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管理案例)阿贾克斯石油公司的成本分析案例

(企业管理案例)阿贾克斯石油公司的成本分析案例

(企业管理案例)阿贾克斯石油公司的成本分析案例
(企业管理案例)阿贾克斯石油公司的成本分析案例

阿贾克斯石油公司

石油精炼扩展项目的成本分析,合并成本情况下的产品组合盈利性分析,现实选择分析本案例的背景是一家由大型综合石油公司所拥有的小型炼油企业,时间是1980年,当时行业内“最流行的观点”是:到1990年油价将远远高于每桶50美元。

当公司一份财务报告(见列示件1)放到比尔·麦克格雷戈桌上的时候,他仍然感到困惑不解。报告对他的一位下属正向他极力推荐的一个资本支出项目的关键财务数据进行了汇总。麦克格雷戈是阿贾克斯石油公司位于俄亥俄州密得顿城的炼油厂的总经理,虽然他接受的是化学工程培训,但在业务工作的技术方面,他的政策是相信向他报告的人所提供的推荐意见,坚决反以在他的下属经理负责的事情上三猜两虑。

催化裂解部总监约翰·帕特森强烈推荐,希望麦克格雷戈批准一项在炼油厂安装一套溶剂除碳装置的计划,其成本大约是30,000,000美元。溶剂除碳装置的功能是清洁并纯化残渣油,以便将期作为催化剂解部的给料,其后,催化裂解部可将残渣油转化为汽油。列示件2是一幅示意略图,可以帮助你直观地了解炼油厂的运行流程。所谓的残渣油(即列示件中的6号油)是原油精炼时的产出物之一,不过字面上看,它代表的是原油中有用的最终产品精炼提取后残留下的东西。作为渣滓,残渣油又脏又臭,粘乎乎的,在室温下甚至都不能流动。在阿贾克斯公司,它是被当作令人讨厌的包袱,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不过,残渣油仍然拥有一个全国性的稳定市场,其价格相当低,其用途包括从单元住宅供热到发电、制备高速公路所用沥青等。

约翰·帕特森相信,将残渣油转化为更多的汽油是一个了不起的主意,尤其是鉴于炼油厂的汽油价格基本稳定在每桶39美元,而残渣油价格变化很大,最近几个星期曾低到每桶18美元。而且催化裂解部还有足够的闲置生产能力来处理额外的给料投入,而又没有外来的额外给料投入可代替残渣油。

麦克格雷戈对帕特森的主意很感兴趣,因为他也不对6号油抱有多大热情。由于6号油供求的季节性波动很大,加之市场相对单薄,其价格相对于汽油价格变幻莫测,简直臭名昭著。目前汽油价格是每桶39美元,残渣油价格是25美元,价差为每桶14美元;但在最近几个月,残渣油价格曾低达每桶18美元,也曾高达每桶35美元。他估算,汽油与残渣油价差的标准差大体在平均价差的80%左右。

帕特森还告诉过麦克格雷戈,阿贾克斯公司的许多竞争对手已经在其炼油厂安装了溶剂除碳装置,并且还有一大串企业在排队等候安装这一装置,因此,这一投资一定是一项好买卖。不过,这些理由并没有给麦克格雷戈留下特别的印象,因为他知道,主要的石油公司在战略问题上往往是各行其是,不会因为阿什兰公司和马拉松公司正在放弃对重油(6号油)的倚重而转向从每桶原油中生产更多的轻油(汽油),就意味着阿贾克期公司应当自动跟进。事实上,对留在重油市场的企业来说,这还意味着生意会更好一些。以埃克森公司为例,麦克格雷戈就曾听说它仍然把重油看做其产品系列中尚具活力的一个项目。而且,麦克格雷戈知道,阿贾克斯公司的营销部门也不会同意放弃残渣油业务,因为每个销售区都还有一名残渣油销售经理,并且此事还涉及许多长期的客户关系,包括政治敏感的东北部地区和许多公用发电企业。但同时麦克格雷戈也的确清楚,增产的汽油目前在批发市场能够很轻易地销售出去,只是其长期的销售前景尚不明朗。

麦克格雷戈已经告诉过帕特森,要把他安装溶剂除碳装置的想法推销出去关键是看投资的回报如何,他要求帕特森与经济分析部一道,把溶剂除碳项目的各项数据汇总起来。如果确实是他所说的那样一个好主意,数字会昭示这一点,然后麦克格雷戈就可以向总公司的资本支出委员会推荐这一项目。公司目前对新提议的投资项目的“收益率门槛”是税后20%。帕特森心里早已急切地接受了这个项目,因为他在阿什兰石油公司的一位熟人曾宣称,他们炼油厂的溶剂除碳装置是他20年来在这一领域见到过的最佳盈利项目之一。而当麦克格雷戈收到财务汇总报告的时候,他却感到踌躇不决,因为数字显示,溶剂除碳项目看起来并不那样美妙。

当麦克格雷戈把这份报告拿给帕特森看的时候,后者指责那些“只会数豆子”的部门试图用“可笑的数字”毁掉这个好项目。他对报告中的两项数字非常生气:燃料油汽的成本按每等量桶29美元计算,而残渣油的成本却按每桶32.3美元计算!他说,燃料油汽实际上是一钱不值、免费使用,因为它除了作燃料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用处。他辩解说,既然每当对原油进行处理的时候炼油厂就自动获得燃料油汽用于加热,那么它就没有销售价值,因此,应当认为它是一钱不值。事实上他认为燃料油汽应当标为负成本,因为如果不现场使用,炼油厂还得花钱购置设备来把它点燃烧掉。他说,他宁愿把它利用起来,既可以节约这笔成本,还可以省掉与环境保护局打交道的烦恼,因为当燃料油汽被烧掉的时候,环境保护局还有一笔大气污染账要算。他还说,对于报告中把残渣油的成本定为每桶32.3美元,他更是感到不高兴,他认为把残渣油的成本标得比原油本身还高简直是疯了,毕竟实际上残渣油是你将原油中所有有用成份都提取后剩下的东西。既然残渣油对客户的有用性大大低于原油,怎能把它的价格标得比原油还高!虽然原油本身由于静电堆积处理起来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它在几乎所有用途上都可以代替残渣油。帕特森先前曾说,他从来也没有对成本计算发生过兴趣,因为他估计会计师们会算得更精确,但如果这份报告就是这些人如何思考问题的一个例子的话,阿贾克斯公司算是有病了。麦克格雷戈也曾同意说,帕特森的观点看来有一定的道理。

接下来,麦克格雷戈把起草这份报告的本·安德森叫来,一起讨论帕特森对报告中成本计算的反对意见。安德森向麦克格雷戈保证说,他绝没有存心要毁掉帕特森的主意。他说,实际上报告中的分析还向有利于帕特森建议的方向作了一些倾斜,对于自己为使这一项目显得好看一点而勉为其难地粉饰它,他甚至曾经有过罪恶感。

他说,报告中的一个问题是,燃料油汽的实际成本按照阿贾克斯公司的成本会计制度,标示的是每桶29美元,这也是能源部在确定汽油最高限价时确认的成本。然则,实际历史成本对这个新的资本投资项目来说并不相关。安德森提醒说,炼油厂目前的燃料需求中大约一半是用燃料油汽来满足的,另一半是用残渣油来满足的。溶解除碳项目不会增加原油蒸馏过程中产生的燃料油汽,相反,它还会消耗已经产生的部分燃料油汽来加热。从炼油厂总体来看,溶剂除碳项目将增加消耗残渣油来进行加热,而会计记录中残渣油的成本是每桶32.3美元,因此,溶解除碳项目的燃料成本应当是32.3美元。安德森将其称为“机会成本”,以区别于实际历史成本。

关于6号油究竟应该怎样计算成本的问题,安德森说他同情帕特森,但每桶32.3美元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数字。他说,一系列产品都是从原油蒸馏中产生出来的,包括残渣油,这些产品每一项都应当摊销生产成本,因此,一桶残渣油不但应当承担一桶原油的成本,还应摊销原油蒸馏过程中的一些运行成本。他说,这些原油蒸馏的运行成本可以按照产品价值、产品数量或产品总能值等标准进行摊销。不管按哪种标准摊销,原油蒸馏得到的产品其成本将比原油更高。安德森最后得出结论说,在燃料油和残渣油成材一高达每桶32.3美元的情况下,溶剂除碳项目的盈利性实际上比列示件1所示还要差,从经济的角度看,这一项目肯定不会得到批准。不过,既然大多数公司在其会计制度中都是采用历史成本而不是机会成本,他按报告中的分析那样做点变通,也算是对帕特森的迁就让步吧。

他说,他在报告中已经对帕特森做出的另一个让步是,分析中没有摊销资本成本,即催化裂解装置的每年固定运转成本。这套装置当年耗资1.95亿美元建造,现在每年的固定运转成本也在450万美元。目前这套装置的利用率只达到60%,如果溶剂除碳项目上马,利用率可提高到93%。安德森说,既然从经济角度讲这些都是“已投入的成本”,在溶剂除碳项目的分析中也就没有将其包括在内。但是从全面成本的角度讲,溶剂除碳项目将占用催化裂解装置三分之一的生产能力,因此也应承担资本的三分之一和每年固定运转成本的三分之一。分析报告中之所以可以只用3000万美元就完成一个溶剂除碳项目,完全是因为它搭了催化裂解装置的便车。

讨论以麦克格雷戈承认安德森的观点看来言之成理而告终。

从麦克格雷戈的背景来看,接受的成本会计培训很少,他一直认为这是一个技术性专业问题,需要的时候总经理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来解决。但是面对这个溶剂除碳项目,他感到非常沮丧,不知道究竟该相信哪些成本数据。而且,帕特森向他汇报的时候他同意帕特森的观点,安德森向他汇报的时候他又同意安德森的观点,他觉得自己简直有点愚笨无能。

一天,他叫他的工人控制员弗雷德·莫顿与他共进午餐,让他看看本·安德森的报告,并就帕特森对这份报告的反对意见谈点看法。莫顿认为,基础性的问题是在计算中6号油的成本究竟该怎么认定。他说他不同意要溶剂除碳项目摊销催化裂解装置三分之一的成本,因为这并不是因溶剂除碳项目而新增的,不过他也承认,要不是因为催化裂解装置还有闲置生产能力,溶剂除碳项目的吸引力将大大降低。至于成本,他认为安德森采用阿贾克斯会计制度确定的成本是正确的,残渣油应当被看成是炼油厂所生产的系列共生产品中的一个,应当按照每桶32.3美元的成本计算(与此对照,中间蒸馏油为每桶32.9美元,汽油为每桶34.8美元)。他同意说,具体摊销方法(按重量、按体积、按热值,等等)的随意性很大,但他又强调说,把精炼成本摊销一部分到溶剂除碳项目上将使其代价太高。

他说,若要将残渣的成本标示更低,一个办法就是不把它当作共生产品看待,而是把它当作附属产品看待。附属产品具有以下特征:

1、它不是生产过程中所希望得到的产出品,只是在生产所希望的产品时碰巧被弄了出来;

2、相对于主产品,其销售价值低;

3、其产量相对较少。

莫顿继续说道,按常规成本会计操作,对附属产品的成本记作零,市场给它一个什么价格,它就按什么价格出售,销售收入则冲减必须由希望产出的产品承担的成本。对炼油厂来说,这就意味着汽油和中间蒸馏油(喷气机燃油、内燃机燃油、家用取暖油)的成本应由原油成本中上原油蒸馏运转成本减去残渣油销售收入,而残渣油在会计上则将成本记为零。他提醒说,好几家主要的石油公司都是采用的这一会计方法,而另外也有几家采用的是与阿贾克斯公司相同的会计方法。

按照附属产品的会计方法,如果不把残渣油进行转化作为裂解给料或作为炼油加热的燃料,则在资本支出分析中,你能将它卖个什么价就定个什么价。他认为,鉴于汽油销售价目前是每桶39美元,那么残渣在整个价格波动周期内的平均价应当在每桶20美元左右,而其目前价是每桶25美元。不过,他又补充道,残渣油的长期价格必然受到停止公用发电企业燃烧残渣油的政策规定的严重压制,也将受到汽油消费趋热的严重影响。

到1985年,就算原油价格保持不变,残渣油的价格也可低于每桶17平均,高则可达每桶25美元。莫顿说,安德森在他的报告中没有采用历史成本法而采用机会成本法,就是这样处理的(机会成本就是因没有将残渣油向市场销售而放弃的应得收入)。莫顿最后说,同样的思路也可用于燃料油汽项目,其实际产生的报告成本是每桶29美元,而其平均机会成本则大约是每桶20美元。

第二天,麦克格雷戈又回到安德森那里,叫他对残渣油分别采取共生产品成本确定法和附属产品成本确定法,对燃烧油汽则分别采取历史成本法和机会成本法,重新对溶剂除碳项目进行测算。安德森说没问题,答应他第二天就把有关结果提供给麦克格雷戈。麦克格雷戈在纳闷,这些会计问题究竟对这个溶剂除碳项目的盈利性有多大的影响?他想象不出,一个簿记问题对整个分析竟会那样重要。他正急切地等待着安德森的修订报告。

(1980年3月17日)

致:W·麦克格雷戈

自:B·安德森,经济分析师

主题:溶剂除碳项目建议

下面是您所要求的关于溶剂解除碳项目的有关经济信息,如您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我还可提供支持性材料。

1、溶剂除碳项目的购置价格 30,000,000美元(包括运输和安装费用)

减去投资税退返 3,000,000美元(成本的10%)

净投资 27,000,000美元

2、溶剂除碳项目的年现金运转成本(包括人工、维护、监管、保险、财产税、耗材,按每日三班计算) 3,300,000美元

所生产的每桶裂解给料

3、燃料 2.90美元/桶(见注1)

4、原料成本 32.30美元/桶(见注2)

5、所生产的裂解给料的价值 37.50美元/桶(见注3)

6、每天处理量9,000桶(假定设备的理论生产能力平均利用率为90%,按1年365天计,并假定1桶残油能生产1桶裂桶给料)。

7、经济寿命为20年(从纳税角度讲这也是折旧期限,目前税率为46%)。为简便起见,采用直线折旧法,保守估算。

8、成本与价格中的通货膨胀因素忽略不计,因为对于这样的项目,这方面因素趋向于相互抵消。

项目盈利性

收回期=9.10年

净现值(按税后20%计)=负12,600,000美元

经济回报率=9%

盈利性指数(流入现值÷流出现值)=0.54

使用资本回报率(税后年现金流量÷平均投资)=19.8%

注1:溶剂除碳装置靠燃料油汽运转,而燃料油汽按阿贾克斯公司目前设定的成本是每等量桶29.00美元。溶剂除碳装置每处理1桶残渣油需消耗燃料油汽0.10等量桶,因此,处理每桶残渣油的燃料油汽成本为2.90美元。

注2:溶剂除碳装置的投入料是6号油,而6号油的成本是按原油成本加上摊销原油蒸馏时的蒸馏运转成本计算。蒸馏运转成本的摊销是按照蒸馏生产的系列产出物各自的相对产量确定的。目前炼油厂的原油成本平均为每桶29.00美元,相应的残渣油成本相当于每桶32.30美元。

注3:炼油厂的汽油目前的销售价格是每桶39美元,裂解装置将裂解给料转化为汽油的增加成本为每桶1.50美元,因此,溶剂除碳装置向裂解装置提供的裂解给料的可实现净价值为每桶39.50美元(39美元减去1.50美元)。

炼油厂的示意图(可帮助读者直观了解“溶剂除碳装置”的功能)

阿贾克斯石油公司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建环111 李孟斐 110585

这学期修了现代企业管理,受益匪浅,看到老师留的作业,仔细想了想决定自己写一下身边的一个案例,运用我不太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也不枉我选了,修了! 它是一个商场,可以说是我们县最大的综合型商场,有四层,没有建在县城的中心,却拥有史无前例的客流量和非常可观的日销售额,每天在它的门口等着营业的消费者人数众多,我也喜欢去那里买东西,我发现它的软硬件都很到位,服务员的态度着装也显示着一个公司的规模,及管理的的到位,总之它自开业起就在县里的商场里一枝独秀,技压群芳,很快的确立了它的商场一哥的地位,实现了很大的成功。现在我就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眼光来分析一下这个我们县城最成功的商厦——信誉商厦。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信誉商厦,于2009年开始营业(应该是记得没错的话),是一个集超市、服装(各年龄段及品牌专卖)、鞋帽、电子产品、家电、儿童玩具、旅游用品、学生用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商厦,佩带周围银行、通讯、交通、休闲等各种设施。是我们县城客流量最大,商品最齐全,服务态度最好,交通最便利,群众口碑最好的商场。成为我们县城的标志性建筑。 首先说选址: 信誉商厦选址于离县城中心较远的政府新开发的新区,没有县中心拥客流量大的优势,也没有类似的商场,没有群体优势,县城没有公交,交通也不便,但分析这方面,它也有其独有的优势:没有县城中心的拥挤交通,这方面也可以说交通便利;还有就是那里的地皮比县城中心要便宜许多,可以建更大的更综合性的商厦,还可以拥有独特的停车场;那里没有琳琅盲目的小店,品牌折扣店,竞争压力就不太大。有人说他们把地址选在那里肯定干不了多久就按要关门,可是几年过去了,它还是那么红火,我们县城本来并不是很大,这么看来,综合这些原因当初它的投资者的选择是对的。 与其他商家竞争的劣势: 还是说它地处县城边上,地理上是劣势;远离一些人口集中的地方,客流量也是它面对的一个问题。 解决此劣势的方案: 它雇佣了几十辆的面包车跑运输,车统一是白色的,只有一条路线:从县城的各个地点到信誉商厦,而且是在其营业期间始终运营,不管身处何地,想要去信誉商厦看到这种车招手没错,并且只要一元(就在车顶放一个类似出租车上的那个牌子,写着很明显醒目的1元,现在通货膨胀涨价到两元,不过消费者还可以承受),这车都是信誉商厦所有,司机都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docx

管理学经典案例 20 篇 1.安通公司的投资决策 安通公司是一家特种机械制造公司。该公司下设10个专业工厂,分布在全国 10 个省市,拥有 20 亿资产, 8 万员工,其中本部员工200 人。本部员工中60%以上技术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学特种机械专业的。该公司所属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由政府有关部门集中采购,供应全国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安通公司的生产经营呈现较好的局面,在机械行业普遍不景气的 情况下,该公司仍保持各厂都有较饱和的产品。但是,进入90 年代以后,国内市场开始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曾透露,如果三年不买安通公司的产品,仍可维持正常生产经营。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安通公司领导连续 召开两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 第一次会议专门分析形势。刘总经理主持会议,他说,安通公司要保持良好的发 展趋势,取得稳定的效益,首先必须分析形势,认清形势,才能适应形势。我们 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如果不是有政府主管部门干预和集中采购,我们的生产能力一下子就过剩30%,甚至更多。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负责经 营的李副总经理说,改革开放以来,全公司的资金利润率达到了8%左右,局全国机械行业平均水平之上。但是现在产品单一,又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今后再 保持这样的发展水平很难。目前,公司本部和各厂都有富裕资金和富余人员,应该做出新的选择。分管技术工作的赵副总经理说,总公司和各厂的产品特别是有 一部分产品通过近几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本是能满足国内市场目前的需要, 总公司和各厂的专业技术力量很强,如果没有新产品持续不断开发出来,单靠现有老产品很难使本行业有较大发展,专业人员也要流失。其他的副总们也都从各 自的角度分析了安通公司所面临的形势,大家都感到这次会议开得及时,开得必要。 第二次会议仍有刘总主持。他说,我们上次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使我们大家头脑更清醒,认识更加一至,这就是总公司要适应新形势,必须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分管经营的李副总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富余人员和富余资金,寻找新的门路,发展多种经营。要敢于进入机械行业外的产品。现在,国家不是提倡发展第 三产业吗,我们应该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开展多种经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分管技术的赵总谈到,安通公司的产品虽然经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已经升级换代,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有相当差距。我们现在应该充分利用技术力量和资 金,进一步引进技术,开发新产品,为国内市场作一些储备,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同时争取把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其他各位老总也都一致认为,安通公司必须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大家认为,安通公司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企业,虽 然现在主产品是供大于求的趋势,但现在特别是将来还是有比较稳定的市场的, 这个主业绝不能放松,但是单靠这个主业要想过得富裕是不行的,要不断地开辟

现代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简答汇总整理知识分享

《管理学基础导学》案例分析题及简答题 B打头 5-2把所有“鸡蛋”放在微波炉里 1.格兰仕公司进行战略转移的依据是什么? 2.格兰仕公司怎样成为微波炉大王的? 3.“把所有的鸡蛋都装进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个篮子”。这句话包含了怎样的管理思想? 答:1)①新兴行业、曙光产品,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熟,在我国曙光初现,前景好,潜力大。②人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厨房卫生、对生活快捷和方便、的需求。 2)①关闭、卖掉原有的服装生产线,把资源转移到微波炉;②引入一流的设备、技术、把产品质量性能做好、做优、产业做大;③专一化生产这一品种,做大、做强,做精。④实行成本优先竞争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打败竞争对手。 3)①专业化管理②精细化、集权化③规模化管理 7-2巴恩斯医院 问题:1.巴恩斯医院的正式指挥链是怎样的?2.巴恩斯医院有人越权行事了吗?3.戴维斯博士能做些什么来改进现状?4.“巴恩斯医院的结构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戴安娜不是一个有效的监督者。”对此,你是否赞同?说出你的理由。 答:1)院长→外科主任→主任护士→护士监督员→护士长→护士 2)有,主任护士、外科主任越层指挥护士长 3)①订立制度,并要求大家遵守②加强沟通 4)赞同。①戴安娜是指挥链中的基层,无法监管②监管者应定院长戴维斯,她要建立维护等级指挥链; ③等级指挥链各个链节的管理者要认真执行。 C打头 案例6:厨房失火 问题:1.什么是预先控制?其对于有效的管理具有怎样的意义? 2.此案例主要说明了哪项管理职能? 1.预先控制也称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和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出现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 通常情况下,控制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通过不断收集、整理、分析各种信息,再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由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有效措施的出台等活动都需要时间,控制在信息反馈和采取纠偏措施之间往往存在时滞,管理者可能会因此丧失纠正偏差的时机。所以,管理者更需要在问题发生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偏差和损失的发生。前馈控制就是“防患于未然”,是控制的最高境界。 2.此案例主要说明了管理的控制职能。 D打头 8-1A电气公司员工的绩效考评 1.你认为自我评定的效果如何?应如何发挥自我评定的作用? 2.如果你是张迪,会如何把握与王力的会面? 3. 张迪为某一特定员工而改变她的评定方法,你如何评价她的这种做法? 答:1)自我评定只有在员工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能力强、工作目标明确,但制度程序不易规范或明确的情况下,才能取得客观良好的效果。本案对王力来说,自我评定是一个较好的方式。应从以下二个方面来发挥自我评定的作用:①对素质高,责任心强,能力强的员工可推行以自我评定为主,辅以班组、部门来确定员工的考核等次。②加强引导,使员工能正确评价自己,以正向激励为主。 2)①鼓励、赞扬、激励他的成绩,因为王力的个性好胜,自尊心强。②委婉的以希望的口吻指出他存在的不足(包括在销售协作配合方面,工作方式等) 3)①对的,符合权变管理思想;②对少数能力强的关键性人才可以采用特殊方式来评价,以激励他,留住人才。③该企业的评价方式由部门经理自己确定,所以张迪完全可以对王力采用这种方法。 11-2 迪特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制度 问题:1.迪特公司是怎样具体实施员工沟通制度的?2.试分析迪特公司的总体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1)从本案看,迪特公司主要员工协商、主管汇报、员工大会这三种方式来实施沟通的。 依据是什么?答:迪特公司的总体指导原则是:个人或机构一旦购买了迪特公司的股票,他就有权知道公司的完整财务资料和一些更详尽的管理资料。

企业管理成功案例

企业管理成功案例:三星的“设计革命” 在三星的崛起过程中,设计方面的变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创立至今的70年里,三星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过去6年间,三星在消费类电子市场的超竞争环境下所取得的业绩更是卓尔不群。2006年12月,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公布了三星电子的LCD 年销售额已达14.1亿美元,这一数字使得三星连续五年蝉联了世界第一。自1997年三星手机进入美国市场以来已实现了10亿部销售量,仅2006年就销售了2400万部。如果三星能完成其在2007年的预期销售,那么三星将从去年的第三位跃升成为今年美国市场第二大手机厂商。在Interband和《商业周刊》共同评选的全球百强品牌中,三星超过了对手索尼(26位)、摩托罗拉(69位)和LG电子(94位),排名第20位,这意味着三星的品牌价值地位自2005年以来攀升了8%,而与2000年相比更是飞速前进了186%,创造了全球百强品牌之最。 而1996年夏天则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当时的三星在韩国之外几乎无人知晓,从设计上看,其产品无非是对强势品牌的拙劣模仿,除了价格优势几乎无可圈可点之处。但是,那时的三星已然野心勃勃,立志要成为全球前五强。过去的10年中,我有幸亲历了三星的成长历程,今天的三星已是个极具活力和创新性的世界级品牌,足以同索尼、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老牌公司同台竞技,有时甚至更胜一筹。当世界各地的商业领袖将目光投向三星时,他们自然会有两个疑问:三

星是如何在短时间里创造蜕变奇迹的?我的企业又能从三星的成功之道中学到些什么? 三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设计在商业环境中的战略性应用。我希望通过分析设计对三星的推动作用,揭示成就三星崛起的关键因素。 建造全球商业帝国 1938年3月1日,三星创始人李秉哲(Byung-ChullLee)在大邱创立了一家贸易公司,在随后的十余年间,Samsung这个韩语直译为“三星”的名词迅速成了一个商业帝国的代名词。上世纪60年代后期,三星公司的业务覆盖了酿造、纺织、建筑、造船、化工、石化等领域,成为韩国工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此时李秉哲决定将公司的主营业务定为电子产品制造。70年代中期,三星的工程师将日本制造的电视机拆机研究并仿造,80年代初运用类似的方法生产磁带录像机(VCR)和微波炉并开始销往全球市场。 1987年,执掌三星近50年的李秉哲先生去世,其子李健熙(LeeKunHee)接任董事长。次年,在三星公司成立50周年的庆典上,这名新任董事长号召进行“第二次创业”,决定重组三星的业务结构,意将三星打造成全球排名前5位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李健熙将公司的电子和半导体业务合并,最大限度地整合技术资源来开发增值产品。通过制定周密的计划,缩减资金和人力成本,三星逐渐凭借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叫板竞争对手。 90年代初,在原有的消费类电子之外,三星开始涉足通信产品

企业知识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1 安达信 安达信(Arthur Anderson, AA) 公司主要从事会计与审计、税务、商务顾问、咨询服务等业务,因为它为客户提供的服务99.5% 基于知识,因此,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贯穿于决策和管理过程的始终。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所有信息组合成一个中心知识库。该公司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 促进个人和组织学习的过程”。在实施知识管理时,该公司的一些重要理念还包括: ? 知识与学习密切相关; ? 在将知识与管理结合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知识不容易管理,因为它存储在人们的头脑中; ? 知识管理策略应该与公司的商业策略密切结合。 目标 ? 帮助员工表达他们的思想; ? 帮助知识经理们更好地组织知识; ? 不断充实知识管理系统,使其容更加丰富,鼓励员工使用它; ? 力求使企业的所有知识都变成可以查询和获取的显性知识。 计划的实施 安达信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知识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具有竞争优势的策略。每一条服务线和每一个产业部门都有责任保证知识的共享。同时,每一条服务线和每个产业部门都配备了一名知识经理,共计60 名,其中一些人全职负责知识管理工作。 ? CIO 与CKO 的职责 前者关注技术,后者的工作集中于知识处理、调查和评估用户对知识产品的使用情况。但无论工作重点如何,两者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合作。在企业部,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被上载到网上去,需要对它们进行评估,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上载。 ? 技术平台

安达信的知识管理系统基于普通的软硬件平台(Windows 、Lotus Notes 和PC 机)。所采用的三大技术是:群件技术、Internet/Intranet 、数据库和指示系统(Database & Pointer System)。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技术是以下三种: ① Lotus Notes 确保信息能够安全地在全球围传播; ②语音允许人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进行交流; ③知识基地提供最佳实践数据库。 实践 安达信的知识管理项目获得了以下成果: ①全球最佳实践项目(GBP ) ②网上安达信 所有员工都是部网的用户,网上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公告(例如,金融市场产业)、相关资 源(例如,有关会议和有关公司其他投入产出的结果)以及网上对话与讨论。 ③电子知识蓝图 ④ 全球最佳实践基地(Global Best Practice Base ) 汇集了各类项目报告,共 2 万多页(同时有光盘版)。在总部有25 个人监督它的使用情况,并对容进行整理。该项目的定量和定性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构建事件的框架,并按优先次序排列。 ⑤ 商务咨询顾问 提供安达信所有的商务咨询方法(被制作成光盘),并提供50?100种工具,咨询人员可以将其作为辅 助工具。 ⑥ 专家向新手传递知识知识管理的难点之一是专家如何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递给新手,在安达信,新手通过全球培训数据库获得知识。 经验教训 ? 引入Lotus Notes 时,并没有提供全球最佳实践数据库的能力,但事实证明这个数据库很有用,因此安达信应该与Lotus 协作,提供能满足全球最佳实践需求的产品信息。 ? 应该尽早采用委员会或小组方式推进知识共享的策略,在知识创新、评估以及监督等方面充分发挥知识经理的

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题[1]

德国大众公司的动态薪酬体系 德国大众是当今世界排名第五的跨国大型汽车工业公司,在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按营业额评选的世界500强中排名前30位,总部设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在我国的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分别占有49%的股份。 大众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即两个成功。第一个成功是指使每个员工获得成功,人尽其才,个人才能充分发挥;让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增强主人翁意识,参与企业管理。第二个成功是指企业的成功,使企业创造出一流的业绩,使企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两个成功互为前提,相辅相成,在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成功。他们认识到员工应当自由支配一生中的工作时间,对每个员工都应有灵活的安排,通过使员工与其所能适应的工作位置相匹配,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防止辞退现象,保证位置的存在,要做到公司不景气时不发生辞退现象,不能遇到困难就辞退职工了事。大众公司强调要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企业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企业要建立动态的薪酬制度,以适应经济状况的变动,使企业成为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有呼吸的企业”。 构建动态薪酬体系 所谓动态薪酬体系,一是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情况,以及其他有关因素变动情况,对薪酬制度及时更新、调整和完善;二是根据调动各方面员工积极性的需要,如调动管理人员、科研开发人员和关键岗位员工积极性的需要,随时调整各种报酬在报酬总额中的比重,适时调整激励对象和激励重点,以增强激励的针对性和效果。这其中包括基本报酬、参与性退休金、奖金、时间有价证券、员工持股计划、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等六项。 基本报酬:保持相对稳定,体现劳动力的基本价值,保证员工家庭基本生活。 员工参与性退休金:1996年建立,员工自费缴纳费用,相当于基本报酬的2%,滞后纳税,交由基金机构运作,确保增值。属于员工自我补充保险。 奖金:1997年建立,一为平均奖金,每个员工都能得到,起保底奖励作用;二是绩效奖金,起进一步增强激励力度作用。使员工能分享公司的新增效益和发展成果。 时间有价证券:1998年建立。 员工持股计划:1999年建立,体现员工的股东价值。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001年建立,设立养老基金。企补充养老保险相当于基本报酬的5%。 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

管理沟通经典案例分析

2011-2012第一学期管理沟通期中考试试题: 案例: 韩鹏的竞聘 韩鹏,2001年7月,毕业于辽宁工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应聘到了大连MV商业集团公司工作。由于在三个月的试用期内,韩鹏工作富有激情,并且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很快便得到集团领导的赏识。2001年10月,新入职员工的岗位分配时,按照韩鹏个人的第一志愿,他竞聘到了集团营销部工作,负责集团内部报刊和广告方面的工作。 进入营销部后,韩鹏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善于钻研,经常向部门内部的前辈和其他科室的领导请教工作方法以及业务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其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业绩也很突出,受到了营销部主管领导的好评。 随着工作时间的延续,韩鹏觉得目前的机关工作不利于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于是他协调各方面关系,终于得到了集团下属公司领导的认可,也得到了一次工作调动的机会。 2005年2月,韩鹏调至集团下属最大的分公司营业部大连A区营业部担任服务经理助理职务。韩鹏在这个职务上如鱼得水,很快便成为营业部的骨干。2005年10月,韩鹏被任命为营业部服务经理,全面负责营业部的顾客服务工作。一直积极要求上进的他工作更加努力,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 正在韩鹏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时,2007年3月,MV集团公司决定拓宽业务领域,成立国际名品经营公司,面向集团内部招聘一名总经理和两名业务经理。韩鹏认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经验能够适合国际名品公司业务经理的要求,决定再一次挑战自己,便报名参加竞聘业务经理。 2007年3月20日,MV集团国际名品公司岗位竞聘大会在集团总部大楼会议室举行,集团总裁、总部机关各部门的领导和集团各分公司总经理出席了会议。参加业务经理竞聘的除了韩鹏外,还有MV集团大连B营业部的业务经理徐志强和2004年刚刚加入MV集团的国内某名牌大学毕业生王嘉实。由于认真准备了讲稿,加之对自己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工作经验充满自信,韩鹏认为此次竞聘成功的概率很大,至少自己比入职不满三年的王嘉实的工作经验丰富很多,胜算也大得多。 由于竞聘的顺序是按照姓名的拼音排序,所以韩鹏第一个走上了讲台。整个演讲过程都很顺利,下一个环节是答辩。 为了给自己原来的部下鼓劲,营销部孟总第一个提问:“韩鹏,你在刚才的演讲中提到自己工作能力很强,能讲一讲你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的吗” “作为入职集团近五年的大学生,我对领导安排的每一项工作都仔细思考,认真执行,同时经常到图书馆借阅各种与工作相关的业务书籍,时常向老领导和经验丰富的员工请教工作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所以即使我不是业务能力最强的一个,但我一定是进步最快的一个!”韩鹏满怀信心地答道。 “你刚才提到零售企业的顾客服务工作十分重要,甚至对公司的经营业绩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深入地说一说服务的主要作用吗”为进一步考察韩鹏的工作能力,集团总裁继续提问。 “我从2005年2月到现在一直从事服务工作,处理的棘手问题很多,我认为服务工作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同时对公司的持续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就拿我工作的大连A营业部来说吧,两年内我处理的顾客投诉问题我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起了,客服部的工作很重要,工作开展也很难,有些顾客如不给予经济补偿就百般纠缠。我们营业部

案例分析(现代管理学)

案例应用 林肯电气公司 林肯电气公司(Lincoln Electric)总部设在克利夫兰,年销售额为44亿美元,拥有2 400名员工,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激励员工的方法。该公司90%的销售额来自于生产弧焊设备和辅助材料。 林肯电气公司的生产工作按件计酬,他们没有最低小时工资。员工为公司工作两年后,便可以分享年终奖金。该公司的奖金制度有一整套计算公式,全面考虑了公司的毛利润及员工的生产率与业绩,可以说是美国制造业中对工人最有利的奖金制度。在过去的56年中,平均奖金额是基本工资的95.5%,该公司中相当一部分员工的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员工年均收入为44 000美元左右,远远超出制造业员工年收入17 000美元的平均水平,在不景气的年头里,如1982年的经济萧条时期,林肯公司员工收入降为27 000美元,这虽然相比其他公司还不算太坏,可与经济发展时期相比就差了一大截。 公司自1958年开始一直推行职业保障政策,从那时起,他们没有辞退过一名员工。当然,作为对此政策的回报,员工也相应要做到几

点:在经济萧条时他们必须接受减少工作时间的决定;而且要接受工作调换的决定;有时甚至为了维持每周30小时的最低工作量,而不得不调整到一个报酬更低的岗位上。 林肯公司极具成本和生产率意识,如果工人生产出一个不合标准的部件,那么除非这个部件修改至符合标准,否则这件产品就不能计入该工人的工资中。严格的计件工资制度和高度竞争性的绩效评估系统,形成了一种很有压力的氛围,有些工作还因此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但这种压力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据该公司的一位管理者估计,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林肯公司的总体生产率是他们的两倍。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后,公司年年获得丰厚,没有缺过一次分红。该公司还是美国工业界中工人流动率最低的公司之一。前不久,该公司的两个分厂被《幸福》杂志评为全美十佳管理企业。 问题: 1.你认为林肯公司使用了本学期学习的何种激励理论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40分) 2.为什么林肯公司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工作?(20分) 3.你认为这种激励系统可能会给管理层带来什么问题?(40分)

管理学15个经典案例分析

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某建筑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建筑龙头企业。总结企业成功的经验,许多管理人员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如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当地政府、银行的良好关系,几十年形成的固定客户和良好的信誉,良好的员工素质等等。在2008年北京奥运景气鼓舞下,公司确立了打破地区界限,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建筑企业的远景和使命。当企业树立这样的远景和使命并为之努力时,发现曾经作为优势的“天时、地利、人和”似乎不在。例如,就在前不久,日本一家建筑企业在与公司谈判时,让公司在两天内给出一个项目的报价。由于公司没有既懂建筑专业又精通日语的人员,没有能够及时报价,很遗憾地没有抓住公司项目。 请分析该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1)天、地、人是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概括描述。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公司过去的成功来自天时、地利、人和,构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当公司重新确立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建筑企业”时,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政府、银行关系方面、在地理方面、在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所谓的天、地、人已经不再成为优势。 (2)因此公司要真正认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确定公司的使命和愿景,并围绕天、地、人等制定相应措施。具体措施应围绕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技能;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更好的售后服务能力;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开发产品特性方面的创新能力;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准确迅速满足顾客定单的系统;整和各种技术创造新产品的技能等方面。 某地方生产传统工艺品的企业,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销售额和出口额近十年来平均增长15%以上。员工也有原来的不足200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企业还是采用过去的类似直线型的组织结构,企业一把手王厂长既管销售,又管生产,是一个多面全能型的管理者。最近企业发生了一些事情,让王厂长应接不暇。其一:生产基本是按定单生产,基本由厂长传达生产指令。碰到交货紧,往往是厂长带头,和员工一起挑灯夜战。虽然按时交货,但质量不过关,产品被退回,并被要求索赔;其二:以前企业招聘人员人数少,所以王厂长一人就可以决定了。现在每年要招收大中专学生近50人,还要牵涉到人员的培训等,以前的做法就不行了。其三:过去总是王厂长临时抓人去做后勤等工作,现在这方面工作太多,临时抓人去做,已经做不了做不好了。凡此种种,以前有效的管理方法已经失去作用了。 请从组织工作的角度说明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措施。 (1)从案例中给出的信息看,企业明显采用的是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优点是: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结构比较简单,所有的人都明白他们应向谁报告和谁向他报告。责任与职权明确。每个人有一个并且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因而作出决定可能比较容易和迅速。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比较复杂,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 (2)显然当企业已经发展成为2000多人时,直线型组织结构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如同案例中王厂长面临的困境,要一个人管所有的事情,已经没有效果和效率了。 (3)企业需要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形式,例如管理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考虑设立生产计划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后勤部门。这样就可以发挥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优点,即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而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这就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要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某国有大型企业为了适应来自国内外的竞争,以及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认识到要转变观念,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同时需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而培训是先导。过去,企业搞过不少培训,但基本上是临时聘请几个知名专家,采用所有员工参加、上大课的培训方式,在培训过程疏于控制。培训过后,有人认为在工作中有用,有的人认为没有什么用,想学的没有学到;也有人反映培训方式太单一,没有结合工作实际等等。 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副总经理,你该如何管理公司的培训工作。 (1)虽然企业认识到培训是先导的重要性的认识。但正如案例中所显示的企业在培训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培训内容和方法的单调单一、培训过程控制和培训效果评估不够等。为了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2)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首先要对培训工作进行管理;其次要确保培训内容多样性。培训内容应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业务知识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第三要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包括系统的理论培训、职务轮换、参观考察等。 (3)总之,在培训过程中,一般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培训工作要与企业目标相结合;上级管理者要支持和参与培训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

管理学经典案例20篇 1安通公司的投资决策 安通公司是一家特种机械制造公司。该公司下设10个专业工厂,分布在全国 10个省市,拥有20亿资产,8万员工,其中本部员工 200人。本部员工中60% 以上技术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学特种机械专业的。该公司所属企业所生产的产品 由政府有关部门集中采购,供应全国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安通公司的生产经营呈现较好的局面, 在机械行业普遍不景气的 情况下,该公司仍保持各厂都有较饱和的产品。但是,进入 90年代以后,国内 市场开始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 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曾透露,如果三年不买安 通公司的产品,仍可维持正常生产经营。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安通公司领导连续 召开两次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 第一次会议专门分析形势。 刘总经理主持会议, 他说,安通公司要保持良好的发 展趋势,取得稳定的效益,首先必须分析形势,认清形势,才能适应形势。我们 的产品在全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 如果不是有政府主管部门干预和集中采购, 我 们的生产能力一下子就过剩 30%,甚至更多。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负责 经营的李副总经理说,改革开放以来,全公司的资金利润率达到了 8%左右,局 全国机械行业平均水平之上。 但是现在产品单一, 又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 今后 再保持这样的发展水平很难。目前,公司本部和各厂都有富裕资金和富余人员, 应该做出新的选择。分管技术工作的赵副总经理说,总公司和各厂的产品特别是 有一部分产品通过近几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本是能满足国内市场目前的需 要,总公司和各厂的专业技术力量很强, 如果没有新产品持续不断开发出来, 单 靠现有老产品很难使本行业有较大发展, 专业人员也要流失。其他的副总们也都 从各自的角度分析了安通公司所面临的形势, 大家都感到这次会议开得及时, 开 得必要。 他说,我们上次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 使我们大家头 这就是总公司要适应新形势,必须研究自己的发展战 略。分管经营的李副总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富余人员和富 余资金, 寻找新的门 路,发展多种经营。要敢于进入机械行业外的产品。现在, 国家不是提倡发展第 三产业吗,我们应该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开展多种经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分管技术的赵总谈到,安通公司的产品虽然经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已经升级换 代,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还有相当差距。 我们现在应该充分利用技术力量和资 金,进一步引进技术, 开发新产品,为国内市场作一些储备, 以适应未来市场的 需要,同时争取把产品打到国际市场上去。 其他各位老总也都一致认为, 安通公 司必须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大家认为,安通公司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企业,虽 然现在主产品是供大于求的趋势,但现在特别是将来还是有比较稳定的市场的, 这个主业绝不能放松,但是单靠这个主业要想过得富裕是不行的, 要不断地开辟 第—次会议仍有刘总主持。 脑更清醒,认识更加一至,

现代管理案例分析1

管理案例分析——定量分析法 信管0901张会平200952011 请举一个现代管理的实例,体现现代管理强调定量分析的特点,至少用两种定量分析的方法。 案例: 某地方生产传统工艺品的企业,伴随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壮大起来,销售额和出口额近十年平均增长15%以上,员工也由原来的不足200人增加到2000人多人,企业还采用过去的类似直线型的组织结构,企业一把手厂长及管理销售有管理生产,是一个多面全能型的管理者,企业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令王厂长应接不暇,其一:生产基本按订单生产,基本由厂长出大命令。碰到交货紧,往往是厂长带头,和员工一起挑灯夜战,虽然按时交货,但是不能保证质量,产品被退回,并要求索赔。其二:以前企业招聘人数少,所以厂长可以决定,现在每年招收大中专学生近590人,还要牵涉到人员的培训,以前的这种做法就不对了。其三:过去总是王厂长临时抓后勤工作,现在这方面工作太多,临时专人去做就已经做不好了。 分析: 结构分析法:从结构上看,该公司采用的是直线型的管理结构,这种结构从模式上看比较简单,责权分明,逐级上报,不存在下达任务时的冲突,因此做起管理决策来比较容易。就如该公司刚起步,这样的结构适合小型的公司管理,而且必须要由一位全能型的管理者来操控,该公司的管理者无疑是这样一位人员。然而,正是由于这种直线型的管理结构,它的灵活性小,不能适应复杂的环境,从下到上下达任务,从上到下发号命令花费的时间长,因此会耽误很多的机会,所以不改革这样的方式必然会走向淘汰。 相对比较法:相对比较法可以有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方法。从时间长度上来看,公司的人力资源从原来的200增加到2000多人,销售额和出口额近十年平均增长15%,现在每年招收大中专学生近590人,这无疑是一种纵向比较的方法,相对于该公司刚开始阶段,它的销售额增加,相应的人员也按比例上升。 趋势分析法:该公司的销售额近十年平均增加15%,在没改变整体的管理结构上,该公司的人力资源,也随着这种趋势增加。

团队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沃尔玛公司是一家美国的世界性连锁企业,以营业额计算为全球最大的公司,其控股人为沃尔顿家族。总部位于美国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沃尔玛主要涉足零售业,是世界上雇员最多的企业,连续三年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中居首 沃尔玛的团队建设之道: 美国沃尔玛公司总裁萨姆?沃尔顿曾说过:“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可能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 沟通就是为了达成共识,而实现沟通的前提就是让所有员工一起面对现实。沃尔玛决心要做的,就是通过信息共享、责任分担实现良好的沟通交流。 沃尔玛公司总部设在美国阿肯色州本顿维尔市,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每周花费大部分时间飞往各地的商店,通报公司所有业务情况,让所有员工共同掌握沃尔玛公司的业务指标。在任何一个沃尔玛商店里,都定时公布该店的利润、进货、销售和减价的情况,并且不只是向经理及其助理们公布,也向每个员工、计时工和兼职雇员公布各种信息,鼓励他们争取更好的成绩。管理界有许多关于团队建设的理念和方法,但都过于抽象或复杂,搞得“团队建设”神秘兮兮的,其实“团队建设”不过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而已,并没有多少与众不同的地方,都存在“务实”和“务虚”的成分,所谓“务实”就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即表明团队建设始终要从工作出发,以工作结尾;所谓“务虚”就是精神层面的事情,即团队建设工作要搞好团队内人际关系,要始终关注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感受,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有一个不好的倾向是其一是许多人认为团队建设就是和稀泥,只要大伙高高兴兴就是了,这是大错特错,如果只会做人不会做事,团队必定乌烟瘴气。 沃尔玛特别重视管理者在团队建设中核心作用,一个好的领导能够将一支羸弱的队伍变成士气高昂、富有战斗精神的团队,而一个不好的领导足够摧毁一支威武之师。权变管理理论认为领导力由“领导、环境、下属”互动决定,领导给予什么样的领导方式取决于下属综合素质和具体工作环境。在沃尔玛我们有两种领导方式可供实施,即“指南针式”和“地图式”领导方式。针对那些新入门、技能较差、综合能力较低的员工,领导者要施以“地图式”领导方式,要手把手的教会他们技能、非常详细地告诉他们工作目标和要求、经常给予工作支持,否则他们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而对于那些能力、经验、动力都较高的员工则只须施以“指南针式”领导方式,告诉他们你的期望,给予恰当的鼓励,他们就会象狮子一样冲向阵地。 沃尔玛特别擅长员工士气的塑造,只要我们的员工有较好的表现,那怕仅仅是一个天才的思想,管理者都会立刻作出积极的反馈,然后“公开的大声的”表扬我们的同事,并号召全体同仁效仿。管理层的这种“以小见大”的认可会极大的鼓舞我们的同事追求卓越,并成为他们长期的工作动力。相反有时我们的同事犯了错误,我们管理层则会小心的呵护员工“已经受伤”的心灵,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批评他,而是把他叫到没人的角落,帮他分析失误的

管理学企业成功案例

管理学企业成功案例 管理学企业成功案例:海尔的崛起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 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经过短短15年 的时间,海尔集团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 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到1999年海 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 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1999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 实现215亿元。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六家首 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而海尔长期 的成功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对海尔的崛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 下就是海尔文化的具体体现: A.美国海尔人:当日的工作决不往后拖! 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达40多度,连路上 也少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走动。一次,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 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经理丹先生不 这么认为,他说: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调回来的内容,哪能把 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 时调换了回来。 B.金昌顺现在工作为何这么"顺"? 金昌顺经过培训上岗,干起了冰箱总装焊接工,他的梦想是想当“海尔焊接大王”。光想当不行,更要平日好好练。怎么个练法?因 为心急,刚开始金昌顺就碰了“钉子”,在一次焊接比赛中成绩不 理想,便一度产生了消沉情绪。他的师傅发现这个现象后,便开导 他说: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有一个过程,不

要心急,工作效果如果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提高1%,长 期坚持下来, 就会有几何级数的提高。师傅的话深深触动了金昌顺。从此后,他苦练基本功,工余时间寻来些废旧的切割管子,天天晚上进行练习。同事们说:"发现废旧管子就给小金,他这个拼劲真让人佩服!" 金昌顺焊接技术天天有提高,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98年冰 箱事业部举行的焊接比武中,金昌顺连续三次夺得焊接明星,并受 到公司的嘉奖。 C.这位员工的上级应负责什么责任! 1995年7月的一天,原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公布了一则处理决定,某质检员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洗衣机选择开关差错和漏检,被罚 款50元。这位员工作为最基层的普通员工承担了她所应该承担的工 作责任,但是,从这位员工身上所反映出的质保体系上存在问题-- 如何防止漏检的不合格品流入市场,这一责任也应该像处理这位员 工这样落到实处,找到责任人。这位员工问题的背后,实际还存在 着更大的隐患,毕竟当时的洗衣机有限总公司的产品开箱合格率和 社会返修与第一名牌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一切决不是这位员 工一个人有能力造成的,体系上的漏洞使这位员工的"偶然行为"变 成了"必然"。既然如此,掌握全局的干部更应该承担责任在前,先 检查系统保障的问题,才能使错误越来越少。这位员工的上级--原 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分管质量的负责人也自罚300元并做出了书面检查。 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海尔崛起的原因。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从A和B看出,这也是海尔从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提炼出来企业口号,并且把这句话写在海尔的厂房里, 让全体员工共勉!从C中看出:海尔形成的文化氛围是解决源头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的障碍!总之,海尔的文化是实事求是,而不 是几句响亮的空头口号! 成功管理学经典启示例子:

企业危机处理十大经典案例

企业危机处理十大经典案例 企业危机解决方案推荐: 在一个新的市场环境中,我们不应该将企业危机简单理解为利益上的冲突,价值观、情感方面的迥异及对抗都可能是引发企业重大危机的根源。在网络时代,便捷的网络传播环境为集结、扩散、煽动公众对企业或品牌的敌对情绪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这对企业而言,危机管理的重点或许就应该在完善企业部管理同时,认真倾听、追踪公众舆论,并及时对舆论情绪做出反应,第一时间将危机的种子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或许就是十大企业危机管理案例给我们最好的启示。 企业危机处理案例一:新奥燃气政府公关泄密事件 1、企业危机经过: 2009年1月7日,一位网友在其博客中发表题为《聊城一燃气公司行贿官员预算表》的帖子,聊城新奥燃气公司拟维护的官员名字、职务以及费用款项一目了然。 这篇题为《聊城一燃气公司行贿官员预算表》的帖子热透了,舆论一片哗然。

2、企业危机处理方法: 在泄密事件发生之后,新奥燃气进行紧急危机管理: 一是在1月8日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新奥从未做过此计划,指责事件由竞争对手所策划,称已报警,并警告其他媒体不要盲目报道,否则将被追究责任。 二是紧急开展网络媒体的负面报道的删帖处理。新浪、搜狐、网易等主流门户的新闻报道已大部分被删除。 三对事件更多幕闭口不谈,所以对外信息披露均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称此事乃对手策划所致。 3、事件启示: 新奥燃气所采取否认策略虽然不符合道德规,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却是正确的。因为无论这份公共关系维护方案是如何被曝光的,企业这种行为本身已经跨越了企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界限,所以否认策略是企业必须坚守的底线——苍白无力的否认尽管会到质疑与批判,但起码将事件框定在企业道德层面。如果承认则使事件升级至法律层面,既使媒体不再炮轰,聊城官员也会让新奥燃气吃不了兜着走。 企业危机处理案例二:马自达6危机:明星吸毒,品牌遭殃

管理学案例分析(戴尔公司成功之道)

管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直接面对客户—戴尔公司的直销模式 案例陈述 1998年末,美国《商业周刊》评出了本年度100名叱咤全球的巨人企业,戴尔公司(D ELL)被评为第一名。它不仅战胜了IBM、康柏、惠普等巨型企业,就连号称软件之王的微软公司也屈居其后。一个创立于1984年的公司,何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答案在于,戴尔的直销模式发挥了威力. 与IBM竞争 19岁的时候,迈克尔·戴尔决定从德克萨斯大学退学,这位年轻的一年级大学生不想去做医生、律师或是工程师,而是要成为一名企业家,创办一家计算机公司,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要“与IBM公司竞争”。 戴尔出售计算机的方式有些特别,他没有在大街上租赁铺面,而是通过电话直接将计算机卖给客户。有人戏称,戴尔是在家里从事销售工作,他身穿睡衣就可以将计算机卖出去.事实上,戴尔开创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商业模式,这就是直销。过去,顾客购买计算机主要是通过电脑经销商。而戴尔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购买计算机”. 戴尔在上大学时就在宿舍里用零部件给同学组装计算机,他由此体会到用户渴盼低成本计算机的心理。他想,为什么不能开辟一条直接的供货渠道呢?即客户打电话过来,销售者将计算机用邮包寄出去。当时还没有哪一家厂商用这种方式推销产品。但戴尔却认为,直接

销售对厂商来说可以减少管理费用,获得更多的利润,对客户来说可以提供更便捷更实惠的选择。戴尔直言:“远离顾客无异于自取灭亡。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以为他们的顾客就是经销商!我现在还对此大惑不解。"结果证明,直接销售使戴尔公司声名大噪,戴尔的营业额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升。1984年,戴尔公司的营业额为600万美元,3年后增加到6900万美元,而到了1991年,这一数字已达到了5.46亿美元。1995年,戴尔占据了全球3%的市场份额,1996年上升到4%.虽然戴尔的利润赶不上占据市场头把交椅的康柏公司,但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戴尔的增长率几乎是康柏的两倍。1996年,戴尔的股票价格翻了5倍,营业额达到53亿美元,1997年更是创下了120亿美元的纪录。戴尔现有20 800名职工,在全球33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其产品和服务范围覆盖170个国家和地区. 1996年,32岁的迈克尔·戴尔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25位最佳企业家之一。在1999年7月5日出版的《福布斯》杂志中,戴尔以165亿美元的净资产名列全球第7大富翁(第一名是比尔·盖茨,其净资产达到900亿美元)。目前,戴尔的资产以平均每天1000万美元的速度增长。 网上直销 通过开拓性的“直线订购模式”,戴尔公司和大型跨国公司、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者建立了直接联系,戴尔公司不仅通过免费直拨电话向他们销售计算机,还为他们提供技术咨询,并于次日到现场服务。目前戴尔公司每天能够接到50000个这样的电话. 1993年的时候,戴尔曾试图恢复传统的销售方式,但很快就发现自己“撞到了墙上”,消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