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海南省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届海南省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届海南省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大多数的农村,作为经济问题的“三农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但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与文化供给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乡风衰败”问题严重。农村老年人赌博现象和非法宗教活动等都是其表现。通过乡村文明建设,搞好农民的精神生活,是乡村社会问题,尤其是“乡风衰败”问题的治本之道。

客观而言,“乡风衰败”并非单纯的伦理道德滑坡问题,而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根源。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导致家庭难再满足留守农民的精神生活。家庭成员的分离,公共生活的缺乏,使部分留守老人容易自怨自艾。二是乡村传统公共空间的衰败。过去,村民间通常有着较为密集的社会交往,“走家串户”闲聊以及节日、婚丧嫁娶等公共活动,也都有助于填补农民的公共生活需求。但近些年来,乡村“走家串户”变少了,人情异化日趋严重,人情往来变成负担。三是现有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农民需求错位。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文化、科技下乡力度,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体上难以满足需求。不少“文化下乡”项目存在单向性问题,如电影下乡、农家书屋等,没能照顾到留守农民需求,难与农民日常生活有效结合。

基于以上原因,农村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乡风衰败”。回应农民精神生活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具有急迫性。

一是要促进农民自我组织发育,提高农民自我安置闲暇生活的能力。乡风文明建设与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尤其与闲暇生活密切相关,只有深入到农民生活的逻辑中才能有效。比如,老年人是当前农村中最大的留守群体,也是精神生活最匮乏的群体。全国已有多地成立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红白理事会,湖北洪湖、沙洋等地成立了老年人协会,这些尝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二是探索新型“文化下乡”。“文化下乡”要与农民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等紧密结合,真正有助于促进乡风文明。例如成都农村推行村庄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各村庄可依据自

身实际在清单中勾选,这大大提高了公共品供给与农民需求的契合度。同理,相关部门也可考虑建立“文化下乡清单”制度。三是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当前的农村,村里老人种地已经不仅仅是为获得物质资源,也是打发闲暇时间、填充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继续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的同时,也应因地制宜,为需要种地的农民尤其老人留出空间,使他们能继续通过种地填充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吕德文《让农民的精神生活有所安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赌博现象和非法宗教活动等暴出了乡村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同时也导致“乡风衰败”。

B.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生计模式给农民带来巨大的心理问题,必须禁止。

C.近年来农村的“乡风衰败”现象从本质上体现出来的,是乡村农民伦理道德的滑坡。

D.虽然农村的“三农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

【答案】D(A“赌博和非法宗教活动等”是乡风衰败的现象,不是导致问题的原因。B “必须禁止”于文无据;“半工半耕”生计模式虽然导致很多负面问题,但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禁止就能解决的。C据原文“‘乡风衰败’,并非单纯的伦理道德滑坡问题,而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根源”可知此项表述错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乡村文明建设,作者先提出问题,再逐一分析,最后给出解决的方法。

B.文章分别从三个角度论述乡风衰败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三个角度层层递进。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举例论证法,这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D.作者以乡风衰败的问题为着眼点,为我们剖析了乡村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B(论述乡风衰败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三个角度都是并列的,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新建设乡村公共空间,就要恢复“走家串户”闲聊和节日、婚丧嫁娶等公共活动。

B.“文化下乡”等帮扶活动,如果不能与农民的需求紧密贴合,就有可能流于形式。

C.-些老年理事会、协会等效果较好,这说明乡风文明建设应深入农村生活的逻辑中。

D.因地制宜,让农村老人们有地种,有事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答案】A(“走家串户”闲聊和节日、婚丧嫁娶等公共活动,属于乡村传统公共空间的内容,重新建设乡村公共空间,不一定要也不太可能恢复“走家串户”闲聊和节日、婚丧嫁娶等公共活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认领陈蔚文

①不久前,姐夫的车钥匙不慎在小区遗失,寻找未果。若去4S店重配钥匙要3000多元,无奈贴出公告,拾到者以500元酬谢。拾到者收取酬金似乎无可厚非,然而我的第一个念头——如果是我家任何一位成员拾到,断不会收取这笔钱,这源于家风。

②父亲是军人,在我和姐姐的成长道路上,他的要求有时严苛得近于粗暴。小至教导我们吃有吃相、站有站相,大至仁善礼俗、道德理想,还有“与人为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当年被父亲以这些“家规”训诫时不胜其烦,然而不知不觉中,它们已于日常生活中潜入我们的血脉,化育成人生的一部分。

③说来,这些不过是些农耕文化即有的“常识”伦理,与古老祠堂张挂的家训类同,只是父亲惯以口语表达,而先人们讲究遣词造句,使得家训更有恢宏的文化气度。如我的老家浙江兰溪诸葛村,迄今留有诸葛亮先生的<诫子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曾到过鄱阳湖畔的汪山土库,这是一座气派的清代建筑,曾经的主人是“程氏家族”,有“一门三督抚“的佳话。据说程家三兄弟在早饭前必诵家规:“尊长敬贤,唯礼是尊;孝顺父兄,共敦友爱”“待人持物,仁义为本;自省其心,非礼莫为”……这些听上去非常古老的家规其实也很现代,因为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许多家庭教育子女的理念,也是一个人立足于世且心怀坦荡的基石。

④“自省其心,非礼莫为”一句,用诗人的语言转译便是“一个人应该活得像自己并且干净”。

⑤我父亲奉行的人生信条也大抵如此。他不仅如此训导我们,本人亦是忠实的践行者。

⑥还记得儿时,从部队回来探亲的父亲带我乘公交,有个乡下孩子晕车,吐了我一身,孩子父亲惶恐,父亲的第一反应是掏出大手绢给那孩子揩拭,并连声安慰那对父子,还请旁边的乘客给那孩子让座。十几年前,他拾到一部九成新手机,那时手机还算贵重物品,他首

先检查手机有没有电,还好,有电,于是开机等机主打来电话。邻居知道后笑父亲迂,父亲不以为然,他认为物归原主是基本常识。

⑦“将心比心”,这是父母常说的一句话。他们肯定不知道这个成语出自朱熹的文章:“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父母只是按他们做人处世的朴素观念去理解并实践这句话,而他们的训诫对后辈人格的养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无论子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际遇如何,最基本的尺度在那,判人识物的旨趣在那。正如明末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先生所言,“纵不能建功业于天下,亦可以自善乎一身”。

⑧家风,就是一种律令,康德说过,“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律令”——往往,对一个人处世行事影响最大的不是外界的法律和规限,而是在家庭中养成与习得的观念。换言之,“道德律令”便是家风,它决定了一个人会如何走他的人生之路。

⑨有一天,当我成为母亲,我发现自己向儿子喋喋宣讲的正是当年我烦父亲的那一套——要谦让、上进,勿与他人攀比物质,以及种种细枝末节的小事,譬如乘电梯左行右立,进电梯或地铁时,等里面的人先出来,要尊敬每一位看似身份低微者,哪怕是施予乞丐或卖艺者零钱,也要蹲下轻轻将零钱放下……这些小事将教会孩子善、教养、尊重,这会是伴随他一生的精神印记。

⑩当年我对父亲的训诫有多厌烦,如今对它们就有多认同,从反叛它们到变成一种精神自觉,如同回到原点,完成对一种文化的认领。

⑨这种代代相承的涵化是如此自然,又是如此重大。

(摘编自《光明日报》)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它”是指这段所提到的古人家规,“基石”是这些家规的喻体,说明了家规是一个人立世为人的基础。

B.第⑤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话承接上文,指出“父亲”的人生信条;第二句话引出下文,引出“父亲”践行这些信条的事迹。

C.第⑧段中,康德说出了家风的重要性,家风便是道德律令,最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处事行世,并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之路。

D.统观全文,“我”对“父亲”家规的认识经历了从小时候的厌倦到现在的认同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我”,家风已成为一种内在的文化认领。

【答案】C(康德并没有说出家风的重要性。康德强调的是道德律令的重要性,而“我”认为家风是道德律令,文中是“我’’借康德的话强调了家风的重要性)

5.这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这样选材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特点:这篇文章选材丰富,既有中外名言、古语家训,如诸葛亮家训、程氏家训、朱柏庐和康德的名言;也有家庭生活琐事、凡人凡事。(3分)

好处:中外名言、古语家训作为素材,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说服力;家庭生活琐事、凡人凡事贴近读者生活,能引起读者共鸣和引发阅读兴趣。(3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6.对于这篇文章的标题有两种看法,有人认为“认领”好,有人认为“家风”好,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要分析。(6分)

示例一:我认为“认领”做标题好。①这篇散文虽然讲述的是家风,却是由“姐夫认领车钥匙”的事件引出的,而文章结尾处也说到“如同回到原点,完成对一种文化的认领”,可见文章讲述的认领不仅仅是钥匙还有家风。(3分)②本文通过“认领”的不同内涵体现了文意的层进性和文章结构的严谨性,以“认领”为题能引人深思。(3分)

示例二:我认为“家风”做标题好。①这篇文章围绕家风展开,叙写内容就是家风,以“家风”为标题既概括了文意,表明了写作内容,也能让读者迅速了解阅读重点,符合拟写标题的原则。(3分)②“家风”有提示主旨的作川,凸显家风这种代代相承的涵化的重大性。(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长租公寓是近几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租房市场上的“新物种”。这种针对工作不久的独居青年开发的公寓又名“白领公寓”“单身合租公寓”。区别于传统租房模式,长租公寓通常是由商业机构将业主房屋租赁过来,进行标准化装修改造,配齐家具家电,以单间形式出租给上班族,并提供各类标准化服务,租客的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在上海的中环沿线,这样一个单间的月租,一般在2500-3000元之间。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长租公寓服务商已超过1200家,房间单位数超过200万间,并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

相比传统租房,长租公寓私密性好、配套全、安全系数高、社交成本低,对年轻租客更具吸引力。其中73%的长租公寓租客将私密性好作为首选因素,此外大部分青年租客较关注提高生活便捷度的公共配套,也有不少青年希望社区内具备书吧、咖啡厅、公共客厅、办公洽谈等个性空间。以“V领地青年社区”为例,在现有的公共区域中,社区的公共客厅最受租客欢迎,此外,多媒体室、健身馆、操场等区域也成了很多租客的休闲娱乐之所。

调查显示,居住在长租公寓中的年轻人十分愿意就近社交,在App上的活动、交易、求助等各项社交功能中,租户对活动功能热情较高。

(摘编自张斌《“独居时代”,年轻人都住哪里》)

材料二

材料三:

独在异乡,独身居住,独自一人,“空巢”青年的数量正在一线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增加着。“空巢”青年们第一个绕不过的难题就是租房。陌生的室友、老旧的社区、狭窄的社交圈子让这一代人更显孤独。独居生活中,缺乏情感寄托、社交圈子窄、交流空间有限是“空巢”青年们最为普遍的三大痛点。

针对这些情况,国内众多长租公寓纷纷采取行动,希望用新的生活理念打破以往传统租房的局限,为年轻人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摆脱“空巢”的第一步就是让爱好各不相同的“空巢”青年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对此,长租公寓品牌“红糖里”主动承担了组局人的角色,主动搜集起了住客们的爱好,并定期在公寓举办主题兴趣小组活动。每到周末假期,公寓还会组织各种城市探索活动、节日主题派对、明星住客分享会等,这些活动能帮助住户迅速找到兴趣相投的友邻,走出打破隔阂的第一步。不仅如此,“红糖里”在公共空间上也做足了功课,这对于进一步拓展“空巢”青年的社交圈非常有效。同时,“红糖里”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为住客以及创业者们提供了足够的社交空间和气氛,在这样充满创意的载体及环境下,创业者之间的交流与想法就能碰撞出更多的机会与火花。他们可以在“红糖里”一边尽情地享受生活,一边和朋友们为工作努力拼搏。

(选自《长租公寓正在成为“空巢”青年的社交法宝》)

材料四:

日前,阿里巴巴旗下闲置交易平台“闲鱼”发布的《“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显示,闲鱼租房用户中,32%是空巢青年,在多个一线城市,空巢青年人均租房花费低于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大家同为空巢青年,租房却有着明显的差距,他们中的整租群体人均花费2200元租用整套房,而租用单间的每月只花1200元。数据发现,空巢青年对手租房有自己特殊的要求:没什么都不能没有WiFi,便利店成了空巢青年租房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爱干净、单身、好相处等条件成了空巢青年选择室友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空巢青年中的“90后”群体十分亮眼,即使只租住单间,他们在房间朝南、独立卫生间、厨房、飘窗等方面的要求均高于“80后”空巢群体,即便“蜗居一隅”,“90后”也在尽力活出生活品质。

(选自《“闲鱼”空巢青年租房数据:90后爱租什么房》)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长租公寓服务商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这与“空巢”青年的数量以极快的速度增加分不开。

B.空巢青年是指独自一人在异乡居住的年青人,空巢青年普遍存在缺乏情感寄托、社交圈子窄和交流空间有限的问题。

C.空巢青年在租不同类型住房时的花费差距明显,而对租住的房屋也会有个性化要求,有没有WiFi及便利店非常重要。

D.材料三以“红糖里”为例阐述了长租公寓如何为年轻入带来了更好的居住体验,材料四阐述了空巢青年对于租住房屋的具体要求。

【答案】A(“年均30%的速度增长”的是房间单位数,而不是长租公寓服务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租公寓是租房市场上的“新物种”,主要针对工作不久的独居青年开发,提供各类标准化服务,租赁期限一般为一年。

B.从材料二看,长租公寓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近年发展迅速,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期是十年前的4倍多。

C.无论是“红糖里”还是“V领地青年社区”,都非常注意房客公共空间的建设,以满足他们对社交圈子的需求。

D.即使“蜗居一隅”,“90后”比“80后”空巢青年更亮眼,他们只租住单间,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高于“80后”同类群体。

【答案】D(“他们只租住单间”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说“即使只租住单间”)

9.你觉得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增强长租公寓的吸引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答案】①做好对租客群体喜好的调查,能及时了解租客们的租住需求条件。②对房间内的硬件设施进一步改进,家具家电配置标准化,强调房间的私密化。③建设书吧、公共会客厅等公共配套服务项目,强化就近社交功能,提高生活便捷度。④了解租客的交友爱好,为其寻找合适的租房邻居,打造共同的兴趣空间。(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二、古代文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习凿齿,字彦威,襄阳人也。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日:“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日:

“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日:“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

..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日:“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

温问:“相王何似?”答日:“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

..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日:“弥天释道安。”凿齿日:“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

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

..,终于晋愍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临终上

疏日:“或问:‘魏文帝受禅于汉,而吾子谓汉终有晋,岂实理乎?’答日:‘昔汉氏失御,

九州

..残隔。至于武皇,静汉末之交争。定千载之盛功者,皆司马氏也。’’’

(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B.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C.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D.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

【答案】C(原文标点: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

乞为标碣棺木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星宿,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

B.左迁,文中指贬官,降职。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通常有褒贬之意,如文中的“光武”。

D.九州,传说我国上古时期有冀州、兖州、青州、徐州等九大行政区,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答案】C(文中的“光武”是谥号而非庙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习凿齿才干突出,深受赏识。他从小立志,博学多闻,文笔好;他妙答释道安,被人称好;他被袁乔器重,得到桓温的优厚待遇。

B.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向习凿齿请教桓温送钱物的用意,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

C.习凿齿恪尽职守,刚正不阿。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在看待

君王一事上,他的看法违背桓温的意旨。

D.习凿齿劝谏权臣,忠于朝廷。桓温有非分之想时,习凿齿写《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他临终上书,为晋朝天下的正统性辩护。

【答案】B(“占星人向习凿齿请教桓温送钱物的用意”与原文不符,占星人拜访习凿齿是请求他帮忙,不是请教习凿齿桓温送物的用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5分)

【答案】这是用绢跟您开玩笑,拿钱给你做路费,这是准许你离开罢了。(得分点:戏、资、听,各1分,句意2分)

(2)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5分)

【答案】等到襄阳被苻坚占领,苻坚早就听说他的声名,用车(把他)与释道安一起请来。(得分点:及、舆、致,各1分,句意2分)

【附参考译文】

习凿齿,字彦威,是襄阳人。从小有志气,博学多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征聘他为从事,江夏相袁乔十分器重他,多次向桓温称赞他的才能,习凿齿转任西曹主簿,他和桓温的关系亲密,待遇优厚。当时桓温有举大事之志,有一次将蜀地一位通晓天文的人请来,夜里拉着他的手询问国家命运的长短。占星人说:“没有忧虑,到五十年以后就难以知道了。”桓温不高兴,就作罢。过了一天,送了一匹绢、五千文钱给他。占星人便急忙跑到习凿齿那里说:“我家住益州,受命远道而来,现在让我自杀,我的骸骨没办法送回家乡。因为您仁义厚道,请为我备买棺木立碑碣。”习凿齿问其中的缘故,占星人说:“赐绢一匹,是让我自杀,给钱五千,是用来买棺木的。”习凿齿说:“您差一点因误会而死!您曾听说过占星有不能验证的说法吗?这是用绢跟您开玩笑,拿钱给你做路费,这是准许你离开罢了。”占星人大喜,第二天天一亮就去辞别桓温。桓温询问他离去的意思,他就用习凿齿的话回答。桓温笑着说:“习凿齿担心您因误解而死,您倒是因误解而生。然而三十年白读儒家书,不如一

次拜访习主簿。”

多次升官至别驾。桓温出兵征战,习凿齿有时随从有时留守,他担任的职务,都很重要,处理事务有政绩,善于写公文论议,桓温十分器重信任他。当时的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都跟他友好,后来出使到京都,简文帝也很器重他。回来后,桓温问他说:“你看君王怎么样?”回答说:“是我平生所没见过的。”因此大大违背了桓温的意思,降职为户曹参军。当时有和尚释道安,善辩有大才,从北方到荆州,与习凿齿初次会见。释道安说:“弥天释道安。”习凿齿应声说:“四海习凿齿。”当时的人认为这是绝妙的对句。

当时桓温有非分的企图,习凿齿在襄阳郡,撰写《汉晋春秋》来制止他。起于汉光武帝,终于晋愍帝。等到襄阳被苻坚占领,苻坚早就听说他的声名,用车(把他)与释道安一起请来。见面后,与他交谈,十分欣赏他,赐赠礼物非常丰厚。临终时上书说:“有人问:‘魏文帝从汉朝接受帝位,而您却说汉朝灭亡后有晋朝,这种说法难道有道理吗?’,回答说:‘以前汉朝失控,九州残破分裂。到晋武帝,平息汉末之纷争。奠定千载大功的人,都是司马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江楼闲望怀关中亲故李群玉

摇落江天欲尽秋,远鸿高送一行愁。

音书寂绝秦云外,身世蹉跎楚水头。

年貌暗随黄叶去,时情深付碧波流。

风凄日冷江湖晚,驻目寒空独倚楼。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秋天景色写起,寥廓江天,一行北雁,令人生愁,“欲尽秋”三字将伤感基调融于其中。

B首联后句将本与自己无关的雁寓于主观情感色彩,“—行’’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生动可触。

C颔联叙述了诗人目前的境遇,诗人在“秦云外”,而亲人在“楚水头”,两者相隔遥远,难以相见。

D尾联以景结情,写作者孤身一人倚江楼,遥望江水的画面;“空”字蕴含着诗人深切的情感。

【答案】C(“亲人在‘楚水头”’分析有误,“楚水头”应是诗人辗转漂泊之地,体现的是诗人漂泊之意,而不是亲人所在之地)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思乡之情。题目中的“怀关中亲故”和颔联中的“音书寂绝”表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牵挂亲朋。②身世蹉跎、时光易逝之悲。颔联的后半句直抒自己“身世蹉跎”,颈联中的“年貌暗随”可以看出诗人青春年华一年一年逝去,其中寓含着对时光易逝的感慨。③羁旅他乡的孤独之苦。诗人在楼台之中,观茫茫江水,“秦云外”“江湖晚”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而“风凄日冷”以及“寒空独倚”写出了诗人的孤独之苦。(每点2分)【附:翻译】

诗文翻译(仅供参考):

摇落江天欲尽秋,远鸿高送一行愁。音书寂绝秦云外,身世蹉跎楚水头。

年貌暗随黄叶去,时情深付碧波流。风凄日冷江湖晚,驻目寒空独倚楼。

译文:秋风萧瑟,万木摇落飘零,江天之上尽是秋天景象,高远的晴空之上一行大雁往南飞去,那排列整齐的雁阵也带走了我满腔愁绪。久居在这秦地云天之外的滔滔楚水边,乡音家书早就断绝了,哎,人生的岁月就在这蛮荒的秦岭楚水之地白白地荒废了。美好的年华和青春的容貌随着飘零的黄叶一去不返,此时满腔深情寄寓在碧波的江水流向远方。在这秋风凄切夕阳西下的傍晚,一个人独自伫立在江楼之上凭栏远眺,夜凉如水,寒气逼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饮酒》中,用“▲,▲”两句写出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的两句是“▲,▲”。

(3)苏轼《赤壁赋》中,作者以“▲,▲”两句写自己面对月下美景,兴之所至吟诵明月之诗。

【答案】(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公平地说,那种仅仅出于表现欲而____的人毕竟还不失为天真。今日之聪明人已经不满足于这无利可图的虚荣,他们要地推销自己,力求卖个好价钱。于是,我们接连看到,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的小说跃居畅销书目的榜首,尚未开拍的电视剧闹得沸沸扬扬。在这一片叫卖声中,我常常想起甘地的话:“沉默是信奉真理者的精神训练之一。”当然,沉默者未免寂寞,那又有什么?说到底,一切伟大的诞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广告造就不了文豪。哪个自爱并且爱孩子的母亲会在分娩前额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种种热闹一时的吹嘘和喝彩,终是虚声浮名。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世界无边无际,有声的世界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 ),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唱诗班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样说话的。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侃侃而谈大张旗鼓不堪入目先声夺人

B.侃侃而谈兴师动众俗不可耐先发制人

C. 夸夸其谈兴师动众不堪人目先发制人

D.夸夸其谈大张旗鼓俗不可耐先声夺人

【答案】.D(“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或从容不迫地谈话;“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根据语境应用“夸夸其谈”。“大张旗鼓”形容大造声势;“兴师动众”泛指发动很多人做某件事,根据语境应用“大张旗鼓”“不堪人目”形容事物十分丑恶、低劣或行为十分庸俗;“俗不可耐”指庸俗得使人无法忍受,根据语境应用“俗不可耐”。“先声夺人”指先张扬声势以挫伤对方的士气,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先发制人”指先行动以取得主动权,制伏对方,根据语境应用“先声夺人”)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B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C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D.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

【答案】C(“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句式杂糅,可排除A、D,“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搭配不当,排除B)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却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

B.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虽然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

C.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的人却懂得沉默的价值

D.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这种人懂得沉默的价值

【答案】A(根据横线后面,“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可以判断,该处应强调“善于倾听沉默”,可排除C、D,从语意连贯上可排除B)

20.下面是张强同学参加某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其中有五处措辞不当,请找出加以修改。(5分)

各位老师,我叫张强,来自XX中学。今天能有机会参加贵校组织的面试,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坚强乐观,从不怕困难,有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我梦寐以求的理想就是考取你们的学校,掌握更多的知识,回馈国家和社会的培养。请各位老师放心,只要你们能慧眼识金,我一定不辜负父母和老师们的期望,定会鼎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为母校争口气。谢谢。

【答案】①“多有建树”改为“小有成绩”;②“不撞南墙不回头”改为“执着”;③“慧眼识金”改为“给我一次机会”;④“鼎力”改为“努力”或“全力’’;⑤“争口气”改为

“争光”。(每点1分;改后词语符合语境即可)

21.下列是某校突发事故应急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答案】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临时应急救治,报告领导,请求医疗救援。(2分)领导知情后,一方面向上级报告,同时到现场指挥应急工作。(2分)领导到达现场后,落实医疗救援情况,同时协调力量,全面处理事故。(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幸福是拥有自己的夏日小屋和一片马铃薯地。(芬兰谚语)

钱是可以储存的,但时间不能,你怎么花时闽,决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质量。(瑞典谚语)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印度作家泰戈尔)

幸福就是寻求革命真理。(李大钊)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习近平)

幸福是人们的共同愿景,而如何答好幸福的考卷却值得深思。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在“幸福是怎样炼成的”主题班会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学校和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照202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

本题属于任务型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包括两部分:一是两则外国谚语和三位伟人的言语,二是材料对幸福的阐释和写作方向的引导。从前一部分看,每个人、每个国家对幸福的

具体理解郡是不相同的,但这些不同理解的背后,却会发现幸福的人的一些共性——具有平和积极的心态,具有理想、追求。从后一部分看,写作内容的重点应放在如何答好幸福的考卷,即怎样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上。写作时还要注意这是班会的发言稿,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和生动形象。

参考立意:①幸福需要感知快乐的能力,创造快乐的勇气和经营快乐的韧劲;②坦然接受人生的苦难,品味人生的幸福;③直面人生困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让幸福充满生命;④在高尚的追求、积极的进取中,享受幸福;⑤在奋斗中创造辉煌的业绩,书写幸福人生;⑥幸福的内涵是坚守理想的家园,勇敢追求心之所向;⑦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