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河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河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河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施工方案 (1)

1、施工工艺流程 (1)

2、施工准备 (1)

3、围堰导流施工措施 (2)

4、测量放线 (3)

5、土方开挖 (4)

6、中粗砂垫层铺设 (5)

7、C15砼垫层、C25素砼底板施工 (7)

8、C25素砼挡墙施工 (6)

9、抛石护脚施工 (13)

三、质量保证措施 (16)

四、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措施 (21)

1、安全保证措施 (21)

2、文明施工措施 (22)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整治范围:长度3.312km的河段(其中明渠1.854km,暗渠1.458km)以及与陈蔡涌连接的0.455km河段进行综合整治及沿河截污管道布置。

整治标准及内容:人民涌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综合整治。堤防工程级别为4级,节制闸工程级别为5级,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主要内容包括:清淤清障工程、河堤工程、桥涵节制闸工程、截污工程。

河堤工程:本工程堤顶高程按20年一遇设计水位+0.3m安全超高。明渠新建堤岸2.031km(其中左岸1.181km,右岸0.85km)。

二、施工方案

河道工程主要施工项目: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祥见专项方案)、土方开挖、中粗砂垫层、C15垫层、C25底板、C25素砼挡墙、抛石护脚。

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土方开挖中粗砂垫层C15垫层C25

底板C25素砼挡墙抛石护脚。

2、施工准备

施工便道:河道两侧有可用的道路,个别路段需修筑5m宽便道,便道采用回填土,压路机进行碾压夯实。

凡工程范围内的表层杂草、块石、杂物、腐殖砂、树根等均应清除干净,平整压实,清理厚度不得小于0.3m,清除出来的废渣采用自卸汽车外运至弃料场。

施工交底:河道土方开挖、中粗砂垫层、C15垫层、C25底板、C25素砼挡墙、抛石护脚施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对现场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

交底,保证每个工人均属于每个工序的施工及操作规程。

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均佩戴安全防护设施,在开挖边坡坡顶、集水坑、发电机处均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及防护网。

前一工序验收:在进行下一道工序之前按照相关程序对河道开挖断面、砂方回填进行验收,待验收合格报监理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围堰导流施工措施

本河涌是在原有旧河涌边新增岸堤素砼挡土墙,河涌正常水位下游为-0.62米,上游为0.12米,设计水位为1.65米,汛期水位为1.3米,河涌宽度为9米~16米不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及河涌施工导流方法,根据本河涌特点采用全围堰导流的方式。在岸堤挡土墙施工作业面上下设置一道横向围堰,围堰材料采用粘土回填或袋装土叠码方式,围堰结构形式采用过水土围堰,堰顶宽度为5m,高度1.5m(考虑到本工程河底为淤泥质土,故预留0.5m沉降量,围堰实际高度为2m),边坡坡比为1:1.5,每段围堰长度根据实际施工作业面确定,上下围堰间回填中粗砂,围堰顶高度比正常水位高1米左右控制。

根据河涌流水方向进行导流,在河道中间预埋dn1000混凝土排水导流管,因围堰后上面作为施工道路及水泥搅拌桩机施工平台使用,为了避免重力挤压下埋设排水导流管发生位移而造成堵塞,在预埋时在管道两侧进行每隔5米错开打松木桩进行固定。河道狭窄在挡土墙施工时要错开施工,以免同位置施工造成河道狭小而影响排水。河堤的挡土墙基坑高程比河涌正常水位还要低1.5米左右,故在基坑施工开挖后在围堰的一侧每30米设置一个集水井,采用抽水泵进行排抽,在汛期中,如排水不及,需在河道加多一条dn1000排水管,导流排水经现场观测,根据排水需求增加排水管道符合当前河水流量要求,待河道施工完毕后再将围堰拆除(人工机械配合将堰体从河

内捞出并弃运)。

河道两侧以厂房居多,在围堰施工时采用管材连接出水口,直接排到河内的导流方式进行导流,待完成截污管道的施工完成后,再导流排到截污管道中。

河道围堰施工时重点考虑防汛需要,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围堰设置。在施工工期安排上,应尽量避开主汛期进行围堰、下部结构施工,围堰完成后,在围堰上下游及围堰上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

汛期中,我部将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提前知晓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趋势,以便为汛期施工及防汛安全提前做好准备,并安排专职人员进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做好巡视工作,确保围堰安全,dn1000导流管不堵塞,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险情隐患,及时做好抢救工作。准备好防汛物资如:草袋、泥浆泵、土工布、雨具,现场常备2台挖土机、铲车等机械设备。当导流管不能满足导流时,采用挖土机开挖围堰进行导流。

围堰导流平面图

4、测量放线

利用布设的临时控制点,放样定出河底两侧边线、河坡上口边线等,现场撒设灰线进行开挖,开挖同时测量人员采用水准仪测定标高。

中砂铺设时在常水位处订立木桩,中粗砂垫层、C15垫层、C25底板、C25素砼挡墙在河岸两侧边线、岸顶订立木桩。测量人员采用水准仪测定每一个工序的标高。

5、土方开挖

河道土方开挖前,项目部安排专职人员及机械设备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项目部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土方机械根据施工区域的地形与作业条件、土的类别与厚度、总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以能发挥施工机械的效率来确定,编好施工方案。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本工程设计河道基本按原河道扩挖而成,根据原河道实际情况,在河道正式开挖之前需要对河道内的积水进行导流或抽排、河底及河坡淤泥外运、原河道部份混凝砂结构拆除外运。

积水抽排采用污水泵直接抽水至指定地点;河底及河坡淤泥采用挖掘机装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原河道混凝砂结构采用破碎锤、挖掘机机械破除,挖掘机装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

河道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土方采用挖掘机装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弃砂场。

6、中粗砂垫层铺设

1、地基处理为水泥搅拌桩,承载力达到1.55Mpa。由施工单位破桩及清除浮砂后在其上面铺设中粗砂垫层200厚,淋水人工机械夯实,砂垫层施工完后,通知实验室做环刀取样实验,其干容重大于16.9kn/m3,压实系数大于等于0.91。对砂垫层施工队组进行技术、安全技术交底。

2、材料要求:

2.1、中粗砂: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粗砂。砂中不得含有杂草、树根等有机杂质,含泥量应不大于5%。

2.2、水:采用自来水。

2.3、主要机具:振动棒、平板振动器、铁铲、木柄。

2.4、作业条件:(1)基坑底保持无水状态(2)设置控制铺设厚度的标志。(3)铺设前,经组织有关单位人员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无需处理即办理隐检手续。(4)检查基坑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砂和积水。

3、施工工艺:

3.1、铺设垫层前应对其基面进行检验,将基底表面浮砂、淤泥、杂物清除干净。

3.2、垫层底面标高不同时,砂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作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5~1.0m,并注意充分捣实。

3.3、中粗砂垫层铺设时,严禁扰动垫层下卧层及侧壁的软弱砂层,防止被践踏、受冻或受浸泡,降低其强度。

3.4、垫层应分层铺设,基坑内预先安好1m×1m网格标高桩,控制每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砂垫层铺设厚度为200㎜。铺设厚度、以中粗砂含水量饱和为最优含水量。振夯压要做到交叉重叠1/3,防止漏振、漏压。夯实遍数、振实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3.5、以振捣棒的1.75倍为间距(一般为400~500㎜)插入振捣,依次振实,以不再冒气泡为准,直至完成;然后再用平板振动器纵横各振一遍。同时应采取措施做到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垫层接头应重复振捣,插入式振动棒振完所留孔应用砂填实;在振动首层的垫层时,不得将振动棒插入原砂层或基槽边部,以避免使软砂混入砂垫层而降低砂垫层的强度。同时,采取措施做到有控制地注水和排水。

3.6、砂垫层施工完成后,砂垫层厚度按设计要求施工。

4、回填质量控制

为确保砂方填筑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前先作碾压试验,以选择确定符合现场施工条件的最佳铺砂厚度、最优含水率及合理的压实遍数。

(1)含水量的控制:

用指定的砂料做标准击实试验,选择最优含水量。当砂料干燥时进行洒水,含水量过高时,进行排水或晾晒。

铺料和碾压工序必须连续进行,如需短时间停工,其表面风干层应经常洒水湿润,保持含水量在控制范围内。

(2)密实度、层厚的控制:

在进行砂碾压填筑时,施工质检员跟班检测。按试验确定的参数检查每批松铺砂层的含水率,层厚等指标。每层砂填筑之前,,避免不均匀沉陷。每坯砂层碾压、夯压完成后,按施工规范要求用环刀法抽取砂样测定砂的干密度,其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7、C15砼垫层、C25素砼底板施工

(一)素混凝砂浇筑

1.一般要求

混凝砂垫层采用C15素混凝砂、底板C25素砼,塌落度要求16±20cm,为保证砼浇灌时不产生离析,砼由高处自由倾落,其落距不应超过2m。砼要用机械振捣密实,一般采用平板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震动到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严防漏振。常温砼浇灌完12h后必须遮盖浇水养护。

2.浇筑方法及注意事项

混凝砂输送采用汽车泵的方法。本工程砼垫层分两次浇筑,先浇筑平面部位,对超挖部位回填的混凝砂应连续浇灌,不留施工缝。

较深基坑侧面出现岩裂隙水部位,要先铺设一层直径2~5cm的石子,做好出水导管,然后再进行混凝砂垫层浇筑。

泵送混凝砂排除泌水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混凝砂浇筑后一定要认真处理,按标高用长刮杆刮平,用木抹子搓压、拍实,在接近终凝前,用木抹子压光,使收缩裂缝闭合,然后覆盖塑料布及防雨材料。

3.质量要求

混凝砂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每浇筑100立方混凝砂留置2组混凝砂试块,一组进行标样,另一组同条件养护。

1)对于到场的混凝砂应进行抽检,坍落度过大过小拒收,一般到场混凝砂坍落度控制在l60±20mm。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砂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底板混凝砂浇筑面的标高,严格按放线人员测定的标高来控制。混凝砂不应有过振、漏振现象。

3)混凝砂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砂,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砂,不得少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砂处于湿润状态:混凝砂养护用水应采用自来水。

4.验收方法

采用"三检"验收制度的方法进行验收。班组完成施工任务首先进行自检,自检通过后,通过工长组织下道工序施工人员进行互检,通过后进行专业检查,任何一项检查通过后都必须保证资料齐全,提请监理工程师验收,手续完善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8、C25素砼挡墙施工

8.1 模板工程

8.1.1模板的材料及结构必须符合施工技术方案和模板设计的要求。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

8.1.2 模板脱模剂应涂刷均匀。

8.1.3 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洁,接缝应平顺、严密、不漏浆。

模板制作允许偏差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

1 钢模板

长度与宽度±2 表面平整度 2 连接孔眼位置 1 表面错台 2

现浇混凝土模板安装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表

序号项目

允许

偏差

(mm)

检验数量

单元

测点

检验方法

1 前沿线15mm

抽查30%

且不少于

3件3

用经纬仪或拉线测量两

端和中部

2 标高±10mm

3 用水准仪测量两端及中部

4 内截面尺寸+

10mm

-5mm

3

用钢尺测量端部上、中、

下口

5 顶面对角线差15mm 1 用钢尺测量

6 长度±10mm 2 用钢尺测量顶部和底部

7 全高竖向倾斜3H/100

1 用经纬仪或吊线测量

8 侧向弯曲矢高

L/1000

且不大于

25

1 拉线测量,取大值

9 相邻模板错台2mm 1 用钢直尺和塞尺测量

注:①H为构件全高,L为构件长度,单位为mm;②表中未列项目按混凝土构件的允许偏差执行。

8.2 混凝土工程

8.2.1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8.2.2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等的有关规定,C25墙身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黄砂:石子:水=342:683:1114:205;水灰比为0.6;坍落度为100-140mm。

8.2.3混凝土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C25,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等的有关规定。

8.2.4现浇混凝土挡墙断面尺寸、伸缩缝位置和构造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图设计》(第一册)D型护岸结构断面图、锚地护岸结构断面图;伸缩缝位置和处理:每10m 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cm,以PEB3型聚乙烯板填充。检测方法及频率如下表:

8.2.5 墙面应平整,棱角线应平直。

现浇混凝土挡墙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

(mm )

检 验 数 量 单 元 测 点 检 验 方 法 1

墙顶轴线位置 20 逐段检查 3 用经纬仪等测量两端和中部 2

顶面高程 ±20 3 用水准仪等测量两端和中部 3

顶面宽度 +20 -10 3 用尺测量两端和中部 4

相邻段错台 10 1 用钢尺测量迎水面和顶面 5

平整度 10 2 用2m 靠尺和塞尺测量中部垂直两方向 6

墙面 倾斜 前倾 0 1 吊线测量

后倾 H/200

8.3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及分项技术要求: 沉降、伸

缩缝

缝宽

±10 抽查50% 2 用钢尺量 缝的顺直度 10 1 拉5m 线用钢尺测量,取大值 立缝竖向倾斜 L/200且≯ 1 吊线用钢尺量

施工流程:准备工作→墙身定位测量→墙身模板安装→浇筑混凝土墙身→拆模

→砼养护→墙后回填。

1、准备工作

1.1 模板的制作及安拆

本工程模板设计采用整体钢模,施工前根据图纸和规范的要求,制作定型钢模,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时模板或支架不致发生明显的挠曲,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最大变形值不超过允许值。

(1)模板的设计:

滑移式组合钢模板用墙身模板采用Q235δ=5mm钢板拼装焊接成整体,用10号槽钢作为横向背肋,间距为350mm,用10号槽钢作为纵背肋,间距为950mm,侧模用上中下3道Φ16的螺栓对拉固定,螺栓横向间距为700mm,螺栓穿孔采用内径为20mm的PVC管,整体模板长度为1020cm,墙身模板一次立模墙身采用移动式整体钢模能在线形上保持顺直,墙面光洁,平整度保持一致。

图1 墙身模板立面图

移动式整体模板的应用可减少作业人员、减少起重吊机等配套设备,缩短立模周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模板在架设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提高功效。

2、墙身模板的安装与使用:

2.1模板安装时,必须按施工图放样,并正确安装、精确就位,重要结构多设控制点,以利检查校正,保证正确地形成施工图所设计的形状、线型和尺寸。安装侧模板时,先树立两侧封头板,并固定一端封头板,双向支撑保证其竖直,另一端封头板架立于适当位置,应保证两封头板轴线基本位于同一直线上。将前侧板靠于封头板上,调整可活动的一端封头板,保证前侧板线形顺直,并快速用螺栓加固,加固过程中应

对侧板进行适当临时支撑。安装后侧板时,由于坡度较大,应在靠上封头板后在底部进行临时加固,避免其滑移,快速用螺栓连接侧板与封头板。

2.2整体钢模使用时为防止模板跑模,浇筑在混凝土中的拉杆用对拉螺栓固定,纵向与底板预埋钢筋固定。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所有模板在垂直和水平连接处固定,使模板连接紧密安装,拉筋孔、排水孔处采用胶带封堵,防止水泥浆流失,以避免造成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跑砂等现象发生,影响外观质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出模板工及质检员旁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浇筑混凝土墙身:

3.1在模板验收合格后,立即组织墙体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浇筑前,将模板内泥水、渣子清除干净,并用砂浆对模板与底板进行封逢处理,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

a、墙体混凝土采用拌合楼集中拌和,3m3混凝土罐车水平运输至浇筑地点,部分地段采用搅拌船运输,下落高度大于2米的采用滑槽和串筒等方式落仓。

b、按照30CM一层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法组织施工,每层砼浇筑面需保持大致水平,砼随浇随平但不得使用振捣器平仓。5~29℃时,浇筑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为2~3h,现有运输混凝土方式完全可以满足要求;有粗骨料堆叠时必须将其均匀地分撒于砂浆较多处,严禁用砂浆覆盖。

c、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严格控制浇筑速率,防止浇筑速度过快,引起模板上浮或涨模的现象。混凝土振捣采用2.2KW插入式振捣棒,插点均匀、有序不得过振或漏振,且距离模板10CM以上,移动间距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振捣半径的1.5倍,一般采用250~300mm;快插慢拔、以砼面不下沉、有浆面出现、无气泡出现为准;

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点振捣时间一般为15~20s。

d、砼连续浇筑每100m3做一组试块;一次浇筑不足100m3的也做一组。

3.2 护岸施工注意点:

①必须注意泄水管及其它预埋件的尺寸、位置控制。

②墙身砼浇筑过程中出现的模板上浮现象的处理方法:在基础砼浇筑时,在墙身范围外预埋“Ω”型钢筋,间距为50cm,基础的两侧对称埋,墙身模板立好后,与预埋的钢筋相连,形成整体。

③对拉螺杆孔在拆模后要及时用砂浆封堵。

④沉降、伸缩缝应顺直,施工中要吊线测量定位准确。

⑤混凝土施工中应严格执行“三定”:定搅拌机人、定振捣工、定模板工。

⑥滑模支模时要注意模板的端头、底口边的严密问题,防止漏浆。

⑦滑槽在施工前应浇水湿润;使用后应清洗干净。

⑧泄水孔要保持通畅,防止墙后水压力过大,影响结构稳定安全。

4、模板的拆除:

4.1混凝土浇注完进行收浆后,根据温度选择洒水、覆盖保温等养护措施。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拆模时按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或撬棒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拆下的模板如发现不平或肋边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平整。运输堆放防止雨淋水浸,严禁与硬物碰撞、撬棒敲打、钢筋在上拖拉等现象,以保证板面不受损坏;模板使用后应及时清理,严禁用坚硬物敲刮板面。

4.2本工程模板为非承重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到损坏。

4.3先拆除与施工方向背向的封头模板,然后采用千斤顶将模板顶起,模板与墙身脱离后用卷扬机将钢模整体牵引至下一段墙身立模位置,放松千斤顶,完成一次模板滑动流程。移至下一施工位置后的模板要及时检查变形程度。模板表面若留有砼残渣应用铲刀清理干净,并重新刷清洁脱模剂。

4.4轴线控制:用全站仪对轴线进行复测,如发现偏差,人工使用撬棍对模板位置进行调整。

4.5高差控制:对底板高程进行复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

5、混凝土的养护:

5.1高温季节混凝土养护

①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立即覆盖湿润土工布,12小时后洒水养护。

②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砼的表面、砼面有模板覆盖时,需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湿润。砼养护时间,一般情况,覆盖养护不少于7d,洒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5.2冬季混凝土养护

①当气温低于5℃时,应覆盖保温,不得向砼面上洒水。

②采用的保温材料应保持干燥,保温材料不宜直接覆盖在刚浇筑完的砼上,可先覆盖土工布,上部再覆盖草袋、麻袋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铺设厚度为:一般情况下0℃以上铺一层,0℃以下铺两层或三层。拆模后的砼也应覆盖保温材料,以防止砼表面温度骤降而产生裂缝。

③添加抗冻剂,按供货商提供的加量试验数据指导施工。

④覆盖养护不少于7d

6、墙后回填:

6.1当墙身的强度达到70%以上时可以开始进行墙后回填土施工。回填土必须选择地基表层较好的黄色粘土和亚粘土,不允许采用淤泥质土回填。回填应分层夯实,每层层厚不大于30cm,应控制回填速率并进行沉降观测,发现较大沉降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待沉降稳定后继续回填。回填采用挖机和小型蛙式打夯机夯实,回填土的干容重不小于15.3KN/m3,压实度不小于91%。

9、抛石护脚施工

抛石回填:选用合适的料场,并对块石进行检测,能满足设计要求。抛理块石选用块石和形状较规则的毛石。抛填时块石间尽量精密靠紧,错缝摆放,无淤泥杂质,不出现松动、叠砌浮塞等弊病。抛填时必须严格参照设计图纸规定的加载曲线和原位观测成果进行控制,堤芯材料采用混合石料,要求填筑的干密度满足设计要求,铺料速率应符合设计单位提供的加载速率控制指标,加荷速率必须与地基的固结特性相适应,主要控制分级铺筑层的厚度、阶梯级之间的距离、分层铺筑的起始时间和推进速度等,加载曲线根据一般正常情况拟定,可供施工初期应用。实际加载过程应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和原位观测资料进行适当调整。

块石抛理:抛理块石采用挖机候潮施工,抛理时三角缝宽度不大于15cm,连续缝的长度不长于2块块石,当三角缝大于15cm时采用合适块石压紧。

三、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实现质量目标,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完善质量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和相应质量控制程序,为工程质量确立可靠保证。

(1)质量保证的关键

a.抓基础管理,严格监督检查:开展质量目标管理活动,把管理活动落实在施工

过程中,建立管理台帐,坚持考核不断改进。在抓管理的同时,在该工程上配备业务能力精,技术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质量人员进行把关。

b.预防为主,抓好工前保证:施工前分析工程特点,找出管理关键,编制质量目标设计,制定技术措施,以样板引路,协同建设单位,监理,监督部门依据设计图讨论选定部位,明确内容的样段,以点带面,使整个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c.划分责任,奖罚分明:除了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直接责任人,对所从事的具体项目,具体部位的负责人,是该部位、该项目的质量承担者,根据质量的优势,依据公司质量奖罚规定给予奖励或惩罚。

d.认真落实“三检制”:各工序自检合格后,由施工队技术人员在自检基础上对每道工序进行复核,合格后报项目专职质检人员进行检验。项目部设专职质检员,在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及抽查,同意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模板及混凝砂浇筑质量检查可见下表。

e.加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进场后的检查工作,不合格材料不准使用并及时退场。

f.技术人员认真仔细阅图、审图,及时做好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组织新规范,新工艺的学习和落实,并做好分部工程的隐、预检工作。

本工程质量体系文件、工程技术资料由项目资料员负责收集、整理,按有关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及档案管理规定进行整理归档。做到资料与工程同步、完整齐全。(2)物资采购

a.为保证所有同工程质量有关的采购产品符合规定要求,采购订货的材料达到国家优质产品。实现所有采购物资及工程设备满足工程的需要。

b.依据施工图编制材料计划,其内容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标明名称、品种、规格、

数量、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

c.项目经理物资部负责对建设单位按合同规定提供的物资进行标识、验收、记录、存放保管。

d.对工程使用材料,施工安装交付过程中形成的产品进行标识和记录。凡从库内领出的物资按仓库保管标识,有包装的物资按其出厂的包装来标识,钢材挂牌进行标识。

(3)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是本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要使所有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施工安装和服务等各项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规范、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质量验评标准进行施工,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分部、分项工程的结构部位、隐蔽工程、成品要采用标牌、卡片、标志、钢印和质量记录等多种形式标识。项目技术质量部负责组织专业质量检查员对施工质量执行全过程跟踪检查,进行工序质量控制。设专职质量检查员保证其正常行使质量监督检查责任。

项目物资部负责防水毯、砂工布供应并保证质量。同时项目物资部、项目工程部、项目技术质量部负责落实进场材料的质量验证。材料进场后,随机抽样检测,根据材料用量,确定抽样数量;各种材料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查,按规范进行试验和见证取样。项目技术质量部的试验及计量员配合完成施工中所用的材料、混凝砂试块等试验及计量器具的检验,校正工作。

(4)、砼质量通病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㈠、混凝土麻面

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石子外露。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

3、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预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砼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

㈡、蜂窝

现象: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确,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浇筑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就下料。

5、排水管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