联检

1、名称: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

2、项目简介、临床意义及收费标准:

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适用

人群收费

呼吸道

感染

病原体

Ig M

九联检肺炎衣原体

引起非典型性肺炎,其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诊断。

所有

呼吸

道感

染症

状的

人群

40

元肺炎支原体引起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

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因之一。

副流感病毒Ⅰ、Ⅱ、

Ⅲ型

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毒,其致病性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

嗜肺军团菌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院内感染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

腺病毒居病毒性肺炎的第二位

甲型流感病毒病毒呈季节性流周期性行爆发,每年都会发生。

乙型流感病毒引起乙型流行性感冒,每3-6年爆发一次。

Q热立克次体严重病例常发生大叶实变,慢性会并发肝炎和心内膜炎等。

3、标本采取:

试管种类:分离胶-促凝管(黄帽),静脉血3ml。

采取时间:每天9点之前送三层检验科微生物室。

特殊要求:无

4、检测时间、报告时间:

报告回送:现每周一、三、五出报告。以后根据临床需求,出报告日期会有所调整。

5、注意事项:标本避免溶血、乳糜血、黄疸血等特殊标本。

6、联系科室、电话:检验科微生物室(TeL:84205491)。

呼吸道九联检sop

呼吸道九联检操作程序 一、呼吸道感染概述 呼吸道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系统。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二、免疫荧光法介绍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Coons等于1941年首次采用荧光素进行标记而获得成功。这种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而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用荧光抗体示踪或检查相应抗原的方法称荧光抗体法;用已 知的荧光抗原标记物示踪或检查相应抗体的方法称荧光抗原法。这两种方法总称免疫荧光技术,因为荧光色素不但能与抗体球蛋白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各种抗原,也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用于检测或定

位抗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荧光抗原技术很少应用,所以人们习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或称为免疫荧光技术。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和检查细胞或组织内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等方法称为免疫荧光细胞(或组织)化学技术。 荧光免疫法按反应体系及定量方法不同,还可进一步分做若干种。与放射免疫法相比,荧光免疫法无放射性污染,并且大多操作简便,便于推广。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速度快。主要缺点是:非特异性染色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结果判定的客观性不足,技术程序也还比较复杂。但近年来发展了几种特殊的荧光免疫测定,已经很好改善了这些缺点,与酶免疫测定和放射免疫分析一样,应用在临床检验中。 1.原理 免疫学的基本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所以当抗原抗体发生反应时,只要知道其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查出另一个因素。免疫荧光技术就是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其根据反应体系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法:将标记的特异性荧光抗体,直接加在抗原标本上,经一定的温度和时间的染色,用水洗去未参加反应的多余荧光抗体,室温下干燥后封片、镜检。间接法:如检查未知抗原,先用已知未标记的特异抗体(第一抗体)与抗原标本进行 反应,用水洗去未反应的抗体,再用标记的抗抗体(第二抗体)与抗原标本反应,使之形成抗原—抗体—抗体复合物,再用水洗去未反应的标记抗体,干燥、封片后镜检。如果检查未知抗体,则表明抗原标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及临床意义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 一、呼吸道九联检主要检测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 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主要针对九项病原体的IgM 检测。由于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但是IgM的半衰期短(约5天)若血清中特异性IgM类抗体含量增高,表明有近期感染,这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以下是关于九项病原体名称及其潜伏期和产生IgM的时间。 九项病原体IgM抗体产生时间

三、临床意义 嗜肺军团菌 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在欧洲和北美军团军肺炎占社区获得性肺炎前3,4位,ICU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三位,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1~5 %也由嗜肺军团菌所致。对人致病的嗜肺军团菌有16个血清型,80%军团菌肺炎有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引起。然而军团菌细菌培养检出率低, 只有50%左右, 目前临床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军团菌感染的主要手段。

肺炎支原体 是目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占儿童肺炎感染病原体的15%左右,由于肺炎支原体传统培养难度大,单纯凭借患儿的临床症状不易确诊是否感染,支原体抗体于感染后7~9d出现,3~4周达高峰,可持续4~6月,采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手段。 Q热立克次体 可引起Q热等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等。血清学诊断中,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 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仅1个血清型。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技术等,目前临床主要使用血清学检测方法。肺炎衣原体是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人与人之间的传

呼吸道九联检

关于开展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的通知 为满足临床要求,给临床和病患提供更好的检验服务,检验科开展了呼吸道九项病原体的检测,在免疫项目中开呼吸道九联检(收费375元)即可,医保项目,抽血当日即可出报告。抽血:血清2-3ml(红盖试管)。 呼吸道九项病原体的临床意义 ??? 采用西班牙VIRCELL公司生产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试剂,同时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 抗体,可检测的病原体包含:1、嗜肺军团菌? 2、肺炎支原体? 3、Q热立克次体? 4、肺炎衣原体? 5、腺病毒? 6、呼吸道合包病毒? 7、甲型流感病毒?? 8、乙型流感病毒?? 9、副流感病毒1、2、3型。 ?1、嗜肺军团菌 人最易感染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非典型性肺炎常伴随有全身症状,10%的肺炎是由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引起的。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是唯一的标准技术。临床上军团菌感染主要有两种表现形:肺炎型和庞蒂亚克热型。前驱症状: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于1~2日内突然发热,可达40℃以上,多呈稽留热。病程早期即可出现多系统受累症状,为本病的突出特点。绝大多数患者有咳嗽,起初为干咳,半数患者转成非脓性粘稠痰或略带脓性痰,痰中常含少量血丝,个别可咯血。少数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难较为多见。肺部可闻及细湿罗音。继之可出现明显肺实变体征。约25%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的腹泻为唯一首发症状。神经症状多见于极期,有时非常突出,包括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肌张力增强或阵颤、步态不稳等,可有暂时性肢体软瘫; 个别可有腹泻、清水样便。或者失眠、眩晕、记忆力减退、意识朦胧、项强、震颤等神经系统表现. 2、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肺炎支原体可在呼吸道黏膜上皮潜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为显性感染。3岁以下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成人以肺炎表现为主。发病初期有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正常后仍可遗有咳嗽。支原体肺炎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斑丘疹、结节性红斑、水疱疹等。胃肠道系统可见呕吐、腹泻和肝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较常见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见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 3、Q热立克次体

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说明书终稿子

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 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呼吸道感染IgM九项联检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 英文名称:PNEUMOSLIDE IgM 商品名称:PNEUMOSLIDE IgM 【包装规格】 10人份/盒 【预期用途】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同时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的IgM 抗体,可检的病原体包括: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 已报道的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 嗜肺军团菌 人最易感染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非典型性肺炎常伴随有全身症状。10%的肺炎是由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引起的。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唯一的标准技术。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由于很难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因此先将肺炎支原体抗原固定在细胞中。 Q热立克次体 Q热是由Q热立克次体引起的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血清学诊断中,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极易造成呼吸系统感染,特别是支气管炎和肺炎。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它所引起的肺炎占所有肺炎病例的10%。微量免疫荧光法(MIF)是最灵敏和最特异的诊断方法。

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能引起上呼吸道疾病,伴随有急骤发热和轻度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两岁以下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冬季爆发流行。 流感病毒 它是流感的病原体,在具有潜在病理学的患者中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它易于与其它呼吸道疾病混淆,所以在流行期临床诊断很困难。因此,实验室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 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在2-4岁儿童中能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哮吼)。3型具有流行性,1和2型具有地域性。 【检测原理】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基于待测样本中的抗体与吸附在载玻片上的抗原发生的反应。样本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和抗原反应,未与抗原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在洗涤步骤中除去。在下一步骤中,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反应。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主要组成成份】 除PBS外,所有试剂均可直接使用。为了易于识别,所有试剂均有一个给定的编号。在操作骤中,写明了每一步所使用试剂的编号。 1载玻片:10片(10孔/片),含有下列抗原:

呼吸道九联检

---------------------------------------------------------------最新资料推荐------------------------------------------------------ 呼吸道九联检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探讨 1/ 42

主要内容? 呼吸道感染的概况? 常见非典型病原体? 实验室检测方法学? 间接免疫荧光法—IgM抗体检测

---------------------------------------------------------------最新资料推荐------------------------------------------------------ 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概况?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咽、喉部 ----- 常见病因病毒,少数为细菌;?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气管、支气管、肺部----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 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多见 3/ 42

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概况一、典型“致病菌”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症状:典型,咳嗽、脓性痰、胸膜炎性胸痛,一般都伴有发热,或有脓血痰病史:①悠久,古代的“瘟疫”很多细菌性肺炎②重症致死性肺炎很多是细菌性③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肺炎90%以上为细菌性肺炎,现在报道约在40%左右④肺炎链球菌大约占在60%

---------------------------------------------------------------最新资料推荐------------------------------------------------------ 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概况二、非典型病原体非典型肺炎:泛指所有由某种未知的病原体引起的肺炎。 病原体可能是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或军团菌、真菌等1、20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了非典型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 2、临床症状差异大 3、在CAP中感染的比例逐年增加,据报道大约占4060% 5/ 42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

重 庆 医 科 大 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 九联检 作者姓名 论文答辩年月 2015年6月 2015 年 6 月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单位名称) 副主任检验师 新疆乌鲁木齐自治区人民医院

目录 中文摘要 (2) Abstract (3) 论文正文 (4) 前言 (4) 1 材料与方法 (5) 1.1 实验对象 (5) 1.2 实验原理 (5) 1.3 实验过程 (6) 1.3.1 实验用品 (6) 1.3.2 操作过程 (6) 2 结果判断 (7) 2.1 有效性判断 (7) 2.2 样本结果判断 (8) 3 实验统计 (8) 4 结论 (10) 讨论 (10) 参考文献 (11) 开题报告 (13) 致谢 (14)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 摘要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对疑似呼吸道患者的确诊意义,及联检这种检测方式对临床产生的筛查与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所处医院2014年7月到2015年5月在医院门诊、病房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血清中上述九种病原特异性IgM抗体。采用EXECL2003和SPSS13.0软件,分析九种病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中的年龄分布情况以及感染发生的季节特点。并简单的对其成人与儿童的感染情况做个对比,以观察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感染是否有关联或是相似。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九种病原特异性IgM抗体总阳性率为26.97%(328/1216),肺炎支原体为18.26%(222/1216),沙眼衣原体为0.16%(2/1216),呼吸道合胞病毒为1.40%(17/1216),腺病毒为0.33%(4/1216),甲型流感病毒为0.25%(3/1216),乙型流感病毒为4.28%(52/1216),副流感病毒1型、2型和3型为0.66%(8/1216),Q热立克次体为0.33%(4/1216),嗜肺军团菌为1.32%(16/1216)。肺炎支原体IgM 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病原体(2x=1527.967, P<0.01)。九种病原总检出率秋冬季高于春夏季(2x=12.184, P<0.01)。3岁以上儿童组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2x=57.923, P<0.01)。而成人亦是如此,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病原体。与儿童的感染情况相似。结论乌鲁木齐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达18.26%,尤其以3岁以上儿童多见;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占4.28%,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1.40%。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九种病原体检出率秋冬季高于春夏季。且成人亦然。 关键词:乌鲁木齐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成人;病原;九联检

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的应用

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4-12T16:00:41.3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3期作者:宋明健[导读] 分析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应用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溆浦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溆浦 419300)摘要:目的分析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应用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1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所选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检测9项呼吸道病原体:LP1(呼吸道嗜肺军团菌1型)、COX(Q热立克次体)、ADV(腺病毒)、IFA(甲型流感病毒)、PIV(副流感病毒)、MP(肺炎支原体)、CP(肺炎衣原体)、RSV(呼吸道合胞病毒)、IFB(乙型流感病毒)。结果4112例患者血清IgM(免疫球蛋白M)总阳性率为35.02%(1440/4112),IFB阳性率最高,MP阳性率次之。484例患者为病原体合并感染,阳性率为11.77%(483/4112)。结论在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中应用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具有显著临床价值,病毒与MP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应在检测中重点关注。关键词:呼吸道病原体;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etecting 9 respiratory pathogens in the etiological analysi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4112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All patients were selected to receive venous blood under fasting condition. Nine respiratory pathogens were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LP1 Legionella pneumophila type 1),COX(fever zoster virus),ADV(adenovirus),IFA(influenza A virus),PIV(parainfluenza virus),MP(Mycoplasma pneumoniae),CP(Chlamydia pneumoniae),RSV(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IFB(influenza B virus). Results: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serum IgM(immunoglobulin M)in 4112 patients was 35.02%(1440/4112). The positive rate of IFB was highest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MP was second. 484 patients with pathogen infection,the positive rate was 11.77%(483/4112). Conclusion:The detection of 9 respiratory pathogens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etiological analysi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Virus and MP are the main pathogens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detection. 【Key words】 Respiratory pathogens;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Etiology analysis 呼吸道感染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通常是因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导致感染。呼吸道感染患者无典型性临床表现,很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因此应做好临床检测工作,分析病因,以便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1]。基于此,本文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1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析应用9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11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疾病类型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其中2358例为男性,1754例女性,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1个月,年龄均值为(33.9±10.8)岁。 1.2方法 选用荧光显微镜作为主要仪器,选用Pneumoslide作为呼吸道联合检测试剂,1卡同时对血清呼吸道感染9项病原体IgM抗体进行检测,包括LP1、COX、ADV、IFA、PIV、MP、CP、RSV、IFB。 所选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采血量为1-2ml,并对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每分钟3500r,当天标本需要在8小时之内送检,若送检时间超过8小时,则需要将标本储存在冰箱中,设置2-8℃,如果标本无法在7天之内送检,则需要储存在-20℃冰箱中,将溶血或脂血血清剔除。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联合检测9项呼吸道病原体,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每次试验需要设置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间接免疫荧光法是以吸附于载玻片上的抗原、待测样本中抗体为基础发生反应,样本中的抗原反应、特异性抗体,并未结合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可在洗涤过程中去除。在下一步骤中,荧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阳性率分析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 非典型肺炎是一组由非典型病原体:如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表现不一,临床中很难针对特定病原体进行治疗,容易造成患者治疗不当以及抗生素滥用。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九联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相关病原体IgM型抗体,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检测内容、方法及检测人群 1、检测内容:包括①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②肺炎支原体③Q热立克次体 ④肺炎衣原体⑤腺病毒⑥呼吸道合胞病毒⑦甲型流感病毒⑧乙型流感病毒 ⑨副流感病毒1、2和3型 3、适用人群:儿童及成人呼吸道感染患者,尤其是呼吸道症状不典型, 或长期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者 二、临床意义 1、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 2、对病原体的鉴别诊断提供导向性依据 3、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三、标本采集 1、空腹静脉采血3ml(普通不抗凝管) 2、严格无菌操作 四、结果报告及意义 1、结果报告:以阴性(—)/ 阳性(+)表示 2、结果意义 ①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最常见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感染者常伴随有全身症状。在血清学诊断中,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唯一的标准技术。军团菌肺炎潜伏期为2~10天,IgM抗体在感染后1周左右出现,并可持续存在3~6个月。 ②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肺炎支

原体可在呼吸道黏膜上皮内潜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为显性感染。在3岁以下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成人以肺炎表现为主。肺炎支原体肺炎潜伏期14~21天,起病缓慢,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出现, 3~4周达高峰, 可持续存在3~6个月。 ③Q热立克次体:Q热是由Q热立克次体引起的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急性感染Q热立克次体的潜伏期为2~38天,通常为12~19天,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2周左右出现,4~8周达高峰, 可持续存在3~4个月。 ④肺炎衣原体: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占所有肺炎病例的10%。患者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多数起病缓慢,潜伏期一般为30天左右,IgM抗体在发病2~3周出现,一般来说可持续存在2~6个月。 ⑤腺病毒: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原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往往同时发生腺病毒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全年可发病,伴随有急骤发热和轻度呼吸道感染。腺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2-14天,IgM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 ⑥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两岁以下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引起儿童尤其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中占主导地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3-7天,IgM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 ⑦甲、乙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可感染任何年龄组人群, 儿童感染率最高,婴幼儿作为最敏感的人群在流感流行的监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冬春季儿科发热患者数的突然增加往往是流感流行的信号.流感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1-7天,IgM 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 ⑧副流感病毒1、2、3型:是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幼儿、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感染后不仅可引起上呼吸道症状, 而且会引起婴儿细支气管炎、气管炎和肺炎。副流感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2-7天,IgM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 五、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1821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种类及特点

1821例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种类及特点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标本来源于2013年1月~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共1821例。其中男性1102例,女性719例;年龄≤1岁482例,1~14岁850例,14~20岁14例,20~60岁242例,≥60岁233例。所有患者均存在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包括:发热待查、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扁桃体炎等。[JP4]1.2 标本采集用无抗凝剂真空采血试管抽取患者静脉血2ml,2h内分离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嗜肺军团菌(LPN-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等9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IgM抗体。 1.3 仪器与试剂采用日本奥林巴斯正置荧光显微镜BX-50和西班牙VIRCELL公司生产的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试剂盒,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阳性率的比较应用χ2检验和多个样本率的多重比较,P2 结果 2.1 病原体检出情况在1821例标本中,共检出IgM抗体阳性843例(46.29%)。检出单一病原体感染阳性标本433例,主要为肺炎支原体(300例)、乙型流感病毒(103例);病原体混合感染阳性标本410例,主要为肺炎支原体合并乙型流感病毒感染(259例);未检出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1821例标本中具体病原体检出情况见表1及表2。

2.2 各年龄段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1821例标本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中,以1~14岁患者例数最多(573例),阳性率最高(67.41%),单一病原体感染中以肺炎支原体为主177例(20.82%),混合病原体感染以肺炎支原体合并乙型流感病毒感染为主(24.94%),其次为肺炎支原体合并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感染(6.55%);≥60岁患者阳性率最低(19.31%)。不同年龄阶段呼吸道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2.3 不同性别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1821例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102例,女性患者719 例。其中,男性患者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例数为470例,阳性率为42.65%;女性患者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例数为373例,阳性率为51.88%。不同性别人群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2.4 不同季度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1821例就诊患者中,第一季度接诊患者632例,检出IgM抗体阳性375例(59.34%);第二季度接诊患者363例,检出IgM抗体阳性153例(34.15%);第三季度接诊患者448例,检出IgM抗体阳性144例(39.67%);第四季度接诊患者378例,检出IgM抗体阳性171例(45.24%)。不同季度之间呼吸道病原体的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χ22/4=10.570,P=0.0010.05)。四个季度中以第一季度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最高(59.34%)。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在春季阳性率偏高;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在秋、冬季阳性率偏高。其他病原体因检测率低,无明显季节性。1821例标本中不同季度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见表5。 3 讨论 经过对1821例患者从性别、年龄、季度方面研究分析,2013年度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特征如下。1821例患者中,男性1102例,女性719例,男女比例为1∶1.53,经统计学分析,女性更易感染呼吸道病原体。所有住院科室中,以儿科接诊病例最多(1291例);所有年龄段人群中以1~14岁儿童感染例数最多(573例),阳性率

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呼吸道病毒简介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据统计,90%以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A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各种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见图1。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 图1 各种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 二、呼吸道病毒临床诊断 现有的主要方法:1、抗原检测;2、抗体检测;3、病毒分离培养;4、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现将上述检测方法的优劣小结于表1。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表1 四种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检测方法优点缺点 病毒分离培养特异性高,金标准培养条件要求高、灵敏度低,标本中病原体量少时,易致假阴性。 抗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较快速有非特异性反应 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 有非特异性反应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 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且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 抗体检测灵敏度、特异性较高对疾病早期诊断没有太大帮助 分子生物学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很高操作繁琐,价格昂贵 三、呼吸道病原体抗原的优越性 1、从理论上讲,只要有病毒感染,通过抗原检测都能鉴定出,而抗体检测却要在人体产

生免疫应答以后才能进行鉴定。 2、机体产生IgM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有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如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抗体往往需要更久,且抗体产生的水平也较低。若检测的是IgG,则不能很好地区分既往感染和急性感染。 因此,抗原检测的方法对婴幼儿和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用药指导比抗体法更有优势(详见表2)。 表2 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的比较 病原体抗体IgM检测病原体抗原检测 检测最佳时间一般在感染一周左右病毒感染出现症状后即可检测出 临床意义 回顾性诊断,适用于疾病后期的诊断, 多用于循证医学可用于疾病早期诊断 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检测灵敏度不能很好地检测变异的病毒 将多种抗体进行组合,能更好地应对变异 的病毒 检测方法 一般使用酶联免疫(ELISA)或者间接免疫 荧光法,有非特异性荧光一般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几乎没有非特异性反应 四、为什么要早期全面检测? 1、病毒治疗针对性强 2、病毒治疗有时效性 3、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五、项目开展的价值和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可用于呼吸道病原学的研究;提高医院对呼吸道病毒的诊疗水平;还可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监控等。 六、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我们检验中心/遗传所于3月20日正式开展了“呼吸道病原体抗原7项”。该检验组合包含了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7种抗原的检测。收费标准:326.0元/次,不接受单项申请。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诊断和鉴定诊断。 标本采集和报告时间:鼻咽拭子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暂定于每周五4:30pm发出检验报告。 欢迎各临床保健科室踊跃开单,我们将竭诚地为临床服务。咨询电话:临床免疫学检验室,2313065(外线);3065(内线)。 撰稿:罗桂香,编辑:周玉球

上呼吸道感染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者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仅有少数由细菌引起。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事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苯丙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类型较多,人体感染各种病毒后产生较弱而短暂的免疫力,且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多次发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其中要包括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冰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占20%~30%,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2.诱因各种可导致全身或者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过度紧张或疲劳等均可又发本病。 3.发病机制当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降低时,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年老体弱者、儿童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易患本病。 【护理评估】 (一)将康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发生各种人群,注意评估患者年龄、既往身体健康状况,关注年老体弱、儿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二)身体状况 1.症状和体征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 (1)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俗称“伤风”。成人多为鼻病毒所致,好发于冬春季节。起病较急,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初期出现咽痒、咽干咽痛,或伴有鼻塞、喷嚏、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如有咽鼓管炎可引起听力减退,伴有味觉迟钝、流泪、声嘶和少量粘液痰。全身症状较轻或无症状,可仅有低热、轻度畏寒、头痛不适感等。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等体征。 如无并发症,经5~7天后痊愈。 (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常由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表现为咽部发痒、不适合灼热感,咽痛短暂且轻,可伴有发热、乏力等。有咽部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和触痛等。出现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腺病毒感染时常合并结膜炎。 2)急性病毒性喉炎: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等所致。表现为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时咽喉疼痛,可伴发热或咽炎。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可闻及喉部喘息声。 (3)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疱疹病毒A所致。好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表现为咽痛明显,常伴有发热,病程1周左右。体检可见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和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 (4)咽结膜热:常为腺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夏季好发,儿童多见,游泳传播为主。病程4~6天,表现为咽痛、畏光、流泪、发热和咽、结膜明显充血。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多又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其次由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咽痛明显,伴畏寒、发热,提问超过39℃。可见咽部

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的检测及临床意义Word版

检验医学资讯(201403) “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呼吸道病毒简介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据统计,90%以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A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各种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见图1。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 图1 各种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 二、呼吸道病毒临床诊断 现有的主要方法:1、抗原检测;2、抗体检测;3、病毒分离培养;4、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现将上述检测方法的优劣小结于表1。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表1 四种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检测方法优点缺点 病毒分离培养特异性高,金标准培养条件要求高、灵敏度低,标本中病原体量少时,易致假阴性。 抗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较快速有非特异性反应 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 有非特异性反应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 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且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 抗体检测灵敏度、特异性较高对疾病早期诊断没有太大帮助分子生物学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很高操作繁琐,价格昂贵三、呼吸道病原体抗原的优越性

1、从理论上讲,只要有病毒感染,通过抗原检测都能鉴定出,而抗体检测却要在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后才能进行鉴定。 2、机体产生IgM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有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如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抗体往往需要更久,且抗体产生的水平也较低。若检测的是IgG,则不能很好地区分既往感染和急性感染。 因此,抗原检测的方法对婴幼儿和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用药指导比抗体法更有优势(详见表2)。 表2 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的比较 病原体抗体IgM检测病原体抗原检测 检测最佳时间一般在感染一周左右病毒感染出现症状后即可检测出 临床意义 回顾性诊断,适用于疾病后期的诊断, 多用于循证医学可用于疾病早期诊断 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检测灵敏度不能很好地检测变异的病毒 将多种抗体进行组合,能更好地应对变异 的病毒 检测方法 一般使用酶联免疫(ELISA)或者间接免疫 荧光法,有非特异性荧光一般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几乎没有非特异性反应 四、为什么要早期全面检测? 1、病毒治疗针对性强 2、病毒治疗有时效性 3、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五、项目开展的价值和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可用于呼吸道病原学的研究;提高医院对呼吸道病毒的诊疗水平;还可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监控等。 六、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我们检验中心/遗传所于3月20日正式开展了“呼吸道病原体抗原7项”。该检验组合包含了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7种抗原的检测。收费标准:326.0元/次,不接受单项申请。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诊断和鉴定诊断。 标本采集和报告时间:鼻咽拭子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暂定于每周五4:30pm发出检验报告。 欢迎各临床保健科室踊跃开单,我们将竭诚地为临床服务。咨询电话:临床免疫学检验室,2313065(外线);3065(内线)。

上呼吸道感染

. 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部分:医学知识 一、普通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 (一)病因 当过度疲劳、受惊、淋雨、受寒时,感冒病毒可迅速繁殖,释放毒素,引发鼻、咽、喉部发生炎症。此时咽部细胞失去抵抗力,口腔中一般不危害人体的细菌会乘势繁殖,引起细菌继发感染。(二)临床表现普通感冒主要包括鼻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其中鼻部症状明显,如:鼻塞、流鼻涕、打喷嚏、流眼泪,而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头痛、咽喉痛、肌肉关节痛。一般不发热。(三)诊断 患者有鼻塞、流涕、打喷嚏、流眼泪、身体懒倦、头痛、咽干、低热,可判断为普通感冒。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极易传染的呼吸道疾病。 (一) 病因 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并有多种亚型,它是通过吸入空气中含病毒的小颗粒,或通过接触流感患者污染的物品而受到传染。 (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畏寒、高热(38oC~39oC)、咽痛、全身酸痛、乏力、鼻塞、打喷嚏、头痛。 (三)诊断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表现可以确诊。 普通感冒与流感的区别 (四)治疗

1、对症治疗: A、休息发热、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受凉。 B、根据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来选择药物。 2、病因治疗: . . A、抗病毒治疗:金刚烷胺用于治疗和预防治疗甲型流感病毒。防止病毒复制;吗啉呱:对流感病毒、鼻病毒有一定的疗效;利巴韦林: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主张早期使用。 B、抗细菌感染:如有细菌感染,可选用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 C、中医治疗: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可选用正柴胡饮、小柴胡冲剂和板蓝根冲剂等清热、解毒、抗病毒药物。 常用抗感冒药物的成分分析 四、咳嗽、咯痰 (一)、定义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为机体的一种防卫性功能,咳嗽能将呼吸道内异物和病理

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检验医学资讯 (201403) “呼吸道病原体抗原七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呼吸道病毒简介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主 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据统计,90%以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 A 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B 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 和 3 型, 各种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见图1。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 图 1各种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 二、呼吸道病毒临床诊断 现有的主要方法: 1、抗原检测; 2、抗体检测; 3、病毒分离培养; 4、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现将上述检测方法的优劣小结于表1。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 表 1 四种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检测方法优点缺点病毒分离培养特异性高,金标准 培养条件要求高、灵敏度低,标 本中病原体量少时,易致假阴性。 抗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较快速有非特异性反应 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 有非特异性反应 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 直接免疫荧光法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且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抗体检测灵敏度、特异性较高对疾病早期诊断没有太大帮助分子生物学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很高操作繁琐,价格昂贵三、呼吸道病原体抗原的优越性

1、从理论上讲,只要有病毒感染,通过抗原检测都能鉴定出,而抗体检测却要在人体产 生免疫应答以后才能进行鉴定。 2、机体产生IgM 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有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如 儿童,特别是 3 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抗体往往需要更久,且抗体产生的水平也较低。若检 测的是 IgG,则不能很好地区分既往感染和急性感染。 因此,抗原检测的方法对婴幼儿和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用药 指导比抗体法更有优势(详见表2)。 表 2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的比较 病原体抗体 IgM 检测病原体抗原检测 检测最佳时间一般在感染一周左右病毒感染出现症状后即可检测出 回顾性诊断,适用于疾病后期的诊断,可用于疾病早期诊断 临床意义 多用于循证医学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将多种抗体进行组合,能更好地应对变异 检测灵敏度不能很好地检测变异的病毒 的病毒 一般使用酶联免疫( ELISA)或者间接免疫一般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几乎没有非特 检测方法 荧光法,有非特异性荧光异性反应 四、为什么要早期全面检测? 1、病毒治疗针对性强 2、病毒治疗有时效性 3、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五、项目开展的价值和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可用于呼吸道病原学的研究;提高医院对呼吸道病毒的诊疗水平;还可用于呼吸 道传染病流行的监控等。 六、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我们检验中心 /遗传所于 3月 20日正式开展了“呼吸道病原体抗原7项”。该检验组合包含了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7种抗原的检测。收费标准: 326.0元/次,不接受单项申请。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诊断和鉴定诊断。 标本采集和报告时间:鼻咽拭子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暂定于每周五4:30pm发出检验报告。 欢迎各临床保健科室踊跃开单,我们将竭诚地为临床服务。咨询电话:临床免疫学检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