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毕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19
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来源:中国知网;全国优秀硕士生毕业论文:2000-2011搜索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统计格式:论文标题:研究方法/理论/关键点共102篇,统计97篇文学1.论简·奥斯丁的婚姻观2.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3. 3. 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4.超越傲慢和偏见:女性视角&婚姻观5.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理智与情感:婚姻观6.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7.从喜剧的角度谈《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8.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新型家庭价值观9.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和男性声音的和谐10.从《傲慢与偏见》中看简·奥斯丁的复杂性11.《傲慢与偏见》中的二元对立及其叙事效果:二元对立(结构主义)12.试述《傲慢与偏见》叙事艺术的独特性:文学叙述特点13.两种不同的斗争方式——《傲慢与偏见》与《简爱》比较研究14.《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之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女权主义角度15.从《傲慢与偏见》和《劝导》看奥斯丁女性主义之古朴表现与发展:女性主义&文本比较16.《达洛维夫人》与《傲慢与偏见》的衔接对比:衔接理论(语用学)17. 女性主义文学的空谷足音:对简·奥斯丁及《傲慢与偏见》的女性主义分析18. 突围与颠覆—《傲慢与偏见》与《简·爱》的女性书写比较:女性意识19. 和谐之美——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和《爱玛》统计:多从小说主题---婚姻观、爱情观及女性主义角度语言学:1.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语用学(合作原则,会话准则,礼貌原则)2.《傲慢与偏见》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分析:定性研究(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保全理论)3.礼貌原则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话语分析4.从顺应论角度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对话:顺应理论&对话研究5.评价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关系发展:评价理论&对话研究6.从关联理论看—傲慢与偏见—中反语7.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对话的人际意义分析:系统功能语法(人际功能):对话8.电影《傲慢与偏见》中沉默的语用分析:语用学(礼貌原则,面子理论)&会话沉默9.关于奥斯丁的女性主义在《傲慢与偏见》中的角色中的体现10.《傲慢与偏见》美学观的人际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系统&美学语言学)&话语分析11.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解析语篇连贯12.从《傲慢与偏见》电影对白看英语语言的使用变化: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理论:1940&2005电影对白比较13.《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言语行为理论视角14.笑与不笑,这是个问题——《傲慢与偏见》中幽默的研究15.《傲慢与偏见》女性话语人际意义分析:人际语义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16.小说《傲慢与偏见》中预设和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17.从《傲慢与偏见》中的言语反讽看乔拉的反讽理论:反讽理论&反讽18.《傲慢与偏见》中会话的话语分析:会话分析,言语行为理论和合作原则&对话分析19.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社会语境与态度分析:评价理论& 对话分析20.《傲慢与偏见》中语气及情态系统的人际意义21.对《傲慢与偏见》第十九章之功能文体分析22.文学作品中英汉恭维赞赏语比较23.《傲慢与偏见》的对话艺术24.《傲慢与偏见》语用解读——言语行为理论对反讽的解释25.《傲慢与偏见》的喜剧世界26.论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27.《傲慢与偏见》中倒装结构的语篇功能28.用合作原则和礼貌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统计:多从会话角度分析翻译:1.论异化与归化的主次关系:归化异化&译本比较2.接受美学视野下孙致礼的翻译辩证论3.从翻译美学角度探讨小说翻译中对话美的再现4.论译者主体性:译者主体性&译本比较5.从《傲慢与偏见》两种译本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6.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在《傲慢与偏见》两个译本中的体现:阐释学&译者主体性&译本比较7.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看译者主体性在孙致礼的中译《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阐释学(翻译四步骤理论)&译者主体性8.从描述性翻译研究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9.接受理论视角观照下的王科一《傲慢与偏见》中译本研究:接受理论&单译本10.从Lefevere的操纵理论评《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文译本:操纵理论&译本比较11.文学翻译中的目标读者取向原则:译本比较12.从目的论看《傲慢与偏见》中幽默语言的翻译策略:13.从孙致礼的《傲慢与偏见》译本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目的论14.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功能翻译理论&译本比较15.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之《傲慢与偏见》两种中译本比较研究16.论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译本比较17.《傲慢与偏见》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三译本18.《傲慢与偏见》的风格翻译:文学问题学&单译本19.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论述《傲慢与偏见》的风格翻译:译本比较20.翻译研究和重译中的一些问题:五译本比较21.从图式理论的角度看《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幽默语言的翻译:图式理论(认知语言学)22.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英汉对比语言学(形合&意合)&译本比较23.《傲慢与偏见》两种中译本对比:篇章结构,选词及风格比较,24.《傲慢与偏见》两译本的对话汉译比较25.从纯理功能角度看《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文译本:纯理功能&译本比较26.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核心理论—纯理功能——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三个中译本的比较27.《傲慢与偏见》及其汉译本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与翻译:衔接理论&译本比较28.语言经济原则关照下原文中省略在译文中的处理:译本比较29.论文学翻译——兼评《傲慢与偏见》三个中译本30.论《傲慢与偏见》主要汉语译本的比较研究:3译本31.论《傲慢与偏见》中幽默风格的翻译32.英语语气隐喻及汉译语气助词补偿策略研究:语气隐喻翻译33.《傲慢与偏见》汉译本中反语与亲密反语对比分析:语言偏离&反语,亲密反语翻译34.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角色:关联理论&三译本比较35.从连贯的角度评析《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36.从顺应论看小说对话翻译:语言学(顺应论)&对话37.从语境角度谈文学翻译38.《傲慢与偏见》在汉译过程中人际意义的转换:功能语言学&对话翻译39.语境与文学作品中会话含义的翻译:合作原则&语境理论会话分析40.从情境语境看文学翻译中的功能对等:情景语境&功能对等译本比较41.从语域分析的角度探讨小说对话的翻译42.成篇性原则在小说翻译中的应用:语篇语言学&译本比较43.巴赫金话语对话性视野下的《傲慢与偏见》译本分析:对话理论&三译本44.《傲慢与偏见》对话兼其汉语译文的情态系统分析:一项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研究45.电影字幕翻译规范探究:规范翻译理论&电影字幕翻译46.对《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中的文眼“manner(s)”的翻译的批评性分析47.《傲慢与偏见》中的假设句——英原著与汉译本中的“IF-假设句”对比分析48.汉语虚词“了”的研究及翻译策略——《傲慢与偏见》中译本“了”的译法分析与对比:奈达及希金斯相关理49.文学翻译的三维连贯性——解析《傲慢与偏见》的译本:语篇连贯性统计:多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译本进行分析;部分以某翻译理论为框架进行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2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3 难以实现的梦——解读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美国梦的虚幻性4 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5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6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7 论《喜福会》中母女关系背后的文化冲突8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9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10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11 对《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的分析12 《我的安东尼娅》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13 哈利波特的情感分析14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15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1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17 论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18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自我矛盾及其成因19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20 希望失落的机械天堂——析《加算器》中的人性失落主题21 浅谈商业广告的翻译22 论东西方文化中的体态语差异23 从《朗读者》中汉娜的形象论道德盲视现象24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25 《吉姆爷》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26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心》27 《推销员之死》中丛林法则的牺牲品28 论词典在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有效利用29 论风格的可译性30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31 钱钟书翻译研究32 中美文化视野中对个人主义的认同差异33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34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35 拜伦式人物—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弗洛伊德解读36 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对文学的影响——以白衣女人为例37 On Feminism in Persuasion38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以好莱坞电影为例39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40 被忽略的人群--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女性角色分析41 《呼啸山庄》中嵌套式叙述的美学功能42 从功能翻译论的角度探讨品牌名称的翻译43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44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分析4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car Wilde and Dorian Gray46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效果的影响47 斯佳丽,在逆境中成长48 论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49 A Discussion on the Accuracy of Language in Diplomatic Translation50 On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America in Beloved51 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手势语5253 从目的论看汽车广告的翻译策略54 从生态批评论梭罗《瓦尔登湖》中对工业化的思考55 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56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课堂焦虑的影响及解决策略57 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58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59 On Cultural Default 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60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61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62 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63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64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企业简介汉英翻译65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Solutions66 是受害者还是恶棍——重新解读夏洛克67 从女性主义看《兔子,跑吧》中女性形象68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69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70 《名利场》的女性主义解读71 What Made Her Yield to the Reality—An Analysis of Sue in Jude the Obscure72 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73 浅析哈克贝利的叛逆精神74 《请买票》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75 中英文称谓语的比较与翻译76 电影《死亡诗社》中的教育意义77 解析《永别了,武器》中亨利的人物形象78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研究79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80 时政漫画看美国社会81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82 论《永别了,武器》的写作风格8384 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85 浅析《飘》中的女性意识86 春晚流行语的社会语言学和修辞学研究(开题报告+论)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87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88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89 Strategy Resear ch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oral English90 对圣经文学性之赏析91 中英委婉语语用功能的对比研究92 文化语境视域下英语习语的汉译研究93 电影《刮痧》所体现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94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主要人物95 语言中性别歧视词汇的语用分析96 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97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98 英汉颜色词在文化背景下的不对应性99 颜色词的英汉翻译研究100 从对等功能理论看《卡斯特桥市长》中的比喻修辞101 中英动物习语的跨文化分析102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103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性解读104 简爱与林黛玉的形象比较分析105 论《喜福会》中双重文化对母女关系的影响106 索尔贝娄的《银碟》中父子关系的分析107 从《看不见的人》中透视美国黑人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108 中国民俗词语汉译英初探109 《尤利西斯》与《春之声》中意识流手法的不同110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111 解读《喜福会》的中国式母爱112 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113 论《兔子, 跑吧》中哈利的逃避主义114 亨利詹姆斯的《戴茜米勒》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115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116 论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及《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17 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118 浅析《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119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120 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121 《蝇王》中的人性因素122 从“爱的习惯”看多丽丝•莱辛笔下的两性关系123 A Study of Hawthorne’s Notion of Science as Shown in “Rappaccini's Daughter”124 论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的逃遁主义125 《虹》中生态女性主义简析126 The Comparison of Die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127 《玉石雕像》中的非言语交流128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129 基本数字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与翻译130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131132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133 On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in Understanding English and Chinese Advertising134 英语新词的形成特征135 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谈美剧《生活大爆炸》双关翻译136 伊丽莎白.贝内特与简.爱的婚姻观之比较137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外贸函电中否定信息的传递138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Call of the Wild139 中餐菜单英译的归化与异化140 中西方文化差异141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142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电影片名的翻译143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144 汉英习语翻译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差异145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146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视角看动物词汇的翻译147 论《海的女儿》的女性自我价值主题148 冲破人生的枷锁——试析毛姆《人生的枷锁》中的七个枷锁149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150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151 产品说明书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152 比较研究中美商务谈判中决策过程的异同153 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的策略和技巧154 《沙漠之花》的女性主义研究155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156 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企业简介汉英翻译157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158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159 A Probe into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Neologisms160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161 丰田如何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商162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163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164165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166 论《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167 浅析英语拟声词的功能168 Pecola’s Blues--A Reading of The Bluest Eye169 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170 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论欧亨利的创作风格171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172 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173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174 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175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176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Religious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hristians 177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178 《希腊古瓮颂》中的艺术和永恒之美179 目的论在广告翻译实践中的应用180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181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182 我看简爱的爱情183 《紫色》中西丽的妇女主义研究184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185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186 国际贸易往来电子邮件写作原则187 现代伦理和俄狄浦斯情结的冲突--浅析劳伦斯作品《儿子与情人》188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189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190 Pursuing a Harmonious Man-Woman Relationship In The Thorn Birds191 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192 《雾都孤儿》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193 Struggle and Compromise in North and South194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195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谈唯美主义艺术观196 世纪美国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成长——解读《觉醒》中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和原因197 析《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性格及人物形象198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199 英国海洋文化对英语习语的影响200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毕业论文题目:《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语言Title:On the Use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2009 年5 月13 日AcknowledgementsFirst and foremost, my appreciation goes to my affectionate parents, and the rest of my family.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paper, they have been there always giving me continuous support, encouragement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love and support encourage me to pursue progress all the time.I would also like to extend my sincere thanks to all teachers who gave me lectures during the past three academic years. I have benefited so much not only from their courses and lectures but also from their constant encouragement.Finally, my deepest gratitude and respect go to my supervisor, Zeng Qingqiang. It is for his constant encouragement, critical instructions, his great care and precious advice and suggestions that this paper appears in the present form.AbstractNowadays, Irony is not only a figure of speech, but also a form of literature art. It could reveal the theme of the book deeply while bring people merriment. Pride and Prejudice is a very popular novel written by Jane Austen and has been read widely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is novel, Jane Austen’s usage of irony allows the reader to fully comprehend the situation and certain feeling of the characters, story plot and the theme of the novel. Iron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novel, because irony runs through the whole novel, and is a good way of communication. Words or sentences in irony can reveal characters’personalities and characters’ideas. In this paper, most irony cases in the novel are taken as typical examples to analyze how it is used as a dramatic device in the novel to further the plot, help the revelation of character, reflect writing and speaking style and suggest intimate feelings and reveal the theme.Key words:irony; Pride and Prejudice; characters; plot; theme.摘要如今,反讽一词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篇一:开题报告应用技术学院XX级英语专业学年论文(2)写作报告书姓名:李琴玲班级:英语0882学号:XX指导老师:沈仲平设计日期:等级评定:英语专业第二教研室XX年11月文献综述篇二:关于《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论证报告关于《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论证报告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9中文学号:09****09 姓名:maggie kong一、论文选题本人XX届的毕业论文选题为: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
一直以来,本人就很喜欢读一些外国文学的作品,其中《傲慢与偏见》是最为喜欢的一部作品,因此,本人的论文题目是与《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有关的。
而之所以选择这一题目,理由主要有两点:其一,本人对简·奥斯丁这位女作家的喜爱,她认为妇女和男人一样有智力、有理性,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在她的笔下,女子和男子一样具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妇女不必把忍耐、顺从当成美德,她们向往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缔结的婚姻。
其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的社会很具有典型性,具有明显的女性意识,尤其是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她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这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促使了她与达西美满的婚姻。
(一)选题意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无论是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是在文学作品中,男性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宰地位。
男性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所有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根深蒂固地渗透于男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
就以狄更斯、劳伦斯等男作家的创作而论,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以男主人公唱主角,小说情节都是以男性为中心铺展开的。
女性的形象要么是“家里的天使”,完全听任男人的摆布;要么是女巫、妖魔等令人厌恶的形象。
即使是当时的女性作家,她们或多或少也都是从男性的视角或借用男性的写作手法来看待整个世界的。
引言《简爱》与《傲慢与偏见》都是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这两部作品的创作者都是生活在18 世纪末19世纪初的女性作家,都反应了当时女性的生活状况: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女性不能够独立,男女根本不平等。
在此社会背景下,这两部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伊丽莎白和简爱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时都体现了其反抗意识,但在具体的观念上、行动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基于此,本文将对两部文学作品的女性意识异同及其原因进行探讨。
主体笔者通过在图书馆、知网、互联网等平台查阅了大量关于对《简爱》与《傲慢与偏见》两部著作分析研究的文献,以及对女性文学、女权意识、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分析研究的各类著作,同时通过检索CNKI,发现关于《简爱》与《傲慢与偏见》女性意识的异同及其原因的研究成果颇丰,国内外均有大量研究。
综合来看,现有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两部著作女性意识的相同点:两部作品里都反映了主人公在当时英国女性深受男权社会压抑,男女不平等,女性经济上不能自立的社会环境中,关于对独立、自由和爱情的反抗意识,都不满于女性所处的卑微地位,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抗争。
(二)两部著作女性意识的不同点:一是在两性关系上,《傲慢与偏见》表现为女性要求受到男性的尊重,《简爱》则体现在大胆追求男女平等和女性的独立。
《傲慢与偏见》中,男主人公达西宁不愿邀请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跳舞,认为她的相貌“仅仅过得去,不到漂亮到能够打动”他的地步而宁愿当一个旁观者,这种傲慢极大地伤害了伊丽莎白的自尊心,后面达西宁慢慢被她吸引并最终向她求婚,尽管伊丽莎白内心已经爱上达西宁,但却为报复他的不尊重而严辞拒绝,这一举动鲜明地反映了处于男权社会中弱女子要求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在《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即使从小无父无母,被舅父收养,也敢于怒骂冷酷无情的舅母是“你坏,你狠心”,并给了她表哥拳头的教训,对书中梅森先生的评价“模样儿俊俏的男人,但皮肤光滑的鹅蛋脸没有力量,鹰沟鼻和樱桃小嘴没有坚毅,低而平的额头没有思想”等等,都表明她是一个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解,具有自己独立人格并与男性人格完全平等的人。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6 届)论文(设计)题目作者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论文字数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
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1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2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3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4 A Survey on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Oral Performance5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婚姻观6 浅析苔丝悲剧命运的形成原因7 英语多义词习得的实证研究8 《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性格分析9 商标翻译中的功能对等10 从王尔德的童话看其悲观主义爱情观11 《隐形人》中格里芬的心理剖析12 《红楼梦》两英译版本中姓名翻译的对比研究13 白鲸中的自传元素14 浅谈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及其相关策略15 An Analysis on the Tree Image on Sethe’s Back in Beloved16 行为因素对翻译质量的影响——张召忠教授译著病因浅析17 商务英语谈判的翻译技巧18 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19 英汉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20 中西婚礼习俗的比较研究21 论《蝴蝶梦》哥特效果的整体性22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成长主题23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NonverbalCommunication24 从英剧《唐顿庄园》看英国贵族精神25 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红”字的翻译26 浅析“翻译文学”的本体认知与功用价值27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2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精神之旅29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30 汉英导游词中国俗词汇的翻译策略研究31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32 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33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的汉译34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35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36 浅谈汉英时间隐喻的文化异同37 《红与黑》中司汤达的爱情观38 从《简爱》的多译本看中国两性关系的变化39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nd Influenc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40 “It be adj for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制约研究41 You-attitude 在商务信函中的运用42 浅谈公示语的翻译43 Osca 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44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45 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化妆品商标翻译46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研究47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浅谈汉语“一”字成语翻译48 莫言小说《红高粱》中的转喻4950 目的论视角下以市场为导向产品推广资料的英译51 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II》为例52 An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s Used in Literary Works5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蕴义54 论夏绿蒂勃朗特与简爱在意识形态上的相似之处55 方位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56 Influence of Western Food Culture upon Chinese People57 浅谈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地方特色58 中西方酒文化之比较研究59 《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和《红字》海斯特的悲剧命运的比较60 An Analysis of Oscar Wilde’s Aesthetic Fairy Tale -The Happy Prince61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象征意蕴62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63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64 从追求走向幻灭与死亡——谈马丁伊登的美国梦65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66 罪与同情—论齐林沃斯的悲剧67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68 托尼莫里森《宠儿》中保罗D的形象解析69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70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性格的双重性71 语言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72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研究73 国际商务合同的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探析74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75 论《白鲸》象征手法的运用76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77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78 英语语境对词汇释义的制约作用79 《哈利波特》系列里恐怖美的研究80 剖析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世界81 论《爱玛》中简奥斯丁的社会理想82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女性语言的特点83 话语标记Well的语用功能84 论《最危险的游戏》中的生态伦理混乱85 浅析《双城记》中的牺牲精神86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87 从关联理论角度谈英语双关语的翻译8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89 从《悲悼三部曲》看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性超越90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乐观主义91 对比分析苔丝和蓓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和萨克雷《名利场》92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s in th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93 论伊恩麦克尤恩作品《赎罪》中的道德观94 The Influences of the Bible on Some American Movies95 浅谈迪斯尼文化扩张中的品牌运营策略96 论《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梦97 Dickens’ Humanitarianism in The Two Cities98 英语新闻标题的前景化99 从产品说明书的英译错误分析探讨其翻译策略100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0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02 宗教禁欲下的爱情-论霍桑的宗教观与道德观在《红字》中的体现103 Miss Havisham: an Imprisoned Woman in Great Expectations104 从世纪后服饰发展比较中西文化差异105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106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107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108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109110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婚姻观111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112 运用超验主义解读《小妇人》中的女性形象113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114 探讨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所扮演的角色115 从美国影视剧中浅析委婉语的语用功能116 从语用原则视角分析政治演讲中的语用策略117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118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婚姻观119 希腊罗马神话典故成语英汉翻译评析120 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121 中外经典英文广告的语言特征浅析122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123 The Tragedy of Emma In Madame Bovary124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125 外教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126 由国内“外语早学潮”看关键期假设127 论大学英语口语课外活动128 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研究129 习语及习语的汉英翻译130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131 试析跨文化交流中文化休克现象及对策132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133 浅议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及翻译134 从纽马克的关联翻译法看中国高校名称的翻译135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中国式英语136 英汉颜色词隐喻的认知比较与研究137 论网络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138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139 死亡,马丁伊登的解脱---对伊登自杀必然性的探究140 On the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Advertising English141 浅析中国式英语问题及对策142 从植物词看英汉文化差异143 《金色笔记》与多丽丝莱辛的女性主义思想144 文化战略及其对汉译英的影响145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要人物性格146 探讨星巴克多样化顾客关怀及其推广性147 The Effec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Creativit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148 合作学习法对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对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个案研究149 The Loneliness i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150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151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与英国相异的原因探索152 On the Transculturation Reflected in Disney Mulan153 An Analysis of Youth Subculture through the Movie--Trainspotting154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155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156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157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58 中美婚姻时间选择的对比研究159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160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要素161 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162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论英语习语翻译163 On Virginia Woolf’s Feminism in A Room of One’s Own164 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冲突165 从《到灯塔去》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166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lor Term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167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168 美国电视剧中双关语的研究-重点关注双关语的汉语翻译169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翻译170 “红”、“黄”汉英联想意义对比研究171 An Analysis on Shear's Personality in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72 论《双城记》中卡登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173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174 英语委婉语负面影响研究175 浅谈商务英语于商务信函中的运用176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话语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177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cDonald’s Success17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79 对《草叶集》两个汉译本的比较研究180 浅析《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成长历程181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式人物的刻画182 析“花”在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象征意义183 试析《伊坦弗洛美》中细娜的药品与乡村生活的不和谐性184 《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解读185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186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反语的运用与人物性格塑造187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原型人物解析188 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的语用失误及其文化透视189 中美文化视阈中的商务谈判风格190 从功能对等和文化语境差异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191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92 霍桑清教观的矛盾性在《红字》中的体现193 《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194195 英语委婉语及其语用学原则196 论《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197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198 Comment on American Film-Television Culture Invasion199 网络表情符号的分析200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中的不可能犯罪的文学创作技巧。
傲慢与偏见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设计)开题报告学⽣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指导教师单位毕业论⽂题⽬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开题报告内容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初步设想及拟解决的问题)⼀、选题意义《傲慢与偏见》是⼀部世界性的经典名著,作者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
众所周知,简?奥斯汀是被誉为 “可与莎⼠⽐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傲慢与偏见》被翻译成多种⽂字在多个国家发⾏,作者在⼩说中将⼗⼋世纪末到⼗九世纪初英国乡镇的社会⽣活以及⼈情世故展现在读者⾯前。
长久以来,众多评论家们在持续探究《傲慢与偏见》中作者本⼈的⽣活对婚姻的看法,对⼩说中的婚姻观也进⾏了细致的分析。
《傲慢与偏见》以其独特的魅⼒以及⽣动的语⾔展现了不同态度的婚姻观,⽆论时代如何发展,婚姻观⼀直都是社会上⼴泛讨论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进⼊了信息⼤爆炸的社会,⼈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很⼤影响。
⽽今,80后以及90后作为社会的主体,他们的婚姻观更是引起社会的⼴泛关注。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会给予当代的80后及90后很多启⽰。
理论意义:《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于1813年创作的⼀本深受⼈们喜爱且被⼴泛阅读的佳作。
该书被社会⼤众⼴为流传,其中⼀个重要原因便是⼩说通过质朴⽣动的描写,将作品中的社会⽣活及⼈情世故展现在读者⾯前。
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下,造就了⾦钱在婚姻中的地位,随之,影响了⼈们的婚姻观。
⼩说中的⼈物都被赋予的典型性,充分体现⾦钱在⼥性选择婚姻中的重要地位,进⽽,作者也揭⽰了婚姻中单单有⾦钱是不够的,更需要爱情的滋润,婚姻这⽚⼟壤才能开出美丽的花。
现实意义:《傲慢与偏见》以⼀种爱情轻喜剧的⽅式向读者展⽰着⼀段段因⼈⽽异的婚姻,读起来轻松愉悦,实则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婚姻是爱情的前提,经济能⼒是爱情的保障。
为了财产、地位⽽结婚是错误的,但是不考虑财产和地位的婚姻也是愚蠢的。
当今世界,⽂化趋于多元化,正是由于⽂化的多元化导致了⼈们价值观的多元化。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选题英美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一、引言英美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思潮。
毕业论文选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它不仅决定了研究方向和深度,还关乎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成果。
本文将探讨一些英美文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旨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二、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1.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本论文可以探讨女性形象在小说中的塑造方式,分析奥斯汀对于女性地位和角色的思考。
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社会阶层问题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描绘了上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繁荣与堕落。
论文可以研究小说中的社会阶层问题,探讨财富、地位和幸福的关系。
三、文学流派和文化思潮的研究1.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和影响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文可以研究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代表作品和对后续文学的影响。
2. 女性主义文学的崛起和发展女性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关注女性的权利和地位,探索女性的独立和自由。
论文可以研究女性主义文学的起源、发展和代表作品,分析其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四、作家与作品的关系研究1. 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风格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物刻画和丰富的情节发展。
论文可以研究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风格,分析他对于戏剧形式和结构的贡献。
2. 埃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创作风格埃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诗人,她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
论文可以研究狄金森的诗歌创作风格,分析她对于诗歌形式和主题的创新。
五、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研究1. 文学作品中的种族问题种族问题是英美社会历史上的重要议题,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涉及的主题之一。
《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篇一《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要说《傲慢与偏见》,那真是部宝藏剧,人物个个鲜明,跟咱小区大妈们似的,各有各的精彩。
我最爱的当然是伊丽莎白,这姑娘,聪明是真聪明,嘴巴也够厉害,跟咱家楼下卖煎饼果子的王阿姨有的一拼。
王阿姨那张嘴,能把顾客夸得一愣一愣的,也能把同行批得体无完肤,伊丽莎白也差不多,遇上达西先生这种傲娇男,直接怼,毫不含糊。
记得上周我妈去菜市场买菜,碰到个卖菜的大爷,那大爷非说他家菜最新鲜,价格还比别人贵,我妈就反问了一句:“您这菜是天上掉下来的啊?这么贵!”大爷脸都绿了,这场景跟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第一次见面那感觉,简直一模一样!都是那种针尖对麦芒的火药味,却又带着一种莫名的吸引力。
篇二《傲简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达西先生,啧啧,典型的傲娇男,有钱有颜,就是脾气不太好。
他那傲慢劲儿,跟咱单位新来的小李有点像。
小李是海归,研究生毕业,整天鼻孔朝天,看谁都不顺眼。
有一次,部门开会,小李提了个方案,被老张批评了几句,小李直接甩脸走人,也不管后面还有领导讲话。
这傲娇劲儿,跟达西先生简直如出一辙。
想起这事儿,我就想起前几天在小区门口看到的一幕,一个小女孩想骑她爸爸的自行车,爸爸不肯,小女孩就生气地跺脚,大声喊:“你一点都不爱我!” 那小女孩的小脾气,也让我想起达西先生年轻时候的固执和不可一世。
虽然之后达西先生的转变巨大,但这种转变,其实更能体现出他内心的丰富和复杂。
篇三《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要说这书里最令人心疼的,大概就是简了。
温柔善良,但却有点傻白甜。
她对爱情的执着,让我想到我表姐,我表姐以前谈恋爱,对方各种花言巧语,她全信了,结果被伤得体无完肤。
简跟宾利先生的感情线,一波三折,也是令人看得又急又气。
就好像我前几天看到的一对情侣吵架,姑娘委屈巴巴的哭,男生却一脸无所谓,那画面,跟简和宾利先生之间那种因为误会而产生的隔阂如出一辙,真心替她们着急。
其实,简和伊丽莎白的性格形成一个对比,一个温柔如水,一个泼辣直率,这两种性格在小说中实现了互补。
1 存档编号
学士学位论文 Views on Marriage of Jane Austen in Pride and Prejudice
教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届 别 届 专 业 英 语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___ 完成日期 _ 2
Views on Marriage of Jane Austen in Pride and Prejudice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Abstract: Jane Austen was one of the distinguished realistic novelist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English literature.Pride and Prejudice is a world- wide popular novel published in 1813.Austen set the story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At that time,marriage was the only way for women to gain social status and recognition.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four different marriages, the novel explore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money and love plays in marriage. Austen fully expresses her original views on marriage:property, social status and love are three indispensable elements in a marriage.It is wrong to marry for money,but it is unwise to marry without money.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 emphasize love and economic condition, and a happy marriage should be based on mutual love ,mutual understanding .The thesis tries to draw some inspiration from Austen and provide some hints for modern women in their view of marriage。
Key words: Love; Marriage; Money; social status 摘要:简·奥斯汀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她的《傲慢与偏见》于1813年问世,是一部享誉世界的著名小说。小说将故事情节置于十九世纪初,十九世纪的英国,婚姻是女性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认知的唯一途径。小说通过对四种不同婚姻的描写,探讨金钱与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作者简·奥斯汀的婚姻观:财产、社会地位和爱情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三个因素,为了金钱而结婚是错误的,然而缺少金钱的婚姻也是不明智的。奥斯汀的婚姻观强调爱情和经济条件,认为幸福的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爱慕和相互理解上。本文作者意在借用奥斯汀的一些进步观点为现代女性在婚姻观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爱情; 婚姻; 金钱; 社会地位 3
Contents Abstract…………………………………………………………………….2 Keywords…………………………………………………………………..2 Chapter1 Introduction……………………………………………………..4 1.1Jane Austen ……………………………………………………………..4 1.2 Background of Pride and Prejudice…………………………………….4 Chapter2 Four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6 2.1 Collins and Charlotte’s marriage……………………………..6 2.2. Lydia and Wickham’s Marriage………………………………7 2.3. Jane and Mr. Bingley’s Marriage…………………………….7 2.4. Darcy and Elizabeth’s Marriage………………………………8 Chapter3 Views on four Marriages of Jane Austen in Pride and Prejudice…11 3.1. Marriage based on true lov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11 3.1.1. Jane and Mr. Bingley’s marriage………………………11 3.1.2. Darcy and Elizabeth’s marriage………………………..11 3.2. Marriage based on money and social status………………….12 3.2.1. Collins and Charlotte’s marriage……………………….12 3.2.2. Lydia and Wickham’s Marriage………………………..13 Chapter4 The practical importance of Jane Austen's views…………………….15 4.1. At Jane Austen time……………………………………………………....15 4.2 .In modern society ………………………………………………………...16 Chapter5 Conclusion……………………………………………………………..18 4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Jane Austin “Jane Austen (1775-1817) was born in Hampshire, a country priest family located in Hants, the village of Kingston, Sidemen in north England. She was a beautiful, talented middle class woman with extraordinary temperament and good cultivation.” Her six novels-Sense and Sensibility, Pride and Prejudice, Northanger Abbey, Mansfield, Emma, Persuasion “all describe more than marriage” (Wang, 2005: 64). However, her marriage is in blank within her 42 years lifetime. Going through the best time of the life, she ultimately doesn’t meet the right person in her life and finally gives up her love. With these sweet and bitter experiences she writes the great work Pride and Prejudice. Jane Austen was mostly tutored at home, and irregularly at school, but she received a broader education than many women of her time. She started to write for family amusement as a child. Her parents were avid readers; Austen's own favorite poet was Cowper. Her earliest-known writings date from about 1787. Very shy about her writing, she wrote on small pieces of paper that she slipped under the desk plotter if anyone came into the room. In her letters she observed the daily life of her family and friends in an intimate and gossipy manner: “James danced with Alethea, and cut up the turkey last night with great perseverance. You say nothing of the silk stockings; I flatter myself, therefore, that Charles has not purchased any, as I cannot very well afford to pay for them; all my money is spent in buying white gloves and pink persian.” (Austen in a letter to her sister Cassandra in 1796)
1.2 Background of Pride and Prejudice Pride and Prejudice, the book about commonplace things and ordinary people, is one of Jane Austen’s famous books, being the representative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In portrays, with special sensitive characteristic of female writers, the life and ideas of middle class who live in countryside. This novel makes an analysis of human nature and then stick up readers to think over social re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