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分析详解

2014年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分析详解

2014年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分析详解
2014年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分析详解

其物流成本相对其他物品较高,冷链物流成本比普通要高出40—60% 冷链物流产业供应链

上游企业●冷链设备制造商

●冷链技术供应商

生产企业●果蔬、肉品、家禽制品、海鲜等生产企业

●医药制品企业

仓储环节●冷库企业

●冷藏中心

流通环节●运输公司

●配送中心

二、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全球冷链物流现状:

2013年全球冷链市场输入达到807.65亿美元,并预期在2017年实现收入1571.42亿美元,从2012年到2017年5年间实现13.2%的复合增长率。其中,北美市场对冷链市场贡献达总体收入的40%。有望在2012年至2017年5年间实现12%的复合增长率。欧洲市场贡献率为30%,预计周期复合增长率10.8%,亚太市场目前只占有22%的冷链市场份额,但预计其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惊人的17%。

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对比:

中国

亚洲区

东欧国家

美国、日本、西欧

0%20%40%60%80%100%

发达国家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已趋于成熟,以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为基础,信息化平台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依托,辅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建设标准,并充分发挥政府调控扶持作用,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运营模式。

2、国内冷链物流现状

国内冷链物流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较低。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将达10亿吨,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但只有10%左右的才能实现冷链运输。我国鲜果品腐烂达1200万吨,蔬菜1.3亿吨。

在运输环节,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冷藏运输的20%,其余80%—90%左右的食品、水产品、果蔬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致使每年有100万吨的水果腐烂变质或贬值处理,捕捞的鱼类每年有40万吨左右烂掉。由于冷藏运输效率低,易腐保险食品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保险食品成本的70%。按照国际标准,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

冷链产业蕴藏着20%—30%需求的仓储方面的巨大商机,我国每年约有20%—30%的果品和30%的蔬菜在中转运输和存放中腐烂损坏,总量每年达

上亿吨,价值约为750亿元,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800多万立方米,冷藏容量仅占货物总需求的20%—30%,冷链产业蕴藏着巨大商机。

我国冷链流通率:

0%

10%20%30%40%50%果蔬

肉类

水产品

2014年冷链流通率2017年目标冷链流通率

我国冷藏运输率:

0%

5%10%15%20%25%30%35%40%果蔬

肉类

水产品

2014年冷藏运输率2017年目标冷藏运输率

我国流通腐损率:

0%

5%10%15%20%25%30%果蔬

肉品

水产品

2012年流通腐损率2015年目标流通腐损率

二、中国冷链市场发展需求 1、基本需求增长

我国是农牧业生产大国,肉类、水产品和鸡蛋等产品的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国各种肉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2011年全国肉类总产量为795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产量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递增。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蔬菜生产国。2011年,全国园林水果产量打到14083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达到67930万吨,增长28.5%,年均增产幅度为2.8%。

2011年中国奶类产量为3811万吨,其中牛奶3658万吨,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

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为5603万吨,每年以7%的速度递增,其中,内陆水产品2695万吨,海水产品2908万吨;人工养殖扩张迅速。2011年人工养殖水产品4023万吨,人工养殖海水产品1551 万吨, 海水捕捞水产品产量为1580 万吨。

中国速冻食品从1995 年开始以每年20%的增速发展,近三年更 是以每年35%的增速极度扩大,远远高于全球9%的增长速度。目前 全国有各

类速冻食品生产厂2500 余座,年产量2000 多万吨。

2、外在需求催化

美国和日本分别在1962 年和1968 年前后实现城镇化50%的标准,也就是从那时起,美国和日本的速冻食品产量和生鲜产品需求实现了量的飞跃。按照国际标准,当城镇化率超过50%,人均GDP 超过4000 美元是冷链食品需求快速增长的一个标志。2012 年中国人均GDP 达到5450 美元,城镇化率到达52.6%,人均GDP 超过4000 美元的有26 个省市级地区。中产阶级的食品消费急需升级,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持续升温,鲜肉及新鲜奶制品等冷链食品的需求规模快速增长。

三、中国冷链市场供给分析

1、冷链设备市场

近年来,新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成了冷链物流行业布局的一大特点,其中对冷库的需求量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据相关人士预计,到2017年,中国冷库容量由目前的900万立方米增加至1.4亿立方米。

基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对冷库的地区布局也有明显区别。经济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对生鲜产品的旺盛需求决定了冷库建设主要集中在该地区。

各地区占全国冷库总容量的百分比(2009年底)

西部地区, 1

5.02%

中部地区, 2

0.45%

东部地区, 6

4.53%

从人均冷库容量来看,我国处于中等国家水平,大致水平在0.1 立方米/人。美国冷库总体容积为2200万立方米,但人口却是我国的1/4,导致我国人均冷库容积偏小。

主要国家人均冷库容积:

人均冷库容积国家

1.14立方米/人荷兰

0.3立方米/人冰岛、丹麦、英国、美国、德国、挪威、乌拉圭和澳大利亚0.1—0.3立方米/人俄罗斯、印度、中国、加拿大、法国

<0.07立方米/人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孟加拉国、秘鲁

国内冷藏车市场主要由几家老牌企业主导,比如中集车辆(山东)有限公司、镇江飞驰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冰熊冷藏车有限公司、河南红宇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都是有10余年生产销售经验的企业,各家企业的产销量在2000-3000辆,销售总量约占冷藏车市场70%的份额。预计未来10年内,我国的冷藏车年均增长将达到28%以上。

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分类:

2、冷链服务供给:

低温流通能够有效避免食品安全事故。消费观念的升级将逐步影响冷链食品供给。

水果蔬菜:一般水果和蔬菜的供应已经将产地和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冷链需求不强,因此供应方面不会有很大提升。但对于热带水果和稀有水果(如新疆青皮核桃),随着人们健康观念提升和消费意识凸显,这方面的冷链供给将得到极大增强。

肉制品:肉制品将形成冷链供给增长的领头羊。食品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大多是由于肉类腐败和不新鲜造成,随着这类影响在人们生活中日益得到重视,作为世界肉产大国,鲜肉冷链供给必将与人们生活理念共同升级,优先于其他供给而形成完善的冷链供应体系,为果蔬、海产品等其他冷链需求打通市场渠道,建立较为完善的一体化冷链系统。

奶制品:人均GDP 提高的最大受益者是新鲜奶制品市场。随着人们逐

冷链运输设备

陆地 铁路

机械冷藏车 加冰冷藏车 冷冻板式冷藏车 无冷源保温车 液氮和干冰冷藏车

公路 机械冷藏汽车 冷冻板式冷藏汽车 液氮冷藏汽车 干冰冷藏汽车

集装箱

水运 温控集装箱 冷藏船

空运

集装箱

渐意识到保质期较短的奶制品能更多的储存营养,对时效性要求的提高促进了庞大的鲜奶冷链市场的发展。新鲜奶制品的普及将遍及城镇和农村,中国13.5亿人口需求下的奶制品市场是不容供应商们小觑的。

速冻食品:速冻食品起源于日本,日本的速冻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生鲜产品,速冻食品的发展就是整个日本冷链行业发展的缩影。但在我国,由于生活习惯和外在环境的差异,人们对热鲜肉的需求注定了速冻食品不会占据冷链食品市场大部分份额,因此供给方面将大致稳定增长。

海鲜制品:在冷链果蔬和冷鲜肉的毛利为20%~30%时,海鲜产品毛利已经超过50%,这一丰厚的利润必将吸引具备渠道和设备的冷链供应商进入。但是高利润伴随着高成本,海鲜制品的冷冻储存和运输设备标准普遍高于一般冷链设备,只有在需求足够强劲的情况下设备使用率才能发挥。这是一个典型的需求驱动市场。

3、冷链蓝海——电商市场

2012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为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占社会零售总额的6.3%。同时,化妆品、3C类商品、服装的网络零售渗透率均已实现两位数的保有态势,与之对比,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网络交易额占比尚不到1%。网购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而生鲜产品网购仍是一片蓝海,空间巨大。近年来,生鲜电商日渐火热,早在2011年我买网便涉足冷链电商服务,近两年,京东、顺风优选、淘宝等巨头的加入,使得生鲜电商市场争夺的战争呈现白热化。

电商抢占冷链市场:

电商时间时间

中粮我买网2011.8 首家实现“全程冷链”网络生鲜食品超市

京东商城2013.8 宣布生鲜频道开卖,出售蔬菜、水果、海鲜禽蛋、鲜肉、冻品等八个品类

天猫2013.7 正式对外宣步试水生鲜冷链物流,首期将为“水果生鲜”提供配套冷链服

务,配送范围覆盖上海始发至北上广深杭、重庆等26个网购热门城市顺丰2012.6 上线顺丰优选电商平台,售卖的产品定位在食品、水果和生鲜,生鲜业务

目前已占其三分之一的位置

亚马逊中国2013.6 推出海鲜频道“鲜码头”

淘宝2012.6 淘宝生态农业频道等也陆续开始经营生鲜业务

1号网2013.4 进军生鲜品类上线“1号果园”后,1号店自营蔬菜也正式上线,目前销

售范围覆盖除崇明岛外整个上海城市

苏宁易购2013.7 正式上线生鲜商品“阳澄湖大闸蟹”

目前中国全社会生鲜产品零售总额约2.5万亿元,而网络交易额仅占总额的1%,未来5年内这一比例有望达到10%。

四、中国冷链市场前景

2010 年6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其出台标志着“冷链元年”的正式启动,从此冷链热流不断涌现,使我国冷链物流业迎来了非常多的机遇与契机。国家发改委数据表明,我国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年需求量就在1 亿吨左右,年增长率在8%以上,庞大的需求催生出一个潜在的庞大市场,物流冷链已经到了快速发展期。

时间政策政策要点

2010.6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到2015年,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

高到20%、30%、36%以上,冷藏率分别提高到30%、

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

8%、10%以下。

2011.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

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

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2011.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

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冷藏、冷冻、冷链运输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订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

2012.3 《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的意见》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支持龙头企业改善农产品贮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设施与设备。

2013.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

化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

干意见》发展农产品冷冻贮藏,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

2011年,冷链物流行业平均毛利率在15%-20%,预计未来五年增长率将达20%以上,这种利好将继续引发资本的投资热情。冷链物流在长期来

看,它将是我国运输业当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的一个关键布局点,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会朝向专业化、资本化、产业化运作的目标方向发展,冷链的规模效应与学习效应的积累或许比其他物流方式更加明显,低成本运作是未来冷链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引导的消费结构升级,冷链物流必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