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单亲家庭学生的案例分析资料

最新单亲家庭学生的案例分析资料

最新单亲家庭学生的案例分析资料
最新单亲家庭学生的案例分析资料

单亲家庭学生的案例分析

现代社会在人们渐渐支付得起到国外去旅游费用的同时,却不得不通过婚前协议这样的东西来缔结婚姻,不得不借助定期分床这样的鬼把戏来维系婚姻。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更加容易得到的是昂贵的礼物、玩具以及钱;更加容易丧失的是父亲、母亲;更加难得的是完整而健康的家庭。

不难看出单亲环境下的自卑心理是难以克服的。统计数据表明:半数以上的少年犯罪者都来源于婚姻破裂了的家庭。儿童自杀、少女卖淫、少年吸毒的许多案例也表明:单亲家庭普遍存在着发生危险的隐患。而这一切都给那些尚还正常的单亲家庭成员以一种极具压力的暗示。他们平白无故地把自己看成是容易“出事”的一种类型。而这是更加危险的。

在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这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从我在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如何做好这类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并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案例:黎某,男,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父母在其4岁时离婚。其后一直随爷爷、奶奶在钦州生活,升入高中时因为爷爷身体欠佳,回到南宁和父亲、继母、弟弟一起生活。自新生军训的时候就离群居所,还因为仪容仪表不合格和教官发生冲突。开学后多次

以请假到校医室看病为名逃课,迟到2次,缺交作业12次。开学后3个月一个下午因为在宿舍里偷盗同学的财物被学校警卫查出,连带发现之前一起教室的失窃案也是他所为。但是黎某拒绝承认错误,还声称是被冤枉的,要转学否则就离家出走。

一、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的爷爷奶奶交谈了解到,父母在他年幼时就离异,使他受到很大打击。他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自他年幼时起,就经常受到父亲不分事情原由的打骂。在他的父亲和现在的妻子结婚有了另一个孩子后,就更少过问黎某的事情。当老师向黎某父亲反应问题时就是用打骂解决问题。这就造成了他对父母亲不信任和对父亲的畏惧。也让黎某形成了容易暴躁性格。

自小抚养他长大的爷爷、奶奶因为他父母的离异,很疼爱这个孙子,因此对孙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这就造成了他固执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一意孤行、自傲、等性格弱点。

黎某的生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对黎某也是物质满足更多,不能在心理上给与更多的关爱。

在黎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了外界过多的情感暗示。和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一样黎某的家长也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不经

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二、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第一步:稳定学生情绪,确保学生安全,不做出过激行为。

按照学校的规定黎某这样的行为最少应当受到记大过处分,但是因为黎某的情绪激动,有做出过激行为的倾向。而且这正是在民歌节5天长假前,离开了学校,黎某的行为我们很难约束。所以我和政教主任商量了一下,只是把处分的规定告诉为黎某事情特地前来的爷爷奶奶。并让与黎某最亲近的爷爷借带黎某回钦州过国庆的机会,规劝黎某,多多从旁开导。暂时不与其父联系,避免给他增加心理压力,先确保黎某在假期的安全,能在收假后回到学校。在长假结束的时候,黎某按时平安的回到学校上课。

第二步:加强与家庭联系,说服家长尽责,帮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黎某种种逆反行为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电话家访,做好她父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多些和黎某谈心,不要再用粗暴的方式教育黎某,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阴影,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

的母亲,说服她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正视自己错误,渐渐稳定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第三步: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老师和集体的温暖。

黎某的性格内向,没有什么朋友,在人前就觉得自卑,为了掩饰自己只好摆出别人不理解我的高傲姿态。但是我知道其实他的内心还是脆弱的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所以我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他内心的焦虑和冷漠。

早在军训时我就发现黎某的性格弱点,他因为脚轻微拉伤,就请假不到队伍中去训练。但是在一边看同学们训练的时候他又一脸羡慕。我就鼓励他在晚上集体活动的时候向教官报道,一起参加。虽然他坐在队伍比较的地方,但是还是看得出他很开心。后来因为头发过长不符合中学生仪容仪表要求与教官发生了冲突。看他和教官顶撞的时候,我知道不能用强硬的方式来让他遵守校规,于是我转变了方式。先问他知不知道他的头发太长了不符合校规的要求?他回答知道。接着我又问那为什么不愿意听教官的话剪头发?他脖子一梗说:“他逼我,我就是不做,要告诉我家长随便,我的头发是爸爸同意的。”我没有发火,反而心平气和的问:“那是为什么一定要留那么长的头发?”他理直气壮的说:“我的额头有伤疤很明

显,剪了会看见。”知道了结症所在工作就好做了。我叫他把伤疤在那里指给我看,伤疤其实很浅,头发短的话仔细看会有些白。于是我告诉他剪短一点头发不会看到的,还承诺我陪他去剪,让理发的师傅剪的时候要注意。在我的相劝下,黎某答应去理发了。我又趁热打铁问他刚才教官说他对不对?他不太情愿还是承认了错误。我反问那你该怎么做?他低下头说:“我去给教官道歉。”通过这件事情我发现他还是有优点的例如他知道错了勇于承担责任决不推托,知道站在他人的角度为别人考虑。

在偷窃事件发生后,我没有针对他否认偷盗而强迫他承认偷盗的事实。我问他知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都说是他偷的?他自己总结:因为他在失窃的同学不在的时候翻了人家东西找笔,而且钱在此前还在,此后就不见了。这已经说明了偷盗的事实,但我还是不点破,我接着问那同学的怀疑对不对?他没有话说了。我趁机问要以后不被人怀疑要怎么做?他说今后绝对不动同学的东西在没有同学允许的情况下。虽然他还是没有承认自己偷盗,但是却实实在在的达到了教育,并且杜绝了他再次偷盗的机会。

同时我和黎某的宿友详谈了他的情况,介绍了他的优点,劝说舍友们接纳他,原谅他的错误。舍友们表示会多些和他聊天,找他打球……慢慢地,他的情绪稳定了,也不再发生过任何的偷盗行为。

第四步:不要包庇单亲家庭孩子的错误,适当的处罚,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不否认,单亲家庭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爱护,但是爱护不表示溺爱和包庇。所以对黎某的错误我还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当然在处罚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黎某从心底承认错误,这样才能接着开展后面的工作。例如在偷盗事件中,首先要稳定黎某的情绪,通过家人及同学的沟通和我的教育要黎某逐步认识错误。在经过教育后的1个月,我把处罚的决定告诉黎某,他很平静的接受了。为了进一步约束他以后的行为,我定下要求,在未来2个学期里他每个星期要写一份自己的总结,从学习到生活,有什么地方是做不到的,有什么是做的好的做个完整的记录。以便他自己不断的改正不足,发扬优点。

这个工作有了很大的成效,虽然黎某还是存在上课小动作多,宿舍纪律性不强的问题,但是他现在不仅能正视而且还能主动的承认自己错误。一天下午黎某特地到我办公室来,告诉我他在宿舍玩扑克超过了休息时间,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也损害了班级荣誉。我很欣慰他的转变,但是错了就要承担责任,我还是按照校规给他处罚。

其实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希望老师把他当成普通的孩子来对待,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绝对不过一分也绝对不保留一分。这样的平等会让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是班级一份子,没有被孤立。

高一上学期就要结束了,虽然黎某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听课

不专心,自习时讲话,宿舍自律不强。但是他没有再偷过东西,暴躁的脾气收敛了许多,不再迟到,性格开朗了,渐渐溶入班级体生活。

从对黎某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引发我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一点你怎么对待学生,学生就会成为怎么的人。

英语的谚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把孩子当成罪犯来对待,孩子就会成为罪犯。就是说我们对孩子的态度就是孩子学习的范本。有简单粗暴的家长就会有易怒偏激的孩子。如果孩子的老师始终能稳定自己的情绪,遇事处变不惊,他们就能从老师身上学到了沉稳的气质。

虽然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压力比别的孩子大,但老师还是应该把他们当作正常的孩子一样,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他们就一定会“出事”。要是老师一直做出“你是单亲的孩子一定会出问题”的暗示,他们就真的会成为定时炸弹。平常心对待他们,其实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的成长。

第二点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一切的教育的起点在家庭。

孩子最初的老师就是父母。离异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还是有教育的重责,离异家长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育子方法,不然会对孩子的

性格造成不良影响。当这些影响反映在孩子学习上时,其实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和关爱起到的作用,远远不及父母的。这正是验证了中国的古话:解铃还需系铃人。问题起点在父母处,只有父母配合学校的工作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离异家庭的父母一味的采取逃避的态度,只会恶化孩子的情况。

家长和老师都要以对孩子们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来重视其心理教育,应该明确自己是青少年的心理顾问及心理保健医生这一特殊角色,应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向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的严峻挑战。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 例 主讲:许建华时间:2005.8.13 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当代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是空前的,对孩子教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付出也是极大的。可是,同样是家庭教育,同样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有的父母能够使子女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为家庭也为自我写下光辉的人生篇章,甚至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光点;有的父母却由于教子无方,使子女终生碌碌无为,断送了子女美好的前途,给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阴影,甚至出现家庭悲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怎样顺应孩子的天性,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无疑是孩子否走向成功最重要的一环。 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概莫能外。教师如同父母,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方式方法是相当重要的。 换句话说,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罢,如果在教育的问题上不分具体情况,不对症下药,效果会适得其反;

相反,如果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可行的方法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方面,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尤为显著。所谓单亲,即离异家庭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知的。 案例一: 学生:李同学(男) 家庭成员:无固定工作的母亲;生重病的外婆;患小儿麻痹症的舅舅 家庭情况:收入很低,居住环境老城厢;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低因而对其无法进行指导和教育 该生特征:心事重重,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成绩一直位于班级中等水平徘徊,没有大的起色 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小孩谈话,要他面对困难,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争取拿到学校的奖学金。在生活上,学校的各项活动能减免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为他减轻因家境而感到的压力。作为班主任我平时给予他的是平视的目光和平和的态度,有时,。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浅析

班级单亲学生教育案例 【摘要】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缺乏完整的亲情及家庭教育,往往成为班级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隐患”。笔者结合自身任职班主任期间对班上几位不同单亲学生的教育转化过程,分析并总结了一些教育经验。 【案例再现】案例一:李芳慧是和我很有缘的一位学生,高中三年一直由我担任其班主任。最初发现问题是在08年担任高一班主任时。在学生基本情况摸底时,我发现在“父亲”一栏中,她没有填写任何信息。敏感的我意识到可能有问题,于是通过电话联络其母亲得知该学生幼年丧父,一直由母亲独自抚养。据其母亲反映由于从小缺乏父爱,在如何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初中老师甚至小学老师都曾反映该生有早恋倾向。有了提醒,我在这个方面便格外注意她。与其他女生相比,李芳慧虽然总是顶着一副大大的眼镜,但是在发型、服饰等方面追求个性化,让人感觉“不像个学生”。在高一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就发现她与班上一名男生成双入对的出入校园,并且公然佩戴一对情侣项链。但是我没有从早恋的这个方面作为突破口,而是借着一次学校对学生仪容仪表的常规检查的契机,我单独找到她。经过促膝交流,我发现她与其他同学相比,明显缺乏一种安全感,同时与母亲之间也存在沟通障碍。她觉得母亲视她为一个拖油瓶,总看不顺眼,而她也觉得母亲太世俗太斤斤计较。母亲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无法给她提供宽裕的生活条件,这让她觉得在同学之中抬不起头,进而将这份不满转移至母亲,认为是母亲的无能导致她在同学面前出丑。该生平时最大的兴趣爱好是阅读流行服装杂志,学习其中的发型、衣服搭配等,甚至不吃饭将生活费省下去购买卷发器等。在发型服饰等方面的与众不同让她体会到一种优越感。由于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耗费在这些事情上,她的学习成绩便一直没有起色,总是在班上倒数几名徘徊。母亲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问及她的生活,在情感上空虚寂寞的她在看了不少言情小说后,便学着小说中的情节与男生谈起了所谓的“恋爱”。由于与男生的过度亲密,在女生中反而没有了亲密的朋友。 针对李芳慧的这种情况,我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由于家庭的不完整是导致该生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首先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多次尝试做好她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女儿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女儿的心理负担,影响她的健康成长。其次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同班级同学知道她的情况之后,主动接触她,陪她聊天。同寝室的同学更是特别关心她,无论哪一个同学的亲戚去寝室探望所拿的水果零

2021年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案例4篇

班主任对单亲家庭孩子教育案例第1篇 “魏平(化名),35票;李良(化名),33票;王平(化名),8票……”教室里传来班长喊票的声音,这是我班的学生在选举“三好学生”。我心猛地一跳,“王平怎么才8票?她全班成绩第二!”我不相信本身的耳朵。座位上的王平头埋得很低很低…… 带着疑问我找学生知道了一下才知道她孤僻、自私,别人问题时推诿敷衍,向她借辅导资料,她经常不同意,生怕别人超过她。 为了帮助她克服自身缺点,我特意在一个下午放学的路上,与她边走边聊,我委婉地告诉她大家对她的看法,希望她能够在以后多跟同学交流,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她听后眼神中流露出迷茫。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默默地为她祈祷,希望她快乐。 性格上的缺点导致她与同学关系疏远,怎么办? 两周后的一天下午,我听到教室里闹哄哄的,还听到男生起哄的声音,我奇怪地走到教室门口,看到王平和别的一个女生——丽丽(化名),正在教室里厮打。两方头发散乱,衣冠不整,互不相让,我急忙叫她们停下来。 办公室里,我严厉地批评她们,她们各执一词,都显得非常激动。要想知道真实情况,必需让全班同学发言。我按照以往的做法,让全班同学写他们目击的情况。条子收上来后,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认定,王平错了。我狠狠地批评她,因为我已经单独跟她谈过,谁知竟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打起架来!怎不令我生气!哪知她竟大哭起来。 “老师,是丽丽先动手打我的……”她一边哭一边说。“王平也打了我!”丽丽也不示弱。看着她们情绪都很激动,我决定冷处理。 事后,我问了几位同学,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我班治理采用值周制度,成绩前十名同学每人各值一周,负责本周各项工作。王平是第二名)本周该王平值周,丽丽因值日没有搞彻底,被王平罚搞值日,而丽丽不但不搞,还恶语相加,并大打出手,无奈之下,王平被迫还击。但为什么大多数同学认为王平错了?带着疑惑,我调查了一下,原来丽丽平时人缘好,学生评价不错,所以好多同学都偏向她。为了做好她的转化工作,我放学后去了她家。在她家,我见到了她的奶奶。原来她的父母在她七岁的时候离异,她有一个读高中的哥哥,她爸爸靠卖菜拉扯他们两个,日子过得很艰辛。由于从小缺乏母爱,她变得封闭、内向而又自私。 可怜与同情占据了我的内心。我的心像大海的波涛,久久不能安静。我必然要帮她! 在一个周六下午,我找王平与丽丽分别进行了谈话,讲明是非,她们情绪不再那样激动,都诚恳地接受了批评。我让丽丽先回去,留下了王平。她显得很局促。她告诉我她不爱与人交往,因为别人都不理她。巴金说:“友情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离开它,保留就没有了光彩;离开它,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她的眼神流露出对友谊的强烈巴望。看着她无助的眼神,我的心一阵酸楚,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不能就让她这么封存,我必然要让她开放! 又是一个周六下午,我写了一封信交给了她,信的大概内容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个案

单亲家庭孩子教育个案 爱,让生命绽放精彩——单亲家庭孩子教育个案 作者/ 魏红梅 由于社会多元化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和价值观的嬗变等原因,导致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爱的残缺使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灵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们自卑、自闭、内向、缺乏合作意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面对这些被伤害的孩子,班主任只有倾注更多的爱,才能抚平他们内心的忧伤,让他们的生命绽放精彩。 “魏平(化名),35票;李良(化名),33票;王平(化名),8票……”教室里传来班长喊票的声音,这是我班的学生在选举“三好学生”。我心猛地一跳,“王平怎么才8票?她全班成绩第二!”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座位上的王平头埋得很低很低…… 带着疑问我找学生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她孤僻、自私,别人问题时推诿敷衍,向她借辅导资料,她经常不愿意,生怕别人超过她。 为了帮助她克服自身缺点,我特意在一个下午放学的路上,与她

边走边聊,我委婉地告诉她大家对她的看法,希望她能够在以后多跟同学交流,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她听后眼神中流露出迷茫。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默默地为她祈祷,希望她快乐。 性格上的缺点导致她与同学关系疏远,怎么办? 两周后的一天下午,我听到教室里闹哄哄的,还听到男生起哄的声音,我奇怪地走到教室门口,看到王平和另外一个女生——丽丽(化名),正在教室里厮打。双方头发散乱,衣冠不整,互不相让,我急忙叫她们停下来。 办公室里,我严厉地批评她们,她们各执一词,都显得非常激动。要想了解真实情况,必须让全班同学发言。我按照以往的做法,让全班同学写他们目击的情况。条子收上来后,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认定,王平错了。我狠狠地批评她,因为我已经单独跟她谈过,谁知竟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打起架来!怎不令我生气!哪知她竟大哭起来。 “老师,是丽丽先动手打我的……”她一边哭一边说。“王平也打了我!”丽丽也不示弱。看着她们情绪都很激动,我决定冷处理。 事后,我问了几位同学,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我班管理采用值周

离异家庭个案工作案例

离异家庭孩子个案工作分析报告 生活在家庭不健全的孩子们,大多数缺少家庭本应该给与孩子的安全感,家庭关系紧张,导致孩子对自己生活上、学习上的激情日趋减少,最后导致孩子荒废学业,最大的伤害莫过于毁了孩子的一生。面对这样一支困难弱势群体,社工就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对他人的信任,在解决这类个案的时候,社工可以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使案主认识到自己的困境并积极面对,在正面问题的基础上,加上人本治疗模式和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从案主的心理精神层面进行干预,解决案主消极的心理状态,最重要的是改变会再次影响案主的负面因素,家庭的紧张氛围,在这个方面,社工可以采用结构家庭治疗法和联合家庭治疗模式,让这些孩子重新回到社会和家人的怀抱。 案主背景: 郭某,男,1981年10月出生,待业中,未婚。父亲和母亲在2001年离婚(原因不明),之后三个月左右,其母亲(下岗工人,享受低保)和邻居开始同居。且其母亲经常与同居者在麻将桌上搭台骗取钱财。 案主从小品学兼优,是父母的骄傲,也是邻居羡慕的对象。父母本来也是一直相处融洽,一家三口日子过得不错。由于在2001年案主父母的突然离婚和不久后母亲与邻居同居且合伙骗取钱财,案主遭受了多重打击,丧失了奋发向上的动力,没有继续接受大学教育,辍学后,又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与邻里和奶奶的关系也十分紧张,经常争吵。 案例分析: 1.对他人缺乏信任。家庭破裂使案主对人性失去了信任,觉得连自己父母都抛 弃了自己,世界上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了。曾经案主有一个十分健康的家庭,父母相亲相爱,而且自己品学兼优,我认为在案主心中,甚至会有一点骄傲的,但是家庭的破裂,母亲后来的行为都让案主失去了骄傲的资本,而且母亲与同居者的欺骗行为更是让一向行为端正的案主对人性彻底失去了信心。也难怪会让案主再后来的生活中变得不再相信他人了。 2.自卑且敏感。案主的自尊心在这一连串变故之后受到了极大伤害,让他产生 了自卑情绪,觉得自己遭受了极大失败和挫折。在现实生活中,因父母离异而产生自卑感的孩子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处处不如他人,容易导致自卑情结,进而在自我评价中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如不安、内疚、胆怯、害羞、忧伤、失望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活道路上再次经历挫折时,则自卑情结很容易被重新唤起。若经常沉浸在这种自卑情结的痛苦之中,就会形成自卑性格。且按照案主的年龄,还正处于神经十分敏感的阶段,由于家里的特殊情况,一旦在外听到家庭破裂的话题,就会变得十分敏感,甚至情绪失控。 3.孤僻。案主外表看起来虽然开朗,但内心非常孤独,渴望别人的理解和肯定, 需要他人的情感支持和情绪激励。案主再后来的生活中,尽量忘记对他而言是痛苦或威胁的事情;如,在人前总是表现出活泼,乐观,开朗的样子,但内心却十分孤独和自卑。强烈的自卑感更易使离异家庭子女不能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唯恐被他人轻视和排斥。当恐惧感超过亲近他人的欲望时,就会压

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案研 究开题报告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案研究》 开题报告 冯 莉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 《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冯莉 一、课题背景 近几年我校响应国家推荐入学的政策,推荐到校的学生中,优等生明显比前几年减少,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例增大,单亲家庭子女增多。这些单亲家庭中的子女多数没有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家庭文化背景较差,也由于教育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问题。他们的问题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中学生都有其共同之处,但个人因情况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尤其是“另类”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

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三、实用价值 单亲家庭子女虽然在学校中占的比例很小,但他们破坏力大,影响力强,是集体中的消极因素,常常是科任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头疼的对象。他们要么敏感脆弱,要么歇斯底里,要么破坏力强,要教育好他们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细致的和更需要耐心的教育工作。因此,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分析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成因,并以相应对策矫治,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研究目标 1、对这一特殊群体施以正确的教育,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3、提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策略。 五、研究思路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动力。 3、从单亲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单亲家庭学生研究中寻找规律。 六、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单亲家庭子女个案,通过对其子女问题存在的现状、形成的原因、类型及特点的研究,从而找到转化的契机。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的现状分析研究。 2.单亲家庭子女类型及特点研究。 3.单亲家庭子女个案研究。 4.单亲家庭子女转化对策研究。

教学案例——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案例

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案例

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案例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转化后进生首先要转变后进生的思想(让后进生爱班集体;爱老师;爱同学等)。下面就谈谈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转变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这一典型案例。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明(化名)主要表现: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 3.思想方面: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个案背景: 1.小明父母离异,判给父亲抚养。父亲白天在外面做生意,晚上回家也不了解孩子情况,只看到孩子好的一方面,且认为孩子没有母爱,渐渐对孩子形成溺爱。 2.该生主要由年迈的奶奶代管,与其生活在一起。由于奶奶只有一个孙子,将其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隔代教育效果差,造成孩子固执、任性等不良的性格。 3.该生零花钱较多,与同学攀比现象严重。但该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有较强的依赖心理。

三、原因分析: 通过和班主任老师、任课教师一起分析小明的情况,我们发现,造成小明现在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 1.家长离异的时候没有顾忌孩子的感受,没有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虽然该生判给父亲抚养,但是,其父因为忙于生意,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丢在年迈的奶奶家里,给孩子一种被抛弃,没人要的感觉,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内心失去平衡,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从而产生强烈的自暴自弃心理和逆反心理。 2.家长因为内心的愧疚,对孩子过分溺爱,特别是小明在奶奶家生活时,奶奶因为年事已高,教育能力很差,因此,没有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相反,过分的娇惯孩子,在物质上尽量的满足,基本上是有求必应,但是,对孩子的学习,则放任自流,长期这样,造成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横,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对学习没有兴趣,开始还能敷衍应付,后来,连应付都怕难了。 3.教师对这样的学生的教育,和一般的学生等同,没有采取必要的特殊措施。.按照学校正常的教育程序,是教育不好这样的学生的,但大部分老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付出更多的关爱和耐心,如小明在六年级的时候,家长曾要求老师帮助该生下午辅导作业,但老师因为家庭事物较多而拒绝

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

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 一、案例 马晓,在我班里是一个性格内向行为怪异的女孩。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她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内向,脑瓜很灵,特长众多也独来独往。她胆子大,脾气倔,纪律散漫,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对人傲慢无礼,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态度不端正,成绩平平。 长期得不到友谊和温暖,使马晓更加内向,更加孤独,也更加我行我素。一天到晚,她不是坐在位置上闷闷不乐,就是看着窗外发呆,慢慢的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屑一顾了。有一次,她竟与一个男生打了起来,而且伶牙俐齿毫不怯懦。我发现后,对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并从同学们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进行了一次家访,了解造成她这样孤僻犀利的原因。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从其他老师和学生那里掌握了更多有关马晓的信息,通过了解,我发现造成马晓“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的原因,但主要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 马晓是个独生女,在她两岁的时候她父母就离婚了,而她爸爸因此患上了抑郁症,并且越来越严重,后来连抚养她的能力也没有了。她就跟着婶婶生活,有时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由于婶婶家有自己的孩子,对她照顾有限,而奶奶又一味的溺爱,有时爸爸看见她,就表现出惊喜,让她感到害怕,同时,让她感到深深地自卑。父亲没文化,很少也不能与女儿进行过正常的心理沟通,婶婶有心关心她,但是孩

子多,经济压力大,而且时常要外出打工,奶奶对孙女总是过于宠爱、放任的,凡事都依马晓的,于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得不到关爱理解,成长中的烦恼也无人诉说,慢慢养成了孤僻,自卑,我行我素的性格。 三、教育策略 (1)多管齐下以诚感化 对马晓这样的学生仅仅依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了解了她的家庭状况后,并分别和她父亲奶奶和婶婶进行了沟通。我发现她奶奶年事较高,不具备教育孩子的能力,我就和她婶婶沟通,希望她能多点时间关注关注这个不幸的孩子,给她一个人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她打开心扉,没想到马晓的婶婶很是深明大义,十分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也积极地配合我的工作,表示不再外出打工,在家里干点零活,争取多陪陪孩子,这为我的学校教育工作打好了后方基础。 我和马晓进行过多次深入地交流。她不是一个简单的孩子,悟性高于其他学生,而且知识面较广,非常喜欢读书,爱好写作,画画。凭着自己平时的阅读和积累,我能跟她做较深入的交流,谈我们共同读过的书,谈理想,写读书笔记,然后我给她指导,我写的一些随笔也给她看,并且把她喜欢看的书借给她看,若有疑难,我便和她一起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资料,在答疑解惑中师生共同学习,也融洽了彼此的关系,提高了她求知的热情,主要是她不再封闭自己,有时候也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其他同学看我们在一起谈文学,也参与进

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分1

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分析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jks点击数:1955 更新时间:2012-6-16 8:28:01 数学组顾金花近几年来,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离婚或父母某一方意外死亡是形成单亲家庭比较常见的原因。虽然每个家庭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后果却相当一致——生活向孩子亮起了红灯,孩子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成为了家庭悲剧的牺牲者和承担者,被迫承受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 笔者所带的班上总有若干单亲家庭学生,今年的九班就有六位。处在单亲家庭的学生通常都处于感情的半饥渴状态,他们通常表现在待人接物比较淡漠,一般不太主动与人交往,或桀骜不驯,或胆小怕事,情绪波动较大,自控力差。如何有效地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为他们的生活开启绿灯,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下面就笔者接触到的几位学生分析如下: 一、案例介绍 1、个人基本情况 (1)个案本人情况 小影,交友较多,厌学情绪较浓。经常晚到学校。 小芳,学习较刻苦,但成绩不好,较任性,与同学交往不顺利。 (2)个案家庭情况 小影,父亲已去世,母亲忙于她父亲生前的公司,很少有时间与她沟通交流。 小芳,小学时,父母已离异,父亲抛弃其母女,另外组建家庭。 2、个案生活经历 (1)个案生活情况 小影,是一名通学生,经常一个人回家住,结交了一些朋友,出入一些娱乐场所。 小芳,与母亲相依为命,她是一名住宿生,平时与同学相处中,不显内向。但很一意孤行,不会听取他人的意见。 (2)对案主访谈情况 在校期间,,笔者对小影与小芳进行了多次的深度谈话,从谈话中发现了许多问题,现将大致谈话内容整理如下: 小影:“妈妈有自己的朋友,工作又忙,没时间理我,亲戚知道我只有妈

离异家庭的学生的教育案例分析

离异家庭的学生的教育案例分析 “老师,你帮帮我吧,我真不知道拿这孩子怎么办了!”说这话的是我班小静同学的家长。小静,一个来自离异家庭的聪明小女孩。家庭的变故让她觉得爸爸妈妈都有负于她,于是养成了她孤僻、怪异的性格。由于离婚时她判给了爸爸,妈妈离开了她,她心里对妈妈充满了仇恨,几年来从来不愿意叫一声妈妈。而对于爸爸给她找的新妈妈,她也处处和她作对,常常无理取闹,爸爸也对她无可奈何,于是她爸爸找到了我这个“救星”,希望我能帮帮他。 针对小丫头的种种表现,首先我决定用爱心来弥补她缺失的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爱是教育的最好调节剂。因此,我常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她。哪天看她头发没梳好,我第一件事就是为她梳头;哪天看她衣服穿少了,我会拿出我自备的衣服给她穿。一件件的小事,让她慢慢接纳了我这个班主任,对我也有了一种亲近感,心里有什么话也慢慢愿意和我讲了。走进了小丫头的心理,是我跨出的第一步。我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谈心!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而谈心就是一种好办法,教师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每天,我留意小姑娘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及时找她谈话,表扬好的一面,指出不足之处,让她明确努力的方向。针对父母离异给她带来的伤害,我找了一个适当的时间对她说,父母分开不是你的错,他们的离婚,也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的苦衷,你现在还无法理解。但是现在,你应该坦然面对你周围的人,对于父母的分手,你不应该耿耿与怀,毕竟,你的生命是他们给的,你应该心怀感恩,学会包容,学会原谅父母。尽最大的努力去孝敬他们。而通过和小丫头谈话,我也知道她不愿意喊一声“妈妈”,很大程度是来自爸爸的阻拦,从内心上讲,她还是很想妈妈的。于是我决定先做她爸爸的工作,我几次找她爸爸谈话,告诉了他孩子的真实想法,希望他不要阻拦孩子找自己的妈妈,毕竟母女连心,她们是母女的事实是永远改变不了的。经过了我的几次努力,她爸爸也松口了,表示不再阻拦。做通了爸爸的工作,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小姑娘毕竟是小姑娘,在她心里,妈妈还是很重要的,只是几年没喊“妈妈”了,有点不好意思开口了。于是在母亲节那天,我特别布置全班同学一定要对妈妈说一声:妈妈,你辛苦了!对于小静,我特别鼓励、嘱咐她虽然不能当面和妈妈说,但一定要打一个电话给妈妈。虽然还是有点顾虑,但最后她还是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而我也知道,我的第二个目标也顺利达到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是我做的第三件事情。面对离婚的现实,爸爸觉得有愧于她,因此,无论小姑娘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其父都会答应。针对这种现状,我和他的爸爸又进行了沟通,达成共识,对孩子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对于她在学校的各种表现,

对离异家庭学生教育案例

对离异家庭学生教育个案指导 一、个案基本情况 从教10以来,发现每个班都有父母离异的现象,少则四对多则近十对,而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的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杨浩就是其中一个。 我班男生杨浩,13岁,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在他小学四年级时,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经常争吵不休。终于在他小学毕业时,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离婚。杨浩就在家庭矛盾激烈争斗中成长。父母离异后,他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由于离婚,又忙于生计,天天上夜班,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交流。其母平时也无力管教他,只是偶尔在周末会和他一起吃顿饭,这样使他家庭中感到孤独无助,家庭中缺乏父母之爱,没有倾吐心声之处,使他自卑,苦闷。消极悲观的心理,沉迷于游戏,上课易开小差,听不懂老师的讲课时,就不愿意听,作业应付了事,错误率高。对作业做不做,考试成绩高低都抱无所谓态度,对老师的批评也无动于衷。缺乏学习信心,似乎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什么事都干不好;认为“反正我是坏学生”,遇事首先想到的是“我不行,我不可能干好”,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了半截,又没有勇气赶上去;神态消沉、自暴自弃;小学毕业时语数英三门功课都是刚刚及格。不管老师怎样耐心教育,他都麻木不仁的样子,教育效果不佳。 二、个案指导情况: 在暑假家访的基础上,认真翻阅分析杨浩家庭情况,又通过与他的谈心和周围同学的了解,对其的家庭比较了解。在全面掌握了杨浩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家庭生活教育情况后,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杨浩脾气性格以及目前的表现,与目前的家庭状况以及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我首先从指导家庭教育着手,开展对他家庭教育的指导系列工作。 1、指导创设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 针对杨浩离异的特殊家庭,我认为杨浩家庭的问题关键在于他无法接受父母离婚的现实,他希望父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他渴望有完整的家庭氛围。于是我多次与他的父母亲进行交流,指出他们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离异家庭造成家庭的缺损,家长的情感,情绪以及感情上失落,会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离异家庭的缺损还导致孩子心灵上的失落和创伤。作为离异的家庭,除了加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通过交流沟通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这样才

离异家庭子女教育案例分析

结合案例分析,离异家庭子女如何教育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一)个案情况 六岁——是一个多么诱人的年龄,天真烂漫属于它,活泼可爱属于它,它应该是灿烂的,丰富多彩的。可是当我(观察者)刚接到这个一年级班级时,有一个小女生却和这些词无缘,在她脸上找不到一丝笑容,好象她是个不会言笑的孩子,她的名字叫小沈。 她矮矮的个子,黑黑瘦瘦的,常常梳着两只羊角辫,目光深邃而无光,性格孤僻又不合群,穿着虽然整洁却很旧。她留给我的印象是和这个年龄极不吻合。 上课的时候,她只会用两只无神的大眼睛看着你,却从不主动举手。几个星期过去了,我甚至连她的声音都想象不出来。午间、课间休息的时候,其他孩子都聚在一起唧唧喳喳地聊个没完,惟独她只会坐在那只属于她的位置上傻傻地远远地听着,从不参与讨论,好象在她周围的一切与她相隔得非常遥远,就连轻松、快乐的唱游课,她也从不言笑。 看着这一切,我无意识地感觉到,她一定是个精神上极度贫穷的孩子,她一定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当我的目光再次和她那无助的目光交汇时,我的心颤抖了,我无法不去接近她,无法不去关心她,我想:我要用母亲般的爱去叩开她心灵深处的窗户,让她享有同龄人所有的欢乐。

(二)追根溯源 小小年纪的小沈,她的人格的形成已经在偏离正常轨道。于是,我有意无意地去和她接触,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摩,一个浅浅的微笑,这些都给了她精神上的鼓励,后来,我从她的口中和某些家长的口中点点滴滴地了解到: 这是一个极度缺乏亲情和家庭温暖的孩子。 孩子还在三岁时,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了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父母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在她四岁时,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离婚。 父母离婚后,她随父亲,性格极度内向非常自卑,不愿敞开心扉,性格孤僻不合群、脾气倔强、我行我素,上课也不肯发言,对他人的教育心存反感。 后来,母亲另外组成了新的家庭。父亲虽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但是由于工作关系,平时也很少回家,逢双休日的时候才回家。这孩子就由奶奶抚养,但是孩子对奶奶的教育充耳不闻,有很强的逆反心理。 父亲只给予她金钱上的补贴,对她的学习、行为等无暇顾及。长此以往,在孩子的心目中,对父亲是既陌生又讨厌。而她生母的形象,她早已慢慢淡忘。由于小沈失去了生活中最具亲情的父爱和母爱,也就失去了原本应该属于她的天真和烂漫,变得冷漠、孤僻和不合群了。 在此案例中,离婚后的父亲显然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他对孩子的漠然处之,明显对孩子造成了心理恐惧之感。这种恐惧是缺乏亲

曹雯婷+浅谈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单亲家庭子女教育

浅谈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单亲家庭子女教育 浦江三小曹雯婷 内容提要:当今社会结构、家庭结构的多元化趋势,使得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一度成为许多教学学者研究的热门。大多人认为单亲家庭就是父母离异的家庭,由于孩子跟随父母一方,所以称之为单亲家庭。而现代意义上的单亲家庭不仅是由于父母离异构成的家庭组织,也可能是由于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等。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特别是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由于快速增长的离婚率,离婚式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由此而引发了单身父母的心理状态、生理问题、生活状况,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成长及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为社会学家、心理卫生学家和政府等有关方面所关注。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及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内外在的资源不同,孩子面对单亲的感受及调适也就有所不同。应对种种的不同,作为一个直接面对孩子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采取的方法应该是科学的、有理论依据的,而一些国内外的已经得出的教育方法,某些反面,适合我们教育的个案的是可以互相借鉴的。本文就是从我自己遇到的一些案例案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及方法,希望能对当今社会下单亲家庭子女的现状做一个大概的归纳及提出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单亲家庭个案教育方法 一、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单亲家庭问题 当今社会结构、家庭结构的多元化趋势,使得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要教育好这群孩子,我想势必先要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究竟家庭为什么会成为单亲家庭,成为单亲家庭后的家庭教育有何种变化,只有在了解了这些问题后,才能对孩子的整体心理情况做出分析,了解他是否由于家庭的变故受到了伤害,适应程度怎样等。 近几年来,由于离婚率的逐年增长,离异(后重组)家庭已经成为单亲家庭中比重较大的一部分。根据上海19个区县婚姻登记中心的调查,2008年沪上有27374对夫妇办理了协议离婚登记,平均每天75对,比前年增长38.9%。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的完整性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庭的破裂最大受害

一个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一个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上课走神,不能能完成作业,缺乏毅力。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三、相关资料的调查 魏某同学今年十岁了,父母在他三岁时,就离婚了,父亲丢下她跟别的女人结婚了。母亲有精神病,没有收入,没时间管她,有外公带大,因为是女孩,更是得到外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再加上家庭的困难,使她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老师教育或批评他时,能够诚恳的听,但是效果不明显。家庭教育几乎没有,在外公跟前是小皇帝,但缺少父母的爱。 四、个案分析 针对魏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她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 1、鉴于她从懂事起,就没有母爱和父爱,被外公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过于放纵,使她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水平,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父母的关爱也基本体验不到,造成了他的双重性格。 3、因为家庭的原因,她失去了很多童年的快乐,却体验到了很多孩子不应该体验的东西。每天脑子了不知道想什么,上课时老走神。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根据王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外公配合共同对她实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协助,她是会有改变的。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她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协助她分析错误原因,让她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她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她真正理解教师对她的关爱,有利于形成她良好的行为规范。

特殊家庭----留守、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

留守、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一个有父母之爱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可是现在许多父母都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常年在外打工,对自己的孩子往往疏于教育再加上老人无法替代父母的教育,甚至老人过于溺爱而导致孩子行为习惯很差,自制力缺乏,留下越来越多的孩子缺少母亲的关爱,父亲的呵护。这些孩子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有人曾说过: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就解决了农村的教育问题。我班就用一个既是留守又是单亲的孩子,针对该生这种情况,我及时进行了家访,从他爷爷奶奶谈话中,我了解到他的家庭的特殊。于是我会经常把他在校的表现如实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引导家长经常通过电话和孩子多交流。 一、基本情况: 刘欣磊同学,男,14岁,留守加单亲,是个学困生,父亲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了该学生存在的问题: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不来从不请假,理由家中没手机。日常行为习惯欠佳。他学习基础较差,很少说话,从不与学生交流。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

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书写潦草,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个人卫生极差。 3.思想方面: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没有热情。 二个案原因分析 1 情感方面存在缺失。他的父亲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对一切都很冷漠。离开了父亲的关怀,又缺少母爱,他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亲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从而产生强烈的自暴自弃心理和逆反心理。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亲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他只是以生活照顾为主。 3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自身家庭的的原因,最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青年的影响和诱惑,由于缺少必要的保护机制,不能切断这种诱惑,所以,会慢慢的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三、辅导策略与过程 1、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首先,我与他的父亲取得联系,让他勤跟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要求他的父亲多抽一些

单亲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从我在辅导员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并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案例某,男,岁,级学生,单亲家庭,他和父亲一起生活。通过与他以及身边的同学了解,了解到在生活中他不敢交往或在交往中多疑,戒备心强,听不进别人的劝导,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从而容易形成情绪的强烈波动导致情感上格外脆弱,在情感方面一般会表现出痛苦、自责、封闭、自卑、抑郁、猜疑、孤独、冷漠、逃避等心理特点。 一、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以及他的父亲、室友交谈了解到,他母亲在他年幼时去世,家庭亲情和温暖缺以及家庭生活的骤变, 使他的精神受到巨大的创伤, 他们自身还不成熟的心理在短期内还无法适应。他们从内心深处自认为是被抛弃的孩子,他有沉重的精神负担, 自卑自怜,对外界的态度过分敏感,导致他自暴自弃,对社会有对抗情绪, 戒备心强, 难以与人合作, 由此造成种种心理问题。 二、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1. 给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点温暖 我认识到他封闭、冷漠、孤独是由于小时候缺少母爱,加之父亲对他的关心不够,很少与他交流,造成了他的爱的天平失衡。他心中非常渴望爱,在经历过一段郁闷伤心、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的时期之后通常会进入一个极度渴望被关注的阶段,尤其是在步入新的大学生活的阶段。我采取的措施是要用爱心去陶冶他,使他领略人世间的可贵情感,在生活上给他更多的照顾,在学习上耐心地加以辅导帮助,使他感受到还是有人爱他、关心们的,尤其是在一些特别的日子,如他的生日、中秋节、春节等,我会联系他的父亲以及安排学生给他送去惊喜和温暖,这些行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用肯定尊重和集体生活点亮学生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他也不例外。当他在学习上有创造性见解或取得一个很小的进步时,我都要对他格外夸奖和给予肯定。对他我采取的政策是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同时我还关照他的室友以及身边的同学,要多跟他交流、给他创造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通过集体活动的合作,让他积极参与,在合作中得到帮助,满足交往需要。单亲家庭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而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在活动中鼓励他充分发挥特长,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出生活的自信,在活动中体现其价值。

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案研究》 开题报告 冯 莉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 《单亲家庭子女的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冯莉 一、课题背景 近几年我校响应国家推荐入学的政策,推荐到校的学生中,优等生明显比前几年减少,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例增大,单亲家庭子女增多。这些单亲家庭中的子女多数没有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家庭文化背景较差,也由于教育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问题。他们的问题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中学生都有其共同之处,但个人因情况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尤其是“另类”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

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三、实用价值 单亲家庭子女虽然在学校中占的比例很小,但他们破坏力大,影响力强,是集体中的消极因素,常常是科任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头疼的对象。他们要么敏感脆弱,要么歇斯底里,要么破坏力强,要教育好他们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细致的和更需要耐心的教育工作。因此,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分析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成因,并以相应对策矫治,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研究目标 1、对这一特殊群体施以正确的教育,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3、提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策略。 五、研究思路 1、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动力。 3、从单亲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单亲家庭学生研究中寻找规律。 六、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单亲家庭子女个案,通过对其子女问题存在的现状、形成的原因、类型及特点的研究,从而找到转化的契机。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单亲家庭子女存在的现状分析研究。 2.单亲家庭子女类型及特点研究。 3.单亲家庭子女个案研究。 4.单亲家庭子女转化对策研究。

单亲家庭学生地案例分析报告

单亲家庭学生的案例分析 现代社会在人们渐渐支付得起到国外去旅游费用的同时,却不得不通过婚前协议这样的东西来缔结婚姻,不得不借助定期分床这样的鬼把戏来维系婚姻。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更加容易得到的是昂贵的礼物、玩具以及钱;更加容易丧失的是父亲、母亲;更加难得的是完整而健康的家庭。 不难看出单亲环境下的自卑心理是难以克服的。统计数据表明:半数以上的少年犯罪者都来源于婚姻破裂了的家庭。儿童自杀、少女卖淫、少年吸毒的许多案例也表明:单亲家庭普遍存在着发生危险的隐患。而这一切都给那些尚还正常的单亲家庭成员以一种极具压力的暗示。他们平白无故地把自己看成是容易“出事”的一种类型。而这是更加危险的。 在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这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从我在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如何做好这类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并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案例:黎某,男,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父母在其4岁时离婚。其后一直随爷爷、奶奶在钦州生活,升入高中时因为爷爷身体欠佳,回到南宁和父亲、继母、弟弟一起生活。自新生军训的时候就离群居所,还因为仪容仪表不合格和教官发生冲突。开学后多次

以请假到校医室看病为名逃课,迟到2次,缺交作业12次。开学后3个月一个下午因为在宿舍里偷盗同学的财物被学校警卫查出,连带发现之前一起教室的失窃案也是他所为。但是黎某拒绝承认错误,还声称是被冤枉的,要转学否则就离家出走。 一、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的爷爷奶奶交谈了解到,父母在他年幼时就离异,使他受到很大打击。他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自他年幼时起,就经常受到父亲不分事情原由的打骂。在他的父亲和现在的妻子结婚有了另一个孩子后,就更少过问黎某的事情。当老师向黎某父亲反应问题时就是用打骂解决问题。这就造成了他对父母亲不信任和对父亲的畏惧。也让黎某形成了容易暴躁性格。 自小抚养他长大的爷爷、奶奶因为他父母的离异,很疼爱这个孙子,因此对孙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这就造成了他固执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一意孤行、自傲、等性格弱点。 黎某的生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对黎某也是物质满足更多,不能在心理上给与更多的关爱。 在黎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了外界过多的情感暗示。和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一样黎某的家长也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不经

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分析

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案例分析 作者:甘成梅 (小学数学青海海东小学数学八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950 发表日 期: 2012-12-09 07:55:48 |优秀单亲家庭中孩子在精神上往往会受到他人的歧视,这种压力对孩子来讲是很残酷的。孩子在同学当中被认为是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孩子为躲避这种压力,远离同伴,形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其他孩子在单亲家庭子女面前议论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可能会使这些孩子触景生情,引起感伤,他人无意的谈话也会使这些敏感的心灵受到伤害:有的孩子怕别人提爸爸(妈妈),常常躲在角落里偷偷地掉泪。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痛苦。当父母离异后,他们总会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感觉,把父母的离婚当作见不得人的事,非常忌讳谈到或问到相关的话题,他们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嘲笑自己,这种实际存在或臆想的社会评价压力使他们为了避免伤害而慢慢从人际交往中开始退缩。他们自己给自己筑起一道心理的墙,把自己包裹在厚厚的壳中,表面冷漠,实际上内心非常虚弱。另外,这种社会评价压力还会使单亲家庭的学生对人产生怀疑,对人缺乏信任,极易导致多疑性格的形成。 (四)子女心理调试能力不强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父母离异或先逝,家庭破碎这些家庭生活的变故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巨大的、从未有过的冲击与挫折。一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应对挫折,取决于个体自身的挫折容忍力。挫折容忍力是指个体面对挫折时,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挫折情境的产生,对于挫折容忍力较强的子女来说,一般尚能顺利度过。而对于那些挫折容忍力较差的学生,则会为挫折情境所困扰,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就很容易导致心理的失衡。同样面对家庭的缺损,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产生心理问题,因为每个人的抗挫折能力不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生活的阅历还相当贫乏,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自我调节能力还较差,心灵更容易受到伤害。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讲,意味着失去与父(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权利,甚至失去父(母)爱,它使孩子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这些消极的情感必将作用于孩子与他人的交往,最终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与人交往能力的下降,甚至造成交往障碍、对人焦虑。 三、解决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