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国学经典课流程及导引词资料

最新国学经典课流程及导引词资料

最新国学经典课流程及导引词资料
最新国学经典课流程及导引词资料

国学经典课流程

一、导入

二、恭敬礼:

1)列队

2)行礼问候

三、身心调整:

1)身体调整

2)呼吸调整

3)心理调整

四、经典诵读

五、静心

六、感恩结束:

1)感恩词

2)整理结束

3)行礼致谢

国学经典课导引词

一、导入:音乐导入或故事(相关故事)、《论语》

二、恭敬礼:

1)向圣贤行礼(集体说“四位圣贤上午好”)

2)师生互相行礼

三、身心调整:

(一)身体调整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坐姿端正,双脚平放、脚尖朝前、与

肩同宽,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做七次仙鹤颈运动,1、2、3、4、5、6、7,下颌内收,双手放于大腿上,保持脊柱的中正,舒眉展目,面带微笑,全身放松。

(二)呼吸调整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七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子上,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闭气时腹壁停止回缩,并保持住回缩的状态,呼气时则将腹肌放松、腹壁恢复自然状态。(在前期教学时,一定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逆腹式呼吸的实践。)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注:当教师与学生都掌握与熟悉了呼吸调整的实践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七次逆腹式呼吸,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三)心理调整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一想心中有一轮太阳,温暖明亮,逐渐变大,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切忌:老师不要补充)

请同学们睁开双眼。

四、诵读(必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双一章+新章节)

五、静心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心脑放松,想象我们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

(稍停一会)好,现在开始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六、感恩

(一)、感恩词

请同学们在胸前抱拳,一起诵读三遍感恩词:“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感谢赐营养,滋养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二)整理结束

搓热双手,捂双眼;干洗脸,从下向上,从内向外;揉搓双耳;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下,女生右手在下)。

(三)、行礼致谢

师生互相行礼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推荐篇目第一部分:概说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核心价值向传统文化回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而不能一味照搬西方文化理念。要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精髓,以及一切有益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古为今用,当代核心价值应当大量地从中吸取养分,而不能将其妖魔化,甚至另起炉灶,事实证明那是行不通的。 为此,我们要结合德育大纲、中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结合“中国梦”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充分汲取传统教育中科学的方法,在我校系统、适量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在道德、文化的修养上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二、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中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5.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书面语建设的过程。传统经典,字字珠玑,金声玉振。我们应当让广大青少年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使他们不再有灿烂的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讷,多一点含蓄幽默。在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来源 (一)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传统经典。 (二)优秀的古诗文 四、国学诵读经典的处理原则 在充分尊重原典的完整性的基础上,谨慎地弃除或改写经典中一些确实与

国学经典诵读作文精选5篇

国学经典诵读作文精选5篇 国学,是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xx为大家整理了国学经典诵读作文精选5篇,欢迎参考! 上小学后,我一直非常喜欢《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它每学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读完后我总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来分享吧! 《国学经典诵读》里记载的都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精美华章,内容很丰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诗词以及《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又有《论语》、《孟子》、《大学》等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个单元后面的《千字文》,尽管每期书上选登的都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字字是经典,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仅有“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八个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即使是片刻时光也要努力争取利用”。但通过这简单的八个字它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终生适用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有价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只有时间是永远也买不来的,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所以,必须好好珍惜时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时间的宝贵,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课时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空闲时多读各种像《国学经典诵读》这样有益的课外书,还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我的围棋和乒乓球爱好坚持下去,争取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当我合上了《中华诵——国学经典》这本书时,突然有很多话要跟大家讲。 我读的是五年级上册。这本书中,一共有六个单元。而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单元。 这个单元里有三首诗。这三首诗所描绘的夏日,都是美不胜收的。所以,我很喜欢这个单元。我觉得这个单元写的景色非常美丽,让我读的津津有味。我最喜欢的是第一首古诗:《山亭夏日》。 《山亭夏日》这首诗是这样写的:“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意思是:夏天到了,白天越来越长,绿树底下树荫浓密,楼台的倒影映入池塘。微风吹拂,水面上波纹晃动,就像水晶做成的帘子。棚架上开满蔷薇花,满院清香弥漫。在这首诗中,我看到了诗人对山亭夏日的安详、静谧的向往,同时,我还深深地感受到夏日的美好。夏日,虽然烈日炎炎,但是,一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传承国学经典,做最好自己 ——王姝寒同学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课堂之上,总有她频频举手,积极发言的身姿;课间休息,总有她翻阅书卷,伏案思索的背影;异彩纷呈的校园读书活动中,总有她大展身手的风采,她就是**市外国语学校四(1)班王姝寒同学。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古论今任潇洒。”姝寒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追寻着她的读书梦。 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她阅读了无数的书籍,国学经典仿佛是雨露和甘霖,伴着她成长,让她学会许多知识,也教会她许多做人的道理。每个学期,她都被评为学校“诵读小状元”。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中,她获得快速阅读、现场作文、文学常识一等奖,轻松取得“小文学家”称号。她爱好习作,获全国小学生自主写作大赛一等奖,全国“乾有杯”寓言、童话大奖赛二等奖,温州市“我的课外生活”青少年征文大赛三等奖。她还有书法特长,获浙江省第四届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温州市“兰亭奖”现场书法大赛一等奖,**市艺术节书法比赛二等奖。她也擅长演讲,获**市中小学生“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我爱祖国我爱党”故事大王奖…… 读书明理,读书益智,书给她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增强了信心和勇气。相信在书籍这座灯塔的引导下,她会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勇往直前,在浩瀚书海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到达更加光辉的彼岸。 第二篇: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市教育局关于推荐评选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的通知 各教育学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为了树立先进典型,建设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涵养和道德素质,进一步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发展,根据《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瑞教义?2014?109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开展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国学经典”推广教师、三百佳“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评选及表彰活动。现将评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评选对象 (一)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诵读文章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诵读文章 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孩子可以不只局限于类似百家姓、唐诗宋词等幼儿的内容,可以多看看一些国学经典。下面由小编给你带来关于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希望对你有帮助!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1.《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 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 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2.《史记》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3.《汉书》 《汉书》-班固《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代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从此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 《史通六家》说:”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自古迄今,无改斯道。”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4.《论衡》 《论衡》-王充《论衡》书不仅对汉儒思想进行了尖锐而猛烈的抨击(但它并不完全否定儒学),而且它还批判地吸取了先秦以来各家各派的思想,特别是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天道”、”礼和法”、”鬼神与薄葬”、”命”、”性善和性恶”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因此,后人称《论衡》书是”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古代小百科全书。尽管《论衡》书不可能摆脱当时时代的局限,用自然主义和直观的观察来描述世界,特别是在社会历史观上基本是唯心论的,但它产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即封建国家处于统一和强大、儒学与谶纬神学相结合,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的时期,它敢于宣布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敢于不承认鬼神的存在,敢于向孔孟的权威挑战,并确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这在历史上是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的。它对今后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诸如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南朝宋时的思想家何承天、南朝齐梁时的无神论者范缜、唐朝时期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等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5.《楚辞》 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 感谢您的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传承国学经典,做最好自己 ——王姝寒同学国学经典诵读事迹材料 课堂之上,总有她频频举手,积极发言的身姿;课间休息,总有她翻阅书卷,伏案思索的背影;异彩纷呈的校园读书活动中,总有她大展身手的风采,她就是**市外国语学校四(1)班王姝寒同学。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古论今任潇洒。”姝寒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她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追寻着她的读书梦。 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她阅读了无数的书籍,国学经典仿佛是雨露和甘霖,伴着她成长,让她学会许多知识,也教会她许多做人的道理。每个学期,她都被评为学校“诵读小状元”。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中,她获得快速阅读、现场作文、文学常识一等奖,轻松取得“小文学家”称号。她爱好习作,获全国小学生自主写作大赛一等奖,全国“乾有杯”寓言、童话大奖赛二等奖,温州市“我的课外生活”青少年征文大赛三等奖。她还有书法特长,获浙江省第四届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温州市“兰亭奖”现场书法大赛一等奖,**市艺术节书法比赛二等奖。她也擅长演讲,获**市中小学生“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我爱祖国我爱党”故事大王奖…… 读书明理,读书益智,书给她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增强了信心和勇气。相信在书籍这座灯塔的引导下,她会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勇往直前,在浩瀚书海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到达更加光辉的彼岸。 第二篇: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市教育局关于推荐评选十佳“国学经典”诵读学校、二十佳 第2 页共16 页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少年儿童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经研究,决定开展《弟子规》的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吟诵国学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使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借国学诵读的比赛平台,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在道德劝戒、历史文化知识、传统语文教育等方面得到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比赛对象:全校学生。 四、比赛要求: 1.一、二年级指定《弟子规》原文的【总叙】和【入则孝】;三、 四、五、六年级指定《弟子规》原文的【总叙】和任选《弟子规》原文的其中两篇。 2.比赛分低年级组(一、二年级)和中高年级组(三至六年级)两个组别。每组参赛人数5—15人。 3.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舞蹈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

4.诵读时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5.各校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初赛,在初赛的基础上按组别择优推荐学生参加校性比赛。(校性比赛名额分配附后,校性比赛拟定于下学期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6.各小学统一于12月22日(星期四)自行举行选拔赛,届时中心学校将派人参加。各小学应于12月23日前将比赛情况图片发送至中心学校邮箱。 五、评选方法:各小学成立评委组,由评委打分评选。计分方法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去掉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为该参赛学生的最终得分。根据得分情况进行评奖,然后择优选送参加中心学校比赛。 六、评分标准: 1.服装统一、整洁,佩戴红领巾,举止大方、得体,充满自信。10分 2.使用普通话,语速适中,富有感情,轻重缓急合理,声音能传达出文章的韵味。30分 3.诵读正确流利整齐,吐字清晰,不破句,能很好把握节奏,能够脱稿。30分 4.诵读时能辅以合理的动作。10分 5.诵读形式富有创意,如配以适当乐曲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诵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0分 七、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七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七年级上册 二0一五年九月

七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采薇(节选)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3.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十五从军行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①,人生几何②?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③。 慨当以慷④,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⑥。 但为君故,沉吟⑦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⑧。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⑨?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⑩,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⑴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⑵,虚室有余闲⑶。 久在樊笼⑷里,复得返自然⑸。

7.杂诗(其五)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①,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②已非常身。 落地③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④酒聚比邻。 盛年⑤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⑥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8.赠范晔陆凯 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9.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①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④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10.书事 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1.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4)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5)暮成雪。 人生得意(6)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7)一饮三百杯。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幼儿园阶段 (一)国学经典: 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三)简要说明: "三百千"及"人文成都专题"所选的诗文,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 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名胜联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让其实地地去走走、议议。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童蒙须知》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对韵歌》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夏日绝句》、《望天门山》、《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教 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 一、学而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二、为政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8.子曰:“由,诲(huì)汝(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10.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11.子张学干禄(lù)。子曰:”多闻阙(quē)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dài),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yú)矩。” 15.子曰:“君子不器。” 1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三、八佾(yì) 17.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8.子谓韶(sháo):“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9.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四、公冶长 20.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zhū)?” 2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2.子曰:“十室之邑(yì),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3.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五、里仁 2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2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8.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29.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3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相关热词搜索:国学传统文化课堂课教案国学传统文化手抄报中国国学是传统文化吗国学传统文化宣传画 篇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让学生体会意境,感受语感。 二、听音乐感受 1. 出示课件《话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 教师范读。认真听,体会语境。 3. 6. 自由练习朗读

4. 齐读,扫清错别字。 5、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6、全班齐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合作探究。 谈感受,提升朗读 1、学生谈一谈对于时间飞快的感受; 2、学生谈一谈如何节约时间; 3、学生带着感受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篇三:传统文化教案全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诗经》 1-1硕鼠(《诗经.魏风》) 教学目标: 1、背诵硕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诗经》的大体内容,读背其他相关的反映人民生活和不满情绪的诗歌。 3、完成成长阶梯,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前准备:相关的《诗经》的资料以及与本课有关的《诗经》中的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本册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对国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性质有认识,能喜欢本门课程。 二、学习《硕鼠》。 1、学生自读《硕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4、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5、理解文意:重点理解以下字词句子: “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诵读第一首《春日》。。 1.读诗句。 全班齐读。 指名读,评读。 跟教师读。 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3.全班齐读译文。 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 诵读第二首《春日》。 1.读诗句。 男女生读。 跟读,齐读。 比赛读。 2.学生自主交流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 同桌背 指名背 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 诵读第三首《春日》, 1.读诗句。 学生自由读。 教师指导读。 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 2.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练习背诵 4.检查背诵 5.布置背诵 6.全班跟着音乐齐读三首《春日》。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有关《春日》的诗句,并且把诗句背诵下来,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

国学经典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诵读弟子规

国学经典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诵读 弟子规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之《弟子规》校本教材 主编: 目录 《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内容简介………………………………………… 《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总序 《弟子规》共分七大段,讲的是七桩事情,前面讲的是「总叙」,后面有个「结劝」,总共有九个部分。「总叙」就

有点像佛经的序分,中间的这七大段,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这七大部分犹如经的正宗分。最后「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结劝,最后结束了,劝导大家学习圣贤,这部分犹如一个佛经的流通分。所以经开三分《弟子规》都有。中间讲的七个部分,总共讲了一百一十三则。 《弟子规》内容简介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弟子规》是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的,毋庸置疑,这一点肯定是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全文仅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对孩子的

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从清朝中晚期开始,这本书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可以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 《弟子规》全文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山东省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一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b5E2RGbCAP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p1EanqFDPw 三、教学目标 1. 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 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 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DX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

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 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RTCrpUDGiT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5PCzVD7HxA 五、教学措施 1. 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 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 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 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 一.诵读内容:《雨晴》 二.教学目标: 1.会背《雨晴》 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 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 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作文示例

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作文示例 “我觉得学国学就是背唐诗、背古文。什么时候全都能默写下来,什么时候国学就学会了。”来自浙江湖州南浔浔溪中学的蒋云萍对 记者说道。和蒋云萍一样,很多学生对国学教育的理解仍简单停留 在背诵和听写古诗文上。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花苑小学的语文老师周星磊则将生活中的点滴以国学形式来呈现。“在进行国学教育时,我坚持使用寓教 于乐的方式。比如,列队进入食堂就餐,孩子们可以以三字经的形 式编写《就餐歌》,我还会采用古诗新唱的方式,把诗歌以演唱的 形式演绎,与古代的‘吟诵’结合起来。” 可见,国学的学与教产生了比较大的分歧。之所以会是这种情况,和国学教育目前所处的地位、现状有很大关系。即老师在进行国学 教育时其实面临诸多困难。 而在中国民族的历史上,千年的腥风血雨,曾近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已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 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还需要我们艰苦奋斗,我们要让国学经典中的 智慧之光,指引我们前进,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骄傲,发扬 国学文化。 从《诗经》里走出来,宛在水中央的窈窕女子,荡气回肠的经典楚辞,更不用说老少莫不能诵的唐诗,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的婉约思乡,更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更不 乏苏轼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佳作,随手捡拾的诗词, 都撼动着我们的灵魂…… 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领略中华民族多彩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诵读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悄 悄撒播在我们心里,生长在我们的人生旅途,让我们受用一生。

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诵读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首先真诚的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箕城小学,也感谢大家对箕城小学的关心厚爱。我校在县教科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办有灵魂的学校、做有品位的教师、育有个性的学生”为办学目标,本着“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规范办学、制度保障、特色引领”的办学思路,狠抓学校常规管理,强化教研教改,深化课程改革,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办学品位。现就我校“国学经典伴我行”活动作简要汇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学校概况 箕城小学现有教职工93人,学生1545人,两个校区教学班37个,还有一个附属幼儿园,是我县唯一一所承担集团办学的六轨制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0202㎡,建筑面积5577㎡,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等各功能室齐全,并能充分利用。我校现有专任教师90人,本科学历50人,中级职称56人,40周岁以下教师58人,青年教师占到了教师总数的60%。教师队伍和领导团队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使我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效。 二、高度重视 (一)、组建机构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国学经典进校园领导组,由分管校长和年级组长、语文教师等为成员,分工明确具体,责任到人,并且制定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确保国学经典进校园入课堂工作顺利进行。 (二)、扎实开展 1、注重培训 从2014年开始,我校多次派出教师参加县、市组织的国学培训,

并且提出严格要求,回来向校长进行学习汇报,为国学经典进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四定一考核 结合书香校园建设,我校制定了国学经典伴我行活动实施方案,出台了考核细则和奖惩措施,从三定一展示上做文章,定时间、定内容、定教师、定期展示,真正把经典诵读落到实处。我校除了一二年级开设的弟子规课,有专门的教师和教材外,我们还把早读10分钟和放学路队出校作为国学经典诵读时间,并且确定内容(一年级成语接龙、二年级古诗、三年级弟子规、四年级三字经、五年级千字文、六年级道德经)让学生们每个年级都能诵读不同的经典,还要每学期以年级或班级进行定期展示。学期末我们对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进行专项抽测、现场打分,并计入教师的绩效考核。 3、经费保障 每年我们在做经费预算时,都要安排总经费的10%,用于国学经典进校园的考核、奖惩、活动以及教材购置印刷等,为国学经典进校园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三、全面推进 (一)、营造氛围 我们投入了12万元在进行了以“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楼道文化建设,在东楼壁围文化建设上,我们在一楼设置了弟子规(励志勉学),二楼设置三字经(国学经典),三楼设置了千字文(名家劝学),四楼设置了论语(中华国粹),特别是在东楼二楼开设了国学经典伴我行特别学习通道。在西楼设置了以“仁、义、礼、智、信”等为主题的传统品德文化,营造浓郁的国学氛围,让孩子们浸润其中,既要学到知识,更要树立良好的品德,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二)、扎实推进

二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二年级上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三字经》节选 三字经 r énzhīchū x ìngběn shàn xìngxi āngj ìn xíxi āngyuǎn 人之初 , 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gǒu bú ji ào xìngnǎi qi ān ji àozhīdào guìyǐzhuān 苟不教 ,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xīmèng mǔzé l ínchǔzǐbù xuéduàn j īzh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dòu yān shān yǒu yìf āng ji àowǔ z ǐmíng j ùyáng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yǎng bú ji ào f ùzhīguòji oàbù yán shīzhīduò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zǐbù xué f ēisuǒ y íyòu bù xuél ǎohé wéi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r én bù xuébù zhīyì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wèi r énzǐ f āngshào shí qīnshīyǒu xíl ǐyí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xi āngji ǔlíngéng wēn xíxi àoy ú qīn suǒ dāng zhí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r óng sìsuì néng r àng l ít ìyú zhǎng yíxi ānzhī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shǒu xi àot ì cìji ànwén zhīmǒu shù shímǒu wén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yīér shíshíér bǎi bǎi ér qi ān qi ānér wàn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sān cái zhě ti āndìr én sān guāng zhě r ìyuè x īng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sān gāng zhě j ūnchén yì f ùzǐqīn f ūf ùshùn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yuē chūn xi àyuē qi ūdōng cǐsìshíyùn bù qi óng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yuē nán běi yuē x īdōng cǐsìf āng yìnghū zhōng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yuē shuǐhuǒmù j ītnǔcǐwǔ x ín g běn hū shù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yuē r ényìl ǐzhìxìn cǐwǔ cháng bù r óngwěn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dào li ángshū mài shǔ j ìcǐli ùgǔr énsuǒ shí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