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届高三化学最后冲刺回归课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知识点

2011届高三化学最后冲刺回归课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知识点

2011届高三化学最后冲刺回归课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知识点
2011届高三化学最后冲刺回归课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知识点

2011届最后冲刺高三化学回归课本必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第一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 专题一 化学用语

1.电子式的书写是重点吗?有没有规律? 答: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

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是高考重中之重,是表示物质的化学用语,我们在化学试卷上依靠

它们来表达,所以我们必须规范书写,每年的高考由于书写不规范造成失分的大有人在.

电子式常见的有 :离子晶体 Na 2O 2 NaOH Na 2O NH 4Cl

分子晶体 NH 3 N 2 CCl 4 CO 2 H 2O ,还有一些特殊的需要记忆的如:HClO ─OH

OH - ─CH 3 H 3O + 高中阶段我们研究的电子式都满足2或8电子稳定结构,对分子而言,

最外层比8少几个电子,就形成几个共价键(N 2 N ≡N O ═C ═O) .离子晶体组成微粒是阴

阳离子,阴离子得电子标明[ ]和所带电荷,阳离子只标明电荷数。容易出错的是CCl 4 N 2

─CH 3,考虑一下怎么考?

电子式的书写注意美观,大众化,最好都用·或都用×,写错了必须重写,千万不要在错

误的上改,那样卷面会让阅卷老师看不清,减分也是必然的了

.离子反应的两大传统题型:离子是否大量共存与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

2.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的考查有哪些错误类型?

答:错因1 方程式符合实际,如:

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OH -→AlO 2-

(Al (OH )3)+2H 2O B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CO 2 + H 2O + 2C 6H 5O- → 2C 6H 5OH + CO 32- (HCO 3-)

错因2. 配平问题:离子方程式符合质量守衡,有符合电荷守衡,

如: FeCl2溶液中通入Cl 2:Fe 2++Cl 2→Fe 3++2Cl -(2Fe 2++Cl 2→2Fe 3+

+2Cl -) 错因3拆不拆的问题,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拆成离子,沉淀和弱电解质写成分子

如: 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2Fe 3++S 2-(H 2S )=2Fe 2+

+S ↓; 氯气通入水中:Cl 2+H 2O=2H + +Cl - +ClO - (HClO )

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H + + OH —

(Mg(OH)2)= H 2O 错因4.不注意量的关系,如:次氯酸钙溶液中通人过量二氧化碳:

Ca 2++2ClO -+H 2O +CO 2=CaCO 3↓+2HClO (ClO -+H 2O +CO 2=HCO 3-

+HClO) 错因5.方程式写不全

如: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 2++OH -+H +十SO 42- = BaSO 4↓+H2O (Ba 2++2OH -

+2H +十SO 42- = BaSO 4↓+2H 2O )

错因6,注意盐类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应该用可逆符号,多元弱酸的酸根水解应该分步

3.离子共存学生注意哪些问题? 答: 题设情景,即能否共存的环境及要求符合的条件。

如酸碱性环境,无色透明溶液、产生气体、沉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

存,等等。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些学生认为有色溶液不是“透明溶液”,这是错

的。如果题设为无色透明溶液,则可排除含有MnO 4-、Fe 2+、Fe 3+、Cu 2+的溶液。 (2)、对

于酸碱性情景则有各种表述形式,如告诉溶液的酸碱性,或溶液的pH 值大小,或C H +)、C (OH

-),或加入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等等。但如果题中告诉的是水电离的C (H+) 或C (OH -) ,则该

溶液既可以是酸性溶液,也可以是碱性溶液。(3)、对于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溶液

中一定含有H +或OH -。要注意的是,若含有H+的溶液中还含有、NO 3-.ClO -、MnO 4-,因

与Al 反应不能产生氢气,则该离子组不能选。

4、离子不能同时大量共存掌握哪些的规律?

答: 不能共存的涵义是发生化学反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发生离子互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①产生难溶物:沉淀、气体;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酸式弱酸根离子和络离子。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性离子与还原性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I-、S2-;Cu2+与I-等不能大量共存。

②当有H+大量存在时,NO3-不能与Fe2+、I-、S2-、SO32-、H2O2等大量共存。ClO-、MnO4无论是在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中,都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Fe2+、I-、S2-、SO32-、H2O2等。

(3).酸、碱性环境不一致:

①酸溶液(H+)与碱溶液(OH-)不能大量共存;

②酸性溶液(如NaHSO4)与碱性溶液(如NaHCO3)不能大量共存;

③弱酸根离子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④弱碱阳离子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⑤酸式弱酸根阴离子既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也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注意:HSO3-、H2PO4-的盐溶液呈弱酸性,故可在弱酸性条件下存在(非大量H+);HPO42-、HCO3 -等的盐溶液呈弱碱性,可在弱碱性条件下(非大量OH-)存在。

⑥不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的离子(如Al3+)与不能存在于酸性溶液中的离子(如AlO2-)

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⑦溶液中不存在HSO4-,相当于溶液中有H+,因为HSO4-=H++SO42-,故NaHSO4、KHSO4相当于一元强酸;(限于中学把硫酸看成全部电离时,但也有把HSO4-当成弱电解质)

⑧HCO3-与、ALO2-不能大量共存;

⑨某些络离子,如[Cu(NH3)4]2+、[Ag(NH3)2]+等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不能与H+大量共存。因为NH3+H+=NH4+。

专题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在高考中应掌握哪些知识

答:1.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通常在选择题中出现,, 同位素研究的对象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同素异形体研究同一元元素的不同单质是宏观概念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注意几种同素异形体混合;高分子化合物;各种分散系;石油的产品是混合物;.而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如:福尔马林(混合物);水(纯净物)纤维素(高分子化合物混合物)硫酸(纯净物)盐酸(混合物)

3.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物理变化指没有新物质生成.学生还须记住一些特殊的如:挥发,分馏,萃取,焰色反应.渗析.盐析潮解等是物理变化.;同素异形体的转化,蛋白质的变性,干馏,风化.钝化.硫化.老化,硬化,电解质导电等是化学变化

专题三化学常用计量

1.以n N A为桥梁的的考查有规律吗?

答:没有,但有一些常见的考点。“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或错误)的是…”,这类题目自1987年开始,几乎每年高考必出一题,成为高考试题中的必考题。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认识与

理解,涉及知识细致而广阔,对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是一个很好的考查与判断。只有熟练掌握n=m/M=N/N A=V/VM=CV(液)公式及应用条件,高考没有问题。常考的一些考点

(1)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 标况下, --1mol----气体------22.4L

22.4L.标况下物质状态为气态。水在标况下为液态,SO3在标况下为固态,在标况下,碳原子数大于4而小于16的烃一般为液态(新戊烷除外)。要用到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

(2)考查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单原子),臭氧(O3),白磷(P4)等。(⒊)一些物质结构中化学键数目。常见有SiO2(1molSi对应4mol共价键),C(1molC对应2mol共价键),CH4,P4(一分子有6个共价键)。

(⒋)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D2O,T2O,18O2,14CO2等。(摩尔质量单位:g/mol) (⒌)较复杂氧化还原反应中,求算电子转移数目。如Na2O2+H2O(1mol Na2O2电子转移数目1mol)

(6)某些离子或原子团在水中能发生水解反应,离子数目要改变。

(7)“不定体系”。如“NO和NO2混合气”,“NO2气体有时应考虑隐反应2NO2=N2O4”等。

2.计算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哪些方法?答:有以下几种方法

密度d:M= d *V,标况下,M= d *22.4 相对密度:M1= DM2

混合气体的密度:M=M(总)/n(总)例H2 CH4质量比1:2求平均式量4.8)

1 n1%+M

2 n2%+。。。。。Mi ni% = M1 v1%+M2 v2%+。。。。。Mi vi%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常以何种题型出现?答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时,相同的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数。P,T,V,n,“三同”定“一同“

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 N1/N2 = n1/n2 。

(2)同温同体积下:P1:P2= n1/n2 = N1/N2 。

(3)同温同压下:ρ1:ρ2= M1/M2

(4)同温同压同体积下:m1:m2= M1/M2

(5)同温同压同质量下:V1:V2= M2/M1

专题四化学反应与能量

1.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燃烧热)书写注意哪些问题?答:热化学方程式的考查.是近几年新增内容,每年毕考内容,书写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热化学方程式吸收或放出热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所以必须表明状态;

第二,系数代表物质的量,可出现分数,但系数与△H的数值保持一致.

第三,分清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中和热. 燃烧热,中和热是热化学方程式,但有特殊的条件,如: 燃烧热,要求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 C----CO2H----H2O(液态) S---SO2; 中和热要求酸碱中和生成1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 酸碱是稀的强酸强碱

2.氧化还原反应有哪些规律?答:(1)表现性质规律:“高氧低还中兼有”,一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而处于中间价态时则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须注意,若一种化合物中同时含最高价态元素和最低价

态元素时,则该化合物兼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如HCl

(2)性质强弱规律:由强到弱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先规律:当一种氧化剂(还原剂)同时与多种还原剂(氧化剂)相遇时,该氧化剂(还原剂)首先与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只有当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反应完后,才依次是还原性(氧化性)较弱的物质发生反应.

(4)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即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这一点也是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基础。

(5)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转化规律.

价态不相交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相互反应生成两种价态不同的产物时,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值不相交,即高价态降低后的值一定不低于低价态升高后的值,也可归纳为“价态变化只靠拢、不相交”.所以,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间隔中间价态,发生归中反应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定有哪些方法?答: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与得失电子数的多少无关.(1)以原子结构为依据如:比较Na+、Mg2+、Al3+氧化性强弱,Na+、Mg2+、Al3+三种微粒结构相同,但随核电荷数递增,半径递减,故氧化性Na+<Mg2+<Al3+(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3)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非金属性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而相应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如:氧化性:F2>Cl2>Br2>I2>S 还原性:F-<Cl-<Br-<I-<S2-

(4)根据元素价态高低比较:如果是同一种元素,一般来说,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具有最高价的元素只有氧化性;化合价越低,还原性越强,具有最低价的元素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元素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即遇到还原剂表现氧化性,遇到氧化剂表现还原性,或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歧化(S Cl2HCl H2O)当然有时也有特殊情况,在浓度相同时,具有可变价的同一元素在组成不同的含氧酸时,该元素价态越低者,氧化性越强。如: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

(5)根据氧化还原程度的大小判断

①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看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使其呈高价态者氧化性强。如对比2Fe+3Cl22FeCl3Fe+S FeS 氧化性:Cl2>S②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看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使其呈低价态者还原性强。如:8KI +H2SO4(浓)=H2S+4I2+4H2O 2HBr+H2SO4(浓)=SO2+Br2+2H2O 还原性:HI>HBr(6)原子的氧化性强于相应的分子,如:Cl>Cl2 (7)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与外界条件有关。①浓度:一般而言,同种氧化剂比较,浓度较大者氧化性强。如:氧化性浓HNO3>稀HNO3②温度:升温,氧化剂氧化性增强,还原剂还原性也增强。反过来,可根据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看温度这个反应条件。

(8)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据。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左下方,其单质还原性越强,其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右上方,其单质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还原性越弱。

4.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有技巧吗?答:有,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包括一般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部分氧化或部分还原的计算。前者可采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等量关系——得失电子守恒来进行计算;用0.1 mol / L的Na2SO3溶液30 mL,恰好将2×10-3 mol的XO4-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D ) A. +1 B. +2 C. +3 D. + 4 后者是涉及酸既起酸的作用又起氧化或还原的作用,关键是要弄清只发生氧化或只发生还原的理论量是多少,或占总量的百分率例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H4NO3—HNO3+N2+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C ) A. 1∶1 B. 5∶4 C. 5∶3 D. 3∶5专题五溶液和胶体

1.溶液中的关系式有哪些?答:饱和溶液S/100 =m(质)/ m(水)=W% M1*W1%=M2* W2%(稀释)S/(100+S)=m(质)/ m(液)若题目中出现了物质的量C,

则可用代入上两个公式,得:

[式中S—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以g为单位;100—指100g水]

2.可出现哪些题型?答:(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2)有关溶解平衡的习题:例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氢氧化镁的悬浊液有如下平衡: Mg(OH)2=Mg2+ +2OH-.当向里加入少量 MgO粉末时,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Mg2+数目不变 B Mg2+浓度增大C溶液的PH不变 D Mg(OH)2的固体不变

(3)带结晶水的溶解度的计算: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在水中溶解度为32克,向R的饱和

溶液加入B克该无水盐,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的结晶水合物W克,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的质量为A (W-B)23/123

2.胶体的基础知识有哪些?答(1)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微粒直径的大小)及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布朗运动.渗析.聚沉)为了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渗析(2)胶体知识的应用(肥皂.三角洲的形成.血液透析.静电除尘.牛奶.豆浆.三氯化铁止血.墨水.冶金选矿.原油脱水.土壤保肥)

例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第二部分基本理论.

专题七。.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应用有哪些题形?答:(1)考查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有18个纵行,7个主组(A)7个副族(B)一个VIII族,一个零族,7个横行,3个短周期,(1.2.3)3个长周期(4.5.6)一个不完全周期(7)周期表中有些元素是人造的

例1.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有从自然界中发现的)是错的。过度元素都是金属2.过渡元素不全是金属元素)是错误的,周期表中有两个液态物质:溴和汞,很显然:3.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是错的,一般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4个,但也有特殊的如:H(一个电子),HE(二个电子)4.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是错的)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有超过4个的5.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是错的)如:BI(最外层5个电子)

(2)周期律的内容实质和应用周期律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周期表中“位”“构”“性”的关系并依据相关知识(核外电子排步,元素周期律,物质的性质)推断未知元素

此题形高考年年考,要求学生熟练应用周期表的知识综合考虑。

专题八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问题1。图象题有哪些解题思路?答:解答思路:1、看懂图像:一看面(即看清横纵坐标),二看线(即看线的走向,变化的趋势),三看点(即看线是否通过原点,两条线的交点及线的拐点),四看要不要做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五看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2、联想规律:即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解答方法:①认清坐标,搞清横纵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相结合。②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是增大还是减小;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③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④抓住四要素:曲线的起点、终点、变化趋势、转折点。⑤先拐先平,条件(温度、压强)高;(温度高或压强大,v快,达到平衡时间短)。⑥定一义二:当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

量的关系例.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

X + Y 2Z 反应影响的示

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

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X、Y、Z均为气态

C.X和Y中只有一种是气态,Z为气态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0 问题2 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标志?

答: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A(g)+ nB (g)

pC (g)+ q D (g)

根据你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判断下列各种情况下,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答:等效平衡:相同条件下,可逆反应无论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经历途径虽不同,但只要起始物质的量浓度相当,就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即等效平衡。

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恒温恒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问题4。计算题有哪些?

答:1.反应速率的计算:反应速率的比值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此类高考题比较简单

例、对可逆反应4NH3(g) + 5O2(g)4NO(g)+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达到化学平稳时,4υ正(O2)= 5υ逆(NO )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

2。化学平衡的计算(模式计算}

专题九电解质溶液

1.电解质溶液应该掌握哪些基础知识?高考考查哪些题型?答:(1)理清定义:电解质(如:H2O.NH3.H2O.HF.BaSO4.Na2O等),(如:NH3.CO2.前提都为化合物(注意盐酸.CL2.铜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例.相同体积的pH =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氢气

C.两者产生等量的氢气D.无法比较两者产生氢气的量]

(2)弱电解质电离(电离程度很小)平衡的影响因素(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①温度:电离方向是吸热的,升温促进电离

②浓度稀释溶液,不利于离子结合成分子,平衡向右移动。

③其它条件:如加入有相同弱电解质离子的盐,平衡向结合成弱电解质的方向移动(同离子效应)

(3)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H3O+和OH-,H2O H++OH-。在25℃℃(常温)时,纯水中[H+]=[OH-]=1×10-7mol/L。在一定温度下,[H+]与[OH-]的乘

积是一个常数:水的离子积Kw=[H+]·[OH-],在25℃时,Kw=1×10-14。

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能水解的盐类:促进水电离

(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和OH-相等)

(4)盐类水解(特征:水解程度很小)的应用

①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不水解的离子>水解的离子>显性离子(酸碱性)>不显性

②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Na+]+[H+]=[HCO3-]+2[CO32-]+[OH-]([05广东)19、关于小苏打水溶液的表述正确的是B、c (Na+) +

c (H+) = c (HCO3-) + c (CO32-) +c (OH-) 错的(05江苏)12.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与稀CH3COOH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B.pH >7,且c(Na+) + c(H+) = c(OH—) + c(CH3COO—) ]

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 [(05广东)19、关于小苏打水溶液的表述正确的是A、c (Na+)=c (HCO3-) + c (CO32-) + c (H2CO3)]

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A2CO3溶液中H+、HCO3-,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OH--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 (HCO3-)+ c(H+)+ (H2CO3)= c(OH-)。

(5)有关PH的计算:

关键:显酸性抓住氢离子进行计算!显碱性抓住氢氧根离子离子进行计算!pH=-lgC(H+)专题十原电池。电解原理及应用

1.原电池有哪些规律?高考题型有哪些?答:(1)正负极的判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电子流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子流入)

(2)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凡参加反应的离子,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例、一种新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 r 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说法正确的是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错误

(3)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注意电解质是否参加两个电极的电极反应

例、一种新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 r 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说法正确的是(BC )B、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 + 13O2→8CO2 + 10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 + 4e- = 2O2-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4H10 + 26e- + 13O2 = 4CO2 + 5H2O

2.电解原理有哪些规律?答:(1)判断阴阳两极的产物(放电顺序:阳离子在阴极Ag+>Hg2+>Fe3+>Cu2+>(H+)>Fe2+>Zn2+;阴离子在阳极放电:金属>S2->I->Br->Cl->(F-、NO3-、SO42-等)

(2)阴阳两极得失电子相等(计算)

例.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若电解时转移的电子数是3.01×1023,则此时在阴极析出铜的质量是16g

3.电解原理应用有哪些题型?

例.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 + 2e—== 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 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化学实验复习提问式学习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能单纯把实验当成验证知识的手段。在高考化学中,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重点,它的导向功能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从知识内容来说,高考化学涉及化学原理、概

念、物质性质、实验操作、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实验设计以及识图、绘图等许多方面;从认识水平来看,它又包括了解、理解、综合运用各个层次。

复习化学实验,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采用归纳和对比的方法,形成实验知识网络,还要动手做一些实验,熟练实验技能技巧,提高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一课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规范的操作是顺利进行化学实验的前提,以加热操作为例,就有“强热”“加热”“微热”“小火加热”“水浴控温加热”“沸水浴加热”等等,常用的加热仪器有哪些?对控温加热的操作应注意什么事项?石棉网为什么能使受热均匀?

答:(1)常用的加热仪器有酒精灯、酒精喷灯、电炉、电烘箱、水浴等。

(2)控温加热应使用合适量程的温度计,且依据测量主体(反应物、蒸气、水浴等)的不同调控温度计水银球的所处位置。

(3)石棉网是在铁丝筛网上均匀涂布石棉组成的仪器,由于铁是热的良导体,在加热时由于热量得以迅速传递,从而使石棉网的温度相对均匀,从而使受热体达到均匀受热的目的。

2.试纸是常用的化学实验用品,各类试纸的正确使用是保证相关实验结果准确的前提,中学实验室中常用的试纸有哪些?不同种类的试纸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常用的石蕊试液是紫色的,而石蕊试纸是什么颜色的?在室温下,溶液的pH=3、pH=7、pH=12时,pH试纸分别显示什么颜色?pH试纸的规范使用应是怎样的?

答:试纸是以吸水性较强的滤纸作基体,浸有一定配方的化学试剂后晾干制成的,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有:红色石蕊试纸(用于检验碱性物质)、蓝色石蕊试纸(用于检验酸性物质)、pH试纸(用以粗略检测溶液酸碱性强弱)、淀粉碘化钾试纸(用以检验Cl2等氧化性较强的物质)等。石蕊试液是紫色的,但没有紫色的石蕊试纸。

(2)使用方法①检验液体:取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吸取)点在试纸中部,观察试纸颜色变化。②检验气体: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pH试纸在中性环境下呈黄色,在酸性环境下呈红色,且酸性越强(pH越小)红色越深,在碱性环境下呈蓝色,且碱性越强(pH越大)蓝色越深。

另外,试纸的使用还应注意节约,要及时将盛放试纸的容器盖严,不可将试纸直接投入待测试液中,用过的试纸不可乱丢,蘸待测液的玻璃棒每次用后应冲净擦干再用。

3.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中学化学实验中,如何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答:(1)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如果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已经完全。

(2)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4.化学实验操作中常涉及实验装臵的气密性检查。装臵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是什么?方法有哪些?

如上图所示,把导管的一端插到水里,用手紧握(必要时可双手同时用)容器的外壁。如果水中的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水在导管里形成了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只有气密性良好的装置才能进行有关实验。

装置的气密性的检查,应用的是气体体积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对下图A所示的装置,要先向左边试管里加水封闭长颈漏斗的下口后再检查;对图B所示的装置,要先向安全漏

斗里加水封闭漏斗颈后再检查;对图C所示的装置,可先打开导气管活塞向试管中加水封闭长颈漏斗的下口,关闭导气管活塞,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后使之出现液面的压强差,通过观察液面的变化,判断气密性的良好与否。

5.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答:(1)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m质、m剂→V剂) (天平或量筒) (烧杯、玻璃棒) (注明溶质及浓度)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洗涤

(m质或V质) (天平或滴定管) (烧杯、玻璃棒) (冷却、沿玻璃棒)

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胶头滴管、平视) (注明溶质及浓度)

中,液面上放少量水(水封)

易挥发密封置于暗、冷处孔、双孔等)、玻璃棒、试管刷、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试管夹、铂丝棒……

答:(1)洗气瓶:该装置作为洗气瓶,可广泛地用于除杂、气体的干燥及尾气的

处理。装置特点是:试剂瓶瓶口朝上放置,瓶内盛装液态除杂试剂或干燥剂,导

管A 必须伸到液面以下,气体由A 端进B 端出。

(2)集气瓶:该装置作为集气瓶,既可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也可用

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还可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当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

小的气体时,若瓶口朝上放置,则B 端为进气管,A 端为出气管(简述为B 进A 出);若瓶口朝下放置时则A 进B 出。当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若瓶口朝上放置,气体A 进B 出;若瓶口朝下,气体则应由B 进A 出。若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先将集气瓶盛满水,盖上带导管的双孔塞,然后气体由B 端进,水由A 端出。

(3)贮气瓶:该装置作为贮气瓶,可用于暂时贮存难溶于水(或难溶于某种液体)的气体以备后续实验之用。如:演示CO 还原CuO 的实验,CO 即可贮存在该瓶中。收集气体时,先将集气瓶盛满水,盖上带导管的双孔塞后,气体由B 端进、水由A 端排出至位置较此装置高的漏斗、烧杯等容器中;使用气体时,先开启B 端阀门,因重力或虹吸现象水由A 端进入试剂瓶内,致使气体由B 端放出而进入后续反应器。

(4)量气瓶:该装置作为量气瓶,主要用于反应过程中测量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具体操作时:先将试剂瓶盛满水(或其他难溶等测气体的液体)并盖上带导管的双孔塞,待测气体由

B 端进,水(或其他液体)由A 端排出至量筒中,根据排出的水(或液体)的体积等于待测气体的体积,即可得到待测气体的体积。

(5)安全瓶:该装置作为安全瓶,可防止易液化或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倒吸。如实验室制取HCl 气体时,在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之间增加一个此装置,可有效地防止氯化氢气体的倒吸。如作为安全瓶,必须由B 管进A 管出。

第二课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222分析说明下列反应能否在启普发生器中进行:

①2H 2O 22H 2O+O 2↑;②2Na 2O 2+2H 2O===4NaOH+O 2↑;③NH 3·H 2O NaOH(s)

NH 3↑+H 2O ; ④CH 3CH 2OH CH 2==CH 2↑+H 2O 。

答:启普发生器制取的气体反应的特点是:(1)反应物必须是难溶于水的块状固体与液体间的反应;(2)反应条件是:不需加热,即反应在常温下即可进行,且反应本身热效应不明显;

(3)生成的气体必须溶解度较小。例如,中学阶段常见气体中适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的气体:

Zn+2H +===Zn 2++H 2↑,CaCO 3+2H +===Ca 2++CO 2↑+H 2O ,FeS+2H +===Fe 2++H 2S ↑。而SO 2、C 2H 2的制取不适用于启普发生器装置,因为制取SO 2的是粉末状易溶于水的Na 2SO 3且SO 2

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制取C2H2的CaC2与水强烈反应,生成糊状的Ca(OH)2易损坏启普发生器。从启普发生器的使用条件可看出,①②③④四个反应均不能在启普发生器中进行。3.启普发生器原理式反应器的装臵还有哪些?答:

4.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装臵有哪些?

答:所谓气体的净化和干燥是指在制气装置后串联一个或若干个洗气瓶或干燥管,通过净化剂或干燥剂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和水蒸气。通常实验用的洗气装置或干燥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A是两个串联的洗气瓶,瓶内放置净化剂或干燥剂。图B和图C是两种常用的干燥管,管内盛固体净化剂或干燥剂。净化剂或干燥剂的选择遵循两条原则:①既能除去气体中的杂质但又不能与该气体反应;②能除去气体中的杂质和水蒸气但不增加新的杂质。

5.常见干燥剂使用时的注意点是什么?

答:(1)浓硫酸:(酸性干燥剂)可干燥N2、O2、H2、Cl2、CO、CO2、SO2、HCl、NO、NO2、CH4、C2H2等(不可干燥还原性或碱性气体,如H2S、HBr、HI、NH3等)。

(2)P2O5:(酸性干燥剂)可干燥H2S、HBr、HI及浓硫酸能干燥的气体(不可干燥NH3等)。

(3)无水CaCl2:(中性干燥剂)可干燥除NH3以外的其他气体(NH3能与CaCl2反应生成络合物CaCl2·8NH3)。

(4)碱石灰:(碱性干燥剂)可干燥NH3及中性气体(N2、O2、H2、CO、NO、CH4、C2H4、C2H2等,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5)硅胶:(酸性干燥剂)可干燥Cl2、O2、H2、CO2、CH4、C2H4、C2H2(硅胶能吸附水,也易吸附其他极性分子,只能干燥非极性分子气体)。

(6)其他:如生石灰、NaOH也可用于干燥NH3及中性气体(不可干燥有酸性或能与之反应的气体)。

6.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得的CO2中含有HCl杂质,应怎样除去?依次类推,除去SO2、H2S、Cl2中的杂质HCl的最佳方案应怎样设计?

答:除去气体中的非水杂质,一般选用的装置为洗气瓶,而选用的除杂试剂的特点是:既能除去杂质,

而又不损失主体成分,且不增加新杂质气体。最好是通过反应,将杂质转化为主体成分气体。HCl具有极易溶于水的特点,用水作除杂试剂即可,但

CO2、H2S、SO2等在水中都能不同程度地溶解,会造成主体成分的损失;若用NaOH溶液吸收,主体成分损失得更多;若用Na2CO3溶液吸收,由于Na2CO3+CO2+H2O===2NaHCO3反应的发生,也造成CO2的损失;而用NaHCO3的饱和溶液除去HCl杂质,则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存在。故常用主体成分气体所对应的酸式钠盐饱和溶液来除去其中的HCl杂质。

7.尾气吸收过程中防倒吸、防堵塞、防倒火及防污染装臵有哪些?

答:(1)防倒吸安全装置

(2)防堵塞安全装置

(3)防倒火安全装置

(4)防污染安全装置

第三课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分离和提纯是十分普遍的两种化学工艺,如冶金工业上对矿物的处理、制药业对有效药物成分的提取、高纯硅的纯化、工业污水及尾气中有害成分或有用成分的分离等等,这里面都涉及分离与提纯。你了解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有哪些吗?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分别是什么?试举例说明。答:通常情况下,可用加热升华的方法直接分离两固体混合物,该法适用于分离易升华的固体(如I2)与热稳定性好的固体的混合物。固液分离的方法是过滤,也可与溶解、结晶相联合分离易溶性固体与难溶性固体的混合物。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易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而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则适用于蒸馏的分离方法。胶体与溶液的混合体系应用渗析的方法分离。KNO3与NaCl的混合物易用溶解结晶的方法分离。另外,皂化产物、蛋白质还可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提纯。总之,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特点选择合理实用的方法。

物质的分离提纯常用方法

2.(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臵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些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答:(1)蒸馏(或分馏)

(2)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盛有少量水的小试管中放入少量下层液体。若试管内液体不分层,则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

3.物质的鉴定、鉴别与推断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

推理。(1)离子的检验:常见阳离子的特性及检验若SO

-

2

4和Cl-同时检验,需注意检验

顺序,应先用Ba(NO3)2溶液将SO-24检出,然后再进行Cl-的检验。

(2)气体的检验:检验的根据是由气体的特征性质(化学和物理的)所表现的现象。但是注意:有些现象是某几种气体所共有的,如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少可燃性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的燃烧,其火焰都呈淡蓝色,当它们混有一定量空气时,点燃都会爆鸣;溴蒸气、氯气、二氧化氮都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等等。因此遇到这些情况,不要过早下结论,而要综合考虑性质和现象。

(3)有机物的检验。常用的试剂有:①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麦芽糖等均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②溴水:烯烃、炔烃、酚、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均可使溴水褪色(加成或氧化反应)。③银氨溶液:凡含有—CHO的有机物如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④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常温下,多羟基的物质如甘油、乙二醇、葡萄糖都能溶解新制的Cu(OH)2得绛蓝色溶液,羧酸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得蓝色溶液。含—CHO的物质与新制Cu(OH)2碱性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Cu2O沉淀生成。⑤FeCl3溶液:与苯酚反应形成紫色溶液。

4.检验中学常见物质的一般程序与思路是什么?

答:(1)固态物质的检验:

(2)无色溶液的检验: 不变色,可能是强酸强碱的盐,如K SO 、KNO 、NaCl、KI等2 4 CO (SO )2- 2- 3

第四课 实验设计和评价

1.实验设计是一个细致的思维活动过程,它综合了化学的、物理的、美学的、安全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要素,一个优化的实验设计方案应该考虑到哪些因素呢?

答:应考虑如下因素:

(1)药品和装置是部分或刚好给出还是有剩余。若药品和装置只部分给出,则应需要作做必要的补充,若有剩余,则应进行筛选和淘汰。

(2)题目条件有无特殊要求。如采用最简单或最合理的实验步骤,这些要求对我们考虑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确定操作步骤都作了限定,必须高度重视。

(3)实验过程中的隐蔽性操作。如某些必要的干燥、除杂、冷凝等,这些都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但容易被忽略。

(4)药品的规格。有些题目要求指出药品的名称,这类问题学生最难答准确,如有些药品的准确描述为: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饱和NaHCO 3、NaOH 溶液等。此外也应注意某些仪器的规格。

(5)会画简单的实验装置图。

(6)设计实验时还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液体倒吸;②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 2还原CuO 应先通H 2,气体点燃先验纯等);③防氧化(如H 2还原CuO 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等);④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⑤冷凝回流:

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⑥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汽)的及时冷却。⑦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也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⑧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实验方法使用顺序等)。

2.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解题思路与方法如何?

答:(1)思考问题的顺序①围绕主要问题思考。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案具

②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连接一个干燥管,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③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气体的制取和处理,对这类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2)仪器连接的顺序

①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②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③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经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④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3)实验操作的顺序

①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②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③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有机化学复习提问式学习法

烃、烃的衍生物、营养物质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是高考有机化学知识中的重要部分。其命题特点是:一是已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写其分子式或由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其结构简式,即确定有机物的结构和组成的关系,此类题在近几年高考题中经常出现,有时与书写同分异构体结合在一起。二是根据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结合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设计成选择题、推断题来考查学生认识、理解烃的衍生物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三是根据有机物的衍变关系,以新药、新的染料中间体、新型材料的合成为情境,通过引入一些新信息,设计成框图的形式来设问,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的产物仍是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

第一课烷烃同分异构体

1.为什么甲烷是正四面体而非正方形平面结构?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或粒子)有哪些?

答:如果CH4是正四面体结构,其一、二、三、四氯代物均只有一种,如若为正方形平面

结构,其一、三、四氯代物均只有一种,却应有两种二氯代物:。事实上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这便可以证明CH4是正四面体结构而非正方形平面结构。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有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二氧化硅、白磷、CH4、CCl4、SiF4、NH4+、SO42-等,其中只有白磷(P4)为空心正四面体。

2.如何判定有机物之间互为同系物?同系物的判定方法如何?

答:(1)同系物的定义: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

物称为同系物。

(2)判定依据:

①分子组成符合同一通式,但彼此有若干个系差(CH2);

②主碳链(或碳环)结构相似(与环的大小无关);

③所含官能团的种类和个数相同;

④有机物所属类别相同。

3.如何判定有机物之间互称为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如何?

答:(1)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①判类别:据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判定其可能的类别异构(一般用通式判断)。

②写碳链:据有机物的类别异构写出各类异构的可能的碳链异构。一般采用“减链法”,可概括为:写直链,一线串;取代基,挂中间;一边排,不到端;多碳时,整到散。

③移官位:一般是先写出不带官能团的烃的同分异构体,然后在各条碳链上依次移动官能团的位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官能团时,先上一个官能团,依次上第二个官能团,依次类推。

④氢饱和:按“碳四键”的原理,碳原子剩余的价键用氢原子去饱和,就可得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依据:①分子式必须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C8H18和C7H14O。②结构不同。碳链骨架不同,或官能团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或官能团种类不同。

4.

异构体的数目?答:等效氢判断原则:(1)同一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2)同一种碳原子上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3)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有几种不同的等效氢,其一元取代物的有机物就有几种。

5.烃的取代产物异构体种数的确定方法:答:(1)一氯取代物就看氢的种类数,有几种氢,一氯取代产物就为几种。要学会用“一担挑”和“照镜子”两种通俗的方法判断等价的碳,等价碳原子上的氢也是相同的氢,取代物是同一种。(2)对多元取代物和种类的判断,可用

换元法,把多元换为一元或二元再找,也就是从不同视角去想问题。运用换元法时结合“分类法”或“组合法”,这样思维就会灵活,答题简便。

第二课 烯烃 炔烃

1.如何从分子结构特点和化学键来理解烯烃或炔烃的化学性质?

答: 烯烃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其中有一个键易断裂,能发生加成、加聚反应,能使溴水或KMnO 4溶液(酸性)褪色。炔烃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C ≡C —),有两个键易断裂,因而也能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水褪色,也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

2.为什么在做CH 4、C 2H 4、C 2H 2燃烧实验时,有不同的现象?试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答: 含碳量越高,火焰越明亮,黑烟越浓,如C 2H 2、C 6H 6(92.3%),C 7H 8(91%)燃烧时火焰明亮,伴随大量浓烟;而含碳量越低,往往火焰越不明亮,含碳量很低时无黑烟,如CH 4(75%)就是如此。C 2H 4及其他单烯烃(均为85.7%),燃烧时火焰较明亮,并有少量黑烟。在含碳原子数较少的烷、烯、炔、苯及其同系物的鉴别中应用燃烧来区别是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3.实验室制取乙烯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1)浓H 2SO 4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加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反应混合物受热暴沸。

(2)浓H 2SO 4与乙醇按3∶1的体积比混合,浓H 2SO 4过量的原因是促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3)温度要迅速上升至170 ℃,防止在140 ℃时生成副产物乙醚。

C H C H C H C H O O C H C H 浓H S O 140 C 3 223 2322 4

o +H O

此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而非消去反应。

(4)制乙烯时反应溶液变黑的原因是乙醇与浓H 2SO 4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 2H 5OH+2H 2SO 4(浓)2C+2SO 2↑+5H 2O

C+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所以,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还可能混有CO 2、SO 2等杂质气体。

4.实验室制取乙炔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1)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

(2)反应装置不能用启普发生器。这是因为碳化钙与水反应剧烈,块状电石遇水后,立即变成粉末状,且反应放出大量热,会使启普发生器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3)因反应剧烈,且产生泡沫,为防止产生的泡沫堵塞导管,应在导气管口下端塞入一棉花团。

(4)乙炔中H 2S 、PH 3诸气体,可用CuSO 4溶液洗气除去。H 2S 与CuSO 4作用生成CuS 沉淀,PH 3可被CuSO 4氧化。

第三课 芳香烃 石油化工

1.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苯不能与溴水中的溴反应,但可将溴水中的溴萃取,萃取分层后水在下层、溴的苯溶液在上层,溴的苯溶液一般为橙红色。

3.苯的同系物和苯的化学性质不同之处是什么?

答:与苯不同,苯的同系物可被高锰酸钾酸性酸性溶液氧化。苯环侧链上的烷基上不论长短,被氧化后都生成羧基(—COOH ),两个侧链被氧化后生成两个羧基(—COOH ),由此可以看出苯环的稳定性。

(与甲烷不同。这应理解为:甲基受苯环影响变得活泼,易氧化) 4.如何分析有机物分子中的点、线、面?

答:

苯、萘、蒽的平面结构;乙炔的直线结构,其二是碳碳单键可以旋转,而双键和叁键则不能旋转。

(1) 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在甲烷分子中,一个碳原子和任意两个氢原子可确定一个平面,

其余两个氢原子分别位于平面的两侧,即甲烷分子中有且只有

三原子共面(称为三角形规则)。 当甲烷分子中某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时,

该代替原子的共面问题,可将它看作是原来氢原子位置。 图1 甲烷的分子结构模型

323CH CH CH 其结构式可写成如图左侧甲基和②C 成三角形。中间亚甲基和①C ,③C ①C ,②C ,③C 构成三角形,同理②C 丙烷分子中最多三个碳原子(①C ,②C H)五原子可能共面。

(2)乙烯的平面结构

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

当乙烯分子中某氢原子被其他原

子的原子一定在乙烯的平面内。

如图4所示。 三个氢原子(①②③)和三个碳原子角形规则[⑤C ⑥C,⑦H 构成三角形]2323)()(CH C C CH =至少6个原子(6原子和4(3)苯的平面结构

苯分子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键角为?120。

当苯分子中的一个氢

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时,代替该氢原子的原子一定在苯分子所在平面内。

H

①甲苯中的7个碳原子(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和甲基上的一个碳原

子),5个氢原子(苯环上的5个氢原子)这12个原子一定共面。此外甲基上1个氢原子(①H ,②C ,③C 构成三角形)也可以转到这个平面上,其余两个氢原子分布在平面两侧。故甲苯分子中最多有可能是

13个原子共面。

同理可分析萘()分子中10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8个原子共面和蒽

()分子中1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共24个原子共面问题。

(4)乙炔的直线结构 乙炔分子中的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一定在一条直线上,键角为

?180。 H C C H 180 180

当乙炔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时,代替该原子的原子一定和乙炔分子的其他原子共线。

3CH C C H

① ② ③ ④①H ②C ③C ④C 四原子共线,甲基中的三个氢原子一定不在这条直线上。

H C C CH C

C H H

3② ③ ④①此分子中①C ②C ③C ④H 四原子一定在一条直线上。故该分子共8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再如:233323)()()()(CH C CH C CH C C CH ==其结构简式可写成:333333

CH CH C C CH CH C

C CH CH =

=最少6个碳原子(因双键与双键之间的碳碳单键可以转动),最多10个碳原子共面。

再如:2

②中11个碳原子,萘环上的6个氢原子共17个原子共面。亚甲基上的两

个氢原子分别位于平面的两侧(①C ②C ③C 构成三角形。)

5.石油分馏实验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操作注意事项:①被加热的是易燃易爆物质,故装置气密性要好,注意加入药品前检验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为防止暴沸,应在加热之前放入几片碎瓷片;③注意加热之前先接通冷却水,而停止加热后,仍要继续通冷却水一段时间;④若所用药品为原油,应在收集器上接一导管,将残余尾气导出室外,以防发生事故。⑤注意所用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当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因为它所测定的是所取馏分的沸点范围。

6.矿物油和油脂的区别是什么?

7.烃类的密度、熔点沸点规律变化规律如何?

答:(1)所有烃类都不溶于水,且比水的密度小。

(2)有机物一般为分子晶体,在有机同系物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如气态烃:C x H y,x≤4。

(3)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例如:

CH3(CH2)3CH3>(CH3)2CHCH2CH3>C(CH3)4。

(4)同分异构体的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熔沸点,一般地说:邻位>间位>对位。

第四课卤代烃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中NaOH的作用是一样的吗?

答:不一样。在水解反应中,NaOH是反应条件,而不是反应物。它是用来中和反应生成的HBr,从而使平衡向右移动,此反应可看作是取代反应。在消去反应中NaOH是反应物,醇和加热是反应条件。因此在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方程式中,NaOH的作用不一样。

2.如何检验卤代烃中的卤族元素?

答:①将卤代烃与过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振荡、静置;②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HNO3以中和过量的NaOH;③最后向混合液中加入AgNO3溶液。以上操作完成后,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是氯代烃;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是溴代烃;若有黄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是碘代烃。

第五课醇和酚

1.烯烃、卤代烃、醇三者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烯烃、卤代烃、醇之间转化关系是:

烯烃

卤代烃醇(有机金三角)

“有机金三角”既可以实现有机物类别的转换(官能团的变换),又可以增长或缩短碳链,增加或减少官能团的数目,在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科内核心的、基础的主干知识(转化条件自行标注)。

2.卤代烃和醇的消去反应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下列情况不能消去:(1)一个碳原子的卤代烃或醇,如CH3Cl、CH3OH;(2)和卤素原子(或羟基)相连碳原子的相邻的碳原子上无氢的。即具有如下结构:或

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高三化学教材基础知识高考考前必读 必修一 必修一: 1.P4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主要知道常见

物质的性质与标志相对应。如酒精为易燃液体、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浓硫酸为腐蚀品、KCN为剧毒品。如P10习题第二题选B。2. P6-7 熟记过滤、蒸发、蒸馏装置图,分别需要哪些仪器?蒸馏烧瓶中温度计水 银球的位置,冷凝管水流方向(若冷凝管竖直冷凝水流方向)。蒸馏烧瓶和普通烧瓶的区别。 2+2+2-等杂质,MgSO 除去粗盐中的Ca、、3. P7 4先加入过量的BaCl,至沉淀不再

产生后,再加入过量2的NaCO、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322-,其原因是SOBaSO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442-COKsp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和BaCO的33时,BaSO就会部分转化为BaCO。其中NaCO的作32432+2+。所以试剂加入顺序Na和过量的BaCOCa用是:除32在之BaCl 后。24. P9 萃取和分液:分液装置图,分液漏斗的结构(两活塞、两小孔)。溴水呈橙色、溴的(苯)CCl4橙红色。碘水呈黄色,碘的(苯)CCl呈紫红色。萃取42 后分液,上下层液体分别从上下口倒出。注意实验1-4的第(2)步、(4)步操作的注意事项及规范的文字表述。P9关于CCl 的注解①42-2-的检验方法。和氯离子、COSO 5. P10 第6-7题

4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 P16 ()。重点注意步骤、图示、注解、注意事项、学与问等。称量固体时托盘天平)P18习题6(包括只保留一位,量筒量取液体时也只保留一位。容量瓶查“”)。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盖好瓶塞,左手漏”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

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材实验 目录 0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选修5,P17) (2) 02苯甲酸的重结晶(选修5,P18) (2) 03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选修5,P19) (3) 04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选修5,P32) (3) 05溴苯的制取(选修5,P37) (4) 06硝基苯的制取(选修5,P37) (5) 07苯、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选修5,P38) (5) 08溴乙烷水解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09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10乙醇的消去反应(选修5,P51) (7) 11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选修5,P52) (7) 12苯酚的酸性(选修5,P53) (8) 13苯酚与溴水的反应(选修5,P54) (9) 14苯酚的显色反应(选修5,P54) (9) 15乙醛的银镜反应(选修5,P57) (9) 16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选修5,P57) (10) 17实验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选修5,P60) (10) 18实验探究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选修5,P61) (11) 19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0果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1蔗糖与麦芽糖的化学性质(选修5,P82) (12) 22淀粉水解的条件(选修5,P83) (13) 23蛋白质的盐析(选修5,P89) (14) 24蛋白质的变性(选修5,P89) (14) 25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选修5,P90) (15) 26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质(选修5,P108) (15)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化学口诀+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化学口诀+总结) 一、化学计算 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须纯量代方程,单位上下要统一,左右倍数要相等。 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二、气体制备 气体制备首至尾,操作步骤各有位,发生装置位于头,洗涤装置紧随后,除杂装置分干湿,干燥装置把水留; 集气要分气和水,性质实验分先后,有毒气体必除尽,吸气试剂选对头。 有时装置少几个,基本顺序不可丢,偶尔出现小变化,相对位置仔细求。 三、氢气还原氧化铜 试管被夹向下倾,实验开始先通氢,空气排尽再点灯,冷至室温再停氢 先点灯,会爆炸,先停氢,会氧化,由黑变红即变化,云长脸上笑哈哈。 一、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氟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二、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硫酸盐除去钡铅钙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④ 注: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硫酸钙不溶;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三、1—20号元素顺序口诀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青孩你别蹦,炭蛋养沸奶,那妹雨归淋,牛鹿鸭呷莱。 四、金属活动性口诀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制氧气口诀: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集气口诀: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电解水口诀: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化合价口诀: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常见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高中)钾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化合价口诀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初中化学知识记忆方法 学习初中化学,“记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谈一下记忆的方法。 一、简化记忆 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同学们在处理时易东扯西拉,记不全面。克服它的有效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话,或分几个要点,或列表来简化记忆。如:用六个字组成:“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在研究氧气化学性质时,同学们可把所有现象综合起来分析、归纳得出如下记忆要点:一、燃烧是否有火或火焰。二、是燃烧的产物是如何确定的看到、嗅到或通过其它辅助实验。 三、所有燃烧实验均放热。抓住这几点就大大简化了记忆量。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新奇但很陌生,不易掌握,可分如下几个步骤简化记忆。一、原理用什么药品制取该气体;二、装置;三、收集方法;四、如何鉴别。如此记忆,既简单明了,又对以后学习其它气体制取有帮助。 二、编顺口溜记忆 初中化学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很适合用编顺口溜的方法来记忆。如刚开始学元素符号时可这样记忆:碳、氢、氧、氮、氯、硫、磷;钾、钙、钠、镁、铝、铁、锌;溴、碘、锰、钡、铜、硅、银;氦、氖、氩、氟、铂和金。记忆化合价也是同学们比较伤脑筋的问题,也可编这样的顺口溜: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2价;氧、硫-2价;铝+3价。这样主要元素的化合价就记清楚了。 三、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的字来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学习“离子”概念时,可用第二章中所学过的“原子”概念在结构方面、所带电荷方面、性质方面、表示方面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及联系,从而防止混淆加深记忆。另外离子的表示方法和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也易混淆,应注

高中化学之回归课本,基础知识大全

2010高三化学高考复习最后整理材料 ——回归课本 必修1 1.一些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P4 2.稀释定律 P17 3.丁达尔效应 P26胶体具有介稳性(原因是什么)电泳现象(原因是什么) P27 4.如何在实验中使用金属钠 P47 5.未来金属—钛 P53 6.氢氧化铝的用途 P58 7.明矾净水 P59 8.合金 P64 9.用途广泛的稀土金属(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研究领域为稀土金属)P 67 10.SiO2的空间构型(熟练掌握) P75 11.硅胶 P76 12.硅酸盐的氧化物表示方法 P77 13.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重点了解土壤胶体的性质)P77~79 14.新型陶瓷 P79 15.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历史上制取氯气的几种方法)P82 16.日平均最高不允许氯气含量超过m3(如何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计算)P85 17.成盐元素—卤素 P86 18.中毒的处理方法 P91 19.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 P92反应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重点识记 20.SO2、NO2对大气的污染 P93 21.防治酸雨的措施 P94 22.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P89(了解,每次使用之后必须擦干) 23.王水 P102 必修2 1.核素与同位素 P9~10 2.人造元素 P18掌握原理和简单的构造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 P24图1-12 横坐标和纵坐标对比 HF的熔点图1-13 会作图 4.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 P34 5.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P41~43 6.神奇的催化剂 P45 7.炼铁高炉尾气之迷 P46 8.石蜡油分解实验(装置图考试出现较少识记)P61 9.人造血液P64 10.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 P65 (识记) 11.海水提溴(着重流程的操作方法) 12.自然资源的开源和节流 P86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高中化学回归课本必修一必修二

必修二课本回归BY LITTLESUN 1.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七横十八纵。 2.碱金属都有延展性,密度小,熔点低,导电性好。导热性好: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 3.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即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 4.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该元素各种核素原子的比率算出的平均值。 5.化学键分为: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共价键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 6.沸点:水>氟化氢(标况下液态)>氨气(不是本族沸点最高的) 7.Ba(OH)2·8H20和NH4Cl 复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8.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通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电力,蒸汽)。电能是污染最小的二次能源。 9.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锌锰电池放置久后,锌外壳逐渐变薄,内部糊状的电解质会泄露,后来人们采用在外壳套上金属筒或塑料筒的方法改造成了防漏电池。 铅蓄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铅蓄电池的不足:比能量低,笨重,废弃电池污染环境(2016四调) 10.催化剂具有高度选择性。酿酒用的酒曲也是一种酶。 11.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煤矿坑道气,瓦斯的主要成分。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污染少的清洁能源。 12.在进行甲烷燃烧实验时,必须先要验纯。为了防止爆炸事故的产生,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措施。家用或工业用天然气中,常掺入少量特殊气味的杂质气体,警示气体泄漏。 13.一氯甲烷标况下是气体。 14.碎瓷片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产物有烯烃,也有烷烃。 15.四氟乙烯可能成为未来是人造血液原料。因为多氟碳化合物 可以吸收氧气。四氟乙烯还可以制取家用不粘锅的保护膜氟纶 (聚四氟乙烯),氟纶不溶于有机溶剂。(2016海南) 16.法拉第首先发现苯,将其命名为“碳的重氢化合物”(2017 四调)。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经典的凯库勒式。苯分子中 六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 键。苯可以从石油(催化重整)和煤焦油(分馏)中得到。苯有毒,燃烧时发生带有浓烟的火焰。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资源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 一、教材科学史 1、人教版必修一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0页)细胞核的功能探究(52页)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65页)关于酶本质的探索(81页)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01页) 2、人教版必修二册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42页) 3、人教版必修三册 促胰液素的发现(23页)生长素的发现历程(46页) 二、重要概念 1、人教版必修一册 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生物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的少数种类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加化能合成作用细胞周期: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人教版必修二册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可DNA分子的多样性。 DNA的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转绿: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加基因突变。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3、人教版必修三册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自生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三、与生产和生活有关 育种方法比较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应用 质壁分离的应用信息传递的应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全册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 2、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个不完全),周期数=电子层数 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结构特点:Li 、Na 、K 、Rb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Na 与K 分别与水、氧气反应的情况 分别与出K 、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4)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5、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的结构特点:F 、Cl 、Br 、I 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对其性质的影响。 (2)单质与氢气发生反应的条件与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3)卤素间的置换反应 (4)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性质的递变规律 (5)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结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核素 (1)核素的定义: A P X (2)同位素: 1 1H 、 2 1H 、 3 1H (3)原子的构成: 二个关系式: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P + 中子数N (3)几种同位素的应用: 126C 、146C 、 2 1H 、 3 1H 、238 92U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2)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排入下一层,依次是K、L、M、N (3)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 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 个电子。 2、元素周期律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周期元素化学性质变化的规律 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反应现象,比较钠镁与水反应的难易(方程式书写) (2)镁铝与盐酸反应的难易(现象,方程式) (3)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1)比较硅、磷、硫、氯与氢气反应的难易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3)向硫化氢水溶液中滴入氯水的现象 结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5、在周期表中一定区域可以寻找到一定用途的元素 (1)寻找半导体材料 (2)寻找用于制造农药的材料 (3)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合金材料 6、推测钫(与K同一主族在K的下面)的性质 推测铍的性质 推测量114号元素的位置与性质 三、化学键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整理(回归课本)

高三化学课本实验整理13周 高三()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 必修1: 胶体的配制:P26 Fe(OH)3胶体的配制:将烧杯中的____________加热至沸腾,向____________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 ______,停止加热。 例1.P47在实验3-2中,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放入______中,加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2.P48科学探究中,加热铝箔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实验3-3: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4.在P50的科学探究中,铁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_ 例 5.在P51实验3-4中,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实验中,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得等量的H2,消耗的铝的质量比为:______,消耗的HCl 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转移的电子比为:______。 例 6.在P55实验3-5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该反应___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生成。 思考: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经探究确定,该漂白性物质为H2O2,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高三化学课本知识分类整理大全

高中化学课本知识分类整理大全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酒精、乙醇:C2H5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甘油、丙三醇:C3H8O3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能使蓝墨水褪色,呈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高三化学回归课本必记知识点(苏教版)

20XX年高三化学回归课本必记知识点 课本是我们复习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教师编、选一切练习题、测试题的依据。因此在高三二和三轮复习阶段,仍然要继续读好课本,用好课本,还要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的关系。因为任何练习题,任何参考资料都不能完全代替课本。化学教材课本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反应多,物质多,实验多,现象多,针对教材存在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读好课本。其一是:粗读、细读、精读、深读;其二是:通读、精读、反复读,带着问题读。两种读书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即一次少花一点时间,多读几次,重复多次,多次反复,印象加深,效果良好。 第一部分常见物质的颜色、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 一、颜色 1、红:Fe2O3、F e(O H)3、Fe(SCN)3、Cu2O、品红、液溴、 [酚酞遇碱变红、石蕊遇酸变红、二氧化硫品红溶液加热变红] 2、黄:硫、Na2O2、AgBr、AgI、Fe3+(aq)、碘水、K2CrO4; [钠的焰色反应、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 3、蓝:Cu2+(aq)、CuSO4·5H2O、[Cu(NH3)4]2+(aq); [石蕊遇碱变蓝、氨气遇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淀粉遇碘变蓝] 4、绿:Fe2+(aq)、FeSO4·7H2O、氯气、CuCl2(aq)、 5、紫:KMnO4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固体碘、碘的CCl4溶液; [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 6、黑:Fe3O4、MnO2、CuO、C、CuS、PbS 7、橙:K2Cr2O7、浓溴水、溴的CCl4溶液 8、棕:NO2、浓碘水 其余物质中,多数在溶液无色、固体为白色晶体或无色晶体 二、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 9、单质:水银:Hg 10、氧化物: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干冰(固体CO2)、石英和水晶(SiO2) 11、酸:醋酸(CH3COOH)、水杨酸(COOH OH )、草酸(H2C2O4?2H2O)、蚁酸(HCOOH)、王水(一体积 浓硝酸和三体积浓盐酸的混合物) 12、碱:烧碱(NaOH)、石灰(Ca(OH)2)、碱石灰(NaOH与CaO及少量水的混合物) 13、盐:纯碱(Na2CO3)、大理石(CaCO3)、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 、熟石膏2CaSO4 ?H2O、漂白粉[C a(C l O)2与CaCl2 的混合物] 14、有机物:电木(酚醛塑料)、电石(CaC2)、电石气(乙炔)、氟里昂(氟氯烃)、福尔马林(HCHO)、 甘油(丙三醇)、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甘氨酸(NH2-CH2-COOH)、谷氨酸 第二部分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一、记住下列化学反应的转化关系(注意向前走得通,倒退能否行) 1、Na → Na2O → Na2O2 → NaOH → Na2CO3→ NaHCO3→ NaCl → Na Na → NaOH → CaCO3→ CaCl2 → CaCO3→ CaO → C a(O H)2→ NaOH 2、Mg → MgO → MgCl2→ M g(O H)2→ MgSO4→ MgCl2→ Mg 3、Al → Al2O3→ AlCl3→ A l(O H)3→ Al2(SO4)3→ A l(O H)3→ Al2O3 → Al → NaAlO2→ A l(O H)3→ AlCl3→ NaAlO2 铝热反应: 4、Fe → Fe2O3→ FeCl3→ F e(N O3)3→ F e(O H)3→ Fe2(SO4)3→ FeSO4→ F e(O H)2→ F e(O H)3→

【3个老师】超全高中化学实验题及操作知识汇总整理

【3个老师】超全高中化学实验题及操作知识汇总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化学实验 大埔县家炳第一中学化学组编

课程立项说明: 一、课程(教材)内容 本课程,主要针对高二学生开设,本学期共开设十八个课时(见目录)。 二、课程(教材)组织以及实施方案 课程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 ●懂得运用已学化学知识。如卤素,物质的量浓度等 ●了解某些各类食物主要成分的营养作用,以及可能的特征反应。 ●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了解食品的主要成分; ●了解化学研究的初步方法,知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食物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生活实际中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逐步认识学习科学知识的意义,热爱科学。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导航 本课题的教学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四人的小组或八人大组,明确要求每个组按照:课前查资料、做前看资料、动手用知识、做完细思考、课后还可做的程序安排课堂内容。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熟练操作。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堂内容,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导航

十八个课时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资源(如食物以及容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课时内容都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实验原理、操作说明,细则指导。以及课堂思考题和课堂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仪器整理、教师评价三项内容)几大板块内容。前后课时之间还通过“前节知识巩固”板块进行衔接。部分章节还备有课后家庭小实验选作,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愿望。 实验一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并培养动手能力和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实验二通过模拟酸雨形成既联系初中所学同时加深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的意识。实验三通过联系生活常见物质与化学指示剂让学生体会化学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实验四通过不溶性硅酸盐常呈现特殊的颜色让学生能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实验五通过学生对自己指纹的鉴定,了解指纹鉴定的一般方法,并与学生新学内容卤素知识相联系,让学生体会运用知识的乐趣。实验六在复习强化对身边食品成分的鉴定基础上,让学生动手了解食品中成分的变化及其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实验七让学生亲历氧化还原知识的运用。实验八从化学的角度了解身边的食物成分,学会用已学化学知识对食品进行鉴定,增进学生对物质化学性质和特征反应的认识。实验九通过一种有机物的认识启示学生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实验十则通过课堂抢答加深学生对化学与环保以及身边的化学的了解。 教材说明: 教材安排为十八个课时的内容,前面十六个课时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第十七课时通过课堂分组抢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家庭燃气以及安全环保的知识,第十八课时考核。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课堂评价几大部分。

2020年新编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整理回归课本名师资料

高三化学课本实验整理13周高三()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 1:必修胶体的配制:P26 Fe(OH)胶体的配制:将烧杯中的____________加热至沸腾,向 ____________3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 例1.P47在实验3-2中,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放入______中,加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P48科学探究中,加热铝箔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实验3-3: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在P50的科学探究中,铁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 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_ 例5.在P51实验3-4中,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得等量的H,消耗的铝的质量比为:______,消耗的HCl 与2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转移的电子比为:______。 例6.在P55实验3-5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该反应___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生成。思考: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经探究确定,该漂白性物质为HO,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例7.P56科学探究。在该探究实验中,共有____种方法能够鉴别NaCO 和NaHCO(固体)。332其中第一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其他的方法鉴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P57 实验3-6,焰色反应实验,该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或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P58 实验3-7中,制备Al(OH),用________和________(药品) 3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0.P58,实验3-8,为了说明Al(OH)是两性氢氧化物,在所得的Al(OH)分别加入盐酸和33NaOH,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1.P60,在实验3-9中,FeSO 和NaOH溶液混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应反应方程: 思考:如果想生成的Fe(OH)较长时间不被氧化,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或怎样改进实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例12.P61,实验3-10 及科学探究。 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mlFeClFe溶液,若:3①滴加几滴KSCN溶液,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