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故宫外国文物展陈设计中的中式美学思想

故宫外国文物展陈设计中的中式美学思想

故宫外国文物展陈设计中的中式美学思想
故宫外国文物展陈设计中的中式美学思想

故宫外国文物展陈设计中的中式美学思想

打开文本图片集

现任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宫廷原状展示组副组长的任帅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入职以来,长期负责故宫博物院展览形式设计工作。先后负责或参与完成过寿康宫原状陈列及专题展、珍宝馆新馆之珠宝馆及金银器馆等常设专馆的形式设计,《故宫藏四僧书画展》《赵孟頫书画特展》等特展的空间及柜内设计。由他负责形式设计的

《爱琴遗珍——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水下考古文物展》于2021年9月14日在故宫博物院开放。

遥远的公元前一世纪,一艘满载着精美物品的货船从希腊化的小亚细亚沿岸港口出发,驶向意大利的罗马共和国——它们新主人的国度。然而在出发之时,谁也不会料想这些精美“货物”会与承载它们的船只一样,永远无法完成自身的“使命”了。宁静、祥和的海面也许突然就变了脸色,自然的力量和死神不会为“希腊哲学家”留出哪怕多一秒钟的时间来“辩解”,璀璨的人类物质文明不会博得一丝灾难的怜悯,坚实的木质货船在狂暴的海风中就如风中的薄纸一般无助,最终沉没于安提凯希拉岛附近水域,从此长眠两千余年。如今,当我们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看到这批从沉船中打捞起的文物,也许,我们会更情愿相信另一个假设或是想象:“美丽”的海妖塞壬也被希腊美丽的艺术打动,魅惑了这艘永远无法抵达终点的货船,才使两千年后的“相聚”成为可能。

“爱琴遗珍——希腊安提凯希拉岛水下考古文物展”展出的文物,几乎无一例外地遍布被海水浸泡的痕迹,青铜雕塑的残支、饱受腐蚀的陶制器皿、支离破碎的玻璃器等文物上除去珍贵的历史信息外,对于一般欣赏者而言,其所能感受到的应该是残存的古典艺术之美,以及由于残缺而重新附属于文物身上的残缺之美。值得深思的是:通过

这种残缺之美所带来的想象空间,这本身与注重笔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中国传统艺术理念十分契合。所以,即便仅从美学价值来看,此次“非典型”的希腊文物与故宫神武门展厅的相遇也不仅仅是不同文明风格的碰撞,更可被看作是一次唯美的携手。因此,从展览的视觉呈现,也就是形式设计角度,此次展览在带给观者一种希腊文物远渡重洋的“巡礼”感之余,希望能够通过中式美学思想在设计中的渗透,在故宫展厅环境中营造文物与环境相和谐的视觉体验。

设计理念

透过通透的玻璃展柜,船体残骸、生活用品、大理石雕塑、青铜雕塑、玻璃器皿、运输用的陶瓶、沙发构件等,向观者展示了古希腊文明的一个个缩影。文物背后的知识和信息涉及经济、艺术、航海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其体量、材质、工艺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如此庞杂的内容需要通过空间设计、色彩设计、柜内布置、平面设计等环节进行梳理与视觉呈现。虽然希腊馆方已对文物固定形式等细节比较熟悉,出于保证文物的安全目的,其固定方式及基本展出逻辑顺序必须被满足,但设计者以神武门展厅作为空间基础,在色彩选择、空间布局、展线排布等方面注入中式美学的理念和思维,希望通过设计手法和形式语言,柔和西方文物群组和古建展厅空间,塑造一个统一语境下的具有形式美感和文化深度的体验空间。

漫步展厅,观者最大的感受也许就是一座座古希腊文物仿佛直接“穿越”来到古建中,仅有连绵的蔚蓝色的色块映衬在背后,让人嗅到爱琴海的味道,也仿佛点醒人们这批文物那“坎坷”的命运。细心者也许会觉察,与一些印象中的古希腊面貌不同,空间中不见古典装饰的符号,比如在视觉上重复强调水平方向的装饰线与重复强调竖直方向的希腊石柱等,抑或是作为视觉焦点的繁复雕刻的柱头、面块浮雕等。古希腊风格装饰中“点、线、面”的符号在神武门展厅这个“厚重”的空间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简练、隐退的设计语言。古建内部的“规制”和“格局”完全被遵从。在单纯、安静的空间中,古希腊文物自身静谧的力量感毫无阻碍地迸发出来。在中式古建空间与欧洲古典文物之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